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相对论(共11篇)
1.大学物理相对论 篇一
相对论简介复习高三物理教案
1、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通常称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的运动和观察者的运动没有关系。这个假设通常叫做光速不变原理
2、狭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
(1)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经典物理学认为,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发生的时间差,也就是它们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但是,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出发,我们会看到,时间间隔是相对的.
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即所谓的钟慢效应,而且,运动速度越快,钟走的越慢,接近光速时,钟就几乎停止了。
(2)长度的`相对性
在尺子长度方向上运动的尺子比静止的尺子短,即所谓的尺缩效应,速度越大,差别也越大,当速度接近光速时,尺子缩成一个点。当杆沿着垂直于自身的方向运动时,测得的长度和静止时一样。
(3)相对论质量
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m和它静止时的质量m0之间有如下关系:
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它的质量明显地大于静止质量。
(4)质能方程
相对论另一个重要结论就是大家已经学过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2
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比光速小很多时,
1/2mv2就是通常讲的动能,可见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v
3、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
激光是同种原子在同样的两个能级间发生跃迁生成的,其特性是:
⑴是相干光。由于是相干光,所以和无线电波一样可以调制,因此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光纤通信就是激光和光导纤维结合的产物。
⑵平行度好。传播很远距离之后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因此可以用来精确测距。激光雷达不仅能测距,还能根据多普勒效应测出目标的速度,对目标进行跟踪。还能用于在VCD或计算机光盘上读写数据。
⑶亮度高。能在极小的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可以用来切割各种物质,焊接金属,在硬材料上打孔,利用激光作为手术刀切开皮肤做手术,焊接视网膜。利用激光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核聚变。
2.大学物理相对论 篇二
一、相对速度的运算
假设我们研究的问题中有两个运动的物体A、B,以地面为参考系,物体的速度分别为若以B物体作为参考系,不难证明,A相对B的速度表达式为:,其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
二、例题分析
1.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要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首先要判断出研究对象跟它接触的物体的相对运动(相对速度)方向.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上,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固定在地面上)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导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拉动工件(F的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v2沿导槽运动,则F的大小为()
(A)等于μmg (B)大于μmg
(C)小于μmg (D)不能确定
分析与解答:由题意可知v1、v2分别表示钢板C和工件对地的速度,要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首先要判断出工件跟它接触的钢板的相对速度方向,即要求解v21的方向.由相对速度的表达式可得,
由平形四边形定则可求出v21的方向以及滑动摩擦力f的方向如图2所示.要使工件匀速运动,则拉力F只需与摩擦力f的一个分力平衡(f的另一个分力与导槽对工件的支持力平衡),故F
点评:本题用相对速度的计算方法用物理图形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进而用平衡条件推断出F与μmg的大小关系,比一般参考资料上解答要简洁明了,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上的迁移和转化.
拓展:若光滑导槽固定在钢板上,答案又会怎样呢?
提示:若光滑导槽固定在钢板上,工件相对钢板的运动方向与v2方向相同,所以钢板对工件的摩擦力方向与v2方向相反,故F=f=μmg,答案(A)正确.
2. 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2玻璃生产线上,宽9 m的成型玻璃以2 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的走刀速度为10 m/s,为了使切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则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多长?
分析与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要深刻理解“为了使切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则的矩形”这句话的含义,为满足题目要求,刀相对玻璃的速度应该与玻璃的速度垂直.
设问题中运动的刀为A、玻璃为B,以地面为参考系,刀和玻璃的速度分别为,若以玻璃为参考系,则刀相对玻璃的速度为.
现已经知道的方向和的大小,则.
由图3可知,的夹角为θ,
,所以.
即金刚钻割刀的轨道与玻璃前进的方向夹角的余弦值应为.
金刚钻割刀相对玻璃的速度
切割一次所用时间(其中d为玻璃的宽度).
点评:用相对速度解决具有相对运动性质的实际应用问题,直观性强,思路独特,操作简便,值得在解题中应用与借鉴.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多见,比如同学要从行进的队列的一侧跑到另一侧,其运动方向就不能与队列行进方向垂直.
3. 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例3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带有光滑弹性圆轨道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轨道半径为R,质量为m的弹性小球由静止从圆弧轨道最高点滚下,试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分析与解答: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处理:
(1)若小车固定在光滑水平面上,则小球做圆周运动的一部分,最低点压力自然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其中vm可以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若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并未固定,小球的运动是圆周运动吗?小球相对小车的运动轨迹呢?最低点压力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前面相同吗?
小球运动的同时,小车要向左运动,小球的运动很复杂,但相对圆弧轨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所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中要用小球相对小车的速度,设vm、vM分别为小球和小车分离时速度的大小,可列以下方程:
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m=MvM,
系统机械能守恒:.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
设相对速度为vmM,则
故在最低点:,
解得.
点评:本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误认为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低点列方程时没有考虑到相对速度,而误用导致出错.
4. 滑块与斜劈相互作用过程中最终速度的计算
例4在上题中,若将小车换成倾角为θ的斜劈,小球换成小滑块,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小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斜劈质量为M,试求小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和此时斜劈的速度?
分析与解答:假设小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m,此时斜劈的速度为vM.小滑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斜面体要向左运动,物体相对斜面体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相对斜面的速度vmM方向沿斜面向下,即与水平面夹角为θ,斜面体的速度vM向水平向左,小滑块对地的速度vm的方向容易出错,如图6所示,设vm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α.
由.
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vmcosα=MvM.
系统机械能守恒:
由几何关系:
由余弦定理: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
点评:本题最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受到例3的干扰,误认为小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沿水平方向;二是把小滑块对地的运动和相对斜面体的运动混为一谈,误认为物体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以上错误都是审题不严格造成的.
