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精选19篇)
1.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篇一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对于培养孩子,我们家一直以来都坚持宝宝能解决的事情让她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决不代办,推给宝宝去做;有些宝宝提出的问题,适当的给她一些启发,让她自己去找寻答案。
在生活中,想让宝宝变得勤快,锻炼她的动手能力,就是让宝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装得懒一些。如:下班回到家我们会说:“今天很累了,麻烦宝宝帮我递双拖鞋,谢谢”,孩子在心理上感觉到了我们家长对她的尊重,同时也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事了,有时家里的物品很乱了,对宝宝说:“今天玩具和书都玩累了,该回家了,但是爸爸妈妈忘记它们家在哪了,你还记得吗?”这时宝宝就会觉得自己非常的有成就感,同时认真地将它们归位,但是当宝宝收拾好物品的时候,别忘了说一些鼓励的话,坚持这样做,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成为家长的小帮手了。当宝宝提出问题时,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她,我们可以尝试给她一些启发,把她的思维往答案上引,让她自己去找到答案,这样宝宝对来之不易的答案会记忆深刻。同时,家长们在宝宝探索答案成功之后能够给宝宝一个拥抱,对宝宝的表现加以赞赏,当然还可以趁热打铁,就此事件展开讨论,看宝宝能否想出更多的办法。当孩子在找寻答案时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也千万不要责备或嘲笑孩子,否则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将受到很大打击;相反,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不要灰心,第一次总是最难的,只要不放弃努力,成功也许就在下一次,当然在孩子自己动手之前,我们也要告诉她安全知识,让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让她懂得为自己营造安全的探索知识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动手能力的增强,逐渐出现了“要自己来”的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他们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大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起
自我肯定的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就是给孩子体验积极情感的机会;也是赋予孩子一份被信任的感觉,这种信任将是亲子关系的良好黏合剂,有助于孩子体验到高质量的父母之爱;更是给孩子习得生存技能的机会,这也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开始做自己的主人,让我们为孩子的明天适当的放放手。
年11月27日2010
2.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篇二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强令学生读、背、作业,学生不是十分情愿和自觉的,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只有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并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学生的思想明确了是自己要学后,他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得以培养,学习能力也才能得以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首先,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在校几年,看起来时间不少,可仔细算算,真正能用于读书的时间是不多的。六年中学,光寒暑假就去了一年半,还有星期六、星期天,法定节假日、考试等等,又去了一年多,总共其实只有大约三年的时间是在课堂读书,且语文课不过只有六分之一左右,即不足二百天。因此,学生能用于读书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理解。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怎么去读各种诗文,不要迫不及待地去分析讲解。学生没读懂,你越讲他们越不懂,越糊涂;反过来,许多学生、许多诗文,恰恰是在他们的反复阅读中被他们深刻地认识了、理解了。既已懂得,又何须再讲解。学的目的不是要懂吗?教学前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把老师讲解的时间转换到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问题的解答中,其余的时间都给学生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恐怕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从不让学生背、记什么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但字、词、句的基础是决不含糊的,而对文章的理解则放在学生熟读的过程中去实现、去深化。能教给读书方法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其次,给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人从小就是好奇的,对什么都爱问。可是在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这种“好问”的探究精神被压抑、被扼杀了。实际上,我们每个老师也是在不断的“问”中成长起来的。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问一切内行的、接近内行的,甚至外行的。只要不耻下问,便会博学多才。每个人一生的学问和能力,又有多少是老师教的呢?科学研究很早就证明了一点:绝大多数的知识是自学的,能力是实践锻炼获得的。这个“自学”和“实践锻炼”的过程即是学习、探究过程。所以,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以“社会为课堂”,老师在这个课堂中就只需当一个领(路)者和(引)导者,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条件,把自己该讲不该讲的话都让给学生去讲,自己尽量少占时间。学生在探究中,自己不懂得又想不通的,他们必然要问,问老师,问同学。问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当然,这过程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积极提出引导性、建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切不可“有问必答”,轻易道出答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这些东西,既可以是学一篇或几篇,也可以学习一个单元、一册书、一类文章、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如抓住一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从中去求出异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并上升成为理论等。总之,方法是多样的、无止境的,老师就是不要包办代替。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应一以贯之。
二、注意多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一道练习题,一套答卷,一个观点,都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精神。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学生不太愿意发表的,不等于没有意见,或因性格,或因胆小,或因害怕不成熟,等等,都应通过民主的、激励的方法,激发学生发表见解,给予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即使说错了的,也不能责备,只能在肯定他们能大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就顺理成章地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让他们在学习、探究、评价的快乐活动中,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三、内外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社会是文科的工厂,它无时无刻不“制造”出许多新的东西。无论是词汇、还是语言,不要说学生,就是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才可能不被历史淘汰。因此,语文教学的课堂不仅在校内,更多的还在校外,在工厂、在农村、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所以,我们要开辟语文教学的最大空间,从校园到社区、家庭,从广播、电视、电话、报刊、书籍、广告、标语、口号等各种途径入手,鼓励学生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记、用脑想、用口说、用手做,这个大课堂教给他们的是数量最广、知识最新的生动活泼的东西。当然,这样以来,学习的时间也多了,内容也丰富了,兴趣爱好也能得到满足和发挥了。反过来还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去组织学生开展以对子、同桌、小组、及至延伸到同居民小组同学的讨论、探究性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文中角色、社会成员角色的体验性活动。还有许多方法,如小制作、小发明,搞点文学创作的小诗、小文、小品等等,还有宣传活动。如此以来,坚持不懈,我就不信有学不好的语文,上不好的语文课。
