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师小结

2024-09-13

小学音乐教师小结(精选8篇)

1.小学音乐教师小结 篇一

2012年9月26—28日我有幸参加了“西青区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北京培训”活动。此项活动由我们西青少年宫主办,来自我区各中小学的音乐、美术教师和少年宫的老师共97人参加了这次培训。我们学校领导对此事也特别重视,叮嘱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此次活动分为音乐、美术两组。培训形式一致,但讲座与听课的内容不同。我们音乐组老师一起听了三场专家讲座,参观了两所学校,下校参观时观摩了三位音乐教师执教的公开课,还聆听了黄胄艺术小学德育校长的精彩发言。三天的培训内容紧张而充实,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规格高

这次北京培训学习是我们西青区近年来首次艺术类学科的培训,为此少年宫的领导和老师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为了搞好培训活动,她们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北京的艺术方面很有造诣的专家来讲座,找了北京艺术方面很有名的两所中小学。培训中老师们都非常认真在听,认真做笔记记,学习兴趣很高。

二、学习内容丰富

首先,我们听了两场很专业的讲座,北京西城少年宫的xx老师们做了《合唱指挥》的讲座,使我们懂得了合唱曲目选择的重要性,二声部如何训练,何如指挥等事项使我们受益匪浅。并当场学习了二声部歌曲《朝霞》。使我们亲身演练了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徐彬彬和王梦婷两位老师讲了《舞蹈的编排》针对内容展开讲解,并亲自示范民族舞蹈基本动作,与我们互动交流,我们也懂得了音乐和舞蹈本就是孪生姐妹,组合在一起会更有生机和活力。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学的也非常仔细。笔记也很详细,特别是年龄大的老教师学习兴致更高,我很受感动。

其次,我们来到xx艺术小学和北京四中参观并观摩了三节优质课。课上的老师和学生的“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学生跟随老师做律动表演,优美的歌声,整齐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学生音乐基本功非常扎实。也使我们明白了好的音乐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平时就要注重一些基本知识的传授。这样孩子们上课时才不会做作。在听课学习的同时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课带给自己的乐趣,把自己融入到了其中,不仅学会了歌曲,学会了节奏,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优秀的教学方法。

再次,我们聆听了于明和刘稳两位老师的《艺术类课堂的教学模式、方法、组织、设计》的讲座,这两堂讲座更加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她们利用开放式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愉快的学习,非常开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教学富有激情和美感,增添了我们对艺术的享受与快乐,增强了信心。使我们懂得了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能力。懂得了要从学生基本特点入手,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情感与技能的培养。

经过3天的培训学习,我们聆听到几位专家精彩的讲座,观摩了3节生动活泼的音乐课。也深刻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愿意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做一名称职的“美的使者”,将音乐的快乐带给我的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也能到品尝轻松和愉悦。切实感受音乐课的魅力!

2.小学音乐教师小结 篇二

一、课堂语言要追求准确性以及简洁性

在教学中, 教师是否有能力运用正确、简洁的教学语言, 不但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会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教师建立信任, 以及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我们提倡教师用语要贴切正确、简洁干练, 这样才有可能将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中。举个例子, 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 教师应该这样来形容: 茉莉花, 其不具有玫瑰花的艳丽, 也不及牡丹花那么高贵, 更赶不上杜鹃的风姿, 但是它却有一种含蓄的美。这首歌曲属于汉族民歌, 流传了很多年, 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它曲调优美舒畅、温婉清灵, 将江南地区的文人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及个性。通过教师的朗诵以及讲解, 学生可以很容易体会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内容以及深层的含义, 从中体验到激情。让教师和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达到统一,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 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 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演唱时, 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这首歌曲的内在意义。

