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思想主张特点

2024-09-12

顾炎武思想主张特点(通用4篇)

1.顾炎武思想主张特点 篇一

顾炎武文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是人类文明和精神的摇篮。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思想成果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历久弥新,极具生命力。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原则,使今天的我们更懂得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从中不断吸收各种应对社会及人生问题的资源。阅览许苏明教授的《顾炎武评传》,体会到博大精深的顾炎武思想不仅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思想有深远的影响,亦对现当代中国的教育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其文学思想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对作文教学更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学问、见识和写诗作文的水平卓著。一生著述宏富,著作多达五十余种,五百余卷。他创作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堪称“三大奇书”。许苏明教授评价著作等身的顾炎武“思想中充满着对社会深刻而彻底的反映,和对既往的思想文化冷峻而深沉的反思”。他的理论创造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一代思想文化巨人,亦使他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学术宗师。他的文学思想对清代学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也对离不开深厚文学素养的语文教育起着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面对现今中学生作文难,思想贫乏的现状,只做简单的应试作文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好的文章必然是“言之有物”,深邃而有感召力的。我们虽然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文学家,但却应该让同学们学会用文学的创作观和发展观去写作,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将更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作文之路。而顾炎武的文学思想将对中学生作文有更切实的指导价值。以下笔者将谈一谈顾炎武文学思想对作文教学的三方面启示:

一、理清两大辩证关系

文学的创作需要把握一定的创作思想基础,比如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等。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内容与形式的争斗一直存在,此起彼伏。齐梁诗风绮丽,重形式而轻内容。随后初唐时期就有了陈子昂等人在诗歌领域的复古革新,进一步发展了“初唐四杰”所追求的充实、刚健的诗风,重视内容的诗风重新登上诗歌舞台。再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倡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针对的就是六朝以来强调形式的骈文。“复古”、“古文运动”是对诗文内容的重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可见自古以来文学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都是值得文学创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正如创作的宗旨,规范着创作者的创作方向,同样规范着我们当代中学生的写作方向。顾炎武的文学思想,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有明确的界定,对写作亦有明确的指引:

(一)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顾炎武强调“诗避三巧:巧句,巧意,巧对,三者大家之所忌也。” 从诗歌的“情感——审美”本质出发,他进一步提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的深刻命题。

他在《日知录》卷二十一《作诗之旨》中说:“舜曰:‘《诗言志》。’此诗之本也。„„建安以下泊乎齐、梁,所谓辞人之赋丽以淫,而于作诗之旨失之远矣。”他认为诗歌情志是根本,那些“丽以淫”的“辞人之赋”是不合乎“作诗之旨”的。这就强调形式当服从于内容,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诗风。其在诗歌创作的多个方面的文学思想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1、诗歌用韵要“以韵从我”

《日知录》卷二十一《古人用韵无过十字》:“宋奇以下,韵学渐兴,人文趋巧,于是有强用一韵到底者,终不及古人之变化自然也„„是指以韵从我者,古人之诗也。”其中提倡

诗歌的用韵要服从于自我情感,正是强调了内容的绝对地位。

2、诗乐的融合要“以乐从诗”

他说“古人以乐从诗,今人以诗从乐”,“古人必先有诗,而后以乐和之。”可见音乐应配合并服从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若反之,以诗从乐,就是强使内容服从形式,诗歌的情感——审美本质被形式主义所掩盖,诗歌的抒发情志的审美功能也被大大削弱了。这一观点也是对“文以载道”,“以意为主”的优秀创作传统的继承。充分地肯定了形式当服务于内容。

再看看如今的作文教学,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格式技巧,把应抒发的情感俨然变成了一道套用的公式。如果作文教学单纯地训练写作技巧,没有沉甸甸的内容支撑,那么,只能滑向“为文造情”的泥潭。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技巧训练与内容训练之间的关系。应该改变以写作技巧训练为主的倾向,引导学生把思想的触角延伸向自我内心情感的抒发。

当然强调以形式服从内容,并不是完全忽视形式。顾炎武亦主张讲究文采及修辞艺术。《日知录》卷十九《修辞》中就批评了宋儒中轻视词章之学的倾向,而对杨慎所论述的文与道、诗与言之统一的观点表示认同,且称颂王世贞和范介儒为矫正“语录之不文”的努力。

