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

2024-07-31

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共11篇)

1.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 篇一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然而,生命是如此脆弱的,如此短暂,因此,我们要让有限生命焕发光彩,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南美洲,有一位旅客不小心把火种掉到一堆草中,顿时火起,包围蚂蚁们。这时大家都认为蚂蚁肯定被烧死永“灭绝”了。可出乎人们的意料,蚂蚁迅速扭成一团,冲出火围,在这过程中,发出啪啦啪啦的声响,可黑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蚂蚁们至死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手。曾经感慨的“区区蝼蚁,何足挂齿”实在太无知、太浅薄了。连蚂蚁都懂得群体生命的价值,更何况人呢。要珍爱自己生命。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尤其是面对突发的灾难,我们要坚强勇敢,在困难与挫折中,磨砺生命的意志,展现生命的光彩与价值。

遇到危险,动植物尚且能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了别人,坚持了自己。那么,在危险中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与胸襟了。其实,往往在最困厄的境遇中,人们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警卫队快速来到现场,用他们的爱寻找埋藏在废墟中的人们;果断的温家宝总理亲自指挥拯救工作;坚强的`母亲撑起巨石保护怀中的幼儿;伟大的老师用自己瘦弱的身躯庇护四个学生;疲倦的战士用伤痕累累的双手寻找受困的群众,还有那一声声“求求你,求求你,让我多救一个,多救一个”;可爱的学生冒死抢救同班同学……一个个令人感伤而震憾的场面,再次或者无数次上演着,包括刚过不久的青海玉树地震。

生命如此脆弱,却让人如此震憾,在于它的价值。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名垂千古,有的人却遗臭万年呢。

譬如岳飞,能让人铭记永远,而秦桧,能让人痛骂万世。历史反复地证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最大差别,反复地证明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价值。

历史也总是告诉我们:生命宝贵,但是生命的价值更显弥足珍贵。

2.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 篇二

1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 就会对课文产生一些疑问, 并带着这些问题听课。这样的课堂将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会做到有的放矢, 抓住重难点, 学生在学习中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并逐步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在上课之前, 学生对课文的预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文章词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 笔者认为总体原则是“在课文中理解句子, 在句子中记住单词”。这也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体现了整体教学法的精神。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生词或遗忘了的单词, 要根据上下文及构词法去猜测单词的意义、用法, 或是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新意及新用法。在不影响文章大意的理解的基础上, 最好要求学生少查词典, 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通过预习, 学生能够大致弄懂课文中生词的含义, 扫清词汇障碍, 为上课时的深入学习做准备。

(2) 通晓文章内容, 把握主题思想。学生在初步阅读长篇的课文时, 很少会对课文有清晰、完整的认识, 这是正常的现象, 是初学者的必经之路。预习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 克服畏难情绪, 并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例如: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 结合文章插图及文后注释理解文章等, 这样学生就能通晓全文大意, 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上课时学生经教师的点拨, 其阅读能力必将大有长进, 并带动其他相关能力的提高。

2课堂教学

经过学生的预习, 教师在课堂上对长篇英文课文运用整体教学法开展教学, 着重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主要做法是:

(1) 复述课文大意, 化解文章难点

教师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直观简明的手段解释新单词及词组。当学生对单词有初步了解之后, 针对不同类型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根据文中插图或教师自己的绘图, 教师先用浅显语言复述课文给学生听, 然后让成绩较好的学生复述课文, 最后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复述课文;按文中的时间、地点或事件发生的相关顺序为线索复述课文, 将篇幅长的文章分解成一个个短小对话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学生完成复述后,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实际上, 这是要求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概括文章大意。通过复述课文和回答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掉文章中生词的用法及含义。

(2) 画龙点睛巧引导

经过复述课文和回答问题两个环节, 学生还需对课文较深层次内容、语言背景以及语言包含的言外之意等有进一步了解。这时, 我鼓励学生要大胆提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大胆质疑其他同学的观点, 自由讨论, 互相切磋, 犹如参加英语俱乐部, 课堂气氛越“乱”越好, 越热烈越好。然后我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点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允许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同理解, 教师做到整体教学巧引导,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3) 讲故事、编对话

有的英文课文故事性很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 或是开展对话、短剧表演等,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开展活动时是学生积极性最高、兴趣最浓, 也是参与意识最强的时刻, 在活动中轻松消化知识, 不知不觉活用了语言, 整体上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准备活动, 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集中展示。

参考文献

[1]岑张潮.刍议培养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7) :41-43.

