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2024-11-02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精选16篇)

1.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一

绿人类在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自我意识的同时,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中,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属于复杂的艺术工程,对城市发展意义深远。因而,我们需深入研究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问题。

1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1.1违背人性化设计理念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大部分居住区都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现在有一部分景观设计师常常花费很大精力去追求作品的形式,他们的最大追求目标是注重建成后的作品形象而忽视或不重视研究居民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甚至有的还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小区园林景观和绿化建设不合理[1]。

1.2景观设计的盲目性

现代居住区内的景观设计存在着诸多的盲目性。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的视野更开阔了,可共享的资源也就更多元化,由于对优秀案例的学习借鉴,对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于是很多作品都具有相似之感[2]。也有不少的国内景观设计师不结合国内实际盲目追求“欧美之风”不切实际的“崇拜”之风导致不断出现似曾相识的景观设计方案。使得原本崇尚自由、个性、多元化的设计精神变的颓废无味。结果令居民望景生叹丧失兴致[3]。

1.3软质、硬质景观比例失调

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花卉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造景要素。凭借独特的色彩、姿态、香味以及层次感,花卉植物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态环境,装饰了居民们的生活,增加了其对环境的美化意识,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现实中许多园林景观设计者人员缺乏合理的植物造景意识。在有限的绿化空间内,不强调植物造景,而是生硬地增设亭台楼阁或者是假山叠石等要素,影响了景观实际作用的发挥。该种做法,没有考虑实际环境,纯粹为做景观而做景观。久而久之,软质景观的数量也越来越少,而硬质景观则相应地增加,两种景观之间的比例失衡,增加了小区景观的违和感,同时也降低了其观赏价值。

1.4景观要素违背了居住风格、人文环境

现阶段,部分居住区所开展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未考虑居住楼风格和地方人文环境。有些甚至盲目坚持“什么时尚造什么,什么好看建什么”的原则。东凑西拼的各种园林绿化要素风格不一致,这让整个小区环境更加杂乱,无法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损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4]。

2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改善措施

2.1居住区景观应贴近生活,注重实用性

居住区园林景观,承载着居民休息、锻炼、社交等多项功能。基于此,小区园林应创设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氛围,充分赋予小区园林人情味,真正做到景为人用。例如,儿童活动区内可栽种多样化、色彩明快的树种、树型,且比例需适中。通常,可选择生长茂盛、无病虫害、无毒性、无针刺的常见树种。而针对老人活动区,则需以高大乔木为主,便于休息遮荫,同时也为老人晨练或散步提供和谐的意境。

2.2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尤为关键。在分析和把握小区的整体风貌前提下,应将其使用功能作为着手点,认真部署园林景观,让它成为相对完整、齐全的园林景观系统;应使其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绿化需求。园林规划时,设计人员应始终坚持“人性化、自然化、生态化”的根本原则,从而有效提升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增加实用性。

2.3因地制宜,倡导人性化

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留下了“适地造林和借景寓情”的内涵、精华,也就是因地制宜,倡导人生化。例如:充分运用现有的地形地貌,避免扩增土方,较好地保留小区的原有树种;应将乡土植物作为选择重点,并酌情增加观赏度高、生命力强的外来植物,从而有效优化居住区的植物结构,保持植物的多样性。

2.4坚持层次性、协调性进行植物配置

居住小区内,植物配置应重视层次协调,借助乔灌木和地被协调配置由高到低的各个层次。搭配层次时,乔木和灌木树种的比例应为1:3,草皮面积应小于绿化面积的30%。此外,还应适当考虑引进其他种类,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能开花的植物搭配,应注重季节性特征,真正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应恰当好处地利用草本花卉,修补木本的漏出;根据小区植物的花型、色泽、树冠以及高度等,进行有效组合,实现互相协调。

3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逐渐成为现代人高品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地产界的经营理念也正随应发生改变。营销以较多地关注人文环境代替了单纯的售楼形式。与以往相比,今天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第一,重视景观合理性。建立合理有序的现代化小区景观设计的配置方案。第二,增强绿色“生态”理念。第三,注重地方特色。第四,注重材料的选用。因此,未来对景观设计材料的选用主要趋向于低碳、便捷、体现地方特色及DIY等材料。

4结束语

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环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设计中,应认真分析和评估园林景观设计带来的社会、生态效益。为促进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规范化,让它成为居民休憩、生活的优良场所。本文粗略地分析了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园林景观设计需遵循的几项原则,旨在促进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合理化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促进和推动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完善现实设计过程中的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去探索。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二

关键词:景观设计,绿化景观,城市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精神生活和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都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因此, 我们需要将城市道路进行分类, 分别加以研究。

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行道路、人车混杂型道路及步行道路等类型。不同类型道路因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的差异, 在景观设计上的侧重与手法的运用上也是各不相同的。

一、车行道路的景观设计——立交桥

市区车行道路 (快速路) 受城市用地的限制, 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立交的形式, 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立交桥上人行通道的构成和一般路面是一样的, 只是通常会再窄一些, 人行道部分又没有将对应沿路的宽度估计在内, 所以整体看上去路面会显得紧迫。桥的两侧有着较大的广场空间, 相比之下产生桥上空间减小的感觉。

桥上空间设计的关键点在于构成大而宽敞的空间感, 因此应该追求的是一种具有成熟高雅的感觉。当桥面有足够的宽度时, 为确保有休息和眺望的场所, 可在桥墩处设计平台。构造上将桥面突出为悬挑状, 或采用与桥身一体化的设计, 从侧面看桥时, 这种处理方式简洁流畅。处理好照明路灯的位置的协调关系也可以创造出轻快的空间效果。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遗失空间”, 这些为快速道路的绿化设计提供了空间。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道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 会形成宏观上的和谐, 满足了视觉需要。立体交叉道路的建设是一种城市或城郊人工景观, 采用哪种形式的布局, 是由其规模大小和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再运用绿化的手段使这一景观发挥最大的效应。

自然式的设计形式, 一般适应于大型立交地段。设计时首先要考虑交通功能的要求, 不能因为设计的需要忽视道路功能的要求而本末倒置, 其次才考虑设计本身的要求。具体设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构图骨架的形成

