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方法

2024-07-26

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方法(通用9篇)

1.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方法 篇一

初起火灾的扑灭原则和方法

初起火灾是指火灾开始发生一段时间内,燃烧的速度比较缓慢,火焰不高,燃烧出的辐射热能较低,燃烧面积不大,烟热积聚在起火建筑的原有空间范围内。因此,应抓住火灾初起火势蔓延扩大的有利时机,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迅速的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据统计,以往发生的火灾中有70%以上是由在场人员在火灾的初起阶段扑灭的,我们应该把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火灾发生处置程序:1.报警;2.疏散,救援,灭火;3.安全警戒和防护;4.善后处理。

一、发生火灾到达现场时具体应做到“三查,九步骤”即 “三查”指:

1.查火源——烟雾、发光点、起火位置、起火周边的环境等;

2.查火质——燃烧物的性质(固体物质、化学物质、气体、油料等),有无易燃易爆品,助燃物是什么;

3.查火势——即查火灾处于燃烧的哪个阶段(燃烧分三个阶段:A起火阶段——5-7分钟内,是扑灭火灾的最佳时间; B蔓延阶段——7-15分钟内 ;C扩大阶段——15分钟以上)

“九步骤”指: 报警、灭火、救人、疏散物资、防爆、防塌、排烟、警戒、救护。

二、发生火灾时怎样报警?

1.一般情况下,发生火灾后应一边组织灭火一边及时报警; 2.当现场只有一个人时,应一边呼救,一边进行处理,必须尽快报警,边跑边呼叫,以便取得群众的帮助;

3.报警电话:“119” 三〃报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沉着冷静,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三、初起火灾的扑灭原则

1)先控制,后消灭

对于不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的蔓延和扩大,然后在此基础上一举消灭火灾。例如,燃气管道着火后,要迅速关闭阀门,断绝气源,堵塞漏洞,防止气体扩散,同时保护受火威胁的其他设施;当建筑物一端起火向另一端蔓延时,应从中间适当部位控制。

先控制,后消灭在灭火过程中是紧密相连,不能截然分开的。特别是对于扑救初起火灾来说,控制火势发展与消灭火灾,二者没有根本的界限,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应该根据火势情况与本身力量灵活运用这一原则。

2)救人重于救火

当火场上有人受到火势围困,首先要作的是吧人从火场中救出来,即救人胜于救火。灾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人员和火势情况,救人和救火同时进行,但决不能因为救火而贻误救人时机。

3)先重点,后一般

在扑救初起火灾时,要全面了解和分析火场情况,区分重点和一般。很多时候,在火场上,重点与一般是相对的,一般来说,要分清以下情况:人重于物;贵重物资重于一般物资;火势蔓延迅猛地带重于火势蔓延缓慢地带;有爆炸,毒害,倒塌危险的方面要重于没有这些危险的方面;火场下风向重于火场上风向;易燃,可燃物集中区域重于这类物品较少的区域;要害部位重于非要害部位。

4)快速,准确,协调作战

火灾初起愈迅速,愈准确靠近火点及早灭火,愈有利于抢在火灾蔓延扩大之前控制火势,消灭火灾。

协调作战是指参见扑救火灾的所有组织,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行动。

四、初起火灾的基本扑救方法

1)隔离法

拆除与火场相连的可燃,易燃建筑物;或用水流水帘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隔离带,将燃烧区与未燃烧区分隔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火场内的设备或容器内的可燃,易燃液,气体排放,泄除,转移至安全地带。

2)冷却法

使用水枪,灭火器等,将水等灭火剂喷洒到燃烧区,直接作用于燃烧物使之冷却熄灭;将冷却剂喷洒到与燃烧物相邻的其他尚未燃烧的可燃物或建筑物上进行冷却,以阻止火灾的蔓延。;用水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或容器,以防止受热变形或爆炸。

3)窒息灭火法

用湿棉被,湿麻袋,石棉毯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在燃烧物表面;较密闭的房间发生火灾时,封堵燃烧区的所有门窗,孔洞,阻止空气等助燃物进入,待其氧气消耗尽使其自行熄灭。

4)隔离法

使用卤代烷、干粉灭火器喷射灭火剂干扰和抑制燃烧的链式反应,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从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五、火灾种类应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划分为以下几类:

A 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B 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C 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D 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六、灭火器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扑救 A 类火灾应选用水型、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2.扑救 B 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 B 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3.扑救 C 类火灾应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4.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5.扑救 A、B、C 类火灾和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6.扑救 D 类火灾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单位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商解决。

七、发生火灾时如何救人?

1.缓和救人法:在被火围困人员较多时,可先将人员疏散到本楼相对较安全的其它地方,再设法转移到地面。

2.转移救人法:引导被困人员从屋顶到另一单元的楼梯转移到地面。

3.架梯救人法:利用各种梯和登高工具抢救被困人员。

4.绳管救人法:利用建筑物的室外各种管道或室内可利用的绳索实施滑降。

5.控制救人法:用消防水枪控制防火楼梯的火势,将人员从防火梯疏散下来。

6.缓降救人法:利用专用的缓降器将被困人员抢救至地面。

7.拉网救人法:发生有人急欲纵身跳楼时,可用大衣、被褥、帆布等拉成一个“救生网”抢救人员。

八、火场上怎样防爆?

