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2024-08-14

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精选8篇)

1.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篇一

掀开高职学生创业的面纱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

中国教育报报道: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问卷调查显示,70%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就一定会创业”,72%的被调查者在大一时就参加勤工助学活动,10%的应届毕业生明确表示将在毕业后自己创业。随着创业活动的不断兴起,高职学生对创业的渴望将更加浓厚,如果说高职院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话,那么就必须正视这种渴望,并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架桥铺路。

■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严金发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方兴未艾,呈燎原之势,但蓬勃发展态势下普遍存在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浙江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出鲜明的创业观并逐步达成共识:“创业从打工起步”、“人人皆可创业”、“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更是好学生”、“课堂教学是学业,实践训练是更重要的学业”等。高举创业旗,不仅要培养敢想敢闯、有智有谋的创业型人才,为高职学生就业广铺新路;还要在实践中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走出一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新路。

遵循成长规律 构建递进式创业实践体系

创业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业引导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义乌工商职院构建了“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创业行动”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创业训练实践体系,先锻炼、后实战,科学培养学生的创业力。

志愿者服务起步。通过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技能,初步获得融入社会的能力。学院鼓励刚入校的大一新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义乌市每年例行举办的四次大型博览会期间,学院开设专业实践周活动,为学生的志愿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保障。据统计,学院近五年累计有上万名学生参加了“义博会”青年志愿者服务。在浓厚的志愿者服务氛围熏陶下,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强化了学生走进社会的意识。

勤工助学热身。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基本掌握融入市场的能力。学院鼓励学生投身勤工助学实践,院里建有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每年为在校学生创设或提供礼仪翻译、业务员、促销员等数千个勤工助学岗位。据统计,学院有95%的学生参加过勤工助学,有60%的学生生活费能够自理,有20%的学生连学费也能自己交纳。很多学生在参与勤工助学后,意识到实践的必要性、独立的重要性,坚定了创业立身的信念。

创业行动磨炼。通过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学生熟悉了市场,积累了人脉,获得了经验,为开展创业行动积极“热身”。当打工成为一种习惯,搏击商海、下海创业也就水到渠成。学院通过开设创业论坛、举办创业竞赛、建立学生创业年度大奖等,大力营造创业活动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文化;通过创业平台的搭建,鼓励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使学生在小试牛刀之后,继而大显身手,真正赢得市场、拥有市场。

合理选择创业项目 让学生创业成功起步

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有特色才能产生亮点,有特色才能构建影响力。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特色,研究高职学生特点,打出创业教育的特色牌。

电子商务创业,低位起步,双向突破。创业项目的合理选择是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创业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总体而言,低位起步,有利于学生创业。电子商务创业模式具有投资少、回收快、创业成本低、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交易不受距离限制等特点。学院地处国际小商品商贸名城,这里汇聚了170多万种小商品,拥有发达的物流运输系统,且创业氛围浓厚,孕育了“天生”的创业土壤。为此,学院因地制宜,引导学生零距离接轨市场,打出网络创业牌,批零兼营,内贸外贸双向突破,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

搭建创业平台,以点带面,大胆改革。从大刀阔斧的变革到不断深入、不断细化的创新,学院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创业平台,以点带面,将创业教育全面铺开,既有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又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逐步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无缝对接。①设立创业园。学院开辟了一万多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旨在为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提供集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创业平台。学院在创业园提供场地、水电、宽带和创业指导师,其他的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解决。学生在这里“真刀实枪”训练,“真金白银”产出,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全真式、全天候、全方位。②招收创业班。目前学院已办有七个电子商务创业班。该班以电子商务创业为突破口,实时开展创业实践。学院向社会承诺:该班学生毕业时平均月收入要达到一万元。在成功开办电子商务创业淘宝班之后,学院又相继开设了敦煌班、e-bay班、速卖通班,重点培养外贸型网络创业人才。③建立创业学院。12月,学院打破专业界限,专门成立了以“学生老板”组成的“创业学院”,招收对象为淘宝创业达到四钻或办实体创业月收入达到8000元的学生,对这些学生重在传授创业专业知识,传授企业家应具备的知识,帮助他们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学院对创业学院进行了体制调整,力争将其办成具有“示范性”导向功能的实体学院。

形成创业生态圈,辐射周边,创立示范。学院的创业导向举措,带动了当地居民及周边整个产业带的升级与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学院为中心方圆十里的创业生态圈,集聚了400余家专业从事货源配送的企业,分布了近百家网络批发公司及1.2万家网络经营户。学院从事创业的毕业学生90%以上留在这个创业生态圈,学院创业园孵化成功的.学生搬出校园后也依然租住在这个创业生态圈。创业生态圈网络交易成交量达40亿元,20超过百亿元。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推动了义乌市场转型升级,促进了虚拟市场的形成。

通过积极的创业引导 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对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落在“育人成才”上。学院积极探索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创业技能,而且让学生拥有了创业精神,学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可贵的精神财富。三年的高职生活,让学生们变得尚德崇文、自立自强,更懂得诚实守信,更富有责任爱心。学院也因此形成“入口旺―中间棒―出口畅”的良性循环。

