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

2024-07-20

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共6篇)

1.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 篇一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办法目的和范围

为了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及时、有效地实施整治,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的挂牌督办、整改、核销管理。2 职责

2.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对重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2.2 公司总经理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2.3 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及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并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登记建档、安措审核、挂牌督办、审查验收、核销摘牌、结果上报等具体事项。

2.4 供应部负责采购供应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材料;负责采购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材料。

2.5 财务部负责重大隐患整改资金的筹措、落实。

2.6 生产技术部、研发中心协助重大事故隐患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及技术方案。2.7 检安公司负责按整改方案组织施工。

2.8 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负责按治理方案组织实施整改。3 管理流程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流程图如下:管理程序

4.1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

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2 安全环保部应当及时将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在向公司上报的同时,向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4.3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部位、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4.4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建议,报公司安委会成员审定同意后,以公司安委会名义向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并通过公司局域网“隐患排查治理专栏”及时进行公示。

4.5 公示内容:

1.重大事故隐患基本情况及危害;

2.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

4.6 安全环保部对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单位挂“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警示牌,实行挂牌督办,并按月对整改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4.7 凡被挂牌的重大事故隐患单位,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7.1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4.7.2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4.8 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由安全环保部、财务部、供应部、生产技术部、研发中心、检安公司及隐患所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隐患治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4.9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2.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4.10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对挂牌隐患整改工作每月组织一次督查。

4.11 整改完毕的重大事故隐患单位,应及时报请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4.12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为主的隐患整改验收小组,对整改效果进行审查。

4.13审查合格的,报公司安委会主要领导审定同意,由安全环保部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核销、摘牌;审查不合格的,责令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对整改过程中违反有关标准规定或隐患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应依照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实施处罚;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应提请公司安委会予以停产整顿。

4.14安全环保部应将整改完成情况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

4.15 安全环保部对及时发现或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以及在危急时刻保护公司财产不受损失的职工,将按照公司《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给予奖励并通报公司。5 相关记录

5.1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5.2 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5.3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

5.4 隐患整改回执单

5.5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

5.6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2.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 篇二

在我国工业企业中,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是世界采煤国中最高的,仅1999年-2008年,10年合计死亡54951人,年平均死亡5495人。中国煤矿事故的平均死亡人数是世界主要产煤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4倍以上,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60倍,是南非的30倍,是印度的10倍。

在煤矿灾害事故中,瓦斯事故是“第一杀手”。煤矿百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中,瓦斯事故死亡人数约占90%。虽然近几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但事故总量依然较大,煤矿死亡人数仍然高居世界第一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二、解析瓦斯爆炸事故的核心隐患

瓦斯爆炸事故是困扰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事故的发生,给矿工家庭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研究发现,其核心隐患是人为失职导致了“瓦斯监控失效”。

根据《全国煤矿特大事故案例选编》、《新世纪安全教育启示录》《黑龙江省煤矿重特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汇编》等材料,1994年--2008年15年中的172例典型瓦斯爆炸事故案例统计,合计死亡3203人,经分析:瓦斯爆炸事故的“共同核心隐患”是人为失职导致了三道瓦斯防线同时“监控失效”。其中,瓦检员没有发挥作用的占93%,便携没能有效使用或无从查证的占96%,无监控系统或监控系统探头不在有效监测范围内的占92%。

分析证明,其根本原因是:人为失职产生了管理漏洞,导致三道瓦斯防线(便携、理研、监控探头)“监控失效”,瓦斯超限时矿工在危险环境中工作却不知情,一旦遇到火源即发生爆炸事故,这是发生瓦斯事故的根源,这种人为失职现象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难以杜绝。

三、实现瓦斯“○”事故的途径

预防瓦斯事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瓦斯“监控失效”问题,在瓦斯超限的第一时间让矿工知情,迫使矿工不能继续正常作业,必须马上撤离或加强通风,用科学技术手段控制人员行为,实现全员、全方位、多层面和立体化的动态瓦斯监控体系,这是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的根本途径。

