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共8篇)
1.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一
湘西红色文化
湘西是革命老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这块神秘的土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就以我所在的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为中心,周围就有不少红色旧址,比如芷江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之地点。标志着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伟大胜利,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史实,1947年2月,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1985年,芷江县人民政府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1995年扩建、新建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99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景点”,蜚名海内外。
除了芷江受降纪念馆还有位于湖南省会同县坪村镇枫木村的粟裕故居和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的贺龙故居。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军事家。在他的故居内还建有粟裕纪念馆与粟裕纪念碑。粟裕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室,主要以粟裕同志生平事迹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荣战斗的一生。
贺龙是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奋斗,出生入死,为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丰功伟绩,为祖国的建设和国防的强大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是桑植人民的优秀儿子,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贺龙故居,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村,从张家界市区驱车约两个小时,为1975年桑植县政府按原貌所修复的。故居为一湘西常见的木架毛瓦平房,同时在同院内新建了贺龙生平事迹陈列室,此为一砖木结构房屋,共陈列贺龙不同时期的185张照片和50多件文物。旧居门前还有一座风雨桥,建于1916年,贺龙成名后改称为“贺龙桥”。该桥为木质结构,造型古朴,富有民族特色。贺龙故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桑植县洪家关,1896年贺龙诞生于此,并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通过参观了解湘西地区的红色遗迹,我们回顾革命先烈们的伟大事迹,了解
湘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对我们来弘扬大学生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湘西红色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红色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一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当下以红色文化为基础大力开展的红色旅游盛行,我认为这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发展。湘西自治州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宣传先驱们的革命精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研究红色文化的特点,并使之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研究红色文化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从而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大力弘扬湘西红色文化。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红色文化资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腴的精神土壤,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给大学生以知识的汲取、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红色资源以其深刻的感染力,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成为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湘西民族地区的红色资源的功能,切实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真正将一些革命精神植入大学生内心,起到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纯洁思想、锤炼品质、陶冶情操的作用。
2.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二
一、忆往昔,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育人的社会价值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 “红色文化”与红歌会、红色经典剧、红色之旅等语句同样响亮, 再度掀起了“红色文化热”的浪潮, 这种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崭新的面貌、丰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引起当代青年学生对那久远红色年代的向往。笔者认为,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源于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社会价值作为背景。
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从文化形态学理论分析, 红色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的表现是物质的, 是可以用感官去感受和认知的, 比如我们保护的革命遗址, 保存的革命遗物, 建设的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塔等实物。二是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的载体是文字的, 是以命令、决议等方式下达的, 比如我们开展红色资源保护的政令, 开展红色旅游的号召, 开展国家公祭日、纪念日的活动安排。三是精神文化层面。文化在这个层面突出的是人的信仰、精神世界, 是核心层, 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凝聚出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弘扬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特区精神、抗洪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 这些精神是不同时期赋予文化的时代特征, 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 是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精髓所在。
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旨在于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 而落脚点则在于教育, 呼唤广大青年学生忧国忧民、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 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具体分析, 红色文化到底存在哪些价值呢?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一是政治价值。体现在培养广大青年学生政治意识、政治行为为主要目的, 创造和谐健康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形态。二是经济价值。体现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动力, 奔向进步、奋斗的航标。三是理念价值。体现在养成广大青年学生人文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塑造主人翁意识和勇于担当的气魄。四是文化价值。体现在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独特功能,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产业品牌, 倡导主流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事物是发展的, 不同的时期要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保持红色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的理由。
二、展未来,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的渠道作用
目前, 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 面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逐年增多的现实, 大学生价值观念不断更新, 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态势, 部分大学生政治信念、政治立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趋于淡漠。为此,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重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避免空洞的说教和无为的宣传, 需要挖掘各种渠道,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优势。
1.开通“爱国主义基地”教育渠道, 用红色文化来感染学生。中宣部于1997年和2001年公布了两批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 要积极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系, 共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内容的展示, 创新教育手段, 挖掘教育内涵和主题思想, 拓展教育功能, 建立起基地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谐长久的合作关系, 实现共嬴。
2.构建“校园理论高地”教育渠道, 用红色文化来熏陶学生。高校在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高地时, 要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 作为校园理论高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提炼和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弘扬红色文化, 创造红色理论宣传阵地, 通过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效应, 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论坛、征文、演讲、话剧等活动, 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红色文化熏陶, 提升文化育人功能。
3.打造“两课课堂阵地”教育渠道, 用红色文化来激励学生。“两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毋庸质疑的重要作用。“两课”也是高等教育中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传统的“两课”教育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面对新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他们的追求是多元化的。
三、重实践, 充分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的载体效能
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 鼓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定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育人成才的环境, 让大学生时刻不忘革命先辈们为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甘吃苦、讲奉献的崇高精神。为此, 要装扮校园红色景观, 引领校园文化风尚, 寻找传播途径, 打造红色文化家园。
1.依托党建、团建, 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建设平台。党建、团建工作是我党思想路线建设的重要平台, 加强党建、团建工作对我党抢占广大青年学生思想阵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下, 如何开展党建、团建工作, 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围绕在组织周围, 需要挖掘党建、团建工作的内涵和形式, 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党建、团建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符合时代潮流和广大青年学生的特点, 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拓展, 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组织建设中的平台作用。
2.依托学生社团, 搭建红色文化教育自我成长平台。大学生社团是继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之外的又一重要的学生组织, 社团可以把有共同目标、共同爱好、共同志趣的青年学生凝聚到一起, 自发地开展喜闻乐见、增强社团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活动, 促进社团的良性发展。
3.依托新兴媒体, 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网络信息平台。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脑、手机已经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得到普及,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开发, 让青年学生的生活依赖网络的程度加深。高校要加强网络建设, 为青年学生开展网上公祭、红色文化论坛、红歌会等网络教育活动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撑。
4.依托红色旅游, 搭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服务平台。红色旅游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充分挖掘、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与经济资源、旅游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寓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于文化娱乐、观光游览之中。通过红色之旅, 让高校学生了解革命历史知识, 挖掘革命精神内涵, 陶冶青年学生情操, 提高青年学生文化修养, 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 把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愫转化成爱国主义的行为动力, 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旅游资源服务中的平台作用。
5.依托先辈模范, 搭建红色文化教育直面交流平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值得学习和敬重的, 敬重的是人品修养, 学习的是精神传承。高校要充分挖掘老红军、老战士, 专家宣讲团、标兵模范宣讲团等资源的潜力, 让他们走进校园, 深入学生群体, 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志愿服务等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烟火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感人场面, 让青年学生接受血与火的洗礼, 激发青年学生“忆光荣传统, 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在直面交流中的平台作用。
毛主席曾经说过, 对待中外文化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洋为中用, 古为今用。对待红色文化我们同样要坚持这样的传承精神, 一方面要充分地认识到红色文化蕴藏的社会价值,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挖掘、弘扬红色文化本身固有的精神, 还要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时代精神, 让“红色之火”继续燎原神州大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瞿敬平.红色文化对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黑龙江史志, 2013, (17) .
[2]霍曙光, 董明章, 赵南南.河北省高校红色文化进校园现状研究[J].文学教育 (下) , 2014, (08) .
[3]肖灵.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 2013, (01) .
[4]金子艺, 陈春燕.加强培养90后大学生“红色文化”认知的几点建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 .
[5]方元务.弘扬红色文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根基[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02) .
[6]王洪叶, 王爱华.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增强学生认同的向度[J].教育探索, 2014, (07) .
3.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三
摘 要 红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传承。通过对古蔺太平镇红色文化的调查研究,了解红色文化在人们生活、工作、思想上的影响以及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此次调查,找到一些向当代人宣传红色文化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更好的保护红色文化的措施。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精神文明 推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05-03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红色文化是否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不能对当代人们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产生很好的影响力,是当今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话题。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红色文化和历史对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调研”为主题,组织学生到红色地区,学习古蔺太平镇四渡赤水的背景知识,开展走近社会主义,走近红色文化走访调研等实践活动,激励当代大学生在现如今社会下去了解红色文化,了解历史,切身体会融入到革命前辈的生活中。同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了解红色文化,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让更多的人自发的去了解红色文化和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的精神。
