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2024-11-09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共8篇)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篇一

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顺德市支行工会经验发言材料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人行顺德支行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顺德支行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支行党组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支行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连续几年被顺德区直属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

一、发挥工会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切身利益。

加强建设,全面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几年来,顺德支行工会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维护职工权利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每四年一次进行工会换届选举,或因应工会工委、女工委、经审委委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进行补选,不断优化支行工会干部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支行工会组织力量;二是根据区直属工委统一部署,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促进支行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不断加强会员会籍管理,积极发动、吸收新员工成为会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坚持工会经费审核制度,按规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对全年各项工会活动以及各项慰问活动编列详细计划以及预算,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为全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扎实的经费保障。

开展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法制教育,支行工会积极开展对干部职工广泛的法律法纪教育,特别是相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教育。针对近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支行工会按照区直属工会的要求,在行内广泛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贯彻,促进支行上下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为单位和干部职工的利益。二是积极配合党建、人事等部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支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项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各项业务工作培训,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并在全行范围内树立先进典型,对获得上级行、地方政府或支行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支行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全面促进了干部职工勤奋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广大干部职工主人翁地位。顺德支行工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管理及会员大会,会前,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将工作报告、改革方案、提案处理报告等提前公告,同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征集群众提案,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类提案逐条进行研究答复,确定处理意见和承办部门以及办结时间,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中碰到的各类困难,并以此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支行工作管理,将支行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广大干部职工审议,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听取审议权、评议监督权和维护权。

促进行务公开,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一是工会组织的决策参与权,按照支行相关制度规定,支行工会主席由支行党组成员担任,参与支行各项重大会议以及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有力地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支行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二是办事过程的公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办事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支行职工真正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三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支行各项工作部署、决策、执行情况均通过会议纪要、公告等形式及时传送到各股室,并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利用板报、办公自动化、内联网网站、信息报道等形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职工及时掌握支行的工作部署,切实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三,充分营造“家”的温馨,构建和谐活力支行。

做好服务,充分营造家的温馨。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支行工作实际,开展月度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针对干部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要求和问题,及时提交支行党组进行研究决定。2004年以来,通过此种方式,支行大楼进行了多项基建工程,并根据干部职工的提案,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完善了办公环境,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二是坚持做好每年1次的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都为干部职工量身定做一套体检方案,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定期邀请保健专家到支行进行保健讲座,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保健意识以及医疗卫生知识。三是为干部职工购买省总工会“职工医疗保障互助计划”,为女职工购买“女职工安康互助基金”,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四是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保障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得到落实。

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的职工体育活动,组织职工到“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或比赛,同时,每天全面开放“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室和阅览室,让职工自行参与台球、乒乓球、健身、棋牌或阅读体育报刊、杂志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劳逸结合,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集体归属感,也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精心组织全行性大型活动,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前后,支行工会都精心组织策划大型庆祝活动,全行员工在各项活动中自然融为一体,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在坚持文体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的同时,支行工会努力实现工会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如开展“拖拉机”、“锄大地”比赛,组织职工与职工在学子女的体育竞赛以及迎奥运系列活动等,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支行的整体凝聚力。

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一是支行党组和工会尊重关心职工,真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建立座谈会、沟通会以及行长接待日等制度,全面倾听群众意见,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及时向支行党组反映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支行党组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为支行党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做好扶贫帮困、生病慰问、生日祝贺等福利工作,组织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送温暖活动以及复退伍军人慰问、独生子女慰问、经警慰问等活动。三是注重宏观维护,对支行落实两法一规、社会保险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医疗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案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工会的职能定位。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有其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新《工会法》打破了四项职能平列的传统格局,突出了维护职能,体现了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从工会职能的定位上真正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会强调的维护,是既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又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教育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二、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工会法》的时候,不但要关心职工的个人利益,真心实意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考虑如何保障和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只有把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给职工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维权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党政和工会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既要宣传和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又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层工会必须坚持与党组保持良好的沟通,透彻地理解党组意图发动、组织职工贯彻落实支行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支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也赢得了党政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支行工会每周至少1次的文体活动需要不少费用,尽管行政经费紧张,依然每年挤出一笔费用,保障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首先必须要完善自身建设,否则,维护职工权益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工会干部深入掌握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工会干部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五、提高民主管理大会的职工提案质量。一是在“案”字下工夫,提案不同于提意见,需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提高提案内容的层次,不能只着眼于职工福利、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要引导职工多从业务工作、建章立制、长远发展、职工整体利益等层面出谋划策,多提前瞻性、创造性建议。要通过提高职工提案质量,提升支行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六、把行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规范行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明确公开责任人,完善行务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出现避重就轻甚或不公开、假公开现象。

