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2024-09-09

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共8篇)

1.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篇一

2012—2013第一学期教学处工作总结

青龙三中

教学处在教学管理方面处于学校的中心位置,对学校的整体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深化教学改革,发挥了教学处对学校教学的指导、服务功能,注重教学过程检查与监督,提高教研组工作的实效性,以“科研兴校,严谨办学”的办学思路为依据,努力做到提高科研的实效性,现将本学期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堂教学监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在期初工作会上,主管教学的李达校长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培训,张玉芹主任做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培训,姜玉洁主任做了“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的讲座,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课堂要尊重学生和面对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认真组织下班听课,并当堂检测课堂达标情况,认真统计,即时反馈。本学期我们听了每位老师的课,并面对面的交流,要求全体教师以课标为准绳,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量化打分。

3、充分发挥学科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听、说、评”一体化的模式,开展全校的五位名师和九名骨干教师135互动课堂公开课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必须参加听评课,而且年终考核听课一项查评课记录,并在评课过程中要求每人至少要提出两条建议供本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使本组每一位教师都对组内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达到了共同交流学习,集体受益提高的目的。张玉琴主任的政治课,姜玉洁主任的语文课,高建全老师的化学课,许立娜老师的外语课、马海燕、戴秀艳老师的外语课、赵云玲、王建辉、周平老师的数学课不仅为本校年轻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还多次送课下乡,为推动我县135互动课堂的开展起到引领作用。八年级李西永老师上的地理课用语简练,过渡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有展示有评价,是一节成功的“135”互动示范课。郑海瑛老师讲的《湖心亭看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符合“135”课改的内涵,又有延长发挥,学生 1

当堂互动有实效,集体达标率高,真正让观摩教师们体会到了较为成功的高效课堂。七年级许丽娜的英语课学生互动真实自然,轻松愉快,一个个“小老师”都很带劲,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说,会写,还兴趣盎然,令人难忘。

4、常规检查规范化

学期初我们及时安排好课表,发放各类表册,制定各种计划,每周都要依据教学计划周密部署本周工作,并积极组织落实。坚持做好常规检查,由业务校长亲自带队每两周进行一次大型的业务检查,检查老师备课、作文、作业、练习册以及三清情况。对检查结果不仅面对面的交流,还要实行量化打分表扬先进指导不足。这样一方面可以督导老师认真的、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活动保质保量的有序进行。

二、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形成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每双周教研一次,根据学期初制定的教研工作计划,以教研组为单位,上公开课、评课并总结、交流、反思本周的教学情况,研讨、制定下周教研主题。从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以及校本论坛等活动,使教师在观念上达成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纳入教师综合评价。并且,我们还实行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学科集体备课,教研时确定中心发言,再集体讨论。

2、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学习课标,挖掘教材

依据本学期学校研究课题“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开学初第一周教学处就首先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教材学习和研讨新课标,确定本学期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及授课安排,使每位老师对课标了如指掌,并都写了心得体会。

(2)其次各教研组又用两节时间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确定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同时同学科教师之间交流教学当中的经验并研讨突破重难点和关键点的有效方法,使教师们对本学期的教学心中有数。

(3)校级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推动了校本教研的开展。我校本学期开展了校级名师评选,经过个人申报、民主测评、课堂赛讲、即兴演讲、领导

综合测评等环节,评出校级名师9名,他们是:郑海英、谢凤霞、赵云玲、李海鸥、戴秀艳、许丽娜、李素先、冯立双、肖彩英、张继凯、张立侠、课堂赛讲时,学校提出“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评分标准,教师讲课时用新的模式。新课堂学生情绪高涨,教学环节张弛有度,学习效果良好。即兴演讲时围绕高效课堂选题,教师们运用新理念,结合课程改革和教学实际,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多种方法。

(4)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以“听、说、评”一体化的模式,开展全校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活动,要求本组成员必须参加听评课,而且年终考核听课一项查评课记录,教研组成员全体参加的听课于当天进行评课,及时把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新课程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前沿的教改信息展现给本组的所有成员,并在评课过程中要求每人至少要提出两条建议供本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使本组每一位教师都对组内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特色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达到了共同交流学习,集体受益提高的目的。八年级李西永老师上的地理课用语简练,过渡自然,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小组有展示有评价,是一节成功的“135”互动示范课。郑海瑛老师讲的《湖心亭看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既符合“135”课改的内涵,又有延长发挥,学生当堂互动有实效,集体达标率高,真正让观摩教师们体会到了较为成功的高效课堂。七年级许丽娜的英语课学生互动真实自然,轻松愉快,一个个“小老师”都很带劲,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说,会写,还兴趣盎然,令人难忘。

3、积极推进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1)建立了“135互动课堂教学改革组织机构”,成立了课堂领导小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教学管理与研究小组、教育技术与信息工作小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

(2)确立各学科代言人。

(3)对各学科教师和各班学习和纪律组长进行“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培训。

(4)由教学校长、各位主任分别到各个教学班对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学习,需要做那些前期准备工作。

(5)组建“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机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由教学处组织观看杜郎口教学光盘,研究外校成功的教学经验。

(6)学校抓典型学科、典型人编制导学卡,上观摩课,研究“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7)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对该模式教学工作每周进行检查和指导,使“135”教学模式的实施落到实处。

(8)我们制定了“小组积分评价”制度,即小组成员等级评价(小组长把握)、小组课堂表现记分表(科任教师把握)、小组课堂表现汇总表(班主任把握)。教师们认真实施,小组竞争激烈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每班期末评出三个优胜小组,我们按小组名次分别在总成绩中给小组成员加6、4、2分。

(9)学校每月召开阶段性研究汇报总结会,对积极参与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教师予以表扬。目前,通过系列举措,“135”互动课堂在我校已遍地开花,班级建设有声有色;导学卡由备课小组统一制定;课堂师生互动和谐融洽。出现了很多典型班级,在上次的全县观摩课,我们的“135”课堂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十多名教师为全县教师上观摩课。

4、集体备课经常化,校本教研制度化。在备课上,采用同学科集体办公、集体备课的方法,集体备课经常化,尤其是毕业班老师每节都自发的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研究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把教学中的困惑解决在集体备课中,有时还把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拿到教研组去研究,通过研究,制订出解决问题办法和措施,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周密安排部署,考试规范有序

期中、期末考试,教学处经过组卷、印刷、组织考试等诸多程序,繁而不乱,有条不紊。考试前,分别召开各年级组教师会,明确监考要求。考试后针对命题情况、各年级成绩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详细、周密的总结,对进步突出的班级、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全体教师发挥特长,搞出特色,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四、加强毕业班指导,协同年级主任搞好毕业班工作。

