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

2024-10-03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精选10篇)

1.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 篇一

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含浦镇九江小学 周雪梅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迎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十五,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通过各种各样的会意字、形声字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开课之初,教师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抽象蚊子的兴趣,不妨多用游戏等形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生一起给字配“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无意识字也是识字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践活动是关键点。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从教材延伸到课外,从识字开始看世界。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对一年级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规范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两大缺失。缺失的原因在于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对现有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调整教学的顺序之后形成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达到降低生字回生率,提高识字成效的目的,优化第一课时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复现巩固高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喜欢学习汉字”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新课标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但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超大量的识字任务(新课程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二年级上册要求认450个字,写350个字;二年级下册要求认400个字,写300个字。)加上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以及课时非常紧张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是必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通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3、记字形。日常课堂中很多老师会逐个指导记字形,公开课上大多随机学习几个,但识字方法的指导都比较到位有效。

4、去拼音认读。

5、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6、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或者长句子,而后读通全文。

细想这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大体有三:

首先,初看起来它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由简单到复杂,似乎体现了梯度。

其次,记字形环节表面上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能够轻松记住生字,即使个别难记的,在教师引导下也能得到解决。

第三,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读通了课文。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受用的教学模式,至少还存在着两大缺失:

1、一部分学生,每课生字总有几个根本不知怎样读。

2、字音混淆存在于一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把“活动”的“活”读作“动”,把“眼睛”的“眼”读成“睛”,把“睛”读成“眼”。这就是严重的生字回生现象。这样,我们不得不经常布置认读生字的作业,并且接下来很多堂课都必须安排时间复习巩固,总算马马虎虎巩固下来,可是花去的时间太多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大缺失呢?

原因之一:这种认读顺序并不是学生最轻松的认读方式。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儿童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所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朗朗上口的、优美的小文章,生字寓在语言环境中。如《口耳木》、《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菜园里》、《识字6》(第二册)这些课文,创设家庭、学校、城市、农村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识字效率的效果。

可是这种教学模式,却要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单个字的识记。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的生字:论、趣、底、题、淋、洒、滴、油,那么抽象的一个个字符,没有任何温度,学生怎么有兴趣去读呢?即使有拼音帮助他们读准字音,但并不轻松。

原因之二: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在识记完生字后,就应该多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减慢遗忘的速度。但是,这种模式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加快了遗忘的速度。

刚刚记住的字形还未得到巩固,就把字放入词语中请学生认读,此刻是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刻。词语包含着一定的语境,生字则相对较弱,学生自然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生字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从而出现生字混淆或者根本不会认读生字的现象。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记住字形固然重要,但是难点不攻破,字形没有很好的巩固,识字的教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成。

基于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联系自身实践,我觉得,遵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优化识字教学。

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

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

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选择这种教学模式,对比“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教学”的新旧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区别。调整后新模式的第一步整合了原模式一、二两个环节;新模式的第二步,是原模式的第五环节,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新模式的第三步,是原模式三、四两环节的整合和深化;第四、五、六步是新模式要突出、强化的。新模式偶三个重要特征:一是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识字的层次性;二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轻松识记生字,体现识字的深刻性;三是在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识字,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其实质是主张课中多次复现生字,让学生在反复见面中轻松学习汉字,真正“喜欢学习汉字”。

初次见面,留个印象——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第一次见面要能留下个印象。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请学生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对生字有了音形义的初步印象。切不可过早脱离语言环境,去面对一个个干巴巴的字符。那样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毫无兴趣可言的,又怎么会留下印象,没有印象又怎么喜欢得起来呢?

完成这一任务,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读时对照课后生字栏里的生字,圈出本课生字。

请学生读时圈出生字,以明确学习对象,对字形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如: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教师揭题引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1-2遍,读中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生字。

3、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进而试着读通句子,读通全文。

这个任务在5-7分钟之间完成。这样操作,学生对字音、字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课文语境中对字义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增加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

再次见面,拉近距离——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人们在接触外界时,知觉整体性经常在发挥作用。知觉整体性是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一年级学生入学前与大量的常用词汇接触过,如:聪明、活泼、蝴蝶、眼睛、暖和等。听过的,说过的,在脑海中留下了音与义的印象。