让学生忙起来,变“无事做”为“找事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也容易无事生非。学院的创业教育表明,通过创业教育、创业引导,学生忙起来了,一有时间就忙打工、忙创业,连寒暑假也会主动留在学校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的学生多了,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校园安全和谐稳定的局面也在无形中建立起来。所以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学校和学生的深远意义,要主动承担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任,让学生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让学生学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院在创业引导中不断推行创业教育和专业学习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我要学”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创业活动,学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开始主动学习软件操作、合同法、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做,然后知不足;做,然后要学习。创业学生往往比一般学生更懂得学习的重要,毕业前最后一学期他们仍饶有兴致地参加创业学院的课程学习,因为他们懂得:实践瓶颈的突破,还需有理论功底的保障。

让学生火起来,变“找饭碗”为“造饭碗”。创业教育只要引导充分、服务到位,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业力。这些年,义乌工商职院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创业率在10%以上。大批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空间。创业有效带动了就业,创业毕业生主动承担了社会建设的责任。据统计,平均一个电子商务创业者雇员在三人左右,学院近三年的创业毕业生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学院电子商务创业的兴起,还催生了诸如网络麻豆、威客、网络推广等新行业,提供了新的就业平台。2010年,学院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其中特设“学哥学姐”招聘专区,有十余位已毕业的创业学生来学校招聘员工,甚至还有三位在校的创业学生也以“小老板”的身份进场招募员工。

2.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篇二

一、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1、认知结构融入于生活经验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过少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关注, 更多的偏向于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感知并且已初备认知结构的雏形, 能够根据自身认知途径的特点, 进行相应的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更新。要知道, 高职学生通过丰富的生动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早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认知经验。当问题摆在眼前时, 他们会自觉将以往的生活经验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中, 同时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加入学习的新知识和新经验, 进行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更新。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 其认知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未能比得上, 但更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2、认知对象倾向于具体事物

高职学生在认识和获取新知识和新经验时会更倾向于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 这会比抽象的理论想象和思考更加的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在这个认知过程中, 真实的触发了其认知情绪, 给以更深刻的感觉和知觉, 使得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并肩迸发活力, 更易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这种实际可操作的具体事务,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端正了他们的认知态度, 以更为积极的状态进行认知活动开展。

3、认知的控制能力较为薄弱

高职学院的生源层次良莠不齐, 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心理素质普遍不高, 相较于本科生而言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心理障碍问题所引发的学习自控能力的体现,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高中甚至中学没有形成好的学习方式, 打好学习基础, 以致在大学升学考试中未能取得理想成绩, 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对自己学习认知能力表示怀疑, 容易丧失信心。因此, 高职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材料的选择和学习要求的改变, 甚至会认为学或不学没有差别, 只为哄弄一个文凭, 学习态度散漫, 学习认知的控制能力较为薄弱。

4、认知主体的独立意识较强

进入大学以后, 高职学生的认知主体的独立意识较强, 这不仅因为大学学习中没有升学压力, 自由时间也较多, 更是受他们以往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影响, 其学习认知主体由原先的无意识到有意识变化, 并且逐步加强。同时, 高职学生本身对老师和课堂的依赖性较少, 其独立意识表现的更为突出, 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受干扰性较小,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也易与接收外界新理念和新知识。

二、适应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环境的真实感

教学环境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的教学环境是指教学工作一体化的学习模式。随着高职学生认知意识的不断提升, 且高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技术和应用为主, 很多学习内容需要亲自动手, 所以需要设计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实感。例如:融入生活化、情景化、故事化意识, 使得抽象化理论知识, 能够在具体的情景再现中被学生吸收, 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2、教学方式的生动化

教学方式的生动化, 是轻松教学的重要标志。生动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高注意力, 从而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言, 教师仅仅是通过“照本宣读”或简单的板书形式进行授课, 完全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思维定式。且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乏味, 从而导致学生缺乏自出学习意识。为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 可以融入动态教学方式, 采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遇到生僻难懂的教学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可以使用模型、道具、案例等方法, 进行讲解, 使得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

3、教学氛围的趣味性

教学趣味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投入情况。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通常高职院校教学氛围与普通中学教学氛围相差无几, 导致学生对学习形成厌倦感。因此, 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动教学计划, 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探索意识。例如:对于机械车床相关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待学生都进车间, 通过切身体验的方式, 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实践证明, 形象记忆比死记硬背更容易应用于实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一定要求, 意味着高职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 并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中, 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进而最大限度发挥高职教学改革的应用价值。总的来说, 教学改革是时代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 立足社会实践, 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教学改革, 是提高教学综合水平的基础和保障。

摘要:“认知”是思维认识的过程, 高职学生整体处于身心发育阶段, 对事物的客观认识基本处于相对浅层的状态。随着教育体制及教育模式的深入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需要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不断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探讨其立足高职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王亚鹏, 蒋丽华.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回归全面发展导向——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范式[J].高等职业教育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1 (06)

