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2024-06-23

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通用11篇)

1.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一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教学反思

矿区中学

X

X 本课的讲授是根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即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证据”表明自己的观点,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等。

面对实施新课程形势下的地理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尽力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对本节课,现将本课传授过程作如下几点反思。

反思本章教材教学目标主要是:认识地域发展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国际合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1、能够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够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利用各种资料图片对比归纳不同地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原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让学生懂得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发展。

反思学生情况,初一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地理学习方法不多,知识储备还比较缺乏。

反思教与学,本课的教学主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充分利用学案进行导学,培养了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成功之处有两点。

1、组织学生在图上迅速找国家的活动。活动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表现主动积极。当我报出要求他们迅速找到的国家名的时候,几乎每位同学都动起来了,从他们的行为表行可以看出他(她)多么想首先完成老师给的读图活动任务。不说学习结果,这个过程就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同学们一旦熟悉了各个国家名称、位置,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好处,能使他们学习的很多知识在思维空间里找到落脚点,从而使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学生的读图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就是在这样的积极活动中逐渐养成的。这样,远比学生自己看图记图效果要好 得多。

2、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切入点”,深入剖析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到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时,列举中国在很多方面已挤入世界前列。作为一名中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该如何做呢?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可说效果很好。

失败之处有两点。

1、时间把握不准。由于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多,时间把握不是很好。

2、引导启发不够。有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模糊,课堂反映活跃度不够。为了使今后的教学更有效果,应该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1)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精心设计学案上的时间,并加以练习,把握好时间。(2)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经验,使得自己更加成熟。

(3)多用直观、生活案例等方法,帮组学生理解,使得对问题轻松理解。

(4)充分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5)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交叉互动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展开各个教学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真实需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精心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案,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2015.01.26 2

2.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二

一、传染病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

1.经空气传播:如:SARS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麻疹、水痘、百日咳等。

2.经水传播:许多肠道传染病, 如:伤寒、痢疾、霍乱、甲型或戊型肝炎等。

3.经食物传播:肠道传染病等可经此途径传播。

4.接触传播:如狂犬病、手足口病等。

5.经节肢动物、其他动物传播:如出血热、乙脑等。

6.经土壤传播:如破伤风等。

7.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8.垂直传播:如风疹、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 预防性措施

1.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饮水、食品卫生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等。

2.预防接种:接种各种疫苗。

3.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传染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4.国境卫生检疫: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病毒性流感、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斑疹伤寒、回归热、疟疾等。

(二) 控制性措施

1.疫情报告

(1) 法定报告传染病: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2)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4)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以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2) 责任疫情报告人: (1) 规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2)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3)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城镇应于2小时内, 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 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报告; (5) 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在24小时内报告。

2.管理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

(1) 隔离治疗。

(2) 隔离观察。

(3) 应急预防接种。

3.切断传播途径

(1) 呼吸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开窗通风、阳光照射、湿式扫除、常规消毒; (2) 疫情处理:开窗通风、消毒、停止集体活动。

(2) 消化道传染病。 (1) 日常防控:严把“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 疫情处理:消毒、销毁可疑食物、灭蝇、防蝇。

(3) 虫媒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叮咬和被其污染食物水源等, 减少其数量; (2) 疫情处理:加强相关病媒治理。

(4) 接触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不共用日常生活用品, 勤洗手; (2) 疫情处理:消毒。

(5) 血液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洁身自爱, 安全套的使用, 使用合格血制品; (2) 疫情处理:封存销毁, 安全套的使用。

(6) 土壤传播疾病。 (1) 日常防控: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减少破损皮肤接触污染土壤; (2) 疫情处理:焚毁, 消毒。

4.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药物预防、健康教育、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复习题

1.传染病的预防性措施包括哪些?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二节麻疹

一、概述

1.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7~21天, 10~11天常见。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病人咳嗽、喷嚏时, 病毒随飞沫排出, 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结合膜而致感染。

3.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 也未接种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6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体免疫力, 极少发病。麻疹活疫苗预防接种后可获有效免疫力, 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 因此如再接触传染源还可发病。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出疹 (全身性斑丘疹) , 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 (喷嚏、流涕) 或结膜炎 (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水肿) 症状之一者。

