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2024-09-08

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精选10篇)

1.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一

大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正值青春年少少的我们,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业,进入高等教育,我们应该有全方位的塑造。虽然我们现在的国家正在不断的发展,但是矛盾依然存在,台独势力、藏独分子,无不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心病!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维护民族团结,我们更是义不容辞!然而现在民族团结更是应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回想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的华诞,国庆庆典的壮观场面让每一个华人难以忘怀,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而现在国庆已过,那些团结柱的去留成为热点话题,也许我们的一句话决定不了他们的去留,但是我想只要民族团结在我们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从个人,还是集体的角度去讲,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从大的地方说: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民族团结与进步,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民族团结意识的同学也应该引导同学们一定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也许这在实际生活之中没有这些大道理,但是这些是坚信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

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有误会和矛盾,那是因为名族之间没有好好的去了解和沟通,在中学,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同学接触的应该会很多,大家多接触,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多,汉族同学就多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并且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有些汉族人的确是很歧视少数民族,这样,久而久之,少数民族的人总觉得汉族人歧视自己,所以名族之间矛盾就更深了,作为大学生应该摒弃这些旧观念,对于我们的同胞,我们应该觉得是自己的兄弟,有了兄弟之情,那么民族统一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没有地位的平等,民族团结无从谈起。团结是相互的,单方的团结是献媚。从身边说起:作为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贯彻民族团结!

培养爱国意识、民族意识,以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为骄傲。爱国意识并不是空话,只有在脑中有了这个意识,才会付诸行动,没有思想做出自以为是维护民族团结的事,可以说是愚蠢的!2,努力学习,务实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有着和中小学生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对于维护民族统一有着更高的责任!

3,关心各民族相关政策,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相处,只有平等才能统一,没有平等的统一,就是奴役!不是中国追求的和谐统一的美好社会,只有平等对待我们的同胞,我们的社会才会前进,加入世界的前列!

4,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最近台独的实力小了点,然而藏独势力有在一旁叫嚣,不断的**是我们国家的不幸,但是在我们鲜明的党的领导下,依然会将这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5.帮助同胞,没有种族歧视,在困难来临之际,只有众志成城,没有种族的限制,在08的汶川的地震,是中国的不幸,但是也让世界的人认识到中国人的强大,有着中国人的这一份民族友谊,同胞之情,有什么困难都不会难倒中国人!众志成城的中国人可以与任何恶魔抗衡!

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有了理论基础,在自己的身边做起,维护我们的民族团结,让我们的国家更繁荣!更昌盛!

2.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0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致,是国家独立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提上日程,其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系统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内容、途径等几方面。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1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团结对国家的稳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国家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社会和谐及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问题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眼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地区间经济、文化、教育差异日益增大,在各个方面都曝露出一些民族不和谐现象。因此,为了使国家和谐发展,民族共同进步,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迫在眉睫。从国际上来看,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很多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还是敌对、防守态度。不否认中国发展态势很好,但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威胁到其自身利益,所以国际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显得异常必要和迫切。从大学生自身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更有利于大学生审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阶级基础以及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团结的论述可以概括为:民族团结是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民族团结。

随后,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细致地阐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及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资本主义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意义主要是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是各民族内部的团结是防止民族被分裂的强大力量、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压迫的需要。从我们今天的生活局势上来看,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注意初级阶段,面对的国际形势非常的严峻。我们的无产阶级政权还是非常需要用这样的理论反西化,维护我国的国体。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来越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

2.2 我国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思想

2.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体系,主要体现在:(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主要从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角度论述的;民族团结的对象,分为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中华民族整体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即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三个层次。(2)民族团结的核心,党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即中国共产党党内的团结、中国共产党内外各民族干部的团结特别是各民族主要领导干部之间的团结。(3)民族团结的基础包括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三方面;主要因素包括解放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解放后是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4)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以及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2.2 邓小平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思想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党的团结尤其是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民族团结的目标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强调实现民族团结的途径是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争取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合作;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2.2.3 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是由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四个方面有机构成的。

