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精选8篇)
1.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篇一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仅仅为一味地讲解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这样会让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产生非常低的效果,既浪费了小学生的精力与时间,也不能使习作的能力得到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产业方面的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改革,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学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与核心要素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是受到很强的关注,为了小学生能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教学教育,我们应该运用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及方法,采纳先进的资源,从而转变成高有效性的教学,教育出综合能力,尤其是语文素养极强的新一代人才[1]。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常被忽视,地位极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要素,是小学生培养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和写作及创作能力主要手段,故而,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对语文作文教学给予重视,但,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并不重视作文教学,她们觉得小学生年龄过小,没有完全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在语文方面的基础也相对薄弱,未积累语文素养,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算是困难的事情,所以,不重视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的.小学语文老师觉得小学生知识基础不高,对其进行作文的教学指导没有任何意义,直接用自己认为重要的其他学科替换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课程,因此,使小学生的读写能力难以提升。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写作兴趣,一味应试教学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优良的学习写作的习惯,都应从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着手,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重点。而在教学小学语文作文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老师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拥有写作兴趣,只一味应试教学,重点讲解生字,词语,造句等基础语文知识,忽略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在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经常给的是统一固定的写作主题或题目,告诉学生以现有素材及格式进行写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进步,使学生写作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以后的写作依然固化模式思维,一点写作兴趣也没有[2]。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范畴不够宽泛,缺乏新意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作文教学往往会给出固定题目,固定格式,固定素材和基本大意,更有部分教师直接指定字数,给出范例,帮学生列出整体框架,指导学生照葫芦画瓢,此种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为使学生取得较高的语文作文成绩,有的老师会根据历年考试模式帮学生缩小作文考试范围,分析考试重点,帮着押题等,让小学生们熟记甚至背诵范文,从而取得好成绩,这种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优良的学习写作的习惯,我们应该从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着手,有助于增加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及效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多观察生活细节,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实际经历来进行作文创作,是小学生的作文生动、形象,富有活力,感情真挚让人深有同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3]。
(二)拓宽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范围
小学生写作能力之所以遭到阻碍,是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基础知识低浅,观察生活粗略造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种现状,针对小学生制定相应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充满写作热情,提升高效教学性。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训练,包括根据词语造句,根据已有范例进行缩减或者扩充句子,使学生在训练中奠定结实的基础知识,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以以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要求小学生们诵读优美的段落与语句,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在创作文章时,体现出高水平。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用课外读物,各国名著,优秀文章等等,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品读,使学生知识层面得到扩展,知识视野更宽广,在进行写作时,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4]。
(三)鼓励小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易于作文创作
鉴于素质教育有利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也需要从根本上被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小学生处在年龄较低的阶段,虽然生活阅历低浅,基础文化知识不够深厚,但小学生的优点是思维能力发散,想象力极其多姿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此优点为出发点,组织和开展合理的适合于小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作文创作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优良的创作习惯,调动作文创作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创作能力得到提高。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中所学的内容,或组织分角色的话剧编排,或组织历史再现课堂进行讨论,或组织故地重游活动等,根据实际进行组织与安排,从而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作文,使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结语
简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锻炼到语言沟通及表达能力和写作及创作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认知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的积极方面的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到作文教学方法实时创新,高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使小学生在写作方面养成非常良好的习惯,并不断地完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高效的教学,从而快速地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能力,成为综合素质强的新世纪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刘凤霞.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09):54-55.
[2]符秋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13):181.
[3]吴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33):38-39.
