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浅析(7篇)
1.玉米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浅析 篇一
马铃薯需肥特性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南华县农建站关林祖 高建萍
摘要: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性阐述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量的计算及施肥方法。
关键词:马铃薯 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
马铃薯栽培是南华县五街、天申堂地区的优势,近年来通过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栽培已成为该地区致富的措施之一,马铃薯是高产需肥量大的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土壤营养条件关糸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
一、马铃薯的需肥特性
1、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养份的需求特点
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时期,因生育阶段不同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比例和数量也不同,在幼苗期吸肥量很少,到发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结薯初期达到最大量而后吸肥量急剧下降,各生育期吸收的N、p2o5、k2o三要素按占总吸收量计算,发芽到出苗分别为6%、8%、9%,发棵期为38%、34%、36%,结薯期为56%、58%、55%,三要素中对钾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试验表明,生产1000Kg 块茎需吸收N5_6Kg、p2o51-3Kg、k2o12-13Kg,吸收比例为1:0.27:2.27,马铃薯对氮、磷、钾肥的吸收量随茎叶和块茎的不断增长而
增加,在块茎形成盛期吸肥量占总需肥量的60%,生长初期和后期各占20%。
1、各种营养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1)氮素:施用氮能促进植株生长,增大叶面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氮素过多会造成茎叶徒长,成熟期延迟,只长茎叶不长薯,氮素不足则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影响产量的形成。
(2)磷素:磷可增强块茎中淀粉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块茎中淀粉干物质的含量和耐贮性,缺磷,叶片发皱,光合作用下降,减少淀粉的积累。
(3)钾素:钾可提高体内代谢,增强光合作用,延缓叶片衰老,增施钾肥,可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提高抗倒伏性,并能增强植株的抗寒性,缺钾时节间缩短,叶面积缩小,叶片失绿枯死。
(4)微量元素:锰、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马铃薯植株发育,延迟病害发生,改进品质和提高耐贮存的作用。
二、马铃薯施肥量的计算
1、目标产量的确定
根据土壤的供肥量和前三年的平均产量提高10—15%作为目标产量,如田块为中等肥力田,前三年的马铃薯亩平均产量
为2600 Kg,则当年的目标产量为2990 Kg。
2、计算土壤供肥量
在种植前采集土样化验检测N、p2o5、k2o速效养份含量,计算出一亩土地耕作层0—20CM厚土壤中养份的含量,如土壤碱解氮的测定值为144.00mg/kg,速效磷的测定值为33.60mg/kg,速效钾测定值为128.00mg/kg,则一亩地耕作层土壤中的碱解氮养份含量为21.60kg,速效磷养份含量为5.04kg,速效钾养份含量为19.2kg,由于土壤中有效养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有效养份不能完全被单季马铃薯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个效正糸数,碱解氮养份的效正糸数为30_70%,速效磷养份的效正糸数为40_50%,速效钾养份的效正糸数为50_85%,氮、磷、钾化肥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N30—35%、p2o510—20%、k2o40—50%
3、施肥量的确定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计算出一亩的施肥量,再把养份纯量换算成实物量,即可用于指导大田施肥。根据以上数据,目标产量是2990㎏时的需肥量为(按生产1000㎏需纯氮5.5㎏、五氧化二磷1.5㎏、氧化钾12.5㎏计算)纯氮量(N)16.45㎏、纯磷(p2o5)4.49㎏,考虑到磷肥后效明显,按照需求量的60%施用、纯钾(k2o)37.37㎏,氮肥选用17%的碳酸氢铵,一亩的施用量为58.6㎏;磷肥选用12%的普通过磷酸钙,一亩的施用量为12.5㎏;钾肥
选用50%的硫酸钾一亩的施用量为42.1㎏。
4、微肥的施用
马铃薯对微量元素硼、锌肥较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锌含量低于0.5mg/kg,则需要施用锌肥,土壤中锌的有效性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下要高,所以碱性土壤易缺锌,长期施磷肥的地区,由于磷与锌的吉抗作用,易诱发缺锌,应给予补充,按一亩施用硫酸锌2㎏计算。
三、施肥方法
根据南华县五街、天申堂等主要产区,一年种一季马铃薯,春播秋收和春播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施肥方法按照计算的施肥量,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有机肥在播种前撒施在土壤表面,通过耕地翻入土壤中,化肥按施用量的全部在播种时现混现施,均匀的撒施在种植沟内,距离种子10—12㎝,不能与种子接触,施后盖土。,
2.玉米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浅析 篇二
玉米生长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十几种,但是主要以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主。