[2]冯安.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J].基础英语教育, 2005 (2) :20-25.

[3]孔鲁静.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35) :27-28.

[4]马相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3.初三学生英语学习的法宝 篇三

关键词:初三学生;英语学习;纠错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82-1

一、树立正确的纠错观

学习中的错误是伴随学生一起成长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学生亲身经历错误时,通过老师的深入分析,只有真正认识到错误的原因,并能纠正错误,才能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对于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来说,纠错本的使用不容忽视,使用好了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和管理好“纠错本”这一资源,多关注学生的纠错体验,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领悟科学道理、掌握学习方法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让建立和管理“纠错本”的教学辅助手段真正用到实处。无论中国的先哲,还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家,都惊人相似地认为,学生先前已有经验的激活、新旧知识的联系,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能唤醒学生大脑积极思维,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纠错本建立起来以后,不能单为记错题而记错题,而应落到实处。

二、有效建立“纠错本”

初三开学伊始,我统一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比较厚的硬面抄,比较厚是因为这本纠错本要一直用到下学期中考之前,要硬面抄是因为这样纠错本不容易破损。如果是活页笔记本的话更能方便考前分类复习。初三下学期中考总复习阶段会做很多的中考模拟试题,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典型试题很多,中考题中对英语的各项语法都会有所涉猎,因此对英语各部分语法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归类或使分块复习更有针对性。“纠错本”的内容设计排版不容忽视,可根据个人需要将“纠错本”的每一页在写之前对折分成左右两部分(可按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分割的比例),左栏用作收集错题,右栏用作纠错。错题一栏中主要是用于记录原错题,题目内容较少的时候可以将错题抄一遍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录在错题本上;如果错题过长,抄下来会浪费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把原题剪下来贴在纠错本上。纠错一栏主要用于找错、析错、改错和防错(剖析错解反思错误成因、分析解题思路、写出正确解答、注明注意事项和相关题以便举一反三)等等。在纠错一栏中用不同颜色笔注明为佳。特别引起注意的地方应该用红笔表明,以起到警示作用。错题与错题之间最好不要太拥挤,方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入同类型的题目,以及及时加入注释、反思或是心得等。这里分栏是有目的的,这样做实际是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试卷,在后续的复习中是很有针对性的。每次都要注明错题的来源或出处以及时间,如果是试卷,要注明本次测试的成绩,可以让自己弄清楚哪一块还存在问题,在总复习时,要在哪几块多下工夫。知识疏漏造成的错误,要针对错误找到相应的知识要点写进纠错一栏中,要注明错误的原因。这样在管理纠错本时可以更直观些,而且能引起重视,以免下次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

三、让纠错成为一种“习惯”

1.经常阅读,学会在纠错本中“淘金”。由于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不同,学生之间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其中同等能力的学生,纠错本的交流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方法,是互相提醒、互相借鉴、提高应试能力的良方,也是迅速积累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纠错本”的建立是基础,但正确运用好“纠错本”,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纠错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学生最好在每天的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纠错本”浏览一下,或把纠错一栏盖住不去看,对着错题栏自己把收集下来的错题再做一遍,这样就会使“纠错本”真正发挥出其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题型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这样还真正给自己减负——减少复习错误的机率也就减少了错题进本的麻烦。时间一长,如果是活页的,可以让学生大胆地抽去已经很有把握的部分,这样“纠错本”就会不断地变薄。当然不是活页的也可以在纸的边角上做上记号或是直接划去完全弄懂了的题目,也会一样变“薄”。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相互切磋,博采众长。由于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不同,因此所建立的“纠错本”也不同。鼓励学生课外要多多与同学交流和切磋,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可以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性。通过交流和切磋,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可以互相提醒、互相借鉴、博采众长、共同提高。

3.勤写温故心得。写温故心得最核心的意义就是反思。一位心理学家提出“元认知”理论,即“知道我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说,通过写温故心得,学生可以让自己清楚地看到在这个知识点上的经验教训,从心得中得到了自我激励,找到自己学习的新的兴奋点。温故心得还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认真写心得更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有心理专家谈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写心得是“态度决定意义”,态度有多积极,收获就有多丰富。

4.生命的出口初三作文 篇四

我的一生,都是低着头走在上坡路上。直到有一天,路平了,终于要结束了吗?

