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24-11-18

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6篇)

1.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一

广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如下:

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相处才是适合的?其实,我们生活学习、待人处事等,都需要寻找适合的方式。请结合你身边的事例,以“适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点评解析

——广州智康语文老师王衍婷、朱丽敏

看到阅读考了龙应台,相信很多考生都会松了一口气,龙应台、毕淑敏、林清玄……这些“阅读篇目常驻作者”都是学生们平时练习的重点。一般这种情况下,作文也会倾向于结合本卷的文学类阅读去进行,这次,并没有例外。

从《独立宣言》到《适合》,在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语文老师们第一反应就是“哇,老生常谈,容易写,但是要拿高分,难!”

什么叫“适合”?

再漂亮的鞋子不合尺寸也会磨脚,再昂贵的食物不合胃口也没食欲,再耀眼的人生不合理想,灵魂也会痛苦万分

譬如,雄鹰适合搏击天空;猛虎适合傲啸山林;巨轮适合乘风破浪……

譬如,幼苗只有扎根在适合的土壤才能长成苍天大树;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突破自我……

那么,《适合》这个题目,我们究竟怎么写呢?下面,由广州爱智康语文老师为大家解析:

拿到作文题,我们从三大类主题入手思考。

一、真情类:写亲自情、师生情、社会真情。

在与亲人朋友的相处时,我们需要找到适合的沟通方式。然而,受阅读《独立宣言》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写。从细节描写之处见真情,则是这类作文脱颖而出的关键。

选材示例:可从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中选择一个带有冲突的事件来写:

如:①在选择高中文理科时,父母认为孩子适合理科,但孩子认为自己更适合文科,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找到一个适合的方式去沟通与相处;

②祖辈父辈与伴侣相处的方式往往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都是为了日常生活的鸡毛蒜皮而磕磕绊绊,但这种在其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相处方式其实就是最适合他们的,平淡之处有属于他们的真情。

③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适合的相处方式:摔倒了敢扶,赠送了馒头知谢,善款捐了知去向;邻里间的相互招呼,路人间的热心指路,困难时的帮把手。点滴之间,纯粹自然的真情即为“适合”

二、成长类:围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来思考。比如:我们做事、学习都要适合自己的节奏,找准自己的方向去努力;别人拥有的美好的`事物、生活,不一定适合我们。

选材示例:

①我对老师讲的学习方法有异议,与老师起了争执--我认为自己的方法最适合自己,老师认为他的方法适合每个学生。我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实践该方法,优异的成绩应证了我的方法是适合我的,老师的方法也适合大部分学生。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②我慢慢长大,长辈开始把我当成大人看,我变成了“适合”做许多事情的人选。例如,我适合弹钢琴、适合当飞机师、适合当一个“优秀的榜样”……然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有着真正热爱的事物。这,难道不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吗?一昧追求适合,会丧失自我。比如,一昧迁就他人的看法,在每个人面前都表现很“适合”,那就会丧失自我的个性

③追星的正确适合方式:同学喜欢追韩星、小鲜肉,迷恋他们的帅气,我也名追明星、球星,他们的坚持与毅力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前行的动力。

④小时候人人都想做英雄,但是最终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但是最后发现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社会类:思考角度从个人上升到社会现象、文化潮流,如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是否适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是否适合等。此类立意在考场中有较高优势,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等,但切忌空洞、泛泛而谈。

选材示例:

①当“我”回到故乡,听着老一辈温柔却陌生的乡音,逐渐逝去的方言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方言不再适合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再适合城市的高速发展,但它是我们远离家乡怀念故土时,最“适合”的方式……

②云南、桂林、西藏等原先各具特色的景色,现在日趋变成千篇 一律、商业化的景区,但其实原生态的美丽才是最适合的美丽。

③比如老一辈、口味传统的妈妈一直很抗拒西方食品,但是一次外出就餐的时候却意外发现一家西餐厅的食物既新鲜又能被自己接受,原来是因为这家西餐厅结合中国人的口味对西式餐点进行了调整。让人不禁想到那么多来到中国以后“水土不服”而狼狈撤退的洋品牌,不正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方式才失败收场?所以“适合”很重要!

2.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二

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 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1)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 (题目前空四格) ; (2) 文体自选 (诗歌、戏剧除外) ; (3)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4) 不少于600字; (5)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命题全解

近三年来哈尔滨的中考作文命题者, 都很重视引导考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设计的作文试题都贴近考生实际, 让考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也为考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考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考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样的做法, 是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作文教学步入正确轨道的明智选择, 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2013年的作文题秉承前两年的一贯主张, 要求考生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 写一篇文章, 这道作文题充分展示出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 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温馨的表现空间。

在审题上, 要写好这道作文, 关键要扣住“美”和“不期而遇”。从一般意义上讲, 能使双方认识或者见过面的人“不期而遇”而产生“美”的一定是高兴的事。与“我”认识的人有老师同学、父母亲人以及社会上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不期而遇”的“美”其实一直都陪伴在我们身边。围绕这些来写, 就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

立意上, 可以从“美在不期而遇”的对象这一角度构思立意。生活中, 能够让“我”产生“美在不期而遇”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是父母, 可以是朋友, 也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从“美在不期而遇”中所反映的情感这一角度构思立意。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 进行深入剖析, 挖掘出其中的丰富情感, 从而表现写作中心。当然, 文章要反映的情感, 必须是积极健康的, 能够让人感到真实可信的。还可以从带来“美”的方式这一角度构思立意。能够让“我”觉得“美”的肯定也有多种方式。或者是一个小小的举动, 或者是一次默默的支持, 或者是一种真诚的交流, 或者是一份温馨的礼物, 或者是一场不经意的误会。

文体上, 自然也是开放的, 情理并茂的散文, 情真意切的记叙文, 有点抒情色彩的议论文, 甚或新颖曲折的小说或剧本, 等等, 都可以写。

■思路全开

优秀作文1

美在不期而遇

⊙哈尔滨一考生

在不期而遇中, 我发现了友情的美。

时光的车轮滚滚而过, 如流水般带走从前, 但, 抹不掉曾经的美好时光。

人与人之间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忽然想起:“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肩而过, 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 不过也许有一天, 他会成为你的朋友或知己。”

简单的世界没有复杂。不知什么原因, 你突然到了我班, 说是要到我班借读几个月, 你可知道, 我们可是小学的同学啊。谁又想到这次的不期而遇引发了一段清水出芙蓉般纯澈的情缘。也许在别人看来, 你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孩子, 但我宁愿视你为一匹脱缰的野马。激情展示你的不羁, 深邃诠释你的智慧, 执着勾勒你的性格, 洒脱折射你的气魄。

