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精选7篇)
1.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 篇一
亿库教育网http://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
老师: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学生: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老师:简言之,人民是通过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那么,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什么地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人大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中,全国人大居于最高地位。
学生:人大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老师:那么,同学们知道人大是如何决定全国和地方重大事务的吗?其他国家机关为什么要由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课件展示板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推进新课
一、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
问题情景1:我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哪些国家机关?它们的关系怎样?
师生互动
老师: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反映我国部分国家机关活动情况的图片和材料。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9、60页“专家点评、名词点击”材料,同时思考:国家机构一般由哪些国家机关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成情况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材料,认真思考。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过程评价
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并增强对国家机关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为学习和理解下面的学习内容作好铺垫。
合作探究
学生回答所提问题后教师概括知识内容。
老师:国家机构一般由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不同国家在具体设置上有所不同,这里要注意:国家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体现,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亿库教育网http://
如我国的国家主席。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它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并同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问题情景2:我国的国家机构之间是什么关系?又是如何行使各自权力的?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走进我国的国家机关”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这一组镜头反映了我国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是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和材料,积极思考问题。
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交流。
过程评价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知道我国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国家机关、开展管理国家的各种政治活动的,进而知道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探究
老师:什么是政体?
学生:政体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1.政体的含义
老师:顾名思义,也就是指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那么,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学生: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政体
老师: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那么,我国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政体呢?
学生: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
老师: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本质,也就是说我国的政体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是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实际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也是由他们资本主义专政的国体决定的。
3.我国的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老师: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呢?这可
以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特点上得以说明。那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
学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民主集中制。
老师:那么,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4.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表现
学生: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老师: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主,就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集中;同时,集中是民主的保障,没有集中,就不能反映大多数的意志,也就体现不了民主。民主和集中必须相结合,离开民主的集中和离开集中的民主,会导致专制独裁和无政府主义。那么,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1: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上。
学生2:还体现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上。
学生3:还体现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老师:对。具体来说,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予以罢免。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具有广泛的民主基础,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这表明我国权力机关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各国家机关分工各司其职,国家机关之间存在着权力制约和监督,既有利于权力机关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统一行使权力,又有利于其他国家机关在集中指导下依法行使民主职权。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表明我国中央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各地方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分工实施。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统一。
老师:根据上面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学生:讨论、总结、发言。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内容及地位
学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老师:(过渡)在这里,特别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等同起来。
请大家结合教材第61页“中央国家机关组织系统简表”,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并发言。
规律总结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者性质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可见,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老师:结合上述几个材料的分析,想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老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问题情景3: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把学生分组,让他们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集中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认真思考。
学生按要求分组进行讨论、交流。
