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2024-10-07

高校党员学习心得(精选8篇)

1.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一

各党总支:

为贯彻落实市委教育工委《20__-20__年北京高校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教育工委开通了“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学习的平台,要求所有教师党员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对象:在职教职工党员(不包括离退休党员和学生党员;已参加“中层干部在线学习”的党员不作要求。)

二、学习要求:20__年12月31日前,每名教职工党员在线学习时间不少于12学时。(注:“考试”通过方可获得相应学时,如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可直接参加考试获得学时。)

三、在线学习方法:

●网址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

●用户登录:登录区域位于首页的左上方,用户在“用户名称”文本框输入本人的身份证号,“登录密码”文本框中输入密码(初始密码为123),点击登录即可进入系统。登录系统后首页显示欢迎用户以及用户姓名和所属单位。提示:为了帐号安全,请新用户登录后抓紧时间修改密码。

●特别提示:首次进入本系统的用户系统会自动弹出进行自我测试的窗口,主要是让用户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一个摸底测试,不记入学时,可以跳过。

●课程学习:点击“学习园地”-->从课程列表中选择课程-->点击“添加到我的课件列表”-->点击“学习”或“考试”,分数60分及以上即通过,可拿到相应的学时数。

●注意事项:

(1)“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网站上其他内容的使用方法请参阅《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用户手册)》(点击“用户名”右侧三角标志-->选择“使用帮助”)。

(2)用户密码忘记请与学院管理员联系,重置密码。

(3)学习课件时请先下载插件,如遇打不开,可以清理浏览器历史记录。

请各党总支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组织广大教职工党员按时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党委组织部将定期公布学习情况。

2.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二

一、微信公众平台“共产党员”的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办, 新华网承办, 是中央组织部继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之后的又一个党员教育新媒体平台。笔者从该平台的运行情况入手分析其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有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16年7月29日。

(一)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运行情况。

1.运行与认证情况。“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于2014年4月29日上线试运行, 属于订阅号, 于2014年4月16日完成微信认证。2.推送与订阅情况。根据“清博指数” (原“新媒体指数”) 统计的数据显示,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自运行以来每天推送1~3条群发消息, 共推送了3643篇文章, 等价活跃粉丝数量在100万以上, 总阅读量达2.35亿以上。3.推送内容。“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以信息推送为主, 并且以图文形式群发为主。通过对历史推送的近1个月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主要有党建要闻、文件解读、时事评论、党内知识、先进典型等五类党建工作相关内容, 此外还有文学荐读、健康养生、科普知识、文体艺苑、公益励志、实用工具等六类其他内容。4.党建工作特色专栏。在长期的信息推送服务过程中,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不断总结经验, 已经形成了具有党建工作特色的栏目。5.功能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常用功能有“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微网站”等。目前,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了“自定义菜单”功能, 设置了“党建要闻、“学习班”“特色栏目”3个一级栏目, 其中“特色栏目”下又设了4个二级栏目, 而“学习班”直接链接到“手机党校学习班”的微网站, 可以分别就“两学一做”“精准扶贫”等不同专题进行学习。

(二) “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优势。

2016年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 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将微信公众平台运用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 “共产党员”展现出独特优势。

1.微信推送内容精炼化、形式多样化, 有助于实现党内教育由少变多的目的。和传统的媒体相比, 微信在文字处理方面追求精炼, 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资源聚合平台, 各种信息以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形式在这里实现多元化交流, 不需要长篇大论就可以传达的图文音频信息能节省大量时间, 非常符合当代高校师生的审美要求。2.微信公众平台可接入多种高级功能, 是将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有效结合的可行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党内教育, 既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随时随地给推送教育内容, 同时也可以接入多种高级功能, 实现关键词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微网站等, 提高学习教育的互动性, 有效提高学习教育的参与度。

二、利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高校党内经常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在线互动少, 党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有待提高。