1.应首先查明燃烧区内有无发生爆炸的可能性。

2.扑救密闭室内火灾时,应先用手摸门的金属把手,如门把手很热,绝不能冒然开门或站在门的正面灭火,以防爆炸。

3.扑救储存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容器时,应及时关闭阀门或采用水冷却容器的方法。

4.装有油品的油桶如膨胀至椭圆形时,可能很快就会爆燃,救火人员不能站在油桶接口处和正面,且应加强对油桶进行冷却保护。

5.竖立的液化气石油气瓶发生泄漏燃烧时,如火焰从桔红变成银白,声音从“吼”声就“咝”声,那就会很快爆炸,应及时采取有力的应急措施和撤离在场人员。

九、常用灭火器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

1.种类

灭火器按所充装的灭火剂可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等。

2.用途

干粉灭火器:是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为动力,驱使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常见的有BC和ABC两类。BC类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B、C类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和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ABC类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A、B、C类火灾(固体可燃材料、易燃可燃液体和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B、C类火灾(易燃可燃体和带电电气设备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一般能扑救A、B类火灾(固体可燃材料和易燃可燃液体),当电器发生火灾,电源被切断后,也可以用泡沫灭火器进行扑救。

3.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或肩抗灭火器快速奔赴现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的地方(室外灭火应选择在上风方向),放下灭火器,拔下灭火器开启把上的保险销,然后一只手握住喷射管前端,对准燃烧点根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气球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室外使用时,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时,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可手提灭火器上部的提环,迅速奔赴火场(注意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能横拿或颠倒),当距离燃烧点10米左右时,将灭火器颠倒,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灭火器底圈,对准燃烧点,由近至远进行喷射。

2.税务筹划的原则和方法 篇二

当前国内的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已经逐渐与国际会计的相关准则趋同, 国内的税收制度改革也已经日益明确地向国际税收惯例接轨, 当前两者进行改革的总体方向基本上是准确无误的, 但是如何创建适合当前国情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最佳关系模式, 合理地对待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的异同, 是当前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最终导向的差异, 导致了两者主要原则的诸多差异。税务会计原则包含的税收原则, 拥有显著的取舍和好恶, 而如果从财务会计的范畴看待税务会计的原则, 往往会产生其诸多原则不合常理的观点。而在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必须同时重视和遵循以上两种会计原则。重视财务会计原则的目的在于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 重视税务会计原则的目的在于确保税务会计报告的质量。会计界比较明确和重视前者, 而往往忽略和轻视后者。所以, 多数企业都可能会经历税务机关的屡次处罚, 其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人员不重视和明确税务会计原则。

(一) 历史成本原则的对比

长期以来, 税法最为肯定历史成本原则, 即使会计界多次诟病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在诸多状况弃用历史成本原则。税法坚决拥护该原则, 强调当企业资产与历史成本相抵触时, 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使用相关资产潜在的损失或增值的合理方式进行确认和反映。例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时, 资产评估往往会增值, 会计仅仅要求调整关联的账户, 但是税法不承认该增值, 仍旧依据原账面价值核算应税所得。税法之所以长期肯定历史成本原则, 其原因在于征纳税款是法律行为, 必须有完全可靠的证据支撑合法性。相对于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原则在不少情况下难以合理地表现出资产等要素的真实价值, 而涉税诉讼当中其充实的可靠性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所以税法难肯定公允价值而否定历史成本, 除非不存在历史成本的情况。而财务会计准则则恰好相反, 在诸多地方引入可收回金额和现金流量现值等不少公允价值的理念, 以确保财务会计报表信息的真实可靠, 同时其也会产生大量调整纳税的事项。

(二) 相关性原则的对比

所谓财务会计包含的相关性原则, 即为财务会计报表的信息必须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关联, 即能够提供给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用的决策信息, 关注其实用性;而税务会计层面的相关性原则主要基于政府征税的考量, 关注角度在于计算所得税时, 税前应当扣除的费用必须与同期收入存在因果联系, 纳税人能够扣除的诸多费用应当与其获取的收入从根源和性质上有联系。综上所述, 两者的理念基本上完全不同。

(三) 配比原则的对比

作为确认费用的根本原则, 配比原则受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直接影响。所得税法基本认可配比原则, 纳税人当前发生的费用必须在其应当配比的当期进行申报扣除, 纳税人应当申报的年度费用扣除不可以滞后或提前进行申报扣除。同时税法也严格限制税款流失, 在增值税角度, 税法却基本否定配比原则。货物是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它必须是配比货物相关应税劳务收支的结果, 但是实际征收增值税往往依据发票扣税制, 从而在流通环节实现了增值税的征收控制, 从总体层面规避了依赖财务会计独有的损益核算机制的可能性, 由此也降低了增值税的会计信息准确度。税法当中内涵的配比原则与财务会计核算运用的配比原则存在极大的差别。财务会计核算当中, 为了独立核算各种产品、不同地区以及诸多业务分部的生产经营效果, 必须及时合理地归集、分配和分类在各个地区、分部和产品上面的间接费用、直接费用以及期间费用。而税法不仅需要遵循配比原则, 还同时包含相关性原则。所以, 依据不同项目的具体税收待遇税法会进行分类配比或分项。