七、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的兴趣爱好,组织更多形式的、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工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层次。三是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尽量节省活动经费。

加强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顺德市支行工会经验发言材料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人行顺德支行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顺德支行工会在上级工会和支行党组的领导下,坚持围绕支行中心工作,大力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活动,连续几年被顺德区直属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

一、发挥工会维权职能,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切身利益。

加强建设,全面完善工会自身组织建设。几年来,顺德支行工会始终把加强组织建设作为维护职工权利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每四年一次进行工会换届选举,或因应工会工委、女工委、经审委委员的工作变动,及时进行补选,不断优化支行工会干部的年龄结构,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高支行工会组织力量;二是根据区直属工委统一部署,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会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促进支行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不断加强会员会籍管理,积极发动、吸收新员工成为会员,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三是坚持工会经费审核制度,按规定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对全年各项工会活动以及各项慰问活动编列详细计划以及预算,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为全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扎实的经费保障。开展各类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一是法制教育,支行工会积极开展对干部职工广泛的法律法纪教育,特别是相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教育。针对近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支行工会按照区直属工会的要求,在行内广泛开展了劳动合同法的学习贯彻,促进支行上下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为单位和干部职工的利益。二是积极配合党建、人事等部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支行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多项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各项业务工作培训,同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鼓励干部职工在职学习,并在全行范围内树立先进典型,对获得上级行、地方政府或支行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支行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全面促进了干部职工勤奋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二、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促进民主管理,维护广大干部职工主人翁地位。顺德支行工会组织严格执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管理及会员大会,会前,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将工作报告、改革方案、提案处理报告等提前公告,同时,向广大干部职工征集群众提案,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类提案逐条进行研究答复,确定处理意见和承办部门以及办结时间,切实解决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中碰到的各类困难,并以此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支行工作管理,将支行的重大决策事项提交广大干部职工审议,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听取审议权、评议监督权和维护权。

促进行务公开,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一是工会组织的决策参与权,按照支行相关制度规定,支行工会主席由支行党组成员担任,参与支行各项重大会议以及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有力地保证了工会组织在支行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权。二是办事过程的公开,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有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办事程序等进行了明确,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让支行职工真正参与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三是决策结果的公开,支行各项工作部署、决策、执行情况均通过会议纪要、公告等形式及时传送到各股室,并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利用板报、办公自动化、内联网网站、信息报道等形式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广大职工及时掌握支行的工作部署,切实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知情权。

三,充分营造“家”的温馨,构建和谐活力支行。

做好服务,充分营造家的温馨。一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根据支行工作实际,开展月度安全卫生大检查活动,针对干部职工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要求和问题,及时提交支行党组进行研究决定。2004年以来,通过此种方式,支行大楼进行了多项基建工程,并根据干部职工的提案,及时发现并消除了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完善了办公环境,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二是坚持做好每年1次的职工、离退休干部职工体检的组织工作,每年都为干部职工量身定做一套体检方案,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不定期邀请保健专家到支行进行保健讲座,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保健意识以及医疗卫生知识。三是为干部职工购买省总工会“职工医疗保障互助计划”,为女职工购买“女职工安康互助基金”,增强职工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四是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保障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得到落实。

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定期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的职工体育活动,组织职工到“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或比赛,同时,每天全面开放“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室和阅览室,让职工自行参与台球、乒乓球、健身、棋牌或阅读体育报刊、杂志等活动,使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身心得到全面放松,劳逸结合,既增强了干部职工的集体归属感,也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精心组织全行性大型活动,在春节、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青年节等重大节日前后,支行工会都精心组织策划大型庆祝活动,全行员工在各项活动中自然融为一体,加强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职工身体素质,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三是创新活动形式,在坚持文体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的同时,支行工会努力实现工会文体活动的多样化,如开展“拖拉机”、“锄大地”比赛,组织职工与职工在学子女的体育竞赛以及迎奥运系列活动等,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增强了支行的整体凝聚力。

