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

2024-10-24

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共6篇)

1.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 篇一

让文明与绿色同行

展望2013,古老的沈城将迎来动感的全运。如今的沈阳,每一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工作人员为环境建设而风雨无阻地忙碌。同样身在沈阳的我们,也为城市清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得3月5日,同学们走上街头,向机动车驾驶员发放“清洁车辆,干净出行”倡议书,看到叔叔阿姨们接过传单认真阅读的画面,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因为城市环保贡献力量而感受到的的喜悦之情;3月17日,大家又来到学校附近清洁公交车站站牌、宣传栏、邮箱等公共设施,同学们认真地擦拭并刮去了贴在上面的各种小广告,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看着这些焕然一新的公共设施,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大家积极踊跃的表现,正是对“东道主”最好的诠释。

当我们走到校外清洁城市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我们身边的校园环境。美丽的校园中,却也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环绕教学楼的草坪里,散落着一些随手扔出窗外的垃圾;篮球场上尽情挥汗后,一些粗心的同学将废弃的矿泉水瓶丢在场地上;广场的地面上,一块块黑色的口香糖总是大煞风景;空空如也的垃圾箱旁,是堆积如小山的各种垃圾……如果你从未在校园中看到这些现象,那是值日生同学辛勤劳动的成果: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之时,他们不得不踏着初春泥泞的草坪,亲手将那些脏兮兮的杂物一一拾起;粘在地

上的口香糖,要用铁铲一点点地刮干净;撒在灌木丛中的垃圾,则要用树枝一点点地挑出,一不留神就会划破双手;而对于那些高悬在枝头的垃圾,就只能报之以无奈的叹息……他们常常牺牲午休和下课时间。老师们为此也是煞费苦心,苦苦叮嘱大家之余,还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带领大家清洁环境卫生。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作为光荣的XX人,我们应以全运会为契机,在珍惜大环境的同时,珍惜我们的校园环境。珍惜环境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存在于我们每一次起心动念,存在于每一天。

少一张纸屑,就多一片整洁;少一寸灰尘,就多一分舒畅;少一块果皮,就多一丝和谐。让我们用全心全意的关爱,为校园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用每时每刻的挚诚,为校园迎来文明的春风;用尽职尽责的态度,为全运带去优美的写意。用美景扮靓校园,用绿色迎接全运,让文明与绿色同行!

2.与经典同行,让文明成习惯 篇二

【关键词】 经典 文明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6-004-02

一、从小引导,诵读经典

俗话说“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当代文豪胡适先生在康乃尔大学博士毕业时说:9岁前在父辈严格的要求下,我把众多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熟背如流。小时候严格遵循父辈教导,按照经典规范自己的言行。随着不断的学习,这些经典对我的影响日深,对我的文学、哲学思辨的影响与日俱增。

《弟子规》是国学蒙学教育常见书籍,是一种文化启蒙阶段与人格初步养成阶段的基础教育。它采用三言的形式,并押韵,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诵读其中,品味期间,许多做人的基本规范、待人处事的哲理油然而生。例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通过诵读、看对应的故事、讨论,孩子们就能从中感悟到做人不能贪小便宜、私取物品不但可耻,还能引起长辈的不安;在衣着上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怪,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日常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危害身体健康。又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就是引导孩子们应该具有良好的作息、卫生习惯。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着同曲异功,且比后者更易上口,更易理解,更好地应用,更好地引导孩子把握日常的规范,乃至应用到现实生活、学习中,促进学校、社会文明的建设。

二、结合实际,应用其中

净空教授说:“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我告诉学生:《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学到老死都不能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纶是房屋里面的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苏东波诗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诵读经典、就是为了理解经典,就是更好地应用经典,通过诵读妙文,就是为了更好地践行。良好的习惯就是在践行中体现。