二、对于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区别的思考

总而言之, 财务会计原则和税务会计原则存在大量的不同点, 部分是名称和内容都不同, 部分是名称相同而内容完全把不同。税法的目标同财务会计的目标存在大量差异, 两者的原则也有诸多不同, 必然会导致大量差异产生, 在不背离两者根本目标的基础下, 如何合理地对待和协调两者的差异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当前国内正进行经济转型, 两者的原则差异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合理协调两者的原则差异和实现两者的原则和谐共处不仅能够减少企业诸多的制度转换成本和税收成本, 还能够规避和控制纳税风险。文章作者认为, 当前实施的税制改革应当尽可能吸收和借鉴合理的财务会计原则, 最大程度地减少二者诸多不必要存在的差异。仅仅在两者差异较小的状况之下, 当前国内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相互依存模式 (混合模式) 才可以显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强化协调而缩小差异是确保当前的相互依存模式最为现实和明智的选择。

摘要:税务会计以税法为最终导向, 而税收核算原则可以表现出税收原则, 这就导致税务会计原则的本质即为税收核算原则。税务会计原则通常需要包含在税法当中, 尽管它远远比不上财务会计原则的明晰和权威, 但其特有的硬度和刚性却比财务会计原则强, 一旦纳税人违反税务会计原则, 就应当遭受税法等诸多相关法律的处罚。深入地研究探讨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的异同点, 其目的在于探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顺应国际化发展潮流的关系模式。

关键词: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关系模式

参考文献

[1]董树奎等.税收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协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3.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及方法探析 篇三

【摘 要】企业有义务向国家缴纳税金,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资金。我国对企业的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法,在保障不违法的前提下,利用合理的方法尽量减少税收,从而增加企业自身的经济收入。本文就企业税收筹划的原则以及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收税筹划;原则;方法

我国每一个合法的企业都有义务向国家缴纳税金,税收是我国主要的收入来源。企业在面临较大的税务金额时,可以采用一定的税收筹划方法,以减少纳税的金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采用的税收筹划方法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严禁采用违法的行为,逃避税收。另外,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而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

一、企业税收筹划坚持的原则

1.服务于财务决策的原则

采取税收筹划,与企业内部的资金具有较强的联系。为了使得税收筹划不对企业资金造成影响,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坚持服务于财务决策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会对企业的财务决策造成影响。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则会导致财务决策不具备实施力度,在企业内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得企业内部资金的运作出现严重的问题,影响到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从而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依法性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依法性的原则。企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进行税收筹划,缴纳必要的税务,依据法律减少不必要的税务缴纳,从而降低缴纳税务的金额,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在依法性原则方面,最主要的是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缴税和税收筹划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发现违法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企业要时刻关注相关税收法律的变动,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税收法规,从而保障税收筹划的制定合乎法律的要求,防止企业出现违法的现象。

3.综合性的原则

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综合性的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企业的实际缴税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来进行具体的税收筹划,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的金额,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企业要有发展的验光,考虑企业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避免对单独的缴税行为进行过分的控制,从而忽视了其他的缴税行为。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够使得企业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另外,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资金运转情况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控,制定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会计人员要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降低税收,加大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

1.对成本费用的筹划方法

企业内部通常会有一些存货,在对这些存货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方法,使得估算的结果更为精确,减少误差值。在进行计算方法的选择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最为合适的计算方法,将存货与已经售出的货品进行成本品均,从而有效的降低税收。或者,可以利用选择折旧的方法,把折旧和企业的货品成本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关系到税收的多少,而进行折旧时,应按照我国对折旧的相关规定,进行折旧计算。

2.盈亏抵补的筹划方法

盈亏抵补也就是对一年的亏损进行计算,利用盈利进行抵补,如果发现企业亏损较多,而盈利不足以抵补时,则可以在五年之内进行抵补,企业利用这种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可有效降低缴税金额,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采用盈亏抵补的筹划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使得企业每年的税额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为企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方法也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进行的,国家规定企业可以将本年的税收弥补上一年企业产生的亏损,这是国家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和策略。

3.租赁筹划的方法

在税收筹划中,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他们租用了一些设备,进而承担了一些经济风险,因此,企业在租用这些设备时,可以付给一些租金,进而减少企业的盈利和减少企业的税收,企业利用这种租赁方法,有利于企业在税收方面得到优惠,当然,企业在进行租赁筹划时,应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种筹划。

4.筹资筹划的方法

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就是指企业利用筹资,比如说是向银行进行借贷、企业自行借贷以及企业内部人员集资等方式进行发展资金的筹集,从而减少税收,促进企业的发展。一般而言,在诸多的筹资项目中,最有效的筹资方法就是企业内部人员集资,在整体性上看,这种筹资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相比于企业自身资金来说更具有优势。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资金的筹集,可以将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分散处理,在还本付息的问题中,在银行机构进行贷款,利息比较稳定,而企业自行借款的方法,在资金回收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进而对税收筹划非常有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税收筹划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在税后筹划方法的选择上,要严格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方法将企业的税收降到最低,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值得注意的是,税收筹划方法的选用,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严禁出现逃税漏税的行为,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税收的降低,以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阙善栋,刘海峰.外资零售企业税收是如何流失的——由某大型外资零售企业涉税信息系统引发的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06).

