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2024-06-20

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精选8篇)

1.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一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目的

为了消除产生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类似不合格再次发生及可能的不合格的发生,做到质量改进、污染预防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为此公司制定并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2 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步骤和方法。

2.2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和产品实现过程产生不合格及潜在不合格时,为防止不合格的重复发生及潜在不合格的发生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活动。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标准、CNCA-01C-010:2013 《电气电子产品类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标准、CQC-C010-2013 《强制性认证实施细则 低压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标准、《PCCC自愿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和本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及其定义。4 职责

4.1 品质管理部门是该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内、外审和管理评审中不合格项所涉及的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验证。

4.2 各部门负责针对本部门产品实现过程中以及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各方面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原因制定部门及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

4.3 涉及多个部门的因素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相应措施,并组织进行验证。5 管理程序

5.1 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

5.1.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考虑实施纠正措施:

a)顾客提出抱怨; b)内、外审发现的不符合;

c)管理评审或数据分析后提出的改进要求; d)水、气、声、固体废弃物出现异常污染现象; e)相关方出现环境问题投诉; f)出现法律、法规不符合现象; g)目标、指标出现偏差; h)管理方案执行出现偏差;

i)水、电、原材料等能源、资源出现浪费现象; j)安全管理人员巡检中发现的不符合。k)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的不符合。

l)事故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5.1.2 是否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原则

充分考虑不合格的影响程度,并且与所要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相比较(即:如果不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将面临的风险,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能够得到的利益以及将要花费的成本)。5.2 评审(潜在)不合格

5.2.1 发生(潜在)不合格(包括顾客抱怨)后,首先组织评审不合格 5.2.1.1 有关顾客投诉的产品不合格由品质部组织评审。

5.2.1.2 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由组织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5.2.2 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分析不合格的属性:

a)管理的问题; b)执行的问题; c)设备的问题; d)技术的问题; e)原料的问题; f)环境的问题; g)职业健康安全问题。5.3 确定(潜在)不合格原因

a)用于产品生产、贮存或运输的材料、过程、工具、设备或设施存在的故障、误操作或不合格; b)文件不当或缺少; c)不符合程序要求; d)过程控制不当; e)计划安排不当; f)缺乏培训;

g)工作环境不适宜,涉及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h)资源不足等。5.4 分析不合格原因

在分析不合格原因时,按Q/YHG 08.93有关规定,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5.5 纠正措施的确定与实施

5.5.1 凡出现严重不合格品或批量不合格时,品质管理部门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由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纠正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责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责任部门主管要对实施情况负责,由品质处跟踪和验证。

5.5.2 顾客投诉经过处理后,顾客仍不满意时,由品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并组织制定纠正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由品质管理部门跟踪和验证。

5.5.3 对管理评审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按Q/YHG 08.22的有关规定执行。

5.5.4 对内、外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按Q/YHG 08.92的有关规定,由出现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在《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上填写纠正措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由品质管理部门跟踪和验证。

5.5.5 在《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中应明确:谁来纠正,纠正什么,何时纠正。在纠正措施实施过程中,责任部门主管要进行检查,确保按计划完成。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当事实表明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时,可向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制定新的实施计划。5.6 预防措施

5.6.1 预防措施的提出与审批

5.6.1.1 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收集、整理有关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记录、管理评审记录、数据分析记录、监视和测量结果、顾客反馈信息、质量分析会记录、市场调研结果、员工合理化建议等信息资料,并按的有关规定,选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来进行统计和分析。

5.6.1.2 当发现不合格的迹象时,可随时建议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由各部门主管及相关人员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原因,确定采取的预防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实施人。由责任部门填写《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5.6.2 预防措施的实施

5.6.2.1 预防措施由责任部门予以实施。部门主管在实施过程中负责检查与监督,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负责执行情况的跟踪。

5.6.2.2 当事实表明不能按计划如期完成时,责任部门可向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制定新的实施计划。5.7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评价和验证

5.7.1 纠正、预防措施完成后,由实施人向部门主管报告,部门主管进行检查,在《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上签署意见,对纠正、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其有效性做出评价。《纠正/预防措施任务单》反馈至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后,由该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验证,给出验证结论。

