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2024-09-02

教育教学经验论文(精选10篇)

1.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篇一

教育教学经验

岳秀珍

自从我踏上讲坛,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本着“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的原则,如今,我已经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十几个年头了。光阴荏苒,新的一学期又要来临,回顾过去一年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关爱。关爱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责任。作为老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业务、敬业的精神、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做到爱生如子,像对待自己的儿女般全身心投入,这样的付出不计名利,不求回报。我们每天都在和这些天真幼稚、调皮任性的小孩子打交道,说心里话,恼怒发火都是很正常的。但恰恰这时切记要冷静,万万不可冲动,这时的一句冷嘲热讽,甚至一记耳光,都会让你高大的形象在顷刻间灰飞烟灭。我是这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教育?这样把每个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我就可以站在理论的高度来处理这些事情,教育手段也变得非常艺术。我激励自卑的学生,点拨后进的学生,暗示自负的学生,发现特殊的学生,关爱所有的学生,用心的真诚去打动学生心灵,用爱的阳光去抚慰学生心灵。我的真情使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与被尊重。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喜爱数学,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课堂语言力求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经常运用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用具,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种种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三、细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课堂效率。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针对小学生爱动、人数过多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我都以“趣”来贯穿教学始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

四、因材施教,教好每一个学生

因为数学学科的特殊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安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不管以后的路有多长,也不管以后的路上会经历什么样的挫折,我都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数学教学当中,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人!

2.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篇二

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学生的成长。思想品德的教学必然要求以发展为纽带, 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 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不是要教师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怎么做, 以往都是纯粹的“说教”式的空洞教育, 纯粹的一味“灌输”知识, 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 心甘情愿地去怎样做, 因此必然要求避免大而空的大话, 套话。要求学生“唯真”, “唯美”, 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作用, 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没有充分的准备, 要想上好一堂课, 是不可思议的, 尤其是现行的教材, 还有日益见识丰富, 视野开阔的学生, 再加上教师知识的日益老化, 因此, 教师必须将“课前———课后———课堂”从长远着手, 做好最为充分的准备。

一、课前

课前“首批学生, 然后批教材, 最后批自己”。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 多多结合学情, 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成长学习环境, 在此基础上, 教师去寻找相关资料, 收集符合学生实际的资料,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批教材的目的是为了吃透教材, 用活教材, 用好教材, 发挥教材的最大力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批自己的目的是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 授课风格, 将教师自己完整地融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学前教师最为充分的准备, 是上好一节课的必备条件, 这一点我们已经形成了共识。上课所做的一切准备, 都是在高效的前提下进行,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的课堂服务的, 课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环节, 是教学的中心工程。

二、课堂

教学核心的环节关键是课堂上要精备巧备教材, 吃透教材,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 培养能力最为重要的阵地。

1. 利用网络, 丰富资源。

现在的网络资源丰富,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更加能够从视觉, 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的欲望, 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将学生所遇到的要解决的问题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上, 集文字, 图片, 名言警句, 思考题目融为一体, 通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多媒体的优点在于更能够将这一特征淋漓尽致地, 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我们在讲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课时候, 就补充了大量的图片, 关于植物的, 那生机勃勃的绿色, 那活蹦乱跳的动物, 那干涸的大地, 那潺潺的流水, 那起飞的鸟, 那河流里的游鱼, 将这一切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既形象, 又生动。学生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 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一张恰到好处的图片有时会胜过千万句的语言力量。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图片, 还是文字, 还是音乐, 教师心中一定要有一盘棋, 仔细斟酌考虑。