建立良性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一是支行党组和工会尊重关心职工,真心为职工排忧解难,建立座谈会、沟通会以及行长接待日等制度,全面倾听群众意见,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并及时向支行党组反映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支行党组及时掌握职工思想状况,为支行党组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实施送温暖工程,做好扶贫帮困、生病慰问、生日祝贺等福利工作,组织好重大节日期间的送温暖活动以及复退伍军人慰问、独生子女慰问、经警慰问等活动。三是注重宏观维护,对支行落实两法一规、社会保险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源头参与,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医疗制度改革、用人制度改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案的制定,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有效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工会的职能定位。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有其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新《工会法》打破了四项职能平列的传统格局,突出了维护职能,体现了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从工会职能的定位上真正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会强调的维护,是既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又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教育和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通过维护,更好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并通过各种形式,把这种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和引导到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来。

二、正确处理好个人和全局的关系。《工会法》明确规定:“工会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工会法》的时候,不但要关心职工的个人利益,真心实意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考虑如何保障和维护集体的整体利益。只有把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才能给职工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的空间,才能从根本上做好维权工作。

三、正确处理好党政和工会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既要宣传和维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又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基层工会必须坚持与党组保持良好的沟通,透彻地理解党组意图发动、组织职工贯彻落实支行党组的各项工作部署,确保支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从而也赢得了党政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使得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支行工会每周至少1次的文体活动需要不少费用,尽管行政经费紧张,依然每年挤出一笔费用,保障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四、进一步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会要做好维权工作,首先必须要完善自身建设,否则,维护职工权益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加强对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让工会干部深入掌握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依法维权的有效方法和程序,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工会干部提高职工法律素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

五、提高民主管理大会的职工提案质量。一是在“案”字下工夫,提案不同于提意见,需要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提高提案内容的层次,不能只着眼于职工福利、局部利益、短期利益。要引导职工多从业务工作、建章立制、长远发展、职工整体利益等层面出谋划策,多提前瞻性、创造性建议。要通过提高职工提案质量,提升支行的民主管理水平,真正落实和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

六、把行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要进一步规范行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明确公开责任人,完善行务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防止出现避重就轻甚或不公开、假公开现象。

七、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一是兼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的兴趣爱好,组织更多形式的、职工乐于参与的活动。二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职工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工会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层次。三是加强对各项活动的组织管理,尽量节省活动经费。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篇二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是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要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 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成功的英语学习者都是一直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兴趣很相近的另一个情感因素是动机。动机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因素。因此, 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的好朋友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足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学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体谅基础上的师生关系, 消除了彼此心理障碍和压力, 能使双方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心情舒畅、热情高涨, 有利于形成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教师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是必要的, 一个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 不仅要业务精通、敬业爱岗, 还必须要待人热情、态度和蔼。

三、运用情景教学

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情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增强教学的效果。1.用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等形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的语境之中。2.根据教材内容模拟交际情景、把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处理在情景之中, 角色表演等。比如,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 (下) Module 1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在上课前准备好有关物品如箱子写上Lost and found box, 然后从学生中集齐橡皮擦eraser、蜡笔crayon、钱夹wallet、紫色purple、手表watch、足球football等, 并且放入箱子中, 上课时从箱子分别拿出钱包, 用“What is this?It is a wallet”导入新课, 接着分别从箱子中拿出不同的物品教学单词, 然后用“Whose book is this?It is my book.It is mine”引入对话, 拿出招领箱的东西, 引导物主回答“It is mine”回答, 接着就箱子的物品问其他同学, “Is this yours?”“No, it is hers.”在课室走动分别从学生中收集不同的物品, 把不同的物品放入失物招领箱, 设置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句型并且学会mine、yours、his、hers、ours、theirs等词。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 从每个学生中拿出一件物品, 问其他三个学生, 让学生操练句型,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的活动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设计学生主体性学习活动时,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就要他们动起来。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及发挥。自主学习不仅仅意味着独自学习。它不仅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在自主学习中, 学生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 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一起交流、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协商、合作、都是促进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清楚学永远比教重要。务必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如在外研版七年级 (上) Module 4Healthy food的教学中, 我是采用实物、挂图、多媒体等直观法, 呈现本模块的有关食物的名称的单词, 引导学生用音标拼读单词, 接着呈现一个超市和一些食物, 用“have/has got…”引导学生说出“I have got…”然后用第三人称让学生说出“He/she has got...”;并用“...be good/bad for...”引导学生操练, 然后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师生、生生积极互动, 在合作、交流中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必须有效地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必须要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和追求上进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突出情感和过程方面的评价。新课标教学理念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学必须要重视方法和过程引导, 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变化。评价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因此, 评价的方式不能只重视学生结果,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过程的变化, 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能力, 促进心智的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民主和谐,教学氛围,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苗长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人文性”》,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2.10

