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共8篇)
1.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一
让校本培训与有效链接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一种培训。如果校本培训组织有序,开展得扎实有效,它应该推动着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潜心地审视当前学校的校本培训,你会发现诸多的问题。让我们先看几组“镜头”:
镜头一
“我们学校的校本培训非常好。学校给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的档案。关于校本培训我们学校有许多的档案……”这是一位校长在交流校本培训经验会上所讲的一段话。
【我们不可否认教师成长档案的作用,但是在这位校长看来,档案越多校本培训的效果就越好,档案粉饰着培训的效果。】
镜头二
“我们现在提倡开放、互动式培训,所以今天的培训希望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看法。”随后,每位教师基本上都挖空心思的谈了一点。
【组织者认为,每个人发言就是互动式培训。其实在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脑力激荡”,没有在互动的过程中生成任何新的问题。】
镜头三
某个学校在组织教师读完《帕夫雷什中学》这本书后,组织了一次交流会,让教师谈谈读书的体会。但是在交流会上,教师们只是从书中摘出了几个段落读了读。
【研读其实是最好的培训方式。但是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不然校本培训就成了无源之水,实效更无从谈起。】
从以上几组“镜头”,我们可以看出,校本培训的意识已深入到了各学校。但是校本培训的“有效”意识还亟须加强。如何让“校本培训”真正与“有效”发生链接?现从校本培训的“两个主体”(培训者与被培训者)怎样做的角度来阐述一二。
组织者怎样做?
把握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组织者必须把握国际国内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动态,把握时代的脉搏,把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改革的方向,诸如:“教师专业化”、“知识经济”、“新课改”等,还要注意把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的规律。如果我们的培训者不明确这一些,那么培训肯定是无效的。
了解既然“校本培训”是根植于学校的培训,那就需要培训者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要了解教师们的需要,要了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学校的优势资源。这一切是培训者确定培训内容的依据,这样的培训指向性就会增强。
跟踪“校本培训”后,培训者的任务并未随之结束。培训者一定要跟踪调研,要跟踪了解参加本次“校本培训”教师的想法与真实感受,要了解本次培训是否真正对教师有所帮助,要了解教师是否有新的思考,要认真地倾听教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重要的是培训之后我们的培训者应该亲临课堂,结合培训的内容与培训参与者进行研究。
反思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培训者要反思“校本培训”主题的确立是否恰当,要反思“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否有利于教师的交流,是否让教师真正地“动”起来了,要反思“校本培训”的效益等。这一切反思都将有助于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被培训者怎样做?
带着自由来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作为被培训者一定不要拘束自己,要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在培训中只听到培训者的一种声音,那么培训的效果一定不高。正如肖川老师所言:“当只有一只夜莺在歌唱,别的夜莺都被割掉舌尖的时候,这只夜莺的歌喉再美妙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当只有一个人在写诗,别的诗人都被捆住了双手的时候,这个诗人的诗再出色,也只是撒旦的诗篇。”所以,在培训中被培训者的自由表达会丰富我们的校本培训。
带着思考来被培训者是否能带着思考来,是制约我们的培训是否能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提倡提前把
[1] [2]
2.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二
一、培训内容的可接受性与系统性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应在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上注重两个问题:一是要考虑哪些内容是可以通过培训就会让青年教师得到收获,青年教师自身需要培训哪些内容。二是培训者应怎样组织培训内容才会促进青年教师得到更好的收获,根据教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内容应关注:
1. 培训内容的可接受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很多学习问题是不能通过教育改变的,只能通过教育引起改变。但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教育直接使受训者获得收获,并通过受训者的积极内化,就可直接领悟受训内容。已有的研究证明,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等工具性知识是可以进行直接传授的。所以,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应尽可能安排这些内容进行培训,促进教师深化认识,并进行积极迁移,提升教师对教育教学现象的领悟能力。在培训内容上一要注意名师有效的教育经验。班杜拉认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所以,培训时围绕系列的主题内容,请名师为青年教师进行专题交流,他们在与名师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名师丰富的教育经验,并促进在工作中关注并理解名师的言行。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请名师同青年教师交流问题,既有内容上的收获,也有精神激励作用,为青年教师借鉴名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是注意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至少可以让青年教师逐渐得到信奉的教育理论知识,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理论知识奠定基础,促成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如,我们在培训中学习了一个专题:青年教师,你离专家教师有多远。让他们明白专家教师的特征,利于引领教师关注并含蕴专家型教师的行为,让青年教师向着专家型教师行为潜滋暗长,不断拥有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情感。
三是重视教育教学技巧与方法。我们引导青年教师学习怎样备课等工具性知识,有利于教师形成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为他们进行教学工作提供抓手,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 内容的系统性
人学到的很多东西并不是从正规的教学中得到的,而是通过高度系统的有组织的培训学来的。所以,在教师培训中,要基于青年教师的特点组织高度系统化的培训内容,我们的培训内容有:青年教师,你离专家型教师有多远。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撰写教学案例,怎样观听课,怎样进行描述性评课,怎样进行说课,怎样进行教学设计,怎样选编习题与命题,怎样与家长、学生及教师进行交流,怎样反思教学实践,怎样加强课堂管理(注意生本管理),教师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幸福等。受训教师系统认识这些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也促进他们延伸扩展认识这些问题,形成综合认识,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且有利于在对话中生成教学智慧。
二、培训形式的对话性
通过对话形成教师知识动态转换和相互影响的“场”,这对于教师真切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十分必要,对话有多种形式,我们可从正式性对话与非正式性对话角度来思考教师培训的有效做法。
1. 正式性对话