(一)建立“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保障瓦斯监控的可靠性

针对瓦斯爆炸事故中瓦斯“监控失效”问题,煤矿要建立“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它是指:瓦斯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通过报警矿灯光源连续闪烁报警功能,警示佩戴人员瓦斯超限;并迫使佩戴矿工不能继续正常作业,必须马上撤离或加强通风;为保证报警矿灯的报警有效合格率时时达到100%,而实施的一套综合管理系统(简称:瓦斯预控系统)。它包括以6项先进技术的新型瓦斯报警矿灯为核心的四个子系统,即:报警点全自动校正系统、报警值检测系统、报警矿灯使用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1、选用新型瓦斯报警矿灯,保障瓦斯监控的稳定性

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试验、筛选和改进,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矿安全事故防治研究所确定选用了具有6项先进技术的新型瓦斯报警矿灯,提升对煤矿瓦斯的监控和防范能力。报警矿灯的6项先进技术一是具有全自动校正功能,解决了调校繁琐的问题;二是瓦斯超限时,具有光源闪烁报警和阻止作业功能,解决了人员行为失控的问题;三是瓦斯报警值校正后,具有记忆功能,解决了甲烷催化元件稳定性差,频繁误报和漏报,影响正常生产和无安全保障的问题;四是瓦斯报警值误差超出±0.1%时具有自动修复功能,解决了报警数值漂移和校正不及时的问题;五是瓦斯传感器具有抗毒功能,解决了元件与煤层气中硫接触后传感器灵敏度下降或失效问题;六是程序信号具有抗干扰功能,解决了其它信号对甲烷传感器红外接收器的影响,导致报警值漂移的问题。

2、实施“四步”系统工程,提升瓦斯监控的有效性

(1)建立全自动校正系统。利用数字电路记忆技术和红外遥控技术,解决旧式报警矿灯校正方法繁琐,工作量大,报警值不易准确校正问题。(2)建立报警值检测系统。利用甲烷标准气样,为充电架上的每一盏报警矿灯通入甲烷标准气样进行检测。随时发现不能正常报警的矿灯,并及时进行报警值的校正处理,确保矿灯报警完好合格率达到100%。(3)建立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合理设置技术参数、完善操作规程、编制培训教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具体监管措施。使日常管理和监管规范化。解决了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完善、校正和检查气样技术参数不统一、安全培训不到位、监管针对性不强、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4)建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在各煤矿充电室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光纤线路使入户网速达到3M以上,确保图像清晰、视频流畅,提高了安全监察的工作效率。省、市及各区县都可以在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设立瓦斯预控系统调度指挥中心,监测范围可以达到全省各煤矿。

(二)实施科学的管理流程,保障瓦斯预控系统效能发挥

瓦斯预控系统应用管理流程包括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新型瓦斯报警矿灯首先要通过全自动校正系统校准报警点;每七天为一个校准周期。(校准时间约10秒/盏);第二步,矿灯管理员每班将收回的报警矿灯通过报警值检测系统检测,将正常报警的矿灯放到充电架上;发现有不报警的,必须重新校准后再充电(检测时间约4秒/盏)。并且做好《报警矿灯检测、校准记录》,填写《报警完好标志牌》(要求:报警合格率时时达到100%)。第三步,为防止矿灯管理员工作不认真,每个煤矿指定一名矿井长负责日常抽查监督工作,并且做好《矿井长抽查记录》,发现报警合格率达不到100%的,矿井长要按《制度》对矿灯管理员做出现场处理,罚款或批评教育。第四步,为防止矿灯管理员和矿井长工作不认真,必须出台《煤矿安全仪器仪表、报警矿灯及自救器使用管理规定》。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安排指定人员负责四道瓦斯防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带上标准气样现场检测,发现报警合格率达不到100%的,按规定对煤矿进行处理。第五步,煤矿配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均可随时远程监控各煤矿充电室,通过音频指挥矿灯管理员抽查充电架上的任一报警矿灯,通过视频观察报警完好率是否达到了100%合格。随时发现和制止矿灯管理员的违规行为,排除隐患,避免不符合标准的报警矿灯入井,将安全监管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彻底改变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只依赖腿跑、眼看、手摸、口问和凭借经验的传统落后方式,各联网中心可以全天候24小时随时对指定煤矿进行抽样检查,实现时时监管的目标。

“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通过科技创新,同时配合科学管理流程,保障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解决了瓦斯“监控失效”问题。煤矿通过配备“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全员、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对煤矿井下瓦斯超限区域人员的主动控制,达到杜绝瓦斯爆炸事故的目的,提升了瓦斯有效监控和对人员行为控制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保护矿工生命安全。

