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共8篇)
1.中外学前教育史 篇一
一、选择
1.英国1944教育法—《巴特勒教育法》
2.日本1872年现代教育开端的标示—《学制令》 建立了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
3.“快乐之家”的创始人—维多里诺
4.夸美纽斯代表性理论—《大教学论》、泛爱教育、班级授课制、学年制、分科教育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普及教育、胎教、五大教育原则、道德教育
5.斯巴达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完全被国家控制,并被视为国家的事业。③以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教育为主,对文化知识不重视。④重视女子教育。⑤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⑥培养目标不同。⑦教育机构不同。⑧教育内容不同。⑨教育方法不同。⑩师资队伍不同。
6.我国实施的第一部学制—1904年《癸卯学制》
7.六学一管是什么时期的———唐朝贞观年间的中央官学
8.西晋中央官学的有哪些?—太学、国子学
二、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是什么时期的?—西周时期
2.什么是书院?—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最早出现在唐朝
3.五育并举—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4.新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
5.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6.九品宗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①现在各都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中正的标准有三:家室、道德、才能。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史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以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
三、简答题
一、汉朝太学的特点—①标志,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②学生来源,由京都直接挑选的“正式生”,还有各郡县选送的“特别生”。其中贵族子弟居多,也有出生贫寒的子弟。③教师,由博士担任,通常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博士为首领,称为博士祭酒。④知识,单一的儒家经典,如《论语》、《孝经》等。⑤教学方式,个别或小组教学、次第相传。⑥考试,设科射策。⑦特征,重师法、家法。
二、北宋时期的三次兴学运动—
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元丰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
②整顿地方学校;
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置专门学校;
⑤改革科举制度。
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三、美国开端计划的简要内容—
美国对贫困儿童实施的补偿教育,包含五个方面:
1.为贫困儿童看病治牙
2.开展社会服务与家庭教育
3.加强对志愿服务人员的培训与使用
4.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服务
5.为儿童入小学做好准备
四、哈比教育法的目标是什么?
1975年法国颁布《哈比教育法》启发儿童个性,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
四、大题
1.张之洞
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
优点:中体西用的观点是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有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请通知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治基础
缺点:尽管“中学为体”无可非议,并且值得辩护,但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口号,在他们界定的具体内涵上则是有严重缺陷的。
这个错误有两点。第一,体用不可分。这一点严复讲得很清楚:“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并立,合之则两亡。”体用不可分割,“中体西用”或“西体中用”都只能是一些人的主观想象,而难以成为现实。
2.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在教学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或相似之点
都接受了卢梭的强烈影响,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反对外因论;信奉性善,赞同内发论,主张以儿童为本位;要求认真研究儿童的特点,遵循自然,强调教育中自由及活动的重要性。
都极其重视幼儿期(尤其是1~6岁幼儿期)教育,重视童年生活对人生的影响。倡导建立专门的幼儿社会教育机构及培训大批合格教师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都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福禄倍尔对儿童的本性作了神秘主义的解释,并认为教育目的即使儿童心中“神的本源”显露出来;而蒙台梭利的生命学说亦含有神秘的色彩。
(2)不同之点
在理论基础上,福禄倍尔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受到宗教影响,往往从神秘主义或神学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问题,故许多观点充斥了符号及谜样的象征哲学意味。蒙台梭利虽也受到宗教的影响,但其教育理论主要以近代科学、哲学及心理学,特别是生物学、生理学为基础,其宗教唯物主义色彩远较福禄倍尔为轻。
在具体教育观点上,二人也有很大差异。比较重要的地方有:
①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二人虽都赞同“内发”论,但蒙台梭利强调通过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儿童的发展,福禄倍尔则倾向于个体复演说。
②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福禄倍尔倡导“游戏”、“恩物”、“作业”(绘画、纸工、手工),认为游戏是幼儿自我表现的最高形式,强调应通过游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蒙台梭利则主张“工作”,自动教育、感官教育(包括读、写、算的练习)、实际生活练习等,认为工作是幼儿特有的有价值的活动,反对有想象活动的游戏及玩具,否定了创造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③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福禄倍尔要求组织集体教学,蒙台梭利则主张个别活动,单独的学习。
④在教师作用问题上,在福禄倍尔的幼儿园里,教师被视为“园丁”,须承担对幼儿的关心、指导乃至教学(如“恩物”的演示、说明)的职责;而在蒙台梭利幼儿学校中,教师由主动转向被动,被称为“指导者”,只是承担指导、引导及环境保护、看护的责任。
⑤蒙台梭利与福禄倍尔对幼儿活动“环境”的理解不尽一致。二者都包括室内、室外两大部分;但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与福禄倍尔的幼儿园环境及设施有些区别。
⑥在教育对象上,福禄倍尔幼儿园主要招收中产阶层子女,实行半日制、不供膳;蒙台梭利幼儿学校则主要招收贫民子女,实行全日制、供膳。
2.中外学前教育史 篇二
王充 (27~约97) , 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字仲任, 会稽上虞 (今浙江省上虞县) 人。自幼好学, 青年时到京师太学读书, 受业于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王充曾任郡功曹、治中等官。由于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久弃官回乡, 居家教授, 致力著述。
王充6岁读书写字, 8岁上小学。学童百余人, 唯有王充书法日进。习《论语》《尚书》, 日讽千字, 援笔而众奇。游学京都, 入太学, 访名儒, 阅百家, 观大礼, 初步形成了博大求实的学术风格。广涉博览, 穷读群书之后, 认为子经不让儒经。“诸子尺书, 文篇俱在, 可观读以正说。”“涉浅水者见虾, 其颇深者察鱼鳖, 其尤深者观蛟龙。”做学问“入道浅者则见传记谐文, 深者入圣室观秘书。故入道弥深, 所见弥大。”至此, 王充经﹑子并重, 博涉众流, 成就了他的博学通才。
当时, 方士仙术、阴阳五行、天人感应思想盛行。书传记载夸张失实, 经典注疏杂入谶纬;伪书充斥, 学术驳杂, 使儒学神化, 以致有时是非不清, 黑白颠倒。王充奋起冲破旧传统, 对世人所共同奉守不渝的五经进行一番虚实是非之辨。于是作《论衡》, 对虚妄不实之言加以评论。
