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2024-08-31

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精选9篇)

1.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一

完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机制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外经贸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和科技兴贸工作,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我市“出口名牌”战略和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我市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的意见》,加快我市自主品牌建设步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自主出口品牌发展较快。目前我市自主出口品牌企业约105家,占在产出口企业的22%左右;至2008年底,我市7个驰名商标中,出口企业占了4个;全市88件著名商标中,出口企业占了53个。经过近几年努力发动培育,我市企业创建品牌意识有所提高,特别是加强了海外商标注册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至09年上半年,已有25家企业在境外注册了商标。揭阳市兴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

二是企业对质量和科技投入积极性有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部分规模较大的出口企业专门设立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和技术研发中心,对产品质量实行制度化管理,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如普宁源丰电器有限公司为应对欧盟ROHS指令,保住欧盟市场,专门投资80多万元,自购检测设备2台,对企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欧盟要求。有八家(巨轮、榕泰、康美、吉荣、高乐、科 1

迪、深展、吉青)企业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巨轮、榕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建立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上有所突破,榕泰股份有限公司的“IC封装用环氧树脂技术中心”和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射式胶囊模具技术中心”等外向型技术研发中心已经过省外经贸厅验收合格,广东巨轮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高性能汽车轮胎胶囊模具研究项目和普宁源丰电器有限公司的数字电视智能接收天线研发项目已列入省09年度验收项目。

三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打造出口品牌其中一项硬指标就是要在国外主销市场有商标注册。前几年,我市企业均缺这一指标,近年来,经过积极推动,企业境外注册商标明显增加,据调查,目前已有25家企业在国外主销市场完成商标注册。广东榕泰、兴财不锈钢、庆展不锈钢、顺风五金、德发玩具等较大型出口企业都是这两年才在境外注册商标的。预计未来几年,我市企业的境外商标注册还会有较大的增长。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我市只有两家企业获得广东省科技兴贸专项资金的“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奖”,2007年已发展到10家,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06年增长了165.8%。

二、“十二五”期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基本目标

一、全市企业自有品牌拥有数量有新的增长。到“十二五”期末,争取我市企业自有品牌拥有数量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一倍,突破200家,企业海外注册商标达50家。

二、争取一批新的企业列入省外经贸厅评定的“广东省重点培育和发

展的出口名牌”和商务部评定的“出口名牌”。争取3至5家企业的外向型研发中心列入省外经贸厅“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中心”验收项目。

三、自有品牌外贸出口商品有所增长。据统计,我市“十一五”期间企业以自有品牌出口额每年约为3000万美元,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市企业自有品牌出口额突破1亿美元。

三、“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机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完成“十二五”目标,使我市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贸易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十二五”期间将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一)强化舆论宣传,努力营造争创出口品牌的良好社会环境。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出口品牌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首先,实施出口品牌战略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我市出口增长再上新台阶。随着出口成本的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原因,近年来我市许多企业出口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靠价格竞争来占领市场,增加出口,已没有多少潜力可挖,而且极易招致国外反倾销报复。必须彻底更新观念、转换思路,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靠品牌来争夺市场。其次,大力推进出口品牌战略有利于提高出口经济效益,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不仅可以占领市场,而且可以为出口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从而实现创汇与效益的双增长。第三,推进出口品牌战略可以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有利于出口企业积累资本,向

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品牌本身也有价值,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是良好声誉的象征。品牌出口企业可以用兼并、控股、收购、信贷等方式积累更多的资本,对于改变我市出口企业小型化分散经营的格局,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提高出口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地推进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一方面,引导广大出口企业开展商标境外注册、进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设立境外营销机构等出口品牌建设基础性工作,鼓励扩大自主品牌出口,推动企业在充分利用现有比较优势,做好贴牌,加快积累的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战略,逐步走上创立自主品牌的道路。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选准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自主品牌,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自主出口名牌,使广大出口企业学有榜样、学有方向、学有动力,通过示范效应引导带动全市自主品牌建设工作。适度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对农产品出口企业适当倾斜,支持其培育出口名牌。

(三)加强对实施出口品牌战略的资金支持。一是利用好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对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开展海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质量体系认证等给予资金支持。对当年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注册的商标、按照马德里协定注册手续办理多国注册的企业给予补贴。二是扶持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企业参加市里重点推荐的国际专业展会、自办境外展会等,给予摊位费、展品运输费用补贴。三是建立“品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出口企业品牌数据库”。每年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品牌建设目标,积极引导这些企业按照“中国出口品牌”评分标准做好自主品牌建设的基

础工作,进行重点跟踪培育,对于基本符合评选出口品牌条件的企业,积极向省厅推荐;建立出口企业品牌数据库,随时掌握企业的商标注册及得奖情况。四是建议市政府对入选“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名牌出口商品”和“广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企业,给予适当奖励。

(四)继续发挥广交会助推作用,加快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以广交会为出口名牌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想方设法促使我市品牌企业进入广交会品牌展区,促进广交会优质资源进一步向我市品牌企业倾斜,提高我市品牌企业在广交会品牌区影响力,实现名牌商品和名牌展会的互动,更好地促进我市自有品牌商品的出口。

进出口管理科

二00九年十月十九日

2.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二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多数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 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仅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 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 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渠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渠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渠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渠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哪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哪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管理者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管理者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管理者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管理者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管理者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当然在激励中也不能忘记对管理者的激励,出台的对管理者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3.完善三项机制 促进学校发展 篇三