5.7.2 当纠正、预防措施确认无效时,由责任部门继续查找原因,重新进行审批后实施,实施完成后再验证,直到确认有效。5.8 巩固措施

纠正、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并经确认其效果有效后,由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研究提出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进行补充或修订的意见,具体按Q/YHG 08.11的规定实施。5.9 纠正、预防措施

主管部门负责将纠正、预防措施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将分析结果提交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的记录由纠正、预防措施主管部门负责按规定收集、保存。

2.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二

1与CAPA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通过发布法律法规和指南文件来指导和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CAPA活动, 以美国为例, 虽然cGMP (指CFR Part 210和211, 下同) 中没有直接要求企业建立CAPA体系, 但是美国业界普遍认为在药品生产企业建立该体系事关重大, FDA于2006年9月发布了正式的工业基础指南《药品cGMP法规的质量体系方法》认为CAPA体系在处理不合格的情况和偏差时是必不可少的, 明确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着力点。FDA虽然不要求企业强制执行其发布的指南, 但是与指南不符合的做法还是会被认定为违法的。不符合CAPA相关要求是FDA的警告信中列举的出现频次最高的三种缺陷之一。由此可见, CAPA原则已经成为FDA执法检查时的重要标准, 已经受到监管方的高度重视。

另外, ICH指南Q10-《制药质量体系-行业指南》中也阐述了建立和实施CAPA体系的原则, ISO/IEC 17025等其他较具影响力的质量体系标准中也有建立CAPA体系的要求。

2 CAPA体系建立

2.1 文件体系的建立

CAPA同GMP管理中其他系统密切联系的。实施CAPA就是对质量管理、人员、厂房和设施、工艺设备、物料管理、文件和记录、物料管理、生产和过程控制、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包装和贴签、储存和分发、实验室控制、验证、变更的控制、拒收和物料的再利用、投诉与召回、协议生产商 (包括实验室) 这些功能模块有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管理和规范。

2.2 需收集的数据资料基础

实施纠正措施, 需要掌握输入和过程的具体状况, 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内部数据资料:自检 (内部审计) 中得到的信息;各类偏差等缺陷;验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变更控制过程中需要跟踪的工作;管理层希望提升的管理;统计过程发现的趋势;定期报告;供应商审计报告或评估;校验和检修;外部审计的反馈和客户投诉状况, 产品退回的相关情况, 顾客反馈的信息。实施预防措施, 也需要掌握相应的输入和过程的具体状况, 一般需要收集以下方面的内部数据资料:变更申请;操作性偏差;潜在的变更需求;风险评估记录;过程走势图和过程能力指数相关数据和其他统计过程控制的资料数据。

2.3 启动CAPA程序

对于以上列举的需要收集的资料, 应该以专门的格式将其文件化, 良好的文件化会给统计分析和评估带来方便。评估后一般为两种情况: (1) 没有必要采取任何行动, 不必启动CAPA程序; (2) 需要进一步分析, 并制订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 并在之后对CAPA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估, 需要启动CAPA程。需要注意的是, 调查时应该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运用质量风险管理 (ICHQ9) 手段, 这将使得CAPA能够发现并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问题的表象。

3结论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时候, 应该从根本原因上着手, 而不是拘泥于质量问题的表面;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后, 应该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评估;做好与CAPA相关的文件的制订和管理工作, 为CAPA的实施留下凭证;与变更控制系统协调动作实施变更、保证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摘要:目的 利用CAPA原则对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防患与未然。方法 选择合适的功能模块, 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CAPA) 控制体系。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CAPA) 体系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可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结论 一套切实可行的CA-PA流程将能有效地帮助制药企业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

关键词: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质量体系

参考文献

3.预防和纠正错别字的几种方法 篇三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读”解决字音,“说”解决字义,“写”解决字形,重点突出,各个击破的方法,大大减少了错别字的再现率,提高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增强识记