王充以博通古今, 广采众家的治学精神, 撰写了很多著作。保留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 现存30卷84篇 (原85篇, 缺《招致》篇) 。《论衡》继承了前代思想家的唯物主义传统, 吸收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 是一部涉及范围非常广泛, 论述新颖的哲学政论名著。
二、教育思想
1.“学之乃知, 不问不识”
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 认为一般人“在化不在性”“在于教, 不独在性”。他以染丝为例, 说明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下可以改变人的善恶品质。他在《率性》篇中, 提出“教训之功”“渐渍之力”。他认为, 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
王充反对生知说, 反对知识的先验论。他说:“才有高下, 知物由学, 学之乃知, 不问不识。”人的天才条件虽有不同, 但要知道事情﹑认识世界却是由于学习;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 不询问不能明白。
王充重视知识的力量, 认为有知识就有力量, “人有知学, 则有力矣”。他指出, 没有学问的人, 好像谷和米, 不能食用, 价值不大;有学问的人, 好像谷已成粟, 米已成饭, 可以直接利用了。他很重视后天的学习与认识, 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贵其识知也”“人, 物也, 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人之学问, 知能成就, 犹骨象玉石, 切磋琢磨”。
2.“见闻为”与“开心意”
王充认为, 教学过程包括“见闻为”感性认识和“开心意”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所谓“见闻为”, 就是说, 首先要依靠耳闻﹑目见﹑口问﹑手做, 直接接触客观事物。王充否认“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观点, 强调学以求知。他说:“不学自知, 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 未之有也。”他认为学习过程,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接触外界事物, “不目见口问, 不能尽知也”。但仅凭耳目等感官的感知, 还会产生真伪﹑虚实不分的假象, 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所以, 还必须“铨订于内”“以心意议”, 即经过思维, 做到:“订其真伪, 辨其实虚”, 达到理性认识。这样就形成了“目见口问”——“以心意议”——“效验有证”的认识公式, 构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教学论基础。
所谓“开心意”, 就是说, 教学中不能停留在“见闻为”的感性认识阶段。如果只凭耳目, 只能得到片面的﹑不完整的或不完全正确的知识, 所以还必须把感性认识加以深化提高。他说:“故是非者, 不徒耳目, 必开心意。”即要求开动脑筋, 进行理性思考。总之, 不能只凭耳目见闻, 一定要通过内心的思考。
3.“效验”
王充针对当时颂古非今的思潮, 明确提出, 古今无异, 今优于古。他指斥“好褒古而毁今”的世俗之见, 认为知古不知今就如同瞎子一样。他重视现实, 主张在学习上不必拘泥于师法和古义。他鄙视那些“尊古卑今”的儒生, 认为这种人“少所见而多所闻”, 只相信过去, 而忽略当今, 只知道死守经书, 不知道分析﹑辩难, 因此常常以讹传讹, 贻误后人。
汉代自武帝以后, 儒者讲经注经, 五经各有其传, 师法所承, 分经分家, 各习专门之法树立门槛, 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发展, 窒息了人们的思想。王充冲破流俗, 提倡求真求实, 打破师法家法门户之见, 探索经书的本义。王充把“效验”作为判断认识的标准。他说:“凡论事者, 违实不引效验, 则虽甘义繁说, 众不见信。”他指出, 当时儒者讲说五经错误很多, 前代儒生不了解事情的本末, “空生虚说”, 后代儒生又盲目迷信师教, 所以就“随旧述故, 滑习词语”, 只知遵守师法家法, “不暇留精用心, 考实根核”。虽然注经千篇, 也不会有创见卓识。
王充不盲目相信一家之言,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提倡独立研究, 独立思考, 破除偶像。他说:“苟有不晓解之问, 迢难孔子, 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 伐孔子之说, 何逆于理?”在儒术独尊, 孔学神化的情况下, 他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羁绊, 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对启发独立思考, 发扬人的创造精神是有重要意义的。
3.中外规则教育对比 篇三
摘要:规则意识是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对国外文明社会规则意识现状的描述、国内外规则教育的对比,提出要加强学校规则教育,德育教育,强化公民规则意识,努力使得社会成为一个人人都遵守规则的高度文明的社会。
关键词:规则意识规则教育中外规则教育对比
1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则在进行着某种程度的约束,协调着社会的发展。规则意识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人们关于规则和规则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规则意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人们对规则的起源、特征、本质和作用的观点、看法,对涉及到自身的规则的理解、态度、认识以及人们关于规则的知识。
在社会生活中,规则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规则意识是制定部门制定规则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是正确执行已定规则的思想保证,是公民遵守规则,规范行为,建立公平、公正、有序、和谐社会环境的保证。公民如果有较强的规则意识,就能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同违反规则的现象作斗争的勇气。
2中外规则意识现状及比较
2.1一个国家规则意识的强弱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低。瑞士人极讲规则,这是世界公认的。这里的学校没有政治课,但同学们都很遵守规矩,热爱自己的国家。在小学低年级时,瑞士老师就对同学们进行遵守交通法规和保护环境的教育,但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具体教他们怎么过马路,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处理,如何帮助家长进行垃圾分类,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持文明举止等。
在日本,按规矩办事已是国民公认的准则。日本人守规矩,讲规则,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日本的公共场所见不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与公共道德有关的提示性标语。因为每个日本人,包括孩童,从小的教育和规范训练已成为习惯。凡在公共场合他们会把要扔的纸或废弃物拿在手中或暂且装入自己的书包,待有垃圾箱时再扔掉。在日本,随处可见排队的现象,即使有两个人,也要分出先后,后者决不会有先于前者的想法。突出表现是东京地铁上下班高峰时,人很多,站台下,每个车门前都会排好队,车进站后按顺序上车,不会有车来时蜂拥向前,你争我夺互相拥挤的现象。日本人还有个特点,无论谁上车后,都尽量往里走,使后面的人尽可能多地上。
德国也是世界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之一。德国人很遵守规则,事事按规则办。如司机牢记规则,按德国规定,司机行车一天不能超过五个小时,这样便于司机集中精力安全行驶,并禁止司机喝酒,这些规定司机都能严格遵守。德国人经商也严格遵守诚信规则。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商店里的商品没有假货。你所购买的东西,不必担心是假冒伪劣商品。德国除了政府制定了严厉惩处制假者的法律和措施外,关键是销售者能讲究信誉,遵守诚信经营之道,真正把顾客当作上帝看待。
2.2中国规则意识却相对淡薄。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公交车上车拥挤混乱、制假售假等不文明现象时常看见。教育从小开始,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国外社会规则意识从小培养,从学生抓起,学生规则意识强。而我国学生社会规则意识的现状如何呢?曾有专家学者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社会规则意识进行过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学生对社会规则意识认识模糊,45%的学生回答不出“什么是规则意识”。62%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应当具备社会规则意识,也有18%的学生认为应随意生活,不要被过多框框条条约束;有80.19%的学生在看到违法犯罪行为时会选择报警或见义勇为,37.46%的学生愿意参加公益活动;有60.43%的学生反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69.73%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素质中人品比能力重要或两者一样重要:仅有20.82%的学生肯定表示愿意无偿加班,9.22%的学生选择坚决不行贿。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了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认识上,当履行社会责任涉及到自身利益时,他们就犹豫了;另一方面,学生对职业道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对待工作还缺乏奉献牺牲精神,并不能够亲身实践他们所认可的职业道德。