立交绿化区与纯粹的园林绿化景观在功能上的要求不同, 它具备园林中连续的高低错落的林冠线及林缘线布局。因此, 骨干树种和数量的选择要适应这一特点的要求。但同时要形成高度之间的不同搭配, 一般选用常绿乔木如雪松、白皮松等树冠紧凑、树形优美的树种。另外位置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主干道路的走向和次干道的关系。

2、搭配植物的运用

搭配树种可选用一些季相变化丰富的阔叶树, 并考虑与骨干树种所形成的前景与背景的构图关系, 比例尺度, 自然栽植方式等内容。

3、基色调的选择

花灌木的色彩配置构成了立交的基色情调。首先要了解立交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如与城区连接的立交的色调可以布置得五彩缤纷一些, 远离城市的立交可布置得稍微淡雅一些。

4、平面背景的处理

护坡植被选用如小冠花、迎春等固土性能强的植物有利于对路基的保护, 同时也有利于建成以后的养护管理。

二、人车混杂型道路景观设计

人车混杂型道路主要指交通空间中步行者和车辆共同利用的领域。主要出现在市区的道路和城市中心以及周边的新旧住宅区中。人车混杂型道路又可分为以交通性为主的和以生活性为主的道路。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一般担负着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流物流的运输, 其交通流量大, 通常路幅较宽。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管理性以外, 还需要对人的出行提供方便, 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交通性为主的人车混杂型道路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 将机动车与自行车隔离, 由于考虑通行速度, 多采用直线。建筑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对于车行来说, 强调建筑物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和多彩的可识别性;而对于自行车和步行来说, 由于车行速度较慢, 行人数量增多, 对建筑的观察时间较长, 建筑物底层立面的质感、细部处理要给予精心的设计。

人车混杂型道路景观中, 人车分离装置设计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行走环境和街道的氛围。在人车分离上不选用任何道路附属设施的方法可以创造整洁的街道景致, 譬如说只要人行道比机动车道高出少许就可以避免机动车开到人行道上来停车。当人行道和机动车道在实现有高差的设计上有困难时, 就不得不考虑使用附属辅助设施了。

护栏不是街道景观的主角, 实际只是一种人车分离的交通设施。由于对街道景致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在色彩的选择上要谨慎。护栏的颜色最好采用富于自然表现力的材料的原色。但是有时为了防止腐蚀, 不得不进行涂饰。在选择涂饰色彩时, 也必须注意颜色的亮度、彩度对街道景观的影响。既要不使街道景观显得杂乱, 又要能展现出个性, 能够使护栏起到最好的装饰作用。

在附属设施中, 路墩是比较开放的一种设计, 因此使用它来代替护栏来实现人车分离的例子越来越多。路墩更多着眼于防止机动车开到人行道上来, 而行人则可以自由地行走于机动车道上。这样的街道当没有机动车时, 行人可以利用机动车道行走, 机动车来的时候, 只需向人行道上挪一挪身体, 这时的路墩又可以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作为人车共存的、朴素的、美观的设计, 值得我们在道路设计上推广。

当路墩沿人行道放置时, 要保持整齐, 不要显得弯曲起伏。当要安装夜间用于机动车引导的路边线轮廓标示时, 应尽量不要影响路墩本身的色彩和轮廓。因此, 在设计路敦时, 也要考虑路边线轮廓标的放置位置。这才能使路边线轮廓标示充分发挥它在设计上的功能。此外, 也可以考虑在路墩内藏照明设备, 兼做人行道的照明。这种情况下, 在设计上不要使照明设备在白天显得太显眼, 路墩就能为夜间的行人道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田景波.城市道路及景观设计[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5.

3.浅议现代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 篇三

【关键词】园林;现代园林;城市景观;生态设计;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景色。进入现今的生态环境建设阶段,城市的本质从来就是而现在更应强调的就是人类聚居藉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概括为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人工景观诸如建筑物、构筑物及街道、广场、驳岸等;自然景观包括大自然景观和人造自然景观,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我们称谓的园林。城市景观的普遍问题是过于人工化,园林构成因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惟绿色植物,既可与山水自然景观亲和,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并可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与景观两方面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

1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的关系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1.1 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對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1.2 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人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如果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与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1.3 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以及可持续城市。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与自然的设计。

2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2.1 人与自然的纽带设计

在做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时,人与自然的纽带是设计师在设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立体绿化能较好地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建筑物与景观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空间,如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手法给人造成接近大自然的感觉,让高层的市民生活在绿色的氛围里,与地面建立愉快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的辐射热,具有柔和、丰富的有生命力的效果。

2.2 结合水体进行设计

水产生的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悦。如居住区靠近河道,可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作用,保护河道。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的种种需要。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减少土方运量,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最后流入景观水系。

2.3 处理好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

景观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等,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3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3.1 生态设计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设计应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能改变周围的环境,并引起其他植物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研究发现,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有毒物质,从而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榆树和栎树种在一起,榆树会背向生长;刺槐和桉树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周围某些杂草生长,使其周围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有些植物的分泌物,对其邻近的植物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刺槐根系浸出液明显促进杨树生长;核桃与山楂相互促进,板栗与油松相互促进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景观设计者不但能避免相克植物间的混交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利用互促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合理的配植,更快地营造理想中的景观效果。

4 结束语

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从景观大道、城市广场,到郊野“自然公园”、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多是由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建设生态城市离不开创造性的规划设计,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生态价值观指导下对当前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根本性变革,系统地研究生态城市理论、原理及其规划设计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问题。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前景如此美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山东林业科技.2007(06).

[2]俞孔坚,李迪华,吉庆萍.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原理[J].中国园林.2001(06).

4.城市的品味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 篇四

②“许多门口挂小匾牌介绍名人情况”或“许多门口悬挂介绍名人的小匾牌”

2.苏杭城市不仅体现了江南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江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3.城市的气氛、特征或灵魂

4.俯拾皆是的黛瓦粉墙、纵横流淌的河水、古朴动人的石桥。( 只答“黛瓦粉墙、河水、石桥”的,给2分 )

5.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五

4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中水体的设计与运用

水体是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居住区在规划园林景观时开始设计与使用水体景观。就居住区内水体景观的类型可以分为静态水量和动态水量两种;静态水景,主要主池塘、小水法院、湖泊等形式,给人以宁静、平和、明洁、开朗、舒适和宜人之感;动态水景,主要有喷泉、跌瀑和水帘等形式,动态水景容易给人以清新、明快、兴奋之感。在现代居住区水体景观设计、建设上,最好采用动静结合的形式,即动态水景和静态水景相结合;另外,在设计、建设居住区水景时,最好结合居住区的地形或者人工尽可能的营建一些小瀑布、高一点喷泉等,这样对于湿润、净化居住区的空气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居住区内成人、孩子对园林景观的参与性,也可以考虑在特定位置设计与开辟浅水的亲水、戏水空间,不断丰富居住区内人们的日常生活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振涛,杨季获.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08).

