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蝶恋花》教学设计(8篇)
1.晏殊《蝶恋花》教学设计 篇一
我们研究某人的文学作品, 应该以文本为基础。我这里不是说宛敏灏先生和叶嘉莹先生脱离了文本来谈大晏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位先生是从《珠玉词》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的。而《珠玉词》作为一个词集, 收词137首, [10]难道每首都是珠圆玉润、圆融平静或者是无病呻吟的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位作家总有他异于他人的独特的风格, 而且这种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 比如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 而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豪放和婉约就是苏轼和李清照的风格, 但是这种风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在作家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并不是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带有这种风格。所以我们必须看到作家风格带有多样性, 这一点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有所体现的。苏轼在同一词牌下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风格迥异, 而李清照的作品在南渡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对大晏词的评价应先对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归类, 然后从不同的类别做不同的评价。不能一言以蔽之。
一、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春光美景不能长驻人间的惋惜之情
这一类作品是晏殊能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这一类作品充满了作者感时伤逝的忧伤, 但并不颓丧, 因为这些作品之中渗透了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纱》) 这是晏殊的代表作, 历代词家对其推崇备至, 近人赵尊岳:“此为晏殊名作。晏无所不足于身世, 其所以寄不足之情于词者, 惟时光之易过与离别之难堪耳, 此首泛述时光, 却能回肠荡气。……所谓意有尽而情有余者, 这是此等作法。”[11]正如赵尊岳先生所言, 晏殊一生富贵, 所“寄不足之情于词者, 惟时光之易过与离别之难堪耳”。[12]晏殊达到了当时社会中作为一个人能做到的一切, 于是他转入了对人力所不能及的事物的思考, 如时光之易逝、人生老病死的无常变幻, 在苦苦思考得不到解脱的情况下, 他开始面对现实, 与其对虚无而不可及的苦苦思考, 不如好好把握现在。正是这种思考使作者达到了见山是山的返璞归真的境界。“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三句词的前两句不过表现对于不可获得的事物的无益向往, 和得到却又不可避免失去的事物的徒劳感伤, 但是第三句“不如怜取眼前人”, 表现了作者思考之后面对现实的理性的抉择。
这种思考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影响了作者的创作, 而且在艺术上使大晏这类词中朦胧着情中有思的意境, 交织了作者思考的理性和本身的情感。而这种意境给作品带来的大气旷达, 晏殊的词是感伤的, 但是这种伤感不凄怆, 对于不可获得的事物苦苦向往, 但知道其不可获得之后, 并没有愤世嫉俗、哭天抢地的痛苦。对于不可避免失去的事物没有苦苦挽留, 更没有感到恐惧:
湖上西风斜日, 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 海燕辞巢翅羽轻, 年年岁岁情。美酒一杯新熟, 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 可奈光阴似水声, 迢迢去未停。
———《破阵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 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 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 何处高楼雁一声。———《采桑子》
对于“光阴似水声, 迢迢去未停”这种无法改变的情况, 作者并没有做徒劳的抵抗, 而是“美酒一杯新熟, 高歌数阕堪听”, 表现了淡然处之的达观和勇气。甚至对于生老病死, 作者也是淡然处之。“时光只解催人老”, 也许老之将至, 作者毫不介怀, 并没有对其表现出恐惧之情, 《采桑子》最后一句“何处高楼雁一声”, 不仅表现了作者的旷达高远, 而且把这一句放在全词中去欣赏, 和“暗牖悬蛛网, 空梁落燕泥”[13]有异曲同工之妙。
抒写对时光流逝惆怅和对于春光美景不能长驻人间的惋惜之情的词是《珠玉词》的精华所在, 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晏殊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还有因为这种思考对于人世万物的看法, 而且在艺术上真正做到了珠圆玉润, 旷达平和。这类词包括《浣溪纱》 (《浣溪纱·淡淡梳妆薄薄衣》除外) 、《破阵子》、《采桑子》等27首。
二、描写女子相思、赠妓和作者生活的闲适词
描写女子相思、赠妓的词在《珠玉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作者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女子, 而其中以歌妓居多。大晏生当北宋真、仁两朝的太平盛世, 自14岁以神童应试擢秘书省正字, 仕至宰相, 其显达之身世, 已具见史传。故家妓无数, 加之晏殊极好宴饮, 对于歌妓有很多了解, 并且晏殊虽不及他的儿子晏小山对歌妓的感情深厚, 但是也能加以平等对待。但正是这类作品受到了后人很多批评。