二、调查方式
本次社会实践以参观古蔺当地红色旅游地区为主,对当地人民进行问卷调查,以走访、座谈为辅的方式进行。
同学们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参观学习来丰富自己对红色文化的背景知识的学习与认识,更进一步的了解红军四渡赤水时的背景和历史条件,随后在接下来的走访和座谈中,由同学们向大家讲解自己在参观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并且针对某一些问题向居民们进行提问,并且记录下来,作为结果分析的重要依据。最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85份。调查结束后统一对收回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别统计出每道题、每个选项的人数,并且计算出所占的百分率,方便在阅读结果时看出当地居民的选择,同时也方便我们结合走访和座谈所得到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古蔺红色文化
本次调查的地方是泸州市古蔺县,同学们在古蔺县太平镇主要参观学习了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两个纪念馆。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于1934年10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多人。在这一情况下,他们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兵力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正确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城,使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四渡赤水战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
太平镇毛泽东四渡赤水纪念馆是于2013年6月6日开放的,馆内挂放着有关四渡赤水很多的资料和物品,包括遵义会议资料、毛泽东几次渡赤水的评价、毛泽东行动指挥的艺术、驻地旧址等一系列的展品。展示了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的军事指挥艺术,其中重点展陈了毛泽东在古蔺期间(共19天,住宿17个夜晚)的足迹与革命活动以及生活点滴,体现了毛泽东与古蔺人民的深厚情谊,突出了毛泽东在古蔺的故事。同时,这个纪念馆也是毛泽东在太平镇的故居、红一方面军司令部驻地。馆内陈列了四渡赤水革命文物300余件,有红军号谱、红军医书、红军印、红军盆等,展示了毛泽东同志早期军事指挥才能和四渡赤水光辉战例,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史迹。
在经过了两天的参观学习之后,我们调查小组在古蔺县当地居民中进行了“红色文化对当地精神文明的推动作用调研”的问卷调查、走访和座谈。问卷调查的问题包括居民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关注程度、红色文化推动当地经济的看法以及对当地居民精神影响等。调查中,一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78份问卷。在走访和座谈过程中,我们通过和当地居民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到了更多的他们的内心想法,对我们的调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问卷表回收率与有效率: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100份,回收调查表85份,回收率85%。经审查,有效调查表79份,合格率93%。
(二)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处理:本次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小组人员进行统计和计算。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虽然红色文化的产生的时间已久远,但是红色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却有很大的影响,它仍然存在于许多人的心中,并且被当做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人们时刻用它来要求自己,学习先辈们的精神。但还是有一部分的人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发源地的居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没生长在红色文化浓郁地方的人呢。所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觉得,红色文化的宣传并不是很理想。红色文化作为见证了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了解的,并且将其作为自己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严格的要求自己。所以作为拥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地方,应该在宣传自己地方的文化方面多下功夫,力求将自己地方的红色文化精神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清楚的知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魅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让红色文化更好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
1.您的文化程度是( )
调查表明:当地居民文化修养并不是很高,有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员只占15%,这说明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一部分的人只受过高中以下的教育。
2.您了解红色文化吗( )
调查表明:居民们大多数都是听说过红色文化的,只有5%的人并不知道何为红色文化,但是对红色文化非常了解的居民人数也不多,仅占调查人数的3%。这表明红色文化在当地居民中的传播比较广泛,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是比较好的。
3.您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 )
4.您觉得红色文化对您的生活是否起到积极作用( )
第3、4题的调查表明: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是比较热情的,并没有人对红色文化抱以无所谓的态度,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和对生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只有在生活中时刻关注红色文化,才能够让红色文化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时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您认为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来说重要吗( )
6.您认为开展红色宣传对您的精神层面(主要是价值观)影响大吗( )
第5、6题的调查表明:在居民们看来,红色文化对中国文化来说还是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的,并且开展红色宣传对他们的精神还是有一定尺度的影响的,但是这种影响取决于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如果平时在生活中密切关注红色文化,则会时刻以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来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精神修养。
7.红色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令您满意( )
调查表明:对当地居民来说,红色文化对于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与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他们并不是非常满意,甚至有7%的居民并不满意。所以作为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古蔺县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发源地这一优势,提高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和文明建设。
8.(可多选)您觉得红色文化对本地居民的思想境界有何影响( )
调查表明:对于当地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将当地的红色文化向更多的人传递,大部分的人认为这样宣传红色文化在加强大家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精神风貌。但是15%的人认为,这样的做法略显商业化,虽然可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淳朴的民风。
9.(可多选)红色文化精神内涵中最值得弘扬和继承的是什么( )
调查表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最让人们印象深刻的是红军前辈们任劳任怨的精神。但是这并不表示对红军其他精神的否定,相反的,不论是红色文化精神中的哪一类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弘扬和继承的,是中华民族传承的基础精神。
10.(可多选)您认为红色文化有利于( )
调查表明:传承了几十年的红色文化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对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倡导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击腐朽文化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所以红色文化存在了几十年,并没有逐渐的远离我们,相反的是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融入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时刻提醒着我们。
五、建议和思考
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呐喊与硝烟、兴衰与成败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与浩瀚的苍穹中,唯一与之比阔的是永恒的精神,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人类腾飞的翅膀才不会沉重,历史前进的车轮才不会迟滞。革命途中留下来的物品是对那些困难与坚持最好的证明,但是在参观学习太平古镇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在红军时期使用的物品,这些物品是红军抗战时期的见证,对于古蔺当地居民乃至全体中国人民具有很大的纪念意义。所以我们建议加强对纪念馆物品的看守、严格游客进入纪念馆参观的管理制度,将未正常工作的摄像头修好,保证这些物品在纪念馆的安全。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关注红色文化,进而提高人们思想境界,所以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就显得十分重要。
1.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大多数处于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水平,他们没有足够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去了解、传播红色文化。
2.在各类热门网站上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在网络盛行的现代,很多人都在用网络平台,如果在比较热门的网络上面发布关于红色文化的信息,那么看到的人是非常多的,这样一来,知道红色文化内涵的人也就多了。
3.制作关于红色文化的微电影。当今微电影比较受青年人喜爱,将红色文化拍摄成微电影的形式,这样将会在青年人当中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红色地区大力开展红色旅游项目。人们消费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享受生活,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红色旅游,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这样不仅刺激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红色文化的宣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在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对红色遗物、遗迹进行有效的保护。
5.可以和一些游戏开发商商讨,在各类游戏和软件中加入红色元素。这样很多人在玩游戏或者是使用软件的时候也能够了解到一些红色文化知识。
6.在各类新媒体交流平台上发布红色文化的信息,让大家在交流的时候也顺便学习红色文化,提升自身思想境界。
4.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四
院系:机电与工程学院
专业:13级电子信息工程(2)班
组员名单:
陈金木
2013041604(照片整理)蒋治宇 2013041616(结束语)景
星
2013041617(发展建议)李文强 2013041620(古田优势)林龙飞
2013041624(排版打印)刘祥初 2013041630(存在问题)罗
炜
2013041632(资料收集)王
建 2013041639(发展分析)
2015.03.20 上杭古田红色文化资源调查
一、上杭古田基本情况
据了解,2012年6月25日,在纪念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之际,著名苏区上杭县在全国县级率先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专门机构——上杭红色文化研究会。旨在宣传、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推动红色文化的交流,着力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红色文化在新形势下实现新提升、展现新作为,为推动上杭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杭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有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和才溪乡调查旧址,才溪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乡”,素有“九军十八师”、“将军之乡”的美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上杭从事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毛泽东九到上杭,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光辉著作。上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建党建军纲领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确立地。当年,上杭全县1.5万人参加革命,占全县红色区域人口7.07%,其中9000余人为国捐躯。建国后被授予将军军衔的有27位,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一。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亲临过上杭视察。上杭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质孕育了古田会议精神和才溪精神,催生了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奋发向上的红色文化。
近几年来,古田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和实施了“工业兴镇、农业富民、旅游拓业、党建保障”这一战略方针,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列入长远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气候优势,从“旅游拓业”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完善基础设施的力度,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全镇旅游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此文针对古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结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古田镇位于上杭县东北部,处在龙岩市的中心区域。古田历史悠久,约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传说五龙村有一丘古古怪怪的田,古田因此而得名。古田有众多的客家古民居,客家廊桥、客家宗祠等古建筑,还有许多寺庙。有彩眉岭传说和众多的红军、知青故事,还有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古田一带居民都使用汉族客家方言中的古蛟语。
1929年至1930年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曾在古田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特别是1929年12月在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被誉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3月,古田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在陈茂辉将军等老同志的呼吁下,古田会议纪念馆建馆并对外开放;1986年古田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2000年1月,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到古田慰问演出;2003年11月,古田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古田会议旧址群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通过;2004年古田会址旅游区被列为“全国100个红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处在全国30条“红色旅游经典路线”上;2007年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家唱节目在古田会议会址前录制;2008年4月,古田会址旅游区被确认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5月,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在古田举行。自建国以来,古田接待了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2009年5月21日,上杭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经过认真审议,作出了《关于加强古田、才溪红色圣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不仅保护好古田会址所在的廖家祠堂(和声小学),还将古田会议旧址群周边10个行政村及公路、铁路两侧一重山范围划为重点保护区域,禁止采矿、上污染型企业,使保护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红色圣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2012年3月31日,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龙岩市委、市政府成立古蛟新区;6月22日,上杭县决定今年筹融资10亿元,全力把古蛟新区建设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革命老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成立短短的三个月内,该县已在古蛟新区范围内投入资金1.2亿元支持新区建设,新区各项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红色文化闪烁夺目光彩。