三、组织学习《弟子规》的探索

(一)布置环境,营造氛围。孟母三迁的故事源远流长,孟母为把孟子培养成才,她为了给孟子学习的提供良好环境,而三次搬迁,尽管邻人不解,她却依然我故。正是孟母的坚持与执着,才成就了孟子日后的辉煌。俗话所说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是说明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期间大都在学校读过。如何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每一楼梯不但成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校园的特色,而且还能使其成为学习的源泉、一面面育人的镜子?中国画的特色是水墨香浓、色彩淡雅、字画相容,典雅尽现。通过把经典里的许多故事、佳句以一幅幅国画的形式装饰教学楼的每一层楼、每一走廊、每一楼梯,使之紧扣经典、而又有各自特点,使校园充斥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让学生在投手驻足之间、有意无意之间学习到知识,感悟经典的精粹。我校的教学楼呈“回”字结构,有三把楼梯,五层楼。我们把三把楼梯建设为《弟子规》谨信楼梯、把一楼的走廊建设为中华古代教育名家走廊,二楼的走廊建设为经典诗文走廊、三楼和四楼走廊建设为《弟子规》经典故事走廊、五楼的走廊建设为当代名人殿堂。教室里,以学校教师、学生以书画的形式把《弟子规》里有关学习的经典句子张贴其中,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如“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等。典雅的环境布置,不但让学生感悟环境氛围,学习蒙学经典、先贤模范,或许能在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儒雅人士。

上下课的铃声,也是校园文化的有力组成。把经典诗文以歌曲的形式,录制成校园铃声,不少学生在课间闲余之际,学着吟唱,诗篇成歌,,德育建设与典雅的书香校园建设,相得益彰。

(二)经典进课堂、上舞台。现代心理研究说人在3-13岁这段时间,记忆力是最好的。俗话说的“三岁定八十”,说明少年时期的教育将会影响其终身。我们探索,每天抽出10来分钟的时间诵读,不少学生能在半学期内轻松地把一千一百零八个字的《弟子规》背诵。在六年小学学习里,只要坚持,先贤经典,学生熟记吟诵,通过点拨、自省,形成其知识体系、提升其人生修养,形成良好品质,促进校园、社区文明建设。

(三)家校合作,促进文明习惯。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家长资源,使经典在学校、在社区里传播,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社区文明和谐发展。

明天早上7:00,学校家长义工队的成员佩戴标志来到学校,分成3组。第一组:校门口,以90度鞠躬礼加主动问好迎接每一位师生到校。师生回礼问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文明线。第二组:楼梯口,微笑指引孩子们安全有序地进入多媒体室。第三组:在多媒体室组织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讲解《弟子规》、组织观看有关故事影像。

每一学期,学校家委会还邀请社会上知名人士来校给孩子讲学,给家长上课、分享。如邀请社会热心人士张姨给孩子讲读《弟子规》,张姨以其切身言行给学生细述经典,教育孩子们在熟读经典后以行动践行。邀请李教授给家长做题为《幸福人生,从<弟子规>开始》的讲座,引导家长从自己做起夯实践行,并使用《弟子规》教育孩子,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等。

(四)学习《弟子规》要与时俱进。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言点破了对少年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地域、每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对少年的教育必不可少。道德规范的教育,如何教育下一代做一个有道德人,除了环境的影响,先贤留下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经典教育对孩子形成良好品质,有相得益彰之功。《弟子规》就是其中的一本。

对《弟子规》的学习,诵读是基本,重在指导学生(家长的参与,效果更好)把其要义应用于生活践行中,重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是非观和行为准则,通过内化这些“是非观和准则”,把自己锻造成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材。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通过组织诵读,大中队活动、故事分享、角色演绎、师生互动、家校互动等丰富的形式学习《弟子规》。学习《弟子规》并不像学习数学、科技等知识,没有上一段做基础就无法学习下一段。学校提倡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遇到的问题,灵活调整学习的顺序、不必刻意求全——结合实事情境的学习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时代在变迁,只有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经典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成书于清代的《弟子规》难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其中有些道德要求并不切合当今时代的情境,如“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在讲解与引导中,应注意分析古今时代的差别,让学生体会其教诲重在对待去世亲人的态度,而非恪守形式,某些不甚恰当的段落也可以略过。在践行中,也要注意灵活性,而不是死抠字面。如“长者先,幼者后”。孩子们在进电梯时恭敬地请长者走在前面,而等到出电梯时长者位于电梯的最里面,孩子们还是非要请长者从里面挤出来先出去,这不仅让长者不方便,也耽误了电梯里众多人的时间。这时我们不妨先出了电梯,为长者控制好电梯门。又如“亲有疾,药先尝”。在古代,最常用的药是中药,是汤药,中医讲究汤药要喝温,喂药的人经常会先尝一尝,只是用嘴唇碰碰,试温度,并非真的尝药。今天医学发达,药的种类有很多,一般都是不能尝试。

3.让我们与文明同行国旗下讲话稿 篇三

大家好!