有了上面具体的主题与内容,有了受训者对内容的接受,还需要考虑受训者的有意义建构,那就是受训者对相关问题有哪些想法与困惑,他们需要通过对话澄清这些问题,并进行意义的再生成,因此,培训不是“你讲我听”,而是需要受训教师敞亮自己的教育感悟与困惑。我们在培训者进行主题学习后,就由受训教师进行发言与交流,可以是接着培训话题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下次培训时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大家再进行群议,在交流中,培训者要注意倾听他们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引领大家共同商议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青年教师在观课中,常常重点关注上课者怎样处理教学内容和怎样实施教学进程的,但他们不大关注上课者怎样设计这些问题(基于学科的或基于学情的);这个问题的学习价值在哪里;这些内容有哪些逻辑联系,从而形成有效的结构;上课者是怎样利用这些方法来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内容的,上课者是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注意教学效率的。所以,培训者就应引导受训者注意学科的本原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反映的学科思想,注意教学的知识结构、教学进程的逻辑结构等,受训者利用大家熟悉的教学课例进行分析与透视(青年教师要听学校的优质课),让大家在理解真实的教学课例中获得实在的感受,有利于受训者领悟教学实践知识。而且大家在相互探讨中会发生智慧性碰撞,青年教师还可以感悟到同辈教师的思考,知晓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增强自我角色认同,也会发现自身的薄弱点,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这种集体思维的价值不可小视,钱学森就倡导“社会思维学”,其出发点在于怎样使一个集体在讨论问题中能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从而使集体远胜过一个个不接触别人的人的简单总和。
所以,培训一定要坚持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受训者在对话中才会真正理解所思问题的内蕴,否则,就只会是一些符号而已。
2. 非正式性对话
教师要注意非正式性对话。有学者对教师在个人与集体背景下教学实践知识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如下图)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注意在公开场合进行言说,这样才会深化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教师一起工作时就能获得某些东西,而不在一起时就会失去某些东西。从功效方面来看,教师在一起商讨工作的益处是很大的,它明显优于教师以其他方式处理工作上的重要事情。青年教师在教学中遭遇了问题,应该主动向指导教师与同行请教,包括倾诉自我的困惑,在倾诉中获得专业自信,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注意围绕培训的话题进行交流,更利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负责组织培训的教师也应主动对观察与思考到的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才会把工作场变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场。
三、培训过程的完整性
青年教师需要培训什么内容?渴望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哪些老师来培训自己?培训后的实践行为会有真切的改进吗?利用培训进行教学实践后有哪些想法?这些应该统筹在培训过程中,让青年教师在持续的培训环节中得到浸润,获得细微而持续的进步,所以,培训应该围绕教师教学行为,注重“调查———培训———实践——交流———评价”等环节(见上图)。
这样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才会促进培训的有效性,因为教学改革的经验反复证明,在实际变革过程中教师经常陷于“观念进步明显而行为转化困难”的境地。因此,关注教学行为变化的培训,就需要培训者与受训者注意反思,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如果鞋不合脚,脚疼了,就会被时时记起。所以,要及时关注并反思青年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要关注并反思培训的有效性,这样才会在不断调适与深化培训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尤其要注意青年教师在期末等培训阶段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学校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分析会的发展性评价),引导他们反思教学行为的改进情况。因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
四、培训目标的情智性
在教师培训中,不但要关注具体的教学技术与方法,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因为教学的技术与方法常常在教学的先期阶段发挥效益,但是,随着青年教师工作时间增多,教学的思索,教学的实验,在教学中如何学习,教育的道德使命与责任感将会更具作用,所以,在培训中注意工具理性的时候,还要注意价值理性,马克斯·韦伯就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工具理性着重考虑的是手段对达成目的可能性,是以效率、效用为核心的。而价值理性则是强调目的、意义和价值的合理性。而且,教育是关乎人的事业,需要求真、行善、尚美,所以,要注意教师的德性,这也会促成教师获得教育智慧,马克思·范梅南就认为:“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因此,在培训中应该坚持三点:
一是在培训中要引导教师围绕话题自主思考教育问题,自主获得对教育的真实的感受和真知灼见,建构起对教学有用的知识结构,卡尔·罗杰斯指出:“依我看来,任何能教给别人的东西都是相对不连贯的,对行为有很少或无重大影响。我始终认为,对行为有重大影响的学习只能是自我发现和自我适应的方式。”与此同时,获得对教育教学的体验与感悟,积累起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人文性智慧,逐渐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
二是注意对主题性话题涉及的道德问题进行浸润,避免就教学方法与技术而说方法与技术,注意这些问题背后的价值与意义,甚至有意识地渗透教育的道德问题,让教师关注教学的道德问题,促成教师有道德地教学。如,请名师为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就要引导青年教师关注名师话语背后的教学境界,一位数学特级教师同大家交流怎样组织复习的问题,名师谈得最多的是数学教学思想,我们就引导青年教师思考名师上课已经做到从学科教学思想来处理教学问题的高度,并反思她为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一定是她迷恋教育,最后才能认识到教学背后的意义。所以,教育是迷恋的事业,尤其要提醒青年教师注意专业进步与自我修养的协同发展,如,青年教师在能够“教会”(能处理教材,能进行教学的常规管理)后就容易骄傲自满;其实教师还要关注“会教”(能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内容);在“会教”后更要关注学生“会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意义地建构知识)。让青年教师注意修为,关注自我的精神世界,防止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避免高原反应和职业倦怠。
三是注意直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来培训青年教师。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了这样一些话题:青年教师,你离专家型教师有多远;怎样加强课堂管理(注意生本管理);教与爱与学生态度改变;教师生涯规划与教师职业幸福。这些话题就是引导教师思考教学的本原性问题,深知教育的意蕴,让教师发展成“三厚”教师,即“厚爱”———给学生无尽的教育关爱;厚道———给人以帮助与回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厚重———体现学科的教育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教学。引导青年教师开阔视野,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彰显自我的人格魅力,并逐步步入教学巅峰,成为未来引领教育潮流的名师。
3.与有效相连接的校本培训 篇三
