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024-08-29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共8篇)

1.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一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知识”———“拓展运用”———“反思归纳”。

1、创设情境。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2、自主探究。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运用。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你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灵活调节、变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归纳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传动整体。自主合作反思教学模式整合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反思性学习三种先进的学习理论,它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二

一、课堂自学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教师不只是注重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也是特别注重,以为在课堂上教师多讲,课外老师多布置作业,多做练习,学生的成绩就可以提高,这一做法可能会使部分同学的成绩有所提高,但这样会占用每位同学的大部分课外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这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会使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会应付了事,更会打击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必须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来完成这一任务,把课堂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时间;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我们必须做好第一个环节———设计好自学导案。教师制定好导学案是学生课堂自学的前提,教师在备好课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好导学案,在课堂上把导学案发给学生。

1. 设计的导学案要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真地阅读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心中有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导学案更要指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会通过查找资料,自己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出问题要有梯度性以便引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看书,而是教师将课本的知识问题化,设计成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课本。例如在讲“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时,用导学案出示有梯度的自学思考题: (1) 为了解分式方程,需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转化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2) 如何确定公分母? (3) 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这个整式方程的根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吗? (4)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 什么叫分式方程的増根? (6) 解分式方程为什么必须验根?验根有哪两种方法? (7)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4. 合理地搭配习题,搭配的习题不易过难过多,一般我以课本的习题为主,能使大部分同学通过自己学习课本能把导案中的习题基本解答出来,另外搭配的习题要有层次性,不要出现偏题、怪题,要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使学生通过自学能解答对应的习题,即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还有追求,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小组讨论

1.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习小组的划分,可以按班级学生的自然位置,分四到六人为一组,好差搭配,优化组合。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让学习好的教会学习差的同学,减轻教师上课的负担。

2. 加强巡查,释疑解难。主要是在学生讨论时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有异议的问题,不能达到共识,教师就可以进行面对面的辅导,释疑解难。在巡查的工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只做一个旁观者,要对学生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梳理、归类,为下一个环节“讲”做准备。有人认为课堂小组讨论的特点就是课堂很活跃,学生表现很出色,学生发言很积极,就认为这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一个环节中教师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现在的学生都有良好的表现欲望,往往自己发言时便兴高采烈,当别人在阐述不同观点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倾听。在小组讨论时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倾听的习惯,认真地听别人是如何理解知识点,别人是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的,要对其他同学的回答作出评判、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会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思考,并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小组讨论。

三、讲练一体

在每一个教师的思想中,认为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开始就讲,一直讲到下课,把课本上的内容一点不漏地讲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来也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是否听懂,是否理解,是否掌握就要靠课外辅导来完成,这不但增加我们的任务量,同时也占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

1. 首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讲。

如果讲对了,教师肯定并及时鼓励,不必重复再讲;如果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教师就鼓励其他学生作补充;如果讲错了,教师不马上否定,更不能责怪和批评,要引导学生自己纠错,给学生一个改错的机会,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积极捕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与学,提问时要注重代表性,增加对学困生的感情投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尽量使最后一名学生能听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 教师要精讲少讲。

教师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重点讲解。例如在解不等式时学生普遍在“去分母和系数化为1”出现漏乘问题和利用不等式性质3不知道变换不等号方向问题,教师就重点讲解,让学生做类似的强化训练。

四、当堂检测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三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一切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改变原来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四个体现”:1、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性。2、充分体现师生关系更佳和谐,让学生心灵体验课堂平等关系及班级“家庭”的温馨。3、充分体现养成热爱学习,为终身发展奠定实基。4、充分体现运用变式训练和层次测试,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获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成功感受的喜悦。终将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旧知训练,激超导入

教材内容的不同,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这一步是学生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先打下基础,对旧知进行巩固,对解决尝试问题进行练习的准备,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充分利用旧知的“迁移”作用,对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牵线搭桥。尝试题引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景,让学生迫切需求学习的心理状态,给学生一个惊喜的环境始入新的一课。

二、明确目标,辅导自学。

明确目标的认定可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既课前重点认定,也可以课中逐一认定,这是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老师的要求,只有师生明确目标,才会高效。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自学,教师的关键是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到学生中去了解自学情况,更加有目的自学。