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中, 没有开通“自定义回复”等互动功能, 更没有讨论、调研等互动性内容, 仅有“手机党校学习班”内开设了“专题练习”和“网友评论”这2项内容允许用户参与, 互动的缺乏无法激发用户的活跃度, 即使关注了“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 也可能不会主动去查阅每一期的内容, 导致参与度远远低于期待值。根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12月31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875.8万名, 而“共产党员”等价活跃粉丝数量在100余万, 约只占党员总数的1%, 这说明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党内教育工作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党员的参与度和活跃度有待提高。

(二) 软件支撑缺乏, 开展高校党内教育适配度低。

“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包括但不局限于高校党员, 其主办、承办单位缺少对高校党员的了解,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中缺少对高校党员需求的调查与倾向, 制作的内容不贴合高校党内教育的实际。

三、对建设高校党内经常性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体系的启发

从“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 各高校亟须建设迎合高校党员特点、符合高校党建工作实际的微信公众平台。

(一) 建设高校经常性党内教育微信体系。

各高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 以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为辅, 建设经常性党内教育微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的主要功能, 传达党建要闻和工作部署等;利用微信群的群聊功能, 开展党内讨论;利用微信朋友圈的扩散功能, 传播党建资讯。

(二) 提高推送质量, 打造“微党课”品牌。

由于大学生党建工作微信公众平台多以订阅号的形式出现, 一般是每天可以推送1~3次群发信息, 虽然实效相对较高, 但是信息量有限, 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应该精心编排推送内容, 注重信息的选择和形式的丰富性, 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推送形式, 积极开发平台功能, 增加信息的趣味性, 提高提送质量, 发挥好党员教育作用, 打造特色栏目和“微党课”品牌。

(三) 建立党员服务站, 增加互动性和亲民性。

对于一个成功的微信公众平台来说, 时刻保持与用户的沟通和互动是提高用户友好度和忠诚度的重要方式。除了开发利用好“自动回复”和“留言板”功能, 对高校党员普遍关心的问题做出即时和及时解答之外, 推出调查问卷、设置有奖知识竞答和党建互动话题, 以及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线下党建活动的开展结合等都是吸引高校师生用户参与互动的方法。

(四) 整合优化资源, 打造多元化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对软硬件配套的需求高, 各高校首先要加强硬件投入, 加强平台管理团队的技术培训, 加强微信公众平台的日常管理, 加强线上微信公众平台与线下管理部门的衔接, 制定相关制度办法, 规范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认证、设计与运营, 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充分发动每位党员积极参与到党内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中。

(五) 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分析, 提高高校党内学习教育实效。

通过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 如阅读数、点赞数和活跃粉丝数可以了解一定时间内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实效, 有利于评估订阅用户对信息推送的接收程度, 了解用户的阅读偏好, 从而在推送内容选题、表达形式上有的放矢;另一方面, 也可利用用户数据统计与党员的学习考核挂钩, 督促党员加强经常性学习, 从而调动订阅用户的活跃度, 提高高校党内学习教育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微信公众平台“共产党员”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分析其在开展党内经常性教育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建设微信公众平台体系来健全深化高校党内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共产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高校党内经常性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体系

参考文献

[1]付洪涛, 郭英才.论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策[J].科教文汇, 2015 (3) .

3.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党员干部 主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23-02

新形势下,党中央在各级党组织中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等。将全面从严治党渗透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将学习教育从党内“关键少数”拓展到广大党员,将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学习延伸,凸显党员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强化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观念、新方向、新运动,它强调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研究所有人类的正向心理,用积极思维来应对困难,它注重正常人的心理功能,致力于人类优势美德的识别和理解,引导人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发挥优势,增强幸福感,进而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从目前来看,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个人特质、积极社会关系为三个支撑点来开展相关的研究,并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虽然积极心理学和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关注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如何关注积极方面提升生命质量,后者主要探讨如何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提升品德和修养,但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挖掘和培养人的积极特质,奉献自身的价值,塑造和追求健康快乐的人生。积极心理学对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如果把组织要求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适应,并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那就是最高境界的内化学习,最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如果把那些虚无缥缈、不严不实、心理本不舒坦的“形式主义”转化为实实在在、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心灵再现,那就是“最实”的生动表现,呈现出“做人”和“做事”的“本”和“真”。