[2]苏春林.论纳税筹划的意义及可能途径[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4.体育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篇四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63―01

一、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意义

1.课堂导入能安定学生的情绪。课堂导入常常是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的安静,需要有个过度转换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课堂导入的作用。机智的教师善于运用引导语,以自身的风度、清晰的声音、新奇的内容、精彩的语言控制课堂,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回归到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导入的特有魅力。

2.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巧妙地引导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的效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一上课就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来,集中在教学的内容上。

3.课堂导入能在师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上课开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语,如果一下子博得学生好感,那便取得了通往学生心灵的通行证,为教学之间的信息交流、情绪反馈打开了通路,铺平了道路,使教师的讲课建筑在学生的期待、信赖、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朴实亲切的课堂导入语会在师生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而且师生的情感会在导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交流和升华。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导入语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理相容的目的。

4.课堂导入能明确教学目的。目的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之一,教学有无明确的目的和学生是否有明确目的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让学生预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讲明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保持旺盛长久的注意力,并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课堂导入的设计原则

1.连贯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和教学内容能融为一体,两者间应衔接紧密,不能将上下没有关联的内容强行放在一起,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

2.实效性原则。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握时间短实用性强的特点,而不能把导入时间占用很长。在教学时争取用最少的几个问题且准确地切入,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

三、课堂导入的方法

1.进行语言式引导。在实际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讨和教学竞赛中会出现“借班上课”的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往往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学生接触。在初次面对学生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显得尤为重要。“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如,在一次三年级“双手前掷实心球”教学中,教师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问学生:“你们以前掷过实心球吗?”“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前掷实心球呢?”学生齐声回答“想”。这样会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拉近师生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进行诱导式引导。诱导式引导一般多用于动作难度不是非常大的练习,教师可常用一些“你能行”、“你一定可以做好”、“你还可以提高一些”等来诱导学生进行练习。如,在“分腿腾越教学”时,学生会因各种因素产生不可避免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各类错误动作及产生的原因,正确地对待所遇的困难,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鼓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勇气,这样在练习中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5.《论动态气息的训练原则和方法》 篇五

刘鹏

气息问题历来是语言艺术工作者伤脑筋的事情。尤其初学者,伤神伤力却始终不得要领。究其原因,长期以来,长气口的训练方式,无论单音(音素长发)还是复合音节,几乎完全“统治”了气息训练“市场”。长气口训练方式单一,训练手段僵化,以不变应付百变千变万变,是应该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应该承认,这种训练手段既然存在了这么多年(自打传统说唱艺术萌生起始,呼吸问题必然摆在议事日程首位。几十年?几百年?),当然有着它合理的成分和相应的效果,但凡事亘古不变、唯我唯一,就是问题了。依多年经验,很多人据此训练时,并非不认真、不刻苦,却始终难以解决呼吸本身的问题,艺术呼吸与艺术吐字发声良好结合的问题。

长气口训练还存在一个关键问题:过于强调以逻辑思维引导的训练过程,忽视了逻辑思维一般来说比较抽象,比较难以贴近、融合,与生活本源存在相当距离的实际情况。尤其对于一些思想认识活动比较“本份”、死板,缺乏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来说,更是不好把握。要重视逻辑思维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还要强调形象思维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强调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重,相辅相成、相互融合的意义,作用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形象思维的活动能力,体现它在气息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伴随效果,气息训练容易迅速贴近生活本来,势必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弊端一:深层看,长气口训练核心问题在于,训练方式与生活本来反差大,与人生理、心理自然活动方式有距离,训练效果(尤其阶段性变化)很不明显。与艺术发声、语言协调、融合时,容易产生“两张皮”现象,出现气息训练得心应手、效果显著,但与声音结合却无同步效果。

弊端二:从发声学角度看,本来生活呼吸与艺术呼吸之间就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长气口训练距离生活就显得更远,不但没有使得鸿沟变浅,恰恰造成进一步的深化。从生理角度讲,结果是能者不能,不能者更加不能。

于是,不得不痛定思痛,反其道而行之,探索一条更加实际、有效的艺术呼吸新路,力求训练思路更明确、训练过程更简洁、训练目标更直接、训练成功率更高、训练效果更好。最终结果,呼吸训练成就与语言发声结合时,作用更实在有效,艺术表现更加出色、完美。

动态气息的理论意义有三点:

一是确保“气乃声之帅”从思想到实践得到坚决贯彻;

一是尊重人本主义,一切从人的生理状况出发,真正体现气息本身的规律性; 一是从理论上扫除各种障碍,解放思想、加快步伐,尽快提高气息训练和实践水平,直接、有效丰富并且强化以气托声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