3 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

3.1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就是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意欲传递给学生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是连接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是构成民族团结教育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培养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的教育。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教育,围绕当代领导人提出的“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以及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党的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等四个方面的思想同时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着重开展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的教育。三是中华民族团结历史的教育。四是民族工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教育。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几个方面主要内容是不能截然分开、各自为营的,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几个方面的综合教育,全面的给学生灌输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现代化民族团结思想,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接受教育,使教育落到实处。

3.2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客体

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主体主要指高校承担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任务的老师包括学生处等有关部门、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等等。他们在整个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并支配着民族团结教育的其他因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育者必须具备坚定、正确、扎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思想宣传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主要目的是教育工作需要通过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教育中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对待学生热情、耐心、细致,能够理解人、关心人;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善于接触、观察、了解、分析教育对象所处的具体社会环境,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以达到教育目标,以达到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的目的。

毫无疑问,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是学校的教育者,那么,客体即教育对象,就是广大的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观念,文化水平较高。同时,他们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他们在接受教育时,是具有主动性的。当然这种主动性是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需要被激发,鼓励。教育者如果能全面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增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

4 教育途径

4.1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民族团结教育要长期有效地进行,必须有相应的教学任务作为保障。对于多数的高校来说,一般很少开设民族理论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功能。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首先就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切实教育他们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语言。通过课堂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深入学生头脑。

4.2 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重视民族团结教育,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主要的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选拔一批优秀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增强教职工的民族观念,提高政策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中积极发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搞好宣传、补充和延伸,使民族常识课教学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4.3 拓宽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班级、学院和学校各个层面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把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艺术相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我校开办主题文艺汇演、举办民族知识竞赛等,使民族团结教育搞得生动活泼。(2)开展广泛、有效、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深入了解各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积极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建设。如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可让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了解其历史背景,通过亲身实践,将对他们的认知转化为情感。(3)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文明校园的文化建设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沟通。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做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保证。从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主体、客体和途径几个方面深入研讨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切实保障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才是民族团结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通知(2009年07月17日).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4]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

[5]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3.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三

关键词 民族团结 经济发展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在人口数量上,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在人口、民族分布上,我国实行“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有一定的集中性。在地理位置上,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必要性。

(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异于东部地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不便,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严重滞后,远远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大力维护民族团结,汉族和少数民族互相援助,将会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就眼前而言,广西的北部湾的经济发展与各个民族的支持与帮助是离不开的。再放眼未来,日益前进的西部地区发展,其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亦是不可忽视的。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众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要摆脱贫困面貌,与其他相对发达地区一起走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也必须要以维护、加强民族团结为基础的,需要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前提。民族和国家是相伴而生的,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56个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能维护国家统一,共同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和渗透。纵观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这屈辱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入侵,割占领土剥夺主权的痛苦和耻辱。那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民族不团结导致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灾难。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频繁内战,日本一个小岛国的铁蹄竟然也踏在了中国的领土和人民身体上,后来国共合作抗日,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次,大力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提出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民族自治政策,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激发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使社会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正能量,让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

(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文化繁荣

我国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资源优势共享,将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进步。例如:有些少数民族的花草植物营养价值高,药效强,能够治疗现今人们常得的疾病;少数民族借鉴汉族的方式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从思想和内涵方面促进民族发展。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增强民族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只有56个民族一起团结进步,才能把和谐社会的喜人景象展现出来。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藏独”“疆独”分子抢烧掠夺,企图分裂国家和民族,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不稳定,这便是民族团结意识薄弱的后果。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团结就是力量,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构建成型,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五)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防巩固

西藏、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处于我国边界地区,与国外仅一墙之隔,守护着我国的国门,维护民族团结在边疆地区安定中起着甚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能够巩固我国国防,防止境外敌对势力的入侵和干扰,维护国家边疆的稳定,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

作为当代大学生,身负希望和使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之才,我们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和模范作用,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不歧视少数民族同胞,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吸收、借鉴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少数民族形成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科学的力量武装自己,为中国民族团结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将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入在实践中,为以后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丁龙召,李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8.