3.放手,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篇三
放手,就从创设情境开始吧!给孩子们一个体验的机会,让孩子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我有意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孩子体验到生活中有时要确定自己的位置。我让孩子表演“和爸爸通电话”,大声说:“喂,爸爸,我在紫薇小学五(5)班呢!你在哪儿?噢!你在医院照顾奶奶,知道了,再见!”进而提问:“你能描述一下你在班级的位置吗?”孩子们看到了这个情境,很自然地想表达自己的位置,从而在表达中感受到需要用“列”和“行”来描述,同时也感受到了为了不混乱,要确定“列”和“行”排的顺序,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位置表达清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了。是“放手”让孩子有了情境中的体验,是“放手”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放手”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
放手,把课堂还给孩子们,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思想,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这一课时,我给了孩子们三次自主探究的机会。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探究搭配方法,我给每一组学生准备了两张上衣卡片和三张裤子卡片,我让孩子们用上衣和裤子搭配,问:在搭配中你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到搭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逐步感受到要有顺序地搭配,只有有序搭配才能不遗漏、不重复,有序的方法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有序变为一种数学意识。接着我第二次放手,让孩子们探究记录的方法,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符号感,我问:“你们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些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吗?”我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不一会就有孩子发现了这个秘密,有用符号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有用汉字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还有用图形来表示上衣和裤子的,孩子们发现这样记录起来方便快捷;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用连线的方法表示搭配,这样记录起来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在探究中学会了用符号来表示搭配的方法,意识到数学符号化的重要性,符号意识成了孩子们的数学意识。第三次放手,我让孩子们在前面记录的基础上,统计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看看能发现什么。孩子们在合作、在交流、在探索!课堂达到了高潮,所有孩子都沉浸在自主学习当中。我发现有的孩子用连线编号的方法数出所有搭配方法,有的用分组连线和乘法算出所有的搭配方法,有的画出统计表用乘法算出所有搭配方法,甚至有的用统计表记录下所有的搭配方法,有的像求长方形面积一样计算出所有搭配方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逐步认识了乘法原理,理解了搭配中的学问。你瞧,孩子们是多么聪明啊!这就是放手的魅力,是“放手”给了孩子们自主合作的探究空间,是“放手”让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课堂是孩子们的,我们要放手,要给孩子们自主展示的空间。因为孩子都想表现自己,只要给他们自主展示的空间,就能点燃创新的火花。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新之地,时时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我们当老师的不应该把学生训练成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人,而是让每一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要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一句名言:“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记得在教学《角的大小》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们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我刚刚讲完,便有一个学生莫名地跑了上来,我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想到他竟向我借起了量角器,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看来他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为什么不放手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呢?于是我爽快地把量角器借给他,更没想到的是他走上台前演示时,不光是我,还有很多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叫出声来:量角器拿反了!再仔细看,原来是他想告诉大家反着量,只要用180度减去看到的度数,也可以量出角的度数来呀!在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后,得到大家的肯定,那孩子别提多高兴了。我看到那个学生得意、灿烂的笑容,当场表扬了他。后来我再去上数学课,那位学生就特别爱动脑筋。由此让我想到,对于学生的创造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多些鼓励,多些宽容,多些放手,让创造的萌芽破土而出。
4.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篇四
撰稿 老僧堂镇中学 姓名:钱东华 审核 褚思芳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
5.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 篇五
昨天看了表演,没轮到他们班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下楼了,估计是看一圈也没找到我,表演也不看,开始抠墙皮,(刷的漆,有些剥落).之后向台上扔,被人制止又钻出来,反复几次上楼去了.不一会又下来了,开始玩台边上垂下来的气球,东逛西转跟没事人一样.之后看到我,兴奋地走过来,指指他肩上的装饰,总之不愿意去表演.我郑重地和他说:妈 妈今天来就是来看你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不然我会失望.他才又回到后台去了.
轮到他们班表演了,他真是一个动作都不做,他一直在边上到处走,看!而且踢地上铺的地毯,没一点组织纪律观念啊.一看这阵势,就会想起,正式上学,班上总会有几个捣蛋又学习差,基本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不管不问的孩子,我这儿子,上幼儿园已经开始有这苗头了啊!
我和老公都是比较呆板的人,文艺这块没一点儿细胞,对孩子也没要求.他长大的理想是当公交车司机,我很赞同,昨天又想开救护车,我也赞同.开车才是目前他最喜欢最渴望的事情,喜欢各种车,尤其对棒车心心念念,开始自己攒钱买棒车了(每次帮我提垃圾收取费用,这钱约定好不能买吃的,冰淇淋之类的).
