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2024-07-26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精选8篇)

1.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一

“抓技术、强管理”

——有勘院举办2012项目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为加强我院管理,加大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11月30日-12月1日,我院举办2012项目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局人事处副处长田兴文、培训中心副主任丁伟应邀出席开班仪式,田处长为开班仪式作了讲话,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业务培训的重要意义,举办这次培训班,对于全面了解掌握地质找矿理论、地质找矿方法,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效果,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并对我院领导如此重视该培训班及为培训班提供良好、优质的服务表示充分的肯定。

培训班上,院党委书记、院长曾建平、副院长晁俊祥、总工程师梁峰分别讲授了项目管理与经营、财务管理与加强项目预算、项目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为我院广大干部职工普及了地质勘查与施工,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提高了我院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我院明年地质勘查项目的施工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训班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吸纳新知识、确立新观念、掌握新技术,使自身素质与时代要求相适应,使知识和

本领与承担的工作相适应,从而更好地推动全局地质勘查工作更有力发展。

2.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二

该公司依托中方股东 (某建材工程公司) 的技术平台和自身产品过硬的质量优势, 多项产品科技含量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 依托外方股东 (欧洲某玻璃装备制造商) 的科学管理以及多年来企业自身的不断完善, 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

随着近期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常态化, 下游玻璃生产企业正抓紧淘汰落后产能, 玻璃冷端设备行业中大量民营企业也在不断成长。在上述多重因素的刺激下, 该公司对其自身业务领域拓展、产品性能升级换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令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服务意识、忠诚度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1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公司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2人, 男性20人, 女性2人。其中, 机械设计相关专业13人, 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9人;大专学历2人, 本科学历17人, 硕士学历3人;高级职称2人, 中级职称5人, 初级职称11人;40~45岁有3人, 35~40岁有2人, 30~35岁有7人, 25~30岁有8人, 20~25岁有2人。

2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

2.1 企业获得长期的智力资本

首先, 专业技术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技术支持、技术研发等, 从一个工程合同的报价开始到一个项目的验收完成, 专业技术人员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外方股东向公司转让的技术专利、图文资料等全部依靠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来转化和实施。如果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欠缺或服务意识缺失, 则极易造成大额合同客户、优质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流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这部分人员掌握着公司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 既是战略性人力资源, 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客户一般都会对玻璃冷端生产线中的设备提出个性化要求, 而企业产品的功能、参数、外观设计等也处于经常性的革新、改造和变动之中, 这要求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行业尖端技术, 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服务意识。

从上述分析可知, 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会长期依赖于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开发和发展。这就促使在该企业的培训工作中要结合职业生涯管理, 帮助员工认知自己, 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最终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稳定的智力资本。

2.2 帮助员工稳定“职业锚”

该公司将近80%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小于35岁, 且这部分年青人员大部分已具备独立承担挑战性工作的能力, 即大多数正由职业生涯早期阶段向职业生涯中期阶段过渡和发展。职业生涯早期阶段是指一个人由学校进入组织并在组织中逐步“组织化”, 为组织所接纳的过程。职业生涯中期阶段是一个周期时间长 (年龄跨度一般从25~50岁长达20余年) , 富于变化, 既有可能获得职业生涯成功 (甚至达到顶峰) , 又有可能出现职业生涯违纪的一个很宽阔的职业生涯阶段;此阶段初期有两种表现形态, 即地位晋升、薪资福利增加。

3 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 公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开发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包括基本技能 (如机械制图、设备选型、包装方案制定等) 训练、岗位说明书培训、项目现场实习 (简单的“师带徒”) 等。因为未考虑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 培训工作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培训形式严肃性有余而吸引力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往往采用面对面授课的形式。如电气自动化专业方面的新技术培训时, 往往由业务相关方进行授课, 形式简单, 即使用投影仪进行PPT或Word文档的宣讲;但也应注意到全程互动较少, 培训管理人员仅仅关心出勤率、课件留档等表面事项, 对授课氛围、授课节奏以及是否结合实际进行了演练等均未提出要求, 导致培训过程沉闷严肃、专业技术人员对培训反应不热烈。