文明是一个社会永恒的话题。小而言之,它关系到我们身心的健康、和谐与发展;关系到学校环境的优化、净化与温馨。大而言之,它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昌盛,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与欢乐。

那么,文明到底是什么呢?文明,其实就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就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就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态度,就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就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就是在接受了别人帮助后一声真诚的“谢谢”,就是在放学回家投入亲人怀抱时一声甜蜜的呼唤等等。文明,其实就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推崇的行为。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我们中的大多数,大多时候都能够做到文明礼貌,但也有少数同学,少数时候,嘴里滔滔不绝地大讲文明礼仪,可随手就把饮料瓶、废纸屑丢在了地上。我们中的一些人,看到别的同学有不文明的举止,马上就指指点点,可他自己却也常犯同样的毛病。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同学们,你们是否明白,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国民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位同学的素质。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我们的文明与否,不仅代表着我们个人的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更代表着未来祖国的形象。让我们携手与不文明的言行说Bye—bye吧。

要做到文明,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高素质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胸襟开阔的人。其次,我们应该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需要别人帮忙先说“请”,得到别人帮助应说“谢谢”,不小心冒犯别人或打搅别人应主动说“对不起”。这些简单的文明用语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去做,是不难做到的。请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文明用语,这可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学礼仪,不懂礼法,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礼”是社会关系的准则、规范和仪节,如果你不遵守它,你就必然会遭到社会的谴责、惩罚和抛弃。前不久,我们国家一个学生代表团去新西兰、澳大利亚访学。

那里的环境整洁优美,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他们总是把“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挂在嘴边,尤其是“谢谢”,一般人每天都要说几十次。尽管我们的学生很多方面受到外国朋友的赞扬,但也有少数学生不礼貌的行为令我们带队老师羞愧:一些同学深夜仍在旅馆大声吵闹,遭到外国房客的谴责;在自助餐厅吃饭时,有些同学吵吵闹闹并不断来回跑动去添加食物,使得外国客人不得不到离他们较远的餐桌就餐;还有的同学上车时争先恐后,不懂得礼让老师、礼让别人。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惭愧。

我们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著名的礼仪之邦竟有这样的学生,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在令人痛心和汗颜!我真诚地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最后,我们还要遵纪守法,爱护公物。要遵守各项纪律,尊敬师长,和同学友好相处,更要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让文明的画卷,布满整个旺小的校园,让文明之歌,始终回旋在我们的耳边。

4.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 篇四

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让文明行为与美好生活同行 同学们:早上好!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且深感忧虑。这些年,随着我们生话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旅游、留学、交流访问、经商等等。仅2013年,我国国民出境旅游就已经达到9800万人次,将近一个亿,这一巨大的旅游市场很多国家都高度重视。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国际上对部分中国国民的公民素养反映不佳,特别在个人的文明素养方面更倍受诟病,我想作为一个中国人心里都不太好受。如2013年5月25日一位中国游客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说“这是他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照片上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赫然刻上中国游客“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字样,他深为国人轻易毁坏3000多年前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此事也引起了埃及文物保护组织的重视。美国去年接待的中国游客高达47万人次。据导游反映,在美国,中国游客的形象比较鲜明:在公共场合吐痰、大声喧哗、随手扔垃圾、吃自助餐不给小费等等,似乎都是中国游客的专利。泰国清迈风景优美且便利中国游客出游,因此每年到这里旅游度假的中国游客很多,但最近对清迈当地人的调查显示,竟达到80%的清迈人对中国游客表示厌烦甚至厌恶,主要原因是中国游客到这里声音大、乱吐痰、火气旺、随意画。很多泰国导游都说带中国团有“三怕”:一怕声音太大,说话声音大,吃饭声音也大,常吼得周围的泰国人不知所措;二怕动不动就吵架,稍谈不拢就发火,不只是和导游吵,甚至还有在公共场合、飞机上大打出手的,吓得导游只好叫警察;三怕服务完扬长而去,不给小费,也不觉得不好意思。在德国,有的餐厅甚至写上提示语告知本国国民,要他们回避中国游客就餐的时间段。种种中国游客境外游不文明的现象随着每年游客的人数增加而大量增加,损害了我们国家和公民的国际形象,所以国家旅游局于去年8月5日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意在提醒我国的公民出境旅游过程中要尊重当地文化,爱护当地文物,做文明守纪的游客,以维护国家和公民形象。