故我们的作文教学亦不可只谈内容不谈形式,抛弃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以形式服务内容,在强调自由抒发自我情感的基础上,把写作技巧的训练,融入到对素材的选择、立意的提炼、主题的升华中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看看每年的高考高分作文,这样的文章占了绝大多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形式而空无一物的文章必然是空洞无味,无法得到广泛认可的。

(二)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顾炎武提倡“立言不为一时”的独立人格,呼唤勇于冲破束缚的“俊异之才”和自由表达思想的优秀作品。主张:“天下之事,有识者,不必遭其时;而当其时者,或无其识。”提倡“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的独立思想。强调思想的引领性、创新性、前瞻性。

其《日知录》卷十九《文人模仿之病》中说:“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在顾炎武看来,时代有不同,个性有差异,模仿的再像也不过是得其皮毛而遗其神理,毫无价值。顾炎武认为“文体有今古之异”,认为“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的原因,即“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而模仿之,以是为师,可乎?”。故文无“定格”,当“独出千古”。

同样,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历史永远有警示作用,文学永远有借鉴意义。顾炎武并不否认文学的继承性。他在讨论诗歌创作时对“似”与“不似”的辩证关系有深刻的论述:“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这充分诠释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用许教授的话说就是“既深刻强调了人们的创造性的发挥,又克服了晚明学者只讲创新而忽视继承性的弊病。”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他的本体论重建正是从复归“六经”,精研《易》学来着手的。其尊重独立的思想和创造的这种伟大的精神情怀,是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予以继承和弘扬的。纵观我们的文学史,多数文学体裁都是继承了古人,一些艺术技巧依然得到延续。而今天我们学习顾炎武的文学思想,不也是一种文学的继承吗?

因而写作要继承借鉴古文学之精华,更要反应自己的时代精神,表现独特的精神和个性。作为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就不应该在一种保守的作文模式下束缚学生的情感发挥。在苏教版必修课和《史记》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总结前人优秀作品的写作特色,更要鼓励学生们结合当今的时代和自己的生活有创造的发挥。取古人之精华,扬个人之风采,这样的文章才既有深厚的古韵,又有时代和生活的气息。

二、把握作文思想内容

理清以上两大关系,心中便有了写作的一个思想标准。既然形式要服从内容,那么内容如何才能打动人?既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那么要如何才能“独出千古”?这就引发了我们对作文思想内容的思考。顾炎武的文学思想强调真性情、联社会。这正是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篇深刻而有思想的作文应该包含的思想内容。

(一)文必真性情

《日知录》卷二十一《作诗之旨》:“舜曰:‘诗言志’此诗之本也。”其中“志”即情感。古人亦云:“言之不足,则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许教授说:“这是古代哲人对于诗歌的‘情感——审美’本质的深刻认识。人的情感的表达,发为歌咏,这就有了美文学意义上的创作。”鲁迅先生亦如是说:“情感已经冰洁的道学家对于诗人往往会作出隔膜的揶揄和谬误的判断。”可见两人观点若合一契。

由此,顾炎武提出了“诗本乎情”,“诗主性情”的观点,特别重视情感之抒发的真实无欺。他说:“世有知言者出焉,则其人之真伪即以其言辨之,而卒莫能逃也。”,认为文学作品中真性情必有其相应的语言特征,反之假大空的言辞也有其相应的语言特征。从文辞中可以看出真伪,那么要想写出令人信服,动人心弦的文章,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真情实感,缘事而作。

而当今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和意识自主习作,大多都是在完成老师布置和考试要求的作文。一旦有了各种命题和材料的限制,就很难做到缘事而发,要倾注真情就显得难乎其难。但我们不能退而求其次,顾炎武明确警示我们真情实感是作文中不可代替的宗旨。“不平则鸣,一鸣惊人”亦是揭示发自内心的呐喊才是最打动人心,最能引起共鸣的呼唤。那么老师可引导学生多深入生活,关注内心,越是生活中的细节越应该多用眼细致观察,用耳仔细聆听,用心细心体悟,用笔点滴书写。鼓励学生亲近自然的同时多记录生活,阅读精品的同时多思多想,养成我手写我心的写作意识。久而久之,即使是应试作文,学生也会有足够多的情感和体会去应对,才能真正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二)文必联社会

作“不平则鸣”,触动自我内心的必是有真情实感的。于是,很多同学在随笔中开始大发应试教育之弊端,大抒学习压力之大,高中生活之枯乏。篇篇的“不平”都是“小我”情绪的消极抱怨,没有“大我”情怀的积极挥洒。这样的文章虽是真情实感,却只算得一纸抱怨,毫无思想,就似祥林嫂的唠叨,最终连仅剩的同情也变成了避之不及的厌弃。这样的文章何来共鸣?何得高分?