上海某著名高校对2001年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20%的学生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还贷问题。而在另一所高校所进行的同类调查中,有7的学生表示“将来是否还贷还很难说”。某海上专业的三位学生经校方介绍到一艘外轮实习,双方商定为期半年,结果一个月后有两人被外方辞退,外籍船长所解释的原因是:船长向他们发布命令时,他们的嘴在不停地嘀咕,违反了行船时必须绝对服从船长命令的规则。由此可见,学生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2.3纵观国内外规则意识之现状及差距,有着诸多的背景原因和因素,但与各国社会道德体系,学校规则教育方式密不可分。现就国内外规则教育做个简单的比较:①规则本身,国外学校的规则有明确的可执行性,每一条规则都有绝对的遵守和不遵守的明确界线。例如,瑞士老师在教导学校遵守规则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做;这样的规则不同于我们的学生行为准则,我国的学生准则多为一些程度性的描述,这让它所约束的个体并不能明确地知道正确和错误的做法是怎样,使得规则的落实面临着一些困难。②规则的落实,国外一些学校有专门负责规则落实的机构,使规则真正地起到其约束作用,如新加坡学校有专门的训导处,负责学生规则的落实,而我国的规则体系是放在眼前,但根本没有人把它当回事,更没有一个让它落到实处的专门负责机构,只是贴在墙上,等于束之高阁。③奖惩手段,国外规则奖惩分明,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而且奖惩都有完整的体系。如新加坡规定了对随地吐痰者给予高额的罚款,以此达到约束的作用。而我国却不同,由于规则落实不到位,使得整个规则没有相应的奖惩手段,对于一些好行为和坏做法奖惩都凭主观意志决定,惩罚和奖励结果因人而异,反而养成了学生们不愿遵守规则的习惯。
2.4对策规则意识是现代和谐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作为一项素质教育内容来抓,使学生遵纪守法;始终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位置,教会学生所应遵循的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与规则,让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中最重要的“品德、原则、责任”,促进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发展。其次,努力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把学校规则体系教育纳入到社会法制体系当中,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基本的道德认知能力,将家庭纳入教育的体系中,形成一个大的压力环境体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德育水平。第三,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讲文明,讲道德,讲规范,强化自己的规则意识。同时,采取措施,明确奖惩制度,使规则真正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其约束规范的作用。
3启示
规则有大有小,有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有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规则,而不论什么样的规则,都需要我们从点滴开始遵守。公民的规则意识需要从小培养,从学生抓起。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应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强化自己的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共同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人人都遵守规则的高度文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王玉琳.加强规则意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鲁行经院学报.2003.(5)
[2]张志林现代文明中的规则意识[J]文明与宣传2002.(2)
4.中外学前教育史 篇四
古语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社会的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高校学前教育增强课程理论与实践性的结合, 从而对传统上更偏向理论研究与探索的教育史课程提出了新的需求: 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优势, 让学生能系统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浓厚历史底蕴继而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高校教育中,过时的观念、枯燥的课堂、缺乏趣味的教学内容及脱离实际的教学,都使得学前教育史学课程日益失去往日的魅力,变得“陈旧”且“杂乱”,“枯燥”而“乏味”。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学前教育史学课程的执教,以相关理论依托及具体实践的积累, 进一步分析该课程在教学当中的问题及思考突破困境的路径。一、“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困境
1。轻视课程价值。曾几何时,“读史使人明智”一度被人们信奉并推崇为至理名言,历史的价值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教育界包括学前教育界的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外学前教育史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片面认识,由于教育史学课程立足于理论性和历史性,伴随着强烈的时代文化背景效应,对应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往往使人感觉历史本身的滞后性和脱离性。对当前的教育研究、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没有实际的效用。更有甚者误认为研究学前教育史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简单的概括和筛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记、背这些古老的理论,是当代提倡自由、个性学习的樊笼。加之学校对课程开设的认识良莠不齐、组织管理不规范、教学内涵界定不清晰等极大地影响并制约着本门课程的开展, 这也导致学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而对学习本门课程持消极态度。《中外学前教育史》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科共51个学时,3个学分。专科共30个学时,2个学分。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来看,学校更重视本科学生理论知识的建构。这也符合学前教育对本、专科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2。僵化的教学模式蔓延。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应然与实然的背离, 课堂不能很好地体现该课程原本价值,其中重要的一环即传授方式出现了较大问题。史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僵化一直遭到诟病, 老师们往往在课程的讲解中趋向对知识的陈铺直叙、对问题乐此不疲地解释分析,却很少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去搜集资料、探索原因、理解知识内容,更鲜有对知识的验证,辩证思考问题仅成为教师的口头禅,实践教学趋向形式化。因此出现课堂上要么是教师独角戏的表演,要么是教科书的重复,教学难以摆脱条条框框的禁锢与束缚, 学前教育史课堂教学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功效有无作用的摇摆中偏向了无用的一方,某些学生失去了对其探究的动力。近年来,尽管有各种教育模式大行其道,但往往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味地照抄照搬,导致课程教学学科领域内知识特殊性的简单化、形式化。最终只能导致课程教学从一种僵化到另一种僵化的换位, 而不能真正让教学走向灵活,更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一厢情愿的标准化,最终师生们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逐渐单薄甚至消弭。
