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

2024-10-09

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6篇)

1.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 篇一

2011年劳动保障工作计划

2011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按照上级会议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对市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以落实政策、完善制度、推进法制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加强维权工作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具体计划和措施如下:

一、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政策落实。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效应。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保持就业和再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方针,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加强职业培训,突出抓好城镇双失业、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人。

二、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按照“主动巡查、突出重点、规范行为、严格程序、依法处理”的要求,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基金征缴率。进一步规范用工程序,对所有企业进行用工年检,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根据江樊政发(10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今年年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率达80%以上,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率达100%。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成建制、全覆盖”的扩面工作,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力度,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各类保险扩面任务,确保今年各类保险扩面任务全面完成。

三、努力做好退休人员管理,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对本辖区的退休人员做到“三清”。做好敬老节、重病、死亡等退休人员的慰问工作,关心他们生活,开展文化娱乐活动,让退休人员老有所乐。建好退休人员协理员的队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加强管理,使他们成为我们与退休人员之间的联系人,让我们能及时了解退休人员的动态变化,提供及时服务。

四、贯彻低保工作原则,拓宽救助范围。

对低保户进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进出两通畅”,做到“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就业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救助范围。

五、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劳动保障服务水平。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恪守“真心真意为民着想,诚心诚意为民解难,实心实意为民办事,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职业风范和“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努力营造一个“心齐气顺、和谐相处、运转协调”的工作环境,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向前发展。

2.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 篇二

从2008年后半期开始,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趋明显, 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我国企业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中,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就是依靠这些加工企业出口或引进外资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危机爆发后, 一些跨国公司投资商面临着资本融资和筹资的困难, 因而减少了对我国企业的投资, 同时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缩减等多重影响下, 这些出口企业纷纷缩减生产甚至破产。如广东从2008年9月开始到2010年初共有7000多家企业倒闭, 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第二, 对外来务工人员和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带来冲击。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外资企业中, 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比例非常高。2008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4亿人。其中有58%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 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在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中, 30岁以下并且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到60%左右。相对来讲, 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较低, 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

第三,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经济危机导致工资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必将会降低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水平, 使他们承受比较大的生活压力, 同时导致社会分化加剧, 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因此在这一背景下, 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必然前所未有的显现出来。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危机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比较短暂的, 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尤其是在这次经济危机中, 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 社会保障覆盖面积小, 尤其是针对于流动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几部分。从目前来看,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已经比较广泛, 除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员工外, 基本将自由劳动力中的低收入者、失业者、无劳动能力者都包括了进来。但他们获得保障的前提是以有固定的户籍和居住地。以最低保障制度为例, 这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覆盖人群从1997年的200万人提高到2009年的2243万人, 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各级城镇。基本上能使低收入家庭可申请到最低生活保障金, 以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对稳定失业人员心态有很大作用。然而这一制度对于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 是无法得到这种保障的。在无法取得工作而又得不到救助的情况下, 他们除了回家务农外, 就只有依赖非法手段来维系其基本的生存, 甚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这些事件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 如何能将广大的流动打工者们纳入救助范围内, 是当下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

第二, 社会保障整体待遇水平不高。对于已经纳入并享受社会保障体系的一般性职工群体而言, 他们需要的是在已有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待遇, 通过国家的帮助来抵御经济危机对正常生活的冲击。但在经济危机时期, 高收入群体对于风险的抵御显然比一般人群更强, 特别是在最关乎民生的三大领域:教育、住房和医疗方面十分明显。2009年9月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我国当前基尼系数为0.47, 已经远超过国际的最高警戒线0.4, 这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相当显著。在经济整体运行良好的高速发展时期, 社会矛盾尚不明显。而在经济危机中, 这种社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 潜在的矛盾就会逐渐被激化。另外, 相对于工作层次较低的流动性打工者而言, 职工阶层普遍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以及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对社会的不满就会日益增加。

