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合理应用

2024-08-31

抗生素合理应用(共11篇)

1.抗生素合理应用 篇一

我院开展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学术讲座

文/王刚

2011年5月24日下午我院于五楼大会议室举行了《抗生素合理应用》学术讲座。主讲人为徐医附院陈明教授。

抗生素已成为人们治疗细菌感染不可缺少的药物。随着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抗生素的品种日益增多,同时抗菌谱愈来愈广,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不仅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许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致使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二重感染及耐药性等成为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问题,严重危害了参合患者的健康,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

陈明教授从抗生素的应用历史、国内抗生素合理使用大事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定义、抗生素的种类及特点、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对策、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抗生素预防使用、特定人群的抗生素的使用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不仅如此,陈教授还讲述了自己多年的抗生素临床应用经验以及碰到比较棘手的抗生素应用问题处理方法,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讲座让我们全体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2.抗生素合理应用 篇二

1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1.1 必须掌握各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抗生素在体内过程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 只有全面了解其药理特性才能掌握临床适应证, 慎用及禁忌证。

1.2 严格掌握使用抗生素指征 不论什么疾病都用抗生素, 这样不但达不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还将使酎药菌感染机会更增多, 如病毒感染不同, 原因不明的高热不用或少用。

1.3 用药前对感染疾病的病原菌进行检查, 根据查出病菌种选择张有力的抗生素, 提高治疗水平。

1.4 严禁乱用广谱抗生素, 对重症或混合感染时才能使用。

2 常用抗生素

2.1 青霉素类合理应用

用青霉素时, 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用药前应询问是否有过敏史, 并做皮肤过敏试验。青霉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不可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因为红霉素等是快效抑菌剂, 当服用红霉素等药物后, 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青霉素无法发挥杀菌作用, 从而降低药效。不可与碱性药物合用[1]。如在含青霉素的溶液中加入氨茶碱、碳酸氢钠或磺胺嘧啶钠等, 可使混合液的pH>8, 青霉素可因此失去活性。青霉素在偏酸性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 长时间静脉滴注过程中会发生分解, 不仅疗效下降, 而且更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青霉素应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 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青霉素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 一旦溶解即不断分解。其溶液放置的时间越长, 分解也越多, 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加。因此要“现配现用”, 不宜溶解后存放, 以保证药效, 减少致敏物质的产生。1次/d静脉滴注给药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当停止滴入后, 体内药物迅速消除, 待第二天给药, 因间隔时间过长, 细菌又大量繁殖。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 不宜与间羟胺 (阿拉明) 或去氧肾上腺素混合静脉滴注。

2.2 头孢菌素类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类是以冠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 作为原料, 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得到的一类抗生素。常用的约30种, 按其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而分为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头孢菌素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两类药物间呈现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一般地说, 对青霉素过敏者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 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需要警惕。应用头孢菌素时注意:①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也曾有个别患者用青霉素不过敏而换用头孢菌素发生过敏;②有的产品在说明书中规定用前须皮试, 应参照执行。皮试液参考浓度300pg/ml。皮试结果的判断按青霉素皮试的规定;③发生过敏性休克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多数头孢菌素可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反应。本类药物强力地抑制肠道菌群, 可致菌群失调, 引起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缺乏[2]。也可引起二重感染, 如伪膜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尤以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为甚。

2.3 四环素类合应用

四环素类是由链霉菌产生或经半合成制取的一类碱性广谱抗生素。是快效抑菌剂, 在高浓度时也具杀菌作用。抗菌谱极广, 包括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螺旋体, 故常称为广谱抗生素。临床广泛应用, 细菌对本类药物的耐药状况较严重, 一些常见的病原菌的耐药率很高, 目前主要用于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及回归热螺旋体等非细菌性感染和布氏杆菌病, 以及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胆道、尿路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