过程评价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按照分组要求,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又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又不可能一起开会来讨论决定国家大事,因此,必须要有一种制度既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克服和消除因人民直接决定国家大事所造成的困难和浪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它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可以说,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就很难切实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就难以完成,我国也
就不能称其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就会改变。
第二,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老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哪些方面的优越性?请举例证明。
学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因为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出代表组成的,人大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并反映群众意见,人民有权对代表进行监督并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不称职的代表。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它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因为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产生的,它们要在人大的领导和监督下各司其职。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因为各族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能享有当家作主的地位,其意见和利益都能得到体现和维护。
老师:(概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规律总结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体只能是采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拓展探究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代西方主要国家的政体形式,并说说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不同。(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深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2.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 篇二
一、天赋人权与法赋人权比较
17世纪的欧洲, 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强大, 有了经济地位的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拥有政治权利。而最大障碍来自于封建的政治统治, 君权神授在人们心中占据统治地位, 要想推翻传统的封建统治, 首先, 必须要让资产阶级的思想深入人心, 于是, 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哲学、社会、宗教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 提出了系统的天赋人权学说, 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马克思主义认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权来源的模糊面纱被逐渐揭开, 人们开始反思这一思想, 天赋人权的客观基础不牢固, 没有事实依据, 何谓“天”, 既然没人能够回答“天”是什么, 那么, 天赋人权就不能让人们信服。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的权利, 而普通大众所得到的权利极其有限, 因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
以英国政治法律思想家为代表的法律学派认为, 人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 人们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生活的, 享受法律规定的人权。
纵观天赋人权与法赋人权, 各有其合理的地方, 天赋人权是在反抗君权神授的过程中提出来的, 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在得到经济地位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革命, 毫不亚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作用。而法赋人权说, 则是看到了法律在人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但是却没有认识到法律是在政治权力得到确立以后才得以确立的。
二、政治权力是人权的根源与保障
以前关于人权来源的学说或者没有事实根据, 或者形而上, 没有认识到真正的根源在哪里, 因而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权本源。文章认为, 人权的根源是政治权力, 只有政治权力得到确立, 人权才能得到保障。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发现, 各个阶级权利的实现都是以政治斗争的胜利为前提的。每个阶级, 要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都必须通过政治斗争, 政治革命以后, 建立以自己阶级为核心的政治统治, 获得政治权力以后方能实现自己想要得到的权利。
实践证明, 没有政治权力就没有人权可言, 只有手中掌握了强制性的权力, 才能推翻一切障碍, 为自身权利的实现扫清道路。一个阶级或者集团, 只有在获得政治权力以后, 才能制定法律, 使自己权利具有法律根据, 具有合法性。由此可见, 法律只是人权的保障, 而非人权的根源。
人权来源于政治权力, 又必须得到政治权力的保障, 没有政治权力保障的人权, 可谓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一个统治阶级, 要想使他们的权利得到维持, 必须全力维护他们的政治统治, 因为只有在政治上拥有合法性, 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行之有效的, 进而权利的实现才可以得到维护与保障。统治阶级手中掌握了强制性的政治权力, 就具有合法的使用国家暴力的权力, 国家机器就是用以保障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实现政治权利的。政治权力保障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保障了统治阶级人权的实现, 因此, 政治权力是人权强有力的保障。
例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大部分东欧国家是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在战争过程中, 是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借助前苏联强大的政治军事铁犁, 铲除了法西斯势力以及亲法西斯势力, 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才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 保障无产阶级的权利, 实现了人民最基本的权利, 并且随着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人权也相应得以转变。可见, 政治权力就是人权的根源与保障。
三、中国人权的政治基础
新中国成立, 是以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打破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新的政治权力基础,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基本权利, 都是以政治权力的获得为基础的。而新中国巨大成就的取得, 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 再到政治文明的实现, 都是建立在政权获得的基础上的。正是强大的政治权力铁犁, 为以后一切成就的取得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固然, 政治权力是一切成果包括人权在内的前提条件, 是根源性的东西。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属于普通大众的人民政府, 人民政府权力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权力为后盾的。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政策都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政治权利, 中国人民人权的实现有了政治与法律的保障。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就不会有现在的人权, 最根本的, 现在人权的取得是以政权的获得为根源, 以政权的维护为保障的, 法律是建立在政权基础之上的, 法律保障人权也是政治统治的需要。
法律是保障人权实现的工具, 为人权提供法理依据, 是人权维护保障不可缺少的。但是, 我们必须认识到, 法律并不是人权的根源, 所谓的法赋人权理论, 只看到表象, 没有认识到实质性的东西。只有政治权力才是一切法律、制度的根源, 人权作为一项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制度, 是以政权为前提和保障的, 政治权力才是人权的根源。
摘要:天赋人权思想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天赋人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受到许多学者的批判, 边沁倡导法赋人权, 认为人的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然而法律是从何而来, 法律的根源在于政治, 所以, 人权应该来源于政治革命, 根源是政治权力。
关键词:天赋人权,法赋人权,政治权力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2]、何志鹏.人权的来源与基础探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 (双月刊) 2006年第3期.