二、课堂语言形象、生动、极富感染力, 有利于走进情境

音乐教师所运用的课堂语言, 必须形象、生动, 并且具有感染力。音乐属于一种传统的艺术, 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的感染力以及表现力。要想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创设的情境当中, 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语言也要形象和生动。只有把音乐作品表征的艺术形象比较生动的展现给学生, 才可能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出来, 让学生真实的走入情境当中, 感受到音乐旋律的优美, 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例如, 在对《长江之歌》进行学习时, 教师可以首先朗诵一段“催人泪下的歌曲, 美丽的诗歌, 就好像从雪山高原流淌下来的河。空间和时间都无法阻挡它流向大海, 时光如茵, 只留下我们对它无比的热爱之情。”这种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感受到白云、蓝天、江河以及雪山的魅力。穿插这种具有解释意义的课堂语言, 不但可以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还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美妙的感觉, 很享受的听完这首歌曲。这种教师通过语言所创设的美好意境,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三、课堂教学当中, 很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合理地运用肢体语言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还是一个演员。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在课堂上, 如果教师将肢体语言运用的恰如其分, 必将会让音乐课堂越来越生动! 比如, 在学习《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时, 乐曲有时比较抒情、明快, 有时又会波澜壮阔、充满激情。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做过多的语言讲解, 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但是如果运用比较生动的面部语言, 再配合恰当的手势 ( 根据旋律进行指挥) , 就会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也可以解决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 在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讲授时, 我们很容易发现, 很多民乐作品的旋律往往具有比较丰富的情感。有些教师对舞蹈技巧比较熟悉, 在讲授某些具有舞蕴特征的作品时, 恰当的加入舞蹈动作, 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妙的感觉, 还有助于他们理解作品的内涵。因此, 在课堂上, 音乐教师可以运用适度的肢体语言配合作品的讲授, 一定会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的。

综上所述, 教学语言对于教学效果来说, 就像水资源对于日常生活一样重要。要想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不但要具有丰富扎实的专业水准以及音乐知识, 还要具备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力, 可以增加课堂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 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培养了一种创新意识, 还可以将音乐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提高上来, 让音乐教学的每堂课都是充满趣味性的,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以此实现教学目的。每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学习当中, 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尤其是教学语言更加重要, 教学语言如果活泼灵动、新颖有趣, 不但可以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课堂知识, 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妙, 以此将教学效果提高上来, 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王苏生, 孟湘.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J].中学文科教学, 2001, (12) .

[2]王莉颖, 黄碧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03) .

[3]李珍树, 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3.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升浅谈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培育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有不少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问题,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结构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面对这种形势,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着眼现实情况与学生发展内在要求,自觉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促使小学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一、切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引领,思想的进步是带动行为进步的核心。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形势,顺应學生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用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悟与深刻理解。音乐教师有了先进的音乐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音乐教学技能,将音乐的激情、动人、鲜活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二、切实加强音乐教学语言的人文艺术提升

课堂教学语言是传达教学内容的有声媒介,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对学生学习感受、感觉与感悟作用效果关系紧密。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具有显著不同的作用,因为其表达形式不只是普通的语言,还包括音乐本身。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加准确、标准、生动、感人、动情且有韵味的音乐语言,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更多积极元素。例如,标准语音的发音、字正腔圆的咬字、行云流水般生动流利的讲解与示范演唱,可以更好地增添音乐的美育效果。

三、切实均衡发展好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当前,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文化的需求以及精神的需求也是不断提升的,这也就促使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这无疑给教师的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但必须拥有深厚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更加全面综合的艺术修养,才

能在教学中更加准确而生动地诠释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蕴与灵魂本质,并引领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拥有更加专业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富有更加综合的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荣晓蓉.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娃艺术小学)

4.小学教师个人小结 篇四

在平平常常中,我又度过了一个学年,回顾这一学年的工作,我感到有自己值得怀念的地方,有一点我感到无比欣慰,就是不管社会多么纷繁,多么复杂,没有放弃我做人的基本原则: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虽然不都十分成功,但我在努力。

