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创新答案(精选8篇)
1.科技与创新答案 篇一
一、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为什么要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答: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农业科技创新是指在农业生产体系中引入新的动植物品种或生产方法,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行为,包括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技术进步的全过程。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科技创新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科技创新提高动植物的生产能力
3、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科学技术使农产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加工,实现农产品不断升值。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迫切要求
(一)农业和农民呼唤着科技
1、耕地递减
2、水资源面临危机
3、劳动成本逐渐上升
4、农业资金外流加速
5、农业环境恶化
6、科技储备不足,技术推广艰难
(二)农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要求科技创新
1、满足国内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需要科技创新;
2、缓解农产品市场国际化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需要科技创新
(三)我国的农户经济特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1、技术面临的是千家万户
2、农户多种经营要求技术多样化
3、农民采用技术的积极性下降
4、农民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意识加强
(四)农业技术的特征要求建立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制度:
1、农业技术地域性强
2、农业技术保密性差
3、农业技术成果更新成本低、周期短
4、农业技术采用风险大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支持和保护农业?
答:国家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1、在农业份额演变的任何阶段,农业始终是其它产业赖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无论经济社会形态怎样,维持人类社会生存所需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始终要由农业来提供 ;其次,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是农业剩余劳动。
2、农业份额下降正是农业基础作用充分发挥的表现。
3、农业份额虽然下降,但其基础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试述我国目前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
答:(1)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根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2)加快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3)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增产任务主要分配给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粮食主产区以及非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大县,我省增产任务为46亿斤。(4)进一步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四、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五、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策应做什么?
答: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的总称。农业政策的重要作用:引导、调控、激励。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策的职责:
1、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2、建设农村信息工程,积极进行信息引导;
3、制订切合实际的调整规划,实施可行的规划指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切实的科技保障;
5、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保证有力的政策扶持。如:国家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先进农业机械给予经济补贴等。
6、发展农村教育予以有效的教育推动。
2.科技与创新答案 篇二
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指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尝试解决制约金融资本向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问题,那么,关键问题是什么?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过程中如何解决?
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着重就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探索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少,拥有专利等轻资产较多、经营不稳定、风险大的特点,在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的前提下,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1.需要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有3400多万家。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一共有16万多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交流机会少;因此,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了解少,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团队等信息掌握不准,即使是一些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很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也了解不多。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型业态的企业,而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传统的制造业类企业,金融机构对这些新型业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熟悉。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贷款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也会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发放的大宗贷款的手续基本一样,但是付出的成本比较大,包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估、管理团队的认识以及抵押物的评估、以及日常的监管等,都会使金融机构付出的成本增加。
上述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低。因此,如何从国内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企业,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前提。这就需要在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渠道。
2.需要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掌握相对较少,而拥有的专利较多。但是,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与土地、厂房不同,专利价值存在非常明显的时效性问题,技术进步产生的替代技术也往往使得很多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价值降低或者变得毫无价值。企业的专利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市场化风险,很多技术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转化失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存在较大的评估风险。
当前国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也存在评估技术上的问题。虽说国家为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不过由于科技金融支持对象的发展阶段、管理团队等的复杂性,在实际执行时缺乏具体的评估实施细则和量化标准。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基础,也是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
3.需要金融机构推进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金融机构的传统产品远远不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这就要求参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科技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要依据本地现状,研究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高成长和波动性大特点的金融产品,并简化服务方式,主动探索支持各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多种服务模式,为促进全国的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起到榜样作用。
4.需要补偿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风险大的特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机制下,金融机构是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因此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么高的贷款风险。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来解决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违约损失问题,以提高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
