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共8篇)
1.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 篇一
二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一、辅导缘由: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教会他们换位思考。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二、初步分析:当回“坏孩子”
“坏孩子”这个称谓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排斥和反感的。许多孩子在被老师和同学贴上这个标签之后,并不能马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会将问题的根源放在这些给他指出问题、贴上“坏孩子”标签的老师和同学身上。这样一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当坏孩子的害处与自身上存在的不足是十分必要的。学会担当、学会负责是现代家庭教育辅导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换位思考的体悟行为,恰恰能在培养小学生管理自己、解读自己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活动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做一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好孩子。本活动试图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三、目的要求:
1.帮助小学生学会如何换位思考
2.引导小学生培养自己勇于担当、分辨是非好坏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品
五、辅导方法: 体验法、推理法
六、操作过程 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被人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吗?生答:“不愿意!”但是今天老师要同学们做一回坏孩子,希望同学们通过体验活动去寻找他们隐藏起来的心灵轨迹。” 2.课堂操作。(1)词意接力
①教师在黑板上分别在两行处写上好事、坏事。
师问:“好事你会做吗?坏事你会做吗?”,生答:“好事我会做,坏事我不会做。”(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师问:“好事你喜欢做吗?坏事你喜欢做吗?”,生答:“好事我喜欢做,坏事我不喜欢做”(师出示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
师问:“你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读书、学习、游戏„„(都是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好孩子的行为)”
师问:“你不喜欢做的事情有哪些?”,生答:“迟到、挑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坏的事情)” 看来同学的回答都很符合老师的口味。那么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师问:“有哪些同学迟到过三次以上的?”,生超过半数举手(大多数都有过一些不好的行为)。
师:既然同学们在看待“迟到”这件小事上,都觉的错误可以一犯再犯,是不是老师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这件事情呢?生摇头。师:既然同学们摇头,那就是说明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师问:“破坏同学的物品是不是做坏事的行为?”,生答:“是的!” 师:既然同学们都觉的这样的行为是坏事,并且从多次“迟到”的现象上来看,那同学们肯定就是喜欢迟到喽。回过头来看,前面同学们自己也说过了:“迟到是一件坏事”。所以,是否可以理解为同学们喜欢做坏事喽。生摇头。
师用相同的方式举出其他同学们经常会犯的小错误。老师讲其夸张地表现出来。
②小组评议:现在同学们应该明确了一个道理:“凡是小错误重复地犯了许多次,就会使小错误变成一件坏事。而同学们平时都害怕自己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以同学们就这个道理讨论一下是否自己站在坏孩子的角度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身上是否也有着这样活着那样的坏习惯?
③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已经开始关注自己身上的问题了,并且开始学会以第二人称“他”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2)“做一会坏孩子”评选活动。
①教师接着前面的内容,在黑板上已经写好的板书(好事/坏事
会做/不会做
喜欢做/不喜欢做),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学生举出了一系列坏习惯。小组讨论:如果让同学们选择一件坏事做,你会做哪一件?
生:摇头。
师:同学们都带来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了吧?
生:带来了。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每个同学,同桌之间相互交换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想办法进行破坏。
生:不要(有的甚至情绪很激动)
师:既然同学们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物品都能够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那么在面对平时遇到的不良行为时应该熟视无睹还是加以劝告呢?同学们讨论一下,当你做了一件坏事后是否想考虑过别人的感受,或者说假如你曾遭过坏孩子的破坏,你的心情是否很开心呢? ②全班交流:选出一名不想体验当坏孩子感觉的同学,让他讲讲自己的内心想法。
总结和建议: 通过这节心理辅导课,使同学们通过换位思考了解到问题产生时发生困惑的原因。同时也让学生通过一次做“坏孩子”的特殊体验,了解到这些问题孩子的内心需要一个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与引导。
课外作业 :从现在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冷静下来,分析一下事情的主要原因,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替对方做一些考虑,同时能够在设想中体会到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将这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继续坚持下去。
二年级团体心理辅导记录
尽管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游戏仍然是小学儿童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带有表演性质的游艺活动对小学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能发展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化装舞会正是适宜的活动形式。小学儿童通过参与准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通过主动邀请教师和同学参加舞会,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成功地举办化装舞会,有助于增强信心和勇气。目的要求
1.通过舞会培养小学生与别人交往的信心、勇气和能力。2.通过舞会,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课前准备
1.化装舞会所需要的头饰、面具和伴奏音乐带等。
2.事先与其他班级取得联系,进行联谊活动,布置场所等。
3.事先与有关教师取得联系,邀请教师参加等。
操作过程
1.导人课题。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希望有好多好多知心朋友,可是我们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交往,遇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害羞,不好意思与人交谈,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使自己身边缺少友好的伙伴。今天我们举行这个舞会,目的就在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交往能力,交上更多的好朋友。”
2.活动与训练。
(1)宣布舞会开始,请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头饰、面具戴在头上。“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是谁,用不着害羞,要大胆地去邀请对方跳舞,注意跳舞时不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也不要问别人的名字。”(音乐起,舞会开始,要督促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交往的同学寻找舞伴。)
(2)两曲过后,音乐暂停片刻,教师提问:“你觉得乐曲好吗?现在你的心情怎样,好吗?”
(3)继续播放音乐,希望大家放开胆量,尽情地跳舞。
(4)几曲过后,教师再问:“想一想,你与几个舞伴跳过舞?在跳舞中交谈些什么?你与对方交谈时轻松吗?高兴吗?你最满意的舞伴有几位?使你感到满意的是什么?”
(5)音乐再起,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寻找舞伴时应当注意哪些社交礼仪?自己做得如何?可邀请教师共舞。
(6)当一首乐曲进行过半时,突然停止音乐,请大家拿掉面具,前后左右互相看一看,对方是谁?(惊讶,大笑)教师:“①你的舞伴原来熟悉吗?如果不熟悉,请谈谈你们现在交往得怎么样?②与老师共舞,你有什么感觉?老师跳得好吗?你感到拘谨吗?”