近年来,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中学大力实施科教并举的发展战略,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做法主要如下。

一、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

我校以转化用人机制为核心,以实绩用人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全员聘用制度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并加强了以下三个制度。(1)教师竞聘上岗制。制定了《潘家湾中学考核细则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潘家湾中学教师竞聘上岗、转岗制度及评分细则》,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师竞聘上岗和转岗的依据,2007-2008学年,我校已顺利实现了6名教师转岗,学校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2)教师岗位责任制。针对教师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本学期,我们制定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对教师的常规教学、教育研究、考勤、教书育人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进行量化评分,评分结果与教师的上岗与转岗挂钩。(3)完善教师奖励机制。制定了对教师奖励的两大原则:师德与教学业绩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投票与校委会、职代会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奖励机制规定,只有师德与教学业绩都优秀的教师才有资格参与评选先进与模范。

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以教研促教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学管理。(1)完善教研制度。不断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业务学习制度,做到“三个保证”,即时间保证,制度保证,内容保证。(2)开展教学活动月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活动月活动,通过磨课、说课比赛、课件制作培训、远程教育培训、论文评选等活动,打造精品课,创新教研形式。(3)发挥网络和多媒体优势,提高业务能力。目前,我校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配备完成,我们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经常上网看课堂教学实况,学习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将网络中有益的资源引入课堂教学。(4)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我校开展了计算机培训及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三课”(计算机辅助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两评比”(课件制作、课件论文写作)、“一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提高教学效率。(5)师徒结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学校已有12对新老教师结成了对子。师徒教学上共同钻研教材、备课,相互听评课,思想上相互鼓励,积极上进。

三、完善课题研究机制,提升科研层次

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两个省级研究课题:《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体系研究》、《家庭教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实践证明,课题研究是培养名师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分层管理机制。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组成课题研究团队,队员根据能力和喜好,分工钻研一个子课题。子课题成员选择相应的班主任配对挂钩,或收集材料,或选择确定研究对象,或跟踪管理。(2)激励评价机制。学校制订了《潘家湾中学青年骨干教师选拔、培养试行办法》、《潘家湾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及考核试行办法》,在常规工作考核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价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挂钩。(3)支持保障机制。加强专业发展的立体培训机制,我们通过改善学校文化氛围培育优良师德,通过举办专家论坛提升教师教育理念,通过主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课题培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 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中学

4.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四

一、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必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就要把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范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堵住产生腐败的漏洞。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干部的考核评价中去。要抓好监督,加大查办力度。严格落实优化发展环境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把关,完善服务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巡查制度,强化工作纪律,狠抓责任审计,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为重点,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深入扎实开展好反腐败斗争,为推动治黄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而共同努力。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等问题。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治黄事业和经济发展。努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使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健全。自觉地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制度不放松。认真接受党内、党外群众的监督。并对全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坚持进行定期研究,做到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一是要通过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二是要通过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勤俭的生活态度,要提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要通过党纪政纪国法教育,大案要案警示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结合一些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事和案例,通过以案说法,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治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二)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存在着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制度上也有不少漏洞,为了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科技治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念的形成,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标本兼治,逐步加大反腐败治本的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课,以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了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部署。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制度,逐步建立起与治黄事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相互配套的防范和惩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不能局限于形式,而要结合治黄事业和实际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具体目标,制定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更加符合实际,行得通、做得到。用科学发展指导工作实践,把科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去谋发展,就会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不断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能仅仅局限于惩处腐败行为,而应把发现并改革那些可能诱发腐败现象的体制、制度性因素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在治黄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就要对可能诱发的腐败机会做出研究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反腐败配套制度和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同时,还要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治黄事业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在旧的腐败形式不断消失的同时,新的腐败问题有可能产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贯穿于整个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同时要及时追踪新的腐败现象苗头,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和反腐败措施,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性。[

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促进科学发展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十七大”对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诚倾听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黄河基层单位的贯彻落实。

(一)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着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党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自觉做遵守纪律、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模范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黄河基层单位要根据行业特点,切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面推进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要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基础上,抓住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这个根本,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既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又要做到常监督、勤检查,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廉洁从政意识。

(三)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黄河系统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禁止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对大额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工程招投标等事项的监督和制约,保证不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方面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握操守、心系群众,多干实事、多干好事,努力做到亲民、为民、务实、清廉,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献计出力。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和“外树黄河形象,内抓职工素质”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政治纪律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围绕治黄工作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同时,认真搞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源头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大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深化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为建设人水和谐东营黄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5.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五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敖汉特校校长作业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敖汉特校是一所新建校,为了在建校之初营造良好的民主治校氛围,养成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意识,树立全体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形成民主管理的文化场,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在2012年3月份,根据教育局文化办会议精神确定了以“树立民主治校理念、创新民主管理机制”为主题的校长学校文化建设项目作业。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秉承民主管理的理念,认真执行项目作业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项目作业执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确定了这个作业项目之后,我们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通过反馈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已经习惯听从学校领导安排,大事领导做主的“惯例”,觉得学校的管理和决策都应该是领导的事,做教师的只要认真执行就行了。鉴于此,我们组织召开了一次全体教师座谈会,让教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了学校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想法,让教师意识到自己使学校的主人有权利参与学校的管理,也认识到民主管理对于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以后组织、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落实、正确引导

