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结

2024-09-30

历史小结(共9篇)

1.历史小结 篇一

历史教学小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4)班和高二(1)班两个班级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第一次担任高三的教学,自知责任重大,但是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但由于本学期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对于高二(1)班的学生,学生本身基础就不是很好,对于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面对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再加深难度,让学生有信心学历史,有信心通过历史的学业水平测试。

教学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我认为先要从学生思想方面下工夫,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在满堂灌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的,一下子把主动权交给他们,真的是无所适从。所以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而且还应该让同一个班级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思路。这样才可以在思想上达到共识,以后可以在以下方面努力:强化自主学习的责任意识;提供有效的自学方法,并不时的进行指导;当然还要监督鞭策,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比较弱;及时发现成功之处,进行成就激励;,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只要意识到位,责任在肩,方法适合,有成就感,一定会越学越好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2.历史小结 篇二

一、历史课堂小结的新途径

1. 创作结课,师生互动。

新课改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历史课堂小结不能成为教师的“专利”。结尾环节是宝贵的巩固环节、提升环节,应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变教师结课为师生共同结课,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谓文史不分家,在教学实践中,我在结课时就本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要求学生创作诗歌,给学生以美的遐想、有益的启迪。

例如川教版七年级下《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我这样结课:明朝初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这位和平使者,高扬着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的旗帜,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了良好的邦交关系。请同学们在纸船上(导课时要求学生折的)为我们的这位和平使者———郑和写上几句小诗。

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梳理、总结、归纳,提升所学知识,进而进行创作,提出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抒发对历史的感悟。创作的作品既有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又有文学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

2. 反馈表式小结,开发课程资源。

反馈表式小结,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反馈表,课前提前发放。例如我制作的反馈表:

(1)留下什么: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说说原因吧。

(2)争论什么:有无跟老师或者教材观点不同的地方?

(3)问点什么:你觉得本节最难的地方是……谈谈你的疑惑。

(4)说点什么:学习本节课给你有何启示或感想?

(5)需要什么:你还希望加深、扩展了解的知识有哪些?

反馈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收获、疑惑和需求,发现学生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将学生的资料整理,归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再反馈到教学中,形成良性循环,既拓展了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又真正做到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3. 拓展延伸,关注社会。

结课要源于课本,更要超越课本,将某些历史内容延伸到课外学习,拓展到社会现实生活,有助于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沟通历史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进一步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样的结课,使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例如旧人教版高一上册《五四运动》,我的结课:1919年5月4日,中国大学生面对国难当头,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群情汹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2009年5月4日,中国的大学生在干什么呢?5月1日开始放大假,大学生们理所当然地选择:旅行、休息、走访亲友……时代在变,人在变,你思考到什么?

4. 歌谣小结,境中生情。

利用集中反映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的歌谣结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主题。歌谣语言凝练,概括性强,而且琅琅上口,趣味性强,便于记忆。可以说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结课时,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在朗读声中师生共同感悟历史,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川教版七年级上《春秋五霸》这一节,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歌谣能简洁凝炼又清楚直白地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浅显容易。我结课用“齐桓公,用管仲,尊王攘夷葵丘梦。退避三舍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一鸣惊人楚庄王,邲战败晋做霸王。吴王阖闾用孙武,改革内政终败楚。越王勾践天不负,卧薪尝胆终灭吴”,效果极好。

5. 提纲挈领式小结,利落简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双边活动结束新课,但是有的学生不能把握重点,掌握的知识比较凌乱。这就需要在本节课的最后四五分钟,教师紧扣本课的主题,围绕重点难点,梳理知识,概括要点,提炼主干点,明确结论,升华情感,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主题鲜明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整理总结概括所学知识的习惯。这是最基本的一种结课方式。

6. 巧设桥梁,承前启后。

巧设桥梁、承前启后的结尾既概括本节的内容,又为下一节教学内容有机地埋下伏笔,提前创设教学意境,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二、创新型历史课堂小结的意义

1. 有利于巩固知识,升华认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网络体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师生共同结课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

认真设计好每堂课小结,对教师的业务提高也有帮助。因为,要搞好小结,就必须吃透内容,从中提炼,并和以前小结相贯通,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研究、准备,对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很有裨益。

在新课改形势下,还要求一线历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不断拓展课堂小结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王雪蓉.初中历史教学的结课技巧[N].中小学教育.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3]何雅东.课堂教学艺术之结课艺术[N].语文学刊.