三、小组合作,发现新知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或在课本中获得启示,同时也可以请教师老师解决问题,这是自学后的第一次信息反馈。随后教师抓住普遍的关键问题“化龙点睛”,概括讲解把新知归入学生系统。

四、小组展示,对抗质疑

1、小組展示:以小组在自己区域展示学案全部内容:A类生负责书写、B类生负责讲解、C类负责补充。

五、变式训练,反馈技能

这是第二次信息反馈,经过了前面学生自学解决尝试问题,从根本上没有抓住问题的特征,教师必须加以巩固,通过变式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运用多角度的解决方法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技能和技巧的目的,使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六、分层训练,效果回授

学生独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相应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变式题、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能得到不同学生通过学习都能有获得成功的感受和喜悦、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指导学生。

基本模式的变式

以上的“六步三查”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先谈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是不能变的,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因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很不科学,应根据教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

怎样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能对学生学习产生好奇心,激发兴趣,所以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提出问题,即就是为学生尝试活动提出任务,进一步确定尝试的目标,迫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去,才能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是师生交往信息的核心,是尝试题教学的起步,是学生获得成功感的起步而起步的得失将会直接影响全局,之所以教师设计尝试题难易更要适度。这是尝试教学的关键环节。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后,教师要进行启发谈话,要采用多种多样、新疑有趣,有进要出其不意,才能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有了这个兴趣和爱好,学生才能起到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本的示范作用三者才能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学中教师要先作指导,重点看什么,结合插图,说明,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要结合学生差异,采用“扶着走”或“领着走”的方式,适当讲解,扫除自学中的障碍,使学生自学成功。

怎样讨论与讲解

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四

为配合教育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依照局关于打造“主体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特制定我校小学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供学科老师参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确定目标 指导自学

确定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才会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尝试题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合作学习引导发现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最后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四、变式训练 点拨巩固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也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发现前面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明确。

五、感悟收获,总结评价 1.知识学习、方法掌握的感悟。2.学生质疑解答。

3.体验学习的乐趣,品味成功的愉悦。

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的基础上,总结本堂课学到的规律性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一般性结论进一步强化、延伸、归纳,找出知识的内在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原来僵死的教学模式,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模式说明:

这只是一个基本模式,由于教学情况是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五步的操作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高的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因此,从基本式可派生出许多变式。

变式1调换式

把基本式中某几步调换一下。例如,第二步自学课本与第三步合作学习可以调换一下。出示尝试题后,不叫学生先看课本,而让学生先做尝试题。尝试解题之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加以对照,检验尝试结果。

这样调换的条件是学生解答尝试题有一定的基础,估计独立做尝试题困难不大。这样调换的优点是不受课本束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探索,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出示尝试题 后,学生急于想试一试,如果硬要学生按部就班先看课本再尝试,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变式2 增添式 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在基本式上增添一步或几步。例如在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出示尝试题后,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模模糊糊,有的一知半解。这时如果先学生议论一番,互相可以得到启发,有利于尝试练习。这种议论可以采用三三两两的自由议论式。

变式3 结合式

学生熟悉了本模式教学以后,基本的模式就不必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有机地结合进行。如出示尝试题后,可以把自学课本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也可以一边自学课本,一边就动手做尝试题。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

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结合式的应用比较普遍。结合以后,步数就少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原来有些老师总感到时间来不及的矛盾就解决了。

变式4超前式

小学高年级有时内容较多,课堂教学时间不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超前式。也称课外预习补充式。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尝试指导原则:它包括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应明确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

(二)反馈原则:学生尝试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有针对性的调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这样可以大大改善学习进程,它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准备铺垫原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必须要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有“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尝试题。为此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事先必须做好铺垫工作。

(四)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激发其潜能。

(五)合作互补原则: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班级集体的有利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和互相补充。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做好几点: 1.坚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首先,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参与学习的机会,无论是自学、分组讨论、当场训练总有学生个体主动和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作为人的尊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中的呈现,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能是单纯预设的,而是课堂生成的,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为我们知道:一颗健康、好学、进取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2.文本使用要灵活,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学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公式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

3.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运用活动经历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数学意识,把知识应用于生活,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

5.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五

通过课堂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我校构建了初中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自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其结构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

1、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信息,留足思维的时空,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他们从探究数学知识的奥妙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学有所获,练有所成。