一、加强以“爱”为中心的师德修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感到非常的迷茫: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不很难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学生就是不能接受,不能理解呢?或者是当时表面上理解了、接受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又是一个空白点?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的良好愿望,没有能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没有能内化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去,也就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如何处理好教与学这一对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建立一种新颖师生关系、摆正教与学的地位t是开创教育新天地的关键,而其中的核心是一个“爱”字。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爱,因为它不带任何的前提条件。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爱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用关爱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件作品、每项活动。这种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生活的关心、学业的帮助,也包括积极的鼓励,远大理想的引导,更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模式的选择、具体问题的提出,新知识的导入等等。我坚信,加强以爱为核心的师德修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教师个人品德的具体体现,更是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保护学生基本人权的根本保证。很难想象,一个对祖国的花朵都不热爱、不能倾注满腔爱心的人,怎么有资格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当然,有实际工作中,我有时做到并不十分圆满,但从我主观上来说,我是努力朝一方向前进的,我也就感到问心无愧。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在缩短。不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就会被社会所淘汰,甚至成为现代社会的科盲。在日常生活中,我能不断主动学习,第一是学科学知识,了解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些动态,纳米技术、器官移殖、网络、沙尘暴等等,都是我学习的源泉。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只有把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才能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理念,也才能去发现问题,进而去研究问题,不致成为笼中鸟,井底蛙,新知识的不断输入,对自身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莫大的帮助;第二是学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其中的精髓,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因为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才能克服盲目性、随意必,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在这一学年,我主要学习了《教育科研基础理论》、《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素质教育课程论》、《小学语文教学》等一些书刊;第三是学习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的书刊,了解一些近现代史。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这一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除了必须具备一般的知识、技能之外,更要有做好这一工作的热情、信心和激情。前几年,江主席就很明确地提出,要在国人特别是青年中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教育题材,可以设想,缺乏对过去的了解,哪来对现实的满腔热爱,又从何谈得上对未来的憧憬。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哪来创作的灵感?哪来教育的创新?走进一些伟人的世界,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通过了解历史,过去和现在的强烈对比,使我激动不已。激动之后,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能在生活的冲刷中,变成一个麻木不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人。人是自然的造化,更是社会的产物,我可以放弃其它一切,但我不能不成为一个我心中的好人,我在努力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美好世界。一颗充满活力的心脏、一颗纯洁的心灵,一种开放进取的思维方式,是完成教书育人工作的保证。

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一,上好每节课。作为一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是一个教师价值体现的基本途径。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总结教学所得,是我平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完成一般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还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对一些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和选择,抓住其中的核心问题,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在本学年中,我个人的研究课题是: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有效地推动了我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我日常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第二,做好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工作。作为学校的一名低层领导干部,做好教研组的管理工作,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研组管理中,我能做到尽心尽力,以身作则,团结同事,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把教研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5.小学教师专题小结 篇五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学生习作时,为何会遇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生活素材的积累、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等有着莫大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也是作文构思创作的主要渠道,综观文学史,大凡国内外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除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外,都有大量阅读书籍的嗜好。他们的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在写作领域雄视阔步,文采横溢,作品层出不穷,并有许多传世佳作。可见,要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从中吸取写作养分,激起情感,生发灵感,掌握写作文时所必需的知识、方法、语感,蓄积写作动力,以起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在此浅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拓宽阅读面

小学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是有限的。尽管现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训练的系统性,但毕竟阅读面是狭窄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首先,我从现有的教材入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单元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其次,指导学生多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儿童作品。著名历史学家、诗人郭沫若主张“多读名著”。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在一定程度上,能速成和优化学生的习作能力。儿童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视为作文的典范,无论诗歌、寓言、漫画、谜语,里面蕴含的创新精神能触发学生的灵性,学生阅读完,会受益匪汪,或在选材上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

再次,我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小学生周报》、《中国少年报》、《小火炬》、《小学生习作》等报纸刊物,浏览报纸、刊物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语文鲜活,表现手法多变,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就像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准备好一桶水、十桶水的道理一样,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也必须准备十篇、百篇文章在胸。有着良好阅读基础的同学,写作文时才会想象丰富,思路畅通,文思泉涌而出。

二、讲究阅读方法

学生要读的作品很多,而在目前教育没完全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花时间阅读,有些不切实际,这就要求学生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粗读,就是拿到一篇作品,要大致泛泛地读;精读,就是对作品中精彩段落读熟、读透,甚至背诵起来。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咏诗也会凑”,只要我们把精彩部分背诵起来。日积月累,作文水平一定能提高。、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我利用第二课堂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事实证明,这种活动不仅受学生欢迎,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适当的点拔,指导作用大,胜过多少写作的空洞说教。

如何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呢?这里介绍几种做法:

(1)自我评价法。即要求学生选取自己的作文,在全班朗读,并介绍自己的构思的成功之处。这种方法能增强自身的写作信心,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推荐阅读法。这是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作品中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介绍给其他同学。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不仅多读,而且能有比较、有选择地读,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3)集体阅读法。这种阅读的内容由教师选择为主。一是由教师朗读,提出要求,学生评析;二是请学生朗读,由教师进行系统分析;三是可以采用录音的方法,师生共同评析,这样能使本来朦胧的思路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在评析中掌握作文决窍,丰富写作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阅读效果。