同学们可能会说,这些事情都是成年游客,与我们无关。其实并非如此,这几年来,学校的对外交流也不断扩大,每年我们学校都有几批学生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学习,每次回来老师或同学们总会提到一些我们的学生在境外出行时的某些不文明行为,如:在餐厅和公共场合高声喧哗,引起国外就餐客人的侧目。在车上、景点不听导游讲解,交头接耳,自顾拍照。无视导游安全提示,在高速行驶的大巴上随意走动。上下车不跟司机打招呼,直至国外导游提醒。不顾横过马路危险,只顾低头翻看手机。购物不排队引起店主不满甚至拒绝交易。更有甚者,在国外的家庭住下来后,不尊重主家的感受,虐待主家的宠物,引起主家极大的反感。在酒店住下后,晚上串房聊天,大声说笑,在游泳池里大声喧闹,酒店管理人员多次劝说不听,引起外国游客报警抗议。还有的学生不把父母的辛苦钱当回事,随意刷卡,买下的食品或其它物品,只要一点不如意就扔掉,毫无愧疚之意。

又有的同学会说,这些都是去国外旅游交流的人干的不文明之事,我们不会的。果真如此吗?也并非如此。如在我们学校偶而还是会看到有纸团从教室窗户扔出。一场篮球比赛之后,球场边总会留下许多的饭盒和矿泉水瓶。下课之余,总会有一些同学在走廊上打闹不止,大声喧哗,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上课进教室时也总会看到有的学生用脚大力踢门,可怜的门板在重踢之下松动变形。食堂就餐插队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引起冲突。就餐完毕的餐具回收扔丢现象严重,餐具撞击声音刺耳,感觉象工地而不象餐厅。周末留校生的教室垃圾遍地,而我们的学生却视而不见。学校的重要安全设施如消防柜有的被踢得面目全非,更有甚者直接损坏灭火器。同学之间为一点小事就指责不休甚至拳脚相待。学校新的厕所门基本都被损坏,有的拉手坏了,有的不能回关,有的门框被整体损坏。有的课桌椅上、讲台上、墙壁上留下了类似于埃及文物的污损记录。晚就寝熄灯后仍可以听到少数寝室传出震耳的笑声。