2. 优化设计, 重在效率。

教学必然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是让教学达到高效率的一个主要环节, 这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只有教师将教材读通了, 真正消化了, 体会到了教材的真谛, 才能好好运用手中的资料, 设计高效的教学流程, 在有效的时间内, 提高课堂效率。对教材的讲解, 我们要充分考虑教法, 学生的学法, 组织好教学流程。学生所要理解的关键地方, 资料的巧妙运用, 问题的设计, 教材的补充, 内容的深化, 这都是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 就为高效的课堂准备了条件, 同样也为学生上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提高他们的上课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必然要求师生互动, 只有师生互动, 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互动, 在于激发学生热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如采用自设置情景, 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论坛, 谈体会, 谈心得, 收集资料, 自主演讲, 开展活动, 辩论会.同样, 让学生自己设问作答,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 是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在《学会调空情绪》, 首先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 让学生将喜怒哀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表现是为了体会。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理由呢?你们会采用怎样的方式解决, 学生“看情绪”, 学生自由讨论, 自主发言, 自设情景。让学生谈心得体会, 情绪的调整方式。教师在指导这一过程要注意加紧契机, 在适当的时候, 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经过长期这样的互动, 潜移默化, 从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 德育智育, 相得益彰。

《思想品德》的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发展学生的智力, 两者缺一不可。新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 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认知规律, 教材的内容有现实性, 针对性, 重在取材于生活的实际, 这样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一定要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这是教学的最为基本的原则和要求.而在《把握学习新节奏中》就是典型的将德育和智育融为一体的一个典范, 在学习中寻找快乐, 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享受学习的乐趣, 优化自己的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困难, 学生要学会挑战困难, 培养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让自己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成为健康优秀的中学生, 为自己未来建设祖国, 做出贡献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

3.农机教学经验点滴 篇三

1 教师应具有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教学中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教师本身能力及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农机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1 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应当热爱教育工作,立志为农机事业貢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2 丰富的文化知识

作为一名农机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地区各种型号拖拉机和农机具的构造、原理、使用及保养等知识,还要掌握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农机新技术,不仅要掌握农技知识,还要了解农艺方面的知识,并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1.3 提高教学成绩的多种能力

1.3.1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能用准确、简练、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这对于学员理解和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3.2 教材的整理能力 教师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教学对象、时间和目的,对原教材进行加工、删繁就简、取长补短,综合参考。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达到理想效果。

1.3.3 较强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主要体现在板书能力、演示能力和操作能力上。板书是指教师能在黑板上绘制简图,字迹清楚、工整;演示能力是指能正确使用电教设备演示投影片、幻灯片和录像带等;操作能力是指能对常用的拖拉机和农机具进行保养、调整、拆装和维修等。

2 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工作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首先要了解学员的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其次要准备好教材,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选好教材,然后确定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从中选取资料进行加工管理,充实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员的实际要求;第三是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必须要精心编写,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方法、重点、难点、板书设计,教学挂图和作业等。

3 掌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1 电化教学

电教有许多优点:一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容易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二是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具体画面,利于掌握理解;三是可重复演示播放;四是视听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3.2 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物教学、现场教学、试验和实习等,可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本领,为以后工作解决具体问题打下基础。

4 加强学员管理

4.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篇四

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

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依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特长,通过师生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交流,来完成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合作学习,将合作、竞争、个人行为融为一体,并进行优化组合并加以利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时代需求。在教学中我依据新课程是这样教学的。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如何组建合作小组,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我在教学中依据合作学习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和自愿结合原则,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大组又分若干小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这样保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小组的人数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来确定,比如表演小品等,需要人数少些,比如讨论探究问题时,可多人,这样就可形成互动,不但能自我提高,更能达到团体学习目标,也保证了组内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及公平性。

二、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并不是每一课的每一节都得用合作学习,更不要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宜地设计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学生在思考文字材料题出现困难时,学生对理论观点的认识分析有争议时,还有单凭个人力量不能完成时,必须多人查找资料,才能完成。教师还要及时发现火花,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解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使合作学习更有意义,落到实处。

三、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合作的主体,教师是合作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沟通者和支持者,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

成员进行交流,教师应起以下三个方面作用。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合作学习纪律。努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并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进步和发展,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2.排除障碍。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学生的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要及时点拨,架桥铺路,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促进合作有效进行。

3.引导深化。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现象。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法时,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的是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支持同伴发言而不是随意打断,鼓励同伴积极参与,不因为弱势而嫌弃,使同学之间相互激励,引导学生学会向同伴提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点,善于吸取同伴观点中的优点及时修正完善自己,小组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提高合作学习的技能。