学生对一年级课本中的大部分词语似曾相识。让生字在词语中出现,学生认读起来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在词语这个语境中,生字也变得具体可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如“玩耍”这个词,学生一拼读,脑海中自然会出现玩耍的画面,不用老师多做解释,而单单出示“耍”字请学生读,非常抽象,学生甚至不知“耍”是怎样的,字形又那么复杂,学生看着就犯难,读的兴趣自然就不浓,主动性也就不明显了。可是换成出示“玩耍”这个词,将生字“耍”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学生一读,心中也许忍不住会说:哦,原来“玩耍”的“耍”就是这样呀!看,学生已经开始主动识记生字了。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为其他颜色显示,并带有拼音。

2、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先拼出生字,再连读词语。如:“青蛙”,“蛙”为生字,要求这样拼读:w--ā→wā,青蛙。不脱离语境,整体认读。

这一步,也有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

用崔峦老师的话来说:“认字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的、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里虽说不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是第一次比较明显地出示,将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用于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对生字字形的印象。同时,这样的出示形式再现生字的语义,让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词语中的生字注上拼音

给生字注上了拼音,学生就可借助拼音认读生字,降低认读难度,并加深对生字字音的印象。

怎样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与方法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选择在词语中呈现生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读。学生认读的不是干巴巴的字符,而是鲜活形象的词语朋友、生字朋友,不但愿意认读,而且乐于认读。这种形式才是能够让学生对生字产生深刻印象的有效方式。

三次见面,形记于心——识记独立的生字

当学生对生字产生了具体形象的印象,有了感觉之后,就可以单独出现生字请学生认读了。因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识字。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带拼音的独立生字,请学生拼读、识记生字。

2、在拼音帮助下,学生容易做到音形联系,识记生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3、去掉拼音,请学生认读。

一方面可以检查识记情况,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克服难点,扎实做好识记环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巩固生字的作用。

4、变换字的顺序,请学生认读。

小学生的记忆往往偏向于具体机械识记,一个字在固定的位置上,他们能认出来,换个地方或许就不会认了。因此,调换顺序,打破机械认读,让学生在任何位置任何环境都能正确认读。

在这个环节,我们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在识记过程中,我们以多次复现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认识生字。

崔峦老师说:“认字和认人是同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认一个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俗话也说,一回生,二回熟。经常见面,通过各种形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能使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记住字形。

第二,对那些结构特殊的合体字,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与识记能力如:蜘和蛛、蚯和蚓,筷、雷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提高识字能力。

有句话说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学生体会到了生字包含着的情感,认读起来可以感觉到它的温度,再加上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正面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让学生的识记过程轻松扎实有效。

四次见面,文中寻迹——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最终要回归到文本。读通文本,读中巩固生字,是识记生字的一个更高层次。

这是第二次读课文,较之于第一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按词读,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第二,读时,教师要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的指点,难读句子要示范。

第三,课文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得比较通顺为止。

在这里,我的通常做法是:

1、请学生认读几个课文中几个带生字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2-3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比较熟练。

3、检查读课文情况,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指导、示范等,帮助学生快速读通课文。

五次见面,应对自如——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尽管学生识记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印象,但是学习生字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不及时巩固,很快就会遗忘,造成生字回生现象。而且学生学到了后半堂课,身心已经感到疲倦,注意力不大能集中得起来,如果这时不能有效地巩固生字,回生现象会更加严重。

所以在这个环节要注意:

第一,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我们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如:摘苹果、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巩固生字,保持记忆。

第二,多复现难记字。

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难记字一般都难以进行字形的分析,只有多与学生见面,比其他字出现频率高些,见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实现这个环节,通常可分三步走:

1、创设情境,如“摘苹果”游戏,可以这样进行情境创设: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只要你能读准大苹果的名字,它就归你啦!