2、合作交流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型合作教学理念。合作交流即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成效的途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三视图”时,用粉笔盒做学具,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感受长方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轻松地把握了长方体的三视图,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学生感受数学探究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3、展示提升

当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时,我们可以让他(她)来一起分享自己的所得。这样既可以锻炼展示者的个人能力,也可以让其他同学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基于此方面,展示者和聆听者都会获得共赢,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对抗,课堂中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在《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能力、习气,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引导学习,“授予”训练,基本技能“导航”开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这一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课堂呈现出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成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到进步和发展。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分享信息和成果的团体精神。

6.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六

当前,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满堂灌,灌满堂,耗时多,收效少,常常出现课内损失课下补的情况,在课堂上教师缺少灵性、学生缺少个性、课堂缺少活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教师准备不充分,对学生缺乏信心,教师讲得多,不敢放手给学生,唯恐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学生方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差。三是缺少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因此它是一种引发学生内部动机的学习,而不是从外部进行的灌输的学习。由此可见,二者都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才能促进他们数学地思考、深刻地理解,从而建构高效的数学课堂呢?构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模式指导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一、特点显明,“三六五”教学模式体现高效

从2008年4月开始,我们学校先学山东诸城、再学河南永威,在三至六年级推行“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所谓“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一节课教学从准备到结束要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融入五项教育。“三个阶段”: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检测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定向示标、自主学习、分组展示、探究总结、当堂训练、达标检测六个教学环节;“五项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自主合作教育、信念信心教育、感恩孝心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其中“六个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细化为“板题示标导学------看一看------说一说----考一考------议一议-----练一练”六个环节。“三六五”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观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自主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握教学灵魂的目标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学生学习的主题,是上课的目的、意义和精神所在。“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目标。上课伊始出示目标让师生明确,上课始终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学习目标具备三个要素:(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3)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2、当堂预习的先学后教。“三六五”课堂教学核心是:学在前,教在后,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在教学中,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当堂自学,学生边学习边反思,学生学习后,教师再根据学情有针对性的教。

3、教与学互动的有效性。“教育的新理论扎根在课堂,课改的新理念发生在课堂,教师的真功夫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真效益生成在课堂。”“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在“后教”时要求师生充分互动,学生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老师点拨、追问、提升、评价,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三六五”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果:当堂达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让学生紧张而兴奋,使学生思维活跃,效率高。有效益: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系统培养,注意“五项教育”,将知识、能力和学习动机、品行修养有机结合。

二、课堂实践,“三六五”教学模式绽放精彩

下面以我在区课堂教学改革公开课活动中执教的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课为例,谈一谈对模式的运用过程和体会。

(一)板题示标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一方面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回忆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起铺垫作用,促进知识正迁移。创设情境目要做到简洁化,不必重复学生原有的生活或活动,仅是唤起学生原有的活动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目标要准确、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重点出示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有可测量性。目标要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自学时“自学指导”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时间、内容、方法、要求”。要把学生自学内容提炼成问题,把问题的答案要点化,要点的表述条理化。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此环节设计如下:

1、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上课!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精明的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采用最多的宣传方式就是作广告,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指名学生读学习目标。

3、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好!请大家打开书翻到71页,请“自学指导”来帮助我们。【(课件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71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重点看方框以内部分,并在书上写答。思考:

1、课本中的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吗?

(5分钟后,看谁会做与例题相似的题)】 一生读自学指导。

此教学环节,用一句话创设教学情境,直奔课题和教学目标,过渡自然,省时有效。在“自学指导”的设计中做到了“四个明确”,即明确时间——5分钟;明确内容——课本第71页“试一试”上面的内容;明确学习方法——认真看、重点看、思考;明确要求——思考的三个问题,做与例题相似的题。

(二)看一看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看一看”做到让学生课上自学,自主探究。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做法如下:

师:自学竞赛现在开始,比一比谁看书时坐姿最端正,看的认真。(学生独立看书,师巡视)

(三)说一说

“说一说”就是学生在班内汇报自学成果。学生汇报要面向全体,使用数学语言,声音洪亮。教师当主持人,采取“兵教兵”的形式,分享学生学习成果,遇到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精讲点拨(讲学生不会的)。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做法如下:

师:看懂的请举手,看完的请把手放下!