3.从一道物理题看“相对滑动” 篇三
例题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0.1 kg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1.5 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2,A、B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0,A、B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个水平向右,大小为0.4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这道题感到困惑,就是不知道A、C之间会不会发生相对滑动,再者就是A在地面上是否会运动.一般资料上都是按照下面的答案解决这个问题的:
A、C之间的摩擦力最大等于滑动摩擦力,而力F可以无限大,则C的加速度可以无限大.而对于A来说,合力为C对A的摩擦力减去地面给A的摩擦力,而C对A 的摩擦力有最大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也就是说木板A的加速度有个最大值.那么,要想使A、C保持相对静止,则它们向右加速的最大加速度就等于A的最大加速度.求解如下:
4.大学物理相对论 篇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前两节练习中的部分题目涉及了相对运动方向分析的问题,个别题目甚至会涉及三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少同学一时感觉无从下手。抽象的相对运动问题,很难靠想象直接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在运动学部分物理很强调对物理情景的作图分析,力求将问题实体化,使分析变得简单。
作图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1、速度大小近似用线段的长短表示;2、箭头方向表示物体运动方向;3、静止物体用一点表示。
原则:1、研究多个物体相对运动作图时,研究对象要选择同一参照物。2、分析相对运动方向时,选择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就想自己坐在参照物上(或自己就是参照物),然后依据生活经验判断即可。
例1、甲乙两车并排共同向东行驶,甲的车速比乙快,如果选择甲作为参照物,乙向______行驶,选择乙作为参照物,甲向______行驶(填方向)。
作图分析如下:
如选择甲作为参照物,如图(2),乙比甲缩短了一段,缩短的方向便是乙的运动方向,即你坐在向东行驶的快车上,看到的慢车就是向西行驶。同理选择甲作为参照物,如图(3),甲比乙伸长了一段,伸长方向便是甲运动方向。
答案:西;东
类似,如果两车是相向运动,相对运动方向会是什么情况呢?
想想自己坐在任意一辆车上,看到对面的车都是迎面开来。所以相对于甲,乙向西运动。相对于乙,甲向东运动。
总结: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分别选择对方作为参照物,两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即A、B两物体相对运动,如果A相对于B向东运动,那么B相对于A一定向西运动。
例2、(多选)某同学坐在甲火车中,以甲火车为参照物看到乙、丙火车以相反的方向运动.那么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三列火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反向行驶
B.甲、乙、丙火车都在同向行驶
C.甲、乙火车反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D.甲、乙火车同向行驶,丙火车静止
分析:题设要求相对与同一参照物――地面,判断三列火车的运动方向。符合作图法使用条件。我们分析并分别作出四个选项的示意图,如可能则为正确选项。
相对于甲,丙定向南运动,这样要求相对于甲,乙要向北运动,所以只要乙比甲快,如图即可,A正确。
三车同向运动,只要相对于甲,一车快,一车慢,便符合题意,如图是其中一种可能情况,B正确。
丙车静止,相对于甲向南运动;乙车比甲快,相对于甲向北运动,D正确。
丙车静止,相对于甲向南运动;乙车相对于甲车也向南运动,所以乙、丙两车相对运动方向一定相同,不合题意。 答案:A、B、D
5.大学物理相对论 篇五
就算当代大学生不主动承当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也还是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展他的思想。就算没有马克思主义,当代大学生依然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就像每个历史阶段的青年人一样,当国家危难之际,就以救亡图存作为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当处于和平年代,就以国家的繁荣昌盛作为奋斗目标,为国家大业锦上添花。。
但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又是相互联系的,互相促进的作 为 学 生,你 可以 选 择 学、或者 不 学。你也可 以 选 择 不同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或者活学活用。而马克思主 义,就类似于 这样一种 东 西,一 种 积极 上进 的心态,教我们主动的选择学,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快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简单地讲,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尽快的完成历史使命,虽然这个尽快不一定有我们下课了赶着去吃饭那么快。
6.相对论读后感 篇六
一、物理学的困境
从婴儿呱呱坠地起,就开始好奇的张望、聆听这个新奇的世界,我们人类求知的欲望,原始的动力就起源于婴儿时期 的好奇。现在,我们已经是成人了,思维也变得成熟理性,可是,对这个不再陌生的世界,我们又了解了多少呢?
