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9-30

《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1.《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一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1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生命至上,安全为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校园安全整治活动,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2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出了一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中,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外,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

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缺乏安全的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中小学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国家政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红灯短暂而生命长久,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教育部将今年3月28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定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更好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更好地珍惜我们的生命,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交通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功德;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车路时,请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要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决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4、严禁12周岁以下的学生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队。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文明便向疲岸靠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着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真爱疲此的生命吧!

今年是第15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希望我们这个日子能够再次唤醒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地苏醒了,春风又绿了。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大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安全教育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希望”,青少年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现在夏天来了,很多青少年会到河里、或是水库里游泳。为了确保广大的青少年,我提议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单身一人不要出去游泳,没有同伴,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现问题。

② 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

③ 参加强体力劳动或是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下水否侧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④ 被污染了的河流、水库、有急流处,这些都不能去游泳。

⑤ 恶劣天气如雷电、刮风、天气突变情况下,都不能去游泳。

以上几点都是所经历的事,那是我在读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正正是夏天,天气很热,我和同学们到河里游泳。因为我们在水里互相嬉水,故意捉弄对方,所以到了深水处,有一个同学大概是因为玩得太累了,所以引起了抽筋。她在水里挣扎,溺水了。经过一些办法,我和同学们找来木棍才将她拖上来,才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所以在游泳中的青少年们,在游泳中要注意休息,不要长距离游泳。在溺水的时候一定要冷静、镇定、不要慌张。

要用有办法的救人方式,不要小孩或水流急的时候,冲动地跳下水去救人。这些都是日常的安全常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要珍惜生命,生命无价,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时刻要注意安全。这些都是我对游泳的心得体会,希望不懂注意安全的青少年重视、参考下。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3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加上好动好奇,胆大心粗,不知危险,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我们学校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其根本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的能力,只有抓好了安全教育,才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一贯的形式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就像过眼云烟一样,印象并不深刻。而这节课,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学生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受伤的视频,然后让学生总结:从这个视频中你发现了哪些安全隐患?你想对这个学生说些什么?从学生七嘴八舌中很自然的就把安全的交通意识总结了出来。而在提问“如果发生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时,我又增加了一个模拟环节:

1、模拟打电话,让学生模拟如何拨打火警电话报警,总结出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在安全的环境下烧一些旧报纸,模拟当自身受火灾的威胁时逃生的方法,总结出逃生时应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尽量弯下身子等。通过这个模拟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火场的紧张场面,又学到了火场逃生方法。通过这个小小的尝试,我发现如果是学生听过的,就很容易忘记。而看过的,就印象深刻。而亲身实践后,就变成真正掌握了。这个小尝试也让我收获了不少。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提高安全的意识,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从而远离危险或事故。只要我们长期不懈地抓安全教育,从每一件小事抓起,就能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它发芽开花,并长成参天大树。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4

通过本次安全管理讲座的学习,使我对教室安全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教室安全工作应该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和各任课老师们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教室管理的首要位置。切实从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强化教室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教室育人环境。在此,谈谈个人对教室安全工作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班队时间,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的重点是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全班同学的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班队时间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学生心中树立安全认识。学期初应把教室安全工作写进本学期的教室领导计划中,并在教学中依据本计划进行。例如: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宣传周”,这一周里主要对学生进行了新学期的安全入校教育。在以后的班队会上,应对学生进行了学校安全、路途安全、居家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认识,增强学生安全认识。

二、运用多种宣传方法,树立学生安全认识

我们应利用教室黑板报、主题队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对班上的学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在教室中营造了一个“人人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三、建立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民主选举班委会时,班内应在学期初选出管纪律、管安全的副班长。另外还应在班上选出几个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担任班上的安全、纪律监督员。给这些同学详细分工,让他们明确职责,协助教师管好教室的安全、纪律工作。使教室安全管理遍布到班上的每一个角落。

四、争取各方力量,搞好教室安全管理

学期初,应该与学生父母签定了安全责任状,让父母注意配合学校教室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严防学生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另外,班上所有的任课教师,特别是安全课教师也随时对本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样多方面齐心协力,共同搞好教室的安全管理。

总之,教室安全教育不是教室领导一个人的事情,所有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都有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只有在所有教师的齐抓共管下,教室安全工作才能做得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教室氛围!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5

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去上学之前,妈妈会认真对你说:“注意安全,小心过马路”;在学校,老师会教育我们一些安全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看新闻的时候,发现很多新闻都是与安全有关的。从这些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

学校经常会安排我们观看一些有关安全的教育电影,电影中说到小张与小陈是某校的学生,在一次体育课上进行地滚球练习的时候,小张与小陈不小心发生了碰撞,导致小张眼部和脸部都受伤了,构成轻伤,但是小陈外伤后能复视,但损伤己达10级伤残程度。最后导致要赔偿。

虽然这只是一起很小型的安全教育的典例,但是不足够引起我们的重视吗?安全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事实上安全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因为安全的事故丧失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就拿车祸来说吧,全世界的车祸比世界大战的人数死的还要多,我国的交通死亡事故是最高的,尤其是如今这个社会,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手机一边走路一边浏览,有多少人会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多少的家庭因为车祸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亲人,难道这些事例还不足以让我们看到安全的重要性吗?

在血的教训下,生命是很脆弱的,每天看新闻,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施工的地方因为没有做好安全的措施导致工人的死亡,工人亲人的痛哭,如果我们做好一点点安全的措施,是不是就会少一例意外的事故?

