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镇的作文

2024-06-21

关于小镇的作文(共7篇)

1.关于小镇的作文 篇一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011-12-30 16:12:38)

转载▼ 标签: 分类: 党派人生

杂谈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四川中法风情小镇——白鹿镇,六月开始迎客;牡丹江市与房企合作,投资百亿的综合性、多功能的旅游小镇——镜泊小镇,进展迅速;北京,在2011年,把特色小镇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思路加以实施,等等。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化生态岛”建设和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大好时机,打造一批具有崇明产业特点的生态型特色小镇,助推海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强海岛发展后劲,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为此,我们民进崇明县委专门组织力量,就此深入调研。在充分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崇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形成了初步设想,以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特色小镇在崇明生态岛建设中的独特意义

当前,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成效已逐步显现,社会经济发展稳健。但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生态岛建设的长期性与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解决缓慢,海岛经济产业发展空间狭小问题依然存在,产业支撑相对乏力,海岛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后续力等。特色小镇的建设,对崇明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尤其是在现代化生态岛的打造中,将会起到缓解突出矛盾、增强发展后劲、丰富发展内涵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质

崇明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留存小镇众多,但这些小镇大多有着外貌破旧,功能配套不全,各类设施不完善,商业不发达,周边环境差等缺陷,与群众理想中的居住、生活状态相去较远。

特色小镇的建设,由于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无论是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还是生活设施、现代服务,都从现代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建设,这必将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生态岛建设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壮大实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

国内外许多成熟特色小镇的运作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与产业规划统筹考虑,小镇的繁荣,必须有产业去支撑。我县农、林、渔业等资源丰富,仪器、仪表、轻工机械等制造、加工、贸易产业链拓展空间广阔,药材的种植、研发、销售大有可为,养殖业、种植业、海洋捕捞业等发展潜力巨大,每一项产业的培育和功能的发挥,不只是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强小镇的发展后劲,进而提升我县整体经济实力。

● 提升旅游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

国外许多特色小镇往往以动人的风景,或以迷人的花香,或以其数百年的沧桑故事,或以活色生香的艺术氛围,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而繁荣一方经济。我县虽然小镇众多,但由于功能定位不清晰、小镇风貌无特色、人文风情不诱人、承载能力差等因素,难以在发展生态旅游中起到助推作用。特色小镇的建成,将成为崇明旅游新的聚焦点,将使目前的生态物质游,向生态文化游延伸,从而增强崇明旅游业的活力和内涵,提升旅游品牌,并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全面繁荣。

●增强商贸活力 商业设施完善,产品有特色,几乎是所有特色小镇的共性。目前崇明许多小镇,由于缺乏特色,难以与旅游业融合,所以商贸业“发育”不全,除满足居民日常所需外,难有活力。特色小镇的“特色”经营,以及有旅游业的带动,必然地培育出活跃的商贸业,把崇明的海产品贸易、特色农副产品贸易培育成崇明的一大支柱产业,以加速富民强县的进程。

●丰富海岛发展内涵

2005年上海市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中指出,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不但要进行绿色产业体系建设,还要建立绿色消费模式以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这充分说明,生态岛打造,其实质是要打造一种“生态文化”。海岛的发展需要物质层面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发展。

崇明是一个农业大县,虽然集镇众多,但由于其功能不全,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依然以农业文化为主。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形成与发展。没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生态岛是缺乏吸引力的。崇明特色小镇的建成,将使“小镇文化”更为清晰,为海岛发展注入新的内涵,使崇明未来更具吸引力。

二、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及宜建形态

功能定位特:色小镇将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按照提升崇明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居住区。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

宜建形态:结合崇明产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特点,按功能区分,崇明未来最有潜力的小镇主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前者,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特色渔业等)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风格和既能自适、协调发展,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后者,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如古色古香的民族建筑或风格别致的欧式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两种模式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绝对,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融合。

三、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

(一)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鲜明的生态特色。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保持风格的独特性。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二)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三)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崇明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四)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宝岛。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设,耗时、耗力、耗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崇明的发展步伐和崇明几十万群众的生活状态,关系重大,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从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特色小镇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风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小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以充分体现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二)合理布局,试点先行

崇明三岛均为东西狭长的岛形特点,为避免同一“纬度”上的资源浪费和小镇风格和功能的趋同性,宜在东西向“经度”上,依据不同地理环境,合理布点,明确重点。建议首批重点打造以下三座(类)特色小镇。

东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渔港小镇

利用国家级渔港获批的契机,率先在崇明或长兴东部地区,利用海洋捕捞业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座“三位一体”模式的“东方渔港”类小镇,也为其它小镇建设积累经验。

小镇设计以渔业旅游资源开发和海产品贸易及海洋饮食文化打造为特色,以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业为产业支柱,最终形成一座自然风光旖旎、建筑风格鲜明、渔家生活气息浓厚、海产品贸易繁荣、产业支撑坚实的生态型旅游渔港小镇。

为增强小镇旅游功能,可配建独具海洋文化内涵的“海洋渔具展览馆”、“海产品养生博览馆”等类型的特色馆。在此基础上,开发好周边可利用森林、湿地、海产养殖、海洋垂钓、浅水泛舟等众多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渔家乐”旅游圈。中部地区——重点打造欧式风情的“驿站小镇”

中部地区,森林公园一带,生态林密布,空气纯净。农家乐、各类休闲农庄和度假小区广播其间。然因分布过密,功能雷同,缺乏特色,而难聚人气,资源浪费严重。

为带动周边旅游业,促进中部“绿色生态旅游圈”的形成。建议在森林公园一带,重点打造一座欧式风情的“驿站小镇”。

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茂密的树林,森林公园内高耸的欧式建筑,为风情小镇的打造创造了“先天”有利条件。

设计上,以湖、河、林为建筑背景,为欧式建筑为硬件建设主体,以西方“休闲文化”打造为内核,周围配以西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如高尔夫球、足球、网球等)场地,建成一个独具异域风情的特色小镇。各类液体小吧(酒吧、咖啡屋、茶座等)特色度假屋(森林小屋、湖心小居等)、各地名食和特色娱乐、特色运动,是小镇最魅力所在。

西部地区——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小镇

现代化生态农业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和重要标志。西部绿华镇地区生态农业颇具特色,有着筹建农业类“绿色小镇”的独特优势。

“绿色小镇”,适宜采用如前所述“三位一体”打造模式。小镇可以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展示、绿色果蔬贸易和特产经营为特色,以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产业支撑,以周边明珠湖等旅游景区为配套景点,打响生态绿色小镇的品牌。

依据各地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形成互补之势,相互牵引,必然推动全岛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三)控制规模,集约打造

规模的大小服从于三个原则:经济原则、需求原则、集约原则。特色小镇的打造,不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极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控制规模,避免严重浪费资源。此外,由于小镇的打造在崇明还是新生事物,市场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崇明三岛四面临水,交通不便,作为旅游资源,小镇的市场需求可能不足。加上其它不可测因素,不宜盲目追求规模。经济型特色小镇不但资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调整产业策略,符合集约化原则,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四)政策护航,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有政策护航,并实现机制创新。