在21世纪的今 天,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交通、科技、资讯等空前发达,在火星上拍点照片,在太平洋底游弋一番,这些都已不在话下,我们似乎已成了这个世界 的主人,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然而,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即使是现在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疑惑也不会比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更少。
这个结论并不为过,在微观领域,我们对粒子的行踪摸不着头脑,甚至对粒子到底是什么都莫衷一是,小于普朗克空间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光是一份一份传播?在宏 观领域,人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仍然是个迷。在宇观领域,宇宙的尺度大得令人咂舌,光从这头到那头要走几百亿年的时间,现在较 为统一的说法是这样尺度的宇宙是起源于一个没有体积的质点的大爆炸,时间、空间都是从那个起点开始的,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质点之前呢?这时,杰出的物理 学家霍金就会说,这个问题是不允许问的,因为在那个质点,所有的规律都失效了,所以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二、关于真理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里,对物理学的概念做出了这么一种解释:
物理学的概念是人类智力的自由创造,它不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像)单独地由外在世界所决定的。我们企图理解实在,多少有些像一个人想知道一个合上了表壳的表的内 部结构,他看到表面和正在走动的针,甚至还可以听到滴答声,但是他无法打开表壳。如果他是机智的,他可以画出一些 能解答他所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的机构图形,但是他却永远不能完全肯定他的图就是唯一。可以解释他所观察到的一切事物的图形。他永远不能把这副图跟实在的机构加以比较,而且他甚至不能想像这种比较的可能性有何意义。但是,随着知识的日益增长,在图景的描述也会越来越简单,并且它所能解释的感觉印象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广。我们有理由相信,知识有 一个理想的极限。而人类的智力正在逐步接近这个极限。也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把这个理想的极限叫做“客观真理”。
三、光速为什么恒定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现代科学的两大基石,所以我们首先从这两方面入手,看看佛学与科学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相对论的提出,既是爱因斯坦天才头脑的创见,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即使没有这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定还会有下一个爱因斯坦会提出,只不 过科学就会稍微延缓一下发展的脚步。大家知道,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麦克斯韦就建立了描述电磁现象的完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此方程组,麦克斯韦计算出 了电磁波的速度,没想到这个速度就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由此麦克斯韦认定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在这里,光的速度是由公式直接推导得出,已是隐含了光速恒 定的概念。后来,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了真空中根本没有“以太”这种光的传播介质。这个实验对当时的科学
界具有相当的震动,因为那时还是牛顿经典 时空一统天下的时候,光的速度那时已是
众人皆知,不过按照牛顿经典理论,光的速度一定是相对于某个不动的物体,这个不动的物体被大家假象为是真空中一种静 止不动的介质——以太,以太是光传播的介质,同时又相对于光速恒定,这样,牛顿的经典时空就非常完美了。然而迈克尔逊-莫雷实
验的结果让科学家们如鲠在 喉,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飘在科学界的两朵乌云之一(另
一朵是黑体辐射实验,引发了量子理论的诞生)。
或许有人会说,光速恒定不是从麦克斯韦方程得到的结果吗?难道还需要说明吗?如果这样认为的话,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麦克斯韦方程是为了描述电磁现象而 得到的,所以对光速恒定的结果也只是对现象的一种数学化描述,并不是说明现象的原因。麦克斯韦方程无法说明白是电磁现象导致了光速恒定的结果还是光速恒定 导致了电磁现象的产生,更或者二者根本就不是因果关系,只不过是同一种现象的不同表现。况且用数学来解释物理现象的本质,有点倒果为因的感觉。数学的本质 是什么,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直觉主义者、形式主义者和逻辑主义者各有各的解释,数学自身的出生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更不可能去说明物理现象的本质。
四、我们的知识也好,行动也好,在此在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达不到这一点,达不到一切冲突
7.“语言相对论”的发展沿革 篇七
关键词:语言相对论,初期,中期,后期
一、引言
“语言相对论”即“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是指语言制约思维, 思维反作用于语言 (本文用“语言相对论”) 。该假说于20世纪上半叶提出, 在提出之初曾在语言界引起相当反响, 但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太过繁杂, 比如思维、文化、民族等, 且沃尔夫本人于1941年去世, 没有对其假说做出解释与证明。而20世纪60年代, 乔姆斯基又提出普遍语法, 这更是对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致命一击 (尽管后来证明“语言相对论”中也包含普遍思想) (高一虹, 2001) , 以至于“语言相对论”曾一度销声匿迹。但20世纪90年代, 随着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质疑, 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逐渐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甚至出现了“新沃尔夫主义者”。他们试图重新证明这一假说, 使之又进入了语言学的殿堂。
二、“语言相对论”的发展沿革
(一) “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初期
“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初期又可以称为雏形期, 因为此时, 这一假说还没有明确提出, 只不过略微见于某些研究学者的作品中, 而且也只是初步展露出这一假说的思想而已。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康德、海曼和赫尔德。
康德认为人类是通过大脑里的思想构建世界的, 而语言则是思想的组织和构建者, 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组织方式也是不同的。
在康德之后, 海曼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是第一位探索语言和思维关系的德国哲学家。在海曼生活的时期, 人们普遍认为语言是思维的附属品, 人们关注的是语言的内在固有形式。人们认为是思维决定了语言, 语言依附于思维而存在。但海曼持不同态度, 他认为语言就算不先于思维而存在也至少与思维同步。
赫尔德是海曼的学生, 他接受了老师的观点。正如赫尔德所说:假设词语不仅仅是符号, 而是如事实那样, 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思想模型, 那么, 我可以认为整个语言就是人的全部思想的表现 (Herder) 。没有思想我们便不能思维, 我们是借助语言思维的, 如果这个论点正确, 那么语言就对全部的知识以规约和赋予意义 (Herder) 。