在这个社会上,关于安全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在学校,在公司,在家里,我们都应当重视安全,树立安全的意识。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6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成人如此反复的强调只会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针对我班的实际情况,本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

同时,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地走。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知道,每一年有太多可爱的小生命遭到意外伤害事故。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需要一个支点也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们也常常困惑于此。今天当我们的教育倡导着教育活动生活化、情景化时,我们力求把孩子带到真实的世界中,让他们真实地去感知世界、体验生活,这就意味着要放开成人的庇护,让他们自由的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保障幼儿的安全和为了使孩子自主地成长,活动中不可缺少一定的冒险性”结合起来呢?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活动中,很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地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生命安全教育课的心得体会7

玩具丢了,还可以再买;花儿谢了,还可以再开;如果生命没有了呢?还会再有吗?生命没有彩排,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是十分宝贵的。我们的安全时刻都受着威胁。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一个警示灯。已经有那么多人为之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只能尽量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在家我们也要注意用电用水安全等问题。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所以,无论交警在不在场,我们都要自觉的遵守交通法规。例如:过马路要看清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不得翻越交通护栏;未满12岁的儿童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能在马路上三五成群地玩耍和嬉戏……我们小学生不仅自己要遵守交通法规,而且发现有人违反了,应及时地批评、劝阻。

让我们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在心里永远扎下根,让全世界人民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交通事故永远在我们生活中消失,让我们的明天充满鲜花,充满阳光。那么,交通安全便是你最好最好的朋友,它将永远保护着你,带给你幸福。让我们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吧!

2.《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二

其实, 对于心理健康课来说, 许多人还存在着误解。当别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时, 我会很自豪地告诉他们, 是心理健康课。首先迎来的是惊诧和质疑的目光, 高中还有心理健康课?面对这一质疑, 在讲第一节课时, 我们就强调,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对自身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阶段, 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 但它却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渐趋成熟, 他们心理上会发生巨大地变化, 特别是自我意识出现了质地飞跃。他们喜欢用自己的眼睛, 从自己的角度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所以, 他们也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思考问题比较片面, 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心理自我保健的意识。

由于没有固定的课本, 也没有具体的课程要求, 所以, 心理健康课的自主性很大, 这就对心理健康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疑问, 心理健康课要带给学生什么?心理健康课以一个怎么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课能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些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如何才能使心理辅导课能真正把握住学生存在的问题, 触动学生的内心呢?

一、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内心

心理健康课的内容, 必须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 才能达到它应有的作用。比如, 我们在上学期的课程内容设置上, 以体现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来设置每节课的内容, 刚入校时, 考虑到我校是一所寄宿制高中, 所以入学新生一般就会面临入学适应不良等问题, 比如, 独立生活的能力, 与宿舍同学相处的能力,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等问题。在考前和考后,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相关的调节考试情绪和心态的讲座等。

二、课程形式——灵活多变, 但不盲目

心理健康课本质上不同于其他知识传授型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形式上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这也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的形式是多变的, 可以是理论性质的, 可以是活动性质的, 也可以是体会性质的,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发展健全的人格、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所以, 我们上课的过程中, 在理论讲解的同时, 会穿插一些心理游戏, 会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案例分析, 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进行一些实用的行为训练、自信心训练、社交能力训练等。

三、教学态度——宽容理解, 但不纵容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 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他们的内心不断丰富起来, 但是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 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 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 他们又感觉到非常的孤独和寂寞, 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在这种闭锁性和开放性的矛盾特点下, 他们对一些对世界的认识, 急待成人的肯定。如果心理辅导教师在此没有做到宽容和接纳, 对学生批评指责, 那么他们就很容易缺乏自信, 对你也心存戒备, 这样学生就不会信任你, 所以, 尊重平等的课堂心理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种氛围之下, 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 我们的心理健康课也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 因此, 心理辅导教师对于学生的言语要宽容、接纳, 之后再适时的引导。

同时, 作为一名心理教师, 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的同时, 自身的保健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要做到:首先, 保持合理的自我期待。我们要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既要能看到自己的优势, 也必须看到自己的不足, 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的评价。其次,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学生面前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 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再次,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当人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群体中, 其积极性与个人对群体的需要是交替上升的。

3.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篇三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校在贯彻文件精神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二,预防胜于治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务之急是转变教育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坚持学生心理各要素的协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情绪调节、情感体验的过程,是心灵的沟通,理念的认同。因此,我校在工作中,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我们的追求是:

第一,通过校长、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情操。

第二,美化校园环境。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调适好自己的心情,并在全体师生中大力提倡勤勉、健美、合作、奋进的校风,爱生、敬业、求是、自省的学风,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三,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幸福的家庭中生活,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大力倡导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自身的教学行为中,以高尚的师德风范在课堂创设良好的、和睦的心理氛围。

二、建设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教师的素质高低影响一个社会的人口素质状况和一个人群的性格状况。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发展,自我的成长、性格的发展乃至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都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学生时代教师对他的态度相联系。所以,教师的素质成为关键所在,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素质,班主任首先要具有良好的素质。

1997年初,我校召开了第一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题目是《班主任自身素质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会上有7位班主任宣读了论文,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班主任应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较强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在分组讨论会上,大家发言热烈,认识到:班主任要承担比一般教师更重的工作,与学生之间有着最广泛、最频繁和最亲切的关系,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思想品格、性格、兴趣和风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要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这次研讨会对班主任队伍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1998年初,我校召开了第二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我们以《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题,引导班主任自省以往的工作,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这次研讨会推动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图书馆有关心理教育的书籍、杂志、报纸一借而光,大家纷纷从理论的高度来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一位班主任在发言中说:“为什么我们有些时候工作越认真,管理越严格,效果越差?为什么我们天天在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而实效却甚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教育以育人为本’的认识,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研究、了解与认识。往往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说教多,而平等的朋友式的交谈少,忽视了学生对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我们往往对所有学生采用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个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也往往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只看成是纪律问题、品德问题,忽视了纪律问题、品德问题的背后更多的是心理问题。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时,首先自己要健康。”班主任们自觉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成为我校一道可喜而又迷人的风景。

