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2024-09-18

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精选8篇)

1.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篇一

教育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一、引言

首先我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强调教育科研而不是一般的技术科研?我的观点是:虽然说我们高校教师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任务,但是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单纯从技术领域搞科研与开发是有困难的,因为我们的支持条件有限。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以应用技术学科的教学为主,这是一个过去教育科研涉足不深的领域,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而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最有资格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的。

院长把加强学院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看作是学院二次创业的重要着力点,并要求在教师业绩考核中强化教师科研能力这一指标。虽然目前学院教师科研的指标要求并不高(每年一篇普通期刊文章,还有800元的补贴,这在垃圾刊物已经形成产业链的今天,仅仅完成指标是很容易的。)但是随着学院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指标肯定要修改的,即使学院不要求,评职称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如浙师大评教授要求至少三篇一级期刊论文,老师们压力是可想而知了。

高校教师要提升其科研能力,需要有自己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这样才能比较深入地进行研究,才能发表有数量、有水平的科研成果。而这就需要教师有科研课题的支持,有了课题任务的压力和课题经费的支持,教师的科研才能持续发展,科研能力才能提高。而且教师科研课题的数量和层次也是衡量学校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面向高校教师申请的科研课题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等多个层次,国家级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部省级有教育部、各

部委、以及各省的基金项目、哲社项目、科技计划项目等;全国教育规划一般课题属于部级,省教育规划课题和省社科联课题则属于厅局级。随着科研管理的日益成熟,现在科研项目评审的公平性越来越高,而且是越高级别的课题申报公平性越好。绝大多数课题评审采用了网上匿名评审的方法,备受诟病的专家会议评审越来越少,有些项目评审甚至取消了会评,例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就取消了会评,完全采用网上评审的方法,这样能否申报成功就完全取决于申报书撰写的质量。因此,如何写好科研课题申报书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下面结合我多年申报课题的点滴经验再加上近年来我评审过的课题申报书实例,与大家交流共享。

二、教育科研项目的选题

申报科研项目首先需要确立一个选题,选题的意义在整个课题意义的比重上非常大,因为它是一个发现问题或者说发现问题切入点的过程。好的选题不是一时的灵感产生,而应该是一个长期关注、思考、酝酿的过程。许多老师抱怨找不到选题,那是自己思想上没有做科研的愿望和准备,申报课题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已。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呢?

1.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方法 基本的选题方法大概有四种:

(1)问题法 这是教育科研选题的最常用方法,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那么一个选题就有了。当然,发现问题并不容易,它需要长期积累与思考,也需要经常阅读别人的研究成果。

(2)移植法 一般情况下,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是与其学科的发展历史有关的,如果我们把其它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移植到我们的教育教

学研究当中,其新颖的、特殊的视角可能会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案例研究法是管理学科惯用的研究方法,我们把它引进到教学研究中来,就有了《案例研究法在XX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的选题。

(3)交叉法 也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的学问被分割成许多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问题既不属于这个学科,也不属于那个学科,但却具有这个或那个学科的某些特征,它属于学科边缘和学科交叉地带的新课题,这些边缘问题往往是科学研究的处女地,很受科研人员的青睐。例如,我是搞教育信息技术的,但是我近年来做的两个国家基金课题都属于跨学科的边缘交叉研究。

(4)追踪法 你如果对某个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实践研究感兴趣,那么你就长期地跟踪、关注它的进展,学习、研究,久而久之,你就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你选出的课题也一定是高水平的。但是我们往往缺少这方面的毅力---

2.对选题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选题不是来自于偶然的灵感或一时的冲动,它至少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准备。申报课题前所要做的准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做过初步的资料搜集,了解该课题涉及的领域的研究现状;二是要有初步的研究基础,最好要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有前期研究基础(成果)非常重要,我近年来做了两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个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申报时都是有前期成果的。所以我们教师要想做科研,你就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对你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持续地关注和学习,即所谓不打无准备的仗。然而现实中我们老师报课题时多半是“急来抱佛脚”,用一两周甚至更少的时间选择课题申报,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仓促论证,其效果可想而知。3.要求全面掌握选题领域研究资料,并且找到了问题的切入点

这也是研究基础的一部分,在课题申报前,你一定要搜集到了比较全面的

有关选题研究领域的文献资料,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基本掌握。决不可只凭一点点了解就妄加评论,但是现实中有的教师的课题申报书就是这样的。

一般的做法是:先收集比较完全的有关资料,然后初步进行文献分析,归纳各方研究观点,找到其中尚没有被发现或是没有被研究的问题或者问题侧面,这样你的选题的切入点就找到了。4.选题的视角要独特,操作要可行

选题的视角独特、针对性强、某些方面有特点等等,这些选题的申报材料一般会比较突出,吸引评审专家的眼球。究竟怎样才能使你的申报书具有特点?一时间很难说明白。我想应该体现在选题新颖性、针对性、前瞻性等方面。

新颖性(创新性):无论是什么科研课题多多少少都要有点创新的,这是课题能够立项的基本要求。课题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达到某些方面的创新。但是课题还没有做,明确地说有什么什么创新有说大话的嫌疑。所以评审专家往往更喜欢课题在某些方面的新颖性。这些新颖性可能体现了申报人的新发现、新观点、新设想、新见解,也可能体现在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新领域的新应用等等。总之,新颖性强调新,是前人没有“完整”地做过的。(强调“完整”)。

针对性: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方面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一些具有明显地域、领域针对性很强的选题一直比较受到项目管理机关的重视。比如落后的西部教育的研究和先进的东部教育的经验研究一直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从教师能够胜任的选题上来讲,针对性越强、越微观的教育科研越有实际应用意义。提倡“小题大做”,这样的研究可以保证深度。

前瞻性:如果你的选题能够预见到未来发展的前景,并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那么你的课题就具有了前瞻性。当然,做到前瞻性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基础,并有科学的预见能力。

可行性:课题申报的可行性涉及是多方面的,从课题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再到研究团队的组成、单位支持条件等都应具有可行性,这里我们仅从选题的角度说,选题的内容和范围一定是你能够承担得了的。比如有的老师申报物理学方面的难题研究,评审一般不会通过的,因为你最起码不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再比如有老师申报范围涉及到全国或者整个学科的研究课题,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可能需要全国性的调查数据支持,你一所学校里几位老师怎么能做到呢?

5.选题中常见的问题

选题大而空:选题过大、涉及面过宽、题目过于笼统、论证及研究都是泛泛而谈,这是很多老师申报时的一个普遍问题。选题大的原因在于没有对研究的范围进行限定,专家在评审时不仅要看你的选题, 还要看你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一个以教学为主的一线教师有条件去完成那些范围很大的课题吗?题目过于笼统,其实也恰恰暴露了申报者对于课题并没有深入地理解和研究,并没有真正找到问题的切入点。

选题不切实际, 盲目跟风:有的老师有追赶潮流的心态,什么问题热门就报什么选题, 导致这样的选题大量重复, 也就很难申报成功。例如,前些年在国内教育技术学科发起了一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风潮,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是始作俑者。当时恰逢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风潮大起,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都把建构主义当作最时髦的东西跟风,一时间建构主义的应用研究象潮水一般。但是几年后冷静下来思考,这种人民战争式的研究并没有给改革带来多少促进。

选题仓促:实话实说,很多老师是因为要评职称、有奖励或者因为学校要求才搞教育科研的。因此自己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 对于选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一般多是见到了科研课题申报的通知之后才开始有想法 在短时间内凭感觉随便选一个题, 在短时间内将申报表填好上交。当然,我们讨论的都是评审形式 的课题申报,对于推荐式、指标分配式的课题申报就另当别论了,那类课题决定因素太多,有时写的很烂也能入选。

从以上三种常见问题可以看出,其实总的根源就在于申报者没有真正的思想准备、材料准备和初步研究基础。

三、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前面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科研项目采用了全国网络匿名评审,这样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就少得多,公平性就更好些。这样你的申报是否成功就在网上评审专家的手上,一般来说课题的入选率大约10~20%,所以专家要把80%以上的申报杀掉(举例去年评审)。而网上评审专家能看到的只有你的课题论证材料,其它信息都屏蔽掉了。这就使得申报书的撰写非常非常关键!