1、引导教师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

科学、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校常规有效运行的保障,开学之初,学校组织各部门制定了关于师德建设、请假、教学管理、安全工作、后勤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制度、职责近60项。拟定完草稿之后,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审阅,对其中的不科学、不合理、不人本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学校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后在下发让教师审阅、提建议,如此反复,几易其稿终于初步确定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常规职责。为了确保制度的科学性、长效性在6月份我们又召开了一次“学校规章制度落实座谈会”针对各项制度、职责的实际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再进一步对各项制度、职责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建议在学校制度、职责制定中所起的作用,更加强化了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积极性。

2、共同参与教师考核方案的制定

教师工作考核量分是教师工作成效的量化呈现,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在制定时我们做的不是首先由班子确定,而是下发《敖汉特校教师考核工作调查问卷》拟定师德行风、常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出勤等几个维度,让各位仔细思考各维度在工作考核中的权重,如果认为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在空格处补充,然后以自己的标准,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之后将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确定了各个维度在教师工作考核中的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考核方案讨论稿,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再次征求意见并酌情修改,最后成稿的《敖汉特校教师考核方案》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可。

3、集思广益,确立学校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为了确保学校的精神文化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文化自觉”,为了强化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我们组织教师全员参与,集思广益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字斟句酌确定了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共同愿景、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并进行了内涵阐释。一所学校的“灵魂”里有自己智慧、思想的影子,这极大的鼓舞了教师们参与学校管理的信心,也使得“民主治校、民主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4、坚持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对于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优、评模等焦点问题,总是将相关文件进行公示,在民主监督下公平、公开的进行相关的评选、确定。一学期以来,阳光透明的校务公开管理得到了全体教师的信赖。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我校内逐渐形成了民主治校、民主管理的良好风气,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体现了教职员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稳步、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敖汉旗特殊教育学校

6.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六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对国家级经开区进行考核评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充分调动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继续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

一、国家级经开区总体情况

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已达219家,其中东部地区107家,中部地区63家,西部地区49家,区域分布渐趋平衡。

(一)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级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9月,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010亿元,税收收入92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5.5%,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1.9%、9.8%。

(二)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率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地。201-9月,国家级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金额2433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3963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2.2%。

(三)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同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逐步成长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

(四)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域。国家级经开区始终走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最前沿,开创了精简高效的管委会模式,被此后其他特殊经济区域普遍借鉴。坚持高起点统一规划、高标准滚动开发,有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投资环境,首创“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等多种投资服务模式,成为我国投资环境的优质品牌。

(五)转型发展的示范基地。国家级经开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和高新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年1-9月,国家级经开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8619亿元,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30.3%。国家级经开区注重集约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强化节能环保,单位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近年来,国家级经开区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瓶颈。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尚不够清晰,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不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在行政效率、法制环境等方面均需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大部分国家级经开区土地发展空间不足,但也有个别经开区存在节能环保意识不强、土地利用粗放等现象。

二、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国家级经开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管理模式、基础条件、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迫切需要明确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消除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瓶颈,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

二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迫切需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推进我国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带来了良好机遇,在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经贸往来、增强人才技术交流等方面搭建了平台。国家级经开区作为我国改革排头兵和开放试验田,应借助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继续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积极探索,主动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和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以开放促创新,拓展对外开放新的空间和领域,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渐行渐近,国际产业分工布局与组织形态正在加速重组,中国经济自平衡与世界经济再平衡深入推进。美国、德国、日本分别推出“工业互联网”、“工业4.0”、“机器人(63.500, -0.30, -0.47%)战略”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以占据产业分工体系最高端。国家级经开区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集聚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前沿阵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不断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加剧,国家级经开区依赖要素驱动为主的老路难以为继,必须抓住新的调整周期,尽快转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战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四是应对资源环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资源约束日趋紧张,生态系统加速退化。国家级经开区产业集聚程度高,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对全国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低估。新形势下,国家级经开区以及区内企业必须自我约束,提高清洁生产的能力,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及重要举措

《指导意见》分为八部分,共计20条。

(一)提出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指导意见》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考核评价为导向,充分调动国家级经开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把国家级经开区建设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

10月,国家级经开区设立30周年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54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关于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目标的表述,沿用了《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三个成为”,此外增加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地”,是在一脉相承基础上根据新的要求作了延伸和扩展。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动态管理。

《指导意见》要求商务部要改革完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制度,制订并发布《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明确审核要求,科学设计指标体系,引导国家级经开区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树立国家级经开区典型范例和良好品牌。

《指导意见》提出每年组织开展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对国家级经开区进行综合评价,反映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水平和进步情况,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对发展好的国家级经开区一方面在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激励政策,另一方面要鼓励其输出管理经验,带动其他国家级经开区协同发展。对发展水平滞后的`国家级经开区予以警告和通报,对连续两次考核处于最后5名的,将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降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总量已达219家,虽然数量众多,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开发区升级以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开发建设进度迟缓,未能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影响了国家级开发区的声誉。今后,按照差异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国家级”不再是“铁帽子王”,不能只进不出,只升不降。对于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低、环保不达标、发展水平低的,要实行降级或者淘汰,保持国家级经开区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含金量。