只要煤矿配备使用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并确保报警矿灯报警有效合格率时时达到100%,煤矿井下一旦瓦斯超限,报警矿灯就能在第一时间闪烁报警,迫使矿工不能继续正常作业,必须马上撤离或加强通风,实现人人都是安监员的瓦斯治理工作目标,这才是杜绝瓦斯事故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也是实现瓦斯“○”事故的根本途径。

(三)瓦斯预控系统增强了煤矿瓦斯事故的防范能力,实现了瓦斯“○”事故目标

1、系统运行稳定,功效可靠

专家组多次到使用瓦斯预控系统的煤矿进行跟踪考察,认为该系统报警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其中,有半数以上煤矿报警合格率达到100%。2009年10月14日至15日,专家组调查了11处使用该系统的煤矿,经过现场使用甲烷标准气样检测,系统报警合格率达98.5%。2009年12月18日至24日,调查了6处使用该系统的煤矿,经过现场使用甲烷标准气检测,报警合格率为98%,其中3处煤矿报警有效合格率达到了100%。

2、系统发挥作用,成效明显

七台河市自1983年至2008年的26年中,每年平均发生两起瓦斯爆炸事故。其中1999至2008年,十年发生19起,死亡229人,年平均约死亡23人。2009年七台河市在所有高瓦斯和按高瓦斯管理矿井以及部分低瓦斯矿井中推广使用了“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有效的制止了瓦斯超限作业8次,配备矿井杜绝了瓦斯事故。2009年全市实现了无瓦斯事故和“安全生产最佳年”目标,创出了近年来最好水平。截止2010年10月完稿时,七台河市没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连续两年实现煤矿瓦斯“○”事故目标。

2009年4月,七台河市吉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二井(高瓦斯矿井)左八片13号层掘进工作面因风筒被片帮煤挤压,通风受阻,瓦斯瞬间超限,5名矿工的报警矿灯立刻报警和闪烁,并迅速撤离作业地点,避免了一起瓦斯超限作业及事故的发生。

2009年5月,勃利县恒太煤矿二井(按高瓦斯管理矿井)电工金增岩到主副井连络巷检修作业,当他打开副井通往主井的风门时,报警矿灯立刻报警和闪烁,他马上退回,经检测是瓦斯超限。

实践证明,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通过科技创新,成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重要补充措施,只要对产品技术环节、煤矿使用管理环节、政府监督监管环节和技术服务与维护环节严格把关,使报警矿灯报警合格率达到100%,形成全员、全方位、多层立体化的瓦斯监控体系,就实现了“政府监管矿灯,矿灯监管矿工”的瓦斯治理工作目标。运用制度管人和装备管人相结合的监管手段,实现“瓦斯有效监控”,就能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瓦斯“○”事故目标就能实现。

四、瓦斯预控系统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近几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黑龙江煤监局、黑龙江省政府和七台河市政府高度重视“瓦斯预控系统”的建立与推广工作。

七台河市主管领导多次批示和指导工作,市政府、安委会、煤炭局、安监局和各区政府等单位印发了相关工作文件。市安监局及时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2008年9月27日,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煤炭工业分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加强中国煤矿安全保障能力项目办公室在七台河市召开了“联合国项目新型瓦斯报警矿灯示范培训成果专家评议会”,会议肯定了七台河市使用和管理新型报警矿灯的一系列经验,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系统在瓦斯事故防治中能够实现“监控有效”的作用。

中国煤炭报、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省政府《都市安全》杂志、七台河电视台、七台河日报、七台河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该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七台河市煤矿安全事故防治研究所申报的“瓦斯预警与人员控制管理系统”项目,经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黑煤安函[2009]75号)文件于2009年11月25日推荐;2010年6月3日,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科技[2010]89号)文件批准为《2010年度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重点科技项目》,项目编号:10-037。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好煤矿安全监管科技进步工作的根本保证。

五、结束语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加大投入。煤矿安全监管科技进步必须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科技进步协调发展和同步提高。安全监管部门要督导煤矿企业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从制度、培训、管理和装备等全方位强化煤矿安全科技进步工作,提升和改善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实现“科技兴安”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改变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只依赖人力查守和凭借经验的传统方法,加大科技投入,使用先进装备,使“瓦斯预控系统”成为防范瓦斯事故的重要安全防线。