我站在奈何桥前,犹豫着要不要向前走去。我抚摸着奈何桥上的黑白无常的雕像,看着那暗红色的木板,心里有丝忧愁。

我往桥下看去,云层很厚,真想看看云下的景色呀!忽然刮来了一阵凉飕飕的风,将厚厚的云层推开,云层下的风景一览无余。

这不是我的故乡--中国吗?浮现在我面前的是中国的版图,鲜红色的五星红旗在一旁拖称着中国的雄壮,这旗面的鲜红是用保家卫国的战士们用鲜血浇筑而成的,看到这一幕,我倔强的眼睛流下了晶莹的泪珠,想当初我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让我最后再看一眼这番风景吧!

高大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头顶着纯洁的雪,突然有几簇雪融化了,拼出了“再见”的字样,这是对我来说是最洁白的告别,是污秽所不能玷污的。

融化的雪水注入中国的“血脉”--长江,随着奔流不息的江水向东方那辽阔的太平洋滔滔奔去。江水最终还是会到达入海口的,就如同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到达出口的。江水掺柔着海水,随着白色的浪花飞舞,击打着海面,激起一根根白条线,最终构成了“bye”。

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有谁知道那是我的眼泪呢?我想也许只有大海知道吧。

我怀着不舍之情,闭着眼睛走过奈何桥,不让在勾起我的思念之情,就如同火不能拥抱汽油一样,但这也阻止不了我那不争气的眼泪从眼角溢出来。

我走到孟婆跟前,犹豫地喝下孟婆汤,然后我忘记一切,闭上眼睛,从此与中国五十六个同胞道别,与中国道别。

5.平静的生命初三作文 篇五

平静的生命,也许是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有谁不喜欢那平平稳稳、安安静静的生活呢?

可是,有一些人却很讨厌平静的生命。他们认为那样的生命如同一条小溪,安安静静的流逝着,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一点声响,没有一丝涟漪,更没有一朵浪花。他们厌恶这平坦的河床,吸收了所有的感觉,让他们感觉不到他们是否活着,更感觉不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忽然,河床开始突起,有了礁石,起起落落,狂风大作,抛起了万丈的巨浪。他们活着吗?是的,他们活着,他们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了他们的价值。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老话相信有很多的人听说过,可有多少人奉之为真理呢?大多数人都是付之一笑把?可是事实就是只有经历过磨难,才能迎来辉煌!

相信贝多芬大家都不陌生吧?他被誉为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可谁能理解他心中的苦呢?他面对维也纳这座对他怀着敌意的城市,他在这座城市中生活。那里人们为他的音乐欢呼,可又有谁对他的处境而伸出援助之手呢?相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远远没有那么幸运。莫扎特从小被人关注,被誉为神童,一生都没有遭受大的磨难。可是贝多芬相比之下便可怜多了。最可怜的是,他患上了耳疾,身为一位演奏家、作曲家,耳朵对于他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早已放弃,抱怨上天为什么这么对他。可是他坚持了下来。在大风大浪中坚持了下来。他不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的认真与喜爱自己的工作。他说:“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他凭着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突破了连莫扎特也束缚的严格形式。被人誉为“乐圣”。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贝多芬在发现患了耳疾的时候就放弃,那么他还会接连写出几部震惊乐坛的名作吗?他还会获得“乐圣”的称号吗?他还会被后人永远的.歌颂与赞扬吗?但是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倘若他没有经历过这些,他是绝对没有今天的成就的。

6.生命出口的钥匙初三作文 篇六

树苗捱过寒冬,勇气成长为参天巨树;蝶蛹度过孤寂,坚毅在空中翩翩起舞。遇到逆境,只要持着勇气与坚毅的双刃,划破眼前看似无法穿越的荆棘,最终定能尝到成功的甜美果实。

依稀记得刚升上初一时,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进这未知的大门,但经过一星期,我的期待转为不安与压力,繁重的课业和如铁般的纪律对于刚上初中的我宛如身在地狱深渊。每天上课、考试、作业轮番折磨着我,上学对于喜爱读书的我已不再有趣,而是痛苦,彷佛一套桎梏,深沉地束缚住了欲探索汪洋学海的心,在我眼前的是迂回而崎岖的险恶道路,路上充满名为不安与恐惧的乱石嶙峋。

在我最不安的时刻,我蓦然想起苏格拉底曾说过;“逆境往往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心中登时顿悟:这些都只是升上初中所需面临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如此念头一转,心中豁然开朗。艳阳悄悄地从阴晦昏暗的.云隙中探出头来,一缕金灿灿的光芒糁落,照亮了无生机的大地,也照亮我的心房。之后,我逐渐适应初中的步调,也爱上了充满活力的初中。