2.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篇二
一、在讲授课文时穿插引导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粹, 经过时间的过滤依然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例如第七册《火烧云》, 文章写得很美, 整体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两方面写, 文章中运用了很多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 使得文章更加出彩。在讲这一课时, 就可以穿插引导, 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及时进行写作训练, 学习作者的写法。教材的每一单元的主题都不一样, 例如写海鸥的名篇《海滩上的雕塑》, 作者的写作思路就很清晰, 是很好的写作教材。若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学到很多, 不至于在写作中无从下笔。
二、带领学生多观察
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好的习作更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在开始写文章时, 可以先尽量创造条件, 让学生去观察、体验, 只有真正观察到了, 经历过了, 学生才能有话说, 有东西写。例如, 我要求同学们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或是动物, 有的同学喜欢猫, 有的同学喜欢狗, 还有的同学喜欢家里的花。我就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所喜欢的这个动物或者这个植物有什么特点, 在不同的状况或环境中是怎样的, 有什么变化。观察一个星期后在课上说出来, 与大家进行交流, 我适时地进行指导。我发现这样做之后, 学生有话说了, 作文也写得好了, 有一些同学渐渐地开始喜欢写了, 这就是一个很大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让学生多体验。对城区学生来说, 城市多高楼大厦, 不便于陶冶学生的写作情操, 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带领学生到郊外、到农村进行具体、仔细的观察。农村风景优美, 乡土气息浓厚, 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 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督促学生多积累
在我看来, 积累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要写好作文, 积累很重要。我自己从小就有个积累本, 上面记着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 不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 做到烂熟于心,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用时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这样长时间积累就不愁无从下笔、无话可说了。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 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都要积累。在语文课本的“课文链接”中, 有很多有趣味性的小知识等,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 而且便于丰富学生知识, 我不对学生做整体要求, 只是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积累下来。写只是积累的一个方面, 多阅读对写作有很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的年龄与社会阅历的书籍。无论是寓言、诗歌、散文还是小说, 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 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 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都不作限制, 越广泛越好。鼓励学生多阅读, 不要仅仅限制在作文书, 其实很多时候, 我不提倡学生多看作文书, 因为作文书会框住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文章缺乏自己的感知见解, 缺乏灵气。只有多阅读, 多积累, 才能写出好文章。
四、多练笔是重要途径
写好作文离不开多写。写是将所见所闻所感转化成文字的途径。我认为坚持写日记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 可写听到的、看到的, 也可写想到的。总之, 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 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形式写出来。这里我强调两点:1. 不要强迫学生写。2.要写真情实感, 不要写大话、空话。如果是以强制性的方式要求学生写作文, 那么学生肯定会产生反感。日记是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日记内容不要变成变相作文, 要告诉学生写真实的情感, 写真话。作文本身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如果大话连篇, 只说空话, 作文的真正价值就缺失了。
五、对学生作文进行及时修改与评价, 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的修改建议及评价在学生写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修改及评价得当, 将有效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在修改与评价过程中, 应注意词语的恰当性, 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 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 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多看点书, 认真作好记录, 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这样做, 能让一些后进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而对于写得好的文章可以当做范文来读, 让其他学生评一评这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这也是一种正面激励。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小学阶段, 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培养他们的良好写作习惯, 勤观察、广阅读、多练笔, 还要有及时正确的鼓励性评价,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此同时要注意, 不要把作文当“课”上, 把作文当做一堂课, 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失去兴趣。把作文当做一种体验, 一种感知生活、表达情感的方式, 与生活紧密联系, 从生活中学习才会落到实处, 才会让学生真正学会写作文, 真正发展语文能力。
摘要:作文, 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要让学生不再“谈作文色变”, 就不要把作文当做“课”来上, 而是应当把作文变成学生感知生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一种途径。而教师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带领学生勤观察、广阅读、多练笔, 并给予正确的、及时的、鼓励性的评价, 坚持下去, 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海珍.趣味教学, 精彩别样——低年级语文教学例谈.
[2]姚颖.关于“语文教学教什么”.
[3]武宏钧.作文教学三理念.