●设立机构,制订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并实行政策倾斜。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都需要由专门结构去统筹、协调。此外,还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巨大,政府必须广辟资金渠道,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

建议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

●创新小镇后期业态招商机制,确保顺利“筑巢引凤”

政府须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镇的繁荣。

●创新小镇居民招入机制

除采取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运作方式,以吸引本地村镇居民和其他区域部分富裕群体入“巢”之外,还可采取动员原有小镇居民“等面积”整体置换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气。此外,在首先满足本地居民入迁前提下,适当考虑放宽户籍限制,接纳外地和外籍人员入迁。部分房源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出租,以吸引“临时居”。作为一种新举措,特色小镇打造的价值,需要人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认识,功在今朝,利在长远。如能做到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实施,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一定会让崇明变成上海最为诱人的地方。

2.关于小镇的作文 篇二

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南方设计参与了特色小镇诞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

南方设计作为特色小镇的实践先行者,先后参与设计了基金小镇、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艺尚小镇、中国青瓷小镇等40 多个特色小镇项目,对特色小镇的设计、建设和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及研究,成为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领域的主力军之一。在2015 年,南方设计共接待800 多批次、16000 人次的参观和访问。今年2 月16 日,杭州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杭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南方设计作为唯一一家设计单位受邀作主旨演讲。同时,南方设计受邀为上海宝山区政府、杭州市规划局、浙江省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规划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进行专题讲座,共享特色小镇建设经验。

浙江省的特色小镇从概念提出到全面推广还不到两年时间,目前还处于积累、探索和发展阶段,而社会各界对此也存在各种疑问与不解。南方设计作为特色小镇的深度参与者,却越来越感受到特色小镇的魅力与价值,并在不断实践中受益匪浅。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概念,也不是产业园区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产业发展空间载体。也就是说,它是以浙江“块状经济”为建设主体,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我省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它坚持产业、文化、旅游的“三位一体”,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融合”。

2015 年4 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这意味着特色小镇正式进入到规范、系统的管理及建设阶段,成为我们在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参考指导。南方设计在第一时间组织设计大咖认真学习研究《指导意见》,对其关键条款进行解读分析。

关键条款一: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 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控制在1 平方公里左右。

解读分析:围绕高端人群和创业者的需求,特色小镇一定要符合“十分钟步行工作生活圈”的空间特征,避免盲目扩张和贪大求全,突显“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的特点。

关键条款二:特色小镇原则上3 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 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

解读分析:确保产业核心和项目载体,避免“房产开发进乡镇”。

关键条款三: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解读分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所有高端产业的产业要素之一,可确保产业发展的生态、绿色和可持续,以3A级景区标准确保高端人才的生活配套,但对旅游人次和收入等数据没有任何考核要求。

关键条款四: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方式,通过3 年左右考核,验收合格后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小镇。

2 创新与转型

南方设计于2015 年年初提出“创新与转型”的目标,在保持传统设计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确立以城市更新、特色小镇和乡村再生等新型设计业务作为公司战略发展的方向。

随着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复合性的不断出现,我们需要挖掘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逻辑,才能更有广度、有深度的全面解决问题,如大项目合作制、工作营模式。我们秉承着“以研究的心态做设计,以设计的理想做研究”的理念,在项目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进步,持续不懈地完善自身能力。

对于特色小镇,经过近两年不断的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以联合体来共同面对系统性课题”的工作机制最为适宜,即搭建联合工作平台,整合团队与资源,整体运营协同发展,进行渠道管理与建设、项目洽谈与筛选,制定整体规划并分期实施,明确政府与组织机构的责任,分工合作。

3 改建并存的杭州梦想小镇

梦想小镇核心先导区位于杭州余杭未来科技城,用地面积29.6 万平方米,现存建筑695 栋,总面积19 万平方米,居住人口2700余人。南方设计在2015 年年初接到邀请,对梦想小镇项目正式立项。当时我们面临的是这样的情况:一是没有任务书;二是建设时间短、建设要求高;三是没有可借鉴的建设经验。

面对一个位于城市附近的典型江南集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建筑遗产,但自然和无序发展至今(见图1)。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问题一:除了必须保留的历史保护建筑,其他建筑要不要拆掉?

问题二:整个项目采用什么风格,徽派民居还是现代中式?

问题三:将来每栋建筑承载什么功能?

这些问题让我们深深的意识到规划设计在项目里必须承担设计之外的很多责任,如何负起这个责任?我们不断地思考,互联网创业是什么,需要怎样的建筑和环境,放在这里合适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怎样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规模这么大的项目,并且如何判断设计是“好”的,而不是造成更大的破坏?

3.1 整合资源,组建团队

面对如此复杂的项目,我们深知必须迅速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在如此短的设计时间里少犯错误,更高效的完成任务。南方设计投入到梦想小镇项目中来的团队共计17个,外加外部合作顾问团队6 个,参与项目的设计师108 名(见图2)。

3.2 大项目制+ 互联网式的工作营模式

我们采用大项目制,设立技术委员会、项目执行总负责、项目经理、整体控制团队、其他专业主创团队进行分工合作。此外,通过互联网式的工作营模式来提升工作效率:建立项目微信群,全面共享所有信息;每周2~3 次主创头脑风暴会;每周1 次以上项目技术审核会;和政府保持及时与不间断沟通,确保信息完全共享。

3.3 调研及现场踏勘

确定了团队人员和工作方式,我们就开始进行详尽的调查。在为时1 个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一共制作了3 个整体工作模型,进行12 次航拍,500 多人次现场踏勘,拍摄11000 多张现场照片,与400 多位当地居民深入访谈,为695 栋建筑建立完整的建筑档案(见图3)。

3.4 深入的项目研究

(1)通过深入讨论和研究,我们理解了项目真正的意图:以小镇较低土地成本和较大场地空间,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降低创业创新的工作、生活成本及风险,依托附近阿里巴巴和学校资源打通创业创新的通道,引入天使投资等基金公司增加创业创新的激励机制,从而扩大创业创新的人群基数;

(2)通过与蜂巢等众创机构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互联网创业的基本模式、建筑空间和环境要求;

(3)通过和“青年公寓”专业运营机构的沟通,我们了解了年轻创业者的居住、生活、交流、交友和出行等各方面的需求;

(4) 通过航拍技术和工作模型让我们对项目有更加直观、全面和整体的认识;

(5)通过详尽的调查和研究让我们知道每栋房子的建筑质量、空间布局、居住和产权情况,知道每个居住者对于搬迁和经营上的想法,也知道发生在仓前老街里的各种古老而有趣的故事,使得设计在项目未来实施中具有更好的操作性;

(6)通过对项目将来社会形态的研究,使得我们建立良好的尺度感与工作边界。

3.5 工作思路

完成以上四步基础工作后,我们终于有依据、有条件回答开始做项目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了,并能够根据产权情况与居民意愿,设计拆迁策略与实施方案;根据建筑质量和居住状况,确定每一栋建筑的改造措施。

问题一:除了必须保留的历史保护建筑,其他建筑要不要拆掉?