第三, 社会保障机构执行力度不强, 缺少有效监督。现存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执行层面存在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很多参与执行社会保障的地方机构都有官僚化的弊病:一方面, 一些执行机构对现实情况缺乏了解, 如一些私企是否执行了国家规定的社保制度, 哪些低收入人员应该被纳入保障体系等;另一方面, 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督, 不少地方存在着执行机构挪用甚至侵吞社保基金的情况, 严重影响了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在当前经济危机的环境下, 这些情况必然对广大群体的利益构成严重侵害。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面对的困境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政府对这样大规模的转型并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只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前进, 因此在实际中也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之路也不例外,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 要想国家维护社会稳定, 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走出危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变得十分紧迫, 但如何完善, 所面临困境也是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 立法问题。这与其他很多需要变革的制度如出一辙。21世纪全球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度法制化的世界, 任何制度的实行都需要有法可依, 并在法律的保障下得以运行。可这恰恰是我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他暂且不论,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立法方面严重滞后。除了1999年所颁布的两个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外, 关于社会保障比较全面的法律还迟迟未能出台, 而且已颁布的两个条例其法律效力较低, 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这样很容易影响到这些法律在执法和司法过程的效力。

第二, 体制上的缺陷更加制约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效率。现阶段政府部门存在着官本位思想, 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让社会保障体系在实际的执行中效率低下, 且由于涉及到资金和利益, 地方上早已形成了很多既得利益者。所以任何来自中央的变革行为都会遇到阻力, 从而大打折扣。经济危机会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利刃, 这点早已在资本主义国家多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验证, 相信中央也必然会对维系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力完善, 但在短期内能得到多少落实, 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第三, 社会保障体系所需要的基金也面临着困难。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2008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已由2001年底不足100亿美元到2008年底超过700亿美元。但700亿要平分到一个庞大的人数上, 这样实际每个参与社会保障的人实际拿到手的就没多少了, 所以国家在资金方面的扶持必不可少。但在当前条件下, 国家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在投资基础项目的建设上, 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 因此能拨给社会保障体系所需的资金显然很少。这也是制约着该体系扩大涵盖层面的一个“硬伤”。

四、结束语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我们不难看出, 发展社会保障不仅增加人们对摆脱经济危机的信心更可化解社会风险。尽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 实行起来也会遇到各种阻力, 但无论是为当下的社会稳步发展还是长远的未来考虑, 现在都必须勇敢地迈出发展的一步, 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正义, 让广大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体制所带来的好处, 才能将全国绝大多数群体团结在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下, 走出经济危机,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南方周末 (国庆特刊版) [N].2008-10-02.

3.保障所16年工作计划 篇三

2016年我们要继续紧密围绕区政府的考核指标,创新思路,结合实际,以富民强街为目标,做好就业、监察和社保工作。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初步解决了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从全市来看,就业再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新生劳动力2016年激增,就业压力日趋显现。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如何做好新生劳动力就业工作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我们要根据“劳动者自主择

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新生劳动力自主创业。本街道新生劳动力开展自主创业和家庭型创业的,可以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对于征集到的适合新生劳动力创业的小型项目,优先、免费推荐给自主创业的新生劳动力。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其次,我们要按照“片管专管”的要求,加强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岗位信息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岗位信息数据库。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有针对性地搜集适合于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积极做好筹岗工作,将采集到的空岗信息用海报形式发布到辖区内11个社区,把真实有效的岗位送到新生劳动力手中。对于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平时掌握的未就业新生劳动力,建立跟踪服务卡,实施就业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由社区协理员上门,与本人直接交流,对其进行职业指导,现场填写《求职登记表》,对有就业愿望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度身定做的就业帮扶,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设立新生劳动力专门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一系列的公共就业服务,并正确引导他们到区人力资源市场办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手续。

最后,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使人职匹配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本街道的实际情况,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争取在全区六个街道中率先成立街道级的“就业再就业促进委员会”。我们争取吸纳几家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作为我们的会员单位,与他们开展长期合作,将他们的用工需求纳入街道的岗位信息库,并与我们手头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库进行实时比对,当劳动力资源库中的技能与岗位信息库中的岗位对接数量较多时,我们将举办富有特色的岗位技能对接专场招聘会,以使企业能够吸纳尽量多的新生劳动力,从而促进新生劳动力的就业。