1、每次月考后都要分别召开九年级教师会,分析年级现状,并对教师提出教学的具体建议。

2、多次召开部分学生会,讲目标,鼓干劲,激励九年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竞争意识,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迎接中考挑战。

3、利用中午及课余时间与九年级学困生谈话,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沟通,方法交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还有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满堂灌,135教学模式没有很好的落实

2、部分学生厌学,个别学生在研讨环节说话、搞小动作。

3、个别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为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素质。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特别加强135互动课堂通实培训。发挥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课堂高效,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师生的评价制度,调动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篇二

一、源于课堂的实践:生态课堂下“自由”式教学的几个方面

生态课堂的理念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差异, 制定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以便更迅捷地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的能力。在课堂上, 学生的“自由”体现在自主研讨、独立探索、提出质疑、合作交流、探索延伸、自我想象、自我评价等方面。既要让生态课堂成为自由式的生态课堂, 又要让自由式的课堂成为生态式的自由课堂, 这是我们的理想。

1、让学生幸福地步入精神上的自由王国

生态育人的理念中包括营造轻松、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 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被强迫而是被吸引并激发了活力, 借此提高学生探索、参与的热情, 从而产生浓烈的课堂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提出疑问, 引导学生“入戏”是最常用的方式, 但要注意无论何种方式, 都要与本节课的主题相一致, 并能够让学生有所言、有所感, 由此来引导学生思维的转换。例如在教学九年级Unit 5 The difficult search for American products in the US一课中, 我出示了一幅图片, 照片中奥巴马正在一家造船厂演讲, 讲话的内容是发展本国经济, 减少对国外商品的依赖, 而背后的龙门吊上却异常清晰地印着:Made in China。这一对比, 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 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的振兴和伟大, 并且通过课本中的故事, 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到了Made in China在世界上的影响, 同时也告诉学生们, 中国的未来需要你们年轻人去为之奋斗。整个过程相得益彰, 对学生的兴奋点、认同感与责任感都把握得到位, 整节课显得异常的热烈, 也带来了学生精神上的出彩。

2、让学生尽情地“呼吸”探究时的自由“空气”

生态环境的培养还需要贯穿于整堂课中。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主题, 都要设置兴奋点和共鸣点, 要让学生注意的是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每一项主题和活动都要有意义、有趣味。教师的提问方式不能固定, 要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 答案要有差异化和多样化, 还可以使用“师生互搭”、“辩论抢答”、“互动座谈”的形式来实现。例如, 在学习诗歌《Mom Knows Best》时, 我让同学们观看了公益视频《Family》, 然后板书“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随后开展互动座谈环节, “Please tell us a word to express your family, then tell us why you choose the word.”学生通过互动, 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既拓展了思维, 同时也感受到了父母家人对他们深深的爱, 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My family knows me best, and for me they wanted only the best. They love me and I will always love them.”英语教材中, 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如food、travel、safety、family、hobby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激活这些内容, 让他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充分挖掘其探索的精神, 让“自由”的精神“多飞一会”。

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运用、教室座位的安排与布局上下功夫, 比如调整座位布局, 设立正方形、环形、品字形等布局, 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会让教学显得魅力十足。

3、让学生自信地展示个人的独特思想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场所, 师生的互动交流首先要通过课堂来实现, 高效的课堂互动方式, 能够让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带动, 从而真正形成“学习共同体”。以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为例, 如果教师总是以命令式的语气来提问, 比如“Tell me your hobbies in your life!”或者总是对学生的提问做出生硬的回答, 比如“I don’t like you.”或者“You are wrong.”诸如此类的言语, 学生必定会在情感上与教师拉开距离, 在这样的情形下,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低效的, 师生的思想无法充分交流,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无从体现。从生态课堂的角度来看, 教师的提问应该包含着情感的交流和对学生的期待, 例如教师在问:“Do you like eating noo⁃dles?”时, 其语气中要包含着好奇与渴望, 当得知学生的答案时, 教师应该鼓励与认同, 更多运用生活情景中的词汇来表达这一对话。例如:“I like eating noodles, too. Especially when my mother cooks it for me, that’s so delicious.”教师用平等交流的语气来结束对话, 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小组活动是英语课堂中常见的互动方式, 教师应该在细节中完善互动方式和规则, 无论是基本的pairwork、groupwork还是talent show、I am a reporter、speech con⁃test以及role play, 都要认真设计, 从而让互动交流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在讨论问题的设置上是否生动, 与现实生活是否相近,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从而使之既包含了全面性, 又包含了差异化教学呢?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 10—Unit 12单元复习课时, 由于复习的内容是一般过去时, 因此在写作环节, 我设置的题目是:《The Running Men》。该节目组上周来到我们的家乡录制了节目, 下面表格中是他们的活动内容, 你能把他们整理成一篇短文, 给同学们讲述一下吗?在这一环节, 我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图片, 并表达了自己对节目的喜爱, 然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内容与遇到的学习障碍, 并简单表达一下对《The Running Men》的看法, 最后完成写作。这样的设计, 能够让大家的思路走出狭小的空间, 进而与他人兴奋交流, 由此体现轻松、有趣的形式必定能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 自由的交流需要以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为基础, 天马行空式的自由课堂是要避免的。

4、让学生全面地拥有课堂评价的自由空间

生态课堂的评价体系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充满爱心、尊重个性、体现平等、倡导宽容。生态课堂首先是充满自由空间的课堂, 这种自由精神尤其应该体现在对学生心灵自由的尊重上, 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 互相交流、合作、评价甚至展开思想碰撞, 此时教师的角色绝不是一锤定音的法官, 而是春风拂面的长者, 课堂的评价也不再是饱含威严的措辞, 而是犹如绵绵细雨般的和谐之音。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常采用值日生汇报、自由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 让学生去感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进而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生态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 应以学生互评和小组评论为核心, 给与小组成员充分的自由评价的空间, 在对话练习、情景展示、才艺表演、写作竞赛、阅读技能、调查交流等各种活动中“放权”给学生, 让他们敢于评判, 不怕失误。经问卷调查表明, 两个班有75%学生认为对于小组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感受要大于教师的评价感受。

评价方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 在组内互评评价表中, 可以设置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很少参与小组活动、被动参与小组活动三项内容, 通过给与学生课堂评价的自由空间, 相信学生能够不断地发现自我, 并对学习充满自信和动力。此外, 利用书面作业、活动课、抄写本、日记等进行书写的评价, 也是创造学生“自由评价空间”的重要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营造轻松的气氛, 给与学生更大的评价权利, 评价内容可以是对本次作业的点评, 可以是学习的心得, 可以是一副幽默的简笔画, 也可以是一段英文的名人名言, 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协作, 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心理认知和能力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 其“自由式”的层次化特点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 在这其中必定会出现错误, 其评价结果也必定良莠不齐, 但它却让学生学会了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这种多样化、层次化的教学评价必定会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于现实的思考:不能让师生的自由驰骋沦为脱缰的野马