3.麻疹黏膜斑 (K o p l i k’s spots) :双侧第一臼齿颊黏膜上, 针尖大小白色小点。

4.发热3天后出疹, 3天疹出齐后才开始消退, 再3天疹基本退尽。

5.并发症:肺炎 (约占麻疹死亡病例的90%以上) 、喉炎、中耳炎、心血管功能不全 (多见于2岁以下的患儿) 、脑炎 (发病率为0.1%~0.2%) 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 S P E, 病死率约15%) 。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M M R) , 属于联合疫苗。

复习题

简述麻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三节风疹

一、概述

1.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

2.潜伏期:14~21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和带病毒者, 出疹前后传染性最强。胎儿期也可患先天性风疹, 因此患病新生儿也可作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由病人鼻咽部排出, 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使胎儿受感染导致先天畸形。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

2.淋巴结肿大 (耳后、枕下) 。

3.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4.风疹的皮疹第一天即可布满全身, 第二天先出现于面部的皮疹已开始消退, 3日内基本消失。故有“3日麻疹”之称。

5.并发症: (1) 关节炎、关节痛, 儿童少见, 成年妇女多见; (2) 风疹性全脑炎; (3) 出血性表现, 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神经炎, 多见于成人; (5) 睾丸炎, 少见。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复习题

简述风疹的流行基本环节。

第四节流行性腮腺炎

一、概述

1.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流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4~25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唯一宿主,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病人自腮腺肿大之前7天到肿大后9天, 均可从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但儿童发病多见, 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

2.伴发热、轻度不适。

3.并发症: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四、免疫接种

接种麻风腮三联疫苗。

复习题

简述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第五节百日咳

一、概述

1.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平均7~10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发病前l~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病人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传播范围一般在病人周围2.5米之内。很少通过其他媒介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 以婴幼儿最易感染。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卡他期:患儿出现流涕、打喷嚏、咳嗽、眼结膜充血等感冒症状, 可伴有低热或中度发热;3~4日后卡他症状好转, 但咳嗽日渐加重, 进人痉咳期。

2.痉咳期:阵发性痉咳为本期特征, 在咳嗽末深长吸气, 发出高音调的鸡鸣样吼声, 如此反复发作。

3.恢复期:痉咳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咳嗽减轻, 其他症状亦随之好转, 逐渐恢复。

4.并发症: (1) 常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肺炎; (2) 百日咳脑病, 病情严重, 表现为反复抽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可伴有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 (3) 因剧烈咳嗽, 腹腔内压力增高可发生脐疝、腹股沟斜疝或直肠脱垂等症。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 T P) 。

【复习题】

简述百日咳流行基本环节。

第六节白喉

一、概述

1.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潜伏期1~7天, 一般为2~4天。

二、流行基本环节

1.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白喉病人在潜伏期末即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餐具及手帕等传播。偶有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流行的报道。亦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受染。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儿童易感性最高;新生儿通过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 到1岁时几乎全消失。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增高。

三、主要临床表现

1.灰白色假膜形成:咽白喉最常见, 占发病人数的80%左右;鼻白喉, 较为少见, 多见于婴幼儿。

2.眼、耳及外阴部白喉多为继发性。皮肤白喉在热带地区较多见, 病程长, 皮损往往经久不愈, 愈合后可有黑色素沉着。

3.患者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但可发生末梢神经麻痹。

四、免疫接种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复习题

3.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三

5.2.2 直线平行的判定一

这节课教学的难度在于如何引入第一个判定条件。所以在设计时,利用的是小学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很容易发现关键问题:角不变,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直线平行的第一个条件。这样又避免了硬性地给出,学生难于理解的现象。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难于解释的问题简单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利用判定条件证明,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填空题的形式练习学生的证明,学生感觉接收起来比较容易,又巩固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反思成功的原因:第一、教学方法有了创新,采取了互动式教学,对学生来说很新奇。第二、采用填空式方式,将难点分散降低。第三、鼓励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调动中下等学生,给他们机会发言。

4.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学习的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翁地位。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甚至会迸发出创造发明的火花。【学习目标】

⒈ 知识与技能:⑴记住世界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⑵记住世界人口超亿的前十个国家;⑶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及经济划分类别㈩ ⑷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⑸运用地图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⑹用实例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⑺能用实例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⒉ 过程与方法:有关世界国家,可编成歌诀来记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列表对比;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主要通过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来学习,要多多观察地图,能够迅速地在地图上找到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的位置,并能在地图上寻找自己从报纸、电视、广播、书籍、听故事等各种渠道知道的有关国家的位置,培养自己在获得某个国家的知识后即刻在地图上查找其位置的习惯。