氮是玉米生长需求最多的营养元素,氮元素补给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穗重和产量。磷元素玉米生长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所以必须要重视磷肥的施加。磷肥充足有助于提高玉米色泽和品质,促进早熟。钾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需要补充,钾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体内淀粉、蔗糖、纤维素的含量,促进茎秆机械组织和厚角组织的发程度,提高疾病抵抗能力。
在玉米生长苗期,由于植被生长缓慢,三种肥料的吸收量有限,速度也较缓慢,吸收量仅占总吸收量的10%以下。但是,此时植株中三种元素的需求浓度却是一生中最高的,由此可见,苗期充足的肥料对于培育壮苗有着积极的作用。拔节到抽雄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到抽雄时,植株吸收的氮和磷已占今生育期吸收量的50%左右,钾的吸收量已达70%以上。在该时期施肥作用最大,是肥料的最大效率期,因而也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玉米在开花授粉后,吸收养分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明显减慢。到乳熟期,玉米需要的钾已全部吸收,氮、磷也己吸收90%以上。从乳熟期到成熟,玉米对氦、磷仍有一定的吸收,所以仍不能缺肥断水。
2 玉米施肥技术
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玉米施肥在技术上应该把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实际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学肥料;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施加磷、钾肥料。总体要做到,施足基肥,适施种肥,轻施苗肥,巧施秆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
2.1 基肥和种肥
第一,基肥。基肥可在耕地起畦时一次施入,施加肥料集中在耕层地10~15cm之间,基本上所有的化学肥料都可做基肥,但是以有机肥肥效更为持久。有机肥做基肥可每亩施入2000~3000kg的量,同时,可配合全部的磷肥、钾肥以及三分之一的氮肥。此外,玉米对锌元素较为敏感,如果在土壤中锌含量低于0.5~1kg/kg的地块,就必须要针对性地补充锌肥。常用的锌肥有硫酸锌和氯化锌,施肥每亩用量在2kg左右,拌种每1kg可用4~5g,浸种使用浓度为0.02~0.05%。基肥用肥中如果含有适度锌肥,就没有必要单独施锌肥。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中栽培玉米,长期种植会导致缺锌问题出现,此时非常有必要及时做好补锌准备。
第二,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时使用的肥料。对于培育壮苗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施肥方法。种肥施加有着很多方法,比如拌种、浸种、条施、穴施等等。拌种肥料可选用腐殖肥、生物肥和微肥,可一边拌种、一边喷洒,这样可保证肥料有效粘附在种子表面;浸种,就是在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经过配置浓度的肥料之中,浸泡时间维持在8h左右。无论是拌种,还是浸种处理,都要经过充分阴干后方可播种。此外,条施和穴施也是很好的种肥施加方法,常用肥料为三元复合肥,使用浓度为15%,使用剂量为10~15kg。其他肥料做种肥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必须要避免种子和肥料接触,以免烧种,影响出苗质量。
2.2 追肥
剩下的三分之二氮肥可做追肥处理,追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幼苗4~5叶期、第二阶段为幼苗7~9片叶、第三阶段为雄穗发育到四分体期、第四阶段为后期生长阶段。追肥重点施肥期为第二和第三阶段,现将施肥重点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第一阶段为苗肥,可在幼苗4~5叶期,结合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进行,此时施肥可有效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秧苗生长。苗肥约占总追肥量的十分之一,施肥原则本着早施、轻施、偏施,也就是补基肥性缓,促小苗赶大苗,促弱苗变壮苗,达到苗齐、苗壮的目的。
第二阶段为杆肥,在幼苗7~9片叶,也就是在玉米拔节前后进行。杆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对于茎部生长、幼穗分化、实现茎秆粗壮培育目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一定要合理控制追肥量,尤其是避免营养过剩,茎部生长过旺,最终导致茎秆倒伏。
第三阶段为穗肥,穗肥是指雄穗发育至四分体期,正值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的追肥。这时是决定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在距抽雄10~15天的大喇叭口期施入,有减少小花退化作用,促进穗大粒多,并对后期籽粒灌浆也有良好效果。一般中熟品种展开叶9片左右,可见叶数14片左右,此时植株叶片呈现大喇叭的形状。这次追肥可促进雌穗小花分化,达到穗大、粒多、增产的目的,所以生产上也称攻穗肥。穗肥一般应重施,施肥量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
第四阶段为粒肥,可于吐丝初期追施。追施粒肥,可延长绿叶功能、预防脱肥早衰、增重颗粒。粒肥施加占总施肥量的10%以下,具体要结合玉米生长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要本着“轻施”、“巧施”的原则。如果穗肥不足,植株发生脱肥,果穗节以上叶色黄绿,下部叶早枯,粒肥可适当多施;反之,则可少施或不施。此外,并不是所用的玉米品种都适合追施粒肥,对于甜玉米和糯玉米,处于收获鲜苞的目的,一般灌溉期会比较短,此时最好不要追施粒肥。
在以上的四个阶段追肥处理中,必须要结合打穴或者是开沟进行深施。同时,还要保证追肥时有充足水分保证。如果遇到干旱,应该结合抗旱处理,这样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丰产和高产的目的。
对于不同地块和不同玉米品种以及不同用途的玉米,施肥方法不同,用肥量也不同,主要根据理想产量和地利土壤供肥量来决定,随着测土施肥技术的不断深入,要定期进行测土,依据产量确定施肥品种和施肥量,最大限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突入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中梅,刘素玲,汤玉煊.浅谈玉米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7,(2):160-161.