现在分别阐述动态气息训练原则、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动态气息的训练原则,应该包括自然、合理、适用三个方面。

合理——

首先要认清现状,适应当前广播电视语言改革的大趋势——变冗长句式为简短句 1

式,用声音和受众交朋友。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是:必须彻底清除“文革”极左思潮给播音界造成的高、空、喊,以至“文革”之后冷、硬、顶的恶劣后果,纠正气息训练只注重大强度、长气口的弊端,开拓气息训练路子,为丰富语言表现形式,努力实现三贴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应有效果,适应新时期对播音主持工作的新要求。

其次要真正从个人生理特点和本来条件出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更加有效的训练方式,不囿于条条、圈圈、框框,使得气息训练变成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过程,归结出更加科学、全面、成熟的理论成果。

实用——

气息训练必须根据艺术语言表达实际需要,在强化基础能力基础上,本着缺什么

补什么、用什么练什么的原则,操作扎实具体、运用明确有效。气息训练不求存得多、用得长,而要求用得精致、巧妙、实在,效果自然、通畅、舒适。

自然——

气息训练必须从生理规律出发,从生活基础入手,从艺术语言表达着眼,把这三

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气息调度得心应口、潇洒自如,去掉任何做作矫饰痕迹。

综合起来,动态气息训练合理、实用、自然三原则,可以用三句话概括:从当前

时代变迁出发,从艺术语言改革大趋势出发,从个体基本状况出发。

(二)气息训练除去数数、发长音之外,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以运动感觉为要点,以

运动中量与度的体味和表现为基本方针,以形象思维为纽带的动态气息,可以在语言表达中使气息表现形式衍生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变化。

简要训练方法如下:

动态气息训练具体方法,是以气息为支柱,以单元音i a结组为基准音,气息训练

时处理为去声,做多样化训练和实践。仅以以下简单的五个训练阶段为例。

1、清晨漫步

思维随环境幽雅、空气舒适清晨林中漫步情形,气托声走,轻轻发出i_a、i_a的声音,用以调度气息,为后续强度、节奏、弹性变化做“热身”运动。用气发声时,i_a各占1。5秒,间隔1。5秒。气息运行平稳、宽展。一般两组一吸,以连续发不少于15—20组为宜。

2、上班途中

思维随上班路上步幅、感觉,精神焕发。气托声走时,力度上比第一阶段加强、加实。气息运行应大方、爽朗。i_a合占2秒,间隔1秒。两组一吸,以连续15—20组为宜。

3、上楼梯

思维进入规定情境。此阶段呼吸气量加大、加深,气息饱满、坚实。每组发声、间隔时间如同第二阶段,区别在于力量方面。两组一吸,以连续15—20组为宜。

注意:可以根据个人生理情况想象台阶的高度。声音偏弱,语言力度差的人,台

阶应高一些;声音很强、不乏力度的人,台阶可低一些。

4、跑楼梯

情绪欢快,健壮感强烈。呼吸弹性增强,气息明朗快捷。i_a加间隔时间共占1。

5秒,四组一吸,以20—30组为宜。

5、下楼梯

思维类似广播体操放松运动情境。呼吸虽不深,但很实在。气息干脆利落,用气发声速度应该比第四阶段更快。当然,这需要一段时间认真训练,才能达到既有量又有质的标准。四组一吸,以20—30

组为宜。

(三)动态气息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1、i和a作为两个单元音韵母,训练过程中要尽力确保舌位、唇型的准确运行方

式,使之规范、标准。

2、五阶段训练力度感由浅入深,又由深到浅,沿弱—强—弱、轻松—紧张—轻

松的路子走。

3、每一训练阶段气托声走不应有停顿感,更不能停顿。吸气正好自然插在组与

组的节奏中间。经过由生到熟的训练过程,阶段和阶段过度不休息,自如地一气贯通,用度和量区分各个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感受的训练内容和要求。

4、动态气息训练内容没有死框框。本论五阶段训练法纯熟后,可以解放思想,寻找其它思维感觉。如登泰山,有岱宗坊的第一步,有快活三里和紧十八盘的强烈对比,有极顶石上的心旷神怡,有下山的轻松自如。走长江,有源头的滴滴水珠,有小溪的潺潺流淌,有百流相汇的雄浑,有三峡的伟岸,有入海口的厚重开阔。等等。

但有两点始终如一:

(1)动态气息必须伴随相应的思维活动,这样一来不但对训练效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而且为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思维能力作出贡献。

(2)训练过程一定不要僵化,而是要力求反差比较强烈的变化。在变化中越练

越有味道,越练气息的表现力越强,越细腻丰富。

5、气动则声发。呼吸既是发声不可或缺的原动力,又是改造声音的起点,是任

何人解决或多或少声音问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实际上,动态气息训练绝对不只局限于解决艺术呼吸问题,训练过程中已经在潜移默化调整声音弱点。这个道理一定要讲透,理解透,以便思路清晰有效,做到事半功倍。举例说明,语言力度差的人可以把i和a这两个基准音定得高一些,使得弱—强—弱的力度差和低—高—低的音域差同步表现,气息和声音可以逐渐变化为明亮、开朗。音域窄、声音发飘的人则应把基准音定得低一些,以期增强胸腔气息、共鸣的感觉和效果。