新生劳动力是全市加快发展的重

要人力、人才资源。促进新生劳动力就业,是落实富民方针的具体实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扩大新生劳动力就业总量,提高新生劳动力就业质量。

劳动监察是构建和谐区街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将在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进行书面审查的基础上,按照“片管专管”的要求,指定每个社区一名协理员为劳动监察联络员,每个联络员申报一家单位为2016年我街道拟打造诚信单位,从而形成每个社区都“讲诚信,争创诚信”的良好氛围。

社会保险是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托底工作,也是最难完成的硬性指标。我们将在对老年征地农民、老年下放居民、老年插队知青、老年支边居民、老年军队退役士兵这五类老年人民做好困难补助审核发放的同时,利用“失业人员之家”平台,整合资源,精心打造“五老驿站”,将他们统一纳入社会化管理,让

每个人都参加全民医保,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沐浴在“十七大精神”的阳光下。

劳动保障工作纷繁复杂,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创新思路,以创新促工作,从而更好地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

保障所2016年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总裁办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6年工作计划

校办公室2016年春工作计划

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工作计划

学校办公室工作思路

2016年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工作计划 中学心理咨询室工作计划

2016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学员学习计划

4.开发区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与计划 篇四

2011年上半年某市开发区物价所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1年上半年某市开发区物价所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所按照国家和省、市物价工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管委会、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履行职责,狠抓效能建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了良好价格环境。现将各项工作综述如下:

一、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和群众合法权益

截止6月20日,我所共开展专项检查9次,受理价格举报11宗,派出检查人员253人次,现场责令改正15次、发出行政执法建议函4份,清退多收款项1宗,有效抑制了区内价格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

加大力度,深入开展价格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开展节假日价格巡查。今年元旦、春节、五一期间,我所组织人力对区内各大农贸市场、超市、商场、景点进行巡查,重点关注粮油和肉禽蛋菜奶等副食品价格、商品明码标价的执行情况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秩序,确保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秩序稳定。

二是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今年4月份,我所对区内18家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教育收费检查,结果显示,我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均能按要求对收费

项目、收费标准、价格举报渠道进行公示,较好执行各类教育收费政策,减免的收费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6月初,我所与市价格监督检查分局联合行动,对区内部分楼盘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检查,结果显示这些楼盘能够按照省物价局新近出台的关于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政策的要求实施明码标价,标价信息齐全,标价方式公开。

四是开展涉农价格与收费专项检查。本次检查的重点是我区度惠农补贴情况,检查未发现惠农补贴资金被挪用、截留等价格违法行为。

五是开展机动车停放保管服务收费专项检查。1月份,我所对区内29家停车场的经营收费行为展开了检查,绝大部分停车场均严格按照价格政策实施收费,但也发现少数不符合价格政策的收费行为,我所责令经营者马上进行整改。

六是开展广交会期间的旅业住宿

价格专项检查。广交会期间,我所对区内三星级以下酒店以及非星级宾馆展开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我区旅业受广交会影响较小,入住率未出现明显增长,住宿价格也未出现大幅度上涨。

高效应对,迅速平抑食盐涨价**

3月17日,受谣言影响,我区出现抢购食盐现象。为维护市场秩序,确保我区食盐价格稳定,我所快速反应,高效应对,多项措施并举,迅速平抑食盐涨价**。

一是迅速拟定《致全区食盐经营业主的价格告诫书》,第一时间在本所网站、区发改局网站和区政府网站进行公告,同时向广大食盐经营业主发放了纸质版的《告诫书》,提醒他们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二是在本所网站转发省物价局《加碘盐不执行政府定价最高罚款200万元》的消息,向广大食盐经营业主和消费者普及有关价格法律法规知识,通报最新价格检查情况,并提供了价格举报渠道。

三是迅速组织食盐价格监督检查。区发改局江洲局长亲自带领我所执法人员,联合区经发局、区工商局、九龙镇政府等多个部门,于当天对区内九佛、镇龙、萝岗、夏港、永和、联和等地区进行食盐销售价格检查。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积极做好宣传解释和正面引导工作,呼吁广大群众不要轻信谣言,要理性消费,竭力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同时,针对食盐货源紧缺的问题,执法人员积极与食盐专卖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尽快正常供货。