(三)提出考核内容和具体要求。

《指导意见》围绕完善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制度,从夯实产业基础、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集约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考核内容及通过考核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实现的目标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精准度,充分调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性。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当前,国家级经开区区主导产业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行业,产业特色不鲜明,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空间较大。《指导意见》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产业投融资方式、争取更多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通过考核相关指标,赋予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指导意见》特别强调,发展较好的国家级经开区要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引领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跃升;产业集聚程度尚不高的国家级经开区要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现代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是激发创新活力。新形势下,培育创业创新成为我国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加速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级经开区必须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通过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市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指导意见》从用好用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人力资源集聚、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方面,提出通过考核相关指标,集成相关政策措施,鼓励高端人才、高端技术在国家级经开区集聚,推进结构调整,助力创业创新。

三是发挥区域带动作用。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级经开区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与周边地区的资源要素整合和联动发展,东部地区经开区通过采取人才和管理经验输出、产业梯度转移等对口帮扶举措,有力地支持了中西部地区发展。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国家级经开区仍然要主动作为,为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考核国家级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占所在地市的比重,推动国家级经开区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促进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有效带动所在区域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绿色集约发展。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国家级经开区由于产业集聚而承受的资源环境压力更为突出。《指导意见》从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鼓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方面对国家级经开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土地利用方面,通过考核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强度、土地开发利用率,促进国家级经开区科学划分产业用地与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建立健全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同时,为了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指导意见》提出,优先考虑发展好的国家级经开区扩区或调整区位需求。在生态环保方面,通过考核工业企业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严格环境准入门槛,增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此外,《指导意见》强调,鼓励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绿色园区,通过双边机制开展国际合作生态(创新)园建设,引入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五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国家级经开区一直走在体制机制创新的最前沿。从率先建立精简高效的管委会模式,到多年来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和“一条龙”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成为投资环境的优质品牌。随着经开区的发展壮大,其承担的社会管理责任日益重大,开发区体制机制问题十分复杂,要真正形成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创新的任务仍然艰巨。在体制机制方面,《指导意见》着重突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和提升投资便利化程度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通过考核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等情况,促进国家级经开区优化机构设置,提高行政效能,构建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行政管理体制;另一方面,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审批权限,总投资(包括增资)10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和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限制类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事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商务主管部门及国家级经开区负责审批和管理,提升投资便利化程度。

7.创新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 篇七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问题

我国实施出口信用保险时间不长, 对比发达国家对出口信用保险的运作及管理,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在管理体制、运作方式到具体操作手段都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 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起步较晚, 发展过程中宣传力度也不够, 致使外贸企业对其认知度不高, 加之国内企业防范风险意识差, 近几年投保率一直很低。再者, 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出口商品属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企业担心投保出口信用险将增加成本, 降低其竞争力, 因而心怀侥幸放弃投保。

在金融危机之前, 出口信用保险并未引起更多外贸企业的重视。“这些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风险转嫁意识不强, 受传统观念束缚较多,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出口收汇风险还抱有侥幸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发挥。”业内人士表示, 很多企业在面临恶化的信用环境和多变的市场条件时, 还停留在依靠自身能力承担的层次。

(二) 缺乏法律保障

迄今为止, 我国《对外贸易法》和《保险法》均未对出口信用保险做出明确规定。如对出口担保政策、保险政策、保险费率、国别风险限额, 具体出口信用保险的承包范围、责任、经费率、除外责任、损失界定等均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出口信用保险难以体现国家外交、外贸、财政、产业、金融综合政策的特点。各个部门的职责相互关系不明确, 管理体制不稳定, 业务操作不规范, 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三) 相应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是由财政等单一部门主导和管理。迄今我国仍未建立透明的预算管理机制。发达国家通常将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费用支出、合理赔付、保费收入及索赔收入纳入国家预算, 并进行年度审核。我国有关主管部门过分强调保本经营, 并按商业标准对信用保险机构进行检查、督导, 致使我国出口企业普遍享受不到信用保险的政策性作用, 而承办出口信用保险的机构事实上演变为商业性经营。“走出去”战略, 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以及鼓励成套设备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在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中很难得到贯彻。

(四) 承保方式单一, 缺乏灵活性

目前, 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承保原则是采用“统保”方式, 这样做可将出口商的优劣业务均纳入保险范围之内, 保险机构因此可以分散风险, 扩大承保面。但此综合保单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优良业务企业不愿因投保增加成本, 而单独投保有风险业务又无法运作, 从而影响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加入WTO后, 我国任何形式的直接出口补贴都在禁止之列, 大多数用于支持出口的政策措施将在实施方式、程序和透明度等方面受到约束。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是符合国际规则的, 各国行之有效的促进出口的有效手段, 也是今后我国用于替代原有支持出口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与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只有政府、出口信用保险承办机构以及出口企业的三管齐下, 才能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一) 政府层面

1. 建立和健全出口信用保险法规, 完善管理决策机制。

在《对外贸易法》和《保险法》下, 建立出口信用保险法律规范, 理顺管理协调机制, 完善监督评估办法, 扩大政策覆盖面,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规范出口信用保险的宗旨、经营原则、管理方式, 各参与方的权利及义务, 出口信用保险是依托于国家财政, 同时体现国家的外交、外贸、产业及金融等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目标的综合性政策业务, 必须建立和实施各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决策管理体制。我国的外交国别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走出去”战略, 鼓励机电成套设备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政策要在我国制定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政策法规中贯彻执行, 切切实实做实事, 而不是流于形式。

