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学法指导

2024-09-24

高三生物学法指导(共8篇)

1.高三生物学法指导 篇一

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知识覆盖面较窄,考查内容偏少,因此很多学生在高三生物学习上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上都有可能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扎扎实实地将基本概念、规律、方法、技巧落到实处,认真阅读教材,听老师的讲解,作好课堂笔记,结合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融会贯通,力求做到基本概念、规律、方法和技巧“烂熟于心”。

学生在学习高三生物要养成每天(大约30分钟)阅读生物课本的习惯,来加强基础知识记忆。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复习在整个生物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如果不过关,后面的综合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基础题仍占主要地位,做好了基础题就拿到了基本分,失去了基础题就失去了一切。

在全面复习高三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通常都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做题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分析近几年的高三生物考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要走出“越基础越重要的知识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

2.高三生物学法指导 篇二

一、正确的备考思想是科学安排复习计划的基础, 不同的备考思想决定不同的复习计划, 会产生有效或无效的备考结果, 所以, 高三生物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有的教师在第一轮的复习中, 避免机械的重复高中的知识, 让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

2.能力的提高不是靠题海战术形成的, 依据心理学的记忆原理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是经过由简单到复杂, 基础到能力, 理论到实践, 知识到应用多次反复和深化的过程, 而并非一次性完成, 因此复习要循序渐进, 要有层次性, 第一轮复习是巩固双基, 第二轮复习是提高能力, 这些教师要注意把握.

3.“遗忘”问题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差的问题, 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中早已将学过的知识忘记, 或只是一些模糊的, 大概的印象, 而这种遗忘现象在以后的复习中还会出现, 遗忘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差, 更多的是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掌握知识的结构, 储存信息的方法等因素有关, 所以复习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注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梳理, 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在第一轮复习中, 特别要重视基础,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 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例如在复习必修二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形成细胞小专题,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现在的复习资料都是把知识归纳好了, 学生就看, 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培养, 当然可以是表格的形式, 也可以是树状结构, 只要是学自己归纳的东西, 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教师要对学生归纳的进行评价, 加以补充, 在细胞专题部分, 教师可以补充历年高考对人的成熟红细胞的考查情况, 列出表格, 让学生心中有底。

2.在第二轮复习中, 要特别注意建立知识网络, 突出知识的联系和综合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串联法, 讲所学的知识用一主线联系起来, 如, 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 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 并形成联系的观点, 活跃思维。二是并联法, 将相关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动植物的有丝分裂比较,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育种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的比较等, 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生物实验的复习

1.实验在高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复习时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专题训练, 而不仅仅限于让学生去照本宣科, 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 而是首先给学生一定的实验原理, 然后引导学生遵循一定的科学设计实验的方法, 去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如, 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 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 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充分挖掘教材中相关的材料, 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 “生长素的发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内容都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3.学生用陈述方式表达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时, 语言表达不准确, 对此, 一定要加强练习, 不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 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用图能力

1.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 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 (图解见课本) , 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 (1) 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 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 (2) 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 高营养级低能量, (3) 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 (4) 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 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2.强化学生的解图表题能力, 图表题是试题中常见的题型, 也是考生最易失分的题型之一。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让考生具备以下三方面能力:①识图能力。考生对考题中出现的图形、表格要认真分析, 并找出其与书本知识及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②译图能力。要能比较熟练地把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或数据信息, 或把数据、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 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③挖掘图表中的隐含条件能力。这些隐含条件往往是考生容易忽视的内容。有些错误信息的获得, 就是因为不能做到这一点, 造成了全题的失败。只有捕捉到信息, 才能处理信息, 从而运用正确的新息解决实际问题。

3.高三生物学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統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4.高三生物学法指导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与市编学案为依托,以高考试题研究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考能力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练、讲、评、补的有效结合为主要方法,加强备考策略研究,强化集体备课,优化备考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策略方法