时间冲不淡真情的酒, 距离拉不开思念的手。虽然你不在身边, 而我也不曾孤单。时常翻翻旧照片, 那是友情的底片。你可曾记得去年初雪的夜晚, 我们雪中漫步, 纷纷扬扬地随着北风旋转出美丽的华尔兹, 我们两个像不谙世事的小孩, 伸手去接纳那一片片的精灵, 看着她们慢慢融化, 化成一缕清香。那晚空气好干净, 那晚的心情好透明, 我们就那样手牵手, 一起奔跑, 一起嬉笑, 一起肆意流泪, 一起引吭高歌……

拥有过方晓情重, 喝醉过才知酒浓!在这相处的时光, 我的确醉了, 而且醉得如此深沉, 如此凝重。

中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想起你, 只得借助这笔尖刻画出所有瑰丽的风景和你我最初的样子!我们是神的孩子, 上天眷顾, 要我们的青春长出自己的花朵, 一路轻舞, 舞出自己的旋律, 舞出自己的一路灿烂!朋友, 无论身处何方, 我都将托云彩把我的祝福带给你!

友情是一阵馨香的风, 轻轻吹过, 留下些许回忆!我精心抚平记忆的褶皱, 找一处心灵世界的角落, 将这友情之风永久珍藏。

在不期而遇中, 我发现了友情的美。

【简评】

这是哈尔滨阅卷场中的一篇满分作文。文章之所以能得满分, 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两大优点:

1. 构思精巧, 情感真切。“文章不是无情物”, 一篇好文章, 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 此文平实感人, 从同学之间的不期而遇, “我”对同学的牵挂与思念, 折射出一种人类最为自然的美, 那就是友情的美。文章贵在考生真挚情感的流露。青春期的孩子, 一直期盼着爱, 在同学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接近尾声, 考生道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不期而遇中, 我发现了友情的美”, 文章因而有了感人的力量。

2.语言整饬, 声韵和谐。我们要实现情感真挚, 必须依附语言这个物质外壳, 在充沛的情感之上, 对语言狠下功夫, 做到语言整饬, 气势酣畅, 声韵和谐, 节奏鲜明, 使自己胸中真意在整饬的语言中喷薄而出。这样, “美语即情语”, 跳动着我们青春脉搏的心语, 自然会令读者怦然心动。本文开篇的“时光的车轮滚滚而过, 如流水般带走从前, 但, 抹不掉曾经的美好时光”, 一个“但”字提醒人们“美好时光”是永恒的, 中间的“你可曾记得”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同学情深的优美意境, 结尾的“我精心抚平记忆的褶皱, 找一处心灵世界的角落, 将这友情之风永久珍藏”运用比喻等修辞, 写出了作者对“美在不期而遇”的感受, 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令人感动的温馨的画面。

优秀作文2

美在不期而遇

⊙哈尔滨一考生

曾不知夜的恬静, 也不知夜会醉人, 更不知夜如诗般美丽。只因床前的那扇窗一直紧闭着双眸。

曾经的夜里, 房中只有灯光死一般的黄晕, 以及自己的心脏无聊地跳动着的声音。

有时, 对窗外的夜景会生出一份淡淡的好奇, 但很快便消逝了。久而久之, 对窗外那未知的夜景只剩一层厚厚的不屑, 正如对房间里的景致只有一层厚厚的不屑。因此, 一入夜, 我的双眸便不再因为什么而敞开了, 只躲在被窝里, 顺手拭去灯光的黄晕, 伴着无聊的心跳入梦。但夜竟是如此吝啬, 连赐给我的梦也被剥夺了一份闲适。

于是, 我对夜更是憎恶了。然而, 这份憎恶竟是如此脆弱, 竟在一瞬间被如诗般美丽的夜景打破。

在不期而遇中我发现了夜的美。

那晚, 心情只被沉重的焦躁占据。躲在被窝里久久不能入眠。后来便索性掀开被子, 拖着那份焦躁企图寻找一份恬静, 我没有允许灯光侵入我的视线, 只在黑暗中摸索。

也许是刻意的, 又或许是本能的, 说不清为什么, 我打开那扇窗。我清楚地感觉到内心的焦躁随着窗缝的扩张一点点变得虚弱, 待到窗户完全敞开时, 那份焦躁便完全释然了。

我下意识地深吸了一口气, 一下子便醉了, 醉倒在了从未享受过的醇香之中。是酒?是茶?是夜!——我第一次为夜睁开双眸。

夜空似乎蒙上了一层素纱, 却又黑得深沉, 只有明月在闲步游着, 向人间散播美丽。在山间小憩的月光如霜般淡雅, 又如桂般散出淡淡馨香。

乡间的小溪不再是昼时的狂欢, 在夜的安抚下, 反而变得乖巧了, 声音也柔和了许多, 溪水泛着月光, 如被拨动的琴弦一般。

风的乐声, 便是那古琴悠扬的乐曲了, 轻拂过我的衣袖, 一抹恬静沁人心脾。轻划过我的指尖, 如细水在鹅卵石间没过, 只剩一份柔滑。风, 凑近我的耳朵, 似乎诉说着什么, 却又听不清楚, 但我准备仔细听时, 她却俏皮地给了我一丝凉意。

原来, 不期而遇的夜如此诗一般美丽。

【简评】

这是哈尔滨阅卷场中的一篇满分作文。文章之所以能得满分, 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两大优点:

1. 立意新颖, 内涵丰富。本文取胜于用抒情的笔调来写充满哲理思考的内容, 整篇文章紧紧围绕“夜景”这个话题, 反复咏叹。“夜景”是一种氛围, 与灯光比较, “夜景”富有诗意, 内涵变得更丰富, 又饱含了审美所求。

2. 构思新巧, 思路明确。考生以内心独白的方式, 结构全篇, 由不知“夜景”的美到对“夜景”的大加赞赏, 叙述描写细致入微, 为我们展示了作者赋于理性思考的内心世界和一种超然物外的价值观。

3.用词优美, 文采飞扬。如“乡间的小溪不再是昼时的狂欢, 在夜的安抚下, 反而变得乖巧了, 声音也柔和了许多, 溪水泛着月光, 如被拨动的琴弦一般”等语句, 体现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 是难以超越贫乏, 写出如此别开生面的文章的。

优秀作文3

美在不期而遇

⊙哈尔滨一考生

常常翻着枕边书, 不经意间总有书中人物与我不期而遇, 让我领略到她们别样的美。

你, 武则天。“最是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我心中, 武则天就是一朵雍容大气的牡丹。你少有大志, 不甘平庸。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 你笑傲群雄, 指点江山;在那个“后宫不得干政”的时代, 你从卑微的才人做起, 一步一难, 迎难而上, 最终站上皇权的巅峰, 成为三千年中唯一人!有人说你狠毒, 杀子灭亲, 可谁知你恨铁不成钢的苦痛?有人说你越俎代庖, 可谁知你心系万民的赤诚?有人说你淫乱, 可谁知你身不由己的酸楚?你背负着骂名, 却为大唐子民开创了空前的盛世!有多少帝王, 在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湮灭, 而你, 却成为后人永远无法绕开的磐石砥柱!无字碑上何曾无字?今天, 华夏子孙已读出你用心血镌出的不世功绩!