[2]杨云峰.浅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5).

4.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四

我们国家的稳定来之不易,经过百年的战争,换来了民族独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换来了经济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发展。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更是今后发展的保证。21世纪中国迎来了机遇,也迎来了挑战。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政治文化建设还不完善,民主法治体系还不健全,而我国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保持社会安宁的大好局面,而这的保障就是民族的团结,所以作为21世纪大学生的我们就应该更加义不容辞的担当起维护民族团结的任务。

维护民族团结,首先,我们看待问题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通过客观的现象看事件的本质,不为政治人物的挑拨离间所动,尽自己所能促进民族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比如

7.5事件就是以热比娅为首的三股势力与国外的势力勾结策划的,而并不是像某些国外新闻所报道的那样。

其次,我们要坚定立场,拥护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坚持党的领导,尽己所能,深入基层,积极宣传。我们大学生是一个庞大而又独特的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意识,同时,又处于基层,能够很好的宣传党的政策。

然后,我们还要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在大学里,我们有来自各个民族的同学,所以,我们就应该借此机会多多加深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多,我们汉族同学就应该多了解他们的风俗,并且尊重他们。这样,久而久之,少数民族的同学就会感受到汉族同学的关心和温暖,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的相亲相爱。

最后,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爱国意志、民族意识,热爱我们的祖国,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人为骄傲。同时努力学习以便将来更好地报答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积极与分裂分子作斗争。

5.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五

2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

23、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4、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维护民族区域自治权力。

25、众志成城,铸造民族团结不朽丰碑,齐心协力,续写哈密腾飞崭新篇章。

2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27、民族团结你我同创,美好家园大家共享。

28、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29、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30、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1、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2、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33、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各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4、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35、讲团结、谋发展、保稳定、促和谐!

36、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37、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38、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39、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

6.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7.5”暴力事件并结合个人生活实际,了解x疆的基本概况、明确我国的民族国情;通过材料,了解分裂活动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危害。

态度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关图片、图文资料,理解和谐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探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7.5”暴力事件的分析,体会作为一名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重点:理解维护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从历史、政治、经济三个角度理解为什么“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7.5”暴力事件的有关图片

感受分裂活动的危害

x疆概况我了解

通过图片介绍x疆的地理位置

提问:

1、x疆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是什么?

2、x疆的地形以什么为主?主要有哪些地形单元?

3、计算杭州与乌鲁木齐之间的实地距离;

4、x疆的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思考、回答问题。

2、板演:计算实地距离。

3、根据x疆的位置,分析x疆气候产生的原因。

民族国情我知晓

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

提问:

1、我国实行民族自治区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出示材料:今昔x疆对比说明了什么?

、回顾、思考、回答问题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发展x疆。

“三股势力”分裂祖国的行径是不能得逞的、出示讨论题,给出提示。(从政治、经济、历史三个方面来考虑)

2、指导学生的讨论。

3、小结学生的讨论

、小组讨论。

2、代表发言。

3、感受“三股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不能得逞的,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民族分裂我反对

、出示相关图片

2、提问:(1)犯罪分子侵犯了他人的哪些权利?(2)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回顾八年级思品的有关知识。

2、回答有关问题。

民族团结我维护

、出示问题: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2)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3)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国家该怎么做?

、思考、回答问题。

2、感悟:维护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区别

、出示问题:

你认为能否在x疆建立与香港、澳门类似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有和区别?

、思考、回答问题。

2、明确两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区别。

课堂作业

出示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小结

7.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七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新疆的高等院校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大多为民汉合校。本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 采用发放问卷、个别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活动, 得出结论:新疆农业大学民族团结教育整体情况良好, 各族学生民族团结意识较强, 思想紧跟社会主义主流;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影响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危险。除此之外, 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宗教信仰等也都直接影响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一、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农业大学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各族学生民族团结意识较强, 能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切实贯彻“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近年来, 新疆农业大学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光荣称号, 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光荣称号。学校形成了“明德、笃志、励学、竞业”的校风、校纪, 在全校各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