[2]张飞,叶文,吴利华.休闲居住区景观发展的趋势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2).

6.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六

摘要: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推动了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对其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可持续规划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巴塞罗那模式”,探讨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措施。

关键词:巴塞罗那模式;休闲空间;现代城市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科学信息技术日趋完善,共同迎来了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城市休闲空间则是其休闲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场所,当今中国现代休闲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公园、广场、道路、商业步行街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工作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都需要休闲的公共空间得到放松。因此,在借鉴巴塞罗那城市规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对于以人为本国家政策的落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意义深远。

7.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七

关键词:古城遗址,城市景观,融合

曾经繁华的建康古城, 如今已物是人非, 只留下斑驳的青苔石板, 斜倚在阳光下的断壁残垣还有层层无尽的遐想。苍老的古树见证了一朝一代的兴衰, 高低错落的城墙诉说着曾经的金碧辉煌。沧桑的古城遗址逝去了昔日的繁华, 如今已是林立的高楼, 冰冷的水泥建筑和剪不断的车水马龙。我们希冀在这繁华的现代都市里那一片曾经的古迹给忙碌无休止的现代生活带来些许的安静与惬意的遐想。故在游览南京明故宫仅存的遗址后, 寻觅些许在古城遗址下发展起来的现代都市与古老遗迹之间的和谐旋律。本文以南京明故宫为案例分析中国古代皇宫遗址与现代城市景观文化的融合。

一、明故宫历史背景

南京城作为“六朝金粉地, 金陵帝王州”, 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 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古老的秦淮河玉带般蜿蜒舒展, 站立桥头, 眼前宛然是历史在悠悠流过;点缀两旁的玄武湖和莫愁湖静如处子, 似在幽然倾诉;钟山、栖霞山迤逦悠长, 神龙般延续着千年的守卫;金陵古城默然而立。

站在明故宫遗址上举目四望, 周遭一片旷野, 远处青山翠绿成荫。荒凉的城墙透着隐隐的神秘。有人说南京明故宫遗址最吸引人之处, 就是它的神秘。现在没有人见过当年这一雄伟的建筑, 史学界甚至连一张明故宫的详细图纸都没有, 只能大概推测出其分布的状况。燕王朱棣夺宫之变, 烧毁了奉天殿等宫殿。迁都后, 南京明故宫渐趋冷落。此后数百年间, 风吹雨打, 自然损坏严重;到了明末, 连金銮宝殿都荡然无存。太平天国之战, 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 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 只剩下一片残垣碎瓦、蛇鼠出没的废墟。

二、明故宫现状

1929年, 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安葬中山陵, 新建了中山东路和逸仙桥, 明故宫遗址被从中分为南北两部分, 明故宫现存午门, 东华门, 西安门门阙, 以及内外五龙桥, 柱础, 碑刻等建筑遗迹。

经过沧桑的洗礼, 现在所看到的是在原有明故宫遗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大都市。在现存遗址周围修复了部分地区, 分南北两个区域:北部利用现代建筑材料保留部分古迹建成一个舒适的休闲广场, 南边部分保留了更多的遗迹基本没有做太多改动, 能够看到很多巨石柱基, 柱基边缘还能清晰的看到花纹样式, 这些古典元素可以很好的借鉴用于现代各种设计之中。明故宫周围的建筑景观基本保持了与其相协调的风格, 而整个城市也笼罩在古文化的韵味之中。相比许多城市的古建迁址, 老树木因规划而被砍伐, 老房子因要建现代社区而被拆掉, 古老文明的遗迹就这样慢慢消失, 南京对于古迹的保存还是相对完整的, 尽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繁华的都市人们遗忘了先辈们留下的这些古老的遗产它们是精神是财富是比金钱权利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要沿袭探究它而不是毁掉它。

三、古城址与现在景观的结合

从南京明故宫遗址我们深深体味出皇权思想对当时城市景观的影响, 从中国古代宫殿布局中可以看到古人对上天的敬畏之情。无论在建筑还是景观的布置都很讲究天人合一。南京明故宫在选址上考虑了自然因素, 权衡各种利弊作出最佳选择宫城北倚富贵山, 放弃了相对平坦的中心地带, 而采用填湖造宫的办法。而宫城偏于城之东, 则可减缓居中布局带来的交通阻塞问题。因此南京宫殿选址是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和社会心理因素而进行决策的结果。

与古人在建城筑址时的精心推敲, 保持环境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理念相比, 在中国, 一提到城市的现代化必然是高楼大厦, 提到国际化便是凯旋门罗马柱的泛滥, 提到民族形式便是现代超高层建筑上加上几个古典亭子, 如果建筑装修不用进口材料就称不上高档时尚。于是, 一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 破坏生态的生态园和缺乏文化的文化广场拔地而起, 在吞噬着原本应该自然生态化的生活环境。那些古老而经典的古迹被冷冷的陈列在栏杆之内, 逐渐被城市的设计者们遗忘在角落里。中国的城市有着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文化, 而那些破旧又珍贵的古迹遗址便是我们特有的文化, 因为只有在中国的城市才能看到它们, 它们是独特的也是稀有的, 是祖先留下的最珍藏的记忆文脉。