[3].徐秒中,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3.营造民主气氛 构建和谐课堂 篇三

一、打造和谐课堂之一——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1.和谐课堂来源于和谐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生成,成为课堂生成的“滋养液”。这种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看不到苦恼和僵持的局面。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能使学生体验到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

2.和谐氛围的创设:为学生的心灵营造快乐的家园

心灵与心灵的对话,应该是和谐的,而和谐的心灵对话,必须以心灵的安全感和快乐感作为保障,以此营造起快乐的家园。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对话的情感支柱。只有教师与学生享有了同样的话语权,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只有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中,孩子们才会无拘无束地舒展想象、充满自信、释放本真、放飞自我,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带着知识走向生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开放的社会。

和谐课堂的美,来自于自由、民主、轻松、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教学气氛,而教师精心的设问、学生精彩的发言则是这种美的源泉。学生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满自信、主动探索与交流的课堂小主人。

3.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所有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学就是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达到有差异的个体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形形色色的舞台,创设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情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教师一句形象生动而富于智慧的话语、一个含蓄的微笑、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打造和谐课堂之二——学会赏识、适时评价

师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促进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赏识性评价是维系师生、生生有效对话的“纽带”,是促使课堂生成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互信、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也就可能随时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评价时,应该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提高对学习的情感和体验。这样,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富有个性,课堂才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地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分享学生自我表现的情感与想法,积极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持续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新课程评价也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过程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打造和谐课堂之三——教师的价值在于学会爱学生

教师的根本价值——培养、发展、完善人的价值,是通过教师自身价值来实现的。教师自身的价值是指那些蕴藏在教师个体和群体身上,对学生成长不可缺少,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有人说教师像红烛、像人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正是凭着自身的价值“燃烧”来照亮别人,托起明天的太阳,实现教师劳动的根本价值的。

教师是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闻道在先,术有专攻”,专门从事受教育者个体培养、发展与完善工作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自身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知识价值、能力价值、方法价值、人格价值。

4.营造教师魅力 构建和谐课堂论文 篇四

“亲其师而信其道”,许多学生因为自己对教师的喜好来决定是否认真地学习这一学科,这就要靠教师无穷的魅力来征服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进而爱上我们的学科。

教师的魅力分为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语言魅力。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平日的点滴做起。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为人处事上,和学生交往的点滴之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会让学生对我们的看法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课堂上不起眼的一个细节,让学生对我们赞叹不已;课间的一次不轻易的交谈,也会让学生对我们心生敬意;一声简单的`问候,也会让学生感到温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的细节,我们并不在意,但有时在学生心中会留下永恒的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对我们的赞赏也有对我们的贬低。

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更会让学生见识老师的真面目,处理得当,学生心服口服;反之,老师的人格魅力便会大打折扣。细节决定成败,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平日的点滴做起。

二、教师的学识魅力,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知识的迷人。

学识魅力通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渊博的课外知识来体现。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功底,才有可能全面理解学科结构和内在逻辑联系,敏锐地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真正“站得高看得远”,在课堂上才能以丰富的学科知识为后盾,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定的教学机智为保障,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让学生领略到学科知识的迷人,从而喜欢上本学科。

学生的兴趣广泛,要想走进他们的心灵,必须从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和物入手,才能有较深层次的交流,学生才会允许我们走近他们的身边,自然地和他们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三、教师的语言魅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的语言魅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文字语言和肢体语言。课堂上语言的运用得当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幽默的语言,让学生笑口常开,在欢乐声中让学生学会深奥的知识,在享受中听课谁不喜欢?课堂上一个姿势,一个夸张的动作都会给自己的课堂增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课下拍肩膀或轻轻地“打”一下,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赞许的目光给学生以鼓舞,严厉的目光给学生以震撼;课堂上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学生以奋进向上的勇气;充满抒情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平淡亲切的话语给学生以温暖。但是漫不经心的一句话也会给学生造成负担,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敬而远之。请看下面两段对话:

生:“老师,这个问题我未听明白。”

师1:“这个题型我不是讲过吗?怎么还不明白?以后上课要注意点。”

师2:“噢,这个题可能是我没讲明白,你什么地方不懂呢?”