纵观人类文学史,好的文学作品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顾炎武的文学思想就特别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提倡文学家的社会使命和责任、倡导文学作品的社会批判精神。其“明体适用”、“唯变”、“唯物”的本体论更是强调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总结其关注社会的精神内容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1、社会指导意义

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张“立言不为一时”,曾说:“天下之事,有言在一时,而其效见于数十百年之后者。”强调了文章的前瞻性,揭示了文章应该对社会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其自述文学宗旨乃“文章有益于天下”,认为读书人应该有伊尹、太公、孔子的“救民于水火之心”,著书立说应该有益于指导社会实践,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他规范自己“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正体现了柳宗元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主张以文章来“明道教人”,努力使其文学作品发挥指导社会实践作用的精神内核。

2、社会批判精神

纵观中国历代的正直学者和文学家,都是富于社会批判精神传统的代表者。顾炎武亦曾

说:“诗之为教,虽主于温柔敦厚,然亦有直斥其人而不讳者。”他认为批判社会的文学作品正是深得《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之“诗人之义”的表现。认为富有社会批判精神的作品,才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作品,它体现着作者的高贵人格。这和白居易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社会批判精神一脉相承。顾炎武的诗论正是对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批判往往意味着揭露,而揭露正是需要作者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深入的思考力。具备这样的能力自然能自觉以天下苍生为念,融社会于诗篇。发出这样的呐喊,必然是秉承了顾炎武的“器识”论,这是何等的大气!

也许有人说这对于现在离电子信息媒体越来越近,离火热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的中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那么我们来看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回话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这一标准不正合了顾炎武关于“文学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使命和责任”的论述吗?可见,深入社会和思想性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社会生活实践,永远是学生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文章联系社会必然能促使学生自觉肩负起心怀苍生和富民国强的责任,也自然能引导学生写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好篇章。

三、提升文化素养

追溯顾炎武的一生,便可知优秀作品的创作往往是其多种素养的自然流淌。腹中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自然洋溢出华美的篇章。正所谓“文如其人”,文学作为人的精神的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直观文人学者的主观精神气质的一面镜子。文学者的眼界、胸怀、气度、德行、见识等等都会在其文学创作中展现。能引起共鸣的文章往往不在于繁复的写作技巧,而在于高远的精神境界、博古通今的学识和大无畏的精神品质。顾炎武博大精深思想的形成是有迹可循的:

1、书香门第,耳濡目染。

其嗣母王氏是一个大家闺秀,喜欢读史书和明代政纪方面的书,最终为坚守国家气节绝食逝世。叔祖父顾绍芾豪迈不群,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之学的研究,教导顾炎武读兵书和史学著作,强调“士当求实学”。他们的文学教养和耿介绝俗的操守对顾炎武的民族情结和著书立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博学于文,厚积薄发。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是顾炎武的治学宗旨。他提出的“格物致知”,不仅重视道德伦理知识,而且重视对于自然科学的认识,探求天文、地理、数学、声学等学科知识。

3、广交志士,见贤思齐。

顾炎武17岁就加入了复社,参加了江南读书人的当社活动。期间结交的都是“八俊”、“八厨”及以文学豪迈著称的“复社四公子”。常常与友人“入则读书作文,出则登山临水,间以觞咏,弥日竟夕。”1651年顾炎武加入了惊隐诗社;1657年顾炎武北游,期间在太原他结识了奇士傅山并时常一起出游切磋诗文。在关中又结识“关中三友”李因笃、王弘撰、李顒等豪杰。

综上所述,顾炎武深厚文学素养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学生大量的时间在学校,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当辅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比如:在平时教学中抽出一节课为学生做读书指导;划分一个读书兴趣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方向自主结对,彼此切磋讨论;发动学生组织和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假期提供参考读物,要求做好读书笔记;请阅读广泛或有独立思想见解的同学做演讲报告会等等。这样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为同学们提供了写作的平台。

最后不得不强调的是顾炎武耿介绝俗的爱国情操,正是因为他这份执着的民族情结,才有关注社会现实的自觉性,才有分析社会国民的深刻见解,才有深刻的思想。这份良知、信念和操守是指导顾炎武深入思考的源泉以及动力。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学生的爱国情操,这种信仰的滋养亦是同学们深刻思想性写作的源泉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顾炎武评传》许苏明著