6、动态气息训练结束后,根据每一阶段气息特点,辅练相应体裁作品。

第一阶段气息可选择抒情性作品(平稳、宽展);

第二阶段气息可选择散文、故事(大方、爽朗);

第三阶段气息可选择评论、演讲(饱满、坚实);

第四阶段气息可选择新闻类作品(明朗、快捷);

第五阶段气息可选择绕口令训练(干脆、利落)。

动态气息训练必须持之以恒,最少以三个月为一周期,才能大体感受到好的训练

效果,并假以时日巩固强化。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终不能成大“气”。

6.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篇六

(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劳动和生活情况,对学生全面负责。

体现了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班主任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了做到这两个“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歧视任何一个学生,放弃对他的教育或只重一“育”,忽视了“五育”并举,都是违背班主任原则,就不是个好老师。

(二)正面教育,启发诱导

对学生要应用说服教育的方法,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是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力求简单粗暴、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三)热爱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光强调老师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要爱的得法,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比如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爱的不得法,变得溺爱子女,纵容子女,使之走上邪路,父母因此也由爱生怨,由爱生恨,因此,希望通过你们的实践去体验这种爱。

(四)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个性差异以及社会、家庭的影响,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提出的要求要有层次性,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方法。比如针对某个问题的命题作文。

主题班会,就某一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讨论,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道德修养,起表率作用,俗话说:“正人先正已”,在班级工作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能主动要求听取学生意见改进工作。

(六)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相结合要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班班有歌声,美展,春游等,发挥学生的特长,建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形成良好的班风,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对每个班级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7.会计差错更正的原则和方法 篇七

关键词:会计差错更正,原则,技术方法,追溯重述法

1 更正会计差错的原则

1.1更正会计差错必须遵守有关的法律规范在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等法律规范中, 分别规定了会计差错的不同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 在更正会计差错时必须遵照执行。只有遵从统一的规定, 财务会计工作才规范, 更正后的信息才符合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1.2更正会计差错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更正会计差错, 往往需要作出新的账务处理来纠正原错账, 新的账务处理必须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只有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 才能反映错账的来龙去脉, 清晰表达调整的思路;才能做到核算准确, 数字可靠;才能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账表相符;才能使会计报表期间上下期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如果更正会计差错不符合会计原理和核算程序的基本要求, 采取一些简单的甚至不容允的 (如腿色药水更正) 更正方法, 则会导致账务混乱, 是很不利于纠错的。

1.3更正会计差错必须具有针对性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真识别错在哪个会计核算环节, 错在哪项会计认定, 是哪类差错;将差错识别归类后, 就应及时针对不同的差错类别, 选用不同的更正方法。一句话, 对症下药, 问题错在哪里就纠正哪里, 从而消除虚假的会计信息, 真实地反映会计核算情况。

2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2.1方法的分类汇总各种法律规范的规定,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更正的技术方法, 二是是否追溯的方法。

2.1.1更正会计差错的技术方法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从技术角度看包括划线更正法、红字注销法、蓝字更正法、综合调整法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如果账簿记录发生错误, 则应按照规定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已经登记入账的记账凭证, 在当年内发现填写错误时, 可以用红字填写一张与原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 在摘要栏注明“注销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 同时再用蓝字重新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 注明“订正某月某日某号凭证”字样;如果会计科目没有错误, 只是金额错误, 也可以将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之间的差额, 另编一张调整的记账凭证, 调增金额用蓝字, 调减金额用红字;发现以前年度记账凭证有错误的, 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据此规定, 只更正账簿的方法则是划线更正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红字则是红字注销法;调整记账凭证金额用蓝字则是蓝字更正法;对某错误同时使用红、蓝字则是综合调整法。红字表示注销或减少, 醒目明了, 红字过多则又让人眼花缭乱, 反映的内容会不清晰;蓝字记录若与原分录方向相反则表示注销或减少, 填制的补充分录则为增加。

2.1.2是否追溯的方法会计差错更正按是否追溯到差错发生的当期或尽可能的早期, 分为追溯重述法和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 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 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 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 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 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 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 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 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 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 但过程复杂, 成本较大。

2.2根据不同的差错类型选用不同的方法为了正确使用差错更正方法, 应先弄清差错的类型, 然后对号入座。差错可按以下三个标准分类: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 可以分为当期即报告期内发现的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即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 可以分为属于当期的差错和属于前期的差错;三是重要性, 可以分为重要的会计差错和非重要的会计差错。重要的会计差错即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 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实务中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具体的环境和会计职业判断, 并且应从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差错金额越大、性质越严重, 则差错越重要。为了便于选定差错更正方法, 对以上差错类型可进行这样的组合, (1) 当期发现属于当期的差错; (2) 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 (3) 当期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4) 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当期” (报告期) 的差错; (5) 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非重要的差错; (6) 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属于前期重要的差错。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 无须区分重要性, 因为报表尚未报出, 只要及时调整, 无论重要与否均不会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决策 (注意“:当期”即为报告期“, 前期”则为前一报告期) 。