2、游戏识字。有意识地多安排难点字的出现机会。

3、宣布游戏结果,激励表扬学生。

六次见面,直呼其名——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识字教学的最后——写字环节,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

学生熟字返生现象的广泛出现,提醒我们,熟字的巩固需要大力加强。要求书写的生字有的是本课出现的生字,有的是以前课文中的生字,在指导书写之前,要求学生正确认读,达到复习巩固、熟记的效果。

第二,给常用的生字找朋友(组词)。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给常用生字找朋友,既巩固生字,又丰富了词汇,还提高了运用字词的能力。

整个书写指导过程起码安排10分钟的时间,至少有以下6个小环节:

1、请学生准确认读生字。

2、请学生给常用字找朋友。

3、教师强调笔顺特殊的字。

4、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5、师范写,生摹写。

6、教师评价,总结书写情况。

在两轮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年级组做过比较与统计,发现第一轮时,平均每个班级有20个学生认读生字要张冠李戴,而尝试用新模式之后,每班只有平均9个学生区分不清字形。我们再次做了个全面的统计,发现多个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10人减少至4人,三个以内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22人减少至13人。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识字,降低学生的生字回生率。一到期末也不用再经常进行“比较、复习、总结”,减少复习的“反复性”,节约教学时间与精力,真正提高识字效率。

2.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 篇二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 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 但又不习惯, 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 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独立完成作业, 注意力不集中, 而如此大的识字量也往往为教师的教学带来实际的困难。

针对识字教学带来的困难, 应积极采取对策, 把识字教学作为课改年级一项突出的教学内容来抓, 并确定“以培养兴趣为切入点, 倡导识字方法的多样性”的教学思想, 使识字教学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美味式”教学

这项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识字。一年级学生年龄小, 注意力不集中,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所以为了让他们享受“美味”, 可采取以下几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来识字。

1. 游戏中识字。

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 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 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 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 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2. 在朗读中识字。

学习是一种反复的过程, 一遍遍反反复复是低段小学生最不乐意接受的一种形式, 为了弥补这种反复的枯燥性, 我使用了很多和他们生活贴切的小动物让学生们情景模拟, 一遍遍反复读带有新认识的字的段落或句子。或是在教学中播放录音让学生听。然后随着音乐读课文, 读着读着字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 加上跟老师学习课文, 理解字词的意思, 也就加深了字的印象。在教写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填拼音, 更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通过读字词卡片也能帮助牢牢地记住生字。

二、“爱因斯坦”我来当

低年级儿童想象力非常丰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识字教学中, 我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 引导学生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 让学生运用想象, 给生字配上动画, 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 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 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

三、“妈妈”也是我的小助手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 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生活中孩子有八个小时可以用来和学校相处, 而分给家长的时间寥寥无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与家长互动起来, 利用网络交流学习方法将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比如说利用放假父母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把有趣的东西照下来, 写成小文章, 不会的字请教家长或是小朋友。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 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学生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 剪剪、画画、贴贴, 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把收集到的“课本”拿到学校展览, 看谁认的字多。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动手、动脑, 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 同时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效果很好。

四、“磨盘”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记得快, 忘得也快。怎样巩固识字是非常关键的, 不然方法再好, 也是一时的快乐。在教学中, 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里进行有趣、有效的巩固练习。

五、今天我“做主”

以上的方法大部分是教师与家长处于行动一方, 而孩子属于被动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全面、准确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这些阐述, 是我们研究识字教学、优化识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让孩子自主识字写字就尤为关键了。不同的孩子在学前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有的孩子已经认识了一些字, 多的到200字左右, 有的孩子却是一张白纸, 而且孩子先天智力发育也有不同。因此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生字, 方法不求统一。让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就不会觉得厌倦, 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 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

3.浅谈小学一年级的识字教学 篇三

[关键词]识字;识字教学;孩子们;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一年级识字量大的特点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顺应了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习能力,让学生从想学、乐学到主动学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孩子识字兴趣,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学习形式新颖,变枯燥为生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贴进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都特别感兴趣,我采用分角色朗读,带头饰表演读的读书方法,激发了学生和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孩子们就学会了本课的生字。

2.“猜字谜”识字

“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孩子们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孩子们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如“告”字,孩子们编:一口咬掉牛尾巴;“拿”字“掰”字,合手拿,分手掰。

3.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 中,我用“练一练”来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如:木+寸=( ) 王+元=( ) 宀+元=( )……还让学生自己编题,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4.“换部首”识字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来进行识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换部首”识字方法的探究,发现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小秘密:声旁表间,形旁表义;只要声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能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如以“青”为声旁能成“请、情、晴、清”,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中的“言来互相尊重,心到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5.“火眼金睛”