“自由”是一个中心词, 适当自由能焕发一个人的灵性, 而过度自由则会失去法度。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教师在自主、合作与创新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 他们将生态课堂简单地等同于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的思想“漫天飞翔”, 从而在教学思路上出现偏差。笔者认为教师在这方面需要澄清的几点是:

1、自由式的学习不等于放羊式的学习

生态课堂下,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活动, 教师应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 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知识的传授中, 由教师被动地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地学, 把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变成学生主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 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学生不会的教师精讲。但自由的学习并不是放羊式的学习, 过度的自由带来的是学生思维的混乱、内容的不清晰, 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 个别学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

2、自由式的教学不是对教学主线的背离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 掌控课堂的主线, 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的自由必须是在教学的主线下加以开展和完成的。学生的活动需围绕着教学目标, 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都是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 背离了教学主线的自由, 就不是自主性学习, 同时也背离了新课改的要求。

3、自由式的学习不等于自由式的教学

生态课堂的中心在学生, 学生的活动是主线, 但学生开展什么活动, 如何开展, 小组合作以何种形式出现, 如何在学生的自由活动中展示学生的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如何在活动中培养竞争、合作、积极的态度, 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探索和准备。如果单纯地把课堂完全放给学生, 把课堂变成菜市场, 教师不管不问,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篇三

请先别急于问我错在哪个地方,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你再问问身边的人。我知道你的回答是否定的。最近一段时间里,就“你的左脚和右脚一样大吗?”这个问题,我随机地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结果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初中女生多半都知道“自己的左右脚不一样大”,而初中男生则相对少一些。是啊,当我们在鞋店试鞋的时候,服务员经常会让我们把两只鞋都试穿一下,理由就是: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接下来,再给你出一个比较专业一点的问题:两个大小不同且各自又不对称的图形你能把它们摆成轴对称图形吗?这一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只是笔者的思维习惯罢了。

下面让我指出教材中的错误吧,请您翻开人教版(201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67页,在标题“13.2 画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3.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我们来整理一下这个动手画轴对称图形的过程:画左脚印 → 对折 → 描图 → 打开 → 得到右脚印。注意,这个右脚印是按照左脚印描图画出来的;在这个描图的过程中,就向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认识:一个人的左脚印与右脚印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左脚和右脚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应该明白这里的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在人教版(2013年6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八年级上册129页的右下角最后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教科书首先通过在半透明的纸上描图的方法,由左脚印得到了与它对称的右脚印。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形,归纳得出轴对称的特点。”

显然这里也认为“人的左右脚一样大”。我们再看一下人教版(200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39页,在标题“12.2.1 作轴对称图形”下面的第一段,其内容是:

“如图12.2-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的左边部分,画一只左脚印,把这张纸对折后描图,打开对折的纸,就能得到相应的右脚印。这时,右脚印和左脚印成轴对称,折痕所在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并且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对比一下这两个版本的教材,除了图的编号和一个标点不同外,其余内容完全一致。这说明两个版本的教材都存在同一个错误:“人的左右脚一样大”。

其他版本的教材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呢?笔者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218页上也找到了一个类似的例子,其内容是:

尽管这里只给出了一双脚印,显然是想引导学生发现“这一双脚印是轴对称图形”。请注意:这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承认“人的左右脚一样大”。当然,也许是编者在前两个轴对称图形之后特意举出一个非轴对称图形的例子。那只能说我的思维跟不上编者了。

另外,在2001年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84页里有一个“读一读”栏目:“‘瞎转圈的道理”,说的是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步行时左、右腿迈的步子大小不一样,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個圈。这个“读一读”是让学生知道由于“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的不相同”,所以“人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会走成一个圈”的道理。既然这里已经讲了“绝大多数人的双腿肌肉发育得不相同”,那么学生会不会很容易联想到(或应该引导学生得出)“绝大多数人的左右脚的大小也不相同”呢?在上册教材里讲了这个“‘瞎转圈的道理”,在下册教材里再用脚印来说明轴对称就不应该了吧?

笔者又查看了2003年版的湘教版、苏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相关章节,这些教材都未举“一双脚印成轴对称”这个例子,可能是注意到了“人的两只脚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事实吧。

4.教学处总结 篇四

本学期,教学处在学校全面改革的新形势下,立足本职工作,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了对年级处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特别是对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的强化管理和指导,圆满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为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实效

本学期,根据学校改革的总体规划,在教学处的总体领导和指导下,教学处的三个副主任具体负责三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大大提高了教学常规管理和工作实效。

1、在教学处的领导和指导下,教学处的副主任深入各自年级处的教学工作,既统一部署执行教学处的总体工作安排,又开展一些具有年级特色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结合学校督查组工作,教学处协同年级处,形成了“周周有计划、周周有总结”的常规机制,并深入年级处工作,检查指导年级处教学常规管理和总体部署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使教学处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

3、各年级处不定时地对教师上下班进行了抽查,并能与巡视课堂教学相结合,杜绝随意调课,停课事件的发生。使迟到早退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4、实行了多方位、多侧面、经常化的教学检查工作,加强了对备、教、辅、考等方面的管理。

1(1)在教学处的统一安排下,各年级处在本学期组织了两次大型教学检查与两次教学抽查工作。采取查看教案、作业、课课练,单元测试卷等文本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全程进行了检查、评价。(2)各年级处召开了各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

5、组织了期末、中期两次大型考试,进行了考试后的评比总结工作。严格把关确保了考试的科学性,严明考纪,确保了考试的公正性。考试结束后,进行了班级、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各个层面的总结工作。

6、继续坚持了蹲班辅导制度,加大了检查力度,确保教师在教室能够尽力搞好集体与个别辅导。

7、进一步完善了对电教、实验工作的管理。使高

一、高二各班级的学生都能不出教室而接受多媒体教学,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管理的困难。为此教学处修订和完善了《任课教师多媒体设施使用与管理制度》,夯实了责任,确保了多媒体设施不被随意损坏。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电教实验工作的其它制度,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登记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8、形成家校联合机制,优化教学管理。成立了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中期考试后,召开了学校及班级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学生在校的学习及思想表现,听取了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与建议。高三年级召开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大型家校主题演讲,为高三后期的复习备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坚持制度管理。完善了各种奖惩制度,在教学处的统一指导下,各年级处制定和完善新的《备课组考评细则》、《年级处对教师的考评细则》等。