[2]杭金菊, 沈文.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 (02)

3.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三

关键词: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

1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1.1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道德与修养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要大“两课”的教学力度。在课内,一方面积极改进“两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专业教学领域。在课程设置上,要专门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品德修养等公共必修课,为广大同学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认真上好形势政策课,并在课堂上引入讨论、辩论、比较以及观摩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丰富的理论教学变成大学生奋发成才的动力。在课外,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全面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活动,积极发挥学校、党校、团校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写形势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通过对邓论和“三个代表”的宣扬加深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从而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1.2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和上一代相比要优越得多,许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吃苦,过于迁就他们,使许多孩子害怕困难,经不起失败和挫折,缺乏自信心。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高职毕业生所扮演的是工作在劳动第一线的“蓝领”。所以要特别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吃苦精神,有意识地让高职学生面对挑战,经受锻炼,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一方面提倡他们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奢侈,不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他们乐观面对困难,不怕吃苦,敢于向自我挑战,让他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及其他工作者应言传身教,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做好示范表率作用。

2培养创新意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决定了毕业生进入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必须为高职学生构建“关键职业行为能力”。高职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欠缺的,而创新能力是能力素质的核心,也是当今社会倡导的评价人才的最高标准。所以,高职院校要进行创新教学。

2.1挖掘、激励和扶持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养成创新性格。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不唯书,不迷信权威,不苛同别人的观点,不受传统意识的束缚,敢于挑战,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是发展创新思维的优秀品质。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探索性与体验性。任何一名老师都不应满足于课堂上教给大学生一些内容,而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2.2营造创造性思维氛围。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氛围,使高职学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高职学生自动求知同时要奖励高职学生的创新成就,尊重高职学生的思考,避免立即评论、否定和讥讽。使他们的心理上能有安全感,能自由大胆地参与探索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2.3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锻炼其意志品质。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高职院校而言,“创新能力”就是在生产劳动、经营管理、文化生活等各个相应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所应具有特征提出的新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敢于怀疑现有的知识和成果。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要鼓励高职学生对问题善于从多层次、多方面思考,让高职学生习惯提问,习惯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是指课堂教学等常规教育管理行为之外的一切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目的的业余群体文化。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配合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一个“复合体”,它几乎包括了校园的一切事物,它是师生的价值取向、团结意识、健康心态、行为规范、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方式,不断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格与气质,从而形成理想人格。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又能激励学生的优良校风。充分发挥专刊展览,广播等传播媒介的作用,善于结合传统节假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有很强吸引力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校园内合适的路口可以搞些雕塑,建造伟人、名人、教育学家塑像,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和力量。

4组织高职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对于一般的大学生来说要求更高,所以必须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校期间组织高职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专业、增长实才、锻炼耐力及毅力、培养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引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中,规定学时和学分,并且要提供必需的经费。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高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到基层去,与职业亲密接触。可以建立实习、实训、见习一条龙的实践体系,可以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从而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更好的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引导高职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去参加生产劳动、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要让高职学生不光在校内的实习基地进行,还要到校外的实习基地去锤炼,这不但有利于让高职学生消化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专业实习应注重启迪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力求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让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长知识、增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5结束语

提高就业市场所认同的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社会、高职院校和求职毕业生本人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本文主要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提高高职求职毕业生综合素质,从其内涵来看,应该着力于实践举措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大俊.王春艳.中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6月

[2]黄九思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哲学思考.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2月.

4.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篇四

摘要: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现象,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现状,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文明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对策

高校是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传播源,大学生是社会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主要承载者,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题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高职学生文明素质滑坡的新问题,如何培养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目前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状况总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水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不容否认,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成分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以及高校扩招后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增加,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缺失和不足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

1.1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高职院校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线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较大,厌学情绪严重;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始终笼罩在心理失落的阴影中,对所处现状不满,对前途悲观失望,对自身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动力,自暴自弃,得过且过。迟到、旷课、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考试作弊等现象比较突出。

1.2人文修养不足,基础文明缺失部分学生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我行我素,缺乏文明礼仪和公共道德的基本常识。坐车抢座位,就餐挤位置,教室内接听手机、高声喧哗,人际交往中语言粗俗、行为不雅,公共场所言行粗鲁、乱扔垃圾、奇装异服,男女交往过分亲昵、举止不雅等行为随处可见。

1.3价值取向扭曲,功利色彩浓厚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使部分高职学生形成了错误的价值取向,出现了认识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失落,功利思想滋长,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不体谅父母的艰辛,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上追求“高品位”、高消费,吃喝玩乐,穿名牌服装,吸高档香烟,把讲虚荣、摆阔气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1.4法纪观念淡薄,精神生活贫乏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学校管理抵触情绪大,逆反心理强,无视学院管理规定,自由散漫。就寝不归宿、校外彻夜上网、猜拳酗酒、打架斗殴、校园乱涂乱画、不参加有益集体活动等现象时有发生。

1.5个性心理品质不成熟部分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从小在父母创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集体生活中常因小事发生摩擦,斤斤计较,不懂得宽容别人,不关心集体和他人,缺乏爱心和感恩情怀。