准备孙悟空的图片及有关的卡片,再出示形近字的卡片。如:办--为 渴--喝 清--青等字,让孩子们比较,巩固记忆。

二、课外识字,方式多樣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

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其重要。我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里的物品上贴标签。如:在电视上贴“电视”,在冰箱上贴“冰箱”等,这样孩子们的兴趣主更浓了,加上经常见,自然就记住了。

2.用读故事的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儿童故事都是图文并茂,并且汉字上有汉语拼音。可主孩子多读故事书,这样不仅能激发识字兴趣,还能培养观察图的能力,为习作找基础。

3.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进行识字教学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一定会收到好效果。我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学。如教室墙壁上的“今天我值日”,校园的草坪上的警示牌“别踩我”等。

4.利用社会环境进行识字教学

孩子们吃的零食的包装上有汉字,街上商店的店名等,这些都是识字的活教材。

5.巩固识字的方法也很重要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记得快,忘得也快。怎样巩固识字是非常关键的,不然方法再好,也是一时的快乐。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配配对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有趣、有效的巩固练习。

总之,教无定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大胆改革、勇于探索、不断向高效课堂迈进,让孩子们能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学习,给孩子插上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自由翱翔。

4.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四

概念: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趣味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智力,形成识字能力。

关键词:自主识字探究性识字培养识字兴趣

论文正文:

人生伊始,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培养良好的识字兴趣,将给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经多年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有如下总结:

(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直观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小故事、一个个谜语、一句句顺口溜、一首首儿歌等。如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在教学“蚓”字时引导学生识记为:蚯蚓是一种昆虫,所以“蚓”字有一“虫”字旁蚯蚓爬行时身子有时弯弯曲曲的像“弓”字形,有时有拉直了身子像“”字形。斯霞老师在这里把从虫、引声的形声字灵活地当作会意字析解,这样的识字方法识字有趣,学生易记。在教不同字的时候,我会利用不同的拆字方法,不同的方法不仅牢记了汉字,还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也会学着拆部件编故事来识字。有一位学生在记“楼”字时是这么编的:“有一个小女孩在一间用木头建成的楼房里吃米饭。所以‘楼’的左边是木字旁,右上方是米饭的米,右下方是女孩的女。”还有一个小男孩在识记“岛”字时,他先动手画了一座山,山上画了一只鸟,山的四周还画上了水,然后根据这幅画编了一个小故事:“大海无边无际,鸟儿飞啊飞啊,飞累了,想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下,有什么地方可以歇脚呢?对,海底的山峰路出了水面,快去岛上歇一歇。”瞧,这两位学生多有创意啊!

有时,根据不同的字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编顺口溜、编儿歌、打手势等方法去识字。如:教“解”字,编顺口溜:一角钱,买了一把刀,杀了一头牛。

再如:教“看”字,让学生表演孙悟空看的动作来识记等。此外,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加一加(熟字加笔画或偏旁),减一减(熟字减笔画或偏旁),换一换(熟字换偏旁),比一比(区别形近字),摆一摆(易错的字的笔画摆一摆),合一合等等。

(二)探究性识字

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有趣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碧‟的字形?”生1:记笔画,是由“横、横、竖、提、……”等十四画组成的。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属上下结构,上边“王”和“白”,下边“石”。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是由“王”“白”“石”三个成字部件组成的。生4:记偏旁,是由“王”“白”“石”三个偏旁组成的。生5:我说一个字谜大家猜:“王家小姑娘,长得白胖胖,喜欢坐在石头上(打一字)。”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合作研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识字兴趣

汉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但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识字兴趣是关键。

(1)快乐游戏,低年级识字量大,课时紧张,有的教师往往怕影响教学进度,生字教学就简单化,教师分析、学生被动地听、记、久而久之,枯燥乏味的课堂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没有识字的愿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开展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不仅能激起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在课堂上可开展“走迷宫”、“看图贴卡片(为生字朋友找家)”、“连一连”、“摘苹果”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既活跃气氛,又增加兴趣,也达到识记目的。

(2)巧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富有童趣的识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如教“飞”字,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看看小鸟是怎么飞的,小蜻蜓是怎么飞的,再让他们自己学习一下飞的动作,尝试着去说一下飞的感受,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提出的要求。汉字是个万花筒,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趣味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智力,形成识字能力。