[3]、史彤彪.“天赋人权”的简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3.企业的根本保证——制度 篇三
治理一个不论大小的国家,就如烹煮鲜活的小鱼儿来吃一样简单。何以如此简单治国呢?那就是把公平、公正、合理、合情、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来,颁布天下,再不折不扣地执行,那些装神弄鬼、装模作样、阳奉阴违、偷奸耍滑、捣蛋捣乱、称王耍霸、欺小凌弱、欺男霸女、盗窃抢劫、垄断私有、为所欲为、不劳而获等人,在国家中才没有立足之地,才不破坏国家,才不危害人类社会。不是他们装神弄鬼不破坏国家不危害人类社会,而是在公平、公正、合理、合情、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下,才不破坏国家,才不危害人类社会。在公平、公正、合理、合情、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下,不但这些装神弄鬼的小人不破坏国家不危害人类社会,就是那些正人君子也不会出现好心办坏事而破坏国家而危害人类社会。只有装神弄鬼的小人和正人君子都不破坏国家都不危害人类社会,国家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德法交融的和谐社会。
国家难治吗?在老子看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如烹煮鲜活的小鱼儿来吃一样简单。为什么治理国家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老子认为,关键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以及不折不扣地执行。
众所周知,奴隶社会国家的法律法规,封建社会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具有阶级性,都具有君王、统治阶级、强势阶级垄断私有的属性,是为巩固他们的地位、统治而服务的。这样的法律法规没有多少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可言。换而言之,奴隶社会国家、封建社会国家的君王、统治阶级、强势阶级,他们制定法律法规时主要是用来约束、惩罚臣下、被统治阶级、弱势阶级的,而他们自己是不想被法律法规碍手碍脚的,他们是可以超越在法律法规之上的,即所谓的“刑不上士大夫”。用这样带有阶级性的法律法规去治理国家、管理人类社会,国家当然难治了。老子正是看到了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这一重大缺陷,所以才提出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只有这样的法律法规才能治理好国家、管理好人类社会。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坏人小人、正人君子、君王、统治阶级、强势阶级、被统治阶级、弱势阶级等所有人都在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惩罚之下,这才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了这样,国家难治吗?不难了。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有的人有效,对有的人无效,天王老子也治理不好国家。乱国者,正是那些法律法规对他无效的人,正是那些超越在法律法规之上的人。
治理国家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子的这一深刻认识,遗憾的是,2 500年来的众多注家,99%没有解读出来,纷纷如林语堂解读为“治大国好像烹小鱼不能常常翻动,常常翻动小鱼就会破碎;不可朝令夕改,过于多事,否则人民不堪其扰,便会把国家弄乱”(《老子的智慧》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1頁)。这样的解读,表面看来很对,治理国家确实不能乱翻乱动,确实不能多事扰民,但它不是老子之意。
为何不是老子之意呢?其关键在于“治大国若亨(烹)小鲜”的下文“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中的“道”字。谈起《老子》的这个“道”字,帛书本《老子》共出现69个“道”字,通行本《老子》(河上公本)共出现75个“道”字,从我查阅的137个仁人志士、名人名家的《老子》解读来看,“道”竟使“无数英雄竞折腰”,纷纷被“道”字卡在门外了。从整本《老子》而言,不同章节的“道”,不同句子里的“道”,都有它确定的内涵,其义不一定相同,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道理、原理、物理、事理,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自有属性或所有属性,如第1章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中的第一个“道”字;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如第62章的“道者,万物之注也”;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人类社会的自然规律,如第9章的“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人类社会的基本守则或准则,如第18章的“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人类社会的秩序,如第46章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学问、真理,如第48章的“为学日益,闻道日云(损)”;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发现、认识、研究、掌握、运用、改变等,如第1章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中的第二个“道”字;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指道德、品德,如第24章的“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有的章节、句子里的“道”老子把它当作物或人来表达、叙述,老子借此把他的观点思想隐含在对“道”的表达、叙述中(或之后),如第4章的“道沖(盅),而用之有弗盈也。