师:谁来说一说课本中第一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课件出示:第一种方法】

生1:第一种方法先算两周一共播多少秒,用14×30,再用一共付的人民币35.7元除以两周一共播多少秒,就得到平均每秒多少元。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2:第一种方法先算小括号里面的14×30=420,再用35.7÷420=0.085(万元)最后把0.085万元换算成元850元。

师:他们说得清楚明了,好极了!同学们看,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师:谁来说一说课本中第二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课件出示:第二种方法】

生4:第二种方法先算一天付多少元钱,因为一周7天,两周就有14天,所以用35.7÷14,再算每秒应付多少元,用得数除以30.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5:这种方法先算前面的35.7÷14=2.55,再用2.55÷30=0.085(万元),因为万元和元之间的进率是10000,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得850元。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单位换算的算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小数连除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6:从前往后算。

生7: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生8:第一种方法先求两周一共播多少秒,第二种方法先求一天付多少元钱。

生9:第一种方法是乘除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第二种方法是连除,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吗?

生:一样。

师板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一样。

在说一说时,一是关注层次性,先说第一种方法,再说第二种方法,然后在两种方法对比中产生思维碰撞,提升运算顺序,找出知识生长点。二是关注学习主体的多元性,讲解、质疑、释疑的学生本片断有10余人。三是关注教师的精彩点拨,教师简洁的几句话,句句具有针对性,句句具有启发性,不说一句不必要的话语。

(四)考一考 “考一考”就是教师出示与例题类似的题(题目不要多,要精选和侧重不同类型),让学困生板演,教师要设计好板演的位置,以便于学生更正,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的错误,根据学生做题错误二次课堂备课(预备讲学生易错点)。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做法如下:

师:学会的请举手。(生举手,师目光巡视)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那好!请看:

【课件出示:5.2÷6.5+26×0.37 9.4×[0.96÷(5.4÷0.9)] 】

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做。

(五)议一议

学生根据板演,如果出现不一样的情况,先用不同的粉笔更正,更正时要圈化,教师再根据学生对错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讨论,教师结合学生讨论沟通各个练习题的内在联系,强调注意事项,概括小结学习内容。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做法如下:

1、更正。

师:下面的同学做完后检查一下自己做的,检查后再看黑板上同学做的,有不一样的可以举手? 师:请生1上台更正 师:还有没有?

(学生上台更正,更正时用不同颜色的笔)

2、议一议

(1)师:先看第一题,同意用白粉笔做题对的请举手。(生举手,都同意)

师追问1:这题是怎样做的?(生说做题过程)

师追问2:这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这题是加、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法。师追问3:这题的乘、除法能同时计算吗? 生:能。

(2)师:我们再来看第二题。同意用白粉笔做题对的请举手。(生没有举手的,都不同意对)师追问1:错了,错在哪里?

生(板演的同学):我看错小数点了,5.4÷0.9应该得6,我得0.6了,太马虎了!

师:这位同学能找出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真了不起!师:同意用绿粉笔更正对的请举手。(生没有举手的,都不同意对)师追问2:错了,错在哪里?

生:他先算9.4×0.96了,中括号外面的应该最后算。师:同意用红粉笔更正对的请举手。(生举手,都同意对)

师追问3:带有中括号的算式,谁能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带有中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师追问:我们看这2道题,谁能说一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生说运算顺序)

3、师:我们看左面的做题情况,可以得多少分? 生:100分

师:我们看右面的做题情况,可以得多少分? 生:100分

师:右面三位同学共同得100分。

师:我们再来看他们做的题,谁最认真,最规范,得“ ”,4、师:现在批改一下自己做的。(生批改)

师:全对的请举手。对一个的请举手。

5、师: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说)这一环节,注意了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有语言评价——这位同学能找出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真了不起!有分数评价——100分,这个100分既可以一人得100分,也可以几人共同得100分。有规范评价——我们再来看他们做的题,谁最认真,最规范,得“”。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积极、紧张地学习。

(六)练一练

“练一练”就是当堂达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通过练习最终达到使学生所学知识融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去,形成知识网络,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供不同水平学生练习。教学“电视广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做法如下:

师:这节课的内容谁掌握了,请举手!现在就来做作业,看谁作业做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课堂作业:作业:课本72页第1题。练习:课本72第2题。选做:课本71第2题。】