3.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三
关键词:教学目标;个性作文;课外阅读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当前的教学现状看,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性质不明确,对作文教学的功能不了解,并且缺乏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指导单一、死板,作文要求过高,严重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这使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作文中的假话、套话、空话比比皆是,很少考虑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对象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文字,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没有发挥出作文教学应有的作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虚假、雷同,缺乏新意,小小年纪便有了一副成人腔。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缺失,直接助长了学生作文敷衍塞责,甚至为了投教师所好,常常按老师的喜好、思路去写作文,学生猜度老师的意图,迎合老师所爱,从内容到形式假、大、空,违背了作文教学注重“应用”的目的。
二、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作文是起步阶段,一旦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对作文产生畏难甚至厌烦情绪,那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的写作水平将很难提高。因此,如何让学生作文起好步,对写作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产生自主作文的强大动力,是这一学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
1.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的框架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小学三年级主要进行记叙类的段的训练,四年级则开始进行记叙文及应用文的写作训练,使学生由段到篇逐步掌握作文写作的方法和规律,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制订出重点明确的作文训练目标和操作性强的训练计划。科学的写作目标是顺利完成作文教学、实现有效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清楚训练目标,还要让学生明确和接受,因为学生心里有了目标,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根据小学生作文学习的需要和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参照教材中对“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的单元安排,制订作文训练计划和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养成说真话、写真情的作文习惯。从写人到写动物,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引导学生理解“爱”的真意,培养关注生命、热爱生活的真情。写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他们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习惯;学写说明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写想象作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按照一个学期的实际作文次数来编写,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教学过程中出现写作契机时,教师要及时把握,相机行事。
2.鼓励学生作文个性化
作文是个体表达内心体验和外在感受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要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以我手写我心”,自然流露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兴趣,必须鼓励学生的作文个性化。实现作文个性化的唯一途径是将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归位于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作文,用作文体现其自由的心灵和本真的情思,鼓励学生多视角观察和表达。因为学生之间是有着个性差异的,所以同一题目,学生会有不同的视角,正是因为这些观察和表达的不同视角,才能使学生作文极富个性而且异彩纷呈,而这才是学生作文应该具有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信任学生的独创性。学生是作文的主体,而能体现写作主体个性化的作文必定是自由的和自主的,是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的自我表达。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避免统得过多、过死,要摒弃过去规定题目和写法,甚至规定想法的做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保护学生的自由思想和童真童趣,要相信学生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引导和鼓励他们在作文中尽情地展示其独创性。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积累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广泛阅读,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品读、感悟,涵养精神、提升思想。当这些内在的素养以习作的方式形于外时,展露出的便是学生极富个性的文章特点。所以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反复讨论、深刻领悟,让学生“内外兼修”,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采取多种积累方式,如说中积累、读中积累、抄写积累等,让课文的语言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就会在无形中让学生积累到丰富的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多读、读熟,熟至成诵,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大胆运用,学生作文时,才可能“出口成章”。教师应该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为学生编制一个课外阅读教材,与课本上的识记材料,共同组成课内外结合、读与写结合的立体阅读教材。这样的语言积累是以写作为目的的,是有层次、有深度的积累。教师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学生广泛阅读、学以致用,逐步提高作文水平,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使小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促进小学生习作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4.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篇四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巧引妙渗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去渗透。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事、物。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反馈的情况,及时地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比如:我在二年级教学以树的名称归类识字这一课时,渗透了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知识。学完课中的字词,我提出下列问题:“咱们这儿都有哪些树?”“哪些树最常见?”“那些常见的树各是什么样?(干、枝、花、果等怎样?)“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怎样?(什么时间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想、去问、去听,然后回到课堂上再说。没想到,学生们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句子,比如:“杨树长着许多只大眼睛,每天都在看着我们呢?”“杨花像一条条毛毛虫,一撮一撮地挂在树上。”“杨叶像五指并拢的手掌,片片向上。”„„就这样学生一一回答了上列问题。我听后非常高兴,又兴奋地引导他们把这些问 题连起来说一说。“刚才咱们说的话是介绍什么的?”学生齐声回答:“是介绍有关树的知识。”抓住机会,兴致勃勃地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章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介绍树的知识的好文章。回答前两个问题的话是一个自然段,回答后两个问题中每种树的样子、生长特点的话分别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这就是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你们写作文时可不要忘记呀。”同学们个个点头。
二、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
(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
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 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起好题目
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得好,会给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电影剧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观众,就能喧传观众,就能给这出剧目以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题是一门艺术。就拿2000年高考的命题来说吧,作文给出的题材是“诚信”,许多考生就干脆都以“诚信”作为了文章的题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考官兴趣?而有些同学就在命题上下了功夫,如:“《7-1=0》、《诚信·人生》„„”一看题目便让人耳目一新。
根据小学生理解能力差,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作文时不仅要要求明确,还要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的命题能力。即在每节非命题作文时,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班里进行命题比赛。
“万事开头难”,设想一个拿着笔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学生,他怎么会写出好的文章来呢?事实证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学生才能由此而产生联想,从而进入构思,写出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5.小学生作文有效教学研究 篇五