四、给予恰当评价,促进合作学习

当学生的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小组的反馈进行评价。教师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用发展的观点,科学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内容包括,学习准备、发言情况、思维状况、合作意识、遵守纪律等,评价方式应以激励为主,例如:对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互帮互学的小组成员,应给予表扬。通过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自我完善,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还能发现学生的潜力,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精神。这样能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意识,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合作学习。

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在诸多的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无疑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合作学习却经常是有其形而无其神,没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自由分组

在一些课堂上,当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立刻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通常是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小组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但是小组内学习效率低下。缺乏精心安排的合作学习,会是一盘散沙,讨论时会出现或彼此闲聊,或思想开小差等现象,凡此种种,这样的合作学习很难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2.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无实质性收获

有些教师在设计小组学习任务时,或者依据教材、教参,或者依据教师的思维需要,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要,也不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为了表现出“新课程的特点”,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是实施新课程,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对任务缺乏兴趣和准备,合作学习动机不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偏偏要花时间、费力气,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流于形式的合作讨论,学生逐渐感到厌倦,他们没有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3.教师定位不准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等),他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内的交往活动,使得小组合作出现了无序现象,教师把自己当成合作学习的局外人。上述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1.转变教师观念,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师要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用活“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

是简单地“教教材”。为了使合作学习取得更佳的效果,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科学知识,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置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问题的设置既要科学、实效,还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挑战性、思辨性、开放性和延伸性,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2.教师确定合理分组原则,学生自愿分组合作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是新课程理念值得关注的问题。小组搭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小组作用是否良性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由老师提出小组成员搭配原则,由学生自愿分组。教师注意观察,深入实际,选拔那些平时发言积极又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去充当学习小组的“主心骨”,并从中挑选小组长,讨论交流时由小组长主持并做好记录和总结归纳,总结出小组观点,以便组内交流。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后,应根据不同学习需要,结合小组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重组。

3.以学生身份参与学生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依然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活动开展后,教师不应站在讲台上当观察员,而应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讨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摸清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合作学习中教师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使自己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中的“平等中的首席”,进而努力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最大化。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把握的新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行为作业,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并在用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表现奖”、“最佳合作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5.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五

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桂芸

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我始终倡导“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这几年,我在教学上的得失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

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语文教学的关键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重、难点处活跃,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思考。而就目前教学的形式看,还存在教师牵的多、指名朗读的多、就课文表层内容学的多、问的多等现象;教学中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的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的少,能提出有深度、值得探究和激发学习热情的问题的就更少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引导学生把一篇篇通俗易懂的文章解剖得支离破碎,一会儿让学生读读这儿,一会儿让学生看看那儿。这样表面看来,课堂是活跃了许多,但学生却像是牵线木偶,老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很难获得一些大的收获和启示。叶老早就说过,课文是例子,用这些例子是为了引导学生学语文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点燃学生思维和探索火花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场所。语文教学的结果应是一个个问号,而不是句号。也就是让学生带着学习中的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去探究,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江苏等地开展的“自学—交流—实践”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在大部分课文的教学中借鉴。即上课前先让学生熟读课文,课堂上师生利用各种形式交流自己的认识、感受,并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课题、作业,引导他们继续去读书、去探究。这种方式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就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任何教学方法都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安心读书、自读自悟,并能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学习后的见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认识受到了重视。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尽快实现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转移,如何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如何设计教学。也许这样做,开始的效果不明显,课堂教学秩序会有点乱,但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勤妈懒闺女”,包办太多就很难让学生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跨越。因此,教学中给学生留一些自主的空间吧,只有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生才可能成为弄潮高手。