2. 建立一个高效的“电子”政府, 减少企业搜集信息的成本。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说过“中国的政府太大也太小, 太大是因为政府在生产、投资上干预过多。太小是政府在法治、宏观调控及提供公共服务上做得很不够。”加入WTO后, 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管理体制迫在眉睫。政府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上要花大气力, 减少企业在搜集信息上的交易成本。目前商务部建立了中国贸易指南网站和中国投资指南网站,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3. 加大财政扶持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力度。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10多年的运行, 实现盈亏基本平衡, 至今还没有动用财政的保障基金, 也未出现超额赔付的现象。而出口信用保险对于出口企业增强风险意识, 加强管理, 提高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是很有帮助的。英法德的经验表明, 出口信用保险不会给财政增加很大负担。我国应把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经费收入、合理赔付和索赔收入等纳入国家预算, 并进行年度审核。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才能使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承办机构在增设保险品种, 特别是中长期险种以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别限额分配的比重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可以有效解决防范风险和开拓市场的矛盾, 如我国大型机电成套设备出口市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风险性高, 偿付能力有限。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 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出口信贷的风险。

(二) 出口信用保险承办机构

1. 出口信用保险承办机构可以与保理商和银行联手合作增加自身的业务量。

对于风险较大的出口业务,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在为保理商提供风险保障的同时, 自身的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另外如香港信保局与香港各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无抵押出口融资, 通过这一合作, 香港中小型出口企业保户除可享用专业的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管理服务, 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还可以利用信保局保单, 取得“无抵押出口融资”,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与银行的合作, 一方面银行可以为企业融资和风险管理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也可以进一步创新险种和服务内容, 扩大承保范围。

2.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广泛搜集信息, 建立自身的出口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目前, 我国已加入伯尔尼组织, 应建立全球性信用联盟和信息联盟。通过外交途径、与国外政府、企业进行交流, 从驻海外机构和企业处或者IMF, WTO, World Bank, Moody’s等组织以及从国内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广泛搜集资讯, 建立关于外国政府和企业的相应的信用等级体系, 并根据相关信息及时调整, 降低承保风险。建立全球资信调查服务体系和外贸风险控制体系。由于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服务, 其过程涉及相关的许多部门, 因此, 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服务和风险控制体系需要多部门参与、配合和合理分工。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驻外经商处、海外贸易中心、商会、协会的作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性合作组织, 与国外同行交换业务信息, 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往来, 签订互惠约定, 共享信息, 以便在发生贸易纠纷时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对待, 为我国的外贸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有保障的交易平台。

随着数据的逐步积累,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评估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努力创新, 设计新的险种, 完善保险条款, 提供更全面快捷的理赔服务。在投保企业增加、投保历史数据逐渐丰富了以后, 公司则应该更加准确地评估风险, 细分市场和客户, 针对投保的具体情况以及交易双方的资信情况制定合理的费率, 降低出口企业的投保费用。

3.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媒体向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宣传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及投保程序, 并组织专门的培训, 普及出口信用保险知识。

(三) 出口企业层面

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 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 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 二是汇率风险。目前, 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 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这两种方式。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 是指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 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 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比如, 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 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 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 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订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 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 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 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 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 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 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 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 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 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 从而使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 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 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 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 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 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信用保险——操作流程与案例.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5) .

[2]闫奕荣.中国出口信用风险分析及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 2003 (6) .

[3]李钢.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J].国际贸易, 2003 (5) .

[4]华晓红.拓展均衡——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J].国际贸易, 2002 (9) .

8.完善工作机制 促进作风建设 篇八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市安监局围绕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建立完善集约高效工作机制,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作风建设的有机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树立“两个理念”

我们认为抓好干部作风建设,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二要结合实际,立足行业特点,有的放矢。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突出树立两个理念。

(一)树立“一岗双责”理念。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责任重大。一方面,我市高危行业企业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十分繁重。安监部门承担着全省的九分之一的监管任务量,工作责任大,压力大,风险大,随时面临着安全生产监管的责任风险;另一方面,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部门,也掌握着安全生产准入许可、监管执法等行政权力,并且这种的权力的履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生死存亡”。如果在权力的履行过程中把握不好,会随时产生廉政风险。因此,在安监工作中,必须树立“一岗双责”的理念,把握“两点”,守住“两线”。所谓把握“两点”,是指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中,既要把握事故隐患风险点,又要把握廉政隐患风险点。所谓守住“两线”,是指既要守住安全生产的底线,保证不出现责任事故,又要守 住廉洁勤政的底线,保证不出现腐败问题。“两点”、“两线”都事关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履行,事关安监部门的形象,事关干部的政治安全,责任重大,不容疏忽。

(二)树立“双责合一”理念。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监督管理责任和党风廉政责任都非常重要,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是,两手抓不应是分开抓、分别抓,而应当把党风廉政工作与安全监管业务融合到一起,实现“双责合一、两手共抓”,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作风建设虚、业务工作实,两不靠、两张皮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从工作制度、工作机制层面进行探索,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机制的创新,打破原来的体制障碍和利益格局,整合工作力量,形成统一高效、充满活力、透明公开、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配合的新机制。

二、完善机制,确立“两个目标”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局机关集约高效工作机制的意见》,其目的就是把机关作风建设和安全监管业务融合到一起,在推进业务工作的同时,实现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并着重实现党风廉政工作的两大目标。