可是看到在集体活动中他这样的表现,我还是担心的,一个说明,他没有融入集体活动,这是明显的集体意识缺乏.这也让我想起开学一个月后和新老师交谈的时候,老师无意说出的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坐,总单独坐在教室的前面窗边位置,上课时面对小朋友,还喜欢管事儿,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没坐好.不过上个月老师说已经和小朋友一起坐了.
文艺表演结束,每个小朋友都有礼物,有吃的,这下可好,啥事全忘光,立即全神贯注表演猪八戒吃人生果的场景了.他没有不开心,结束就是快乐.我闭嘴,不再提,不再评他的六一表演.只在这里如实记录,有图有真相.
6.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篇六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但是又找不到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其实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完全可以从小培养的,关键看父母有没有掌握这些方法:
1、父母要以身作则
都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做好爱学习的榜样是对孩子最大的鼓舞。
因此,父母要经常和自己的孩子多探讨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家里为孩子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当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也要认真为孩子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时及时纠正。
让孩子认识到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不断的督促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2、看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要是对学习有兴趣,根本不用父母提醒和监督,就会自学,并且主动学习。
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们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便会主动的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可以很好的得到提高。
3、经常鼓励孩子
许多孩子都是需要爱和鼓励的,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指正,很少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孩子就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漩涡,从而迷失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适时给孩子一些呵护和鼓励,这样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被人疼爱着的,大人所说的一些话就能听进去,这样也更助于父母辅导孩子学习。
4、做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安排
在学校和在家里或者是周末的时间安排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哪里学习都应该劳逸结合。尽管在家里学习,父母也应该为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便让孩子感受到在家学习也是很好的。
5、制作一个学习计划
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制作一个学习计划,并对每次成绩的好坏,给予孩子奖励。但是奖励和惩罚都是是成对等的。只有当孩子做错了,才能给予惩罚。同时,如果表现的优秀的话,就应该适当给与鼓励,或者奖励。切不可盲目惩罚和奖励。
7.让学生做艺术学习的主人 篇七
如何能够较好地开展器乐艺术活动,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呢? 对此, 我在钢琴艺术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一、重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需求
学生对艺术活动的需要、兴趣、发展是不一样的,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每个学生, 才能因人施教,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兴趣不同, 切入点不同。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詹·切德莱斯认为: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 最重要的是音乐兴趣而非纯粹的音乐技巧。因此, 在钢琴艺术教学中, 不能单纯地教给他们弹奏、学习的技能, 而更多的应是培养他们的兴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 的, 我们要通过观察, 发现他们的兴趣点, 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 这样, 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很高。
2.需要不同, 帮助指导的程度不同。
在钢琴艺术活动中, 学生总会遇到许多困难, 产生各种需要。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 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 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发展水平不同, 教育方法也不同。
在艺术活动中, 同年龄的同学发展水平各不相同, 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同学唱谱识谱能力较差, 就通过比赛、游戏等增强他们的识谱能力。有的同学节奏感稍差, 速度不稳定, 就让他们跟着老师或同伴进行一些模仿节奏动作和身体动作练习。选择难度较低的乐曲, 由易到难, 让他们享受成功和喜悦, 并且积极投身到钢琴艺术活动中。
二、尊重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学生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 对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应给予大力支持、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从而增强学生的艺术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1.创设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空间。
学生在活动中有表现的自由,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大胆地抒发对音乐的感受, 并能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因此,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空间, 鼓励每个学生自由创造。
2.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在钢琴艺术和其他艺术活动中, 尤其是低年级的艺术表现是没有对和错的。如在低年级学生欣赏《打鼓》之后, 没有直接告诉他们乐曲的名称和内容, 而是先让他们说说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三、增强在艺术活动中的服务意识
教师的角色是激励者, 更是服务者, 服务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所有的需求, 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 搭建成功的阶梯, 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 在成就的体验中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逐渐步入艺术的殿堂。在艺术教学中, 要坚持以下原则使学生想学、乐学、学好。
1.情感陶冶原则。
艺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健康的、积极的艺术教育对人的情感有动力作用。因此, 我们应选择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感染、熏陶学生, 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陶冶作用, 在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艺术感受力、体验力和表现力。
2、游戏性原则。
对于低年年级学生来说, 游戏也是一种学习, 是一种更重要、更适宜的学习。由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看不见、摸不着,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控制力弱, 思维具体形象, 因此对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理解不深刻的。必须把音乐同他们的生活、玩融为一体, 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
3.发展性原则。
这是指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活动应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 所提出的要求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的成熟度为基础。
四、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1.保护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古筝艺术上。
学生对有兴趣的事物往往有较长的持久性, 在保护好他们兴趣的同时, 促使他们的兴趣慢慢转移到钢琴艺术上, 从而形成稳定的兴趣。
2.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是学生学习器乐艺术的保证。
对学生进行钢琴艺术教育, 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可以带学生参加一些对外交往活动, 让学生表演, 观看一些演出活动, 聆听著名的、优美的钢琴乐曲, 等等, 让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从而积极地学习、体验钢琴艺术的魅力。