报警矿灯作为第四道瓦斯安全防线,应与其他三道瓦斯防线配套建设,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兴安,运用制度管人和装备管人相结合的监管手段,就能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

以上是我们在煤矿安全监管科技进步工作方面进行的探索、尝试和成功经验,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决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文件精神,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扎实推进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的科技进步,增强瓦斯事故防范能力,为煤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使瓦斯预控系统成为实现瓦斯“○”事故目标更加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

摘要:在我国工业企业中, 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 我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是世界采煤国中最高的, 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对煤矿安全监管科技进行探讨, 增强瓦斯事故防范能力, 为煤矿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而努力奋斗, 使瓦斯预控系统成为实现瓦斯“○”事故目标更加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

关键词:瓦斯,隐患,“○”事故

参考文献

[1]周心权, 陈国新.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的概率分析及启示.《煤炭学报》, 2008年1期.

[2]李海臣, 周心权.对煤矿瓦斯突出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哲学思考及预防.《中国煤炭》, 2008年10期.

3.事故隐患治理管理工作 篇三

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全厂各级必须加强对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和生产(经营)中能造成事故的能量即危险源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二、各班组、分厂(车间、工段、队)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汇报。必要时应报请有关机构对事故隐患或危险源进行评估或分级。

三、对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公司各级都要成立事故隐患整改小组或危险源整改管理小组,由本级主要负责人负责,并认真履行下列职责:

1、定期排查事故隐患和危险源,掌握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整改与现场管理;

2、制定整改方案或整改措施,确定整改期限,责任到人,并组织实施;

3、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应急处置预演;

4、随时掌握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动态变化;

5、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的完好有效。

四、对被确定为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地点、部位和设备,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对难于立即整改的,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并逐级上报。

五、接至公司、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下发的《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时,应立即停产停业,按有关要求进行整改。

4.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 篇四

煤矿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办法 为全面排查治理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萌芽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重大隐患,进行超前排查治理的管理措施。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

(一)成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 组长:大矿长

副组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技术副矿长、机电副矿长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及各队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立在安检组,安检组长兼职办公室主任并负责日常具体工作。领导组职责

1、大矿长是事故隐患治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事故隐患治理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及总工程师具体负责实施隐患系统范围内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4、专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隐患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班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三)办公室职责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设立在安检组,由安检组负责检查、督促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事故隐患治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隐患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隐患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事故隐患治理”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每年由大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事故隐患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科室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事故隐患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事故隐患治理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事故隐患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事故隐患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人员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事故隐患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事故隐患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辨识情况;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大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吸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事故隐患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事故隐患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事故隐患排查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事故隐患等级标准 由大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事故隐患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煤矿专业人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事故隐患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事故隐患、较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

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事故隐患辨识结束后,分别由大矿长、各分管副矿长和总工程师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事故隐患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事故隐患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事故隐患数据库。要完善本系统安全事故隐患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事故隐患一档案”。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事故隐患,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事故隐患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定级;

四、事故隐患治理;

1、根据安全事故隐患评估,针对安全事故隐患类型和等级,从;

2、由大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事故隐患;

3、由大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事故隐患。(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事故隐患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事故隐患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事故隐患治理

1、根据安全事故隐患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事故隐患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大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事故隐患,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事故隐患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大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事故隐患辨识结果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事故隐患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事故隐患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事故隐患,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事故隐患排查重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事故隐患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煤矿“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科室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5.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细则 篇五

2017年6月

十六、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细则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齐齐哈尔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的管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石油、昆仑能源及黑龙江分公司相关管控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机关及所属场站。

第三条 根据上级公司有关规定,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实行昆仑能源公司、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分级负责体制。我公司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的责任主体。第四条 在上级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通过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第六条 环境安全隐患,是指不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管理制度等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1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管理上的缺陷或者物的危险状态。第七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及时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监控运行,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八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环保优先、安全第一、综合治理;

(二)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全员参与;

(三)全面排查、分级负责、有效监控。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九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环保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第十条 公司HSE(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审定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计划,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并督促立项整改。第十一条 公司HSE(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是安全环保隐患整改的日常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2

(一)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调查和评估;

(二)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计划;

(三)牵头组织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审查;

(四)建立各类事故隐患动态台帐;

(五)督查事故隐患整改,并分级挂牌督办。第十二条 公司机关部室的职责:

(一)生产运行部负责安全环保隐患整改前后的生产协调,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前的监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二)市场开发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资本化项目的投资计划上报;

(三)财务资产部负责安全环保隐患整改项目的资金落实;

(四)工程项目部负责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施工质量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

(五)其它部门应按安全生产职责要求,负责分管工作范围内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整改的相关工作。第十三条 建立安全环保隐患管理台帐,实施隐患立项、销项整改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实行分级动态管理。第十四条 作为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的责任主体,公司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修订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岗位员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3

(二)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如实记录和统计分析排查治理情况,按规定上报并向员工通报;

(三)组织编制和上报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建议计划;

(四)负责权限范围内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审批和组织开展后评价工作;

(五)编制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监督、检查和指导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七)负责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监控措施的落实和事故隐患治理的跟踪检查,并分级挂牌督办;

(八)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档案。第十五条 公司将建设项目、场所、设备进行发包、出租时,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HSE)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对安全环保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控职责。公司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及时督促整改发现的问题。第十六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在未整改或销项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监控管理,所属单位应当明确本单位规划计划、财务预算、生产组织、工艺技术、机动设备、工程建设、安全环保等职能部门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做到责4

任明确、任务具体、齐抓共管。第三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与评估 第十七条 公司定期开展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评估,按照事故隐患等级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第十八条 将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当与日常管理、专项检查、监督检查、HSE体系审核等工作相结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日常事故隐患排查;

(二)综合性事故隐患排查;

(三)专业性事故隐患排查;

(四)季节性事故隐患排查;

(五)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事故隐患排查;

(六)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七)其他方式。第十九条 在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时,可以选用现场观察、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技术方法。第二十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频次:

(一)现场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巡检,及时发5

现并报告事故隐患;

(二)基层场站结合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三)公司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第二十一条 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及时组织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

(一)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者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三)区域位置、物料介质、工艺技术、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者操作参数等发生重大改变的;

(四)国家、地方政府有明确要求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发生安全环保事故或者获知同类企业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六)气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第二十二条 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对排查出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及时录入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报告。6

第二十三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将结合生产经营实际,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的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公司生产安全风险防控管理规定执行,评估结果应当形成报告。第二十四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现状;

(二)事故隐患形成原因;

(三)事故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四)事故隐患风险等级;

(五)事故隐患治理难易程度分析;

(六)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第四章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 第二十五条 所属场站对发现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上报,公司将组织及时治理,对不能立即治理的事故隐患制定和落实事故隐患监控措施,并告知岗位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监控措施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证存在事故隐患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所需的条件;

(二)提出对生产装置、设备设施监测检查的要求;

(三)制定针对潜在危害及影响的防范控制措施;

(四)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7

(五)明确监控程序、责任分工和落实监控人员;

(六)设置明显标志,标明事故隐患风险等级、危险程度、治理责任、期限及应急措施。第二十六条 对威胁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随时可能发生事故的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公司将立即停产、停业整改。第二十七条 公司主要负责人根据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评估结果,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第二十八条 治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基本情况,包括事故隐患部位、现状和治理的必要性;

(二)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三)治理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四)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五)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六)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七)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第二十九条 所属场站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8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三十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公司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办法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场站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企业和人员安全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地方政府和公司有关部门报告。第三十一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资金应当专款专用。资本化支出项目,在设备设施检测、事故隐患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投资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费用化支出项目,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第三十二条 禁止下列项目挤占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环保设施,以及投产运行3年以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的事故隐患;

(二)与事故隐患无关的搭车、扩能增容和技术改造;

(三)借事故隐患治理新建建(构)筑物、新建装置设施、购置更新生产设备等;

(四)新增工业电视、警示标识等;

(五)购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消防器材等;

(六)安全环保评价、等级评定、检测检验、体系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等。9

第三十三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计划下达后,公司将严格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组织实施。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物资采购、施工管理、资金使用、变更管理等工作严格按照上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按照“谁审批、谁督办”的原则,实行上级公司、公司分级挂牌督办,各级督办单位将明确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督办内容主要包括:

(一)治理资金使用情况;

(二)项目形象进度;

(三)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四)存在问题与纠正情况;

(五)治理效果。第三十五条 各级督办领导和业务部门应当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现场检查等方式督办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掌握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公司将在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治理进度,并定期向员工通报。第三十六条 因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被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将组织对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向原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第三十七条 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后,项目10