2高职学生文明素质下滑的原因

2.1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一是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各种物质的、金钱的、精神的、文化的诱惑较多,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和思想意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一些消极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象渗透到校园,使心理和认识判断能力还未完全成熟的高职学生无所适从,部分学生丧失了原有的生活原则,盲目地接受和模仿各种不文明的言行和生活观念,造成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二是不健康网页和大众传媒中不健康节目的误导,使校园学生不文明行为得以蔓延;三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恶化,为学生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四是因兴趣、爱好聚集到一起的学生群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即所谓“近墨者黑”,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在学生中流行。

2.2家庭、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高职学生之所以学习基础与文明素质较差,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是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百般宠爱是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的关键因素;二是家庭成员不合,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自卑,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增强,是导致孩子认识扭曲言行失范的主要原因;三是家庭成员不良的嗜好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四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经商,忽视和放松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在完全自由的空间中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其次,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教育注重升学率,往往忽视了德育美育和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而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多处于建设发展的时期,学校的师资力量、校园环境、教学活动场所、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管理体系等软硬件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三育人”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不注重仪表端庄和言谈举止的文明,不能以身示范,对学生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学生辅导员多为聘用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政治素养、教育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还不完全成熟,缺少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中方法不多,措施不力,注重约束管理,忽视教育引导,不能将教育和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服务部门部分职工认为育人工作与己无关,在对学生的服务接触中不能很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些都对学生的文明修养有着消极的影响。

2.3学生生源素质偏低高职院校是高考最后一批录取院校,高校扩招必然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门槛”,再加上高职院校生源类型复杂,许多学生在升入高职前的教育过程中,或缺乏基础文明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或教育训练层次低、内容少,学生素质与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

2.4主观意识上,部分学生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到位,放松了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锻炼提高部分学生逃离了高考的重压,认为大学应是自由的空间,不受学校纪律的约束,我行我素;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苦恼、自卑、迷惑,从而自暴自弃,放纵自己;部分学生对文明与否的判别失准,盲目追求自我,错误地把许多不文明行为认为是有“个性”,完全没有意识到自我追求的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是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相背离的。

3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对策

文明素质是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思想面貌、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生文明素质教育“先天不足”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3.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突出文明素质教育内容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是十七大报告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既要遵循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同时要突出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要充分正视学生知识行为的基础,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全面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应适当将重心下移,突出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先教育成人才能培养成才。因此,教育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形式灵活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具体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使基本的文明礼仪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

3.2营造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精神活动起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校园绿化、布局及文体设施、文化景点的建设,使学生置身其中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增强自我约束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院报、学生工作简报、文学社刊等宣传媒体,加大文明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文明修身活动的氛围;要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格局,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位,积极开展以报告会、学术讲座、演讲朗诵、辩论赛、文艺会演、体育竞赛、高雅音乐欣赏、主题讨论班会、精品团日评选等为主要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3.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只有把教育和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凸显教育成效。高职院校必须依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健全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完善学生能力素质锻炼目标和考核体系。利用新生入学、军训、主题大会等教育时机,解读制度与文明规范,明确培养要求,增强学生辨别美丑、分清是非的能力,让学生行动有规矩,做事有准则,做到知之而行之。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寓教于管,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树立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将自律和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督促检查和考核评比、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自尊性和自觉意识,使学生文明素养在激励、约束机制的调控下不断得到提高。

3.4加强师德建设,以教职工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师德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教职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甚至衣着、交往、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落实“育人”的职责,自觉把育人的责任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真正以正确的价值观念、优良的工作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优雅的个人行为、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人格的感召力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

3.5完善运行体系,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学生文明素质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从优化组织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入手,建立以党委决策领导,职能部门督查落实,系部全方位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具体实施中,学校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协调,紧密配合,围绕学生文明素质教育目标,将文明修身具体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纳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贯穿于各项管理事务中,不断创新教育形式,狠抓落实。

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校园文明形象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长远规划,常抓不懈,绝不能走形式,完任务。要建立符合自身规律的长效管理制度,使学生的文明素质培养工作得到连续、持久、有效地开展,才能抓出结果,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5.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篇五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髓,明确指出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升华总结;同时理论的作用在于能够回到实践即指导实践。而由于理论是一种抽象的总结,所以更便于传播和延续学习,故而理论研究和传播、学习的存在和发展就是非常之必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滑向一个极端——片面注

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而忽视甚至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取向。本文基于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教育;理论;实践;创新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简要综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发展了,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的。”