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建议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机构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为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1.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目前,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和干预较多,金融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2.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投入方式。进一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量,在已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后,要继续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扩大科技企业的受益量。扩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支持具备条件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综合运用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贴息、后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中小企业商业融资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
国家应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的因素。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4.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中介机构发展。倡导成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人员和机构。加快发展科技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等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5.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借鉴许多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会同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引入专业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以加强科技金融的风险控制。
摘要:文章分析了科技与金融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揭示了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又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相互结合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3.科技与创新答案 篇三
关键词 科技创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 G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2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社会的进一步深入,迫使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工作成为全球各管理部门的关注热点,而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又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不竭动力。科技资源的稀缺性和期望效用最大化共同决定着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必然成为全球各管理部门的核心问题。
1 科技创新的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成为热点问题。科技创新主要是指方法、流程、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新发明、新创作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产品化等。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新科技创新体制,推进科技创新进程,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从而形成科技创新体制,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科技创新的途径分析
2.1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强化国际间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利用其研究平台和基础设施,掌握先进的创新途径,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及其研究效率具备非常大的意义。就具体学科来讲,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国外专家的研究对象是非常明确的,而且精力相当集中,积累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再加上学术交流比较频繁,基本上都是顶级的专家,能够对于某一个学科的问题进行展示。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进展,并且开拓研究视野,并与国际同行建立联系,为自身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2.2 鼓励参加国内学术交流
在我国,学术交流互动比较多,依照不同的学科,每一次都安排相关的人员参加,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些相似单位的研究近况,并且掌握发展动态,查找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发现哪些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是否已经和国际接轨,实验设备是否已经更新。其实,最重要的是如何与对方技术合作,加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科技资源的概述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人力、财力、物力和管理、组织、信息、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数据等硬件与软件所有要素的总和。它是科技创新的成果,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动力,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强调科技资源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技资源分类有多种方式,按其包括内容分类,可总结为四类:来自政府的科技财力资源;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力资源;科技活动工具与场所资源;科技知识信息资源。按存在形式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按使用情况可分为投入资源与产出资源;按资源内容可分为财力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是最基本的科技资源,并且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不同组织的核心科技资源也不相同。科技资源在科技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科技发展水平,影响着经济的全面发展。
4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概述与途径
4.1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概述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就是指根据一定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的使科技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分配、使用和组合。目前我国对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科技资源应是第一资源”还缺乏深刻认识,在科技资源的战略决策、具体布局上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投入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投入总量还是不足;财政科技拨款比重不大;科技投入结构不合理,急需优化;科技投入管理体制需要改进;人力资源配置强度不够等问题;科技资源使用率低。
4.2 我国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我国当前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现状,总结国外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现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提高我国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4.2.1 在财力资源方面上,加大科技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事业,而政府的财政科技投入在总的科技财力资源优化配置中占重要作用。从前面分析的我国当前现状和与国外对比来看,我国在科研投入上还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科技兴国”为总的指导方针,发挥政府对科研投入的主导作用,重视科技与教育,切实提高我国的科研投入水平,政府投入起到模范作用;优化科技投入的方针政策,使企业成为科研投入的主体,国家要制定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优化企业进行科研投入的软环境,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的主体;淡化区域限制,以是否有利于科技进步为判断标准,形成科研投入的多元化体系,形成国家拨款、企业自筹、银行贷款、民间吸资的多渠道科研投入体系;转化科研成果,可通过法律、行政手段,提高科研投入的使用率,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4.2.2 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科技人力资源也越来越重要,人才资源将成为基础资源。我国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实现人才市场的体制创新,人才资源管理的创新,促进人才流动,加快社会保障建设,教育体制改革等。
5 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5.1 加强战略研究
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也需要一定的战略来指导,我们要提高对战略研究的重视程度,组织专门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战略研究要跟踪国际发展动态,使我国的科研发展与国际接轨,从自身情况出发,内容明确,突出重点,提出合理的战略方针,支持重点领域的优先发展。
5.2 科技成果管理
为促进科技成果的管理,科技管理部门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支持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政府部门应监督管理科研过程;表彰和奖励那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里获得知识产权的产权人;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的统计制度,定期发布重大科技成果。
在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革命下,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任何方式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都要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这是科技资源得以有效优化配置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大幅度的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雪原,王宏起.基于产学研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方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2]王宏起,王雪原.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果的分形评价[J].技术经济,2008,1.