尽可能少的拆除建筑,因为大部分建筑通过改造就可以满足互联网创业者的需求,同时使原住民分享改造和发展的成果。最终拆除3 万平方米危房、违建房和少量民房,同时设计新建6 万平方米集中办公和公共配套用房。

问题二:整个项目采用什么风格,徽派民居还是现代中式?

尽可能保留符合本地建筑自然演化规律的建筑与肌理,尽量营造促发创新发生的丰富、开放和自由的氛围,把改造目标集中在道路、巷弄、景观、标识和建筑颜色、材料及构件上。

问题三:将来每栋建筑承载什么功能?

创业和创新是成功率极低,也是无法通过规划设计达成的事物。我们必须以包容灵活的空间和态度,配置创业创新所需要的公共配套和整体环境,让市场来决定每栋建筑的具体功能。

3.6 制定总体策略

3.6.1 金缮

每个类似的小镇项目都像是破裂残缺的古旧瓷器,尤其是老建筑与老街区,就像具有一定文化意义,但无法承载新功能的碎片。我们希望让项目形成具有新使用功能的整体,就像一个“金缮”作品。

3.6.2 织补

如何更好的解决保护和发展的冲突、过去和现在的冲突、老建筑与新建筑的冲突、原居民和未来创业者的冲突、原有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冲突,我们决定通过“织补”在冲突间达成平衡,同时让冲突的张力成为创业创新的动力(见图4)。

3.6.3 共享

共享是互联网2.0 时代的核心,作为互联网的众创办公基地,新仓前老街既是工作空间,更是思想与理想的碰撞空间,人才与技术的交流空间、新老文化的融合空间,服务器等公共资源的共享空间,新的仓前老街为创客们构建一条梦想之路与共享平台(见图5)。

3.7 设计实施

塘河沿岸,延续过去;仓兴街,立足现在;处于其中的梦想之路代表未来。设计师通过公共空间构造小镇的活力,使原住民与互联网创客通过梦想之路共融共生(见图6)。

我们打造的新仓前老街即是有生活、有生产、有生态,以及集聚产业服务、产业配套、产业办公多元一体化的产业创新及服务平台。承载着仓前历史文化的记忆,以及对互联网创客构筑梦想的激情。新的仓前老街将为创客们构筑一条梦想之路与九大共享平台,最终实现创业者们的梦想。

节点一:拆除并搬迁产权属于政府居委会,形成项目精神核心与聚会场所——太炎广场(见图7)。

节点二:太炎广场保留和补种入口的大树,置换原有企业厂房,自然形成最主要的入口空间。

节点三:把自留菜地、垃圾堆场、污水沟、空地、水塘变成九个共享公共空间(见图8)。

节点四:保留种植水稻和麦子的35 亩农田,变成运动锻炼场所(见图9)。

节点五:菜市场保留结构框架,变成了创意集市(见图10)。

节点六:政府办公楼变成了小米公寓式的“有间客栈”,政府大院变成“壹家食堂”(见图11)。

节点七:电影院经过维修改造,拓展出展览和时尚发布功能。

3.8 项目小结

梦想小镇作为南方设计特色小镇系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破题到完成,历时10 个月,我们通过该项目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互联网的工作方式来解决互联网时代的问题。在多团队合作过程中,每个团队思考问题的角度、方式和专业能力的侧重点不同,让这个项目面临的复杂问题得到充分的呈现和考虑,并体现出足够丰富的活力和想象力。而工作营模式和信息的充分共享,保证了项目在一定程度上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4 美好未来

特色小镇,独具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功能“聚而合”、文化“特而浓”的特点,被寄予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厚望。

一个个小镇,就像一个个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又像是一个个开放共享的众创空间,既集聚了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又能让这些要素充分协调,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释放出创新动能。

3.制造星星的小镇 篇三

这不是一个发生在地球上的故事。

反正我们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堆大大小小的星球,而且其中许多星星就算你用一座哈伯太空望远镜也瞧不见。宇宙中那么多的星系里,谁说没有可能会出现和地球环境相同的星球?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和我们一样的生物。

这些都是完全可能的。

今天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星球上。

这是银河系的一个小行星,我们称作R-806号。这颗小星球有多大呢?它正好跟地球一般大小。行星上的人们,称自己居住的这颗星叫“天球”。

天球人总是追求稀少而古怪的东西,认为稀少和古怪才能凸显出物品的“价值”。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就是天球人的“人性”。而在这个天球,只有一种东西是无法批量生产的,无论怎样先进的高科技,怎样现代化的工业都生产不出这种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星星。

如果你认为星星在那里和在地球上一样稀松平常,那可就大———错———特———错。

天球上的天空,不知为什么,总是积满浓厚的云层,不要说星星,连月亮、太阳都看不到。

因为云层浓厚,天球人从来没有办法用肉眼清楚地看到阳光或月光,他们根本无法感受阳光的温暖明亮、月光的幽静清朗。

也因此,他们不论哪个种族,所有人的肤色都白得跟豆腐一样。

天球人用电力制造大型的光柱日夜照明。所谓的“日光浴”,在天球人的眼中就是躺在热力光柱下面,把皮肤给烧到半焦为止。

然而,高科技却怎样也制造不出星星,这对天球上的科学家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悲哀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2

只有一种产品能代替星星———在天球上,那就是皮诺镇的星星。

天球上有一个神奇的小镇叫皮诺。

皮诺镇到底有多久远的历史,谁也不知道;大家只知道,这偏僻小镇上的居民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可以制造出一种类似星星的产品。长久以来,他们以贩卖星星为生。

皮诺镇上的每一个居民,几乎都投入了制造星星的工作中。

星星的制造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将一盆清水放在密室中,由一个人每日对着清水许愿、祈祷,半个月后,水盆中就会出现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令人无法直视。

科学家们千里迢迢地赶到皮诺镇,观察着星星的制造过程,不停地试验,希望找出制作星星的秘诀。

但是他们最后还是叹着气离开。

无论怎样去检查水盆、水、地理环境、皮诺居民的生理状况……他们仍然找不出制作星星的秘诀。

只有皮诺镇人的祈祷,才能制作出灿烂的星星。而且,皮诺镇人一旦离开这个偏僻的小镇,祈祷就无法发挥效力。

于是皮诺镇制造的星星变成了珍贵的奢侈品,成了各国政府最巨额、最必要的财政支出。

一颗星星的售价,几乎是一个中等收入上班族终生薪水的总和。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足以使一个平凡小市民抓狂。

而且皮诺镇制造的每颗星星,最多只能发光两个月。两个月之后,星星就会变成流星,坠落于地。

“那就不要星星算了嘛!”你鄙夷地说,“花这么多钱买这种不耐用、只会发光的东西做什么?真是浪费!”