二、加强了学生管理、扭转学习风气

1、协同教育处和高三年级处,召开了高三复习备考动员大会,使高三学生提前进入高考倒计时,让学生有学习的紧迫感,为高考再创辉煌奠定基础。

2、召开了高

一、高二学生“扭转学风”的动员大会,针对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不浓等情况,专门召开了学风动员大会,对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对课间操实行了改革,针对学生课间操做操懒散,既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能很好体现我校学生良好风貌,本学期教学处对于课间操实行了改革,即先跑操,两圈后集中起来进行全体学生集体朗读背诵约8分钟,再由广播统一领誓,全体学生进行集体宣誓,既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培养了学生争分夺秒学习的好习惯。

4、各年级处针对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无课本等现象,协同科任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并把课堂秩序纳入到教师考评细则,使课堂秩序有所改观,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强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1、继续加强了的课改通识培训与操作培训。采取派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本学期全员到宜川中学学习,深入课堂、教研组、备 3 课组、教师办公室,与宜川中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和学习。学习回来后,召开了教研组和备课组会,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我校课改的突破口。同时请来了宜川中学蒋永升副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作了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会,会后组织教师认真反思,并提交了反思稿。

2、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的管理。本学期,备课组活动在在年级教学副主任的负责下,定时间定地点召开,并由年级处领导和干事进行检查,对活动的内容、参加的人员作详细的登记,并纳入到备课组考评细则,这样就把备课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研讨,为实施新课改,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

3、在教学处的领导下,高一年级实行了“骨干教师引领课”,高二年级实行了“备课组听评课互研活动”,通过这些教研活动,使我校的教研风气越来越浓,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蔚然成风,有效的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指导班级开展小组建设。协同教科室对试点班级的小组建设给予了积极的理论指导,并召开了课改小组建设试点班级的科任教师大会,对科任教师进行培训和动员,有效推进我校的新课程改革。

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脉,教学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是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本学期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评选出了新一期的骨干教师,加快骨干梯队的建设步伐,形成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

2、开展了“追踪指导”、“师徒结对”“新教师汇报课”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提高,使他们很快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骨干与中坚。

3、组织青年教师的业务考试,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论文竞赛活动。

5、从业务考核,专业知识考试学生评教、教学实绩、考勤、教研能力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了考核,客观公正地为教师排队,为评优树模提供依据。

6、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

五、加强了高三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制定出更加趋于完善的《55552015届高三年级复习备考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科复习备考计划。

2、开学几周,在教学处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我校首届校内高考研讨会,就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各备课组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制定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复习策略,为再创我校高考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召开了三会。召开了高三年级代表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给予及时解决。召开了高三年级教师座谈会,讨论了复习方法,动员部署了复习备考工作。召开了高三全体学生大会,动员了复习备考工作,指导了复习方法,疏导了心理。

6、实行了早提前和晚延长,教学处加强了对高三年级教师上下班、蹲班辅导、朗读辅导等方面的检查,定期对高三年级教师的教案、学生的练习册活页题进行了检查,切实做到了管理上不留空档。

5.教学处工作计划 篇五

1、以活动为载体,让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引学生到教师中来,通过交流与互动,加强师生对话,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系,努力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学期,教导处每月安排一次整体性教研活动,各年级每个月要安排一次全年级活动,每个班级两个星期安排一次全班性活动,活动方案以文本形式报教导处。

2、成立初中学生督导队,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来,通过劳动增强对老师对学校的感情,通过参与提高对学校管理、决策的认识和理解。

3、创建学生论坛,创新班会课形式和内容,用好德育材料,内化学生思想和情感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以规律人、以美丽人为工作目标。

4、以“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入,大力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激励学生达标争优,强身健体。永铭感恩,打造“和谐校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学会对父母感恩,对师长感恩,对同学感恩,对社会感恩。关注心灵,打造“诚信校园”。制定并实施《创建诚信校园实施方案》,使学生“学诚信知,说诚信话,做诚信事,当诚信人”,在家做诚信子女,在校做诚信学生,在社会做诚信公民,形成良好的道德自律和评价能力。

二、重视教师业务和技能的提高

要念好“三字经”:一是“学”,教导处将继续组织新课改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采取“走出去”(组织外出交流、学习,参加各类培训)、“请进来”(聘请教育专家、名校同行讲学);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安排校内学科名师讲座;各教研组要制定、实施《学科培训计划》。二是“考”,继续组织以“新课改、新课标”为核心的教师业务知识考查或考试。三是“赛”,本学期要组织一次5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参加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做到“六个一”,即“开设一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教改课),编写一份本学科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后记,读一本好书,撰写一篇贴近教学实际的论文”。竞赛的结果作为业务考核的依据,记入《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抓实三个年级学期过关考核。期末考均采取“优生数、均分率、定位率、优秀率、满意率”五个方面综合评估;结合年级、学科教学目标,进行纵比(同一教师看每次成绩的进退)、横比(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看全县的位置,与县内同类学校的差距);统考学科和学业水平测试学科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三是中考目标考核。根据学校下达的指标,实行“岗位目标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责任追究制”,拉开奖惩档次,本学期教研活动主要有: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听、评、说、上);分学科进行教师技能培训;优秀教案评选;优秀作业展;师徒结对工作;教学论坛等。

三、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建全班主考核机制。

1、出台《莘亭初中部班级管理常规》,对班级管理中每天、每周、每月要做的事情加以规定和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班级管理程序。

2、依据班级管理常规,出台《莘亭初中常规管理量化评分表》,从出勤、环境卫生、用电照明、出操、宿舍管理、守纪、活动等方面给予量化评分,每天公布,月底汇总,对班级进行考核。

3、加强学生管理检查力度,使各项评分更为准确客观,改进班主任津贴发放办法,使考核更为科学合理。

4、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莘亭学生一日常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日常行为给予明确的要求和具体规范,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明确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办法和程序。初一开展“行为规范与爱的教育”,初二开展“责任、自主与诚信教育”,初三开展“理想、健康与人格教育”等。

四、细化、强化教学管理,改变粗放式管理现状,提高教学质量

1、总结分析上学期成绩,对照数据,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明确新学期努力目标,拿出改进措施。个别对比下降幅度比较大的学科、班级要写出分析报告,定出改进措施和计划。

2、利用教师会、集体备课、外出培训等平台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习和研究,强化内功,进一步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实行教学的三个转变;备课向设计转变;上课向情境转变;作业向对话转变。

3、建立各种检查和评估制度,监控教学过程,严格教学秩序。教导处值班对教学常规检查要认真记录,每天有专人查课,一天三次,教师小预备进入课堂,保证严格的上课秩序和规范。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和监督,及时对教与学作出诊断,以便整改。年级组配合教导处一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学生代表和班干参加,及时了解并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一月召开一次教研例会,每周坚持集体备课两次;将“教学六认真”落在实处,课堂一节一抽查,教案、作业教导处一周一抽查,一月一大查,教研组两周一检查,教导处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并将结果纳入教师考核中。

a)、以双周练、月考、常规检查细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初一年级、初二、初三特色班实行双周练,考试科目为语、数、外、理、化。

b)、教学工作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教科研、专业发展”做足文章。根据孙校长在开学工作会上的要求,念好“十字诀”。即:目标要“当”,课堂要“实”,作业要“精”,辅导要“细”,检查要“勤”,考核要“严”,方法要“活”,手段要“新”,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所以在教学常规方面提出如下要求:

(一)备课方面的要求

1、上交教案要有打印封面,注明姓名、任教班级、任教学科。

2、教案要注明备课时间、上课时间以及总第----课时。

3、教案的整体设计要美观大方,书写工整。教案提倡手写活页纸,每学科每周第一次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讨论重难点,然后主备人在第二次集体备课之前备好一周教案,打印发给备课组其他教师,第二次集体备课讨论教案,各人再进行二次备课。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上课前,所有教师将当周教案和听课笔记交教导处,未及时上交,视为当周未备课未听课,第三节课教导处几位主任和各教研组长检查教案和听课笔记,写好小结。每周一下午通报上周教学工作检查结果。如果是打印教案必须有详细的二次备课,无论哪种形式,都应眉目清晰,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4、教案项目要齐全。应具有的项目有:

(1)课题。

(2)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自学课、实验课、社会调查课等。

(3)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能力、技能、情感等。

(4)教学重点、难点。

(5)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演示法、探究法等。

(6)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在教案中要明确体现出来。

(7)板书设计。

(8)教学后记。要求总结课堂教学得与失,可以是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延伸。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案。教师要在个人钻研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分课时认真编写教案,讲评课也要备好教案。

各备课组在正常教学中,一定要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同类班级统一作业布置,统一单元测试。

(二)上课方面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40分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具体要求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要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环节清楚,步骤合理,能体现教学的重点,使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正确:讲解教学内容,要注意科学性和严密性。对每一个概念、定义的表述,对所有定理、定律的论证以及对例题的讲解,都要准确无误。

3、渗透德育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德育教育有机地贯穿在各科教学之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改革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意讲练结合,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

6、夯实教学基本功。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讲、解题示范、实际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能力。(1)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简练生动,尽量用普通话讲课;(2)板书正确工整,清楚精练,布局合理,体现讲课重点和过程;(3)教态亲切自然,能贴近学生心理。

7、严格上课常规。(1)教师应在上课前3分钟预备时进入教室,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体育课、实验课、音乐课、微机课等要提前5分钟组织学生整队前往相应地点。(2)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无故离开课堂,不得提前下课,严禁课堂接打手机。眼保健操时,当堂课老师在做眼保健操前到班,督促学生做好眼保健操。(3)严格要求学生,维持好课堂纪律,上课、下课学生起立时动作要整齐,课堂上要求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听讲,积极参与,决不允许学生趴在桌上听课或者睡觉,保证每一堂课的质量。(4)对没有按照要求带好课本与相关练习的学生要提出批评教育,保证教学措施落实到位;(5)爱护学生,不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对学生有成见,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指导学法。要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教育、督促学生养成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的良好习惯。

(三)布置和批改作业方面的要求

作业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按照课程的要求,明确提出作业的内容、数量、次数及交作业的时间。具体要求如下:

1、布置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所选习题要经过两次集体备课精选出来,难易要适中,作业量要恰当,引导学生自觉做课外习题。

2、凡布置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深度和广度,弄清各类习题的安排意图、要求和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3、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坚决杜绝抄袭现象。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一般在当天放晚学或第二天早读前交清。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要进行教育,并限定时间补交作业。

4、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作业必须规范化。要求字迹端正、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作图准确、答题完整、卷面整洁,各科作业要有具体要求。对潦草、马虎,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令其重做。

5、作业要按时认真地批改,不错改、漏改,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和批改,提倡写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明确学生今后努力方向的作业评语。对基础差的学生提倡面批。作业批改要注明批改日期。

6、及时纠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带普遍性的错误要在课堂上集体订正、讲评,个别性的错误要求自己订正,并在下次作业批改时一并检查批阅。

各教研组长,对本教研组教师的作业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年级主任、组长负责本年级各学科作业量的调控。教导处不定期检查教师布置与批改作业情况。作业量及作业时间规定如下:

(1)、作业量:

语文:作文2周1次,小作每周1次;数学:每周4次作业纸,天天有作业;英语:每周2次作业纸,教辅除外;物理:每周2——3次作业纸,每堂有书面作业;化学:每周2——3次作业纸,每堂有书面作业;政治、历史:每月3次作业纸;地理、生物:每两周1次作业。

(2)、作业纸评价为优良中差(英语为abcd),单元测试卷可以打分数。

(3)、每次学生作业批改过后必须注明批改时间。

(4)、每周五下午第四节课教导处检查学生当周作业,并在下一周星期一通报检查结果。

(四)、听课要求

各教研组要组织教研组内各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教研组负责人应该在听课的基础上对本教研组教师加强学科指导。教导处每周检查教师听课情况,并及时公布。

1、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周听课1—2节,其他教师每周至少一节,每学期不少于20节。中干每周一次推门听课。

2、听课时要认真详细记录,做好评价分析,课后相互交流。并在教研活动中提出科学评价,听课记录中要注明时间、授课人、学科、节次、课题及所听班级等。

五、以课改为重点,切实提高教研工作实效。

本学期我们将教研工作抓实抓细,努力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个年级,每门学科,渗透到每一位教师及教学的基本环节中。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研制度的建设,重点健全教研组教研体系,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提高备课的实效,各教研组、备课组都要制订好计划,做好妥善安排,全体教师每周参加教研组活动一次,时间不少于1节课,教研活动形式可以有:教研组长准备材料带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说课或公开课的评课活动,交流外出学习心得,教学论坛等。集体备课是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一人主讲,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备课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有:

(1)对照教学计划,检查当前教学进度的执行情况;

(2)明确本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研究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4)统一作业布置和单元检测内容;

(5)检查总结前一阶段教学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6.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篇六

2009-2010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09年是我校跨越的一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它既是对2007年迁入新校址以来“三个转变”方针的实践总结,又是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新起点。

本学期教学处在县局教研室和总校、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县局下达的教学工作要点,以“继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持续发展的方针,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常规管理,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学研究,追求高效率、高目标,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得到稳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管理。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开学初,根据县教研室的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在以李校长为首的全体教学处成员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制定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各学科、各年级组、教研组再依据校级各类计划制定年级、科组、教研组计划。教师再根据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计划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各级各类计划制定时均做到有内容、有时间、有专人负责,有措施要求等,实现了计划的精细化,提高了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学校各级教学、教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本学期,我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能开齐、上足、教好各门各类课程,重视了综实、校本、体育、艺术教育,重视了安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有力的促进了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严格进行质量检测。