四、结论

如何让现有古迹能更好的和现代城市相融合是城市领导者和设计者不能不重视的问题, 不但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古迹遗址发掘古迹文化找出古迹遗址与现代城市景观的融合平衡点, 而且在开发新项目建立新规划的时候不再一味的借鉴国外的历史文化背景, 殊不知我们已拥有外人羡慕的宝贵资源。如果古老的汉字能用在平时的城市招牌之中, 如果古迹的花样纹饰可以应用到道路铺装, 如果中国古典式的园林取代冰冷的大理石广场, 如果精致的青砖灰墙取代大片的玻璃幕墙, 很多如果等待去发掘利用。我们的造园手法比欧美日本韩国可发觉、利用的资源多许多许多, 但我们做的远远不够。以日本为例, 日本的城市景观与古迹遗址的融合就做的比较出色, 人们运用自己的设计把生活融进历史文化遗迹之中, 随处可见的书法字体在现代商业中别具韵味, 斑驳的石板小路出现在城市的各个空间, 雅致的日式庭院和把枯山朽水运用到极致的庭院景观设计, 尽管日本的文化源自中国, 但演变至今却发展出不同的风格面貌, 这源于日本人对古迹遗址、古老文化的重视及推广提倡, 甚至全社会参与。在借鉴和模仿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同时, 日本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而不断创新, 这是日本吸取外来文化的艺术特征, 较之相比中国在这一点上做的还远远不够。一个民族只有结合自己的文化吸收外来的文化不忘本源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名族内涵, 不管是在城市建设还是其他领域。

如果中国古迹遗址文化能和现代城市景观达到融合, 那么我们不仅拥有时尚的高入天际的玻璃塔写字楼, 还有能步入历史尘埃的轩辕古迹、稍作休息的城市景观小品和雅致的生活空间。把古迹遗址的文化留在现代城市景观的缩影里, 让子孙后代感受我们民族内涵之深厚, 让生活中感受更多的历史积淀。

参考文献

8.现代城市景观与情感的关系 篇八

【关键词】城市景观 情感 情感构建

城市景观理论、城市设计和建筑美学等组成了城市形象的研究,这些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马克·维特鲁威著名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到:“建筑应该造成能够保持坚固、适用、美观的原则。”书中强调在城市规划与建筑中的美学意义和美的价值,并在美学意义的价值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景观价值体系、城市轮廓线所展现的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空间符号美学、城市环境美学、城市传统与风格、建筑艺术与城市美和城市建筑形象的展现模式等。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19世纪奥斯曼的巴黎改建,从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到柯布西耶的“概念性现代城市”的设想,以及矶崎新的“空中城市”的设想,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以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城市的情感归属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是从这个层面出发和考虑,深层次的认识到基于自己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才是塑造有别于其他的城市形象的核心和关键,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给城市人们带来的情感,这使得景观成为了人和自然、人和城市、人和人沟通交流的平台,这也是未来城市在情感需求和精神寄托上的发展方向,才是真正人性化的城市。

“然而我观察陛下不仅对于公共生活和国家政治制度予以各方面的垂注,而且对于公共建筑的适用性也予以关怀,其结果是由于陛下的威力不仅管家合并了各邦广大起來,而且还通过公共建筑物的庄严超绝显示了伟大的权威。”1马克·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书的序言中就提出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与人们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的关系,可见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把握了景观与情感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在政治、军事以及国家实力物化的外在表现,而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依托。

1.城市景观是情感的源头与基础

城市景观是生活在其城市中的人们情感的源头与基础。一个城市的产生,兴盛到发展必定有着属于自己特殊的地域特色,地理环境是城市特色的基础,人们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于这个城市复杂情感塑造的鲜活城市,其必定有着浓浓的不可割裂的情感寄托。这些看不见的隐形力量是形成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差别的唯一途径,也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与其他地区人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鲜明差异的原因。景观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人与自然的媒介,起到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能在城市中寻找到一丝自然的气息,舒放心灵,缓解压力以及追求美好的生活。根据R.巴特的《符号学美学》,可否尝试把人们的情感作为解读城市的一种符号,解析城市中的人与自然的一种方式,这样能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情感,而在这个城市中形成的景观是生活在城市中人们情感的物化表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系列的城市景观是这个城市成长的轨迹,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物质和精神发展的外化表现。

2.情感是城市景观外化的价值取向

情感有动力、感染、调节等功能,同样也有信号和迁移的功能,不仅仅对人,对景观,对城市以及对于一个时代,它都有自己的影响力。情感作为社会需求与个人的价值取向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把情感作为城市的标记,优先考虑它的审美功能,它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把情感作为解读一件艺术作品、一段故事戏曲、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的钥匙,开启的是时间、空间、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历史的更迭,情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人与自然沟通的纽带。而城市中景观把情感作为生命,没有情感表达的景观只是起简单的装饰作用,没有给人和环境任何启示与引导的作用,没有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于人、自然、生命以及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不能起到积极改善和推进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景观与情感相互渗透影响着城市的形象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自身独一无二,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的形象与特征,这种特征给人生理和心理上都留下了不可复制的印象和感受。在组成城市形象的诸多要素中,建筑与景观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城市的建筑、街道、风景名胜、标志性的景观与小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内容,而生活在城市中人们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是城市文化不可缺少的必要元素,它们与城市经济共同组成完整的城市形象物质,精神和政治的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并不是孤立的行使着自己的职能,它们在为整体城市形象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相互交织的影响着其他部分,构成一个立体、多元、动态的城市形象三维组成网。而情感作为人类共有的特质,人们对它并不陌生;情感作为人类共通的特性,能拉近人与人距离;情感是发自内心真实的写照,它反映了人最真切的愿望;情感作为理解的基础,共鸣的源头,精神的依托,自我价值的代言者,它在用它独有方式传递和诉说着自己的想往——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特著.董学文王葵译.符号学美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9.

[2](罗马)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腾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德)沃林格著.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对艺术风格的心理学研究.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8.

[5](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姜国权译. 人、艺术与文学中的精神.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1.5.

9.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篇九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环境保护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环境污染危害。为了缓解这种局面,我们的现代化城市园林建设必须要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上,以缓解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1现代城市园林环保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城市对园林管理建设工作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城市园林工程无法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新时期以来,国家要求一切发展中城市都必须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而环境保护则是这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不仅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同时,还有十分重要的发展地位。另一方面,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模式还应当为整个城市的绿化与美化做出贡献,通过对自身的科学管理,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发展。在实际园林管理模式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绿色、环保为根本目标,在市场、经济等多种辅助手段的帮助下,共同提升园林的发展空间,以此实现整个城市园林管理的优势化、常态化。