申报书写得好不好,就在于你对项目的论证。论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并阐述解决此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通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等方面详细阐述解决该问题的思维框架和操作可行性;

三是通过课题申报人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组构成及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基础,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支持条件等阐述解决该问题的能力和条件。

下面就结合一般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内容结构,并结合实例分别介绍。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的撰写

这部分非常重要,评审专家通过这部分看你对选题的领域是不是非常了解,问题切入点是否恰当。这部分包括“述”和“评”两部分,两者缺一不可。

述的部分:就是对你的选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时效的、针对性的、准确的、归纳的阐述。

所谓全面的,就是要求把该问题相关的研究观点都了解,不能有遗漏,否则会以偏概全。有的老师仅凭看到一两篇文章的资料就妄加议论,结果反而暴露了你对该研究领域的无知。

所谓时效的,就是要尽量引用该领域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情报,如果把过时的资料用上去,说明你资料准备不充分,对最新情报缺乏了解。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求阐述的文献资料一定与你的问题密切相关,不能凑数把一些非相关资料也放上去。有些老师的申报书把一些相关和不太相关的材料统统放上去,想稀里糊涂地糊弄一下,须知评审的眼睛是糊弄不了的。

所谓归纳的,就是把其中有代表性的、权威性的观点扼要阐述。之前要求你的研究基础、搜集资料的基础就是用在这个地方。当然还要保证资料信息的准确性。

归纳时要注意阐述那些权威专家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引用观点时不要引用三流杂志上的观点,因为那肯定不是最原始的出处,资料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有的评审专家可能不熟悉你选题的领域,那么你要注意引用权威文献上的论点,这样即使专家并不了解你的研究领域,但是从引用刊物的权威性上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有的老师缺少这样的意识,引用的观点是从他看到的一些不上层次的刊物上引来的,殊不知这些刊物上的文章多是经过N次转抄而已,评审专家看到这样的引用基本会直接“啪死”的。

如果你的选题是学科范围的,国内外都有研究,那么研究综述一定要包括国外的,这样证明你的视角是世界范围的。如果你研究的问题仅仅是国内才有的,可以只对国内的研究进行阐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部分书写要尽量按照标准格式,如引用文献的标注,这样不会感觉你很外行。述的实例1:基于和谐、平等意义上的网络教育伦理研究

实例2:基于3D技术的新课标立体几何可视化教学研究

评的部分:在述的部分你完成了问题领域的文献综述,诸子百家的观点。而在评的部分是要在前人的研究中找到破绽、遗漏、偏颇等,进而提出你要研究的问题的切入点,而这就是你课题的创新之处,应该是新颖的、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研究得不全面的、或者是没有用新的方法研究过的问题。

有的老师申报书中罗列了一些研究文献、一些研究著作等等,但是到了评述部分却没了下文,只述不评。评审专家看不出你要研究什么问题,你的分析、你的见解、你的打算都看不出来。这实际上是申报者并没有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填写也是稀里糊涂,凑凑文字而已。

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有的老师比较喜欢自我欣赏,对于自己的观点、发现的问题夸大其词,什么填补空白、重大创新等。这样情况在中小学老师申报材料中比较常见。这样的词不应该在课题申报中说,如果真正达到了,也是在成果报告中再说。

其二:有的老师在罗列了一些有关研究资料后,不会分析寻找问题,却最后重重地说了一句:“这些都需要我们重新研究。”还有的老师找不出问题,却在最后提出“这些研究观点多是国外的,不符合中国国情,我们要从国情出发,重新研究。”这些表述除了向评审专家暴露出你的欠缺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评的实例1:

实例2: 2.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的撰写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一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阐述,即选题有什么理论创新意义、社会意义,有什么应用价值、实践价值等等。一般需要自己仔细分析一下,你的研究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进而对哪些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这是没地方抄的,一定要你自己总结。如果选题预期有重大创新,那么意

义和价值部分就一定要表述好,让评审专家看到,这非常重要。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多数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换个思路,或者是把已经基本成熟的东西应用到另一个新地方,充其量只是个小创新而已。所以这部分怎么写也都是无力的。所以评审专家对这部分基本不太重视,因为它没有实质内容,也不会根据这些做出判断的。

写这部分时还有个问题要注意:有的老师把前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就看成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研究过的课题不等于就是有意义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依据是看它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不是有进步意义,现实中有很多没人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

意义价值实例1:

实例3:区域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估研究--为例 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难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部分的撰写 这一部分也比较重要,通过这部分内容评审专家可以了解你对课题具体研究内容的问题分解和计划安排,从而对你操作课题的能力做出判断。

研究目标部分:解决了问题,或者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什么领域,这就是课题研究的目标。目标要具体,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多,一般一两个目标即可。

研究内容部分:把要研究的问题细化,一个问题中可能包含若干个子问题,把它表述出来,以便评委可以看出你对选题细节的理解和解析能力。但是内容也不要分解太多,一般不超过四个为好。一般不需要详细阐述研究内容,只列出问题,用1.2.3.4---排序即可。

重点难点或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不同类别课题的申报书中要求表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有“重点、难点”,有的有“关键解决的问题”等。所谓重点,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子问题,是核心问题。但是重点问题并不一定是难点问题,而难点问题是几个子问题中解决起来相对比较困难的子问题。关键问题之所以

比较关键是它可能与其它子问题相关,解决了它别的子问题就好解决了。一般重点问题应该一个,难点问题一两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比较好。如果什么问题都重要、都关键,就不科学了。

目标、内容、重点等实例1:

实例3:

4.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或步骤)、研究计划进度等撰写 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一般应尽可能使用经典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等。也可以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添加新的研究方法,但是一般不用自己设计的方法来描述。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要简明清晰。要从逻辑层次表述如何通过一步步地研究,来达到研究的目标。如:要达到研究目标,需要解决那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按什么步骤进行,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等等。社会科学类课题的申报书常用“研究思路”来表述,而自然科学类的项目申报书则多以“技术路线或步骤”来表述,其概念是相近的。不管是思路也好、路线也好,都是一种研究路径和进行顺序的表述,所以这部分的撰写充分利用人工语言(如路线图、方框图、思维导图等)效果比单纯用文字描述好得多,简明易懂,方向性强,这方面我们是从理工科那里借鉴过来的。见实例。

研究计划进度:课题申报时都有一个研究期限,一般1~3年。在这期限内你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计划和进度,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时间进度表的形式表述,后者更加简明扼要,这些方面文科背景的老师应该向理科背景的老师多学习,因为理科老师运用图表之类的人工语言比文科老师更擅长。

在科研时间安排上有的申报书上要求填写课题参与人每年参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人填12个月,这是不现实的。你是一线教师,主要任务是教学,怎么能有12 个月时间来搞研究呢?一般有半年到8个月就不错了。