阅读完一篇作品,如果不加巩固,学生很快就会遗忘掉,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后,还让学生读写结合,以巩固阅读效果,提高知识水平。、朗读、背诵。学生时期正是记忆力旺盛的时期,对于一些好的内容,既要让学生朗读,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要将其中的好句、好段熟读乃至背诵,这样以后作文起来就会下笔如有神,并有助于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素质的综合培养。、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读写结合,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作文能力也不断提高。、借鉴仿写。借鉴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等,都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教师要在课内给予点拔,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根据少年的思维发展,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习作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化写作文的消极态度,变积极态度,除了要熟悉生活,认真观察,善于积累,还要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将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当前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境一定会得到改观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谈。

模仿是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

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不妨从模仿入手,理性认识这个问题,有着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手段的指导意义,因为:

一、小学作文启蒙从模仿入手,抓住了小学儿童模仿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必然。

根据教育专家研究,从幼儿园儿童的口语表达进入小学阶段的书面表达是个大阶梯。我们知道,儿童的口头语言,在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两方面都与书面语言有着较大的差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儿童的口语中存在着不少杂质,诸如没有意义的重复,缺乏道德规范的独白,夹杂不合语法逻辑的方言对话,等等。而小学的作文教学则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去除儿童口语中的杂质,对他们进行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启蒙,并加强书面语言的表达,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艰巨任务。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小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语转化的过程也一样,只有从接触大量的书面感性材料(典范性作品)开始,其中如句子、段落和作文训练得越多,掌握得越牢固、越熟练,书面语言的感性认知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这些训练往往从模仿开始,在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模仿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怎样表达书面语言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口头语言向书面的转化方式及书面语言的构成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区别,澄清口头语言中的杂质,使口头语言书面化,从而使书面语言规范化。由此可见,“学慎始习”,我们说,从模仿典范性作品入手,是对小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模仿贯穿由联词成句、积句成段到构段成篇训练的小学作文训练全过程,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小学生的认识心理特征来认识。认识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处于具体学习运作阶段的小学儿童,虽然能通过定义去获得概念,有意义地理解用语言或其它符号表达的命题,但是由于他们的认知结构中缺乏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处理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术语,接受学习也受到了许多限制,这个时期的儿童仍然要依靠具体的感性经验为支柱,才能真正地理解抽象概念与命题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严格遵循并灵活运用儿童“具体的感性经验”这一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心理学证明,概念的获得可以通过运用学生具体的实践经验中的作为概念的关键属性的一系列例子,从而抽象出某种属性的意义。那么,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又如何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即用什么来作为“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柱”呢?答曰,作文教学中的“具体的感性经验支柱”,从最基础开始就是语文教材里的一个个句子、一个个段落和一篇篇课文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范例,这就是作文的启蒙教学的“经验支柱”!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课文句子、段落训练和范文的写作模仿来向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启蒙,进行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作文训练。古希腊美学杰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艺术首先起源于人类的模仿天性,他说:“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可见,模仿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模仿性特别强,小学生模仿习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小学生作文的启蒙教学应紧紧抓住儿童的这一模仿心理特征。

二、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入手,符合小学生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

首先,在连词造句的基础上,应该着重对小学生进行由段到构篇的作文启蒙训练,让学生认识段的书面表达与模仿构段书面表达,这种训练符合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因为,如果说,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从学习口语过渡到学习书面语是一个交接点,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从组词联句过渡到以句构段就是另一个交接点了。我们知道,段不是几个句子的简单凑合,它需要由几个相关相连的句群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从内容上说,段落是说话或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只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具有单一性;一段中的句子与句子之间又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照应,上下衔接,才能使语言贯通,形成一个整体,因而又具有连贯性。同样,一篇文章中(篇章结构)的句群与句群之间、段与段之间的意思也要紧密联系,讲究上下衔接,一气贯通。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个中心,因而也具有连贯性和单一性。从形式上说,任何一个完整意思的段落,它的构成通常包括起始、展开、终结这样三个部分。起始部分,既可以采用概括式(中心句)、引述式,也可以采用设问式。展开部分,既可以列举实例,通过因果关系的表述展开段落,也可用对比、比较或用时间与空间的推移的方法展开段落。终结部分,既可以采用结论式也可采用引申式。同样,篇的构成也是如此。因此,从这一定意义上说,段是篇的浓缩,篇是段的扩展。通过对学生持之以恒的认识和模仿段的书面表达与构段成篇的书面表达,学生学会构段、构篇也就不会太难了。