总结和建议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尝试,就会发现与人交往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能充分注意到社交场所应有的礼仪,就会顺利交往。我们今天的舞会开得很成功,希望我们的友谊长存。二年级国防教育主题班会
《祖国,我爱您!》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祖国,我爱您!活动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了解国家的国防、军事武器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2、赞美我们美丽的祖国,热爱祖国,从中树立起自己的理想和保护国家的心愿,并为之努力奋斗,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就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多少英雄先烈为了我们伟大的母亲抛头颅、撒热血,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为了我们的祖国更加的稳定,我们要学一些国防知识。
(二)国防教育
认识国防要地,课件展示。
认识国防武器火箭、原子弹、炸弹。介绍它们的作用。认识我们伟大祖国的各种标志,包括国旗、国徽、国歌。师:祖国!多么神圣的名字。祖国!我们可爱的母亲,我们为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骄傲,我们为拥有这样的伟大祖国而自豪。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是祖**亲的后代,是神州建设的后备军,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那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天,毛主席亲手在首都天安门城楼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是什么颜色吗? 生1:知道,国旗是红色的。
生2:我知道,国旗的红色象征着革命。
生3:我入队的第一天回到家时,妈妈告诉我: “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要好好珍惜它。” 生4:听老师说:“红领巾不仅是国旗的一角,而且还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所以,我要好好学习,为红领巾添光彩。
师:国旗上有几颗星? 生:国旗上有五颗黄色的五星。师:大黄五星代表着什么呢?
生:大黄五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师:四颗小星象征着什么呢? 生:四颗小星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结。
师:国旗是国家的标志,我们国家的国徽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生1: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生2:当我看到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我就知道,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
生3:当我看到国徽上的齿轮,我便想起工人叔叔,是他们给我们衣穿,所以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也为人民多做贡献。
生4:当我看到国徽上的谷穗,我便想起了辛勤耕耘的农民伯伯,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饭吃。(听国歌)
师:庄严的国歌代表着祖国的光荣和骄傲,指明了祖国前进的目标,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在什么时候能听到这首歌?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学生姓名 :张文续
班级 :二年级
性别:男 年龄:7 辅导目标:
诊断:心理存在轻度的异常,其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所以其心理疾病主要定性为“人格障碍”。
目标:
1、加强其个体的心理跟踪辅导,减少或改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其人格品质。主要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方法进行干预。
2、根据其自尊心强、好胜、希望与他人交往等心理,可以采取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使到班集体的其它成员认识“悦纳自我、悦纳他人”的重要性;并可适当让其充当班里的班干部,但一定要与其签定任职前的自我管理合约,通过激励性的自我管理的干预,从而使其心理自我完善。辅导过程:
第一步:深入了解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建立个案心理档案 积极向其班主任了解该学生的家庭状况,一同进行家访;详细向现任班主任、以往班主任及同班同学询问并记录他在以往的行为特征及其突出性格。掌握好第一手的资料,以便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心理症状。
第二步:做好辅导前的相关工作,建立与被辅导者朋友式的关系 在准备好一切辅导所需的工作后,我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接近该同学。借助篮球这一项他最喜欢的
运动,我们慢慢地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点为他接下来顺利接受心理辅导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第三步:开展实质性的心理辅导工作
1、营造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晤谈
在建立良好的“朋友式”关系后,我分阶段地对该同学进行心理晤谈。第一阶段主要是对他阐明辅导的目的和现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降低其抵触情绪;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心理测量表测试其心理特征。第三阶段主要是深入探求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式。最后阶段主要是解释为他设计的“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其疏通不良的心理障碍。
2、为他设计“阶梯式疗法”(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1)通过心理晤谈勾起令其产生报复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事件的回忆场景,使他重新产生愤怒,接着进行系统脱敏疗法。
(2)通过其它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制造令其产生心理冲突的事件,激发其愤怒心理,使其脑海里产生想实施攻击性行为或报复性行为的状态,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制造严重的冲突事件,进一步实施系统脱敏疗法。
3、开展班级的团体心理治疗,适当举办一些团体心理活动,提倡“和谐”的班级气氛,让他尽量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并尽量挖掘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格行为进行放大。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发现其存在的细微的不良品格行为,进行耐心教育和正确的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治疗逐步达成道宁团体心理治疗的12个效能。
4、与家长联系,要求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教育方法,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要分别肯定,对存在的人格障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帮助他改变自我,改善环境。辅导后记:
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关注、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一个人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其人格障碍,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要找准问题的根源,治其症结,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治标不治本。本个案成功之处也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是以详实调查,认真思索为基础,长时间的予以关注、关爱,用爱心去叩开孩子封锁的心扉,融化其对老师设定的心理防线,这绝不是一朝一夕,或一两次谈话辅导就能办到的。效果反馈:
通过近一个月来的一系列辅导,其科任及同学陆续反映,该同学近来进步很大,连续两周没有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事件,性格也呈现开朗乐观积极的一面,心理日渐走向成熟健康。我叮嘱班主任继续给其鼓励,同时也提供更优越的环境让他成长。但整个过程,我必须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指导。
小学生心理个体咨询辅导
张雪佳,女,二年级学生。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一. 主要心理问题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婷婷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婷婷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婷婷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婷婷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婷婷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三.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学生心理个体咨询辅导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何甜甜 性别:女 年龄:7岁 年级:二年级 父母文化水平:小学
二、主要问题
性格非常内向、有很强的自卑心理、思维迟钝
三、分析与诊断
因其父母是在外经商的,因而,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门口随便玩玩,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只是外界环境因素对她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她父母的遗传因素,通过与她父母的接触,我了解到她的父母也是性格内向的人,这个遗传因素是几乎不可改变的,但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来改变她,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肯定是占绝大部分的,而遗传因素非常小的。
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只是中等水平,而在一年级到三年级却是名列前茅,这就给了她一个打击,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自卑感。
其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比如: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父母,不是在卖东西(家里卖水果),就是在玩牌,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缺少父母的爱,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
四、辅导过程
针对她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迟钝,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虽性格内向的人和性格外向的人都各有优缺点,但性格太内向对她以后的成长不是很有利,处在竞争激烈,开放的社会。性格外向一些对她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就要想办法使他性格外向一些。
记得赞可夫说过:“个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因此,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她,多与她交淡,多鼓励她,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她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另外要她感到老师温和、亲切。因为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接近她。因而我与她的老师商量,平常在上课时要不断地用鼓励,赞许的语言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其次,作为家教老师的我,尽量的与她交淡,玩游戏,让她能感到老师的和蔼可亲,喜爱她,获得爱和安全感。还有引导她多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周未,只要我有时间就带她到学校里和其它小学的孩子认识,刚开始听她和陌生的外向孩子交往,她有些不愿意,但在我强烈的要求下,她勉强的和别的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让外向的孩子带动她活泼起来,经过几次的这种交往我发现她愿意和陌生的孩子玩了,也许是同伴的热情与快乐感染了她吧,让她的情绪得到调节,心理达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从而逐渐的让她性格外向起来,当然这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积极的配合下。通过让她与陌生的孩子(同龄)交往,还有在给她讲作业时,她的作业出错。或做错什么事,我都鼓励她,给她一个宽松的做作业环境。她比以前活泼多了,而且也变得自信了些,自卑感减少了许多。对于她的反应迟钝问题,在给她讲作业时,我尽量的启发她,给她多做些她感兴趣的脑筋急转弯,猜迷语,还有做一些有益智力发展的游戏,让她在游戏中快乐的学习,并在游戏中给予鼓励,让她在游戏中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使她的反应敏捷起来,其实在与别的同龄孩子交住时,反应也得到了一些提高。五.辅导效果(评价)