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明确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无论大小都一律平等,树立世界各国平等相处,求得共同进步与发展的观念;理解改革开放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学习重点】领土的概念;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学习难点】国界线的划定及国界纠纷;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教学准备】

⒈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学习的线索,为学生提供帮助(但不一定和学生的思路吻合,灵活处理)。制作相关的课件必须要有《世界政区图》《主要国家轮廓图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⒉给学生展示地理情境内容及相关的材料,用循序渐进的问题及穿插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并安排几分钟让学生浏览课本,把有组织的信息呈现给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出示“世界政区图”,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指导活动]学生读图册中的“世界政区图”。

教师请一组学生依次(不重复)读出10个国家的名称。

[分组讨论]世界各国之间有什么不同?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一步讲解。(板书)1.国家和地区 面积大小不同 人口多少不同 政治制度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读图] “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你能按面积大小排列这几个国家吗?以上几个国家各属于哪个洲?

(承转)你知道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哪几个国家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指导读图]读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统计图。教师讲解横纵坐标的选择和基本画法,学生读出主要国家的人口数字,对照《世界政区地图》找出上述国家所在大洲,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哪个洲这些国家最多。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有10个,亚洲占6个,并且它们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对照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可以看到,亚洲东部和南部正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讲述]此外,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也不一样,当今世界上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

[总结]目前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用歌诀来把握: 世界国家一百八,面积俄加中最大,领陆领水和领空,两邦之间国界划。政治制度分社资,多数国家不发达; 国际交往要平等,五项原则维护它。(承转)有国家就会有国界。

[提问]什么是国界线?一个国家的领土包括哪几部分?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多少海里?划分国界线有什么重要意义?(自读课本后回答)

国界是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国界线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1958年,我国政府宣布的我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因此,国界确定了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管辖范围,一个国家的领土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

[读图]阅读教材中“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国界线”、“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国界线”、“埃及和苏丹、利比亚之间的国界线”图。

[讨论]美国与加拿大,法国和西班牙,埃及和苏丹、利比亚分别是以什么划定国界的? [归纳]美、加两国东段边界以湖泊中心为界。法国和西班牙则以比利牛斯山为界,埃及和苏丹则以纬线为界,埃及和利比亚以经线为界。还有一些国界线是根据民族、语言、宗教、历史、社会政治等原因来划定的,如我国与俄罗斯东段的边界是根据中俄双方签定的《尼布楚条约》确立下来的。一般来说,两国的陆上边界线往往设立界碑、界墙、栅栏、哨所等作为边界的标志。出示“中国与巴基斯坦国界线上的界碑”图。

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之间都有明确的国界线,我们称之为已定国界,但也有少数国家之间有些地段的国界线没有划定,这叫未定国界。

[阅读]读“世界政区”图,从图例中找出已定国界和未定国界的表示方法,画在笔记上。读“东亚政区”图,找出我国与邻国之间的未定国界。(中国西部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有未定国界)

[讲述]由于国界线是确定一个国家领土范围的依据,因此,边界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国家的纠纷,甚至引发战争。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法,协商解决边界争端,反对用武力和强权单方改变国界。[补充材料]

1.国界 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分隔一国领土和他国领土,一国领土和公海,以及一国领空和外层空间的界限。从地图上看,国界是一条线,实际上国界是立体柱面,深入地下,高入天空,与地面垂直。国界决定国家领土范围,也是国家政治主权的限界线。

国界是人为划分的,可分为以自然因素划分的国界(山脉、河湖、海洋等)与以人为因素划分的国界(经纬线、军事分界线等)。

边界问题是国际法一个特别关心的问题,边界的不确定容易产生争端,即使确定的边界也可能发生争端,所以边界问题往往是邻国之间是否和平共处的重要标志之一。今日的国界是几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千年世界政治地图演变的结果。国界是国家行使绝对的、排他性主权的界限,因之它应是阻挡与分割各国间的封闭的界墙。但是由于信息和物质交流的加剧,使国界有了很大的渗透性。通常国界具有防卫、法律、税收、监督和贸易等方面职能。

2.领土 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领土的概念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国家领土几个要素中,领陆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领土的主要成分。领水附随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又附随于领陆和领水。领水,是指国界范围以内陆地上的河流、湖泊和海洋。领土的垂直范围,在理论上上及大气层顶,下至地心。所以国家领土的概念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领土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所以国家间不论大小、贫富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在此原则上我国提出“五项基本原则”,并以此作为外交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助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图)“罗斯一家的照片”和“纳米亚的照片”,知道在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状况不一样。过渡到:世界各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读图]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和工农业总产值比较图。[提问]这两幅图说明什么问题?