在日趋浓厚的氛围中,我校于1999年初召开了第三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题目是《真诚只有用真诚唤起——谈班主任工作艺术》。我们以一事一议的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广泛讨论,力图推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我们欣喜地发现,班主任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宽容是一种美丽”、“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在暂时后进的学生心田播下自尊自信的种子”等等。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我校班主任的成长,感受到了班主任队伍的成长。

在2000年初,我校召开了第四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题目是《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这个题目是我们几年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对班主任工作及对教育工作的一种认识,也是对我们教师人格作用的一种认识。这次研讨会,是我校班主任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一次展示,也是我校不断探索德育途径与方法的一次交流。会上,几位班主任分别从《打开闭锁的“锁”》、《给学生以阳光》、《帮助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尝试——把团体咨询引进班会》、《做学生的同龄朋友》等题目做了发言。

每年一次的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正在成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创造与自省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在这个工程中,我校年轻的班主任们不断成长、成熟,做出了很好的业绩。

几年来,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大约有10人次的专家学者来到我校进行讲座、座谈、团体辅导,有30人次左右的班主任参加了全国、市、区级的心育培训班、研讨班的学习。跟专家对话、跟科学理论对话,让我们获益匪浅,面向科学、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让我们眼界大开、思路大开。定期地印发学习材料,定期地以年级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定期地总结自省,成为我校踏踏实实工作、不断提高的基础。

三、创造性地开展心育工作

1997年,我校开始了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的尝试。第一批学生个性测试结果出来后,引起了班主任们的一阵兴奋。因为大;数心理测试的结果,与学生平时的表现基本一致。这样一来,激发了班主任对“心理测试”这一科学方法的兴趣,同时使班主任对学生的认识不再停留在一种表面的感觉,而是有了科学的深层的分析。在心理测试的基础上,班主任选择班内2~3名有典型性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记录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需要帮助的发展性问题,记录学生一些特殊的情绪状态、偏常的行为反应。心理档案的记录使班主任更敏锐地观察和发现了学生的特殊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了学生,并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更有效地实施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在条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我校于去年10月开设了“心雨屋”。我们本着“真诚、热情、耐心、保密”的原则积极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接待了学生80多人次。他们带着困惑、疑问、忧虑、矛盾、失望等不良情绪,在这里倾诉、减压、排忧。在工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真诚把爱的门推开了,爱把生活的门推开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在没事的时候,也愿意到“心雨屋”来看一看、坐一坐、谈一谈,“心雨屋”正逐渐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

此外,我校还创办了《心雨》专刊,主要由学生组稿、编辑、印发,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讨论学生们关心的问题。学生们在工作中成长,又感染和影响自己的同学。这种同学互助的形式,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形成群体教育的趋势。

我校还设立了心雨热线,建立了心雨信箱、心雨专栏、心雨直播室,这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将团体咨询引进班会是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的,这是我们在心育工作中进行的又一种尝试。不少班主任已将此项工作列入了工作计划,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了系列教育计划,目前正在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四、构建家长学校工程

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条途径完成的。我们有全校的家长学校,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有不同年级学生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有特殊学生的家长学校,针对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特殊的指导。

指导工作,不仅使家长掌握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规范了教子行为,而且帮助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建健康的家庭环境,以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

最后,我想用泰戈尔的一首诗来总结我校几年来的心育工作:

播种一种愿望,

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品德,

播种一种品德,

4.《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四

喜欢玩水似乎是我们小孩子的天性,但是我们对此带来的危险知道的却不多。因此,学校开展了很多形式的防溺水活动,有预防溺水的主题班会、签名活动、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和漫画等,从而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安全意识。

老师教育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要牢记预防溺水“六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5.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篇五

近日一则“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十年?”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说:“掏个鸟窝就要判十年,量刑太重。”也有人说:“该大学生掏的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的窝,和普通鸟窝不能一概而论,并且该大学生知法犯法,明知故犯,对此行为我们就应该从严处理,决不姑息!”

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实从“掏鸟窝”事件中我们应该明白,每一个生灵都有着自己的生命法则,这是自然的规律,更是生命美丽的秩序。我们不应去违背,破坏它。

保护环境,爱护生命人人有责。

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人类为了一己私利,不遵守生命生命的法则;精美的象牙饰品,奢华的毛皮大衣,色香味俱全的鱼翅,在这些东西的背后是一只只恐怖的黑手,他们越过生命的界限,将灾难带给这美丽的生命,象牙首饰的背后是一头头被猎杀的大象,毛皮大衣的背后是一只只被枪杀的藏羚羊,可恶的偷猎者无视生命的法则,将死亡过早的降临在这些美丽的生物之上。他们不遵守生命的法则的行为令人发指。而我们是可以让这些生命绽放它们的美丽的,为了不让死亡过早的降临在这些美丽的生命之上,我们可以去拒绝,去抵制,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要从自己做起,遵守生命的法则。

遵守生命的法则,不是不去打扰,不去接触,而是去保护去珍惜。

我们可以像勃兰特一样,让断翅王蝶上演飞翔的奇迹。要有大爱的情怀,如给鸟儿让位的奥迪车车主,这就是对生命法则的敬畏与坚。

遵守生命的法则,也不是泛爱。不应因蛹化蝶蜕变的痛苦,就帮助它脱离蛹壳,殊不知爱它,却害了它。

6.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一、心明眼亮察现状

1、视生命为草芥生命,不仅包括个人及他人的生命,还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但是,今天的孩子却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义,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生命的尊重、怜悯、关爱和帮助。看到花就去摘,看到草绿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残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搀扶,而是在背后邯郸学步;街头乞丐饥肠辘辘,不是送上一块面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远;同学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庆幸自己能独占一桌??