赫尔德认为, 没有语言不可能进行思维, 用今天的观点来看, 就是“语言决定论”或者说是“语言相对论”的“强式”。 (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语言相对论”分为两种, 一种是“强式”, 即“语言决定论”, 是指语言决定思维;另一种是“弱式”, 即“语言相对论”, 指语言制约思维, 思维反作用于语言。本文中的“语言相对论”指的是“弱式”。)
他们三人都认为语言和思维之间确实有割不断的联系, 但是此时还没有形成假说或理论。
(二) “语言相对论”的发展中期/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 经过若干研究者的努力, “语言相对论”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假说, 而且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注意。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洪堡特、萨丕尔和沃尔夫。萨丕尔和沃尔夫把“语言相对论”推向了巅峰, 他们在著作中表达出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观点, 也即“语言相对论” (其实萨丕尔和沃尔夫并没有在著作中明确使用“语言相对论”这个术语, 此术语是后人在总结他二人的思想后而赋予这一假说的特定称谓) 。这是该假说第一次较为清晰地走入语言学家的视野。
首先我们看看洪堡特, 他是研究“语言相对论”的第一位集大成者。洪堡特认为语言是独立的主体, 并不依赖于思维而存在, 但是洪堡特同时又说语言依赖于心灵, 而且两者可以统一起来, 这实际上是“语言相对论”的雏形, 即语言作用于思维, 而思维反作用于语言, 两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洪堡特强调, 语言的不同造就了世界观的不同, 如果想了解不同的文化, 那么只有跨越语言的障碍才可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者。如果要想学好语言, 那么不了解语言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同样是枉然。
在洪堡特之后有一位学者必须提一下, 那就是博厄斯。他是美国人类学的创始人, 而正是他把洪堡特的思想带到了美国。他非常尊重非西方的文化, 而且强调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性, 每一种文化都遵循一个中心原则, 如果想了解这个原则就必须学习与这种文化配套的语言。 (Lucy, 1992a)
但是博厄斯的研究并没有深入。比如他发现了夸口特尔语与爱斯基摩语在后缀上的不同, 导致思维的不同, 但是他没有仔细调查研究, 而只是流于猜测, 所以所获有限。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萨丕尔和沃尔夫, 正是他们二人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构成了今天的“语言相对论”。
萨丕尔认为语言是人们观察、感知和体验世界的重要工具, 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导致了我们对世界有什么样的解读, 也就是语言决定世界观。这点和洪堡特不谋而合。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决定论”或“语言相对论”的“强式”的观点。
萨丕尔认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 二者交织, 甚至萨丕尔用了“它们是一回事”这种说法。那么这里我们又体会出“语言相对论”“弱式”的色彩。纵观萨丕尔的著作, 有时他支持“强式”, 有时他支持“弱式”,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认为“弱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萨丕尔更强调语言的个体性, 而洪堡特更强调语言的共性。
沃尔夫使萨丕尔的学生, 正是他使“语言相对论”发展到了更加完善的地步。
沃尔夫明确提出了语言对思维的决定作用, 比如他说“人的思维存在于某种语言当中”, 我们可以理解为语言制约思维。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由他的语言模式所决定的, 语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模式体系, 人们就在这个庞大的模式体系中认识世界, 分析世界。但是我们不能根据这段话就妄断沃尔夫是“语言决定论”者。
沃尔夫在《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一文中就指出:
我决不认为文化和语言之间有确定的“相关”, “‘思维的问题是语言的问题’是错误的概括, 较为正确的说法是‘思维的问题是不同语言的问题’” (Whorf 1939/1956) 。
在上面这段话中, 沃尔夫明确地表达了“语言决定论”是不可取的, 他认为:“‘思维的问题是语言的问题’是错误的概括。”那么, 现在我们可以说沃尔夫是“语言相对论”的倡导者, 他一方面认为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 语言影响思维, 另一方面他又说思维并不是由语言决定的。
沃尔夫继承了老师萨丕尔的思想, 又把老师的思想向温和方面转化, 所以我们说沃尔夫才是“语言相对论”的真正提出者。
到这里, 我们已经基本弄清楚了“语言相对论”的来龙去脉, 但是这一学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0世纪30年代, “语言相对论”提出之初, 它备受学者推崇和关注, 但由于其涉及文化、思维、民族等方方面面, 内容太过繁杂, 后来又饱受诟病。在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提出之后, “语言相对论”几乎被人遗忘, 直到20世纪90年代, 一批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时, 这一观点才被重新搬上研究的舞台。在这之后出现了一直新兴的力量, 我们称之为“新沃尔夫主义者”。他们代表着“语言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三) “语言相对论”的发展后期
“语言相对论”发展后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一群被称为“新沃尔夫主义者”的人。他们反对之前对“沃尔夫主义”的批判, 提出重新评价“语言相对论”。
新沃尔夫主义者赞同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 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了为什么当初“语言相对论”被人抛弃的原因。因为“语言相对论”涉及内容太过于庞杂, 而且沃尔夫于1941年就去世了, 无法对自己的理论做证明, 所以新沃尔夫主义者的当务之急就是证明用新的方法证明“语言相对论”是正确的, 是可信的。他们确实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当然, 在国内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该理论上颇有建树, 比如高一虹、姚小平等。
8.股市相对论 篇八
宏观经济分析师
作为新时代上得了厅堂、唠得了家常、侃得起大山、看得清风浪的普通青年,如果你还不知道中国经济最流行的时尚关键词,已从高增长转化为慢减速,那么你肯定out了,就像不知道老外吃粽子的微博新段子一样。
有一老外,吃完粽子就和同事赞叹:“这中国小点心太美味了,就是外面的生菜有点硬”。好一句让人一脸黑线的有点硬,充分说明,没有专家指导,吃粽子也能闹出大笑话。但专家的指导更让人哭笑不得。
就像这几天看欧洲杯,对于葡萄牙能不能进决赛,名嘴A会说,进得了,因为葡萄牙有C罗,C罗神武世人皆知;名嘴B则会说,进不了,因为葡萄牙有C罗,就像荷兰有罗本。匪夷所思的是,一模一样的事实却能衍生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更令人称绝的是,从事实到结论的两个专业逻辑似乎都言之有理。像这样有趣的相对论故事在经济领域也不少见。
对于股市会不会涨,经济学家A会说,必须涨,因为中国经济在慢减速;经济学家B则会说,不会涨,因为经济在慢减速。既然都是经济学家,A和B的专业逻辑自然也不会输给足球名嘴。前者以为,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经济减速必然招致政策放松,而政策放松则会激励股市触底反弹;后者则会说,中国股市是经济市,经济减速必然对应企业微利,进而使股市走强缺乏物质基础。你觉得呢?