(一)集约高效。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完善机关内部工作机制,突出重点,进一步理顺相关科室的工作职责,整合机关工作力量,完善工作程序和运行流程,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重点围绕行政许可审批等工作,进一步减少审批工作流程,强化工作力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 务效能,保证审批准入事项办理工作优质高效,服务热情。二是提高监管执法效率,通过整合监管执法力量,解决机关业务科室与执法业务科室沟通联系不够、各自为政的问题,形成执法工作合力,增进执法效能。同时,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机制建设,进一步解决安监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等问题,将工作任务和监管职责明确到各个专业工作线,做到人员到位,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将各监管执法线从原有的审批工作和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从热衷于办文、开会等形式化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沉下心来开展监管,深入基层现场执法。实现工作力量、工作精力的下沉,真正实现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监督。

(二)规范廉洁。在工作机制调整完善的工作中,涉及的重点内容是安监系统最实的两项职能,一是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许可职能,二是安全生产的行政执法职能。这两个方面及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包含着很多的权力性因素,也是廉政工作的风险点,把握不好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对此,我们通过机制调整,打破原有的权力和利益格局,将相关的工作职能进行归并调整,实现集中、规范、透明运行,有效地减少限制自由裁量行为,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保证履行职责过程中的规范、廉洁。

三、突出重点,落实“两项制度”

(一)实行行政许可集中运行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工作的“两集中、两到位”,将分散在多个科室的行政许可审批职能集中归并到行政许可服务科,从现有业务科室抽调业务骨干 充实审批服务科的工作力量,集中履行相关审批职责。审批服务科整建制进驻市行政服务大厅,相对独立地开展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工作,实行咨询、受理、现场勘察、上报办证“一体化”服务,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审批效率。一是进一步强化行政许可事项审查审核的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把关,确保审批的质量。二是进一步梳理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三是完善内部运行流程,固化、优化运行程序,保证审批工作的规范。四是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五是建立审批科与各业务监管工作线的沟通联系机制,形成无缝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对相关证照到期、过期而未办理延期手续等情况,及时移交相关的监管执法线进行查处。

(二)实行监管执法工作专线制度。随着我市工矿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向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任务越来越重,监管人员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效果。为缓解这一矛盾,我们探讨实行了分线工作制度,将机关监管科室与执法支队执法科室的工作职能和工作力量进行融合,建立了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工商贸三条监管执法工作专线。各工作线人员实行集中办公,承担线内的安全监管和执法任务。一是实现机关工作向监管执法工作倾斜,各工作专线整合相关的工作职责、人力资源和装备,提高监管执法的集约化程度,形成监管执法合力,着力开展监管执法。二是实现监管执法向基层倾斜,切实转变机关工作浮于表面、遥控指挥的工作作风,使机关科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 投入到对企业的现场检查监督和监管执法中去,要求各业务工作线要将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用于现场监管执法。三是执法工作更加规范完善。将监管和执法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使执法工作更加透明公开,限制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工作的互相监督,减少和杜绝权力寻租的条件和机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创新手段,强化“两个保障”

(一)以学习教育为保障。我们认为,建立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要狠抓学习、教育、监督等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抓作风建设的合力。一是在强化学习中提升作风。把机关作风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列入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搞好党课辅导,利用周五学习日,党组成员轮流给干部职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辅导报告,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道德教育,打牢了廉洁勤政的思想基础。二是在警示教育中培树作风。建立了“警示教育室”,配备了视频电视等电教设备,分期展示近年来全国安监系统部分腐败案例。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廉政宣誓、廉政谈话和廉政承诺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三是在为民服务中检验作风。结合“四比四看”、“企业服务年”等活动,进企业、搞服务、促发展,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做好审批服务、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等工作,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做好对挂职村、包点村的帮扶工作,支持基层村居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四是在强化监督中改进作风。认真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工作的相关制度,逐级签订《廉政责任书》、《廉政承诺书》,开展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建立了班子成员之间、科室之间、同事之间互相监督的制度。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制度,及时邀请派驻第四纪检组派员参与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及局里的各种重大活动等,自觉接受监督。对外通过举报电话、意见箱、局长电子信箱、“行风热线”等,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9.杭州发展绿色物流的机制创新研究 篇九

杭州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增长势头一直很强劲,人均GDP已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主打产业是服装业、电子业、旅游餐饮业等。杭州虽然经济发达,但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特别是绿色物流却一直发展缓慢。

1 杭州绿色物流不发达的原因分析

虽然近些年来杭州的物流业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物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杭州,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近20%,而发达国家这项指标只有10%左右。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达30%左右,而在杭州相应的比例只有10%左右。即使以占物流业比重最大的制造业物流来看,杭州企业的物流外包比例也只有15%左右。目前在杭州,虽然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巨大,但是除了一些大型企业已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外,中小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并不多。杭州的物流业在降低污染排放、减少资源消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物流运作效率普遍偏低。笔者以为,杭州的绿色物流发展受阻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1 第三方物流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杭州的大部分物流企业发展时间不长,自身集约化程度低,规模不大。根据2005年的数据,杭州市物流企业的90%是小规模的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年营业额在1 000万~3 000万元的企业为15%,3 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为3.94%。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营运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有数据显示,杭州只有30%的企业运输车辆回程利用率在90%以上。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订单处理周期在1天以上的企业仍占50%,有近10%的企业配送作业差错率达到1%以上。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由于拥有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从运输公司或者其他物流服务商那里得到比他的客户更为低廉的运输报价,可以从运输商那里大批量购买运输能力,然后集中配载很多客户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单位运输成本。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使得公司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公司通过向第三方支付服务费用,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础设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尤其对于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来讲,外包物流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但是从杭州的市场来看,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0%左右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占50%)和仓储管理(占30%),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的收益只占20%左右。物流企业服务网络较小,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系统的应用还大多局限在财务和仓库管理等基础信息化层面,高层次的应用如流程改造和优化、客户关系管理与数据挖掘、支持决策等不多。