2、拿生命当游戏

近年来,小学生死亡率明显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见之报端,让人为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惊。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屡见不鲜。《青年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悲剧:四川成都某小学的四名六年级学生,相邀到一个“不花钱就可以游泳”的河里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后上了岸,却迟迟不见李某的影子。找了几遍一无所获后,绝望的孩子们因为害怕父母和老师的挨打,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于是,就在吞没小伙伴的河岸边,他们郑重地订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车后,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因为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导致李某抢救无效。

3、用生命求解脱

常听到身边的小孩嘴里念叨着“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丧气话,虽然这也许只是一时的牢骚,但从一个稚嫩的儿童嘴里吐出来,却是多么令人揪心和担心啊!可见,小学生漠视生命、不热爱生活、不接纳自己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兰州晨报》曾报道一个10岁学生因被怀疑盗窃粉笔笤帚,喝农药自杀;前不久,《重庆时报》又报道了12岁的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玩火,不慎烧毁邻居房屋,因害怕遭受惩罚而服毒自杀?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的思想道德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交际面越来越窄,对宽容、互助、怜悯、关爱、自省等越来越漠视。影视、网络等媒体中的畸形鸦片,又像沙尘暴一样,侵蚀着学生的纯洁心灵,而使学生对生命产生了令人费解的行为。

2、学校教育体制的弊端

由于教育体制的弊端,应试教育依然畅通无阻。小学生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校很少开展活动,缺乏对学生进行责任心、爱、生命等的教育;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或严重失当,以罚代教、侮辱人格、变相体罚等导致学生对生命产生悲观情绪;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而遭到谴责打骂,于是愤而自杀。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小,家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冷漠,家人间的交往越来越来疏远,儿童的情感世界缺少爱的滋养,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上多数家长不自觉地重智轻德,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责任感等美德,导致孩子逐渐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关系不好、家长的暴力行为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极端的一个因素。

三、多管齐下找对策

(一)深挖教材,渗透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伴随着课改,小学教材里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加强尊重生命的教育,世间万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历程都很短暂。要让学生知道个体生命充满特色,而正是这些鲜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如,自然学科中的《花的构造》、《蚂蚁》、《蜗牛》等,围绕生命的产生、成长、消亡的过程,给学生介绍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教师在讲授这些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趁热打铁地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动植物也是生命个体,我们应该尊重、保护它们。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欣赏、热爱,从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会。这样,孩子们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只有让这些深刻的文本内涵流进学生的心田,才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与自我实现,进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张扬生命。

(二)培养正确的挫折观

喜怒哀乐本为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压力、矛盾时常常不能独立面对,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寻求不当的手段来解决。因而,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范例,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正视压力,正视挫折,知难而进。如语文教材里的《向命运挑战》一课,作者讲述了21岁就患上绝症的霍金,在生活中、学习中,勇敢地与病魔做斗争,成为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赞颂了霍金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精神。培养笑傲困难笑傲人生的乐观态度和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动辄轻生的可能了。

(三)启发智慧,营造生命课堂

教育的真义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求生命的意义。打造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歧视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可见,教师角色之一即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认为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从已经产生的小学生的生命问题来看,不少是由教师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导致,如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从罚站到罚蹲;从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师的病理性语言的讽刺挖苦,如老师一句“你真笨,怎么教都不会”、“这个同学的智商有问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精神压力和精神虐待;而这些虐待仅仅是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造成的,这种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权的反生命的教育,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问题,重则导致学生的轻生。所以,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应从尊重生命开始。因为学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温磬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成长环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一切,那么就是不教而教了。

(四)生命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认知过程,不是靠一时的感情冲动和言语说教能完成的。儿童的情感容易被激发起来,但也容易回落。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生命教育同社会现象相结合。随着物质发展,社会中的许多现象都在迫使我们对生命进行思考,如让我们看到异端分子对生命的无情蔑视和践踏;非典、矿难、海啸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幸福。诸如此类的社会现象,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的社会现象的讲述和分析,增强孩子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之情。生命教育同实践活动相结合。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传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

7.《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生命教育,台湾地区,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11月27日, 备受瞩目的复旦学生宿舍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现场弥漫着沉重的气息。被告人林森浩交代了自己的作案动机——实施投毒“只是愚人节整人的巧合, 想让他难受一下而已”, 仅仅因为生活琐事就心存不满, 最后竟然狠心到用剧毒化合物毒死同学, 对于生命的漠视与无知令人唏嘘。穿透这些事件的背后, 我们不难发现, 青少年在社会发展急速、社会竞争激烈、价值取向多元的情况下, 生命的脆弱感和无助感日益严重。近年来, 据国内外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 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学生杀人伤人、校园暴力事件逐渐增多, 这就说明了生命教育仍然是个不得不重视的话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生命教育逐步受到重视, 2013年11月04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全国第二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在石家庄隆重召开, 生命教育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国生命教育仍是由少数几个省或巿的教育主管部门在中小学推行, 大学生生命教育只有少数高校在实施, 生命教育课程刚刚起步, 有关生命的教育, 仍十分缺失, 大陆的生命教育还处在较为年轻的发展阶段, 中国台湾地区是生命教育发展相对较早的地区, 特别是台湾地区, 中小学生命教育已有较完善的系统性, 教材读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生命教育的实施方式等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体系, 总结台湾地区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结合大陆地区当前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论探讨与实践, 将会对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生命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生命的提出与发展

生命教育源起于美国, 1968年,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 (J Donald Walters) 在加州创办了“阿南达”社区和“阿南达”学校 (Ananda School) , 开始倡导并践行“生命教育” (Life Education) 思想, 此后, 生命教育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 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1979年, 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 成为最早使用“生命概念”的机构, 1997年, 台湾启动“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2000年,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 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