2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主要管理模式分析

2.1分级管理模式分析

分级管理指的是在整个园林管理环节,需要结合园林的理想作用出发,结合园林现有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及园林片区的管理经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以此将园林划分为若干个标准,进而开启不同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园林绿化养护标准》,通常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划分为一级、二级与三级。其中一级管理作为现阶段最高的`管理标准,其对财力、人力的花费相应最高,同时一级管理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细化管理。例如,对于一些城市中心的园林,就应采取一级管理模式。通过植物的茂盛生长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同时,还需要为人们提供整洁的卫生环境、完善的设施以及优良的环保理念。对于一些居民生活区,可将其列为二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绿化管理要求,没有一级管理模式严格。更多时候主要是确保绿色植物无病虫灾害、设施齐全、环境整洁。最后,在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园林管理中,由于对这部分的园林绿化要求并不是很高,可直接采取三级管理方式开展工作。

2.2分组管理模式

对于一些面积、区域较大的园林,分级管理很难能够全面实行,可通过分组管理模式展开园林工作。需要结合所管理园林的具体情况,划分为几个区,同时向不同区域委派足够多的人员,其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化整为零”。在明确个人区域管理目标的同时,实现终极管理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园林工作,必须要对养护工人的工作素质进行严格把关。要求每一名员工都必须充分掌握园林管理技巧,以此将分组管理模式的弊端降到最低。

2.3养护与建设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由于在实际的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工序是非常复杂而繁锁的,这时候极易由于工人的疏忽而导致植被死亡与破坏。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园林管理人员就可以采取养护与建设相融合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在具体的园林绿化过程中,通过一边养护、一边建设的方式开展工作。一旦在养护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便要采取对应的方式进行补救,以此实现该园林的有效扩张与多元化发展。例如,在种植菊花时,由于菊花只能在秋天盛开,而这就注定了这片区域在另外3个季节是闲置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采取养护与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其他3个季节种植与季节匹配的植物。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手段实现最优效果。但无论最终采取的是哪种管理模式,都需要从业者必须怀揣着一颗责任心与主人翁态度来开展工作。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与完善,优化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将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陈艺元.现代城市下的园林管理模式分析[J].经营管理者,(8)

2左麟峰.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解析[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7)

10.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产生的不利因素也逐渐增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逐渐增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其中包含了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及雾霾等,不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程度,城市园林建设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展了园林建设工作,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园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得城市园林工程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下面,本文将重点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随着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环境发展中,逐渐产生了绿化经济管理改革,并具备时代性阐述意义,这给我国经济发展策略的构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迎合城市生产需求,同时给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就必须站在社会不间断发展的角度上,落实现代化群众生产建设工作,并且借助合理化建设方式,实现关键性标准业务的规划建设,利用园林绿化环境,在谋略上,产生一些影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城市绿化管理力度,能够保证园林发展要求建设工作可以更好开展,这针对园林绿化管理而言,可以实现绿化养护管理配置的分级管理。运用分级管理的方式,落实各个等级的规范化标准建设。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消耗一定人力的条件下,起到对建设资金合理管控的效果。针对管理人员具备的适应性要求来说,利用高质量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策略的构建,进而对各个阶层管理模式展开全面探究,借助区域安全性理论构建方式,同时根据城市形象,在提升环境美化度的同时,还能实现城市环境的绿化、环保。

二、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

随着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形成,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说,其园林管理形式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构建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时,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基于分级管理的创新思路;第二,基于分组管理的创新思路;第三,建设与养护相结合的管理创新。下面,本文将重点对这三种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进行介绍。

1.基于分级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园林本身采用的分级管理形式,针对管理质量,以及标准性模式而言,会构建一条合理的资金管理流程,这给园林规范化管理以及目标,提出了高效的谋略。站在管理标准角度来说,人力以及财力的消耗标准,主要会受到管理标准的影响。采用分级管理形式,会给管理环境提出更高的工作需求,除了要加强管控力度之外,还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从而实现城市各个基层的合理管控。并且,针对城市关键区域要求来说,在进行园林规范化建设时,可以利用城市关键途径,来明确各个阶级的园林政策,从而起到对基础环境策略全面探究的目的。在运用管理形式时,借助群众生活区域保障的方式,来落实路边绿化地带的基本建设,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基础政策的全面开展。站在基层管理战略的.角度来说,开展基础设备建设工作,可以起到对园林城市形象修整和完善的目的。针对管理方式而言,不管是园林本身的城市形象,还是优化环境的基础方式,都会实现城市本身形象的完善和修整,从而为城市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理形式,落实管理方式框架上有关政策实现全面改革。

2.基于分组管理的创新思路

在开展园林建设工作时,因为管理地区范畴比较广,所需管理工作人员的数量比较多,采用分级管理方式,针对环境基础建设而言,会使得体系构建上管理丧失,从而造成工作建设不成功。为了迎合实际生产需要,在进行地区配置工作时,需要加大基础信息的明确力度,同时实现对综合绿化模式的高效管控。针对地域基层建设而言,要想实现化整为零的操控形式,就要站在基础战略改革的角度,来落实地域高效管控工作,并通过地域划分的方式,来起到在不同地域下绿光作用的高效建设。借助多种渠道的合理构建,从而实现各个地域安全形式建设,在绿化作用的基础上实现形式修整,同时结合园林绿化标准,明确各个框架下的安全构建设施,并借助基础形式上的规范性构建,落实基础设施下的综合环境修整和完善。

3.建设与养护相结合的管理创新

为了迎合当前现有的绿化管理形式,在开展施工建设工作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来落实繁琐阶层框架下的规划性管理工作,借助安全保护措施,来保证建设安全,同时在和养护相融合的条件下,借助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各个地域的安全建设工作,并且借助双层安全模式,进而保证建设框架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因为在开展现代化基础建设工作时,需要借助有关工程的干预来明确生产需求构建工作,同时通过安全问题的合理管控,来实现各个框架阶层建设工作的固化明确,借助安全保护,推动各个阶层性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落实管理形式的规范性建设。在迎合养护工作中,对基础园林拓展方式多样性进行统筹建设,在满足新建设需求的条件下,利用城市绿化园林构建,起到因素式改革全面管控的目的。

三、现代城市园林管理创新的保障措施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快速发展,其构建战略以及管理形式,针对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以及自身含有的管理意识来说,都会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途径;针对管理事物浇筑战略方案而言,园林管理知识种类,对于其所了解的环境来说,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战略。下面,针对现代园林改革,起到对基础管理意识有效提高的目的。

1.管理观念的创新

针对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来说,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一些平时管理措施,同时还要具备规范管理意识。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更好开展。对基础地域面积管控而言,在提升本身管理能力的条件下,保证绿化工作的合理管控。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来说,需要站在多个角度来掌握更多的管理知识,从而了解更多的基础信息。只有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才能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稳定上升,进而保证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质量。