9.品牌营销相对论 篇九
相对论认为万物的大小、虚实、是非都是相对的,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只有相对的绝对。品牌同样符合相对论的观点,在品牌延伸、消费者认知、品牌定位等方面普遍符合这一规律,运用相对论的观点,可以很清楚地解释品牌的很多看似矛盾的现象,使我们的眼光更加的科学,避免走极端,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
品牌延伸的宽与窄
任何一个品牌当在一个品类成功之后,总是想把这种成功复制到其他产品,甚至是品类。毕竟品牌更强调的是与消费者的联系,是建立在声望之上,而不是产品之上。巴伦的《商业术语词典》将品牌延伸定义为“在已立足市场的产品系列之外使用同一品牌名称增加的新产品”。
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或者产品接近饱和之后,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开发新的品类意味着更大资金投入,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更趋利避害地接受在原有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之下,来延伸新的产品。
在当今世界,品牌延伸方式在不同的地区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欧美一些国家,企业习惯在原有相关品类范围内进行延伸,比如可口可乐推出健怡可乐,同属可乐类;但是在东亚,以日本,韩国企业为代表,更习惯于全方位的品牌延伸,品牌延伸超越品类的界线。比如,在家庭娱乐方面,日本索尼品牌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领域。雅马哈同样是一个品牌延伸的实例,雅马哈从19世纪生产钢琴开始,超越乐器领域,进入了摩托车等行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同的品牌延伸方式,都有大量的成功例子,那是否说品牌延伸越宽就越能扩大销售呢?
宝洁旗下的佳洁士可谓是品牌延伸的大力实践者,把品牌延伸演绎到了极致。几十年来宝洁一直推出衍生新产品,一会儿是新改善配方,一会是柠檬清新果味,最多的时候共推出了50多种产品,如此庞大的产品帝国,利润应该呈几何级增长,但让佳洁士的老大们失望的是,当市场只有一种产品时,其市场份额超过50%;而当佳洁士有38种产品时,份额下降到36%;出现了50种佳洁士牙膏之后,市场份额则降至25%。按这样的速度跌下去,相信很快就会把佳洁士老大们的眼睛跌破。
从眼前来看,品牌延伸意味着可以促进销售,但是从长远来看,品牌资产有被稀释的危险,品牌形象有可能贬值。更可怕的事情是,很多品牌把自己延伸的面目全非。当一个品牌的所指变的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知所指的时候,它存在的价值就值得忽略了。很多品牌因为鲜明的品牌形象而建立,同样,一些品牌也必将因为品牌形象的模糊而坍塌。
正是因为对于品牌延伸的忧虑,品牌大师阿尔•里斯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强调聚焦,并且指出,当你收缩品牌时,好事情就会发生。杰克•特劳特也说,“不可避免的是,某个产品领域的领导者是那些从不延伸产品线的品牌。”当星巴克专注于专营咖啡店,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上超过10亿美元,微软专注于台式电脑操作系统,占到了全球的90%的份额,英特尔致力于微处理器市场,占到80%的份额。
然而无论如何品牌收缩战略都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观点,虽然它可能是真知灼见,但是在暂时性的利润面前,相信谁都很难收手。
虽然,站在品牌延伸的角度,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创造了令人艳羡的品牌延伸帝国,但是对于今天的即将跨入品牌延伸领域,或者准备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品牌来讲,还是要在这里提出一点忠告:品牌延伸最好不要跨过消费者对品牌的核心认知,最好不要跨越品类。尤其是在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成熟,每个行业都有了自己的领先品牌之后。
10.反腐败的法律相对论 篇十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的物质世界,世界上所有物质的位置、速度、甚至时间都是相对的,会有规律的发生变化。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这样,精神世界更是这样。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揭示了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世界存在于普遍存在的矛盾之中,任何事物的外部和内部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们的观念和曾经认为的真理也在不断地演变。先进与落后,正义与非正义,罪与非罪都是相对而言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法律上的正义也是相对的,什么是正义,什么不是正义,没有绝对的标准。在这个时代认为是正义,在另一个时代可能就不是,在这个角度看是正义,在另一个角度可能就不是,在这个人看来是正义,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就不是。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适用了不恰当的标准,不仅起不到维护正义的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成为制造罪恶的工具。但是在一时一地,会有一个符合客观情况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
法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维护正义,要看它能否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否加速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否促进社会正义的持久发展。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看待以前的人和事,也不能用理想的标准去看待处在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特点的人和事。在封建社会,评价人的道德标准是封建时代的忠孝节义,官吏能做到体恤百姓就是好官。如果我们要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那时的官员,要求他们做到无私无畏,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做人民的公仆,而不以皇帝为重,那恐怕没有一个是合格的。用这一标准衡量,只好把所有官员都撤掉,甚至还要投进大牢一批,杀掉一批,那会搞得天下大乱。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人们要适应不同的现实。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来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才能正确的评价人和事。在封建社会只能用封建时代的标准来评价人,用现在的标准去评价和要求那时的官员是不切实际的。而用封建时代忠孝节义伦理纲常的标准来看,今天人们所称赞的不畏权势、为工作顾不上照顾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则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人。在封建时代,人们只能按照封建时代的标准去做。像屈原那样的人,已经不见容于当时的社会,最终只有投河而死了,焦裕禄、孔繁森到了那里,根本连提干都是不可能的。
怎样确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这就要我们确定标准的时候不能只从理想出发,只在简单的理论中武断的划分对错,而要考虑现实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不能从静态的理论中分析得出简单的结论,而要把事物放到动态的所处的环境中去,全面分析与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在法律领域,分析一项制度、一个人不能只从简单的表面的对错与合法违法来看,而要将其放在具体的环境、时代里,来客观的分析它(他)的作用、善恶、倾向性,看它(他)在纵向是朝着哪个方向发展,看它(他)在横向与同类主体相比处在什么位置。
从中国的现实来说,就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评价某个人的好坏,评价某一制度的利弊。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要按照共产主义的标准制定各项制度是不可能的,按照共产主义的要求实行完全的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不仅没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获得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反而使中国的经济严重倒退。这当然不是共产主义不好,而是中国的实际情况还不适合那样搞。