3.让学生生活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
学生的艺术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 我们创设良好的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 让学生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中:弹钢琴的小蚂蚁、花朵组合成的音符、小朋友坐在花上愉悦的弹奏、一串串美丽的吊饰……美无处不在, 学生在艺术环境中感受喜悦、欢欣, 情绪积极, 并且产生良好情感, 他们愿意感受生活, 感受音乐, 感受钢琴艺术中的美, 并且积极地体验美、表现美。
总之, 要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艺术这座殿堂里幸福、愉快地学习、生活。
摘要:文章认为, 要较好地开展器乐艺术活动,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需求, 其次要尊重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再次要坚持在艺术活动中强化服务意识, 最后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
8.让孩子做活动中的主人 篇八
一、尊重幼儿,创设支持性环境
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要求教师首先从心理上给孩子以高度的尊重、信任和关爱。教师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唤醒幼儿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倾听,学会等待,时刻关注他们内心的感受,关注“机会之窗”,给幼儿提供表现和表达的机会,启发幼儿独立思考、联想创造,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质疑讨论、相互协商。经常鼓励幼儿“你来试试”,“你的办法很好”,“做给大家看看”,让幼儿在激励中成长。
在尊重孩子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孩子,对幼儿说的、画的投入关注的目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使之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如体育活动中,胆怯的幼儿完成了一个有难度的动作,教师点头赞赏;美术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自由表达,不拘泥于统一要求。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二、选择合理的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的主体性的发挥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教师必须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相结合,尊重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与材料、决定游戏主题和方式、解释活动结果和分享体验的权力。学习是枯燥的,如何将枯燥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掌握呢?
1.内容要丰富有趣,吸引幼儿参与活动,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比如,让小班的幼儿学习“拧”的动作,如果单单是让幼儿反复地给瓶子宝宝找“帽子”、戴“帽子”,我相信不到3分钟小朋友就对这个游戏索然无味了。因此,我给这个游戏设置了好几种玩法:根据瓶子的大小不同,找大小不同的瓶盖“帽子”;在瓶子上贴上小动物,在瓶盖上贴上不同的食物,请幼儿给动物瓶子找食物帽子;给瓶子身上贴不同的颜色,请幼儿给瓶子宝宝找相同颜色的帽子。
2.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年龄小的幼儿都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因此学习的内容要形象具体、游戏性强。而中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步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理解力、自控力不断提高,产生并加强合作意识,所以学习性的内容可逐步减少形象性,先增加符号和标记,再增加书写和制作记录表等。
3.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既可以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幼儿继续活动的兴趣,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活动目标,提供不同层次材料,设计不同教学策略,以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给予幼儿探索性尝试,让幼儿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探究性学习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驱使下自己动手探究问题。幼儿认知的发展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它始于感兴趣的问题而终于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或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去理解、接纳教育者发出的教育内容和信息,以达到消化和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量和认知结构。
教师要尊重幼儿文化,保护幼儿的学习生态,培育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要以成人的权威和逻辑,以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去扼杀幼儿的天性才能,抑制其想象力和探究欲。如“马路上的标记”,可鼓励幼儿在教室里找标记,在幼儿园找标记,在马路上找标记。幼儿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到处有标记。“怎样让热水快点变冷”这一科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各样的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并作图画记录,分析比较有哪些好的方法,再陈述其理由。幼儿在亲身经历的探究中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激情涌动,智慧迸发,主体情感得以升华。
四、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是培养幼儿主体性的关键
众所周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幼儿才能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地成为活动中的主人。
1.直接性指导。
当幼儿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困难时,教师可直接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例如:在小班的生活游戏“系鞋带”中,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光靠图示法是掌握不了系鞋带这一技能的,因此,需要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如:“两个圆圈碰一碰头,两个圆圈弯一弯腰,两个圆圈钻钻山洞……”向幼儿清楚地交代系鞋带的每一步骤,这样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求。
2.间接性指导。
皮亚杰曾提出:“每当过早地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幼儿自主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时,经常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过早地肯定少数幼儿的正确答案,因为这将剥夺其他幼儿发现问题,探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一般尽量提些:“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等问题,帮助幼儿思维的扩展,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3.观察性指导。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性指导十分重要,因为通过观察,教师能够随时发现幼儿的问题,使教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一目了然,随时根据情况解决幼儿的问题。
五、在开放的评价中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开展活动后,老师和小朋友总会安静地坐下,谈谈本次活动的感受,或是进行互相参观、交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的气氛始终是轻松和谐的,对于幼儿的意见,教师总以微笑肯定,并与小朋友共同讨论,教师与孩子的地位永远是平等的,让幼儿有“问”的自由,“说”的自由,“做”的自由,勇于发表见解。所以我们的小朋友在每次的评价过程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并经常运用一些:“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等词语。幼儿已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树立了自信心,体现了自我,为幼儿的后继发展埋下可贵的种子。
“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去体会”,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并且要理解和尊重幼儿,更要让幼儿有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使孩子在成为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以极大的热情,来自主探究未知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在教育活动中多一些倾听,少一些告知;多一些体验,少一些概念;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催促。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做活动的主人!