2.4 大环内酯类合理应用

大环内酯类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弱碱性抗菌素, 因分子中含有一个内酯结构的14元或16元环而得名, 红霉素是本类药物最典型的代表。共同特点为:①抗菌谱窄, 比青霉素略广, 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球菌、厌氧菌, 以及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②细菌对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③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强, 治疗尿路感染时常需碱化尿液;④口服后不耐酸, 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口服吸收;⑤血药浓度低, 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 痰、皮下组织及胆汁中明显超过血药浓度;⑥不易透过血-脑屏障;⑦主要经胆汁排泄, 进行肝肠循环;⑧毒性低微。口服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 静脉注射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宜少量且短期应用。静脉给药时可发生氨基转移酶升高, 但停药或减量可恢复。因有局部刺激性, 不宜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 故滴液宜稀 (<0.1%) , 滴速且慢。本类药可抑制茶碱的正常代谢, 导致茶碱血浓度升高而致中毒, 甚至死亡, 因此联合应用时应进行茶碱血浓度监测, 以防意外。

必须认识到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性, 合理应用抗生素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要过份依赖抗生素。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应用,细菌

参考文献

3.谈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三

对于抗生素,大家实际并不陌生,严格意义上讲,抗生素就是在非常低浓度下对所有的生命物质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比如说我们针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甚至抗肿瘤的药物都属于抗生素的范畴。但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当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它的种类是相当多的。大概可以分成十余种大类,在临床上常用的有一百多种,比如我们常用的青霉素一类有很多的品种,头孢菌素、红霉素类也有很多种。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使用时针对不同的疾病、人群、细菌等,所以应该按照不同的人群、疾病来予以适当地选用。

抗生素按其定义讲,是在很低的浓度下能够杀灭生命体,比如细菌和病毒。能够杀灭生命体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比如家里使用的消毒的东西也能杀灭生命体,但只能叫消毒剂,这种消毒剂不能用在人体里面,只能用于体外的环境消毒。抗生素是在很低浓度下并且能够在人体里面使用的毒性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的药物。抗生素的作用就是杀灭感染我们的微生物,目的是把病原体杀灭,控制疾病,以最终治疗疾病。

抗生素与抗菌药和消炎药的区别

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使用广泛,在普通人群中的知名度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它在名称方面比较混乱的状态。长期以来,不只是普通民众,甚至一些专业人员对严格的抗生素的界定都不是非常有把握。老百姓一般所指的消炎药估计就是抗生素,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消炎药和抗生素应该是不同的两类药物。我们所用的抗生素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来发挥作用的,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用来杀灭微生物的;而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抗菌药和抗生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大范围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很多的微生物,比如2003年流行的非典,它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面。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比较专一的。

我国抗生素的使用现状

在临床上,基本每一个科室,每一个专业的医生都在使用抗生素,它的使用率非常高,对于感染,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我们平常很多疾病也确实属于感染性疾病,如普通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但他们引起的感染原是不同的,上呼吸道80%~90%是病毒感染,而泌尿道是细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抗生素,如果是细菌感染就要用抗细菌的抗生素。在医院里抗生素的使用占总量的30%~50%。其中一部分是需要使用的,另外一部分属于不合理使用。除了医院,老百姓的家里都会有抗生素存在,药店里的很大一部分药也是抗生素。在我国,抗生素的使用非常广泛,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这就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指导管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左右。而我国的医院最低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5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处于社会初步发展阶段,国家的研究能力、原创能力不强,药品以仿制为主,众多的药厂都在生产抗生素。第二,同一种抗生素有上百家药厂在生产,这样市场销售就可能存在恶性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第三,医学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医生都有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抗生素是常用药,专业性不如本专业那么强,这样就会存在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第四,患者和患者家属习惯性服用抗生素治病。比如感冒了,按照医学的观点,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感染,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第五,我们国家药品规定方面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分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抗生素应该属于处方药,但在药品销售过程中,大家去买药的时候有人要求出示处方吗?除了中药的药剂,西药只要讲出名字就可以买到,甚至有医药超市让你自己选药,这样准确性会高吗?这无疑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第六,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我们经常会听到我国出口的食品被检测出一些抗生素的残留而被拒绝在海关之外的报道。据了解,在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量远远超过人类使用量的总和。在环境中有比较多的抗生素存在,那环境中的细菌早已接受过抗生素,已经产生耐药性了,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就比较困难。这不只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一方面是引起细菌耐药,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快于我们新药开发的速度。长此以往,我们可能会退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状态,没有抗生素使用,人类将再一次面临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威胁。比如,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很多年前大家觉得控制得非常好,但是现在耐药的结核菌非常多,治疗起来就很困难。这就可能引起死亡率的增加,而且治疗耐药性结核花费的社会资源是治疗一个非耐药结核的十倍以上,造成的社会负担是非常重的。第二个方面,抗生素也是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不良反应。用的药物越多,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越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记录显示,我们国家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这个比例和抗生素的使用比例是一致的。抗生素的种类比较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是严重的不良反应涉及到了身体的每一个系统,所以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4.抗生素合理应用 篇四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短短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凸显出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抗生素一代一代的被淘汰更新却依然跟不上我们的需求,其中最为严重的还是病菌的耐药性等问题问题。