近年来,上杭县还斥资数亿元对临江楼、文昌阁、红四军八大会址、陈丕显故居、早康会址等全县其余30多处革命遗址进行维修保护。举办了伍洪祥、邓六金和刘永生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展。与此同时,该县从2007年开始,设立文化发展基金,由县财政每年划出200万元用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的保护与扶持,对有影响的红色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予以表彰。
2012年1月,上杭县启动上杭籍将军故居的维修保护工程,对每户将军故居投入近30万元进行修复。2013.14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古田发扬古田精神。社会经济水平:
古田镇面积为227平方公里,总人口18747人,全镇实现生产总值为15.1831亿元,财政收入24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76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16元。古田镇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发展较均衡。旅游资源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具 体有竹林、溪涧、盆地、山丘、森林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产景观类、现代人文景观类、抽象人文景观类和其他景观类。具体有村落、田园、客家民居、客家廊桥、客家宗祠、民间作坊、传统工艺、农家旅馆、山地自行车赛场、寺庙、鱼塘、茶山、果园、花圃、苗圃、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及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客家美食、客家风俗、山歌、木偶戏、织绣等。
二、古田红色旅游发展分析
1、优势 ★较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
古田处在龙岩市的中心区域。紧邻319国道、赣龙铁路,紧靠上
杭火车站,境内还有高速公路贯通。又是龙岩经小池云顶到古田的旅游公路出口处,因此区位优势明显。
★良好的生态环境
处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境内还有社下山、彩眉岭等,又是五龙溪等多条溪流的发源地,上游无污染,植被状况良好。
★舒适的山地气候
古田处在盆地之中,四周山体环抱,溪流缠绕,冬暖夏凉,气候
宜人。
★优良的红色旅游资源
依托古田会议旧址群在全国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以及古田会议在中国建党建军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田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客家文化底蕴深厚
古田还保留着许多客家古民居、客家廊桥、客家宗祠等古建筑,以及祈福朝拜的寺庙;当地还有许多流行的“古田传说”;生产
着客家米酒,继承了客家的传统工艺。其客家文化基本上不曾遭
到严重的破坏。
★知青的第二故乡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众多的知青到古田插队,造就了古田“知
青的第二故乡”的美誉。★国家级的旅游品牌
古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田会址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
旅游景区。
★政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规划和建设古田旅游业。先后
对古田会址旅游区进行维护,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等。
★政府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政府下大力气,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古田各村进行综合整
治,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旅游产品搭配较合理
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相得益彰。2.劣势
★博物馆和会议址等保护不够
★地方经济欠发达
★缺乏高知名度的“旅游主打产品” ★红色旅游资源不够丰富,还有待挖掘和整理 ★绿色旅游品位不够高,还有待深化和提高 ★客家文化内涵不够突出,还有待提升和充实 ★旅游基础设施滞后,还有待全面完善
★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须持续、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民从事旅游业的能力还十分不足,有待进一步培训和提高 3.机遇
★有利的政治因素。即“古田会议”的政治地位显著。
★国际国内旅游蓬勃发展。★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特色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悄然兴起。★客家寻根谒祖旅游市场逐渐壮大。★知青寻访第二故乡热情愈来愈浓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古田会址旅游区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通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旅游交通大环境的全面改善 4.威胁
★总体出游能力有限,不会随着旅游目的地的增多而有很大改
变。
★红色旅游具有特殊性,带有政治色彩,是由政府倡导为主的一
种旅游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周边地区更具特色的乡村和客家旅游目的地客源争取的威胁 5.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在外部环境上看,古田发展旅游业面临广阔的市
场,存在着良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同类旅游产品的激烈
竞争,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内部资源上来看,古田拥有
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方面有着许多优势条件,同时
也存在诸多不足。
三、古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分析中以及古田开展旅游业方面的实际出发,虽然近几年古田旅游业较快的发展,也为古田后续开展旅游业活动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客观方面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旅游意识薄弱
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物质层面,对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涉及不深。因此,在大部分人眼中,旅游不过是“走走看看”、“吃吃喝喝”,这是狭隘的小旅游观点。旅游不仅是物质上享受,更应该是精神上享受。发展旅游,就是将旅游产品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或者文化内涵直接或间接的传递给旅游者。另外,由于对旅游认识不够,许多优秀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科学的利用,甚至有些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再者,对旅游经济方面的考虑有所欠缺。大部分人只认识到吃喝住,却不知道“联动效应”,因此,其他的产业发展潜力被压缩,没能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2、文化内涵不足
旅游的本质是精神和文化的盛宴。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古田发展客家文化方面尤其明显反映了这个问题。在红色旅游以及生态旅游方面也只是突出其外在的表现,对其真正内涵还是把握不够。
3、旅游结构单调
古田旅游业的主导是红色旅游,而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却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发展,基本上处在起步阶段,虽然近几年,政府在这方面投入加大,但是仍然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旅游整体,而且,因为古田会议的重要性及其本身所附带的政治特性,红色旅游的客源大部分是官方人士,更是给古田增添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完善旅游结构是古田旅游业后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4、特色不明显
古田是以红色旅游为主打旅游产品,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却显得薄弱而无突出的特色性、新颖性和创新性。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项目与同区域其他同类旅游产品之间大同小异,服务内容缺乏特色和风味,吸引力不强。
5、旅游管理不协调
古田旅游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形成“一座山寨,各自为王”的现象。多头管理的模式使得古田在旅游发展上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无法有效的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建设一体的旅游圈,也导致了旅游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臃肿,势必影响古田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
6、宣传力度不够
在宣传力度方面做得不够是古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影响了古田旅游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首先,对于大规模、全方位的旅游宣传上做得不够,当然,这是归结于古田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想要真正实现也不容易。其次,在精品旅游景点的打造上不够,虽然有了古田旅游方面的专门的网站,但还是不够,因此,在宣传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7、服务能力不足
目前,田在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建成了一批农家旅馆和红军客栈,以及古田山庄等,但是接待能力仍然不足,而且,食宿环境有待进一步提高。各种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人居环境、道路环境等有待完善。缺乏生活娱乐场所,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因此,古田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古田发展红色文化的建议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针对古田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
1、加强认识,树立科学的旅游观念 首先,加强对古田地位认识。古田会议是中国建党建军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比肩于中共一大、遵义会议的著名会议。这就决定了古田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另一方面,古田作为龙岩和上杭的一张城市名片,它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龙岩和上杭的发展,也代表着闽西革命老区的发展,体现着老区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再一方面,古田闽台合作的日益开展和高涨,将古田推向另一个战略高度,在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中实现古田的发展。
其次,随着龙岩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环境的改善,逐渐将龙岩市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古田在这种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古田的发展方向,如何进一步推进古田的发展,成为当前古田需要积极解决的课题。
再者,面对古田具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的建树近几年来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没有一个鲜明的特色是无法在旅游市场站稳脚跟的。古田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建设配合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营造大的旅游环境,发展旅游经济,必须依靠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据古田现有的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管理,提升景区的一体化协作程度。利用古田的高山气候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增强生态旅游的可赏性、趣味性。
2、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网络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通过“传导效应”,达到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就区域合作而言,本市范围内应与连城、永定、长汀等建立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放到全省来看则应与厦漳泉金三角、福州都市圈等建立客源基地,利用其优势联动产生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就东南沿海而言,加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建立客源基地。一方面可以利用客源基地良好的海陆空交通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客源基地的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而且在客源地直接组团,宣传古田的旅游线路,促销古田的旅游产品,塑造古田旅游的良好形象,也是在为古田旅游做旅游动员。特别是由于海陆三小时经济圈的逐渐形成,以及龙厦铁路的开建,厦门到龙岩只要一个多小时。因此在交通不断改善的条件下,古田旅游在区域合作上能够发挥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应该加强区域合作,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加强旅游资源的共享,建立区域合作对话机制,不断完善区域旅游系统。
3、合理规划,精心设计
目前,大中城市居民到农村去观光旅游大多集中在节假日期间,出游目的是为了丰富假日生活内容,出游时间一般为1—2天,出游地点主要在交通较方便的城市周边农村同时,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古田生态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主题和重点,制定具体有序的开发措施,精心组织、设计适合目标客源市场需要的具有吸引力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
4、不断探索创新,丰富旅游内容 从目前古田开展的旅游活动情况来看,在旅游形式和旅游内容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和不足,许多地方还须改进、补充。目前,随着城市旅游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古田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开发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区分年龄层次;区分经历构成;区分体验类型等等,以此来开发各种主题游。只有在产品开发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以新、奇、异、特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旅游者,才能使古田的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古田旅游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不断完善和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经验。
5、加强领导,统一调度
前面分析到了古田旅游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王”的现象,因此对于古田旅游管理方面因加强统一的领导体系,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充实和完善管理内容,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制度。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建立管理例会制度,强化沟通和协作。
旅游活动的开发,不仅是政府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工作,而且还需要交通、电力、卫生、通讯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必须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综合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在各个方面保证服务的周到和优质。与其他旅游活动相比较,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观光、休闲旅游,主要目的是感受农村浓郁纯朴的乡土气息,亲身体验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因此他们对餐饮、住宿等服务接待设施的要求一般来说不太高,只要求整洁、卫生、方便、舒适即可,对这一类设施主要由当地农民家庭经过适当的改造后加以解决。重点应放在水、电、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方面,尤其是要改善交通条件和通讯条件,在农村地区,移动电话的通讯质量不太好,因此,要加强通讯这方面的建设,以便于旅游者进出旅游目的地都能够及时快捷的和外界联系。这样做一方面便利了旅游者,另一方面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可谓是一举两得。
6、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形成热点
二十一世纪,人类迈入了“信息爆炸”时代。在这个时代,信息通过多种形态媒体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传递。如果不注意对自身的宣传,将会很快被淹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媒体,包装宣传古田旅游业,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著名的旅游品牌,并加强与各地旅游机构和旅行社的合作,形成生态旅游热点景区。