3。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超越不足。中外学前教育史的内容不仅囊括各个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还包含国内外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前进历程, 涉及的领域可谓学前教育史学知识的饕餮盛宴。因此,教师应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支撑“静态”教材的不足。在课堂中,教师普遍存在尊重教材文本有余,而超越不足的现象,局限于教材的条条框框,畏惧理论联系实际所产生的`矛盾。例如在讲某位教育家的思想时,仅停留于教材内容, 忽略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与实际情况的辩证思考, 导致学生学习不深刻, 无法产生与所学知识的共鸣。实际上,尊重教材是对知识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传承,而超越教材是为了谋求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者并不矛盾。教师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各科目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其次应帮助学生对有经验进行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基于经验主义知识教学思想浓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了解不够, 因此对于同一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或疑难点的认识情况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于是教学中经常充斥着老师这样的话语,“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粗略理解下”;“该问题所涉及范围太广, 我们看看书就好了”。事实上,老师对于知识重难点的把握大多来源于自己经验的判断,教师所认为的简单,或许是很多学生的疑惑,教师费劲尽心思解释的内容, 恰是学生认为毫无价值可言的形式。问题的本质实则为学生的经验已然超过了教师预测的范围。学前教育史的知识,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思考后所碰撞出的火花, 教师过于自信于自己的判断而遮蔽了学生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渐行渐远。所以,教师绝不能成为孤独的“说书人”,应与学生建立共同合作、互相沟通交流的教学关系。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生成路径
中外学前教育史学是史学的一个分支, 其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学前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在历史演变中的过程,探究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学当中对史学知识的传递更需注重学生辩证思考能力,而不是让学习沦为考试的“附庸”。面对以上困境,如何转变对课程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的课程化、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所有教育者的工作重点所在。
1。根植于社会实践中的价值教学。教育史学家滕大春曾经对“教育史”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史能培养人们较为远大的教育眼光和对教育课题的领悟能力, 而这种眼光和能力往往会产生人们意识不到的威力。”一方面,课堂教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学生在学习中外学前教育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 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鲜事物对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来挑战,因而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引导解决学生深层次的认知与价值观冲突。诸如学习一些教育名家的观点、理论时,受历史背景的局限,一些做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教学环境,那就应该让学生“变通”领悟新时代赋予其的新特点。像卢梭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以往更强调亲近自然、社会,而实际上很多城市中的幼儿园并不能满足需求, 这就需要幼儿老师们能领悟理论的实质,而不是对教育史书本课例的照抄照搬。树立正确的教育史学观念, 不是新瓶装旧酒式新包装下依然老套的基础层次学习,而是赋予史学知识新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2。秉承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灵活方式。教学方式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目前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容易关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该学科内隐的思想方法的提升训练,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容易程序化甚至僵化。有些老师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足,讲课时容易照本宣科,课堂毫无生气可言。还有一些教师上课时更多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注,认为偏理论性的东西就应该一遍两遍不厌其烦地去解释和记忆等。针对以上情况,除了老师本身要拓展知识面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方式上可借鉴其他课程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简单说教的方式,多利用诸如进行合作问题探索、讨论、结合重难点讲授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得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3。依托教材设计的深度教学。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是评价教师素养的重要指标。学前教育史学课程因其固有的理论性、历史性、阶段性,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以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视野,从时代的发展脉络来理清学前教育的发展。要理解中外教育史内容研究,需以广而博的“量”为基础才会有精且深“质”的飞跃。一直以来,教师墨守知识的“客观性”、“确定性”、“继承性”,而未发现课程实则是一个待开发的资源。所以教师要做到的不是墨守成规地把课本上的知识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至宝,而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根据本、专科学生知识的深、广度的不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依照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合理设计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
5.中外学前教育史 篇五
1、奴隶社会建立的保傅教育制度中,设有 “三公”“三少”教育子女,三公是指什么?(太保、太傅、太师;少保、少傅、少师)
2、慈幼机构的建立开始于何时?(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宋代)当时建立的主要慈幼机构有哪些?慈幼局、举子仓、育婴社
3、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l)思想品德教育1)孝悌;2)崇俭;3)诚信 ; 4)为善(2)生活常规教育1)礼仪常规的训练;2)养成卫生习惯;(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书写、听解《四书》、诗、赋、格言等。(4)身体保健教育
4、封建社会用作幼儿识字启蒙教育的教材主要有哪些?(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宋代王应麟的《三字经》,以及无名氏的《百家姓》)
5、封建社会用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教材是什么?《四书》《五经》
6、封建社会用做诗赋教育的主要教材有哪些?《唐诗三百首》《千家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
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1、贾谊的早期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早谕教 ;选左右;重儒术
2、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是谁的语言?