二、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是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又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喜欢接受帮助,但更愿意给予别人帮助,好为人师是人的天性,因为这样能够铅人们表明自己的价值。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这种表现却可能更加直接和强烈,如果你不让他在学习中表现,他便可能会以别的形式表现,甚至产生对教学的逆反,导致故意不学习或者违反课堂纪律等。如果教师对此种情况处理不当,这些学生就可能转化为差生。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魏书生老师让每个学生在班里负责管理一件事,甚至让他们都参与出考试卷,使学生获得了表现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就语文教学来讲,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组织文学社团,设专栏、园地,改编及表演课本剧、小品等,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激发大家的参与欲,并逐步引导迁移为学习的兴趣。重庆珊瑚实验小学的42个岁的小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历时几个月写出了一部多万字的武侠小说——《张宋演义》,这是一

个值得称道的创举。他们的语文老师张艳根据学生的一两篇作文因势利导、适时点拨,不仅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一些教师逼着学生每星期交几篇日记相比,张老师的这种方法显然要好得多。水可以疏不可堵,气可以鼓不可泄。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因势利导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并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使他们感受进步、享受成功,从而乐于自主学习,可能要比多讲点课文内容或硬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训练有效得多。

三、让知识与应用紧密结合。

无论是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还是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看,语文教学都应该把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在生活中汲取语文营养作为重要手段。对于人文学科的语文课程来讲,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积累与感悟,而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需要对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我们必须明确,语文能力是在语言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呈螺旋式发展的,试图通过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学习就要求学生把重点词句全部掌握,把所有内容全部消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因此,语文教学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就要改变传统的那种对一篇篇课文反复讲解、朗读的形式。这种方式大多是把教师的理解和体会强加给学生,无异于教师把饭嚼好了硬让学生吞,其结果很可能造成学生消化不良,严重时还会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

6.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六

界首市靳寨中心校邹亮

自从我市实施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各校都朝着公平教育、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自然而然都取消了快慢班。这也就造成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层次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较大差别现象在我们农村中学更为严重。怎样使同一班内的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很显然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摸索,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方面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尊重客观事实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老师不仅应该接受,而且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这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承认差异,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保证。是实施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前提和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都有独立性。而我们的教育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有统一的目标,即教育的统一性。如何将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独特性结合起来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原则,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同样学习诗书礼乐、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他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典范。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应极力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三、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框架的提出,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的“一刀切”的局面,承认差异,允许后进,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充分发挥学习潜能,目标明确适宜,教学效率比不分层要高。其中一大批学困生受到老师的关注,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快,他们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1. 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学习成绩地下,学业失败,暂时达不到标准的学生。通过调查,班上的学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约在10%~15%之间。

2. 学困生形成因素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有其个体内部的因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因素。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因素,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学困生就其个体内部因素来说,家庭氛围是否和谐、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家长的知识水平、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愿望等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3. 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对于一个班级,教师要整体把握所教班级的优中差态势,明确整个班级的“最近发展区”,对于不同的学困生,教师要有与之匹配的策

略。

1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多数同学有明确的动机如学习成绩好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取得好成绩报答父母,学好本领为国造福,更干脆的则是考个好点的学校以便找个好工作;而有的同学没有明确冬季,一天天的混日子。我们分析一下学困生的的动机,大多属于后一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帮助学困生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始,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现在我教的八(4)班学生程振、程新宝、牛宾宾,在七年级时他们经常在一起胡混,没有学习目标,令各科老师都头疼。升到八年级后,一次我到操场查班,发现这几个学生没按体育老师要求活动,而是躲到厕所旁边。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后,我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指出其自身优点,引导他们如何发挥优势。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不仅在自己喜欢的篮球上有所投入,而且其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2、知晓学困生的知识基础 ○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战胜困难的基础上形成和确立的。通过调查,学困生是最基础的知识没有学好,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掌握。教师要通过课上观察、课下了解、检测等形式逐个摸清学困生的知识基础,预测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便在课上、课下有针对性的指导。

3研究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

通过调查发现,学困生在班上的表现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

变现为沉默寡言、孤僻离群,不善于、害怕与同学交流;另一种为鲁莽行事,违反纪律,经常打架,招惹是非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到头来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侧目。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勇气······