[3]覃睿,田先钰.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价值预算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4.科技与创新答案 篇四
C.中国荷城-最美乡村四季游 2.00/2.00 D.鸢都龙城 11单选(2分)我国将大力推进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以下不属于山东土特产品牌的有哪些?()A.威宁火腿 B.苍山大蒜 C.陈集山药 D.章丘大葱 12单选(2分)2017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 A.《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B.《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C.《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
D.《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13单选(2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A.11 B.12 C.14 D.13 14单选(2分)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以()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A.大豆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15单选(2分)中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召开 A.天津 B.杭州 C.上海 D.北京
16多选(3分)(多选)今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特别注重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主要体现为“一体”,其中“三区”是指()。A.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 B.粮食生产的功能区 C.农村产业园区
D.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 17多选(3分)(多选)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必须加快构建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指的是()。A.粮食作物 B.经济作物 C.油料作物 D.饲料作物 18多选(3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强化品牌保护。其中,“三品”是指()。A.有机农产品 B.转基因农产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绿色食品 19 多选(3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牢牢坚持()的“三条底()线”。A.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B.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C.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20多选(3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为主要目标,以()为主攻方向,以()为根本途径。
A.创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 B.体制改革和机制
C.增加农民保障有效供给
D.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
香港回归20周年测试 1单选(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A.1999/7/1 B.1997/6/30 C.1997/7/1 D.1999/6/30 2单选(2分)201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宣誓就职。A.曾荫权 B.林郑月娥 C.梁振英 D.董建华 3单选(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红旗。A.梅花 B.莲花 C.牡丹 D.紫荆花 4单选(2分)香港目前是全球()大商品贸易经济体系 A.第五 B.第六 C.第七 D.第八
5单选(2分)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香港连续()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A.两年 B.五年 C.三年 D.四年
6单选(2分)2016年香港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世界()。A.第一 B.第二 C.第四 D.第三
7单选(2分)截至2017年,香港连续()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A.24 B.23 C.22 D.21 8单选(2分)2017年7月1日,()签署,香港特区更紧密、更深入地与国家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A.《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安排》 B.《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D.《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 9单选(2分)香港特区教育局将在()落实将中国历史在香港特区初中成为独立必修科,推动学生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A.2018-2019学年 B.2020-2021学年 C.2017-2018学年 D.2019-2020学年 10单选(2分)香港20年的辉煌成就,得益于特区政府制定的()的正确思路。A.“背靠西方,面向世界” B.“背靠内地,面向世界” C.“背靠亚洲,联系世界” D.“背靠西方,联系内地” 11多选(3分)回归以来,香港作为世界()的地位不可撼动。A.政治中心 B.贸易中心 C.金融中心 D.文化中心 12多选(3分)20年来香港社会在()等方面,都发生了十分可喜的变化。A.经济 B.社会 C.文化 D.政治
13多选(3分)香港回归20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A.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对香港的大力支持 B.香港爱国同胞的打拼精神
C.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方针 D.特区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策略 14多选(3分)回归以来,在应对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国家始终是香港的坚强后盾。A.国际金融危机 B.“黑色星期一” C.“非典”疫情 D.亚洲金融风暴 15多选(3分)()的启动,深化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安排。A.“港澳通” B.“深港通” C.“债券通” D.“沪港通” 16多选(3分)香港回归以来,中央政府推出的惠港政策包括()。A.CEPA B.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C.“个人游”政策
D.“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设港澳专章 17多选(3分)中央政府三位领导人将“香港精神”概括为()。A.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B.刻苦耐劳的创业精神 C.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D.灵活应变的创新精神 18 多选(3分)针对香港形势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展望未来,习近平主席对今后在香港更好地落实“一国两制”提出()。
A.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B.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C.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D.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19多选(3分)()等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香港和内地青年人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推进了两地的互通、交融、了解和认同。A.根与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B.国粹香江校园行 C.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
D.港澳大学生文化实践活动 20多选(3分)对非法“占中”事件的正确认识是()。
A.非法“占中”严重违背“一国两制”的原则 B.B.非法“占中”把特区的高度自治权与中央的管治权相对立
C.“占中”事件遭到民意孤立,反映出反“占中”、反“港独”才是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 D.非法“占中”阻碍了香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习近平的测试 1单选(2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对()的具体化。A.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B.十八大精神
C.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D.党章规定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2单选(2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分为两部分:一是党员廉洁自律规范;二是()。得分/总分