本学期,我校继续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对全校三至九年级进行了三次月考、一次期中、一次期末考试;同时还配合总校质量检测,对六年级、八年级分别进行了统考、抽考。每次考试教学处都精心组织。试前,宋主任都周密的安排每一个环节,争取做到没有任何一点疏忽。严肃考风考纪,杜绝一切与检测有关的弄虚作假现象,为每位教师创设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同时,精心组织命题,体现课改精神。在注重基础性、操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4、注重了全过程管理。

每月对教师的业务进行检查,几位主任分工合作,对备课、作业、随堂练习等细致检查。与全体教师交流,指导,共同提高。本学期,李校长严格制定了主任查课制度,每一天都有一名教学主任查课,从周一到周五,没有间断。基本上杜绝了空课现象。督促、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切实体现对教师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价考核诸环节的全过程评价,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抓教学改革。本学期我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反思、总结经验,以“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扎实开展课改信息交流与课改练兵活动,努力搞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1、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现代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各种讲座,加强教师理论修养、陶炼师德。本学期,蒋校长、李校长,分别针对生本教育、陶行知教育理论组织校本培训学习;王文双、宋春玉两位主任分别就《新课程标准》、《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讲座。尤其是蒋校长从广东考察回来后,带回了生本教育的课堂实录,全体教师观看后,受益匪浅。参加、观看各种讲座,既丰富了老师的理论修养,又净化了老师的心灵。

同时,又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多媒体课件中FLASH动画制作、新课程远程培训。促使教师掌握Word、PowerPoint、Excel、Internet 等一般的现代教育技术,并与所教学科整合,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又推进了教师的继续教育。

2、开展听课、评课、听讲座系列教研活动。

一学期以来,我校认真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不仅在校内互相听课外,还外出听课听讲座等。听课活动的经常化、随堂化使课堂更开放、更有效,同时还给教研活动提供无尽的资源,加上听课后教师之间正式或非正式的评议活动,促使了群体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讲座则带给老师更新的观念,形成科研型的教师群体。一学期,教学处分别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两轮的听课。从毕业班开始,一直到 小三,每一位教师都有展示的机会。由包组主任带队,分学科进行。于秀丽、历辉、李建平、张胜利、陈仲来、马淑平、陈军丽、杨兴国、王天民各位教研组长的尽职尽责;李敏霞、张艳荣、满学飞、刘翠华、申亚娟、王青松、程凤艳、李连荣、厐亚维、马宝松等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为我们的教学成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我们各个教研组,也以不同的教研形式,丰富多彩地开展活动。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表现出色的有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学应变能力,我们还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骨干教师的公开观摩课活动。通过观摩课,探讨教学中的有关的问题,以此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一学期以来,陈仲来、陈军丽、历辉、宋春玉等几位骨干教师分别在英语、地理、语文等几大学科进行了引领,收到良好的效果。

3、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活动。我校的校本课程是以我校的少年军校为依托,开展国防教育。初,教学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编订出适合年级特点的国防教育教材。综实课程以创建绿色校园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手脑并用的实践锻炼。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能力;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张万印、刘亚芬、肖建华三位实验室管理员,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对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杨兴国、白丽华等教师,在平时教学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4、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课例研讨、论文、案例分析、课题研究 成果评比系列活动。根据县教育局、总校的工作重点,在本学期以来,我们注重了课堂教学达标工作的开展。先后有历辉、申亚娟、张艳荣、满学飞、马淑萍五位教师,高标准顺利通过本学期县教育局组织的课堂教学达标。同时,教学论文、案例、教学故事等撰写既能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而评比则有利于激励,有利于导向。于是,学校集二者之功能,围绕上级活动,举办论文、案例分析、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系列活动,由校级初选到总校筛选,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从这些评比活动中可看出:①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增强。大部分论文以课改论题为主,根据课改理念去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对学生素质培养进行有益尝试,结构严谨,论点鲜明,论述充分,论据充足,行文流畅,有自己的独特见解。②文体多样,能体现我校教师学习、体验的多样化,除大部分为教学论文外,还有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学反思等。③与实践结合很紧,说明反思意识和能力增强。大部分论文所举例证,皆是教师们教学实践中案例。陈丽英、陆晓燕、肖丽娜、王素君、翟静娴等教师在这些评比活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三、抓素质教育。

本学期,我们继续抓好素质教育,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品牌意识,继续把中华经典诵读和校本课程开发这两个品牌做大做强,并以此带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1、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学期以来,我们深入课堂发现,我们的教师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精心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教学处针对教学现状,每听一节课,都随身带着落实“堂堂清”的训练纸,根据当堂教学内容,出一些体现本节教学重点的训练题题,随机抽学生,当堂检测。检测中发现,李建平、李敏霞、肖晔、肖建华、陈军丽、张艳荣、肖丽娜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很好。所抽查的学生,当堂训练题几乎都能熟练掌握。

2、改革评价方式。

为切实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根据县局的部署,我校把考核改革作为构建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突破口,对学生的考核以书面考试、口语和操作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四结合”,即: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分解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灵活性评价与多样性评价相结合。我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测试内容、测试办法和评分标准。同时注意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所测试的内容除了课本上的背诵和部分口语交际外,还包括生活中的听力、口 语交际、测量、调查统计等能力的测试,体现了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内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的原则。

四、抓教科研工作

教科研工作,历来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工作无从下手。但近两年来,我校教科研工作却凸显成绩。蒋校长为课题组长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的研究》课题,经过两次市级论证,获得市级优秀课题的称号;李校长、陈仲来、陈军丽、张万印四位课题组长所带头研究的《情境教学在数学课中的高效应用》、《中小学生英语发音不规范问题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与实践》、《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与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与策略的研究》四个课题,也成为县级课题研究中的佼佼者。而且,在本学期县教学评估中,教科研档案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五、善于总结经验

在本学期,我们几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每一次试后,都分年级或全校性总结。尤其是在总校举行六年级统考、八年级抽考后,我们分别进行分析总结,查找胜利失败的原因,鼓舞教师信心,争取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六、取得成绩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教学成绩蒸蒸日上:

1、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效益。

2009年中考,继2008年之后,又创造了一个新辉煌。连续的中考成绩优异,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社会效益。不仅赢得了家长的 满意、社会的称赞,而且在本学期开学初,周边地区的大量学生转入到我校就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良好的开端,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了无限的干劲。

2、尽显办学优势。

在本学期期中,总校对六年级、八年级进行了统考和抽考。尤其是我们六年级的成绩,历辉、邵兴华、吕海华、满学飞四位教师的成绩,除拉马沟小学的一个十多人的教学班外,全部名列第二名。看看我们的基数,两个教学班,每个班级有将近40名学生参考,与他们的几名、十几名相比,我们的成绩多么的来之不易!初几位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之外,这不能不体现了我们寄宿制学校、跟班教学的优势。