5.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篇五

凤三校:郭建容

摘要: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2500个左右。一年级上期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100个。而这一期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中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效率。关键词:识字教学分散对比演示游戏 正文: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它学科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其中2500个左右。对这必须认识的3000个左右的字和必须学会的2500个常用字,在整个小学阶段又分为低段、中段、高段来完成。一年级上期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100个。而在一年级上期的教学中拼音教学就要用去六周左右的时间,占了全期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剩下的十二周左右时间中识字、写字教学就是重中之重。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学中运用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很快让学生领悟字词的意思。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10《比尾巴》为例,谈谈自己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面的一些尝试。

《比尾巴》是一篇有关动物知识的儿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能认识“比、尾、把、巴、公、松、猴、松、短、鸭、鼠、最”12个生字,会写“公、云、车”三个字;认识一个笔画“∠”和一个偏旁“八”字头;并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教学中只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能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因此,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分散识字

在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生字中,我分三次出现。第一次是随课题认识“比、尾、巴”3个字。第二次是在认识动物的名字中认识“公、松、猴、鸭、鼠”5个字。第三次是在动物们比尾巴的项目中认识“把、最、短、扁”4个字。

二、对比识字

在引导学生认识“公”和“松”,“巴”和“把”四个字时,我准备了这四个字的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每一组字的异同,然后让学生用“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法对比学习这四个字。这样,学生既觉得有趣,又比较轻松地记住了这四个字的音和形。

三、借助图画识字

本课中出现了很多种小动物,它们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我用课件出示了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后,再让孩子们亲切地和动物们打招呼——叫动物的名字,以此让学生认识动物名字中的几个字。每叫对一个动物的名字,它们便会发出独特的叫声。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兴趣,动物名字中的几个生字也自然而然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

四、借助动画演示识字

有的字的字形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也不容易听明白。如果能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能使生字的出现更为形象、自然,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这个字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更为深刻。如本课的“鼠”字是一个象形字,老师很难讲清楚这个字的上面、下面怎样记。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演示法,用一段生动形象的幽默动画演示了一只老鼠怎样变成一个“鼠”字的过程。学生在观看中不知不觉就领悟了“鼠”上面的方框表示老鼠的头,方框里面的两横表示老鼠的牙齿,下面的两个竖提、四点表示老鼠的脚,斜钩则表示老鼠那长长的尾巴。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直观的演示,我班每一个孩子对“鼠”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游戏巩固识字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六、七岁的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赞扬,喜欢表现。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巩固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利用了多种方法认识了本课生字后,课件出示猴子摘香蕉的游戏,并用激情的的语言说:“猴子想吃这里的一串香蕉,可是这条路被这些淘气的生字娃娃挡住了,你能帮帮猴子,把这些生字都送到旁边的方框里吗?但生字也够调皮的,它说如果小朋友们把我的名字叫对了,我就给猴子让路,谁能帮帮小猴子把这些调皮的生字娃娃送回家呢?”话音一落,几乎全班学生都举起了小手,可见他们帮助猴子的热情和学习的热情是多么高昂。

6.小学语文一年级识字教学初探 篇六

中国汉字承载着6000多年来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的瑰宝。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表意文字特点。如何让这一瑰宝得以传承呢?这里我想可以套用一句“识字应从娃娃抓起”。对于处在黄金教育阶段的六七岁孩童,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那作为新课改形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识字教学”这份责任呢?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对身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识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探索和总结了一点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乐意学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我着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习。

1、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识字氛围至关重要。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这无疑压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造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气氛下进行的学习识字,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的好方法来识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识字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选择学习伙伴,选择识字的方法,自主选择识字的内容。

2、创设课外活动情景,扩展识字

生活到处都有语文,语文课程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丰富的课外资源。作为课改下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开辟课堂以外的语文教学渠道,组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随时积累汉字。如: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墙报、学校的校报中看一看,找一找,哪里有我们学过的字和词;放学路上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街道的路牌、广告、标语等,有哪些字是自己学过的。认识的,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记在积累本上,问家长或者查字典。此外,鼓励孩子们通过看电视,节假日跟爸妈逛商场等渠道充分识字。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只要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探索热情的热土。

二、挖掘趣味,传授方法——学会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到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量的50%还要多。要完成这样大的识字量,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抛开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大胆展开想象,努力挖掘生字中内含的“趣味”,引导学生在趣中认字,在趣中掌握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