(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

三、教学反思,“三六五”教学模式点燃智慧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依此教学理念,运用“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研讨、交流、质疑、探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全过程学生自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必须在时间上有保证。学生有了充足的学习时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尽快学会学习。“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节课40分钟,有3/4的时间学生在活动,教师的时间只有1/4。汇报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活动多而广,老师的点拨少而精,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另外,在课堂上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规律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概括;困难由学生自己克服和解决;技能技巧由学生自己练习掌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中的信息在不断地进行组合和加工,智慧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创造性思维、探索精神和学习的良好习惯都得到了培养。

2、信息交流多向化。“三六五”课堂教学的信息交流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1)学生独立看书后,学生说一说,说的不到位的其他学生补充;学生板演后,其他学生更正,这些都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2)老师在“说一说”时,设计有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这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3)“议一议”时,组织学生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集体评议,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这是全班网状大交流。通过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

3、像教师一样讲。

数学课上的汇报交流不仅仅表现于“说”和“各种意见的堆砌”,而是要引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思考。通过汇报交流让层次低的学生能悟出别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简便、巧妙在哪里,层次高的学生则能悟出各种方法的本质联系,全体学生能概括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这样的汇报交流才能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体现出数学课的与众不同,那学生应该怎样汇报交流呢?“三六五”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像老师一样讲。汇报讲解时首先应掌握汇报策略,可以先说我知道什么(结论、规律或方法,列式和结果),再说怎么想的,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最后说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按照解题思路依次讲解(如本文案例“说一说”中学生的汇报交流)。其次应讲究汇报方式的多样性,可以到讲台汇报,也可以在座位上起立讲说;可以汇报问题的一部分,也可以就前一同学的汇报给予补充;可以看着书讲解,也可以脱离课本按照自己的学习过程讲解汇报。第三,汇报要讲究有序、清晰、简洁明了。第四,汇报交流时教师要精讲点拨。教师的讲解都应该是学生不会的,学生思维混乱的、急需要讲的,教师的讲解一般分五种类型: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拓展延伸讲解、有顺序讲解。这样,学生像教师一样讲解汇报交流,教师像主持人一样精彩点拨,“说一说”环节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后教”说难也不难

“议一议”环节属于“三六五”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后教”部分,此模式难在“后教”。难的原因在于它的生成性,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需要教师根据生成的资源课堂中二次备课,在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后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后教”即使难也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我在实践中获得的方法为:(1)教师预设有针对性地追问问题。如本案例在“议一议”环节就预设了7个追问小问题,在追问中引领学生提炼总结、概括升华。(2)掌握追问策略。如果对,就问“是怎样做的?”,如果错,就问“错在哪里?”,然后紧跟一个提升追问。(3)“议一议”时要一类一类讨论。本案例“议一议”分为“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的四则运算”两类分别给予讨论。(4)一类一类讨论时,要由个别到一般。本案例每一类讨论都是先讨论个别情况——板演的题目,学生的更正,再讨论一般情况——这一类题的运算顺序,最后再把各类汇总、对比,概括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7.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七

一、转变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讲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多数时间, 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多, 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更少, 致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难以实现及时反馈, 没有摆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 这种传统模式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必须转变, 要寻求一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课堂上教师板着脸机械讲述的“填鸭式”教学形象, 转变为与学生互动的“大朋友”形象;在讲述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汇, 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如提问时可以说:“关于故事中主人公遇到的数学问题, 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他们呢?”纠正错误时可以更委婉:“这也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向, 但还有没有别的方向可以更好、更快捷地完成我们的目标呢?”等等。这样,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与教师的积极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求注意学生自身学习水平的差距, 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给予言语上的鼓励, 诸如“太棒了”“完成的很好, 下次继续努力”等, 给予学生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而对于任务完成较差的学生, 也要注意对其努力过程做出肯定, 指出不足的同时还应表达期盼, 如“老师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这样的鼓励, 切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要注重对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育和引导。