首先简单介绍下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病菌接触到抗生素后由于各种原因改变了自身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了性状使得抗生素对其没有危害,并把这种性状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后代。

接下来我们说点现象:

假设我们身体有某组织感染发炎,我们去医院或药店自己买药医治:1.康复的相当快,用了俗称的好药。2.康复的有些慢,用了俗称的廉价药。那你是不是对康复的快的医院或药店很信任?觉得多花点钱买健康也无所谓。可是依然有很多内幕你不知道。自己慢慢看,慢慢了解。

现在医院用来消炎的药用量最大的就是头孢曲松钠,俗称菌必治,价格在9块钱左右一支,青霉素价格在一块钱左右,而用量却相当少了,当然其中也有别的原因:价格低了没利润嘛;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是青霉素对一些革兰阳性菌的疗效比菌必治好很多。【说到不良反应我觉得有必要在这说点别的,一般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在1%~5%左右,变态反应则更低点,变态反应中有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等,所以在静滴抗生素时有很多都药先做皮试,呈阴性时才能使用,但也有积极个别人对一些某些不需要做皮试的抗生素也过敏,或者是皮试显示没有问题时静滴后依然可能发生变态反应,需要马上抢救,否则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静滴抗生素(约88%的输液输的是抗生素)尽量不要独自前往,需要有人陪同,因为这是件危险的事情,如实在没有人陪同的话输液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在没有旁人的地方输液,有任何不良反应都要告知医务人员,曾有些悲剧人在输液时感觉不适,却没有告知任何人,只是趴着休息了,可等医务人员换药时身体已经僵硬了,过敏性休克,死亡就是那么几分钟的事情,悲剧...】

抗生素的滥用,其中原因有很多,医疗机构都说是非营利性机构,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所以他们有时候会考虑疗效、声誉、利润多点,【这个地方真的是很难说清楚,在此在此引入个术语:二重感染,是只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能杀很多微生物的抗生素)杀灭了敏感菌(不一定是致病菌),破坏了机体内菌落的平衡,使得不敏感菌缺少竞争而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新的病症。】所以会采用价格高,抗菌谱广的新药治疗,可能效果确实好,可是以后很可能别的抗生素疗效都会大大降低,因为很多病菌都存在交叉耐药性。还有就是很多人一有炎症就自己乱买抗生素吃,有时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延误甚至加重病情。

5.浅谈合理使用抗生素 篇五

尽早从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样培养分离致病菌,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

2.2 抗生素的`选择

抗生素使用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在选择用药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2.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谱 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2.2.2 抗生素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轻重权衡:大多数抗生素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以一般来说,应尽可能选择对病人有益无害或益多害少的药物,因此在用药时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防止滥用药物。比如肾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而对肾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肝功能减退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而对肝脏有损害的抗菌药物;对新生儿、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应选用安全的抗菌药物。