方法、思路、进度等实例2:

实例4:面向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机制研究

实例7: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

实例8: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1 5.主要观点(研究假设)、创新点、主要参考文献等的撰写

主要观点(研究假设):有的表格要求填写主要观点,有的表格则是研究假设,其实意思是一个,就是你课题所要证明的观点。因为课题还没有研究,所以这些观点没有得到证明一定是正确的。这里先行提出来,让评审专家看你研究最后想要得到的是什么结果。

创新点:即你的研究成果预计在哪些方面有创新。所谓创新,一定是你第一个做的,或在观点上、或在方法上、或在成果上,哪怕是有那么一点点,也要明确提出来。我们是在很多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所以大范围的创新不太可能,能做到的可能只有一点点,所以叫创新“点”。创新点的描述一定要明确,有一说一。有些老师找不到有什么创新点,所以就写一段模棱两可的文字,让人不知所云;还有老师煞有介事地总结了好几条所谓创新点:如:1.课题立意新颖;2.研究内容具体;3.研究方法有效;4.研究队伍强。这哪里是什么创新点啊?居然还发表在《中学生物教学》杂志上,是一位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写的!而有的老师则把自己做的几个方面都说成有创新,这也不太可能,如果都是创新,那么也就都不是创新了。创新点有一两个就不错了。

主要参考文献:有的申报书要求写主要参考文献,一般列十个。参考文献要列与你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章、著作、文件等,不相关的不要列入凑数,弄不好腥了一锅汤。参考文献一定要列比较权威信息来源的资料,千万不要列那些垃圾刊物的文章,因为专家会据此判断你水平不高。还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时效性,尽量不列那些很早以前的文献,否则会被判成对最新科研现状缺少了解。

观点、创新点、参考文献等实例9:国家社科基金2012(P4)

实例7:

6.前期研究基础部分的撰写

这部分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从评审的角度来说,要砍掉80~90%的申报材料,凭什么?单评文字表述写的好和差上很难区分,特别是高级别的课题申报,申报者哪个都不是白给的。而最可靠、最可信的方法就是看谁有前期研究基础。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可以看出申报人是有准备的,不是临时头脑一热,另一方面从前期成果也可以看出他的科研能力。所以专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这里。

前期研究基础包括两部分,一是课题主持人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承担过的科研课题;二是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参与的课题等等。其中课题主持人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研究能力是最重要的。前期研究基础主要填写相关的前期成果,包括论文、论著等。要注意尽量填写与选题相关的前期成果,这样才能看出你具备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内容不相关的成果不要填写,否则会画蛇添足。当然,仅凭论文题目判断是否与你选题相关,也不是很准确的,所以一般题目差不多贴近的成果就可以写上去,但是明显不相关的成果就不要写了。前期成果一般有个时间限定,一般会标注“近五年来”或近三年来。如果没有时间限定,则可以把时间稍长一些的成果也写上去,但是也不要太远的。

“近几年承担的科研课题”这一项主要是看申报人的科研经历和能力的,这部分不一定要求与选题内容相关,只要是近年来主持或者参与的课题即可。当然,如果你以前做过内容与选题相关的课题,但是低一个层次的课题,那么对你前期研究基础这一块是加分的;如果你已经做过类似的课题,而且也是层次差不多的课题,那么就有一题多报的嫌疑,可能课题就不给你做了。

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成果与课题的填写与课题申报人的要求基本一样的。我们在组织一个课题组时,要考虑到他们的研究成果与课题情况。如果课题组成员很强,你在他们的成果和课题中选出一些较好的、并尽量相关的填写上去,这不仅能证明课题组实力很强,而且申报材料也很丰满;如果课题组成员什么可以填写的都没有,那么就无法证明课题组的实力。有的老师把一些没有合适成果的教授、副教授写上去,以为这样显得有实力,其实是没用的---前期研究基础这一块直接填写成果和课题的信息就可以了,一般不需要语言表述。如果你没有什么成果,可以填写一些你前期资料收集整理情况(主要资料目录等)。但是尽量少写那些你从何时筹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等类似的陈述,因为这些话是没用的。

前期基础实例1:

实例4

实例8 7.课题组成员构成及科研环境支持条件的撰写

高校教师申报课题的惯例都是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而课题组也是由申报人来自由组织。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申报人申报时有明确的课题组成员,而且申报书还要求大家签字的。而课题批下来以后,课题是主持人的,别人一般不会再参与,真正能参与其中做事的一般都是主持人的学生。这样所谓课题组实际上都是虚的,但是申报时需要写的漂亮点,给课题加分。

课题组一般要求10人以内。课题组的搭配除了考虑职称层次和年龄层次以外,还要考虑多学科背景互补的问题,都是一个学科背景不利于视野扩展。一般个人课题不要高级职称人太多,太假。至于个人信息、成果等如实填写即可。

科研环境支持条件指课题管理单位的设备条件、场所条件、实验条件、以及在人员时间、配套经费的支持等等。具备的条件就写上去,比较差的方面不提就是了,一般专家不太注意这些。

课题组及支持条件:实例5(课题组部分写的较好的)

实例6:

8.预期成果部分的撰写

预期成果这块虽然不是非常重要,但是评审专家还可能要看一下,判断此

课题的价值究竟如何。课题成果的形式一般为论文、专著、研究报告以及其它的成果形式。过去的课题很多都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作为结题成果的,而单纯研究报告其影响力非常小,基本无法体现课题的价值。现在这种形式很少了,基本上都是采用论文加研究报告的形式,或者专著加研究报告、或者论文加专著加研究报告的形式。论文和专著的社会影响力大,而研究报告是科研管理机构作为存档的形式,影响力几乎没有。

所以我们在设计预期成果时,一般应该采用论文加专著的形式。如果课题不大,可以选论文形式或者系列论文的形式结题;如果课题较大,则采用论文加专著的形式作为课题最终成果。而作为课题成果存档,一般课题管理机关都要求有研究报告,所以结题时也要有一份研究报告,但是我们一般不把它作为成果形式。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预期成果是专著和论文,那么结题时就一定要有这两样成果,有老师的课题预期成果里写了有专著,但是后来他只写了几篇论文,嫌专著工作量太大,出版费又高就没完成。这样情况课题管理机关就会拒绝你的结题。但是你如果预期成果本来就没有专著,那结题就没问题。所以预期成果这块要谨慎决定。

课题研究应该体现一个过程,所以研究成果上也应该体现这一过程。即应该有预期的课题中期成果形式,一般是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而课题完成后最终成果应该用比较高层次的成果形式,如专著、高层次刊物上的论文等。很多课题申报书已经具体设定了这样的要求,你只要想好形式和题目填写上去即可。预期成果的形式要求非常具体,论文要有题目,预期发表的刊物级别;专著的题目,大约字数,计划出版社等,越详细越好。

预期成果实例1:

实例4:

实例7: 9.经费预算部分

这部分现在纵向课题每年支持力度都有确定的数额,而且经费支出的项目以及数额都有具体比例的规定,你只要按要求填写即可。经费的额度每年公布的数字是个平均数,你申报时可以填的高一点,也可以填的低一点。如果课题被批准了,你如果填高了,他会按照公布的那个平均数额给你;如果你填低了(我学生就有这样的经历)他按你报的数给你。所以不要以为报得低点就容易批准,不存在这样的事,这不是买东西。但也别填报高的离谱,狮子大开口,那就可能被扔到废纸篓里去了。