3、追求更高目标。

本学期,我校的图书室建设,不满足于过去仅有的规模。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图书的录入,而且申报了省级图书室。顺利通过验收,获得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档案建设工作在逐步加强。今年的县级教学评估,我们又以优秀的成绩为本次县级评估画上圆满的句号。教学处的全体同志仍没有松懈,不断完善,准备以高标准通过市级评估。

七、不足之处

1、教科研活动开展的不理想。集体备课时有计划、有组织的研究教材、教法的少,自发性的多。听、评课和学科性的活动多,专题性的研究及赛课和论文获奖的少,缺少过硬的青年骨干教师。

2、个别生源素质差,厌学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管理仅停 留在形式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学习的问题。

3、课改思想不活跃,满堂灌现象仍很普遍,个别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待提高。

八、改进措施

教法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也是学生厌学,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原因,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加强培训,树立新课标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学习实施生本教育,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尽快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校教学工作已走上正轨,形成了良性循环,势头很好。一个好的制度和做法坚持执行落实一周,一学期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长期贯彻执行之,并使制度内化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学校教学的特色和文化。追求高效率、高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始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相信: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有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努力改正我们工作中的问题,一定能把我校办成教育教学堪称一流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名校。

7.初中教学处工作总结 篇七

一、深入调研, 摸实情

2013年3月, 省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活动的通知》 (黑档办发〔2013〕7号) , 并将此项工作列入《2013年省级重点档案工作目标》中。一是摸清底数, 找准症结。集中对全市18个区、县 (市) 所辖的182个乡镇、1 883个行政村的档案工作基本情况进行摸底统计。统计结果显示:182个乡镇仅有18%的乡镇设有专职档案员, 其他均为兼职;有26个乡镇无独立档案室;70%的乡镇无专门用于档案工作的电脑。行政村的档案工作更不容乐观, 有367个行政村无办公用房;95%的档案员由村会计兼任, 不具备档案业务基本常识;98%的行政村无网络设施设备;所保管的档案种类单一, 大部分仅为会计档案, 历史档案、文书档案严重缺失, 仅存的档案也因保管不善, 损毁严重。由此可见, 我市根本不具备以区、县为主体整体推进的条件。二是借鉴经验, 理清思路。在掌握了乡镇、行政村档案工作情况的基础上, 2013年6月、8月, 市档案局组成市、区 (县) 档案局长学习考察组, 由局长、党组书记朱平, 常务副局长郭淑媛亲自带队分别赴宁安市和北安市实地学习考察被评为国家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创建工作国家示范县工作经验。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组织协调、经费投入、软硬件配备情况以及在档案收集、整理、规范化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研究剖析我市创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三是有的放矢, 靶向定位。2014年, 省档案局再次将创建工作列入省级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当中, 要求地市所辖区县要有三分之一的区县达到创建标准, 我市至少有6个区、县 (市) 要达到省级示范县创建标准。市档案局在2013年创建的基础上,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 转变工作作风, 在主要领导的带领下组成两个调研组赴9个区、县 (市) , 24个乡 (镇) 、行政村, 深入一线对创建工作开展调研。此次调研改变以往“只听不看”的形式, 在“听”的基础上, 实地查乡 (镇) 、村级室建档情况, 组织市、县、乡、村四级档案工作座谈会, 就村级档案管理模式及规范建档种类进行交流。调研组提出要靶向出击, 突出重点抓两头。一头是基础条件好, 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标准;另一头是基础条件较差, 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标准的, 对这一类型的乡镇和村, 要采取一家一户的“会诊”, 一家一个办法, 不能搞一刀切, 能够村档乡管的就村档乡管, 能够在现有基础上挖掘潜能, 使档案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时候要打组合拳, 集中力量搞突破, 采取县、乡 (镇) 、村集中搞会战, 一家一家地帮。在抓两头过程当中, 要注意以点带面, 抓好典型。

二、科学决策, 出实招

哈尔滨市档案局党组提出了“三步走”、“领导包保”、“典型示范”、“签订责任状”、“回头看”等一系列的推进措施, 有效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是积极协调, 科学决断, 提出“三步走”。2013 年9 月, 针对我市乡 (镇) 、行政村档案工作底子薄、欠账多、基础差的实际状况, 为贯彻落实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以创建活动为契机, 切实改变农村档案工作的落后面貌, 推动农村档案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局领导多次研究, 并与省档案局协调, 决定以乡镇、行政村为主体, 分“三步走”开展创建活动。与市民政局、市农委联合印发了《全市加快推进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乡镇、行政村活动实施办法》, 明确提出了用3 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开展创建工作, 并组织召开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档案工作示范乡镇、行政村推进会,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二是点面结合, 典型引路, 强力推进。在2013 年创建工作的基础上, 按照省级重点档案工作目标的要求, 2014 年7 月, 市档案局采取点面结合、典型引路、同步推进的方式, 选定了具有代表性的道里、阿城、延寿、尚志、五常、木兰6 个区县作为示范县创建达标单位, 以区、县为创建主体, 辖区内所有乡镇、行政村全部开展创建工作, 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其他12 个区、县 (市) 要在第一阶段示范乡 (镇) 、行政村创建的基础上, 按原方案要求进行第二阶段创建工作, 到2014 年底区域内60%以上的乡 (镇) 和60%以上 (含60%) 的行政村档案工作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为按时完成创建任务, 市档案局制发了《哈尔滨市档案局关于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创建活动安排意见》、与6个区、县 (市) 档案局长签订了《2014年度创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目标责任状》, 明确工作任务;采取超常规措施, 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 每人包保1个区、县 (市) , 以点带面, 加强领导;以市档案局的名义向6个区、县 (市) 党委、政府制发《关于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区活动所需经费的函》, 解决创建所需经费;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先后2次召开创建推进汇报会, 听取6个区县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聚焦创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共同研究推进措施。三是开展“回头看”, 巩固成果, 完美收官。今年初, 市档案局制发了《2015年全市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活动安排意见》, 要求道外、宾县等12个区、县今年要全部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标准, 并要求去年已开展创建工作达标的道里、五常等6个区、县 (市) 要开展“回头看”工作, 进一步巩固创建工作成果;以市档案局名义制发了《关于将创建活动所需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的函》, 分别发送12个区县政府, 建议其将创建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由局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成立了4个包保推进组, 组织其召开推进会、培训会, 协调创建资金、地指导其乡镇、行政村档案工作, 解决创建工作难题。