3.2 培训内容操作性有余而前瞻性不足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 往往只着眼于眼下需要用到的基础专业技能。各级管理者过分强调短期效益, 对可能影响工作绩效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简单的财务知识置若罔闻;与此同时, 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能够清楚地认知自己擅长什么岗位、能否清楚地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否与他人信息共享、能否顺畅地进行团队合作等应该被关注的职业培训内容, 都被各级管理者以成本过高为由进行了规避。在这种环境下, 作为带动公司业绩的“火车头”———专业技术人员很少有持久学习或信息共享的意愿和行为, 从而进一步妨碍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3.3 培训与开发方向集中而职业通道狭窄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开发方向过于集中, 职业通道比较狭窄。面对具有相似教育经历的人员, 其是否适合接受项目经理工作的培训和开发, 往往简单按照工作能力或人际沟通能力来区分;如果其不适合项目经理岗位, 则会在相当长的阶段内, 只能从事技术辅助类工作。在这种氛围中, 虽然公司薪酬水平、福利制度等相对优良, 但基于自身价值体现和心理需求平衡, 仍会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选择离职。

与此同时, 担任项目经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量和相当长的差旅期。基于岗位性质, 作为项目经理, 对自身工作的准确细致、知识文化道德素养的广度深度、上下级或平级间相互沟通的有效和谐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再加上大部分项目经理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 非常容易产生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行为冲突, 从而导致这部分人员的缺勤率、离职率的增加。

3.4 培训结果现实转化效率低下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结果的检验往往局限于是否取得证书或通过考试。当参加培训人员返回工作岗位时, 培训结果是否得以转化、转化程度如何往往就置之不理或仅仅是形式化的口头询问, 使得培训中学习到的内容只在有限范围、短时间内奏效, 企业内部也未形成将优秀的培训结果共享或转化为书面的工作流程。同时, 相关人员对培训内容极易产生“惰性”, 对安排的培训课程往往消极对待, 认为培训课程是在浪费时间, 从而进一步对培训工作的实施造成了阻碍。

3.5 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

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后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对于如何激励这部分人员往往没有统一的制度和标准, 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激励手段过于单一, 目前主要集中为经济手段, 不重视或客观环境下不允许进行其他非经济类的激励措施。

4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策略

4.1 更新管理思想

公司在成立初期相当一段时期内是由外方股东所聘任的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的。

相比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 该公司从管理体制到企业文化多方面都有着诸多西方传统管理思想印记, 诸如严格的带薪年休假和加班换休制度, 上下级间更加平等和谐, 人员时间观念强, 能很好地遵守公司制度, 大多非常重视自我权益的维护, 人员工作关系不夹杂私人关系, 同事之间在工作时间之外的联系很少等等。

这些“西化”的管理方式虽然使得公司的管理工作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部分受传统中国文化熏陶的人员感到缺少人文关怀, 从而潜意识里对公司的相关制度进行抵触。比如在培训工作中, 培训项目实施之前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成本效益的简单臆断, 这使管理者很容易只重视短期效益, 而忽视人员的个性优势或潜能开发。另外, 培训课程的实施时间严格按照工作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 人员需要请年假方可离开, 这就使很多人员即使遵守了制度却也有了怨言。

因此, 公司管理者应及时更新管理思想, 广泛涉猎职业心理测试、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管理理论, 努力构建学习型管理组织。

4.2 打好制度基础

4.2.1 获取各级管理者的支持

鉴于公司属于中小型公司, 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既不符合常规管理经验也不符合自身发展现状,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员负责公司全面的培训工作, 包括制定培训工作管理制度、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培训内容的跟踪评价和信息反馈。公司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主管经理应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开发作为其团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始终把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素养放在重要地位, 并配合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做好培训效果的把控。