你, 居里夫人。“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在我心中, 居里夫人就是一朵清新亮丽的白莲。有谁, 以女子之身, 两获诺贝尔奖, 你是史上第一人;有谁, 将这显示无上荣耀的奖章, 给孩子作为玩具, 你是史上第一人;有谁, 获得无数奖金, 却甘守清贫, 你是史上第一人!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 你没有被荣耀、利益蒙蔽双眼, 坚守一颗“为科学、为真理”的赤诚之心, 去面对生活、面对事业。

你, 李清照。“东篱菊黄, 此花可以耐重霜。占尽秋光, 何惧寒露遍染”。李清照, 不就是这样一朵素雅而又刚强的淡菊?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 你饱读诗书, 口角噙香, 毫端蕴秀, 一卷《漱玉词》, 令多少男儿自愧不如。而国难当头, 那些须眉男子偏安一隅, 你却唱出“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随后, 更逢爱侣先逝、颠沛流离诸多苦楚, 你依然寄情于笔, 为后世留下传诵不尽的佳作。

无论是武则天、李清照, 还是居里夫人, 她们所展现的女性风采, 都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简评】

这是哈尔滨阅卷场中的一篇满分作文。文章之所以能得满分, 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三大优点:

1.材料丰富, 简练生动。作者运用概括性的语句, 将三则材料浓缩在一起, 简练生动, 极富说服力, 让我们读后有所思、有所想。

2.变换称呼, 情感强烈。行文中, 本文巧用第二人称“你”来贯穿全文, 一个“你”字, 似乎让读者遇到久别重逢的老友, 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 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促膝谈心, 增加了文章的亲切感和说服力。

3. 句式多变, 文采飞扬。文章先从身边事入手, 直接点出自己的观点, 语言干脆利落。然后分三个层次, 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叙写和议论, 语言鲜活有力。以第二段为例, 该考生先引用诗句, 再运用长短结合的句式, 最后的两叹一问, 如滔滔江水, 非常有文采、有气势, 雄辩地证明了书中人物具有一种别样的美;第三段、第四段也是如此。真可谓文采飞扬!

优秀作文4

美在不期而遇

⊙哈尔滨一考生

与音乐不期而遇, 让我在欣赏那美妙的音符时可以使我沉睡的灵魂飞扬;与蝴蝶不期而遇, 让我在欣赏那凄美的化蝶时可以使我感悟生命的真谛;与粉色的桃花不期而遇, 让我在同情黛玉的婉美时可以使我陶醉于精妙的文字……

从襁褓时起, 与音乐不期而遇。我的童年一直受到妈妈的细心呵护, 我的妈妈常常在耳边轻轻哼唱着一首首儿歌。童年的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爱上了音乐。如果说是那美妙的音乐陪伴着我度过了童年, 倒不如说是我妈妈的身影每时每刻在陪伴我度过了童年。因为我知道, 只要经由妈妈的嘴唇发出的声音就是天籁啊!我的童年, 都沉浸在妈妈爱的关怀里, 都沉浸在妈妈音乐般的吟唱中!

在公园里, 与蝴蝶不期而遇。蝴蝶美丽绚烂, 光彩照人。这种美丽的生灵喜欢在花丛中飞翔。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蝴蝶。我轻轻去捕捉蝴蝶, 它那玲珑的身影和完美的体形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长大了, 不经意间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 书中对蝴蝶的介绍让我知道了蝴蝶是如何完成从丑陋到美丽的蜕变的。一曲《梁祝》, 因为有了蝴蝶, 才会对爱做出精彩的诠释。今天, 我从蝴蝶身上有了自己的感悟—在自己的生命中, 我也想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春天里, 与桃花不期而遇。明媚的阳光, 快乐的假日, 跟老爸老妈一起, 徜徉于漂亮的季节, 无意间看到了桃花!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喜事啊!昨晚上, 我还偷偷地读着曹老先生的《红楼梦》中那段凄美的“葬花”呢, 想不到, 今天就给我遇上了。令我心动的是那一株粉色, 仿佛是抹上了一层生命的光辉, 还略略带有一抹黯然神伤。在这里我才深深折服于黛玉的文字了。

感谢母亲, 让童年的我领略到音乐的美, 感谢蝴蝶, 让年少的我领略到科学的美, 感谢桃花, 让正在成长的我领略到文学的美。

【简评】

这是哈尔滨阅卷场中的一篇高分作文。文章之所以能得高分, 阅卷组认为主要有两大优点:

1.以小见大, 主题明确。作者从三个具体的事例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感谢母亲, 让童年的“我”领略到音乐的美, 感谢蝴蝶, 让年少的“我”领略到科学的美, 感谢桃花, 让正在成长的“我”领略到文学的美。

3.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三

要求:①不要少于600字

②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简析:作文题延续了近年中考作文的主题导向———反映当代少年健康积极的人生和丰富多彩的成长心态,延续了近年的“诗性”风格,开放性相当强,写作空间很广。

题目的 “心中”的“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实指歌曲,也可以比喻某种情感(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志趣等,可以涉及自然、艺术、个人、社会等,可以记叙、抒情、议论等。同时,“有支”、“欢乐”等词又起到了限制作用。“有支”强调数量为一,“欢乐” 框定了情感基调,要求这必须是一首积极向上的、令人愉悦的“歌”。从审题的难度来看,只要细心读题、扣住关键词,是不太会偏题的。

此外,应对出卷者的心思有所品读:希望考生们关注自己内心或身边存在的但容易忽视的美好。因此,要在写作内容上出彩,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能够看得见生活的细节,听得到心中的波澜,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对社会进行观察与思考。无论是用“歌”的本义、比喻义还是虚实结合,应该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思想与语言的亮彩展现在文中。想要靠准备一些“万能素材”来“一把钥匙开一万把锁”的,恐怕会吃到苦头。

参考例文:范文欣赏一

“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这首歌依旧萦绕在我的耳畔,使我思绪万千,品味着儿时的欢乐…

蓝蓝的海,金色的沙滩,洁白的云儿在空中飘呀飘…这样的画面曾不止一次的在我的梦中出现。于是,我很早就央求爸爸带我去大海边玩。可是一直没能实现,不过,六年级的暑假刚开始,他就提出要带我去大海边玩,我真的像那句俗语说的一样,“一蹦三尺高”呢!