[归纳]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是发达国家的3倍多,而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产值却仅是发达国家的1/5,说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极大的差距。读表后回答: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国家 20多个,150多个,大洲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的日本等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半球 北半球(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面积 2/5 3/5 人口 1/5 4/5 财富 4/5 1/5

贸易 出口高科技产品(计算机、飞机等)和深加工农产品(高档饮料、饮料等)出口初级加工制成品、半成品或原料(服装、玩具、石油等)和初级加工农副产品(棉花、可可豆等)工业 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农业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多为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教育 普及,水平高,识字率也高 水平低,许多国家的儿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讨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二战前,广大的亚、非、拉地区是英、法、美、日等国的殖民地,长期的殖民统治,使这些地区经济无法发展。二战后,由于殖民地人民的不懈斗争,纷纷宣布独立发展本国经济。(讨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落后的原因?

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

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

⑵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提问)什么是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学生讨论后,教师补充归纳: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所以人们常用一个“北”字概括发达国家的分布大势;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所以常用一个“南”

用心 爱心 专心

116号编辑

字来表示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大势,因此国际上也把这种经济差异说成是“南北之差”。

“南北对话”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共同问题的商谈;而“南南合作”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3.国际合作(自学完成)⑴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⑵阅读材料,了解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⑶了解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的概况;

⑷了解国际合作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

[归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仍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和剥削,通过“南北对话”,以达到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符合公平合理和互利的原则,以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也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例如原料生产国和出口国联合起来,成立了铜出口国组织(1968年)、铝土出口协会(1975年)、铁矿石出口协会(1975年)等组织,其成员国中除澳大利亚和瑞典外全部是发展中国家。他们采取共同行动维护原料出口的价格,以增加收入。同时,近年各国大力发展矿物原料的初加工和精加工,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出口初级产品的落后状态。(归纳小结):归纳补充完整本章的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练习)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找出世界上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并完成下表: 国家 所跨大洲 首都 埃及 土耳其 俄罗斯 美国 巴拿马

印度尼西亚 希腊

哈萨克斯坦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与我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主张相矛盾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5.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五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②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判断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②经历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已知的方程推导出未知量,形成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是学习方程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三: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一;本节内容还提出用尝试、检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难点二。四:教学方法:

1页

.本节课宜采用自主探索与互相协作相结合,交流练习互相穿插的活动课形式。同时,利用发现法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

老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数学王国里的几位新朋友。认识新朋友,可也别忘了我们的老朋友。看,老朋友来了!

(1)1+2=3(2)5=7-2(3)3+b=2b+1(4)4+x=7(5)2x-2=6 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如果觉得有困难,就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说出等式,方程的概念。

老师活动:好,再和老朋友加深一下印象。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1)-2+5=3()(2)3χ-1=7()(3)m=0()(4)χ﹥ 3()(5)χ+y=8()(6)2χ2-5χ+1=0()(7)2a +b()(8)x=4()

学生活动:积极判断

老师活动:同学们能不能总结一下“方程”这位老朋友的特征? 学生活动:判断方程的两要素: ①有未知数 ②是等式 老师活动:看,这边有两位小朋友在玩猜年龄的游戏,瞧瞧去!老师活动:引导学生看投影仪(课本130页),并思考怎样算年龄。

学生活动:算术法或方程法

2页

.老师活动:小彬同学遇到点儿困难,我们看能不能帮帮她。学生活动:继续看投影仪,并列方程。老师活动:继续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P130---P131四个问题根据题意列方程 老师活动:“方程”真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那,请同 学们思考一下,怎样列方程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总结列方程的步骤

(1)设未知数,看题目中求的是什么,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

x(设其 他量也可以)

(2)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

(3)把相等关系的左、右两边的量用含

x(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列方程)

老师活动:同学们观察所列方程,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特征 Ⅱ、交流对话,探求新知 引出课题:一元一次方程

大家观察这几个方程,思考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观察,找出方程的特点,并引导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个特征学生较难得出,教师需适当引导。)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