一、高校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现状

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中,各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依据各高校的特定情况,认真开展专题教育学习和研讨,特别是针对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不严不实问题,积极查找、立行立改,促进了党员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一些高校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专题学习教育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够,学习实效与党组织要求有差距。开展专题学习教育,要深入学习党章和党的政策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但是,高校少数党员干部往往认为这些理论与自己的专业、学术无关,只是在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的时候才想到学习,看过了就以为是学习了,没有深入内化。对学习的重视不足、自觉性不够,只是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已。

(二)积极品质的修炼不够,党性修养与政治规矩上有差距。在实践中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纪律约束不严、政治敏锐性不足等问题,缺乏对各种错误思潮的鉴别力,缺乏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敏锐性。有些同志党性观念淡漠,政治规矩概念模糊,讲话随意,甚至人云亦云。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一些重要问题时,不按程序办事等。上述这些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党员干部政治规矩意识模糊、积极品质修炼不够。

(三)忽视在工作实践中的积极体验,工作作风与求真求实有差距。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不仅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有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实实在在为民谋事。要立足于工作岗位,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认清岗位所肩负的责任、能干事、干成事。可是仍然有少数干部还存在不严不实的工作作风,口头讲一套、背后另外做一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就去做,与自己无关的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阳奉阴违、应付工作的情况出现,其工作情形与党员干部身份格格不入,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的威信。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促进高校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措施

积极心理学以帮助个体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发掘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卓越品质,用积极的价值观去诠释人类的心灵和获得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专题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会建构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积极的体验和一种积极的行为特点,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按照制度和规则行使权力,实实在在做人和为民做事,真正将专题学习从内心转化为行动,并看成是一种情绪愉悦和幸福体验,注重培养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注重培养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学会探求学习中的真谛,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重视学习积极性的构建,在严于律己上树标杆。首先,树立常态化的学习理念。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是党思想建设常态化的开始。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做到“全天候、不间断”。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自觉常态的行为,树立积极、常态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领悟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快乐和愉悦,而非即时性、应付性、强迫性的行为。其次,在思想上要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重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知识的学习,积极响应“两学一做”要求,用共产党员标准来严格约束,进一步明确要学习哪些、理解哪些,进而明白实际工作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经常性地反思个人的言行,约束和警醒自己,筑牢思想上的坚固防线。再次,在行动上要严守规矩。行动上的自觉自愿和积极体验来自政治上清醒;也只有在政治上坚定,才能在行动实践中经受住考验。因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员干部积极践行的行动指南,应自觉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的: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团结;自觉遵循组织程序;自觉服从组织决定,不跟组织讨价还价等。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达到行动自觉,做合格共产党员。

(二)重视积极品质的熏陶和历练,在严以修身上下工夫。习近平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道德、情操、修养”等这些是人内在的积极特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培育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绝好路径,就是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情感情绪能够提升和拓展人的行为,高校党员干部的品行和特质,会渗透于领导与教师、领导与学生的交流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学生等其他群体的幸福体验的生成,成为教师、学生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党性修养,闪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首先,修炼对党忠诚。“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共产党人必须对党忠诚老实,而对党忠诚最重要的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党员干部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任何时刻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情形下都对党忠诚老实,塑造忠厚老实的积极品质。其次,历练党性修养。党性是党的根本属性,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他对待事业、群众、组织的根本态度,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工作的敬业意识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之中。也就是不管在何时、何地处理事情的时候都要不忘组织、不忘宗旨、不忘纪律,切实使自己自觉按照党性原则办事,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行事。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注重从自身做起,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操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科学性。最后,提升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与统一,它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是气质、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修人格的关键是立德,要用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价值观镶嵌在内心深处,树牢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树立公正的学术道德,提升教师师德和个人品德。