话不能这样讲,对天球人来说,星星意味着珍奇、瑰丽、浪漫、名贵……惟有星星的出现能带给人们平安喜乐。

拥有最多星星的国家,总会给人和平、富裕、繁荣的印象,更显示出强大的国力,它们的观光业收入和移民人数也随之直线上升。

当某君主国的国王,不惜巨资,在他60大寿的晚宴上,将60颗金光闪耀的明星装饰在宴会厅后,越来越多人———豪门大亨、军事强人、演艺圈红星……追随这个风潮,大量购买星星来表明自己的富有。

星星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皮诺镇居民,男女老少全力投入制造星星的工作中。

虽然如此,毕竟做一颗星星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每完成一颗星星,制作者总需要休息数月。

如果长期工作,所得固然可观,但长久的操劳,足以使人丧命。

皮诺镇历史上不乏有人过劳而死的记录。

然而星星越来越供不应求。

外界的需求这样大,各国政府都急着想和皮诺镇签下新的订单,每个买家都催促着皮诺镇准时交货。

然而,无论如何,皮诺镇每年最多只能交出3000颗星星。

面对外界的压力,皮诺镇的镇长老汉恩只能叹气、摇头。

“真对不起,我们实在无能为力,”汉恩说,“我们不能签下这么多订单,这样会导致皮诺镇居民工作过量而死亡。”

“不行!”某国外交部长大喊,“我们今年一定要800颗星星,以庆祝建国100年。我们愿意付比你们定价高两倍的价格来购买,这样总行了吧?”

“你以为你有钱就了不起吗?要钱谁没有?”某石油国大亨一脚把外交部长踹到屋外,“我愿意出价四倍!而且全部以黄金交易。”

“黄金又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派科技人员大量复制生产,黄金我们要多少有多少。”站在角落的某科技大国副总统冷笑着说,“我说汉恩老弟,这样吧,只要你愿意每年卖给我国1500颗星星,我就传授给皮诺镇的人民永葆青春的秘密。”

“你是说不会死吗?”各国要人们惊讶地对着副总统大叫,“你不会是骗人的吧?”

“哼!我国科技发达,新研究课题就是如何永生不死,而且最近我们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当然,这是机密,我是不会把这项新发明随便送人的。”副总统得意地说,“汉恩老弟,怎样?只要你愿意每年卖给我国1500颗星星,这项永生不死的发明,就让皮诺镇免费独享。”

老汉恩低头,叹气,“很抱歉,这个发明虽然诱人,但我仍然不能答应你。永生不死对我们皮诺镇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这个发明成果还是副总统您来享受最好。”

“好啊!连永生不死都不能打动你们,那就让你们皮诺镇下地狱去吧!”军事强国的特派使者威胁说,“我立刻传令要求本国动用飞弹攻击皮诺镇,把这个小镇在几秒钟内夷为平地!”

“攻击?”各国的使者代表又是一声惊呼,“不会吧?”

“无须怀疑,现在,我国的飞弹已经瞄准皮诺镇了,”特派使者瞄了一眼汉恩,“当然,如果皮诺镇愿意把每年生产的所有星星都交给我国的话,那皮诺镇则会安全无虞,我们也会派出军队保护皮诺镇居民的安全。”

老汉恩摇摇头,“那您就发射飞弹吧,我不能答应您。”

“你敢威胁皮诺镇,我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另一国总统正义凛然地大呼,“我立刻发动‘皮诺风暴’行动,把你那个烂国炸成蜂窝!而且我要联合世界各国,对你们进行全面经济制裁!”

“谢谢总统先生的正义援助。”汉恩说。

“正义是无价的。汉恩镇长,您不必道谢,”总统露出魅力无比的标准笑容,“倒是我国希望能与贵镇订下每年4600颗星星的契约。喔,还有我个人每年需要60颗星星,您知道,我太太她非常喜爱这种美丽绝伦的装饰品。”

“汉恩,汉恩,签下我的契约!”

“这个订单对我国非常重要!”

“看看我的条件,对你们最有利!”

每个人都挤着、抢着要求汉恩签下自己手中的合约。

“我要夷平这个小镇!”

“我国会提供你们防护协助!”

“不要相信他!他们是魔鬼!”

“你才是恶魔呢!”

“……”

“……”

3

这样强大的压力下,皮诺镇长无可奈何地召开镇民大会,寻求解决的方法。

每一个在密室中生产星星的居民,都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向镇上的教堂。

“我们必须寻找到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老汉恩沉痛地说,“再这样下去,皮诺镇的每一个人都会因为承担过多的工作而死在这里。”

“我同意!我们一家五口,每个人都有负责的星星,我的妻子每天工作之后已经疲惫得无法给我们煮饭,我的小孩根本不能上学念书……”

“我们会被星星逼死!”镇民们异口同声应和着。

“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钱!”一个妇女打开一个大布袋,把一叠叠崭新的钞票撒到空中,“我们有这么多钱,却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每天抱着水盆培养星星,搞得生活都乱七八糟,我们需要这么多钱做什么?”

“我们也不能离开这里!”一位老人说,“没有国家愿意接受我们移民,所有人都要我继续留在皮诺镇,继续制造星星!虽然我已经老得快要走不动了,我培养的星星也根本发不出光亮!”

“我一次必须同时制造3颗星星,”有人大喊,“我今年20岁看起来却像是80老翁!”

“我们已经变成订单的俘虏了!”

“不要再制造星星了!”

“我们逃走吧!这里已经不是人住的地方!”

镇民们激动地呼喊,他们把钞票、黄金和各种珍宝都丢进教堂的火炉中。

“各位各位,听我说几句话,”老汉恩在讲台上极力安抚每个人,“我很了解你们的痛苦,我也深受其害。这40年来我担任镇长,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手足和妻子都死于繁重的工作中……”

汉恩说着,不由得伸手擦拭眼角的泪珠。

一时间,众人都安静下来。

“但是,星星是不能不做的。”汉恩说,“我们都知道,除了制造星星,我们别无其他谋生方法。而且,我们的罢工,只会引起所有买主的愤怒。你们知道,和我们做生意的人都拥有雄厚的实力、强大的背景啊。”

“我们可以逃走啊!”一位年轻人大声地嚷嚷,“逃到他们找不到的地方。”

“孩子,你觉得能逃到哪里去?”老汉恩说,“世界就这么大,我们能逃到哪里去?我们一个镇,数百来人,男女老少一起消失,无论到哪里都会被怀疑啊!”

“老汉恩说得对,”老人们纷纷点头,“躲不是办法。”

“我想了很久,觉得只有一个方法能改变现状,”镇长威严地说,“我想引进管理公司,提供管理策略……”

“哎哟,怎样管理都一样啦,我们每年只能做出3000颗星星!”中年妇女们大喊。

“不不,管理公司不只是管理星星的生产量,那是换汤不换药。”镇长声调沉重而充满睿智,“我们不能把星星看成货品,我们本身才是货品。”

“货品?”众人疑惑。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制造星星的工具;我们要大量生产的不只是星星,而是工具。”汉恩解释,“皮诺镇需要的不是生产星星的计划,而是生产镇民、培养镇民的计划;我将会引进知名的管理公司,替我们做出长远的安排,并且给予合理的工作分配。当镇民的人数增加,我们每个人负担的任务也就少了,这就是我的计划。

“我们可以告诉那些买主们,这就像工厂生产需要汰旧换新,我们也需要时间增产。而且,现阶段我们每年还是可以生产3000颗星星。”

“那以后呢?”