到了海边,我发现并不是我梦中的那片海:那里的海水是黄色的。爸爸告诉我,这是黄海。哦,原来是因为这海水的颜色是黄的,所以才叫它黄海吧。

我和妹妹赤着脚,漫步在沙滩上,好暖和呀。哎,好痛啊,一个东西刺痛了我的脚,原来是一只——贝壳,这扇贝壳可真好看呀:圆圆的,上面些许的斑点衬着霞一般的颜色,真是锦上添花呢!

我们便赶紧拾贝壳,拾了两大袋子,一人一包,笑声便像着贝壳一样,洒在了沙滩上。海浪涌着,不时击起巨大的浪花,我和爸爸卷起裤腿,站在浪头中,享受着这天然的“按摩”,两对“臭”脚丫便也悄悄的与海浪呢喃细语。

过了一会儿,爸爸仿佛是享受得非常满足似的,跑去沙滩上捡小海蛎了。眼尖的妹妹一下就瞧见了,忙大声的喊我,转身一看,嘿,妈妈和姑姑不知什么时候也跑的爸爸身边帮忙了。我们当然也不示弱喽,一步一滑的跑到他们那儿了,不过在跑的时候,可得十分当心,不知名的好似竹尖一样的木管从淤泥里“探”出头来,稍不留神,你的脚可就得遭殃了。爸爸说,回家后,就送一些贝壳给我另一个妹妹,小海蛎么,就归我啦,哈,这可真棒。临近中午了,太阳公公仿佛变年轻了,用自己全身的力量“喷”发出热量,把人都“烤”成“干子”了。这时,大家的肚子也由于“资源不足”开始“罢工不干”了,老爸老妈的唠叨催促又时不时的响起,耳朵都快磨出水泡了,只好不舍的再望几眼海。这海,无边无际---“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范文欣赏二

微弱的月光照射进小小的房间里,轻柔地抚摸您的脸庞,欣慰地俯视着您。月亮的影子里,您的身影总是忙碌的。每一天都是这样辛苦地工作着。好早好早就起来了,在太阳还未升起,在月亮还很明亮的时刻您就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了,忍受着刺骨的严寒,忍受着冬风的折磨。手插进了冰冻的世界里,冬天的水可冰着呢!您用充满温度的手温暖了那块冰,真是个奇迹呵。

而每当我睁开眼听到的第一个声音便是楼下您欢快的笑声久久回荡着,谈得很快乐。我那时哪想起来啊。总是有一种惰性,不愿起来,不想起来,懒得起来。这样睡着,听着你们的笑声,竟会如此亲切。直到您叫了我好几声我才起来,然后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好几分钟,梳头、穿衣服、洗脸。而您总是不厌其烦地叫我:“快点,快点!”然后我就会有一种动力,快点,快点,您的声音有一种魔力。

一天,我竟然做了如此奇怪的梦:“全世界只剩下一个孤独的我,旁边的人与我擦肩而过,没有人过问我,我想找他们谈话,他们不理我。当我看见你们时,心中燃起了希望之火,感觉你们的脸庞是如此亲切。”我醒来后,脑子里不断的播放这个画面,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大脑。

有些想法总是那么美好,却总是难以办到。是的,我曾经告诫过自己:“一定要乖乖的,父母多么辛苦啊!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吧。”可是,美好的事情总是不能延续,我觉得我坚持不了,也许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懒吧。

长大了,您不再打我,不再骂我了,总是时时刻刻地教育我,从你口中说出的话真的感觉好亲切,我会忘乎所以,只沉浸在你那歌声中,您总是教导我,而我也总是在听着,久而久之,我已习惯了这种声音,似乎没有听到您的骂倒显得不自在了。

当我看到您皱着眉头时,内心深处会涌现出心疼,我会责怪自己做错事了,然后我就努力地傻笑,讨您开心。也许真的长大了,我开始体贴你们了,我开始关心你们的辛苦了,我开始寻觅那份只属于我的欢乐了。

我想我是可以的,因为我心中有一首歌,属于你们的歌,在我内心深处不断更新,不断深沉,我也将受歌的影响吧,让我更懂得生活。这首永远充满欢乐的歌……

范文欣赏三

生活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生活像一条河,有急流也有缓流,生活像一支歌,有欢乐也有悲伤。在我的心中,就一直回响着生活这支歌儿那欢快的旋律。

第一乐章亲人之乐

还记得那个快乐的夏天,爷爷和我都闲着没事干,正巧我一眼瞥见了挂在墙上的飞标盘,爷孙俩便自发组织了一场“飞标大战”。

我的老玩童爷爷先掷。只见他身体微微向前,手中的飞标和靶心连成了一条线,瞪大的双眼紧紧地盯着靶心,突然,他猛地把手向前一甩,手中的飞标便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了离靶心只有几厘米远的地方。九环!

爷爷洋洋得意地看着我,似乎我还没掷,他就已经羸了。我毫不示弱地拿起一支飞标,对准靶心后就用力甩了出去,一道弧线划过,飞标竟准确无误地落在了靶心上!“10环!”我激动地大叫一声,可就在这时,靶子上的飞标竟又在靶心上晃了晃,掉了下来!爷爷见了,幸灾乐祸地说道:“真是乐极生悲啊!”我吃了亏,赶紧冲上前去,把爷爷的飞标也给拔了下来,然后说道:“这下我们平了!”四目相对,我和爷爷都不约而同地笑了,欢快的笑声仿佛是一支歌儿,飘进了我们的心田。

第二乐章师生之乐

忘不了那次愉快的愚人节,一来到学校,同学们就计划着要“愚”我们亲爱的邵老师一下。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在上课时对邵老师大喊“邵老师,我恨你!”

计划想好了就要付诸行动。“叮呤呤„„”上课铃响了,邵老师仍旧像往常一样满面春风地走向讲台。

“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邵老师,我恨你!”