[摘要]:本文以“有效教学”为关键词,从研究有效教学内容这个方
面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分析。研究内容主要围绕有效教学 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概况。在此基础上,文章展开了总结与反思,指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文有效教学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目标、情境创设
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对作文学习的兴趣。老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乏味,写出的文章没有生气,空洞无物。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课题。所谓“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1]把有效教学的方式充分应用到作文教学中,能够做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下面首先从作文有效教学的研究背景来全面了解当前有效教学的状况。
一、研究的背景
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有效教学”研究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近十年来, 国内学者在该领域 进 行 了 很 多 探 索 性 研 究 , 并 取 得阶段性研究成果。[2]在现在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状态是:感到作文非常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要学会如何作文,因为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初学作文时常常都是无话可说,没有事例去写,也不知从何下笔。因此,教师要通过怎么的作文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值得研究。由于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很大,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的指导弱化,习作可有可无一味的追求短期效率,考前给学生押题,让学生背作文,造成了孩子们不爱阅读不爱动笔。那么我们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恶善;有经常动笔的习惯。”中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共同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不仅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而且能够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概况。
1.作文有效教学特征的研究。
(1)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目标要设计合理贴近学生的特点切合实际。如果目标过高,则难以达到,学生难免对这一教学方法感到疑惑,如果目标过低,又体现不出有效教学的实用性效果。所以目标应该具有以下几点: A.正确的目标应该具有指向性,合理正确的作文教学目标应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B.正确的教学目标还应有全面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应指向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具体地说作文教学目标应包含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在实践写作中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
总之作文教学正确而又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养成健康的写作心理,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3](2).充分而全面的准备。
一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来奠基整个课堂,作文有效教学要做好这些准备:认真解读剖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找到此次作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基本学情来制定课时计划。[4](3).科学的方法。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讲方法,读范文,指出缺点,第二种是以学生写为主,教师忽视指导或者兴趣来了指导一二。这都是致命的弱点,约束的学生的想象、主动积极性,忽视了在新课标实行下学生的主体作用。优秀的作文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 A.强调教与学的双重重要性。教师教的再好,最终也要通过学生主体的活动来获得效果,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积极主动,从而学会学习,因为教师的最终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
B.重视教学的过程。整个作文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作文的合作过程,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个问题缺乏有效性的指导,那我们就必须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指导。
C.有效地激发思维。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决定了学生从何角度思考作文,用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推动和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开发学生的潜力,推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5]
2.作文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学习需要的特点为基础。[6]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彻底解放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那如何在教学中彻底解放学生呢?我认为把作文有效教学方法合理使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堂情境创设。
在作文课堂实践上,教师可使情境再现或者创造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内容,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区描述。当学生身历其境时可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如教学生描写自已喜欢的一种水果时,课堂上为学生们准备一些水果,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这些水果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并告诉学生除了观察之外还可以闻一闻、尝一尝,这样就能更全面的把握水果的特点。在作文课上这样一看、一闻、一尝、一摸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参与都能抓住各种水果的特征写具体,这样不断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欲望。[7](2)真切的情感教学。
情感是小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学生深入实践,深刻认识周围事物和社会火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孩子们应该写他们自己想写的,写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的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兴趣,努力克服作文的困难。[8](3)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实践活动就是积累素材的经过,只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学生们才不会出现“写什么”的困惑。学,就要学以致用,运用到实践中再反作用于理论,联系实践进行及时指导,带领学生轻松写作。[9]
三、反思与总结
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0]总结这些有关于有效性教学的文献还是有不足之处:
1、涵义比较狭窄,有效性教学方法未能细致运用到教学中。
2、研究方法的单一,学者们只侧重思辨研究或者实践研究,二者合一更为全面。我想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中,充分发挥有效教学对教学的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发展改正不足,这亦是进一步研究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1]崔允漷:《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上),《人民教育》, 2001 年第 6 期。
[2]王鉴:<<近十年来我国”有效教学”>>问题研究评析 [3][4][5]明学圣:<<谈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特征>>,<<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12 [6] 郭晓飞:《成教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成人教育》, 2005 年第 9 期。[7]伊彦华:<<小学作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8]黄朝琼:<<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德阳教育学院学报>>,第18卷第2期
6.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篇六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则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虽然每个班中都有一小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有悟性,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显得无比痛苦。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更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课上,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有。通过近两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主题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当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题目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没有多少灵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习作任务。新课程改