经过几个月的辅导,我发现她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她在平等,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的伙伴交往中,她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她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了表扬,不约束她。她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她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她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
虽然,性格还不是很外向,不是很有自信,但只要给她积极的心理辅导,在父母和老师的引导下,相信她会一天比一天会更有进步。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5 一.案例介绍
倪侃,男,小学三年级学生。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爷爷对他要求过于严苛。二.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
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三.辅导策略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 篇二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深入人心。基础教育的普及性需要教育人的目光落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基层语文教师,经常会看到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诸如: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哪怕教师经常提醒依然如此;经常搞混形近、音近的字;朗读时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跳句、跳段;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乏味……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存在阅读困难的表现。调查显示,在小学阶段,阅读困难的发生率在5%~10%之间。[1]
阅读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常会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是态度不端正或不够聪明。但研究显示,阅读困难与学习态度和智力无明显因果关系。[1]对阅读困难认识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往往破坏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学习兴趣等,让原有的问题复杂化、严重化。
多年前,在国外对阅读困难学生的矫治常常采取所谓的“医学模式”。但这种观念30年前开始被摒弃,研究者们渐渐地认识到,对阅读困难学生,需要了解其现有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在该最近发展区内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以此转化阅读困难。[1]
二、概念界定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语文阅读能力可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认读、解释、概括和评鉴能力。[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阅读困难学生,在最基本的认读或解释能力上存在缺陷,因而在之后的概括和评鉴能力上均会表现出严重不足。
2.阅读困难
多年来国内大量文献直接将阅读困难等同于阅读障碍(Dyslexia),而一些研究者则很鲜明地加以区分。结合查阅的资料,本文对阅读困难作了如下界定,只要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不足的都能称为阅读困难,而阅读能力与个人的内在认知有关,也与其具备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与策略、阅读兴趣与习惯等密切相关,所以范围要比阅读障碍大一些。阅读困难的定义更注重外在表象,而阅读障碍则更强调内在认知能力的不足。
三、研究过程
1.阅读困难学生的筛选
(1)筛选对象。研究表明,早期的干预有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困难的筛选标准是阅读能力低于所在年级至少一个年级,而这在二年级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本文选择了小学三年级学生。[3]
我们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本校三年级学生145名参与正式测验,共收到133组有效问卷,受测对象的平均年龄约为8.5周岁。
(2)测量工具。第一,《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后测),由王孝玲、陶保平编制的标准化测试题库,信效度很好。[4]第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后测),由华南师范大学温鸿博、莫雷等编制。我们对该量表进行了预备测试,做了修订,修订后信效度较好。[5]第三,自编的《小学生阅读动机量表》,在预备测试中分半信度良好,我们选取奇数题做前测,偶数题做后测。第四,自编的《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筛选程序。一是使用《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测)了解学生的识字量。二是使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测)了解学生阅读能力情况。三是了解学生智力、视力、听力、受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等情况,排除无关变量干扰。我们将按照这三步鉴别出在智力、感官功能和受教育情况无明显不足,却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明显落后的阅读困难学生。[3]
在筛选结果出来前,班级语文教师完成了《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就平时的阅读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学生与教师评价的吻合程度很高,进一步验证了本次筛选的有效性。
2.实验设计
本文共筛选出10名阅读困难学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我们又随机选取了5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作为无困难组,只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实验设计的框架如图1。
干预前,在识字量、阅读能力、阅读动机上,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无困难组,见表1和表2。
3.团体辅导的展开
为了提高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并形成有积极意义的自我评价,我们对实验组个案进行了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体验,来实现自我成长。
团体中共有8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4名。研究表明,同伴介入辅导有利于阅读困难学生提高阅读兴趣。[3]所以,团体成员还选取了3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为排除无关变量,不分配在无困难组),这3名学生的利他性和乐群性很高。本团体属于异质性团体,过程中注意有的放矢。
本次活动利用周五下午的学校社团活动时间,由本校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一名语文教师组织展开。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团体名称:阅读伴我成长
团体目标:
(1)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形成更有积极意义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
(2)通过认知小游戏、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训练,提高影响阅读的有关能力;
(3)通过体验多种阅读形式、创造性阅读,分享阅读收获等,提高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团体性质:教育性、异质性团体。
团体对象:阅读困难学生5名,无阅读困难学生3名。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共8次。
活动地点:本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室。
活动过程:见表3。
团体辅导中,部分小游戏是根据阅读困难学生在同时加工能力、继时加工能力、视动协调能力、排序能力等认知方面有所不足提出的,主要运用了PREP任务,即“PASS阅读增强方案”(PASS Reading Enhancement Program)。PREP是加拿大心理学家Das等人开发的一个阅读困难矫治方案,目标是提高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最终增强阅读能力,干预效果十分突出。目前,已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汉语阅读困难的干预,该方案的跨文化适应性和实际效果令人满意。[6]PREP包括10项任务,其中以下8项适用于小学生:窗口排序、字母连线、图形连接、矩阵、相关的记忆集合、矩阵转换、路径追踪和形状设计。本文将PREP任务穿插在团体辅导中,以小游戏形式进行。
四、研究结果
整个干预过程,学生能积极地完成团体辅导要求的一系列任务。为了检验干预的有效性,我们对实验组、控制组和无困难组进行了后测,得到以下结果(如表4、表5)。
由表3可知,干预后,实验组的阅读能力、阅读动机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识字量无显著差异。即一年以来的应对策略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由表4可知,干预后实验组识字量、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仍然显著落后于无困难组。即实验组虽然进步了,但是仍然和无阅读困难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干预对个案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总体而言,这样的干预效果是让人满意的。
五、讨论
本文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名小学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进行了干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注意了以下两点。
1.润物无声,注意干预的隐蔽性
正如其他许多名词的提出,“阅读困难”提出是为了给定一个统一明确的标识,让研究教师可以集中资源去更系统地认识该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应对策略,但绝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如在使用量表进行测量筛选过程中,孩子绝对不会知道有关“阅读困难”的提法,也不会知道这些量表的用意,只会知道要做几个很有趣的题目。
2.家校携手,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认识、理解、接纳阅读困难是取得改善的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家长了解阅读困难现象的存在,笔者耐心地向他们陈述着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们开始时会将孩子语文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为不努力、不认真,但是在与笔者的交流中,也慢慢地聊起他们观察到的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如看不完文字、看不懂内容、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当将这些困难呈现出来时,家长们自然而然地也愿意理解孩子,希望和我们携手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同阅读困难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干预策略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团体辅导展开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个案辅导,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干预效率和效果。
摘要: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常会遭遇困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本文筛选出10名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取其中5名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团体辅导,辅导过程中关注学生认知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团体辅导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阅读困难,团体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
参考文献
[1]DAS J P,张厚璨.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4.
