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课作文

2024-09-21

如何上好语文课作文(精选9篇)

1.如何上好语文课作文 篇一

如何上好作文课

孙小华

要做好一件事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在以后的中生活中能很好的运用语言与人交流,而写作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书面表达的方式与人交流,教会学生如何生动的记述一件事,如何充分的表达一种情感,如何有力地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如何清楚的描述一件事物。这个目的不仅教师明白也要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明白写作是今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技能,当我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知识就有了生命力。

所以我认为教好作文的第一关健就是写作的动力,即兴趣的培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的学生爱写作的很少,甚至很多人谈作文而色变。我思考过其中的原因:

第一,学生的写作不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而只是把写作文当成完成作业。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一般是在作文课上给出一个题目,然后教师指导写作方法,然后当堂完成,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搜肠刮肚,胡编乱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兴味作文。

我到一些作文辅导班听过课,他们有一种课堂模式就很好,老师先带领学生玩游戏,比如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游

1戏后把游戏过程写下来,并且交给学生如何描写细节,如何描写人物表情、心理,很快学生就完成了作文,并且度过了一节愉快的作文课。再比如下面这节作文课: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

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

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王羲之“之”字写法、“台阶”你可以想到什么?

这个小片段练习也是很有效的。另外我们的作文可以采用提前布臵的方法,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也可以解决无源之水的问题。再或者自由命题,让学生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都是激发写作兴趣的方法。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随手写下的日记往往比作文更动人。除此之外,我也尝试过在初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集,设计好名字封面,然后把中学三年的作品收入其中,学生很珍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会努力完成好每篇文章。再有就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多鼓励,帮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激励

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其次,学生们缺少写作技巧。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拼凑。教给学生怎么写应该是一个有计划的系统工程。在入学之初就定好初中三年的作文指导计划,从作文的选材到表达方式的运用,从拟题到开头再到结尾,从外貌描写到动作描写到心理描写,从记叙文写作到议论文再到说明文写作,形成一本系统的教材,这样有计划的进行,三年后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至于教学素材不必我们自己去编写,利用好网络资源,我们只需把材料系统化。我希望能用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编写成我们二中的作文教材,这将是十分有利于教学的一部资源。正如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当然,我认为作文指导不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写作框架,最近经常见一些套用模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虽然这样的方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提高一些学生的作文分数,但这样会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我们教会了应试作文却让学生不会了写作,这一点我想大家一定各有见解,但我个人认为写作是一种质朴而真挚的表达,是言为心声,教会学生写作比教会学生应试更重要。

另外一点关于作文指导的想法就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形式用了已经很多年了,但是用的方法需要多研究,一节课以阅读为主,最后练笔拓展是一种方式;以写作为目的,写作前的阅读赏析是为了给写作以示范是另外一种形式。比如我们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为教会学生学会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文章,那么课文的教学就是为写作做铺垫,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肯定不同。

在学生有了兴趣、方法的前提下我们再去重视作文的生成过程。以前,常见到学生作文时,一动笔就落在了作文本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碰到天黑就住店。作文写成后,连读第二遍的习惯都没有,更不用说用心修改了。导致的结果是,老师爬弯了腰,学生放下了心,作文下发后,学生只看等级与评语,再无别感。更有学生为了应付上交,常常剽窃.转抄他人作文。为此,老师应对学生的作文跟踪,让学生写成腹稿后,反复阅读,认真推敲,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再定稿。而且我倡导二次写作甚至三次、四次写作,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另外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读、勤练是作文的根本,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练笔是必然的途径,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幸福路小学的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全校的读书课,学校倡导每天读书一小时,学校半小时,早晨到校十分钟,中午到校十分钟,晚上作业后十分钟,不知道我们学校是不是能创造这样的读书机会。鼓励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开卷有益,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最后说说我们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导学生写作,首先我们自己要知道怎么写,要能写,要有真实的写作的感受,以前我常怪学生笨,觉得这样一个题目有什么难的?可当我自己也拿出作文本,和学生一起坐在课堂上同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四十分钟,六百字,完整而生动的表达很不容易。才知道了学生的困难在哪。而