中国大陆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内外, 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课程介绍、研究和推广;到21世纪初, 上海、黑龙江、重庆、长春、深圳等省市相继颁布开展生命教育指导文件, 但是这一时期的生命教育是一种窄化形式的生命教育;到2008年至2010年, 中国生命教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 云南省提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位一体式的“三生教育”教学模式, 标志中国式生命教育模式的形成, 在生命教育上取得极大的成绩, 但是也有不可忽视的缺陷, 我国生命教育的开展主要是在基础教育中推行, 在高等教育阶段生命教育只有少数高校在实施, 生命教育课程刚刚起步, 我国生命教育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三、台湾生命教育的实践

(一) 台湾的生命教育内容

台湾生命教育的主题只要集中在, 教育伦理教育、宗教教育、生死教育、健康教育、生涯教育、性别教育、环境教育, 其中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 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 给人以心灵的震憾和人格的陶冶, 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不论哪种形式, 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生命的旋律;二是温馨你我他两个维度。同时, 台湾中学普遍开设正规的“生命教育”课, 编制了生命教育教材。及“生命教育教师手册”, 在生命教育中, 也非常强调实践的作用, 强调通过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生命的奇迹”教学, 主要是在参加台大医院的活动中进行的。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病房等, 使之了解生命的起源, 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

(二) 台湾的生命教育实施

在小学与初中阶段, 因为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 所以多采用活动课程进行实施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情境创设, 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灵活、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生命教育的教学单元时, 首先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名称, 明确单元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估计整个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对教学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包括一般背景分析以及与本单元相关的背景分析。

在高中阶段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采用讲演法、启发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协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欣赏讨论法、阅读指导法、模拟法、亲身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自我教学法等都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同时使用图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录音带等多种教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期达成教学目标。台湾晓明女中作为推行生命教育的总中心学校, 在体验教学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曾进行过如“停水体验”、“饥饿体验”以及“成人礼”等多种体验活动。下面以“饥饿体验”为例具体了解生命教育的活动课程。

四、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几点启示

(一) 生命课程的实行模式多样化

1.设置专门生命教育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 生命教育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设置专门的一门课开展生命教育, 以课堂教学为主, 尽可能满足学生叩问生命意蕴、渴望成长关怀的需求, 这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也可以采用融入式教学以及活动课等进行实施生命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教学资源以及时间情境的不同, 教学设计可以灵活、弹性。教师在设计生命教育的教学单元时, 首先确定单元教学的主题名称, 明确单元教学与学习的目标, 估计整个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然后对教学单元进行具体分析, 包括一般背景分析以及与本单元相关的背景分析。

2.注重生命教育载体建设

生命教育不是在已有的学校教育中又增加了一个, 而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所在。学校教育应以生命为根, 全面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生命教育进入学校, 首先是对既有教育理念上的校正与整合, 而不是在教育内容与形式上的“拼盘”与“叠加”, 在高校课程中, 大多院系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但是每个学校的都有思想政治课, 我们可以以思想教育课为载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同时生命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学校日常活动、师生交往、校园文化等都可以落实生命教育。

(二) 诵读经典, 感悟生命

传统文化经典是塑造人生命的基本力量, 利用传统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如儒家敬畏生命、注重死亡仪式和注重生死的政治伦理精神等, 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借鉴意义, 比如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就在儒家思想的启示下, 在国内首创死亡体验课程, 让学生实际模拟写遗嘱、入棺、封棺、被掩埋等死亡历程, 对于生、死有了不同解读。实际上, 这是一个死亡的体验。最直接的体验, 则应该来自于死亡的仪式上,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 除了生死理念的教育之外, 还要辅之以形式, 通过死亡仪式载体, 传递生死观念, 使学生更加珍惜生命, 这是从儒家注重死亡仪式上获得的最为重要的认识意义。

不单单是儒家, 我们应从传统文化经典中, 圣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观念、精神中获取当下进行生命教育的合理资源。总的来说, 生命教育不应该仅是学校中的显性课程, 也不仅是一种应该渗透到学校中各类课程中去的隐性观点, 生命教育还应该是渗透到公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中去。

参考文献

[1]郑晓江.生命的困顿与素质教育[Z].华东素质教育网, 2011 (5) .

[2]徐德胜, 文竹, 吴小龙.近十年国内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3]王学凤.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 2001 (6) .

[4]吴仁英.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4) .

8.生命教育——教育的价值追求 篇八

【关键词】生命教育;价值追求;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

生命是上苍馈赠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而教育则是人类自身馈赠给生命的最珍贵的礼物。生命教育史充满关怀、激励、温暖和成就感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

我国台湾地区自1998年正式提出实施“生命教育”,并且将从国小到大学的各级学校教育都纳入生命教育的范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少学校在生命教育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他们的目标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全人教育”的目标取向,希望学生通过教育,懂得珍惜生命,爱己、爱人、爱社会,也爱大自然,而且能够积极努力,追求生命的理想,并从中发展生命的智慧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展现生命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我国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的生命教育与西方国家的“Life Education”虽同名,但内涵及具体做法仍有差异。

一方面,西方国家注意从死亡与生命的关系入手,而我们却更直接地确认生命的宝贵;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更强调个体生命的独特价值,而我们强调生命的社会或集体关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主张人的生命的本质不是个体的物质生命,而是其社会生命、道德生命和精神生命。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正是在与其他生命的交往中,在对其他生命的成全中才更彰显其伟大与崇高。

二、生命教育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六个核心理念为统领;以生命常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生命伦理教育、生命幸福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专题教育为重点,内容涵盖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尊严、生命的权利、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情调、生命的阶段、生命的规划、生命的信仰、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归宿等核心主题。

三、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得学生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1.民胞物与,共在共生——关涉一切“有生之命”

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以“生命”为中心,讲整个宇宙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人类与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而且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我们在教育领域谈生命教育,主要谈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完美的教育应该呵护师生的自然生命、完善师生的社会生命、涵养师生的精神生命。