二、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常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能否在课堂开始时抓住学生眼球, 吸引学生注意, 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展开的决定因素, 在实际教学中, 应当结合实际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可以选择故事导入法, 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 由故事导入学习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年、月、日”的课程学习时可以由《睡美人》的童话导入, “公主因为被纺锤刺伤沉睡了一百年, 那么一百年是多少个月, 又是多少天呢?同学们可不可以替默默等待的王子唤醒她的公主, 替他计算一下呢?”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跟上老师的思路, 试着去帮助童话里的主人公解决问题。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导入情境,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老师的朋友昨天不舒服, 测量了一下体温, 37.8度, 老师给她买了药, 她吃下好好休息后今天就恢复了健康”, 生活化例子设置导入情境除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外, 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生活经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导入, 如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课堂教学时, 可以举《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例子, “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看哪里都是朱红的柱子、金镶的边儿, 根本分不清南北了, 要是同学们和刘姥姥一起去, 能分清么?我们假设教室就是大观园, 同学们来辨认一下吧!”教师通过名著设置导入情境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对于名著的认知。通过导入情境的创设,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随之提高。

三、设置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引导良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可通过设置探究情境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增强其独立学习的能力, 不仅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还能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用小木条制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通过对自己制作的图形进行研究发现并总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通过游戏引导学生探究, 比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 可以做“抱成团”的游戏:每一个同学身上贴着一个真分数, 教师宣布“开始”口令后, 学生们迅速寻找搭档抱成团凑成整数1, 没有形成整数的同学将会被淘汰, 报错团的学生也会接受相应小惩罚, 学生们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灵感和创造力的事物, 通过这种数字游戏, 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对于形成知识体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掌握了数学知识, 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探究过程中, 还可以设置合作学习小组, 在组员分配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性, 男女比例、学习好的和学习稍差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等, 实现这些因素的优势互补, 平衡各组综合能力。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小竞赛,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学过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后, 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学生进行计算比赛, 学生每答对一道题奖励一朵小红花, 可通过多轮制和轮流发言的模式, 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到比赛中,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合作意识与良性竞争意识的形成。

四、注重教学反馈, 多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过多地依赖于试卷检验, 但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且具有滞后性。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同学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可不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呢?”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内容的认知程度, 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这是一种良性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大有裨益。这种总结要做到在每节课、每章节、每个月定期进行, 培养学生形成自觉总结的习惯。对于阶段性的总结不仅停留在口头上, 还可以鼓励学生形成书面经验, 分享给下一届的学生, 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发展;同时, 还可以鼓励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小调查, 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简单统计教学”学习后, 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身边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 如小区居民用水情况、校园里的植物种类、身边大人工作的出行方式, 等等。通过这些实践, 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数学学科的认识水平, 还可以了解到一些社会现象, 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 拓宽视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 但数学方法和其应用却是具体的, 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使得课堂教学拥有了更多更强表现力的手段。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视频, 展示大千世界中各种自然形成的规则形状和巧夺天工的人工设计, 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 可以通过一些制图软件实现图形变化,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此外, 多媒体技术带来记录方式的改变, 教师可以通过照相、录像的方式记录下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点点滴滴, 在进行阶段性总结时加以展示,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8.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49-02

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但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数学课堂的教学往往呈现出的是教师反复讲,学生被动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难于消化吸收,思维没有得到拓展,能力没有得到加强,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型的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呢?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究。

一、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构成了生动的教学过程。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尤为重要,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关爱。

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是师长又是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老师。”教师在指出学生思维缺陷的同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给予学生关怀尊重,使学生感到你是他的良师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发挥,学生自然会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师一个眼神就会引来学生的微笑;一个手势便能得到迅速的反应;一句话则又会带动学生静静的思考。新课程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无言的理解和沟通,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能结合的恰到好处。

二、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数学知识传播活动,是对数学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教书”的观念。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不但要理解教材,还要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做到“两个吃透”:吃透教材、吃透学生。

三、布置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效益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效益,仅有教师精心备课还不够,还必须把学生也带动起来,这就是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是针对预习的内容,自己能看得懂、能理解的,先独立解决;二是预习内容中理解有困难的、有疑问的,做上标记,以备课堂上讨论;三是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新方法,也把它记下来。借助于导学案,使每个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知道第二天讲什么,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使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既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能让优秀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落后生有补给的时间和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教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其中,也算不上高效课堂。“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最有效率?我说:适合你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说,你需要了解别人的学习方法,但不是照搬,而是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量身定制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产生最大的效应。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不断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变成一个优秀生。这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数学教师王金战老师多年来总结出的经验,给了笔者很大的触动,教学中他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教学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中他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五、精心设计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于典型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拓展延伸,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方位、多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新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促进和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其图形、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形象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考试题下一篇:我的国庆长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