10.两个较好的申报书实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2012年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项目申报书2011年

2013.4.19于东阳亭塘

2.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篇二

为了进一步总结台州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成功经验, 破解难题, 共同商讨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教育科研工作, 台州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首届教育科研项目论坛近日在温岭市召开。各县 (市、区) 教育局分管局长、县 (市、区) 教科所 (室) 同志, 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校长等14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台州市首届教育科研项目论坛上, 椒江实验小学、路桥实验中学、临海哲商小学、温岭横胡小学、温岭大溪小学、天台中学、玉环楚门中学、仙居安洲小学分别就各自的项目研究, 交流了从设计理念、操作构想到具体实施的经验。浙江省教科院朱永祥副院长和浙江教育学院卢真金教授逐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台州市教育局许建强副局长在充分肯定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 围绕今后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指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和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期盼通过大家的努力, 使台州市教育科研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为全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篇三

关键词:提升 管理品位 管理制度 促进 发展

学校科研档案是广大教职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还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全面反映了学校最基本的职能活动,是评价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窗口”,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和教研工作必不可少的资料。“以科研为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教育科研在学校的蓬勃发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也越来越显得重要。教育科研档案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基本环节在学校教育科研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管理是否系统、规范、科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问题,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作用

教育科研档案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科研档案是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条件。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研究都要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档案,都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化,学校教育科研也不例外。通过查阅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在吸取前人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基础上提高研究质量。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真实地记录了科研活動的过程和成果,记载了前一阶段科研人员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从教育科研的选题、计划的制定、实施研究到成果的整理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整个研究过程都需要吸取和借鉴已有的成果。

2.教育科研档案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不断总结、积累、借鉴、发展经验的过程,这就必须依赖于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教育科研信息的有计划储备;依赖于直接记录反映人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教育科研档案。实践表明,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和走弯路,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科研效益。

3.教育科研档案是教育科研管理的依据和参考。无论是科研规划的制定还是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教育科研档案都能为决策提供依据。此外、课题的立项、进度、结题、专著,先进评选、教师职务评定、晋级……,教育科研档案都可为之提供详尽完备的事实依据,发挥其考查和凭证作用。

4.教育科研档案可提高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教育科研档案记载了学校教育科研的经验、教训与成果,利用教育科研档案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宣传,能够让教师看到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坚定科研兴教的信心,自觉地投入到教育科研活动中去;教科研档案的建立使得教师科研工作的好坏以及水平的高低有据可查,有利于激发教师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教育科研档案在学校教科研中发挥着众多的重要作用,但令人忧虑的是:学校教科研档案在管理上却存在种种问题。

二、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科研档案收集不齐全。原因是: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重视研究实践活动,重视科研成果的论文发表与获奖,轻视科研档案资料的平时累积工作,认为这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2.学校科研人员档案意识缺乏。他们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什么一定要归档,放到档案室不如放在自己身边使用起来方便,于是以关键技术资料保密为借口,在科研过程中或科技成果奖励后应归档的资料不愿上交或找理由不主动上交。

3.教育科研档案制度不健全。科研档案的归档工作缺乏系统、完整的制度保证,不能做到上、下集中统一管理。档案管理没有真正实行“三纳入”“四同步”制度,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手段,致使科研归档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4.教育科研档案重心偏离。在科研档案中,纸质材料多、电子档案少;传统简易设备多,现代化管理工具少,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科研档案材料。

鉴于此,教育科研档案中出现了“四多四少”现象,即一般性技术材料多,关键性技术材料少;鉴定、审批性材料多,工艺技术性材料少;文字材料多,光盘、磁盘、图表、照片、录像材料少;复印件多,原件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以及科研档案自身价值的发展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完善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硬件设施诸方面着手提高教科研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提升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品位的几点措施

1.提高全员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的认识。教育科研档案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学校要加强宣传工作,增强档案意识,尽可能成立教育科研档案领导小组,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学校领导、教育科研负责人、教师和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做好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把它列入自己的职责中去。加强对教育科研档案工作的领导,从人、财、物等方面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使学校领导和教师充分认识到搞好档案管理、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的效益,能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切实做好规划、组织,落实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科研档案的管理必须依赖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学校要根据档案主管机关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特点和教育科研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要保证教育科研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必须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要制定《学校教育科研文件归档规定》《教育科研档案分类编号试行方案》,明确科研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归档要求,加强对教育科研文件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的检查、协助和指导,并且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系统排列,保持教育科研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总之,为了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有效利用,要逐步制定有关制度,采取有效方式,才能为学校教科研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的最终目的。

3.提高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所以,(1)重点抓好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其爱岗敬业,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依法归档;(2)要注重对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外出学习;在抓档案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积累,特别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知识的学习,像多媒体在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等,要经常创造机会让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到兄弟学校学习其档案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实现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现代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档案是时代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无限生机。学校搭建的网络平台使档案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是将信息共享推向极致,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的记录、存贮、整理、加工、查找、报道、交流等都在网上进行,如BBS的运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论文、课题立项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再由教育科研处室的人员进行筛选、整理,然后将结果直接在网上反馈给教师。教育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直接点击教育科研处室的资料库就可将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定期归档,如下图:

综上所述,推广与应用教育科研成果是教育科研的目的,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对教育科研档案进行开发利用是科研成果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要着眼于利用,使“死”的档案用“活”,更好地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月英.高校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10.30(10)

2.冯文静.浅谈高校科研档案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4.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篇四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的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水平,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各类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针对目前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要求:

一、科研项目变更

1、科研项目一经批准立项其研究内容一般不允许变更,因客观原因确需变更的应由项目组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申请中须说明变更原因,变更前后的情况,以及变更对于项目的影响,并填写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变更申请表(附件一)。

2、科研项目组成员因工作调动、外出学习、身体健康等原因,需要变更人员、调整项目组成员顺序和分工的,须说明理由并由变更前和拟变动后的项目组全体成员签字,并填写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人员变动申请表(附件二)。

3、科研项目应按期结题,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组应在项目结束前3个月内提出延期申请,并填写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延期申请表(附件三)。

各申请表一式三份,由项目组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以正式公文(函)的形式向省教育厅科技处提出变更申请,省教育厅科技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意见。申请未得到省教育厅科技处正式批准前,项目应按照原来的研究计划进行,项目组和学校不得擅自变更。

二、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规定

1、科研项目批准前的研究成果,只能作为该项目的研究基础,项目批准日期之后的研究成果才能作为结题验收的依据,论文的收稿日期、专著的出版日期和专利的申请日期应在项目批准日期之后,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以此类推。

2、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专著、论文、软件、专利以及成果评议、鉴定证书、成果报道等,研究成果未注明“黑龙江省教育厅XXXXX项目”和项目批准号的不能作为验收依据;同时标注为多个单位立项项目的,只有批准立项时间在我厅立项之后,并且为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的可以作为验收依据。

3、理论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前五名、应用类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前三名的名字应体现研究成果中;项目负责人应至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提供一项主要科研成果,指导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可以以通讯作者身份作为第一完成人。

4、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重大)项目和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海外学人项目中的科学技术类项目根据学科的不同项目负责人至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提供一篇三大检索文章。

5、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重大)项目和青年学术骨干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海外学人项目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根据学科的不同项目负责人至少以第一完成人身份提供一篇国家级学术报刊文章或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或被省市级政府部门以上及大型企业采纳的咨询报告。