在问卷调查中, 就“你是否愿意和其他民族的同学交往”这一题的回答, 85%的少数民族学生和80%的汉族学生表示愿意。在“你愿意不分民族, 帮助任何有困难的同学吗”这一题中, 92%的少数民族学生和90%的汉族学生表示愿意。可见少数民族同学更加渴望与其他各族学生的沟通、交往, 他们的心态更加主动、活跃、包容。为了给各民族学生和睦交往创造有利条件, 新疆农业大学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 实行民汉学生混住宿舍, 民汉学生交朋友, “结对子”, 民汉班级结成友谊班等, 通过这些方式使各族学生加深了解,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营造了民族大团结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三股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

近些年, “三股势力”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新疆的各院校, 通过新闻出版、网络、创作文学作品等途径歪曲历史,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 把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发展对象, 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达到“西化”、“分化”的目的。“三股势力”已成为危害新疆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危险。而善良单纯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反华敌对势力疯狂的挑衅, 往往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缺乏正确应对“三股势力”的经验、方法和手段, 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更有极少数同学因被蒙蔽、诱骗而走上错误道路。因此, 新疆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严肃的政治立场, 坚定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 部分学生民族团结思想意识淡薄

部分学生认为, 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成绩、多拿奖学金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 认为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情, 和自己关系不大, 不重视相关民族团结的课程, 认为只要不发生打架斗殴、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民族团结, 学生民族团结思想意识淡薄。

(三) 理解认知较为肤浅单一

新疆高校大多是民汉合校, 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 这就要求学生互相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不歧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但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对其他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 个人主观想法浓重, 不理解甚至歧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因而产生误会、矛盾、摩擦, 影响民族团结。

(四) 学校自身的管理有待加强

1. 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单一。

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主渠道, 这些课程大都为公共课, 并没有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充分重视, 这种教育势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民族团结教育的持续性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大学生对于“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等基本概念理解不清, 尤其是高年级学生, 回答的准确率极低。这说明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 专业课程的比例加大, 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不重视, 使得这种教育的效果下降。

3. 民族团结教育队伍有待加强。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力军, 加大对每一位教师的培养力度, 有利于提高整体队伍水平。高校应采取鼓励本校教师继续深造或到对口支援院校进行学习等方式, 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三、新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对策与建议

(一) 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第一, 学校的领导到院系、部门领导和全体教师要充分认清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意义。第二, 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层层组织领导和实行责任制。第三, 建立健全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二) 树立主流教育机制

高校应继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切实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五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基础, 把“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域。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 发挥主流教育模式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 确立多渠道的教育机制

高校要强化校园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要充分宣传媒介的教育契机, 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利用多渠道信息的方式加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 切实贯彻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总之, 民族团结是社会发展的主流, 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要研究民族团结教育的基本经验, 用以巩固、强化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更要与时俱进体现进步潮流, 采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使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布江村.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中国民族教育, 2010 (11) .

[2]夏怀敏, 吴保华.在对新疆地区高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几点认识[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2) .

[3]李宁.新疆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路径探究[J].学理论, 2010 (15) .

[4]王春辉.论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的民族团结教育[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3) .

8.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篇八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49-01

0

一、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

如讲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一课时,我列举新疆的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1)吴登云——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48年前的盛夏,年轻的吴登云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来到了位于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48年来,他带着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刻苦学习,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成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各族人民爱戴的优秀医生,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地区缺医少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2)有着至善、至爱、至美的心灵——记法学院学生王燕娜先进事迹,王燕娜(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女,汉族,26岁,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社区青年志愿者。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了解到情况后,隐瞒了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够尽已之力,来挽救这个维吾尔弟兄的生命。(3)库尔勒的民族团结的案例——白克日·卡伊尔先进事迹,白克日·卡伊尔,一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什店火电厂的维吾尔族职工,这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2002年5月17日这天,被撕心裂肺般的孩子的呼救声惊动,在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的岸堤上,急速跑了40米的白克日·卡伊尔纵身跳进了冰冷的孔雀河,在与河水奋力抵抗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孩子托在自己的上面,自己却完全沉没在水中。(4)吐尔洪·尼亚孜和王春生:用生命谱写壮丽凯歌的事迹,2008年5月21日孔雀河畔为救13岁男孩厍江林,他们先后牺牲了。(5)书上p14页孔繁森的故事,让学生观看影片剪辑,让同学们谈感想。