生命教育应该将“大生命”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授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对所有生命的敏感,以慈悲的心肠和大爱境界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

2.推崇向善,抑恶扬善——德育的超越与提升

道德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人不是为了道德而存在。但是,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处境:难以避免的形式外在化、乏味无力的说教、社会本位、成人中心。

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以学生当下生活为出发点,它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它强调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向善的氛围中,使人能够“抑恶扬善”。

唤醒、提升我们心中“固有的善端”是生命化德育的应有之义。我们应把真善美植入学生的心田,建构出丰富的精神世界。

3.学会生存,学会生活——为幸福人生奠基

当今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的成功,相对缺少对生活和生命的关注,缺乏对个体心灵的关注。导致学生只懂知识而不懂生活,即使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失去了生命的华美。

法国文豪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在当下的各种可能性生活中去追寻幸福。

生命教育是指向幸福人生的,让校园充满人文关怀、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师生都能真切和丰盈地感到生命的意义和美好,从而更加热情地投入工作、学习与生活。

四、生命教育的实施

生命教育是人的生命奠基工程,不仅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精彩生命的过程。实施生命教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呵护自然生命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馈赠。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生命教育首先要呵护人的自然生命。

自然生命即肉体生命,呵护自然生命首先要保障生命的健康。斯宾塞认为,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本。生命教育要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掌握保持健康的技能,学会有意义的休闲方式,巩固积极的心态,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完善社会生命

人不仅仅是一个自由的存在,人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社会需要根据社会成员的天然能力与后天自我塑造的能力,使得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智慧,为集合生命体的延展与更新,提供最大的催化与促进作用。

社会生命亦即人际生命。生活角色、权利义务、社会关系,这是社会学意义的层次。社会生命背负着人生的诸多意义,承上启下、展现风采,位居生命的中间状态。

生命教育要教育师生:在家庭中为子女、为父母、为兄弟,孝顺、慈爱、善良;在工作中为同事、为属下、为领导,友爱、尽力、无愧于心;在社会中,服务于人,亦受人服务,友善、融洽。在人生路上追求智慧,快乐行走、完善生命。

3.涵养精神生命

精神生命亦即永恒生命:传感真谛、承系天地、永世长存,这是心理学和哲学层面的。精神生命如人的头颅,主宰着人生大义,为人生的最高层次,她最精彩、最灿烂。

生命教育启迪师生:为人一生一世不容易,来到这个世界的之所以是我,而不是另一个,纯属偶然,或曰必然中的偶然。所以,我们应当不停地奋斗和用心——或拼搏终生、自强不息,或平淡守拙、厚德载物,或科學发现、感悟真理,或刻苦修炼、身怀绝技,或鞠躬尽瘁,肩担道义……如是,一朝感动“上帝”,就有了永世长存的理由,“生命”获得了永生,也就会活在“三重生命”里——充分演绎了先哲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

生命教育决不应是一时兴起的项目或热闹一时的活动,也决不应是学校中可有可无的点缀,它应该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长期努力的一项艰巨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每一个生命的灿烂与幸福,这正是我们教师的崇高理想!

参考文献:

[1]肖川,王凌云.大学生生命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9.观看生命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看生命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生命教育心得体会1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正因如此,教育之“育”就应从尊重生命开始,教人向善,使人胸襟开阔。

学校推行生命教育,首先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教师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次需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构建生命教育的氛围,使学校的亭台楼阁,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通过生命教育研究和有关知识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养成关爱生命的.情怀。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事,还应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加强对孩子珍惜生命的教育,让孩子从小懂得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可贵。家长还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他们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豁达开朗的胸怀。教育他们分清自尊与虚荣、要强与逞强的界限,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虚荣和逞能的代价。

观看生命教育心得体会2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节老师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短短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索与感悟。生命,玄妙的东西,两个肉眼所不能见的细胞结合而诞生的我们,真是世界上最难以描述与研究的。在我看来什么奇迹的诞生,都没有一个婴儿的孕育来的这般震撼人心。自人有思想以来,由远古时对自然的崇拜,到对神的崇拜,再到自我精神的觉醒,这几千年的时间对宇宙来说不过是瞬间,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近乎永恒的磨难。因为生命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死亡。人死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云烟!于是很多人开始迷惘,开始痛恨,开始自我堕落!

诚然,生命的最终结果是死亡,但是,我们绝不能因为死亡而放弃生命。谁给了我们生的权利?是我们自己!谁又能把我们生的权利夺取?只有你自己!哪怕是生我们的父母,哪怕灾难与疾病,哪怕是所谓的神佛,都没有权力夺取你的生命!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的七情六欲!无论是幸福甜蜜、辛酸浪漫、成败荣辱、生离死别,我们都应该去享受它,因为我们是这世界唯一能享受这些感觉的生命体!我们应该骄傲,骄傲我们能经历这些事,这些情。所以我们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欢乐抑或不幸。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是令人神往的!因此,有人不断发出“活着,真好!”的赞叹!有故事云:苏格拉底和一个朋友相约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的风景如画,犹如仙境。几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实在是太遥远了,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难以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朋友十分沮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却什么也没有看到,真是太叫人伤心了!”苏格拉底掸了掸身上的灰尘说:“这一路上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看到?”朋友说:“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往前奔跑,哪里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要知道沿途处处有美景!”——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一起不复返,才会想到珍惜生命;只有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且只有一次,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重视每一个过程!只有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才会让人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够更加平静地面对死亡。

10.生命安全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安全教育学习材料主要是关于深圳市“3·1”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此次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积极做出相应指示,以全力抢救伤员为第一要任,迅速做好善后工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事后各级调查组本着“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勘察取证和分析,全面排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和事故经过。在对事故责任和原因认定的基础上,提出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的处理意见,同时,对事故原因及暴露的问题,提出防范性措施和建议。

这样的事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的事件远远比这件事故要惨烈的多,给我们每一个人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时刻谨记无论是“空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消防安全”,只要与“安全”工作挂钩的,就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细节,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

11.生命教育——最不能忽视的教育 篇十一

作为家长,我们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学特长之外,还对孩子进行过“生命教育”吗?

