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共17篇)
1.《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篇一
1静脉输液前患者的评估
1.1应据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皮肤情况、病人活动状况及配合情况选择血管及针头。
1.2老年病人皮肤松弛脂肪少,血管弹性差,充盈度欠佳,血管流速慢呈高凝状态1.2.1常患一些慢性疾病,长期输液,血管的破坏性大,一般选择四肢静脉1.2.2特殊病人:长期输液,刺激性药物破坏血管可选择肢端小血管。
1.3小儿病人
1.3.1因为小儿多动大多不合作,控制能力差加之头皮静脉分布较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表浅易见,不宜滑动,便于固定因此首选头皮静脉。
1.3.2其次是四肢静脉。
1.4水肿病人水肿病人肉眼看不见血管,应据解剖位置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压。
1.5针头的选择
1.5.1一般病人选头皮7号即可
1.5.2小儿头皮,7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人首选小针头
1.5.3对需要长期输液或需大剂量补液的病人,3岁以内的小儿,静脉穿刺较困难的病人可建议使用留置针。
2操作要点
2.1进针方法
进针时一定要绷紧皮肤,在皮肤上方呈15-30度角进针,因为此法进针可以使针头直接进入血管,然后再在血管内前进,既避免了血管左右滑动又减轻了病人疼痛。
2.2老年病人
2.2.1皮肤松弛,血管壁缺乏弹性和韧性,血管脆性大穿刺易失败,扎止血带时最好扎在内衣外面,以避免小血管破裂产生瘀斑,进针时见回血后就固定,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再进针少许,否则可能穿破血管。
2.2.2向正性流向,从远端至近端,从小血管至大血管。
2.3小儿病人
2.3.1由于患儿不配合,难度相对较大,家长对护士要求很高,一次不成功就表现很不满意,甚至发生冲突,因此在穿刺前更要谨慎,选择好血管,注意血管的走向、粗细、进针点、进血管处、进针梗的长度等,有把握后才能进针.
2.3.2对不合作的病儿先要固定好穿刺处部位
2.3.3头皮静脉穿刺时应一人用双手固定头部并借身体的力量适当压住患儿的身体,避免患儿躁动影响穿刺成功。
2.4水肿病人
应据血管的解剖位置,用大拇指或食指压迫所在部位,见血管后迅速消毒进针。
2.5一般病人
也不能疏忽大意,认真选好每一个血管,做到一次成功。
3危重.休克.脱水病人采血的要点
3.1一般选外周静脉不能抽出理想的血液,常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抽血。
3.2颈外静脉穿刺时,应用手指压住锁骨上缘,使颈外静脉充盈,绷紧皮肤,顺着血管的方向穿刺,取针时按压力度适宜,时间稍长,避免出现血肿。
3.3股静脉穿刺采血用斜角穿刺法
3.3.1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0.5cm处3.3.2持针方法:食指固定针栓,保持针尖斜面和针筒刻度朝上
3.3.3进针方法:呈20°~30°角(肥胖患儿加大角度,30° -45°角)进针,进入针长的2/3(约1.5~2cm)后,边退边抽吸,见回血后固定3.3.4固定手法为右手示指固定针栓,右手掌侧面和前臂压住大腿,左手抽吸至所需血量,这种手法稳妥,尤其适合不合作的患儿,可避免躁动而致穿刺失败。3.3.5取针后应在针眼及其上方1cm处用棉球压迫5-10min,避免引起深部血肿。
4固定
4.1穿刺成功后
应先用左手大母指按住针柄然后迅速用胶布对针柄做好固定,再顺着针头和连接管的方向固定。
4.2头皮静脉输液
对于不合作的小儿可以用胶布沿头围多贴几圈,建议使用留置针。
4.3四肢静脉输液
对于很不配合的小儿及成人,可以先用夹板固定,避免关节活动,露出穿刺部位,然后穿刺,以免穿刺后再用夹板固定造成失败。
5讨论
5.1静脉穿刺前应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安抚病人的不理智情绪,合理的解释和安慰可以避免矛盾冲突,有利于病人的配合和信任。
5.2应对病人及血管条件进行评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进针,切忌急躁慌乱盲目进针。
5.3要具备良好医德和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同情心,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挑剔、抱怨和迁怒。
5.4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种多样性、变化性、技术性的操作。应不断分析总结不同病例.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进针手法的选择对一次成功的影响,才能逐渐掌握一次成功的技巧。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的要点。方法对所有静脉穿刺的病人在穿刺前先评估.沟通,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选择好静脉和针头,做到心中有数才进针。结果一次成功率占99.5%。结论要想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必须掌握技巧。
关键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2]黄辉琴.浅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一些技巧[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3月.
2.一次成功的喜悦 篇二
我是个患口吃的男孩。因为口吃,便寡言少语。我爱读书。我希望能成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我的读书心得;我希望能成为一名记者,采访英雄模范,让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我希望我是律师,为无助的人讨回法律的公道;有时候,还想当一名外交家,有周恩来的风采,有邓小平的睿智。然而,我是个口吃患者。
今天,就在今天,在语文课上我竟然顺畅地朗读了《有的人》,虽然语调平淡,速度不快,却读出了我对鲁迅先生的景仰之情。在同学们惊诧的目光中,我还谈了对“给人民当牛马”的理解。虽然我还有点结巴,但大体上保持了语言的连贯。
我不想说我曾付出过多少艰辛,更不愿提忍受过无数次的嘲笑。我只想说,过去的已经过去,让我更坚定地走下一步。我知道,我的口才远不如有些同学,但我毕竟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我不一定能当上教师、记者、律师、外交家,但我正在接近目标。
抬起头,鸟儿正在归巢,溪流已披上薄雾,太阳红着脸微笑着接近地平线。回到我所居住的小市镇时,已是华灯初上。我向每个认识的人打招呼,向不认识的人点头,向营业员微笑。推开门,我大声说:“妈妈,我回来了!”妈妈吃惊地望着我,我笑了。我知道妈妈等待我这么大声呼唤已经16年了。我说:“妈妈,我不再口吃了,你的儿子会当一名教师、记者、律师甚至是外交家,你信吗?”