4.2.2 健全培训管理体系

健全的培训管理体系可以将涉及人员培训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全部纳入, 保证了培训的合法性。同时, 通过制定培训管理体系, 使得人员明确并遵守相关规定和制度, 为培训工作实施的制度化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1) 完善培训工作组织体系, 确定和监督培训管理人员和直线经理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能分工、职责范围。2) 完善培训工作制度体系, 建立入职上岗培训制度、培训考核与成果评估制度。3) 完善培训工作激励体系, 实施并保障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培训优秀成果表彰制度。4) 完善培训费用管理体系, 涵盖人员培训经费制度、人员在职教育费用分摊制度。

4.2.3 设计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路径

职业生涯路径能为组织内人员指明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机会, 可以帮助员工和组织“知己知彼”, 既使得人员的职业定位有利于满足组织的需要, 也使得组织的培训与开发策略可以深度挖掘人员潜能, 激发人员工作兴趣。

4.3 整合优化内、外部资源

4.3.1 行业及地区资源

公司处于玻璃产业链的中上游, 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 在相关产业链中既有西门子、欧姆龙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 也有很多安徽、江苏等地配套的民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开发工作中, 这些公司往往可以提供免费的基础技术提升培训和现场实践指导, 这有利于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认知组织、逐步开拓眼界并积累经验和发现职业兴趣点。

4.3.2 股东方资源

公司的中方股东属于建材行业央企, 其内部有很多基础性培训。中方股东人员入职培训计划可以将公司的新人员一并纳入, 该计划包括基本商务礼仪、中国玻璃行业概况、室外拓展训练等等。其次, 借助中方股东平台, 公司可以对新晋升人员进行行业中权威性的工程项目经理培训。

公司的外方股东本身就是欧洲玻璃冷端设备行业的顶尖技术拥有者, 结合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中国客户的高端需求, 处于职业生涯中期或正向中期转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一步接触尖端技术, 了解自身差距和优势, 再次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4.3.3 企业内部资源

公司有着相对“西化”的工作氛围, 将近70%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集中在25~35岁, 再加上OA管理系统和电子邮件系统等计算机管理工具的应用, 使得培训与开发工作具备了虚拟化、信息化的基础条件。

4.3.4 外包或外部培训机构选择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行业的迅速发展, 安徽省内培训机构众多, 借助这些培训机构, 可以将企业难以在内部解决的诸如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培训考核等专业难题又快又好地加以解决。

4.4 培训运营层

4.4.1 培训需求收集阶段

针对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专业技术人员, 收集培训需求应在推广职业性格测试或职业兴趣测试之后, 帮助人员发现自身优势所在。在岗位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帮助人员选择职业发展通道。

针对处于职业生涯中期或正在向职业生涯中期转变的专业技术人员, 应向其提供丰富的“培训课题篮子”, 不仅囊括专业技术提升课程, 还应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与案例分析、沟通技巧、压力处理、家庭关系处理等相关的培训课程。此外, 应结合管理实际不定期地向此类人员发放匿名调查问卷, 以便发现一些隐性的培训需求和开发方向。

4.4.2 培训计划制定阶段

制定培训计划阶段, 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参与培训提供方的具体策划工作, 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出谋划策。同时, 应建立高效便捷的信息沟通路径, 使培训计划及时修正完善。

4.4.3 培训活动组织阶段

在培训活动组织阶段, 参与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结合自身需求积极与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教师等互动沟通, 并理论联系实际, 为培训结果的转化奠定基础。培训管理人员应提供好事前支持、过程支持和事后支持, 对培训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工作, 以便改进自身的工作。此外, 应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建立起联系网络或学习小组, 以在组织内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持续学习的工作环境。

4.4.4 培训效果验证及反馈阶段

在该阶段, 培训管理人员应组织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工作绩效建立长效考核激励机制, 一定要注重考核培训前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定位是否发生变化、专业技术人员技能是否得到改善、专业技术人员行为和人际交往模式是否有所转变等等。建立长效考核激励机制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 有利于组织自身改善行动得到适当的激励。

5 结语

综上所述, 专业技术人员是公司的战略性人力资源,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对其进行培训与开发工作时, 应围绕个人职业生涯周期特征, 设计和实施培训与开发工作的各项制度, 以达成“企业与人员共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2]雷蒙德·A·诺伊[美].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3]雷蒙德·A·诺伊[美].徐芳译.雇员培训与开发[M].第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4]裴西安.A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 2012.