7.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 篇七

一、创设历史情境, 引起学生共鸣。

在历史教学中, 尽可能地创设全面真实的历史情景, 让学生深入其境地进行“实践性学习”, 能激发学生去感悟, 从而引起共鸣。例如讲到抗日战争, 分析日军在中国的罪行时, 我投入了大量的历史图片, 引用了旅美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和日本池田大作先生1997年写给油画作者的信:“凝睇《南京大屠杀》, 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 我的心哭泣了……这幅画跃动着李先生魂魄的杰作, 最主要在呼唤真实。”当学生看到这些时, 他们震惊了, 他们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近地去触摸历史, 感知历史。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 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我知道此时再伟大的语言、再华丽的辞藻, 也无法达到如此的效果。

在分析日本与德国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时, 我出示了两张图片:跪着的德国总理勃兰特, 站着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同的行为, 不同的态度:一个是在跪拜受害者———遭到纳粹杀害的波兰人;一个是祭拜施害者———二战的日本战犯。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德国为什么能得到谅解, 而日本却屡屡遭到亚洲人民质疑?其中一个说:“前世不忘, 后世之师。德国正视历史, 并从历史错误中吸取教训, 因此得到谅解, 而日本逃避历史, 回避历史问题, 不能以史为鉴, 那么未来就有可能重蹈覆辙, 因此引起亚洲国家的忧虑。”我清楚地知道, 这是进行历史重要性教育的好机会, 于是总结道:“历史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为现实提供借鉴, 为未来提供参考, 所以学好历史会让我们变得明理、智慧、通达, 生命质量就会比别人高出许多;一个民族明理、理智、通达了, 就会在重大问题上多思考, 少走弯路。所以, 不重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不重视历史学习则是个人的悲哀。”对此, 学生纷纷表示认同。虽然历史与我们隔着尘封而厚重的烟雾, 但我们要让学生穿越这层烟雾, 深入到历史中去感悟、去思考, 同历史对话, 感受历史发展的脉博。创设历史情境, 借助历史这面镜子, 可以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取向产生特殊的作用。

二、利用历史教材中典型人物事迹去教育感动学生,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性相通, 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 就像一面镜子, 会直接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 冲击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获得人生成长的借鉴。历史教材中许多人物的感人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素材。例如, 在学习必修三的《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讲到原子弹爆炸成功时, 我给学生讲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段感人故事:1979年夏天, 他在罗布泊进行飞机空投小型氢弹实验时, 降落伞没打开, 核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 倒计时的信号显示到了零, 但天空没出现蘑菇云, 核弹不见了。时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院长的邓稼先, 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寻找核弹, 当他们费了很大的努力找到那枚没有试爆成功的核弹时, 又是他, 把生命置之度外, 一步一步走向那颗已经残破而且有极大辐射性的核弹, 站在沾染最重的源点。我们知道, 在这个地方多待一分钟, 就意味着生命离死神更近一步。他直到查清楚原因, 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车上。就在这一次, 他遭到了极为严重的钚239的辐射伤害, 放射线摧垮了他的健康防线, 使体内的癌细胞空前的活跃, 它们疯狂地吞噬他的生命。他拖着病体, 依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 研究中子弹, 几次晕倒在实验场, 直到生命的最后。当我讲到这里时, 有的同学眼睛湿润了, 他们被邓稼先为科学献身、为祖国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感动了。我总结道:正是由于像邓稼先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的努力, 我们才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大国, 我们的综合国力才不断增强。这时有同学主动站起来说:“我们一定要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 为‘强我中华’而努力。”

历史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太多了, 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深入挖掘历史学科中的有关文学素材, 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

高中生的自主意识和批判意识明显加强, 认知过程和情感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因此, 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如果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那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文学对人的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和审美素质的塑造,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也为广大学生喜爱。我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挖掘历史学科中俯拾皆是的能够涵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文学素材, 或以文学的手段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例如在讲到《红军长征》时, 我引用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寥寥数语交代了红军长征的路线、恶劣的环境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学生也在欣赏诗词中被革命者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在感动中升华了情感。例如在讲到《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提到新思想萌发时的代表人物林则徐时, 我就引入他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还有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学生从他们的诗歌中感受到了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甚至生命的高尚情操, 在朗诵这些作品时, 心灵受到了震撼。这些也成为学生可依托的精神力量, 从而鞭策他们树立远大的积极的人生理想。如我在讲到《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 则引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我让一位学生起来朗读: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这位学生在朗读的同时, 还不由地发出了感叹。我知道, 学生已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已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我问道:“这首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一个学生答道:“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感。”我在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的同时, 总结道:这首诗饱含作者爱国情感和思乡之情, 那音乐般的语言也唱出了许多台湾同胞心中的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作者渴望祖国统一, 但现实是严峻的, 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还很艰难。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尽管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布满荆棘, 但我们坚决维护祖国统一, 我们时刻记住我们肩上的重任, 我们坚信: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 最终一定会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心灵深处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已经被唤起。