妈妈流着泪直点头,我噙着泪向她笑。
3.30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篇三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顺利、不假思索、激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4.教育学生学习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了解实验的经过,通过分析人物动作、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懂得实验“成功”的意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瓶子、玻璃球、细绳子、生字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让学生分组做文中的游戏,看哪一组能用最短的时间将玻璃球从瓶中拿出来。
2.请参加游戏的学生说说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3.小结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刚才游戏有关的课文,文中也有三个小朋友参加了刚才大家做的游戏,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板书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导认读,解释词意。
(1)生字:育、瓶、系、绳、茶、危、险、顺、俩、索、激、堵、获。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堵(dǔ)获(huò)锤(chuí)
(2)生词:成功、实验、绳子、代表、茶杯、顺利、如实、不假思索、危险、终于、获得。
重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实:按照实际情况。
不假思索:不用思考。假,借用。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获得:取得、得到。3.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①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四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②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③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④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范读)(课文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学生做“逃生”实验的事。)
2.自由读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指名说一说教育家给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4.小组合作讨论: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组反馈讨论结果。5.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从这几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实验非常成功。女孩的话传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密切合作,有序地撤离,表现出女孩临危不乱,处事果断;二是让同伴先撤离,自己最后离开,这又表现出女孩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
(2)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它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
当然的做事方法,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6.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7.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三个学生做游戏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7~11自然段):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感到十分激动。
四、课堂小结。
初步了解了故事,我们在感叹女孩聪明、乐于奉献、先人后己的同时,肯定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大家想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学习课文。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展示朗读才能。指名读课文,小组开火车读。2.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评价,教师评价。)(1)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
(2)在大家朗读时,有读得不准的生字和词,我们再来复习一下。(3)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然后评价认读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一)学习第4~6自然段。
1.默读第4~6自然段,说说哪个句子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以及为什么。2.指名汇报。
(1)出示句子:“危险!快上来!一„„二„„” ①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②“一„„二„„”该怎么读?(读出紧迫、危急的语气。)
(2)出示句子: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①小女孩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危险!快上来!一„„二„„”体会在这么危急,井口又那么窄的情况下,必须一个跟着一个上来,小女孩在危急时做出了让两个同伴先上、自己最后上的安排。)
②指导朗读。示范读、评价读。(读出低声、果断的语气。)
(二)学习第7~1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1)这个实验以前成功过吗?(没有。)(2)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最后一段。)
2.出示句子: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1)为什么会失败呢?(“争”。)
(2)“争”字如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是什么?(争先恐后。)
(3)结合课文插图来体会这次实验过程的“顺利”。
3.“如实”是什么意思?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什么?(联系上下文,把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别人。)
4.出示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1)“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女孩所说的话进行体会。)(2)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3)小女孩不假思索地说什么呢?(“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抓住“让”、“先”两个字进行体会。“让”与最后一段中的“争”进行比较体会。“先”就是“先人后己”。)
5.听了小女孩的话,教育家的心情怎么样?自由读第11自然段。
(1)教育家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
(一方面,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教育家为小女孩所具有的先人后己的精神所感动。)
(2)体会教育家的话。
(重点词:“激动”、“好久”、“终于”。)6.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原因。
(这次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
三、品读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对话。
2.重演课文中的游戏,进一步体会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3.扩展练习。
教师讲故事进行延伸:同学们,这是一个小实验,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在报纸上看到的真实故事:
一个漆黑的夜晚,井下采煤队的工人叔叔正在紧张地施工,他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突然,发出了“喀嚓嚓”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四十多位工人叔叔抬头望去,一大片煤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掉下来了,“快跑!”有的人喊叫着,有的人开始急匆匆地向狭小的只容得下一个人的井口冲去,“不要慌!”在这生死危急的紧要关头,一位队长挺身而出。
他是怎样使这个队脱险了的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
4.思考:通过这个故事,你又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教育家让三个学生做拉铅锤的游戏的故事,赞扬了小女孩在危急关头先人后己的可贵精神,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己的精神,并学习她在遇险时沉着果断的品质。
一次成功的试验
争着拉——堵在“井”口
失败 分先后——顺利出“井”
成功
4.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实验(游戏)的经过,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让三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老师记时,看实验是否成功。
2、出示课题,看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1、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出示:
三、指名读课文,分段。
1、画出课文中写游戏经过的部分。
2、请一名同学读一读游戏经过(2-6自然段)
板书:
3、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指名读。
4、谁来读教育家弄清了实验成功的原因非常激动这一部分?
5、理解重点句: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着女孩,好久才放下。”
以前多次实验没有成功,这次实验的成功使教育家十分激动。所以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也是对女孩无私精神的赞扬。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女孩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饿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女孩的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附:板书设计:
5.一次成功的实验 篇五
合山市上塘小学 粟喜莲
一、教材分析
《一次成功的实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外国教育家到一所小学做一次关于“逃生”的实验,目的是考查孩子们在危难面前的表现。这个实验,教育家在这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次,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而成功的原因在于:小女孩在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处事果断、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以及两个同伴的服从“指挥”、三个人的团结合作,从而让我们明白了“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分明,可分为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过程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的准备: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多读生字,小组识记生字;3.在不明白的地方旁做个记号。
(二)老师的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鼓励质疑。
1.指名读课题。课题的题眼在哪?(成功)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提问题,多么了不起啊!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通过读课文来弄明白这些问题的。下面,请大家用边读书边思考问题的方法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问题”)
2.指名汇报。(不需要学生回答得多么精彩,只需要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说明白就可以了。)
3.师概括:课文讲了实验的准备(瓶子──一口井、系着绳子的小铅锤──自己)、实验的经过、实验成功的原因三部分。
(三)生字教学。(识字与写字)过渡:自己提出了疑问,并通过朗读课文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的阅读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可喜可贺。你们想把课文读好吗?(生答)想把课文读好,得先把生字学好,有信心学好本课的生字吗?(生答)1.分小组学习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拼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2.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巩固生字字音。课件出示:
(1)请给下面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瓶(píngpín)绳(shéngshén)索(shuǒsuǒ)
(2)请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客们,请系(jìxì)好安全带,我们要向太阳系(jìxì)进发啦!3.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哪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师重点指导书写“瓶、危、索、激、获”。学生书空。
(3)学生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五)小结。
七、作业布置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用生字本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特别要读好小女孩所说的话。2、重点理解课文部分词语的意思,如:不假思索等。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先人后已的精神,并能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指挥有序;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课前准备:
1、搜集能体现先人后已、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的资料。
2、实验物品:小口瓶一个,玻璃球3个。
三、教学流程
(一)、细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1、再读全文,小组互相说说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过程。
2、就这个实验以前失败过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课件: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子口,一个也拉不出来。⑴ 读一读。
⑵ 哪个字决定了以前许多次实验都会失败呢?帮“争”换个词。⑶ 你能对“争”提问题吗?