(一)周密计划,科学规划,树立紧迫意识

高三一轮复习的时间为2017年5月初至2018年1月底,实施章节推进、学案导学的复习思路,坚持“夯实基础、强化主干,突出重点、构建网络,训练思维、迁移应用,提升素养、提高能力”的总体复习策略。强化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做到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全面——即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深化;系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有机整合,使学生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灵活——适度强化训练,克服定势思维,增强学生灵活筛查提取知识、熟练迁移应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计划中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时间分配上,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内容安排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时间不能平均分配,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细胞增殖、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章节内容。

3.教学分层上,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讲解和作业布置时要有所区别,即要培优又要补弱,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均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筹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单元或专题,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并与课时内容相衔接,做到单元测试与周周清、堂堂清有机结合。

计划力求达到:科学、周密、详实、具体到课时和个人,并张贴上墙。(二)重视研究,把握考向,树立迎考意识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和高考命题的依据。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功能,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研究课程标准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课标》与教材结合研究,二是《课标》与《考纲》结合研究,三是《课标》与高考试题结合研究,四是对《课标》指导下的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结合研究,五是《课标》、《考纲》与教学策略结合研究。要将研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提升素质的同时提高应试能力。

2.考试大纲 要把《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比研究。明确考查范围、考查要求、考查方式、变化走势和试卷结构,明确题型结构、题型功能和能力层次要求上的特点,明确考查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明确考试样题体现的特点。

3.高考题 高考题反映了考纲的要求,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全国卷Ⅰ卷高考题突出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试题材料形式丰富,注重考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全国卷较山东卷的考查更具灵活性,更强化学生的活学活用,注重思维的变通性和创新思维的考查。要注意研究近几年的全国卷Ⅰ卷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变化形式,围绕其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

4.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要引导学生通读教材,全面梳理教材上的知识点,归类理解核心概念,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要指导学生辨析教材上的图解、表格、曲线、示意图、模式图等,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把握不同的信息呈现形式,并能根据一定的内容绘制相应的图表,进行不同信息形式的转换;要进一步利用好教材中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数据分析、技能训练与应用、知识迁移与思维拓展、实验探究与调查研究等实践性栏目,达到深入挖掘教材、强化教材基础知识、透彻理解教材、活用教材的目的。加强对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关系的研究,必考内容要搞深搞透,灵活运用;选考内容要紧扣课本,侧重基础,加强记忆。

(三)注重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强化集体意识

集体备课要遵循统一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倡导个性便于切合实际,利于个人创新,展现各自独有的课堂教学特色和个人教学风格。集体备课要精细化,要重实效,落实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要求是:“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研四明、五定六统一”。要做到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要落实好“三研”(研究教材、研究考纲、研究高考题)、“四明”(明确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明确教情与学情)、“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定备课应达到的效果)和 “六统一”(统一备考资料,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统一学案与补充学案,统一单元测试)。要由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主讲,探讨哪些内容是高考的热点、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薄弱点,采取哪些教学对策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补充学案如何制作、习题如何选配才能与市编学案优势互补等。然后任课教师再结合各自的班情和学情进行个人备课。详细操作流程如下:

1.每人充分地研究本单元的市编学案、课标、考纲、教材。

2.认真研究本单元相关的近五年的全国新课标卷和近三年的上海、广东、海南卷高考生物试题。准确把握高考信息,明确高考动向。

3.列出本节课所要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找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4.按照知识点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将知识点进行排序,确定“三讲三不讲”内容。5.设计突破各个重难点的方法(习题训练法、分组讨论法、板演法、实验法、多媒体演

示法、讲述法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精心解读难点,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构建知识网络的教学策略,并精心选配习题。7.充分展开讨论,结合市编学案及以上的准备,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规律、考向分析、解题方法技巧、高考真题及习题、重点知识的网络构建等进行讨论研究,形成统一的补充学案。

8.由每位老师结合本班的学情和教情再做补充、修订、完善,形成个性化的补充学案。补充学案的编写可参考“预习学情反馈”“基础知识修补”“高考试题热身”“高考考向分析”“典型例题剖析”“规律方法总结”“跟踪训练补偿”“知识网络构建”“当堂限时测试” “课后综合提升”“学后反思内化”等栏目,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使用,栏目设置可因章节、内容不同而异,要彻底剔除无效栏目和无效环节,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每课时补充学案的内容数量以不超过A4纸4个页码为宜,重点、难点章节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同一备课组的老师轮流上好研究课,课后要进行评议、反思:找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要听课1-2节,青年教师要先听课后上课。日常听课主要听本学科的课,要有听课心得体会和课堂随记。