[2]余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与结构[J].教学月刊,2011(4):7-10.
[3]张微.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3-117,198-200.
[4]王孝玲,陶保平.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46-75.
[5]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52-60.
3.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成长的实证研究 篇三
一、对象与方法
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10级商学院金融2班为对象,采用人际交往综合诊断量表结合面谈的方式, 甄选确定了24名(男、女各半)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惑(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得分不低于12 分)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的被试必须共同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0试中,总分高于50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等七个量表中至少有三个量表的标准分高于1;二是状态焦量表S-A I总分高于49。
1.测试工具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社交焦虑诊断量表( SA I)为主要测量工具。
2.前期调查
为了使团体辅导更具针对性, 辅导前运用气质量表检测0,对24名实验对象进行调查,以了解被试的性格、气质、反应方式、人际交往有关的心理适应力, 为制定团体辅导方案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因人际交往引起的大学生心理综合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抑郁。人际交往困难的现实使他们情绪低落, 心情苦闷,对周围世界缺少兴趣、难于融入,失去学习动力,感到前途渺茫,没有自信。二是焦虑。因为对人际关系感到担心,出现心神不定、恐惧、紧张等情绪。 三是孤独。少数学生因人际交往困扰,独来独往,对其他人和物感到冷漠,对任何事情都感到没什么热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四是嫉妒。有些同学因人际交往差而自暴自弃,感觉事事不如意,对周围世界充满怀疑和敌意,烦躁易怒。五是认知障碍。一是认知的绝对化倾向,如埋怨自己的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认为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二是对挫折的归因错误,比如把人际交往困难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父母的教养、社会教化,抱怨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而不考虑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实施团体辅导
本方案主要针对24名大学生被试的情况,依据认知理论、情绪理论、学习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而制定;辅导计划安排12次,每周2次;对实验组实施四个单元12次团体辅导,持续6周。
二、辅导活动方案
1.相亲相爱一家人——认识自我
通过团体活动形式,促使班级成员尽快熟悉,初步相知并形成班级集体意识,建立互信互助关系,提高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为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我想有个家——主要是为了营造融洽活跃的的氛围,让团队成员更快的融入这个团队,同时尽可能多认识同学。
个性名片——把自己最想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通过“个性名片”,了解他人,尽快地熟悉彼此。
寻人行动——通过“寻人游戏”,让学生学习主动交往;学生在交往中介绍自己、了解他人,发现共同的兴趣爱好。
松鼠搬家——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竞争和淘汰的残酷,感受合作的力量;开拓思维,在竞争中体验双赢的快乐。
寻找归属——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开始,逐渐关注同伴,最后融入团体,体验归属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领袖人物”,发现个人特长与潜质。
2.感恩生活,责任有我——人际交往中的责任训练。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体验感恩情境,激发个体发现,强化责任意识,学会承担,并敢于承担来自于自身的、他人的、社会的责任。
你帮我,我帮你——活跃气氛,以游戏“破冰”。
信任圈——引导成员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身边的感动,感恩生活。
我想对你说——增加感恩的情怀,并将感动清晰化,有利用激发感恩行为。
勇于承担——勇于正视自我,提升自我的责任感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我的梦——共同畅想未来,感悟梦想承载着责任。
另外,第三单元为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人际交往中的心态训练,第四单元为团队在我心——人际交往中的团队精神训练,第五单元为爱情花开——人际交往中的爱情观训练,在此不再详述。
三、实证分析
团体辅导结束后, 用/ SCL- 900和/ S - AI0对实验组实施后测。运用大学生心理测评系统( PQES)和SPSS 统计软件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合师生评价、自我评价, 评估团体辅导方案及其实施的有效性。
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前后测结果比较显示,团体辅导前后,测量结果发生了显著变化,团体成员在人际关系敏感程度、焦虑程度、抑郁上有显著差异,尤其在抑郁方面,说明团体辅导对改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与抑郁具有显著影响。从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的总分来看,统计学上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表明从总体来说,团体成员的人际关系困扰下降,人际关系状况有明显好转。见表1。
四、结论
从团体辅导的前后测结果比较来看,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是有显著成效的。由于团体辅导只能从整体得到改善结论,但无法深入到个体的不同差异以及个体性格、价值观影响。因此,必须在团体辅导基础上针对个体差异比较大的学生加强个体辅导。
针对这些问题, 团体辅导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突破。一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适应人际交往环境。二是帮助团体成员充分发掘自我,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三是借助辅导作业,促进团体成员的日常交流。团体辅导的结果影响力需要在长期发挥作用,那么就必须依靠通过辅导作业的方式促进团队成员的日常交流,以此将团体辅导的正能量能够持续下去,并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及时发现个体存在的问题。
五、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选取的样本容量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受到一定影响。第二,存在个别成员因各种事务而缺席的现象。第三,团体成员的心理暴露程度还有不足。通过此次研究,从实证上证明了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人际关系改善的重要性,为团体辅导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作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4.学生自我成长团体辅导设计 篇四
【总体目标】增强自我认识,学会沟通与合作,促进自我成长。
【辅导对象】本校学生(包括高
二、高
一、初二)。
【辅导规模】该团体由10多人组成。
【辅导时间】每周三晚上,共五次。
【辅导地点】团体辅导室。
【招募方式】海报招聘或心理协会活动组成员推荐。海报内容如下:自我成长团体辅导向全校学生招聘组员。你是否渴望更好地了解自己,你是否渴望有效地与人交往,你是否渴望突破“瓶颈”而健康成长,如果回答是,那请加入我们的行列——自我成长团体,在这里将还给你一个全新的自我。
【辅导过程】其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团体形成阶段、团体过渡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大结局
第一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激发组员参加团体辅导的兴趣;(2)彼此相识;(3)建立团体规范。
2、辅导阶段:团体形成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组长作自我介绍。组长是由心理辅导教师担任。组长对学生到来表示欢迎,再次作简单的自我介绍,着重说明组长团体辅导训练背景及经验,同时说明什么是团体辅导及其团体辅导的意义。
(2)连环炮。
目的:初步相识,并建立团体互动关系。
准备:麦克风(由报纸卷成一个话筒状的棒子来代替)。
程序:以“接龙式”自我介绍访问进行。首先,全体讨论自我介绍应有内容,并讨论当一名记者与被试访者应注意的事项。然后,由指导手持麦克风访问一个成员,再由这位成员访问另一位成员,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全体都被访问。访问内容主要是姓名、兴趣等关于个人的资料。访问过程中,记者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发问。