用身边的实事、事例让学生能加深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同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使他们牢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宗教观和民族观。

三、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艺术之间的结合。

在班级活动中,我们应该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学校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与民族政策的教育,让他们更多地了解民族政策、民族风情、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民族政策常识课的开设,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相关民族知识的认知水平。

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师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9.维护民族团结教案 篇九

第一章 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第二节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 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

教 案

邢集镇中心校:徐 杰

《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教案

邢集镇中心校

徐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知道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维护各民族团结的言行和损坏各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辨别能力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要明确依法履行维护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国家向每个公民提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学生收集民族团结友好往来的故事制作“光荣榜”、了解3•14拉萨事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宋祖英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道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大屏幕播放MTV《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从这首歌里,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没错,相信当这首优美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这一课,看看我们这个大家庭是如何相处,如何共同发展的。

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知识大比拼 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的歌曲、舞蹈,学生竞猜民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等民族知识。

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

(二)故事体味各民族手足情深

教师:其实我们中华民族在祖**亲的怀抱中,团结友爱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公元641元,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都城长安,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一千三百多年前,看看我们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故事,看看我们各族人民是如何互相帮助,实现民族共同进步的?

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多媒体)

(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是哪个民族的?(2)、文成公主的到来,为西藏做了哪些贡献?(3)、如果你是藏族人民,你会对文成公主说些什么?

教师: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她的到来一下子拉进了汉藏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文成公主得到了西藏人民的欢迎与爱戴,并且修建了布达拉宫来纪念我们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民间广为流传。

2、帕米尔高原的“白衣圣人”吴登云

教师: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十三亿同胞更是紧密团结的一家人,你们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饿着肚子,生病痛苦吗?(不愿意)

是的,一个汉族的医生不愿看到西北少数民族同胞被病痛折磨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江苏扬州,来到了祖国版图最西端的新疆帕米尔高原,这里没有医生,没有药品,只有冰冷的雪山、茫茫的草地和无尽的戈壁滩。他就是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吴登云。请闭上眼睛,听听这个故事。

吴登云的故事(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多媒体)

(1)、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吴登云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情?

(2)、吴登云为什么要到帕米尔高原?

(3)、吴登云要克服哪些困难呢?(高原反应,语言不通,少数民族同胞的不理解)

(4)、接受输血的维吾尔族同胞会说些什么?

(5)、接受植皮手术的孩子,现在长大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他们接受并且深深爱上了我们这位可爱的汉族医生。吴登云说“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吴登云还说,如果他百年以后,还要把他的骨灰撒在帕米尔高原和我们西北少数民族同胞永远在一起。

3、展示“民族团结光荣榜”

文成公主和吴登云的所作所为,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为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把他评为“民族团结之星”。下面把你们搜集制作的“民族团结光荣榜”拿出来和自己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交流反馈: 例如:孔繁森的资料

在孔繁森逝世后,人们是如何怀念他的呢?(播放录像)

教师:是呀,人民怀念他,为他的过早离去而悲痛不已,藏族同胞还深情地唱道: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刚才同学们交流的只是中华大地上民族团结的一个个缩影。正所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儿女手拉手,心连心。

(三)汶川地震唤起民族凝聚力 1、2008年5•12汶川地震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还记得这几张图片吗?(汶川地震对比图片)

2、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汶川在全国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人民生活的稳定。民族团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中华儿女手足情意多么浓厚!

(四)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听“新闻报道”、浏览图片,了解3·14拉萨事件的发生、现场场景。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①3·14拉萨事件中哪些场景让你感触最深?感触是什么? ②3·14拉萨事件是什么性质的事件?