2.2.3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增加,称为协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药物作用减弱,称为拮抗作用。提高治疗效应,减弱毒副反应是联合用药的目的,反之,治疗效应降低,毒副反应加大,会对患者产生有害反应。目前,一般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药(Ⅰ),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药(Ⅱ),如氨基甙类、多粘菌素类抗生素等,第三类为快速抑菌药(Ⅲ),如四环素、大环内酯类,第四类为慢速抑菌药(Ⅳ),如磺胺类药物等。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时,可产生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和相加(Ⅰ+Ⅳ)四种效果,为达到联合用药的目的,需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性质进行恰当的配伍。

6.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专题 篇六

㈠、明确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㈡、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

㈢、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师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指导原则》确定本机构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能严格执行。㈣、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建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㈤、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000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㈥、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㈦、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㈧、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医疗机构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㈨、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

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㈩、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

(十一)、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7.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七

1 滥用抗生素的现状

1.1 无指证滥用

最常见的发热病人, 往往边使用抗生素边做检查, 其中病毒感染并无使用抗生素指证如呼吸道感染。事实上, 病毒引起的上感占90%以上, 事实上抗生素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是无效的[2];许多病人无论什么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 都用抗生素, 且认为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1.2 预防性应用

心力衰竭、休克、肾病综合征、血液病等普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以上疾病预防用药并无效果, 反而可能引起耐药菌感染。

1.3 剂量、疗程不合理

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机体造成影响甚或是毒性, 用药时间过长或过短, 无效而不及时更换或调换频繁, 抗菌药物的血液浓度达到稳态发挥抗菌作用需2 d~3 d, 所以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不能发挥疗效。

1.4 不合理配伍

忽略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和配伍禁忌, 随意联合用药。

1.5 不考虑小儿生理特点给药

儿童各个脏器末发育完善, 稍有不慎, 极易引起严重的药物毒性反应。如小儿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肝毒性、氨基糖苷类药物可导致药物性耳聋。

2 滥用抗生素的原因

2.1 食品因素

个别养殖业滥用抗生素, 在动物饲料中掺杂抗生素类药品以防禽畜病瘟, 一方面这类动物体内残留的抗生素因被食用而转移到人体, 另一方面饲养环境中生长的动物有可能繁殖耐药菌变种, 这种耐药菌变种可以从动物身上因食用转移到人体, 以致造成严重后果。水果、蔬菜等农作物使用抗生素, 亦使抗生素残存于其中, 污染我们的食物来源, 积蓄危害人体健康。

2.2 医院的原因

医药合业模式使医院形成了以药养医模式。据统计, 医疗单位收入50%~80%来自药品收入、抗生素类药费就占到了收入的大半, 因此考虑到医院自身的利益, 某些单位采取据医生所开处方中药品销售的一定比例来核定医生的经济收入。

2.3 医生因素

某些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给病人滥开许多不必要的昂贵抗生素;或由于医药知识缺乏, 对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及细菌的种群不甚了解, 造成盲目应用。

2.4 病人因素

病人对药品缺乏常识, 一知半解, 门诊治疗时常点名要抗生素, 且越贵越好, 越高档越好;药店无须处方, 致使病人可随意购买抗生素药品。

3 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后果

3.1 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进入人体之后, 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越多, 引起不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 我国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有人检查统计了325例曾用抗生素治疗的婴、幼、儿童, 发现听力减退者占89%, 其中链霉素致耳聋的发生率占81.4%;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致听力减退者超过70%, 且年龄越小, 耳毒性越重 [3]。

3.2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 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 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 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滥用抗生素, 会导致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菌可能都是耐药的, 人体感染的都是耐药菌。大量耐药菌的产生, 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 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据报道[4]: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 现在几乎“刀枪不入”;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万古霉素外已经无药可治。目前,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 多是因为耐药菌感染, 抗生素无效。专家们说, 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 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3.3 引起菌群失调, 二重感染