3.番茄需肥特点及配方施肥技术 篇三
番茄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茄果类蔬菜。番茄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番茄的生育周期大致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坐果期和结果期。
番茄产量高,需肥量大,耐肥能力强,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还需要钙、镁等中微量元素,对钾、钙、镁的需要量较大。一般每1000kg番茄需氮2.1~3.4kg、磷0.64~1.0kg、钾3.7~5.3kg、钙2.5~4.2kg、镁 0.43~0.90kg。番茄在不同生育时期对养分的吸收量不同,其吸收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而增加,在幼苗期以氮素营养为主,在第一穗果开始结果时,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迅速增加,氮在三要素中占50%,钾只占32%,到结果盛期和开始收获期,氮占36%,而钾占50%。氮素可促进番茄茎叶生长,叶色增绿,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磷能够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发育,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改善品质,番茄对磷的吸收不多,但对磷敏感。钾可增强番茄的抗性,促进果实发育,提高品质。番茄缺钙果实易发生脐腐病、心腐病及空洞果。番茄对缺铁、缺锰和缺锌都比较敏感。番茄生长量大、产量高,需肥量大,并且番茄采收期较长,必须有充足的营养才能满足其茎叶生长和陆续开花结果的需要,所以番茄施肥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并且需要边采收边供给养分。
2.番茄施肥技术
2.1营养土的配制 用1/3充分腐熟的圈肥,2/3无病原菌的田园土,拍细过筛,每m3营养土中加入过磷酸钙1kg、草木灰5kg、硫酸钾复合肥2kg、辛拌磷50g充分混匀后,装入营养钵中。
2.2施足基肥 移栽定植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尿素15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草木灰150kg。或高氮低磷高钾肥型三元复合肥3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左右。一般将其中的2/3均匀地撒于地表,结合整地翻入,1/3施于定植沟内。
2.3施催苗肥 缓苗后应追施一次缓苗肥,亩穴施腐熟的人粪尿250~500kg、尿素5kg,对早熟品种追肥量应稍大,以免出现“坠秧”现象,对中晚熟品种要控制追肥量,以防徒长。另外,施肥穴应挖在根系即将延伸到的位置,并且不要离得太近,以免造成烧根。
2.4追施膨果肥 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亩施人粪尿500kg、尿素8~10kg,当第一穗果发白,第二、三穗果进入迅速膨大期时,肥水需要量达到高峰,应及时追施盛果肥。每亩追施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复合肥25~30kg,盛果期追2~3次后,大架的秋番茄需要再增加追肥1~2次,以确保中后期生长。在番茄开花结果期,可进行根外追肥,常用的肥料水溶液有:0.5%~1%的尿素,1%的过磷酸钙浸出液、0.1%~0.2%的磷酸二钾、0.4%~0.7%的氯化钙等,可混合喷施或交替喷施。在第一穗果初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喷施浓度0.03%~0.04%的稀土水溶液,可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
4.玉米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浅析 篇四
关键词:小麦,需肥特点,施肥技术,丘陵旱地,豫西地区
豫西地区丘陵旱地小麦全生育期降水少, 缺乏灌溉条件, 小麦全生长期依靠自然降水, 其产量与生长年度降水量及降水的适时程度关系密切。因此, 广大麦农认为小麦的产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期, 麦田没有必要使用肥料, 即使施用了肥料其小麦产量也不会有明显提高, 甚至有些麦农由于用肥不当导致小麦减产, 这些思想和做法均是不可取的。因此, 有必要介绍一下旱地小麦的科学施肥技术, 即通过增施有机肥及氮、磷肥, 有效地培肥地力, 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增强小麦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达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1 小麦的营养特性
一是氮素营养。分蘖期是小麦氮素营养的临界期, 分蘖期缺氮, 可导致分蘖发生困难, 从而减少有效穗数。幼穗分化期对氮的需求量高, 如缺氮则小穗小花数减少, 退化小花增多, 若追施化肥, 可延长分化时间, 增加穗粒数。抽穗以后土壤供氮水平对提高粒重极为重要。二是磷素营养。小麦对磷素敏感。早期的磷素营养对植株及根系生长极为重要, 是小麦磷素营养的临界期, 磷肥可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 提高苗期的抗寒性。小麦拔节孕穗期是吸磷的高峰期, 这时磷素供应充足, 可使幼穗发育时间长, 小穗数增多, 穗大粒多。三是钾素营养。小麦拔节孕穗期是钾的吸收高峰期, 拔节孕穗期追施钾肥能增加根量, 茎秆粗壮, 防止后期叶片早衰, 提高籽粒粒重和蛋白质含量。四是微量元素营养。小麦正常生长还需要钙、镁、硫、硼、锰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供应不足时, 施用相应的肥料效果明显。缺硫的土壤施含硫的肥料, 能提高面粉的品质。土壤缺硼时, 小麦雄性器官发育受阻, 不结实, 施硼后则开花结实正常。
2 旱地小麦需肥特点
2.1 对氮、磷、钾的需肥特点
小麦生育期长达8个多月, 且属喜肥作物, 因此在其整个生育期内需肥量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每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吸收纯氮2.7~3.1 kg、五氧化二磷1.2 kg、氧化钾3.16 kg, 三者之比为3∶1∶3。众所周知, 在不同小麦生态区, 小麦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因地力基础、产量水平、品种特性、土壤质地不同而异。产量越高, 需肥总量越大, 但每生产100 kg籽粒的需氮量呈递减趋势, 而对磷、钾的需求量则呈递增趋势。这就需要在确定施肥量时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2.2 对微量元素的需肥特点
小麦除需要氮、磷、钾外, 对锰、钼、铜、锌、硼等微量元素也有不同需求, 这些微量营养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缺乏其中某一种营养元素, 都会对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导致小麦减产和籽粒瘪瘦, 特别是锰、锌、硼3种微量元素更为重要。因此, 应根据土壤中锰、钼、铜、锌、硼等的含量, 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及植株缺肥症状有针对性地增施微量元素, 及时补充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硫酸锰基施用量15~30kg/hm2;喷施浓度为0.1%~0.2%, 于拔节前喷2次;浸种浓度0.05%~0.10%, 浸6~10 h;拌种用量为4~8 g/kg种。硫酸锌基施用量15~30 kg/hm2;喷施浓度为0.1%~0.2%, 于拔节前喷2次;浸种浓度0.05%, 浸6~10 h;拌种用量4~5 g/kg种。硼肥基施用量3.75~7.50 kg/hm2;喷施浓度为0.1%~0.2%, 于拔节和孕穗前各喷1次;浸种浓度0.02%~0.05%, 浸6~10 h。