[4]李庆忠.历史课堂教学的结课技巧[N].教育学术月刊.

3.初中历史课堂小结例谈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小结 教学方法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58-01

“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整节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所在。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通过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把大量的、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贯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深化历史发展规律认识,逐步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对历史进行识记、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不断深化知识的过程。

一、认真研读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到每一章节,小到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有具体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常,教学目标都是隐含在教学内容中,需要我们透过历史事实或现象去概括或总结。所以,进行课堂小结,首先必须认真研读标准,明确每一节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了这一点,就能抓住课堂小结的尺度和关注的重点、难点,就能做到小结的详略得当。比如:7年级历史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内容,体现的是明清时期,面对外敌入侵,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率军奋起反击,打击侵略者,向世人昭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斗争精神。因此,在本节课小结中,始终要突出这一点教学目标。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

二、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所以,对于每一章、每一节内容的课堂小结,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年龄特、思维特点,选择不同方式的课堂小结。比如以下几种:

(一)师生提问式课堂小结

采取提问来进行课堂小结,既可概括全课的重点内容,也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在小结过程中,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补救。而学生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概括历史问题,能够认识问题的本质。比如:7年级下“成吉思汗与忽必烈”一章教学,通过下列提问来进行小结:

1.有谁知道在蒙古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有一个起关键作用的杰出人物,他是谁?

2. 你觉得成吉思汗是怎样的一个人?

3. 成吉思汗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求学生熟悉历史史实,并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把握了该堂课的教学。

(二)归纳式课堂小结

归纳式课堂小结就是教师要根据板书把本课所讲的主要内容设计成一个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情节(重要历史事件)等要素在内的简要总结或概括。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方法。它通过概括、浓缩本课的主要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提纲式归纳,让学生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更加清晰、准确和系统。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章节内容。可以归纳小结为:原因(包括直接、间接),经过(时间、过程),结果,影响等。所有知识都是围绕这一基本线索,进行延伸和扩展的。

(三)图表式课堂小结

就是把所学知识通过设计一定栏目,体现彼此间的平衡或对比,对于类别清晰、层次分明的史实,可用图示或者表格的小结方法。通常是制定好表格,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把教学知识点填充到表格中。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课就可以采用表格式小结。

(四)讨论探究式课堂小结

在教学完内容后,教师不做总结,而是由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后作出小结。这一方面能加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进行探究,发表总结的观点,?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通过该这堂历史课的学习获得哪些知识。

学生1提出:西周的分封制,包括它的实行目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学生2提出:奴隶制社会的主要社会成员有贵族、平民与奴隶,他们组成了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

学生3提出:西周的统治者吸取商亡的教训,注意治民之道,系统地提出了“礼、乐、刑、政”一整套治民之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礼”和“刑”。

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补充和修正,以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对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要进行鼓励,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热情。

总之,我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小结方式,使知识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通过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何 欣.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小结八种形式,考试周刊,2012年06期。

[2]周银燕.课堂小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学习

4.历史问卷调查小结 篇四

慈利县一鸣中学历史组

唐翔宇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是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查,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访谈。设计了一份“历史问卷调查表”,并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一鸣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和方法

结合自身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访谈。设计了一份“历史问卷调查表”。问卷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各年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收回100份,调查问卷共四个大题16个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问卷调查主要是从学生喜欢的哪类型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历史教学方法和喜欢何种检测方法入手。

2、调查结果(1)、学生喜欢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型的占48.2%,精简型的5%,故事性的占33.8%,拓展性的占13%.(2)、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知识拓展性的占33.7%,照本宣科的占4%,强调学生划线做重点的占9%,幽默风趣型的占53.3%.(3)、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学方法:讨论法占6%,故事情境再现法占47%,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法占33.5%,满堂灌教学法占3%,角色扮演法占10.5%.(4)、学生喜欢的检测方式:开卷的(论文式)占18%,闭卷的2%,开卷(主观性题)加闭卷(客观性题)相结合的占80%.3、结论(1)、学生喜欢图文并茂和故事性强的教材;(2)、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类型中以幽默风趣型教师为主,知识拓展型教师其次;

(3)、学生喜欢故事情境再现法和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法,对“满堂灌”和讨论的教学法兴趣不高;

(4)、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以开卷(主观性题)加闭卷(客观性题)相结合的检测方式。