服务群众,扎实推进价格举报处理工作

价格举报工作是物价部门搞好价格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着力点。半年来,我所继续按照“及时受理、快速办理、妥善处理”的要求,受理了涉及拖车清理费、停车场收费、物业管理费、水电周转金、明码标价等各方面的群众举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案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有力地维护了

群众合法价格权益。

一是继续畅通多途径、广覆盖的举报渠道。半年来,我所不断优化网上举报功能,健全电话、邮件、上级转办等传统举报接收方式,搭建了一个形式多样的价格利益诉求平台,做到真正的为民、便民、利民。

二是继续推行阳光、公开的举报处理结果公示制度。上半年,我所继续将本单位网站作为公告栏和宣传阵地,向社会公开所有价格举报案件的处理结果,广获好评。

二、在较高起点上稳步推进价格鉴定工作,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

截止6月20日,我所共受理涉案物价格鉴定1049宗,出具价格鉴定结论522份,结论数额万元,10万元以上大案21宗,有效打击了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价格鉴定信息化建设获国家价格认证中心肯定

今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认

证中心郑立伟副主任一行6人到我所就“全国价格鉴证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前期有关内容进行调研。在调研会议上,郑立伟副主任对我所价格鉴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所虽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非常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令人深受启发。

紧密配合区公安分局“百日行动”

今年第一季度,我所集中精力、加班加点,紧密配合区公安分局“百日行动”,积极、高效、严谨、细致地开展价格鉴定工作。一是坚持急事急办的原则;二是坚持快速高效的特点;三是坚持细致严谨的作风。通过不懈努力,为区公安分局快速立案、缩短从公安机关到司法机关的办案周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严厉打击盗窃、抢夺、抢劫、诈骗、破坏电力设备、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非法经营、寻衅滋事等犯罪活动。

举办涉案物价格鉴定培训班

为不断增强我所与公安干警的交

流与沟通,进一步提高我区价格鉴定工作水平,5月中旬,我所与区公安分局联合举办了价格鉴定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丰富多彩,一是全面介绍了我所价格鉴定业务工作的特点和人员、车辆配置等方面情况;二是全面总结了双方在日常工作配合中存在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设置了答疑解惑的互动环节。

广泛收集办案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价格鉴定工作质量和效率,了解办案单位的需求,我所在今年的价格鉴定培训班上公安干警们发放了《广州开发区价格认证中心业务工作质量调查问卷》,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调查问卷就人员评价、业务工作评价、完善和改进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一是我所的人员精神面貌、服务态度,工作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均得到很高评价;二是价格认证系统好评如潮,其便捷性广受推崇;三是人手与车辆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更有效开展业

务工作的掣肘。

对价格认证系统进行升级

5月份,我所对价格认证系统进行 升级。本次升级主要增加了短信提醒功能、价格协查函功能、导入ecel文件功能、集体审议记录功能等,使得系统的功能更加完善和强大。

三、积极开展内部建设,极力打造一个素质过硬的工作团队

党支部组织观看省机关作风建设暗访专题片

5月13日,我所党支部召开扩大会议,全体工作人员观看了《广东省机关作风建设暗访专题片》。这部专题片揭露了当前一些单位在作风方面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警示全所工作人员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学习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快乐工作法”,打造学习型政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

素质,今年上半年,我所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学习活动。一是集体学习国学。在单位网站开通“学习园地”栏目,形成了在讲座上学习、沟通、交流,在网站上思考、复习、拍砖的集体学习长效机制。二是学习汪洋书记推荐的两本“幸福书”。通过对《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这两本书的学习,使全体人员深刻理解和吸收“幸福”的工作理念,促进业务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修订质量管理工作规范

今年5月份,我所根据工作实际,对本单位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规范文件进行修订,做到常订常新,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理念。

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按照本年度工作计划,我所于5月下旬起开展度的档案整理工作。