马克思的这段话从理论和实践脱节的角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由于旧的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中进行理论的升华,而没有能够全面的对世界进行分析、理解,因而容易陷入“机械主义”的泥淖;而同时由于唯心主义从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出发,在对世界的认识方面反而重视了“理论”的作用,只是由于其“理论”仅仅是意识的,而不是源于实践,升华于实践的,因而缺乏认识的实践基础,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认识泥淖。如此,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方面都是很不清楚的,而用任何一种理论进行社会改造和对自然的改造都只能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由于当时的“理论”大多源于唯心主义的思考而不是源于实践的总结和对实践总结的升华,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恩格斯便有了上述的必然结论。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马克思传入中国后,经过几代领导核心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其代表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发展了的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精髓依旧是——理论联系实际——依旧是坚守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其核心内容就是理论学习和实践、理论发展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关系等进行的展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运用这一基本思想于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娇人的成绩——经济快速稳健发展、社会安定、文化事业繁荣等。正确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就可以更好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等国家大局方面,还是文化的、教育的等细节问题方面。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趋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要“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需要,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落实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两部文件基本上确立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即要立足于区域,同时要符合市场的需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方面的培训。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的得以规范发展,不仅原来的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而且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变,同时也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据此潘懋元(2004)总结指出:“这些高职高专学校体现了高职的特点: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企业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说上海的二工大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中也成长很快,因此社会的认同度比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高专。”朱方鸣(2002)、李志宏等(2003)等也有类似的论述。但同时也都指出,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诸如高职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的性质及“职业”的特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或者“职业”不明显,和本科及普通大专界限不清晰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到2002年年底,全国共有1374所独立举办高职教育院校,占全国高

等学校总数的68.6%。其中,职业技术学院548所,高等专科学校219所,成人高等学校607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约为781万,约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4%。高职教育的规模在数量上和办学质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基于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对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

承接上面的分析,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缺乏“高等”性和“职业”性。从脚注中笔者已经指出目前存在的“职业性”缺乏主要存于本科兴办的高职和老大专类高职院校中,这并不代表主流;相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高等性”比较缺乏,即在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陈超然(2004)从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培养的角度分析认为,高职学生也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要具备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冉崇善(2004)从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的培养实践角度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以及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广西工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则从创办创业园区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实践出发来对是否应该增强学生培养能力作出了回答。陈敏(2002)、何斌(2004)、郭吕梁(2005)、武士勋、张海燕、邓西录(2005)等分别从综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培养、如何增强学生竞争力等角度论述了对高职学生培养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的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都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关法规规定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实践课课时不得低于40%,而实际上这里的40%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办学基本上都是三年制大专,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实习,则这个比例应该是56.67。正如前文的理论综述部分所指出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理论是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并且应该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但是仅43.33%的理论课学习并不足以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如果再考虑到我国高职课程设计中英语、计算机、政治理论学习等非专业课学习比例较高的影响,目前体系下的专业课学习将更无法做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根据马克思关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思考,由于理论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理论研究和学习的作用在于便于让学习者以较低的成本较快的实现对该学科的掌握,以便进一步掌握该学科发展的趋势以及提升实践的能力,这是教育的本质。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践方面片面的追求,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几方面的不利影响。第一,片面注重学生实践(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并且不利于学生对实践系统的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朝着“机械者”发展,而实践总是在一定条件限制下的实践,即使以工科性质的实践锻炼,也是具有局限性的——毕竟实践的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而没有理论的支撑,稍微的变化将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新工具的顺利操作,如此原来的实践的培训效率将是极其低下的甚至付出的将成为沉没成本,这将是对我国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理论由于其抽象性的特质,所以学习起来是很枯燥的、繁琐的,但是它却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迅速的掌握理论总结的方法,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创新打下坚实基础,此外理论学习的这一特质还可以使学习者保持知识体系的适时更新,从而为学生将来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三,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将进一步促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高职教育侧重于实践即“职业性”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我们的理论将无法实现进步,进而实践的发展也将受到限制。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实践中的问题必须要及早发现,即使直接操作者(这里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成为“高级技师”的群体)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并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这里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方法论方面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整合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通常只能依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否则,实践将只能限于实践本身,而没有较显著的推动其本身及理论发展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四、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创新能力的思考

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抑或其他角度出发,高职教育是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下策略以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或者讲就是创新能力。

第一,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的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与理论(原理)的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则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进行考核体系的科学调整。当前的自然科学对实践及实践中的创新考核体系建立的是比较完善的,对社会科学方面的高职教育考核由于其教学成果(即学生)的表现难以及时显性化,因而还不是很完备,考虑其结果的滞后性,拟应对学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

6.高职学生美术教育的论文 篇六

任安忠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河南 三门峡472000)

摘要: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生源、心智、能力、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和绩效的几种主要因素,并借此提出一些培养、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来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绩效。

关键词:学习动机;绩效;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规划课题《高职教育中学生学习绩效和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批准号: 2009-JKGHAD-0537)

作者简介:任安忠(1970--)男,河南陕县人,河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数学控制论研究。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to affect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high Vocation students

REN an-zhong

(SanmenxiapolytechnicHenanSanmenxia472000)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source of students, mental, capacity, and environment aspects ,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er vocationa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everal key factors, and put forward some of the ways to train, motivate and maintain student motivation ,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learning of high vocational students.Key words:Motivation of learning;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High Vocation students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学习活动的倾向,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动