3、因为“争”,所以以前的实验都失败了。那这次实验又如何呢?
(二)、精读课文,激发情感
(1)、默读课文,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句子。(2)、交流:
课件: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 读悟当时科学家的话,“危险,快上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⑵ 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课件: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1)读悟,体会“不假思索”。① 读准“假”的读音。
②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2)小女孩不假思索的是什么呢?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3)怎样的话能够在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说出来的呢?(4)用“不假思索”说句话。(5)同学们,你还能从哪儿证明小女孩确实是有了危险让别人先出去的呢 课件: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6)是啊,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出示:有了危险,我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板书:先人后已
(三)、研读句子,提升情感
1、这次实验的成功了,因为小女孩能在危险的时候,让别人先出去。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3至6自然段,细细体会还有没有另外的因素呢。2、小组合作:
课件: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她能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
课件: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1)没这句话,行吗,说说你的看法?这重要的一句话,是小女孩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呢?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她不慌,并说出了这重要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她很„„
板书:沉着冷静
(2)带着沉着、带着冷静来读这句话。
课件: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三个学生的密切配合,团结合作。
课件: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① 齐读。
② 如果这时你就是那个同伴,你不服从安排,铅锤能顺利的提出来吗,如果你们就是那两个同伴,你们都不服从安排,实验能成功吗?所以这次成功靠一个人行吗?靠两个人行吗?它需要三个人„„板书:团结协作 ③ 让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4、5、6三段。
3、前面多次实验的失败,缺少的就是(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而有了这些,就成了(一次成功的实验)
四、亲身体会,情感迁移。
1、学生亲自做实验体会: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
2、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3、欣赏:先人后己、团结协作沉着冷静的画面 板书设计:
先人后已
一次成功的实验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
重点、难点:
体会小女孩在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冷静、指挥有序;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课前准备:
1、搜集能体现先人后已、团结合作、沉着冷静的资料。
2、实验物品:小口瓶一个,玻璃球3个。(新增)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细读课文,了解实验过程
1、再读全文,小组互相说说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过程。
2、就这个实验以前失败过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子口,一个也拉不出来。⑴ 读一读。
⑵ 哪个字决定了以前许多次实验都会失败呢?帮“争”换个词。⑶ 你能对“争”提问题吗?
3、因为“争”,所以以前的实验都失败了。那这次实验又如何呢?
二、精读课文,激发情感
(1)、默读课文,找找最让你感动的句子。(2)、交流:
预设一: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 读悟当时科学家的话,“危险,快上来!”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⑵ 小女孩选择了“我最后”,就等于选择了什么? ⑶ 是啊,也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删除)预设二:
出示: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⑴ 读悟,体会“不假思索”。① 读准“假”的读音。
②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假”及“不假思索”的意思。
⑵ 小女孩不假思索的是什么呢?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⑶ 怎样的话能够在不经过思考就能马上说出来的呢? ⑷ 用“不假思索”说句话。
〔5〕同学们,你还能从哪儿证明小女孩确实是有了危险让别人先出去的呢 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6〕 是啊,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出示:有了危险,我应该让别人先出去。板书:先人后已
三、研读句子,提升情感
1、这次实验的成功了,因为小女孩能在危险的时候,让别人先出去。让我们再来细细品读3至6自然段,细细体会还有没有另外的因素呢。2、小组合作:
预设一: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她能在关键时刻的沉着、冷静。
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⑴ 没这句话,行吗,说说你的看法?这重要的一句话,是小女孩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呢?在这危险的情况下,她不慌,并说出了这重要的一句话,可以看出她很„„
板书:沉着冷静 ⑵ 带着沉着、带着冷静来读这句话。
预设二: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有小女孩先人后已的精神外,还需要三个学生的密切配合,团结合作。
出示: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① 齐读。
② 如果这时你就是那个同伴,你不服从安排,铅锤能顺利的提出来吗,如果你们就是那两个同伴,你们都不服从安排,实验能成功吗?所以这次成功靠一个人行吗?靠两个人行吗?它需要三个人„„板书:团结协作 ③ 让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4、5、6三段。
3、前面多次实验的失败,缺少的就是(点: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而有了这些,就成了(点:一次成功的实验)
四、亲身体会,情感迁移。