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地告诫青年教师:“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学习态度,教师应采取审慎的态度,选择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和学生谈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转变他们的前提。同时,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学生的学习愿望是一些细小的源泉,要是这些源泉不至淤塞,就要转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4帮助学困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

从根本上说,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学生借鉴他人称之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却屡试不通,则难以心满意足。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兴趣,引导其在学习中实践各种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信心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的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建立自己的学习方式。

5、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找到班内生活的自信和学习的乐趣。

经过几年的探索,我在如何实施分类施教、分层教学方面积累了

7.作文教学经验点滴谈 篇七

关键词:说写,读写,观察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明确了写作目的: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进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积累习作素材。孩子们明确了写作目的后, 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 即: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想写的基础上展开。学生只有知道写什么,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下面就本人经验, 谈谈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紧扣文本, 说写结合

我们现在用的是人教版教材,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写作是结合本单元主题来进行的。这样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来丰富学生词汇,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写作知识。写作, 其实就是各种语言词汇的重新组合,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语言就相当于巧妇的“无米之炊”。课堂教学中, 我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来丰富学生的词汇。

1.写新学的生词, 让学生说过去的近义词, 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已有词汇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 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习的词汇能够记牢固。

2.熟练默写本单元词语, 盘点课堂上学习的词, 再利用其中的某些词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就是让学生依次说出一些词, 以前一名学生说词的最后的一个字为开头的词, 这样, 既能训练学生对已有词汇的运用能力, 又能调动学生自己收集词汇的积极性。

二、阅读指导, 坚持不懈

在阅读指导课上, 以学生借阅的课外书为例, 进行讲解, 启发指导学生从摘录词语和佳句入手, 写好阅读笔记。比如, 在四月份课外阅读材料是对名著欣赏。我抓住学生喜欢名著的心理, 让学生摘录词语和佳句。许多学生把《三十六计》都能背下来。阅读笔记除了要摘录外还要求写简短的体会或感想, 每月末在班级进行一次读书讲评课。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积累知识, 锻炼良好的语言习惯, 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 还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天天练笔的习惯。我注重从中年级开始, 就要求他们写观察日记。文章始于观察, “熟能生巧”, 只要学生养成天天练笔的习惯, 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事、物、景随笔记下来, “滴水石穿”, 久而久之, 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三、读写结合, 从段到篇

我在指导作文时, 告诉孩子们,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 都是我们习作的最好范文;我们应该细细品读, 积累写作方法, 不要把作文教学和读写脱节, 读归读, 写归写, 未能有机地结合, 注意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 从读学写, 从仿到作, 从口头到笔头, 从段到篇, 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让学生爱上作文。

要想写好整篇作文, 就要先写好片段, 段是篇的基础, 是篇的组成部分。我在语文教学中, 对每一篇精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都要进行仿写。例如, 我在教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 让学生先找出描写嘎子和胖墩儿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 再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再让学生细细品读作者描写的优美词句。像“抓耳挠腮”、“动转不灵”等, 最后再仿写。

四、重视修改, 语言精练

众所周知, 唐代诗人贾岛的“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改为“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来历, 说明古代人都注重语言文字的反复斟酌。我们写完后的作文不怕千回改, 所以当学生写完作文后, 要培养学生修改的习惯。

1.自己修改。要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看作文的结构是 否完整。

2.互改。在教师的示范下进行互相修改, 分组进行。

3.共同批改。对于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强调, 在师生共 评中, 让学生各抒己见, 广开言路。

4.教师批改。在教师批改的过程中, 要以激励的语言为主, 拓展学生思维。如, “换个比喻方式”“再具体形象些”等一些启发性词语, 让学生的语言更精练, 语句更优美。

五、注重激励, 佳作赏析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奖励。有的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 我就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或日记整理在专集本上, 让学生朗读, 营造共同欣赏的氛围。另外, 一有征文机会, 我就全力以赴给他们指导, 以加大获奖机会, 激发写作兴趣。

总之, 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写出表达真情实感、别出心裁的文章,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