3页

.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

引导:联系概念的名称,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一元”、“一次”、“这样的方程”

老师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特征你记住了吗?同桌两个相互检查一下,再考考你们的眼力。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1)xy=x+1(2)1/x +2=7(3)x=2(4)y2-x=0(5)3(x+1)+5x/2=4(6)3x-y=2 学生活动:再试身手

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5x=0(2)1+3x(3)y²=4+y(4)x+y=5

(5)1/x=4x(6)4x +(x+4)=8

2、已知 8Xa-1+5=0是关于x一元一次方程,则a的值为

老师活动:1是5x=0 的解吗?怎么验证?

学生活动:(急切的)只要代入方程„„(一起计算,得到验证)老师活动: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知识点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应用练习:2是2x=4的解吗? 拓展练习:3是2x+1=8的解吗?

Ⅲ、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x-3=2x-8的解

(1)X=5(2)X=-2

4页

.解(1)把x=5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左边=5-3=2,右边=2×5-8=2,左边=右边.

所以x=5是方程x-3=2x-8的解.(2)把x=-2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左边=-2-3=-5,右边=2×(-2)-8=-12,左边 ≠ 右边.

所以x=-2不是方程x-3=2x-8的解.

学生活动:总结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3、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Ⅳ、梳理概括,知识内化

提问: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体会到哪些数学思想呢?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方程的解的概念;

3、用尝试检验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4、应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比小学的算术法更优越。Ⅳ、推荐作业,拓展应用

5页

.1、书面作业:作业本5.1

2、智力闯关,谁是英雄

① 第一关:xk-1+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第二关:xk+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第三关:(k-1)xlkl+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第四关:(k+2)x2+kx+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② 已知5是关于x的方程3x-2a=7的解,则a的值为()

目的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V 教学反思:

V板书设计: 课题

1)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2)方程的解

6页

6.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2、知道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划分依据、分布特点、经济差异及成因。

3、能用实例说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划分依据、分布特点、经济差异及其成因。

2、能用实例说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3、能用实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在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以致用、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数据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爱国主义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

2、理解我国目前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方法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板书,版画。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理分布和发展水平差异。难点: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老师讲过的内容,上节课我们讲了地区发展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自然条件的优劣、开发历史早晚和经济水平的高低

师:回答的很好。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开发历史的早晚以及经济水平的高低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我们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国家分为哪两种? 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标示的11个国家吗?其中发达国家有那几个? 生: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师:发展中国家呢?

生:南非,韩国,巴西,俄罗斯,中国。

师:对,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从这张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分布图中(多媒体展示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哪个方向?(生:西部);北美洲的?(生:美国、加拿大);亚洲的?(生:日本);还有大洋洲的?(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家回答的很好,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大家翻开书本90页阅读到93页。【板书】

5、发展与合作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师:在收看新闻或者报纸的时候,大家有没有听过南北之差,南北对话,南南合作?他们各表达什么意思呢?

生:有,不知道什么意思。

师:好,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刚才老师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时候有讲过,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现在大家知道南和北各是什么意思了吧。

生:知道了,南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北指的是发达国家。

师:对了。南北之差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异,南北对话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等。

师:对。南南合作呢?再请一位同学来回答。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师:两个都回答的很好。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都在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在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与合作显得非常重要,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是一个国家谋求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什么要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呢?请大家思考。【板书】

三、国际经济合作

师: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人们觉得地球好像变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人们把我们的家园称为“地球村”。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一方面:全球资源和能源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和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最近苹果公司的iphone5已经面世,我们来看一下成产一支iphone5需要经过了哪些环节和地方。

【活动】(多媒体展示iphone5出世前的20096英里大冒险)说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图片描述:苹果总部在美国,主要生产iphone5的软件与设计、wifi芯片、显示驱动芯片、触控芯片、nor闪存集成电路,完成手机的27%。接下来到5215英里的英国,主要生产蓝牙芯片等,完成手机的33%;接下来到5989英里的德国,生产触摸屏、基带集成电路,完成手机的44%,接下来到11304英里的韩国,生产视频解码芯片,完成手机的50%,接下来到11818英里的日本,生产TFT屏幕,完成手机的56%,之后到12882英里的中国台湾,生产相机镜头、摄像头模块、石英谐振器、接口与电线、充电器、无源元件等,完成手机的89%,最后到13911英里的中国,完成机械元件和外壳的生产,最后完成手机100%,再经过物流分配中心,运回美国,全程共走了20096英里)师:除了经济生产外,政府间也经常合作,下面看一段视屏。