1、学生亲自做实验体会:先人后已 团结合作 沉着冷静。
2、说说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如神舟六号飞船能顺利升空所需要的一切„„
板书设计:
先人后已
一次成功的实验 团结合作
6.《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篇六
主人公苏小姐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苏小姐的丈夫去了国外, 自己年轻轻的独守空闺, 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饥渴, 使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找到了宣泄的渠道。她在同“嫌疑人”充满色情意味和调侃色彩的聊天中, 弥补了生理和心理的缺憾, 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沉湎于自设的“泥淖”。她并不墨守道德陈规, 并不排斥婚外情, 甚至产生了“堕落”的向往。她趁“嫌疑人”出差来到自己所在城市的机会, 精心安排了一次约会。她将“嫌疑人”安排在高级的星级宾馆, 她甚至作好了与“嫌疑人”一夜情的准备, 所有话语和心情都在为最终目标作准备。然而一夜过去了, 两夜过去了, 她和“嫌疑人”都没有能够逾越理性的界限, 他们彬彬有礼, 一次次坐失良机。最后“嫌疑人”不辞而别, 留下一点淡淡的惆怅和略带苦涩的回忆。
这个有关欲望和道德的故事, 本来可以对人性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但作者却没有在二者之间作简单的臧否, 而是以求实和客观的态度, 着力表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同时也表现出话语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区别。作为自然的人和作为社会的人, 各有其特殊意义, 也应各有其合理的生存空间, 简单地非此即彼, 以此代彼, 均无可取。人性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动物性的一面, 合理的欲望冲动不仅不会给社会造成破坏, 相反可以成为创造的动力。正如弗洛伊德所研究的, 力比多往往是艺术产生的根源。而社会性却是文明社会得以运行的保障, 是对自然人性的规约, 否则各逞其欲, 这个社会也将不成其为社会, 此正体现了周作人《人的文学》中所表现的观点, 既承认自然人性的合理性, 又不否认理性的价值和意义。人既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也是从动物“进化”来的, 二者的结合才是合理的人性。
也许这篇小说还有对虚拟的话语空间和道德惯性的思考。现实中的苏小姐和“嫌疑人”是富有教养的社会人, 他们一方面因为陌生而略显拘谨, 一方面也在精心维护某种公共的社会秩序。苏小姐和“嫌疑人”一旦用网络语言聊天, 就充满了机智和幽默, 而一落入现实, 他们就像戴上了一副无形的面具, 显得极不自然。话语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它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一个比真实世界更富诱惑力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 主人公既有一种安全感, 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语言潜能, 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这个世界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颠覆。与这个世界相比, 话语世界似乎反而更真实, 语言的手将自己剥得一丝不挂, 现实在它面前反而显得格外虚伪。可是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规则, 就像在游泳馆里看比赛不妨穿比基尼, 而大街上穿比基尼究竟有伤风化;跳舞场中男男女女可以搂搂抱抱, 而在会场上与陌生异性搂抱可能会被视为流氓行径, 至少是神经不正常。这就是苏小姐和“嫌疑人”在公众场合为什么放不开的理由。他们既然是有教养的人, 他们就不会随便扔掉道德的外衣, 将自己一下降格为禽兽。这就是道德或教养的惯性, 而这正是文明社会赖以运行的规则, 并不能轻易否定。须一瓜没有否定什么, 也没有片面肯定什么。她既不是道德保守主义, 也绝不主张性解放。她只是呈现, 呈现出人性复杂的风景, 如何观赏则是读者自己的事。
7.一次成功的经历 篇七
在上面的梦想清单中,每一项都或多或少地实现了。而最后一项,容我与你细细道来,那可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经历。
还是在四年级下学期,我终于等来了竞选大队长的机会,兴高采烈。可同时我也知道要当上大队长,绝非易事,不说已经在上一届大队委演讲时,给人留下印象的“老大队委”,更容易当选,而我基本上是个“新人”,一点儿经验都没有。竞选演讲的确不简单啊!
但是,多年的梦想,怎能荒废(落空)?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达成这个目标。马上行动,不久,演讲稿与背景PPT都准备好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勤加练习,要脱稿演讲,还要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这就难了。怎么办?只有迎难而上,多下苦功!
以后,每天放学回家,我不再看电视,不再玩电脑,一刻也不放松自己,一做完作业就练习,练习,再练习。口干舌燥了,就练手势;手酸了,就背诵稿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却毫不察觉,还是在那练呀,练呀……
我的脸,小时候撞到了桌子的尖角,从此笑起来有点歪。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每天都练笑容。上学路上乘车时练,下课休息时练,排队去食堂时练,睡觉前练,写作业时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笑起来不歪了。所有困难都一一克服了,我信心满满。
到了竞选那一天,我发挥出良好,令大家心服口服,最终当上了大队长。
很多人只看见别人表面的光鲜,不知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这次成功的经历,让我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努力,才会成功。
指导老师:蒋建忠
8.一次成功的实验 篇八
我先端来一杯饮料,并拿来两根吸管,按照实验的要求,一根吸管在杯子外面,一根吸管在杯子里面,我轻轻地同时吸饮料。本来以为饮料会像平时那样进入口中,结果却令我大吃一惊。当饮料距离嘴巴2厘米时,饮料停住了,无论怎么吸它都不走了。我想:肯定是力气不够大。我憋红了脸,使劲吸,可饮料还是到不了嘴里,这真是太奇怪了!
爸爸告诉我:我们吸饮料时,嘴巴是密闭的,这时嘴里的空气要比外面的空气压力大,饮料就会被压上来;而像刚才用二根吸管同时吸饮料时,外面一根吸到的空气就会进入到嘴里,这样嘴里就和外面的空气压力一样大,饮料就吸不进嘴里,所以我才吸不到饮料。
9.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 篇九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突然想起了一个胆大的想法——人能浮在盐重的水上,鸡蛋能吗?
首先,我先拿出一个透明杯子,在里面接上多半杯水,把鸡蛋放进去,然后放了五勺盐,等了一会儿,鸡蛋还静静地着躺在杯底,我想,可能是盐没溶解吧!我拿一根筷子,再杯子里搅动着,鸡蛋也因此跳起了圆圈舞!可是鸡蛋就像睡着了似的,一动不动的躺在杯底,随后我又放了几勺盐,搅了搅,鸡蛋还是丝毫没动,怎回事呢?哦,对了!可能是水太多了,我把水倒掉了一部分,又放了几勺盐,果然,鸡蛋一下子就浮起来了!我拿筷子把它摁在杯底,筷子一松,他就像个潜水艇在水里呆久了要上来呼吸一样,一下子就窜上来了……
这次实验让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真有趣呀!
