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2024-09-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精选11篇)

1.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篇一

1995年2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

1910月,原昆明理工大学与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并入昆明理工大学。

7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质量发展研究院。

月,成立云南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荣获”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称号。

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1月,成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6月,云南省人大法制委、云南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

20,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成为中西部24省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年12月,“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和“西部典型行业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云南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4月,国家科技部公布了2012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围名单,昆明理工大学校获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资助,成为全国首批18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之一。

年12月,稀贵金属先进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国家级超硬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

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云南政府联合下文正式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云南省第一家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

6月16日,昆明理工大学航空学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昆工呈贡校区举行。

2.从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起 篇二

本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一部分内容,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带来了对旧文化的彻底批判,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

二、课堂教学实例

1.导入幻灯片:北京大学校门、校徽、校训的一组图片

师:同学们好!请看这组图片,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吧?北京大学的校门、校徽和校训。北大校徽最初是在1917年由鲁迅先生设计,后几经演变,成为今天的样式。北大人称之为“北大红”,这是因为红色是校徽特别选定的颜色。同学们对于这个校徽有什么样的认识呢?

生:(自由发言)校徽上有英文PEKING UNIVERSITY,表示中西结合;1898说明北大1898年成立;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北大两个字是篆体字;两个篆体字像是人形……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很多。校徽中,“北大”两个篆体字上下排列,构成了三个人形,这样就突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即“以人为本”。正所谓“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2.教学主环节

(展示幻灯片“自主学习填空”)

师: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结合我们刚才提到的学习目标,自行阅读课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把学案“自主学习填空”部分完成。

等待时,教师查看学生的填写情况,并请两个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时间到,來看看大家做的情况。前面都没有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这里能否再精炼一些?

生:猛烈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

生: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想,还有马克思主义。

师:总结一句话:冲击了旧思想,传播了新思想。

(幻灯片展示填空答案)

师:好了,基础知识我们就学习到此。下面我们将要以问题和材料的形式来解决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师:(幻灯片)第一个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新文化运动,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生:以前的探索都失败了。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有辛亥革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师: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政治制度。还有呢?

生:西方先进科技、政治制度……思想!

师:好。那“新”在哪里?

生: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新”在学习西方思想。

师:以前学习西方思想吗?和这次有区别吗?(学生思考)

师:以前也学习思想,不同的是以前不以思想为主,也没有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所以“新”是指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中国的传统封建思想。

三、教学总结与反思

这节调研课,引入了学案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个班的学生表现得不错,课堂气氛活跃,勇于回答问题,使我的教学设想基本实现。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材料的选取,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课堂教学就如一个分层递进的登山过程,教材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各种材料,从属于不同的知识类型和学习方式,成为登山路上的景观。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材料选取和问题设置时,体现了较强的层次性。课堂导入中对北大校徽校训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复述,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了学生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具体理解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三个提倡三个反对”,理论性较强,学生表达清楚比较难。我一方面提示些结论性的语言,如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宣传新文学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问题,逐步解开了这个难题。这里我并没有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因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的思考引导着来理解更为有效。

课堂教学结束了,编写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文本化的处理。在这个教学案例的撰写中,我还参考了木垒一中历史教师的听课笔记,力求维持课堂活动的原貌,以使读者尽可能对此课堂教学展开批评,给出建议,从而推进历史课堂教学的进步。

3.解放军理工大学校徽 篇三

1969年,以西安工程兵工程学院为基础,汇集工程兵工程技术办学力量,在南京组建工程兵学校;

1977年恢复“工程兵工程学院”校名;

1995年列入全军17所重点建设院校。

空军气象学院

1950年,建立军委气象局气象干部学校;

1953年,升格为北京气象专科学校;

1955年,更名为解放军气象专科学校;

1960年,升格为解放军气象学校;

1962年,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空军工程系的机场建筑专业、气象专业并入;

1969年,改建空军第三专科学校,校址从北京迁至南京;

1975年,改建空军气象学校;

1979年接收了原空军工程学院的气象专业,改称空军气象学院,列入全军高等技术院校序列,是全军唯一一所培养军事气象科学技术干部的高等学府。

合并至今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工程兵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并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理工大学电子简历模板