6、项目申请验收须提供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验收报告(附件四),验收报告包括科研项目验收申请表、科研项目审批通知书、科研项目申请书和项目研究成果,依次装订成册,一式三份。由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省教育厅科技处。

三、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重点、面上、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面上、指导)、青年学术骨干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海外学人项目、高职高专项目以及由教育厅科技处和其他处室联合批准立项的各类科研项目。

附件:

1、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变更申请表

2、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人员变动申请表

3、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延期申请表

4、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验收报告样式

5.“教育科研计划”教育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突出均衡、质量、和谐的主题,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巩固研究成果,培育典型经验,推进学校内涵建设,逐步形成科研优势,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本县教育事业发展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善教育工作治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先导作用,促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来源:免费范文网

范文网【】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1.明确一个宗旨:提供服务,提升品位,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2.坚持两个立足点:立足课堂,立足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立足课堂即为研究始于课堂,教育科研作用之一在于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于改变教师职业倦怠和低水平重复,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立足师生、学校发展即为研究在于探索、归纳教育教学规律,提炼教师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带动学校整体质量提高,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学校办学特色提炼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动力。

3.落实三项行动计划:打造共同体、深化调研、开展“送辅导到学校”活动。促进同类课题研究的深入,求特色彰显、促内涵提升,形成如“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留守儿童、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共同体,以选一个主题、办一次沙龙的方式,旨在为学校研究建构一种新机制、搭建一个新平台,发挥“孵化器”职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利用教研培训站为单位等途径开辟论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调研,对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及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校本教研与师生发展”等,并重视调查研究后的反馈、指导与行动研究,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深入开展生命教育辅导团“送辅导到学校”活动,以讲座、活动课、现场咨询等形式,送辅导到学校、进课堂,为师生提供辅导与服务,培养健全人格,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增强自身队伍素质,提升科研指导能力。坚持科研的服务功能,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为师生发展服务;提高机构人员的研究能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指导课题实施,采用讲座式、问诊式、咨商式、专题式等多种方式为一线老师提供面对面的指导,使广大教师成为行动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在课题实施中生成聪明、促进专业成长。组织学校教科室主任常规培训、专题研讨,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带领到其他省市科研先进的学校参观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科研指导能力。

2.加强实验基地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召开教科研实验基地专题会议,按照《湖州市市县(区)两级教育科研基地条例》,做好市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巩固提高工作。以教研培训站为载体,组织实验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或经验交流活动,以城带乡、以市教科研实验基地带一般学校、以科研骨干带普通教师,进一步发挥实验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3.强化课题过程治理,提高教育研究质量。认真做好省、市、县规划课题的申报及立题评审,组织开题、中期论证,加强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和档案治理。努力做好结题工作,确保结题质量;改革鉴定方式,采用部分县级课题现场结题形式,做好每年一度的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的评奖工作,严格按照评选标准和程序,坚持科学、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努力实现县级课题抓普及、市级课题出成果、省规划课题创特色、省重点课题树品牌。争取在理论上取得一定突破、在实践和推广方面取得较大效益。

4.注重课程建设研究,推进新课程改革进程。深化参与式德育研究,编写、使用《我说长兴》地方德育读本,让长兴的孩子知长兴、爱长兴、美长兴,推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体道德水平。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合理利用校本资源,提升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从课程的执行者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开发者。加强学科课程研究,据学生身心特点使课程更具操作性,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提高问题意识,形成反思能力,改进教学行为。

5.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关注师生和谐发展。根据教育科学事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凸现教科研机构的“参谋”作用,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重点等方面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完成城镇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专题调查、班主任工作状况及缓解压力的研究等,采用量的调查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了解现状、分析对策、全面指导,使调查研究结果成为行政决策、行动实施的依据,解决现实问题,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

6.发挥《长兴教育》阵地作用,搭建长兴教育发展的平台。选用获奖论文、研究报告,推广优秀成果;录用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记录成长历程;继续留用“人物介绍”彩页,提供展示平台,发挥名师名校长在全县的引领、辐射作用;新辟“特色建设”、“学校专递”(配套的封三“学校之窗”彩页)栏目,反映学校特色工作、亮点工作和促进学校发展的工作;送《长兴教育》进社区,扩大长兴教育影响,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氛围。

7.推广生命教育研究成果,服务师生健康成长。巩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成长工作坊”成效,组织生命教育辅导团成员扎实开展“送辅导到学校、进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辅导与服务,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健全人格。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创设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利用全县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资源、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培养学生健全完美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6.教育科研总结 篇六

本学年,我校教育科研工作依据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从我校实际出发,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更新教育观念,加大培训力度,凸现课改亮点,推动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向优质化发展。下面将校科研工作开展做一下全面总结。

一、常规工作——实在有效

1、加大科研培训力度

本学期我校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理论学习形式,通过专题培训、相互研修、自我提升、网上培训等方式把有关生态教育的最新动态提供给教师,为课题研究输入活水;同时组织各学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会,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科研培训工作注重三个层次的引领,一是全体教师关于主导课题教学理念的培训,二是课题组成员对教学方法和研究策略方面的培训,三是主导课题课堂教学实践的培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广大教师掌握了“生态教育研究”课题研究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教学水平。

2、加强监督指导职能

学校领导重视科研工作,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统筹落实。科研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讲求实效。学校定时检查督促教育科研实施情况,定期跟踪了解实验教师的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与各位领导通报科研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导帮助教育科研课题教师改进方法,加强过程管理。

在科研实践中,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提高理论水平。

3、课题管理

抓好课题管理,做到分级分类分层管理,重视了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重视研究过程资料积累,做到一题一盒一册,使科研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示范化。

二、科研活动—— 丰富多彩

1、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主导课题“生态教育研究”我们认真做好“四个一”的学习活动:每天读一点,每周摘一点,每月写一点,每学期写一篇。(即:每天读一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每周摘一段优秀教育经验;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科研论文。)期初我们给每位老师配发了专门的“教师日记”本,每月月底由科研主任统一查阅,从中选出优秀的组织教师学习。从检查情况看,每位老师都能做到“四个一”,很多老师超额完成“四个一”的任务,按时上交率达100%。

2、坚持校本研修,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以“生态教育研究”课题思想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本学期根据实际需求,对教师采取以学段、学科为主的学年组合作研讨式教学研讨活动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学校领导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听取、思考、指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层次教师教学整体水平。

三、课题研究——井然有序

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本学期结合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我校申请了生态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2.抓好各课题研究,使研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⑴本学期,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活动、德育活动等结合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工作,分别结合实践课、研究课、公开课等探索实践的规律。

⑵围绕课题,我校积极开展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进行了迎龙小学 “生命课堂因生态教育而精彩”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教导处负责各学科工作的教导主任组织教师们做了深刻细致评课和总结。学校校长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生命资源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最后一句话对大家触动很大,那就是“爱”是课堂生命力的催化剂。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奋斗目标。在评课的过程中,气氛活跃,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提出很多独特的见解。真正落实了研讨活动的实效性。此次活动推动了教学工作,也使教师们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2008年11月6日下午,“迎龙小学语文中年段研讨课”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在我校如期举行。本次活动共分为两部分,首先由迎龙小学的张元蜜老师作了一节研讨课《登鹳雀楼》和我校的张静老师研讨课《老海龟的悲剧》。随后两名老师分别就自己的课进行说课。接着由参会的骨干教师进行互动研讨和评课。老师们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在教学思路上起到了示范引导的作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中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受到了 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最后,由蔺习荣主任进行了总结。相信此次教学活动将使中年级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必将推动迎龙小学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每位教师都按照自己写的计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做到了认真研究、认真记录、认真反思、定期总结、定期交流、定期考查。