“我预计依照管理计划,十年后,本镇的星星年产量可以达到两万颗。”

“十年能做得到吗?”有人质疑。

“当然可以,依据精确计算,不但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每个人的生产负担,还可以减低到现在的一半。”

“哦!”众人发出惊叹。

“现在也许一时减产,但是为了长远的未来,这样做是值得的。我相信这样的理由能让买方们接受。”镇长信誓旦旦,“我会和他们再沟通、协调。”

“真的能这样就太好了。”人群中响起了欣慰的叹息声。

4

好了,说到这里,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按照镇长汉恩的计划,皮诺人开始重新分配任务:有人专门负责制造星星,有人负责管理家务,有人负责专门生孩子以增加人口……还有人负责花这些赚来的白花花的钞票。

从此皮诺镇星星的制造进入工业化生产流水线,星星们可以批量生产了。

你想听完美的故事结局吗?那我劝你在这一段打住。

因为后面就是血淋淋的事实:

皮诺镇并没有兴盛多久。

十年之后,皮诺镇达到了老镇长汉恩的期盼,以年产两万颗星星的速度继续向前疯狂迈进。

二十年后,皮诺镇衰退了。

批量生产的星星,就像批量生产的钻石一样,价值一落千丈。

然而皮诺镇无法减产。

因为人口暴增,皮诺镇人必须一直从事星星制造的工作以赚取收入。

新生代的人口在高收入时成长,却在低收入时面临失业的惨况。他们除了制造星星,其他什么都不会。

这样,皮诺镇持续没落。

而星星,也不再受到大众青睐了。因为现在大家疯狂抢购的,是一种叫做“翠石”的稀有矿物,它无法人工制造,只有少量的矿石在深海底被开采出来。

然而这种叫做“翠石”的东西,又能流行多久呢?

你也许会问我,那到底要怎样才能让皮诺镇摆脱厄运?

我怎么知道?我只是一个说故事的人。

4.关于小镇的作文 篇四

特色小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是“十三五”国省政策支持的重要方向,也是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长极的重点工作。4月中下旬,市发改委调研组深入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北湖区石盖塘镇等地就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郴州市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一批中心镇、特色镇、专业镇、边界口子镇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市初具雏形的特色小镇主要有:北湖区的石盖塘镇、鲁塘镇、保和镇,苏仙区飞天山镇、良田镇,资兴市黄草镇、白廊镇,桂阳县流峰镇、舂陵江镇,宜章县白石渡镇、梅田镇,永兴县柏林镇、便江镇、悦来镇,嘉禾县塘村镇、行廊镇,临武县舜峰镇、汾市镇,汝城县热水镇、三江口镇,桂东县清泉镇、沙田镇,安仁县永乐江镇、安平镇等。

1.空间特色鲜明,大十字城镇群带动特色小镇蓬勃发展。空间上,全市100多个乡镇以郴州大十字城镇群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一核四极多点”、“城镇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共建共享”的城镇格局。大十字城镇群区域内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园区,城镇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四个县城及城镇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区位、地理、交通、人口、资源、环境、产业等基础和优势,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具有较强人口和产业聚集能力的特色小镇正在加速发展。持续推进交通建设及提质活动,郴州大道、郴永大道等城际干线建成通车,G107等国省干线加快改造,市域经济半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乡镇及行政村公路实现100%通畅,全面提升了乡镇综合承载能力,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绿化攻坚、棚户区改造和城乡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推进也直接促进了特色小镇发展。

2.产业特色鲜明,产镇融合、因地制宜成为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特点。特色小镇均以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为条件,因地制宜积极培育休闲旅游、种养、锻铸造、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特色和产业支撑,如:北湖区石盖塘镇(工业小镇),我市最早建成的省级工业小区,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来势好,2015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增长36.8%;苏仙区飞天山镇(山水小镇),背靠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和六寨沟公园,集旅游、休闲、娱乐、餐饮、采摘和购物为一体的高端休闲旅游产业来势较好;资兴市黄草镇(风情小镇),位于东江湖国家5A级景区内,享有“江南水中镇,东江湖中花”美誉,依托东江湖生态优势以及东江漂流、雷公仙、通天仙、龙凤仙、金牛岛等旅游资源,生态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较好;桂阳县流峰镇(电商小镇),具有“湘南名圩”、“小香港”美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约一万多人,广泛分布在广东、长沙、郴州、桂阳等地;宜章县白石渡镇(新型工业化小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培育了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建筑材料3个优势产业,拥有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园;永兴县柏林镇(银都小镇),被誉为“中国银都之都”,白银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2015年稀贵金属再生资源利用产业产值达160亿元,占全镇GDP的88%,同时以金银贵重金属提纯加工为依托,往上游延长产业供应链,往下游拉伸产业交易链,横向推进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木陂仙等景点,打造旅游风情街;嘉禾县塘村镇(锻造小镇),被誉为“中国锻造之乡”,全镇锻铸造企业达到86家,2015年总产值将近5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有23家,扳手产量占全世界的70%;临武县舜峰镇(香芋小镇),香芋产业初具规模,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近120万斤,其中贝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汝城县热水镇(温泉小镇),坐拥“华南第一泉”和“中国第一氡泉”,2015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万人次,2016年春节假期突破4万人次,仅门票收入每年达3000万元,年直接旅游收入将近2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取得了较好成效;桂东县清泉镇(茶叶小镇),素有“茶叶名镇,金桔之乡”美誉,现有茶叶基地418亩,实施“基地+工厂+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年产干茶6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安仁县安平镇(商贸小镇),目前拥有全省乡镇硬件条件最好的农贸市场,辐射周边数个乡镇的十几万人口,建设了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步行街和公共设施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安平模式”已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的亮点。

3.创新特色鲜明,综合试点改革和简政放权不断优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环境。资兴市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郴州市作为市级城市,资兴市、桂东县作为县级城市,沙田镇、流峰镇、热水镇、梅田镇等作为镇级城镇,分别入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嘉禾县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获得阶段性成效。北湖区华塘镇等36个镇获批国省中心镇,资兴市黄草镇等22个镇成为省级旅游历史文化特色镇,汝城县大坪镇等3个镇成为省级边界口子镇。国家在批复试点示范时,普遍要求各地编制实施方案,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并在项目申报、资金下达、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特色小镇加快发展注入了活动和动力。乡镇机构改革尤其是撤乡并镇的扎实推进,加速了人口、产业、行政等资源的聚集,为打造特色小镇乃至特色名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县市区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扩权强镇试点改革,进一步向乡镇下放事权、财权、人事权和项目审批、综合执法等多种权限,全面提升乡镇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壮大一批镇域特色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特色小镇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与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困难,主要表现为认识滞后、产业不强、配套不优、要素紧缺等等,值得高度重视。