[5]周振环, 吴国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需要创新[J].金山企业管理, 2005, 11 (6) :36-39.

[6]王维超.A公司员工培训的问题及对策[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

[7]徐晓非.ALV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方案设计[D].长春:吉林大学, 2010.

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三

关键词: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一、专业技术人员存在问题

(一)现场经验不足,处理复杂情况能力有待提升

近两年公司强化人才强企战略,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大,提拔调整频繁,多人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其余资历老一点的优秀青年技术员也都在重点岗位上,另外,公司近几年选派了较大比例的优秀大学生开拓海外市场,现在国内钻井队中,仅有5名工程师是2008年以前分配的,其中有2人是中专生,其余井队的主要技术员是2010年分配的大学生,技术人员出现了断层,工作时间短,导致工作经验严重不足,遇到复杂情况不能及时处理。

(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综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公司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评审”活动以来,很好的激发了一线技术人员创新积极性,2009年至今共收集技术创新成果400余篇,从论文上报数量上看,是逐年递增的,从论文质量上看,是不断提高的。但是,通过对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综合分析,技术人员仍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人员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根据《技术创新管理规定》技术人员每季度应上报创新成果,但实际上每次评审前都需要办公室一再督促提醒,二是技术人员创新思路还不清晰,多数上报的技术创新成果是对口井、钻井工艺的总结,技术创新首先就是在于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三是技术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有待加强。通过一年的技术工作分析,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在技术监控上还有盲点,在技术措施的执行上还有欠缺,导致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三)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为四方面:1.业务理论学习意识不强。公司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技术培训班,致力于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但是专业技术理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主要还是要依靠平时的学习积累,部分技术人员忽视了日常的学习,主要体现在技术比武时,多数人员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2.实践操作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因为个人懈怠或者是队上不敢放手让技术人员操作练习等原因,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明明是都学过的知识,遇到实际复杂情况就慌了手脚,不能及时有效处理。3.忽视文化学习,导致文字总结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上报的论文写作水平较差,从论文的格式、排版、文字的组织、公式的编写、表格的使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不注重文字写作能力学习,导致上报的述职报告、工作总结等材料,水平较差。4.协调沟通能力不强,部分技术人员会出现与井队正副职或者职工因沟通不良出现各种矛盾,以致出现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消极怠工或者粗暴对抗的现象。

二、主要措施

(一)调整技术人员职能分工,改进培训方法

要求工程师24小时住井,强化技术措施的执行,由技术办公室安排住井工程师兼职导师,带领技术人员学习对复杂情况的处理,并对每一次处理情况认真撰写总结。充分利用QQ群,电子邮箱等网络工具,由技术办公室每周带领技术人员学习1个案例,主要分析公司在钻井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出现过的技术事故等,同时,大家可以及时交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发送到QQ群讨论,或者发送给主管师,由主管师进行解答。每季度生产例会后组织1次考试,考试内容以本季度发送的复杂情况处理为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法,组织技术人员到相关单位学习,到管具公司学习各种接头、工具的使用,到地质公司学习地层的分析、特点,到测井公司学习看图,到定向井公司学习定向知识,增强职工的实践能力,防止纸上谈兵。请相关专家来公司授课,重点讲授钻井新工艺、新技术,开拓思路,提高能力。每个季度组织工程师短期培训班,由技术办公室有针对性的就一个课题进行讲解,着重讲解区域钻井技术、特殊工艺井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为技术人员解疑答惑、组织交流座谈。每次技术例会要求工程师将问题写在纸上上交技术办公室,由钻井主管师针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二)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团队创新工作室”