(四)精选试题,精挑资料,树立质量意识

要重视资料的精选与精编,树立资料质量决定备考质量的意识。教师要通过资料的辨识和筛选来培养自己的备考素养,磨练自己对高考试题的感知和敏感度。要注做到:一是以市编资料为主,其他资料为辅,删繁就简,宁精勿滥,创造性地使用好市编资料;二是材料选用做到不使用现成材料(学生用材料都要重新选编),不翻印成套试题,不选印老师没有做过的习题;三是材料选编实行命制人、审核人签字制度,以增强责任心,提高命制质量。

1.优化市编学案的使用。首先,市编学案是指导学生进行一轮复习的基本依据,教师要对市编学案认真研究,深入领会市编新学案各栏目的编写意图,以领会其精髓和实质;其次,要结合具体学情,按照“全面使用、全程使用、优化使用、灵活使用”的原则,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对市编学案作适当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把学案的教学效益充分挖掘出来;第三,要加强学生对学案使用情况的督促检查,力求不留纰漏;第四,要落实集体备课中补充学案的编写工作,确保编写质量,做到补充学案与市编学案同时使用、互为补充,增强学案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2.精配例题,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应用能力,科学进行解题思路与方法指导。例题选取要坚持五项原则:(1)典型性原则。要求所选例题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问题,既能强化巩固重点知识,又能反映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2)综合性原则。所选例题要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对创新思维能力要求高,以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灵活性原则。要求在选编例题时应注意一题多解、变式讲解,训练学生多角度地思考、理解、应用重点知识的技能及解题的方法技巧。强化技能培养,提高思维的灵活性;(4)针对性原则。所选例题要针对学生实际,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或选取例题,做到切中顽疾、对症治疗;(5)规律性原则。通过所选的例题,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3.精选习题,确保训练的效度。一轮复习过程中选用的练习题,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规范审题、分析和解题的良好思维品质。要

加强题目的精研与筛选,每道题都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指向与解题方法指向,做到练得适度,突出效度。研题的深度和选题的精度直接决定着复习的效度。在确保题目功能的同时要控制好训练的难度。习题选取的原则:选题时要把握好知识点、能力点、题型三者的关系。选取的习题要与例题所培养的思维方法相对应,真正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要重视例题的变式训练和知识的多角度考查,以培养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克服思维定势;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支配时间相适应,以保证任务与时间匹配,巩固与提升兼顾。

4.把握新课程理念和高考命题的立意,精心选取、科学使用复习资料。资料是信息的载体,迎考复习离不开对信息资料的选择和使用。资料选择要做到专(有针对性)、新(有前瞻性)、活(有启发性)、实(有操作性)。在资料选取方面的误区,一是陷入茫茫题海,二是脱离教科书;在资料使用方面的误区,一是片面理解能力是练出来的,搞题海战术,二是片面理解夯实双基,搞低效重复。

(五)狠抓落实,强化训练,树立培能意识

训练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必要手段。在抓好预习及学情调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利用好补充学案,努力抓好随堂检测、周周清、单元检测、阶段性综合检测(或月考)、针对性补偿检测(高频错点满分卷、单元补测)等工作,规范考试、强化训练、以考带练、练考结合,搞好知识落实,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技巧。

1.坚持周周清制度,做到每周一清。周清立足于基础知识、典型问题,兼顾尖子生。周清内容要涵盖一周来复习重难点、高频考点与热点,兼顾巩固以往的重难点、薄弱点、易混易错点,牢记强化落实基础知识等。周清要通过限时训练、提问检查、收交批阅等方法加以督促落实。

2.利用好学案与补充学案的例题、习题。例题的使用要注意解题思路点拨,解题方法技巧总结,审题、破题与答题的规范化指导。习题的训练要突出学生理解、迁移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3.抓好学案中随堂检测栏目的使用,确保即时性和有效性。随堂检测要注意限时训练,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训练学生的答题速度及准确度。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巩固与规律方法的归纳总结。