显然,第二种回答比第一种回答会更令学生接受,教师先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压力,也减少了师生间的隔阂,学生有问题也愿意主动去找老师帮助。

5.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篇五

郎溪县茶场中学严景北

内涵:《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课文生动活泼,很多课文提供了思维训练的媒介,可以启发学生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因此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面的条件得天独厚。

语文教师应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意义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将课堂变成碰撞思维,激发潜能,陶冶情操的场所。收放自如,才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因而如何提高识别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创设自由的思维运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已成为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建立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就是要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师生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学习。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组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学生应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

教材是我们教学生的“材料”,并非我们教学的“内容”。任何教材都有其局限性。现行语文教材篇目有讲读和自读之分,对讲读课与自读课文的划分有一定典型性与普通性,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侧重点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思想实际、兴趣特点的实际等予以适当的调整,把自己认为有讲读价值的自读课文作以讲读的处理,对一些认为讲读价值不大的课文完全可以作自读处理,甚至甩掉不管。

语文的精髓蕴含在一切优秀的诗文中,因而语文教材的篇目的选择无不具有相对的随意性,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课本的基本篇目的基础之上,适当的选择一些优秀的文章,尤其新课标中推荐的篇目,以及根据各地、各校编辑的校本课程,让它们也能进入我们的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

2.教学设计的开放性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对于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教学系统使开放的,教学过程是动态过程,涉及到的如环境、学生、老师、信息、媒体等各个因素也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教学设计工作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利用模式设计教学时,应根据不同情况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决定设计步骤,确定从和入手,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创造、开放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和外部刺激的简单反应者,而是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的知识建构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认识客体和学习活动的认识对象;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手段和方法,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交往、写作的工具、手段和资源。更要注重情境的多样性,协作的多向性和资源的丰富性。

如果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教学课堂会多出不少出乎意料的变化,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因此,教学设计就不能像传统教学设计规定得那么具体和确定了。只能预设教师的行为,很难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预设,只能是有一个大致的设计,更多的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

3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就意味着学习形式的开放性。

“自主、合作、创新”是新的学习方式,也是开放性的教学方式。不管你是接受学习还是自主学习,也不管你是个体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要体现这一种精神。学习过程中学生有高度的情感投入,有明确的目标追求,不断的反思和检视自我,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积极地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这样内在动力的支持去达到目标的实现。这样的学习形式和教学形式是有效的。

4.教学手段的开放性

“教无定法”。教法的优劣,关键在于看它是否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的脑子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开去。

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教学手段,我们都可以合理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更生动、更直观;室外写生可以让学生实地感知和真实表达;“无序”课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凡此种种,只要是为教学服务,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合理的运用,会让语文教学效率更高,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快,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6.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 篇六

在单位,与同事相处,能不能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有些人处世很有技巧,跟大部分人都能合得来。这些人往往有很强的号召力,心理素质也非常好。他们之所以能与上司和同事相处比较成功,也并没有什么太深奥的秘诀,大多都能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乐观情绪,善于与人交往。他们能够经常与同事们聊天,并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平时很注意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便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别人会觉得你这人很友善,愿跟你一起交往。

尊重同事,虚心求教。刚到公司,你所有的工作对你来说都是陌生的,诸多事情都不知如何做,因此,应多向同事求教。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面子,尊重同事,不论对方年龄大小,只要比你先来公司,都是你的老师,虚心请教,埋头学习和苦干。

努力做好每件事。初为上班族,对于老板或同事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要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因为上司或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学识或能力,开始不会委以重任,往往让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只有做好每件事,使人觉得“孺子可教”,才能取得领导、同事的好感与信任。切勿养成拖沓、马虎的习惯,或者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对小事不屑一顾。

不要卷入是非漩涡。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各人品行不一,总有一些人喜欢说长道短,评论是非。刚到公司的新人,不可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最好保持沉默,既不参与议论,更不要散布传言、卷入是非漩涡。

上班第一天,比较讨巧的做法是当个快乐的勤务兵。任何一个刚到公司的人,都会感到不知干什么好,不知从何处插手。这时做个有心人,从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做起,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如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既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又易于融入同事圈中,得到大家的帮助提携。

对新同事提供善意的帮助。新同事对工作还不熟悉,当然很想得到大家的指点,我们最好主动去关心和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之时,你伸出的援助之手往往会让他们铭记终生,打心眼里深深地感激你,并且会在今后的工作更主动地配合和帮助你。