当我在讲评作文的时候先拿出自己的作文的时候学生给予的有敬佩的掌声也有感动的掌声,这时候作文课是师生共同的作文课,我们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臵讨论作文要怎样写好。

一直以来有个困扰我的问题:学生的作文如何批改?全批全改任务太重,不批不改难有提高,如何解决,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以上是我对这些年作文教学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许多认识可能不足或者不对,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

2.如何上好语文课作文 篇二

一、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要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必须有一缸水”, 这是对教师知识拥有量的一个比喻, 由此可见, 为了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尤其是语文教师, 素有“杂家”、“通才”等美誉。高中语文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 首先要做到写一手好字, 有一副好口才, 写一手好文章,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 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 课堂上语速的快慢, 语气的强弱, 肢体表情是否到位, 都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强弱。因此, 语文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大纲, 掌握各种教学方法, 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不但要有语文专业知识, 如语言学、修辞学、文章学等, 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的教育知识, 等等, 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多读书、多学习。读语文大家的作品, 观摩一些优质课, 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订阅语文专业杂志, 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读非专业书刊, 尤其读大量的文学书刊,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教学素养, 一旦有教学需要, 就可信手拈来, 让知识服务于教学。

二、注重课堂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语文课,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端。语文教师导入得当, 就能快速吸引学生进入到所讲文章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 课堂导入在语文授课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常用的导入方式有用音乐导入, 能熏陶人的性情, 抒发人的情感。中学生大都喜欢听音乐, 在课堂上, 利用他们爱音乐的特性, 用与课文相关的歌曲导入新课。如在教学《鸿门宴》时, 课堂上响起屠洪刚的《霸王别姬》, 学生很快被歌曲中表述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和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所吸引, 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顺理成章地引入学习文本的轨道, 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章都有对应的歌曲, 如李清照的词, 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 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都有相应歌曲, 它们能作为恰当的课堂导入的例子, 让学生在歌声中进入文本学习, 既贴近学生情感, 又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教学, 培养想象力

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作用, 通过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通过文字想象画面, 透过语言看到生活, 仿佛置身于作品之中, 获得通透的人生感悟和美的真切享受, 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让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的所见, 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 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尽收眼底的荷叶, 荷叶起伏相连;因为出水很高, 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 静静的荷塘幻化成为动态的舞台, 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 翩翩起舞, 轻盈地旋转。随着想象驰骋, 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 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 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四、训练口头作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作文能力的训练, 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当众演说, 按学号依次转换, 其他同学评议, 并给予相应的得分。这种训练的方式使学生所表达出来的不仅是一连串的语汇, 还有语言的音色、强度、声调、节奏和说话时的表情等。语文教师在学生评议的基础上, 对于演讲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 鼓励的同时指出不足, 意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训练形式的命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 高一采用自我命题演讲。高二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和内容, 课下留题目让学生思考, 课上演讲。高三统一要求采用临时抽签即兴演讲的方式, 如针对高三学生的特点, 我设计的一周题目围绕“理想”展开, 从不同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这五分钟的演讲方式让高三学生在语文中获得了放松, 而且在枯燥的学习中有了学习动力和兴趣。长期坚持口头作文训练,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思, 增长知识, 提高作文能力。久而久之, 学生的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能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张嘉玮著.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难度的出现,是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僵化而导致的。过于正规化的习作训练,使得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向“范文”化发展,缺乏独特的见解和真情实感。作文的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宽阔灵活的思路,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行文水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要求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外部环境,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本地实际,就新课改后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以下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抓好基础写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要营造出一个没有太多约束,让学生能轻松学习交流,并十分乐意参与其中的课堂氛围。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戒备和惧怕心理,从而让教与学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去获取,其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比较随性的师生互动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的,而兴趣是纽带,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学习中去了。初一时,学生的课业较为轻松,课外时间也较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既可以作为消遣休息缓解学习压力的娱乐方式,又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掌握量以及知识面增长于无形。而这种阅读的鼓励,他们也是十分乐意的,会互相交流感想,这便形成了一种资源共享。在他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后,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写一些小说、随笔、散文等,并且不做硬性规定,只是鼓励他们有时间写一点,并且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抽出10到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写的作品在全班朗读,由大家点评。有的学生写的篇幅较长,写得也很有意思的,就会连续几天被同学们要求朗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文课的趣味性,学生们也越发有写作热情了,并且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其他同学肯定,就越发努力了,也可以在交流中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审视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又形成了良性循环,并且这是学生自己的兴趣使然,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认为是任务,而是当做一种娱乐,没有压力,也不会觉得厌烦,所收到的效果就更加显著了。