7、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旅游投入可以看作是一种高投资的经济活动。仅仅依靠国家出资建设是很难实现真正的效益,因此,作为政府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应积极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本来运作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经营权和所有权明确的前提下,应该大胆的利用外资或者民间资本。就目前古田而言,古田的旅游投入虽然比以往有所增加特别是在红色旅游方面,但是,从长远来看,目前的投入比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部分是政府投资,社会资本或者民间资本较少,为促进旅游发展应该实行多元化投资渠道,扩大社会资本投资额度,这可以通过向社会集资、对外招商、争取上级拨款、向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等形式达到目的。
五、结束语
古田近来的发展超乎我的想象,做的也越来越好,红色旅游发展迅速,我们特地考察了古田的旅游业发展情况,在这个“城市的后花园”里,我们看到了古田腾飞的旅游产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田将会古田会议一样,向全中国展示它的魅力!在这里我们也深深的祝福古田!上杭古田一定会越来越好。
附照片:
此图为会议址内部照片
此图为主席
此图为同学们在认真的观看博物馆内陈列物品
5.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五
《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工 作 报 告
旺苍县黄洋将军希望学校 课题组
我校承研的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革命老区农村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于2012年3月立项(课题批准文号:川教函【2012】422号文件),2012年9月开题,开题以来,在省教科所、市教科所、县教研室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依照实施方案,开展了扎实有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传承与弘扬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彰显学校个性和办学特色最鲜明的名片,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学校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构成学校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展示学生才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适应了学生精神需要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古今中外,许多实例证明: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良好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一种感染气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逐渐形成与校园
文化精神合拍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德育教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各门课程中,使各门课程都能发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立德树人”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载体、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培养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渗透在不同学段的德育教学之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民族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伟大中国梦的生命基础。校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将继承和弘扬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为基本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科学地融入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课创新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点,也是将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建设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2、开发革命老区闲置的红色文化资源,重建师生精神家园的需要 旺苍地处川北山区,经济、文化、教育相对滞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木门会议旧址、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造币厂、310多条石刻标语(碑廊)、百丈关、黄猫垭等红军战斗遗址,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红色印迹,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旺苍的光辉历程;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共陈列图片、文件280多件;妇女独立师、巴山游击队、红色童子团、水兵连,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缔造了多个新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可惜的是这些资源长期被闲置,未能在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里得到有效的利用。随着
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这些珍贵的红色资源得不到提升与运用,就有被时代遗忘的危险。如果我们把这些红色资源引入学校,加以提升与运用,使之成为教育资源,让那些经过战争洗礼才凝聚而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就为培养复兴中华民族的“四有”新人提供了保证。
3、传承将军精神,培育红色未来的需要
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37位将军曾经莅临我校参加黄洋将军希望学校落成典礼,原二炮政委隋永举上将在落成典礼上即兴演讲,语惊四座。235位将军题词作画,为学校留下弥足珍贵的墨宝。为感恩将军,弘扬将军精神,教育学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报效祖国、学校建造了将军艺术墙、希望图书室、将军书画陈列室、将军艺术长廊。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将军诗词、散文作品,字里行间处处都蕴含了将军的报国、为民、英武、勇猛、勤学、创新、坚毅、雄强、忠义、仁信等思想和精神,体现了当代军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面对生死毫不退却,面对事业不断向前的精神。这些思想与精神必将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学校所特有的育人观、价值观、发展观、基本信念、行为规范等,让学生在欣赏将军墨宝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将军精神的感染与鼓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4、打造具有红色特色的“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一个民族的觉醒,都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靠文化的发达。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重要意义。深化文化制度改
革,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一些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衰落;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乱,诚信缺失;一些人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国家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见危不救、道德冷漠。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价值准则,是个人的生命之魂。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弘扬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在不断升华思想道德境界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规律,遵循知识传授规律,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逐步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为人的成长选择最佳育人环境和手段的行为。通过优秀的校园文化向师生灌输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价值标准,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校园有了文化的滋润,就有了深厚的底蕴,有了校园精神的升华,有了阳光的挥洒,就能孕育师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发展。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培育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从而培育出理想远大、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校园文化是优秀文化的缩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塑学校形象、铸学校灵魂,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学校的创造力、软实力和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内涵
红色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红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红色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传承和发扬革命理想、集体主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群众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取向的一种群体文化。构建
红色校园文化,其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坚定地树立起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伟理想,努力做一个积极进取、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它代表着学校的一种软实力,是学校优良传统的传承和积淀,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整体反映。它对师生的行为导向,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通过研究,构建新形势下的红色校园文化体系,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使办学方面更加明确、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升、内涵发展有新突破、办学绩效有新提高,把学校办成文化高品味、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巴蜀名校。
(二)通过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用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将军精神铸就教师之魂和未来学生之魂,使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材开发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三)从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等方面,探索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的途径、方法及措施,构建学校的校本课程。
(四)通过研究,逐步形成以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的校园文化体系。使红色文化和优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将军精神得以弘扬,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更新,学校的办学品位得以提升。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通过改革实践活动,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寻找优化红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方法和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达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结合。
2、案例研究法
研究“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师生发展的典型性,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群体、某些特殊文化现象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提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和本质。
3、经验总结法
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重视实践及经验的多样性,认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五、课题的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
课题可行性论证与课题开题启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方向、重点、目标,完善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4年12月)
第一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0月):探寻红色文化之根,发掘红色文化、将军文化资源,研究红色文化、将军文化作品,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可行性、价值性;研究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理论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实施方案等;编写校本课程,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召开课题研究小结会。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2月):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之功,塑学生之形、教师之形、学校之形,铸师生之魂,学校之魂。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成效影响等;研究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隐性文化和环境建设显性文化有机统一的策略;研究红色文化力和将军精神力对师生的成长影响力。
第三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
整理研究资料,梳理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发表研究论文,申请结题鉴定,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3、成果推广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0月)
(1)进一步梳理研究成果,形成特色
(2)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聘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推广(3)开展课题的后续深化研究
六、课题的组织管理
1、健全组织,齐抓共管。学校聘请了以周林、青春为组长,王锡安、马德安、熊顺华为成员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母鑫华为组长,尹翠林为副组长,侯爱民、刘文波、李长城、李海、詹大春、张荣华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和领导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成立了由母鑫华任组长,尹翠林任副组长,李海、李长城、侯爱民、詹大春、蒋文明、李益、强丽萍、赵海蓉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和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确保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任务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各年级、各学科组结合学科特点,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和任务,以研究方案为指南,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并将红色文化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之间自主开展合作交流,定期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建章立制,扎实开展过程研究。为确保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课题研究制度》、《主研人员职责》、《参研教师培训制度》、《课题成果申报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用制度去规范研究活动过程,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3、提升理论修养,强化专业引领。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领导小组一是请课题指导小组专家莅临学校作专题讲座,指导课题研究;二是举办专题培训会,由主研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参研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研究的实效性;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教师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质量;四是引导教师个人自学与反思培养教师的实践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五是建立校园研究网站,及时通报研究过程、研究热点、阶段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引导课题研究方向。
4、开展主题活动,强化研究实效。常以理论学习为抓手,开展校本研究经验交流会、教学案列分析会、主题班团会观摩活动、创新实践交流会、优
秀课例评选等主题研讨活动,为参研教师创设学习交流平台,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七、课题的成果效应
(一)研究成果
1、更新校园文化理念,突出红色文化主题