(三)重视工作实践的积极体验,在求真务实上讲实效。从积极心理学层面来看,能让党员干部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关键之所在,就是激发和唤醒党员干部身上所有的积极力量。当党员干部本身关于严格、务实、信任、创造、成就、责任、担当等积极体验不断增强的时候,他们的幸福体验指数也会随之增高,这种幸福体验会贯穿在党员干部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渗透到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因此,高校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要积极践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既要内化于心,领会精神要义,又要外化于行,做到以学促做,用行动来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在工作中应当脚踏实地,真心实意地开展工作;注重问题导向意识,善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注意把工作目的和工作对象的意愿相结合,把工作强度和个人能力相结合,把学术诚信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学术钻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要为人师表、学为人范,做诚实之人,说诚信之话,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评论员: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EB/OL].(2016-04-06)[2016-06-0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06/c_1118549541.htm

[2]魏艳丽,吴荣先.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

[3]沈荦.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13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EB/OL].(2015-01-14)[2016-06-01].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14/c64094-26380006.html

[5]王德义,韩飞.“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肖湘君,女,湖南邵阳人,硕士,桂林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四

近期,根据中央提出总体要求和目标,“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我院全体党员展开深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作为高校的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做到帮助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加强学习,使自身综合业务能力上水平;转变观念,使教育服务质量上水平;抓好团队、制度建设,使管理能力和效果上水平。要使自己的工作有发展,首先要个人发展,只有个人实现了科学发展,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发展。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首先,抓好自身学习,增强发展后劲;其次,要结合自身实际搞好学习;再次,要正确处理好目前与长远的关系;最后,使自己成为同学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对立之中。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社会要和谐,首先就要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有序提供物质前提。第二,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归根到底只能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似乎公平和效率是对立的,要讲效率就要牺牲公平,而讲公平就要否定效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效率不仅包括经济效率还包括生态效率和社会效率,相应的公平也是经济公平、生态公平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和谐社会的建设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保证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这也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揭示了和谐社会内在的价值取向。

第一,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目的。和谐意味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反对“物本”的倾向。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因为自然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与子孙后代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科学发展观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认为只有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发展世世代代永续进行。否则,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不再适合人类的生存,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

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一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取向,在自身成长过程伴随着多重矛盾的出现,也存在着很多普遍性的问题。能否处理好自身成长过程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事关大学生个人成长、校园和谐、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5.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五

要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作风、一种精神追求,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把握规律、探求真理,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塑造学习型党员:

一、争做学习型党员,要与学习型党组织有机结合党的组织是由无数个单个党员构成的,学习型党组织的形象也是由无数个学习型党员来体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学不学习,学的怎么样,素质高不高,直接关系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关系到党的形象。全体党员和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在重大是非面前头脑清醒,在重大政治面前立场坚定,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使我们党不会落后于形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争做学习型党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学习、不断的学习是任何一个组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在当前新形势、新阶段,共产党员更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1世纪世界正在飞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把过去以单纯追求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变为一种生活方式,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必然选择,作为自己一生不变的信念和自觉行动。二要树立全方位学习的理念。全方位学习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学习方式方法上的多样化。学习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专业技术和技能,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还要从实践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三要树立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的理念。要认识到作为共产党员,学习不仅仅是增强智力的需要,更是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需要,从而把学习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实现政治素质的大幅度提高。

三、争做学习型党员,要勤于学习,善于创新

6.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六

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篇1

时间:20__年2月18日

地点:乡政府会议室

会议主题:部署我乡党委下一步党建工作

参加人员:全体班子成员

主持人:岳英华 记录人:刘新颖 会议内容: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机关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全面提升安全施工监管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因此,机关党支部要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要把机关党建工作融入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去,融入到机关全面建设的各个环节,通过落实党建目标,有力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班子成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研究筹划,大胆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激发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办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要抓好党员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学习《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业务知识,要组织党员干部全面系统的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好相应的学习笔记和心得。在抓好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同时,还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和群众需求,把学习成果和工作时间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大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使全局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一尘不染。

四是要抓好业务工作。要把做好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深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更加严密的管理、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五是要充实完善规章制度。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机关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与党员干部谈心谈话、交流思想,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及时提醒和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约束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真正做到廉洁从政、服务人民。

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篇2

参加人:党员应到 73 人、实到 73 人

会议记录:张__

会议主要内容 1、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分析检查自身存在不足

3、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一、支部书记宣布开会,说明会议的重要性,请党委书书记发言