调查显示,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客户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满意。不满意最多的几个原因是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很差,信息反馈有限;互相之间沟通不顺畅,供方不了解需方的变化情况;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导致各地区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国内的物流企业价格高、效率低、专业服务水平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甚至有的企业反映,专业物流企业的营运效率还不如自营的物流系统。

1.2 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力不强

在杭州,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认为,公司订单不多,物流业务简单,一个部门、几部车、几个人员就能满足要求,没必要将物流业务外包。但实际上,对中小企业而言,用第三方物流会比自营物流更省、更有效率。比如某服装厂,原先采购布料是用厂车到绍兴轻纺城进货,每次的进货量最少以一个订单为单位,成品送货是厂车每隔一两天往四季青服装城送货。现在该厂把布料的采购与成品配送都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原先采购的数量是以订单为单位,现在则以每天布料的用量为单位。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费用,减小了库存,也大大减少了资金占用。虽然大多数已经进行了物流外包的公司表示,他们通过和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实际上改善了信息流动,增强了控制力,改善了公司管理其业务的能力。不过即使有着这样一些好处,在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是有相当多的企业对库存、销量、配送的物流信息共享持谨慎态度,担心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许多公司都宁愿有一个“小而全”的物流部门,也不情愿把对这些功能的控制交给别人。

另外,在一些国有企业里,企业领导也倾向于物流业务自己来做。笔者以为,这主要是由于剩余控制权的激励机制导致企业管理层缺乏物流外包的动力。国有企业收益分配的现状是,高层经营者基本上不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但是享有相当充分的企业剩余控制权。所以,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看来,在企业的做大和做强之间,他们会更看重前者而不是后者。同时,货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企业的行为要受到合同、信誉以及商业惯例的约束,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层与企业内部物流职能部门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处理事情会比较便利。还有,原来自营物流的企业如果简单地将物流业务外包,将会使现有的物流设施闲置或转让,相应的员工失业,带来不小的麻烦。

1.3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的交易费用过高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其费用除了商品的成交价格之外,还有必须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如搜寻交易对象及其信用状况的信息成本、保证契约执行的监督成本以及对方违约所承受的商业风险等。杭州大部分企业宁愿将物流职能“内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上购买“物流”的交易费用太高。

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搜寻有关商品的价格、质量信息及潜在买者或卖者行为方面信息所花费的成本。目前杭州一般通过互联网、电话号码簿或者中介公司等寻找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及其服务产品并不困难,但是,如果不是多次交易的亲身体验,欲获得这些企业服务质量、履约记录、信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则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可能的。企业的信用状况大部分表现为海关、商检、银行和税务等国家机关的业务信息,这些公共职能部门常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对社会公开这些信息。因此,货主企业要想与一家陌生的物流企业打交道,必须做好“交学费”的思想准备。另外,企业签定合同的成本以及在对方违约后寻求法律救济索求赔偿的成本也偏高。在杭州,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常常遭受时间延宕、货物受损等方面违约的困扰。而由于司法裁判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和司法执行的困难,受害企业利益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在一般物流设施的投资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自营物流就成了企业的理性选择。

1.4 逆向物流运作的成本过高

在许多企业经营者看来,逆向物流是负面的,不创造价值。因为逆向物流主要涉及对产品的退货,不合格材料和残次品的退回,包装品的循环复用,废弃物的处理,有害物品的回收等。他们更乐于在正向物流上投入资金、下大功夫。据调查,在国内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的销售中,约有10%~20%的产品要进入逆向物流过程。对传统的为零售商服务的配送中心来说,产品的返回率约为2%~6%,对目录销售和网上零售商来说,售出商品的返回率高达30%~60%。企业严格的退货政策不仅不能解决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还会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而居民在日用品回收利用上涉及的逆向物流运行也不流畅。根据我们的调查,70%的杭州居民将废旧物品卖给废品回收商的比重不到40%,其它的要么送人、要么扔掉了。日常生活中,只有11.3%的居民会自觉得将生活垃圾分类,44.1%的人认为要实行处罚措施才会将垃圾分类。相对而言,旧家电、旧家具的回收比率较高,占到近50%,而旧手机、旧衣服、旧电池等物品的回收率很低,不到20%。有62.6%的人认为礼品的包装浪费严重,且不易回收利用。看得出来,目前废旧日用品的回收利用率不高,而回收也主要是通过走街串巷的收废品的人来完成,方式陈旧。由于技术的不专业,使得部分可再利用的资源被浪费了。而如果要厂方出面来回收这些物品,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他们又觉得成本太高,不划算。

根据以上的分析,杭州地区目前绿色物流运作状况还比较落后,不少困难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克服。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该地区绿色物流的突破性发展,调动起企业和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2 通过机制创新快速发展杭州绿色物流