指导语:彼此或许还不是很熟悉,那么我们现在就以一种方式来彼此认识一下。
(3)爱心天使。
目的:增进学生对他人的关注,感受别人的成长。
程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写上自己的姓名,将该纸对折数次后扔到地上,堆一起,每个以抽签的方式随意抽取一个纸条。
指导语:如果你抽到是某人,那么就是某人的爱心天使,你就必须在团体辅导中多多关注他或她,试着去了解他或她,看看他在辅导中有什么变化。如果你抽到是自己,你就是自己的爱心天使,在团体辅导中试着去认识自己,体会一下经过辅导自己有什么变化。
(4)用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
目的:通过投射的方式,增进对自我的认识。
程序:给每位学生发一张白纸,请他们用一种动物来代表自己。写完之后,进行组内交流。指导语:写完了,同学们每人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种动物来代表自己。交流之后,最后教师
可以作如下总结——这里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园,虽然有些同学同时选择同样一个动物来代表自己,但是此物非彼物,都有自己理由。这种活动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反映出同学们的个性、人生态度、价值取向,这样就可以增进对自我的了解。自我认识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5)建立团体规范。
目的: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让团体辅导正常有序地进行。
程序:以民主协商方式制定出团体规范,共同制定,一致通过,再加以确定为规范。将该规范写在4k大小的纸张上,并张贴在辅导室。
指导语:俗语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为了便于我们团体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所以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份团体规范书,其内容涉及一些我们应该注意和遵守的事项,如守时、彼此尊重。另外有一些规则是学生难以想到的,这些主要是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的。如保密性原则(在这里我们可以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心事,在团体辅导所说的事,不要到团体辅导之外进行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过渡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千千结。
目的: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发展。
程序: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并记住他左手拉住谁的右手,他右手拉住谁的左手。然后松开牵着的手,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到,辅导老师喊停,学生脚步不动,再让学生用左手去位刚才那只右手,用右手去拉刚才那只左手。这样就会形成错综复杂的结。最后将这个“千千结”结开。
指导语:你是怎样解开这个结,你在解开这个结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中你体验到了什么。
(2)自画像
目的:通过自画像,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认识。
准备:两盒水彩笔,一叠a3白纸。
指导语:你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思,绘画出自己。绘画出的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画完之后,请同学各自呈现所画的自画像,解释一下所画的内容。
第三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团体的凝聚力。(2)促进组员对自我的全面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工作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汪洋中的一条船。
目的: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准备:一叠2k的旧报纸。
程序:按“12”报数的方式将所有的成员分为两组。每组分发一张旧报纸,将报纸放在地面上摊开。用报纸来象征着汪洋中的小船,每小组都乘坐在这条船,倘若小组中任何一学生身体任何一部分接触报纸之外的地面,就意味着活动失败。成功之后,然后将报纸对折,“小船”的面积缩小一半,完成如前同样的任务。如果再次成功,然后再将报纸对折,依次类推。再比较两组哪一组“小船”小,较小的一组获胜。
指导语:你是怎样完成这个任务,你在完成这任务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中你体验
到了什么。
(2)我的素描
目的:促进组员的自我认识,对自己作一个全面的审核反省。
程序:之前布置“我的素描”的习作(详见附件一);之后小组内分享与讨论。
指导语:在带领讨论中,下列各项都是值得注意的重点:①组员对哪一个人的看法最为重视?原因是什么?②最难填写的或最少资料的是哪一部分?原因是什么?③对于男生,宜对“父亲眼中的我”一栏加以注意。至于女生,“母亲眼中的我”也是可以注意的重点。④假设组员很努力填写,却始终出现资料贫乏的现象时,辅导老师宜留意其整体性人际关系到底如何?⑤除非有充分理由,对于全栏出现空白的情况时,应作出探索。⑥各栏所填写的,若是协调和谐又具有正面取向时,反映该学生具有统整健康的自我。若不幸各栏出现矛盾时,或资料倾向负面取向时,辅导老师与团体就要努力协助学生面对自我,并作出相应的改进。第四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增进团体组员相互信任;(2)学会敞开心扉,自我暴露,同时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
2、辅导阶段:团体工作阶段,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信任跌倒。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
程序:按“12”报数的方式将所有的成员分为两组,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让其中一人站到圈中间,眼睛闭上,然后身体直立向后跌倒,其他同学以手臂围住的方式保护要倒下的同学。每人轮流一次。
指导语:站在中间同学一定要相信同伴,其他同学要一定不要辜负对方的信任,务必要做好保护工作。该活动有一定危险性,不要戏弄中间的同学,不要用拳头撞击中间的同学。活动结束后,每人体验一下跌倒的感觉。
(2)走出圈外。
目的:学会敞开心扉,自我暴露,同时也加深了对自我认识。
程序:给每布置“走出圈外”的习作(详见附件二),共四圈,由圈外至圈内,每圈回答一个问题,将回答的内容写在圈中空白处,然后组内交流。
指导语:第一圈:自己常常感受到快乐但很少对人讲的一件事。第二圈:每想起就不开心但又很少对人讲的一件事。第三圈:你的个人目标。第四圈:最能代表你个人核心特质的三个形容词。虽然我们程序是从外圈到内圈,但我们涉及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深入,我们心灵也就一圈圈地走到外面。
第五次团体辅导
1、阶段目标:(1)处理离愁别绪;(2)互相鼓励,获得自我力量;(3)让组员将获得的感悟用到团体之外。
2、辅导阶段:大结局,时间60分钟。
3、辅导过程:
(1)爱心天使揭晓。
指导语:第一次团体辅导时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心天使。爱心天使职责就是关注他或她,了解他或她,看看经过团体辅导之后有何变化。
(2)礼物大派送。
程序:发张《礼物大派送》(详见附件三),让组员填写。填写完之后,然后将“礼物”依次送出去,接受同学将“礼物”填进相应的表格,并说声谢谢。礼物送完后,再谈收到礼物的感受。
指导语:礼物可以是虚构的,心意却是真实的。赠送的礼物可以是具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结束语:“天下没不散的筵席”。我们在这里体验成长,感受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希望我们同学将这些收获、这些体会带到团体活动之外,带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想一想,在我们周围我们的人际关系,似乎很复杂,而我们在这里却其乐融融,为什么在这里许多同学对此仍旧留恋,舍不得就这样结束了吗。为什么我们在这里会感到舒服,因为彼此都是坦诚的,都是敞开心扉的。
参考书目:
1、樊富珉编著《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中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篇五
活动主题: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动目的:指导学生认识自我,教会学生进行初步生涯规划
活动时间:8月
指导人员:妇联未成年心理辅导中心
参与人员:初中至高中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目的:让成员和领导者相互认识建立关系
步骤:报学员姓名和年龄,领导人介绍团体步骤目的.每个成员都从领导者那里抽取一张卡通画纸,用肢体语言表达出纸上画的图形,表达一样图形的两个人组成一组。二人一组,相互采访、相互认识,并将对方详细结果填写在卡通画的背面,内容随意但需包 括姓名、年龄、爱好特长等。采访结束,向大家介绍自己
2兴趣大发现
目的:促进成员了解自己,增强团体凝聚力
步骤:
1、简述职位,职业,事业区别,引起重视
2、展示六个兴趣岛,让学生选择
3、根据选择得出每个学生兴趣所在4、简单讨论兴趣与职业关系
3价值大拍卖
目的:1.协助成员认识何谓价值观,并进一步探索自己 的价值观,有助于生涯决策。2.协助成员澄清自己的一 般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
步骤:1.领导者发下“价值大拍卖清单”,成员自己思考,并编列出个人的预算购买单,每物基本底价一千元。
2.领导者分给成员每人两万元纸币参加拍卖,领导者主持拍卖会:
3.领导者开始一一提出每项 价值观,成员喊价。
4.每项价值观叫价经三次确 认后,由最高喊价者获得。
5.拍卖完后,团体讨论:
6.你最想买的“价值观”有没 有买到?没有买到的话,为 什么?与你的个性是否有关?