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什么?——《颜氏家训》
5、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6、朱熹为儿童编写的教材有哪些?《小学》与《童蒙须知》
7、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8、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9、述评张履祥的“耕读相兼”理论的积极意义。
第三章 中国近代的学前教育
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什么?《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简称“章程”),它是清政府1903年命张百熙、张之洞、容庆等人制定并于1904年颁布实施的。
2、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是由谁在哪里开办的?名字叫什么?
1903年9月,时任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3、儿童公养公育思想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康有为
第四章 现代学前教育的演进
1、最早在中国传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是谁?蔡元培、陶行知、胡适等人。
2、民主进步人士对教育的主张有哪些?
(一)反对封建的儿童观,主张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个性
(二)反对照搬外国经验,主张学前教育中国化。
3、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是什么? 儿童中心论
4、儿童中心论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5、我国第一部幼稚园课程标准是由谁负责制定的?在哪一年颁布实施的?
陈鹤琴和胡叔异,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6、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其内容是: 1)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第二部分为课程范围。
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项均列有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要求.第三部分为教育方法要点,共十七条。
7、《幼稚园规程》是哪一年颁布的?1939年12月24日
8、我国第一所独立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设在哪里?校长是谁?
——江西省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诞生于江西泰和县的文江村,校长是陈鹤琴
第六章 现代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1、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
2、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蔡元培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3、蔡元培在北大任校长期间,实行的办学方针是什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4、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论学前教育为劳苦大众服务的方向;论儿童创造力的培养;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5、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要求有哪些?
A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 B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
C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 D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 E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 F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6、陶行知提出的“艺友制”有什么特点?学用结合,理论结合实际;“艺友制”培养师资周期短,比较经济。
7、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
8、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论幼稚教育的目的; 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
8、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幼儿的发展与教育;论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
9、陈鹤琴认为,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1)好动(2)好模仿(3)易受暗示(4)好奇(5)好游戏 6)喜欢成功(7)喜欢合群(8)喜欢野外生活
10、陈鹤琴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卫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
11、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
12、陈鹤琴提出的“ 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13、陈鹤琴为幼稚教育师资提出的要求和条件有哪些?
政治思想方面: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要掌握国家的教育政策;要认识教师的任务和责任; 要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政治活动。 业务修养方面:第一,要热爱儿童、热爱幼教。第二,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 教学技术方面:第一,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第二,要掌握教学技术。 优良品质方面:要具有优良的品质。
第一,对人,要和蔼可亲,不发脾气,肯帮助别人; 第二,对自己,能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
第三,对儿童,要热爱、公平;第四,对同事,必须合作;第五,对工作,有高度热情,富有创造性,决不灰心;
第六,对学问,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七,对敌人,要憎恨。
14、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论;幼稚教育的症结和发展方向论;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论;幼稚园的课程论;幼稚园教师的培养论;
15、张宗麟认为幼稚园教师的任务包括哪些?(1)养护儿童。(最重要)(2)发展儿童身体。(3)养成儿童相当之习惯。(4)养成儿童有相当之知识与技能。(5)与家庭联络并谋家庭教育改良之方。(6)研究儿童。
16、恽代英提出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潜移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而有格,扬长补短;任其自由,合宜指导.适当暗示,积极防范.第二编 外国学前教育 第一章 古代西方的幼儿教育
1、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论儿童优生优育;论儿童心灵教育和体育教育;
2、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论教育的重要性;论教育的进程和年龄分期;论学前教育;
3、亚里士多德认为幼儿教育又可分为几个阶段:儿童出生前的胎教阶段;出生~5岁的婴幼儿教育阶段;5岁~7岁的儿童教育阶段。幼儿教育
4、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论儿童早受教育的意义;论儿童的游戏;论社会不良习气对儿童的影响及良好榜样的作用;论体罚论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5、昆体良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有哪些内容?
第一,教师要热爱儿童;第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第三,教师要正确运用批评和表扬。
第六章近代的幼儿教育理论
6、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论儿童的本质; 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论幼儿的健康教育; 论幼儿的智育和德育; 论幼儿教育方法; 论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7、什么是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就是以发展儿童的天性为目的,适应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它包括三个方面:①自然的教育;②人的教育;③事物的教育。
8、卢梭提出的幼儿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内容?(1)、幼儿教育的原则:第一,正确看待儿童。第二,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2)、幼儿教育的方法:A.给予行动的自由。B.合理的养护和锻炼。C.模仿。D.自然后果法。
9、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论爱的教育;论教育心理化;论要素教育;论儿童早期教育。
10、福禄培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论幼儿园的作用和任务;论幼儿园的课程。
11、福禄培尔建立的幼儿园课程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游戏与歌谣、恩物游戏、手工作业、运动游戏、自然研究,以及唱歌、表演和讲故事等。
12、福禄培尔把游戏分为几种类型?
第一、身体的游戏;第二、感官的游戏;第三、精神的游戏。
13、福禄培尔制作的恩物有哪几种?