参考文献

8.汉字教学经验点滴谈 篇八

作为汉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汉字,在汉语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虽然有了录音机、光盘等高科技设备,但汉字仍然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但以笔者十年来接触的中小学生来看,他们对汉字的掌握情况普遍偏差。不说书写工整与否,单错别字现象已非常严重,而且屡禁不止,长此下去,真令人担忧。这几年工作之余,针对汉字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述之如下,与同仁共勉。

一、利用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奠定识字基础,提高文字教学的引吸力

中小学生掌握汉字能力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讲,《现代汉语大字典》收录了56000多个字,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也高达7000余个,再加上汉字中同音字占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多音多义字占百分之十,形近字数量也相当可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因此,错读错写也就难免了。当然学生自身对汉字的学习态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把多种造字法巧妙融入教学过程中,定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字中象形字数量虽然不多,但它是汉字构成的重要基础。如“日、月、人、犬、止、目、女、缶”等,这些象形字作为形旁或声旁,可组成许多汉字,就拿“川”和“州”二字来说吧。甲骨文“川”字本身像很长的流水。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贯穿通流水也”,现代义就是指河流。而“州”字在“川”字的基础上,又加上三个点。《说文解字》中说“水中可居曰州”,意思很明显,三点表示水中的陆地。后来又假借指一种行政区划,原义只有另造新字,在原来基础上加三点水,就成了现在用的“洲”。“洲”字又引申为大陆。这样一讲,学生在学与记的过程中会印象深刻,易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字形辨字义,便捷而准确。教师讲解象形字时,要求学生归纳整理,定会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无形中加强了记忆。

有的汉字,表面上看只不过增减笔画,但从造字法上分析,却别有一番风味。如,“木”是象形字,如果在“木”字上头加一长横就变成“末”字。这“末”字上头的“—”表示的是树的顶端,指示树梢。现在“末”字仍指东西的梢、尽头。若在“木”字的下边加一横,变成了“本”字,而这“—”横却表示树的基本和根部。现代“本”字仍有事物的根本、根源之义。如在“木”字中间加一横、一撇,则成为“朱”,本来表示木干,后被借为赤色义,又造“株”表原义“木干也”。再把“木”字从中间分割,取其一半变成“片”字,以木的一半来表示劈开的木材,现代泛指平而薄的物体。把这类字教给学生,既有趣又能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再如,“甘”字中间的一横指的是口中的美味,那么“刃”字左部的一点指的是什么,“中”的一竖,“寸”的一点又是什么?让学生去分析、去联想,既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学生日积月累,掌握这类汉字的数量越来越多,学习汉字的兴趣也会日渐浓厚,为准确掌握汉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于形声字,要在形旁的含义上找规律、下功夫

汉字百分之八十左右为形声字。因此,形声字的教学是汉字教学的重点。形声字的形旁是表示某种意义的形象符号,根据这一特点,许多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形旁不同的字就容易分清了,从而在应用中正确使用,避免了写别字。例“籍”与“藉”两个字它们声旁相同而形旁不同,前者为“竹”头,后者为“草”头,这就是区别二字的突破口。因为古代的书大多数是竹板制成,再用皮条穿起来,所以“书籍、国籍、籍贯”等都与书、册子有联系,因此用“竹头”的“籍”。而“藉”字却是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据说狼经常卧在草上,把草压得东倒西歪不成样子,故“声名狼藉、杯盘狼藉”用草头的藉。通过对形旁的分析,学生辨明二字,就不会用错了。抓住形旁不同意义不同这一点,辨析形声字,这等于给了学生打开形声字仓库的钥匙。

形声字中有一大类形旁相同、读音不同的字。这类字形旁确定该组字的意义范围,但并不能表示准确含义。例:颅、颊、颌、须、顾、颠、颈、项。以”页“为形旁组成的字都与头相连或有关系。如“顾”是回头看;“须”长在脸上;“颌”是下巴;“颈”是脖子;“颠”是头顶等。通过对此类形声字的总结,有时还可以据声旁的意义进行联想,如炉、芦、庐,三字都读lu(阳平),都有一种物质包围一个空间意。以此展开,也会收到意外效果。