二、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写作指导

首先,推荐优秀的青少年读物。多读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应当承认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升学的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反映到作文中自然就借鉴少,内容空。于是,可以推荐征订一些品位较高、结合写作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报刊。可以在每堂课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让他们收集自己喜欢的美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资源共享,扩大阅读面。此外还要多背一些优秀篇目、精彩片段,以增加语言积累,不僅要求背诵的篇目要背,有些虽然没有要求背诵的部分,只要与写作贴近,也可适当适量地增加背诵要求。

三、重视作文讲评教学

传统的作文讲评,老师可能会将精选出的范文挑选出来,由于条件所限,大部分老师往往采用的是当堂朗读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简单说几句了事。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数一头雾水,根本没明白老师所读的文章所云,这样也不可能真正全面地探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也有老师将其改进为每期点评几名同学,一学期里尽量让每名同学都能轮到一篇。可这样还是僧多粥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上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如何改变作文评改的传统思维的问题。为了让讲评不走过场,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另辟蹊径――利用多媒体。每篇作文评改之后,先挑选出几篇得失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其中成功的习作占多数,也有一两篇在写作上出现典型问题的习作。在多媒体上讲评,作品与学生面对面,可感性强,避免了老师“独奏”。具体操作时,老师先声情并茂地朗读成功的作品,将学生带入到作品中去,然后让学生对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问题的作品(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老师要事先声明,这是讨论、交流,不是批评),可让学生先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处),再组织学生进行“金点子”活动,共同讨论如何加工润色就能使之变成一篇成功的佳作。

四、尊重个性差异,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而且教师要采取多种途径铺设写作通道,降低训练难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时机及时鼓励。

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4.如何上好初中作文课 篇四

贵州省普定县白岩中学

赵晓艳

[摘要]: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不是目的,作文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目的在于通过作文训练,使学生从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懂得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选择

拓展思路

素材

作文与做人

提炼

正文:走近中学生作文,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学生作文,空洞乏味、雷同文章占很大的比例,真正能写出好文章的并不多。我们的许多同学在写文章时总没话可说,如果规定了字数,更是东拼西凑,要不然就是记流水帐,写出来的文章文不对题,究竟问题出现在哪里?关键还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设计好习作指导课。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积累的素材少、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二是老师的教法死板、单一。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让学生把作文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呢?我个人的体会可以从如不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会学生选择、提炼素材。

要想写出好文章,除了学好基本知识外,还在于选择作文的素材,而作文的素材就是源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接触的事物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不少学生提起笔,就感到头脑一片空白,怎么也写不出来。没有办法从接触过的很多事物中提炼一个来写。所以作文指导时,首先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写的事物很多,动物,植物可以写,玩具用品可以写,一场球赛可以写,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可以写等等。但是,由于同学们的思维没有放宽,所以选的事物受到局限。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内容十分单调。所以选内容要有学生的真情实感。写建筑物,写动物、植物,写一件平凡的事物,都能表现作者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选择一些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丰富新鲜、能够写得深刻的事物来写。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但不是每一事物,都是我们熟悉的,那么在选择时就要选择平时了解得清楚的事物来写。比如城里的学生可选立交桥,高大的建筑来写,生活在农村的学生选择大山,树林,庄稼等植物来写会容易些。叶圣陶说过,“作文即生活”,让学生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作文素材,中学生也能写出好文章。

二、作文指导应由扶到放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让学生从怕写过渡到想写。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由于中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这些材料是零乱的、分散的。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详略不当的毛病。因此,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避免了学生写作的随意性、盲目性。