革以来,我们作文的命题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曾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下来”。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觉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些开放式的作文命题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捕捉瞬间的灵感。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对活动起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活动中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灵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
二、注重生活积累,提高作文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文本”。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入选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
文质兼美,是非常好的积累源,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好词佳句,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就会为其写作作好铺垫,在作文中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注意观察,积累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学会有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要耳、口、手、脑并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记下观察发现,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内容及形式。人要重点记录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要重点记录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景要重点记录下景物的特征、颜色、动静;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
3、增强体验,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
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训练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茬”,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断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多们都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
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抢到篮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了,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的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人”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围在篮球场外,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赛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他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他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四、重视作文评阅
学生写作与专业人士写作有所不同。专业人士写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起一直到完稿,差不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精力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时时用“第三只眼”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将诊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对写作行为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一定的反思与修正活动,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不够,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初学写作的人,对什么是好文章,应该怎样写,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较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担负对写好作文来说的必要监测、反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需要教师来承担的。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从审题、构思,到写作完成后交作文,这只是写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评阅后,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成定稿(有时还需要再次评阅,再次修改),这篇作文才算全部完成。而教师的评阅,正好是联系两个写作环节的纽带,因此,作文评阅的意义十分重要,一点也不能省略。
端正了作文评阅的观念,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阅的作用。教师最常用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评语和在班级作集体讲评两种,前者适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作具体评价,后者适合对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阅方式,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7.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简析 篇七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的每一部分
(一) 从阅读中整体把握行文思路
作文的写作, 并非信手可得, 对于作文写作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们阅读量少, “肚子里没有墨水”, 创作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那么阅读篇目是小学生作文写作最好的范本, 只有先学习、吸收, 才能厚积薄发, 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目前, 教师在教授课文时, 往往从主旨立意、行文结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教授,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平都不断提高, 而这恰恰也是作文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教师可将作文教学融入阅读中, 引导学生从模仿范文开始, 在讲授完课文之后布置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也锻炼了写作水平。
此外,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 如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办理借阅卡、集中时间统一阅读、举办读书分享会等等。
(二) 化整为零, 从字词开始引导学生
作文是由句子组成的, 那么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学习生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 在学习语文的初期阶段, 学会字词造句再成文是可以借鉴的方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完生词时, 可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或者发散思维讲一段故事。这样充分扩展了学生的思路, 提高联想能力。而让学生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作文形成的过程, 这样的练习, 与写长篇作文相比较为简单, 学生容易操作。
除此之外, 扩写、改写、缩写等也都是提高学生用词用句水平的有效方式, 让学生将古代诗词翻译成现代文并进一步改写成记叙文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 联系生活,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课改之后, 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素质教育, 鼓励对学生进行课堂之外的品质品德、发现生活情趣等素养的培养, 而作文素材正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和累积。因此, 作文教学也应一改以往死板、呆板的教学模式,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多样的活动如乐器学习、体育比赛、电影赏析甚至是给父母准备礼物一类可以引发学生感悟的实践活动。
有一些课外活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朗诵会、辩论赛等等。学生准备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过程。
而反馈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日记是其中的一种。日记与应试作文相比, 形式和内容上都更为自由, 学生表达起来不受拘束。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对写作的恐惧, 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日记也不一定由教师修改, 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换日记分享生活, 甚至可以设立私密日记, 学生可以尽量地在其中记录自己的生活。
二、注重学生心理培养
(一) 增强学生自信心