用自己的优势关心异性同事。两性各有各的长处,比如男性较有主见,更能承受艰苦劳累的工作,也能更理性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等等。而女性呢,则显得比较有耐心,做事细心有条理,善于安慰人等等。我们最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对异性同事多些关心和帮助。

适当“让利”,放眼将来。有的人与同事的关系不好,是因为过于计较自己的利益,甚至是锱铢必较,老是争求种种的“好处”,久了难免惹起同事们的反感。而这些东西未必能带给你很多的好处,反而弄得自己心神疲惫,并失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如果对那些细小的不大影响自己前程的好处,多一些的谦让,这种豁达的态度无疑会赢得人们的好感。

让乐观和幽默使自己变得可爱。如果我们从事单调乏味或较为艰苦的工作,不要灰心丧气,更不可与其他同事在一起怨声叹气,而要保持乐观的心境,让自己变得幽默起来。因为乐观和幽默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敌意,更能营造一种亲近的人际氛围,使你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变得可爱和亲近。当然,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分清场合,否则会适得其反。

交友不求全责备。有句名言,叫“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便是人无完人,如果太苛求别人,就交不了真正的朋友,从而使自己很孤寂。人应当学会宽容,交往中求同存异,如果非要用一把“自定刻度”的尺子量别人,就很难与人长久友好相处了。久而久之,自己的心情难免也会受影响了。

7.营造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 篇七

关键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和谐课堂

保证课堂有效的最佳途径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而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赖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的, 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 才能让学生“亲其师, 而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 亲切和蔼, 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 学生就会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 从而间接提高教学效果。所以, 如何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每个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与学生坦诚相待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 真实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候老师坦率地以“真实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反而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记得在上第一节课时, 我就跟学生坦白我是一位 (非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 , 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全力以赴跟大家一起努力把地理学好, 更希望他们能够给我信心与支持。当时, 学生们听完后一片喧哗声、感叹声, 只是这种种的声音很快就停下来了, 接着是让我很感动的至今难忘的声音:老师, 没事, 我们相信你, 你肯定是最棒的老师, 我们会与你一起努力把地理学得最好, 希望你也要对我们有信心!这样坦诚的一两句话, 就为以后跟孩子们和谐相处建立了良好的基础。除了交往上的坦诚相待, 在课堂上更需要坦诚相待, 例如有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一时无法解答, 我不会去回避, 更不会对学生说, 这个问题不属于考试内容而不给学生一个交代, 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我会选择这样跟学生说: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想过, 你提得很好, 我们下课后再一起来讨论吧!说完后总能收到学生满意的点头和善意的笑容。

二、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 重视他, 才敢接近老师, 才乐意接近老师, 才能真正地爱老师, 信赖老师。所以我们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然这种待遇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学生, 而对“学困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 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信心, 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 产生逆反心理, 自暴自弃, 越来越厌学。而对于学困生居多的班级, 更是需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去帮助他们,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班的曾玉娟同学, 她的基础很差, 在七年级时地理就经常考十几分, 但是我从来都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歧视或忽略她, 反而一如既往地鼓励她、教给适合她的地理学习方法, 就这样即使她的基础很差, 但是因为有了老师尊重之下的鼓励, 她学习地理的热情还是很高, 特别是课堂上很认真也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成绩不断提高。除了尊重, “信任”更是赢得学生心灵的钥匙, “信任”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信任的渴望, 学生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 他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 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促使他们能够克服学习上的一切困难,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记得在中考之前的一次模拟考试中, 五班有位平常成绩一般的女生学生考了90分, 发试卷时, 她看到自己的分数这么高而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这时旁边的同学说起了风凉话, 说她是偷看别人的。当时我就笑着对班上的同学说, 我相信她绝对没有偷看, 她这次考得好是因为她最近很努力, 而且找到了适合她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觉得她要是继续这样努力, 下次会考得更好。下课后她单独找我聊天, 她说, 老师, 以我的基础, 你也相信我能考那么多分?听了她这句话我就觉得这孩子此刻缺的就是自信心。所以, 我立马回了她一句:绝对相信你!而且我相信你中考肯定会考得更好。她听完以后就跟我说:老师, 谢谢你这么信任我, 我没有理由不继续努力了, 中考肯定会考个让你满意的成绩。最后中考她地理考了92分。