淡淡梳妆薄薄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 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
———《浣溪纱》
近人吴梅斥之为:“《浣溪纱》之‘淡淡梳妆薄薄衣, 天仙模样好容仪……’诸语, 庸劣可鄙。以开山谷、三变俳语之体, 余无甚取也。”[14]
玉楼朱阁横金锁, 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 帘外落花双泪堕。朝云聚散真无那, 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 万转千回思想过。
———《木兰花》
近人宛敏灏先生认为:“百岁相看能几个……, 此类词句, 在《珠玉集》中, 随处可见, 皆无真挚的情感, ……徒令人读之生厌, 故可谓无病呻吟也。”[15]
我以为这样的批评对于晏殊的春闺词来说不免太过分了。确实, 和上文所论晏殊的春恨词来说, 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意境上来说差别都很大。但是这类词好在情真意切, “恨无消息画帘垂, 且留双泪说相思。”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 立意巧妙, 并不是塑造一个悲戚的苦情女子, 而是塑造了一个相当可爱坚强的女子。而《木兰花》缠绵缱绻, 情景交融而富有韵味, 最后两句还是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这个女子的哀伤, 而且“朝云聚散真无那, 百岁相看能几个”, 令人联想到人世无常, 做到了写艳情而不轻佻。为何受到这样严厉的批评?我想这和作者本身有关, 晏殊身居高位, 且“性素刚简”, 不屑于琐琐记金玉锦绣, 喋喋叙狎昵温柔, 所以晏殊的词给人以一种好像空洞无物的错觉, 但是晏殊更加注重心灵上的感受, “诗人对宇宙人生, 须入乎其内, 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故能写之;出乎其外, 故能观之。入乎其内, 故有生气;出乎其外, 故有高致”[16], 晏殊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所以写艳情而不囿于艳情, 别有一番境界。
流传比较广的是晏殊反映自己优游岁月的词, 也是他受到批评的另一方面。晏殊长期以来处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最高峰, 难免生活视野比较狭窄。晏殊反映自己生活的词, 描写的都是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高级文人士大夫宴饮酬唱的生活, 对社会中下层缺乏广泛深刻的认识, 这是晏殊词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词人, 能够客观地把作为高级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表现出来, 也是一种成就, 而且就是这样内容狭窄的词作, 在艺术上也是有他自己的特点的。
晏殊的闲适词最大的特点是不及金玉而富贵天成, 晏殊自己也说:“余每吟咏富贵, 不言金玉锦绣, 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 帘幕中间燕子飞’,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17]这是他看了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 树记花名玉篆牌”说的。因为晏殊是用心灵在感受外界的意象, 而非用感官在感受意象, 既然已经在用心灵感受到了富贵的精神, 那么那些代表富贵的金玉满堂就不再重要了。当作者和周围的环境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时, 那么这种不言金玉的雍容华贵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朱帘半下香销印, 二月东风催柳信, 琵琶旁畔且寻思, 鹦鹉前头休借问。惊鸿去后生离恨, 红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 满眼泪珠言不尽。
这是一首艳情词, 描写了一位歌妓春日独处, 感情无所寄托的苦闷心情。但是“琵琶旁畔且寻思, 鹦鹉前头休借问”两句中的“琵琶”和“鹦鹉”不言金玉而人知其富贵异常, 正所谓“知其人不住三家村也”。[18]
我们再看晏殊的诗, 这些诗虽未录在《珠玉词》里, 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这些诗窥一斑而知全豹, 和其词相互印证。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 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晏殊对其中颔联“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两句也是颇为自得, 曾说:“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称得上“富贵而不鄙俗”。
这样的词往往和前文所述的艳情词交织在一起, 因为无论艳情词还是这些表现自己优游岁月的词都属于晏殊的闲适词, 这类词的思想内容范围往往狭窄, 但是在艺术上却达到了雍容华贵, 在情感上情真意切。包括《木兰花》、《蝶恋花》、《菩萨蛮》等63首。
三、无聊的祝颂词和酬唱词
晏殊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偏低, 受到很多人的非议, 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珠玉词》中过半都是这样的无聊而缺乏真情实感的祝颂词, 祝颂词本来极易流于庸俗, 加之晏殊写得极多, 最终成了他文学上的硬伤。