合法与非法,不能仅仅从法律规定上看,还要看法律规定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法,要能够在法和社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能够促进社会的健康长久发展。并不是所有能够使社会向前发展的法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法,因为社会本身就会向前发展,这是一种自然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任何人无法阻止的。即使像世界上出现纳粹政权、发生世界大战这样违背历史潮流的时代,也毕竟只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点小小的波折,社会仍然会继续向前发展。有时候违背历史潮流的制度在促进矛盾激化后反而使社会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当然不能说这样的制度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法要与社会发生良性互动使社会能够稳定而持久地向前发展。
中国的法律制度在一些方面设置不尽合理,有些规定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程度不相符合。某些制度的制定虽然考虑了一些现实因素,但有失偏颇。比如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许多国家已经彻底废除了死刑制度,中国早晚也要废除这一象征残酷和野蛮的制度。但在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穷凶极恶之徒,死刑还是能够起到比其他刑罚有效得多的威慑作用,仍然有助于减少恶性犯罪,所以中国现在还不到彻底废除死刑制度的时候。但是减少死刑的适用范围,提高死刑的适用标准,在抢劫、行凶、爆炸等恶性犯罪之外废除死刑的适用却是应该的。对于盗窃罪等侵犯财产类犯罪,还有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继续适用死刑就是严刑峻法的表现了。要预防犯罪,必须从更人性化,更注重保护人权的角度制定措施。仅仅依靠严刑峻法的威慑是不够的,比如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预防措施。在制度上给了人犯罪的机会,然后在他犯罪以后处罚他,这样的法律显然不会有助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再如沉默权,理论界虽然已经讨论过很久了,但到现在仍然没有赋予公民这项权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确立这项权利很久之后的现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仍然没有确立这项权利是很不应该的。在权力至上,人民的权利没有保障的封建时代,从方便司法权的行使的角度出发,不给予民众沉默权是自然而然的。但到了人民权利至上的社会主义阶段,仍然从方便司法权行使的角度出发拒绝给予人民沉默权则毫无疑问是不符合中国的政治发展程度的。当然有人会说,这样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是为了维护更多人的权利。这种说法是不值一驳的,封建社会的酷吏们都会这样说。
中国在预防和惩处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制度严重缺乏,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而对惩处职务犯罪方面的规定则过于严格,现在的制度把预防职务犯罪的希望放在了严厉的惩罚措施的威慑性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干部的腐败问题也日渐严重,已经从经济领域发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事、司法、教育、医疗、部队、媒体,凡是存在权力的地方就会有腐败,人们已经无法找到哪一个领域还是纯洁的。
在很多时候,人们已经把办事就要送礼看作是很正常的情况。要从手中握有权力的人中间找到一个从没有喝过别人一口水,没有吸过别人一支烟的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有,他周围的人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有点不正常。这不能说所有手里有权的人都是坏人,实际上这其中有很多人也很善良,也很有正义感,也有很多人是乐于助人的,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像其他人一样痛恨腐败现象。如果要用绝对严格的标准来衡量,没有人是称职的,但是如果用一个符合实际的标准,我们会看到,干部中间的主流也和所有其他人一样是好的。
这个符合实际的标准就是,分析某个干部善恶的时候,除了要考虑他做了什么,还要考虑到现实的制度的因素,还有人的本性的因素。人是有本性的,每个人都会有追求物质的或非物质方面满足的欲望,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力,也是生物之与死物的天然存在的区别。但是,我们现在的制度却没有考虑人的本性中天然存在的欲望。不用制度正确约束人的欲望,而在道德上要求人们都能够排除欲望的引诱,在法律上对人自然存在的欲望给予打击,这样起不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就像要水朝哪个方向流一样,只有用高低的落差辅以堤堰的引导才能做到,不遵从客观规律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承认人的本性中自然存在的欲望,给以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才能使人的欲望发挥积极的有益的作用。就像鲧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靠围堵治服不了洪水,用疏导才能让洪水听命于人。鲧的失败不在于他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也不在于他没有足够的决心,而是他没有按照客观规律使用正确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只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不完善的制度的结果就是,虽然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枪毙的腐败干部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但腐败现象却愈演愈烈。我们的干部真得就有这么坏吗?坏到唯利是图,连死都不怕?当然不是,他们和所有其他人有一样的喜怒哀乐,也有一样的本性,也和所有人一样,绝大多数人的本性中善良是多于邪恶的。如果某个干部在腐败的过程中是相对被动的,他和与他处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地位的人相比没有多大的差别,我们就不能说这个干部就有多么坏。如果在我们的社会中处于某种地位的人在我们的眼里大都是罪恶的,那么我们不能说这些人的本性都是罪恶的,只能说他们的罪恶是我们的制度造成的必然结果。“罪恶”在一个社会中只应当适用于极个别成员,如果这个比例超出了“极少数”的范围,那就不是个人的罪恶了。在一个缺乏监督和制约的制度下,在人们的本性还有欲望、思想境界还不能达到无私的程度时,某些犯罪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的。这只能被称为制度之罪,而不能简单的归为人之罪。加上中国的制度缺乏透明性,没有对所有的实施公务行为的程序都公开,没有对所有掌握重权的人的财产状况公开,没有普遍而有效的审计制度,这使得现在对职务犯罪的查处,简直就是随手一抓,逮谁是谁,结果有些犯小错的被惩处了,犯大错的倒没事,这也使刑罚对预防犯罪的作用被严重地削弱了。再考虑到纪检部门也会存在的腐败问题,可能会不以罪行轻重作为查处的依据,那么现有的对预防和惩处职务犯罪的制度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就相当有限了。