9.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篇九
-------情商训练师summer原创
经常发现孩子在课程中遇见开放式的问题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记得有次小雨妈妈跟我分享:孩子觉得summer姐姐问的问题太难了,自己很难受。于是妈妈就问小雨:“那姐姐问的是什么问题啊 ?”小雨说:“如果有小朋友抢我的玩具,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刚好是适应力课程中第三十五课和第三十六课中问题解决的技巧之一:情景难题和人际难题;这两课的内容是帮助孩子培养:初步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练习人际方面问题的解决。
孩子遇到人际难题需要孩子自己去思考,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须找出根源所在,找出问题的关键,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依赖父母呢?通过平时的沟通和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家长会为孩子做的很多,会帮孩子做好决定,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决定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决定所有能帮孩子做的决定。孩子从来没有想过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也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个事情要这样,那样做可不可以,这就导致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那么是不是我们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今天开始就什么都不管了呢?显而易见,不可以。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终和成就一起,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孩子已经习惯了,我们帮他们决定一切,如果我们现在不帮孩子决定,让他自己思考,他会不知道所措。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给孩子两个平行的选择,让孩子在两件事情中做选择。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析利弊给孩子听,当孩子已经能够快速的在两个平行的选择中择其一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孩子问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呢?如果孩子不能回答,那么我们可以给几个可能的原因问孩子是哪个。训练一段时间后,只能孩子能够不需要我们的提醒,就能够说出自己做出那样的选择的原因。当这个选择成为习惯,我们可以给的平行选择加到4个,让孩子快速做出选择,并分享原因,这样由简到难逐步提升,当这个熟练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
10.让孩子感受主人精神 篇十
活动背景: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能够在班委中有一席之地。这是孩子们的年龄和特征所决定的,当然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可是作为班主任老师,关键就是要把握这中间的尺度,既要让大家信服的孩子承担为集体服务的担子,又不要伤害其他孩子的信心和自尊,使班集体有一定的凝聚力,有利与班集体的发展。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选班干部,让孩子们选出自己信任和愿意为集体服务的班干部。因为对低年级的孩子,对同学的了解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班主任首先要作好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什么是自己的任务,明白我和集体的关系,明白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让孩子真正成为集体和学习的主人。
活动细则:
1、提前一周通知孩子什么时间班级选班干部,让孩子在思想上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2、同时通知孩子这次的选举方法。
这次的选举不同于以前的选举,实行的是自己推荐自己。在选举的时候,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推荐理由。也就是告诉大家自己选择的职位、自己的优势,也要介绍自己平常存在的问题。
目的就是要孩子之间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同时能够发现并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有点一举两得,既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3、每个介绍自己时,把自己所推荐的职位写在班级职务的下面,推荐人数不限。老师要考虑到有的职位可能没有孩子推荐,那就用职位多的从高票依次补上。
4、学生投票。
凡是自己推荐了的孩子都要举手表决,有孩子来进行统计,宣布结果。
5、当选学生感言:就是给孩子一个自我实现班级管理的愿望,提出自己的希望和班级的奋斗目标。
11.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篇十一
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每个学生不但在课堂内学得主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发现,注重探究尝试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如教学《麻雀》,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我微笑的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加强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
1.自主预习
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通常,课堂预习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完成:一是通读感知。即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二是再读理解。即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三是细读探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2.自主质疑
这个阶段是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進行有效讨论,具体可分为以下内容:一是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二是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三是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
三、张扬个性,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在教师的教学中,要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花,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四、放手实践,养成探究的习惯
自主探究要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并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平时撰写的传统的流水账式的日记变为“探究式日记”,即把日常生活或学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随后有了新的思索和发现,再逐日跟踪记录。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把平日所得整理成小文章。一篇篇文章连缀起来,就形成了探索的脚步,循着这样的足迹,学生也就会一步步走上了成功的阶梯,并养成了探究的习惯。
五、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学生的主动权和选择权,题目的类型由以往的习题化转为生活化和实用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掌握的知识去发挥想象,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教师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禁锢他们对问题的自由理解和自主选择。
六、警惕自主性学习的误区:自主成了“放羊”
自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实践和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但如果对“自主”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就会出问题。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要求,漫无边际的反复看,反复读;有的教师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挑,如喜欢哪一段读哪一段,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学习伙伴也由学生自己定,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等。这种现象表面上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不可取的。
总之,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为每一位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自主、探究学习的长足发展。
12.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 篇十二
一、在导入阶段, 激发兴趣, 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要靠兴趣激发, 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厚的兴趣, 才能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事, 才能有效促使其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1. 巧妙设疑 , 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载体 , 而设计一个好问题则更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催化剂. 教师要善于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之中, 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 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 教学“年、月、日”时出示:小刚今年12岁了, 他一共过个生日, 你知道是为什么? 学生沉默不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就知道为什么了, 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 创 设情境 , 激发兴趣
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 创设游戏情境, 能使学生主动发展.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游戏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点”时, 新课伊始, 教师对学生说:“今天你们来考考教师, 任意说一个数, 老师马上能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 ”学生出于好奇, 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 纷纷说出不少的数, 老师都回答对了, 学生验算后表示惊叹, 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能以极高的兴趣进行学习.