前不久,笔者与几位朋友一起带孩子去岳阳旅游。

在湖上划船的时候,一个小男孩顽皮地伸手去摘湖里的莲花,突然失去平衡,“扑通”一声掉到水里去了。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大人们的脑子都没转得过来,一个名叫蕾蕾的女孩却反应奇快,紧跟着一下子跳到水中,把小男孩紧紧抓住,推向船边。大人们赶快伸出手来,连拖带拽地把两个孩子拉了上来。

惊慌过后,大人们异口同声地夸奖蕾蕾是好样的。蕾蕾只比落水的男孩大3岁,在危急关头却能有如此果敢的表现,实属少见。大家纷纷向蕾蕾的父母发问:你们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蕾蕾的爸爸大大方方地讲了起来。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家长的,除了必须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心理健康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外,还要进行一项同样重要的教育——生命教育。

练技能,从小掌握生存能力

蕾蕾爸爸的话对孩子很有必要进行生存能力培养,最好从教她学游泳开始。

那年蕾蕾上小学五年级,放学后常到爸爸的单位去玩。爸爸的办公楼前有一个百余平方米的喷水池,经常有小朋友们在池里学游泳,爸爸就让蕾蕾跟着他们学。蕾蕾呛了几口水后,就再不肯学了。

于是,爸爸给蕾蕾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有三位大哥哥参加完高考,到海滨驾船兜风。海上突然涌起大浪,船不幸倾翻,三个人都落入水中。一位大哥哥不识水性,被淹死了,另两位大哥哥因会游泳保住了性命。高考发榜时,被海水卷走的大哥哥榜上有名,多么遗憾啊!另外两位大哥哥虽然没被录取,但健康地活着,经过努力,第二年也分别考上了喜欢的学校,成为专业人才。

蕾蕾听了这个故事后,再也不说不学游泳的话了。

考虑到蕾蕾怕呛水,爸爸特意买回一张学游泳的光盘,让她先在家里自个儿边看边模仿。几个星期后,她竟然学会了,下到水池里能游起来了。爸爸由衷地表扬她,她的兴致更高了。

一个星期后,爸爸带蕾蕾来到江边的一个游泳场。游泳场水面宽阔,微波涌动,蕾蕾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势,不禁有些胆怯。爸爸一个劲地夸她是个勇敢的孩子,鼓励她下水试试,又给她套上游泳圈保证安全。她下去只游了一会儿就适应了,把游泳圈取下来还给爸爸,三下两下就游走了。

蕾蕾爸爸自豪地说,现在的蕾蕾,已经能在江中游二三百米不歇气了。

除了游泳,蕾蕾爸爸还对女儿进行过其他的“生存技能”培训。他带蕾蕾参加过消防部门举办的“火灾逃生”演习,参加过“野外生存夏令营”,训练女儿在危险情况下如何自救,如何救人。由于爸爸的有意培养和训练,蕾蕾比同龄人多掌握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基本本领,难怪她能临危不惧挺身救人。

多涉猎,让生命具有免疫力

蕾蕾爸爸的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生命教育就要从培养生存能力的层次,进到树立积极人生观的层次了。

蕾蕾上了初中以后,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也比过去深了,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和大人讨论。

爸爸感到,女儿已经长大了,教育也要跟上。从此他就注意通过一些活动,引导女儿正确看待生命和生活。

一家媒体面向读者举办 “禁毒现场报告会”,爸爸带蕾蕾前去报名参加。

在参加禁毒现场报告会之前,蕾蕾的生命中,还从未有过“毒品”这样丑陋的词汇。当那些形容枯槁的毒品受害者悔恨交加地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时,蕾蕾纯洁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听完报告回来,她主动写了一篇日记:“当我看到那些被毒品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叔叔阿姨时,我对毒品恨极了!是毒品俘虏了意志薄弱的人们!人们啊,警惕吧!”话虽然简单,却是发自她内心的声音。

预防艾滋病图片展览开幕,爸爸立即带蕾蕾去参观。这一次,蕾蕾带了个小本子,一边仔细地看图片、读文字,一边不时地记上点什么,准备回家后再写一篇日记。

不久,“做守法公民”志愿者活动开始了,爸爸又鼓励蕾蕾报名参加。一周后,蕾蕾参加了首次活动——到监狱参观犯人管理。

参加这样的活动,孩子会得到直观的感受,会从鲜活的事实中受到教益,这种心灵的营养比一大堆说教有力量得多。。

修境界,学会关爱协助融合

蕾蕾爸爸的话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出现的毛病,并且及时纠正和引导。

一个星期天的晚上,电视上直播一档生存体验的模拟节目:地震时,几个人被困在一间倒塌的房屋里,只有一个很小的洞可以出去,谁先出去呢?

爸爸故意问蕾蕾:“如果是你和几个老人困在里面,你怎么办?”

蕾蕾一点也不犹豫:“我会对他们说,你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年?发扬点风格,让我这个祖国的小花朵出去找人救你们吧!”