所谓机制创新,是指为优化各生产经营要素之间的组合,提高效率,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而在各种运营机制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笔者认为,机制创新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普遍存在而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要实现杭州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2.1 通过与优秀的国内外物流供应商合作,促进本地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有人担心,国际物流供应商喜欢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迅速进入国内市场,而众多的国内物流供应商恰恰不愿意以出让资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方式来合作,从而阻碍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的进入。笔者倒以为,杭州经济发达,物流市场很大,对国际物流供应商有相当的吸引力。倒是地方政府不应害怕其对国内企业造成的冲击,而应给予它们相应的优惠政策,并鼓励货主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它们。从历史经验看,杭州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学习能力强,对手越强,其自身进步越快。在物流行业里,第三方物流是企业规模越大,越易形成规模经济。根据国际经验,众多小型物流公司被淘汰是很自然的事情,过多地对它们进行保护并不可取,而且还会使得当地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同时,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物流公司也希望通过联合与兼并来扩展服务领域和地区覆盖面。通过与这些公司的合作,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机增长。通过让出市场,实现物流企业的共同成长,有利于发展杭州的第三方物流,从而推动绿色物流前进的步伐。

物流专家何明珂认为,第三方物流一定要重视走服务增加值更高的物流集成之路。对于广大的中小型物流公司来说,不要动不动就找大企业,应从中小企业下手,把若干个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整合起来,提出更有价值含量、更有吸引力的物流方案,也是一条促进自身发展的途径。当杭州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好的服务时,广大货主企业的物流外包动力自然就会增强。

2.2 改革针对国有企业高层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第三方物流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能为第三方物流的使用者带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好处。如果国有企业的下一步改革注重企业剩余索取权的重新安排,即让企业的高层经营者也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享,那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国有企业应该会迅速多起来。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强调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信托责任。即真正落实对企业经营者“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制度,以企业的利润实现为首要考核指标,增加管理者的经营压力,推动他们在物流方面积极改革,减少物流方面的浪费。其实,当这些企业通过外包物流业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它们的核心业务自然也就会有相应的增长,这也需要增加一定的员工。这时,如果对原来从事企业内物流操作的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自然就不用害怕物流外包所带来的员工失业问题了。

2.3 政府引导,完善企业供应链的建设

现代企业通过改善供应链管理来实现产能提高的机会是相当大的。据了解,世界级的供应链管理在分销渠道中的库存水平要比同行业不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对手低50%。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据统计世界上已有80%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并带来了竞争优势: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构建供应链整合利用外部资源,保证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分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只有在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条件下,各企业才能实现收入最大化,而供应链管理使企业间的关系由原来的纯粹竞争变为竞合的战略联盟关系。实践证明,供应链管理做得好的公司比一般公司的成本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要低3~7个百分点,企业的总成本降低10%,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25%~35%,生产率提高10%以上。供应链优势的产生是建立在各企业互相信任、互相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的。要获得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供应链联盟企业必须共同建立对供应链的整合与管理机制。根据博弈论的分析,在上下游企业无数次博弈的前提下,若博弈双方互相合作,则双方获得的收益都是最大的。

要解决物流业务外包的交易费用过高的问题,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政府应引入国际知名物流商参与供应链的整合。这些企业擅于照章办事,多年的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与这样的企业合作,事先签订详细的合同,违约风险能够控制,成功的可能性大。另一方面,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定期地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不守规则的“企业黑名单”。如果企业能够方便地掌握这些信息,则有利于快速地构建起供应链的信任机制,从而加快企业供应链建设的进程。

2.4 通过地方法规引导逆向物流的实施

从微观上看,逆向物流具有提高顾客价值、增强竞争优势、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等显性和隐性作用。从宏观上看,逆向物流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不过,杭州逆向物流实施的情况并不理想。一项针对物流经理的调查显示,40%的人认为导致逆向物流失败的首要因素是管理阶层觉得其相对不重要;35%的人认为是缺乏相关政策和处理系统;其余的则认为是疏忽管理和缺乏人力资源。另外,逆向物流业务是由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共同运作的,因而企业开展逆向物流需要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充分合作、协商,并结合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能力集体做出决策,这对供应链整合能力比较差、又缺乏相应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杭州企业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逆向物流正在被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和重视。发展逆向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的共同配合。政府应通过地方法规,强制企业和普通居民去实施逆向物流,对做得好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违规不做的相应给予惩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逆向物流的实施也有一个从强制到自觉的过程。在企业具体实施时,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比如,商贸企业可以设立返品中心。据分析,由于采用了返品的集中配送、返品票据的统一处理、发掘废弃商品残值等方式,逆向物流管理每年可为商家降低销售总成本的0.1%~0.3%,以沃尔玛公司为例,通过逆向物流管理每年平均就可节约资金7.3亿多美元。另外,也可由政府有关部门引导成立以逆向物流管理为主的专业化公司。以美国知名的Genco公司为例,其2002年已在美国各地拥有104个返品处理分中心,年处理返品约达400万件。委托该公司处理返品业务的签约商业伙伴超过1 500家。这些新型逆向物流管理企业的专业分工更细,集约化与效率化程度更高;能同时为多个商家和厂家提供返品处理服务,使得逆向物流管理的规模化效应更加突出。

摘要:绿色物流是一个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实施技术不成熟、成本偏高,国内许多城市的绿色物流运作情况欠佳。文中以杭州为例,分析了目前绿色物流开展不力的原因,提出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物流,第三方物流,逆向物流,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王佐.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4):65.

[4]刘晖.绿色物流及其在国外的实践[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7(7):69.

上一篇:服务员经历社会实践下一篇:初中作文生活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