三、学会欣赏学生

8.赏识民主,营造和谐 篇八

一、搭建平台,相互赏识,播“和谐”之种

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不是惯用浅显的“老师一言堂”,而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慧眼,让他们及时捕捉身边伙伴的闪光点,教师引领学生互相赏识,彼此放大闪光点,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在大庭广众面前,感受被赏识的成功与欢乐。

一天早上,笔者走进校园,发现班上许多学生围在花坛边赏花。他们叽叽喳喳,脸上惊喜的笑容比园中的花儿还要美丽,笔者不禁心中一亮。回到班上,笔者故意发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校园里的花盛开了!”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议论开了,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笔者趁势引导:“这些花是很美,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热爱生活的热情。这是可感的自然花朵,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隐形’的花朵呢?”停顿片刻,笔者随即暗示:“早上,李炎、蔡嫣然(化名)等同学不是值日生,但他们代替去鼓号队训练的陈刚(化名)同学打扫楼梯,主动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整洁的环境,他们就是一朵朵隐形花!”学生们立刻反应过来,“语文考试时,我没带橡皮,同桌雪中送炭,慷慨解囊,他是花”“昨天我头疼, XX主动陪我去医务室,他也是花”,就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无数隐形之花悄然绽放在孩子诗意般的心灵。由于经常多方面的相互赏识,我班学生矛盾少了,合作多了,烦恼少了,欢乐多了。赏识将他们心间无形的情感纽带连接起来,生生之间架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

二、民主商讨,正视挫败,奠“和谐”之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突出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记得上学期,在一次常规评比流动红旗活动中,我班名落孙山,无疑,这个结果无论对于担任班主任的我,还是那群争强好胜的孩子,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如果教师大发雷霆、教训一通,只能挫伤学生的锐气,甚至使他们气馁、松懈,而空洞说教,定会收效甚微。于是教师选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带领大家共同反思、群策群力。

精心策划一番,班会课开始了。教师怀着沉重的心情宣布:“同学们,与我们朝夕相处了六十多天的流动红旗,明天就要离开了,这会儿举行一个简单的降旗仪式。”六十几双眼睛凝视着讲台上的红旗,充满无奈和遗憾,教师趁势推波助澜:“同学们,流动红旗停留在我班的日子里,曾为我们吹响团结向上的号角。如今就要离开,面对它,你们想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一切水到渠成,同学们将前段时间班干管理的问题,班级纪律、卫生、早读存在的问题和盘托出。还小组合作拟订了以实际行动再次夺取流动红旗的计划。忆起那次班会的成功,我以为得益于事先的精心设计,创设了情境,使学生拥有了逼真的体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这一切,都为营造一个被尊重、被信任的民主氛围打下铺垫。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自然拥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知难而进的信心及反败为胜的必胜信念。

三、适时引领,倡导关爱,育“和谐”之花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一个班集体如果充满了关心、爱护、理解、帮助,就会少一些冷漠、疏远、自私、霸道。有了爱,班集体就会产生安全、愉快、健康、自豪的心理气氛。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关爱。

记得前年秋天,班上X同学开刀住院了,要休息一个多月才能返校。我觉得这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好时机,于是充分准备了一下。晨会课上,我动情地对大家说:“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多么美好的季节呀!然而,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空缺着一个座位,消失了一个为集体忙碌的身影。无情的现实更激起同学们对这位好伙伴的思念,X,你还好吗?”一段声情并茂的开场白,已将学生带入了思念的情境。我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我知道,同学们现在很想帮他,那你们觉得他现在最需要哪些帮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争先恐后地献计献策,天真、淳朴的语言,字字是真情,句句是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之间爱心的碰撞,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自我教育,能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对学生的身心发挥意义深远的陶冶、暗示和引导作用”,因此,努力让学生在爱的氛围里成长,才能让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才能构建出温馨、融洽、和谐的大家庭。

总之,在一次次赏识和被赏识中,学生学会了放大别人的优点、淡化别人的不足;在无数次被尊重和信任时,学生学会了自力更生、积极上进;在一次次真情关爱、无私给予后,学生收获了感动和快乐。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美好的思想植根于孩子纯洁的心灵,班集体就拥有了宽松的气氛、和谐的旋律,和谐之花自然会茁壮成长、越发灿烂。

上一篇:12-13政教处德育计划下一篇:国际食品饮料节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