对现实有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继而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干部的标准,这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思想基础。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必须要对中国的现实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腐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的干部队伍,和革命战争时期、建国初期的干部队伍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在廉政和干群关系方面都大不如前。但是,这不能说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已经彻底腐败变质了,毕竟今天的干部所处的环境和那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今天的群众不也已经不像当年的群众一样朴实善良了吗?解放初期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盲目的崇拜和狂热不再有了,群众已经在政治上变得成熟而理智。不清醒的认识现实,继续固守完美主义标准,会把绝大多数干部归于对立面,这样不利于解决腐败问题,不利于干部队伍朝好的方向发展。靠宣传没有一点瑕疵的正面典型,已经不能起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的作用了。和现实相距太远的典型,让人觉得没有一丝人间烟火气。人们觉得自己难以做到的也就不去费力学了。不符合实际的宣传还会产生负面作用,人们变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我们从报上可以看到,有不少干部一边义正词严的在开会时训诫下属讲正气、拒腐蚀,一边在背地里贪污腐化。不切实际的宣传不仅不能起到正面作用,甚至使一些干部连对反腐败的信心都没有了。
解决腐败问题的人的基础在于我们的干部主流还是好的,而且我们的干部群众都有解决腐败问题的愿望,即使是在群众眼里小节有亏的很多干部,也是痛恨腐败的。腐败在中国只是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后果,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腐败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要解决腐败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干部队伍中真正彻底堕落不可救药的是极少数,但是存在这样那样一些小问题的是多数。和所有人一样,彻底的完人和彻底的恶人都是极少数,占绝大多数的是并不完美的普通人。在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诱惑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难以拒绝的。在有了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的环境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会成为可以信赖的干部。对腐败官员区分主从轻重,对于那些由于制度不完善而犯罪,主观上并不具有严重罪恶的人,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这并不是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不用承担相应责任,而是把这种行为原来规定的刑事责任转变为民事或行政责任,由他们承担对他们行为所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或者对他们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分。
中国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或者说是人民民主专政,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国家的统治者,这是社会主义中国解决腐败问题的制度基础。解决问题,维护人民政权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意愿,所以党和政府解决腐败问题的努力会得到人民强有力的支持。这是社会主义中国和剥削制度国家相比强大的制度优势,任何顺应历史潮流的措施、任何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改革都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中国不会陷入改与不改两处绝境的两难境况之中。有一种说法“反腐败要亡党,不反腐败要亡国”,这是盲目悲观的短视论调。反腐败符合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党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不存在自己的利益,反腐败毫无疑问是利于人民的,所以也是利于党的,反腐败怎么会亡党?不反腐败既会亡党也会亡国,反腐败则既利于党也利于国!但是,反腐败的方法却是关系重大的,错误的方法确实会招致背离主观愿望的结果。同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应当给我们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政权一样会垮台,并不是有着广泛阶级基础的社会主义就会无往而不胜。鲧治水的故事也会给我们教训,只有善良的愿望是不够的,方法同样至关重要。反腐败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
反腐败的关键是完善监督和制约的制度,使权力的运行被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杜绝权力被滥用的可能,而不是用残酷的刑罚威慑腐败分子。中国的封建时代,对腐败官员的刑罚不可谓不残酷,剥皮实草、满门抄斩,即使这样也根除不了腐败,严刑峻法的作用我们就不必再去试验一次了。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实行严刑峻法,甚至会使刑罚成为掌握权力的腐败分子手中打击报复反对者的工具。正确的措施并且也是真正能够发挥法律作用的措施,是要区分所有存在问题的干部中有普通问题的干部和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分清干部中的处于主流的只是存在较轻问题的干部和严重背离人们利益成为人民对立面的干部。把法律打击的对象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使受到法律制裁的那一小部分人真正是罪行最严重的那一部分人。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制要求,法律要能够维护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打击极少数严重偏离社会主流的危险分子。如果法律打击面过大,法律本身会使社会成员有不安全感,也就无助于维护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同时,用制度把公务行为公开,使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使腐败无处遁形,也使握有权力的干部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必然会有相应的后果,不会因为他的行为处在暗处而有侥幸心理。
反腐败是一个法律问题,应当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而不应该用法律之外的方法或手段来处理。用行政命令来个别处理腐败问题,或者用所谓的“廉政账户”解决腐败问题,虽然考虑到了现实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是规范的方法,这些手段对法律和整个社会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缺乏规范性的权力本身就会成为腐败的温床。用法律的手段解决法律的问题,会使社会稳定在法律的秩序之中。用法律之外的手段解决法律问题,会使法律丧失威严,社会因此失去稳定的秩序。即使通过这种手段暂时达到了目的,但它带来的副作用会让我们失去更多。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根据客观实际使用符合现实的方法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党在发展历史上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用灵活的态度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问题。比如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小生产者共同斗争、发展生产。在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上,遇到挫折往往是在脱离实际的时候,取得胜利和成绩总是在实事求是的时候。即使今天的腐败现象真的已经很严重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一样可以解决。就像洪水来临,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去疏导,洪水终究会退的。只要我们能够认清腐败问题的根源和现状,完善国家的各项制度,团结广大干部群众,打击严重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腐败问题一定能够解决。长治久安的社会符合干部群众共同的利益,稳定和发展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
11.瘦身相对论 篇十一
为什么你从不敢沾巧克力,隔壁姑娘却每天吃也不见胖?