课题组成员通过走访川陕苏区的前期首府通江及主要战斗区巴中、南江和后期首府旺苍等地的红军遗址、陈列馆、碑林及当地党史办、县志办,收集整理川陕革命老区的资料,并结合本地红色资源,更新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提出了以“信念、理念、坚强、奋斗”为内核,以当代将军的“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忠勇仁信”为核心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旨,提炼出了具有红色文脉的办学理念。以“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就信念,拼搏成就人生”为红色文化的方向,以“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活动主题,以打造红色人文特色为核心,精心设计制作校徽、校旗、校歌。并让师生理解内涵,校歌人人会唱,提出了“红色文脉、书香校园、儒雅教师、涵养学生”的办学愿景。
2、优化了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以悬挂肖像格言,举办专题图片展览,打造红色景观文化,用好校外德育基地,打造独特的班级文化,建立“红色之声”广播站等为载体,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积极添加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文化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文化之魂,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刻处处都能受到影响,得到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3、构建起以“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体系
通过走访原川陕苏区的前期首府通江和后期首府旺苍的各处红军遗址及陈列馆,并到县文联、县党史办、县博物馆查阅资料,收录整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名言警句、歌曲等编写红色校本教材。教
材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诵读激情,陶冶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提炼出独特的办学新理念,对“信念、理念、坚强、奋斗”教育的解读,提炼出具有红色文脉的理念文化和精神文化.(2)编写了科学、规范,能指导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标准
(3)开发出了以“红土魂”为主线的系列校本教材
(4)传承红色文脉,创新红色文化
4、丰富校园活动形式,突出红色文化主题
我们对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并扎实推进,使红色校园文化在内容上系列化,在目标上层次化,在时间上常态化。
(1)活动主题序列化
(2)活动时间常态化
5、以红色文化为底蕴,重塑了师生形象,提高了德育的实效,铸造学校灵魂
(1)教师行为引领,传承红色文化,塑造教师育人的新形象。(2)加大了各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力度,塑造学生精神形象。(3)强化养成教育,塑造学生行为形象。
(4)以红色理念、环境形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改变学校形象,铸造学校灵魂。
(二)成果效应
1、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格调高雅、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的性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辐射功能”,并赋予学校以清新的活力机制,促使学校朝着办学目标健康发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精心规划,逐项建设,不断充实,在校内营造了内容丰富,底蕴厚重的红色育人文化氛围。
2、红色校园文化培育出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顶多就是一个时段的标本永远不可能成长,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的塑造、红色精神的熏陶,培育出健康的师魂、生魂、校魂,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形成了“自主、和谐、文明、进取”的校风。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风,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我校积极采取立“校训”、唱“校歌”、挂“校徽”、创办《黄洋将军希望学校校报》、办校刊《红土·绿叶》等形式,既增强师生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珍惜学校集体荣誉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又丰富和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班风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通过抓班集体建设,切实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严明班纪班规,教育学生模范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和纪律管理,消除了学生中抽烟、打牌等不良行为,杜绝了学生校园内外打架斗殴行为,培养了良好的班风、校风。同时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通过校史展览、校友返校报告、校庆纪念活动等形式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光荣感、自豪感和认同感,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校风。
(2)形成了“敬业、严谨、博学、善导”的教风。教风是教师教育教学的特点和工作作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水平,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生观,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切实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作风,切实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备课能取百家之长,凝精华于
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能积极参加教学大练兵、优质课评比、观摩优质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新课堂;教育科研浓郁,教师能积极主动参加教学改革实验、教研活动、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如今,我校教师爱岗敬业,能教能研,课堂教学效益高。在作业批改方面,全批全改,书写整洁,有作业批改记录,批语切实加强了针对性,有切实的鼓励性的批语。加强爱心教育,爱生如子,师生情深,坚决消除轻视差生的现象。近五年来,尹翠林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唐玉蓉老师被评为广元市感动校园“十佳”教师;蒋文明被评为广元市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母鑫华被评为广元市农村学校优秀校长。康敏、胡江、王菊华、许咏、尹翠林、詹大春获中考质量单科奖;2010年—2015年中考质量连续获得县中考质量一等奖。
(3)形成了“好学、合作、探究、创新”的学风。学风是校风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红色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勤奋笃学、孜孜以求、奋发向上。在班级中,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学生人人不厌学、不逃学、不辍学,个个爱学、乐学、会学。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科学引导,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形式生动活泼,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创造出“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形成了“好学、合作、探究、创新”的学风。
3、红色校园文化成为学生成长的沃土
红色校园文化在学生自我发展中内聚红色文化精髓,外显将军精神气质。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属性内化生成学生的自我属性,铸就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文明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学生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和奋发向上 的精神。学生学习勤奋、努力,调查显示,有90%的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有85%的学生课余喜欢选读自然科学书籍,有95%的学生崇尚英雄。中小学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均位居全县前五位。2013级学生中考勇夺全市第二名,2015级学生中考再次勇夺全县第一名。学生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课余文化生活已开始向高雅文化转移。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喜欢读武侠、言情小说,80%以上的学生已读过《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红岩》等小说,对真假、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明显提高,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在学校已没有市场。学生参加文化活动的兴趣高涨,初中生的文化活动已向辩论赛、征文等高品位的理性方向发展。柳曼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少年;王怡、杨迈、何庆被评为旺苍县“十佳”少年。近三年学生有187人次在县艺术节和科技节上获奖。
4、创建红色校园文化特色,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体系,深化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红色资源”为主线,以“将军精神”为灵魂,以课程文化为核心,以活动文化为载体,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弘扬将军精神,校园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规范化、个性化、艺术化方向发展,形成红色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在这片红色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实现自我塑造,我校的办学水平又上一个新的台阶。2013年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组以《心中流淌的西溪》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4年课题研究成果再次被广元市电视台以《花开在眼前》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并获得了广元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后有市内外20余所学校到校内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2012年、2013年、2015年我校都获县中考质量一等奖。随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被授予“广元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广元市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广元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广元市教学研究示范学校”、“广元市文明单位”、“旺苍县学科教研组建设先进学校”、“旺苍县普通高中优质生源基地学校”、“旺苍县校本教研基地学校”、“广元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旺苍县名学校”。
6.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篇六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
研 究 报 告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课题组
2013年11月
编号:SQ2011GH025 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
研究报告
《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课题组
主持人:李强(校长)臧其申
一、研究背景
朱瑞文化:即以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为研究对象,探索朱瑞将军的精神及文化内涵;红色德育:即以培养孩子们对党、对祖国的朴素情感为目标,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红色德育”这一途径,扎实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精神品质”。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分析朱瑞精神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班级)以及孩子们个人的性格特征的本质联系,深入研究朱瑞精神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从而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在本校开展实验,边实验边总结,不断完善行动方案。
本课题名称是《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研究》,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编号:SQ2011GH025)。课题主持人是校长李强和臧其申。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有朱海兵、靳勇、陈妍、陈婷婷、朱宗政等,均为我校骨干教师,现在我校担任副校长、政教处主任、教导处主任等职务。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2011年4月申报,计划结题时间是2013年底。
二、研究目标
1.依托传统文化是我校办学的“落脚点”,用地方名人朱瑞将军激励学生“走出家乡,报效祖国”的雄心状志。
2.倾力打造“朱瑞文化”,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系统,让朱瑞精神在他的家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3.一所学校给予学生的教育是多层面、立体式的,既有显性的又要有隐性的,既要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又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要充分挖掘德育的内涵,通过“朱瑞文化”的打造,让校园文化飘逸、和谐、浓文,成为一种隐性教育资源,润物无声。
三、研究内容
1.朱瑞的丰功伟绩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2.朱瑞精神内涵的提炼研究。
3.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4.依托朱瑞文化,建设精品红色校园文化研究。5.朱瑞文化建设与红色德育实践研究。
四、研究过程
自本课题被市教科所成功立项为宿迁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来,我们以“弘扬朱瑞精神,整合德育资源,打造品牌学校,培育时代骄子”为基本思路,以“朱瑞文化”为核心文化,以系列活动为辐射点,以飘逸的文化、和谐的环境为隐性资源,让朱瑞精神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生命底色。
1.研究准备阶段(2011.4—2011.6)成立课题组,深入调研,确立课题,申报立项,制定实施方案。
2.初步研究阶段:(2011.7—2011.8)挖掘朱瑞精神内涵,调研分析学生思想现状,初步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目标与措施;完成校园文化的整合升级方案。
这一阶段,我们重点对校园文化进行升级打造。
文化校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对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与当地文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校园景观化的重要资源。景观校园版需要强调文脉,根据当地人文历史,我们将校园设 3
计的文脉定位“红色”。既记载了历史的沧桑,又展现了校园文化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校园是文化授受的平台,是服务于学生活动的场所。以英雄人物为元素,打造龙河中心小学红色人文校园。公园式的校园与红色文化相交融。形成特色的人文校园。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景观人文校园。
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红色校园建设的景观规划:
两条景观轴,三大板块,两大景观带的格局。打造的重点是校园内的两个池塘及周围的景观布设,体现古典园林式红色校园特色。
首先抓住了建党九十周年的重大教育契机,对校园红色文化牌进行布置。
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在教学楼走廊中布置了反映建党九十年光辉成就的文化牌。共分“民族精神、光辉历程、辉煌成就、伟人风采”四大板块,热情讴歌建党九十年来我们伟大的党光辉足迹。
2011年9月开始,我们以办好英雄母校为依托,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我们先后建成了朱瑞将军塑像、革命史草坪、朱瑞将军纪念馆。其中,朱瑞将军纪念馆于2011年10月升级改建成功,11月上旬面对全校师生开放。纪念馆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展示了朱瑞将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和卓越的功勋,为国内第一个最完整的朱瑞将军纪念馆。纪念馆特别增设了“少年大志,辗转求索”一部分内容,表现朱瑞将军青少年时代的求学故事。整个外部构造创意取材于中共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和延安窑洞建筑风格,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大门则直接复原延安炮兵学校的大门,以纪念朱瑞将军缔造炮兵的卓越功勋。
主体馆共六个单元,五大展厅,收集、展示了大量与朱瑞将军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书籍、剧本和影视资料,表现了朱瑞将军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所做的卓越贡献。
展厅的六个单元主题分别为“炮兵先驱,英魂永存”“少年大志,辗转求索”“民族危难,投身革命”“抗日烽火,山东点燃”“创建炮兵,固我长城”“百年龙小,薪火相传”。前面五个单元是朱瑞将军辉煌一生的展示;最后一个单元是校史室,展示了我校的办学渊源。第一展厅为序厅,是对朱瑞将军一生全景式展现。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朱瑞将军纪念馆是全国第一个朱瑞将军纪念馆。在研究朱瑞将军、纪念朱瑞将军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工作。2012年,龙河镇政府兴建了朱瑞故居、将军里、朱家陵园、将军大道;2013年,市区政府建设的朱瑞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在筹备期间,设计人员都曾多次到我校参观。
3.深入研究阶段(2011.9至现在)进一步完善“一馆两湖两广场”,成立“朱瑞文化”研究会,举办“朱瑞文化与德育”论坛,开展“红色德育”系列活动。
从红色校园文化的精心打造到红色德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我们已经让红色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生命底色。
以下是我们2012年三次大型红色德育活动中的镜头回放: 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迎接建国63周年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江苏、爱家乡”情感,9月29日上午,我校隆重举行了“中华诵·颂歌献给祖国”红色经典诵读比赛。