3.组织学生了解3·14拉萨事件发生后的有关情况,引导学生归纳认识3·14拉萨暴力事件的危害、性质。

4、组织学生思考:3·14拉萨暴力事件是怎样发生的?3·14拉萨事件是“和平示威”吗?是因为“中国政府灭绝西藏文化”而发生的吗?

5、观看视频后,知道3·14拉萨暴力事件是由什么人组织策划的?他们的企图是什么?

6.引导学生阅读“**集团简介”、“西藏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发展”等相关链接内容,引导学生了解**集团走上“西藏独立”的历史事实,认清**集团的真面目;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后跨越式发展取得的成就,初步理解“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容改变,西藏的稳定和发展不容破坏”。

教师总结:维护国家统—、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光荣的法定义务,因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关系的,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五)相亲相爱一家人

教师总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最后让我们在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中结束本课,“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板书设计:

维护全国各民族团结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白衣圣人”

吴登云 民族团结典范

**集团

孔繁森 ”

10.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篇十

关键词: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党的领导

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内涵和依据

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内涵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中的“各民族”是指中华56个民族, 承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共同”是指中华56个民族的共同, 是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休戚与共、荣辱相依的密切关系。“团结奋斗”是指民族关系上的团结和在发展征程中的团结与奋斗精神, 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在新世纪的中国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 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依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在长期发展和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血肉关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 祖先留给我们两大遗产, 一是辽阔的统一国家———中国, 一是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中, 虽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压迫和剥削, 但各民族群众始终团结在一起, 维护着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发展, 各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民族都曾为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汉、唐的汉民族, 对中国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而其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则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中华民族在演化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多元”是承认了各民族所具有的“个性”和“特质”, “一体”是强调了各民族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共同特征和“一体化”趋势。我们认为, 这种“一体化”趋势是一种凝聚力, 它使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历史上成为主流, 它使各民族在共同生活、共同奋斗中形成了一个整体。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团结奋斗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发展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 人民的团结,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我们的总方针是团结进步, 更加发展。”改革后, 面对繁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 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在发展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更加发展, 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2]“我们要共同奋斗, 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3]我们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加强各民族的大团结, 齐心协力地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其方针就是坚持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到了新世纪,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主题, 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形成团结的民族关系是为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当前, 中国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实际要求我们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达到小康水平, 但这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距离我们所要达到的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民族地区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同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004年, 民族自治地方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 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因此,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各民族必须继续团结在一起, 继续发扬拼搏奋斗精神。只有这样, 民族地区的面貌才能更快地得到改变, 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民族关系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各种利益关系更为复杂,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这些给民族地区和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思维观念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直接影响着民族关系。在国际上, 冷战结束后所出现的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日益上升, 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我国周边一些地区仍然相当活跃, 它们通过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活动, 这些因素也必然会对我国的民族地区和各民族群众产生影响。

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条件和途径

1.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条件

(1) 政治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 实现了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进一步保障了少数民族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 参与国家管理、处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它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最牢固的政治基础。

(2) 经济条件:民族地区已基本摆脱贫困, 正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一直采取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发达沿海地区在思想观念、教育培训、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帮助。

(3) 理论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指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4) 文化条件:中华民族文化富有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实质

中华文化是以“和”为其精神本质。中国的文化精神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结构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中国的民族认同兼有族群认同、国民认同和历史文化认同三重含义。这三种认同在中华各民族成员身上都能相互兼容而不必相互排斥”。

2.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途径

第一, 正确协调好民族利益, 发展民族经济。“民族利益是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5]这正如江泽民所说“现阶段, 我国的民族问题, 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在新世纪, 发展仍然是“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要发展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坚持因地制宜, 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国家既要支持民族地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又要支持民族地区把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搞上去。

第二, 深入做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需要, 深厚的爱国情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能够保持团结统一的内在根源。在新世纪, 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的重心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 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 相互交流, 实现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第三, 充分发挥党在民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核心力量。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切实做好民族工作,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基本原则是: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决好我国的民族问题。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实践证明, 在党的领导下, 中华各民族会进一步地团结起来, 会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20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8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362.

上一篇:公司服务规范下一篇:农村开学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