第一种恩物是6个用不同颜色的绒毛做成的柔软圆球。 第二种恩物是木制的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
第三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 第四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8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的木制大立方体。 第五种恩物是一个可以分成21个相同的小立方体、6个相同的大三角体和12个相同的小三角体的木制大立方体。
6.中外学前教育史 篇六
网上作业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1、试述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要求及其主要方法。
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要求是
一、用整体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二、用发展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三、用实践的观点来考察学前教育;
其主要方法是
一、调查法:1.参观访问法;2.现场研究法;3.问卷法。
二、文献法。
三、比较法:1.纵向比较;2.横向比较。
四、分析法。
五、统计法。
六、移植法。
2、学前比较教育的学科基本特征。
通过对学前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确立,我们可以把学前比较教育的特征归纳为:
1、可比性
2、环球性
3、跨时间性
4、跨科学性
第二次作业
论述题
1.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学前比较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与与学前教育方面的其他学科相比是非常年轻的。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学前比较教育也是如此,它以其特有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了解学前比较教育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对学前比较教育的认识,明确学前比较教育的目的。学前比较教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有:
1、加深对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认识。
2、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
3、促进学前教育的国际化。
4、加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试述当代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总体发展特点。
第一,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各国对学前教育师资不仅要求专业并要求达到大学文化水平。
第二,重视学前教育师资的进修工作。由于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学、儿童生理学的进步,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各级教师一样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免因循守旧而跟不上儿童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各国都关心学前教育师资的进修问题。
第三次作业
判断题
1、学前比较教育研究中最具理性色彩的研究方法是比较法。(错误)
2、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错误)
3、标志着日本幼儿教育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的重要文献是《幼儿园教育大纲》和《幼儿园设置标准》的颁行。(正确)
4、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是1904年清政府颁发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确)
5、韩国的幼儿教师被视为”国民的典范”,享有崇高的地位。(正确)
6、刻布兹幼儿教育中心是澳大利亚的重要学前教育机构形式。(错误)
7、开端计划是英国政府旨在帮助贫穷幼儿、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措施。(错误)
8、瑞吉欧教师的培训往往是在职培训。(正确)
9、森林幼儿园是德国2000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幼教形式。(正确)
10、近代幼儿教育设施历史的开端以俄国奥贝兰编织学校的出现为标志。(错误)
第四次作业
判断题
1、法国启蒙运动中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倡导的教育观主要是自然教育
和儿童本位。(正确)
2、陶行知通过发表《创造宣言》以倡导儿童教育的创造性。(正确)3、1994年以后,俄罗斯学前教育课程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示范性大纲的要求。(错误)
4、美国在国家层面上对教师资格有统一规定和要求。(错误)
5、日本铃木镇一的“天才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正确)
6、Head Start课程是依据加登纳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和设计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错误)
7、韩国学前教育中高度重视民族自尊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正确)
8、法国托儿所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确)
9、Sure Start 是美国政府为改善包括出生前在内的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状况而推行的一项国家政策。(错误)
10、意大利的幼儿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和大纲,教学主题由教师在与幼儿的探索中生成。(正确)
第五次作业
判断题1、1994年以后,俄罗斯学前教育课程必须严格遵循统一的示范性大纲的要求。(错误)
2、法国托儿所的管理体制属于中央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正确)
3、最早明确提出”比较教育”概念的是朱利安。(正确)
4、可比性是学前比较教育的本质特性之一。(正确)
5、德国幼儿园始终缺乏正规课程。(正确)
6、Sure Start 是英国政府为改善包括出生前在内的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和福利状况而推行的一项国家政策。(正确)
7、俄罗斯幼儿园中的学习活动是典型的高度统一组织的。(正确)
8、英国的幼教师资主要由师范学院培养。(正确)
9、重视幼小衔接是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重要内容。(正确)
10、世界范围内幼儿园总体上是公立的多,私立的少。(错误)
第六次作业
判断题
1、当前我国幼儿师资培训主要特点是多层、多元化。(正确)
2、日本的幼儿园不属于学校体系。(错误)
3、从研究领域看,学前教育研究的所有领域都可纳入到学前教育比较学的视野中。(正确)
4、韩国幼儿教育分属教育部和福利部管理。(正确)
5、美国学前教育课程一大显著特点是多样化。(正确)
6、比较学前教育研究的关键在于比较。(正确)
7、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正确)
8、改革后的俄罗斯教育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出现了教育经济化。(正确)
9、罗素认为教育目的具有双重性:就在于引导和改造人的本性,以达到改造社会和创建理想社会的最终目的。(正确)
7.中外本科会计教育比较 篇七
的就职安排以及工资安排, 根据学历的高低做出适当的梯度加以区别及鼓励。
(二) 学校从多方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提高教师质量, 完善教育体系。 (1) 加强队伍建设, 促进师资水平均衡发展。主要措施: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分配、引进新教师;加强教师学历进修;组建兼职教研员队伍; (2) 实施信息共享, 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 (3) 贯彻保障机制, 促进经费投入均衡发展; (4) 落实招生政策, 促进学校生源均衡发展。
2、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 心理、生理方面都在不断走向成熟, 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化, 其个性也逐渐形成, 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教育问题, 不被世俗文化所影响, 做新世纪“四有青年”。
大部分厌学、退学的学生不是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而是认为“上大学不如回家卖皮毛”, 导致价值观畸形化。因此, 老师和家长应该更积极主动地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 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当他们取得一定成绩时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我们与一些孩子谈话时, 问及他们将
□文/陈小君王帅
一、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自开设本科会计专业以来, 经过学校、社会多方面的不断努力,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 随着社会的发展, 本科会计教育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亟待解决。
1、高校对基础课程教学不够重视。
我国高校基础课程种类较多, 大多以“大班”或“灌输“等形式授课。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容易降低学习要求, 并且学习的
来有什么打算时, 听到的却是“读完初中就不读了, 去皮草公司上班挣钱”, 或者“读大学浪费时间, 不如早点就业, 卖皮草很赚钱”。因此, 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思维,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 明确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完成学业。
4、老师家长常沟通, 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 而且还需要家长的协助。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 对症下药, 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对孩子的教育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 老师应该多向其宣传知识的好处, 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三) 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1、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从小对其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家庭教育在人类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从出生起, 就开始接触家庭教育, 孩子最初的知识都是从家庭里学到的, 包括学走路、学说话, 等等。家长应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思想, 使其从小就从思想上重视学习, 避免厌学的情况出现。同时, 平时要多抽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 督促其学好文化知识。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平时多看书看报,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对于孩子辍学就业进行约束, 减少辍学积极性不高, 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少。
2、教学模式老化, 教学方法单一。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理论界普遍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即学生被动学习, 上课抄笔记, 下课看笔记, 考试背笔记是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 而忽视知识的应用, 更不能锻炼和开发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遇到新的会计环境很难适应。
就业青年人数。家庭教育独特的权威性暗示了孩子对父母的服从, 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同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因此, 家长必须以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端正的行为举动去引导孩子。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 对他们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所以孩子身上的变化, 如近期的情绪变化等等, 都会引起父母的注意。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时, 要及时了解愉况, 找到孩子厌学、弃学的原因, 并帮助孩子彻底解决问题, 使其重返课堂, 才有可能实现更长远的教育目标。
四、结语
经济与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大营镇能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结合当地实际,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经验, 创新思路, 强化举措, 不断推进经济与教育的均衡发展, 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数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导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8.