1.认识滞后,统筹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从调研情况看,各级各地对特色小镇建设的认识都有待进一步加深。各县(市、区)普遍未将特色小镇建设提升到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来抓,政策支持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县两级都尚未出台特色小镇建设的纲领文件,没有对特色小镇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在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和资金保障上倾斜还不够。部分有基础的镇也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规划,未能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上。广大群众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支持还不够,自发组织、自觉参与的热情尚未激发,一旦有损其利益时,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2.产业不强,支撑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市特色小镇建设从总体上看已经初具雏形,形成了“一核带动、多点布局”的良好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在业内特别是全省、全国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产镇互促共生、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远未形成。有的特色产业总量不大,普遍存在分散式布局、粗放式发展、原始化积累等特点;有些特色产业价值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龙头企业较少,规模偏小,产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3.配套不优,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市特色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塘村镇仅锻铸造产业发展一家独大,其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严重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镇容镇貌有待整治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待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其他如柏林镇、石盖塘镇等小镇也有类似问题。

4.要素紧缺,资源聚集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特色小镇建设最大的制约就是资金、土地和人才。建设资金不足,目前多数小镇为基础设施建设都负债累累,塘村镇负债1620万元,热水镇负债超过1亿元。土地要素制约紧,小镇建设发展需要占用部分农田,土地调规涉及面较大,调规难以到位,制约新镇区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严重缺乏,如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汝城县热水镇、苏仙区飞天山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另外,生产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功能偏弱,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与弱化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精尖技术的吸引力、凝聚力。

三、浙江特色小镇先进经验及做法

浙江省从2014年开始着力引导和培育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分两批共公布了79个特色小镇省级创建对象和51个省级培育对象。特色小镇建设已经成为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大战略,获得了习总书记、克强总理、高丽常务副总理等多方肯定并显示出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总结起来主要有4个方面的先进经验: 1.新在“非镇非区”的内涵概念。空间上,特色小镇有着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融合叠加的发展载体,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理念上,特色小镇不同于一般的行政单元、生活区和工业园区,不是简单的以业兴城,也非以城兴业,而是在充分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生态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独立区域。

2.新在“一镇一业”的产业定位。一是定位“一镇一业”。浙政发[2015]8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特色小镇的创建、培育和发展必须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时尚、金融、高端制造等七大万亿省级产业和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来建设,不搞同质竞争。二是培育“单打冠军”。每个特色小镇瞄准上述产业中的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来建设,每个历史经典产业原则上只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小镇,突出培育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单打冠军”。如西湖云栖小镇主攻云生态产业,余杭梦想小镇主攻“互联网+风险投资”,上城区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绍兴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黄酒小镇等都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实现集群发展。每个小镇都要围绕主攻产业,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向两端延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和规模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诸暨大唐袜艺小镇,通过完善产业配套和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生产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

3.新在“产镇融合”的功能聚集。一是突出四大功能紧密融合。所有小镇都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是特色小镇与工业园区、景区、生活区区别的典型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四大功能都要紧扣产业定位融合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要从主攻产业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发掘。如大唐袜艺小镇侧重挖掘从袜子诞生、发展乃至转型升级全过程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渊源,甚至小镇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也突出袜艺主题,实现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全力打造以提升袜子艺术性和品位为主的旅游景点,并完善配套社区功能。二是突出新兴产业孕育孵化。特色小镇同时也是培育新产业为一体的新空间。如面积不超过3.2平方公里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目前已汇聚来自全球的600多家企业,其中金融投资类企业400多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三是突出经典产业改造提升。对于历史经典产业,特色小镇注重其文化底蕴挖掘提升和影响力的放大,提高产业话语权和产品附加值。如绍兴黄酒小镇,正在规划建设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观光型黄酒手工作坊、特色风情民宿区以及黄酒风情体验小街等项目,全方位提高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四)新在“精致美丽”的建设形态。一是骨架小。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力求小而精、小而美,不搞“摊大饼式”粗放式发展。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地界定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如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 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二是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所有特色小镇建设都要嵌入旅游功能,每个特色小镇都要利用自身旅游资源,打造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站位更高,要打造5A级景区。如龙泉青瓷小镇,不仅是4A级旅游景区,而且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根据产业规划,其主导产业并非旅游,而是划归到了历史经典产业中。三是气质特。特色小镇彻底摒弃“百镇一面”,每个小镇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主攻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小镇风格,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努力展现出集自然风光、错落有致的空间结构、多元功能融合、多彩历史人文之美为一体的独特小镇风情。

四、我市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建议

特色小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业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平台。我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和“兴产业、强实体、提品质、增实效”总要求,把特色小镇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遵循产镇融合理念的基础上,找准发展定位,注重突出各地的特色、优势和潜力,坚持以产业为城镇发展的基础,让城镇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形成“一镇一业”特色,培育一批产业突出、环境优美、产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城镇,致力于打造一批湖南省产镇融合示范名镇,形成产业投资和融合发展集聚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抓住机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2月份,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重点推荐浙江和贵州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农业人口市民化和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抓手,相关政策正在酝酿和起草之中。我省也即将在年内开展“产镇融合”试点示范。我市应抢抓机遇,趁势而上,抓紧启动实施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尽快研究制定特色小镇配套政策。目前,按照省发改委要求,市发改委经过认真研究已将苏仙区飞天山镇、嘉禾县塘村镇、永兴县柏林镇、汝城县热水镇、桂阳县流峰镇等5个建制镇作为我市申报第一批全省产镇融合示范镇名单报送至省发改委,下一步将主动汇报,加强衔接,尽量多争取几个特色小镇挤入省级示范点,为争取国家级示范试点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建议先在每个县市区范围选择1个镇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试点,并完善特色镇产业培育、规划设计、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机制,市里每年进行评比,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特色镇奖励50-100万元。通过以点带面、抓点扩面,突出对全市特色小镇建设的示范和引领。出台试点镇扶持政策,市级层面设立特色小镇开发建设专项扶持资金,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财政按一定比例安排配套资金,鼓励特色小镇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先导”市场运营模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试点镇所在县(市、区)要明确并落实各项税费减免、用地保障、人才引进等政策,着力破解特色小镇建设要素制约问题。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具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大学生甚至海外留学生聚集在特色小镇创业创新,加速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浓厚氛围,努力为特色小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准确定位,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规划是引导产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城镇发展的科学依据。建议市级层面立足于“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强化特色小镇顶层设计,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布局规划。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地的特色产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编制要把握好发展特色产业、挖掘本地文化、服务旅游和便利生活等多重功能,合理构设项目和载体,将产业融入镇区。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

3.突出特色,做强做实做大支柱产业。各特色小镇要立足于本身的特色产业基础,面向市场需求,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并加以整合,从而确立特色鲜明的产业定位,坚持立足于“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培育一批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以产业为基础,重点打造五大类特色小镇,即飞天山镇、热水镇、黄草镇等旅游风情特色镇,石盖塘镇、鲁塘镇、五里牌镇、柏林镇、塘村镇等工业特色镇,良田镇、流峰镇、白石渡镇、安平镇等商贸物流(含电子商务)特色镇,舜峰镇、清泉镇、永乐江镇等农产品及加工特色镇,大坪镇、三江口镇、南强镇等边界口子特色镇。高度重视优质市场主体的引进和培育,灵活运用金融、财税、投资、土地、环保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联大靠强、转型升级和提质发展。在打造特色产业来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着重考虑发展其他配套产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