7.哪一项是你最想买的?为 什么?
8.有没有买到你不是很想要 的?为什么?
9.为什么 你 一样都 没 有买 到?或者你只买到很少几 项?
10.为什么你要花那么多钱买 哪一项?
11.有些东西是否真的能用钱买到?如果不能,如何获得? 12.团体分享活动心得,让成员回味拍 卖会的过程和感受,及时写下自己
4生涯规划书
目的:1.鼓励成员规划自己短期的生涯
2.完满结束团体。
步骤:1.每人在卡纸上写下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
6.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策划书 篇六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
策
划
书
政法学院10级
法学一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活动依据
人际关系理论:要信任他人必须要先学会开放自己,接纳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绪、感受和意见,愿意和别人分享资源和观念;要能与他人有效的沟通、建立亲密的关系,自己应先令人觉得可信、值得信赖、靠得住。
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而合作之间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但是,不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是以学生个人能力作为起点的,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既是上级目标又是起点。在体验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溶于团体,吸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为竞争的强者,体验式学习既是个人自主的活动又是群体的共同活动,需要学习、模仿和借鉴他人之长处和好的经验,而群体性项目需要通力合作才能获胜。
二.活动目标
(1)以班会与游戏的方式加强同学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消除彼此间的隔阂。
(2)合理安排活动环节,积极调动活动氛围,使班级每个成员融入活动,以便于让同学们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乐趣,增加彼此的信任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3)考虑一切突发因素,以便于做出相应措施,使活动井然有序的进行。P.S.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缺乏交际能力,对心理知识不太了解,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同学们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增强班级凝聚力,真正达到彼此间心灵的交流。
三.活动对象:
政法学院10级法学班全班学生。
四.活动主题:
团结、协作、和谐
五.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缓解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联络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增强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各种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
六.活动基本内容:
1.班会: 人际关系,你重视吗?
一、活动背景
在经济危机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增加同学们的软实力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大学生是宝贵的资源,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大学生不仅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锻造健康的心理。大学生的心理正趋向成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情绪不甚稳定极易产生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因此大学生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成熟,而人
际关系又是组成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班召开此次班会,让更多的同学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
二、活动目的在此班会的目的是丰富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同学人际交往的技巧。促使本班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让本班学生充分认识到接受心理咨询不等于心理疾病,让本班同学自我调节,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心理问题的意识,解答一些同学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班级凝聚力,本次班会对于破除同学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的误解,让同学们能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帮助同学们树立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预防心理疾病,增强班级凝聚力,有重大意义。
三、活动宗旨
“提高同学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构建河蟹班级”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晚19:00——20:00经干一教410
五、活动流程
1.支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2.主持人开始介绍班会主要内容
3.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并请同学讨论生活学习中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注意事项
4.介绍人际关系概念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意义,在意义部分,大家讨论“马加爵”案例,总结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5.介绍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并展开其中第一印象进行互相描述及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觉进行深入分析
6.探讨人际交往障碍及如何调试的方法,请班中参与活动较少的同学,借班会机会抽签请另一个同学与其进行沟通,增加交流的机会。用实力告诉大家集中调试交往障碍的方法。
7.介绍心理障碍资自卑,怯懦,嫉妒和猜忌心理的调试方法,请同学们用小品剧的形式,告诉大家在真正交往中如何克服这些心理。
8.告诉大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用几组小品剧的形式,真实,深刻的告诉大家生活中应该如何掌握交往技巧,并且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活动
缩小包围圈
无家可归
情有千千结
人椅
信任之旅
七、具体活动安排:
1.班会:
1.支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2.主持人开始介绍班会主要内容
3.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并请同学讨论生活学习中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及注意事项
4.介绍人际关系概念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意义,在意义部分,大
家讨论“马加爵”案例,总结人际关系对身心健康的意义。
5.介绍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并展开其中第一印象进行互相描述及对人际交往认识错觉进行深入分析
6.探讨人际交往障碍及如何调试的方法,请班中参与活动较少的同学,借班会机会抽签请另一个同学与其进行沟通,增加交流的机会。用实力告诉大家集中调试交往障碍的方法。
7.介绍心理障碍资自卑,怯懦,嫉妒和猜忌心理的调试方法,请同学们用小品剧的形式,告诉大家在真正交往中如何克服这些心理。
8.告诉大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用几组小品剧的形式,真实,深刻的告诉大家生活中应该如何掌握交往技巧,并且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2.游戏:
①.缩小包围圈(5min)
活动目的:活跃气氛,启动团体。
活动操作:让大家围成一圈,告诉大家要完成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在此之前,大家需要做些放松活动,热一下身,组长引导大家伸懒腰,体转运动,体侧运动等。等大伙觉得热身可以了,指导大家紧紧围在一起,将手搭在隔壁人的肩上,然后告诉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向围成的圆圈中心走三大步。走完一步要给大家一些鼓励,直至完成。完成游戏气氛会很活跃,让大家休息一下,组长介绍什么是团体辅导和本次辅导的目的,并适当解决成员疑惑。
②.无家可归(5min)
活动目的:让大家体会家的温暖,引导大家把班级当成一个家。
活动操作:再让大家围成一圈,并且手牵手,请一两个人谈谈和大家手牵在一起的感受。然后手分开,组长介绍游戏规则,当叫到几个人一组时,就要和其他人迅速手牵手围成一组,落单的人要表演节目(可以唱歌,讲笑话,实在不行就要做鬼脸拍照)。游戏结束时请落单的和没有落过单的人谈谈感受。
活动讨论: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家?我们班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家?