来自各年级的14组选手进入了决赛。《仰望星空》《红色箴言》《中华少年》《我的祖国》,一篇篇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篇目在校园上空回响,热情地讴歌了中国共产党91年奋斗历程和建国63周年的光辉成就。孩子们或慷慨激昂,或委婉抒情的诵读将现场的气氛一次次地推向高潮。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角逐,三(1)班、五(5)班、五(1)班、六(2)班、六(4)班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
为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朴素情感,在全国上下喜迎十八大的伟大时刻,2012年11月1日下午,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朱瑞故居,参观将军里,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下午四点左右,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龙河镇东首的朱瑞故居。一幅幅真实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把学生带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岁月。走进展厅,同学们睁大眼睛端详这里的每一样东西——硝烟滚滚的图片、锈迹斑驳的枪炮、感人肺腑的文字图片„„参观过程中,每一个画面都给孩子们深深的震撼。大家认真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有些同学还拿出笔,记下感人的革命事迹。
朱瑞将军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个孩子的心灵。宿迁市广电总台《楚风夜话》栏目和《宿城新闻》均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11月8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之际,我校隆重举办“放歌十八大”红歌传唱比赛,唱响红色经典歌曲,献礼十八大。
上午八时,活动在一(1)班小朋友们演唱的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拉开序幕。《打起手鼓唱起歌》《打靶归来》《太行山上》《在灿烂阳光下》„„一支支甜美的歌儿,一首首熟悉的旋律在龙小校园久久回荡。学生们群情激昂,歌声嘹亮,神情专注,将一首首红色歌曲完美地演绎出来,唱出了孩子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唱出了朱瑞将军母校学子的精气神。
此次活动以“放歌十八大”为主题,分“校内传唱”“集中比赛”两个阶段进行,全镇2000多名小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上台。10月初至十八大召开前夕,各校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优秀红色经典歌曲传唱活动。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至少教会学生3首红色经典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为必唱歌曲。
唱红歌,是我们红色德育的主要途径。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 6
学生中传唱红色经典歌曲,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欢迎。通过活动,一首首经典红歌在我校校园中传唱,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的祖国好”的朴素情感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五、研究成果
近年来,我校依托朱瑞文化,坚持走红色德育的特色办学之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
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加强体验教育,强化活动育人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开辟的红色德育途径。在校园文化上凸显红色元素;在大型活动中奏响红色旋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在班队活动中确立红色主题是我们开展红色德育的主要措施。
(一)在校园文化上凸显红色元素。
校园文化是给学生最直接、最长久的影响的。让每一块墙壁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能育人是校园文化打造的理想追求。因此,大到教学楼、文化廊,小到一草一木都应该体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我们从楼的命名开始——
红星楼:红星,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梦想与诉求。以“红星”命名教学楼,寓意在红星精神的照耀下,龙小学子不畏艰难、坚定信仰,不断追求、勇往直前!
红旗楼:国旗、党旗、军旗、团旗、队旗均是红旗,那一抹中国红,代表的是信仰、信念、信心。“红旗情结”实际上是对国家的挚爱、对民族的眷恋!
红心楼:英雄的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战胜了洪水、雪灾、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这股力量来自于民族凝聚力,来自于13亿中国人13颗火热涌动而紧密相连的中国心!一颗“红心”让爱永恒: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
红星是军魂;红旗是国魂、党魂、民族魂;红心是爱心、感恩的象征!这些,恰恰是这些在糖水、蜜罐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所缺乏的。
红星楼、红旗楼、红心楼,连在一起寓意是:在红旗精神的指引下,大力弘扬红星精神,用一颗炙热的心对待生活和学习,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能够取得任何胜利!
我校以以“红”作为主色调命名教学楼,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让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们饮水思源,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本,让红色旗帜永远飘扬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次是校园红色文化牌的布置。
2013年9月,我们对教学楼走廊文化牌进行统一更换,以“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展示近代中国追寻梦想的历程,激发孩子们心中美好的梦想。
第三,我们以办好英雄母校为依托,加强红色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红色教育氛围。
(二)在大型活动中奏响红色旋律。
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加强体验教育,强化活动育人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确立的课题。传承红色精神,传袭红色薪火是我校红色德育工作的重点。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严冬在和风中消退,2013年4月2日和4月3日,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校分年级组隆重举行了“缅怀朱瑞将军,誓做时代骄子”清明祭扫活动,深切缅怀这位为新中国的炮兵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家乡英雄。
三项内容。一是祭扫:一至三年级组在校内朱瑞将军塑像前举行祭扫活动,四至六年级前往朱家陵园和朱瑞故居举行祭扫活动;二是参观:参观校内的朱瑞将军纪念馆和朱瑞故居;三是征文:举行“朱瑞精神伴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祭扫活动由政教处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卢宏博主持。在简要地介绍了朱瑞将军英雄事迹后,同学们合 8
唱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接着,少先队员代表向朱瑞将军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在将军塑像前默哀一分钟;六(4)班靳柠同学代表学生发言,表达了新一代少先队员秉承革命遗志,不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争做时代骄子的宏伟志向;教科室主任臧其申从“朱瑞将军是谁;为什么学习朱瑞将军;学习朱瑞将军什么精神”三个方面,号召全体队员永远铭记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朱瑞将军的“始于斯、忠于斯、成于斯”的执着精神,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仪式结束后,孩子们有秩序地走进朱瑞将军纪念馆和朱瑞故居参观。
高年级孩子还自发地折起了小白花,献给朱瑞将军,以寄托自己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通过这次清明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已经深深地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应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练就一身本领,长大后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中华民族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年来,学校在学生中成功举办了 “唱、读、讲、观、诵、评、演”等大量以弘扬朱瑞精神,做实红色德育为核心的特色活动。即唱红色经典歌曲、读红色经典书籍、讲朱瑞将军故事、参观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诵歌颂朱瑞将军的诗文、评比朱瑞中队和“朱瑞式好少年”、演有关朱瑞将军的校本剧等一系列围绕“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让校园飘逸着浓郁的地方伟人气息。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应该包括战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 9
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及反映这些精神的遗迹、文物、人物、故事等等。因此,“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遗址、资料和物品等实物上,更重要的是实物所承载和传导的革命事迹、民族精神和英雄人物。
我们要求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红色德育内涵,有意识地渗透红色德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德育性强的学科。
为让学生有更为直观形象的范本,我校成立了朱瑞文化研究会,组编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首先,学校发出号召,发动全镇师生广泛搜集朱瑞的故事,历时6个多月,学校完成了校本教材《炮兵之父朱瑞》的编写、设计、排版和印刷。
《炮兵之父朱瑞》选取了朱瑞将军学习、工作、战斗、生活的一些故事,分“少年壮志、英雄本色、侠骨柔情、炮兵情缘、英魂长存”五个部分,全面而生动地再现了朱瑞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我党高级指挥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智大勇,又反映了他情感丰富、平易近人的人性美,是了解朱瑞、学习朱瑞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读本。文中特别收录了我校的师生原创作品,显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深得学生们的喜爱。
(四)在班队活动中确立红色主题。
班队活动是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最经常、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它灵活、直接、容易组织,教育效果明显。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开展一系列班队活动。如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十八大胜利召开,王亚平太空授课„„我们都会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其实,红色德育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就是要紧跟时代节拍,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这些红色主题班会以新颖活泼的形式、时代感强的内容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将朱瑞将军的丰功伟绩与平凡的人性美相结合,寻求精英教育与平民教育的契合点是我校的一贯追求。我们从朱瑞故事以及朱瑞将军的历程中提炼出朱瑞精神的实质,并结合时代要求,从德、智、体、美等方面表述朱瑞精神。学校把学习朱瑞精神与教育教学活动和规范管理相结合,让朱瑞精神体现在两操、路队、集体活动等诸多方面。政教处和少先队在学生中开展了“争当朱瑞式好少年”系列活动,让“扬朱瑞精神,做时代骄子”成为每一位龙小学子的自觉精神追求。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精神信念:我是朱瑞将军母校的学生,我以生活在这个学校为荣;我是朱瑞将军母校的学生,我以学习朱瑞精神为责任。
我校的红色教育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省、市媒体均有报道。2013年9月,朱瑞将军女儿朱淮北带着对家乡儿童的关爱和对故乡的深情,为我校捐资一万元;朱瑞将军侄女,安徽省淮北市原副市长朱玲先后4次到我校参观调研,与我校师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互动;著名导演李文岐带领《炮神朱瑞》剧组到我校采风,对我校的红色教育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我们除了做大做强朱瑞文化以外,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我们走访了朱瑞将军生前战斗过的哈尔滨、义县等地,寻访英雄的足迹;沈阳炮兵指挥学院、山东省沂南县党史办、江苏省关工委、江苏省希望工程办公室等各级领导和跟朱瑞将军有着深厚渊源的单位纷纷到我校来调研。
我校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江苏省共青团、少工委等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多次组织人员赴淮安、南京、泰州、无锡、苏州等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及红色德育的开展情况;与宿迁军分区结对,取得了 11
部队官兵的热情支持;与朱瑞将军生前所创立的沈阳炮兵学院(原朱瑞炮兵学校)结对,拓展了我们的军事视野。
在2012年12月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少先队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年会上传来喜讯:我校“朱瑞文化伴成长”主题教育被江苏省少年儿童研究会评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江苏省少先队荣誉总辅导员华耀国老师亲自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品牌项目”是省少年儿童研究会专门设立的用于表彰奖励在少先队文化建设方面成效突出项目的最高奖。
这是继2007年底,我校的朱瑞将军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朱瑞中队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朱瑞班”,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省“英雄中队”的光荣称号之后,在朱瑞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学校反映朱瑞文化建设文章《仰望精神的丰碑》入选江苏省少工委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彩红领巾》一书;文章《朱瑞:炮兵奠基人》入选国家关工委主编的德育读本《共和国缔造者与建设者》一书,并荣获国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一等奖。2012年,《依托朱瑞文化,推行红色德育的实践与思考》入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绿色原野——少先队科研成果集》;《红色炮魂代代传》入选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红色旗帜——少先队英雄中队风采录》。
六、研究反思
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又是一个容易尴尬的教育领域。我们从学校的办学渊源中寻找文化之根,选择朱瑞文化作为推行红色德育的突破口,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近几年来,我们收获了很多的荣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获得了很多的好评。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高屋建瓴地提 12
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点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胡主席接着又进一步阐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培育少先队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德育的主要任务。
但是,我们深知,所做的这一切还远远不够。因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多变的课题。时代在变迁,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孩子们的道德体系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十面埋伏”式冲击。我们必须随时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做孩子们喜欢的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根植于这一代孩子的心中。
7.红色文化义初探 篇七
前言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汉语颜色词传承了“美感中最大众化”的文化,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进而形成了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所谓文化义, 指的是词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所获得的反映一个民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文化因素的隐含义。”[1] (p3)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义包括固定义、临时义。“固定义是指一个稳定存在, 与词形结合得相当紧密的意义。当词独立存在时,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有的学者将它称为‘储存义’, 即主要以词典中的义项形式存在的意义。”“随时因境藏匿无定、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临时获得的词义称之为临时义。”[2] (p62) 例如:
(1) 献香台砌, 彩霞光射碧玻璃;召将瑶坛, 赤日影摇红玛瑙。 (《水浒传》第一回)
例文中“红”表层是色彩义, 而深层是“喜庆”义, 是一种临时义, 也是言语义, 是一种“文化义”, 也是一种“国俗语义”[3] (p1) 。
本文研究的范畴是汉语红色文化义的词义、词素义和言语义。