人体的开放部位如皮肤、肠道、口腔、鼻咽等处, 都有微生物寄生, 在正常情况下, 菌群间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 人体对这种状态是适应的, 不会生病。但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使敏感菌受到抑制, 而不敏感菌 (如耐药菌、真菌等) 趁机在体内大量繁殖, 引起人体的感染, 即“二重感染”, 常见的有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鹅口疮及葡萄球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等。

4 抗生素合理应用原则

应提倡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生素。①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 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5]。②病毒性疾病不宜用, 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 轮状病毒性肠炎等。③对细菌感染患儿, 选用适宜抗生素, 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 同时采用综合措施。选药: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并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用法: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动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 d或3 d, 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④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 不能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⑤应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指证和方法。

5 常见疾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5.1 小儿腹泻

病因较多, 尽管感染是主要原因, 但病原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抗生素的长期应用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使腹泻加重或迁延不愈。其实, 婴儿腹泻的病因除喂养不当外, 大多是感染了一种特殊的病毒——轮状病毒所致。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济于事。因此, 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 不必使用抗生素, 只需对症处理, 病程短, 可自愈。抗生素仅适合于侵袭性肠道细菌感染, 如志贺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等。对于大便中混有黏液血便, 大便镜检白细胞明显增多, 伴有腹疼里急后重者需用抗生素。轻型患儿可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 重症者选用氨苄青霉素静脉输注。一旦出现肠道菌群紊乱或继发真菌性肠炎时, 应停用抗生素, 给以微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制剂等。

5.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 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 其病因90%以上是病毒所致。严格意义上讲, 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特效药, 只需对症治疗, 而不必使用抗生素, 该病具有自限性, 通过多休息、多喝水、增加维生素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6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6]

6.1 氯霉素

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还可抑制骨髓造血, 导致儿童发生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粒细胞缺乏症。早产儿、新生儿应禁用, 儿童慎用。

6.2 新霉素

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6.3 四环素类

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 俗称“四环素牙”;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 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

6.4 氨基糖苷类

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 尤其是耳毒性, 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6.5 磺胺类药物

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6.6 喹诺酮类

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 不仅影响儿童长高, 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 18岁以前慎用。

总之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就是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 合理选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等, 避免滥用抗生素, 有效控制感染,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从而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莎.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6) :503-504.

[2]宋艳, 贾春风.关于抗生素滥用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11) :150.

[3]曲钧庆.临床药物治疗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89:357.

[4]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J].健康时报, 2001 (5) :17.

[5]杨爱莲.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15) :192-193.

8.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价值分析 篇八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84-01

药物是对疾病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于用药所产生的一系列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则常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不良影响[1]。为了对儿科住院患者进行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使抗生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更加合理化,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疗,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前后1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在2009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方法治疗的150例儿科住院患者,设为B组。另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采用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方法治疗的住院患儿150例作为对照组,设为A组。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前,均经过相关检查后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小者4个月,年龄最大者9岁,平均(3.6±1.2)岁;患者中有135例男性患者,165例女性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各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根据感染疾病的规律及其严重程度选择抗生素。重症深部感染选择菌作用强,血与组织浓度较高的抗生素。根据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特点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严密监测药物在体内存在着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由于用药所引起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为了避免抗生素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耐药菌株,有些时候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n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

A15054(36.0)59(39.3)37(24.7)113(75.3)

B15098(65.3)44(29.3)8(5.4)142(94.6)