四、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感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和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的过程, 使每个学生置身其中都感觉到轻松和自然,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相对自由的环境中, 发表自己对历史问题的见解。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改过去一讲到底的做法,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自学和合作学习过程中, 往往一鸣惊人, 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想, 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课堂上的民主对于塑造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是很有意义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宽容性格和人文精神。

五、充分利用乡土教材, 激励学生, 震撼学生的心灵。

乡土教材是学生身边的历史, 更具有直观、现实性, 更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也是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在讲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 我带领学生参观了小萝卜头纪念馆和碾庄战役纪念馆, 通过亲身经历去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使他们学会珍惜今天的生活。

六、教学评价多元化, 突出“激励”机制, 唤醒学生的自信。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是评价的权威, 评价的内容是成绩, 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个性”。在“权威”与“统一”中, 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了, 有个性的见解遭到否定, 学生的价值判断变得模糊。因此在《课堂标准》中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 对历史教学效果作出科学的解释, 使评价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尽量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做到科学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记得有个学生曾经对我说:“老师, 是你的眼神改变了我对历史的看法, 是你的话语将我带进历史的殿堂, 是你的行动启迪了我的心灵。”得体的评价, 对学生是一种心灵的呼唤, 学生会在评价中自信自强、进取不息。

让我们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 倡导有生命的历史教学, 关爱生命的成长, 用智慧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历史课堂。须知, 多一个人格健康的孩子, 我们的民族振兴就多了一分希望。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不仅重要而且刻不容缓, 这是学生终极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因此, 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 创设有生命的历史课堂, 关爱学生生命的成长。

关键词:历史情境,情感熏陶,乡土教材

参考文献

[1]斯云耕夫.邓稼先.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朱汉国.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 [M].江苏教育出版社.

[3]梁东莉.新课程实验区初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实践与探索.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 2008, (2) .

8.初三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八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生活的过程就是—个经历与体验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生活作为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生活中可以刚到的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和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不仅能用化学,而且结合自身因素认识到自己在用化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是初三刚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在一开始如果就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那些已经要放弃的学生重新找同学习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逐步培养起他们的学习习惯,我觉的这样的培养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三个大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行了培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通过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理想与信念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想与信念的培养。

1.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在课堂教学中,我紧扣教材内容讲一些化学史实和现代化学成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光辉的历史成就,而这些成就都是和现实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讲燃烧时,可以讲“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培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从而坚定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与热情。讲化学的发展,与学生谈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2.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我能学好化学”的信心。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应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刻苦努力程度不够。当今的中学生处在信息时代,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用到化学知识,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高科技、新材料等及时了解。抓住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化学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创设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学生建立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决心和信心。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景,不仅是指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背景和心理困境,而且也指学生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具体形态和气氛,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精心创设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良好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的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会很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一节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家买了很多鸡蛋,一下子吃不了,又没有冰箱,这些生鸡蛋怎样才能较长时间保鲜呢?请大家给我想想办法?(提示: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同学们你—句,我—句,都争着给老师想办法,有的说:“把鸡蛋煮熟了”:有的说:“用盐淹”;有的说:“用酒泡一下”。这时,我提醒学生,鸡蛋也是一个生命体,它也要进行呼吸,而且,鸡蛋壳有很多小孔,通过小孔鸡蛋进行生命活动,同时,一些细菌也趁虚而入,所以鸡蛋会变坏。讲到这里,不少学生恍然大悟,争着说“用石灰水浸泡可以保鲜鸡蛋”,而且可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学生们非常兴奋,并说回家一定告诉妈妈。这时再让学生书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他们已经对这个反应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记忆也就更加深刻长久。

2.采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活动,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来培养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在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仅是体验式成功,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利用实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的这—特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或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探究的目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仪器、药品,使学生拥有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实验环境。

(三)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一名教师能博得学生的喜欢,这需要教师不但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很好的道德修养,很好的亲和力,以及一颗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心。教师的亲和力表现在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特别是课下和学生能够经常在一起,这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经常地走在学生中间,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样学生有问题肯定会及时请教。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指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例如,对于—些演示实验,老师在前面做或让同学做,后面的学生都看得不是很清楚,所性就不看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或讲完课之后,可以将仪器拿到学生中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并对其操作进行点评,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学生体会到化学教师对他的关爱,学生就会喜欢亲近化学老师,因而喜欢学习化学了。