迄今为止, 研究汉语红色文化义学者不少, 时间上主要集中在现代, 成果主要是论文, 专著较少。胡朴安 (1941) 、伍铁平 (1986) 、张旺熹 (1988) 、张清常 (1991) 、汪涛 (1998) 、于逢春 (1999) 、徐朝华 (1999) 、谢耀基 (2000) 、陈良煜 (2002) 、李春玲 (2003) 、闫亚平 (2005) 等先生的期刊论文, 对红色文化词义、词素义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成因, 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常敬宇 (1995) 、王国安等 (2003) 、骆峰 (2004) 、李红印 (2007) 和潘峰 (2008) 等先生的专著对红色文化词义、词素义也作了初步探讨。金福年 (2003) 、韩秋菊 (2006) 、朱洁 (2006) 、王成晶 (2007) 、余慧婧 (2007) 、刘小红 (2008) 、应利 (2008) 等的学位论文用成语、世界民俗、汉语方言等作为语料对红色文化的词素义、言语义等作了初步探讨。这些研究成果, 从社会学角度看, 主要是民俗文化义的探讨;从文献学角度看, 主要是词义、言语义的研究;从文化视角看, 主要是发掘和阐释中西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异同, 都没有系统研究红色文化义。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 在前人的基础上, 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 探析汉语红色文化的渊源、内涵及其认知。
一、红色文化的渊源
汉民族是个尚红的民族。“从古到今, 汉族人民一直都喜爱鲜红的颜色, 这种民族心理习性, 在上古汉语颜色词的使用中也有所反映。”[4] (p24) 原始人类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染料文身、黯面, 用染红的石珠、贝壳装饰自己。山顶洞人所用装饰品都用赤铁矿染过。商代, 辰砂成为一种普遍的矿物染料和颜料。《礼记》:“周人尚赤。”周天子宫室地面敷朱红色涂料, 成为“丹地”。商周时期, 尚红意识开始形成和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 统治者从社会礼仪规范出发, 把“五色”定位为正色, 象征“尊贵”, “间色”为卑贱之色, 红色 (赤) 作为正色, 受人尊重和崇尚。
“隋唐时期, ‘红’与‘赤’在表红色义上基本相同。”[5]唐诗中多处出现了“红”, “红”基本失去粉红义, 成为表示红色的基本颜色词。[6]贞观四年规定三品服紫, 五品以上服朱服。“紫|朱”有“尊贵”的文化义。皇宫的屋顶、平座、栏杆都是红色, 是一种尊贵的象征。
“从宋代开始, ‘红’便开始在民间普及并走向世界。”[7]元代的染色色谱中红色系就有大红|桃红|肉红|枣红|梅红|栀红|胭脂红|小红|不老红等。明代, “红”被老百姓赋予了喜庆的内涵, 并且一直影响至今。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篇》载:瓷器的色彩词有银红|海棠红|洋红|雾红|永乐红等。清代, 红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代汉语中红色系词语很多, 如大红|火红|朱红|玫瑰红|玫红|粉红|绛红|猩红|赫赤|嫣红|枣红等, “红”成为它们的上位词、基本颜色词。20世纪, 红色文化吸纳了西方文化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内涵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 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尚色文化和尚色习俗, 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红色文化义的内涵
红色文化义“是不同文化的观照”[8] (p31) 和“历史的层积造成的”[9] (p51) 结果。根据文献资料,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下面探讨下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 表示“驱疫避邪”
“原始人群之所以染红穿戴、撒抹红粉, 已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的生理反应, 而开始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10] (p4) 红色文化赋予了文化符号义, 表示“驱疫避邪”。
《鲁颂·閟宫》:“公车千乘, 朱英绿滕, 二矛重攻。”“古代矛头的红缨含有了人们对战争的祝福, 在此是对僖公对外战争的一种祈福。”[11]《荆楚岁时记》载:“八月十四, 民并以朱水点儿头额, 名为天疚以厌疾。”红色的襁褓或者饰以红带的襁褓, 在本命年穿红衣红袜、戴红腰带、送红包等, 都是期待着去除疾病保证健康。例如:
(2) 清宫太医的《医案》说是天花, 宫里就挂这个红帘避邪。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 (十九) 同治 (下) 》)
(3) 参堆乃一条红绸带, 系在颈上, 可避邪魔。 (《南北桥》:杨永年《十世班禅法体何在?转世灵童寻觅如何?》1992.07)
(二) 表示“喜庆、吉祥、美好”
汉民族具有极强的趋吉避害心理, 表示美好、吉祥的事物常用“赤|朱|丹”等颜色词来形容, 如“朱唇|朱颜|赤心|丹款|赤刀|赤旆|丹书|赤书|赤龙|赤帝子|赤鸟|赤乌|赤雁|朱雁|丹鸟|朱草|”[4] (p25) 。“赤|朱|丹”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内涵, 常用来表示祥瑞或神仙灵物。例如:
(4) 将兴之时, 有大赤鸟衔谷之种, 而集王屋之上者, 武王喜, 诸大夫皆喜。
(诸子百家儒家《春秋繁露》)
(5) 随羽客步丹丘, 曾逐仙人游碧落。
(唐·武三思《仙鹤篇》)
红色具有喜庆义, 渊源是桃符。红色是汉语褒义色彩最强的颜色词, 是欢乐喜庆、幸福吉祥的象征。洞房花烛离不开红色, 金榜题名离不开红色, 仕途高就离不开红色, 佳节来临离不开红色, 只要与喜庆相关的, 都离不开红色。“在现代社会中, 发红包、发红利、张红榜、发大红花等一系列吉祥喜庆的‘红事’都是由红色来传达的。”[12] (p30) 例如:
(6)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又通用红色硬纸的贺年片了, 因为红色有喜庆, 吉祥之意, 清人称之为“红单”。 (《家庭医生报》:《一年一度的社交文件———贺年片》2004年第51期)
(7) 原来俞大维将军火商送给他的红包, 全部用来多买了3门大炮。
(董晓英《“破庙里的孤僧”俞大维》) (8) 其人之出身, 先学徒五年, 所学力装订
旧书, 熟读目录。学满后始挣薪水, 年约百余元, 最大希望为分红利。
(钟敬文等《书话文丛·灯下书影》)
(9) 但在放榜那一天, 他把贴在一面大墙上的红榜从第一个名字读到最末一个名字, 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 却找不到自己。 (《人民日报海外版》:傅秀宏《钟声因你而美丽》2004-09-01)
“文革”期间, 发红旗、戴大红花是奖励具有革命性、政治觉悟高的人, 后来引申为“奖励和表彰先进的人物或模范代表”, 红色具有“喜庆、美好”的意义。红色表示美好, 多用来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例如:
(10)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南北朝古乐府《木兰诗》)
(11)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唐·李白《赠孟浩然》)
红色还可以用来指代美好的爱情。如:
(12)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三) 表示“尊贵、权势、庄重”
“正色和间色的观念, 使代表正色和间色的色彩词还产生了贵和贱、尊和卑、正统和非正统的象征意义。”[13] (p426) 红色在封建社会主要是供特权阶级使用。《礼记》:“楹, 天子丹, 诸侯黝, 大夫苍, 士黈。”古代贵族的宫殿、庙宇、宅第的墙壁、门户、台阶、庭柱都涂抹朱红色, 成为尊贵、权势、庄重的象征, 因此, 由“赤|丹|朱”构成的词语多与帝王贵族有关。例如:
(13) 魂断航舸失, 天寒沙水清。肺肝若稍愈, 亦上赤霄行。 (唐·杜甫《送覃二判官》)
(14) 流云蔼青阙, 皓月鉴丹宫。
(南朝·宋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 (15)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赤霄”指帝王居住的皇都京城, 帝王宫殿阶
陛涂丹漆, 因以“赤墀|丹阶|丹陛|丹墀”等称之。“丹宫”指帝王的宫殿, 类似词语“赤城|丹禁|丹阙|丹城|丹楹|朱阙”等指皇宫禁城。“朱门”是红漆的大门, 旧时借指豪富人家。“朱门|朱户|朱邸”指贵族府第, “朱文”指贵族车乘上所绘的红色花纹图案。古代跟官府相关的事物都与红色有关, 红色具有庄重、认可的意义。如:
(16) 本上之日, 奉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 恩准贾妃省亲。
(清·曹雪芹《红楼梦》)
(17) 这两天正为难, 家里一无所有, 产业都被我舍了, 我身底下这处房有红契, 你拿去押去吧, 你使一百, 剩下给我。
(清·贪梦道人等《彭公案》)
“朱批”是指皇帝在奏章上用朱砂笔写下的批示。“红契”指买田地房产时经过纳税而由官厅盖印的契约, 有别于“白契”。
(四) 表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
人们对色彩的崇尚常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把实用功利具体表现于色彩审美中。隋文帝时的品色衣, 能穿上“品色衣”意味着成功、得势, 也意味着受人重视、欢迎。于是, 红色具有“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的文化义。例如:
(18) 原来是内务府掌印郎中良果, 号叫伯因, 是内务府里头一个红人。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9) 你走红运了, 听说你是三梯队的重点
培养对象呢。 (白帆《迷途的羔羊》)
(20) 那时官文正在走红。
(民国·徐哲身《大清三杰》)
(21) 要是唱红了, 我也上天津, 上海, 大连, 青岛, 和东京! (老舍《四世同堂》)
(22) 与十几年前因《乔厂长上任记》而大红大紫的蒋子龙谈小说当然要谈工业题材小说。 (钟政雯《蒋子龙:敲打工业人生的“硬壳”》)
“红人”是指称成功、得势、受宠信或重用的人。“红运”是指好运气, 很走运、很顺利, 也做“鸿运”。“走红|唱红|大红大紫”中的“红”都是形容做得非常成功或受欢迎。
(五) 表示“兴旺、发达、旺盛、热烈”
红色是火光的颜色, 是暖色, 使人兴奋。每逢盛大节日或开业、庆典, 总是张灯结彩, 人们希望“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祈求“一切顺利”。所以, 红色具有“兴旺、发达、旺盛、热烈”的意义。例如:
(23) 劳你驾罢, 我念:悬灯结彩满堂红, 锦绣门挂锦绣灯。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
(24) 煤矿革委会要来个“开门红”给新年献礼, 提出日产量要来个翻三两番。
(彭荆风《绿月亮》)
(25) 中新社上海 (2009) 七月二十一日电题:首届“两岸乡村座谈”红红火火, 其乐融融。
(六) 表示“革命、政治觉悟高”
红色表示“革命”的象征义随着国际共产主义的扩展, 由苏联传入中国, 与中国的红色政治相联系, 便有了“革命、政治觉悟高”象征义, “成为现代汉语中‘红’的一个重要义项”[12] (p31) , 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词语“红军|红色政权|红色江山|红宝书|红色司令部|红五类|红色接班人|又红又专|红卫兵|红色路线|红色歌曲”等。如:
(26) 进了照相馆, 我们虔诚地把毛主席的红宝书捧在心窝前, 郑重地别上他老人家的大像章。 (王丽华《没有寄出的照片》)
(27) 是的, 我应该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懂, 从红色司令部里来的人怎么会留恋那些封资修的东西? (陆文夫《人之窝》)
(28) 就整个说来, 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红宝书”是指毛主席的著作, 封面字体用红色油墨印刷或是包有红色封面、封套。“红色司令部”是指带领群众革命的领导机构。“又红又专”是指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从共时来看, 红色文化义“人们又可以利用各种颜色词与其相对应的物体相关联进行联想, 从中获得一种心理反应, 在社会约定下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14] (p26) , 并以义项形式固定化而成为一种“储存义”[2] (p62) , 收录于辞书中。红色“革命、政治觉悟高”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淡化了, 人们把从事政治工作叫“走红道”。
(七) 表示“危险、警告、禁止”
在白色恐怖的时代里, 老百姓对“红”的心理感觉是“危险”、“坐牢”。“戴上红帽子”意味着背上坐班房的罪名。旧时老百姓把司机的工作叫做“戴红帽子的工作”, 那是指开车有轧死人的危险, 而轧死人就得坐牢。直至今日, 被判死刑的犯人在公判之后, 还要在其胸前所挂的名字牌上用红笔划上个大红叉。在发布公告时, 在其姓名上打个大红勾。在今天, 我们中国人用红墨水写信则意味着要与收信人断交。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红色具有“警告、禁止”的象征义, 并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当中。英语中的红色象征危险、紧张、残暴、流血, 如:red alert空袭报警;red traffic light红色警报;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现代汉语中, 红色文化义主要是从“红绿灯”中演变而来, 表示危险警告, 衍生出相关词语“亮红牌|亮红灯”等。
(29) 《新闻出版总署对亮“红灯”书籍一律禁止出版、销售》 (中国法院网2006—05—09)
(30) 社会学家则认为, 向“特权车”亮红牌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大力倡导的亲民政风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新华网《中国向“特权车”亮红牌》2004—06—01)
“亮红灯|亮红牌”都是对不符合规定或存在危险的事物发出警告或禁止的信号, 责令改正或停止。
三、红色文化义的认知
汉语红色文化“语义组织既受光波的物理属性和人眼的生物特性影响, 又受语言和文化影响。人对颜色词的认知体现了物理-心理和生物-文化的统一。”[15] (p240)
(一) 上古的自然崇拜
尚红习俗形成, 与先民的日崇拜、火崇拜及血崇拜有关。《淮南子·天文训》:“日至而万物生。”殷墟卜辞中就有商王“宾日|出日|入日”的记载。红日光芒万丈, 驱走黑暗与寒冷, 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我们的始祖对阳光有一种本能的依恋和崇拜, 红色的喜庆和吉祥之意自然而生。
《左传·昭公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远古时期, 火是光明、力量的象征, 可以驱妖降魔, 避邪消灾。今天的火把节和采火种、点火、传火炬, 都是古代拜火习俗的遗存。红色是火光的色彩, 寓意“红红火火”。
“先民对血的崇拜, 源出于敬和畏两种心理, 他们认为血是人的精华, 同时具有一定的魔力。因此对血的崇拜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认为血可避邪, 即具有辟除不祥的功用;第二认为血可以致邪, 即具有使人招致不祥的作用。”[16] (p475) “红色作为与原始生命同一的颜色, 由于与人类生命共生的历史积淀, 所以具有最明显的激起人的生命情感的力量。”[17] (p64) 红色作为一种生命的颜色, 反映了我们的祖先的自然崇拜和社会文化心理, 形成了原始的尚红心理。
(二) 古代色彩观影响
汉语颜色词是一种语言符号, 由于具有便利性和抽象性, “人们可以用带颜色的词来描述和翻译颜色符号的能指和所指。”[14] (p26) “根据五行说, 正色是事物相生、相互促进的结果, 间色是事物相克、互相冲突排斥的结果, 因此, 正色与间色就产生了贵贱、尊卑、高下的相互对立的文化意义。”[8] (p35) 《礼记·玉藻》:“衣正色, 裳间色。”孔颖达疏:“皇氏云, 正谓青、赤、黄、白、黑, 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 绿、红、碧、紫、骝黄是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 天子“乘朱路, 驾赤骆, 载赤旗, 衣朱衣, 服赤玉。”可见, 红色词已然成为一种“尊贵、权势、庄重”的象征。
(三) 外来文化的影响
红色的“革命”象征意义随着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 也随之传到了中国, 而后又发展出“政治觉悟高”的象征意义。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汉语“红”接受了西方red“暴力、流血”等表达“危险”的意义。随着红绿灯公共设施在社会生活中的使用和发挥的作用, 人们很容易由红色联想到“危险、警告、禁止”, 由此衍生的“亮红牌|亮红灯”等也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 红色有了“危险、警告、禁止”的文化内涵。
(四) 物理—心理的特性
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频率最慢, 是人类视觉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之一, 是我们的祖先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色彩之一。在中国古代, 红色与血的颜色相近, 人们将对血的崇拜推及到“红”的驱疫避邪, 并逐渐将对“红”的物理认知转移到心理上来, 形成了红色崇拜。红色不论是象征“喜庆、吉祥”还是象征“高贵、权势”, 或是象征“激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 甚至是现代革命, 其红色的纯正性和刺激性强化了人的视觉色感, 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红色是饱和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 能够提醒人们危险的存在。由于红光的穿透力非常强, 不容易被散射, 即使空气能见度比较低, 也容易被看见;而其他颜色的光很容易被散射, 在大雾天里就不容易看见, 所以我们常用红色表示“危险、警告、禁止”。
四、小结
由于原始祖先自然崇拜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心理, 红色最初主要用来表示驱疫避邪, 求得“平安、吉祥”, 怀揣着对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便具有了“喜庆、吉祥、美好”的意义, 使得汉民族的尚红习俗和尚红传统得以传承。红色族词多与帝王、贵族有关, 再加上古代色彩观的影响, 红色文化义具有“高贵、权势、庄重”的意义, 由此引申出“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喜庆”、“成功”、“兴旺、发达、旺盛、热烈”的文化义。外来文化与我国现代社会政治、文化需求相结合, 红色文化义具有“革命、政治觉悟高”和“危险、警告、禁止”的意义。这样的多种文化认知的关照, 形成了汉语丰富的红色文化义。
8.红色偶像剧中普世的红色文化 篇八
在观众的印象中,传统红色剧缺乏剧情的铺垫和转承,缺乏生活及感情的描写,全剧只为歌颂或赞扬某种精神、某个人物、某段事迹。这种将某一面无限放大的表现手法,除了不符合影视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外,也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致使红色剧一直无法与商业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时至今日,红色剧已将要跨入以文艺片为主的“小众”阵营。
然而,这种以年轻演员出演,以爱情和生活为主线的红色剧,即红色偶像剧的出现,使“疲软”的红色剧出现了新的生机。当传统的红色剧披上偶像的“外套”后,原先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革命英雄不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另类”,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感情、生活,以此拉近他们同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和接受他们的事迹和故事。本刊就此问题特地采访了著名影视策划人、影视评论家李洋,针对红色偶像剧的来龙去脉为我们“授业解惑”。
电视指南专访:李洋
李洋:文艺学硕士,就职于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影视艺术局,任职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特约委员、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协会电视剧制片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电视指南:正值建党90周年,影视作品中的红色剧特别多,但对于红色剧的概念好像一直没有一个标准来界定它。
李洋:红色剧好像还真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感觉上红色总是跟经典挂在一起。我理解的红色剧,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的故事、和平建设,这两块都包括,跟党的事业、党的历史、党的事件、党的领袖人物,都是挂在一起的。
电视指南:《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这些红色剧最近开始流行起来,这与它加入的偶像剧元素有关吗?