4.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但要服务于我市兴产业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的生活谋利益。要大力加强城镇的道路交通改造,管网建设、商业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小镇与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体系、资源共享,切实改善小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内涵,努力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特色小镇。同时,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一套关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切实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不断提升特色小镇的形象,提升城镇的生活品位。

5.关于小镇的作文 篇五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

发改规划[2017]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

建设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在贫困地区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为特色产业脱贫搭建平台,为转移就业脱贫拓展空间,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提供载体。为深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与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加快脱贫攻坚致富步伐,现就开发性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要求,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推动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紧密衔接,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区域性脱贫,实现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双重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加强统筹协调,科学规范引导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防止盲目建设、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坚持协同共进、一体发展。统筹谋划脱贫攻坚与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农民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确保群众就业有保障、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

——坚持规划引领、金融支持。根据各地发展实际,精准定位、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特色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通过配套系统性融资规划,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着力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主体多元、合力推进。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导作用和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融资、融智优势,聚集各类资源,整合优势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共同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

——坚持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完善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加强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使金融资源切实服务小(城)镇发展,有效支持脱贫攻坚。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导。加强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指导,推动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特色小(城)镇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工作进度。开发银行各分行积极参与特色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统筹考虑财税、金融、市场资金等方面因素,做好系统性融资规划和融资顾问工作,明确支持重点、融资方案和融资渠道,推动规划落地实施。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与开发银行各分行、特色小(城)镇所在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积极支持系统性融资规划编制工作。

(二)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加强协调配合,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道路,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多种形式的产城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二是开发银行各分行要运用“四台一会”(管理平台、借款平台、担保平台、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贷款模式,推动建立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以批发的方式融资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以及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周边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全面融入产业发展。三是在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中积极推动开展土地、资金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三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资本化,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人口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合理、稳定的收益,并实现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三)补齐特色小(城)镇发展短板。一是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科技馆、学校、文化馆、医院、体育馆等科教文卫设施建设;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设施建设。二是支持各类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四)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结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小(城)镇助力脱贫攻坚建设试点。对试点单位优先编制融资规划,优先安排贷款规模,优先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一批资源禀赋丰富、区位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浓厚、产业集聚发达、脱贫攻坚效果好的特色小(城)镇,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开发银行加大对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探索多种类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业参与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发挥开发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发挥资本市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盘活贫困地区特色资产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完善担保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改善当地金融生态环境。

(六)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智力支持力度,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专员要把特色小(城)镇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帮助派驻地(市、州)以及对口贫困县区域内的特色小(城)镇引智、引商、引技、引资,着力解决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突出问题。以“开发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地方干部培训班”为平台,为贫困地区干部开展特色小(城)镇专题培训,帮助正确把握政策内涵,增强运用开发性金融手段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能力。

(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开发银行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密切沟通,共同研究制定当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方案,确定重点支持领域,设计融资模式;建立特色小(城)镇重点项目批量开发推荐机制,形成项目储备库;协调解决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将合作落到实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开发银行各分行要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加强合作机制创新、工作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确保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新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开发银行 2017年1月13日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开发银行 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

知建村

[2017]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农委、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家开发银行各省(区、市)分行、企业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城镇建设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迫切需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开发性金融支持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要充分认识开发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部行协作,强化资金保障,全面提升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加快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优先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6]221号)确定的127个特色小镇。

(二)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07号),大力支持3675个重点镇建设,提升发展质量,逐步完善一般小城镇的功能,将一批产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小城镇打造成特色小镇。

(三)着力推进大别山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基本人居卫生条件改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危房改造。

(四)探索创新小城镇建设运营及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小城镇建设项目。

三、重点支持内容

(一)支持以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供水、供气、供热、供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邻里中心、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防洪、排涝、消防等各类防灾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环境治理等设施建设。

(二)支持促进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厂房、众创空间、产品交易等生产平台建设;展示馆、科技馆、文化交流中心、民俗传承基地等展示平台建设;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

(三)支持促进小城镇宜居环境塑造和传统文化传承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镇村街巷整治、园林绿地建设等风貌提升工程;田园风光塑造、生态环境修复、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工程;传统街区修缮、传统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等文化保护工程。

四、建立项目储备制度

(一)建立项目储备库。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库和年度建设计划,统筹建设项目,确定融资方式和融资规模,完成有关审批手续。

(二)推荐备选项目。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组织做好本地区项目与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的项目对接和推荐,填写小城镇建设项目入库申报表(详见附件),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汇总项目申报表,于2017年3月底前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并将项目信息录入全国小城镇建设项目储备库

今后,应在每年11月底前报送下一年度项目申报表,并完成项目录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对各地上报项目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好的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五、加大开发性金融支持力度

(一)做好融资规划。国家开发银行将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适时编制相应的融资规划,做好项目融资安排,针对具体项目的融资需求,统筹安排融资方式和融资总量。

(二)加强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要会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确定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融资模式等,共同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纳入全国小城镇建设项目储备库的优先推荐项目,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优先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

(三)创新融资模式,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将积极发挥“投、贷、债、租、证”的协同作用,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根据项目情况,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评审等模式,推动项目落地;鼓励大型央企、优质民企以市场化模式支持小城镇建设。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购买服务协议下的应收账款质押等担保类贷款业务。

六、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共同推进小城镇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部行工作会商制度。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国家开发银行省级分行要参照部行合作模式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密切合作,及时共享小城镇建设信息,协调解决项目融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将各地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有关建议分别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建村[2016]2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农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切实推进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地要充分认识培育特色小镇和推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政策性信贷资金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中长期政策性贷款的申请和使用,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明确支持范围

(一)支持范围。

1.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设;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建设;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交流中心、民俗传承基地等展示平台建设;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先支持贫困地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将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以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统筹调配信贷规模,保障融资需求。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对相关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三、建立贷款项目库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项目培育工作,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级机构对接,共同研究融资方案,落实建设承贷主体。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镇需要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应分支机构提出建设项目和资金需求。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应编制本省(区、市)本年度已支持情况和下一年度申请报告(包括项目清单),并于每年12月底前提交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同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小城镇建设贷款项目库。

四、加强项目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推动全国小城镇政策性金融支持工作,建立项目库,开展指导和检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进一步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协调县(市)申请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贷款,解决相关问题。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掌握政策性信贷资金申请、使用等相关规定,组织协调小城镇政策性贷款申请工作,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要积极配合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工作,普及政策性贷款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各分行要积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和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努力拓宽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小城镇建设实施主体提供重点项目建设基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不足部分。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可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质押担保。

通知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联系。

中央部委资金支持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在组织领导和支持政策中提出两条支持渠道:

一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

二是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应当说这是中央财政资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小城镇建设给予支持,具有十分强烈的导向意义,说明相关部门确实把特色小镇放到了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上。

1、国家发改委资金支持政策

关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实际上在三部委文件出台之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申请专项建设基金的第19项“新型城镇化”一项里面,有“特色镇建设”这一子项,其他几个子项也与特色小镇建设相关,分别是19.1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的中小城市、19.2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19.3少数民族特色小镇。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表示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