选用技术方法时, 差错 (1) 对凭证更正无限制, 其它差错只能用蓝字法, ;是否采用追溯方法, 差错 (3) 和 (6) 必须考虑, 其它差错不用考虑。差错 (3) 和 (6) 还必须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的下列信息:前期差错的性质;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 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另外, 不同的差错更正所采用的会计科目有别, 差错 (1) 、 (2) 在会计科目方面无特别的要求, 差错 (3) 、 (4) 、 (5) 、 (6) 涉及损益的事项, 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润分配调整事项, 直接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 调整相关科目。还值得说明的是, 按《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规定,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纳税检查查补 (退) 税款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核算, 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 借记有关科目, 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 作与上述相反分录;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 应结转出本账户的余额, 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

总之, 会计差错更正有一套科学的规范方法, 更正会计差错首先得识别和划分差错类型, 然后根据差错类型及时对症下药, 合理选取和运用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维护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才能为报表使用人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当然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只是纠错的补救措施, 加强日常核算管理和监督工作, 预防控制和杜绝会计差错的发生才是纠错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8.报纸图片的选择原则和处理方法 篇八

报纸图片的选择

报纸图片分照片、网上图片和图表(图形)3种,在此笔者将分别介绍如何选择。

1.照片

现在报社摄影记者大多配备数码相机,对数码照片的要求主要有:①色彩鲜艳、丰富、准确、逼真、无太大色偏;②层次分明,清晰度好,不虚不毛;③反差适中,层次分布均匀。有时候报社通讯员会拿冲洗出来的传统照片投稿,对其要求还要加上:照片无划伤、手印、灰尘、折痕等,而且要尽量使用无光相纸(不要有各种纹路)。

2.网络图片

网络上有海量图片,但绝对不能随意拿来就用。这是因为网络上很多图片精度不够,印刷后不清晰,甚至会出现马赛克等问题。因此,在网络上选择图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图片文件大小至少为20KB,且最好原大使用(分辨率改为200dpi后,如果因版面需求一定要放大,放大率也不要超过120%),以免后期印刷时出现印刷质量差等问题;②尽量选择一些反差大的图片,一些层次过于丰富的图片在报纸印刷上是无法表现出效果的,如一些落日余晖的图片;③在网络上选择人物图片时,要选择全景或中景图片,少用特写图片,这是因为读者对报纸上的人物脸部很敏感,相应地要求人物脸部特写图片的层次、清晰度要很高,而网络上图片一般较小,根本无法表达脸部丰富的层次,因此印刷后脸部色彩将是一块块的,很容易让读者感到印刷质量不够好,而一些全景或中景人物图片的脸部相对较小,读者也就更关注人物的动作,从而忽略一些细节。

3.图表(图形)

图表(图形)表现内容比较直观,报社编辑很喜欢用。但是图表(图形)中的文字如果是图片格式,印刷后质量会较差,特别是在网络上下载的图表(图形),文字大多会出现锯齿。如果一定要用图表(图形),建议编辑要求图像处理人员将文字去掉,在排版时将文字做成文字块重新植入到图片中。如果是编辑自己制作的图表(图形),建议内文用粗体字并加粗,以减少断笔现象。

此外,如果图片为二次原稿,最好第一次印刷时其加网线数在150线/英寸以上,且再次印刷时不要放大;对于线条画原稿最好是最初的墨稿,而不是复印件。需要指出的是,要达到以上要求,除了图像处理人员要注意以外,报社编辑记者必须全力配合,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报纸图片质量。

报纸图片的处理

在处理报纸图片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显示器

处理图片时,最好在专业显示器上进行,并对显示器进行校正。如果没有专业显示器,最好指定专人专机进行图片处理,这样图像处理人员在处理好图片后,可以根据印刷效果及时调整显示器,从而把图片处理得最合理。

2.用RGB模式处理彩色图片

图片处理往往要经过许多过程,例如可能要将几个图片中的内容组合在一起,由于各组成部分的原色调不可能相同,因此还需要对组合后的图片进行调整。但不论如何调整,图像处理人员都应该尽可能使画面具有真实而丰富的细节。由于RGB模式是所有基于光学原理的设备所采用的色彩模式,其色域范围比CMYK模式要大得多,因此,如果以RGB模式处理图片,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图片将会得到更大的色彩空间和更细微多变的效果。虽然图片最终仍会转成CMYK模式并且肯定会有色彩损失,但总比一开始就让图片色彩丢失好得多。

3.调整图片清晰度

在调整图片时,锐化是提高图像清晰度的最有效手段。与高档印刷相比,县报由于印刷条件有限,印刷时网点增大率高、加网线数较低,因此较大的锐化值有利于提高图片清晰度。根据笔者经验,一般可调至屏幕效果微过时即可。从加网角度来看,锐化还有助于消除由加网导致的图片层次损失。从这点上看,锐化是印前处理的必要步骤。锐化程度和图片类型、缩放倍率有关,通常人物类图片锐化程度要小一些,风景类则可以大一些。一般来说,图片越大,锐化程度也越大;放大倍数越大,锐化程度也要越大。