A.领导廉洁从政规范 B.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范 C.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D.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D 3单选(2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持()相结合,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得分/总分
A.依法治党与以德治党 B.依纪治党与依法治党 C.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 D.依规治党与从严治党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4单选(2分)()是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根本职责。A.纪律审查 B.廉政教育 C.监督执纪问责 D.监督检查
正确答案:C你错选为D 5单选(2分)某市审计局副局长刘某(党员)因严重违纪受到留党察看二年处分。一年内,有关部门又查清刘某违反廉洁纪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刘某应当给予其()。得分/总分
A.延长一年察看期 B.开除党籍处分 C.延长两年察看期 D.撤销党内职务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6单选(2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一条:为全面从严治党,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规定了什么?()A.规定了“指导思想” B.规定了“问责原则”
C.规定了“问责主体和对象” D.规定了“目的和依据” 正确答案:D你错选为B 7单选(2分)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不包括()。A.检查 B.改组 C.解散 D.通报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8单选(2分)党内政治生活,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A.执政实践 B.领导实践 C.党政建设实践 D.政治生活实践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9单选(2分)选人用人导向是党的哪一届会议所提出的新要求?()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八大
C.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10单选(2分)党的组织生活质量高不高,()是前提。A.严格制度标准 B.党内政治生活 C.教育管理监督
D.党内政治生活的全面加强和规范 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D 11单选(2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最基础的就是()。A.组织引导每一名党员过好组织生活
B.B.增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政治性和严肃性 C.要从坚持“三会一课” D.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正确答案:A你错选为D 12 单选(2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检查和及时纠正在行使权力、廉政勤政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该由领导班子集体行使的权力班子成员个人不能擅自行使 B.做到可以行使的权力按规则正确行使
C.该由上级组织行使的权力下级组织不能行使 D.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13单选(2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开宗明义,明确提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将监督的对象确定为(),传递出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和不受监督的党员的强烈信号。
A.党员领导干部
B.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 C.全体党员 D.各级党组织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14单选(2分)总书记说,“这是对现行条例的突破”。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哪一章内容的评价?()
A.第二章 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
B.第四章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 C.第三章 党委(党组)的监督
D.第五章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15单选(2分)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A.组织纪律 B.工作纪律 C.政治纪律 D.廉洁纪律
正确答案:C你选对了 16多选(3分)党内绝不允许搞(),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A.同学聚会 B.团团伙伙 C.结党营私 D.拉帮结派
正确答案:B、C、D你选对了 17多选(3分)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A.政治纪律 B.群众纪律 C.廉洁规矩 D.政治规矩
正确答案:A、D你选对了 18多选(3分)这次修订的条例将纪律整合为()。A.生活纪律 B.工作纪律 C.组织纪律 D.群众纪律
正确答案:A、B、C、D你选对了 19多选(3分)处理以下()重要关系要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A.同志和同志 B.组织和个人 C.党内组织和组织
D.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
正确答案:A、B、C、D你选对了 20多选(3分)法规制度带有()。A.全局性 B.长期性 C.A.根本性 D.稳定性
5.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 篇五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为此: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使全社会创新智慧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P.56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P.78
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等。国家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P.85维护国家安全:我们的政治义务
国家安全的涵义——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6.科技与创新 作文 篇六
没有了创新,科技将会失去它原有的魔力色彩;没有了科技,人类将会失去原有的现代化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技,科技离不开创新。“创新改变世界”这句话虽然很短,却概括了科技发展的核心。创新是科技的灵魂所在,创新,给科技抹上重要的一笔。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人类一直都在探索,一直都在创新。那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科技,现在许多都已成为了现实。《星球大战》电影里的莱娅公主通过一个“传话宝盒”向卢克·天行者求救,这个宝盒反射出她的3D影像,栩栩如生。现实中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研究团队最新开发出3D全息影像技术,使观看者在不需要戴特殊眼镜的情况下,就能看到三维的全息视频。也许有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想法,在科学家的眼中,却可能是开启另一个创新技术的关键。
现在,人类的科技正在飞速发展,而未来的科技,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未来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在我们的眼中,什么都是有可能的。我们要发挥我们的创意,去想象未来的科技,幻想未来的生活。
我们幻想,在未来,每个家庭都会拥有一种厨房设备,都会拥有一个城市中的“迷你菜园”、“迷你鱼塘”,足不出户就可以一年四季享受新鲜的蔬菜瓜果,品尝美味的鱼儿,再不用担心农药超标等问题。这种厨房设备上半层是蔬果培育箱,下半层是一个水族箱,蔬菜生长时释放的空气可以给鱼类提供生存用的氧气,人们可以自己种植蔬果、养殖鱼虾,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们幻想,在未来,生活上的许多东西都可以运用到“物联网”技术。比如冰箱,冰箱库存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它可以自动向“网上商城”发送订购食品的信息,以解决人们需要外出采购却又太忙的问题。而人们又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一些物品,例如,人们如果身在外地,想吩咐家中的家务机器人打扫房间,就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微型计算机利用网络系统发送命令给机器人,而机器人里的微电脑芯片便会立即接收到命令,指示机器人开始工作。
人类的创意还有很多很多,科技是神奇的,但只有我们大胆地开拓与创新,才不会让科技创意成为纸上谈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将会更加创新,更加具有实用性。而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去实现。从现在起,为了将来,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就要好好学习科技知识,努力锻炼自己,争取在二十年以后,为科技界、中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做出科技贡献!