另外,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些典型的文章,很适用于写作的指导。如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地方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作品中筛选出写得好文章,读给学生听,让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醒悟写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幸福”,可以自问“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怎样获得幸福”、“有了钱就一定幸福吗?”。从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提取带有典型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非常重要。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在教学生作文前,我们就必须把学会做人放在首位。要明确,作文不是目的,作文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目的在于通过作文训练,使学生从中去发现、挖掘、领悟做人的准则,从思想上得到净化,心灵上得到熏陶,情感上得到感染,从而提高对做人与作文的认识。避免片面地追求作文的词藻华丽,把作文训练落到实处,把做人的道理体现在作文训练之中。才能更好地写出情感真实,具有内涵的好文章。

5.如何上好高三英语作文课 篇五

尽管英语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上好写作课,写作仍然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如何上好写作课,老师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认为,写作在高考中占得分值很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写作靠的是自己的文化底蕴,自己的功底,不在于老师教,就算上写作课,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不了多少,言外之意,上不上写作课无所谓。而笔者认为,写作课一定要上,而且还要把课上精彩、上活。因为英文写作考查的是学生如何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书面交际能力,同听力、口语一样,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表达形式。

要想上好写作课,就要熟悉高考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英语学科对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注意“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上下文的连贯性和语言的得体性”;最高档次的的给分要求中还要求考生能够“应用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尽量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等等。

针对高考的基本要求,考虑到学生写作水平的差异,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可以放心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布置题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或学生互评-选择优秀作品展示”;对于中等及偏下水平的学生重点推出“过程-体裁教学法”,过程-体裁教学法的融合避免了单一教学法的种种弊端,在这一方法中,教师教学分三个步骤:示范分析、共同协商写作和独立写作。在第一阶段示范分析中,教师先提供一篇范文,重点讲解语篇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等,以指导下一步的写作。在第二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创作一篇文章。教师把学生阅读、调查、讨论的结果按照:确定写作题目-明确写作观点-构思写作内容-成文的写作步骤在黑板或屏幕上写成一篇范文:,这样使学生亲临整个写作过程。第三阶段,学生独立创作阶段,学生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研究,经过写初稿、教师评价或者同学互评、修改等过程,利用所学体裁,独立写出这类文章。

采用过程-体裁教学法的优势在于:

1)对优秀范文的分析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通过对作文内容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示范分析和模仿写作,学生掌握了某一体裁的写作技巧,使写作变得有章可循,最终达到独立创作的目的。

2)过程-体裁教学模式为学生独立写作提供了直接的语言输入。师生通过在课堂上的理解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及讨论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直接语言输入,大大减轻了学生写作的盲目性。

3)该方法为师生提供了评判作文的标准。师生在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词汇、语法及构篇步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评判自己作文优缺点的标准。

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在过程-体裁教学法的指导下得以改善,这正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基础阶段利用教材中或同等难度的地道的阅读材料,通过引领性分析,才能使学生学会审题,构建作文框架,选择适当句式,学会连句成文。

那么,如何把过程-体裁教学法应用到各种不同题型的作文中,比如,看图作文、提纲作文、图表作文、书信等写作内容,对于不同题型的作文,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无论哪种题型的作文,都要做到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教师在进行范文分析和师生共同创作之后,可以安排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某一话题短文供师生分享,看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合理,找出精彩句型和高级词汇,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修改错句。为了促进写作教学,我们还可以把词汇和短语按家族进行分类,就是在每次写作之前,教师和同学一起把与写作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汇和短语集中写到黑板上,供学生写作时参考,例如关于购物的词汇有free locker, supermarket trolley, stationery section, food section, clothes section,daily necessities section, milk, cookie, Barbie等等, 在写作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些相关词汇,会大大减轻学生写作的压力。然后教师运用实物投影仪,把部分学生的短文投影在屏幕上,与学生共享,同样找出精彩句型和高级词汇,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修改错句。这样运用对比分析法和分析讨论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避免了课后教师一一批改学生作文的复杂工作,教师也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备好课、上好课。当然不同题型的作文写作有不同的侧重点,学生也需注意。

看图作文当中,一般会给出四幅按先后顺序发生的情景写作材料,这就要考查学生观察发现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有限语句概括所有信息的英语写作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画描述内容,按时间顺序及内在逻辑关系运用恰当语言表述出来。必要之处运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如not far to seek,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therefore, consequently, to begin with, subsequently, meanwhile, furthermore, as far as it is concerned等)把句子进行组合和上下文的衔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清楚,语义畅通,上下文连贯。