(播放2010二十国集团首尔峰会闭幕视屏)【板书】加强国际经济关系尤为重要

师: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已经深入到了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样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大家知道哪个国家是我们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吗? 生:美国。

师:美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但不是最大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盟,(展示2010年中国前十大货物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比重)2010年欧盟占我国贸易总量的16.1%,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活动】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的进一步合作,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很多发展中国家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以及普通工业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往往比较低。

生2:发达国家利用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的原料,制造出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并且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

7.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七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利用有机物的基础之上对绿色植物如何进行制造和利用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的平衡和稳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节内容的学习也是学生掌握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关键,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下一章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打下一定的基础。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位基准,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都还处在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因此我把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重要作用,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爱护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我将把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让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其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法学法

为了较好的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根据本节课内容实验多和理解抽象的特点,结合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以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参与实验。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将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因此本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思考评价法和总结反思法,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和实验的安排注重沟通、交流、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和实验的积极主动性。

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欲望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将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通过上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动植物呼吸和物体燃烧消耗了大量的氧气,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缺氧呢?这一问题来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既概括了旧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思考中去学习新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帮助学

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讲授新课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我将以两个演示实验和一个探究实验,和学生们一起在实验探索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小组的合作讨论中解决疑点。

(一),首先,我将密封在透明玻璃器皿中的金鱼藻先后放在无光条件和有光条件下,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变化,学生很容易的发现在光照条件下金鱼藻放出了汽包。我将及时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金鱼藻在光照条件下放出的是什么气体呢?继而,进入气体的验证,把熄灭的卫生香放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学生们会观察到熄灭的卫生香出现复燃现象。从而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第一个演示实验结束后,我将留给学生一个课堂思考问题: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作用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很多种,比如:物体的燃烧、人的呼吸、动物的呼吸、酿酒等。我将选择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两种作用物体燃烧和动物的呼吸,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没有氧气物体可以燃烧吗?动物能够存活吗?由此进入普利斯特里实验的探索。

把燃烧的蜡烛和正常的小白鼠分别用玻璃罩罩住,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学生会看到蜡烛很快熄灭了,小白鼠也逐渐死亡。由第一个演示实验结束后的思考题,学生不难推测出蜡烛的燃烧和小白鼠的死亡都是因为缺少氧气。有第一个演示实验得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出氧气,那如果把燃烧的蜡烛,或者正常的小白鼠和绿色植物一起

放入玻璃罩内,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在实验的进行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推测结果,学生会发现和绿色植物放在一起的蜡烛可以在玻璃罩内正常的燃烧,而和绿色植物放在一起的小白鼠也可以在玻璃罩内正常存活。由此,证实了放在玻璃罩内的蜡烛熄灭和小白鼠死亡都是缺少氧气的推测。

我将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问题:玻璃罩的容积是固定的,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那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去了哪里呢?从而让学生进行讨论:蜡烛燃烧、小白鼠的存活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由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知识层次的差异,有的学生可以解答,而有的学生则解答不出来,这时我将会具有针对性的向学生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而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则被光合作用所利用。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本质。

学习就是旧问题的不断解决,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了光合作用的概念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已经得到验证,那你怎么知道光合作用一定要消耗二氧化碳呢?

我将让学生分组进行自主设计并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并对他们在设计上的疏忽和操作上的不当加以适当的引导,实验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延伸:

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我将以抢答的形式和学生一起发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向学生讲解农业上的合理密植、套种、间种、换种等都是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的合理运用。

课堂小结

为了把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尽快的融入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起到强化作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很重要,我将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了更好的生活生产,人们将光合作用合理的运用到农业产中,从而提高了粮食的产量。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重点,而且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它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

一节好的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还要让学生在课下依旧对知识有所发现,进而探索,我将给学生留一些的课后作业:

1、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会打破吗?如果打破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碳氧平衡被打破?