天骄小学 六(5)班 林虹因
7.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科技创新,财会创新,财会主体模型,虚拟经济,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会计公式,会计目标决策
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 科技创新经济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会计与工业经济相伴而生, 和工业经济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联系, 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存共荣。科技创新经济是知识大爆炸的产物, 它催生了财会创新的产生。换言之, 财会创新是世界经济形态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科技创新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一、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
1.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1) 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源动力。1) 在人类历史上, 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创新活动最先出现在西方, 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如:爱迪生、贝尔、瓦特、诺贝尔等科学先驱。他们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成就了今天的工业文明, 使历史的车轮飞速向前转动。2) 领军我国电信工业的大唐集团提交的第三代 (3G) 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作为原始创新被国际电信联盟 (ITU) 接受,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3)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国家做为集成创新把军用核技术转移到民用核电站建设上, 开创了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先河。可以说, 先进的科学技术领导着世界经济新潮流。
(2) 科技创新是研究事物内在本质、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创造性活动。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就是科技创新的速度和科学技术产业化水平的竞争。进入21世纪, 世界经济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科技创新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已经变成生产力要素的主要方面, 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活动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3)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已呈上升趋势。据联合国权威机构统计, 发达国家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企业, 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 甚至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都是由企业唱主角。全球跨国公司拥有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究开发经费。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呈上升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 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在GDP中的比例达到了两位数, 已经建成了一批世界级的研发中心, 电信、计算机、生物技术的研发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2. 科技创新型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差异性
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持续研发、生产科技创新型产品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传统企业主要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机器设备、土地厂房等有形资产生产传统产品的企业。两者的差异性为:
(1) 投入资产的性质不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的投入来实现的, 科技创新资产在企业资产总投入中占比很高。传统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金、设备、土地厂房的投入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科技创新资产占比极低。投入资产性质上的差异, 使得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高, 传统产品的技术创新逐渐趋于停滞状态, 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已经降到极限。因此, 传统企业只有依赖资金、设备的投入达到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2) 发展的理念不同。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和动力, 采取个性化、差异化的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在传统企业中, 产品技术创新处于停滞状态, 企业的发展只能依靠规模化生产来实现, 大多采取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但是, 伴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传统产品日益接近饱和状态, 扩大生产规模带来了供给过剩的问题, 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对企业和社会是双输的结果。
(3)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不同。传统企业是以历史财务数据为基础的财会计量评价体系, 由于受该计量评价体系模式的限制, 对决策有用的人力资源信息、科技创新等无形资产信息被排除在评价体系之外, 缺乏预测性信息和科技创新价值信息等, 造成会计报告信息上的缺陷。同时, 传统企业由于生产技术处于成熟状态,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主要着重当前业绩、过去成果、结果静态评价。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据了总资产的主导地位, 财会计量评价体系应以公允价值计量评价体系为主, 它的落脚点应该是企业未来的可持续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增长能力和剩余价值的创造能力。
二、财会创新的具体表现
1. 财会观念的创新
(1) 人才的素质观念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 凡是科技创新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财会创新无一不是依赖于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 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当今市场的竞争表现为商品的竞争, 商品竞争的本质是技术竞争, 其实质则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地培养高素质财会管理人才, 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就能够使财会工作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 财会的信息观念
现代科技创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活动, 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传播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在信息爆炸时代,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视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数字化为先导,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内涵的信息技术革命, 使财会信息的传播、处理、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而使财会业务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关注信息的及时搜集与整理, 注重对信息内容的分析。谁在信息和科技共享上抢先一步, 谁就会抓住市场的先机。
(3) 财会的风险观念
财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由于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随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 主要体现如下几点:
1) 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 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如果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力度不够, 或者经营者对企业内外的信息选用错误, 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 高新技术产品的不断涌现, 使得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 既加大了库存风险、又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的风险。
3) 由于网络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 使得国际经济体间的资本流动加快, 进一步加快了货币风险。
4) 在高收益的驱使下, 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上, 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2. 财会目标的创新
财会目标是企业评价财会工作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它直接反映着企业财会环境的变化。财会目标决定财会工作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是财会工作的内在动力。科学地确定财会目标, 对规范理财行为, 建立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财会的外延目标
在科技创新时代, 企业资本范围、资本结构有了本质的变化, 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 而科技创新资本的比重将相对上升, 企业是科技人才、企业员工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有效结盟的产物。科技人才变成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是决定社会财富分配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企业财会目标不仅要考虑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更要考虑科技人才、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最大化和参与税后利润分配的财务要求。这和目前单纯的工资制相比, 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企业责任和义务, 把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和企业的发展前途有机的结合起来。
(2) 财会的社会责任目标
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企业既要考虑股东的利益要求, 又要兼顾履行社会责任的财务要求, 把企业的社会责任纳入财会目标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科技创新资本与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区别是科技创新资本具有社会性和流动性, 它把企业与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 因而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 这样既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又有助于其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3. 财会内容创新
(1) 资金的筹集和投入
科技创新经济拓展了企业资本的外延,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企业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资本几大类, 在科技创新型企业里起决定作用的不再是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 而是科技创新资本。企业财会管理中的资金的筹集和投入应转变为科技创新资本的筹集和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财务管理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对企业科技创新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 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科技创新资本, 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
科技创新资本的投入是指科技创新资本的运用过程。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财会管理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本, 合理估计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 合理估算人力资本的投入价值和收益, 使企业科技创新资本达到最佳结构。
(2) 利润分配形式的改变
在传统经济时代, 土地、资金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 脑力劳动和其创造的科技产品居于从属地位。在科技创新的经济社会里, 脑力劳动成为劳动的主要形式, 科技创新变成了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因此, 按科技创新和生产要素分配利润, 是科技创新经济的必然选择。
所以, 利润分配应转为向企业投入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科技创新资本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按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 按贡献大小及各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进行分配。
(3) 建立科技创新资本的财务评价体系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对科技创新资本价值评价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建立科技创新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 一方面可以预测企业今后的发展潜力及趋势, 为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决策创造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能够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缺点和风险, 是新经济时代经济关系复杂性的集中体现。
4. 会计理论创新
(1) 会计对象。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资本进入经济发展过程, 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依赖科技创新。企业的经营者所关注的重点, 已不再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而是转向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这就说明了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是科技资本拥有量及其创新能力。因此科技创新经济时代的会计对象是企业。
(2) 会计理论模型。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 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网络中的公司已成为新型的网上企业形式, 它改变着会计赖以生存的经济环境, 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主体模型。存在于网络中的公司与传统实体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外在形式, 它是一种新型的虚拟会计主体。这种虚拟会计主体拓展了以往的传统会计的主体模型, 会计对网络中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应该适应这个虚拟会计主体的需要, 因此, 会计主体模型可表述为虚拟经济利益体。
虚拟经济模型。随着科技创新经济的到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尤其是网络中虚拟公司经营活动呈现出不稳定的特点, 只能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地转换身份和角色。因此虚拟经济模型是在一定的时效期间内, 对虚拟企业的收益、费用等业务进行处理, 适应虚拟企业的随时性和随机性。
(3) 会计公式。科技创新产权的建立, 已经引起会计公式的改变。即:原来的会计公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改变为:物质资产+科技创新资产=负债+物质资产所有者权益+科技创新资产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表明在会计管理系统里, 科技创新和科技人员已经成为企业的资产投入进入企业的经营环节, 应作为重要资产进行价值核算和管理。所以, 科技劳动者不但可以获得工资收入, 而且还将以资产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利润分配。因此, 在科技创新经济时代, 企业不仅包括有形资产, 而且还包括无形资产,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公式的意义。
三、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的关系