2、《中国思想家评传》周宪、程爱民主编

2.顾炎武的名言 篇二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名言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炎武的名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顾炎武的名言1

1、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2、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日知录》

3、以兴趣始,以毅力终。——顾炎武

4、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

7、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8、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10、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精卫》

11、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顾炎武诗选》

12、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

13、文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日知录》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6、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8、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19、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2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顾炎武

21、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与友人书》

顾炎武的名言2

顾炎武的爱国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5、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6、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7、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的名言3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3、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1、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3、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5、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顾炎武的名言4

1、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因此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3、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5、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6、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因此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7、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8、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9、天下无不可之风俗。10、1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11、2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12、21、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13、2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14、2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15、2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16、2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17、2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18、2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9、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20、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2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5、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2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名言5

1、犯天下之不韪。——顾炎武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顾炎武

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4、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顾炎武

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顾炎武

6、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顾炎武

7、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8、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顾炎武

9、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1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顾炎武

11、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顾炎武

12、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顾炎武

13、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1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15、天下无不可之风俗——顾炎武

1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顾炎武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

18、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顾炎武

19、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20、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言6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8、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4、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的名言7

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2、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3、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4、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顾炎武

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顾炎武

6、君子之学,死而后已。——顾炎武

7、天下无不可之风俗——顾炎武

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

9、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1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1、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12、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盖无廉则无新不取,无耻则无新不为。不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顾炎武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4、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顾炎武

15、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顾炎武

16、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顾炎武

17、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顾炎武

18、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顾炎武

19、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顾炎武

20、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21、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顾炎武

2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顾炎武

23、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顾炎武

24、犯天下之不韪。——顾炎武

25、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顾炎武

26、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顾炎武

27、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言8

1、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1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15、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8、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9、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0、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23、犯天下之不韪。

24、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5、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6、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28、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9、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3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3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的名言9

1、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因此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3、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4、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5、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6、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因此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7、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8、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9、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0、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1、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2、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3、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14、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5、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6、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7、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9、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20、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1、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2、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2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5、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2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的名言10

1、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3、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5、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6、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8、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9、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0、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1、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12、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5、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6、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1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8、犯天下之不韪。

19、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0、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21、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22、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23、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钢为不可缺矣。

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7、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28、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的名言11

1、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日知录·正始》

2、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衰恻,依韵奉和》

3、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精卫》

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6、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7、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8、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9、犯天下之不韪。《日知录·正始》

10、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秋山》

11、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嵩山》

12、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

13、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日知录》

1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15、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8、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日知录》

19、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海上》

20、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2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2、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精卫》

2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4、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6、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27、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2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29、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的名言12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2、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3、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4、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5、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6、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7、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8、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9、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0、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1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2、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3、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14、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15、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16、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8、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21、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22、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当明末年,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

23、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24、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6、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27、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顾炎武的名言13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万事有不平》

3、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4、官多则乱,将多则乱——顾炎武

5、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顾炎武诗选》

6、天下无不可之风俗——顾炎武

7、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8、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与友人书》

9、文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日知录》

10、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11、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日知录》

12、以兴趣始,以毅力终。——顾炎武

13、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精卫》

14、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顾炎武《日知录》

15、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1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8、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1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20、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

顾炎武的名言14

顾炎武(1613年—1682年),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人。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以兴趣始,以毅力终。——顾炎武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5、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

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顾炎武

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8、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日知录》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10、文须有益于天下。——顾炎武 《日知录》

11、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12、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13、礼义廉耻,是谓四维。——顾炎武

1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5、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顾炎武 《精卫》

16、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与友人书》

17、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1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1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2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品格,从而改名为顾炎武,字为宁人,并且还自己署名为蒋佣山,而被读书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在年少之时就十分用工,在读书方面,更是刻苦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军的侵犯时,他立即投笔从戎,参加当时的抗清义军,一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和平。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导致抗争失败,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带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后人将顾炎武的遗骨运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苏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专门为顾炎武建立了墓园。在墓园当中,设有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等等,为后人详细了解顾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顾炎武不仅仅拥有极高的`爱国情怀,深受后人的崇敬与爱戴。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曾著有《军制论》、《形式论》等等,‘对后世管理政府与企业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对于国家的典制、天文和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又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悲伤壮观的诗句。

其代表作有《日知录》、《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辗转反侧的,自幼开始勤奋学习,14岁取得诸生资格,14岁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总是落榜。27岁时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顾绍芾病故,1643年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还未到南京就职,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后又两次反清均败露。