另一方面,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形式表现影响着内容,对内容起反作用。因而属于形式的结构因素,与内容能否得到有力的显现也有极大的关系。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构段的训练,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从段的构成方法入手,不综合、归纳出段的构成规律,那么,学生是无法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根据主题的要求进行艺术构思,无法把经过集中、提炼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剪裁,分别轻重主次,合理而匀称地加以安排,组织成有机的艺术整体,而写出来的作文常常是语无伦次,“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由于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规律,致使三年级作文训练往往不过关,恐怕这也就是小学作文普遍上不去的原因所在。小学的作文没有上去,造成中学、大学的作文教学上不去的恶性循环,这不能令人表示深深的忧虑。基于此,三年级作文教学,教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授,训练学生认识构段的方法和规律,并运用这些方法和规律模仿书面表达,其中诸如“总--分--总”的构段方法,通过实例展开段落的构段方法,以及采用定义、分类的办法等构段方法,都必须使学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由此进而过渡到篇的训练。这里,对课文范例的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仿依然是十分重要的。

三、小学作文启蒙教学从模仿入手必然体现“文道结合”,是学习对作文这一“经验支柱”从感性知识到理性认识的合理过程。

每一类题材的文章为了表达某一中心都必须具有生动的内容和得体的形式,可见,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结合应该是“文道结合”。在这里,“文道结合”的“文”指文章的形式,“道”指文章的内容及其理性认识。有人说,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虽然强调了物质的第一性,但忽视了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学生的无可适从。我们知道:一个文盲尽管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内容,却无法通过任何一种文章形式来书面表达;一个懂得各种文章表达形式却又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及其对生活的理性认识的人,同样很难写出具有“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的好文章。所以,我们强调,小学作文教学应遵循文章“文道结合”的统一规律,强调作文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只有具备了对丰富生活内容的理性认识,又掌握了对这些内容的书面表达形式,才能写出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好文章来。因此,指导学生作文启蒙从模仿入手,应该“文道结合”,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书面表达“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的一个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作文这一“三步”系列训练,都应该从模仿入手,时时做到“文道”结合:

其一,从模仿入手,“文道结合”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句子。小学语文教材基础中都有要求学生仿写句子的基础训练,我们只有既指导学生掌握仿写句子类型的表达形式,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和规范理性认识,才能启发学生完成表达句子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形象思维,从而书面表达各种形式的简单句子、复杂句子,为书面构段打下坚实基础。

其二,从模仿入手,“文道结合”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诸如“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丰富”、“××同学真行”等丰富的写作内容,我们只善于抓住学生经历过的这些丰富内容与课文中“总--分--总”等构段形式的和谐结合,我们就能训练学生写好每一个片段,为书面谋篇打下坚实基础。

其三,从模仿入手,“文道结合”训练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在指导学生仿写作文时,我们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课本这一“文”的典型范例形式,另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结合课文内容所进行的学生课外活动这个“道”,我们才能使学生习作时,既有表达的可参照文章形式又有表达的切身经历内容的认识,在习作时,学生就能模仿地把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写出自己与课文形式相仿的记事、写人的作文来。

6.小学教师工作小结 篇六

一、思想素质方面。本人一如既往对自己能严格要求,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一年的预备党员考察期满,即将顺利转正。

二、教育工作方面。面对教育局全面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新形势,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虚心学习,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构建策略。努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得快乐,有效。

三、少先队工作方面。这是我第三年担任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工作。在工作中,我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任劳任怨、人际关系和谐融洽。1参加如皋市鼓号队比赛。从年初起组建鼓号队,召集训练老师,长期坚持训练。暑假中冒着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训练一个月。比赛前夕又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强化训练。在这期间,我几乎没有了休息日的概念。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声嘶力竭。面对乐器损坏、学生缺席、缺少场地、家长不解、老师抱怨等众多困难我努力从中协调,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质量,最终如愿获得如皋市一等奖及最佳创意奖。2路队管理工作中,针对校园新的布局,我设计了具体的各班路队行走线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加强了管理,使全校路队状况全面改观。3组织进行了新一届大队委竞选,新颖的竞选方式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大队委竞选候选人的风采展示给全校同学树立了榜样。4继续担任校报编辑,每月负责“校园新闻”版面的组稿工作。5做好江海小记者站工作,定期组织学生投稿,参加活动,近期报社用一个整版为我校学生以“读书”为主题发表了近十篇文章。6配合德育处工作,在工作中,我能主动配合德育处王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现代化验收,健康教育促进学校验收,特色学校验收,关工委工作等,只要有需要我都能抽空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虽然自己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想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校,我毫无怨言。