邵老师一听,惊讶地愣在了那里,瞪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吃惊和疑惑。

“祝邵老师愚人节快乐!”

顿了三秒,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随即,便是一阵爆笑和窃喜,邵老师这才醒悟了过来,也加入到了我们快乐的行列中了。快乐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如欢快的歌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生活的歌儿,唱也唱不完,愿这首欢乐的歌,永远在我心中回荡„„

范文欣赏四

我心中那支欢乐的歌,并不是古典音乐;也不是通俗音乐;更不是那些所谓的流行音乐,而我心中的歌,是那大自然中的歌。

春天,是否记得韩愈笔下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仿佛让我唱着那细雨蒙蒙的歌曲,让我置身于林间的小路上,倾听着,倾听着,一阵阵有节奏而欢快的声音传入耳中。

正是这雨的声音,让一直一直沉睡着的大地万物唤醒。春天,我心中的欢乐歌是——雨之歌。

夏天,“四月秀葽,五月蝉鸣”是呀!听,那蝉又在唱歌,但那鸟儿也不示弱,到了晚上,我们便会听到那雷鸣的歌声,轰隆隆,轰隆隆~

正是这蝉、鸟、雷的歌声,让刚刚睡醒的大地万物彻底清醒,夏天,我心中欢乐的歌是那——蝉之歌、鸟之歌、雷之歌。

秋天,“呱呱呱,呱呱呱”,是否忆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就连它闲暇歌唱时也不忘娱乐大地万物。

正是这青蛙的歌声让大地万物在这孤寂的落叶时节,不再感到寂寞与悲伤,秋天,我心中欢乐的歌是——蛙之歌。

冬天,无语的雪,让我们感不到一丝温暖,但“迪拜风色汗,雪花大如手”,看着这如此白皙的雪,即使有再多的杂念也消逝了。

正是这雪的歌声,让纯洁的雪,让这大地万物记着想要过春天杂念彻底消逝,冬天,我心中欢乐的歌是——雪之歌。

四季如歌,现在的我们置身于其中,这歌,虽美,但需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天籁之歌,让我感受到这自然的且欢乐的歌声,让我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恩惠。

范文欣赏五

品一口香茗,采一朵野菊,听一首古曲,捧一卷诗书。看花开花落,任云卷云舒。忘却世俗,任心中那支欢乐的歌,尽情流淌。

春天,是一首生机勃勃的歌。我站在微风中,让毛毛春雨轻轻舔着我发热的脸颊,让一朵朵的杏花儿随风而逝。这是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还是僧志南的“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中弥漫着的爽朗笑声,难道这是晏殊的“巧笑东邻女伴”?也不知她斗草有没有赢?我看见“乱花渐欲迷人眼”,我看见“池上碧苔三四点”;我听见“上有黄鹂深树鸣”,我听见“叶底黄鹂一两声”。

夏天,是一首惬意的歌。“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我望着天上的北斗,感受着月明星稀的意境。我听见池塘的荷叶底下,不时传来一两声甚至是半声的蛙鸣。虽然没能“听取蛙声一片”,也没有早立荷上的蜻蜓,但我心足矣。

离别,不是一首悲伤的歌。再悲寂寥的秋,也有排云而上的鹤。我听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劝勉,我听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箴言,我听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肺腑之言。我提起笔,铺开一张纸。我要给我身在天涯的知己写信。

挫折,是一首明媚的歌。谁说“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就让那一盏盏的红灯来照亮你我的前程吧!难道这世上存在着没有尽头的黑夜?只要我们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再远的启明星,也会有落到你面前的时候。

……

流淌吧,我心中欢乐的歌!

范文欣赏六

这几日的太阳疯了,刺在人的皮肤上,辣辣地痛。

街上走的人,匆匆又匆匆。有些烦燥,有些郁闷。热得那么强烈,热得无穷无尽,热得人的心碎裂成无数片,飘着,飘着,落不下来。

我也在匆匆的行列之中,心事重重,心烦意乱。

路似乎没有尽头。走着,走着———我的愁绪与焦躁竟被一抹凉冲散了,冲散得无影无踪。那抹难得的凉吹进了我的心里,柔软了我的心。

那样一抹凉,是她给的。她只是一个中年的拾荒人,着一件细格长衬衫,看起来很合身,戴一顶泛了白的遮阳帽,帽沿上插一缕嫩绿的青草,脖子上巧妙地绕着一条毛巾,毛巾的颜色有点艳。她的嘴里含着一首歌,不时地溜几句出来。每遇见一只可乐瓶或雪碧瓶,她都会笑逐颜开,那种满足很能打动人。

我的目光撞上她的那一刻,她刚把一只塞进石缝里的可乐瓶花了点力气取出来。她对着那只可乐瓶嗔骂了一句,骂的时候满脸是喜悦的笑容。估计是在骂那个把可乐瓶塞进石缝里的调皮小男孩,他这么捣蛋地一塞,她的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她的骂就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骂,骂得亲亲热热的。

我路过她时不由自主地缓慢了我的脚步。

姐,哪里人啊?我顺口问了一下。许是平日里极少有人搭腔,她一下子兴奋起来,忙不迭地应道,河南的,河南的。

小孩也在这儿啊?

都在,都在。两小孩,还有男人,还有公公。一大家子呢!她的话显得特别多。日子过得好?我的问变得小心翼翼了。

好啊!她眼里的笑花儿扭起了舞。

男人在一个小区里当保安,一家子人就免费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那里可是冬暖夏凉。两小孩都在当地的学校里念书。大的念初中,小的念小学。你瞧,那就是我大孩子念书的学校。她的话匣子打开关不住了。

我的目光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微微地有些吃惊,那可是我们这里最好的初中。她大约是看出了我的惊讶,得意地解释道:我们交了借读费,我家孩子喜欢读书,我们宁愿自己苦点,也要把她供出来。

我欣赏地点了点头。她意犹未尽,把家里的事事无巨细地统统倒了出来。小的那个还在读小学,等他读初中了,也送到那所学校去!

供两小孩苦吧?

她细细地盯着我看了一番,一口笑喷了出来。苦什么哟,心里乐着呢!你想啊,男人很勤劳,公公很健康,小孩很懂事,心里藏着一碗碗的“乐”呢!

我愈加惊奇了。“乐”怎么可以用碗来盛!