1. 科技创新是推动财会创新的根本动力
自近代工业化革命产生以来世界经济大致经历了3次科技革命, 每次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成长壮大, 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飞跃, 建成了完整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形成一门独立的管理科学, 因此科技创新是财会创新的根本动力。财会创新的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三个阶段:
(1) 第一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近代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
(2) 第二次科技革命, 建立了现代会计理论体系。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会计管理理论进一步突破, 使会计管理模型的外延进一步扩大。
2. 信息技术革命对财会创新的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 信息技术革命使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彻底改变了社会发展的结构和模式, 使人类社会快速地进入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把网络和整个世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会计作为国际间往来结算功能将得以快速实现。会计信息处理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实现了会计的电算化, 产生了新的会计结算形式——电算化会计, 这是会计领域的重大变革。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的确立, 推动了会计的自身发展和变革。
(1) 会计目标决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在网络经济时代, 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进行信息交换和业务处理, 企业在明确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 可以针对需要信息, 向其提供专业的财务报告。因此, 在网络经济时代, 可以建立适用于不同决策要求的财务信息模型, 根据财务目标的变化适时地提出财务报告, 满足企业经营者决策要求。
(2) 会计模型的变化
财会主体的外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网络公司使得会计核算对象变成虚拟的经济对象, 会计主体模型面临着挑战。随着网络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出现, 企业之间的交易变成了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电子货币的出现, 引发了一场货币革命, 使有形的货币形式变成了观念上的产物, 交易的主体与货币本身实现了革命性的转变。
3. 财会创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本质上要求财会不断地创新。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
(1) 财会创新能够科学地反映科技创新经济的运行规律。它能有机地协调各种社会经济关系, 促进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快速地发展,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技创新与财会创新是相辅相成, 财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财会创新的水平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水平, 而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了财会创新水平。
(2) 财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机
财会创新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为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而且为科技创新创造了动机。因为经济的发展不断创造出科技需求,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动机, 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8.科技与创新答案 篇八
[关键词]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经济发展
在面对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以及经济全球化挑战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行科技战略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来实现的,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则是制度创新。
一、科技创新是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总趋势来看,高新技术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国际经济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科技创新已成为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的基础内容。
1.科技创新代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日趋紧密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思想和行为方式,以科技的发展带动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振兴正在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轴心。
2.科技创新是企业创建国际化大公司的必然要求。国际大企业大多在使用先进科技和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上具有优势。随着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上应用的加快,今后的世界商战将更加直接地表现在先进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上,体现在科技创新的力度和实效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积极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进体制、科技和管理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同一些世界著名企业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不足是主要表现。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企之路,在科技创新上有大作为,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3.科技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加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手段。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能否把新的科技成果与生产经营实践紧密结合,结合的速度和质量如何,也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市场经济将一改过去那种资源、资本总量和增量决定模式,更加强调创新的作用,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不能?在同一国家里,为什么一些企业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并成果显著,而在另一些企业里则不能?这促使我们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因素,即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
二、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紧密联系
1.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1912年,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ter)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创新”概念引入经济学。他的概括揭示了创新所包含的两种类型:科技创新和制度(组织)创新。对于这两者的关系,经济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阿里斯坚持“技术决定论”。他认为,制度对科技创新只有阻碍作用,资本主义制度对科技创新不具有任何积极的作用。而拉坦认为,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虽然互相影响,但一方不能决定另一方,二者是互不决定的,即主张“互不决定论”。美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道格拉斯·C·诺思认为,是制度创新决定科技创新,即“制度决定论”。他指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不过是制度创新的结果或者说派生物。正是由于制度的创新,才有了科技的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从而才会有经济的增长。