2.3 不同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
小麦各个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素的吸收比例也不尽相同。小麦一生对氮素肥料的吸收有2个高峰阶段:一是出苗至拔节阶段, 也就是越冬期和返青期, 这个时候氮素的吸收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至孕穗阶段, 吸收氮素占全量的30%~40%。抽穗开花后仍能吸收少量的氮素。小麦在分蘖期吸收磷素和钾素分别占各自需要总量的30%左右, 拔节以后吸收速度急剧增长, 磷素在孕穗成熟期吸收最多, 约占总吸收量的40%。钾素的吸收以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最多, 占总吸收量的60%左右, 到开花时对钾素的吸收达到最大量。总之, 小麦吸收氮素在分蘖期吸收的少, 到孕穗期以后迅速增加, 到乳熟期又减少;磷素在生育初期的吸收比例小于氮, 吸收高峰在抽齐穗时;钾在分蘖初期比氮、磷吸收得都少, 之后急剧增加, 在齐穗期达到最高值, 以后又减少。
3 豫西地区旱地小麦施肥存在的问题
3.1 对旱地小麦施肥缺乏认识
一般旱地小麦产量都较低, 麦农从短期利益来讲, 认为施肥即增加投入, 又增加用工, 且增产幅度小, 投入不成比例。这种认识在局部区域仍带有普遍性, 从而导致旱地麦田土壤理化状况严重恶化, 有机质含量极低, 土壤团粒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土壤养分, 特别是氮、磷及锰、硼营养极度缺乏, 小麦产量逐步下降。
3.2 肥料配比不合理
肥料投入结构不合理, 重无机轻有机、重氮轻磷现象普遍。由于有机肥养分含量低、施肥量大、需较多的劳力和运输力等原因, 造成有机肥积造量减少;加之旱地小麦产量低, 旱地麦田有机肥施入量少、使用面积小, 尿素、碳铵等一些纯氮肥使用量大, 氮素供给过量, 小麦表现为叶片肥大、旺长、茎秆软弱, 后期贪青、晚熟、倒伏、易染病害等, 严重制约了旱地小麦产量的提高。
3.3 盲目施肥现象严重
部分地区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严重, 不考虑土壤类型及小麦需肥特性, 误以为肥料施得多, 产量就高。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而且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生产力不稳, 农产品品质下降, 从而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种植成本大幅上升、品质下降、种地效益下降等负面问题的出现, 也给化肥农业带来挑战, 大量化肥的使用也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3.4 施肥方式不当
肥料撒施、表施、浅施现象严重, 造成肥料挥发、流失或难以到达作物根部, 不利于作物吸收, 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不仅使肥料投入成本升高, 养分投入结构也不合理, 严重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
3.5 忽视微量元素肥料的投入
微量元素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 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 轻则生长不良, 重则严重减产。近几年, 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 不少地方的土壤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现象, 尤以缺锌、硼、锰等较重, 因此适量补充微量元素肥料也是当前小麦施肥中的重要内容, 不可忽视。
4 旱地小麦施肥技术
4.1 施足基肥, 适当追肥
旱地小麦没有灌溉条件, 追肥难以发挥肥效, 因此旱地小麦施足基肥和种肥非常重要[1]。旱地增施有机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 有机肥既可供小麦的营养, 又可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旱地小麦基肥一般施有机肥37.5~60.0 t/hm2, 化肥折合纯氮75~120 kg/hm2、五氧化二磷60~105 kg/hm2。旱地小麦一般用硫酸铵75 kg/hm2或磷酸二铵150 kg/hm2作种肥。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 但也可根据雨量和产量水平, 留部分氮肥追施, 以免前期用肥量过大而造成苗期旺长, 中后期又脱肥而使分蘖大量退化, 浪费养分。旱地小麦如果追肥就要早, 可于越冬前深追化肥[2]。
4.2 掌握施肥深度
施肥深度导致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进程的变化, 施肥过浅和施肥过深其旗叶生理代谢平衡被破坏, 引起旗叶过早衰老。试验证明, 旱地小麦施肥深度以20~40 cm为好, 在这个深度范围内施肥, 既可延缓花后旗叶衰老, 又使产量提高。因此, 在旱地高产麦田应提倡肥料适度深施 (20~40cm) , 以获得高产高效[3]。
4.3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具有肥源广、成本低、养分全、肥效长、有机质含量高、能改良土壤等优点, 它不仅能促进当年增产, 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 增强农业生产后劲。旱薄地有机质含量低, 增施有机肥是小麦增产的关键。但有机肥养分含量低、用量大、肥效慢, 当小麦亟需某种养分时, 还必须以化学肥料作补充。增加氮、磷肥的投入, 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扩大有机物质的循环基础。增加农田有机物质投入, 建立良性农田生物循环机制, 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化活性。确保化肥利用率, 走用养结合、可持续发展道路, 推广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以达到增加有机养分投入、减少化学养分投入的目的。
4.4 氮、磷肥配合施用
旱地薄田多缺磷, 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于施氮肥的增产作用, 而且氮、磷肥配合施用, 互作效应显著[4]。因此, 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肥配合, 并加大磷肥的比重, 氮元素与磷元素的比例一般以1∶1为宜。如以尿素和过磷酸钙计, 每施1 kg尿素, 要配合施用4 kg过磷酸钙。
4.5 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
旱地小麦由于没有水浇条件, 追肥效果差。可以把全部肥料, 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施肥深度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实践证明, 旱地小麦将全部肥料作底肥一次性施足, 效果比后期追肥好。但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 应注意控制冬前小麦群体。
4.6 储备性施肥
在旱地低产麦田, 常年土层厚的旱地在较大的施肥量范围内, 随施肥量增加小麦产量也会提高。因此, 为提高地力, 所施肥料除满足当季小麦生长需要外, 还应使土壤养分有所盈余;新开垦的旱薄地应尽量多施肥料, 特别是磷肥, 待地力提高后再适当减少施肥量, 以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罗鹏, 祁峰, 汪庆昌, 等.谈谈小麦施肥的原则[J].种业导刊, 2007 (4) :22.