学生虽然学过不少汉字,但是对其印象不深,记得不牢,用起来难免会出错。为什么会记不牢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泛泛而谈,一笔带过,没有让学生入情入境。因此,要根据小学生思维的特征,充分利用挂图、幻灯、投影仪、视频等手段直观形象地再现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兴趣,增强对汉字的识记能力。在教学《大海睡了》(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月”时,我先出示“月”的图片,再出示“月”经历的象形文字—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最后出示词语图:月儿、月牙、月光。通过“月”的图片,联系“月”的象形文字及其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丰富“月”的内涵,既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教学古诗《静夜思》(一年级上册第六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李白月夜思乡”的课件,然后引导学生边看课件边朗读。不一会儿,学生就会背、会写了,连最难写的“霜、疑、望”三个字一笔一画都写得很到位。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编一些形象化的字谜,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识记。如“碧”:白大哥,王大哥,两人并肩石上坐;“苦”:破草屋里十口人,你说苦不苦;“妇”:一女力气大,推倒一座山;“旦”:太阳跳出地平线;“王”:一加一不等于二……由此可见,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对学生增强汉字的识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分析论辩,促进识记

根据小学生好动爱说的特点,我们将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进行分析,对笔顺的先后、笔画的多少进行争论。通过争论,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提高了对汉字的识记能力。这样,观点正确的学生在头脑里的印象将更深刻,观点错误的学生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抹掉头脑里的错误印象。如,“园”和“圆”是两个同音字,也是学生极易混淆的两个字。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书写并运用呢?可先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这两个字的相同部分和不同部分,然后让学生借助字典扩词,再把扩的词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讨论,大家明白了一般前者是指什么地方,后者是指形状,从而理解了它们的意思,避免了运用时容易将它们混淆。再如,“乃”和“及”这两个字的字形看似相近,其实不然。在书写时,不但笔顺容易出错,且笔画也容易搞混:“乃”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勾,“及”的第二笔是横折折撇。为了让学生分辨清楚,我先在黑板上写一遍,接着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看教师是按怎样的笔顺写的,然后具体修正。对于上述两个难以理解的笔画名称,则要求他们边书写边大声读出笔画的名称,直到记熟为止。

三、引导类比,鉴别识记

汉字端正美观,字形各异,内涵丰富,但是由于字形复杂多变,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如对于形声字和同音字,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为了使学生少写或不写错别字,我把一些音同形近、一字多义的字列出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让他们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识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辨析比较形声字“晴、睛、蜻、请、情”时,我启发学生抓住偏旁部首,在“形”上做文章,辨其“形”明其“义”:“晴”是指天气,当然与“日”有关;“睛”是指眼睛,当然与“目”有关;“蜻”是指蜻蜓,当然与“昆虫”有关;“请”是礼貌用语,当然与语言有关;“情”是指情感,当然与心理活动有关。这五个看似复杂的形声字,通过类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此在鉴别中识记,学生就会记得牢、用得准。再如,对于同音字“坐、座、做、作”,学生极易用错,因此我编了一句话让学生边类比、边鉴别、边填空:“小明( )在自己的( )位上,认真地( )着老师布置的( )业。”结果学生填得正确、记得准确。

四、反复书写,巩固识记

反复书写是巩固识记汉字的有效措施。适当地进行反复书写,学生就会牢固掌握汉字的规律,从而熟中生巧。如写“武”字时,学生经常多加一撇;写“晓”字时,学生常在右上角多加一点。对这些容易加点加撇、易混易错的字,教师就要反复抓,不要指望抓一两次错字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时,就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本来觉得这一课的生字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都会写了,就没有必要再反复进行读写练习了。当一周后我又进行听写时,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字感到陌生了,于是又带他们复习、巩固。其实,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记性好、忘性大。经过这样的“循环识字”,这些字便牢牢记在了他们的头脑中。

4.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篇四

针对已发现或潜在的不合格因素,主管部门应查明原因,分析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管理体系潜在不合格的发生。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实际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不符合进行有效纠正和采取预防措施的程序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的纠正与预防。3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07 idt 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4 职责