①力对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起着定向和驱动作用。依据现有的理论依据,探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成因、采取教学干预、课程改革、模式创新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等问题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30年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对于这些问题在基础教育方面的研究很多,而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存在诸多不同,如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师资队伍的双重性,办学途径与行业联系的紧密性等是与普通教育存在很大差异,有些甚至大相径庭。如果简单的搬用普通基础教育中的成熟理论,势必制约和影响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从高职学生的生源、心智、能力和环境等几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培养、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一些方法,进一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

一、元认知能力和内在兴趣

元认知知识是人们对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意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得到

②自我体验等(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vell)。学生的学习可分为关于学生自身内

部认知特点和能力等方向特点、学生之间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差异的知识、学生认知与能力存在不同的水平及其对学生活动产生的不同作用等的知识这三方面。高职学生的群体主体是三校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毕业生)以及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学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略差,差异性较大,造成了高职部分课程举步维艰的情形。一些学生认知能力的低下本身就影响了学习活动的继续,再加上自制力较弱,自我缺乏钻研和必胜的信念,当他们遇到障碍和困难时,对潜在的困难看的比实际情况可怕的多,以至于一直停留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上,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身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元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必须为自己所要从事的每一项活动找到充足的理由,才有动机来从事这一活动。当学生对某项学习活动有兴趣时,兴趣或对这一活动的内在动机就成为他从

③事学习活动的充分理由。被兴趣驱动的学生不仅在学习中能自我决定学习进度和方式,而且也能取得预料的成果和体验高水平的兴趣,而且能为此付出努力而乐此不彼。高职学生虽然认知能力略差,但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的出类拔萃,同时伴随他(她)会有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牺牲,当然也会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另外,经过调研和座谈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他们的兴趣不时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可能会受到一些奖励或者批评,可能会遇到一个睿智的教师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培养或损害学生的内在兴趣动机,继而会影响到学生对这方面学习的投入和绩效。

二、心理素质和控制归因

心理素质包含着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力因素,它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组

④成的非智力因素。这些心里因素调节着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与效果,对于学生的专业

素质、思想素质和生理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美国伊利诺大学的J.E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曾对几个社区的大学毕业生的社会成就进行追踪、调查和研究发现,取得成就的大学生除了非常明显的专业特长外,他们在合作、乐观、谦和、宽容、控制力强等方面有突出的表⑤现。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逐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从学院心理咨询机构的学生心理状况分析报告中我们也能看出,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值得担忧。一方面,高职学生生源组成呈多元性,使他们在个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互相沟通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职毕业生在社会的认可度上暂时表现为弱势群体,使他们部分学生对未来社会充满恐惧和忧虑。这些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了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康,抗挫能力减弱。据调查,目前高职大约24%的学生,在遇到挫折时感到紧张,焦虑,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慢慢发展到自卑而产生心理的失衡,有些学生便产生逃避、放弃甚至轻生的念头。面向复杂的社会变换,这些学生并没有具备面对社会的心理素养,在学校便暂时呈现为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病理状态,继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学习动机和学习⑥绩效。

控制归因指的是关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个体对结果和行为的预期控制程度的信念(Skinner.1996)。从理论上来讲,成功归因为个体能力素质强和自身努力的结果,而失败

⑦归因为自身没有付出努力和个体素质能力差的结果。在高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高职学

生的控制理念的归因往往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出现失败时,往往会把主要原因归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教学环境不好,课堂教学不适宜,家长教育不到位等等。经过观察和研究会发现,他们其中很多人在认知上具备追求知识、渴望知识的能力,但在学习的刻苦性(学习持续努力、坚持和充分利用时间)和学习的自觉性(树立学习的目标、把握时间的规律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较差。甚至许多学生抱着学习不想太累得想法,认为学习的好坏与就业的影响不大,人生的幸福听天由命等自我松懈的想法,出现知行不协调的严重现象,影响到自身的学习绩效。

三、价值取向与就业观

期望价值论认为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人们目标的主观价值。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多不同的目标和信念。他们价值观的进步和落后,高尚和渺小取决于人生价值目标的不同。而这些

⑧目标的价值和期望信念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绩效。据调查,高职学生在需求取向上往往把

求知、维持生存、友情需求作为自己的主要取向,而把自尊和家庭的责任放在次要取向。在目标取向上他们主要追求稳定的工作和家庭,追求感官的享受,而对传统的现实主义观则持否定的态度,不接受创业、任劳任怨等脚踏实地的生活。在择业取向上,他们则过多的考虑收入、地域等因素,对自我定位、发展等考虑甚少。在价值手段方面,高职学生也对积极进取和努力奋斗表示认同,但在行动上却大多表现为消极退缩,听天由命的做法。在人生评价中,他们多数认为事业成功,拥有幸福的家庭,有知心朋友是最有幸福的事情,并不赞同对

⑨社会贡献,拥有权力是价值大小的标志,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经过研究也发现,学生能力信念的发展会使价值信念产生变化。换句话说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产生信心,就会提升这方面的价值信念,继而这些价值信念就会影响期望,继而影响到某个学科或课程的学习动机。