4、以反思为保障,促进课题研究活动深入

作为教育研究者,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研究中的个人观念和个人理论,因此,我校教师十分注重反思的过程。本学期我校对教师的反思情况加大了检查指导力度。通过反思材料检查,可以看出全体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深刻的剖析。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还是对于教育的主客体地位,大到教育理论,小到教育者的情感态度,都做了全面细致深刻的剖析。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目标、突发事件处理进行深刻的反思,她们能针对学生学习需要,捕捉教育契机,冲破所备教案的框框,再现了一幕幕“有创意的教学细节”。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的教育机智。还有的教师从别开生面的导入、由浅入深的科学提问、承上启下的过渡、画龙点睛的小结、别出心裁的电教手段、标新立异的板书进行反思,记录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作为同类教学的借鉴。更多的教师则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细节,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建议,包括学生的意见,从主观上深刻剖析,寻找原因,找准症结所在,确定弥补的有效途径。为了让自己的反思有据可依。很多教师都能成功地运用教育学理论,把教育学家的著名论断作为自己反思的理论依据。通过捕捉有价值的教学片段,进行深刻的反思,广大教师在反思中探索出教学规律,使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5、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大科研的辐射面。近几年来我校所取得的成绩,始终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的。怎样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安排,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课题组老师、青年教师)认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本学年在各类论文评比中,我校有10多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这些虽然只是重多成果中的一点,但是足以能够充分展示我们的科研成果,从而充分体现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

6、继续推进其他课题的研究。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各项课题的研讨活动,我们相继参加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整体构建课题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暨子课题“以写字教育为基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责任研究” 《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等课题实验研究及结题工作。

四、问题与不足

1、以科研促我校教育个性的形成,除了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还应该增强宣传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使我校教育的理念和特色在市级等更大的范围产生影响。

2、科研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既不同于一般的常规教学评价,但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与新课程的评价融合。针对不同的年级、课型,应该进一步细化评价量标,使科研评价对平时的课堂产生更有力、更有效地促进作用。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

南岸区迎龙小学校

7.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篇七

某县域高中坚持科研兴师三十多年来, 始终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自从“九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 学校就用课题的方式来规划学校的发展, 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学校管理积累了一些实践性研究的工作方法, 带动了管理干部和教师反思性研究的工作方法。“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期间, 学校就开始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的提炼, 并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 提高广大教师的研究的积极性。倡导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实践了“问题即课题, 析因即研究, 成效即成果”的“草根式”研究工作方法。学校周期性地总结教研文化中成功的经验, 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形成了校本特色的教育科研规划和教科研管理方式, 在实践科研兴校, 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进入“十一五”后, 学校对散乱无序的课题研究加强了管理, 突出了学校层面大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目标的服务功能, 强调了学科研究课题和教育管理课题的定位。突出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以“探究释疑”教学模式为切入点, 实施合作性教学与自主性学习, 期望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带动学习方式的变化, 并强化了已有教学模式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作用, 同时鼓励骨干教师能基于学科特点和自我研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学校通过校刊及时宣传他们改革的经验, 提高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办学规模的扩大使学校青年教师的比例急剧提高, 在教育文化的继承上出现了断裂。教学改革的锐进,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各种时髦的课堂教学理论面前渐失光泽, 青年教师还没有继承已有的教学方法, 面对眼花缭乱的教学口号失去了信心。学校面临着如何使先进的教育理论贴近学校发展实际的困惑, 如何使有效理论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提高群体参与的校本研究来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问题。缺失任何一项都无法保障学校发展取得成效。学校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 迫于眼前的既得利益, 浮躁的心态使科研的动机逐渐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动辄用国家重点课题, 轻辄用省级规划课题来装点门面。学校开始用科研来粉饰外在形象宣传, 宠众媚俗的心态偏离了固有价值的追求, 一个个假而大, 不切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子课题成为虚假教育科研的景观, 这些不断诱使那些不知道教育科研本意, 但怀着科研热情教师的浮躁心理。只有开题申报而无法结题, 或者只有开题和东拼西凑, 拼盘形成结论而缺失过程研究的课题, 混淆了基础教育科研发展的认识, 这也因此使广大学校拒课题研究于门外, 科研兴校就是造假, 这已成为心知肚明的共识。

学校制定并出台了“课题研究管理方案”, 重点突出了过程性检查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评估。随着实践的深入, 学校发现频繁的检查课题统得过死, 不仅限制了课题主持人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课题参与者也有逐渐被边沿化的倾向。本来在研究范围之内的问题也被课题组剔除在外, 课题研究一旦丧失了自主性, 也就无所谈及前瞻性研究和成效的推广, 这虽然有利于学校管理, 但失去了课题发展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如何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一群教师的发展?如何将课题研究演变成教师培训的平台?如何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同伴真实的互助?基于这些科研评价的困惑, 学校提出了“以课题研究搭建团队互助性研修平台”这一设想。该项工作开展一年来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课题研究团队加强了集体理论研修的力度, 通过对课题项目组的阶段性评估与检查, 督促阶段性工作的总结, 实施项目组成员互助性评价, 加强了课题的自我管理, 使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责任分工更加明确, 提高了对未来问题的预设能力, 初步改变了单打独斗的课题研究局面, 课题研究已不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事情了, 每个课题下若干个子课题的研究成为课题管理喜人的现象, 课题研究已成为项目组合作共进的文化组织。

“十一五”期间, 学校承担各级各类课题数量日渐增多, 学校提出以下思考: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是通过课题研究推动科研繁荣的景象?还是通过科研的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已经结题的课题如果对未来的工作仍具有指导作用, 我们还有必要再将此问题通过课题申报的方式进行立项研究?立项课题和校本课题哪一个更具有实际的意义?为此, 学校出台了《教科研成果阶段性评审制度》,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 表彰那些在不同时期发挥科研引领和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 促进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用科研的方式进行工作, 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文化的内涵。

为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 提高科研的服务意识, 扭转“务虚不务实”的虚假研究作风, 学校对原先制定的《教科研成果认定与奖励方案》在三年内进行了四次修订, 努力降低无效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 突出并加大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原创科研成果的奖励, 突出了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和教法改革的奖励力度。同时强化了基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践科研成果的评审与奖励力度, 以此引导教师科研发展的方向。

为扭转教辅市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导, 学校降低试题选编和加剧应试教育的研究成果的奖励。从数量的限制到奖励数额折算的奖励方式都进行了规定, 强调了对教科研成果的审议, 保障了该项工作的公平与合理。同时, 学校实施了“重奖冒尖, 鼓励新人, 突出团队, 淡化个人”的科研奖励方式, 从学术论文数量的累加, 到突出教育类核心期刊和重要报纸奖励数额的变化;从对个人的奖励过渡到对团队优秀成果的奖励, 改变了以往仅关注个人而忽视团队建设, 只要发表就是成果的单一做法。以上措施在推动教师群体科研的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校同时实施了三年一次的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工作, 把科研型教师的评比放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工作上来抓。近年来, 在市级以上“双师型”教师的评比中, 该校已有16位教师获此殊荣, 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真实生产力。