潚呵,始万物之宗。锉其兑(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湛呵,佁(似)或存。吾不知亓子也,象帝之先”,等等。解读《老子》,不同章节的“道”,不同句子里的“道”,包括其他关键字词,需要我们仔细推敲清楚,确定其含义和内涵,才能搞清楚老子说了什么,才能搞清楚老子表达了什么观点思想,这是不容许注家对“道”含糊其辞、囫囵吞枣、避而不解的。很遗憾,2 500年来的众多注家对这70个左右的“道”字中的绝大部分,恰恰是含糊其辞、囫囵吞枣、避而不解,因而对《老子》的解读就出现“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局面”,弄得读者云里雾里、晕头转向、不知所云。
而“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中的“道”字是何义呢?这又要由其中的“鬼”“神”来决定。从整本《老子》来看,老子是无鬼论者、无神论者。因此,“鬼”当指人类社会那些“装神弄鬼、装模作样、阳奉阴违、偷奸耍滑、捣蛋捣乱、称王耍霸、欺小凌弱、欺男霸女、盗窃抢劫、垄断私有、为所欲为、不劳而获等”的人,是国家的鬼,是人类社会的鬼。它并非人类主观认为人死后变的那个“鬼”,它并非鬼怪的“鬼”,而是人类社会活生生人中的那些坏人、小人。“神”,当指“破坏,危害”,是名词转动词用法,它并非鬼神、神仙的“神”。基于此,又要基于前文“治大国若亨(烹)小鲜”作很好的对接,也就是要保持前后文理的一致性,“道”之义,当指国家、人类社会“公平、公正、合理、合情、健全的法律法规”,另外还包括“颁布天下,不折不扣执行”。只有“道”是这样的含义和内涵,只有这样的“道”,才能约束国家的“鬼”不破坏国家,才能约束人类社会的“鬼”不危害人类社会;同时,老子还指出,它还能防止正人君子好心办坏事而破坏国家危害人类社会。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国家治理者才不敢对国家乱翻乱动,才不敢多事扰民,所有人都在法律法规的规矩之下。因此之故,治理国家是一件简单的事。
nlc202309012322
所以,有人认为治理国家是一件困难的事,那是因为他没有看到治理国家困难的根源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情与不健全,再就是打折扣执行。
在中国过去的众多王朝(国家)中,有学者对其法律法规进行了一番研究,认为,秦王朝的法律法规是其中最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秦国正是依仗它(商鞅变法)才得以强大起来而灭掉六国,建立大秦王朝。但是,大秦王朝建国15年后又被大汉王朝所灭亡。其中原因,在于大秦王朝的法律法规中有一个巨大漏洞,那就是对君王无效(没有制定约束君王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对君王无效,他就可以为所欲为,他就可以对国家乱翻乱动,他就可以多事扰民。秦王朝君王(秦始皇,秦二世)在国家里是怎么为所欲为的呢?组织庞大的皇家车队巡游天下,大修万里长城,大修宫殿、皇陵。这样弄得国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民众起正义之师将其灭亡之。再如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败于谁之手?败于汉武帝刘彻为所欲为之手。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再三对匈奴用兵,耗空了国库,从此使西汉王朝从富强走向了衰亡。如果国家制定了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法律法规,君王敢如此胡作非为吗?肯定不敢了。与刘彻这样的败家子皇帝为伍的还有一个,那就是隋炀帝杨广,他老爹隋文帝杨坚好不容易把隋王朝治理得太平富有,到他手里因穷兵黩武、骄奢淫逸而败光,隋王朝换成了唐王朝。
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一个国家来说特别重要,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否也特别重要呢?依老子的观点思想而推论之,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来说当然也是特别重要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它决定着企业的兴旺发达、长久常青;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不合情与不健全的,它决定着企业的混乱、失败与衰亡。
巨人集团公司,成立于1990年,创始人史玉柱。“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这年下半年,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巨人视察,当他被引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的时候,四周一顾盼,便兴致十分高昂地对史玉柱说,這座楼的位置很好,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点?就是这句话,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于是,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这时候,又一个消息传来,广州想盖全国最高的楼,定在63层。便有人建议史玉柱应该为珠海争光,巨人大厦要盖到64层,夺个全国第一高楼,成为珠海市的标志性建筑。到1994年年初,设计方案又改为要盖到70层。