4.利用好单元检测和阶段性综合检测。要充分发挥检测的评价、导向与反馈功能,确保检测的质量和效果。要根据检测过关测试中学生暴露的问题,甄别教学的盲点、知识的疑点和能力的缺陷点,及时补救和调整复习策略。落实好检测质量的具体要求如下:

(1)把好检测次数关。原则上每单元举行一次过关测试,阶段性综合检测每学期不超过三次,要在复习计划中体现出来。

(2)把好试卷质量关。检测试题的选取要符合高考题特点,控制试卷长度、知识覆盖范围、题型及数量、试题难度等。所选的题目要典型、突出主干与重点知识的巩固强化、重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命题时可适当选取各地市的统考模拟试题进行改造,要适当增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热点原创题,不得使用整体翻印的原版试卷,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对于前一章节出现的错题,可以改变形式继续考查。语言叙述要严谨,生物专业术语使用要规范,材料选取要精炼有效,答案必须准确、精炼、条理,便于讲评。

(3)把好检测规范关。过关检测必须规定考试时间、创设良好的考试氛围、明确考试形

式,杜绝松散式的检测训练。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教育学生既要训练速度和技巧,又要培养冷静思考的良好习惯;既要全身心投入,又要防范焦虑与恐惧,把每一次模拟训练都想象成真实高考,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4)把好试卷批阅关。检测试卷要做到批改及时、全批全改,对试卷上暴露的问题要仔细分析、归类梳理,坚决杜绝只考不改的现象。要统计好学生的错题,明确错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错题进行分类讲评。

(5)把好试卷讲评关。要严格试卷批阅分析后的讲评,要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讲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分类评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导;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补充针对性练习,完善知识,能力提升,进行考试策略小结。

(6)做好反思整理关。试卷讲评完后,要深入分析在思想、知识、应考能力中暴露的问题,明确错因,建立学生错题集或典型题集,为二轮提升找准切入点。

(六)重视落实,突出实验能力,强化基础意识

强化实验复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实验复习要在落实操作上下功夫,一定要规划好实验复习的策略和时间,有条件的学校要落实实验操作,无条件的学校要做好实验讲析,设计好题目,训练学生笔答实验题的能力,同时可适时播放实验录像,以弥补器材不足对教学的影响,要注意分类复习,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要做到:(1)以《考试大纲》列举的实验为依据,充分重视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要把考试说明规定的19个必修实验、教材经典实验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2)立足实验原理,领会实验过程,强化数据处理,落实实际操作。(3)注重实验原理的拓展、迁移与整合,加强模拟训练。阶段性检测一定要有实验题。(4)关注创新型实验题和加强传统实验题的改进。实验设计题历来是学生感到棘手的问题,我们要总结解题规律,教给学生一般的设计步骤:(1)分析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理。(2)看是否要分组对照和编号。(3)对不同(或同一)对象实施不同处理。(4)结果观察(预测)记录,并根据结果(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同时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七)加强教学研究,构建高效课堂,树立高效意识

改革课堂教学,增强课型意识,明确各课型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课堂以学案教学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坚决克服“注入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

(1)知识梳理课。基本思路是:自主梳理、预习自测—真题感悟、考向分析—合作探究、精讲提炼—典例示范、点拨归纳—迁移应用、反思构建—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知识梳理课要体现基础性(着眼双基,中低档为主,面向多数)、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发展性(传播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要立足基础、突出主干,深化理解、强化训练,纵横联系、迁移应用,培养方法、提升能力。其常用的程序设计有:①以题目带考点,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②以结构带考点,从知识结构入手切入内容复习,顺藤摸

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③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在学案上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寻找答案。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留给学生“悟”的时间和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