就业观是指大学生在选择某一职业时的一种观念、态度、认识及心态。是个人对就业的一种反应性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的。学生就业情况的变化对人

⑩才培养的规格、方式产生指导作用,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职业教

育的发展速度迅猛,但由于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造成了许多方面调整的相对滞后,包括职业教师的缺乏,教学模式的老套、实训条件的不足等等。这也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由不匹配走向匹配的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劳动者中过度教育”和“专业不对口”现象的增加,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调查中发现除了必备的专业能力之外,学生的核心能力要求(表达交流、适应、创新、处理人际关系、计算机应用、合作、外语应用等的能力)则是单位选拔录用的主要观测点。而这些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养成,便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一个基本过程。反之,学生如果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担忧而不思进取,无动于衷,必然会导致自己成长愿望的遗失,失去学习的激情和动机,荒废掉人生能力发展的最佳阶段。

四、培养、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和绩效的对策

1、提高自我内驱力,促进元认知水平的发展

从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确实感兴趣,他(她)便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相关知识,反之则不愿去深入学习或者放到一边。在校期间影响学习动机可能有多种层次和形式,诸如就业、升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提高自我内驱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

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最显著的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注重课程的职业功能性。在教学中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多一些表扬和赞许,增加学生在钻研探索知识的成就感。②要突出学生一线岗位和实际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技能型认知差异非常小,理论学习差的实践技能有可能很好。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些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实践场地与实习设备,循序诱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要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教学内容、项目设计、分组实践等各个环节注意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给他们提供切合自己实际的服务和指导,继而达到整体推进,缩小差距,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绩效的目的。

2、拓宽心理素质的培养途径,促成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在一片高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令人堪忧的呼声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家对心理教育也日益重视,各学院都建设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也增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的课程。但心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与家庭教育、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高职教育者,我们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具备相应专业的职业心理。对于普高类学生,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职业与职业心理的,引导他们树立敬业爱岗的思想,做好自己从事一线技能人才的思想准备;针对对口类学生,在教育中应使他们认识到中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处,强化他们的具体角色的过渡。②通过不间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讲座、课程、辩论会、名人现身说法、英雄学习等多种方式教育,建立良好的思想氛围;对个别学生可建立心理辅导、座谈、参与一些活动的方式进行渗透式教育,提高其面对压力的自我缓解能力。③注意各个渠道的协同教育。教师无论在课堂、课下都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教育,校正他们的悲观、任性、孤僻、自卑、依赖、自私等不良表现,在学生遇到挫折帮助其分析正确的归因,使他们产生较好的控制信念和积极沟通的想法,释放压力,愉快的面对生活和学习,进而促进学业的进一步发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就业能力的提高

毫无疑问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高校一直很重视高职就业问题,但对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关注不够。几年过去了,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出现了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缺乏,而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供需矛盾。究其原因,反映出了高职学生对自我素质和竞争力评价过高,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错位,盲目从众等诸多问题。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奋斗方向。对于较低层次取向的学生,在强调社会需要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自身价值、尊严的教育,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②注意学生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和实惠性的校正和教育。要给学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价值分析,让他们认清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是学生之本,使其能有效指导、调节自己认知进程,选择积极的学习态度,继而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要从不同方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价值,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要注重就业工作的反馈和交流,让学生通过学长们经历和成功,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渴望成才的积极心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学习绩效。

参考文献:

⑪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05-307

⑫马忠林.数学学习论 [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

⑬王振宏, 刘萍.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2 ,32

(1):65-69

⑭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305-307

⑮贺修炎.论加强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及培养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3)62 ⑯李世琼.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2,(03)112

⑰苏昊,曹立人.教学中学生动机研究新进展简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01)45

⑱王健.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高教论坛 2008,(02)13

7.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篇七

随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 正在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也正从“高级知识分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变。各高职院校面临生源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只能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 按照灵活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 大力推进专业结构调整, 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此外, 各校还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实施订单式培养,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走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办学之路。虽然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 学生素质不高等, 一方面全国上百万大学毕业生捧着简历四处求职,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等米下锅”, 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分别增长,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有人没事干, 有事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很严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造成的,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实际上就是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因此, 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加强职业规划和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二课程内容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设职业生涯准备课程,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正确认识自我, 探索和认识职业世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路线、清楚自己在进入职场前要做好哪些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准备、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根据国家教委的要求, 职业生涯准备课程首先讲授课程开设的意义、职业与事业、热爱专业、找准职业方向;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原则。其次是了解自我, 包括性格与职业, 人职匹配与职业性格及特点, 掌握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职业, 了解职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与职业、人职匹配,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规划。重点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包括就业准备和创业能力。讲授就业政策、就业的思想、心理、知识和能力准备, 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转变。介绍情商培养及职场礼仪, 劳动权益保护和如何写简历及如何面试, 模拟面试, 培养创业与创新意识, 了解创业基本知识, 说明创业必备的能力、素质, 对创业有理性的思考, 了解一些创新知识对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 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高职学生中的一部分人难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当代高职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较弱的问题, 通过职业规划课程, 我们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职业指导, 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为满足社会公众和他人的需求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从而最终实现自己高层次的人生需求。