我们常听—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好动。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学生的共同的体验就是哪位老师对我好,我就愿意学哪一科。我们的学生也如此,只要你真正用爱心去关注他们,他们就会跟你交心,成为朋友,这样你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你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他们才会对你所教的知识感兴趣。

化学老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思想动态,从知识、技能、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给予止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见化学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关系非常密切。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学习兴趣培养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的好坏所采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到了初三这个阶段,学习基础相差甚远,那么在此阶段的培养就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成功目标,也就是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树立较高目标,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的要求就不能太高,即使他们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教师也不能流露出鄙视的目光,应该认真对待,认真解答。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刚刚学习化学时,对神奇的化学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对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发光、放热以及出现沉淀的现象非常入迷,对未知变化的期待和探寻,是探索的动力。可惜,好景不长,学生的热情日益消失。面对此现象,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转化为问题意识、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讲课时多说问号,少说句号。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保持好学的心态,形成对每件事感到好奇的习惯。学而知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尝试学习自己原来—无所知的课程,使自己尽可能的了解什么可以引起自己的兴趣,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2.据观察,初中阶段男同学对于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比女同学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珍惜和保护自己的好奇心,并对自己的好奇心进行选择,以确定探索的方向。不要因为一时缺乏好奇心而苦恼,要使自己摆脱被动角色,充分注意自己周围的世界,引发自己的好奇心。

3.鼓励学生勇于坚持,不断的完善自我。当学生的探索没有取得预期结果,好奇心受到挫折时,要善于鼓励和肯定学生,用自己的创造力实现突破。

4.帮助学生把对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敏锐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教学中要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热情。化学教师应当应用实际生产、生活中新鲜生动的事物等创设问题情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化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必须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而能够自主学习;鼓励独立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学生只有感觉到别人在关心自己;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两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新的学习方式就能满足以上的要求。

三、借助生活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青少年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轻松而充实的,他们在这一时期渴望接触新知和探索新鲜事物,渴望了解关于自然与社会更多的东西。教师应该重视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教学丰富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的初中化学教材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与环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容,如新增了“海底可燃冰”、“车用乙醇汽油”等内容,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精美插图,涉及到与化学相关的安全知识、工农业生产、古代化学的发展状况、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等。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后,同学们对保护水资源发表了不少新想法和新的建议。看到学生不再是对社会漠不关心,不再是只知读书为自己,我作为教师从内心感到欣慰。

总之,只要方法得当,教师借助环境,生活,结合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能够培养起来的。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王云华.教师的人格在化学教育中的影响[J].化学教育,2000(6).

9.空白是生命的盲点初三作文 篇九

生命,似一幅画因理想而绚丽;生命,似一首歌因顽强而悦耳;生命,似一片海因博爱而波澜。不同的生命形式绽放同样的精彩,所以别让你的生命在碌碌无为中逝去,空白是生命的盲点。

谁人能言有理想的生命是白纸?苍白,无力?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的确,未持有理想的生命,总会把人生变得潦倒。但相反的,当生命陷入绝境时,理想却能够为生命重新支起希望:年轻的史铁生双腿瘫痪,精神几近崩溃,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是对写作的狂热,给了他思考的空间与生命的启迪。他最终用理想引导自己重新步入生活,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生命体因梦想得以降生。用理想填补生命的空白,展现生命的斑斓。

谁人能说顽强的生命是白纸,承载不了跳动的音符?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霍金,曾得到相当多的称赞,这样一个集苦难与传奇于一身的人物,太令人震撼,为人感动了。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若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霍金用顽强拨动生命这根弦,谱写了他人生的乐章,演奏出这世界绝无仅有的生命的律动!