我在行政组会议上提出了两种方案,一是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纲要等理论文献,二是印发一些教育教学实例,由学科部统一组织学习。方案实施后效果不佳。在广泛调查、了解、思考之后,我决定采用“互动生成”、“诊断反思”和“出校进修”等培训方式,将“校本培训”真正与“有效”连接起来,将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
“案例启发式”培训,一般由我或者一位副校长主讲一个案例,会场内各处放七至八个麦克风,教师们根据案例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发表见解,台上台下相互交流、切磋。通过互动式校本培训,敦促教师围绕着培训主题,认真思考,进行思维碰撞,引发脑力激荡,产生思维火花,并在认真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各自见解,提升教育理念,挖掘思想深度,扩大思维空间,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诊断反思式”培训是基于“每一名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这一理念建构起来的。每周四晚上由某学科推荐一名教师上一堂研究课(执教科目及教师由各学科申报,教务处结合学校工作统一排定上课表,各学科轮流执教),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活动,课后,各学科分组讨论,讨论的内容为研讨该课的优劣,并研讨该课对本人及本学科的启发。这样,每一位教师同时担当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双重角色。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理论认为:经验加反思等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我校在校本培训中构建实情实景的课堂教学,使各个教师随时提取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自身教育经验相联系作出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主动获取信息,提高了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水平,促进了知识重构与能力发展。同时通过讨论,又促使教师自觉地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各自学科,在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中蕴含有许多真知灼见,产生自己的教育思想,提高了理论水平。
“出校进修式”培训是由于我校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积极联动周边地区,向外派出骨干教师,探讨、交流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就2005年下半年,我校连续派出多批师生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内蒙古、宁夏、重庆、杭州等地与友好协作单位进行插班学习或会课交流,回来后撰写学习心得,向全体师生汇报,共享学习资源。这些交流拓展了我校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理念,提升了课改实施水平。
4.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四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广大教师顺利地走进新课程,伴随着课改实验迅速成长与提高,是我校一直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学校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我校课程革的顺利进行。下面就把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深入研究,提升理念,定位校本培训目标。
1、深入研究,提升理念。
新课程改革既给教师带来了拓展的空间,发展的机遇,也同样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实施新课程的首要问题是理念先行,关键在于培训。要把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培训作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理念,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素质教育提要》、《学科课程标准》等书籍。通过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较先进的新课程理念,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
2、结合实际,确定校本培训目标。
为了使新课程在我校顺利实施,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了学校的明天,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精心策划,确定了我校校本培训目标:
(1)整体目标:建好一个团结协作、创新务实的领导班子,带出一支适合新课程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倡一种服务至上的精神,营造一种爱学、乐学、会学的氛围。
(2)个体目标:教师通过培训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十种素质”:讲究奉献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理念;丰富全面的知识;具有特色的教学;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自我反思的品质;善于合作的意识;自主科研的能力;校荣我荣的情结。学校要求教师做到胸中有理想,心 中有追求,奋斗有目标,发展有动力。学校努力使每位教师享受到发展的喜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竭力打造学习化校园。
二、精心组织,大胆实践,构建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发展,学校有充分自主权的培训。因此我校校本培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以科研为先导;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同伴互助作用,体现了研培结合的思想。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要求,通过办讲座、听报告、观摩优质课、开办学术沙龙等,构建起立体培训的模式,促进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通过培训—总结—调整—完善,将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归纳出“三个坚持”、“九种模式”。
(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
新课程刚刚实施,一年级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到底怎么上,我们面临着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校本培训。首先带领教师观看了光碟《四个太阳》的识字课,《荷叶圆圆》的阅读课。看后和老师们进行评课研讨。明确了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基本的教学方式。随后以年组为单位人人上一节识字课和语文阅读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评课、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面对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市、区级骨干教师进行了专题辅导。如:贾焕君讲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周春萍讲的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式的转变》,王涵讲的是《关于建立现代化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史凤丽讲的是《数学新课标解读》,石繁华讲的是《双语教学的认识与研究》,袁金华讲的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与体会》,张莲荣讲的是《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处理教材》及《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几种方法》等,不仅开阔了教师的 视野,给骨干教师一个展示的平台,而且知识共享,促进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通过“专题讲座、自主学习、交流研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形式,使教师们的认识经历了:“模糊——了解——明晰——应用——改进”的过程,使教师应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坚持以科研为先导。