二、问卷调查结论、访谈反应出所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学生虽然喜欢历史题材的作品和故事性强的历史内容,但对历史课堂教学所要掌握的内容普遍兴趣不高;

2、学生对历史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也可看出课堂教学改革有必要;

3、我校历史课堂教学虽然“满堂灌”的情况较少,但模式普遍比较传统,有效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较少;

4、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未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5.高中知识要点历史小结 篇五

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必要性

(1)国内战争爆发;(2)苏俄面临严峻的困难,经济军事力量薄弱。

2、内容和特点

(1)目的:为了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②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强制劳动。

(3)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都是保证战争所需的,这些措施在保证战争胜利方面起了明显积极地作用。②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具有“共产主义”的性质。

3、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在当时来看是正确的,而且确实起到了巩固新生政权的目的。(1)从原因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特殊条件下,是必要的、也是唯一可行的政策。(2)从成效看:它使苏维埃国家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恢复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新经济政策

1、必要性:①连续的战争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②人们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③国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内容和实质:

(1)内容:①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贸易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2)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实质: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评价

历史功绩: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②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③新经济政策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不足:新经济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又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1、苏联的建立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后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扩展至15个。1924年初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5年12月,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但当时苏联经济落后,重工业基础薄弱。(2)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战争威胁依然存在。(3)与斯大林的认识有关。斯大林认为把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是苏联的迫切任务。

3、农业集体化运动

(1)原因: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工业化的需要,工业发展使粮食供应出现困难。

(2)概况:1927年提出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方针,30年代在苏共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浪潮;1937年底,农业集体化运动基本完成。

(3)影响: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从而损害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长期停滞落后。

4、“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形成: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它具有如下特征。①经济方面: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在经济建设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工业化模式。②政治方面: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制。权利高度集中,党政不分、个人专权,忽视民主法制,缺乏群众监督。

(2)“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它的优势在于国家可以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①它保证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政局稳定,促进了重工业的高速发展,从而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和军事强国。②它促进了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③推动了二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同时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阵营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

(3)“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①经济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②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破坏了民主集中制,社会缺乏民主法制,造成个人专权,形成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2、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农业、轻工业的缓慢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内容:(1)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允许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开展大规模的垦荒运动,扩大谷物生产,大规模终止玉米。

(2)工业方面,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影响:尽管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概况: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作了一些调整,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与美国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苏联的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2、经济改革的内容:重点是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

(1)工业方面: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坚持计划经济的前提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价格、利润、资金、信贷等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的限制。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改革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苏联社会动荡、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苏联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苏联社会陷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的边缘。

2、经济改革内容

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首先进行经济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经济体制,总目标是向市场经济转变。具体内容是:①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用指导性计划指标代替指令性指标,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②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迅速发展。③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拥有经营自主权。④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还出现了与外国合资的企业。⑤推行家庭承包制。

6.师范类历史教育实习小结 篇六

王海春

不知不觉实习已经快一个月了,说实话当时我不是很想回来实习,因为我在家已经找好实习单位,而且有希望可以留在那。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我还是妥协回学校集体实习。我这次的实习学校被安排在花果山中学,说来我和花果山中学还挺有缘分的,因为我见习的时候就在这个学校。不过这次我不是以一个见习生的身份去的,而是以实习老师的身份。

2月27号,我们在花果山中学集中实习的同学,有秩序的一起来到花果山中学。我还记得那天还有海洋港口学院的学生,他们人数很多,显然我们是附带品,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对教育的热情,而且花果山中学的李校长还亲自在会议室接待了我们,我们学校的沈书记也一起参加了会议。与会还有海洋港口学院的重要领导。会上李校长给我们安排各自的实习班级及班主任和实习指导老师,我带的是九(2)班和八(2),指导老师是孙辉,李校长也对我们作息时间做出规定,整体感觉比较宽松,我们除了要跟着实习指导老师听课之外,别的就是在我们固有的办公室里改改历史同步导学,然后忙自己的事,这一个月还是过得很惬意的。

7.历史小结 篇七

一、整理知识, 恰当评价, 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个课堂小结意味着学习将进入另一个阶段, 前面的学习和知识将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小结是教学过程一个固定的程式和必要的环节, 更是上课教师教育理念和智慧的体现。朱老师在“几分之一”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21后, 在小结时有这么一个片段:

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块, 每块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写作分数。也就是说, 被除数除以除数, 我们刚才用小数表示, 现在我们可以用分数表示。像这样, 就是刚才我们所学的分数, 这个可以这样写, 它是1除以2的商 (演示:写分数线—写2—写1) 。1除以2的商, 是多少?我们用分数表示, 商是多少一起说。

生:。

师:注意啊, 从下往上读。来读一遍 (幻灯片显示:是一个分数, 它是1除以2的商)

这个片段看起来不是那么精彩, 甚至感到有些啰唆, 但朱老师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课堂小结除了让大家有一个反思和梳理知识的机会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学困生重新整理知识, 强化记忆, 巩固所学内容。否则, 连都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学困生, 是很难进行下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的。像“学了哪些知识”之类的陈述型小结, 尽量让“学困生”完成;像“应注意什么”之类的陈述型小结可先让“中等生”完成;概括性比较强或深层次的反思型小结则由优等生完成。

在开放题“找次品球”的教学中, 学生完成探究、准备汇报时, 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好, 我们停一下。老师刚才在下面看的时候, 发现很多同学都在不断地想各种方法, 想出一种再去找第二种, 有的同学已经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找出这个次品球, 这非常好。还有个别小朋友, 写好以后, 觉得没事了。这样不好, 你要不断地去找, 去思考。好, 现在我们来交流学习情况……”

朱老师没有马上进行探究结果的汇报, 而是先做了一个评价性小结。在评价中有鼓励、有批评, 更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知道“课堂上自己该怎么做”, 解决问题要不断追求, 勇于创新。同时, 也要求学生明白“自己做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进行学习”。朱老师在暗暗地引导学生和其他同学作横向比较, 反思总结自己的前期行为, 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提炼思想、承前启后,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再次经历核心内容, 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并有可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思路、目标和内容等。

例如, 在“与众不同”的教学中, 在交流了“那你看我跟牛有什么不同”之后, 朱老师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看待我跟牛的区别这个问题, 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 会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其实, 数与数之间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下面, 请大家观察2、4、6、7、10, 找出与众不同的数。”

正是有了这样巧妙的总结, 将课前“人与牛的不同”的谈话环节巧妙地过渡到了新课内容。更重要的是, 它还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为他们进行开放性思维添加了充足的润滑剂,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创思维。

再如, 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 朱老师先让学生在一群小数中找出几组相等的数,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它的规律——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个活动之后进行了这样的小结:

“我们还学过了分数, 是吗?你看, 如果我们像刚才那样, 在一群分数 (幻灯片出示) ……中, 你能找到几个相等的数吗?如果有, 请说明为什么相等。请大家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

用归纳法去发现规律是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经常使用的策略, 但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还未能达到积极选择、主动使用的水平。通过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重新经历获得小数基本性质的过程, 潜移默化地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同时, 为学生进行新内容的探究发现创设意境、埋下伏笔, 使前后内容衔接严密, 过渡自然。

三、自主体验, 合作交流, 优化学习方法

“知识的冰山模型”给教学的启示是:学习中, 诸多的知识不可能全部由教师传授, 很大一部分是需要学生理解和领悟的默会知识。建构主义也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 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相反, 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 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朱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 要学生计算24×31的积,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 建构了10种以上的方法:

面对众多的计算方法, 朱老师并没有马上引导学生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 也没有根据自己的经验评价这些方法的优劣, 而是创造环节让学生继续活动, 自主体验, 自我小结。

师:每位同学都非常不错, 创造了自己的计算方法。现在, 请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说说每种算法所花的时间、精力和计算的难易程度等, 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然后, 对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讨论一下, 尝试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计算方法多样化、如何优化计算方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朱老师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自主体验, 不仅使他们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以获得不同的解决方法, 还能及时纠正自己在思维活动中的偏差, 在信息交流中体会优劣, 并找出最优和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真是“无声胜有声”。

四、深化主题, 升华情感, 树立正确价值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我们往往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束手无策, 难以做到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而朱老师在这方面确实为我们作出了示范。例如在“花了多少钱”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计算、交流, 发现从出生到现在, 父母平均为他们花了约300000元。此时学生感到有些意外和惊讶。300000元,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在场听课的教师来说, 都应该是一个相当有震撼力的数字, 但朱老师却显得格外平静, 只字未提300000, 只是表情有些凝重地说:

“大家好好想一想, 长辈对我们的爱, 有一部分或许可以用钱计算出来, 但很大一部分是没法用钱计算出来的。通过上面的估算, 你一定会有所感受, 请把它写下来。”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听课教师也渐入佳境, 全场一片静寂……当学生一一上场发言时, 有的竟感动地含着眼泪……

在教学中, 朱老师总是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思维。如在“平均数”一课的拓展练习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池塘里立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平均水深120厘米, 小明身高135厘米, 不会游泳, 如果他不小心跌入池塘内, 是否会有危险?为什么?