③.情有千千结(10min)
活动目的:增进大家团体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活动过程:现场所有同学分两组,手牵手围成两个大圈,主持人站在圈外指挥。每个同学都要记住自己左右两边的人,听到主持人说解散的口令后开始随便相圈内走动,然后主持人会叫停,大家都得停止运动,然后找到刚开始在自己身边的人,保持原地不动,重新牵手。紧接着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到正常的牵手状态。(最快恢复原状的小组即为胜者,落后的小组则需要受到惩罚,可集体表演节目或者派代表表演)
游戏讨论:考察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考察部分同学具有的组织领导能力。
④.人椅(10min)
活动目的:促进成员相互信任,集体责任感的提高,意志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充分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双统一的含义。
活动过程:根据班级人数,将班级学生分为3组(每组15人),给10秒钟时间想自己的口号队名。表演完成后各组围成一圈,每位学员将他的手放在前面的学员的肩上;听从训练者的指挥,每位学员都应该徐徐坐在他后面学员的大腿上;坐下之后,可以喊出自己队伍的口号,看看那个小组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获胜的小组可以要求失败的小组表演节目。
活动讨论:当你坚持不住的时候又想到退出吗?最后你是怎么坚持到最后的?你有什么启示?在集体工作上的运用?
⑤.信任之旅(10min)
活动目的:考察双方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大家懂得如何随机应变,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活动过程:需要任意两人组合,分多个小组,两两竞赛,其中一名同学需要遮住眼睛,然后另一个同学要在遮挡前交代他们之间无声的沟通方式,然后开始上路,转弯或者上下楼,在相同路段,看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将是最终的胜者。
活动讨论: 自己有什么感受?怎样与同伴不用语言交流而沟通
八.活动效果展望:
本活动主旨在帮助创造条件让班级同学一起交流,增进同学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另外促进班级同学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锻炼。整个团体活动遵循由浅入深的过程:沟通交流,团体合作,责任意志。创造真诚友善的团体氛围,以便成员能深刻剖析自己,认识自己,体验归属感亲密感,发挥潜能,促进成长。培养班级成员团体凝聚力与团体信任感,增进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达到效果:
(1)凝聚团体的共识,强化团体的向心力。
(2)培养团体的默契,增强成员的互信基础。
(3)强化成员在团体中的自我价值感。
(4)促进成员的互动,加强成员间互助合作的精神
(5)使成员掌握简单的人际沟通理论,学会有效的人际沟通
7.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 篇七
一、团体辅导游戏的设置
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主要是通过不同种类的游戏, 来使被试对游戏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反思, 从而促进其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总结出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地方, 并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做反思, 以此进行改进, 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好的一种辅导模式。不同设计方案有不同的活动方案, 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改善被试的人际关系, 促进背时的人际交往水平。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团体辅导中的游戏设置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作用。
(一) 暖场游戏
暖场游戏是团体辅导开场后的第一个游戏, 有着促进成员们彼此了解、熟悉, 活跃现场氛围的作用。实际上, 除了这个作用之外, 团体辅导的暖场游戏也是与辅导内容紧紧相连的。暖场游戏对于团体辅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暖场游戏能够活跃辅导的气氛, 使成员们的注意力在以后的进程中更多的集中在辅导过程中, 而不至于是整个辅导从一开始就出现冷场;暖场游戏的内容能够在一开始就将成员们带进整个辅导过程中, 从开始就使成员们对辅导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
(二) 中场游戏
在团体辅导开展之后, 会有一系列的游戏设置, 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作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的游戏有着与主题相符的作用, 也就是说, 游戏内容一定要切题、合题, 而不能离题。好的辅导游戏可以引起成员们的深思, 而不是将整个辅导都设置在浅显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 团体辅导的游戏一定要深层次的发掘辅导内容, 将整个辅导向深入引导。这样的团体辅导才会有效。
二、团体辅导过程中的每个游戏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团体辅导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的, 暖场游戏和中场游戏的游戏目的是不同的,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团体辅导每一阶段的游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 暖场游戏
暖场游戏在团体辅导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好的暖场游戏在活跃现场氛围的过程中, 也会引发成员们的思考。暖场游戏能够愉快辅导气氛, 使成员们的距离拉近, 也拉进了成员与辅导人员的距离, 这样就使两方面的交流变得顺畅起来, 而不至于是整个活动冷场, 成员们也可以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除此之外, 暖场游戏应是与总体的辅导内容相符合的。
(二) 中场阶段游戏
每一阶段的游戏都有一个游戏目的, 这个目的可以使成员们更好地了解人际关系的意义, 知道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哪些不足, 了解人际交往的规律。中场阶段的游戏能够一步一步, 以递进的方式逐渐引发成员们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是成员们在团体辅导中获得更多关于人际关系的知识, 对于成员们的人际交往有促进作用。
三、团体辅导整体游戏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它的每一个游戏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但是却有着共同的作用, 那就是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每一阶段的游戏都使成员们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 就能够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交往产生反思、总结与改善, 在提升自己的同时, 也让他人与自己的关系更进一步, 这样就能发挥整个辅导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很多成员在活动感想和收获中都不由自主地表达了对团队伙伴的感谢和对未来的祝福, 也有一些成员会提出了对以后活动的建议, 如觉得团体活动的次数太少了, 时间也太短, 大家刚刚建立起友情就分手了, 感到意犹未尽, 依依不舍;大多数成员都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经常做, 并且表示如果以后有这样的活动还会积极参加。
大学生在团体辅导中分享、体验, 可以改变他们不合理的认知、行为及情感体验, 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尚云, 李辉, 高俊.人际交往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3]刘佰桥, 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5]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8.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 篇八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面临相同的或相类似的压力情境时,不同人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例如,在遭受重大的创伤性事件时,有一些人会长期的低迷、消沉,甚至自杀,而另外一些人则能够较快的从悲伤中缓解过来,甚至发展的比预期的还要好,无论当时的处境有多么的艰难,他都能够不断地涌现出不被打倒的力量,并对未来进行积极的规划。这一现象所折射出来的就是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概念,即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进行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1]。
随着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变迁,在后现代思维(强调人在环境中是一个主体精神的创造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反映者)的影响下,一些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咨询理论更加强调个体内在力量的增强,而不是症状的消除[2]。心理弹性的理论就是强调个体正向、积极的能力与特质,重视个体自身的内在力量与潜能,认为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健康的个人保护机制——即心理弹性[1],并建立具有整体互动结构的心理健康环境。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对个案进行病理分析、探讨问题的来源以及协助消除症状的治疗模式上。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对大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内心力量的增强。一个人如果有较强的内心力量,在面对任何事情、任何人,他都会灵活应对,而内心力量较弱的人稍微受到打击就可能会不能承受。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内心力量并不是很强,在面临各种压力时,很多大学生并不能坚强应对,却选择逃避甚至自杀。这说明,很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辅导,通过提高其心理弹性,使其更健康、更积极的面对生活。