3. 创 设矛盾 , 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 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加深, 新知识的连贯点, 即是矛盾的情境, 探索问题答案的途中若遇到了挫折问题也就产生了教师应着意去创设并利用这样的矛盾情境. 例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 如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 你们会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说会, 并说出可以数方格或单位面积去测量等方法. 师指黑板、教室的地面, 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 学生面面相觑, 学生在矛盾的情境中产生了“我要学”的念头.
二、在认知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参与认知过程, 必须从始至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 才能为其主动学习与发展提供可能性
1. 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能做到的我们就尽量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努力去做能让学生动手的地方, 让学生动手去做.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活动的角, 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角是由顶点和直直的两条线组成的. 学生也因为是自己做的角,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非常感兴趣, 在动手操作比较角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 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装沙实验, 观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间的体积关系, 通过操作学生就会产生圆柱与圆锥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的疑问, 从而探究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2. 让学生在观察中学到知识
学生的观察力是极强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规律, 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出示例题的表格, 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商不变的性质”, 从而也加深了对“商不变的性质”的理解.
3.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讨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 取长补短, 既有利于学生参与, 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到知识, 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
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 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讨论, 启迪思维,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 让学生计算下列算式哪些能被3整除:
39 ÷ 3 = 28 ÷ 3 = 43 ÷ 3 = 51 ÷ 3 =
81 ÷ 3 = 213 ÷ 3 = 147 ÷ 3 = 316 ÷ 3 =
待学生计算完, 并对算式进行分组, 再组织讨论:这些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点? 你又有什么发现? 这样围绕着教材的重难点, 不断讨论, 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3.让孩子成为发现美、创造美的主人 篇十三
少儿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发现身边的美,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去丰富他们的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以与众不同的眼光去创造美,没有创造就不是艺术,因此,少儿的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创造精神的最好课程之一。
一、重视观察,让孩子发现美、欣赏美。
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社会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有人能发现美、欣赏美,而有人对美视而不见、无动于衷。随着学生趣味性提高,就应培养其发现美的能力,有所感觉才能有所发现。
为了上好《我喜欢的玩具》一课,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心爱的玩具,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触摸、摆弄玩具,更有一个向旁边学生介绍、演示自己玩具功能、特点的机会。从中不仅让学生用手感受到玩具外在美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玩具内在的美。
马蒂斯说过:“创作始于观察,而看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就如《一条伸向远方的路》这课,课前让学生从各个路段,各个方面去观察。如家门前的小路,商店门口的大街,或郊游途中的山路,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是主要景物,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每一个小部分。其中有两旁绿树成荫的山路,高楼林立的大街,蜿蜒曲折的小巷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欲望,并有所取舍地作画,感受了生活中美的东西。懂得大方、鲜明、顺眼就是美,开始形成健康的审美观。这样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其审美的水准。
二、认可、鼓励儿童去创造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且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火花就不断闪现,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给予认可并精心的培育,当孩子的想法稀奇古怪超越现象时,当他们的描述与实际情况有插入时,当他们乱涂乱画而兴致勃勃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象”等成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正确的捕捉创作思维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为孩子们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
教师还应该提供充足的时间、材料、活动场所,让孩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玩耍中接触各种艺术活动,促进想象力的萌发和发展。
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我教小朋友用蜡笔来画水果,大部分小朋友都在水果盘中画上了圆圆的苹果,弯弯的香蕉,只有一位小朋友在水果盘中画了各种颜色的方苹果,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如果苹果是方的,那我们就更加容易把它拿在手里,在装箱、排放时也容易多了。”至于苹果的五颜六色,他还神秘地告诉我“这样地苹果就可以改变小朋友偏食的坏习惯了”,“这可能吗?”我追问了一句。“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多么诚真而又振奋人心的回答。听到这里我不但没有纠正他的做法,还表扬了他丰富的想象力,有大胆创作的精神。时隔一年,我在报纸、电视中看到日本人培育出了一种方的西瓜,成为时尚,赢得了很大的市场。我再次被孩子那种“今天想到,明日能做到”的创造精神而振奋不已。我想孩子在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在表达,用自己的意愿来创造,实现着个性化和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美好生存。教师是否可多尊重、理解和鼓励少儿的创造性行为呢?