这不能怪你。减肥秘诀五花八门,但同一个方法实施的细节不同,效果也会差之千里,甚至互相矛盾。所以,最好先搞清这些瘦身“相对论”,再来安心实施你的减肥计划。
记住,不是所有低脂食物就能减肥,也不要拒绝所有高热量食物。瘦身应一分为二,相对执行。
蔬果沙拉
A面:沙拉低热量。吃生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且由于省去了烹饪,大大降低了因油盐带来的热量,因此沙拉成为减肥一族的必吃项目。
B面:不是所有沙拉都健康。那些加了芝士、培根及其它配料的沙拉,热量甚至比 巨无霸还高。
沙拉相对论:改掉将调料淋在沙拉上搅拌的习惯,而是用叉子蘸一下调料,自制沙拉时将蔬果的块头切得大一些减少接触面积,以上两点都可以避免吃进太多热量高的调料。
坚果
A面:坚果瘦身。坚果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维生素 E,抗氧化作用强。其富含的脂肪油能提高肠内容物对黏膜的润滑作用,帮助排毒瘦身。
B面:坚果增脂。一盎司的杏仁或花生(一只烈性酒杯大小)含有14克脂肪和超过160卡路里的热量。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你吃掉的那些坚果,脂肪和热量都转移到你身上啦。
坚果相对论:营养丰富的坚果是健康与瘦身的好帮手,但要注意控制分量,一次吃 20粒就好。《穿普拉达的恶魔》里有个镜头是往小碗里数杏仁代餐,这为吃坚果做了正确示范。
巧克力
A面:巧克力减肥。只要吃一小块巧克力就会很有饱腹感,从而控制食欲,防止更多热量的摄入。且巧克力含有的酚物质可促进新陈代谢。巧克力所含脂肪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并不会转化为身上的肥肉。巧克力大国瑞士,人均巧克力食用量是我国的近 200倍,却是患肥胖最少的国家之一。
B面:高热量“危险物” 不论是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还是白巧克力,每 100g巧克力都含大约 500到 550卡路里。通常来说,巧克力的可可含量越高,糖分就越少,但脂肪含量也越高,举例来说 20g可可含量 40%的巧克力,就含有一茶匙的油。
巧克力相对论:不是巧克力发胖,而是制作巧克力的加工品令人发胖。选择可可含量75%以上的黑巧克力是王道,注意每天不超过 50g,一定要在饭前吃。此外,黑巧克力还富含黄烷醇,可加速血液流动到脑部,能疏通血管和降血压。
鲜榨果汁
A面:减肥佳品。饮用鲜榨果汁能使血液呈碱性,把积存在细胞中的毒素如铅、铝、汞等重金属和自由基排出体外,净化机体。果汁在补充大量维生素的同时,还可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
B面:制作果汁的肯定知道,想要榨出 500毫升果汁要用到好几斤水果,水果中含有浓缩的天然果糖不可小觑,鲜榨果汁卡路里比鲜果多 16%~119%,糖分多 9%~103%。且在榨汁过程中糖分会自果肉中被挤压出来,变得更易吸收,所以喝果汁等于是在喝糖。
果汁相对论:想要健康地喝果汁,请将果渣一起喝掉,因为大部分膳食纤维存在果渣里,这才是促进消化和排出废物的大功臣。如不喜欢果渣的粗糙口感,可将果汁和水进行 1:2甚至 1:3的稀释,可避免摄入过多糖分。需要提醒的是,鲜榨果汁虽好,但还是不如直接吃新鲜水果,因为咀嚼也是一项耗费热量的运动。
酸奶
A面:平坦小腹。酸奶能清除肠道中堆积的垃圾,还可调节肠道内菌类,促进消化与吸收,减少腹胀、便秘,让你的小腹看上去更加平坦。酸奶含钙丰富,钙的摄入增多,人体内的脂肪比例就会减少,肥胖的几率也低。
B面:酸奶也发胖。营养雪茄普遍认为酸奶的热量较牛奶高些,一般来说,100克的牛奶含的热量是 57千卡,同等分量的无糖全脂酸奶热量 62千卡,含糖脱脂酸奶热量约72千卡,热量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酸奶的加工过程中加了不少糖。
酸奶相对论:饭后2小时是喝酸奶的最佳时间,1天喝 1~3杯酸奶为宜,一杯不超过125毫升,并请选择有脱脂和低热量字样的冷藏型酸奶。特别提醒不要空腹喝酸奶,否则胃液呈酸性,不适合酸奶中活性乳酸菌的生长,起不到瘦身作用。
咖啡
A面:消脂利器。咖啡能提高人体消耗热量的速率从而分解脂肪,一般是喝后 40分钟开始起作用。研究发现,100毫克的咖啡因(约 1杯咖啡)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增加 3%~4%,所以喝咖啡可帮助减重。
B面:无论是超市还是咖啡店售卖的咖啡,都含有大量脂肪和热量,那些加了厚重奶油和巧克力酱的特调咖啡就不用说了。而且只要是咖啡,所含咖啡因都会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咖啡相对论:咖啡本身是不肥的,纯正的黑咖啡的热量为零。但注意要在饭后饮用才能有助消化。此外咖啡还能去水肿,可购买含咖啡因的美妆产品,用于瘦脸和去眼袋。
每一天,跟白发门房比快乐
一位住在加拿大的朋友在微信上贴图: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厦看门人,每天,让每个来访者挑选自己喜欢的糖果。这些彩色的糖果装在十几个排成一列的透明罐子里,每天都放在他的桌子上。这些糖果都是他自己掏钱买的,N年了……他什么也不为,只为看到人们吃糖时的笑容。
朋友在微信上发问:你上班有门房枯燥吗?你上班比门房快乐吗?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快乐其实很简单,现在就可以试一试,在你堆满数据报表的案头放上几粒彩色的、甜蜜的、有魔力的糖果。
【大学物理相对论】推荐阅读:
杭州师范大学大学物理07-13
大学物理海大08-26
成都大学大学物理a08-03
大学物理实验心得11-10
大学物理论文报告10-05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解答10-15
大学生物理竞赛同济07-16
新疆大学816普通物理08-07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分析06-25
大学物理结课感想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