三、上下联动, 显实效

一是领导重视, 资金有保障。通过开展创建活动, 在市档案局的强力推动下, 各区、县 (市) 党委、政府及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明显增强, 积极听取创建工作汇报, 成立组织机构, 并亲自深入村屯开展调研摸底, 落实工作责任机制, 协调拨付专项资金。有的区县将乡镇和行政村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及当地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督察事项, 为推进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3 年来, 18 个区、县 (市) 先后协调、筹集、拨付创建专项资金共计453 万余元。二是摸清底数, 延伸触角。通过开展创建活动, 各区、县 (市) 档案局对辖区内乡镇、行政村的数量、档案工作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 摸清了底数, 并结合实际, 采取形式多样的档案业务指导和服务, 触角直接延伸到村屯。多数区、县 (市) 档案局直接深入到镇、村, 手把手教、面对面指导。3 年来, 市档案局的指导人员不辞辛苦, 自驾车多次往返各村屯之间, 现场进行指导。三是典型示范, 提升水平。随着创建工作的推进, 市档案局分别组织召开延寿、依兰两次现场推进会, 推广创建经验, 汇报“回头看”情况, 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创建成果。各区、县 (市) 档案局, 均集中组织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业务培训会, 有的还编制了《创建工作指南》, 采取现场看、听、教、学等多种方式, 对乡 (镇) 、行政村档案人员从材料收集、鉴定、分类、整理、归档到建立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检索工具、档案管理制度及档案设施、装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专项培训。锻炼了队伍, 基层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四是乡镇、村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进一步规范。通过创建活动, 18 个区、县 (市) 的乡镇、行政村采取村档村管、村档乡管等多种方式规范档案管理, 建立了档案室, 均配备档案装具、电脑等设施设备, 乡镇、行政村已初步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 制定并完善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达到省、市级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其中, 延寿县延寿镇城南村在开展创建活动中, 挖掘到1947 年有关村民挣工分, 分配粮食的珍贵历史档案1 份, 现已由延寿县档案局接收进馆。道里区档案局也在创建活动中征集到村民保管的北宋时间的铜钱127 枚, 丰富了档案种类。同时, 通过编写村史、村志、沿革、大事记及口述档案等形式追溯历史, 弥补了历史档案的缺失。

8.分数意义教学的着力处 篇八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象促使笔者追问:分数意义的教学,我们该在何处着力,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

一、 在分数与整数的特别之处着力

从外在形态上看,分数与整数最大的不同是分数是借助于整数,用两个整数和一个分数线组成了一个新的数;从实际意义上分析,导致分数与整数本质差别是计数单位的不同。尽管分数单位同整数的计数单位本质相同,但整数的计数单位是固定不变的:个、十、百、千……,而分数的计数单位是变化的,随着平均分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创设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本质是源于度量,能够解决物体不可度量属性的可比性,感受到将分数单位累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数。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我们常出示一个平面图形(图1),让学生判断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学生一般会想到,不再会想到其他的分数。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图形出示的方式(见图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进行分,将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后,恰好其中的一份与正方形的大小相同。正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6个■是1。“分”是认识分数的第一个动作,只有等分,才能关注分数单位。再遇到类似图形时(如图3),学生就不会轻易否定不能用分数表示,而是分一分,找到合适的单位后再来确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分数与整数相比,关注整体又是一个重点,在三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专门训练,本节课中我们直接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整体的变化引起表示结果的变化。

小长方形代表的是几分之一,为什么?

现在小长方形代表的是几分之一,为什么?

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寻找用分数表示的可能。图4中学生可以找到、,图5中可以找到、、、,答案的不同源自学生选择的是怎样的整体,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选择整体的重要性。

在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处、异同处着力,既顺应学生已有的关于数的经验,延续了自然数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计数原理,分数特殊的形态就有理可循,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性质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在分数蕴含的数学思想上着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数学内容价值的核心体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已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渗透分数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感悟分数的价值。

首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是面积模型表示分数,我们还可以借助数轴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与面积模型和实物相比,线段模型更抽象,但在数轴中,数形结合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分数可以表示关系,也具有测量的意义,同时在数的体系里为分数找到它的位置,便于学生体会分数的稠密性以及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其次,渗透等价类思想。如我们可以设计按要求摆红蓝两种圆片的活动。同桌两人分别摆出红色圆片是蓝色圆片的,在学生多样摆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不一样,却依然用表示?还可以表示怎样的摆法?在操作、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分数可以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

第三,渗透转化思想。分数意义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语言与分数符号表示之间的转化,也需要让学生经历将几个分数单位聚成1个分数,分数也可以看成几个分数单位聚集结果的转化过程。如分数墙的制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用分数条制作分数墙,在摆一摆、比一比中发现不同的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分数单位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借助于形发现分数之间的联系,并能自由地进行分数单位间的转换。

数的概念中除了数形结合、转化和等价类思想,还蕴含着公理化思想、函数思想,教师未必要讲给学生,但引导学生思考时应有这样的意识,将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的掌握伸向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在展现分数的丰富内涵上着力

德国科学家克罗内克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都是人的作品。从数学发展史来说,分数是第一个由人规定的数。由于人为规定性,分数的抽象性、分数内涵的丰富性都给学生认知分数带来了困难。大部分教师都选择在一节课中认识分数内涵的一部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但实践中发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和下册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再到五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六年级上册认识分数与比的关系,用很长的战线让学生逐渐接纳、理解分数,这样安排有利的同时也有弊,学生建立的分数概念是支离破碎的,直至在六年级学生遇到1÷3时,还会纠结除不尽怎么办。所以,在分数意义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留有时间,让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整体展现分数的内涵,看到分数内涵的生长,感受生长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智慧。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现实背景下分数的内涵。

首先,理解测量的含义。用一根绳子测量一个木箱的长,发现木箱的长还不足一根绳子的长。怎么办呢?分一分,找到合适的单位再量。将绳子分一分,得到一个新的测量单位,然后用分得的“单位”量一量木箱的长。测量的结果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测量单位,也就得到了一个分数。

其次,理解商的含义。讲述200多年前,人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表示把7米长的绳子分成3等份,每一份的长度是多少,瑞士数学家欧拉指出,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米,这样新的数就产生了。追问:2÷3的商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理解比的含义。出示黄花( )朵,红花( )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 ),变换括号中的数值,学生自然经历了从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倍逐渐到了黄花朵数是红花的几分之几的过程,再组织学生交流,你现在眼中的分数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有分数呢?它还可以怎样?

尽管我们只能用很短的时间展示,没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分数的内涵,但可以避免学生看到分数的一部分就以为是全部,意识到这只是分数意义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数学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也许会更加丰富。

在丰富分数内涵的过程上着力,可以让学生感受分数的生长性和数学发展中人类的创造与智慧,同时用这样的精神影响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

参考文献

[1] 刘加霞.通过“分”与“数”,分数是个“数(shù)”?人民教育[J],2011(6).

上一篇:80后女性励志英文名言下一篇:【精品】竞选班干部演讲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