4.1 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组织调查,并负责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者代表作出报告。4.2 各单位对本单位出现的不符合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负责实施。5 管理内容和方法 5.1 不符合项分类:

a)监测与测量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b)外审、内审、管理评审反映出的问题; c)相关方信息反馈中反映出的问题;

d)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

e)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和处理中反映出的问题 f)其他监督、监控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5.2 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发生的不符合情况,负责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实施结果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3 涉及单位间的不符合,经安全环保部确认后,发出“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经有关责任部门签字后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并实施,实施结果及时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4 在内审和外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问题,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报告单》,按《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进行处理,实施结果及时反馈给安全环保部。5.5 供方出现的不符合问题,由采购部门向责任方提出“纠正措施”,并跟踪措施落实情况,其结果反馈给安全环保部。

5.6 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后,由负责整改部门通知安全环保部进行效果验证。没有达到纠正目的,提请管理者代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环保、安全会议,重新制定纠正措施并限期完成。5.7 安全环保部负责登记汇总公司所有“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5.8 由纠正与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修改,由安全环保部组织实施。6 记录管理

纠正与预防措施所涉及的记录,由安全环保部整理存档。7 相关文件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8 记录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RE-4.5.3-01 《不符合报告单》

RE-4.5.3-02 表1:不符合与纠正措施实施表 RE-4.5.3-01 负责单位

编号

日期

年月日

接收人

关联部门

发现:

不符合标准/条款: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及完成日期: 签名: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验证: 签名:日期:

本单一式两份,安全环保部、负责整改单位各一份。

表2:不符合报告单 RE-4.5.3-02 日期

涉及标准

编号

涉及条款

受审核方

责任部门

审核员

受审核方代表

不符合事实:

原因分析:

纠正/预防措施及完成日期:

纠正/预防措施验证: 签名:日期:

审核组长:

5.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五

目的

为纠正和预防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不符合及 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防止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再次发生或发生,避免或减少由此产生的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影响,特制定本程序。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 /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生的事故、事 件、不符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

职责

企业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纠正或预防措施管理情况。

安全监察部负责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含事故、事件)运行中纠 正或预防措施的管理。

生产技术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纠正或预防措施的管理。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进、出厂物资的验证检验工作。

各部门 / 车间负责本部门 / 车间职责范围内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的 管理。

工作程序 不符合来源

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数据分析、监测与测量;

各级人员日常检查发现的不符合;

内、外部职业健康、环境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 顾客或相关方的抱怨及投诉;

产品质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和事件; 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不符合判断依据

GB/T19001- 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24001— 1996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GB/T28001- 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4.2.4 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2.5 本公司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4.3 不符合评审

4.3.1 针对不符合的来源,由不符合的主管单位明确责任单位,确定采取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a)纠正是没有过错责任,针对不符合本身所采取的改正。b)纠正措施是针对不符合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再发生。c)预防措施是针对潜在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措施防止发生。4.4 不符合的处理

/ 车间要分析原因,举一反三,4.4.1 对于需制定纠正措施的不符合,责任部门 避免类似的不符合再发生。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a)当不合格品批量出现、发生质量事故或发生其他事故时; b)相关方提出投诉,责任在公司内部时; c)外审中发现的不符合;

d)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内部审核发现: 同类问题同一审核区域重复

出现或严重不符合时;

e)质量 / 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认为需采取纠正措施的不符合

等。

4.4.2 制定纠正措施要做到:

a)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源,避免避重就轻; b)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c)措施与问题的严重性要相适应; d)能够防患于未然。

4.4.3 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 评审控制程序》。

4.4.4 本公司及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或公司监测中发现的不符合或问题,管部门下发通报,责任单位处理,业务主管部门跟踪验证。

4.4.5 各部门 / 车间负责日常运行中发现的不符合的处理,并将影响较大、趋向 性、重复出现的不符合及其处理情况报安全监察部

/ 生产技术部或相关业

各业务主 务主管部门。

4.5 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 车间负责分 4.5.1 内、外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或问题,责任部门 析原因,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经责任部门