上述案例展示出一个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 体现出以校为本学校科研评价遵循的师本价值取向。从学校对教育科研管理的发展过程看出,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这所学校坚持的发展方式, 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定位是通过科研评价调整教师科研的目的, 使之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科研是为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准, 提升对未来工作的预见性, 提升学校在未来发展中实践的层次而进行的研究, 是以校为本的, 而不是外界的。随着对实践认识的提高, 科研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管理, 教科研评价开始注重团队的建设, 更加突出精神激励和人文关照, 学校通过评价体现管理的价值倾向, 繁荣并推动着学校教育文化的发展, 这就是教育科研价值的功能定位。

学校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 实际上是在理论的引导与实践探索的对接中, 寻找适合自身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用科研的方式从事管理, 用研究的态度致力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这就是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具体体现在学校的教育科研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激励形式上。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是指学校为实现管理目标, 基于学校自身和学校管理的外部环境, 调整自我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 使评价适应管理现状中个体发展的心理需求, 以尊重人、满足人、成就人的发展为目标, 不断调整管理诸要素相适应的关系, 使之协调达到最大合力, 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前提下, 促进成员有序发展的校本管理行为。学校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是通过完善科研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引导教师从事有效的科研, 解决真问题, 能够实施自主管理的行为, 并以此提高对未来工作的胜任力, 增加心理体验, 提高职业幸福指数的情感发展过程。基于此, 对学校科研的管理就必须远离功利, 基于学校长远的价值追求定位校本教育科研评价, 随学校的发展不断调整管理的形式, 这就是以校为本的适切性。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分析问题的症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研究的方式审视自我的实践行为。通过研修提高自我认知, 要对已取得成效的实践行为不断进行反思性研究, 提炼经验中的智慧, 剥离浮躁的外形, 沉淀那些成功的经验便是智慧, 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实践性理论。当对已有的铺垫性理论和工作方法进行重读时, 这无疑又是在提高自我的认识, 这就是实践性研究赋予我们的智慧。我们在研究中实践, 在实践中创新并不断发展着已有的认知, 使我们的实践行为越来越趋近真和善, 距离学校本源的教育价值越来越近, 在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同时, 推动着生命主体的发展, 我们由衷感到研究赋予工作的意义, 这就是建设学习型组织, 打造研究性团队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这种景象成为一所学校主流价值观时, 学校文化的张力将成为统领人发展的主导意识, 所有强制性的规约都将退隐到后面, 未来的制度呈现将更多体现在制度的伦理上。同样当人们遵循着相同的伦理基础不断审视制度的内隐文化时, 价值将成为最高的约束力, 这是以文化方式经营学校带来的必然效应。因此说以研究的方式致力于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管理, 是推动科研兴校从管理设想走向常态实践, 实施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前提。当我们把这一问题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审视和定位的时候, 学校管理才能富有无尽的智慧, 管理才不会成为一种负担。研究提高了我们的认知和道德水准, 我们的工作才富有真实的生命意义, 这就是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目标的适切性。

以课题研究的方式破解制约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症结, 都是从问题入手, 自下而上基于校本而形成的课题研究, 它的真实性是指问题亟待解决的现实要求。有效是指成果的有效性, 即研究成果可转化为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生产力。当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 教师专业发展得以推动, 课堂教学效益得以提高,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为此说, 教育科研评价是为了取得上述成效, 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和评审, 激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增强问题的破解意识而进行的校本管理行为, 它是自主而非外界强求的, 是基于学校的工作, 为了学校的发展而进行的研究。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内容的适切性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是有差异的。教学技能好的教师往往有显著的教学成效, 他们对教材有较高的驾驭能力, 但他们关注更多的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对学科的统整能力和对有效资源的开发比较感兴趣, 较少关注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普适性规律, 很难做到实践探索和理论认知的统一。同样, 对于那些敏于现象背后规律探寻, 解构教学难题的科研型教师, 由于对普遍问题的研究而弱化了对教学技能的习得性训练, 尽管有丰富的思想, 但教学成效未必就最佳, 这是这类教师的缺憾。

一味突出某一方面的成效而舍弃对另一层面的激励, 或者压制某一方面的发展都是不科学, 有失人本。学校管理要做的既要顾及眼前的现实利益, 又要使教育教学成效最大化, 同时还要兼顾到科研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要把教师的发展等同于学生的成长, 实现差异性、个性化的成长, 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丈量所有层次的教师, 更不可将评价作为筛选教师, 实施末尾淘汰制的主要依据。推动教师专业自主成长, 并不是学校发放多少数额的奖金, 也不是通过多少活动或者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就能保障教师专业良性发展。学校管理的主体意愿是否以成就人、发展人和尊重人为目的, 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 是否从伦理的角度审视制度遵循的道德尺度, 我们的价值评判是否从普遍意义和人的角度定位学校的管理, 这既是管理定位的问题, 同时也是管理追寻什么道德尺度的问题。只有持这样的态度,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才能回归到人的定位上来。

教学成绩优异科研成效显著的“双师型”教师,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环境下是稀缺资源, 这也就导致学校管理对教育科研存在着误解, 教学科研两张皮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思维定势, 这也就很难使我们的基础教育通过学校的管理就能培养出学者型教师。教育科研评价的适切性就应当致力于改变目前这种片面的人才管理模式, 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改革, 创建和谐人本的发展环境, 推动双师型教师稳步成长, 实现教学文化的自主发展, 这应当是教科研评价追求的价值。

基于这种认识, 在确立教育科研评价内容上我们就应当基于广大教师的发展基础, 考虑到目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倾向, 依据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教科研评价的内容。不仅让评价与教师现有的基础发展力相对接, 能使广大的教师获得激励, 同时要通过评价指标的制定体现学校的管理意愿。要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以校为本的内容, 基于此, 学校管理中的科研评价才富有真实的意义, 这就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每一学年都要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并实施奖励, 这是学校进行科研管理的主要方式。对科研成果进行认定和评价, 是想通过评选发现一批具有推广价值, 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变目前单一的教与学方式, 提高育人质量。学校通过对优秀成果的表彰, 鼓励更多教师致力于微型课题的研究, 用科研方式提高工作的效能, 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创新之路。从目前学校管理的现状来看, 学校科研奖励只是注重对个人成果的奖励, 和对显性成效的肯定, 更多时候具体在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有无学术专著和课题研究报告上, 这种评价有用但奖励后未必有成效。因为这种评价模式只是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的激励, 广大的教师, 尤其是那些还没有取得科研成效, 还没有涉入教育科研阵营的教师, 在这种评价方式下是被边沿化的群体。即便是学校对优秀群体奖励的数额再高, 也不会引起广大教师对这种激励的认同和向往, 起不到见贤思齐的评价效应, 对于学校管理是无效的。

因此说教育科研奖励应改变重在个人的表彰, 提倡基于团队合作性研究项目的奖励上。加大对研究项目奖励的力度, 弱化对个人奖励的数额。对团队项目的奖励重点放在项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解决的效益、团队成员发展的成效等方面来进行评定。在团队成员的评价上, 要注重构成项目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基础发展力和团队研修实践的方式等内容评价上。

教育科研评价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基础, 依据学校管理的目标指向设定阶段性的评价内容。既然评价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航标, 我们就要通过改变评价的内容来服务于学校的管理。切实把评价变成多数教师能参与并以此获得激励的管理方式时, 评价才会得到教师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他们才会自觉地参与到管理中来, 也就会自觉地研修学校管理的目标, 学校的管理要求才会成为教师自主发展的目标定向, 群体才会出现有序的发展。这就是评价适切学校发展需求的做法。