2、中央财政奖励政策

文件说了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还没有出台具体办法。

3、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贷款

农业发展银行对于特色小镇响应最早,2015年底就推出了特色小城镇建设专项信贷产品。

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主要包括集聚城镇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进一步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支持范围包括: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住房、基础设施、环境设施、文教卫设施、商业设施、其他;

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生产、展示、服务)。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以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统筹调配信贷规模,保障融资需求。

建立贷款项目库。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镇需要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应分支机构提出建设项目和资金需求。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应编制本省(区、市)本年度已支持情况和下一年度申请报告(包括项目清单),并于每年12月底前提交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同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小城镇建设贷款项目库。

主要省份的特色小镇资金支持政策

1、浙江省

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2、河北省

省级财政用以扶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资金,优先对接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鼓励和引导政府投融资平台和财政出资的投资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和产业示范项目支持力度。

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融资平台对相关特色小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予以倾斜支持,对符合中心村申报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按照全省中心村建设示范点奖补标准给予重点支持,并纳入中心村建设示范点管理,对中心村建设示范县(市、区),再增加100万元奖补资金,专门用于特色小镇建设。

3、内蒙古自治区

各级财政统筹整合各类已设立的相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缴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要全额返还小城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4、辽宁省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特色乡镇建设。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并可推荐申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镇。省财政通过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地推进特色乡镇建设。

5、山东省

从2016年起,省级统筹城镇化建设等资金,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用于其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投入力度。

6、安徽省

整合对特色小镇的各类补助资金。省发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省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奖补;市、县财政要进一步加大特色小镇建设投入。

7、福建省

新增的县级财政收入,县级财政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色小镇建设。发债企业1%的贴息,省地各承担一半。50万元规划设计补助,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各承担25万元。国家专项、省专项,垃圾污水省以奖代补。

8、甘肃省

省级财政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

9、海南省

《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指导意见》(2014年)规定: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建议预算安排一定资金;村镇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缴交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全额返还小城镇;部门整合支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琼府》(〔2015〕88号)规定:

一是设立产业小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用于产业小镇的产业培育;

二是各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基金)在符合投向的情况下,要向产业小镇的产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倾斜。

新增财政收入部分,省财政可考虑给予一定返还。

10、重庆市

加大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投入,调整优化市级中心镇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项目打捆纳入市级重点项目。

11、陕西省

重点示范镇每年省财政支持1000万元,文化旅游名镇每年支持500万元。

12、四川省

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启动100个省级试点镇建设。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试点镇的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市(州)、县(市、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

13、贵州省

加强资金筹措:各市(州)、试点县要加大本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年度财政预算时要安排小城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支持试点县小城镇建设发展。“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社会投入”。

14、广西壮族自治区

自治区将整合涉及示范镇建设的相关资金和项目,积极为示范镇争取中央专项和转移支付资金支持。自治区本级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个示范镇1000万元,示范镇总投资一般不低于2000万元。

15、西藏自治区

自治区财政安排10亿元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工作启动资金。

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规划为统领,以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牧、水利、林业、电力等部门资源,调整资金结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支持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援藏资金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

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016]2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现就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创新探索。创新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思路、方法、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防止大包大揽。

二、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三、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

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定居。强化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积极依托职业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院校建设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四、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发挥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五、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大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城镇功能区。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提升微循环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

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群众在特色小(城)镇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

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要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其他城镇要不断缩小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参照县级医院水平提高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布局三级医院。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七、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

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城镇生活的新期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网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溯源倒逼、系统治理,带动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有机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

八、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内容。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热情,促进其致富增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美丽特色小(城)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九、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十、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释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研究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倾斜支持美丽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强镇扩权,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努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6.家乡的小镇作文 篇六

家乡那儿的天空是蔚蓝的,云是那么白,那么纯净;空气是那么清新,里面还带着一丝香甜的滋味。

家乡真美啊!有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鱼儿们也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成群结队玩耍的样子,就像一群天真的小精灵。这时,你把手伸进水里,这群”小精灵“便会围着你的手绕来绕去,好像是在欢迎你。它们还会用小嘴去亲你的手指,让你觉得痒痒的。水平如镜的河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晶莹,柔和。河边的翠柳把河面当成镜子,正在梳妆打扮呢。微风习习,波光粼粼的小河真像一副美丽的水彩画。

这条河也为村民提供不少便利,早晨,人们挑着水桶,来到河边装满水,嘎吱嘎吱地走到菜园里浇菜。傍晚,人们来到小河边洗菜,村民的笑声伴随着洗菜声,汇成了一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7.神秘的双胞小镇 篇七

与死亡天使有关?

在住家后面的山丘上,德力·葛林姆蹲下来喝了一口泉水。和大多数的居民一样,他认为此处不寻常的双胞胎比例是由于泉水的成分,也许是神秘的矿物质导致。

这里是巴西的坎迪多哥多伊镇,仅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住着80个家庭,双胞胎高达38对,基因学家无法解释这个现象。这个谜团已经持续了好几十年,受到国际瞩目,引发基因学家的调查。然而,当地人并不急着证实这个泉水理论,他们忙着接待记者,向观光客营销,宣称自己为“世界双胞胎之都”。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此处高比例的双胞胎现象可能和人称“死亡天使”的纳粹医生门格尔有关。门格尔于1979年死于巴西,他以在奥斯维辛的死亡集中营对双胞胎进行致命性的实验,公开为希特勒制造亚利安人而闻名。

根据当地居民转述,门格尔曾在20世纪60年代伪装成兽医,在巴西南部出没,大约就是双胞胎潮开始的时候。然而,他们都无法证明,这位逃脱的纳粹曾在坎迪多哥多伊进行人体实验。

坎迪多哥多伊镇人口的标示写着:“黄金城市,双胞胎之地”。6700位居民中,超过80%是德国后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们受到便宜的土地、适合农业的气候、巴西政府的鼓吹吸引而移居此地。人口300的圣佩卓,是坎迪多哥多伊双胞胎比例最高的聚落,时至今日,他们仍然与外隔绝,用牛拉农具,使用德语方言。

不必揭开的谜团

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此处高比例的双胞胎现象引起注意,镇长宣布圣佩卓是“全世界双胞胎密度最高的地区”。然而,由于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未追踪这项纪录,也无法证实。

如今,居民很喜欢这个光环。他们树立了一座雕像,一位女性左手抱着男婴,右手抱着女婴,周同绕着如护城河一般的“生育之泉”,晚上闪闪发光。

基因学家认为,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基因隔离和近亲繁殖。1990~1994年,圣佩卓出生的婴儿有10%是双胞胎,南里约格兰德州1只有1.8%。并没有证据显示此地的女性使用辅助生育的药物,不过,比较有可能的因素是双胞胎的基因倾向。同卵双胞胎来自同一个卵子,可是,这里大部分是异卵双胞胎,和种族、母亲的年龄、家族史较有关。

上一篇:广东版必修2:《逍遥游》教案下一篇:高二政治特色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