4.调整图片层次

层次调整的目标首先要满足印刷要求,应根据报纸印刷网点增大率高的特点,对网点大小进行补偿,并将主要层次集中在中间区域,即网点大小为20%~60%的视觉敏感区。在进行层次调整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使原稿的阶调最大限度地与印刷所能再现的阶调相对应,以使印刷后的图片清晰、真实;②要根据原稿内容及层次分布情况,保证重要部位阶调的准确,如衣服、脸部等;③注意调整极高光或极暗调的层次,避免大面积绝网,一般将阶调范围控制在2%~95%。

5.调整图片色彩

调整图片色彩时,应主要纠正由原稿或扫描所造成的色偏,保证主体部位的颜色准确,对颜色的判断应以信息板显示数据为准,而不能仅靠屏幕显示效果。此外要牢记,新闻纸有3%~5%的灰度,因此最好将打样样张与数字文件进行对照校色。

6.将图片的RGB模式转换成CMYK模式

印刷要求的图片色彩模式必须为CMYK模式,因此在制版前,需要对图片色彩模式进行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转换图片色彩模式时图片会发生一些色彩变化,CMYK模式的图片要比RGB模式的图片暗一些,因此转换后应先观察一下图片,确认无偏色后方可输出。若认为不满意,应立即取消此次色彩模式的转换,重新调整,绝对不可将其通过色彩转换再转回RGB模式,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色彩损失。

9.中考志愿填报的十大原则和方法 篇九

■穿鞋原则适合自己的志愿学校要填,反之就不要填。那么怎样的学校才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呢?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临门一脚”以及体育等综合素质的表现来确定。比如在“市推优”的填报志愿时,许多学生认为“我是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当然我要填报最想去的学校,不作横向比较。其实,各校的“推优生”存在差异,而要到同几所学校去,那是不现实的。“穿鞋原则”即要知己知彼,按适合自己的学校填报志愿才能胜券在握。

■就低原则在零志愿填报时,许多家长和考生存在“不填白不填”的思想,要填就选择名校。殊不知,名校名额有限,填的人多,水涨船高,取分就给炒上去了;而一些名气似乎不大的学校(其实是不了解),填的人少,甚至无人填报,它的录取分维持在零志愿学校的最低投档控制线上,对这些学校(有招生计划),家长和考生千万不要冷落,到时候想去也绝对去不了。所以建议,填报零志愿学校一定要考虑“就低原则”。

■特长原则全市具有“自主招生”计划的学校,在网上和其他媒体上都已公示了招生条件,考生和家长应该注意到了这类学校开出的共同条件,即获得学科类竞赛奖项及具有其他明显特长的,才是招生对象。因此,不具备各种明显特长或者说仅仅是学习成绩好的考生,不必去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录取的话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均衡原则今年新出台的“名额分配”招生类别,客观上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教育均衡化,考生可根据分配到的招生计划及学校来自主填报。作为对推优生计划的补充,招生学校可根据考生的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分数不得低于全市普高最低投档控制线)来作定校定额的录取。对考生的衡量上,它不同于自主招生的特长要求,也不同于“推优生”的择优要求,更趋向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要求考生各方面表现“均衡”。

■专业原则今年“提前录取志愿类”中的航空服务和艺术类的专业考试都是提前进行的,中考之前招生学校都已确定了预录取考生名单,然后根据中考成绩再综合确定正式录取名单。填报这类志愿时,考生一定要考虑自己“专业”的具备,并在获得通过的前提下再去填报。否则,填了也是白填。

■分数优先按程序原则两大类志愿填报中的“统一录取志愿类”,考生可填15个志愿,投档录取的原则是按“分数优先、程序先后”进行的。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必担心“第一志愿填得不恰当,会影响第二志愿的录取”,你只要把自己希望进的学校志愿参照往年的投档分数线从高分到低分按先后程序排列,电脑软件的设置程序一定会逐个投档,不会遗漏。

■三限原则在“统一录取志愿类”填报公办普通高中的“择校生”志愿时,一定要看清楚限人数、限分数和限钱数的“三限原则”。分数是根据报考学生的人数和成绩投档,是自然生成的,而钱数则是由市相关部门来规定的。因为择校费是一次交纳的,家长一定要量力而行,即根据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来决定是否要填报。如果考试之后,被相关学校录取了,再发现家里没有这样的经济承受能力,那么为时已晚了,后面填写的志愿也无法再投档了。

■就近原则中职校主要分布于全市各区县,考生和家长对中职校的了解普遍都少于对普通高中的了解。因此在填报中职校志愿之前,一要考虑就近原则,二要基于对学校的了解。往年常有考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后,才猛然发现学校离家太远,且没有住宿条件,虽然专业也不错,想想实在感到怨。

■择优原则填报中职校志愿时,家长往往选择校风好、管理严、专业好、出路广的学校。这个思考是对的,家长带着子女可以到学校实地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与其将来录取通知来了后悔不已,不如现在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填报的志愿更加实在。

上一篇:音乐教案-集体舞:快乐的罗嗦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