1、体态动作演示法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在识字时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看”时,可以一边请孩子上台表演孙悟空往远处看的动作,一边引导其他孩子观察他是怎么看的。通过观察,孩子们一下子就会明白“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我们教师随即把握这一契机,教学“看”的字形,孩子们一下子就会明白“看”就是由“手”变形和“目”组成的,这样就寓教于趣,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再如学习“打、拍、跳、跑”时,如果仅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字与手、脚的动作有关,显然是很不够的,如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脚做一做,让孩子们在运动中认记这些字,不但能记清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孩子们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

2、实物演示法

如学习“笔”时,可以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孩子们观察毛笔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的“毛”字。这种通过实物演示的办法,可以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轻松掌握字形、字义的目的。又如学习“灭”字时,可以用一块玻璃把燃烧的火盖住,火即灭,这样学生很快便记住了“灭”字。另外,“尖”、“尘”等字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

3、部件识字法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孩子识字的本领。如“大、太、天”这些字时,就可以把熟字“人”作为字根,用添加笔画的方法记住这些字。而在学习“香、星、早、秋、种”等合体字时,则可以把简单的部件加一加来识记字形,如“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等。再如,学习“巴、也、毛”等字时,可引导孩子们用减部件的方法来识记字形:如“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笔”减去“竹”就是“毛”。这种简单的加减法不仅能调动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而且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真所谓一举两得。

4、比较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对于形近、音近的字,教学时可有意识引导孩子们区分、辨别,抓住异同点,巧记、活记,加深孩子们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比较“日”和“目”,可告诉孩子“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又如“鸟”和“乌”,“鸟”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漆)乌黑……都可以在比较中达到深层认识。

5、自编谜语法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乐于猜谜语,它不仅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还能训练孩子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编谜语可分为编字谜和编物谜两种。编字谜是根据字形结构特点直观、形象地编,也可以根据字形结构特点展开联想编,开可以根据字义编谜语。如“一个人胆儿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全);“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碧),这样孩子们既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和“碧”,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和“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练习,两全其美。又如学习“告”和“并”,可以根据字形结构展开联想编字谜:“一口咬去牛尾巴”;“开字头上长两角”。编物谜可根据实物的形状、特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孩子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学得快乐,记得牢固。

6、自编儿歌识字

儿歌有着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备受孩子们的青睐,如教学“清”时,因“青”的构字率教高,前面也学习了“清”字,所以,我就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清清,要看山水用眼睛,太阳一笑天气晴,说话嘴边常带请,你我都有好心情。”把“清、青、请、情、睛、晴”都编了进去。这样一来,学生记住了“清”这个字,还复习了“情”,同时渗透学习了“晴、情、青、睛”、不仅举一反三,而且妙趣横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增加,我经常让孩子们也学着自编儿歌,尤其是很多易混淆的字,在他们自编儿歌的同时已牢牢扎根于心中,孩子们再也不会出错了,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热情高涨。

7、触类旁通法

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在教学认识同意类偏旁的生字时,如见到提手旁就要很自然地想到手,见到目字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水,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见到双人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睡,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见到双人旁就想到街道……鼓励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造的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培养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让孩子们在兴趣高昂中识字,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更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三、加强引导,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里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形式单一,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思考,玩中创新,玩中学习。

1、开火车(分小组进行)

在教学识字时,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说:火车火车开到哪儿?生:开到我这儿!让一组学生读字音、认字及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读错的学生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教生字朋友

教师准备一些生字卡片,让孩子们戴上生字头饰找朋友。即选择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做朋友。如:我是“山”,我的朋友在哪里?持有“大”、“高”、“水”、“上”等卡片的孩子跑过来说:“我是大,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一边读词语一边手拉手交朋友。教师随机给与表扬、鼓励。

7.对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篇七

而今, 新课程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又加强了整合性, 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也使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呈现了“早、多、杂”的特点。“早”是指学生在拼音学习中就要认识70个常用字;“多”指知识字量大, 一年级的识字量达到950个, 是以往的两倍多;“杂”是指在学生识字过程中, 缺乏有序性, 大量识字是随课文学习进行的, 有不少生字学生要先学合体字, 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因而, 使识字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要求各种各种高素质的人才。识字教学作为学习的基础, 更应迎合课程的要求, 为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培养识字能力, 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规定的教学内容, 做到会读会写, 并能在生活中初步使用。同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坚决破除以死记硬背、多抄多写为主要方法的识字习惯, 使学生能做到爱学、乐学、轻松学。重视教给学生“活”的识记方法, 为今后的自学阅读等等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识写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从而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 使学生真正爱识字、乐识字、轻松识字。