这是一个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平均水深120厘米, 最深的地方有可能超过135厘米, 所以认为会有危险。在一般的教学中, 我们认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平均数, 教学可以到此为止。但朱老师却出乎意料地做了这样一个小结:

“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小明可能没有危险, 也可能有危险。有危险当然是对的, 就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 平均水深120厘米, 最深的地方有可能超过135厘米。但是, 根据平均数意义, 这个池塘的水深可能一样, 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池塘的水深都是120厘米, 那么, 小明跌入池塘后, 不一定有危险。我们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 应该考虑它的前提条件, 正确和错误不是绝对的, 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

8.例谈历史与社会课堂小结的设计 篇八

所谓课堂小结,是指在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它常用于课堂的结尾,所以好的课堂小结形象地被称作“豹尾”。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把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记忆;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使课堂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为深层次的探究,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热情。所以,在历史与社会课的授课中教师应优化课堂小结的设计,做到“虎头豹尾”。

如何优化历史与社会课的课堂小结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课型的不同,遵循教学规律,采取不同的形式。

一、课堂小结的设计原则

(一)要有目标性

好的课堂小结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否则就失去了课堂小结的意义。

(二)要有引导性

小结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要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现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要有精密性

课堂小结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所以课堂小结要有浓缩的“提炼”艺术,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

(四)要有针对性

课堂小结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二、课堂小结的主要形式

根据历史与社会课的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归纳了一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课堂小结形式及相关应用实例。

(一)总结式

这是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最常用的课堂小结形式,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将课堂内容简明、扼要且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可以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此法可以引导学生来归纳总结,或师生共同归纳。比如,我们经常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要点”。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是授课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作知识内容上提纲挈领的归纳,形成课的高潮。

(二)巩固式

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时,适时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得到强化和应用,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巩固的形式既可以让学生做习题训练,或进行小组竞赛,也可以让学生上台练习。比如每节课结束前留出5~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本上的练习,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巩固式课堂小结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更加普遍,有经验的教师一般会用30分钟左右复习知识点,余下的15分钟用来做巩固练习,收效甚好。

(三)悬念式

好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急于求知下面的内容,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采用这种结尾,要找准前后两课内容的联系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既富有启发性又能暗示新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形成对新课的悬念。比如教学《家住平原》一课,临近结尾时,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然后通过提问巧设悬念:“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你们还想知道山区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要弄清其中的缘由,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与山为邻》,大家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样结尾,把课内知识向下一节课延伸,造成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问题的欲望。

(四)讨论式

讲完新授内容后,课尾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教师不急于表态,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冲动,营造思考问题的良好氛围,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既能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教材的有关知识、巩固所学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比如在学习《一道难解的题》一课时,课堂小结就可抛出 “你怎样看待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五)歌谣式

总结式、巩固式、讨论式等,是常用的“收尾”方法,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厌倦。如果教师能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的教材特点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谣,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谣所蕴含的知识内容的兴趣。最常用的是历史小歌谣,如《秦朝一统》一课的课堂小结可用这个歌谣:“公元前,二二一,秦灭六国天下一;皇权至上两千年,中央集权管郡县;修长城,御匈奴,开凿灵渠连长珠;车同轨,书同文,圆形方孔度量衡;既焚书,又坑儒,农民起义是陈吴。”

(六)比较式

历史与社会课中许多知识点既相互关联又各有差异。课堂小结时,教师要通过比较让学生鉴别差异、理清脉络。比较分析时可以借助一些知识体系图表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夯实知识基础。如教学《秦岭—淮河分南北》一课,就可利用表1进行小结。图表直观明了,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差异。

(七)探究式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深层次内涵,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前的历史与社会教学非常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除了综合探究课,教师还可以在其他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去探究。比如教学《资源出现短缺》,课堂小结时,可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做一个题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来源和去向”的小调查,并画一幅流程图或写一篇调查报告。探究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八)升华式