2.强化对管理目标的综合控制

在进行整体管理标准特点整理时,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其水平构建的修整和完善,而这一现象的发展,针对基础化处理形式而言,可以结合城市美观度,实现其稳定提升。当城市美观度得到了稳定提升时,人们的观赏审美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借助高效的管理方式,实现信息美观度的提升,并结合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强化对管理目标的综合控制。

3.健全城市管理体系

针对现代化城市园林管理工作而言,还想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发展,就要对绿化环境建设工作进行规划修整,同时采用高效的管理模式,进而起到对相关责任机制的干预目的,并通过此种方式,实现机制上的全面管理。针对基础科学性监管理念来说,其养护性监管,可以推动其综合机制的更好构建。

四、结语

11.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手法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街道;应用

一、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

城市道路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二、街景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三、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两大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即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第三层面街道两大构成要素下各子要素之间的尺度、位置、功能、感受(色彩、肌理、形态、印象等)之间的协调。

功能定位合理直接决定街道景观设计的成败,憋足的仿古建筑无法让人追忆失去的城市记忆,保留的深宅大院成为路边微缩的景观模型。这些都说明合理的功能定位是优秀景观设计的先决条件各物质构成要素与时代文化环境与价值取向的协调体现在提高街道的整体文化品位,充分发掘街道现状的景观资源,保持街道地方文脉的延续,保持街道传统特色的活力和再生。而不是跨越时空去创造所谓的新潮和仿古。

各子要素与人的尺度更加接近,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它们直接决定着街道自身的形象,其形式、色彩、尺度、纹理及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等,都给人们提供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并影响到城市空间的景观质量。因此,各要素之间应形成一个系统,拥有统一的母题,例如每个店面和门面装修风格的统一,沿街牌匾的尺度、作法、色彩、悬挂高度、距地尺寸、以及霓虹做法、金属卷帘栅栏造型、空调散热器位置等的具体要求,都关系到街道的总体环境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细部设施的配置应该是有规律的,而不是随意乱放的。

四、街道设施的配置与整合

设施的功能并不是独立的,往往是复合的,而且从景观要求出发,它们都应具有审美性的要求。通过对设施的整体考虑和设计,可以使街道景观更加丰富宜人。它可以塑造城市街道景观的特色,使空间引发活动,使活动强化空间。它可以明确地界定人、车的使用空间,使它们互不干扰而又能紧密地转换。它可以塑造活动空间品格,强调空间的运动感或滞留性,以促发不同性质的动态与静态活动。同时具有某些相同功能的设施应整合而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灯箱广告和路灯的整合、座椅和花坛的整合、空间界定的小品与绿化的整合等。

五、人的感受和需求

景观设计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艺术处理,合理的表达设计意图,满足人的精神上的愉悦,二是通过创作,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感受者参入进去,满足人的自我表现、参与或使用需求,并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开敞空间的设置应结合功能考虑,赋予场所一定的功能有益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休闲性的街头绿地应结合冷饮、小卖等设施;而休息的座椅的设置的位置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而避免成为摆设。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建设,则根据不同区段的性质,对细部设施分别进行设计。在纯步行街,采用统一的地面标高,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为“驻留区”和“流动区”。

“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园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是贯穿步行街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在准步行街,车行通道比两侧标高稍低,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并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

1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十二

1 乡土植物的概念

乡土植物, 也被称之为本土植物。其定义比较广泛, 可以被理解为经历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物种演练交替以后, 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乡土植物还具有非常强的抗逆性, 以及自身的强抗病虫害能力, 整个群落大面积的、毁灭性的病虫害不会出现。乡土植物来源广、价格便宜、易管理养护, 从而有效降低了园林的开发费用, 在开创“节能型园林”时代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从而保证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性质的乡土植物、国际性质的乡土植物等。从城市园林植物建设的角度来看, 根据不同城市所界定的不同性质乡土植物, 最具备指导意义。以乡土植物为基础, 结合选择在本地适应多年的外来树种, 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林绿化景观, 不失为实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有效途径。

2 多样性植物

城市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的主体系统之一, 植物风景的完善和优化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城市植物来实现, 现代城市植物的丰富程度能够作为衡量现代城市水准的重要标志。就理论方面来看,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植物是所有城市人工植物以及自然植物的总称, 而自然植物指的是, 在不依靠人工的帮助下逐渐生长直至完成繁衍, 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无需任何人为因素。

对于乡土植物生长地区, 人们并不能够完全从心里上接受, 但这些乡土植物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生态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城市植物都极具观赏性, 可以通过规划和引导来吸引人们的观赏与驻足。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能够被顺利培育的乡土植物有很多种类。所以, 乡土植物不仅丰富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 而且丰富了城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各种城市植物的多元化都是建立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多样性基础之上, 在对目标城市进行绿化的过程之中, 可以根据乡土植物的生存地区予以研究, 然后依靠现代社会的生物科学特征进行“灌溉”。

3 乡土植物的应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不管是环境, 还是目前人口资源的压力, 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乡土植物的应用和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是有相同点的, 就是自然环境大规模恶化改变的情况, 或者是被环境恶化所引起的多元化植物快速流失的现状, 都是现代人们生活工作之外最为担忧的问题。植物多元化是人们能够发展以及生存的自然基础, 人们在享受物质同时, 需要更加关注环境的发展和完善。

现如今, 纵览全球乡土植物和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不同区域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广泛培养和种植乡土植物, 可以加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进步和发展。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多种植物的保护问题, 可以提高保护意识, 加强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视和研究力度。这样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 也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根据现代城市园林内的土壤、气候等不同情况, 自然基础条件也会有所不同。依山傍水的区域, 因其自然基础较好, 乡土植物的应用也非常独特。比如,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的聚芳园, 园内土壤是赤红壤和山地赤红壤, 其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结构较好、保水肥力强, 这样的园内植物品种丰富、生长良好、植物多样化、生态感强。该地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改造补种的植物, 如乔木造林主要挑选的是马尾松、朴树和火力楠等, 灌木选择红绒球、杜鹃和含笑等, 用白蝴蝶、彩叶草来搭配, 形成错落有致的乡土植物群, 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乡土植物的资源非常丰富, 种类繁多, 目前在应用开发方面力度显然是不够的。须加强对乡土树种的保护, 加大对乡土植物调查、研究以及相关的宣传, 制定循序渐进的计划, 合理应用乡土植物资源。