《新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的阐述给我们传达了很重要的信息, 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就是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深入地研究识字教学: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单一识字的过程中, 不但要学会生字, 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 还要让学生在识字认字的同时, 学会一定的识记方法, 掌握一定的识字技能, 感悟新的识记方式。

一、利用插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 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 加上教师的引导, 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 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 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 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 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自形, 拼对字音, 再“回”到图上, 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二、按字的规律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无论是象形、指事, 还是会意、形声, 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象形字的教学, 可采用“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认一认”的方法。会意字的教学, 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各部件的综合观察, “会”其合并之“意”。形声字的教学可通过形声字的组词规律进行教学。

三、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 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 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 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为此, 可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如:拼一拼 (让学生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 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 、画一画 (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把识字和画画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 、编一编 (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 、说一说 (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 等。

四、充分想象识字

心理学研究证实, 奇特的想象能促进人的记忆。字是死的, 想象是活的, 通过学生充满奇特的想象, 这些原本呆板的汉字, 就会活起来。学生有了奇特的想象, 又何愁记不住呢?不过, 在此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思维。

五、在生活中识字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 这就提醒着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文字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当中, 在生活的“大语文课堂”中去学习语言文字知识, 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开展生活识字, 从生活的各方各面进行深入学习, 如食品的包装袋、街头的招牌、随处可见的站台的路牌等, 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习库”, 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 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

8.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 篇八

一、在识字游戏中感受活动之乐

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把游戏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增强识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适时地选用不同的游戏。

教学识字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导入语创设游戏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创设了“识字小火车”, “汉字妙妙屋” 等情境,每一个生字就成了“字宝宝” 的角色。我们把学习汉字的过程想象为乘坐“小火车” 到“汉字妙妙屋” 去和“字宝宝” 交朋友、做游戏。有时候,我也会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如教学《春雨的色彩》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说: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春雨的色彩里藏着有关颜色的‘字宝宝,谁能找到它们,叫出它们的名字,它们就会出来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了!” 这样一引导,学生把学习生字当成了“字宝宝” 捉迷藏,都兴致勃勃地到课文中寻找生字并认读起来。

识字巩固阶段时,我就设计了多种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如,“红灯、绿灯”游戏:在“开火车”读生字卡片的过程中,听读的学生当“红灯”和“绿灯”。读对了,大家亮出“绿灯”并一起说:“过”;读错了,大家就亮出“红灯”一起说:“停”。这个游戏因为具有适度的竞争性,能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真实准确地反馈出识字情况,便于及时纠正错误。还有“找朋友” “玩生字扑克牌”“猜一猜” 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巩固识字。

二、在创新识字中感受创造之乐

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教学中创新识字方法,有利于激发他们大胆求异的想象,培养创新精神。首先,师生共同实践探索,发现并创造出各种有趣的识字方法。如: “汉字儿歌我来编”“猜猜看”“换衣服”“变魔术”“画一画”等。接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自主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活,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学习“林”:两棵树,并排站。学习“叶”字,学生编出了谜语“一字真奇怪,它有十张口”;还有利用身体语言,学习“下”字,一个学生跑上讲台用身体的姿势摆出了“下” 的字形,让所有同学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把“下” 的字形牢牢地记住了;学习一个“果”字,学生们就想出了好几个办法,有的编谜语“一棵树长得高,一直插进太阳里”,有的用“日”加“木” 的办法记,有的用“棵” 减去“木字旁” 的办法记……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在开放识字中感受自主之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放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识字教学中,也应该开放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广泛识字,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从而主动地寻找更多的识字渠道。

在校园里,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识字。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我在班上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 的活动,鼓励学生到校园里走走、看看,读读认认,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或者高年级的同学请教。

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会遇到各种包装、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因此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伊利”纯牛奶、“旺仔”巧克力饼干、 “超能”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的字集合编成“小小识字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 这本“小小识字册” 记录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点点滴滴进步,使学生得到了自主识字的成就感。

9.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 篇九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也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全面、准确地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这些阐述,是我们研究识字教学、优化识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而一年级的识字量大,课时又非常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如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识字?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识字?