审批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应当及时销项,并录入昆仑能源公司安全环保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子系统。第三十八条 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治理项目验收时,项目审批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五不验收”,即:项目变更不履行程序不验收、治理项目不符合安全环保与节能减排要求不验收、挪用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项目不验收、违反事故隐患治理原则搭车和扩能的项目不验收、项目竣工不进行效果评价不验收。第五章

监督、责任与考核 第三十九条 公司将平均每半年对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安全环保先进单位考核评比。第四十条 公司将对本单位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安全环保绩效考核。对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四十一条 对于及时发现报告非本岗位和非本人责任造成的安全环保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人员,应当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公司违纪违规行为处11

分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存在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未采取防范措施或者监控、整改不认真的;

(二)事故隐患监管不到位引发事故的;

(三)事故隐患治理不及时、不到位的;

(四)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变更没有及时上报的;

(五)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的;

(六)在事故隐患治理后又出现新的事故隐患或者发生安全环保事故的;

(七)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存在事故隐患的;

(八)事故隐患治理资金没有专款专用的;

(九)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行为。第四十三条 对存在重大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没有治理,禁止批准立项新项目(工程)。第六章

6.事故隐患信息管理体系 篇六

一、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目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大部分高校得到了应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教材管理、实验管理等。根据各种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方式,可以将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单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1. 单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单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运行在P C单机上的应用软件,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学籍和成绩等信息进行单方面管理。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数据量越来越大,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而单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无法适应大批量数据处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单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并行数据处理,已成为阻碍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瓶颈。

2. 网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网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运行在联网PC机上的应用软件。根据应用的网络范围,网络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又可以分为3类:

(1)局域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它运行在部门内部网络上,一般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实现部门内部计算机互联,初步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并行数据处理,对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的缺点是网络规模小,由于部门之间的网络没有联接,所以不能互相交换数据,难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和信息管理。

(2)校园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它运行在校园网上,考虑了各部门的不同应用目的,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流,起到了并行数据处理、网络资源共享的作用,强化了教学信息管理的功能。但它的应用范围仍然限制在学校内部,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而且管理功能较弱,仍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管理的需要。

(3)基于Internet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扩大了信息服务的范围,可在任意一个能与互联网联接的地方根据用户的权限实现有效的访问,为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的本质是数据安全,它可用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和数据保密性等3个安全指标来衡量。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也就是数据在发送前和到达后是完全一样的。计算机故障、操作员的误操作以及黑客的侵入,都可能导致数据完整性的破坏。数据可用性是指数据对于被授权的实体是可被访问的,并按其需求可被使用的特性。数据可用性还包括在系统故障的情况下数据是否会破坏或丢失。数据保密性是指数据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或实体,仅供授权的个人或实体利用的特性。

电路故障、操作系统崩溃和软件崩溃都会引起电脑非正常关机或非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被破坏;而黑客入侵和用户违规操作则可能导致数据保密性被破坏。一般来说,对数据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4个方面:硬件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和用户操作安全。

1. 硬件安全

硬件安全普遍存在于单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它是系统硬件设施的安全,是一切安全的基础,如果硬件安全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系统的瘫痪。

学校信息中心机房中的供电系统、通信设备、服务器等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机房建设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首先,机房应安装恒温恒湿系统以及采取防尘措施;为了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应做好防雷措施,装备较好的计算机专用防雷地线,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将服务器、通信设备和所有终端统一接于计算机专用防雷地线。其次是将U P S和发电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稳定、不间断地对机房设备供电;通信设备和服务器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品牌,服务器应配置双电源,各种交换机、路由器等尽量实施集中管理。最后是建立安全的操作规程,加强对硬件的保护和维护,使一切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能在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

2. 软件安全

软件安全也普遍存在于单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它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应用软件安全。

(1)操作系统安全

由于应用软件是运行在操作系统之上的,所以,操作系统的安全是一切软件安全的基础。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是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开放型的Unix操作系统,而其存在的不稳定性和安全漏洞让它们并不完美,不稳定性和安全漏洞是危害系统安全的两颗毒瘤。操作系统的不稳定性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关键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系统漏洞则可能会被利用作为进入系统数据库的后门,数据库中的关键数据可能被删除或修改。