需要应用联合抗生素。然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容易引起甚至加快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不能使药物的效应增强,仅仅会导致药物的毒性增加[2]。抗生素的合理利用原则为在对抗生素药物进行选取时要对有无应用指征给予特别的注意,正确的选取品种以及制定给药的方案。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病原菌种类予以综合考虑,进行选择性用药[3]。儿科对抗生素进行合理应用的时候应该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给药方案,可以按照病原菌以及药敏的结果对抗生素品种进行选用,按照各种不同抗菌类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进行合理的用药剂量的确定,按照病原菌感染的程度的轻重进行合理选择给药的方式,为了确保药物在体内可以充分发挥药用效果,将感染的灶病原菌予以杀灭,要按照药动学以及药效学彼此相结合的原则对给药次数以及合理确定用药疗程进行确定,避免产生耐药性,可以用单一的药物予以治疗的感染,不必采用联合用药,在进行联合用药的时后做好选用具有协同或者是抗菌作用相加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合理用药以及减少药源性疾病会成为21世纪提高药学的服务质量的巨大的系统工程,利用合理的用药能够使医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源性危害也会减少,使药学服务可以做到优质、高效、低耗[4]。

总而言之,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儿科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使治疗时间进一步缩短,患者不会出现特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陈咏兰,罗超雄.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与对策[J].新医学,2004,25(14):205-206.

[2] 孙捷文,陈丽平.临床应用抗生素的误区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4(18):158-159.

[3] 张献怀,触目惊心的抗生素滥用[J].健康时报,2007,15(11):317-319.

[4] 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儿科合理用药探索[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7,10(12):127-128.

9.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篇九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2

1.资料、方法和结果.....................2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3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4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4

参考文献......................5

致谢.......................6

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抗生素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 年1~ 4 月医院门诊抗生素销售收入所占药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药品品种与抗生素品种比例状况等数据进行统计,进一步进行处方分析, 以反映医院抗生素用药现状并探讨医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抗生素用量较大且有滥用现象。结论: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否则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ABSTRACT

关键字:抗生素;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前言

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抗生素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它既有发挥治疗作用的一面, 也会发生与用药目的无关、不利于病人的毒副反应,。甚至还会导致医源性疾病,引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在综合医院病房内,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治疗感染性疾病和对某些疾病以及围手术期给予抗菌药物以预防性用药。使之达到疗效最佳和副作用最小、尤其是减少医院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医院内感染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表明,滥用抗生素已成为普遍现象。现就抗生素的应用现状做简单分析。

1.资料、方法和结果

1.1 资料

搜集某医院2012年1-4月抗生素销售金额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类、汇总、从而得出结论。

1.2 方法

对医院的人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处方分析,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医院2012年1-4月病人600例。

1.3 结果

2012年,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占西药消耗总金额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值为60.2% ;门诊抗生素应用率相当之高。其消耗金额占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的百分比平均73.8%, 其数据详见表1。

1.4 处方调查

1.4.1 使用率

600例住院病人中使用抗生素401例,使用率为66.8%。其中治疗用药271 例占67.6%,预防用药130例,占32.4%。全院各科使用率从高至低排序: 儿科100% ; 外科88%; 五官科66% ; 妇产科52% ;皮肤科50% ;内科42.7%; 其它科34%。

1.4.2 送检率

医院外感染226例,送检病原体的56例,送检率24.7%; 医院内感染72例,送检25例,送检率64%,检出阳性率68%。

1.4.3 抗生素联合应用情况

一联用药292 例,占72.8%; 二联用药93例占23.2% ; 三联用药16例占4%。

1.4.4预防用药情况

(1)指征太宽;(2)抗生素起点高;(3)手术前后用药时间长;(4)用药方法不严谨;(5)联合用药种类多,选用合用药物原则掌握不严。

表1抗生素品种数和消耗金额所占百分比(%)

项目

抗生素品种数(含剂型)

西药总品种数(含剂型)

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医院抗生素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西药消耗金额

门诊抗生素消耗金额/院门诊总收

2.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表现

单从抗生素使用率的高低和消耗金额的多少来判断用药是否合理是不太客观的。因为抗生素的使用率与疾病构成比有很大关系。若感染性疾病占的比率大,抗生素用量势必增加。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从调查分析显示,高于经济发达国家医院抗生素使用率。在欧美的发达国家抗生素的使用量大致占到所有药品的10% 左右。而我国最低的医院是占到30%。基层医院可能高达90%。抗生素滥用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抗生素滥用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