在这样战火年间事情,家族**也不断。为争夺财产,顾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相勾结,经洗劫及纵火焚烧,又遇叶方恒企图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顾炎武1653年率众结社抗清活动最终败露,1654年牢狱之灾,1657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辞逝。

顾炎武手不释书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7.15,死于清朝1682.2.15,是横跨两朝的杰出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为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对于天文仪象、河漕、典制、郡邑掌故研究,并精通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晚年自己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以悲伤壮观的诗句。

顾炎武的名言15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3、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4、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5、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8、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11、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12、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13、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14、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

15、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6、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17、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3.顾炎武的名言 篇三

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诗多伤时感事之作。

顾炎武的名言警句大全

1、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日知录》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3、以兴趣始,以毅力终。 ——顾炎武

4、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顾炎武 《精卫·万事有不平》

5、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顾炎武

6、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顾炎武

7、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顾炎武 《顾炎武诗选》

8、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10、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11、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12、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顾炎武

13、礼义廉耻,是谓四维。 ——顾炎武

14、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

15、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空。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志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顾炎武 《精卫》

16、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与友人书》

17、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 ——顾炎武

18、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 《日知录·卷十七·廉耻》

19、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 ——顾炎武

20、天下无不可之风俗 ——顾炎武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 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顾炎武生于公元1613年7月15日,是苏州昆山人。顾炎武本名为绛,字为忠清。但是因为极为仰慕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品格,从而改名为顾炎武,字为宁人,并且还自己署名为蒋佣山,而被读书人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在年少之时就十分用工,在读书方面,更是刻苦学习经世致用之道,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在昆山受到了清军的侵犯时,他立即投笔从戎,参加当时的抗清义军,一同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和平。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从而导致抗争失败,最后只能在南北一带漫游,且于1682年2月15日,卒于曲沃。

后人将顾炎武的遗骨运回他的故居,也就是江苏省昆山市,并且在昆山专门为顾炎武建立了墓园。在墓园当中,设有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顾炎武起居生活区等等,为后人详细了解顾炎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顾炎武不仅仅拥有极高的爱国情怀,深受后人的崇敬与爱戴。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直到今日,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他曾著有《军制论》、《形式论》等等,‘对后世管理政府与企业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对于国家的典制、天文和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又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悲伤壮观的诗句。

其代表作有《日知录》、《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辗转反侧的,自幼开始勤奋学习,14岁取得诸生资格,14岁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总是落榜。27岁时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顾绍芾病故,1643年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还未到南京就职,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后又两次反清均败露。

在这样战火年间事情,家族**也不断。为争夺财产,顾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相勾结,经洗劫及纵火焚烧,又遇叶方恒企图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顾炎武1653年率众结社抗清活动最终败露,1654年牢狱之灾,1657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辞逝。

顾炎武手不释书

4.《顾炎武评传》练习题 篇四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心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未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相关链接

①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初名绛,字宁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学问广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槽、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反对空谈心、理、性、命,提倡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顾亭林诗文集》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 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顾炎武之所以不顾家庭,离家出游,固然有躲避豪绅陷害、以游为隐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实现他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的理想。

B. 顾炎武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沿途考察人文地理,验证文献记载,搜集著述材料,把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结合在一起,大大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

C. 顾炎武南北往返,在二三万里的旅途中,览书万余卷,写成《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等著作,终成一代大家。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阅读答案附赏析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阅读答案

D.顾炎武足迹半天下,广交贤豪长者,又在《广师》中对十位同学之士推崇备至。他的.地址潘耒称赞他,天下无贤不肖,无不知道顾炎武为通儒。

E.顾炎武一生奔走,始终以豪杰自视,虽没有完全实现他救民水火兴太平之事的雄心壮志,但唯其如此,才成就了他的著述事业。

(2)从《日知录》的成书过程来看,顾炎武治学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的概括。

(3)梁启超生平最敬慕顾炎武的为人,认为他不但是经学大师,而且是世人楷模。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 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坚持独立思考,注重学术创新,从不蹈袭前人;②积少成多,不断增改,务本求真;③严谨笃实,勤勉治学,持论公允,留待后人检验。(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推重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古训,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学.科网②经世致用,学问广博开一代学术风气;③善于推人之长,以友为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①顾炎武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在顾炎武看来,普通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科网是对我国爱国注意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教育后人要勇于担当,爱国奉献。(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上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作文:我是爱心小天使下一篇:教育实习报告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