四、其它方面。现在的教育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参加了江苏大学的本科函授学习,并积极学习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我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担任了校主课题的子课题《倾听教育校本行动研究》的主持人,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我能注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加强辅导,创建了班级写作博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交流的平台。此外,我自己的一片教育随笔在《如皋教育研究》发表,一首诗歌在《如皋动态》发表。

7.天津市求真小学音乐教师刘雅欣 篇七

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 才能俯仰自得, 享受生活的乐趣, 成就人生的意义。

用爱心来做事, 怀着感恩的心做人。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一切。

印象

作为一名教师, 刘雅欣有着深受学生喜爱的娇好形象:端庄秀丽, 温而文雅, 说话娓娓动听, 举止落落大方。更重要的是, 她热爱教育事业, 有良好的师德;她关心每一个学生, 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老实做人, 踏实做事”的她用自己的“正能量”带动着周围人一起追寻着最美丽的教育梦。

刘老师思想敏锐, 善于捕捉新信息、新动态, 对新课程改革有一种职业的敏感。而对音乐技艺的钻研, 她从来都是“废寝忘食”, 那种精益求精到苛求的精神, 令人赞叹。十年前的一堂“课改先行”的音乐课, 让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同行们眼前一亮。2014 年, 她一举获得了天津市第八届双优课一等奖。她视野开阔、勇于创新, 无论是本市, 还是外省市, 只要是有好课, 就有她学习的身影。她注重进行教学反思, 善于汲取和积累音乐教学经验, 在她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通过体态律动体验音乐情感, 因此, 她的音乐课堂永远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8.小学音乐教师小结 篇八

【关键词】高校音乐中小学教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真正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任,但是目前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异。

一、问题分析

1.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专业是中小学音乐老师的摇篮。但无论是学校设置音乐专业的初衷还是学生选择音乐专业时的职业规划,往往希望大学四年后能成为又能表演、又能创作、又可以教学的全能型教师。这很容易让人联系到歌唱家、演奏家、作曲家、理论家,但试想又有多少人能成为这样的全能型人才。

2、课程设置

很多本科院校的在设立音乐教学专业的时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往往是照搬传统音乐学校的。这将导致高校的实际教学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学院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不足。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协调,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在实际设置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的比重过小。另外,教材内容单一,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缺乏实践活动

当前音乐教育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比如以教育实习来说,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完成,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教授中学音乐课。仅从理论层次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出发,不太可能满足未来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

二、改进策略

1、正确树立培养目标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应该引导学生过于夸张的目标,改为更加实际的去掌握未来音乐教师教育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

2.优化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首先需要对技能课进行改革,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技能课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演唱或演奏几首作品,更应当从理论上让学生们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学校可以增加通识教育课程,这既是高等教育面对社会发展和学科的交叉综合取代学科的分化而做出的反映,也是教师职业所必需,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受教育者生活的、道德的、理智的、情感的和谐发展,强化学生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扩大知识面,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必需的,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正日益凸现出来,而且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更显必要。

其次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大胆探索通过合并、转换、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等方式,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改变长期存在的将音乐教育与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有机联系割裂的课程建构观,减少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强化课程间的互动作用,进行广博教化,加大综合训练的强度,提倡课程改革朝着讲框架、讲前沿、讲线条、讲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自学能力,充分关注学生艺术洞察力和审美预见性的培养与训练,努力形成音乐、艺术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课程结构。为此笔者建议压缩必修课,由原来占总学分的48%调整为36—42%,加大专业选修课比重,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6:4。

3、增加实践机会

目前我国音乐的实习要求通常只是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完成,时间多数为6周。单就看这么短的时间,还是难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职前训练需求。然而,在原有的基础上硬性的提升实践时间又难以实践,所以只能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说,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一些类似于“艺术实践周”“教学比武PK”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实生实践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加入一些实践类课程。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实地的旁听学习,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动态,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等。

三、总结

本文就高校音乐专业如何培养综合能力与素养良好的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对高校音乐教育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志娟.浅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j].广西财经学院党报,2009,(1).

上一篇:共青团团代会开幕词下一篇:关于高考祝福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