2.1.用药指征掌握不严

如儿科感染性病例在病原体检查报告未果之前不管是否细菌感染,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一起用。一些手术科室不分手术大小,无菌和非无菌,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都习惯用抗生素保驾。一些科室对医院感染病例能重视病原体的检查,有的送病原体检查却掌握时机不严。

2.2.繁杂的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在于增强疗效、扩大抗菌谱、降低毒副反应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临床上使用抗生素以经验性用药为主,由于缺乏临床依据带有一定盲目性,因此疗效不理想。调查表明医院基本是以一联用药为主,在联合用药中没注意到选用协同作用的药物,存在同种药物联合应用的现象,同种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与抗菌素使用相关的腹泻。如1例住院期间发生腹泻病例,联合给药达4 种:先锋6,氟哌酸,痢特灵,灭敌灵。一般认为联合用药以二联为好,不超过三联。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限于原因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混1月 167.0 784.0 64.0 70.3 45.0 39.0 2月 167.0 784.0 51.2 74.4 38.1 38.3 3月 174 810.0 64.6 76.5 49.4 40.8 4月 174 814.0 61.2 74.6 45.1 38.7 均值 169.8 794.4 60.2 73.8 44.4 39.2合感染和单一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减少各种药物单独使用的剂量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而采取联合用药;长期用药时为防止细菌耐药性产生而联合用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医院也注重经济效益,在使用抗生素药物中一概而论的选用高档贵重药物。个别病例是在门诊多次就诊中反复使用了多种中、高档次药物,入院后只好再次选用高档次药物。再选择使用抗生素时应提倡按病情需要升级,而且尽可能单用后考虑连用。按药敏结果选用,按其在病灶的血液浓度和透过血脑屏障的程度选用。作为医务人员,首先应考虑社会效益,群众利益,不应为经济效益失去长远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

2.3.联合用药搭配不当

联合用药、合理搭配,可增强抗生素疗效或减少不良反应,但如果多药并用,配伍不当,则可增加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例如头孢哌酮与阿奇霉素长期联合使用。头孢哌酮为繁殖期杀菌剂,而阿奇霉素为速效抑菌剂,可使细菌迅速处于静止状态,导致头孢哌酮不能发挥其杀菌作用。

2.4.给药剂量控制不好

用药剂量过小或过大,疗程过短或过长,均为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临床部分医师认为给药剂量越大,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其结果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甚至产生严重的二重感染。例如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最多不超过48 h,但2份病历中一份是用了12 d,一份是用了14 d。

3.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滥用现象强烈冲击毁坏着人类基因宝库,并使医药费用暴涨。由于耐药细菌的感染,使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增高。虽然,近年来农用及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是引发人类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责任,则是在医疗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抗生素的滥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使用抗生素的体制不健全

合理应用抗生素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某些医师掌握抗生素科学知识不够全面,选择药物是治疗的关键。有些医师不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个体状况,也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盲目凭经验选择抗生素品种。

3.2.临床药师指导和参预临床合理用药制度不普及

3.3.医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4.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对策

4.1建立用药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本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和患者病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医师签名。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4.2进行预防性用药

抓好预防性用药是进行抗生素管理的关键,盲目地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是导致抗生素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预防用药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选用对人体微生物影响小的窄谱抗菌药物, 针对一种或两种最可能的细菌进行预防用药。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必须根据手术部位、可能性致病菌、手术持续时间选用不同的抗菌药物。

4.3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 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 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 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 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4.4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

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职业道德观的教育,使之成为高素质医务人员,自觉地执行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规定。通过医学专业再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摈弃知识匮乏出现的人为因素,这样才能合理应用抗生素。

4.5普通民众也要也要有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下发了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号召民众不要自买抗菌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是对人民负责任的举措,人家应该积极参与,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有合理使用的意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不要盲目地自己购买抗生素使用。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细菌耐药的不断加剧。