作文教学应该注重真情实感, 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有很多学生写的真实故事由于不够有情节性被教师忽略, 反而是一些编造的故事因为行文好看被当作范文来展示。这样的行为无形之中助长了作文写作抄袭、编造的风气, 而真正敢于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却被忽略了, 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而另一种情况是, 在教学中,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要求学生背范文、用套话, 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学生反感情绪, 实在是作文教育的弊病。作为教师, 要更多鼓励同学们创作, 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 尊重人的多样性。而不是工厂流水线一般, 把学生都套在同样的模子里。同时, 在评判作文时应该多角度的评价, 而不是仅进行量化考核。可从选题、故事选择、语言特色等多个角度进行评判, 挖掘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二) 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意耐心、细心, 践行作文教育的层次性, 循序渐进, 不可急于求成。如今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教学大改革, 小学教育早已从逼迫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 现代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代教师要学会结合时下新的媒介传播技术, 在“变”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三) 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作文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目的性认识, 使其从根本上接受作文学习。同时, 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作文并不难的观念, 让学生了解作文是一门艺术, 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并且实时的结合情境, 开展作文小练笔, 比如初冬的第一场雪、春游、某种小动物等等, 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适当的引导, 比如如何观察雪花、从哪些角度来描述动物、观察事物应该遵循怎样的顺序等等。在轻松的环境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结语
作文是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具有突出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作文的教育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想要提高作文教育的效率, 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兴趣入手, 结合社会实践、阅读培养、日常积累等多种方式, 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摘要:作文是培养小学生写作水平、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尚浅, 阅读量不够, 所以作文成了许多学生的一大难题, 面对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普遍, 渐渐的演变成惧怕作文, 谈文色变。而作文水平又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 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因此,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作文。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结合作者本人在教学中的尝试, 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8.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措施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真实感受,书写心灵,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建议,抛砖引玉,以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信心,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从基础抓起,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如观看生动的动画片、聆听活泼的儿童歌曲、开展有兴趣的活动、创设融洽的情境等。教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使其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注重对生活的观察
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叙事类的作文,这些“事”不是编出来的,而且以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是很难完成这些“事”的编制的,然而这些“事”又是作文的基础所在,没有这些“事”我们去用文字加工什么,因此要想做好作文的教学工作,还是要让学生先从这些基础的“事”做起,注重积累平时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养成一种注意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并将好的生活素材用文字加工出来,就像做菜一样,没有好的食材,再好的厨师也很难做出可口的饭菜来,这对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来说是一样的道理。很多学生在作文的时候无话可说并不代表着他们不会组织和驾驭他所能掌握的语言,而是他不知道该去写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联系生活,去观察生活,为作文积累优秀的素材。
三、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从“读”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认真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及规律:先识字,再积累词汇;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学习写作知识,并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在每一单元的作文中,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精选出优美段落,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总结出作家写作的意图,体会如此写作的好处。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课文着重写了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的令人胆寒两部分内容,从中让学生明白对表现文章中心关系紧密的内容要详细、重点写,对表现课文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一笔带过,要略写。又如在教学《猫》时,作者先用一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开头,接下去通过写猫的高兴与不高兴,勇敢與胆小,可爱与淘气,这种总分的写法,再加上拟人的修辞,道出了猫的“古怪”,同时也道出了猫的惹人喜欢。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反复吟诵,模仿文章的写法,写出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另外要让学生在长期的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如电视,电脑,书籍等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版本,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愧为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帮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日记,多引导,多鼓励。
(1)教孩子写日记,要教学生“写什么”。俗话说:“常说口里顺,常写手不笨。”学生有畏惧心理,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尽管去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或事,不要怕什么。日记的内容可以丰富些。可从日常生活所见所闻中最简单的记起,从自己记起。比如记自己的身体发育变化的情况,如身高、体重、胸围、视力等的变化。也可以记自己的学习变化的情况,如当天所学知识。还可以记自己的所见所闻,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孩子写日记,还要教学生“怎么写”。既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记的事件要真实;记的事内容要有选择,不能太杂,在众多可记的事中,有选择地记某一、二件;记的事感受不要牵强附会。总之,教师要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多练多写。这样,不但能够学会写日记,也能写好作文。
五、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一贯如此。殊不知,这样会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有时教师即使是精批祥改,学生拿到后也只是用眼瞥下成绩,就丢到一边去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文章写后的“改”。叶圣陶先生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确如此,但这里的改不是指老师的批该,而是自改。教师的责任在于教会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另外,我还有意识的让学生赏中悟改、看中学改。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学生写得较好,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佳作,让学生边读边听,尽情欣赏。学生作文以后,我还选择典型作文用投影显示,让学生边看边修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作文教学部分以充分的重视,可以好不夸张的说,做好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等于是做好了语文教学的一半,因为作文教学包含了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所有的知识点,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汇总和综合,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做好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我们的学生为中心,真正的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灵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三步曲”[J].校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6).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研究06-1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08-11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10-26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06-27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7-31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22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的论文10-18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07-03
关于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研究11-0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期工作总结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