玉露金风月正圆。台榭早凉天。画堂嘉会, 组绣列芳筵。洞府星辰龟鹤, 来添福寿。欢声喜色, 同入金炉泛浓烟。清歌妙舞, 急管繁弦。榴花满酌觥船。人尽祝、富贵又长年。莫教红日西晚, 留著醉神仙。
———《长生乐》
这首词上片写景, 点明了时间地点, 下片歌舞丝竹之乐, 觥筹交错之欢。“人尽祝、富贵又长年”两句洋溢着热烈的追求富贵长生的庸俗情趣, 读之令人生厌。
晏殊位列台辅, 应制酬唱是不可避免的, 囿于环境, 应制难有好词。词人也好, 诗人也好, 这是不可避免的, 故“诗穷而后工”或者说“天以百凶成一词人”。这种现象在文学史上比比皆是,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李后主, 遭遇国破家亡之后在文学上走向成熟。所以晏殊的祝颂虽然多且滥, 但是从历史环境上来说, 也是无可厚非的。
晏殊还有部分酬唱词, 逞才使气, 无病呻吟。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联章体的咏莲词十四首。这里仅举一首:
脸傅朝霞衣剪翠, 重重占断秋江水。一曲采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欲摘嫩条嫌绿刺。闲敲画扇偷金蕊。半夜月明珠露坠。多少意, 红腮点点相思泪。
这是第九首, 从采莲女的角度来写莲花。“欲摘嫩条嫌绿刺”, 写采莲女在采莲的时候是娇羞可爱, 充满了快乐愉悦的情感, 但是之后内容急转直下“多少意, 红腮点点相思泪”显得牵强附会, 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嫌。这只是其中一首, 并不是说所有的咏莲词都是很差的。但是仅仅抒发作者爱花惜花的情感, 就陈铺渲染成十四首, 虽有一些闪光点, 但也就瑜不掩瑕了。这些词是晏殊的败笔, 而且在《珠玉词》中占有近半的篇幅, 为批评晏殊的人提供了口实。包括《渔家傲》、《望仙门》、《燕归梁》46首。
晏殊的《珠玉词》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类, 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我不得不提其中一首《山亭柳·赠歌者》: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 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 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 残杯冷炙谩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 重掩罗巾。
这首词也是赠妓之作, 但是晏殊一反常态, 全篇化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 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在《珠玉词》中只有这一首加了标题;晏殊的词要么是情中有思, 要么是雍容华贵。可是偏偏这一首声情激越、感慨悲凉, 在《珠玉词》中显得尤为突出, 仿佛在一缸金鱼当中养了一条凶狠的鳜鱼。可是我们通过晏殊的生平来看就比较容易理解, 近人郑骞:“此词云‘西秦’、‘咸京’, 当是知永兴军时所作, 时同叔年逾六十, 去过已久, 难免抑郁。”[19]所以晏殊产生了和白居易在被贬江州司马时同样的心情, 所以才会和白居易一样借歌妓以抒心中块垒了。
2.蝶恋花晏殊原文 篇二
原文: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翻译: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注释:
①槛(jià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
⑤碧树:绿树。
⑥彩笺:彩色的信笺。
3.蝶恋花春景 篇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是一首伤春伤怀词。词的上阕写暮春之景,意在表现词人的伤春之意。词的下阕写人。“墙外行人”偶过,墙里秋千高荡,佳人笑声飞扬,令“墙外行人”心荡神弛,心生爱慕,但是不为佳人所知。佳人荡罢秋千,翩然离去,留下的那串笑声深深印在行人的脑海,使得“行人”烦恼倍增。这首词并不是一般的伤春怀人之作,在清新而又略带些怅惘的描写叙述中,实际上寄托着词人复杂的心境。
4.晏殊《蝶恋花》赏析2 篇四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幼孤,少有才名,七岁能文章。景德初,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加给事中,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因论事忤太后旨,以刑部侍郎知宣州,改应天府。后为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庆历中官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史》本传)。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诗文集今已不传。有《珠玉词》三卷。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作鉴赏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5.晏殊《蝶恋花》教学设计 篇五
一、浅斟低唱花前月
和所有其他文人一样, 他也一心要赢得功名。为了考取功名, 他后来还改名柳永, 可“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命运始终没有得到功名的垂青。历史将他抛进了烟花青楼中, 却成就了一段佛前求了五百年的尘缘。一边是社会的“弃儿”, 一边是世人的“玩物”, 为了天涯沦落的命运, 为了擦肩如故的相遇, 柳永和这群烟花女同乐同醉。她们为他笑, 为他舞;他, 代她们歌, 代她们哭。他们之间没有逢场作戏, 只有深情厚谊。