[2]姜孟辉, 张拴庄, 薛世川, 等.肥料合理调配对土壤养分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 2008 (S2) :286-289.
[3]李根林, 王应君.豫东潮土地区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6) :76-78.
5.苹果树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篇五
1.1苹果树一生的需肥特点
幼树阶段(1~3年生),果树以营养生长为主,此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树冠和根系骨架的发育。因此,此期氮肥应是营养主体,以保证树体正常生长;适当补充磷、钾肥,以促进枝条成熟,达到安全越冬。初结果期(4~6年生),是果树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期,此时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配施微肥,适量控制氮肥,以促使转化。结果期(6年以后),果树转入以结果为主,消耗大量的养分,施肥上不但施肥量要足,而且营养成分要齐全,要均衡施肥。
1.2苹果树一年的需肥特点
苹果树根系在一年内没有自然休眠期,当环境条件适合时可以全年不断生长,但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强度不同。根系一年内有3次生长高峰。一般从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为第1次生长高峰。随着开花和新梢的加速生长,根的生长转入低潮。这次高峰发根较多,但时间短,主要依靠上年贮藏的养分。如果上年施肥不足时要以氮肥为主配合施入磷肥、钾肥及微量元素肥。从新梢将近停止时起,到果实加速生长和花芽分化以前(6月底7月初),出现根的第2次生长高峰,这时由于叶片多、同化能力强、制造养分多,所以能促进根系迅速生长,并且生长时间较长、生长势强、发根数量多,是全年发根最多的时期。随着果实迅速增大、花芽大量分化和秋梢开始生长,地上部消耗养分增多,根的生长又转入低潮。在第3次根系生长高峰到来前要做好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氮及微量元素的追肥。自9月上旬至11月下旬,花芽分化已初步奠定基础,果实已经采收,随着叶片所制造养分的回流,根系得到的养分增加,所以新根生长加快,又出现第3次生长高峰。这次高峰持续时间长,但长势较弱,随着温度降到接近O℃时便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这时在施足有机基肥的同时要重施氮肥、配施磷肥。
2施肥原则
施肥应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相结合,以控氮、稳磷、增钾、补钙加微生物有机肥为原则。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施基肥。追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基肥施用量要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以上,追肥占总量30%左右,可分2~3次追肥,叶面肥在果树生长期根据叶色和长势变化补充喷施,缺啥补啥。施肥要与灌水相结合。
3施肥类型及时期
3.1基肥
秋施基肥宜早不宜迟,应在中熟品种采收后、晚熟品种采收前(9月中旬至10月初)施入,但根据我县实际,以晚熟品种采收后立即施人为好。农家肥、碎秸秆、工厂有机肥等在施基肥时一次施入,农家肥不足的可选择施用工厂有机肥,如:精品有机肥等。化学肥施肥量的70%可在施基肥时混同有机肥一次施入,施肥深度以25~40cm为宜。基肥的施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环状、半环状沟施。多用于幼树、初果期树。结合扩盘进行,沟宽40cm,沟深60cm,逐年外扩。②条沟施肥。在肥料和人力不足时,可逐行或隔行挖沟,结合深翻进行。沟宽40cm,沟深40~60cm。③放射沟施。多用于成龄树。沟宽40cm,沟深40~60cm,沟长100cm,一般挖4~6条。④全园撒施。盛果期树根系遍布全园,可用此法,但易引起根系上移,可与其他施肥方法交替使用。撒施后要将肥料埋入土内20~30cm。
3.2追肥
追肥主要有3个时期,第1次在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肥,可用磷酸二铵及各种复合肥,667m2施量20kg左右。第2次在新梢旺盛生长期与幼果膨大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肥,主要以磷、钾肥为主,配合氨态氮。第3次在果实膨大前期(8月上旬至9月中旬)追肥,主要以钾肥为主,667m2施硫酸钾50~70kg。
3.3叶面喷肥
叶面补肥每年可喷5~6次,喷施浓度应掌握在0.3%~0.5%之间,浓度过高,则产生肥害。叶面喷肥主要用于花芽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2次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果实膨大期(8月上旬至9月中旬)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钾200倍液喷施2次,防止苹果痘斑病、苦痘病等生理病害发生;在苹果补钙临界期(落花后40d内),间隔10d左右连喷2次氨基酸或腐殖酸钙肥600~800倍液。叶面喷肥应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尤其是幼果期,以免灼伤果面。
3.4树干涂氨基酸肥
生长期在苹果树的主干上涂抹氨基酸肥料,能迅速补充树体营养,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逆性。氨基酸涂干的时间是从树液流动期开始到采果前结束,涂抹氨基酸的部位是主干离地10cm往上,涂抹宽度为20~40cm。注意剪口、锯口及腐烂病疤上不要涂抹,每隔20d左右再涂干一次。生产中应用比较好的氨基酸液体肥料,如果友氨基酸、望康牌金毛肥、奇蕊氨基酸等等。涂抹氨基酸的果园如果发现有腐烂病,一定要在氨基酸肥中加入适量的杀菌剂,否则很容易造成腐烂病的传播蔓延。必要的话,每次腐烂病的发生高峰期应结合氨基酸涂干,可用氨基酸加果康宝或腐轮特,对病害的扩展蔓延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4施肥量的确定