2.理工大学求职简历封面

3.理工大学生黑白简历封面

4.校徽:成都理工大学

5.校徽:武汉理工大学

6.北京理工大学校徽展示

7.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8.江西理工大学简历封面模板

9.长春理工大学校徽

4.民航大学校徽 篇四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900亩,新校区规划坐落于天津未来科技城核心区,规划面积1500亩;学校在辽宁建有朝阳飞行学院,新疆建有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正在建设内蒙古飞行学院。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0亿元。学校有17个二级学院,设置28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学校有各类在校学生22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51年9月25日,中央人民的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简称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成立。毛泽东主席任命方槐将军为校长,周恩来总理将校址选定在天津机场(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第二民航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中国民航培训飞行和机务人员,教员多为“两航”起义人员中的知识分子。

1958年12月15日,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

1963年6月21日,民航成都机械专科学校与民航高级航空学校的地勤部分合并,在天津机场组建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并列入普通高校序列。

1965年,第一批本科生192人毕业。

1981年8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笃学精博,严谨创新

笃学:专心好学。

精博:精深博大。

严谨:严密周到。

创新:创立或创造新的。

校徽

1.中国民航大学校徽主题构图为地球和飞机。地球为蓝色,取意为蓝色的星体;飞机代表民航。

2.校徽下部标注1951,注明了建校时间。

3.中英文校名在外圆内上下呼应。

学科建设

截至2013年5月,中国民航大学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7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中法航空安全管理硕士),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办学资质。学校有7个一级学科入选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法学、翻译。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航空工程、控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

民航总局重点建设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学。

天津市第四期重点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安全科学与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专任教师10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4人,民航特聘专家4人,民航中青年技术带头人9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3个。[2]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任仁良)、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韩萍)、航空发动机构造教学团队(李书明)。[10-11]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品牌专业9个、天津市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有实习飞机21架,各种类型飞机发动机47台,建有航空器维修执照考管中心、飞行签派员培训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147学校、ICAO飞行英语培训中心、中国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中国民航飞行人员ICAO英语考试点等多个国际、国内授权培训、考试机构,承担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运输、乘务等各种岗位资格培训。[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空管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

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2]

天津市精品课程

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飞机结构与强度、航空发动机构造等9门。[13-15]

教学成果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学生在全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和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女子柔道队一直位列全国大学生女子柔道榜首,以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金牌获得者佟文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各类大赛中披金夺银。学校男子篮球队多次打入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八强并获得第13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2]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4月,中国民航大学与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欧盟工业委员会、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等民航组织和机构,波音公司、空客公司、赛峰集团、罗罗公司等知名航空制造企业,美联航、巴西航空、联邦快递等航空运输企业,美国普渡大学、法国航空大学集团(GEA)、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外航空院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共同创办了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全面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在飞机结构与材料、推进系统运行与维护、电子系统与机载设备三大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济南大学校徽 篇五

截至3月,济南大学共占地2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460万册,中、外文现刊4200余种,电子期刊23000余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35916人。

历史沿革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时期

1942年建校,山东省战工会决定成立山东省建国学校,黎玉兼校长(1942年7月)。

1949年10月9日,“南京国立高级窑业学校”迁至博山(今淄博市博山区),建立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窑业学校,山东窑厂总工程师卢开津博士兼任校长。

1950年8月,开始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等技术人才,学制三年。同年,学校改名“华东工业部山东窑业学校”。

1952年9月6日,工业干部学校、窑业技术学校正式合并,改建“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

197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并保留部分中专专业,受国家建材总局和山东省双重领导,以国家建材总局为主。

1980年11月,经建筑材料工业部与山东省政府协商,同意该院在济南建设新校址,学校本科部开始陆续由博山迁至济南,部分中专专业仍在博山,淄博校区改为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分院(后来合并到山东理工大学)。

济南联合大学时期

1978年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建校。

6.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篇六

鞍山科技大学一般指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简称“辽科大”,始建于1948年(戊子年),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1958年成立本科学院鞍山钢铁学院;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 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同时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坐落于钢铁工业名城鞍山市,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以工学为主, 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门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还是教育部和辽宁政府共同管理的高等院校,是辽宁省学分制管理试点高校。

根据8月学校网站,占地180余万平方米。本科、研究生在校人数21427人。

历史沿革

1948年鞍山工业专门学校;

1950年东北工学院鞍山分院,改建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鞍山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鞍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3年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更名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53年鞍山钢铁工业学校(部分)分建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

1953年鞍钢业余工业大学创建,鞍钢业余工业大学更名鞍钢夜大学;