她继续笑,笑得有些神秘了。碗里的“乐”太满,溢出来了。

4.上海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四

“尝试”分多种:有不经意间偶尔为之的,也有刻意努力为之的,不一而足;“尝试”的结果却无非两种:成功或失败。一举成功,当然是所有“尝试”的人都期望的,但世间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从这个意义上讲,“尝试”通常意味着受挫或失败。那么想要成功或者达成心愿的人,便不免需要“不止一次”地“尝试”,而且要“努力”“尝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道题目的意思,便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达成某个心愿,“我”锲而不舍、想方设法地进行两次以上的“尝试”。那么可以选择的立意,便不难得出:坚忍不拔、执着于信念、勇于从头再来等。以此为写作目的,可以从学习、生活、爱好、自然界等不同范畴选材。

5.天津市中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五

【作文题目】

首先,我们将题目先睹为快,然后,慢慢分析,慢慢吐槽……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以“值得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解析】

作为老师,今年的.中考是很让人期待的一年,因为改革。也因为改革,今年的学生和家长格外焦虑。改革后究竟怎么考,怎么考。。。

今年的九套高考真题作文就让太多人大呼意外,各种吐槽蜂拥而至,人们不禁产生疑虑,高考作文这样让人难以下笔,那么中考呢?是不是也会给考生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6.河南郑州中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篇六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 B.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 C.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 D.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

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

第1页(共30页)

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7.(8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 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 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

第2页(共30页)

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 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 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 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 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 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 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 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 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 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 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第3页(共30页)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 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 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 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 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 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 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 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 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 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 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第4页(共30页)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9.(12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 2009 年 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 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 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 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 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 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 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 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 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 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

第5页(共30页)

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 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 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0.(10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第6页(共30页)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

(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

(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

(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11.(4分)(2017•河南)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作文(50分)

12.(50分)(2017•河南)任选一题作文。题目:越来越 坚强 的我 要求:

①现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13.(2017•河南)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第7页(共30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情?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8页(共30页)

2017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踏实/踏青

奢靡/风靡一时

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

鞠躬/笑容可掬

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

推磨/磨杵成针

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

剽悍/膘肥体壮

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11: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需要结合所学和词义加以判断. 【解答】A.tā/tà mí/mǐ

qiǎo/qiǎo; B.fū/fú jū/jū tì/chóu; C.jué/jué mò/mó liǎo/liáo;

D.kuàng/guǎng piāo/biāo

chóu/zhù.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止自己出错.

2.(2分)(2017•河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壁垒 易拉罐 娇生惯养 独竖一帜 B.咋舌 顶梁柱 责无旁贷 黯然失色 C.静谧 蒸溜水 花枝招展 立竿见影 D.提练 满堂彩 无动于衷 别出心裁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解答】A.“独竖一帜”应写作“独树一帜”;

第9页(共30页)

B.正确;

C.“蒸溜水”应写作“蒸馏水”; D.“提练”应写作“提炼”. 故选:B.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8分)(2017•河南)古诗文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景抒情,表达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解答】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殆)(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点评】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添字的情况.

第10页(共30页)

4.(4分)(2017•河南)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殿宇藏魔君,仙观有灵根。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在该地发生的故事。

①龙虎山伏魔之殿(《水浒》)②万寿山五庄观(《西游记》)【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和《水浒传》名著情节的掌握程度. 示例:①示例:在龙虎山伏魔之殿,洪太尉不听劝阻,执意打开封条和大锁,放倒石碑,掘动石龟,致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

②示例:唐僧师徒路经万寿山庄观,徒弟们偷吃了观里的人参果,悟空又推倒了人参果树,师徒被扣留,两番逃走都被抓回.悟空请来观音菩萨,医活果树,师徒继续西行.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2017•河南)历险时有伙伴,困境中存温情。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体现人物间的深情厚谊的故事。

①格列佛与葛兰达克利赤(《格力佛游记》)②阿廖沙与小茨冈(《童年》)【考点】F2:名著情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童年》 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是讲述阿廖沙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自传小说,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

第11页(共30页)

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答案:①示例:格列佛刚到大人国,被一位老夫利用,巡回表演挣钱.农夫的女儿心疼格列佛,成为他的葛兰达克利赤(小保姆),并一路照顾.格列佛到皇宫得宠后,仍请她做小保姆,不忍分离.

②示例:阿廖沙染坏了外祖父的桌布,因此挨打,小茨冈替他挡鞭子,阿廖沙很感激他.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6.(4分)(2017•河南)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考点】75:续写 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通读句子,根据句子前后语境来补写.

【解答】第一空,要注意前半部分阐述民谣走红的现象,“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这三句是阐述走红原因,可知前面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第二空,“归根结底”提示后面的空格是对前面原因的提炼,因此可以填“(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答案: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什么

(民谣歌曲走红)靠的是真实

【点评】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自然,保持语言连贯.这方面需要兼顾话题(有共同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

7.(8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第12页(共30页)

材料一

2016 年 11 月 30 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 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图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春秋时出现,西汉时完善,使用至今。比如,人们会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等谚语来组织农事活动,中医养生与治病也会跟着节气走,还有很多活动与节气 的内涵相关,如某集团推行“惊蛰计划”,以彰显“不甘潜伏,用于探索”的精神。

(1)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画面内容。(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70 字以内)【考点】C7:材料阅读.

【分析】本题围绕“二十四节气”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报道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给出《二十四节气》图;材料三,指出“二十四节气”从春秋时出现一直使用至今. 【解答】(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仔细的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再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画面内容简述出来.

第13页(共30页)

从整个画面来看,古人将全年等分为“二十四份”,中间的每一份代表一个节气,画面的四角有四幅小画,上面分别有文字标注,并与节气图中的时间相对应.介绍时可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进行,先介绍图的布局,再分别介绍四个小图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介绍事物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对说明的对象有个整体的了解,再组织语言进行介绍.

从材料一可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认识“时 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材料三可见,“二十四节气”现在仍在使用,其中每个节气蕴含的精神内涵还可对人们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答案:

(1)《二十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插图构成.中间的时间表将一年划分为24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节气.两边的四幅插图依次画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4分).