提纲作文是指依据作文考试中限定的`题目、提纲或提示要点的内容范围,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在这种写作题型中,学生须紧扣主题,按照提纲要求进行写作。根据提纲所规定的基本框架确定各段句首及写作素材,一般应严格按照提纲进行分段。提纲式作文一般也是三段式作文,首段说明主题,二段解释做法,三段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把提纲展开即是段落主题,再围绕主题句展开连成一篇文章,注意段落和段落间的连贯性即可。

图表作文是采用统计数据表(Table)、坐标曲线图(Graph)或图形饼图(Pie chart)等资料数据来阐述论题的作文。图表作文通常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图表中的数据来进行说明、解释、对比和对照,阐明某种事实,说明某种道理,反映某种变化等等,重点分析这些数据所反映出的事物发展的原因,根源和可能的发展趋势,也就是找出图表内在的规律性、概括性和趋向性的内容,从而解释图表的含义。由于图表中提供的数据比较多,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往往十分复杂,因此首先要弄清楚图表含义,根据主题选择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重点加以描述,比如最高点和最低点,切勿面面俱到。一般来说,图表作文可以分三段来写:首段主题要明确,说明该图表所反映的总体情况;第二段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扼要的对照比较和分析,归纳出数据的增、减幅度或其他情况;尾段将看完图表后的想法、见解写出。

书信的行文格式应包括寄信人的地址、日期,收信人姓名、地址,称呼,正文,结尾和签名。有时私人信件或非正式信件常把信内的寄信人地址、日期和收信人的地址省略。

1)寄信人的地址、日期写在信纸的右上方,先写地址,后写日期。

2)收信人姓名、地址写在信纸的左上方,略低于寄信人地址、日期处。

3)称呼是对收信人的尊称语。

通常以Dear...开头,不熟悉的男子称Dear sir,对熟悉的男子称Dear Mr...;对不熟悉的女子称Dear Madam,对熟悉的女子则称Dear Miss..., Dear Mrs...;对亲友可在Dear后面直呼其名,或者称呼Dear Mummy, My darling等。4)正文要写的简明扼要。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用简短语言写明写信的目的或表达问候、谢意;第二部分写信件的内容和细节;第三部分是向对方再一次表达你的诚意和感谢。5)结尾是谦称语。比如,写业务信函用Yours faithfully; 假如你只知道此人姓氏而非好友,用Yours truly,Yours sincerely;写给熟人、朋友用Yours ever,best regards, best wishes; 写给家人用Yours lovingly等。最后签名,以表示尊重。

解决英语写作教学薄弱问题有许多途径,过程-体裁教学法只是其中一种,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达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 吴浩然 过程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学研究》 (10)

6.浅谈如何上好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课 篇六

平南县丹竹镇丹竹小学

李锦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形成了这样的模式: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写,写完了由老师精批细改,讲评。这样的作文教学环节确实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理念,但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真正地体现出来,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这个“主体”没有参与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学生和作文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虽然教师们对作文精批细改,改完后的作文已是“满纸红遍”,终究只能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课应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丰富积累,乐写源泉。1.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不爱写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或者有时候觉得有话说,但一到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观察奇妙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活跃思维,引导他们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身边的老师同学亲人,社会上更多形形色色的人的言行举止,留意身边的小事,将观察生活贯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养成一种习惯,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笔下生。

2.积累情感

写作要情动而辞发,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之所以动人全在于其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习作若没有这情字,还能真实感人吗?老师应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引导学生积累情感体验 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会观察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如从买菜这件事中,或者学会了讨价还价识别真假,或者感受到农民的艰辛与朴实,或者看到小商贩短斤少两的丑恶行为有了体验和思考,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

3.积累语言文字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这就要引导学生遨游书海,汲取丰富生动的语言,把优美词句,语段摘录下来,尽可能背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各项活动,持续巩固学生的兴趣,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好句好段,每周一评比,长此积累,学生在习作时想用某些佳句好段,便得心应手了。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之源,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将学生被动的写作地位转变为主动的内需,使学生把写作当作乐事,趣事。