1958年鞍钢夜大学、鞍山第二钢铁工业学校、鞍钢老干校、鞍山业余钢铁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鞍山钢铁学院;

1962年本溪钢铁学院(部分)、辽宁冶金学院(部分)并入鞍山钢铁学院;

1963年鞍山钢铁学院(原鞍钢夜大学部分)改建为鞍钢夜大学,现发展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工大学;

1969年鞍山钢铁学院、鞍山钢铁学校、鞍山冶金运输学校、鞍钢技工学校等7所冶金工业部在鞍山大中专学校合并组建鞍山钢铁大学;

1978年鞍山钢铁大学更名鞍山钢铁学院;

1994年鞍山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并入(合署)鞍山钢铁学院;

8月辽宁省人民武装学校,正式并入;

2002年辽宁冶金工业学校、辽宁食品工业学校、辽宁省建材学校并入鞍山科技大学;

2002年鞍山钢铁学院升级为鞍山科技大学;

2006年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

校园文化

校训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传统,体现的是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和特色,体现的是学校倡导并遵循的价值追求和教育宗旨。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先哲告诫学子们,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递进阶段。博学之谓为学,首先要广泛地猎取,“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唯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收并蓄,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德: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一开篇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即是“使彰明”,这里的“明德”,即是弘扬光大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阐明学习的目的第一条就是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和道德,做人有坚定的信念,执著,有节操。若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就能以服务于民生为乐事,也就能做事认真,追求真善美。经世:治理世事。经:治理。经风雨,见世面,不在书斋里读死书。“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留心”。做学问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造福民生,匡世济民。

致用:致,达到、为了。学以致用,学习的意义在于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服务于实际生活。

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后来的魏源、龚自珍、康有为、谭嗣同等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倡导变法。经世致用之学,即“实学”,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说实话、干实事、务实际、求实效。这就是经世致用,匡世济民。

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传统。辽宁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在做人上以诚实、朴实、踏实、务实著称,在业务上以应用型、技术型、工程型、实践型见长,这就是经世致用的基本体现。

博学明德,是古代先贤的治学明训;经世致用,是近代学者的务实作风。两者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间的关系。以“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为校训,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辽宁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

校徽

设计名称:厚积薄发

设计者:张晓复(校工会)

创意理念:方案力求新、简、动、劲、健、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设计说明:校标整体为圆形,它充实、平稳、大方,给人以厚重雄浑之感。外环部分采用深绿色,上方为“辽宁科技大学”专用字体,下方是校名全称的英文黑体写法,象征绿色校园。圆内的“1948”用阿拉伯数字黑体写法,标志学校的创建历史。

主体图形:图形的构成:初看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细看则是汉语拼音大写字母“K D”,这里的“D”是“K”的最后一笔,又是独立的汉语拼音大写字母“D”。

图形的寓意:图中的主体部分表示“钢花怒放,激情飞扬”,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蓬勃兴旺,桃李芬芳;也好比苍劲的“雄鹰”扶摇直上,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新的崛起,腾飞于世界;又好比老师批阅时的“对号(√)”,象征着“科大”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还好比英文字母“V”,象征着“科大”的`教育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成功和希望。图中的剩余部分,即“D”表示书籍,知识的基石,表示“钢包”源源不断地浇铸着栋梁之材,它象征着辽宁科技大学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对学校前身“钢院”的传承,体现了工科院校的特征。

色彩的运用:主体图形采用红色,“1948”用黑色;在白色底的衬托下,响亮、明快,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和动感,体现了民族精神、时代气息、科大人的精神风貌和阳刚之美,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厚积薄发。

校风

勤奋 向上 求实 创新

勤奋: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一方面鞭策学子发奋图强,学业有成,另一方面激励教师严谨治学,敬业育人。

向上: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它引导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超越自我,从而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遵循规律,追求真理。求实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的品格。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辽宁科技大学冶铁文化墙

创新:勇于突破,大胆改革,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断激发师生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师生创造性思维,勇于探索,勇于开拓,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以上八字相辅相成,既提出了对学生、老师的基本要求,又体现出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既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起到增强凝聚力的效果;既展示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又展示了学校的良好作风。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科大人秉承这一优良校风,耕耘不辍,奋斗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的业绩。今后,我们将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校风,勤奋、向上、求实、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18]