第二部分 2011年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价格监督检查方面

围绕《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的16项措施,我所下半年的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做好价格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依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我区价格监督专项检查工作。

继续推进价格举报处理工作。

二、价格鉴定方面

紧紧围绕我区工作重心,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力争建立若干适用于调解民事纠纷的价格鉴定标准。

丰富价格鉴定数据库,通过建立“价格监控报价点”的形式,定期收集常见涉案物品价格信息。

继续做好企业申请放弃加工贸易货物的价格认证和涉税财物价格认证。

不断完善价格认证系统,不定期走访公、检、法等办案单位,听取他们的

意见和建议。

着手研究违纪案件涉案物价格鉴定有关问题。

三、单位建设方面

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主要借助单位网站这个平台,广泛宣传物价工作。

队伍建设不放松,继续保持和谐善战的团队特色。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工会积极配合,不断促进工作。

继续推进“快乐工作法”,并通过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单位的“软实力”,通过浓郁的文化氛围,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

5.劳动保障所工作总结 篇五

一、一年来工作总结

1.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建设

经过一年多来的劳动保障工作实践,劳动保障工作确实需要工作细致、责任心强、责任感高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结合实际,根据全乡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今年年初,对各村的劳动保障协管员进行了培训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同时签订了劳动保障工作责任书,落实了工作责任。同时坚决执行劳动保障工作例会制度,使得全乡整支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在素质上、业务操作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全乡劳动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城乡居保工作

城乡居保工作涉及内容多,面广。今年下来我乡自我加压,在做好居保缴费、待遇审批、农保折算等基础工作上,还要求各村协管员针对刚满45周岁年月应保尽保。截至目前,我乡共参保人数1368人,完成收缴率达98.25%。

3.劳动就业工作

按照县里统一部署,开展了全乡剩余劳动力工作调查,同时结合大走访活动,到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并通过月度劳动保障工作例会予以传达落实。目前全乡劳动力人数在3000人左右,完成劳动就业、失业调查录入工作。积极配合就业处开展好双峰乡用工招聘会,较好的完成了用工招聘活动。同时结合劳动就业有关政策,极大的鼓舞了乡劳动协管员鼓励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较好的完成了企业劳动监察工作,全年共发生劳资纠纷一起,并于当天予以解决,全乡上下劳动就业基本稳定。三是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各项标准均按考核要求充实完善。四是完成劳动力资源调查录入工作。

4.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我乡退休人员逐年增加,队伍逐步庞大,积极开展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针对我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负责,完善了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开展了全乡退休人员“茶话会”活动,详细了解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为今后我乡社会化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5.其他工作

按要求开展医保宣传及收缴工作。

1.召开全乡劳动保障协管员年终会议,总结回顾全乡劳动保障工作,收集意见及建议;

2.部署20xx年有关城乡居保工作;

3.按时完成城乡医保收缴及录入工作;

4.迎接县人事局劳动保障工作考核;

6.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研究 篇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城市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及扶贫开发总体上进展的相当顺利,很多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农民人口众多,有些地方的转移工作并不是进展的一帆风顺,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

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出之前基本上都接受过培训,其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各个地方的培训内容高度不一致,培训力度大小不一,导致部分农村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培训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培训体系设置不够科学,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形成一套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且监督力度不够大,还有待加强。第二,培训课程设置比较随意,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人员素质不够高,培训宣传力度不够强。第三,培训资金不够充足。在我国,培训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政府的资助,那么很多地方的培训都无法进行,培训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培训进行下去。

(二)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信息不对称,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我国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农村务工人员,我国城市可以给农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很多的岗位。有些时候城市明明需要很多外来农村务工人员,但是却找不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并不是城市没有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相反,城市聚集大量的外来农村务工人员,而他们也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这一切都归结于城市不完善的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劳动力中介组织及没有构建有效的劳动力信息共享平台。再加上农民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并没有接受过上面正规的教育,农民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农民劳动力就业单一,工作强度大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 多年,很多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认为只要会种田就行,这种思想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民都没有一技之长。再加上我国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经济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我国前几十年重点是发展自己的工业,对于农业这一块,也就是近十几年才开始重视的。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农民素质偏低,没有可用于生存的一技之长(种田除外),因此,很多外出务工农民在城市务工的过程中,都只能出卖自己的体力,而城市需要体力劳动的通常只有少数的几个行业,例如建筑业、废物回收等。所以,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都集中选择这些行业,在有技术含量的行业就看不见农民工的身影。这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外出务工农民在就业时,主要选择的行业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技能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工作量大,工作环境差,且工作报酬低。