9.历史教研组工作小结 篇九

政史地组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从我校教育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为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了大量的工作,现简要回顾如下: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要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一缸水”。21世纪是知识竞争的世纪,各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对我们老教师来说也存在着熟悉教材的问题。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充分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实施,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我们在学习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新成果、新观念,并进行下载,做好记录。我们组青年教师,也不断向老教师学习,受到学生好评。在教学中,我们组全体同志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努力使课堂教学素质化落到实处,“课外不占课”已成为我们教研组组风,每一次练习,备课组长都认真把关,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我们组共11名老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特色,在老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进步很快,林晓琴老师是本学期刚上岗的,但她在教学上虚心学习,廖乃树老师电脑水平较高,他们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为我们组教学直观性、趣味性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资源。张乃洪老师,把多年来查阅的有关资料、教学经验等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盼望他们早日成为本组教学骨干。在公开示教活动中,一人上课、全组出动,个个都是好帮手。

三、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的特点,我们尝试用“导言设计”,“情景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维。

(一)突出教研重点,探求教研工作的新亮点。为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说课。也就是说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说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学习规律、方法、技巧。每学期开展听评课。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课改的实际进展,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参加每一次片课改活动,做到参加活动、了解情况,教师们共同探讨,一同成长。努力做到听课必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引导点拨,以使课改顺利开展。

(二)提高教研实效,营造浓厚教研氛围

1、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讨和交流。针对各学科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成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推动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同时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成长,2、落实课题研究,指导教学改革。本学期,我们继续组织、带领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使课题研究与培养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解决学科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总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远远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把我们教研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四、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工生活调查”的活动过程和方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顺利、有效的进行,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班主任工作千丝万缕、繁琐罗嗦。一个学期来,卑人能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之宗旨,在实际工作中不辞劳苦、焚膏继晷地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在上级诸多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并且有了良性的发展。概括性地说有以下几点:

一、主动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各职能部门各个阶段和突发性的工作要求,做到坚决服从、动作迅速、部署到位、落实有策,经常性抓好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小结环节工作。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午休、晚自习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早读、午休、清洁卫生情况或晚自习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之示范效果。

二、主动、大胆搞好对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扶持、教育和培养工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该班“难得”的班干部从总体上说:“领头雁”几乎没有、表率网射作用差、胆小怕事常拖拉。针对本班学生干部胆小怕事、明哲保身而不能形成班集体的核心这一状况,深入学生生活,善于洞察和了解情况,。我更多的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或个别谈话,分析研究之根源、指出教育其不足、授之建议以方法;同时进行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培养出像曲超、刘玺、王琳、那荣威、张一烁等这样一批较为得力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有了良性的互动,此一状况在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始终贯彻分层次教育,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针对本班如:李想、茅侃侃、张雨绮、党宁、刘松林、高燃、刘宇、李宇春、刘亦菲、何洁等纪律或学习双差的后进生多、且突出之头疼状况,我班实行了《学生每天情况登记表》、《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每天公布》制度,坚持每天登记、每周公布、每月小结的做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做到“小犯指出批评、多错检讨通报、大错约见家长、累犯严肃处理”,更主要的是班主任经常性加强督促和引导,充分利用班会、集会小结、召开座谈会、电话通知其家长、开展“告别不良行为,重塑文明形象”等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从情入口、感之以心。同时,有的放矢地“约法三章”,狠治各种歪风邪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耐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和家长的配合督导;充分利用班(团)会、课余时间以及校内外各种方式的活动,结合《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文明学生的评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核心集体,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些“暖处理”给他们定目标限期改正,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和班风.。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大力加强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违纪现象有效地得到了遏制,班级纪律迄今终于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四、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后进生的帮教,增进师生情谊。本学期面对后进生工作面积大、难度大、反复大、转化难的“四大一难”,本人竭尽全力,一改一些成效不大的做法,保持了幽默、风趣、耐心的帮教与引导,配合家长,擒贼先擒王,促使如章子怡、张含韵、张柏芝、张韶涵、张靓颖等一大批纪律差生首先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化效果明显。

五、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本学期第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了11位后进生及其家长和科任教师的面对面座谈会;按学校的安排于开学初与中段检测后召开了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依时到会,缺席家长后来通过电话、写字条等也取得了联系,有力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

六、积极、依时参加学校、年级(组)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及时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依时完成学校、级组的各种材料汇报和上交事务。

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本人还常常勇挑重担、乐于助人。作为班主任,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成败利钝,对学校、级、组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提出的要求坚决执行。

上一篇:仓储部管理评审报告下一篇:正月十五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