二、书记发言

1、切实加强党员、班组长及骨干成员管理。坚持了党员、班组长及骨干成员每季一次的履职履责活动。

2、积极建立、健全了相应的党建工作档案、台帐、资料。

3、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和努力促进政务公开,建立、健全了党内民主集中制。依据需要,重大党内活动与议题做到事先

经过相应的支部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切实保障了党员的基本权利;

4、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建党建中心理论活动小组。每月坚持不少于一次的支委会与党建中心组活动,每季坚持不少于一次的支部大会,半年开展一次党课,并做到有议程计划、有考勤、有活动(学习)记录,有效地丰富了支部活动载体;

5、按期对党员、班子成员、班队长(骨干)进行了民主测评;

6、加大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积极促进党建工作纳入中心总体工作,力求与行政工作同研究、同安排、同检查、同落实。

7、深入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把建设“学习型党支部”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点。

8、认真制定年、季、月学习计划,及时补充重点、热点专题内容的时事新闻学习;

9、按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地组织中心党员、骨干学习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制度及专业技能知识;

10、建立支部集体和党员个人愿景。党员个人愿景把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事实来抓。

三、各位党员发言 同志发言:对照党员的八条义务,我发现自己学习比较被动,对于党内一些不良倾向,我见惯不怪,甚至偶尔学之、跟之。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有效的、科学的实践者。要密切联系群众。

同志发言: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理想信念方面。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深度广度把握不够。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用不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在思想和工作作风方面。思想不够解放,开拓创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对于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愿因造成的,以后会进一步弥补自己不足。

四、书记总结

1.开放思想,自主创新

2.把握自己的青春

3.政治立场坚定

4.回归社会

5.继续查找不足,做到“四查”、“四看”

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篇3

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 完善党支部建设

——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生活会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20__年11月19日

会议地点:化学化工学院党员活动室

参加情况:郭东升书记、以及全院全体党员

主持人 :郭东升书记

一、会议议程

1.通报我院第一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和安排部署第二阶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郭东升书记对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几点要求。

3.开展自我批评。

4.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思路,在生活会上就上枳几也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两、三个主要问题形成共识,并提出对策、思路和方案。

二、会议主题:认真查找 深刻剖析 明确方向 促进发展

三、会议内容

会议首先总结了我村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阶段已经顺利完成。在这一阶段,分别举行了一次学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两次座谈、访谈,大家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

郭书记代表领导班子的发言中,汇报了我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并认真查找了我院领导班子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明确深入推进我院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措施和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娄天军教授表示,院领导班子要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紧密联系“办一流教学”的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院发展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随后,院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发言,重点查找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剖析主客观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提出今后改进方向。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发表了讲话,明确我院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对工作充分肯定,也中肯地提出了改进意见,组织生活会达到了预期目的。指导组建议我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成员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我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

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篇4

时间:20__年3月26日

地点:局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党员、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领学人:___ 主要内容: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要求:

一、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二、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三、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八、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篇5

时间: 20__年3月12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党元军

主要内容:《__管理标准》

《__管理标准》充分反映了新情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及要求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着指导作用,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是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要根据《__标准》,不断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断进步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学习《__标准》,使我们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熟悉,教书育人,要从关爱学生开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步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始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__标准》是新情势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进一步进步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帮助教师牢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促使全体中小学教师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多年的教师生涯,使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神圣工作,就必须从关爱学生开始。作为一位教师酷爱学生是我们的天职,也是做教师最最少的道德,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进步师德水平。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人为善,对待事和物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乐于助人,能识大体,顾大局,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对学生的关爱要从尊重和信任学生开始,要关心他们的成长,要用无私的爱赢得学生的爱,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他所教学科的知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原则,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锲而不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才能成为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关爱学生要从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开始,要培养学生酷爱祖国、酷爱人民、酷爱劳动、酷爱科学、酷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加强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使他们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老实、勤俭、英勇等良好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展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活动;依照《中小学生礼节常规》、《中学生守则》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的教育和礼节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言谈举止,养成良好的礼节习惯,建立文明的交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文明人、现代人的素质,增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使学生将来能成为一位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看了“党员集中学习培训记录”又看了:

1.2017党员集中学习记录表

2.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记录

3.2016党员学习记录

4.党员集中学习会议记录

5.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记录

7.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现状及对策 篇七

一、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必要性

研究高校教师党员的激励性是为了发挥他们在各自岗位的模范作用, 以共产主义信念影响周围的人,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因此, 要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激励, 以“人性”的研究视角看待教师党员的激励现状。实现激励的关键在于满足需求,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 (David Clarence Mc Clelland) 认为人类的需求由成就需求、权利需求、亲和需求 (也称为“社交需求”) 构成。因此, 团队归属、渴望成功是人类的本性需求, 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个体希望提高工作效率, 享受在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 且个人的成就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胜败兴衰。教师党员工作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 他们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决定这个群体产生影响和辐射的意义。以上海高校为例, 调查显示, 在上海高校教职工和学生队伍中, 分别有49.1%和19.63%是党员;在校党员队伍中, 在职教职工党员占25.4%, 大学生党员占74.6%, 大学生党员总数约为在职教职工党员总数的3倍。教师党员比例之高要求各级党政机构必须关注这一群体的思想动态、发展状况和影响模式。需求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需求是一切工作的起点, 同时也是所有努力的目标。高校教师党员有专业特长, 学历层次高, 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 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 追求创新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 在以科研成果论成败的高等学校, 如果跨越历史发展阶段, 把成熟的党员激励方法一成不变地应用于今天的实践中势必会影响激励效果, 进而产生负激励。因此, 党员的激励需要与时俱进, 探讨与时代同步的激励策略, 才能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现状

1. 周围环境的压力给党员激励提出了挑战。

在高校, 处于学科领先地位的高端引进人才多为非党人员, 其中的一部分人才在院、系处于领导地位。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不仅来自人才本身的主观反应, 更多的是这部分人才的“光芒”暗淡了党员教师的存在。在教学、科研至上的环境下, 教师党员价值取向发生了微妙变化, 自我诋毁现象比较严重, 党员的模范作用无法充分实现, 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2. 评价体系和晋升制度导致价值取向偏离。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即激励保健理论 (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 , 认为基于需求的激励包括两方面: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工资、津贴的提升为保健因素, 只能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求;而激励因素, 如个人发展空间、职称晋升、学术界的地位和同行的尊重等, 才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目前, 国内高校评价机制片面强调学术文章发表和学术研究成果, 在职称晋升、评奖评优指挥棒的驱使下, 部分高校教师政治观趋于实际, 动机倾向于功利化。这种功利思想的直接表现就是:参加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 党务工作无创新性, 无法从精神上引领学生, 甚至教学中无法传递正能量。

3. 部分教师党员的个人发展遭遇了“高原期”。

“高原期”即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停滞, 或者也有可能是下降的现象。高校的教师党员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群体, 他们多数毕业于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 求学期间成绩优异, 是同辈中的佼佼者。然而, 有些教师党员没有跟上高校改革的步伐, 在科研、教学改革方面创新性不足, 发展受到了制约, 出现了短暂的停滞现象。与此同时, 大批量的科技精英充实了教师队伍, 教师党员倍感压力, 严重者理想和信念开始动摇, 出现了消极应付、慵懒散的现象。

4. 高校基层党支部机构设立上的困境。

传统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按照系、部、室的行政机构划分。然而, 近年来部分高校为了突出科研在学校的中心地位, 打破了按行政划分的党组织机构设置, 开始按研究方向和项目划分, 所以出现了“……研究所党支部”的基层党组织名称。可是这样设立的党支部有其不足之处, (1) 稳定性差, 随着项目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强; (2) 项目研究的中心任务弱化了党的理论学习; (3) 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为非党科技人才的可能性高, 对党员发展、党性加强重视不够。

三、有效激励高校教师党员的措施分析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 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直面问题, 创新思路。分析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明确问题所在、看清问题的实质才能更有利于对症下药。