谁人能言博爱的生命是白纸,踏过无痕?“博爱”是爱一切,爱自己,同时也是爱别人。这是种无限宽容的大爱,是一种人性光辉的彰显。贤者因博爱而更显伟大。一个人的生命中能够装下自己,他的生命会是幸福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能够容纳天下,那他的生命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就犹如花儿凋谢却不凄凉,因为它曾有过美丽的绽放;犹如鸟过无痕却不会惆怅,因为它曾参与壮美的飞行。空白是生命的盲点,不要以为自己所做的可能会毫无意义就不去做,凡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10.沙漠中的生命初三作文 篇十

人生总会有逆境的时候。在大海中航船,免不了惊涛骇浪的挑衅;在深山里探险,免不了野兽出没的威胁;在沙漠中穿梭,免不了唇焦口躁的煎熬;在雪地里赶路,免不了寒冬烈风的考验。实现人生的理想,除了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还有闯过重重关卡,才可以登上人生的巅峰,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就好像孟子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就好比爱迪生,为了发明创造,他在一次实验中,差点震聋了耳朵;李时珍,为了采集草药,他走遍大江南北,亲自试药,差点毒害了自己;居里夫人,为了研究镭,她废寝忘餐,在黑暗的房子里度过了大半辈子,错过了精彩的人生。不过,令我触动最深的,是著名的旅行家-------尹小星。

我对他的了解认识不多,却早已被他深深感动。他是一个残疾人,由于患有小儿麻痹症,他的腿部萎缩,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只能靠双手支撑着,困能地向前移动。每一步都异常辛苦。尽管在家里,他倍受呵护,但上学后,因为他的“与众不同”,他受到同学的排斥、嘲笑、甚至玩弄。这使他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但这始终没有将他打倒,反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种子。抬头望着一张张陌生、可恶的脸。他的心剧烈地燃烧起来。他发誓:他要证明大家看:他是行的。从此他抛开一切,专心致志在学习上,最终还以优异的成绩的回报了父母。回敬了这个给他“锻炼”的机会。   不仅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还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旅行家,他要创造人生中的奇迹。我看过了他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的那一段旅程,才更加坚信:他真的走过来了。   11月29日,他和他的“战车”------一辆改装过的.“轮椅车”,踏上了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对她来说,这次目标任务是很困难的。因为在松软的沙地上行走,轮子常常会陷入沙里,不能动弹。这时,他只得双手争着车子,挪动着身子到车子前面,后退一部,拉一下车子前进。天公不作美,一不小心,车子失去平衡翻倒了。他又要挪过去,吃力地将车子扶起来。都打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落到地上,一碰到沙子就干了,顽固的碱石与他的骨头硬碰硬碰地较劲,细小的沙子拼命闯进他的护膝,留下一块块淤青,他没有停一会儿去理会这些,他只知道不时地回过头去看看前进的录。毅然地“走”吸取。途中还经过他好朋友余正纯(他也是一名旅行者,曾与尹小星约定一周穿越罗布泊。后来他抛下尹小星,肚子一个人前行。最终葬身于沙漠。)的陵墓。在这里,他留下少有的男儿泪。与朋友“重逢”他更多的是沉默,神情凝重地讲三根香烟插进好友墓前。还留下了那半瓶剩下的矿泉水。稍作休息的他,收拾心情,又在上路了。这一次,他的步伐更加坚定了,以为他带上了朋友的遗愿。他要替朋友走完未走完的路。

就这样,在茫茫的沙漠中“孤军奋战”了九天,在12月8日傍晚十分,他胜利到达了罗布泊蓝岸的红柳滩。又完成了一次人类的壮举。那一刻,所有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晶莹的泪水。胜利歌唱在每个人的心里荡漾。

11.生命的初三学生作文 篇十一

亲爱的高老师:您好!

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我的父母曾经在美国留过学,我在中国读完小学一年级以后又到美国上了两年小学,后来父母回国发展,我便随他们回国了。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希望我今后能到美国著名大学读本科。

我的父母对美国本科录取并不了解,除了在繁忙的工作间隙督促我学英语以外,也没有想出其他什么增强申请优势的好方法。前段时间,我妈妈看了您写的两本书《人生设计在童年》和《人生设计线路图》,如获至宝,于是也要求我在暑假读完这两本书。您的书让我很全面地了解了美国大学的录取情况,让我知道了美国大学录取学生不仅要看学习成绩,还要看该生所参加的社会活动等等很多因素。但是,您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像我这样已经下定决心要到美国上大学的初中生应该怎样开始做准备。您说美国大学录取要看很多方面,可是我现在学校里的功课已经很忙,除了写不完的作业,周末我还要去练钢琴、学英语,我如何能有时间去做社会活动呢?另外,做什么社会活动比较好?如果我现在去为2008年奥运会做义工,对我的申请会很有帮助吗?

另外,我注意到,《人生设计线路图》的英文标题是Educational Strategies:Mapping Your Career in America(《教育的策略:规划你的美国生涯》)。请问高老师,像我这样的初中生,有没有什么策略能使我在现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不被压垮,还能让美国的名牌大学录取我呢?我到底要做什么准备?我要怎么规划以后这几年和我的未来呢?