同学们,今天的国旗下讲话,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能太多地展开来谈文明对于个人和国家乃至人类的重要性。我只是把一些我们熟视无睹的现象说出来,让我们大家细细思考一下、感悟一下原来我们平常口里说文明、作文里写文明但就是难以身体力行去做一个文明的人,这说明文明行为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即要在行为中体现。文明行为为什么很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文明行为会让我们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文明的社会和文明的人带给我们的舒适和愉悦。就在前几天,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学生在国外留学回来,她妈妈请了我们几位老师去她家里小聚一下,饭快吃完时,因一个工作上的急事这位学生可能要先走一会,我们以为她跟我们打个招呼就会离开,但是我们却看到这位学生轻轻地走到走到她妈妈后面,当时她妈妈正跟我们在说话,于是她很恭敬地、安静地站在她妈妈后面,等她妈妈把话跟我们说完,才弯下腰去轻轻地跟她妈妈说了要先一步离开的原因,其实这位学生就餐时就坐在她妈妈地对面,象我们平常肯定会直接当着大家的面跟妈妈大声地说要离开的情况。当时我们在坐的几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走出她家,我们都说到了这个细节,都说到了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个学生懂礼节,让人舒服!同学们,为什么一个这么小的细节会让我们在坐的每一位老师感到愉悦呢,我想就两个字:尊重!她尊重她的长辈,也尊重她的老师,同时也尊重了自己。也就是在此一刻,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受到尊重。仅一个小的细节就能使我们如此愉悦,倘若我们身边都是文明人、文明事,那我们的生活不就会变得更称心、更美好了吗!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历来重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交往的文明礼节,我也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学校的整体文明风尚是很好的,并且近年来在不断地变得越来越好,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校园里出现的种种不文明现象,也不能简单地推责于少数同学所为,我们的每一个人,只要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文明行为,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明的追求无止境,见贤思齐,并实践于行动中,那么我们就可以积小善而成大德,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文明人。我衷心期望从青竹湖湘一走出的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形成独特的文明气质,这也是我们办学的一个高远追求。一个真正的强国一定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文明会让国家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去实现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强国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伟大中国梦!

所以,我今天的国旗下讲话题目就叫做“让文明行为与美好生活同行”,谢谢同学们!老师们!

老师在国旗下的讲话:做有修养的现代公民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有修养的现代公民》。什么是修养?修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道德、气质,以及他对生命的认识和领悟,修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后天不断的锻炼和培训才能够达到的,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修养,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么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呢? 首先,做一个真诚的人。在这个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时代,迷失自我的人有很多:作家为了迎合市场的口味写出一本本快餐书籍,艺术家放弃了真正的艺术创作转而开始各种媚俗的表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曾经说过:“我敢保证自从我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实话实说》以来,从未拿过一份黑钱”,再谈到对主持人的理解时,他义愤填膺的说:“其实主持人就是人,可是有些主持人做着做着就不是人了”这话听起来痛快。为什么?就是因为里面包含着一份真性情!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拥有一颗诚实的心,对待家人,至亲至孝,至情至深;对待朋友,淡无心机,坦荡心怀;对待他人,宽厚待人,少思计较。其次,做一个自律的人。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是,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为自由的人。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约束我们,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在学习方面,我们一要独立,独立思考,独立解题,独立完成作业;二要自觉,自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上课专心听讲和按时完成作业,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以中学日常行为守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在外表上,我们应该以简单大方、干净整洁的衣着表现出学生朴素的本质。在学校,我们要以中学生行为守则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在社会,我们更要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做知法,守法的公民。第三,做一个自省的人。自省即自我反省,“静坐观心,真妄毕现”。反省,是一面镜子,是一剂良药,是把自己引向做一个有尊严、有人格的人的阶梯。在今年的索契冬奥会上,中国女子500m短道速滑队员李坚柔,力克韩国、意大利名将,夺得中国本届冬奥会第一金。虽然李坚柔并不是中国队500m短道速滑争冠的种子选手,在决赛时,另外三名队员失误摔倒,让起跑在后面的李坚柔一人冲在了最前面,轻松夺冠。在赛后接受采访时李坚柔说:“从替补王蒙参加500m短道速滑以来,我知道自己不是夺冠的热门,我就以一颗平静的心才参加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我是幸运的,但这个幸运与我正确认识自己,不轻言放弃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自省呢?古人云:“吾日三省乎吾身”,一省吾身,看自己的心灵是否谦恭,为人是否谨慎,二省吾身,道存心底再观世界,三省吾身,清空心中的杂念,重拾身边的幸福与感动。古人三省,省一是言行,省二是作为,省三是修养。今天,我们三省吾身,则是自省的是追求、是信念、是情操,当走在干净整洁的校园,我有没有“伸伸手,弯弯腰”,为美丽的校园出一份力?当同学有困难时,我有没有义无反顾,伸出自己的双手助他一臂之力?当学习退步生活遇到困境时,我有没有坚定信念不动摇,为下一份精彩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