爸爸听了吃惊不小,妈妈生气地把她批了一通,她委屈地哭了。

事情过了好几天,爸爸还一直想着蕾蕾的话。他认识到,高尚道德与情操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既要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也要有关爱、沟通、协助的素质,这是融入和谐社会所必需的。

他马上采取了新的行动,有意识地留心有关爱的教育和团结协作方面的事例,把那些有启示作用的文章收集整理好,推荐给蕾蕾看,跟她讨论那些事例的意义,慢慢地,蕾蕾有了改变。与此同时,他仍然坚持带蕾蕾参加社会上的相关活动,让蕾蕾在群体活动中受到熏陶。

去年暑假,蕾蕾的学校组织了一个以“关爱”为主题的夏令营,蕾蕾在爸爸的支持下参加了,受到了不少教育。夏令营的最后两天是进行团结协助方面的模拟游戏比赛。

蕾蕾抽签拿到了这样一个游戏:一个小口大肚的瓶子代表枯井,瓶里的三个提线小球分别代表三个孩子,她和另外两个小一些的孩子,要在7秒钟内把小球从瓶里提上来,而瓶口一次只能通过一只小球。

蕾蕾爸爸坐在观众席上,依稀记起有过一部类似情节的电影,但电影中的那组孩子是相互熟悉配合默契的,蕾蕾他们三人能行吗?他不禁捏了一把汗。

比赛开始,那个大约5岁的女孩儿立刻就从瓶里拉出了自己的球,那个大约10岁的男孩飞快地看了一眼蕾蕾,也快速地把自己的球拉出了瓶口。蕾蕾一直提着线不动,这时才小心而快捷地一提,把球成功拉出。主持人宣布用时:5秒!他们获得了第一名。

主持人问男孩:“你为什么不抢着出来?”男孩一副小男子汉的表情,指着那个小女孩说:“她最小,我应当让她!”主持人又问蕾蕾:“你为什么不先出来呀?”蕾蕾说:“三个人里面我最大,我应该最后离开。”

主持人又问:“如果你们配合不好,后离开的人就有淹死的可能,你不怕被淹死吗?”

蕾蕾想了想,说:“我会想办法逃生的!就算我真的淹死了,能有两个人活着出去,一个人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蕾蕾爸爸听到观众席上响起的掌声,不禁流下了欣慰的泪水:蕾蕾,你成长了!

链接

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一代新人。

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

生命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引导孩子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关怀他人的生命,学会从容地面对各种困难与逆境,保持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勇气,从而拥有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2.《生命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 对于“你认为人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 有92.0%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说明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生命的形成有正确的认识, 但依然有8.0%的同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神创造的或者是两者共同的结果。其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一、高二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要高于高三。

通过图1分析可以发现, 大多数高中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 认为“自杀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占64.6%, “理解自杀这种行为, 但自己不会去做”占28.5%, 但依然有6.9%的同学认为“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方式, 或许会做”。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2]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会影响他对待生命的方式,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高中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2.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针对“你对自身生命的看法”有92.4%的高中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 要好好珍惜。高中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 理应热爱生命, 充满活力, 但有7.6%的学生认为生命是一种负担或认为生命如草芥, 无所谓。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你认为当前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的调查中, 有85.3%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状态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有11.1%的学生认为不怎么满意, 有3.6%的学生认为很不满意。同时在对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91.2%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大, 41.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经济问题等。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依然感到学生压力较大, 同时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上, 53.7%的学生选择找好朋友倾诉, 但只有1.6%的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应放下架子, 主动与学生交朋友, 尊重学生, 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5.7%的学生平时很少想到, 这可能是由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也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生命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借此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3. 高中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调查

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见表3和图2。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为高中生也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为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打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 在对“你心中的偶像是谁”的选择, 有66.2%的学生选择比尔·盖茨, 16.9%的学生选择孔繁森, 16.9%的学生选择周杰伦。另外, 通过不同年级的对比也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对自己心中的偶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高中生是未来国之栋梁, 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实现自身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高中生生命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其健康成长。通过图2分析可以发现, 当问到“对你形成生命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时候, 有29.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所决定, 21.9%的学生选择是社会的影响, 35.7%的学生选择是家庭的影响, 而只有13%的学生选择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事情或生命困惑时, 宁愿选择自我发泄或寻求家庭帮助也不会求助于学校。这反映了教师在平时除了学习以外缺少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心, 也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4. 高中生对生命教育意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意识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在“你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吗”的调查中, 有22.0%的高中生认为完全具有, 有4.7%的高中生认为没有, 而有73.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只懂一点点。说明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除教授学生课本的文化知识外, 应大力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同时我们在“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吗”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73.6%的高中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问到“哪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时, 53.8%的高中生认为应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5.7%的高中生认为应开设生命教育讲座, 40.5%的高中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全面而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二、对高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

1. 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任何一项教育理念的实施, 首先都得有充分理解这个理念的合格教师, 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理智与成熟的边缘, 更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没有现成的教师, 加强师资培育以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3]针对生命教育的培训, 可以将目前已有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显性学科如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等科目的任课教师以及对生命教育有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进修培训, 将他们成功转型为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同时, 为了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也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活动来引导教师认识到自我存在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缺失, 使教师能够关注到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生命质量。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蕴, 才能从根本上去关怀学生的生命, 去影响学生的生命, 去润泽学生的生命。

2. 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 但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学校的特点, 可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 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自我预防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高三年级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 可以每两周或三周开设一节, 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因升学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观念。除开设校本课程, 生命教育还应渗透到各门学科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 使每一个教育者都成为生命教育的关注者和参与者, 通过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3.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除了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与渗透为主渠道外, 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 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 教育的影响最深刻、最系统, 往往是直接的、终身的。[4]学校可以利用家访, 开家长会, 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等方式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 同时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来协助学生组织安排各种演出、比赛以及其他社团活动, 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房等, 使其了解生命的起源, 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 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维持。

4. 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校园生活是每一个学子都必经的过程。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 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 还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能够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欣赏不同文化、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因此, 建设一个丰富多彩、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以绿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精神洗礼, 使学生能够融入自然, 树立生命意识, 强化对生命的关爱, 从而赋予生命教育可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 2004 (6) .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J].班主任之友, 2002 (9) .

[3]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浅谈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下一篇:河套大学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