这就是最后导致史玉柱身败名裂的巨人大厦的投资决策过程”。“在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概需要资金2亿元,工期为2年,这对巨人集团来说,并非不能承受之重,可是,盖70层的大厦,预算就陡增到了12亿元,工期延长到6年。这不但在资金上缺口巨大,而且时间一长,便也充满了各种变数。可是,史玉柱却信心十足。当时巨人的M-6403汉卡在市场上卖得十分火爆,1993年的销量便比上年增长了300%,每年回款有3 000多万元,如果保持这样的势头,盖楼的资金应该不成问题。史玉柱犯了一个很多青年企业家都容易犯的错误:把预期的利润当成了实际的收益,并以此为基数,来设定自己的规划”。(《大败局1》吴晓波著,2013年,第31页)吴晓波先生给史玉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把巨人大厦的建成建立在公司很理想的收益情况上。这个归结固然不错,但是我要说,巨人集团因巨人大厦而轰然倒下(破产),更在于公司规章制度的严重缺失上。一个规章制度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企业,绝对不允许企业老总一而再、再而三地儿戏决策,从38层改为54层,从54层改为64层,从64层改为70层,要知道这是犯规犯法的。一个儿戏决策,就可以将公司命运葬送。
企业要有好的规章制度,万通公司老总冯仑就有此认识,他认为,“老板消灭身边最后一个对他个人忠诚的人,让所有员工去忠诚于体制,忠诚于公司的制度”;“好的公司没有秘密,唯一保险的办法就是按规则办,按法律规章办”。(《野蛮生长》冯仑著,2013年,第166页)他还认为,“老板身边直接对他忠诚的人在减少,遵守制度的人在增加,公司的规范和透明度在增加”,这是企业进步的标志。(同上,第165页)
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帛书本《老子》第26章)即:
在宇宙中,道最大;在天空中,天最大;在地球上,地最大;在人类社会中,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法律法规这样的王法也最大。一个国家中有四个大,那就是道大、天大、地大、王大;然而,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的法律法规这样的王法却排在四大中的第一位啊。
何为王法?具备公平、公正、合理、合情与健全5个要素的法律法规叫王法。企业欲想王天下,请用“王法”。
(责任编辑:罗志荣)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篇四
①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确认人民是国家主人的法律地位;
②各级人大在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③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主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
④我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保证。此处内容常以多选题形式出现
5.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 篇五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重点)
2、民主集中制(难点)
【自主构建】
【我的疑惑】
【要点探究】
探究
1阅读教材58页“三组镜头”,思考相关问题。
探究
2阅读教材61页资料,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结合你所了解的事例,对上述结论作出说明。
【基础回扣】
一、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的组织形式。(2)我国的政体是。
2.民主集中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
(1)含义:在民主上的集中和集中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具体表现:
①在人民代表大与_的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____的关系上。
③在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含义:。
(2)地位:以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决定因素: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2.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②人民通过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作为国家;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依法行使各自职权;
④实行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因此,这一制度以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
(1)她保障了;
(2)她动员了;
(3)她保证了;
(4)她维护了。
实践证明,我国的国体和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要点探究】
探究3 :
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阶层由人民选出来的代表齐聚首都,代表人民行使神圣权力。大会审议并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请回答: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建运作的原则是什么?