10.一次成功的危机干预 篇十
【危机的缘起】
C同学的意外死亡。2005年初夏的一个下午,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正在操场上进行正常的课外活动。忽然,女生C感到头晕,身体不适。于是,同学想把她扶回宿舍休息,就在这时,病情突然恶化。同学打120急救,并立即报告校领导。120急救车在最短的时间把C同学送到骨伤医院救治。但是,由于C同学患的是先天性家族遗传性脑血管畸形而导致的脑干出血,无法医治。当天晚上已经脑死亡,在心跳坚持了几天后,终于病故。
在这几天里,由于担心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学校领导和老师统一口径,不对学生透露消息。这个班的同学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更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在焦急地等待C同学康复归来,压根没想到自己的同学已经病故。
作为任课老师,C同学从发病起,我就高度关注此事。C同学去世,我心情非常悲痛。看到学校领导整天跑医院,忙着跟家长处理后事。而此时,这个班的班主任正在病休。于是,我就着手做了危机干预的前期工作。然后,跟学校领导打招呼,征得领导同意后,决定进行危机干预。
【危机的干预】
干预的第一步:暗示。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暗示危机的存在,增强危机发生时,同学们的心理承受力。在我的中国文学课上,我特意找出这个同学的周记,我问学生:这是C同学的周记吗?(这是明知故问)同学一起回答:是。我又问:怎么没批呀?(还是明知故问)同学又回答:她生病住院了。她的病情很严重吧?我又问。学生有的回答不清楚,有的说不可能。学生又问我:老师您不知道吗?您没听说C同学的最新情况吗?我表情凝重,默然无语,不做任何回答。这让学生感到很纳闷,似乎意识到一丝不祥。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上,利用学生自学空隙,我走到C同学的空位前,慢慢找出她的书和本子,站在那里,慢慢地翻看,故意弄出一些声响,然后深深叹息,但一句话也不说。这让同学们感到更加纳闷,不祥的感觉更加强烈。
应家长的要求,学校把C同学的所有遗物交还了家长。但善良单纯的同学们还是没有联想到C同学的去世。我问学生:这意味着什么?学生说:她这学期不来了。我说:她可能永远也不来了。我只说这一句话。学生追问,我不做任何回答。这就加重了她们的不祥感。在C同学火化的当天,正是星期五。同学们都还不知道确切的消息。上午,我请语文课代表出面,让大家把对C同学的思念和祝福写在纸上。这样,干预的第一步基本结束。
为了不影响下周一的正常上课,我决定在下午放学时,实施危机干预的关键步骤:展示危机程度,引出危机,化解危机。
干预的第二步:展示危机的程度。如果C同学死亡,同学们心理失控的程度会有多大?我把当天所有不回家的学生召集到教室里。这些学生有的是C同学的舍友,都是朝夕相处的住校同学。大家到齐后,看到我在场,都很诧异。我说:同学们,知道C同学的消息吗?大家都摇头。我又问:这几天,你们可能已经意识到什么了吧?同学们都点头。我悲痛地说:大家都盼望她康复归来,回到教室里来和大家一起读书上课。但是,我要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C同学再也不可能回来了。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同学就开始哭泣。有的同学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大声说:不可能的,老师!
干预的第三步:引出危机,确定C同学的死亡。我不作声,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小诗:《悼C同学》你是一朵绿萍,飘逝在春天的风中。留给大地一丝绿意,美丽永存我们心中……(注:C同学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萍)
看到这首小诗,教室里一片呜咽。我强忍悲痛,说:同学们,要哭就大声哭出来吧,大声哭吧!让C同学在天堂里听到你们对她的思念吧!话音刚落,教室里已哭声大作。
干预的第四步:化解危机,宣泄——转移——升华感情。我一声不响,静静地看着学生尽情地哭泣,宣泄着悲痛的情感。大约过了十分钟,有的学生已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如果继续下去,情绪就会失控。
于是,我大声说:同学们,泪水只是我们表达悲痛和思念的一种方式。来,抬起头来,看着我。同学们抬起头看着我,我动情地说:C同学是一个善良的人,你们知道,她也很爱你们,如果你哭得太伤心了,她在天有灵,肯定会很难过。来,让我们再来写下对她的思念吧。说着,我拿出了空白纸发给学生。大家都停止了哭声,开始把满腔的怀念化作文字,写在纸上。这样,就把悲痛转移成了思念。这个过程,大约三十分钟。
收上学生写的文字,我真的很感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控制着情绪,说:同学们,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对C同学的去世很悲伤。而且,我已经知道这个消息好几天了,每当来到你们的教室,看到C同学的空位,我就想大哭一场。现在,我的泪水你们替我流了,可老师还是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安慰。你们谁能给我安慰?说着我就走下讲台,走到每个同学的面前,把手伸出来。每一个同学都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老师,你要坚强;老师,不要难过,让我们一起坚强吧!老师,有你这样像父亲一样的老师,我们真的很幸运……这个过程大约十五分钟。学生开始提升爱的情感,对死者的思念升华成对活着的人的真诚关爱。这样,学生的情绪基本趋于理性、平稳。
我深情地看着在场的所有学生,用坚强的语气说:同学们,人死了是不会复生的,C同学地下有知,她会为有你们这样的好同学、好姐妹而自豪。我们活着的人要化悲痛为力量,坚强地生活,好好学习,珍爱青春和生命,珍爱同学间的友谊,这是对C同学最好的怀念。你们说,对吗?受我的情绪感染,同学们也坚强起来,齐声答道:对!
最后,摆出要走的姿势,我高声说道:老师要回家了,相信你们不会再哭了。因为,我们的泪水已经流过了,我们已经坚强了,你们不会再哭了,能答应我吗?能让老师放心的走吗?