/ 车间领导审核,企业管理部

确认后,责任部门 / 车间组织实施和自查,企业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

4.5.2 监测与测量和日常运行中发现的影响较大、趋向性、重复出现的不符合或问 题,由业务主管部门下通报,责任部门 / 车间查明发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或 预防措施,经业务主管部门确认后组织实施,由业务主管部门跟踪验证; 日 常运行中发现的轻微不符合,由责任部门 / 车间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4.5.3 职能部门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不符合通过检查通报的形式通知责任部门 / 车 间,要求责任部门 / 车间及时整改,必要时责任部门 / 车间要制定纠正措施计 划,经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审核后实施,专业主管部门跟踪确认,完成情况在 通报中进行通报。

4.5.4 专业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通过检查通报的形式通知责任部门 / 车间,责任 部

门/ 车间及时进行整改,必要时责任部门 / 车间制定纠正措施计划,经主管 部门领导审核后实施,检查部门跟踪确认,并通报完成情况。

4.5.5 上级部门的指令性检查发现的不符合依据检查单位的反馈情况主管部门组 织有关单位制定纠正措施计划,主管部门领导批准后责任部门 改,主管主确认完成情况,并报企业管理部备案。

4.5.6 事故、事件的分类、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等的职责及要求,按《兖矿 国泰化工有限公司事故管理制度》执行。

4.5.7 对于质量 / 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确定的潜在不符合应采取

预防措施发生。

a)产品(包括中间产品)质量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生产技术部组织有关生产

车间制定预防措施计划,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生产 技术部负责跟踪验证;

b)其他质量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由主管部门组织责任部门

措施,主管部门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证结果报企业管理部备案;

c)环境 / 职业健康安全方面采取的预防措施,安全监察部组织有关部门 / 车间

/ 车间制定预防 / 车间实施整

主管部门跟踪验证,验

制定预防措施计划,安全监察部负责人或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安全监 察部跟踪验证,报企业管理部备案。

4.5.8 纠正或预防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影响计划不能按期完成时,责任 单位要提出整改延期申请,报主管部门备案 通报上进行备注)。

4.5.9 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后不能达到要求时,要重新按上述程序执行。(申请、备案方法一般采取在原 4.6 纠正或预防措施导致文件修改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 相关文件

5.1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3 《文件控制程序》

6.整改措施和纠正措施 篇六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四工程公司霍林河电厂300MW机组工程项目部

2008年04月25日

质量体系运行问题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整改措施: 空冷支柱施工前质量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当时施工前已经组织现场所有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了质量管理培训,现在空冷支柱施工已经完成,本条不做整改。质量控制点设置不明确: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是由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划分表中确定的。质量目标分解:以单位工程为开工条件的,在施工方案中要求专业公司补充了单位工程目标,并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及检验批进行了分解。确保验收一次合格率100%。执行规范交底:按公司体系文件要求,规范交底体现在施工方案中,不作单独的交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及监检要求。管理制度交底:针对本工程项目,项目部编制了一系列如质量管理制度汇编、混凝土施工管理程序等文件,在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中都已陆续进行了交底。主要管理人员责任:这项内容我公司管理制度没有要求列入施工方案中。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施工方案,已经执行完毕,这条不做整改。在今年编制的施工方案中都已经明确了质量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季节性施工措施。工序交接情况: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现在安装工程还没有开工,暂未办理。钢平台开始安装时办理工序交接。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从5月份起建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记录。10 质量计划:本月的质量检验计划及质量活动计划已经录入PAP,以后坚持及时录入。

二、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方案编、审、批管理,保证施工方案内容齐全,并把强制性条文写入方案。2 质保部各专工要坚持看图、学习规范标准,准确编制项目划分表、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质保部各专工要熟悉本专业的强制性条文,坚持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做好记录。4 质保部5月初对本工程所有单位工程按照项目划分表进行自查和整改,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保证工程资料的及时性、符合性和完好性。质量计划的编制与落实安排专人管理,及时录入PAP。

7.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七

刑事冤案一般是针对无罪的人而被错判为有罪的案件, 也就是仅仅是对有罪和无罪的认定发生错判, 而不是对于罪大或罪小等定罪、量刑之类的问题进行认定;同时, 刑事冤案是针对法院生效的有罪判决案件进行, 而不是基于对法院未生效的案件进行。简言之, 就是被追诉者没有实施犯罪而被认定实施了犯罪的案件。