(2)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拓展延伸】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则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联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来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学习检测】
()1.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和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重大事务,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以及按法定程序决定本地行政区域内重大事务。这体现了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职权完全对等
B.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011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进一步严肃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职务犯罪案件等7类案件。由此可见,我国的检察机关是
A.我国的审判机关B.我国的权力机关
C.我国的行政机关D.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3.2012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8年的历程,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制度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②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保障了人民在国家机关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在我国,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可见
①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④公民通过人大代表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体现了
①大与“一府两院”是相互领导的关系②人大与“一府两院”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原则
A.①④B.③④C.②④D.②③
()6.[2011·广东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1·重庆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表决通过了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决定批准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集体行使职权②是我国唯一的权力机关
③决定国家重大事项④决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案参考答案
探究1: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人大代表有质询权和表决权。
主要内容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
探究2:
应结合例证,逐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可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公民享有的广泛民主、自由、权利,政府为人民服务,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五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等加以说明。
探究3: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全国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体现了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的关系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学习检测:
6.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 篇六
欧洲杯赛的组织者明白,与其压制冠军队胜利后的激情发泄,不如借希腊队奔放的热情去感染更多的球迷,因为这对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有益。同样,当管理者不再仅仅用束缚人的行为的手段管理企业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益,因为员工思想观念的活跃可以让他们在有组织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性得到质的升华。
企业的重要工作不光是出产品,还要育人。
从增强团队意识上培养员工的集体主义
一部机器的正常运转,依靠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假如某个齿轮或螺丝钉突然失灵,整台机器都会连带受到损失。机器再大、螺丝钉再小,只是比例悬殊,却无法忽视螺丝钉的作用。就如企业与员工,只有每一位员工都将自己的作用融入企业,企业这部大机器才能正常运转。用句管理界的时髦语,这叫团队精神。
当市场经济建设让人们可以大胆谈钱的时候,我们承认这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但当人们把“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工具时,我们不能不强调的是,这是社会观念的一种顽疾。因为人是应当有一种精神的,而这种精神是不能用钱来标注的。如何让员工在不惧怕谈钱的条件下思想中融入道德建设,这就是企业管理者们应当学会的管理艺术了。
一家生产食品的企业有三个包装车间,每个车间的生产任务都是由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的。开始时还好,大家都能准时完成任务,一段时间之后,二、三车间常出现任务量的甩尾现象,严重时甚至影响到整个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管理部门到车间了解情况得知,是因为奖金多少不一造成了车间相互间配合上的人为障碍。管理者研究决定利用此事在企业内搞一次集体主义教育,用事实教育员工,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于是,企业领导人将三个车间的管理者请到办公室,宣布由他们自领生产任务。虽说三人对领导的决定不解,但还是自认了车间的任务数。由于三个车间是上下道工序的关系,车间自认的任务量的不一致很快显现了各车间配合上的被动,造成企业整体利益的损失,因为企业总体计划完成的不理想,三个车间自认的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一个车间可以拿到奖金。现实让车间的管理者和员工们看到,企业的生产计划是科学管理的一部分,要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企业的团队精神很重要。团队精神并非只体现在每个人的获取上,更体现在团队构建中每个人的奉献精神和集体责任感上。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满,维护团队利益其实就是保护了个人利益,这个道理并不深奥。
有人替企业领导捏了把汗,说:“把道理给大家说通了不就行了吗?干吗拿企业的发展下赌注,一旦影响到市场怎么办?”