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坚持以科研为先导。我们认为科研活动的开展能激活教师的内需,使她们主动地去理性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学行为研究,从而找到现代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切入点,推动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们本着以“以科研助培训,以培训促科研”的思路,全面实施“科研兴校工程”,要求广大教师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课题,开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教师从身边的典型入手,剖析问题,探究规律,撰写案例,尝试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如:省级课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的实验6名教师的论文获科研成果奖。省级课题《少儿数学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2003年有8名教师的论文获科研成果奖,2004年有13名教师的论文获科研成果奖。近两年我校教师发表的论文及获论文证书有50多篇。从而优化了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了科研、培训双丰收的可喜效果。
(三)坚持以实践为载体。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无论从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是全新的。它一经面世,便引起热烈的反响,因为这就体现教育观念深刻变革的全新探索,切实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撼,令人耳目一新。我校领导深刻认识到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持之以恒,坚持以实践为载体,形成培训的如下九种形式。
1、授课之前的课标、教材培训。
课程标准是教师的教学方向和纲领,不是抽象的教条,教师必须明确课标的作用,领会课标的内涵,为此我们组织了课标解读培训,要求每一位教师理解性的记住课标的内容,认真分析课标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学习中采取了段段解读,比较,探讨活动等方式。并多次进行新课标考试。通过培训考试教师都能自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意识,使教学观念与课改理念一致,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中灵活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在回味中强化知识
2、教学过程中的教研培训。
教研培训的主要做法是研究式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分年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以后各组派代表中心发言,说明教材的教学要点,设计思路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就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时与其他教师沟通,减少对教材的理解偏差,少走弯路。学校领导每周都深入学年进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让教师在研究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参,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大家集思广益,经过讨论、补充、调整,形成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设计,然后进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给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做了示范,而且显出了集体的智慧,团队的优势,经过几年,我们研究出阅读教学以读促讲,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如:初读感知、深读理解、精读会意、熟读成诵、读写运用等研究读的方法和艺术。作文教学构建生活——作文——人格的教学模式,研究作文教学中的自由选材、自由拟题、自由立意、自由布局、自由表达、自由修改的方式与方法。数学学科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宗旨。使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3、典型课例引导的研讨培训。主要做法是,阶段性选派那些课改精神理解深透,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手段超前的教师以典型课例为案例做示范课,课后教师进行研讨,与授课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研讨,教师明确示范课的理念新在那里,教学方法好在那里,对照自己的教学,自己又差在那里,找出不足,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快速提高。
4、结成师徒对子的带动培训。
针对年轻教师学历高、知识功底丰厚、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涨、乐学但缺少经验的特点,我们为每位年轻教师聘请了一名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建立“师徒制”模式,实行指导教师跟踪指导。首先每月让其独立备课上一节课;然后通过指导上一节过关课;经过再指导再加工上一节合格课;最后跟踪培养上一节满意课。这样通过紧张有续的强度训练使年轻教师很快胜任本岗教学工作。同时一批教学新秀迅速成长起来。石繁华被评为吉林省英语教学新秀。王涵被评为东昌区首批名教师,胥亚民被评为市级新秀、袁金华王冬冬被评为东昌区语、数学科带头人。张巍被评为社会学科带头人。刘维莲、姚静、黄晶、岳园、王洋、被评为各科教学新秀。胥亚民在东昌区语文阅读教学精品课评比中获全区 第一名。石繁华代表通化市 到吉林省参加英语观摩课大奖赛获一 等奖。郭玉霞、王冬冬、王涵为联谊校柳河县建设小学30多名教师上示范课,受到柳河各位老师、领导的好评。赵凤玲讲的校本课程在东昌区检查中获得高分。袁金华代表学校上作文指导精品课 获全区第二名。韩丹、刘维莲、徐宝媛、白颖、毛琳琳被评为市优质课。张恺恫、王冬冬、王洋参加东昌区首次微机竞赛获集体奖第五名,个人分别获二等奖。孙娜参加东昌区数学新课程竞赛获一等奖,徐宝媛参加东昌区语文新课程竞赛获二等奖。
5、“一课三人上”的参与培训。在每月一次的年组教研活动中,坚持“一课三人上”的形式。传统的方法是一个人上课,然后大家对其进行评课。我们改为先让一位教师上课,然后其他教师评课,第二位教师用修改后的教案再上课、再评课,最后第三位教师在前两位教师反思评课的基础上,再上课再评课。同一门课步步深入,这样就把个人与集体整合起来,并在研讨的基础上实现人人参与的培训。
6、教学后的反思培训。
这是我校校本培训着力打造的一笔。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研究素养不提高,教师研究能力不发展,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而新课程下的校本培训,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要求广大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通过培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反思培训是校本培训的最佳途径之一,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此我校制定了“四个一”的培训制度,即:每日一反思、每周一心得、每月一交流、每学期一汇报。
每日一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后,要静下心来,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一天的教学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反思,可以是一个教学亮点,也可以是一次教训,要求教师不得少于150字。