在柳永眼里, 这些烟花女的一颦一笑都俏丽动人。“心娘自小能歌舞, 举意动容皆济楚”“佳娘捧板花钢簇, 唱出新声群艳服”“虫娘举措皆温润, 每到婆娑偏恃俊”“酥娘一搦腰肢袅, 回雪萦尘皆尽妙”。青楼红馆有了柳永的怜香惜玉变得灵动起来;千人一面的卖笑调情, 变成万种风情。胭脂洗去, 香粉涤尽, 留下的是烟花女们的才貌歌舞艺, 是她们真实的美丽。难怪当时烟花巷陌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不愿君王召, 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 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 愿识柳七面。”
如果说慢词如漫步在十里长堤、湖光山色, 风景自扑面而来, 那么, 柳永正由于周围有了一群烟花女的伴随, 才寻到十里长堤, 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没有柳永, 宋词不会发展到后来的辉煌地步;没有烟花女, 柳永也不会有“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的成绩。他们之间有的不仅仅是床帷欢情, 更重要的是同声相应的琴瑟和鸣。烟花女作为通俗文艺、市民文化的传播者, 对柳永的文学创作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玉蝴蝶》一词, 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共同志趣:“珊瑚筵上, 亲持犀管, 旋叠香笺。要索新词, 人含笑立尊前。按新声、珠喉渐稳, 想旧意、浓脸增妍。”柔情蜜意中, 烟花女索要新词;花好月圆中, 将新词完美演绎。他们的恋情没有人间烟火的烦虑, 只有神仙眷侣般的温情。“咏新诗手捻红梅, 故人赠我春色”“按新词, 流霞共酌。”在词中, 在曲中, 缱绻情意在空气中氤氲开去。
他们之间虽没有恋人的海枯石烂、生死相许, 也没有夫妻的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但这种坦然以对、两情相悦的红尘恋情足以消退富贵浮名。“良辰好景, 恨浮名牵系。无分得、与你恣情浓睡。”无论何时, 这些烟花女不弃不离, 给功名未成的柳永以心理慰藉。而柳永的伟大也在于, 他能公然在青天之下将功名挼灭在与烟花女的千情万绪里, 一曲《鹤冲天》“古今第一”:“黄金榜上, 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 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翠, 风流事, 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男人的千古功名竟不如与青楼女子的“浅斟低唱”!这一“唱”, 唱走了柳永一生的功名, 却赢得了生前身后的一群烟花女。柳永死后, 青楼红粉集资安葬了他。每逢清明时节, 就有一群烟花女子纷纷为柳永上坟。他的墓碑上刻下真实的历史记忆:“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 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乱红飞过秋千去
苏轼一生虽然在仕途磕磕绊绊, 可他始终没有沉沦。这固然与他的天性达观有关, 然而也不能不归功于陪伴他的三个女人:一个知己, 一个贤妻, 一个红颜。
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十五岁嫁入苏门。她“敏而静, 有见识”, 处处为苏轼红袖添香。
苏轼未成名前, 寒窗苦读。王弗常常静坐于旁, 边做女工, 边为他添茶、磨砚。有时苏轼兴之所至, 偃仰啸歌, 突然“卡壳”, 王弗竟能为他背诵“卡壳”的文章。王弗的聪敏娴静给苏轼的读书生涯带来平静和乐趣。
苏轼虽然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但率真的性情让他在官场中不合时宜。为人“不慎言语, 与人无亲疏, 辄输写肺腑”。王弗为了夫君用心良苦, 有客来访时, 常常躲在屏风后面听言观色, 客人走后, 为夫君评价来人品行, 为苏轼指点为人处世的迷津。
王弗在陪伴苏轼走过十一个春秋后因病早逝。苏轼在其墓前悲痛地长叹道:“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一怙!”在众人看来, 苏轼是如此的博大, 让人望尘莫及, 可他却把王弗当作精神的偎依。
王弗去世后, 苏轼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点点滴滴的汗水, 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把自己那一怀相思化成三万株万古长青的松树。春夏秋冬、沧海桑田、永永远远地守候在爱妻身边。即使十年后, 王弗还幽幽入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 短松冈。”字字发于肺腑, 句句出于真情, 悲悲切切, 凄凄怆怆。更可贵的是那份不为新欢忘旧情的执著的爱。
王弗去世后的第四年, 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比他小十一岁的王闰之秉性柔和, 遇事顺随, 是个难得的贤妻良母。在苏轼黄州、惠州、儋州的宦海浮沉中, 始终与之患难与共, 毫无怨尤。苏轼无论什么时候回到家中, 总有一壶怡兴的老酒。不幸的是, 二十五年后, 王闰之又病逝了。这使苏轼的情感再次受到重创。痛定思痛, 亲自为亡妻写下祭文, 回顾十年来的夫妻情意和失妻的巨大痛苦:“妇职既修, 母仪甚敦。三子如一, 爱出于天。从我南行, 菽水欣然。汤沐两郡, 喜不见颜。我曰归哉, 行返丘园。曾不少许, 弃我而先。孰迎我门, 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 我少实恩。惟有同穴, 尚蹈此言。呜呼哀哉!”王闰之死后百日, 苏轼请他的好友李公麟画了十张罗汉像, 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也乐土时, 将十张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在十一年后, 交由苏辙将一直停放在京西寺院闰之灵柩与自己合葬, 真正实现了“生则同室, 死则同穴”的誓言。