果树的施肥量受树龄、生长结果情况及土壤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幼树、结果少的树常比大树、结果多的树施肥少;瘠薄土壤比肥沃土壤施肥要多。一般每667m2产量在2500~3500kg的盛果期树,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要达到2500~3500kg或更多。化学肥料按生产100kg果品需要1~1.2kg纯氮的量计算,氮、磷、钾的比例为1:0.8:(0.9~1),根据不同的施肥期配方施用。幼树一般667m2施农家肥1500~2000kg,化学肥料全年每株施氮肥(尿素)按0.25~0.5kg计算,N:P:K为1:0.9:0.9的比例配合施入速效氮、磷、钾,即可保证幼树旺盛生长。
施肥应注意:①施基肥挖沟或穴时,沟或穴应距主干50~60cm,要避免伤及1cm以上粗的大根,随施随覆土,注意保墒。②叶面喷肥应在阴天或多云天气进行,也可在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叶肥稀释浓度要以产品说明为准,要充分搅拌,喷洒均匀。
6.太和县夏大豆需肥特点及施肥方法 篇六
1 大豆的需肥特点
1.1 氮营养
大豆的氮素来源有2个, 即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和根瘤菌固定。大豆需氮总量中根瘤菌吸收的氮素占1/2~2/3。一般在大豆幼苗第1片复叶出现时, 虽然根瘤菌已经形成, 但固氮能力较弱, 出现了缺氮症状。此后根瘤菌逐渐增多增大, 固氮能力越来越强, 开花后固氮水平最高。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对氮素的需求量最大, 此时虽然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强, 但无法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鼓粒以后根瘤菌对氮的固定能力减弱。当缺氮症状出现时, 需要从土壤中补充, 此时应做好追肥工作, 以增加氮素供应, 提高干物质积累量。
1.2 磷元素
在大豆生长的整个生育期, 对磷元素的需求量均比较高, 尤其是出苗到盛花期。在大豆植株生长的前2个月若磷元素充足, 则以后无论磷元素是否缺少都不会显著影响产量, 因为大豆营养器官中的磷可向豆荚中转移, 尤其在土壤中磷元素缺乏时, 此种转移非常明显。
1.3 钾营养
一般有机肥料中钾含量较多, 土壤中钾素也不缺乏, 因此大豆生长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进行钾肥的施用, 即使施用, 增产效果也不明显, 只有当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在5 mg/kg以下时, 施用钾肥才可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1.4 微量元素营养
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极少, 植株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也很少, 但由于它们是植株体内酶、维生素和激素的组成部分, 直接参与有机物质形成与转化, 对产量与品质有极大的影响。
钼, 硼、锰等微量元素可明显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根瘤的形成与钼和硼等有关。钼元素还可促进大豆植株对磷的吸收、分配和转化, 促使种子呼吸强度的增强, 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力。大豆中硼素含量比较高, 其对大豆植株抗逆性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锰元素与大豆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过程关系密切, 不仅影响根瘤的形成, 还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2 施肥方法
2.1 基施有机肥
有机肥是全肥, 不但含有氮、磷、钾三要素, 同时含有各种微量元素, 有机肥肥效长而稳。选择施用有机肥作为基肥, 可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增强植株对氮素的固定能力。尤其是对于大豆产量低的地区, 增施有机肥可取得更加明显的增产作用。太和县夏大豆在播种时一般时间很紧, 一般来不及开展整地施肥等工作, 因此应在前茬小麦生长过程中多增加有机肥的施用, 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生长过程中施用有机肥, 当季的利用率仅为30%, 大部分被用于后茬作物的生长中。
大豆施基肥的方法, 因耕地和整地的方法不同而异, 一般分为耕地施肥、耙地施肥和条施3种。无论是哪种施肥方法, 都要使肥料施撒均匀, 耕翻深度保持一致, 使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 同时注意墒情, 适时播种, 充分利用肥力[1,2]。
2.2 增施磷肥
据土壤调查表明, 淮北大豆主产区土壤普遍缺磷, 而大豆是需磷较多的作物, 从胚根形成就需要磷、而磷肥在土壤中的活动性能较小。显然, 增施磷肥十分必要。增施磷肥后, 大豆增产明显。大约1 kg磷肥 (指过磷酸钙) 可使大豆增产1.0~1.5 kg。施磷肥多采用播种前普施磷肥[3,4]。
2.3 巧施氮肥
氮肥在中肥、薄地上适时适量地施用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在高肥地上施用过多氮肥除造成浪费外, 还会造成徒长而减产。一般地块可用尿素75 kg/hm2, 或碳铵225 kg/hm2作基肥施用。用氮素化肥作种肥时, 要使肥种隔离, 以免造成缺苗[5]。