每周一心得:为加强对新教学理念的学习,学校每周要求教师学习《课改纵横》中有关新课改的优秀文章。并要求教师认真阅读,领会文章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学完后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学习心得。
每月一交流: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术沙龙活动,为教师提供一个专业学术交流的平台。在这里,教师可以谈自己的教学心得,可以谈自己读过的一本教学专著,也可以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每学期一汇报:学期结束,学校举行教学经验交流会。把教师一学期在新课改的一些具体做法进行总结,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形式不限,可以是课堂教学,可以是教学经验,可以是科研成果,然后学校选择有代表性的装订成册。
现在,我校已把每月一交流的交流内容扩大了、丰富了,因为我们感到教师这个职业从事的是提升生命的存在状态,提高生命质量的事业,教师单纯的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足以完成事业赋予给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也提倡教师们交流文学、交流感悟、交流时事等,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教师提升教师本人的生命质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身的生命行为换得学生自己的不断更新。
7、教师的基本功长抓不懈
我校是省级教学基本功验收示范校,为了巩固这一成果,我们要求教师每周坚持练习写钢笔字、粉笔字。为了以老带新,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们请了原胜利小学的老校长魏星国同志给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题目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对新三功的培训已经起步。(1)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校园网操作系统。(2)对文字处理系统——Word。(3)网络知识——Internet(4)文稿演示——Powerpoint(5)电子表格——Excel。(6)课件制作——Authorware按计划展开。对英语字母的书写和发音、基本的日常用语、简单的交流对话也按计划进行。为了积极促进教师参与培训学习,我校先后举行了青年教师英语朗读竞赛,全体教师普通话朗读竞赛,青年教师用英语演讲竞赛。激发了教师大练基本功的热情。
8、利用现代化手段走近名师的培训 如:《校本课程与校本培训》、《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型人际关系》这两个题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崔允廓讲座碟和上海市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的讲座碟。我们组织教师观看、讨论。语文阅读教学,我们买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靳家 彦、窦桂梅、赵景瑞、王文利等名师的录像课。作文教学我们买了支玉恒、靳家彦、刘中和、于永正、李白坚等录像课。组织教师观看、评析。一是他们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送进了学校;二是使全校的教师领略了名师的风彩,走近名师,受益颇深。
9、聘请专家顾问的培训
2002年11月,我们学校聘请了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景峰为科研技术顾问,并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同时进行了讲学、指导。2003年3月再次和我们研究了胜利小学的教学改革突破口,确立了《开放性作业改革》为我校的课题,同年4月在潘顾问的邀请下,我们实验领导及教师来到长春宽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宽平小学参观学习。同年11月我们成功地召开了《开放性作业改革阶段总结现场会》,省、市、区、校各级领导参加我们的活动,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特别是潘院长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说:“校长总结汇报材料写得好,老师的发言讲的好,学生的发言讲的也好,家长的发言讲得更好。作业展示很精彩,真是可喜、可信、可学”。开放性作业改革成果已汇编成了32开的小册子。供大家阅读。
(四)丰富教师成长记录册。
建立每学年一次总结、汇报,展示制度。在培训中我校重过程的及时积累,进一步丰富完善教师的成长记录袋。学校购买了高质量美观耐用的材料袋分发给教师,每位教师也格外珍视自己的记录袋,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得别具一格:从刊首语、座右铭、个人档案到学历职称证、奖励证书、论文及校本培训材料面面俱到,在共性中又不失个人特色。拿起来欣赏是一种享受,丰富它、修饰它则变成一种乐趣。学校在学期末将每位教师的材料搜集起来在学校范围内交流展示,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请本人做经验汇报,学校做总结后归档,开学初教师们再进行新一轮的搜集整理,整个过 程有条不紊,形成自然。
回顾一年来的教师培训历程,洒满艰辛与汗水,充满豪情与欣慰。教师们得到的启示是:不应拿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要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今天我们若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将生活在过去。也惟有如此,我们教师才不仅仅只是“蜡烛”,不仅仅只是“园丁”,不仅仅具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这样我们在滋润受教育者心田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升华。
5.这次校本的培训 篇五
二、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因此,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反思的实效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要时时反思。通过校本培训,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自己;在进行微格教学片段、无生上课时,我都认真地准备,精心设计。上完课后,我都认真地进行了反思,反思这节课成功地方和不足的地方,有哪些地方要改进,写好课后小记,单元小结。我想,只要我坚持这么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6.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六
——校本培训自查总结报告
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形势呼唤着新的教育。近年来,我校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坚持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师成长的摇篮。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为了使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起草制订了学校远、中、近期(五年规划及每年、每学期)的校本培训实施方案、计划及管理制度,定期指导、检查校本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小结、改进。校长陈卉芬亲自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及教导处负责培训人为副组长,协助校长抓好教师培训工作,教导处其他成员及各教研组长任组员,负责安排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日程,组织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资料归档等。
领导的重视、明确的分工,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科学化,有力保证了校本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在计划中,突出确定了培训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方法。围绕教育观念的更新,以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为重点,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案例分析、互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培训形式。并在实施中做到了“五个落实”:即①有统一的学习时间②固定的培训地点③专门的负责人员④每项