企业领导说得明白:“用现实教育大家比单纯讲道理深刻得多,出产品是企业的责任,而培养有思想的员工更是企业的责任。”
丰田公司重视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公司在遇到经济困境时依然比同行强大,因为员工才是公司真正的“上帝”。
不重视自己工作的员工是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的。作为员工,即使你没有一流的能力,但只要你拥有集体责任心,就同样可以得到大家的尊敬。
上述那家食品企业很快就使生产局面得到了改善,至今的三年中,发展一直稳定,因为企业拥有了一大批为企业操心、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员工。
从提高产品质量上培养员工的负责精神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生有诗2400多首,在当时都广为流传。为了不给后人留下一首不理想的诗,当他晚年病重时把不满意的诗稿都烧了,只留下了200多首,流传至今依然朗朗上口。
清朝乾隆皇帝一生有诗45000首,虽都留下来了,却没有一首让人记得住的好诗,终没被认为是诗人。
以总量比较,乾隆的诗的产量远比杜牧“厉害”,无奈的是以质量比较,恐怕连乾隆都承认杜牧是诗人,可乾隆却终没被人认为是诗人,可见诗作质量的生命力的强大。同此理,企业产量大小固然重要,但比产量大小更重要的应当是产品质量,因为只有产品质量才能体现出产品由价值到使用价值过程中获得的消费者的满意度。
让企业管理者常感头痛的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非仅靠规范操作这一条就能解决,情绪、能力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产品质量。那么,欲向消费者交上一份质量无忧的答卷的企业到底该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呢?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这应当是企业现下的管理者唯一的回答。
一家生产榨汁机的企业,其产品本来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声望,销路也不错,可是近几个月来,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让这家企业领导者一时陷入困境,到底自己的产品与同行的产品差在哪了呢?
问题交给技术部门,相关人员忙了几天也没找出所以然来,可市场上反馈回来的产品质量信息依然不乐观。无奈,企业管理者将十几名班组长召集到仓库,面对退回来的产品仔细分析原因。最后终有收获,原来是机内的一个塑料件惹的祸。这个塑料件是外协件,由于原材料采购是多家进货,原材料型号多有差别,生产时的配料比例出了问题,使这个塑料件的硬度不达标。因该塑料件进仓库后已经和原来的库存合格件混在了一起,想一下子分检清楚并不容易,全都报废弃用,不但造成浪费,且会耽误正常生产。还是班组长们细心,他们从颜色上的细微区别中找到了办法。改变过去海运形式的集装箱运输,并不是出自海运专家和研究人员,而是出自一名卡车司机。有些问题看似很难,而能给这些难题找出简单的解决办法的常常是置身实际中的人。于是企业的责任一下子分担到每位员工身上,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主动承担鉴别塑料件优劣的责任。平日每人每班可装50台榨汁机的任务现在也降到40多台,为了不影响企业整体计划,工人们就主动加班。一月后,市场对该企业的产品质量反馈信息开始让人高兴了。
思想政治工作其实不单凭说教就能行,有时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也会让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大增。这家企业的领导在无奈的时候想到了班组长(尽管是无奈之举),虽说班组长们“官不上品”,但他们毕竟工作在一线,领导能找他们研究市场问题,研究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且采纳他们的建议,当然让他们感到了自己被重视和被信任的欣慰,由此而生的责任心会很顺畅地传导给组里的员工。虽说解决的仅仅是一个塑料件,但能做到既减少浪费,又不影响市场,这份功劳体现的难道不是大家的责任心吗。
引进了技术,并不等于自己就有了技术能力;引进了管理办法,并不等于管理就不再需要传统。其实,我们许多简单实用的管理办法与现实中的所谓的“现代管理理念”并不矛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家生产榨汁机的企业依靠班组长们解决了难题,谁能否认这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呢?毕竟企业希望自己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份责任心。
从日常生活上培养员工的文明习惯
一名服务员给布什总统倒了杯咖啡,布什总统冲着服务员笑笑,轻声说:“谢谢。”
一名克里姆林宫的清洁工在楼梯偶遇普京,普京笑着对她说:“你的工作很重要,我虽然每天都在打理俄罗斯,可你每天都在打理克里姆林宫。”
我们是文明古国,却没听说慈禧太后向谁说过“谢谢”。
可见,文明习惯的养成是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
文明习惯从小处说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其实,当一个人身处集体之中时,他们的文明习惯又会必然反映出这个集体的文明程度,所以企业既然是出产品的地方,更是出人品的地方,那就不能忽视对员工的生活习惯的培养。
红旗物流公司是由几家运输企业联合后成立的,员工大多是以前运输场的装卸工。公司成立之初,每天车来车往的好不热闹,只是繁忙的业务也常让管理者头痛,倒不是因为业务忙不过来,而是作业人员常和业主发生争执,一来二去,反到“火”了路对面的同行,红旗物流公司的门前日渐“车马稀”。车马稀的结果直接关系着员工的收入,收入的“车马稀”才能真切地让员工们反思。虽说管理者也常收到用户的投诉,对红旗物流公司员工平日常说脏话、衣着不整,夏天光着膀子上岗,遇到单位客户,装车或卸车时当面向客户索烟等行为不满,管理者也大会讲小会说,却一直没引起大家的重视,发展到今日收入上的“车马稀”,就让谁都不能不重视了。于是,管理者请来相关专家到公司分批培训员工,就讲个人生活习惯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就讲个人文明习惯对企业形象的助力作用,同时安排带班长以上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看人家怎么对待客户。不听不知道,不看也不知道,听了看了,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红旗物流公司上下都感到震惊,再也没人认为“我的习惯是我个人的事”了。很快,员工们统一着装上岗,班后员工必须参加“文明用语”培训班,并制定了岗位文明公约,除公司的考核条件外,客户对员工的评价成了联系员工收入的重要条件。为让客户到公司后有个舒畅的心情,公司又投资整修了仓库区,设立了专门的客户休息室,来有迎声,走有送语,只要接手客户业务,员工始终保持行为举止的文明,连公司管理者的举止也列入每月的考核范围。连续三个月被评为优秀员工的,公司将其树为文明标兵,除可获得比其他员工多10%的奖金外,其事迹还被公布在公司院内的光荣榜上。
市场经济告诉我们,争取客户不容易,留住客户更难。一旦因为自身原因造成客户流失,想再争取客户所付出的代价会远高于当初。红旗物流公司的员工们从自身文明建设中深感个人生活习惯与企业的直接关系,在培养自己的文明生活习惯中也时时不忘让客户替公司做宣传,有的员工甚至主动领着客户去看公司的光荣榜。
文明习惯的坚持逐渐收到了效果,红旗物流公司门前又见昔日的红火场面了。
7.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 篇七
【关键词】 学风建设;探索研究