大豆开花前或初花期追施氮素化肥, 增产效果明显。追肥可采用根部追肥或叶面喷肥, 在肥力中等的地块追施氮肥, 追施尿素75 kg/hm2可以增产20%左右。做法是于大豆开花初期或中耕时, 将化肥撒施在大豆植株一侧, 随时培土, 为防止大豆鼓粒期脱肥, 可在鼓粒初期进行根外追肥。
2.4 叶面喷施微肥
在大豆花荚期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如钼、硼、锌、锰, 使用恰当可以增产10%左右。钼和磷配合喷洒, 效果更好。可供叶面喷肥的化肥和适用量为尿素9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钼酸铵225 g/hm2、硼砂1 500 g/hm2、硫酸锰750g/hm2、硫酸锌3 kg/hm2。以上几种化肥可单独使用也可混用,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摘要:阐述了太和县夏大豆需肥特点, 并从有机肥、磷肥、氮肥及微肥等方面总结了施肥方法, 以期为淮北地区大豆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大豆,需肥特点,施肥方法,安徽太和
参考文献
[1]蒋工颖, 董钻.大豆养分吸收动态及施肥效果的研究[J].作物学报, 1989 (2) :167-173.
[2]李奇真, 徐承业.夏大豆施肥生理基础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 1989 (4) :41-48.
[3]金平.施肥对大豆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 1996 (6) :24-25.
[4]解惠光.日本大豆氮素营养与施肥研究最新进展[J].大豆科学, 1990 (2) :163-167.
7.农作物需肥规律及根外施肥技术 篇七
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 实际存在着“最大养分律”和“最小养分律”的情况。所谓“最大养分律”就是作物生长中, 有一个时期作物生长最旺盛, 其所需的养分也最多, 这一时期的需肥规律称为“最大养分律”;而在作物生长的某一特定时期, 虽然需要的养分少, 但很迫切, 如果缺少某种营养成分, 则往往造成严重减产, 对作物产量影响巨大, 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最小养分律”。当农作物生长到中后期时, 由于根系吸收肥料功能明显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通过作物根系大量追施肥料, 一是容易因为养分倒流, 造成肥害烧苗得不偿失;二是容易造成作物中后期贪青倒伏, 造成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损失惨重[1,2,3];三是由于多余的化学肥料流失在土壤中间, 或者被土壤固定, 由速效肥料逐步转化为迟效肥料, 甚至完全丧失肥料使用效果;四是会使土壤酸化加剧, 污染土壤及沟渠河流的水体环境, 使土壤整体耕地质量下降 (在自然情况下, 土壤的p H值每下降0.5个百分点, 需要100年时间, 而现实生活中, 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由于各种人为的、过度的、无序的开发利用, 使土壤p H值在10年时间就下降0.5个百分点, 不容乐观) ;五是容易造成粮食作物病虫害加剧, 品质下降。采取根外施肥 (主要是叶面喷肥) , 方便灵活, 成本低 (就能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 能很好地解决作物中后期需肥数量不大, 但很迫切的实际需求, 使作物吸收养分的“最佳效率期”和“最小养分率”都能在现实中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事半功倍。
2 根外施肥注意事项
2.1 选择适宜品种
首先要认识到, 作为根外施肥的肥料要选择稳定性好、不易挥发的速效易溶肥料, 像氨水、碳铵等肥料虽然易溶但也容易挥发, 它们不可用于根外喷施, 因为使用这类肥料作为叶面肥, 不仅性质不稳定, 养分挥发快速, 不能被作物正常吸收利用, 还容易对叶片造成药害, 导致烧叶等情况发生;其次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考虑, 含有铅等重金属离子的肥料、含有氯离子的肥料等, 虽然它们性质稳定, 但是用作根外施肥, 往往会使作物 (粮食) 体内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或氯离子, 降低农产品品质, 因此同样不宜选择[4,5,6]。
2.2 提倡药肥混施
作物从种子下地到出苗, 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 从拔节抽穗到开花结实, 直至最后成熟收获, 均伴随着多种病虫害的侵染与危害。因此, 可能要多次用药进行防治, 在施药的时候, 如果适量加入叶面肥进行药肥混喷, 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 也给作物补充了必要的营养。当前, 农户在种植农作物时, 往往是肥料一炮轰, 前重、中轻、后无, 形成前期, 大量营养 (肥料) 流失与浪费, 中后期却营养缺乏, 难以实现大穗、大粒, 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当然, 也有农户没有按照作物需肥规律施肥, 一旦发现作物叶片发黄, 就大量施尿素, 轻者造成作物迟熟贪青, 重者可发生严重倒伏, 既增加了成本, 也加重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影响农产品品质。作物生长后期, 为延长作物 (特别是水稻小麦) 功能叶的生长时间, 解决后期生长乏力的现象, 适时、适量地进行药肥混喷。在药肥混喷时要注意肥料及农药的酸碱性, 不能酸碱混用, 以免造成药效及肥效下降, 影响使用效果。
2.3 科学合理使用