培训必须有内容、目标、效果及学习材料⑤每位教师培训后有学习笔记、培训体会、教学案例。
三、集中培训,共同提高
在培训中对所有教师提出要求。
(一)全员性培训做到“五个结合”
1.实施“读名著,学名师”工程,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学校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做到边学习、边理解、边应用。教师们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写出 了各种《案例》和《学习随感或反思》,每个《案例》大都能抓住典型事例,《案例分析》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学习随感或反思》既有理论,又有感有发,自学笔记详实、具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2.综合素质培训和师德建设相结合在培训中,我校注意把培训工作同师德建结合起来。一是抓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教师的师德理论培训;二是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师德演讲、为学生献爱心、组织教师观看专家和先进人物做报告、视频等。同时,制定了师德评估细则,坚持每学期进行自评、学生评、互评和总评,并和优秀教师评选挂钩。四是树典型。经过评估,树立师德典型,使教师学有样板。
3.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改相结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素质的综合展现,为了把培训工作落实处,我校以新课改为中心,坚持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利用每双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后为业务学习时间,学校组织教师通过看光盘、看视频、听讲座、学习典型课例,引导教师进行积极地探讨。坚持开展每学期进行的 “五个一”评选活动(每人设计一篇优秀教案,上一节素质教育创新课,承担一项科研课题,写一篇科研论文,出一份体现新理念的试卷),并结合自学的教育书籍,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运用,听课教师依据创新课堂教学评析标准填写评价,进行互评反思,共同解决课改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我校还派出大量教师到省、市、区内开展优质课观摩活动,进行课堂升华,找出课堂闪光点,推广典型课堂经验。积极组织推荐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大赛,涌现出一批在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好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2008年,我校徐丽、胡国文、陈中苗、易莉霞、黄丽、王正国、付琴、胡震宇等9位老师获得很好成绩,胡国文、胡震宇、刘立波获得区“教坛能手”、“教坛新秀”荣誉称号;2009年徐丽老师在武汉市小学综合实践学科评优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10年付琴、付如萍、易莉霞老师在省级说课、教学竞赛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2012年江夏区“课内比教学”我校刘秀娟、邬吉会、王正国老师分别获得二等奖,易莉霞、胡国文、徐丽分别获得三等奖等,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整体从而使我校的术科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浓郁的教研氛围,调动了教师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有力地推进了教改的进程。
4.综合技能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培训工作中,我们把培训的内容同本校承担的教研课题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上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说课、评课等)。80%的教师投入到了课题研究中,加大了教育科研力度。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多位教师的论文分别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
5.综合素质培训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近几年我校加大了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投入,构建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并采用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目前,我校50岁以下的教师均会使用课件上课、上网查阅资料,70%的教师会自己制作课件。我校教师在电教活动中,电教论文获奖率逐渐攀升。
(二)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1.听示范课;2.与骨干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3.上互动课。即把这一层次的教师组织在一起进行听课、说课、评课、反思,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自评、交流、讨论,使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进步。经过培训,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骨干教师培训走培研结合之路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又是一项复杂而难度大的工程,为了在培训中做到因人而异,各得其所,使其不断提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建立机制,科学评估
为了加强培训的管理工作,我们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校本培训登记考勤制”,详实地记录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并把教师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在综合评优中采取“一票否决”。对于在培训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教师,学校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五、规范管理,成绩显著
我校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不断吸收先进学校的经验和自身的不断探索下,校本培训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教师受训率达100%。2000年我校被授予湖北省50强学校;02年被评为省教改学校和教改实验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单位;05年我校被市教育工会授予“教书育人示范岗”学校;06年被评为“区语言文字示范校”;09年学校被评为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和“武汉市首批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同年被评为“湖北省语言文字示范校”;2012年3月我校被区语委评为“语言文字先进集体”;“十一五”期间我校均被区教育局评为“教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我校被评为区“江夏区校本培训示范校”等荣誉。教师学生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现在我校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十大名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优秀青年教师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勇于创新、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此项工作中我们将站在时代的前列,下大力气把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工作引向深入,为振兴教育、为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创新型教师续谱新篇!