冤案与假案、错案有着明显区分, 假案是犯罪事实根本不存在, 而是基于某种不良动机人为地虚构捏造案件事实, 最终对所谓的“被告人”进行刑事判决;错案是存在犯罪事实, 但是法院在定罪或量刑方面出现错误而予以一定的错判。

二、刑事诉讼程序违法情形造成冤案的主要成因

(一) 刑事侦查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一是一些司法机关采取有罪推定原则。首先是公安机关表现方面:基于一旦立案追究而被视为罪犯的思维定势在一些公安人员之中占有较大的空间, 使得公安人员不惜动用刑讯逼供等方式来印证自己推断的案件事实过程。其次是检察机关表现方面:审查起诉阶段采取补充侦查后, 即便案件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也要向法院起诉。最后是法院表现方面:审判阶段往往重视庭前有罪“口供”, 即便案件存在很大漏洞, 也采取疑罪从轻进行判刑。而随着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加入“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但是依然保留了“犯罪嫌疑人对于侦查人员的提问, 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 这就使得条文有逻辑前后矛盾之嫌。

(二) 刑事审查起诉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作为国家法定的法律监督部门即检察机关, 现行刑事审查起诉程序主要以行政化的方式进行审查公诉条件是否具备, 也就是检察机关独自进行而没有其它程序 (如听证程序) 和控辩双方参与, 即便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听取辩护意见, 实施者也是不多。这样, 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方式具有单方性, 使得冤案难以有效在审查起诉环节予以过滤。

(三) 刑事审判过程之中的违法情形

一是存在管辖错误情形。在案件经过补充侦查仍然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犯罪事实后, 相关部门就会对管辖进行协调变动, 将其“降格处理”到基层检察院与基层法院, 这就意味着案件的刑罚降低, 表面上具有“宽赦”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处理效果, 但实质上却是部分司法机关规避责任的手段, 使得刑事冤案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存在刑事庭审虚化情形。主要是存在举证责任虚化、质证虚化、认证虚化、裁判虚化等情形, 前三者虚化就是相关人员本应该出庭而没有出庭而直接以各种笔录文件作为审判证据, 裁判虚化是法庭遇到“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直接提交审判委员会进行裁决。这样, 庭审徒有虚名, 给冤案形成也就有了漏洞。

三、刑事冤案的预防对策

一是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对所控罪行的举证责任由检控方承担, 证据不足或事实不清时推定被告无罪, 即遵从疑罪从无原则进行。换言之, 被告在检方所指控的罪名不足以成立时即推定无罪。无罪推定原则强调任何人未经正当、合法的审判程序不得被认定有罪, 是刑事程序中被刑事追究的人所拥有

的一项程序保障。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未把无罪推定原则予以明确规定, 仅是将其基本精神渗透在一些条文之中。为此, 需要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无罪推定原则。

二是确立有限度的沉默权。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对司法机关人员的讯问有权拒绝回答, 并对此不会给予不利的法律后果的权利。该项权利缘于“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是赋予公民权利对抗公权力滥用的平衡程序保障。而基于目前我国司法实践考量, 可以确立有限度的沉默权。具体而言, 就是在讯问当中, 犯罪嫌疑人有选择是否陈述案情的权利, 废除“如实供述义务”规定;同时增加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之中的讯问犯罪嫌疑人, 如果犯罪嫌疑人明确表示沉默, 检察机关应当终止讯问。

四、刑事冤案的纠正机制

刑事冤案发生必须有一定的纠正机制来加以慰藉受害者的身心损害, 使得冤案仅是存在部分时间而不是永久被冤, 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济措施来恢复刑事司法的公信力和威慑力。而我国现有的审判监督程序为纠正冤案提供了渠道, 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为此, 基于有效保障程序公平和冤狱者的权益保障, 放弃公诉案件撤回和侦查机关撤销案件的冤案纠正方式, 采取立法规定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或法院的判决来纠正冤案。

五、结语

刑事冤案的避免是彰显司法公正的途径之一, 虽然刑事冤案在我国短期内不会全部杜绝, 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冤案的发生, 从最大程度上予以保障公民的权利, 从而助力实现依法治国和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自正法, 张波.转型期刑事冤案的预防机制探讨[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 (5) :95-102.