不断优化技术人才创新工作环境,建立完善技术人才团队创新的长效机制,依托创新工作室,加大重点课题、施工难题的技术攻关力度,保证月度有课题立项、季度有创新成果、半年有评比展示、年度有成果转化,切实把创新工作室建设成技术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上报成果人员参加不定期技术研讨会、季度技术创新成果评审会、月度总结会等形式,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围绕专业技术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创新创效活动,通过工作室开放学习、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创新发展。加大工程师轮岗锻炼的力度,建立工程师轮岗锻炼的长效机制,促进工程师轮岗的合理流动,工程技术员交流挂职每次可2-3人,每次挂职3个月。挂职期间,督促工程师多跑、多看、勤学、苦练,培养工程师博闻、善问、敏思、勤学的素养,引导工程师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正确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的思路,成为创新的人才。

(三)强化激励机制,提高技术人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一、高超的技能,精湛的师业是树立威信的基石。

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人文内涵、直接关系着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和地位。勿庸置疑,学生不会欢迎教学水平低下、知识面狭窄的教师的。如果一位教师有着渊博的知识、灵巧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位教师一定是一位受欢迎的教师。他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和易接收。

二、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是现代教育的要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启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过硬的、丰厚的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语言流畅、发音标准的普通话基本功;二是有渊博的教育和管理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场应变能力;三是有较强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有娴熟的操作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五是有善于总结经验,探索教育规律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信息的大量涌现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教师就要以严谨的风范和科学的态度,学习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新动态、新技术、新成果,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合格教师。

三、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

教师要获得专业化发展,必须要首先塑造自己的职业梦想,只有拥有自己职业梦想,才能激发自己走向专业化;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形势,就适应不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就驾驭不了生成性的课堂。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要向书本学习,向四周的同事学习,向实践学习;教师应当学会与他人合作,由于教师职业的非凡性,教师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自留地”,因此,当前教师群体中个人主义文化占据重要地位,表现在教师致力于处理自己课堂里的事件,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关注的焦点只是自己的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职业僵局。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讨,是提升自身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合作、交流、分享、研讨中,取长补短,拓宽自身的眼界;教师要勇于实践。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实践去探索总结,课堂是教师实践的最好舞台,教师要精心打磨自己的家常课,也要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5.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五

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教师来说,我认为这种培训很有必要,因为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这次培训,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至深。

远程教育学习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下载网络课件,借助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进行学习;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网上布置的作业,若此时碰到了疑难,也完全不必担心,可以和学习中心的在线老师或其他学员交流,讨论答疑,也可以在网上发贴留言与大家一同探讨,还有许多学员在分组交流,大家彼此学习,既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又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远程教育培训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远程教育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我们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不断摆脱原有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还着眼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通过两年来网上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了解到2010年教材针是对教师关注的热点、教育教学中的难点,以及教师发展遇到的困境,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这一主题,分基础教育改革总体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评价、学校文化建设、基础教育政策以及学生心理特点、教师伦理等七个专题,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从宏观到具体,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通识性的新理念、新知识,使受训的学员,既能从宏观的角度了解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通过历时性梳理分析,明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又能从中观程度、操作层面掌握基础教育政策、学校文化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新动向、新方法,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更能从教与学的两个主体角度出发,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师伦理问题进行系统而具体的研究,对于学员明晰教育新理念、增强适应性和理解力、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特点、提高自身修养等大有裨益。

本教材具有“新、专、实”的特点:“新”,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的内容体系;“专”,依据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使教师形成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实”,注重实用性、实效性、针对性,确保学员能够切实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在设计思考题、作业、考试等环节时,注重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力争做到学用结合。