最后,做一个敢于挑战自己的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勇士,但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环境,并不如我们所愿。或许你会不适应,学习科目忽然增多,学习时间长,作业太多,数理化太难等等,这些都成了你逃避退缩的客观理由,然而生命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在波折中战胜自己不断进步。初一的学子们,应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情操。初二的学子们要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生地会考是我们跨入名校的第一道门槛,要沉着冷静,打好中考第一仗;初三的学子们,距离中考还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要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坚持,再坚持!总之,前进的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挫折甚至失败,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这样,你的生命将焕发出新的生机,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做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敢于挑战的自己,一个生命飞扬的自己。

5.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 篇五

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为了守护学校师生的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提高校园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西城小学特地组织全校师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

由于地势的特殊性,校园周边临近火车轨道,学生上下学道路山路居多,极容易出现交通意外,本校特地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教育教导学生强化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确保与健康同行,让安全相伴。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交通环境,特地与南城铁路派出所民警进行沟通,于10号派出所民警来到我校做相关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教导学生不得在铁路周边沿线玩耍,不得攀爬或在铁轨内逗留、嬉戏,更不要触摸铁路安全设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民警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故事给学生耐心的普及安全知识。结合身边交通事故案例,讲解了日常上学、放学途中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呼吁全体学生:交通安全关乎生命,要珍爱生命,安全 出行,今后除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外,还要努力做好小小宣传员,提醒父母长辈,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共同播撒平安的种子,收获更多的祥和与幸福。

图为老师从实例出发,讲解不遵守交通安全对生活带来的危害。

同时,在3月下旬,西城小学特别开展“让安全相伴,让文明同行”的交通安全宣传,学校安排了各班用一节课的时间学习最新的交通安全知识,并观看各种交通安全知识和各种有关交通安全知识的精美标语,使同学们从中获取有关交通安全的知识,让同学们时时刻 刻都把交通安全知识牢记在心中,自觉地遵守交通法规。同时结合宣传单及宣传挂图等方式为学生们讲述了过马路、骑单车、乘客车等方面的基本交通安全常识;提醒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放学途中和平常外出玩耍时,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规,学会自我保护,自觉抵制交通陋习,不乘坐无牌照车辆、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争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安全出行的重要性,并表示今后还将努力做好小小宣传员,提醒父母长辈遵守交通规则,共同播撒平安的种子。

6.让书香与文明同行 修订版 篇六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六年级二班的石焕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礼仪伴我们同行”。

上周中学部做了一个“校园不文明行为” 调查活动,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校园内说脏话、大话;随手乱扔垃圾和不主动拾起地面上的垃圾;遇事推卸责任;抄袭他人作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午休和就寝时间说话、唱歌、打闹以影响他人休息等不文明现象非常严重。另外,参加调查的同学还对不文明现象做了补充,比如:打架、路队不好、上课不听讲、说话捣乱而影响老师教学进度、不注意个人卫生、传谣言、抽烟、暴力行为、不懂得自尊自重、不团结、攀比、拉帮结派、乱取绰号、带零食入校、在校内使用手机、浪费粮食等。

同学们,看到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有句话说得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英国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文明礼仪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讲文明的历史教训。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个人的文明水平,则可以折射出一个集体的整体素质。一个人如果不遵守文明礼仪规范,小则影响自身形象,大则影响国家声誉。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看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废纸,听听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告别不文明的行为,需要我们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其实文明离我们并不远,它需要我们从小养成,从身边做起。

记得有记者曾经访问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教授答道:“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等”。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逐步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新世纪新时代,新国家新文明”,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要让它活跃在我们当中。在接下来来的两周中,请同学们参与到“我与父母比文明”的知识竞赛和“用眼看礼仪”的摄影比赛中来,让文明无所不在,让“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

文明礼仪伴我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倡导文明礼仪,营造和谐校园”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能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做好文明礼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文明、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不闯红灯;讲究卫生,不扔纸屑等等……

同学们,你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校园文明建设是一个工程,一项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从现在做起!让文明礼仪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子的自觉言行!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自我内化的一种快乐!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希望同学们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倡导文明礼仪。

上一篇:汉字书写大赛新闻稿下一篇:李白诗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