[2]王玉昆.教育经济学[J].华文出版社, 1998.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J].人民教育出版社,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目前,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一般开设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 并辅以校内以及校外实习, 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然而, 由于学校某些方面的限制, 使学生校内实习质量不高。而校外实习, 多采取“自由实习”的方式, 很多学生弄虚作假, 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4、学生评价目标与用人单位目标不关联。
目前, 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全面发展, 会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期, 独立完成工作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人力资源的成本, 非常重视求职者的实践经验, 因此学生评价应以用人单位为导向。
除上述问题外, 还有先进的会计教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部分高校专业设置过窄, 考核方式侧重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为此, 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 对我国现行本科会计教育进行改革。
二、国外本科会计教育现状
国外的会计教育主要针对注册会计师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面临考验。因此, 要求会计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些年, 各国会计教育都在变革,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课程设置多样化, 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紧密。英国会计专业课程特别注重对于会计基本知识的教学, 如经济、统计和法律等;大部分课程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并尽早让他们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电子表格及其他电脑使用技能。另外, 每当出现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 老师也都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 避免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法国一些学者认为, 会计课程并不能只教借贷记账法, 财务会计的决策能力也非常重要, 学生具有竞争能力还需要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
2、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为主, 教师授课为辅, 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英国和法国, 每门课每周上课一次三节。其中两节为讲授, 另外一节是辅导或研讨。会计课堂讲授一般分专题进行, 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学生课下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等方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3、会计考试方式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在国外,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 平时成绩由作业、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 占总成绩的30%~50%。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 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 多为闭卷, 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 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 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 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
4、会计教学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英国、法国多数大学不仅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高, 而且能充分服务于会计教学。老师在讲课时基本没有板书, 多是借助网上辅助教学系统, 授课速度很快, 内容涉及面也很广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启示
会计教育的国际比较是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催化剂, 借鉴英国、法国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 可以拓宽我国会计教改思路, 不断推进本科会计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加强公共基础教育课, 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第一, 适当加大基础课程的课时数, 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文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研究方法论、经济学等课程;第二, 拓宽管理基础教育课, 增强应变能力, 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统计、证券投资及分析等;第三, 增设“会计学导论课”, 帮助学生做出是否进入会计职业界的选择, 增加学习热情。
2、引入灵活多样的会计教学方法。第一, 改革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第二, 除依靠“教材+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外, 应采用大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影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为学生提供一幅会计教学内容的立体图景;第三,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提高实践课课时比例, 强化模拟实习难度, 增加实习课的内容, 加强对实践课的管理等措施,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全面实行会计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教学过程多增加一些案例讨论、小测验或演讲等形式, 增加平时成绩考核的分量和难度, 促进学生平时学习积累。另外, 考试内容由针对具体问题、独立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的考核发展,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现自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不仅要懂得会计理论知识, 还要从事会计实践工作。因此, 高校会计老师应该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兼职, 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参与企业活动。会计类的课程,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 讲起来才会有滋有味。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强的课程, 还需聘请校外专家或者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培训。
5、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进一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目前, 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校园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但实践较好的学校为数不多。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网络教学系统。即使有教学系统, 其功能也不够完善。另外, 学生没有足够动力应用网络。因此, 扩充网络资源, 拓展网络功能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刘永泽.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对策研究——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9.12.
[2]陈晓芳, 翟长洪, 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 2008.5.
8.中外继续教育比较研究 篇八
关键词: 中外继续教育 比较 建议
一、综述
(一)继续教育的定义
继续教育这一概念,源自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英国,继续教育被称为further education,是指高于中等教育(secondary education)而又平行于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的一个教育体系。它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培训,也可以是一些高等的职业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目前主要有这样一些教育项目:
1.PGCE(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教育类研究生证书),学制一年,主要为已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人在从事教师职业前提供的培训。
2.NVQ(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从基本技能层级到高级管理层级,均应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City and Guilds(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伦敦城市行业工会),1887年根据维多利亚女王RC117号敕令成立,从1900年起,由英国王储担任该机构的理事长,目前与全球81个国家的8,0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多个工业领域设有分支机构为整个工业领域提供500多种职业技能证书。
4.BTEC(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商务及技术教育协会),提供动物管理、艺术与设计、儿童保育、护理及保健、表演艺术等领域证书。
5.HNC(Higher National Certificate,国家高级证书),即可全日制学习,亦可业余学习;学制也较为灵活,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两年。与之相类似的有HND(Higher National Diploma),半业余半职业教育,大致相当于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层级较HNC略低。
6.Foundation Degree,意为“初级学位”,2001年开始设置,往往由大学与各类继续教育学院共同开办。学员可通过两年的全日制学习,或三至四年的业余学习,获得相应的初级学位。
在美国,继续教育被称为“continuing education”,目前主要包括面向成人的学位学分课程、非学位职业培训、个人提升课程(校园或在线培训)、个人自学,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公会等提供的终身教育类课程。
一般说来,继续教育是指已经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
(二)时代的呼唤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提出,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决定》还提出,要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以敏锐的目光和广阔的视野,充分了解国际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并予以充分消化吸收,进而探索出适合中国情和公众需求的高等教育改革之路。
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主要教育功能之一,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符合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符合全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拟通过对中外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进行综合对比,对国际先进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分析,从而为中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我国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十六大以来的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倡导终身学习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成就。除正规义务教育和学历教育外,继续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学校办学为主体、企业办学为骨干,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层次、多类型推进继续教育的良好格局。2013年1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组长郝克明,以及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专家组组长季明明共同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10年来,中国深入开展了农村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大多数转移农民通过多渠道学习了在城市谋生的技能;大部分新增就业人口接受了提升就业能力的培训;企业职工年培训规模达9000万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45%以上;2011年参加培训的干部达3109万人次。10年来,共有近2000万人接受了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的继续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和谐”①。