2011年教材共有以下几个部分:专题一 关注教师发展——基础教育教师评价新趋向

教师评价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保证中小学教育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讲从当前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阐明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新趋向——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英美两国教师评价新动向为例概览国外教师评价新趋势,透视基础教育教师评价新策略。

学习内容包括基础教育教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程下教师评价新趋向——发展性教师评价;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新趋势——以美国教师评价新动向与英国教师评价新特点为例;基础教育教师评价新策略

专题二 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强调终生学习的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竞争极其激烈,学生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教师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自我调节学习等角度入手,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而促进学生优化发展。学习内容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学生自我调节学习。

专题三 关注教师文化——基础教育教师文化建设新导向 学校文化从学校工作关系可分为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长期以来,人们比较热衷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因为这是有形的,比较容易见效,而教师文化的建构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教师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或重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主体作用,他们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和传承者,也是学校文化的受教育者和受益者,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必须对教师文化的现状和重塑进行思考。本讲通过对教师文化现状的透视,并介绍国际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从而对教师文化建设提出些许对策和建议,使学员从教师文化的视角解读、思考和改进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习内容基础教育教师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基础教育教师文化现状中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教师文化建设新趋势的合作型、创生型和学习型以及对塑造文化新导向策略的探讨。

专题四 关注“课程统整”——基于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经验

课程统整,在西方教育发展中已有百年历史,并成为21世纪世界性课程改革的核心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纷纷致力于“课程统整”的构想与实践。在我国台湾地区“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中,“课程统整”成为改革的最重要特征,并引发了“课程统整”的台湾现象。本讲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课程统整”实践为个案,分析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缘起与脉动,重点关注“课程统整”这一核心问题,通过总结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课程统整”的理念缘起、实作中的问题,深化对“课程统整”的理解,为更好地投身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启示。

学习内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课程统整”的缘起、实践中引发的问题、问题归因分析;深入分析“课程统整”的内涵、“课程统整”的未来发展趋势及“课程统整”台湾经验对我国大陆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五讲

关注教育公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新发展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重要的教育公平问题。教师通过学习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新发展这一讲的内容,将进一步明确教育公平的政策导向,投身到维护教育公平的实际工作中来。

学习内容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演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生活的新情况与新对策。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

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

身在基层教育站线的我们,能够接触远程教育,步入信息课堂,能够运用先进网络采集信息,内心深感欣慰。本次培训,我深深认识到,中学远程教育资源是为提高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更是为当代教育教学服务的!学习虽然短暂,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裔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6.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六

就电力改革新形式下如何开展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谈一点看法:

一、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应突出“新、高”二字专业技术人员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人,他们对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对他们的培训应重点放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现场突发事故的分析处理上。通过培训学员应能系统掌握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通过培训学员不但能掌握高层次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带领本专业职工进行科研攻关和解决现场重大技术难题。

7.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七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创新理念推广不断深入,我国政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更加重视。继续教育不但能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素养,而且还是干部培训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不断研究与探索是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许多行业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渐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标准。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不同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要求逐年提高。所以应当通过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强化其企业向心力,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

2.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平台。继续教育能够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其技术水平,使之具备很强的履职能力,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在一生中固守一种职业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尤其目前人力资源竞争较为激烈,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避免被淘汰,唯有不断学习,而培训是其中一个最直接的提高能力的途径。继续教育可以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主要手段。此外,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一大批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技术带头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1.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足。现阶段,许多企业对继续教育存在刻板印象,不能科学看待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直接导致继续教育缺失。部分领导仅注重人才的激励,不注重对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使得人才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无法胜任一些困难的工作。

2.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认识。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真正意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企业安排的培训置若罔闻,存在抵制心理。这是由传统的本位思想导致的。部分人员只是将继续教育作为评职称的跳板。继续教育培训流于表面形式,实际意义较小。

三、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策略

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体系已经逐渐成熟,继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为一个企业培训员工的必要途径之一。目前,继续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特点、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建立等方面。