对一轮复习课型应特别注意新、准、严三点。①复习应有新意。其一,讲授改变角度(如打乱原教材,进行单元综合);其二,精选精编新题;其三,讲评挖掘新意。②选准教学重点。一轮复习课切忌平均用力,应适当向知识薄弱点、高频考点、高考热点等进行倾斜。③一轮复习课贵在“严”字。其一,以一丝不苟的教学训练,培养一丝不苟的学风;其二,于教学重点及错漏之处,狠打猛敲,使其由“似是而非”上升为“分毫不错”;其三,选择部分作业和试题面批,个别针对性指导。

(2)试题讲评课。基本思路是:成绩分析、明确位次—出示答案、自查自纠—科学归类、精当讲评—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反馈矫正、二次补偿—错题整理、内化提升。

讲评课要体现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准确性(言之有据、正误分明)、系统性(举一反

三、纵横联系)和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要注意灵活巧妙地进行归类讲解,可按考查知识、考查能力、错因类型(细分为知识、思维、能力、心理方面的等)、解题方法技巧、高考题型等归类,切忌按试题顺序进行讲评;对出错多、综合性强的题要进行重点讲评、变式讲评和辩论式讲评。讲评时具体做法是:①教师将批阅后的学案或试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参考答案进行自主纠错和自我评价,将存在的问题通过自主感悟、合作讨论尝试解决,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确定为讲评的焦点与主攻目标。②教师结合考情,找准学生的模糊点、易错点,分析错答的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评。③对学生出错比较集中的问题讲评后再设置针对性补偿题,确保纠错落实巩固彻底,力求做到“题不二错”。要引导学生常反思,使知识在不断纠错中完善,成绩在不断纠错中提高。

上好讲评课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到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不断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析清错误的根源。④变式讲评。讲评不能仅就题论题,更重要是借题发挥,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讲评,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方法,讲规范解答,讲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控制讲评的时间。讲评课不能“满堂灌”,必须留给学生思考与反思的时间,时间长短可根据校情学情而定。⑥跟踪补偿,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补偿练习。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批阅,专题补偿,二次过关。

5.高三生物微生物综合练习二 篇五

1.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期取样统计细菌的数目。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曲线中,细菌数量变化较大的时期为(   )

A. 衰亡期和调整期     B.调整期和稳定期   C. 对数期和衰亡期  D.稳定期和对数期

2.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C.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D.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3.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的生长曲线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生长时期,其中适于作为生产用菌种的时期是(    )

A.a              B.b        C.c             D.d

4. 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C.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

D. 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

5.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具有杀菌作用,其原理是                                        (    )

A.这种酒精无细菌所需的营养               B.这种酒精可导致细菌因缺氧而死亡

C.这种酒精可导致细菌因失水而死亡     D.细菌因酒精中毒而死亡

6.掌握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目的是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它们。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生产上常常用对数期的细菌作为菌种B.在稳定期中适当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产量

C.连续培养延长了培养周期,从而提高产量  D.调整期细菌的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

。。。。。。

。。。。。。

完整的试卷内容,请免费下载:

6.高三生物复习计划 篇六

本期开学至今,各阶段的复习计划和进度也相应提前,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复习,对于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一个总体计划,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要体现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新陈代谢和遗传变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辅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

5.适当调整,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考纲的变动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6.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

(一)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安排:第一轮:2012年10月———2012年4月。

(三)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以教师讲述、讲解、归纳、总结为主。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切忌千篇一律。对于尖子生要引导他们加强系统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一般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求比尖子生要稍低一些,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适当给优秀生吃偏饭,在课堂上多提问,多给机会,课下多辅导,以保证生物这门学科不拉后腿。在复习内容上,练习布置上普通生与尖子生也要有所区别,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有所提高。五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四)具体复习安排:

2012年10月:复习内容: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三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第一学期10月---11月:

复习内容: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六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第五章内容是重点,可适当多加针对性练习。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12月---2月: 复习内容: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七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题组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对遗传规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份针对性练习。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2月---4月

复习内容: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二章)

训练内容:

1、第一轮复习资料《创新设计》中对应“随堂高考”及“课时训练”。

2、单元检测。

3、自主梳理复习提纲。

4、培优辅差。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可以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要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要分析透彻,要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同时要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新教材和新大纲,找出新旧教材的不同点,因为这届学生在高二学习的旧教材,但是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学新的概念和发展成就是考试常用的题材,因此要了解甚至掌握,比如酶、新陈代谢等概念的变化、生物工程的成就等。