14.做自己快乐的主人 篇十四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要拥有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最大的人格魅力,是有一颗阳光般的心。
得失无忧,去留无意,荣辱不惊,从容淡定,随缘不变,随遇而安,心无杂念,不染尘埃。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严以律己,助人为乐,懂得感恩,懂得包容,简单做人,洒脱自在,善待他人,快乐自己。
不老的是江山,易逝的是红颜,淡看浮云散,潇洒天地间。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有些事是无法掌控的,有些事是不合情理的,有些事是不尽人意的。但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淡然的去面对,坚持自己的原则,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清清白白的做事,坦坦荡荡的做人。
很多时候,你把自己变成了情绪的奴隶,把原本快乐的心情交给了别人,让别人成了你快乐的主人。要想让人生变得快乐,就要找回那个真实的自我。首先要让自己的心获得自由,不受任何牵绊。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是做人的最高智慧。我的快乐我说了算,与心情有染,与别人无关,嘴长在别人身上,快乐是我自己的感受,我又何必让别人来主宰我的幸福!
人生最大的苦恼,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欲望越少,快乐就会越多。而一旦你的欲望产生,你的烦恼也就随之产生了。亲情,爱情以及友情,都是一样,当你对他们的期望值越高,或许你的烦恼就会越多,你的失望就会更高。什么时候你能做到心如止水了,你的人生也就尽善尽美了。要想追求快乐的人生,就要保持一份淡泊明志的心境,不悲不喜,不骄不馁,“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豁达通透,荣辱不惊,静待花开,静赏叶落。
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转换自己的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选择掌控自己,我们无可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得失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世界很美,生活很好,不要自寻烦恼。人生苦短,要好好珍惜每一天,不给生命留遗憾。万事不可能皆如人意,花开还有花谢,日出还有日落,四季不可能常绿,只要我们在心中植一树菩提,生命之树就会四季常青,葱茏如昔!
15.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篇十五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课堂内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为此,我开始践行我的生本课堂。以下是我对生本课堂教学的感悟及点滴。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理论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的确,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还是无意间忽略了学生的地位,而夸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禁惭愧与汗颜,我们为孩子们设计的课程,他们喜欢吗?每一节课所传授的内容,是孩子们所需要的吗?与孩子们交谈的内容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吗?课堂上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孩子们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吗?恐怕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学生生命之提升,它以生命自身为最根本的动力,依托生命去实现其理想,在生命的发展中体现其价值”。“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满载着不完善蓬勃生长!”……这些让我忍不住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小试一下。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1. 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
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由此,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很重要。把来日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动力源——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学生在明确先学任务的同时也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话语权”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
我在设计“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阅读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1)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2)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机器人并绘制其图片。(4)查阅资料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或新闻。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2. 组内交流,班上评选“优秀团队”。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作业时遇到的困惑与他人分享,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我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去感受,让他们去理解,让他们去分析,让他们去讨论。并让学生用英语向大家介绍本组设计的机器人。通过这些活动,释放了学生的潜能,从而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
为了能更好的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我开展了评选“优秀团队”的活动。在班里,我成立了以4人一小组的学习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都有自己的队名,奋斗的目标,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
3. 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
小组交流之后,各小组要对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某小组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恰巧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和自我的学习及同学间的讨论,却往往能牢牢地记住所学到的知识。
三、生本课堂带来的变化
1. 学生找到自信了,甚比以往更积极了。
他们都主动地争取汇报展示,或者争取机会点评别人。特别是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学生组织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不少。
2. 学生会积累了,以前的Everyday vocabulary都是我来讲,现在我们把这个权利交还给学生了,每个小组轮流主持一次Everyday vocabulary,(我给学生提出两点要求:(1)四个人讲解的内容不能相同。(2)讲解的词汇要有例句)。这样以旧带新在改编Let’s talk时,学生就有了可供运用的词汇或句子来充实对话了。
3.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有需要时给以适当的辅导。一节课下来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知识掌握得更牢固。这比过去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好多了。生本教育真的是让老师得到了解放,让学生获得了自由!