8.纠正和预防措施职责和程序 篇八

【中图分类号】R44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3-01

尿碘检测是评估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监测缺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阜新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孕妇、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尿碘含量检测工作,同时参加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尿碘、盐碘的质控考核,旨在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

我们采用(WS/T107—2006)方法参加全国尿碘的质控考核,实验过程中多次遇到加入尿碘显色剂后,溶液及标准系列管全部褪色使质控工作一时无法进行的现象。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确定碘实验室主要的干扰因素,同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解决问题。按时参加了全国尿碘及碘盐考核,并取得了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碘缺乏病质量控制的合格证。下面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關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1 来自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干扰

碘缺乏病的监测指标有二个,一是尿中碘含量检测,二是盐中碘含量监测,测量微量碘时经常同时采集检测常量盐碘,原微量碘实验室与常量盐碘实验室南北方向对门,工作时台面上摆放大量的碘盐,碘盐的含量很高,一般在40—80mg/kg.所以在盐碘测定过程中会产生过多易挥发的碘I2(IO3+5I-+6H+ —→3I2↑+3H2O)形成碘蒸汽弥散在空气中,可以随流动空气进入微量碘实验室,若遇到水蒸汽成碘雾沉降,污染微碘室的工作台面,玻璃器皿及试剂。尿碘的含量是以微克计。而实验过程中样品及消化过程、比色等过程都需要很长时间。空气的I2又易溶解在酸性消化液中造成吸光度下降的干扰现象,这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采取的措施

1.1.1 立即调整常量碘实验室、(盐碘室)远离微量碘实验室(50米距离)。

1.1.2 对微量碘实验室用0.5%的硫代硫酸钠处理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等消除了来自这些方面的碘污染干扰。

2 纠正来自恒温水浴设备的干扰

实验中发现原有的一台LH586-2型恒温水浴锅因陈旧出现温度控制不精确问题,该实验方法要求,实验温度必须控制在30℃±0.2℃,温度过高产生实验吸光度下降迅速甚至无色。

2.1 纠正措施:每年校准恒温控制器及水浴锅,使之达到该项实验的要求。

3 来自实验试剂方面的干扰

3.1 氯酸的配制方法不当问题

其一,氯酸(HClO3)配制要在加热,搅拌情况下缓慢滴加高氯酸(HClO4)形成大颗粒氯酸钾(KClO4)晶体沉淀。若高氯酸(HClO4)加入过快,易形成高氯酸钾(KClO4)半胶体,从而吸附高氯酸钾(KClO4)共沉,影响氯酸(HClO3)的浓度,而高氯酸(HClO4)残留增加引起吸光度↓。其二配制过程是放热反应,H ClO4+ KClO3—→K ClO4+ H ClO3

加高氯酸H ClO4太快,或是外加热过高,超过110℃,都引起氯酸分解,而影响吸光度值下降。

3.1.1 纠正措施:氯酸配制要严格按配制规程,不可图省时加快配制速度,高氯酸钾(K ClO4在低温下溶解度很小,可放置冰箱4℃过夜,之后过滤制得氯酸(HCLO3)溶液。

3.2 配制亚砷酸时使用Na Cl必须用优级纯度,否则影响结果。

3.2.1 纠正措施:注意试剂纯度标签,购入品质好的试剂。

3.3 硫酸铈较易潮解,潮解的硫酸铈在称取过程中如按规定的量就达不到规定的浓度要求,引起结果的吸光度值偏低。

3.3.1 纠正措施: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

4 来自玻璃容器的碘污染问题

4.1 纠正措施:实验采用一级去离子水洗刷试管、刻度管、容量瓶。

上一篇:班干部对班级建议书格式下一篇:《榜样4》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作文【党员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