静候您的答复!

Susan

Susan:

你好!

接到你的来信我很激动。因为以往给我写信的人大多数是大、中、小学生的家长,还有大学生和研究生本人,给我来信的中学生很少,初中生更少。像你这样能够认真地考虑未来,并且认真提出问题的初中生确实不多。

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能看到很多人没有注意的细节。的确,教育是有策略的,申请美国名牌大学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被名牌大学录取的资格,适当地使用谋略是必要的。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即将毕业的时候才开始问自己,我能被什么大学录取?而你现在却已在问自己,我能以什么策略被美国名校青睐?我要怎么规划未来?前者是在等待机会,后者是在争取和创造机会。

初三的学生都要面临中考这一大关,北京学生如果考上了某几所重点中学的高中,几乎就意味着踏进了重点大学的大门。不过,如果你的目标很明确,高中一毕业就出国留学,我认为就未必一定要去挤重点中学那道门。因为进了重点中学,可能意味着你要失去很多自由时间,你可能会整天为功课伤神费心,而没有时间考虑课外活动。如果不上那些超级重点学校,你可以省下很多精力,在拿到好成绩的同时还可以腾出时间、精力去“迎合”美国大学对个人素质的培养、社会活动等等的要求。这几年美国名校在中国的招生情况可以说明,很多美国名校并不局限于在“重点”中学里招生。然而,放弃进入重点高中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需要三思。

在课外活动方面,你可以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通过参加兴趣小组、少年宫活动、补习班等途径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课程方面,如果条件允许,你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以及未来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当于大学难度的课程来学习(美国高中已经开设了不少大学选修课程)。例如,你计划以后读计算机专业,现在就可以试着学写程序;如果未来想学建筑,现在就可以学习设计(美国大学的建筑学专业招收大学本科生时就要求学生提交设计代表作)。实际动手能力与成果作品对于成功申请美国本科院校十分重要。前几年,我认识的一位女生SAT成绩很一般,但最后还是被名牌大学录取,因为她的计算机水平非常高——她自己设计的两个网站的点击量达到几十万次。

很多同学和家长都会问到这个问题:初、高中生应该参加何种活动?美国大学会不会特别看重这项活动?依我看,无论参与什么活动,只要你真的对此投入很多,那么它对你来说就是有意义的。一般说来,参与长期的、连续性的社会活动,更能显示出你的热情和责任感,都能使你脱颖而出,没有必要过分考虑他人的看法,不必抱有“只有参加大型活动才对申请有利”的思想。我见过不少过了钢琴十级的学生没有被名校录取,但是,也见过不少没有学过钢琴、小提琴的学生被哈佛录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曾经有三四位学生家长对我说,他们设法让孩子为2008年奥运会做义工。因为他们都相信,这样做,对孩子们申请美国大学有很大的帮助。为奥运会做义工确实是一件好事,应该鼓励;不过,从申请美国大学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每一所美国名校在2008年底收到的几十份甚至几百份申请,都以奥运会义工经历为重点,那些阅读大学申请材料的招生人员会不会因为每个申请者相似的义工经历而感到疲惫?所以选择活动应该向具有特色,适合自己的方面考虑。

从现在算起来到你申请美国大学还有三年时间,千万不要以为三年时间很长,如果没有扎扎实实地做准备,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我看到很多学生抱怨,大学报考时间临近,却还没有准备好托福、SAT考试。实际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我建议,你现在就开始初步列出一份美国大学的清单,然后到某些你感兴趣的大学网站看一看,再下载一两份申请表,并且打印出来,看看表里有什么内容需要准备,未雨绸缪。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还可以设法参加有声誉的国际夏令营、暑假学校,或者参加半年、一年的交流学生活动,这样做除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与美国同龄人交流、竞争之外,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美国的大、中学老师,招生人员建立联系。另外,我希望你现在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的探索,开始思考“为什么上大学”和“我今后要做什么”的问题。

最后,我建议你现在就为自己写一份简历,这份简历可以作为自我评估和修订个人学习和活动计划的参考。简历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业成绩、标准化考试(托福、SAT)、工作/社会经历、社会活动/课外活动、荣誉和获奖奖项、社会活动/义工经历、个人爱好特长等等。你可以要求自己每两个月更新一次简历。同时,你还可以对照这份简历,为自己制订一份学习、活动计划表,并且也随时更新。我相信这样做会使你的生命更有意义。你会发现,你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离目标越来越近!

在大洋彼岸等着你成功的

上一篇: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下一篇:优化教学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