据统计,全国继续教育办学服务机构已超过20万所,其中各类社会培训机构15万所。全国2400多所高校都举办了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通过1万多个学习中心和1万多个函授站,构建了遍布全国城乡的继续教育办学服务体系②。
(二)社会对发展继续教育的需求
在我国有7.69亿从业人员中,有1.2亿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者需要逐年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新增和需要再就业的劳动者,还有1.77亿老龄者等。上述接受过不同层次学校教育、进入社会的成员是现有学校人数的3倍。他们对学习类别、内容、方式、时间的要求十分多样化。为此,推进继续教育既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又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对此,中央高层对未来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2013年10月举办的首届全球学习型城市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讲话中提出四点倡议:一是应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城市不同学习需求。二是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营造学习氛围,实现城市的包容与和谐。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进交流互建,使学习型社会建设多姿多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社会层面,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中,还普遍存在对于推进终身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不少人将终身教育片面理解为成人教育,从终身学习视角引领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改革还不够;高校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作用待进一步发挥;终身学习相关法律、政策和综合协调机制尚未更好地建立或完善。
尤其是在“新常态”条件下,国家推出简政放权,鼓励创业的一系列政策,并已分五批取消了272项职业资格,占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总数的44%,这必将对当前普遍存在的“考证热”、“考试经济”等现象起到较大的遏制作用,也将对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出更高的转型发展的要求。
三、二战后美国发展继续教育的政策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出于冷战的需要,或处于继续称霸的需求,一直对教育质量,包括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非常重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大学普遍对社会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修大学课程,积累学分,不需要放弃工作。对于已经就业的人来说,多了不少选择的机会。与中国高等教育相比,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更科学。
(一)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教育改革
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国深受刺激,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反制。如成立国家自然基金(NSF),促进教育公平、改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Project Apollo)等。在继续教育领域,通过一系列立法,重视智力开发投资,加强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上,显示了大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新要求。1961年,肯尼迪提出了教育特别咨文,强调培训非熟练工人和重新训练熟练工人,以适应经济结构性变化和工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1962年春,肯尼迪又批准了一个“人力开发与训练”法案,实行人力投资,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开发萧条地区实现劳动力生产的现代化。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继任总统的约翰逊延续了肯尼迪在教育改革方面的诸多做法,他甚至还自称“卫生和教育总统”,认为实施教育立法是实现伟大社会(A Great Society)梦想的关键。在继续教育领域,约翰逊推出的主要政策包括成立经济机会局,组织职业训练队,为没有上过中学的青年提供职业培训。
(二)《国家处于危险中》
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发表专题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针对美国公立教育日益平庸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加强英语语言、数学、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的教育,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财政支持等。其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甚至允许非学校的社会人员参与到数学、科学等课程的教育中,为继续教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报告发表后,里根政府推出了新一轮改革措施。
里根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背景依然是冷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里根上台后提出“重振国威”的口号,推行新的教育改革是其“新联邦主义”和“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三)克林顿政府的教育改革
1994年,克林顿签署了《目标2000年:美国教育法》(Goals 2000:Educate America Act)》,对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教育提出了三大目标和十项行动计划纲领。其中,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二十世纪对学生教育的需求,成为该法案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奥巴马政府的教育改革
奥巴马在任期间,美国相继通过了《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of 2009))》、《每个学生都成功法(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等教育改革法案,推出了加强学前教育,强化STEM教育等改革内容。在继续教育领域,主要体现为强调终身教育,使美国人至少有一年时间可以进入高等教育,或者职业培训学习;本轮教改也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招聘与培训,认为“美国的未来取决于教师”。
四、我国高等院校发展继续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构建新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
针对继续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继续教育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服务,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服务,继续教育要为促进教育公平服务。
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改革方向: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改革方向,是因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也就是说,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这就对传统的继续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转型的要求。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需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为搭建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立交桥”服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新体制、新机制,切实深化产学研结合,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改革释放人力资源结构红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继续教育教师将不再以学历、论文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评价继续教育教师的主要标准将转变为技能型、操作类指标。同时,继续教育教师的来源也可以实现多元化,企业、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从业人员,都可以为继续教育提供优质、稳定的师资来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必成为某个职业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的正式教师,从而实现教师聘用方式的灵活化。
(二)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44亿人,占比10.5%。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如何应对老龄化趋势,已成为政府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此,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在这个方面,上海已经走在了前面。《2016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已提出,要开展老年教育相关工作调研,开展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和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出台推动本市老年教育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明确机构设置、人员标准、激励机制和专业化发展等若干要求。同时,还要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居村示范学习点建设指标,开展50个居村示范学习点建设试点;研究制定吸引高校、行业、社会组织、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等举办老年教育的扶持标准,首批评估认定5—10个扶持建设点。
在这个领域,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的机构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可以利用现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源,为老人提供诸如音乐、书法、文学甚至计算机等类型的课程,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养,又可以为他们带来较为愉悦的精神体验。
注释:
①中国教育报,2013.1.11.(6).
②鲁昕.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中国教育报,2014.1.6,(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14. 9.15.
[2]The Obama Education Plan:an Education Week Guide.Education Week.Jossey-Bass,2009,2.
[3]The United States has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etitive Education System:the Excerpts about Obamas Speech of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Reform Plan in the Hispanic Chamber of Commerce,2009,3.1.
【中外学前教育史】推荐阅读:
华师学前教育在线作业《中外学前教育史》07-19
中外继续教育11-06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07-06
中外大学教育比较论文07-31
中外教育简史第2章10-17
【学前教育自荐书】 学前教育自荐书09-15
第二章__古代学前教育思想_《中国学前教育史》教案07-21
学前教育史材料分析10-26
学前教育专刊07-25
南京学前教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