4 总结

乡土植物和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之间联系性非常紧密, 若要完善乡土植物的建设, 促进现代化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需要分别把握乡土特征的地域性、生态性以及文化性, 依靠更加合理的使用方法, 来实现乡土植物效用的最大化发挥, 将乡土植物作为一个主体性的园林城市景观, 并且作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整体发展方向。

摘要: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能够营造出该城市的园林景观氛围, 提高园林美观效果, 改善城市的居住和休憩环境。

关键词:乡土植物,城市,园林建设,景观

参考文献

[1] 陈雨煜, 王力超.综合性城市广场植物配置调查与分析——以重庆缙云广场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0)

[2] 魏美英, 文剑钢, 战彪.小城镇的形象与景观环境构成特色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11 (3)

1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十三

摘 要: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对居住地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对城市园林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城市园林管理养护工作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充分重视现代园林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并应用到园林养护中来。基于此,简单概述了现代园林机械在城市园林管理养护中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现代园林机械在城市园林管理养护中的应用方向,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园林机械; 城市园林; 管理养护; 有效措施

城市园林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传统的园林管理、园林养护工作逐渐向机械化方向发展,现代园林机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现代园林机械以其自身独特的优越性,对改善市容、美化环境存在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管理养护工作的系统性十分明显,要能够完成植物发芽、生根、生长等一系列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而现代园林机械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弊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经验,对现代园林机械在城市园林管理养护中的作用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4.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文探讨论文 篇十四

因此,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根据已有的地形地貌,适当整理,没有必要大量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这也符合我国造园一向强调的要“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优良传统。

3.5.2 适地适树

小区房屋建设,对原有土壤破坏极大,建筑垃圾往往就地掩埋,已经造成了原有城市土壤的贫瘠化。再者,居住区环境的日常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像公园绿地那样高。因此应从较粗放的管理投入考虑,在树种选择上一定要以地方树种为主,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6 适度美化原则

园林绿地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是把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文学美综合为一体的艺术,同时它受时空及自然条件变化的制约。因此,一个好的园林设计作品,必然明确立意(创意),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要符合一切完美艺术的构图基本规

律。

4.结束语

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在住宅商品化的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对小区环境日益重视。环境已成为住户购房首要考虑的与户型、区位同等重要的因素。环境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景观设计要配合小区规划、建筑风格与地产企业文化等来进行。

住房消费市场日趋成熟,人们对小区景观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集中观赏、休闲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小区景观,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

参考文献

15.现代城市夜景观设计 篇十五

一、城市夜景观设计的含义

城市夜景观设计是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 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 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 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 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 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

城市夜景观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 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 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 如果运用得当, 就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 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二、城市夜景观形象的塑造方法

1. 确立夜景观主题

从思维的过程来看, 城市夜景观基本上要解决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设计怎样的城市夜景观—怎样设计城市夜景观—设计怎样实施。“设计怎样的城市夜景观”是塑造形象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同时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无论我们展开一项怎样的城市设计活动, 首先必须对此加以思考。

2. 确定表现的方式

夜景观的表现要围绕主题, 以明喻、暗喻的方式, 以直接、间接的照明方法来表现。确定总体指导思想后, 就要斌予形体效果并在空间上布置要素。夜景观的表现方式有很多, 主要有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霓虹灯照明、树木串灯照明和灯箱照明等。方式的选择没有一般模式, 需要根据表现主体的具体情况而定, 依据对象的功能、特征、风格及周围环境, 选择合适的方法。

3. 营造光影氛围

如果场所原本照明的光色效果不佳, 就需要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补救。对光影氛围的营造要敢于打破常规, 这样可以使在白天苍白无力的景观在夜晚有着独特氛围, 让人为之一震。从设计的角度来看, 对灯光效果的逼真性和对特殊装置设计及建筑细部的研究都十分重要。如日本东京的风之塔, 将旧塔进行整修与翻新, 铝板之间设有上千个灯泡和十二个霓虹圈, 底部则有30个泛光灯, 灯光由计算机控制, 根据周围的不同信息不停变化花样。白天平淡无奇, 夜间如梦似幻, 产生独特的光影氛围。营造光影氛围要尤其注意彩光的运用, 彩光运用得当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光影氛围, 但是如果滥用彩光或颜色搭配不当, 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城市夜景观元素照明方式

1. 建筑物照明

建筑外体照明不能单纯考虑所涉及的一栋建筑的一个或几个面, 还要考虑周围其他景物的情况。整体感表现的好, 才能创造协调气氛, 不能使主景孤独的处在黑暗中, 象在黑暗底色中间涂了一片绿色、黄色或其他颜色的画板。同时要考虑建筑本身的造型、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通过虚实、明暗、轻重、大面积的给光和勾画轮廓等多种手法体现层次感。北京的北海白塔和景山公园的亭子的夜景照明, 但从塔和亭来看, 白塔“泛光普照”, 亭子“轮廓勾边”, 一虚一实, 一明一暗, 一轻一重, 各显其特色, 在对比中产生绝妙的呼应。

2. 植物照明

照明的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上照光照明和下照光照明是绿化照明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法。下照光是指光线自上而下对植物进行照明, 因为其光照图式与自然光环境一致, 所以可以增加树叶的自然表现力。上照光则是光线从下方照亮植物, 这种照明效果似乎更加戏剧化。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现植物的质感。

3. 雕塑与艺术品照明

雕塑、艺术品的照明方式类似植物照明, 但雕塑品的摆放地点灵活, 所以它们的照明效果要考虑到对行人的视觉影响, 根据它所处的环境位置而定。

立于地面上, 孤立于空地或草地上的雕塑, 应以保持环境不受影响和减少眩光为原则, 灯具与地面齐平或在植物围墙后;带有基座, 孤立于草地或空地中央的艺术品, 由于基座的边沿不能在底部产生阴影, 所以灯具放在远一些的地方;带有基座位于行人可接近的地方, 灯具一般固定照明杆或立面上。

4. 水体照明

如果水体本身非常洁净, 毫无杂质, 可以采用水下照明的方式将池水清澈的效果展现出来。对于瀑布而言, 灯具的设置位置在动态水流下落的底部, 这样可以有效隐藏灯具, 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将水流高度撞击后产生的水花照亮, 突出瀑布的特色和在水景中的主要地位。而喷泉等人造水景观不仅具有动态美, 而且具有丰富地形态特征, 因此在突出形态特征地部位可以进行重点照明。