参考文献

[ 1 ] 王枢群, 主编.医院感染学[ M ].重庆: 科技文献出版社,1990, 26(3):41-43.[ 2 ] 魏国义, 苑茂愧, 杨永弘, 等.北京儿童医院1996 2001 年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J].中国药房, 2003, 14(4): 220

[ 3 ] 夏国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9(8):79-81.[ 4 ] 陈 浩, 主编.实用医院感染管理手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8:355-366.[ 5 ] 刘明忠,李玉平.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30(6):34.致谢

10.抗生素合理应用 篇十

1. 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2.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3.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4. 方可在本机构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但不得为自己开具该类药品处方。

5. 导原则,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6.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11.试述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小儿;抗生素;危害;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93-01

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免疫系统以及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影响着药物的代写和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特别是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不合理使用,滥用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如何使小儿合理应用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此作如下阐述。

1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危害

1.1 产生耐药

耐药一词,大家都很熟悉,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也迫死抗生素不断更新,研发出二代、三代、四代等。儿童这应用某种抗生素后,连续应用几次后,效果越来越差,而只好再应用更好点的抗生素,从而导致了耐药的发生,特别是现在一些国家出现超级细菌,更让人民束手无策。

1.2 药物过敏及毒副反应

儿童各脏器尚未发育完善,在应用抗生素后较多的出现过敏反应,有的药物对小儿的肝、肾等器官的毒副作用较大。

1.3 药物性营养不良

由于某些抗生素的应用,造成了某些部位的菌群失调,导致机体某些及维生素缺乏,极易引发儿童的营养不良,如头孢替安可引起VitB、VitK缺乏。

1.4 继发性感染和细菌交叉耐药

由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导致其他细菌的继发感染,同时增加了细菌交叉耐药的发生率。据临床观察,感冒患儿如经常使用抗生素,再感冒时极易合并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2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必须掌握适应证并遵循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原则。

2.1 预防性用药应严格掌握指征,儿科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预防给药:①婴儿室中出现细菌感染流行,按病原菌用药预防;②外科手术:于麻醉时用一种抗生素静脉注入,可预防手术后细菌感染并发症;③烧伤患者手术前后用药2~3/d;④密切接触开放性结核患者的儿童用异烟肼3个月;⑤流行性脑膜炎:对密切接触者常用SD,SMZco3日;⑥风湿病:用苄星青霉素预防,儿科剂量60~120万u,每月一次。

2.2 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用药,否则易致过敏和耐药,不允许擅自将全身用药制剂局部使用。

2.3 对细菌感染患儿,选用适宜抗生素,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合适用药途径和合理的间隔时间,同时必须采用各种综合措施。①给药途径:应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及药物动力学特点决定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尽量选用生物利用度高的口服制剂;②有多种药物可供选用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注意剂量和间隔时间;③抗菌药物的更换:一般感染用药72 h(重症48 h)后可根据疗效,决定是否需要更換抗生素;④疗程一般感染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后再用药2~3 d,特殊感染按特定疗程执行。

2.4 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应尽早确诊后再对因治疗。

2.5 病毒性疾病或估计是病毒性的不宜用,如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等。

3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

3.1 第一代头孢菌素儿童不可大剂量使用。因为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可引起小儿血尿、肾组织坏死。

3.2 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12岁以前人体骨骼的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增殖、肥大、钙化,使儿童不断长高。而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不仅影响儿童长高[1],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织的损伤。

3.3 磺胺类药物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因此类药物能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黄疸、粒细胞减少等。

3.4 氯霉素早产儿和新生儿应禁用,儿童慎用。因为此药易引起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系统衰竭称为“灰婴综合征”。此药还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儿童发生不可逆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5 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生长牙齿中的钙结合形成黄色结合物沉着,俗称“四环素牙”。此类药物还能与骨中的钙结合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2]。

3.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尤其是耳毒性,可引起永久性耳聋。

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陆权.小儿流行性感冒的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3(2):84-86.

上一篇:妇女节旅游市场营销工作方案下一篇:生产部全体员工决心书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