学校教育科研评价方式的适切性

改变目前单一的外控性评价, 倡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 是实现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管理形式。为此, 学校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管理, 尤其是评价过程的诚信管理和评价后反馈交流的管理, 是保障民主管理的前提。为实现上述目标, 学校就要对评价主体成员的组成、评价制度形成的方式、区分性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评价结果的对待等问题, 都要随学校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 这就是教育科研评价方式的适切性。

1.加强自评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把评价变成教师对管理目标研修的学习性行为

加强教师对自我科研效能的评价, 不仅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工作形式, 更是将学校的管理目标具体为一种要求, 一种发展的引导, 让教师加强自我过程管理的行为。通过对目标的参照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不断修订自我, 缩短与学校管理要求之间的差距。

2.加强过程性管理是保证终结性评价公正的前提

学校通过必要的形式加强对教科研成果的过程性管理, 像建立“教育科研成果登记”制度, 每一学期一统计, 并通过学校的期刊或者电子信息发布栏给予公布。为加强过程管理的力度, 教育科研成果登记栏中必须注明学术成果的名称、发表在那一种学术期刊第几期上, 成果的类型是学校管理类、德育研究、学科研究, 还是其他。同时注明类别, 是中文核心期刊还是一般期刊类。对于取得的科研成果要注明获奖的时间、颁奖单位、公布的文件号。只有对过程记录有了明确的规定, 才能减小教育科研成果评审的工作负担, 这无疑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成果分类标准的认识。

3.加强对团队的区分性评价, 降低个人评价的区分度, 是激励广大教师广泛参与的重要措施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组织, 它承担着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通过案例研讨和教学常规的执行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 它还承担着课程介绍、选课指导、基于学科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等任务。加强对教研组教育科研基础发展力的评估, 实施对教研组阶段性教育科研成效的评价就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们提倡教育科研评价应当弱化对教师个体的区别性评定, 通过必要的奖励形式鼓励科研领军人物的积极发展, 但不能无限制提高奖励的数额而舍弃对广大教师的激励。教育科研评价标准要降低到大多数教师都能参与的群体性科研活动上来, 可以提高受奖的层次, 加大受奖的面积, 但必须保证让广大教师获得发展的机会, 这是评价的适切性。

像评估教研组科研基础发展力, 要从教研基础和科研能力上评价。教研能力体现在县级以上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多少人次, 每一种赋予一定的分值, 计算教研组人均占有值进行排序。同样对于科研基础发展力的评估, 要从课题承担、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科研奖励等内容上进行积分, 计算平均值。以上两项构成教研组基础发展力。

对教研组实施年度内评价, 是以指定时间段内取得的教研和科研成效进行积分, 求出人均占有值就是当年的教育科研成绩。对各教研组进行量化排序, 就能够实现教育科研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所以说, 学校管理要弱化对个人的区分性评价, 但必须突出团队评价的区分度, 以期提高团队的协作和有效互助, 用区分性评价的方式强化教研组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意识, 这对于发展学习型的组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8.教育科研 篇八

2013年,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0年的我,由于工作需要从一名计算机老师变成了历史老师,最初的我对自己所教的新学科充满期待,但同时也发现自己要胜任这个工作岗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工作状态,我怀着巨大的热情研究历史教学工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总遇到许多让人头疼的难题。比如许多历史事件容易混淆,学生上课不积极发言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现在是网络时代,于是我想到了借助网络搜集各类教学科研故事,从中寻求帮助。

一、初识教育科研的魅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抗战歌曲不大感兴趣。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整天沉浸在流行歌曲中,抗战歌曲对他们来说,大概属于古董之列。我们这位老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抗战歌曲不感兴趣,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和抗战时期的歌曲相隔时代太久。因此拉近这些歌曲和现代学生的距离,成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他建立了一个课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史料的实践研究”,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指导学生收集抗战时期资料,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制作抗战歌曲的课件。学生被迅速调动起来,有的收集抗战歌曲的背景资料、作词者、作曲者的资料,有的还剪辑了影视资料,最终制作出的课件精彩纷呈。制作课件过程中的这些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跟这些抗战歌曲的距离就比较近了。当唱起这些歌曲的时候,他们仿佛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了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上的条条渡船……,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自然而然地丰富了他们的演唱情感,让聆听者不禁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思考教育科研的应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心想:原来教育科研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这位老师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善于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解决。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而能认真思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做到教育科研的灵活应用。在这个教学科研课题中,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这就是教育科研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不禁联想到我的教学任务,在历史教学中,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西安事变这几个历史事件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怎样让学生不混淆,且能牢记区分这几个事件呢?于是,我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个想法:组织学生演一场舞台剧,充分利用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几个历史事件进行编排,结果学生兴奋异常,积极报名参与,课后搜集史料,勤加排练,表演当天,学生们说的是绘声绘色,不仅能准确表述事件始末,表情,动作也十分到位。更让我欣慰的是,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凡是涉及到这几个事件的题目,准确率竟几乎达到100%!这让我真正品尝到了第一次应用教育科研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成功的喜悦,也大大坚定了我继续进行教育科研的信心。

三、推进教育科研的创新

通过那次尝试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对于自身教育生活的意义,也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对教育科研投入精力,才可能在一次接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改变和成长。我开始根据教育科研的理论,更多的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并加以创新。

有次我讲公开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提了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导致我之前准备的环节脱轨停顿。这个问题很普遍也很棘手。于是,我就把这个当作课题来研究,做了一个调查,有的学生说知道答案,但是就是不太愿意在那么多人面前讲。有的同学说是害怕站起来之后紧张,说错了让同学们笑话。还有些同学说怕讲错了,老师批评。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我就将这个问题设为研究对象,加以研究之后,找到一个方法能越过学生的心理障碍:提出一个问题后,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个答案。从第一排第一个同学开始,每个人都要说,结果有很多人说的都非常好。我这才发现,他们不举手发言,固然有些是因为不知道答案,但大多并不因此,而是由于学生自身性格因素或者羞于或者害怕站起来面对老师跟同学们这个心理因素。明白了这一点,我就想,要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性格障碍跟心理障碍呢?这时就需要创新了,我改变了提问方式,加入趣味元素,比如我定下提问的规则:喊出两个数,第一个数代表行,第二个代表列,喊完之后学生们会兴奋的去找,看看到底是那个同学这么幸运。这样就缓解了被提问同学的紧张情绪。再比如借助学生课间的游戏规则,被提问的同学如果自己不会,可以找一个同学帮助他回答,如果找的这个同学回答正确,他可以免于处罚,反之则两人一同处罚,这也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克服心理障碍。从那之后我的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气氛空前热烈。

正是通过这样细心的观察--调查--实践--反思,使教学工作中很多普遍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随着课题研究的增多,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不断提高,所以我确信教育科研能够促进我的专业发展,并使我的教育生活更加有意义。

四、感悟教育科研的真谛

一年来的摸索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科研在我教学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使我的人生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教育科研到底让我领悟到了什么呢?思前想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

第一,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懈追求的过程,教育也是如此。

第二,人生的意义在于如何在追求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人可能不会完美,但是我们要尽量的趋向于完美,教育科研便能使我的教学工作趋向于完美。

我愿意并主动的进行教学研究,是因为我在研究中有了真正的发现与创造,通过研究而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希望中,使我们的天天上课不再是尽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而是变成一条创造成长的充满荣誉感与自豪感的道路!

上一篇:怕慢假庸散自查材料下一篇:去极端化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