第二步:让学生“想作文”,“说作文”,乐写的前奏。

作文就是把你要说的话记载下来,那么,你要说的话又来自哪里呢?来自你脑袋里的思想??“言为心声”!想好了,才能说好、才能写好。如果头脑里是一团乱麻,说出来就会语无伦次,写出来当然就更糟糕了。我们听过“打腹稿”这句话吧,打腹稿,就是想作文;大诗人李白醉酒之后能写出好的诗篇,因为他喝酒之后,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所以写出来的诗才生动、深刻。“想作文”,不但不奇怪,还很重要呢!所以,你千万不要忘记:在写作文之前,还应当有一个“想作文”的过程。所以在《人》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个“想作文”环节,让同学们“打腹稿”,做到胸有成足。想作文是写作文的基础。在写作文之前,你想作文了吗?是怎样想的?想作文,一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想题目?想内容?想结构?想技巧?想语言。

1、想题目:要想如何扣题,如何不跑题。它解决的是“帽子”的问题,一定不要张冠李戴。我们本次作文要写的是“人”的文章,不是景物、不是动物。

2、想内容:就是想“写什么”?主要是什么立意?用什么材料?它是想作文的主要步骤,解决的是“灵魂”的问题。你想写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突出之处?都要想好。

3、想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这一步骤可以写成提纲,它解决的是“骨架”的问题。

4、想技巧: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等等。它解决的是“化妆”的问题,怎样锦上添花,让文章更美。

5、想语言:用什么语言来实现上面所想的各点,它解决的是“肌肉”的问题。在各个步骤中,它是唯一允许边写边想的步骤。

如此下来文章就了然与胸,下笔自然如行云流水。

想作文是写作文的基础,说作文是写作文的演练,也是想作文的检验。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多是“哑巴作文”,学生即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但是连说句话都脸红,更别说与人辩论。作文教学不但要教学生能“妙笔生花”,更要教会学生“妙语连珠”。现代社会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往往比你的知识技能更重要。所以在新课标中,非常注重学生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的,“口语交际”是作文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人》教学中,在完成了“想作文”这一环节后,我接着就安排一个“说作文”的环节。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写作对象,写作对象的特点,文章的结构、技巧、语言等。

第三步:情到浓时,动手习作,乐写的进行曲。

学生在大家的互相说说的环节中,满怀激情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听取了别人的见解,就会对作文胸有成竹,写作的热情也别点燃了,此时教师提出本次作文的中心要求。如: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详略要得当、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等等。在学生进行习作时,老师要进行巡视指导。

第四步:精心修改,完成习作。作文修改教学的要求应与作文起草前教师提出的中心要求保持一致。在学生初步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收集并快速浏览学生习作,大致了解各个学生的习作情况,选出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在作文修改课上展示,引导学生根据作文起草前教师提出的中心要求进行集体评改。接着引导学生自我修改习作,也可组织一些同学间互相修改习作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修改符号和修改作文的方法。可鼓励学生高声朗读自己的文章,在读中欣赏自己的优点,在读中发现自己的毛病,在读中揣摩最佳表达方法;提倡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找到最佳修改方案。最后,把经过精心修改过的习作整理成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详略得当,语言优美的好文章。

7.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七

有时对同一堂课, 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 教师首先出示教学目标, 接着声情并茂地用故事导入,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之后, 学生围绕教师事先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从课堂主体来看, 这堂课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思维活跃, 发表了许多独特的想法, 充分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求, 应该是一堂好课。可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看, 学生虽然各抒己见, 但教师没有及时准确地点评这些意见, 使整个讨论也没有达成共识, 教师没有发挥好主导作用, 因此又算不上是一堂好课。我想,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对课堂的评价也应是多元的。师生互动多的课堂, 不一定就是好课;学生话不多的课堂, 也不一定就是坏课。眼光不同, 标准不同, 角度不同, 对同一堂课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要评价得更全面、更准确, 应多学习新课标, 多研究新课程, 唯有这样, 才能看得更深刻, 说得更到位。

但有一点, 上公开课的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管这堂课怎样设计, 都不要设计得过了头, 不要把它当成“技艺展示”课, 不要把它上成给别人看的课, 因为“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真实和自然。