能!所有学生高声齐答。
于是,挥挥手,我头也不回地出了教室。
【干预效果评估】
事实证明,当天夜里,陆续得到消息的其他同学有哭的,但是,接受过危机干预的绝大多数同学没再哭,从而稳定了班级同学的情绪。经过周六、周日两天的缓冲期,周一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有条不紊,说明同学们平稳地度过了一次感情危机。危机干预很有成效。
11.《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 篇十一
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大约占我国全部探明油气资源的1/4, 储粮非常丰富。但是因为低渗透油气藏的油气井产量相对较低、油气渗透率不高, 想要让低渗透油气井获得工业产能, 一般均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本文以X区块的石油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并探讨了石油工程中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的相关技术措施。
2 石油工程概况
X区块位于大庆油田, 该区块油气藏的平均隔层厚度为5.5-7.5 m, 基岩为泥质古沉积相, 其显著特征是岩性脆, 在外力施加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现破碎问题, 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出现窜槽的风险非常高。油层厚度2.0-9.5 m, 有效渗透率相对较低, 属于低渗透油气资源藏, 如果处理不当则很难避免发生压裂压不开与压堵。经过研究决定对该区块油气藏进行压裂改造。改造具体内容为:确定1800-2200 m之间为压裂改造目标层, 由于施工温度梯度相对较大, 要求下井工具具有优秀的耐高温能力。
根据该石油工程的实际情况, 需要在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和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权衡各种技术风险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全面、综合性的考虑有利于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 实现压裂增产效果的目标。在X区块的石油工程中, 采取了全面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经过实际的施工经验检验证实, 该预防和处理措施效果显著。
3 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的技术措施分析
3.1 积极预防
设计具体施工方案时, 需要认真准备各种预防措施, 统筹考虑窜槽风险及其诱发原因, 应该对某一层出现窜槽的情况进行预先想定, 而后在管柱的允许范围内和下一个目标层段合压一层一缝。以X区块的706-88-斜55井的设计压裂目标层段为例, 为了能够有效预防窜槽, 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如下施工步骤:先压2006.8-2008.0层, 扩散压力30分钟, 用直径5毫米喷嘴控制放喷, 上提9米压2001.9-2002.9层, 扩散压力40分钟, 用直径5毫米喷嘴控制放喷;如果压2006.8-2008.0层窜, 则上提4米合压2001.9-2008.0层, 扩散压力40分钟, 用直径5毫米喷嘴控制放喷。采用此种施工控制方案, 该井压裂一次成功。
3.2 科学选择物资材料
物资材料的科学选择在施工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石油工程中所采用的压裂用物资材料均是精选的各种支撑剂和配液而组合成的;在该石油工程中, 所采用的压裂用物资材料为“陶粒+低伤害压裂液”。之所以在本工程当中采用“陶粒+低伤害压裂液”的物资材料组合形式, 主要是基于下述考虑:首先, 陶粒具有非常之高的硬度, 其硬度几倍于石英砂, 能够在2300米地层压力系统当中发挥非常好的支撑作用, 其他种类的压裂支撑剂可能会在该地层当中出现破损, 进而影响施工成功率, 而陶粒则能够有效避免施工中的破损, 不会因此而对施工成功率产生不利影响;其次, 低伤害压裂液可以将施工对底层的伤害程度降低最小, 而且凭借优秀的破胶性能和反排性能可以为压裂一次成功提供保证, 在这一点上, 低伤害压裂液相对于其他种类压裂液具有较大优势。以X区块的706-88-斜55井的压裂液配置方案为例。
这些性能优良的物资材料是确保压裂一次成功的重要物质保证, 更是顺利完成施工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3.3 施工进程方案的动态优化
施工进程方案的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将会对压裂施工的成功几率产生直接影响。根据X区块的实际地质条件和特点, 需要对施工进程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和择优选择, 在加砂进程控制方案的设计方面, 需要充分考虑裂缝形成、前行以及闭合等因素对压裂的影响。加砂进程控制的总体原则是, 确保压裂施工中的压力可以维持在一个下降稳定型的加砂的过程, 能够将裂缝长度最大程度地延伸。在X区块的706-88-斜55井的加砂进程控制中, 始终确保压力可以维持在一个下降稳定型的加砂过程, 为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创造了条件。
3.4 周密制定应急预案
在正式施工之前, 应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进行预先想定, 并制定对应的处理对策, 避免施工中出现突发状况时不知所措和处置不当。从工程经验来看, 周密的应急预案是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在X区块施工中, 做好了详尽技术交底, 每口井施工前, 对施工方案、设计实行三审:方案岗初审、技术员细审、技术办终审的办法, 对关键工艺技术、试验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预防在先;对每口井的压裂过程派出专人全过程跟踪, 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 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事故井的发生;易出现压窜情况, 我们及时与地质相关部门沟通协商, 对一些易窜井提前制定出第二套施工方案, 从而避免了二次压裂的发生;针对地层吸砂能力低, 易发生砂堵情况, 我们施工前在压裂管线上多接个三通, 并准备好水龙带, 施工现场准备20 m3清水, 做好冲洗准备, 从而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针对井深、井下高温情况, 我们要求施工小队压裂管柱压前2小时下入到目的层, 如果因某种原因不能当日压裂的, 必须将工具提到射孔段以上100米。