1. 提高认识, 树立信心。

中国有句古话:工欲行其事, 必先利其器。高校党务工作的“器”就是科学地理解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建立是发展之源, 做有知识、有远见的新时期党员。“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信心是我们在新时期做好基层党务工作的重要基础, 要充分认识到在高校改革的大趋势下思想工作的力度不能削弱。然而, 科学的、与时代同步的方法才有助于实现预期的目标, 理论学习要与具体的活动相结合, 或者把思想工作融合到操作性强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 使党组织的关怀富有温暖、无处不在, 展示党务工作的“核聚变”效应。教学、科研是高校的生命线, 但是“安全”教学、科研要靠所有高校党务工作者和教师党员的共同努力。因此, 在基层党务工作中, 要努力树立教师对学校、学科发展的信心,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念。

2. 分析需求, 满足需求。

分析高校教师党员激励的问题来源, 了解教师的需求, 多角度地、不同程度地实现教师发展的愿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高校教师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因此较高层次的社交、自尊、自我实现是这个群体的主需求。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阿德弗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 认为当一个人在某一更高等级的需要层次受挫时, 那么作为替代, 他的某一较低层次的需要可能会有所增加, 这就是“受挫———回归”的思想。在高校教师党员中, 当科研上难以实现学校和自己的目标并连连受挫时, 会认为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可是, 当课堂效果不理想时, 他会回归以满足生理和安全低层次的需求来安慰自己, 从而引起“职业倦怠”和信仰动摇。基于现实情况, 党务工作的切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丰富党员活动, 组织教学活动、科研活动, 设置合理、现实的目标, 形成氛围; (2) 鼓励教师党员参加区域和校际间的教学科研活动, 满足社交需求; (3) 党政融合, 同心同力, 设立党支部科技顾问, 邀请非党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党支部活动。

3. 党务是核心, 网络是手段。

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急速转型, 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和人类的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改变。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也面临着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建设“高校基层党务网络平台”的必要性逐步显现, 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又迎合了高校教师学习和接收信息的取向。但是高校电子党务网站的核心是党务, 突出核心的途径却有很多。这就要求基层党务网络平台应注重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迫切需求。近年来, 建设“高校基层党务网络平台”的研究成果渐渐增多, 其可行性和实效性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基层党务网络平台与其上级网络平台在内容、形式上都会有一定差异, 人文性、生活化、学科化应该是基层平台的主旋律。

4. 强化激励系统性, 完善党员团队建设。

目前, 由于对高校教师党员的激励缺失认识不够, 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系统性的激励机制是满足教师需求的有效途径, 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要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教师党员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教师党员团体在激励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在教师党员中可以成立“教师党员科研突击队”、“教师党员教学突击队”、“教师党员创新学习突击队”等等。以团队的形式团结全体教师党员, 达到内部互相激励的作用。

四、结语

在对高等学校教师党员思想现状的质疑声中, 我们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发展和遇到的困难。探索先进的科研方法, 创新教学思路, 加强教师党员的党性修养, 激发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发挥在高等学校中的思想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高合, 王庆文, 楼均勤.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J].江苏高教, 2013, (05) .

[2]林惠英.上海高校党员队伍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的调查与研究[J].华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06) .

[3]王家祥.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党务工作的思考[J].党史文苑, 2011 (5) .

8.高校党员学习心得 篇八

[关键词]非党员学生;学生党员;认识与期望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2-0045-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高校学生党员是整个党员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如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切实有效地做好培养和发展工作,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从非党员学生这一与学生党员朝夕相处的群体入手,来了解当前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评价和期望,从中发现问题并获得启示,进而为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大二至大四学生中随机发放55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有效回收率为86.73%。研究对象中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7.7%、39%、23.3%;文理科比例分别为40.3%与59.7%。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侧重于高校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现状的认识与内心期望的普遍性研究,依赖于资料的量化分析,力求获得普遍意义上客观的研究结果,因此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中的问卷法。