四、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研究, 让我们认识到城市的夜空间不同于白天的城市空间, 也不是单纯的照明规划, 它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通过对城市夜景观设计的研究, 可以更好的优化我们的城市功能空间, 创造出舒适宜人、丰富多彩、充满生机的夜景观。但在城市夜景观建设中要避免夜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脱节, 城市夜景灯光环境的主体严重错位和光污染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城市的夜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夜景观设计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 同时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 有的放矢地进行夜景观设计, 直接关系到城市夜景观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夜景观设计,照明,光污染,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城市夜景观规划与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2]同济大学主编: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浅谈现代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篇十六

关键词:居住小区 园林景观 设计

一、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误区

1、忽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

首先是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的利用率较低,目前很多居住小区中景观的实用价值没有充分实现,很多设计虽然具有美丽的表现形式,但其实用价值经常被牺牲掉。尤其是居住小区中的广场,很多没有针对性,不能兼顾不同使用人群,并且只注重观赏效果,供人们休憩的室外家具比较少,致使人们不能充分利用公共空间的完善功能。无法停留、休憩以及交流。

其次是植物和水景设计片面注重观赏效果植物设计忽视其遮荫、防护等功能效应,仅仅为了存在而存在。许多活动场地、交通游览步道没有遮荫树,在炎热的夏天让人只能望日兴叹。

再次,“人性化”的设计思想没有被很好采用居住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时尚的设计风格,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理解和尊重人的思想和行为需求。要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齡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尊重体贴人的活动行为,体现人性关怀的服务理念。

2、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性不能很好体现

首先是不重视多方向观赏效果,多数园林景观与建筑外立面相谐调,注重其室外观赏效果。对于住户来讲,在室内欣赏室外的风景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调研的很多小区内室内观赏效果非常不让人满意,主要是鸟瞰效果、色彩搭配、植物组合布局等方面。许多是草草处理景观和道路、停车位的关系,导致混乱一片,视效果较差的景观,规划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合理解决好停车功能、活动集散功能,同时同林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合理解决景观观赏角度、观赏层次,使作出的景观设计才能达到园林上良好的俯视效果和立体效果。

其次是有些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滥用园林雕塑小品,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小区园林景观中很普遍,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有一些居住小区内泛滥园林小品,或者设置过于密集,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相融合,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

3、“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对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开发商在一期时,会把园林做得很好,但随着销售的好转,二期,三期会减少投资,园林景观越做越差,形成了“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其实这种设计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楼盘的景观没有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至使一二期之间的设计断层,导致楼盘整体景观质量下降,或呈现出一种“狗尾续貂”的效果。

这种对后期园林景观的不重视,是得不偿失的。园林景观不仅仅是小区的形象,更是对住户的一种承诺,因为住户会这么认为,后期的房价高了,而园林景观下降了,这是一种对住户不够负责的表现。开发商应有大局观念,不能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其实,在二、三期工程建设中,继续继承一期的设计风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对开发商来说,不仅可以得到住户的信任,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与公司品牌的打造。例如广州推出的“时代廊桥”楼盘,该楼盘在园林设计上就从整体把握了设计的风格及连贯性,强调东南亚风情,除了首层全部架空4-6米,令楼盘更为通风外,还选用了可降温的大面积水景,在水中修建了11座形状各异的带顶廊桥,为业主营造了一种放松舒适,又别有风情的“家”的感觉,使得该楼盘从开始销售就呈现出火爆的卖场,全面房屋很快就销售一空。这不仅仅是销售,是信任,更是品牌。

二、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与方案

通过上面所分析设计误区或不足之处,以下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特点,在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1、实现功能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情况,一个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功能的需求,应该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符合现代居住形式,适合不同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居住小区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首先,要在设计前制定空间使用调查报告,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作出详细的居民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社会和行为心理需求而产生使用要求;还有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气候等因素。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再结合设计的小区的人口密度、居民数、面积、容积率等,安排设计空间的内容和这些内容应当把握的数据。

其次,小区园林景观的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虽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像规划设计那样有许多控制参数,但容量的控制依然至关重要。比如,根据每个小区个体的特点,整体上把握开敞与私密空间的比例,每个空间中软硬质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成功能的合理。此外,需实现不同规模的景观空间的合理分布,避免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大无法形成有精神的场所,并且在艺术和功能上无法控制,造成浪费;过小无法驻留,缺乏意义。保证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避免相互干扰以及避免空间的滞涩。另外,还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比如对外界噪音、污染等不利环境的隔离,设计合理的健身运动场地。

2、提升观赏价值

在满足居住小区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就需要在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的层面上进行创造,这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并且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园林景观最终是为人的使用和欣赏而服务的,如果居住小区的景观缺乏观赏价值,得不到认同感,那么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无法吸引人们向往。对于如何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全方面着手去考虑。

首先,要创造多层次的美感体验;美是人类居住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在景观中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在多层次美感体验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视觉体验。居住小区中的不同位置,比如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除了要考虑室外处于环境中的审美角度外,还要考虑在楼上外望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景观单体的艺术化处理;景观单体是实现景观效果的基本元素,因此细节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单体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如何达到与整体环境风格统一又不失个性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景观单体在设计上首先应当贯穿着环境所具有的品性,与环境协调统一,如天津万科水晶城中的入口雕塑,通过以传统材质为主表达空间归属感和空间意义,又结合现代的样式暗示高品味的住区生活。

3、要保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作为人们生活主要场所的居住小区,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保证居住小区生态效益的均好,内部物质流动的良性是至关重要的。居住小区中的生态设计要考虑不同地域特点的通风、采光、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应场所的自然条件,将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生态,并尽可能地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而消耗的能源,保留当地的地域性特点。通过这些手段维护居住者身体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美,实现居住小区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对传统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不断需求,以及对健康的不断追求,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前所未有的在功能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设计。因此,要构建满足人们心里需求和实际需求的现代的居住小区园林景观,就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琚利民,居住小区环境设 [J] -山西建筑2003(13)

[2] 白伟岚,居住区环境绿化质量的探讨 [J] -中国园林2000(01)

上一篇:孩子军训心得体会下一篇:10级女生部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