7.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七
一、教师校本培训实效性低下的归因分析
第一, 学校办学思路与教育理想有偏差。当前, 不少学校只注重应试教育, 忽视了学生的生命理念、做人理念和能力培养。学校办学方向以社会和家长的评价为导向, 片面认为高升学率就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实际上, 一所成功的学校取决于一个务实创新的校长, 一个实干和谐的领导团队和一批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关键是教师群体的素质, 教师的整体素质是破解当前教育畸形发展的利器。有的学校领导办学理念模糊, 导向不明, 以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实绩, 不是把教师的素质提升和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导致校本培训走过场。
第二, 教师对培训主动性不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没有完整的科学考核和评价机制, 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过分自信, 没有学习的压力, 使教师对培训缺乏危机感和主动性。许多教师认为只要按培训要求准时出席, 而在培训中获得多少知识和提高什么样的能力不是他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和努力目标。
第三, 学校对培训定位不准, 需求不明确。学校对校本培训的作用认识上不到位, 行动上不落实, 措施上不合理。学校主要精力集中在升学率上, 眼光停留在优秀学生上, 认为校本培训耽误教师的教学工作, 对学校发展作用不明显。在这种思想氛围的感染下, 教师对校本培训不重视, 认为可有可无, 没有培训照样上课, 照样考出好成绩。同时, 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静下心来, 仔细分析阻碍学校发展的一些问题, 没有认真考虑教师最需要哪些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的培训。
第四, 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教师的校本培训缺乏对学校实际情况的针对性, 缺乏科学可靠的措施和评价考核机制。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实绩考核分割开来, 功利性地认为教师的校本培训与学生的成绩是两码事, 没有因果关系。因此, 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纯粹地作为完成上级的任务和教师积累个体学分的活动。
第五, 培训内容陈旧, 培训方式单一。不少学校进行校本培训时, 只是简单地读几个学习内容, 搞几次活动, 看几个视频, 没有作业, 没有反思, 没有总结。缺少典型的案例分析、同伴的互助研讨和教师个体问题的诊断分析, 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 没有新颖性和可行性。
第六, 培训缺少与专家、名师的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困惑, 需要有理论来指导, 需要专家和名师来指点。在校本培训中, 我们缺少的是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联动, 教师的理念和思维被禁锢在狭窄的校园内, 不了解其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改革动态, 信息闭塞。
二、综合积分机制的培训方式:案例与实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 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 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 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因此, 立足于工作岗位、针对性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校本培训的三大特征。要确保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建立方案可行、检查到位、措施有力、成果显著的考核保障机制。
1. 以任务和问题为导向, 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教师校本培训内容的构建应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破解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 制订培训计划, 列出培训“菜单”, 坚持“桌菜”和“自助菜”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群体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学时积分和作业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建立校本培训的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把教师的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如我市某校把教师的校本培训分为教师师德培训、自律规范、安全教育、经典阅读、实践反思、命题能力、论文写作、视频制作、课堂教学、认真工作、课堂组织管理、潜能生辅导、合作研讨等内容, 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式、专家专题讲座, 布置经典阅读任务、校际观摩交流、课题带动、研讨问题破解方法、实践案例反思、远程视频教育等方式引领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 汲取教育名家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模式, 提高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 了解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及教育改革信息。
这所学校结合进修学校培训势情和校情, 制订好阶段性培训计划, 并把各项教师校本培训内容按学时积分和作业积分建立综合积分考核制度, 对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和教师急需提升的能力等方面, 加足学时和提高作业成果考核分值。如在教师的命题能力、课堂效益、师德基本修养、对学生的沟通教育能力等方面安排足够多的课时和提高作业成果分值。对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青蓝工程结对等方面个性化培训实施附加综合积分。对各方面培训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邀请专家和学校校本培训评议小组进行A、B、C分层次评估, 综合学时得分和作业得分, 汇总累积成培训综合积分, 培训综合积分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的依据。通过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提高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主动性和培训热情, 加强了教师校本培训保障机制, 破解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不统一的矛盾, 使教师校本培训真正走向制度化、实效化、科学化, 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 以检查和整改为手段, 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计划和任务预置是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工作, 是提高教师校本培训实效的前提。把学校的平时有效检查、及时整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是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师的校本培训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和教育管理中, 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知识水平的提升。因此, 通过强化平时检查, 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及时破解问题和整改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 我市某学校在加强师德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基础上, 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实际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出台了教师师德治庸行动, 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三个结合”:授业与传道相结合, 育人与育己相结合, 保质与保廉相结合。树立教师“三种意识”:形象意识, 表率意识, 服务意识。治庸行动的内容包括: (1) 在网上发布一些歪曲事实、内容失实的帖子或言论的。 (2) 上班期间上网玩游戏, 观看与教学无关的娱乐性视频、网上小说, 炒股或购买基金的。 (3) 无视学校安全规定, 课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 (4)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 (5) 不按时参加校本培训或其他继续教育培训的。 (6) 上班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的。 (7) 私自要求学生征订资料并收受回扣的。 (8) 参与赌博活动或变相赌博活动的。 (9) 备课不仔细、作业批改不规范、单元练习不到位、监考不认真的。 (10) 擅自离岗、课堂管理出现空位, 无故推诿学校临时性工作的。治庸行动一般由校长室领导与值周领导、值周教师进行不定时抽查,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及时对相关教师下发整改要求, 并把检查结果与培训综合积分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相挂钩, 对屡教不改的教师与学校优秀教师建立同伴扶助小组, 帮助其及时加以整改。这样通过平时的检查和有效的整改, 提高师德培训的实效性, 也不断完善了培训综合积分考核机制。