1.坚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首先,要推广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是西方国家提出的先进理念,人类的不断进步离不开学习知识,终身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继续教育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专业素养便于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符合一直以来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方针。

2.牢固树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战略性地位的理念。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将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阶段,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科学设置课程,提升培训效果。对于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研究不能止步,要在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中邀请一些著名专家学者进行课程的指导与点评。针对学员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根据不同的学科要求,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设置一些热点课程,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难点学科的创新能力。对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需求设置一对一的继续教育培训,使一些较为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接受优质培训。接触前沿的学科领域,将一些较难的交叉学科作为突破口,与学员进行研习与探讨,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

4.创新培训方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创新培训方式已经成为目前继续教育的主要难点,要根据不同的科目,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与思考。利用目前先进的多媒体、网络、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是目前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述厚.关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4).

8.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网 篇八

关键词:建筑业;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80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面临着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要素。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居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在国家人设部、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部门重视之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查遗补缺、更新知识或者拓宽知识面,使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一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按模块讲授的方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课程,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功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称之为“模块式教学”,采用后者的比较普遍。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讲解起来枯燥,而且难度、深度过大,不易理解。因为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来自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课程开设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队伍的扩大,鉴于培训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有些培训机构只设定一套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的单位性质、专业差异以及职称的层次,比如土建类和安装类,初、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未做区分。

1.2专业面不广

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崛起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缺乏这类反映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前沿性的专题课程。

1.3重技术,轻管理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应用型人才居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因此目前建筑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工程技术为主,但是存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管理类课程需求在不断加大。

1.4系统性不强

建筑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中,既熟悉技术又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主流的“模块式教学”存在学习单元较零碎,知识不系统等缺陷,缺乏系统性。

2课程设置原则

针对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缺陷,课程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前沿性

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课程设置应当反映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广应用,新的规范标准的宣贯等。

2.2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有实用性,与高校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2.3针对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来说,需求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灵活的设置课程,使教育对象不断的拾遗补缺,完善知识。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课程设置要针对成年人身心特点,使之较容易接受所学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

2.4系统性

考虑到继续教育对象的整体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当处理好原有知识和补缺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等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使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3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

笔者依照课程设置原则,并结合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陕西省二十一家从事建筑施工、装饰、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的做了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项目经理及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可分为行业发展趋势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3.1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前沿类的课程

继续教育制度目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应当反映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反映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业前沿的课程有:

(1)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市场疲软、政策收紧、管理欠账”三座大山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数据和感受已经说明,行业衰退已成事实,行业处于一个旧业态转向新业态的中间态时期。如何以比较高的层面和新的角度看待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如何变革,如何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找到发展机会,都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

(2)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建筑工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这些方面是国家目前力推鼓励扶持行业,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这种课程很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

(3)BIM技术发展与应用。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目前BIM技术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培训上,针对目前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应课程,通过总结科研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途径。另外课程可将BIM和智能建筑相结合,BIM和建筑工业化的衔接也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BIM技术应用会更加丰富。

3.2工程管理类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类课程需求较大,已有超越技术类课程的趋势,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的开始逐步进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管理类课程在学历教育阶段偏重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已具备了一定管理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问卷的整理,这方面课程需求主要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职业风险防范等。这类课程也符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管理实务为主,辅助一定的理论知识。

3.3工程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设置也应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于初级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操作技能提升方面的技术性课程,如测量新技术、安全技术规程、BIM软件应用等基础操作性课程。针对部分中级职称及高级职称人员,一般对基础性的知识培训缺陷不大,通过调研问卷整理分析,课程的需求主要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绿色施工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新材料等。同时,由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区域性竞争的大趋势,全国范围,甚至是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地标性建筑,未来数年内将成为超高层的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施工的知识,可设置钢结构与混凝土施工相结合的课程。

4结论和建议

上一篇:《爱迪生救妈妈》第二课时教案下一篇:【精华】五年级记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