(2)示例:“二十四节气”凝结了中国人的孩子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它对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仍有使用价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文化意义”2分,“社会功能”2分,共4分).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8.(16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 下列各题。

惟有垂杨管别离

第14页(共30页)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 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每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做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 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A】当她将病房当做课 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将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 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就马上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 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 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 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 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 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 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 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 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语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 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第15页(共30页)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 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 到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 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 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 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2)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做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 然出现了意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4)本文以“唯有垂柳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文章讲述了因病住院的岳老师在病房中和小病号成了一对师生.她们总在一输完液后就开始学习,岳老师也为自己能在病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而高兴.而小病号时常因诗歌的难背而生气,以自己的生命快结束背这些没用为借口不愿背诗,岳老师感到痛苦.当小病号有一天因病重要转院了,岳老师赶紧为他编写了一本教材,看着小病号的离去无比的伤感,而听到窗外小病号流利地背出

第16页(共30页)

了那首难背的诗句,她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泪水.文章写了两个病人,他们因病结识,又因病分离,这道伤感的离别诗更人让人无限伤感.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生命的抗争”指什么,然后再从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概括.岳老师与小病号都因病住院,他们的生命受到了疾病的威胁,“抗争”指的就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不畏疾病的行为.纵观全文可见,主要表现在:二人不顾病重而成为师生,仔细的学习;岳老师日夜细心的关爱小病号并照顾他;小病号病重转院前夕,岳老师赶紧为小病号编写一本教材;在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背出了那首很难记住的诗.(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事件来分析.第一次哭,是因为岳老师让小病号背的诗,他三天都没背下来,生气地说自己的生命快结束了,背这些没用.岳老师躲出去哭,一是为小病号年纪小却病情严重而伤心,另一方面是为孩子太小还不懂得生命的意义而伤心;第二次哭是因为小病号在离别时终于背出了那首难背的诗,岳老师感到无比的高兴,同时想到小病号病重转院,为他的病情而担忧.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分别按后面的要求,从人物描写及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即可.第一句,是对岳老师的神态描写,“苍白”表现了她身体很差;“一丝红晕”则形象地表现出岳老师为小病号讲课时的激动,她为自己能在病中继续发挥自己的生命价值而高兴.第二句是对岳老师的动作描写,“一输完、马上”表现了岳老师心情的急切,说明岳老师认为教小病号学习是她最幸福的事.(4)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标题在小说中的一般作用,主要有:①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②设置悬念;③指明文章线索;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本文的标题是一句诗,首先可以想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再结合全文的内容,可以看出全文的内容主要围绕着这首难背的诗而展开,标题就是本文的线索,同时标题又暗示了别离,与结尾情节相符. 答案:

(1)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过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

第17页(共30页)

来.(共4分)

(2)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2分)

第二次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2分)

(3)【A】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2分)

【B】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2分)

(4)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叫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点评】分析标题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以人物为题的作用:突出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2)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铺陈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3)以物象为题的作用: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4)以事件为题的作用: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5)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具有隐喻象征意义.

9.(12分)(2017•河南)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与 2009 年 10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 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

第18页(共30页)

地润无 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 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 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 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 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 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 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 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 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 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作者:曹天生。有删改)

(1)“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2)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引出说明的对象,交代探究的第19页(共30页)

原因;第二部分(②~⑤),按时间顺序,介绍宣纸的起源、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第三部分(⑥),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宣纸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重要作用,并表达深情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对象的特征.解答此题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文章在第②~⑤段,按时间顺序,从唐朝宣纸的起源,一直到现代社会宣纸的使用,对宣纸的发展演变做了具体的介绍,从这些段中筛选内容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根据句子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将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进行了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突出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绵柔度高、润墨效果更好.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第一个加点词,可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相对”在句子中起到了限制作用,表现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第二个词“崭露头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宣纸,则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答案:

(1)①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 产地命名的. ②宋末至明朝中叶,“宣纸”以青檀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用于装裱托纸等. ③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 ④如今,“宣纸”用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作原料,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托用纸.(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2)作比较;(1分)把单一用青檀皮纤维成纸和掺加了沙田稻草纤维的纸作比较,突出强调后者绵柔度高、润墨效果好的特点.(意思对即可,3分)(共4分)(3)“相对”示例:“相对”表限制,准确地说明了皖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程度,强调了当地造纸业快速发展物条件.(2分)

“崭露头角”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泾县宣纸的独特品质开始

第20页(共30页)

显示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分)(共4分)

【点评】本阅读第(2)题是说明文阅读的典型题,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10.(10分)(2017•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 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 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 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 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第21页(共30页)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闻: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游:皆若游。无所依/似与游。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

(一)是怎样从岑冕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语段

(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

(一)做着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一)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二)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

第22页(共30页)

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闻:听到;不企图飞黄腾达,使名声传播到诸侯诸侯之中.闻:使…听到

B句意: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出:露出;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犯的祸害.出:在国外

C句意: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游:游动;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游:游玩的

D句意: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环:环绕;环绕着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环:环绕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斗,像北斗七星.蛇,像蛇.

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写水的清澈集中在 第一段,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只要读懂文章不难回答.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本题中学生理解到作者写作文章的背景和在文中是通过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答案:

第23页(共30页)

(1)D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3)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 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

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共3分)

(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3分)

【点评】“之”的用法:

①如鸣珮环,心乐之(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11.(4分)(2017•河南)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考点】EJ:边塞征战诗.

【分析】这是一首抒怀诗,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

第24页(共30页)

【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和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这个典故委婉的表达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一杯浊酒难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但久戍边关功业未成,归家遥遥无期.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复杂情感.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四面边声连角起”.起谓“边声”,总指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突出塞下孤城与内地景象的不同,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答案:

(1)①思念家乡.②渴望成就功业.(2分)

(2)示例:①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特异的风光.②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阙的抒情蓄势.(共2分)

译文:

西北边塞秋来风景与江南不同,大雁南飞去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角一起响起,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绪,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军白发长,士卒热泪泣.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以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第25页(共30页)

四、作文(50分)

12.(50分)(2017•河南)任选一题作文。题目:越来越 坚强 的我 要求:

①现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考点】L2:半命题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的中心语是补充的词语.“我”则是本文叙述的人称.“越来越”点明自己的转变过程,也是本文叙事的重点内容. 【构思选材】先补充恰当的词语.例如,可以补充“坚强”、“勇敢”、“机智”、“美丽”等等.所补充的词语就是“我”的个性特点.这个特点是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体现的.因此,可以通过写几件事情,从而体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假如,我们所填写的词语为“坚强”.就要紧扣文章的题目,写几件自己变得越来越坚强的事件,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写作手法】应该使用对比写法、细节描写等,使自己的形象丰满,使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充分体现出来. 【解答】【范文】

越来越坚强的我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坚强.让自己的明天更加绚丽.我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变得越来越坚强.

以前,我是懦弱的,无力反抗他人的打压,同学们都瞧不起我,认为我一无是处.遇到困难就会被打倒或哭泣,不能勇敢地去面对.我希望能战胜困难,变得坚强起来.可我的能力不足,不能冲出去,或许是我没有勇气,不相信自己.