4 结束语
压裂一次成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二次压裂施工带来的经济损失, 避免因为二次压裂施工导致施工周期延长, 提高压裂一次成功率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采取上述几种措施, X区块石油工程中的压裂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 所有的施工作业内容均顺利完成, 而且满足细分压裂的相关指标。本文所列出的各项技术举措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具体措施有待于通过更多的工程实践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小军.连续油管压裂工艺技术现状及所存在问题综述[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 (12)
[2]卢修峰, 邱敏, 韩东, 夏志学, 黄坚毅, 邢丽洁.低渗透薄互层多级分压简捷工艺[J].石油钻采工艺, 2011, (03)
12.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 篇十二
星期五的班队课上,我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名字叫“杯子倒水水不滴”,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
,
班队课开始了,罗老师首先请张文杰同学上台来表演“杯子倒水水不滴”这个实验,张文杰在讲台下放了一个桶,可能是为了防止水漏出。实验开始了,他先把卡纸放在杯口上,又在杯子四周按了按,他把杯子倒过来,的确一滴水也没有到出来。我们顿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不可能?”张文杰又说:“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是因为杯中的氧气本来是有的,可是,卡纸被吸在杯口上,那氧气就不流通了,这样水就不会流下来了。”
13.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 篇十三
我准备好材料:一个没有损坏的平口的塑料袋、几本厚书、胶带,还有大头针。
我用胶带将塑料袋的大部分开口封住,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吹气口。请注意:一定只能留下一个小小的吹气口。太大的话,无论你怎么吹,它也鼓不起来。
我把塑料袋平放在桌面上,上面放几本厚书,对着吹气口慢慢吹气。
我发现,那几本厚书被缓缓抬起来,有一本厚书被抬起后甚至还想往下面掉。我用手捏住吹气口,定睛一看,原来是鼓起来的塑料袋把一本本厚书给抬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翻了翻科技书,发现了答案。作用在气体或液体上的力是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如果我们吹出的气体产生的力达到每平方厘米1牛顿,则在塑料袋每平方厘米的表面上能够支撑1牛顿的重物。假设塑料袋的尽寸是宽10厘米,长20厘米,塑料袋的表面面积就是200平方厘米。那么,塑料袋表面上能承受的力量是200牛顿,这相当于20千克的物体的重量。几本厚书的重量显然不会超过20千克,所以才会被塑料袋轻轻抬起。
我又做了一个实验,用大头针将塑料袋扎出了一个洞,然后朝里面吹气。结果无论我怎么吹,塑料袋也鼓不起来,还把我累得够呛。可能是因为上面有个洞,所以空气从里面跑出来了吧!
14.一次成功的小组合作研究 篇十四
首先我们对数1亿本作业本的时间做了猜测,有的说要10个月,有的说要1年,也有的说要三年多……
光有猜测是不行的,还得用事实验证。于是我们就到老师那儿领取了一摞本子、秒表和计算器。我们决定数100本作业本,记录时间再推算。开始分工了:谢艺伟数作业本,由我来监督;刘瑞操递作业本,邓渊丹来监督;高昊鹏计时,由吴青玉来监督。我们数的数,看的看,不一会儿就测出数100本作业本要100秒的时间。秘书长邓渊丹迅速地在实验单上记下:100本→100秒。接着我们准备进行推算,大家都认为数1亿本作业本的时间是:1000000000000=100000000秒。由于“秒”单位太小,我们决定把“秒”化成“年”。
“把1亿秒化成分要除以60,再化成时又要除以60,再化成天要除以24,然后化成年要除以365。”吴青玉有条有理地说。
我和谢艺伟按计算器,丝毫不敢开小差,旁边有同伴监督呢!结果出来了:10000000000465≈3年。做完记录的邓渊丹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说:“大家看,100本→100秒,可以推出1亿本→1亿秒,再把1亿秒直接转化成3年,就快多啦!”大家听了恍然大悟:要不是邓渊丹提醒,我们还不知道自己走了一段弯路呢。看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紧接着,我们把猜想与实验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照。认为数1亿本作业本只要10个月的同学,红着脸说:“唉!自己估算能力太差了,多练习,才不会瞎猜了。”认为数1亿本作业要3年多的同学得意洋洋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看到过数学书的第4页有个数学信息,每秒钟画一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要画3年2个多月,我就类推出数本子可能也是一秒数一本,一刻不停地数,要数三年多。”大家这么一交流,学到了不少经验。
这一节课收获真多,而我最大的收获是感觉合作学习、合作交流、合作研究好处多。
15.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 篇十五
这次实验要准备一盆热水,一盆冷水,再准备两个乒乓球,又准备了两只塑胶手套,防止烫伤。
材料都准备好了,我要开始做实验了。我先把两个乒乓球,一个放到热水里,一个放到冷水里,接着就该耐心的观察等待了。先开始10分钟还没有明显变化,但又过了10分钟,泡在冷水里的乒乓球开始变小了,先是凹进去一个小坑,然后渐渐的,小坑起来很多,最后变得已经不是球形了。我拿起来,往地上一弹,乒乓球仿佛失去了弹性,像一个木球,掉在了地上。但我发现,泡在热水里的乒乓球没有变化,我心里想:难道是水不够烫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过了太长时间,水的热量渐渐减少,乒乓球才没有变大呢。我得加足马力,赶紧把乒乓球放到铁锅里,加上水,把铁锅放到火上烧,不一会,乒乓球就逐渐变圆了起来。这次实验成功了!