一、创设丰富的识字环境和氛围

教材的每篇课文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都在10个以上,再加上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最少也有20个。这么大的识字量,要求学生在课上全都认识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或在家里认字,这就要求给学生创设识字的环境和氛围。我们首先和学生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把学生要认识的字做成生词卡贴在床头、墙上等位置,学生可以随时在家识字。在学校里除了利用黑板报丰富学生的识字环境外,我还精心布置好教室环境,在教室的一面墙上贴上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词语或图片,借助这些字词的具体运用情节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识字意识。我们还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识字。如:和妈妈逛街可以识字,认识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的商标等;外出游玩可以识字,认识公园里警告牌上的字等;看电视也能识字,认识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一些地名等。这样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增强了我要学语文,我要识字的意识。

二、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一)“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我们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二)猜谜语识字

学生年龄小,如果让他们单调地读、记生字,效果很差。如果教师编字谜,让学生猜字谜,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三人同看日出是春”“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一半水里游,一半吃青草是鲜。”我发现,在让学生猜字的时候,就连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识字法就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进行加一加、减一减就成了新字的方法。如:禾+中=种,日+月=明,白+水=泉,植-木=直等。学生在数学课上学过加减法,在语文课中也有加减法,觉得很好玩,在玩的过程中识字,使学生乐学、好学。

(四)比较识字法

有一些形声字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着来记忆。如:清、情、晴、蜻、睛,这几个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声旁都是“青”,它们的韵母都是“inɡ”。“晴”的形旁是“日”,表明这个字与“日”有关,是天气晴朗的“晴”。再如“火、伙”、“半、伴”虽然这两组字读音相同,但意思不同。还有“妈、奶、姐、姑、娘”因为妈、奶、姐、姑、娘她们都是女的所以这些字都是女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五)游戏巩固识字

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学习了合体字后,设计了一个游戏“摘苹果,找朋友”。把所学字的偏旁与部首分别写在半个苹果上,打乱贴于一棵苹果树上,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判断把偏旁和部首组成字,并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总之,一年级的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材规定的识字任务,并适当的拓展延伸,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10.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的教学 篇十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016年9月,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使用了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又是初次接触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根据小学语文德育的要求,结合我平时的识字、写字教学,浅谈我以下的几种做法。

一、通过生字结构渗透德育

一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有限,在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识字、写字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记住字形,教师则可以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引。如:认识“人”字,笔顺很简单,一撇一捺,书写时要注意撇和捺要舒展,生字保持直立,指导学生懂得做人要顶天立地。再如:“林”、“森”、“从”、“众”,在识字时,指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力量大。在写字“林”时,左边的“木”字,最后一捺书写时要变成点,这样右边的“木”字才有位置书写,也更加美观,就好比做人要学会谦让,才能更好的与人相处。类似的生字有很多,如:“双”、“好”、“和”、“对”等。

二、通过生字部首渗透德育

在《小青蛙》一课的“青字族”识字教学中,渗透了形声字规律,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在识字写字中,“青”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合变成新字,蕴含的意思也不同。“青”字加上“三点水”变成“清”,有水的地方就是清澈的,教育学生身上的任何污渍都可以用水洗去,要保持个人卫生的干净。“青”字加上“竖心旁”变成“情”,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感情,真挚的感情要发自内心,真心待人。“青”字加上“言字旁”变成“请”,当需要别人帮助时要礼貌待人,言谈举止大方,有礼貌。类似的生字有很多,如:“您”、“忘”、“思”、“送”、“呼”等。

三、通过生字的组词渗透德育

在《操场上》一课中学习“打”字的教学,在学习字音、分析字形后,让学生给生字组词,学生积极举手,一人组词“打人”,紧接着“打死”、“打架”、“打骂”、“打倒”,这时我会立刻终止类似的词语,告诉学生们这些词语不好,我们平时能打架、打人、打骂吗?学生接着会说不能,然后再随机指导学生还能组出其他的带有“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引导下,学生就会组出“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在朗读生字中渗透德育

上一篇: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下一篇:小班数学游戏教案《图形宝宝摘果子》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