有一次,冬天下雪路面结冰了.父亲送我去上学.他走在前面,我跟在他的后面.慢慢地走着,父亲在前面走两步等等我.害怕自己走远了,我没跟上会摔倒的.我刚开始不在意,认为没有什么.走了一会儿后,我有些着急了,心想:这么冷的天,父亲走路还要等我.我有些过意不去.便加快了脚步.不料,一个踉跄,我不幸摔倒了.摔得我痛苦不堪,站不起来,多希望有人能来将我扶起.父

第26页(共30页)

亲并没有马上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我抱怨父亲.我怕父亲冷,才加快脚步,不幸摔倒了.父亲不但不扶我,还说我自己不小心.我决定与父亲怄气.不站起来,即使地面很寒冷.这时,父亲终于走了过来了,我立刻开心起来.父亲走到我面前,蹲下来.他并没有马上扶起我,而是轻轻地和蔼地告诉我.说:“女儿,你要坚强,要自己站起来,父亲不可能每次都在你的身边,在你遇到困难时,将你扶起来.你要自己爬起来,重新面对生活,大胆往前.”说完.父亲将我扶了起来.并且告诉我:“这是父亲最后一次扶你,以后你要自己站起来.”父亲带着我走向了学校.我想了想父亲的话,觉得无比有道理.

父亲不可能每次都帮助我,我要自己救自己.自己坚强起来.克服困难,大胆走向前方,前面的道路是光明的.

在我刚刚踏入中学大门的时候,面对这个一无所知的世界.一时,真的适应不过来.中学的学习生活真的很紧张.我跟不上老师和同学们学习的节奏.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刚刚进入中学或许就是这样.可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倒下使我失去了信心.我如同一个小乌龟开始缩进了自己的背壳.甚至有的时候,自己一个人躲在墙角偷偷的哭泣.

看着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是那么的轻松而又自在,再瞧瞧自己一副垂头丧气的脸色.我好像站在黑暗而他们却站在光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光明中,太阳照射下来,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在黑暗中,只能与微弱的月光与星光相伴.

回到家里,面对饭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依旧没有食欲.晚上睡觉也常常做一些噩梦.我终于,我终于再也受不了这如此万痛般,没有快乐的生活了.我决定我一定要走出阴影,面对那明日高高升起的太阳.

我开始鼓起了勇气地向爸爸倾诉自己的苦难.倾诉中,我哭得是那么般痛苦.我觉得自己的困难是那么的大.爸爸后来亲切地告诉我,人活着,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不能因为克服不了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你应该试图去解决,要坚强.

也是在那一次的倾诉中,我又重新穿过了黑暗,看到了黎明的太阳.我兴奋极了.接下来的生活将是那么的快乐、轻松、自在.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这种考试吧无虑、充满阳光的感觉.我觉得坚强其实没有那么的困难.

坚强是滔滔大江的河流,没有它,就只是一片泛滥的波浪.所以我要坚

第27页(共30页)

强.坚强让明天更好.

【点评】本文通过自己叙述自己之前的懦弱的表现,再详细叙述自己变得坚强的具体经过(两件事情),从而点明文章的主旨.本文使用了对比的写法;叙事上则紧扣“坚强”一词,使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使主题得以突出.

13.(2017•河南)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情?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考点】L4:材料作文.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篇幅短小,通过抓关键词法,我们得知: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是“总要低飞”来“积蓄力量”,因此,很容易就能从中总结出“厚积方能薄发”的道理.

【构思选材】本次作文,因为不限制文体,因此在围绕“厚积方能薄发”这个主题构思的时候,可以按照记叙文的思路写作;也可以按照议论文的思路构思.例如,如果要写成议论文,我们可以这样构思:先从材料中总结中心论点,再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及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尤其要联系生活经历来写,才能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写法指导】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如果选择议论文,想要做到出类拔萃,就要在论据、论证方法、论说语言等方面至少实现一项突破:论据要力争丰富、多元、新颖、富有时代气息;方法要综合运用多种,摇曳生姿;语言要有理有力有文采.如果写成记叙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运用对比写法、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凸显“厚积方能薄发”这个主题. 【解答】【范文】

厚积,方能薄发

第28页(共30页)

玫瑰不停地从土壤中吸取养分,等到来年春天开出那娇艳欲滴的玫瑰花.

小溪平缓地流过山涧,不停地奔跑着,翻越高山峡谷后,变成了大河.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现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然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同样,人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会在积淀中成长,变得强大.就像尖茅草那样,在积蓄了足够的营养之后疯狂地生长,最终变成了“草原之王”.

厚积,方能薄发.王羲之用他那神奇的双手,开启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风.

他从小跟随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开始钻研书法论著,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刻苦临摹名家手迹,不停地思考和揣摩字体的结构、架势与笔画,因为练字不辍,笔、砚就在门前的池塘里清洗,久而久之,清澈的池水变成了墨池.长期的苦练、积累,使他的书法由模仿到创新,由传承到出神入化,俊逸妍美.

厚积,方能薄发.因为重视基础,重视积淀,王羲之练字,据说每天是从“点”开始,坚持了一生,正因如此才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练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行书”.

薄发,源于厚积.人们只看到沈从文先生用他那华美的笔,将湘西小城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却不知他历经了多少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与世态炎凉,考察了多少凤凰城的风土人情,拜访了多少熟知凤凰典故风俗的人物,阅读了多少本有关凤凰城的典章书籍.他像尖茅草一样,耐得住寂寞.扎根的过程是漫长的,把“根”扎向文物、经典,艰辛地积累资料…于是一部《边城》横空出世.

厚积,方能薄发;薄发,源于厚积.因为重视积累,沈从文先生将亲身经历的悲欢离合注入到湘西的美魂中去,于是,他眼中的湘西变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

“厚积”与“薄发”是辩证并相互转化的.只要坚持住自己的目标,立足长远,就有了向下扎根的源源动力和清晰方向,成为后来枝繁叶茂的可靠支撑;只有放得下面子,向下扎根,不被短期效益和一时得失迷住双眼,才能笑到最后,笑得最好.反之,则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积淀中成长,享受过程中那积淀的痛苦,会品尝出苦尽甘来的味道.因为厚积,方能薄发.

第29页(共30页)

【点评】本文以“厚积,方能薄发”为中心论点,以王羲之和沈从文为例,前者论述“厚积,方能薄发”,后者论述“薄发,源于厚积”,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厚积”与“薄发”的辩证关系,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明论点.

上一篇:赴俄留学所需的生活费用介绍下一篇:物业小区保洁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