【中国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91-01
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1]。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做人之风。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2]。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够明确。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而导致的。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获得当代学生的全部认同,只有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融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为一体,塑造新的理想信念教育,并让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部成才动力和学习动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3]。只有不断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才能使学生激发和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才,这是大学生学风建没的基础工程。
2.建立全方位的学风支持系统.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4]: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要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完善学术规范,加强教育引导,将校风、教风、学风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良好品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每个师生员工,而且与学校的文化精神、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教学、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引导和推动,需要纳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要与教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相结合。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上。学风建设体系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设计、分序列管理、分层次要求,使学风建设取得实效[5]。
只有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才能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才能让各种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学风建设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要由学校牵头。由教务、学工、组织、人事、宣传等核心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的建设原则。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建设载体。营造浓厚的学术学风氛围,杜绝各种不良学风行为,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共同营造优良学风。
3.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在于造就人才,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地,因此,学风建设一定要把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这个角度理解,学风建设内涵是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人才。针对学风建设调查现状。我按照新的学风建设内涵要求。就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行、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摆脱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让教学技巧不死板、教学内容不枯燥,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另外还要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落实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意识等,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各种载体,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本着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让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真正促进学风建没发展。
学风建设是高校长期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全校师生员上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建设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 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163。
[3] 李字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4] 袁仁贵.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報,2011.2.26(1)。
[5] 韩廷明.分层次全员推进高校学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7.3.29,第3版。
【根本政治制度的教案】推荐阅读: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0-02
初中政治“基本”“根本”类知识点总结10-14
根本的同义词08-25
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10-2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实录08-07
国家安全的作文:国防是根本10-25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国旗下讲话10-25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10-26
工作的根本动力来源于自我激励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