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中,团体咨询是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的方法,它一方面缓解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它充分利用了团体的动力,使其效果更加显著和持久。因此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依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以增强他们抗逆的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使其健康的成长。
1 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经过招募、筛选,选取中国地质大学7名大学生形成被试小组,其中男生3名,女生4名。
1.2 评估工具本研究使用了《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此量表是滕秀杰等人对Sandra Prince-Embury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3]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修订后的版本,适用于测量国内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弹性水平,包括掌控感、关系感和情绪反应三个分量表。总量表和分量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9090、0.8521、0.8829、0.8868,具有良好的聚合、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另外采用了《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量表,此量表参考了樊富民《团体心理咨询》中的《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量表[4],基于本研究的设置,我们删除了原量表中与本研究相关不大的三个项目,最终采用了17个条目组成的新量表。
1.3团体干预方案的设计按照认知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产生于错误的思维方式以及对现实的错误感知。只有帮助个体学会辨识并改善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价值观、感知、归因等认知及其过程,才有可能有效的改变其不适应的行为[4]。因此,本研究以认知行为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的设计小组活动方案,分别对心理弹性的三个方面(掌控感、关系感和情绪反应)进行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人际信任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的探寻与利用、适应性求助行为探讨、乐观幽默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以及情绪管理等主题。具体的辅导方案见表1。
1.4干预方案的实施在制定完干预方案之后,进行被试的招募,我们采用了在网上发布信息的方式来招募志愿者,对于报名的被试,根据其参与的动机以及人格特质进行了初步的筛选,最后确定了7名被试。整个活动持续进行四周,每周两次,每次约90—120分钟。小组活动重点在于讨论和分享,每次聚会后会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下次讨论,分享成员的体会和感受。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评估活动效果。定量方法有两个,一是采用《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在小组第四次活动结束时进行过程性评估,考察成员参与团体的状况;二是使用《大学生心理弹性量表》对被试进行前后测,并在三个月后进行追踪测量,考察团体活动对成员心理弹性的影响及维持情况。定性方法包括作业分析、感受总结以及小组成员的事后反馈。
1.5 统计方法百分比分析法和t检验
2 结果分析
3.1定量分析
3.1.1《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报告在团体活动第四次结束的时候,为了评估成员参与活动的情况,要求成员填写《团体成员自我评定量表》,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看到成员对活动的书面反馈,以及团体活动的动力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调整或改进后面的内容。这个量表是用来评估团体动力的,要求成员利用下面的句子,以1到5的尺度等级评估自己参与团体的状况。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下面我们列出了选择3和4的人数百分比。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成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活动,团体的动力已经显现出来。
3.2.2 《心理弹性量表》的前后测及追踪测量的差异性检验对团体辅导前后测以及追踪结果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由于被试人数较少,不符合T检验的条件,所以我们采用了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法,具体使用了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法,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团体辅导之后,小组成员的心理弹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追踪测量结果表明,团体辅导效果的保持良好。总量表后测和追踪测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追踪测量得分虽低于后测,但差异不显著;从各个分量表的情况来看,掌控感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和追踪测量,追踪测量得分虽高于前测,但差异不显著,说明在该维度上,辅导效果明显,但保持不佳;在关系感分量表上,三次测量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此次团体辅导在这一维度上效果不明显;在情绪分量表上,后测和追踪测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前测,追踪测量平均分甚至高于后测,尽管差异并不显著,说明该维度上辅导效果和保持效果均较好。
3.2 定性分析从成员的作业以及活动后的反馈分析看,学生在认知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成员主要从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活动结束之后的收益两方面进行了分享和反馈。关于过程中的感受,成员们谈到:“每一次的活动都让我开心,让我期待”,“感谢你和我们的组员”,“感觉到了信任的力量与作用”,“从内心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支点”,“发现的确自己的情绪和前一刻的想法有很大的关系”;关于活动后的收益,成员们谈到:“我整个人的心态变了”,“让我懂得了很多,我在心中默默感谢”,“好心情,真是来的容易多了”,“以后更加会好好珍惜生活,拥抱生活的,快快乐乐的过好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收获蛮大的,对自己的心理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与了解”,“正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试着将自己的想法与事实分开,效果还可以”,“在试着让自己从内心真正去改变自己的一些偏见或者是错误的想法”,“挺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辅导对我很有用,收获很大”,“能够更加了解自己,避免一些负面情绪。并能够让我更好地体谅他人,了解他人”。从这些书面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员的变化。
4 讨论
从效果评估的结果来看,团体辅导之后小组成员在心理弹性以及掌控感、情绪反应上均有显著提高,并且,心理弹性总分和情绪反应长期效果明显。但是在关系感这一维度上,效果并不明显,针对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
第一,这首先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弹性的提高是有一定效果的,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来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是可行且经济的一种方法。
第二对于情绪反应这一维度来讲,效果明显,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情绪的认知理论对于日常生活中情绪管理方面的作用很明显,而且它的长期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团体辅导的方法对于提高个体管理情绪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第四,掌控感这一维度长期效果不明显,但短期效果显著,这说明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提高个体的掌控感是有效的,但是可能还需要设计一些活动设计或采取某些技术使效果得以维持,例如,增加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当然,对于几乎所有的团体心理辅导来讲,长期效果的维持都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小学生团体辅导记录】推荐阅读:
小学心理团体辅导课活动方案 总结08-17
小学女生青春期教育教案(团体辅导)10-10
团体心理辅导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研究08-26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记录07-17
小学团体操解说词09-19
小学生英语演讲辅导09-27
青岛小学生作文辅导08-22
小学生写作辅导——怎样写植物06-16
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案例08-26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典型材料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