这样的课后作业能够激起学生去继续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我的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可以锻炼学

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简明扼要,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所以我将这样设计我的板书:

8.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 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三、自主学习

仔细观察图“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 ”,完成下类问题: 同学们一起总结: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南沿海—— 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 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2、学生合作完成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1)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的影响,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 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降水较,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3.①界线B大致与 月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和 方面影响。

④找出秦岭—淮河一线在图中画出。

4.界线C第、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因素。总结填图:

四、合作交流:

1、把图5.4中的界限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相比较,看看他们有没有相似性?界限A的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观察图5.5我国的三级阶梯,回答活动题3.五、展示汇报:

六、课堂小结:

堂清巩固题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河流)一致。与 年降水量线相一致,与 等温线相一致。

(2)西北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大致相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看图5.4,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的地

分为、、、。(2)西北地区的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该区自古就有“塞外江南”之美称。

(3)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为湿润的 和 气候。在炎热的夏季里,素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堂清巩固题 1.填空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

(山脉)、(河流)一致,与 年降水量线相一致,与 等温线相一致。(2)西北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3)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及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级阶梯分界线一致。2.判断

(1)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

(2)同一类型的区域没有级别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区别。()(3)我国的地理区域只有四个。()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3.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4、看图5.4,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的地

分为、、、。(2)西北地区的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该区自古就有“塞外江南”之美称。

9.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我国现在进行的是建国以来的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A.七 B.八 C.九 D.十 答案:B 2.关于课程改革,有如下说法:①社会政治制度对课程的性质不起决定作用;②社会意识形态和课程内容有血肉般的关系;③经济不是影响课程系统的根本因素;④经济对课程的决定作用往往要通过政治进行;⑤核心课程必须直接受制于市场;⑥未来价值观念的变革是造成课程更迭的根本原因之一;⑦人人在学校里应该受到一种周全的教育;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影响课程变革。其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⑥ C.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 答案:C 3.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特点是

A.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均衡性、综合性和多样性 C.平衡性、综合性和多层次性 D.均衡性、分科性和选择性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答案: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2.新的课程结构的特点是、和选择性。答案:均衡性 综合性

3.贯穿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答案: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5分)

1.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案:

10.第五章 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 篇十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1)理解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学校发展战略与规划的重要意义;(2)掌握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模式、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3)掌握学校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环节;(4)领会学校发展战略评价的概念和标准,掌握学校战略评价的主要方法。

 学习内容:

阅读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第四章,查阅其它参考书、期刊或网络资源。 主讲与考核的主要问题:

1.对于“战略”一词的四种典型界定(规划、决策、定位、观念),你更趋向于哪一种?为什么?并就此,谈谈你对学校发展战略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2.对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理性模式和过程模式,你更趋向于认同哪一种制定模式?为什么?

3.谈谈你对学校发展战略制定的基本程序的理解

4.谈谈你对学校发展战略实施的基本环节的理解。

5.对于学校发展战略评价的三种观点(战略方案的评价、战略实施结果的评价和战略实施全过程的评价),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并就此谈谈你对学校发展战略评价标准和方法的理解。

6.阅读案例1:合并学校的发展战略(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第79-80页),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7.阅读案例2:W学校发展战略的调整(赵敏、江月孙《学校管理学》第80-83页),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8.在互联网上找二至四所小学或中学近五年的战略发展规划,认真阅读与比较,并总结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基本结构。

11.七年级地理《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教学设计 篇十一

1.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在耳内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A.鼓膜 B.耳蜗 C.半规管 D.听觉中枢 2.人的听觉产生部位是()。A.听觉感受器

B.耳蜗 C.听觉中枢 D.鼓膜

3.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他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中耳 B.鼓膜

C.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D.内耳 4.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鼓室、鼓膜、听小骨 B.耳蜗 C.前庭、半规管 D.外耳道 5.呼吸道感染时,常引起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通过()进入中耳引起的。A.外耳 B.内耳

C.咽鼓管

D.咽部 6.把鼓膜的振动传递到内耳的结构是()。

A.听小骨 B.耳蜗C.半规管 D.咽鼓管 7.遇到巨大响声是,为防止鼓膜被震破,正确的做法是()

A.张大口 B.张大口且用手掩耳 C.紧闭口 D.不需要任何措施 8.盲人用手指来“阅读”盲文,利用的是皮肤的()A.触压觉 B.冷觉 C.痛觉 D.热觉

9.当你打哈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哈欠”影响了()A.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B.听小骨的振动 C.鼓膜的振动 D.神经冲动的传导 10.下图是人耳内声波传导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_,C是 ______。

上一篇:读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有感下一篇:和孩子聊书吧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