为了让操作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在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及时完整地安装最新版的操作系统补丁程序。一般来说补丁更新的越早,系统会更稳定、安全。

同时应配置漏洞扫描系统,漏洞扫描技术是探测操作系统安全性的一种分析技术,可用于检查和分析网络范围内的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安全性,从而为提高网络安全的等级提供决策。

(2)应用软件安全

应用软件同样存在不稳定性和安全漏洞的问题,应用软件的不稳定可能造成程序出错或崩溃,从而造成数据出错或丢失,其中尤其严重的是数据出错而使用者不知道;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让系统数据直接暴露在攻击者的面前,关键数据的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结合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管理软件制定验收方案,并根据验收方案进行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通过后应该有一个试运行阶段,根据试运行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系统作进一步的完善,以确保系统投入运行后能稳定、可靠地运行。在系统正式运行后,要遵循严格的维护流程对系统进行更新和升级,同时,应制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保证在升级不成功的情况下,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将系统还原。

由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的核心系统,一旦数据丢失将会给学校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和还原体系:通过磁盘阵列和RAID技术,实现大容量在线数据存储和硬件层面上的备份;利用计划任务调用系统备份程序进行备份;应用系统管理员定期对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利用专用备份软件,通过备份服务器实现对多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备份。

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存在于网络管理系统中。由于因特网网络协议的开放性和无政府的管理状态,使得因特网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可预测的威胁和攻击。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有通信欺骗、不适当的资源访问、未经允许的软件修改和数据泄密等。由于网络管理系统中存放数据库的服务器需要连接到网络中,所以有可能会受到攻击,一旦数据库被攻陷,其中的重要数据就会被完全暴露,关键数据可能会被恶意修改,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安装防毒杀毒软件,应在服务器上安装集中式杀毒软件以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集中式防杀系统可以对联网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病毒检测和清除,并能够及时公布最新的病毒信息,自动更新和升级病毒库,具有科学的病毒预警机制。

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主要有两种类型:应用层防火墙和数据包过滤防火墙,通过配置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它可以阻止不正当通信数据的通过,以确保系统的安全。

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从网络或计算机的关键点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它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前提下,实时动态地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攻击,可以说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和延伸。

加强对客户终端机的管理,在这些权限较高的机器上安装还原系统,每次启动均将系统还原至初始状态,避免由于文件下载和软件安装而使机器感染病毒,尽可能保障权限较高的客户终端机的安全。

4. 用户操作安全

用户操作安全存在于单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面广,几乎涉及所有教职员工和学生,管理好这个庞大的用户群对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

保证用户账号的安全性很重要。要注意用户权限的分配,应划分几种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组,对于权限较高的管理员用户,必须有更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员创建的每个用户账户应与单位内教职工身份一一对应,不应创建没有身份的用户账户。管理员应该根据不同教职工的工作方向创建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在教职工调离岗位时,应及时调整其用户账户的权限;当教职工离开单位时,应该在离职手续中包含注销用户的项目,确保他们在离开单位后不能再访问该应用系统。另外,要注意用户口令的安全,每个新用户都应该有不同的初始口令,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时必须有强制更改口令的策略,同时应该强制限制口令的强度,如限制口令的位数大于八位,并必须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

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很重要。在建设网络管理系统时,如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那么就不会制定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安全策略。从而导致网络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例如对外开放了一些高风险的网络服务而没有设置严密的安全防范措施,这就使服务器暴露在外,为入侵者敞开方便之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样重要。应通过定期对用户进行安全操作方面的培训,从规范用户的操作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综上可见,不同类型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面对的安全问题不尽相同。各种管理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归纳见表1。

表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对照表

安全类型

硬件安全软件安全网络安全用户操作安全

系统类型

单机系统存在存在不存在存在

局域网系统存在存在存在存在

校园网系统存在存在存在存在

网络管理系统存在存在存在存在

三、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防火墙或某一监控管理程序等是无法单独完成的,需要针对整个信息系统的特点,充分考虑外部硬件环境、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网络环境以及用户等多方面的安全需求,并将各种安全防范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综合性安全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彦辉.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12:155~156

[2]项朝阳.综合防御体系在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构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6:944~945

[3]张克友.MIS中的信息安全风险与防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3(4):466~470

上一篇: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质量管理制度(药店GSP认证)下一篇:教师思想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