三课程改进

高等职业教育属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培养对象直接面向社会和生产第一线, 人才培养规格应定位于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因此, 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应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域这一地方特色, 高职毕业生主要面向地区经济和行业需要, 服务区域比较明确, 课程设置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学生的职业规划应适应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需要。

1. 教学内容设计

在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应正确定位服务区域, 因此, 课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 所讲内容是否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相一致; (2) 需要不断地接收新的信息, 不断调整课程内容, 使课程设置与经济、行业发展相协调, 使之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3) 所涉及的专业课程内容应紧紧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动向。高职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某种职业岗位生产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教育, 它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安排教学计划的, 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进而组织教学。

2. 社会素质的培养

为了培养职业适应能力, 建议职业生涯课程体系要兼顾多种专业方向, 拓宽知识面, 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首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对于就业者来说, 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和实践中逐步积累与培养, 但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 形成良好的习惯。高职院校要通过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努力达到对所从事的工作有责任心,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次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和善于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 人的社会关系日益增多、日益重要, 日益需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合作, 没有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的人、不能与人合作的人, 将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在高职素质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思想上加以正确引导, 注重对学生人际关系知识、人际交往技巧等各方面的教育, 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迎接困难的准备。

3. 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自谋职业或就业能力的教育, 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 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包括:创业的概念;我们要成为创业型的人才;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树立终身创业的概念。 (1) 注重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个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 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成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 是创业的动力因素。在创业意识的教育中, 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的需要, 即自己创业的要求、愿望和意向。 (2) 打好创业知识基础。创业知识包括怎样选择、建立、管理一个企业的有关知识。在创业教育中, 创业知识教学主要是提供创业知识框架和最基本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创办企业或公司有关的法律和财政金融事务;二是与企业或公司内部运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如创业策划、资金运作、筹资融资、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服务等;三是管理学的一般基础知识。 (3) 加强创业品质培养。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应有的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等。创业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品质培养, 例如:有胆识、有风险意识, 能将自己的目标付诸行动, 不优柔寡断, 勇于承担行为后果, 心理承受能力强;能自主地处理问题而不愿受他人左右, 能排除外界干扰, 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断并予以贯彻实施。

四结束语

我国正处于对技能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高需求的时期, 需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因此, 高职院校除了把理论基础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岗位培训、创业素质教育也应该放在学习期间作为主要培养手段。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 它的发展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应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培养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过程, 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阶段和岗位训练阶段,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 走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基本共识。同时, 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素质教育, 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培养创业精神, 学生毕业后就可很快融入社会, 适应很宽的职业岗位。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社会素质、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根据目前职业生涯准备课程的教学内容, 提出职业规划应注重本地经济的发展和行业需求, 应正确定位服务区域, 有必要在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加强职业规划和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和忠、何良君.以就业为龙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2006 (4)

[2]刘俊华、张黎芳.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8)

8.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剖析 篇八

【关键词】高职学生 素质教育 剖析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067-02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一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道德规范,所以我们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更好融入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应符合高职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为社会产业发展储备人才,所以高素质的高职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和创新精神等。

1.1政治素养

具备较高的政治素養才能是社会主义优秀的接班人,高职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在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抓好政治素质教育,始终贯彻政治素质教育的要求。

1.2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高职学生将来大多数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工作环境,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们顺利完成工作和应对周围复杂环境的基本条件,是他们自我成长与成才的保障。

1.3创新精神

高职教育下的学生实践性较强,但是创新意识并不太高,我们在高职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能够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政治教育缺乏思想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党的发展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我国的领导思想。但是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形式上的教育而忽视了对政治思想的系统解读,在课堂上只有叙述性的文字,少了理论的探索。此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被积极引导更深层次的思考,缺乏对待历史事件或政治理论的独立思考能力。

2.2身心素质教育不到位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重视,因为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日渐突出,抗挫折能力弱,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关注他们,其中也包括高职学生。就现在的情况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缺乏平时的身体锻炼而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都有下降,对其将来从事实践性的工作不力;另外也有不少同学的心理素质不达标,不能够自我调节,而且意志力薄弱。

2.3缺乏对创新精神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中更注重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的提升。

3.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今后的发展建议

3.1提高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水平,开展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

要把思想性融入到政治教育中,首先要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优秀的专业教师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而且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专业的教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课程,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教会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3.2重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情趣爱好及自身特点,为学生制定符合身体发展或者能够强身健体的体育课程,提倡同学们多多参与体育锻炼。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增加相应的体育设施和运动场所。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问题预警机制,对不良心理状况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和救治,成立心理咨询室,为有困惑的学生排忧解难,疏导心理。此外,大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创建丰富的文化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3.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平时课堂教育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要形成讨论式或者参与式的教学课堂模式,为学生创造便利条件。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允许学生在实践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胡丽琴,陈少华.新形势下提升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5,03:182-183.

上一篇:期中考试后的反思的作文相信自己下一篇:梦想的叙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