三、学习部首,掌握其表意功能

汉字总数超过五万个,但其组织单位并不多,其中常用部首约一百五十个左右。如果掌握部首表意功能,就能通过分析了解字的本义,从而掌握该字了。为学习便利,我把常用部首简单分为几大类:

1.与人有关:人、子、女、老;

2.人的结构器官:页、耳、目、口、肉、心、手、足;

3.人的行为活动:攴、殳、彳、言、走、示;

4.工具类:刀、弓、斤、耒、舟、车;

5.物品器具:革、韦、缶、瓦、鬲、玉、金、巾、贝;

6.房屋建筑类:宀、穴、广、囗、门、户;

7.自然景观现象:日、月、山、石、土、水、火、雨、气;

8.动物类:马、牛、羊、鸟、隹、鱼、虫、羽、角。

以上方法需要慢慢掌握,不必速成,多注重积累逐渐会体验出其中奥妙。

9.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篇九

首先要顺应观念转变,合作研究讨论。本学期,作为三年级班主任,我虚心和本教研组同事团结协助,共同研讨,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认真备课、上课、批改、相互听课、评议、反思,认真完成学校安排的每一项基础工作。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做到了认真切磋、沟通经验,从理清数学、语文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到听取外出学习的关慧娣教师的报告,到上研讨课,教学组的老师都能集中智慧、攻坚克难,直至大家各取所需,收获智慧的结晶。

其次从了解学生出发,科学管理班级,进行民主沟通。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学生可以做并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在课堂管理中我将权力、责任、义务充分放给每个小组长,课堂上组长负责考核小组成员,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展示活动,组长负责分配组内的帮扶工作……。我则更多地进行指导与沟通,调节小组内部关系,与个别学生谈话,为小组长的工作铺平道路。在课堂的群学、对学中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指导1号、2号如何科学地讲解,指导3号、4号如何配合1号、2号的帮助,如何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和经验,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日益显著,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有意识地改进,强化了每节课的达标、巩固环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更要不断钻研教材,充分用好学案。经过“设计学案”与编制“导学案”的过程,越来越感受到备课有了更加实际的意义。备课充分了,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因此,我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地投入学习、积累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因为我掌握的资料越多,就越能及时、精辟地对学生所涉猎的资料进行整理引导,就越能通过学生的展示捕捉到学生的“软肋”,及时地点拔、精讲、追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虽然在别人的眼中,我是“老教师”,但我仍像新教师一样,认真写好每一个导学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预设每节课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教学中在与同学们在自然而然的做到对学习内容融会贯通,灵活处理,就必须更深入地备课。原来我班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思维僵化,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习习惯也较差,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以后我还要要根据本班实际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积累经验,及时总结。“时刻做好教学工作”是我的原则,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从未忽视自己的教学,导学案、教学反思、作业批改记录。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全面总结、反思了我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得与失,受到领导的赞扬。

但在课堂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有时不一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度不够,尤其在展示课中,展示内容与准备程度不一致,有时会耽误时间,使课堂任务不能正常完成。今后要注意探索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执行力和掌握力,不断迈向更高的教学水平。二是检查指导不到位。课堂上布置任务时比较精心,而在执行过程中检查不够严格,指导还不到位。使有的任务完成时没有达到更理想的效果。小组评价有时做得不及时。

10.教育教学经验论文 篇十

向40分课堂要高效,首先要吃透教材。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上《十几减9》这节课时,根据教学需要,我将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遮住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信息,提出他们最想解决的数学问题。

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调整角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是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和实践者”这样的教学观念。而新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师生间只有建立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教育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经常用“老师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我有个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说?”、“有的同学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这样的语言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

要改变教学方式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同时也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更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

时刻重视课堂评价,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纯洁得像一张白纸,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满意与否,我都会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表扬也是多角度的,如:回答问题棒的,小组合作好的,动手能力强的……这样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

上一篇:无限极成功的十大关键下一篇:环保事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