实际上,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是一个交互决定的动态演进过程。动态的科技进步是制度得以变革的首要力量,制度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得以变迁;而创新后的制度又反过来给科技进步以决定性的推动,促使其飞速向前发展。
2.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为经济主体实现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激励,使经济主体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相联系。其次,为科技创新提供约束,为经济主体在科技创新中实现合作创造条件。再次,通过降低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抑制“经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提供稳定的预期等而降低交易费用,促进技术进步。最后,可以协调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减少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成本费用,使科学技术产业化,并促进经济发展。
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现存的制度成为科技创新的阻碍或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时,制度创新便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力量了。良好的制度安排通过减少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外部性,降低创新过程中的交易费用和减弱不确定性来增加创新者的预期收益,鼓励创新活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生产力中内在的自发力量的推动。
例如专利制度,它能保护发明人对新成果在一定时期内的排他独占权,持续地激发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热情。美国经济学家曼斯菲尔德研究认为,如果没有专利保护,60%的药品不能被研究出来,65%不能被利用;化学发明有38%不会被研究出来,有30%不会被利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制度的保护和支持,就没有今天如此高的科技水平。
目前,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要求我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必须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第九届北京科博会“2006中国经济高峰会”上指出,国际经验和中国已有的经验表明,仅仅有科技创新而没有体制、组织和政策的创新,科技创新很难推进,甚至是寸步难行。
三、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几个途径
1.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机制。这里,明确政府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关系十分重要。要区分政府和企业的职责与分工,政府应引导企业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并完善宏观科技创新体系的激励机制的建设,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的外部环境。在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的同时,还要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其次,处理好国家科研机构与大学、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一,在科研上,国家科研机构必须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开展定向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而大学更适宜于从事自由的科学前沿探索 ,促进以学科深入为主的科学发展。第二,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与行为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在技术创新领域不发挥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应与社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走社会化之路,实现规模产业化。
最后,应该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促进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其中关键的是要鼓励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中介服务系统。三是政府应给予政策引导、服务与支持,形成全社会崇尚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2.建立并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在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同时,还应加大力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并根据实际中的具体发展状况不断将其同步完善。第一,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对提高国家竞争力有直接影响的重大项目,加大支持由科学家自由选题的探索性研究;第二,建立起与原始性创新相适应的评价制度。鼓励具有原始性创新、风险大的研究项目,高度关注创新性强的小项目、边缘项目以及学科交叉项目,邀请国外专家参加重大、重点项目的全程评估,减少和简化评估程序,完善评估活动的监督体系等等;第三,建立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鼓励技术开发更多地在市场中实现其价值和取得相应的回报;第四,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大力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对有思考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的人物和青年人才积极给予支持,加大力度引进在国际科学前沿作出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的顶尖人才。
3.重视企业技术中心的制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中心与研究院,是开展自主创新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要高度重视企业技术中心与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水平。技术中心的定位不应局限在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技术供给,而是面向企业3年~5年,甚至更长远的技术创新,从而支持企业的发展从满足市场的需求到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的转化。技术潮流和科学进展的预见、开展技术集成和融合、研制新兴技术,甚至部分基础研究,应该是企业技术中心的新任务。
同时,企业还要充分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一个充满试错的过程,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企业必须动态地确认自己的领先供应商及领先顾客,并永不间断地与之建立战略性的、真诚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型企业,除了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占尽优势外,也要拥有极强的社会资本,这包括建立与各类科研、教学部门,产业界,政府以及非营利性组织广泛而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任冬梅:关于增强国有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 山西焦煤科技,2004年第7期
[2]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尚林林泉: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从四次技术革命中得到的启示.中国科技论坛,2004年01期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没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难推进.科技日报,2006年5月31日
【科技与创新答案】推荐阅读:
科技创新与创新实践11-13
创意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09-12
互联网金融与科技创新06-16
科技创新与未来世界主题班会教案07-13
从广州增城的经济发展看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06-18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科技创新部2010年春季工作总结09-26
科技创新中国06-17
科技创新报告07-08
科技管理创新08-20
论文科技创新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