16.一次成功的实验 篇十六
我觉得电灯很神奇,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所以我很崇拜他。
我拿出有电的电池和哥哥给我的小灯泡,试了好几次,才使灯泡有亮光了。
我的方法是这样的:找一根安全的电线,用火把电线两头烧掉一点,然后拿夹子快速地把电线的外皮弄掉一点,把电线的一头绑上灯泡,一头固定在电池的下面,再把灯泡下面的突出部分放在电池的上面,这样一放置,灯泡就会发光了。
后来,我又从家里找到了更长的电线,在确定它是安全的情况下,在电线上面挂了许多小灯泡,虽然做好了,但不知道能不能亮,如果能亮,成功的基础上,我会再找几个彩色灯炮,这样的话,在节日晚上,一定会很好看,而且因为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想来也会别有一番感觉的吧。
17.玉树地震:一次成功的救援行动 篇十七
【救援现场音响
记者:现在是10点35分,搜救分队现在来到了玉树县结古镇综合集贸市场,当地藏族群众说,在集贸市场的这个五层楼的倒塌的废墟里边,埋着一个小姑娘。现在搜救队员已经登上了废墟。现在旁边有一位藏族妇女叫兰措,她说昨天她是被搜救队从这个废墟当中救出来的,在从这个废墟出来之前呢,她听到了里边和自己在一个商店13岁的小姑娘微弱的呼救声,叫她“阿姐、阿姐”,也就是叫她姐姐。
兰措:昨天下午丫头说话,阿姐、阿姐,就这样说了。
藏族群众:她昨天听到叫姐姐的那种声音,她被救出来的时候小孩就叫着。
【音响:敲击楼板
搜救队员:就在水泥板底下,再喊一下。
兰措:(藏语)哎,你没死的话,就说句话吧,你听到姐姐的声音了吗?我让部队的人来救你……
搜救队员:敲敲板,你跟她说,要听到的话敲敲板。
兰措:(藏语)哎……
众人:有,有,好,有人,有人。
【音响:兰措的哭声
搜救队员:跟她说,别动,让她在里边保持冷静,听到你的回话之后,你让她再敲一下,回应一下。
藏族群众:(藏语)次仁旺姆,你听到的话,不要动,就呆在那儿。
搜救队员:挺大的预制板。
记者:是吧?
搜救队员:对,挺大的预制板,这底下刚才有回音,把上面(的塌落物)都得清走。
搜救团长刘向阳:剥离开这几个楼板,然后再下去,再喊,她现在就在我喊那块儿,还很深很深。
【音响:凿岩机破碎楼板
刘团长:岩松,岩松,收到回答。救援车都得过来,把救援车带过来!
记者:刘团长,现在咱们先不用吊车吊,改用破碎的办法?
刘团长:对,现在这个情况,吊车的速度太慢了。
记者:就是为了抢时间?
刘团长:对,就为速度,因为现在已经超过五十多个小时了,距黄金72小时已经很近了,这种情况就得争分夺秒。
【音响:准备,一、二,走!
记者:现在是11点57分,搜救队员从楼板缝隙当中凿出了一个小的通道,蛇眼影像探测仪已经伸了进去,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探测到里边的情况,有没有……看来楼板之间的缝隙还是太小,刚刚伸进去的蛇眼影像探测仪有一点被卡住了。
【音响:清理堆积物、开掘救援通道的声音
记者:现在是11点58分,救援队员的救援已经接近被困的小女孩二楼的房顶的位置,越是接近被困者,救援的难度会越大。一开始还是用一些钢钎、铁钎来清理表面的一些积压的楼板,现在他们开始用一些徒手的简单轻便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清理废墟上面的堆积物。现在越靠近被困的群众,救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音响:徒手掰碎家具木板的声音
记者:现在把楼板抬开,能够看到里边有一些三合板挡在了通道,可能是一些家具。队员用徒手的办法把它一点一点地掰碎,从里边取出来,这样看能不能打开一条通道,目前来看这条通道仍然还是比较窄的。
【音响:电钻钻楼板的轰鸣声
记者:现在是12点15分,搜救队员用小型的轻型电钻,钻开二楼楼顶的房板,现在电钻钻了几个眼儿之后,搜救队员用手动的铁铲,来把预制板凿断,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取出来。
【音响:凿预制板的凿击声
记者:旁边的搜救队长指示搜救队员要边砸边看,一定要千万小心。我们在废墟里边找到了一根电线,搜救队员正要把它剪断,现在就是把这根剪断的电线,从预制板中间的空隙当中横穿过去,这样两头就有搜救队员把它提起来,同时把预制板凿断,这样的话,它就不可能在凿断的那一瞬间塌落下去,伤到底下的被困群众。
最后一块预制板已经搬了起来,我们看到里边还有很多比较细小的和粉碎的堆积物,看来里边的空间不是很大。搜救队员还不能够从这个洞钻进去,还是要进一步地进行清理。
现在预制板砸开之后,又剥离了一些堆积的散状的塌落物,好像是一个席梦思床垫已经露了出来,应该说接下来救援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音响:救援现场嘈杂声
记者:现在是下午1点45分,最后一块预制板经过几次的拉动都拉不动,死死地卡在那儿。现在用一个起重机,把这个预制板从上面吊起,这样它就从中间断裂了,形成了一个拱。搜救队员已经从这个拱形当中钻了进去。现在已经挖出了床垫,把里边的一些淤塞通道的障碍物逐渐地清理出来。现在钻到废墟洞穴里边的搜救队员和藏族同胞已经发现了里边的小姑娘,现在正在协调后方的担架。
现场群眾:别急,别急啊,别急!
【音响:现场群众欢呼、鼓掌
记者:被救的小姑娘已经出来了!她的状况看来还很不错!精神状况不错,小姑娘长头发,是卷发,我们先看到的是她的背影,等她转过身来的时候,她先是笑了一下,后来她就哭了,因为她看到她的家人,她的父亲就在废墟的外面等着她。从外表来看,小姑娘没有受伤,甚至连皮外伤都没有,现在小姑娘已经被当地的藏族群众从废墟上面抬了下来,等在这儿的救护车,还有医护人员把她抬上了担架,要送到医疗点作进一步的检查。
【音响:救护车笛声
藏族群众:扎西德勒!感谢!
【音响:救护车笛声渐远
节目主创人员:
现场采访、报道:王亮
监制:孙健
音响剪辑:王敏
编辑:王玲
英语翻译:金丹
英文编辑:魏凡
时长:6分15秒
(本文编辑:莫玉玲)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案】推荐阅读:
成功的实验作文08-15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650字09-17
我的一次成功经历---学游泳08-12
那一次我成功了作文400字10-01
水价酒精的奥秘的一次科学实验周记600字09-12
汇编第一次实验报告10-09
记一次有趣的小实验_三年级记叙文09-12
一次科学小实验作文500字08-10
记一次实验小学生作文09-18
高二第一次月考作文:成功更需要勇气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