三、综合积分机制与校本培训实效性的提升
8.校本培训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实效性 教师专业 中学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在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农牧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除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改革方案之外,也为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开发领域提供契机,更为边远地区教师提供了提升素养的平台。
一、校本培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培训活动,也是教师岗后培训的主要形式。
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中,由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原因,特别是很多边远农牧区的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持,加之教学条件落后,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培训机会极少等原因,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认为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对于其本身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开发的意识未被唤醒。
鉴于以上原因,针对边远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县级区域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是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有效模式。同时,由市级、县级培训机构配置比较强的培训力量走进学校,以学校为基地,进校指导,及时解决教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校本培训也将教学一线教师个人反思,集体科研等教研活动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教师即是培训者又是指导者,增强了参与培训的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校本培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天祝藏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造成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间的疏离,少数民族地区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有助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独特的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完整、独立族群个体的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维护区域团结和政治稳定。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教师多为本土教师,并且拥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师资,他们秉承了多元文化并存的传统,同时对边远牧区多民族共生,相互认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民俗有较强的理解和认同。在很多的牧区,教师是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们不仅了解学生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所以提高教师的科研以及课程开发水平,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校本培训的成果。教师是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的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以校本课程研究为基础,提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1.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帮助教师获取有效信息
笔者在天祝县古城中学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有效而实际的工作,从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和文化出发,培养不同族裔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民族热情。
有些老师开发了民族舞蹈课,把藏族民间歌舞,如锅庄、山歌、说唱、藏戏、民族乐器演奏等特色民族文化传统的元素带进校园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2.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不断了解自我、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自主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和文化;能及时获取各种真实有效信息,明确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发展性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重视评价的起点与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最终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运用发展性评价,让教师找准突破点,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化发展。
每一位教师分析出本班学生的知识准备、认知特点及文化背景,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适应状况,进而反思自身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集体互助、专业研究人员引领、专题讲座、连片科研等形式都可以支持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能力。
3.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针对甘肃省天祝县这样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牧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信息相对封闭的状况,具有积极且实际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调动教师热情,鼓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形成自己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更有助于改善教育行为和教学效果。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身,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可以结合实际,以校本培训及校本课程研究开发为基础,开拓一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许勤.提高市级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效性的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虎技能,王晓军.以校为本提升边远农牧区教师课程开发素养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3]边玉芳,柯李,尚学文.实施发展性评价——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模型和工具【J】.北京教育,2010,(5).
[4]陈丹.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2010,(5).
【校本培训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扎实有效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总结doc10-26
有效课堂教学校本培训计划10-29
校本培训心得培训10-15
校本培训论文10-12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培训心得10-31
校本教研培训体会06-15
校本培训学习制度06-21
校本培训初中英语07-22
教师校本培训体会07-31
校本培训总结材料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