16.让孩子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人 篇十六
充分发挥孩子学习体育的主体性,是现今体育教学的重要特点。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践性是主体性的主要内容。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精力用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让孩子主动参与体育教学,争取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教育。
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和区域性。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选择,又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应从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力学、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宝库中,去优选和编制最适合中小学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合理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所谓正规现成的体系(包括技术、战术、规则、场地体系),充实和创造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与观念体系。
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从孩子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再是教师纯粹地“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较死板规范的体育课结构模式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创造出不同特色的又能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跳得更高,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了 “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的 小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努力后的成功喜悦,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就会逐渐转化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孩子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方法观念转向在老师指导、启发下的导法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上,要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向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综合多样化的方法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充分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全体学习中的问题。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证明,只有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去点燃学生思想中的火花,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如:在技巧教学中,为了克服“前滚翻”中的团身不紧,我利用球体滚动的事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做到低头、含胸、抱紧双腿,滚动自然,以便更好地完成整套动作,通过这样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练习能力。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享受到探求知识成功的愉快,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践加创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让孩子成为学习体育的主人。
17.做学习的主人主题班会 篇十七
做学习的主人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面对挫折,要勇敢、坚强,要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2、从小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战胜自己、克制自己的个性品质。
3、知道效率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观念,懂得学习做事要讲究效率。
4、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做一个讲究效率的人。
二、活动过程:(一)激励学生战胜困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你碰到过困难吗?当碰到困难时,你怎么做?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甚至磨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咱们活动的主题是:学会在困难中微笑。
2、教师读信,明白道理。(1)引入。
(2)读信:黄思路给《中国少年报》的一封信。(3)学生谈感受。
3、讲述故事,深化明理。(1)讲故事。(2)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3)小结:
4、学习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愈难做,就愈要做。——鲁迅
有困难是坏事,也是好事,困难会逼着人想办法,困难环境能锻炼出人才来。——徐特立
5、每人将“在困难中微笑”或名人名言写在纸上,贴在房间里,时时激励自己。
(二)引导学生做事要科学高效
1、讲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充分利用时间的毛泽东》。
(2)讨论:听了故时候,你觉得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2、分析病例。
(1)出示某同学星期天上午的作息时间表:(2)讨论作息时间表钟爱派的不合理的地方。
3、辨析导行。
(1)出示辨析题,判断正误。
①林林说:“讲究效率就是把平时的每分每秒的时间用来学习。” ②赵林说:“讲究效率就是不能玩,因为玩是浪费时间。” ③科学高效,就是合理安排一分一秒的时间。(2)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www.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发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还应该具有讲究效率的观念,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的时间,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18.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篇十八
——乌鲁木齐翻转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克拉玛依第十六中学卢昭伟
2014年10月24日,我有幸到乌鲁木齐参加了“全疆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许卫兵、夏青峰的翻转课及学术报告,感觉受益匪浅。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翻转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活动中,我深深感觉到:“走出去,总会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取得不少教学经验。专家们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异彩纷呈。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我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知识渊博。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翻转课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本次活动中,众多名师给我们展示的是扎实、朴实、高效的数学课堂。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不用过多课件的装饰,简单的教具、学具与我们平时上课所用的没有两样,但他们也能取得非凡的效果,在平凡中见伟大。
在听课的这两天,我真正感受到了名师们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没有作秀的迹象,但一点也不乏味。他们通过幽默的话语、巧妙的设计、富有激情的教学,使学生迸发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积极主动去探索。孩子们不只是学到了知识,更尝试到了探索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如刘松老师幽默的话语不但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课堂上不时传来开心的笑声。
通过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一、必须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与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学生也就学得轻松愉快。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做到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教师为主导,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有良好的素质才能紧紧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数学课不再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牛献礼老师,无论是上课的技巧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做得比较成功。他这堂课的构思非常好,一开始就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谈话,这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给听课的老师也得到一种享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有疑问的问题,他能用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三、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们非常重视这一点,在教学新知时,都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探究新知的,并且互动形式多样,注重主体参与。他们教学新知时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的方法,而是通过让学生去观察、探索凑十法,并重视学生用语言表述。要让孩子喜欢数学,在学习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在动的同时把思维“放”开,乐于动脑,敢于去想。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有了活跃而开放的思维,成绩只是附属品。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另外,印象较深的是牛献礼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
师不告知等等。刘松老师的课堂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徐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课堂上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
几句话,给自己和年轻老师们共勉:
多看书:不只要看专业书,还要看各种门类的书。多听课:不只听本学科的课,各学科的课都要去听。多思考:在思考中反思、整理、内化、提升。
19.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篇十九
兴趣和压力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 有兴趣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 对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且一定会产生困惑, 从而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就必须要编写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学案。学案并不是为了记录学生的活动, 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因此, 教案要立足实际, 突出其引导功能。在实际编写过程中, 可以设置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课后练习和反思等几个板块。教师在课前下发学案, 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的板块,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探究和练习的板块, 最后由学生自主地完成课后反思。
二、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就必须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给学生发表观点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 能够接触到很多新的信息, 并在和其他同学交流的过程中, 实现了学习成果的共享。另外, 学生在质疑他人和受到他人质疑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接受他人观点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 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在教学中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量将时间还给学生,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教师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 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发挥教材的作用, 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
三、课内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时间有限, 而学生的学习内容却很广泛, 教师在课堂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 教师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方法,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 要帮助学生了解获取知识的渠道, 教会学生利用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 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比如, 教师在教学中, 就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通过网络收集资料, 并利用相关网络工具, 实现和同学、教师的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
四、完善评价机制
一个完善的评价机制,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工作中, 要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包括情感兴趣、合作水平、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情况的考察, 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还可以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促使学生之间形成竞争,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 还要注重对学习能力偏差学生的鼓励, 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争当课堂的主人。
五、结语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以学生为本的最好体现。教师在教学中,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学生构建和谐课堂环境,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建立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机制, 利用现代化手段, 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结合,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课改要求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本文对如何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学生,课堂主人,自主学习,新课改
参考文献
[1]代国琼.创设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月迹》课例研究[J].金山, 2012 (4) .
【让孩子做快乐学习的主人】推荐阅读:
如何让孩子快乐主动学习09-16
让孩子多做选择作文09-14
孩子生日快乐的祝福语07-20
让孩子高效学习的六种方法08-20
“六一”儿童节快乐的孩子们08-09
祝福孩子生日快乐的祝福语08-31
孩子不爱学习?教你8招让孩子爱上学习……10-07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07-06
父母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专注07-12
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