李洋:不管怎么说,《我的青春在延安》是写了一代青年投奔到延安,寻求革命的真理,它的革命色彩很浓。其实红色题材剧可以有很多种表述方法,一个就是用经典的方法,所谓经典的方法是将曾经非常流行的一部经典小说或经典电影,改编成电视剧,我们所说的红色经典大概是这个意思,也同样是在那个革命年代的事件,革命年代的人物,加以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达,来讲述过去的故事。比如说《延安爱情》、《我的青春在延安》还是有一些当下偶像剧的理念,但是讲的仍然是过去的故事,70年代的爱情,革命年代的青春,革命年代的精气神。
电视指南:那红色偶像剧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找来年轻的俊男美女,把他们放置在红色题材的情境下,就是红色偶像剧了吗?
李洋:红色偶像剧,我觉得它只是一个炒作和包装的概念。红色经典实际上也是一种包装理念,像《永不消逝的电波》、《江姐》,严格意义上说都属于翻拍,“翻拍剧”听起来总是有一种投机的色彩,借鸡下蛋,没有多少原创的东西。但哪怕是翻拍的,每一个创作者也想为之找到一个新的概念,或者说换一顶帽子戴上。红色偶像剧这顶帽子很时尚,虽然实际内容还是一样的,但它贴上了红色偶像剧的标签,然后可能再在这样的理念下去找帅哥美女,配置相应的阵容和面孔。
电视指南:其实最早的红色剧里也有俊男美女出演,也是高大全式的人物,那时候的作品为什么就能深深影响一代人的青春呢?
李洋:这可能是影视剧的普遍规律吧。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个电影的时代,那时候没有电视剧,随处可以看到很多人收藏的十大电影明星的照片,而那个年代明星的寿命都很长,他们可以在穿越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依然在观众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明星地位。像当时的王心刚,父辈那时候的人迷他的原因就是觉得他帅,其实这跟今天是一样的,只是今天的明星没有那么幸运,速产的多,来得快去得也快,淘汰得也快,这跟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及媒介方式流转比较快有关系。那时候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娱乐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可能也是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其实刨开这个外衣的话,都是人对艺术的想象,通过艺术来寄托自己对美好的想象,只是方法不同,内容都差不多,所以说甭管你穿的是什么外衣,红色偶像剧也好,红色经典也好,它所涉及的内容和它所获取的享受,大同小异。
电视指南:国外一部《阿甘正传》,如今时隔20多年,依然能打动人心,相比起来中国当下的一些红色剧显得花拳绣腿贫血得很,是我们不再需要信仰了吗?还是制片人缺乏耐心?
李洋:也不能排除说当下的作品中有急功近利的东西,因为有献礼这样一个诉求。献礼嘛,肯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品播出来,才能达到一个献礼的效果,这样从时间准备、精力准备,包括剧作艺术上的准备,资金准备等等,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定,一个艺术家的表达不是免费的,都有成本的发生,每个人可能拥有的条件不一样,当然这跟他个人的追求也有关系,他可能在各方面物理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投入了很大的心力,他也把它作为一个非常认真的艺术创作,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献礼行动,这两个活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它的结果也会有很大区别。可能很多东西是急就章,可能没有用太多的心思,所以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不排除。
电视指南:前面说到红色偶像剧,你认为红色偶像剧是拍给谁看的呢?
李洋:肯定是要给年轻人看的。红色偶像剧除了说有一个包装的概念之外,良苦用心是想让红色的历史、革命的历史,要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80、90后的观众,中小学生记住,喜欢看是一方面,因为现在他们可能对于那段历史,不像他们的父母辈、爷爷奶奶辈那么清楚,因为他们是在游戏机、网络这么一个时代里长大的,相比之下他们对于那段历史可能也不会有那么浓厚的兴趣,红色偶像剧就把这样一群观众吸引到电视机前,让他们来了解、认识一下中国革命的历史,那个年代是这么回事,通过他们所认可的所喜欢的演员来表演。他们可能刚开始是奔着演员来的,奔着那些年轻的面孔来的,不是主动的,是非常被动地来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熏陶,最后逐渐被他们所感动。这种熏陶式的教育,有非常强的设置定位。像湖南台的《我的青春在延安》,它的目标观众就
是年轻观众,所以采取了这样一种措施和方式,找了一群非常年轻的面孔,甚至把热播频道的主持人也拉入到演员的阵容,来跟年轻观众互动。这个是主要目的。
电视指南:一部红色偶像刷应该具备哪些元素才能被称之为红色偶像剧呢?
李洋:其实红色偶像剧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红色,一个是偶像。红色,就是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事件,还有中国革命的精神,这个是红色范畴的。偶像就是偶像的面孔,青春的,深得广大受众关心、喜欢的,有很强的公众亲和力。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红色偶像剧所要具备的元素。一个就是红色的基调,基调里面包含着故事的来源,精神的气质,基本的旋律,肯定不是完全商业的东西,它有一定的限定性、规定性,有一定的规范。所谓红色偶像剧,偶像一定得是年轻人,如果是找很资深的斯琴高娃来演女一号,你就是再红色的,也肯定不叫偶像剧,也一定要是青春的、靓丽的,一定是健康的、向上的。这些阳光的、健康的明星面孔和革命的历史基调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电视指南:那一部好的,能打动人心的红色偶像剧应该是怎么样的?
李洋:打动人心的还是要靠故事,故事为王,甭管是红色偶像剧还是非红色偶像剧,还是别的剧,只要你是个剧,首先得要有一个很结实的很诱人的故事,这个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故事,其次才是演员的表现。好的故事,需要好的面孔,对面孔的依赖,仅次于故事。反过来,有很好的面孔,但故事很差,也会一败涂地。这两个东西非常重要。
电视指南:假如说要抛开偶像化的浅层,红色剧的普世价值又在哪里呢?
李洋:普世价值,是一个很深的话题,其实应该是大众化的,也是共产党的一个普世价值,为了人民,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天下为公”。在我看来,普世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我所认定的好剧,在普世价值上一定会有它的追求,应该是理想,这种理想是一种追求,就是舍身取义,舍小我,取大我。红色本身,它是有些限定,它有一个题材的时间变迁,显然辛亥革命不能叫红色,再往前民国、清朝,这些都不能叫红色,它一定是跟主人公所从事的共产主义革命相关。这么多年的历史,无非就两个关键词:革命和建设。像《钢铁年代》,解放后的这些大的事件,像《奠基者》,这些就都跟我们革命和建设这两块息息相关,这个在我理解是红色题材的范围,普世价值好像还不太好扣它,但肯定有。我觉得起码有这么几个主义吧:英雄主义,我觉得这是普世价值的一个追求;理想主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爱国主义,这也是一个普世价值,红色题材的一个主义。我觉得至少在我所抓的这么多军旅题材的作品里,基本上都属于红色题材,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理想主义,这是永恒的主旋律,还有一个集体主义。这些东西应该都属于红色题材的普世价值。不知道理解得准不准确,这是我个人理解的。
电视指南:像红色剧、红色偶像剧这些。假如离开了建党90周年,建国60周年这样一个诉求概念的话,它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李洋:红色剧也好,红色偶像剧也好,有点像红色季,要有它好的生长气候和它好的亮相期,一旦这个季节过了再亮相的话可能你的机会就会少很多。因为作为一个投资者和制作者,他绝不会不考虑这样的季节的,比如每年都有几个这样固定的季节,像每年七一党的生日,红色题材肯定有一个机会,八一作为军事题材的红色剧肯定有一次机会,每年的十一不管大年小年还是普通年份,你总要给共和国献一个蛋糕,再加上抗战,“九一八”前后,有一个抗战剧的亮相机会,一年算下来,红色季大概一年有四五次的机会。如果跟电视台之间能形成一个对应的,比如说预购、跟踪,或者是定制的一种契约关系,还是可以做的,但如果没有的话,一年365天,我要奔那四五天去的话是不是很危险的事呢?打个比方说,你本来是给五月份做的一个蛋糕,五月份没有卖掉,到六月份谁会要呢?这个比喻不一定很准确,但的确是。在建党90年,或是建国60年,国家会要求全国各个制作单位,国营的、民营的请你们一定要考虑到献礼,而后把你献礼的计划报上来,然后加以统筹安排、鼓励和支持,国家会要求各个电视台,比如像今年建党90年,就要在5、6、7这三个月的红色月里,所有的卫星电视台黄金时间都要播红色剧,这就是国家行为、国家规划。这个戏就比较幸运,反之你在红三月当中做了一部作品或由于各种原因你没赶上,这就比较麻烦了,“过了那村就没那店了”,所以它既是一个神圣的献礼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很严峻的产业行为。
电视指南:就红色偶像剧的影响和渗透,谈谈你的看法。
【红色历史文化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红色历史文化征文稿09-06
学历史弘扬红色文化 学先进争做合格党员08-29
地方红色文化感悟09-28
红色文化考察方案11-18
湘潭红色文化之气韵07-23
浅谈红色文化育人07-31
“红色文化进校园”总结08-16
论红色廉政文化建设07-23
参观胶东红色文化学习研讨07-25
市场营销论文—红色文化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