(三)数据处理。本研究主要使用SPSS11.5与EXCEL200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非黨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认识与期待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一)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与非党员学生的理想期望存在差距。调查发现,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对“目前学生党员整体素质较高”的认同集中在“比较赞同”(41.9%)和“一般”(37.1%),对学生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现的认同也多集中在“比较赞同”和“一般”。但是,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望值还是相当高的,有85.9%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应该更高”。特别是在入党动机方面,仅有6.9%的同学完全赞同“现在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纯正”,而大部分同学都对此表示不赞同。这说明非党员学生心目中的党员形象与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存在一定差距。

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整体形象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党员队伍中确实存在着入党动机不纯、党员先进性体现得不够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从调查结果来看,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待更多的是从一个理想化、完美型的党员形象出发的。我们无法从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待中评判其要求是否过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对党员这一群体的期望值很高。这应该是一个有激励、鞭策作用的“高要求期待”,也说明非党员学生认可党组织,对党员始终抱有很高的期望,这种期望也是党员不断进步的动力。

(二)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各方面表现的要求程度不同。从调查结果来看,政治素养的高低是非党员学生评价学生党员最重要的标准。在非党员学生心目中,入党动机纯正(75.1%)、关心时政并不断更新理论知识(87.9%)、在关键时刻中有正确的立场和表现(85.1%)是学生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习方面,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专业学习成绩(66.3%)、参加科研活动(62.3%)以及课外自主进修方面(75.3%)均有一定的期望要求。但与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相比,非党员学生对其在学习方面的期望值有所降低。同时,非党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关注学生党员的党群关系以及学生党员自身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进行自我批评(80.1%)以及敢于指出或提醒他人错误(72.8%)这些品质都是非党员学生所看重的。

从探究“非党员学生”与“学生党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出发,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试把“学生党员”分成“学生”和“党员”两个层面,把“非党员学生”分成“学生”和“非党员”两个层面。很明显,从“学生”层面来讲二者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学生”层面上的要求(如学习方面),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多了几分宽容与理解;而对于“党员”层面的要求(如政治素养),由于与自身“非党员”层面相对,再加上党员群体在群众中固有的形象与认识,不免会显得更为严格和苛刻。

(三)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要求既有时代性,又有传统性。本次调查发现,“与时俱进”体现在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的期望要求中。过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要求,是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而今,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艰苦朴素”的解读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当代高校学生几乎都是“90后”,对于“艰苦朴素”的体会远不及之前年代的人们。缘于此,非党员学生并不十分苛求学生党员“生活俭朴”(“一般”33.8%,“比较赞同”21.2%,“完全赞同”22.6%),期望中表达的更多的是“不浪费”,毕竟“节约型社会”还是当今为众人所熟悉和认同的概念。

随着时代改变的,一种是上述对概念理解的变化,另一种则是新事物的出现,“学生志愿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它虽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较之于几十年前而言,就是一种新事物。非党员学生对“志愿者”的理解与认同,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党员的要求。调查发现,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应该主动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认同主要集中在“完全赞同”和“比较赞同”。说明非党员学生对学生党员参与志愿者活动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学生党员积极投身于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结果,我们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党员准入制度。高校党组织应深刻认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按照党章和党员发展相关要求,严把入口关。从团组织推优到入党积极分子的确立,从政治审查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从公示到审批大会,高校党组织应严格履行入党程序,对入党对象做全面细致的考察,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政治过硬、素质全面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从源头上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

(二)加强入党动机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接受能力强,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入党动机过于功利化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高校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学生入党动机的积极引导,通过党内个别谈话、党章学习小组、党校培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入党动机的即时强化和专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实现大学生组织入党和思想入党的统一,从根本上提升党员群体的纯洁性。

(三)重视党员再教育。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人们往往会关注预备党员的培养,而忽视对正式党员的党性锤炼。因此,除了要督促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贯彻“党员终身培养制”的终身学习理念外,还要时时提醒学生党员关心时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立场,在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率先垂范,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此外,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等,在实践中体现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四)完善党员考评机制。如何让学生党员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高校党组织要对学生党员进行常规性的教育,时时提醒学生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员考评机制。当然,考评机制要科学合理,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参与考评的包括教师、学生党员自身、其他学生党员、非党员学生。考评不是“找茬”,而是为了让学生党员能够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声音,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真正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2005×公司细节年策划草案下一篇:大学生支教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