一教学设计再巧, 课堂还需真实、自然

每一位上公开课的老师, 都要花很多时间做准备工作, 他们觉得公开课肯定不能与平时一样, 似乎没有新理念就不行, 所以多方寻找资料, 绞尽脑汁, 在课堂上想出奇制胜。更有甚者, 为了上好公开课, 在课前反复演练, 把新课都炒成了熟课, 在真正上公开课时, 学生几乎毫无新鲜感可言。也有的老师提前把问题告诉个别尖子生, 让他们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上课时学生自然是语出惊人、一语中的, 而老师的课堂设计更是显得张弛有度, 几乎无懈可击。有人为了制作精美的课件, 耗费了许多的精力和时间。有人为了完善课件, 请别人反复修改, 最后课件被别人删改的面目全非。

像这样的公开课, 往往都是一些示范课、优质课比赛, 它的意义原本是要真实而自然地展现课堂案例, 让授课者和听课者讨论新的教学理念, 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起示范与指导作用。可是, 如此示范课、优质课, “优”在何处?“示范性”又何在?好课需要设计, 但设计不等于作秀。真实是做人的根本, 也是文章的生命。教学研究的出发点, 应该回归自然, 求真务实。好课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如果一堂课是真实而自然的, 那么它即使最后上成了“坏课”, 也能总结出经验教训, 提高认识水平和执教能力, 最终定会上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课”。

二课改理念再多, 不能脱离学科特点

有些公开课, 教师把它变成了演唱课、表演课、拓展课、辩论课……似乎不这样就不叫课改, 就不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有些教师喜欢让学生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外拓展, 可是如果研读文章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 而延伸拓展的时间却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能算是一堂好课吗?花几分钟读一读课文段落, 而用几十分钟让学生讨论、发言, 这真的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吗?怎样体现新的课改理念, 其实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特点, 让语文教学回归文本, 加强朗读训练, 重视语感的培养。

第一, 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归文本。我们知道, 语文学习的依托是课文, 是文章本身。一篇课文, 很多老师也要反复地读上若干遍, 才能对文本有初步的理解, 而在课堂上只让学生读一两遍, 他们能有多深的理解呢?不管是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 还是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它的基础都是充分地阅读和理解文本。失去了这个基础, 整体感知和合作探究就如空中楼阁。对待文本不求甚解, 后面的延伸、拓展也就失去了根本。如此,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便会无的放矢。

第二,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 一篇文章往往蕴涵着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有的沉郁, 有的激昂, 有的忧伤, 有的欢快, 而这样的情感, 需要用心品读才能深刻领会, 这是任何的讲解或者讨论都不能代替的。在课堂上,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 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 抓住课文中富有内涵的词句, 让学生细细体会,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授《岳阳楼记》时, 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段的设问句和反问句, 通过反复朗读, 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其作用, 体会作者对友人殷切的期望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第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在文章中指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中国的传统教育很重视语感教育, 像“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样的名言, 我们耳熟能详。语文素质高的人, 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因此, 语感的培养应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对一些经典诗文, 切忌讲解太多, 练习太多, 因为多讲多练不如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得多了, 记得多了, 语感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习得才是好课

现在有一种较普遍的课堂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新课导入→字词音义→学生阅读→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延伸拓展→课堂小结。似乎不解释词语就会丢失基础, 不讨论就没有合作探究, 不延伸拓展就不够丰富, 不画龙点睛地总结就不算完整。如果每堂课都这样设计就缺乏新鲜感, 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教无定法”, 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文体要求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面面俱到反而不如重点突出。古代诗词要重视诵读, 议论文可以侧重讨论, 小说人物可以进行比较分析。当我们突出某一重点时, 就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教授《湖心亭看雪》时, 我重点抓住“白描”手法的学习与运用;讲解《秋天》时可重点抓住几个传神的词语, 以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有时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激烈, 探究得越来越有深度, 教师千万不要随意打断, 不如顺其自然。这其实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现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动机、兴趣和接受能力是随时会发生变化的, 教师要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 因地制宜地调控课堂。做到课前有准备, 上课不拘泥。有些教师有了辩证的教学观, 课堂上有了一些创新的做法, 评课者却认为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没有体现新课改精神。这恰好反映了评课者自身缺乏动态辩证的教学思想, 眼里没有学生, 只有课标, 从而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课标虽然指导教师的教, 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 我们的教学方法是为教学重点而设, 为学生习得而设, 要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得。