校歌

于景伦等 词

徐占海 曲

千山叠翠,辽河抒怀。

啊,辽宁科大,熔铸了我们心中的爱。

钢铁铸就创业史,科技推动新时代。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科教兴国展风采。

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满怀,我们书写历史,我们激情~激情满怀。

璞玉千琢,百炼成才。

啊,辽宁科大,鼓舞着我们奋发成才。

志存高远担重任,脚踏实地把路开。

博学明德,经世致用,云帆直挂济沧海。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憧憬明天,我们继往~继往开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建筑科技大学毕业求职简历模板

2.科技大学毕业生个人简历模板

3.校徽:华中科技大学

4.校徽:河南科技大学

5.校徽-北京科技大学

6.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8.华中科技大学校徽图

9.青岛科技大学校徽

7.校徽-南昌大学 篇七

南昌大学,简称“南大”(官方简称原为南大,改为“昌大”,改回“南大”),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综合性大学,为211工程重点大学[2]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截至6月,学校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鄱阳湖和抚州5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521人,全日制本科学生36936人,各类研究生13621人,国(境)外学生902人。

发展历史

1921年,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为南昌大学医学院前身,何焕奎任首任校长。1940年国立中正大学成立,1949年5月南昌解放,国立中正大学改名为国立南昌大学,并入江西工专、农专、水专、体育师范专科,由中南区教育部直接领导,经费也由中南教育部直拨。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开始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在江西,1952年南昌大学农学院首先分出,独立设置江西农学院,并入南昌农专、江西兽专,院址迁南昌县莲塘。同年,南昌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系科分别并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华中农学院(现华中农业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

1952年底,中南教育部在武汉召开全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会议,南昌大学由党组书记、秘书长魏东明带队,工学院副院长王修寀、总务长戴鸣钟、副教务长谷霁光以及会计科科长欧阳侃随同前往。这次会议由中南教育部副部长徐懋庸主持,中南局宣传部部长赵毅敏作政治报告,主要讲过渡时期总路线。然后讨论院系调整方案,提出取消湖南、广西、南昌三大学校校名,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独立设置师范院校。

这次会议后,南昌大学即进入紧张的院系调整阶段,成立了中南区高等院校院

系调整委员会南昌分会,吕良、刘乾才、魏东明等14人为委员。按照调整方案,南昌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科、电机工程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科并入新成立的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科并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化学系,文法学院文史系、俄文系科并入武汉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并入中山大学;经济系并入新成立的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系和师范部教育科、生物科并入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史地科地理组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华南师范大学)。同时,以体育专修科和师范部体育科为基础成立中南体育学院,院址暂设南昌大学原址。1955年迁武汉。院系调整期间,邵式平省长请示中央同意,一是将原拟成立江西师专改为江西师范学院,二是保留生物科。

1958年,江西工学院和江西大学成立,1962年江西师院生物系并入江西大学,

1965年,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均初具规模,江西大学设7个系、12个专业和瑞金分校;江西工学院设4个系、9个专业,

1985年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大学和江西共青垦殖场联合创办了江西大学共青学院。

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同年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博士授予单位。

19,南昌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2月29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奠基。

20,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协议,南昌大学实行省部共建。

20,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正式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5]

10月6日,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成立,是中国第一所在大学设立的光伏学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南昌大学毕业生实习简历范文

2.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校徽

3.南昌大学校徽

4.集美大学校徽

5.鞍山科技大学校徽

6.中国农业大学校徽

7.上海财经大学校徽

8.西南交通大学校徽

9.兰州大学校徽

8.哈尔滨理工校徽 篇八

哈尔滨理工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来华留学生和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国防生委托培养高校。哈尔滨理工大学设有荣成科技分园、七台河市科技分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双实双业基地、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全国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截至5月22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东、西、南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总占地面积210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48万册,电子图书6100GB以上,中外文期刊15万册,文献数据库31种。有教职工2960人,其中专任教师1690人,副高职以上人员14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日制在校生34000余人,留学生100余人。

历史沿革

9.河北经贸大学校徽 篇九

学校始于1953年创办的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石家庄合作学校,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截止底,学校占地3000余亩,学校分北、南、西三个校区办学,校本部设在北校区;设置有15个本科学院、3个教学部、2个中心以及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独立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有58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899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3多名(含独立学院学生12000多名),继续教育学员25000余名。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河北财经学院