(四)我国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吸纳农村人口就业能力有限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远远落后于工业产业化,很多城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非常缓慢,缺少相应的骨干企业与龙头企业。但是农民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的就业行业也就是第二及第三产业,主要是第三产业。通常情况下,一个城市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基本上就可以决定这个城市吸收农村外来务工人员能力的高低。

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存在主要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培训力度

国家为了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更好地向城市转移,保障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特意针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前的培训,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及规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积极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更好地组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首先,各地区农村要从思想上重视培训,培训不是走过场,而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加农民的实际技能,保障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更好地就业。其次,我们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构,并且使得社会认可这些机构。最后,要逐步形成以定点培训机构、职业技术院(学)校、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加快农民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保障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又好又快的转移,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建立农民工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农民工的就业,也有利于当地城市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加快当地城镇化的进程。为了更好地建立这一平台,首先就是各地区要对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清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具体数量,劳动力年龄的分布,建立本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库。其次,就是我国各地区要加强关于本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这类人力资源市场要辐射当地的各个乡村。同时各地区也要加强对自身关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取消一些小型的以赢利为目的人力资源市场,要增加一些以便农服务农民为目的的农村劳动力综合性市场,这类综合性市场存在的目的就是全心全意的为农村劳动力服务,进城务工农民可以在这些综合性市场中免费咨询相关的政策及自身的权益,另外,也可以进行个人求职意向登记,这些综合性市场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及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处理一些日常的合同纠纷及工资纠纷。最后,各地区还要加速建立覆盖本地区各个乡村关于农民劳动力的信息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管理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第二,建立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动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涵盖了农村劳动力的很多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劳动合同情况等。例如,作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河南省固始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年在外务工人口60 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当地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劳务输出工作,近年来多次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进行了普查,主要普查的内容就是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年龄、劳动力文化程度、劳动力技能等,同时对普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及建档。使得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村劳动力分布状况有了较好的了解,从而使该县在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方面处理得比较好,发挥了不同农民工的能力,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

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长,农民思想保守,很多农民只会种田,再加上我国前几十年重工业,轻农业,对农村劳动力重视不够,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偏低,没有可用于生存的一技之长(种田除外),这种状况已经影响了我国整体农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及整合,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城镇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强自身针对性的培训为手段的劳动力发展模式。人力资源部门要积极和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合作,加强部门间关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共享,加强对本地区农村劳动力进行关于本地区发展所需要的技能的培训。最终达到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促进其更好地就业的目的。

(四)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重工业,轻农业。我国之前的发展也是这样,很多城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非常缓慢,一些城市第三产业的欠发达程度已经影响了其城镇化建设。为了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各个城市的领导者要从思想上重视第三产业。我国农民人数众多,农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很多城市都是以发展第一产业为主,因为第一产业对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产业建设好了,城市也会建设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要改变这种思想,第一产业很重要,但是第二及第三产业也很重要,他们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三者的共同发展。其次,要加速成立相应的骨干企业与龙头企业。通常情况下,这些企业会带动相应行业的发展。最后,各个城市要形成以工业带动农业,工业支援农业的发展模式。各个城市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给农村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加速我国城镇化的建设。

四、结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我国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会存在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前的培训力度不够,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信息不对称及农民劳动力就业单一,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我们应该强化培训力度,加快农民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调整产业结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加快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

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及贫富差距的有效手段。因此,了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扶贫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麻秀月.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倍增工作调研报告——以广西天等县为例[J].人事天地,2014(1)

[2]李石来.彭少华.惠东:积极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扶贫开发[J].源流,2014(14)

上一篇: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下一篇:淘宝产品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