8.浅谈如何上好作文课 篇八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1、日记、摘抄,积累素材、导入作文。

我给学生讲,生活不是没啥可写,是因为我们不会体会生活,不关心身边的人事,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身边事,凡事看了要想为什么,对?错?看到美丽的景色要学会观察,发现身边美好事物,把这些看、想书写出来,学会用我们书上学过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日记,看到啥就写啥,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寫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我要求学生从书上看到好的段落要摘抄,看到好的作文要简单评价,我给他们加以适当指导,并刻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写,慢慢语言就丰富了,再写作文就不再无话可说了,程度好一点的会觉得轻松自如,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感觉作文太难,也就愿意写了。

2、有意让学生经历后,参与写作。

学生感情世界很丰富,爱憎分明,对班里发生的一些事,,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学生用笔写出来,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就医时即练笔写作。比如:地理老师上课,把学生拉到操场上,列队排开,面朝太阳,两笔伸开,闭上眼睛深呼吸,认真聆听大自然等等学生很感兴趣,就这一节课我安排学生写《记一堂有趣的地理课》。我们班有学生受欺负或发生争执,我让学生讨论谁对谁错,你要是老师或家长你如何处理,你是受害者如何对待伤你者,在学生有结论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话题作文,我们学校组织了“感恩”教育大会,同学们被感动了,情感被激发了,我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倾泻与父母、老师的真情实感,同时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这些学生亲身经历,写亲来就容易,程度差的学生也能简单记事,学生就不会不交作文或抄写了。

二、重视阅读,多给学生朗读范文。

“读写”是说读和写是分不开的,我们要重视阅读,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读的名著要让学生读,用阅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掌握写作技巧。除了这些之外上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谈读书心得,叙述生动情节。作文课上我还经常给学生读好的作文,把我读到的好书讲述给大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也能一星期找一篇好的文章作文课上交流欣赏,好的文章如一盏明灯照亮他们的写作之路,有较强的感染力,从而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学生写的较好的作文也要范读,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三、要学生养成互批互改的习惯。

9.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篇九

怎样判断一堂大致算是好的语文课呢?

从课堂教学的结构看,它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体现着教师精心准备过的匠心。课前的导入、问题的提出、课文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等,应具有完整的、有机的、谨严的时段结构,也具有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的逻辑结构,能给人详略得体、张弛有序的整体美感,也没有什么大的遗漏或拖泥带水的尾巴。那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学生仍被搅得云里雾里的课,常常是由于课堂结构混乱造成的悲剧。有时我们备课时在课堂结构上稍一用力或略作调整,效果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看,它应是明确的、单纯的、实实在在左右着我们的教学的设计,自觉地或自然地控制着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与新问题的生发、讨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指向,都在为着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感受文章独特的深刻的思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切忌漫无目标的“互动”、瞎忙。

从教师的教学语言看,它应是准确的、简洁的、明白晓畅且生动形象的。讲解时,应是富有逻辑性和煽情性,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和语言的魅力;与学生对话应是平等的温文而雅的,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民主和教师的亲和力;提问的设计和疑难的解决应是富有启发性的,看去也应该是自然而然的,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充满着教师的教育睿智。

从教学过程看,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将各种有关的信息要素激活,在多向传输的过程中,主体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研读文本、质疑问难、切磋商讨、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教学的最终目标指向,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自己生命的乐趣和生活的需要。

从板书设计看,它应该既是简洁的也是提纲挈领的,能用较明快的文字清楚地揭示出课文的结构和思路,直观到文章的内涵。

语文课堂是我们对学生实施人的培养的最重要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展现我们对一个个高尚灵魂精心打造的过程,当然也可能会在我们拙劣的演技下,使学生精神疲惫、慧智丧失、灵魂扭曲,那么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良机。这个珍惜不是那么容易被每个人所关注的,而一个有正直良知的教师是不得不考虑的。

一堂好的语文课须依赖于教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教育机智,更依赖于教师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深刻的思想见地,另外如经验和善于对经验的总结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父亲节送给父亲的感谢信下一篇:八年级上物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