1978年,河北财贸学校升格为河北财贸学院。

10.上海交通大学校徽 篇十

1922年4月8日,叶恭绰校长电示“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叶恭绰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学正式分为两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学和交通部唐山大学。此后校长多次变换,直到1924年底凌鸿勋再次任校长,学校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期仍设置电机、机械和铁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调归唐山学校。学校在此期间又新建成体育馆和调养室,并创办了中国高校最早的工业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7年,北伐胜利,北洋政府垮台,南京政府成立。国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学。学校改组为第一交通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并第一次招收女生,实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脱离学校,另组私立南洋模范中小学。

1928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1927年9月7日改名为“第一交通大学”的校长。

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增设铁道部。学校移归铁道部管辖,将设在上海、唐山、北平三处的交通大学各学院合并,统称铁道部交通大学,分上海本部、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928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王伯群让三校再一次合并,定名“国立交通大学”。校长由铁道部部长孙科兼任,副校长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为专职校长。这样就把“部(铁道部)、路(铁路)、校(交大)联成一贯”,形成“部校合作”体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师生均得安心教读,勤求学业,蔚成良善校风”。

这一时期学校经费充裕,校舍建设和系科建设都得到较快发展,校园面积也扩大到近500亩。期间,先后成立了科学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和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由此形成了以工为重点,理为基础,兼重管理的教学体系。这一时期学校发展迅速,特色明显,成绩显著,影响深远,广大校友称之为新中国成立前学校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1937年8月1日,学校划归教育部。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学校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部

日军侵占上海租界后,交通大学总部从上海转移到重庆九龙坡。此时期,交大开展院系建设。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组建造船等新专业,创办电讯研究所。学校规模扩大,教学设施、条例逐步完善。

国立交通大学

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重庆交大总校师生分批复员上海。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沪校与渝校会合,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14] 广大师生投入到反对内战的斗争之中。在通货膨胀、经济困难与白色恐怖之中,学校仍坚持改进教学,并增设电信管理、电信技术两专修科。

11.西南民族大学校徽 篇十一

西南民族大学(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囊括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作为中华民族高校最高学府之一,始终坚持为民族工作服务、为共和国顶尖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共和国少数民族精英“的摇篮”。学校坐落于四川成都,现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国家民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共建。

西南民族大学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基地”和“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同时也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的.重点高校。,西南民族大学获批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高校之一[1] 。

截止1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老校区)、航空港校区(新校区)、太平园校区,在阿坝州红原县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

校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1951年6月1日,西南民族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1952年初,学校拟订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五年计划(1953-1957)初步方案》,确定在此期间,仍以培训政治干部为主,同时举办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班。4月15日,学校第一期学生518人举行了毕业典礼。

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学校改由四川省领导。1955年,学校由新玉沙街迁至武侯祠附近的新校园,办学条件大为改善。1960年,学校发展成为本科为主、多学科、多层次并举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共设本科专业14个。在校学生达3000余人,教职工320多人。

1957年以后的反右等政治运动,使不少著名专家、教授被迫调离学校。1962年,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办学规模大幅压缩,在校生由3000余人降至1500余人。

1966年,学校停止招生,教学活动停顿。1968年,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

1973年,学校恢复办学,各系(科)恢复了教研组建制和活动,迎来了恢复办学后的第一批学生,其中,四川学生148人,西藏学生160人。

1974年,全面恢复了系(科)专业设置,同年秋季,招收第一批少数民族“工农兵学员”共200名,分别学习汉语文、藏语文、数学、理化、畜牧兽医五个专业。

1979年2月,国务院决定,学校改由国家民委和四川省双重领导,以国家民委为主。

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古典文学、宗教学、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兽医学首批4个硕士点于次年开始招生,共招研究生9人。

1994年,国家民委批准建立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被列为可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的学位授予单位。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至此,学校已有民族学和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两个博士点。

,沉着应对“5.12”汶川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活动受到了国家民委、四川省的高度肯定。同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奠基动工。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标志着博士后教育实现了零的突破。

20,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民族文化艺术创新实践研发基地正式揭牌

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校徽-浙江大学

2.校徽:同济大学

3.中国科技大学校徽

4.师范大学校徽图片

5.军医大学校徽

6.中央民族大学校徽图

7.中国农业大学校徽图

8.交通大学新版校徽

9.工业大学校徽

上一篇:最新简单商品房购房合同协议书下一篇:经济学院2002级举行考研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