三、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1.选练习题时,不要不加选择地盲目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规的资料和历届高考试题就完全足够了,两周做一份综合练习题为最适宜。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

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2.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3.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做题过程中,重要是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四、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教师在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由于课堂复习容量的增大,要在重点问题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情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教师一定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这样才能清楚地启发学生,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就要对它们的功能、所含的酶等方面比较,然后总结出各自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学生才能有序记忆、才能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尽可能让学生做完课本的实验,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就临阵不乱。

五、关注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极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使得作为考试素材的内容增多,要善于借助此类热点问题为背景,通过编写练习题,培养学生分析加工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依据课本知识点科学辩证地分析问题。在专题中要特别强调和分析下列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基因工程、沙尘暴、食人鱼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水稻基因组的测定、克隆人、艾滋病与吸毒等。并且学会将这些情景与课

本知识联系起来作解答的技巧和方法。

六、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除掌握专题知识外,还应该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模拟考试:模拟测试的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分数不管高低,都要认真总结一下,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根据年级名次及分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对优势科目巩固的同时,要加强劣势科目,达到全面发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树立明确的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比较高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实现增添动力。

4.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指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

5.做好心理辅导:由于高三各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学生时常会出现一些心理或思想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以免影响学习效果。

7.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篇七

1. 对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

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一个特点, 考查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 离开了知识的积累, 能力很难形成。强调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考查, 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的某些专业名词、术语, 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和说明所学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含义, 并能用适当的形式 (如文字、图或表) 进行表达。这个目标分为三条: (1) 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但要知道它们的含义, 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 以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定量描述生物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包括用数学知识处理生物问题, 以及用简单的图、表和数据描述生命活动的特征等方面。 (3) 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和成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 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常伴有实验是现行高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 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解释实验结果 (数据) , 并得出实验结论, 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3. 能读懂生物科学方面的资料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 图表描述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从图表中提取所需的信息, 并具备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以及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4. 对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解上是不够的, 还要能在此基础上懂得生物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二穿珠结网, 构建网络体系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 (J.S.Brunner) 认为, 只有当新旧知识密切联系在一起时, 学生才容易记住这些知识, 而加强知识联系的重要方式是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

1.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高三生物复习时, 更容易借助知识本身建立知识体系。因为高三学生对书本知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 只是这种认识可能是凌乱的、分散的, 而此时若引导学生抓住主干, 建构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网络, 那么复习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是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知识基础。如生命的物质和结构系统、生命的自我更新和调节系统、生命的自我复制和发育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系统, 这四大系统共同构成全书的知识系统。在复习过程中, 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2. 专题复习, 培养综合能力

就生物的复习而言, 先构建知识体系, 配合经典题例, 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 之后再整合知识网络系统进行专题复习。 (1) 按知识分专题——体系专题, 利用知识辐射法和概念图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按实验分专题——实验专题, 如:验证性实验, 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 (3) 按题型分专题——题型专题, 如:曲线坐标和图形图表能力的培养, 遗传规律题的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能力的培养。 (4) 按热点分专题——热点专题, 如:基因工程、西部大开发等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 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孤立的, 而要形成一个整体, 并运用自如。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 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三调整心态, 激发潜能

健康积极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也是高考成功的关键,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样重要。高三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针对这些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调整,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复习的有效性。

1. 学习动机更加现实

高三学生由于知识经验及其储备的丰富和认识能力的提高, 对生物学科学习的意义、作用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能够主动去学习。

2. 情感更丰富且充满矛盾性

对高三学生来说完成学习任务, 并非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他们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当, 或对学习内容不适应, 而在学习上感到困难重重。但由于他们自尊心强, 敏感又争强好胜, 这使他们在面临失败时易产生压抑感和自卑感。所以, 充分认识高三复习、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对高三生物学习充满信心, 对自身发展以及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更有助于克服复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重基础、建网络、调心态, 这是高三生物复习的三个重要环节, 而对于教师, “关注”本身是最好的教育。因此, 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始终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使其以充沛的精力投身于高考备考复习中。