在喷施时间、喷施种类、喷施次数、喷施浓度、喷施部位等各个环节上, 都要按规定的标准严格掌握并认真实施, 做到环环相扣, 不出差错。在作物的使用时间上, 一般掌握在其需肥的最佳效率期 (大多为生长后期) , 选择空气多湿、阴天无雨的天气, 如果是晴天, 以傍晚进行根外施肥为宜, 遇有阴雨天气时要加施药肥增效王, 增加黏着性及渗透性, 使药肥使用效果显著倍增。在选择根外施肥的种类上, 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 结合肥料的特性, 从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出发, 使作物既增质也增产, 达到绿色无公害的目的。基于此应选择尿素、钼酸铵、磷酸二氢钾、硼砂、硫酸锌、活力素等作为叶面肥用于根外施肥。在作物喷施次数上, 一般不少于2次, 每次间隔在7 d左右, 对于用大量元素氮磷钾作为根外施肥的, 由于其易于流动, 便于作物吸收, 喷施2次即可;对于部分移动及移动较小的中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要适时喷施3次为好。在使用浓度上, 对角质层硅质化程度高的单子叶植物 (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 要适当加大根外施肥用量, 对于叶面积较大的双子叶植物 (大豆、棉花、蔬菜等) , 根外施肥用量可酌情减少。作物根外施肥的适宜浓度一般是尿素1%~2%、磷酸二氢钾0.3%~0.5%、过磷酸钙浸出液3%~5%、钼酸铵0.01%~0.10%、偏磷酸铵2%~3%、硼砂0.1%~0.2%、硫酸锌1%, 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在根外施肥的喷施部位上, 对小麦、水稻、玉米等单子叶作物, 一般只要将叶片正面喷匀即可, 而对双子叶作物, 因为叶片背面吸肥比叶片正面容易, 所以在进行叶面喷肥时, 要正面反面同时均匀喷雾。另外, 农作物的绿色茎叶是喷肥的合理部位, 特别是生长幼嫩、长势健旺的绿色功能叶, 受肥效果最佳[7,8]。
3 小麦与水稻的根外施肥技术
江苏省东海县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 小麦、水稻面积占到粮食作物总面积的80%以上, 因此搞好小麦与水稻的根外施肥, 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十分重要[9,10,11]。
3.1 小麦根外施肥
小麦抽穗期以后, 对叶片颜色发黄、发生脱肥早衰现象的田块, 应喷施氮素肥液, 用1%~2%尿素对水750 kg/hm2进行均匀喷洒, 一般喷洒2次 (中间间隔7 d) , 研究证明:如此可增产小麦10%以上, 高的增产达20%;对于没有早衰现象的高产麦田, 或可能贪青晚熟的小麦田块, 不要再追施氮素化肥, 应重点喷施0.4%浓度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的草木灰水, 对水750 kg/hm2喷雾, 一般可提高千粒重1~3 g, 增产10%~15%。当遇有干热风时, 及时迅速喷洒磷酸二氢钾或草木灰水等叶面肥, 防御干热风的作用明显。
3.2 水稻根外施肥
通过根外喷施叶面肥的方法补充养分, 让水稻茎叶直接吸收利用, 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常用措施。水稻生育中后期喷施氮肥, 可延长功能叶寿命, 防止脱氮早衰。一般在孕穗期和灌浆初期各喷1%的尿素溶液1次, 如与902调节剂3 000~4 000倍液混合喷施效果更好。水稻生长后期喷施磷肥, 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促进早熟。一般在抽穗至灌浆期用2%的过磷酸钙过滤溶液对水均匀喷雾2次。水稻喷施磷酸二氢钾, 可提高抗逆性, 增强抗热和抗寒能力, 增粒增重。孕穗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各喷1次, 每次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 加水750 kg/hm2稀释后喷雾。水稻喷施硼锌肥, 可促进抽穗整齐, 加速养分运转。
3.3 其他作物根外施肥
对于玉米、大豆、花生等其他粮食作物, 以及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 使用根外施肥都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黄少贤.叶面施肥的正确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 1998 (2) :12-13.
[2]孙云秀.怎样正确地进行叶面施肥[J].新疆农垦科技, 1991 (2) :30.
[3]高志明.叶面施肥有诀窍[J].致富天地, 2003 (8) :27.
[4]郑军.农作物叶面施肥“六注意”[J].吉林农业, 2007 (9) :25.
[5]徐晓娟.农作物叶面施肥要点[J].青海农技推广, 2008 (3) :5-6.
[6]刘大庆, 崇文兆.几种液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 2000 (1) :83.
[7]张庆存, 周风明, 陈素芳, 等.水稻后期应用不同叶面肥效果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1 (2) :207-208.
[8]王月胜, 付克兰.施用微肥对白菜产量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 :2810.
[9]孙笑梅, 郑义, 苗子胜.叶面喷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5) :3760-3761.
[10]王素丽, 范永建.浅谈叶面施肥[J].吉林农业, 2011 (7) :110.
【玉米需肥特点及施肥技术浅析】推荐阅读:
高产玉米栽培技术措施10-19
玉米优化栽培技术(讲稿)11-10
系统特点及技术优势08-08
甜玉米浙甜6号高产制种技术11-20
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历程、特点及现状07-01
语文特点浅析07-17
浅析马克吐温艺术特点06-30
浅析法律英语的特点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