除了这两个妻子外, 苏轼生命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女人, 那就是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苏轼总是称这个比自己小二十六岁的朝云为“天女维摩”, 因为朝云不仅“美如春园, 目似晨曦”, 而且聪敏颖悟, 与苏轼互为知己。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东坡一日退朝, 食罢。扪腹徐行, 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岁。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在苏轼晚年的岭南海南流放岁月里, 众侍妾“树倒猢狲散”, 朝云却与苏轼生死相依, 随侍左右, 忠敬如一。大概是上天也嫉妒苏轼这段绝世恋情吧, 三十三岁的朝云也因病而去。苏轼悲痛不已, 在安葬朝云的墓上筑了六如亭, 以示纪念。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 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 每逢暮雨倍思卿。”那年, 苏轼六十岁, 直到去世的四年里, 他在无数个夜雨孤灯下, 怀念着朝云的款款深情, 情虽在, 人已去, 只能空叹“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问世间情为何物?千古功名, 出人头地, 不过是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怎比得风晓月残, 蝶恋花依!
6.蝶恋花晏殊的阅读题答案(推荐) 篇六
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索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①槛:栏杆。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③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④彩笺:彩色精美的支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13.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
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
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14.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土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3.(2分)D
14.(3分)(1)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2分)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答出1种境界的,给2分;答出2种境界的,给3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境界不给分。
【蝶恋花赏析】
诗人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在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诗人的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7.晏殊《蝶恋花》教学设计 篇七
9.(10分)(1)(2分)①拟人;(1分)②清冷(哀愁)。(1分)
(2)(4分)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色萧索;(1分)②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2分)
(3)(4分)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
8.蝶恋花晏殊阅读答案 篇八
上阕主要写所见。起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象喻高雅。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透露出闺中人的高雅和她的哀愁。“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燕子“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细品起来,其味无穷,艺术表达非常委婉含蓄。后两句从今晨回溯到昨夜,明点“离恨”,成为全词的词眼,表现的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
下阕主要写所思。“西风凋碧树”不仅是望之所见,而且也包含对昨夜通宵未寐时卧听西风飘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景既萧瑟,人又孤独,似乎迎接着抒发闺中人忧伤低回之音。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一人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望尽”二字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广远境界的驰往骋怀。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意境高远,气象宏大,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末尾两句紧承前面。。“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