摘要:基础知识是构建科学素质的基石, 是学好生物学的根本。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从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调整心态, 激发学生潜能, 是成功的保证。

8.如何讲评高三生物试卷 篇八

高三生物总复习阶段,练习、考试与讲评是教师和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其中生物试卷讲评在教学反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试卷评析,可以使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盲目点及时进行弥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使学生错误知识点得到纠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那么怎样讲评高三生物试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课前通过对试卷的批改,分析出学生不足的、薄弱的环节,针对大多数学生易错、难懂的一些题目配合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这样可以使教师有效把握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所在,目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二、侧重错误原因的讲评分析

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是知识欠缺(如答不出或答错),还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审题失误(未看清题意和答题要求),还是技术性失分(如错别字或笔误等)。通过错误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字功欠佳,答时涂鸦

有的学生字写的不好,答题时还不认真,潦潦草草,或者歪歪扭扭,甚至还小如米粒,老师都有相同的感受:一份整洁大方,字迹工整优美的试卷给人以美感,从心里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想,如果它能多得些分就更好,所以结果是可给不可给的分都给了。反之,对于看不清的答案,一般都会按低分处理,因此考生若不注意这些,就很容易丢分。此外,有的考生字词功夫不到家,答题时错别字连篇,例如把 “杂交”写成“杂角”,“纯合”写成“纯和”,“隐性”写成“阴性”、“阴形”等等。

2、审题粗心大意

3.概念模糊不清

[例]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错解:C

错因:对单倍体、多倍体以及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关系模糊不清,因而在解题时片面地理解为单倍体是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个体,误认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它培育而成的植株为三倍体。正解:A

4.思维狭窄片面

[例] 如果滑桃(aa)接受了毛桃(AA)花粉,那么在滑桃亲本植株上结的是 桃。

错解:毛桃

错因:认为杂交后基因型为Aa,故为毛桃。而没有考虑到Aa是其子代的基因型,果实是由母本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其基因型仍为aa,杂交并不能改变母本的基因型。正解:滑桃。

三、试卷讲评要有拓展

对于一些题目,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可能是比较片面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学生把一些片面的、琐碎的知识点连接成线,以及形成对知识点多方面灵活运用的能力,试卷评析过程中可以由一个题目衍生出多个能力变式,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

四、试卷讲评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一堂成功的试卷讲评课,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如答问、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注重思路引导

在讲评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纠正错误,而应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对考点进行分析,思考试题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要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

[例]一条含有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合成它的RNA分子和DNA分子中,至少应含有的碱基数为( )

A.2000和4000 B.1000和2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

解题思路:首先明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DNA和RNA的结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密码子的概念;其次是思考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即DNA通常是双链结构,而信使RNA是单链结构;蛋白质是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的,信使RNA又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的;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最后形成氨基酸个数、信使RNA碱基数、DNA碱基数的对应关系为:1→3→6,所以答案应为D。

六、注重引导学生解题后多思善想

由于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哪样的错误,因此在解完一个题目后很有必要继续反思在解题过程中是否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是否将特殊情况代替了一般,是否忽视了特列等等。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学生易错的题,引导学生辨析,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根源,提高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例:人类每天的食物应既有一定数量的植物蛋白,还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这主要是因为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相比( )

A、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

C、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分析:本题学生很容易错选为B或C或D。因为不同生物的蛋白质种类不同,蛋白质不同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排列次序不同,氨基酸的数目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这四个方面上,同时学生对题目中“每天的食物应既有一定数量的植物蛋白,还有一定数量的动物蛋白”这句话所体现的真正含义理解不透。人体吸收的是蛋白质水解而成的氨基酸,因此对于人体来说,食物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以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次序意义不大,而食物中既含植物蛋白,又含动物蛋白,主要是弥补单一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不全。答案:A。

总之,高三生物试题讲评是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一堂高质量的生物试题讲评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练习的功效,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重视讲评课的教学。

上一篇:公司企事业2009年第一季度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会飞的教室》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