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2024-07-10

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共10篇)

1.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依法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心得

体会

学习《依法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临城中学冯秋梅

XX年8月25日在学校举行《依法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讲座中,讲座由临高校长林明国主讲,听了林校长的讲座后,使我心中不由得产生一种对学校安全事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里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密切关注安全隐患,从思想上重视隐患整改 小小的隐患也可能引发大事故。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等都有可能因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者年久失修而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倘若我们对某些隐患熟视无睹,没有做好安全检查并及时整改,就会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悲剧。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和老师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检查发现安全小隐患并整改,确保学校财产和学生生命安全

二、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从机制上落实安全责任。首先,要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大目标下,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负总责;

其他副职对其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全面推行学校安全工作,明确各自在学校安全工作方面的权责与义务;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签订定书面安全协议,从而落实学校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的安全责任网络,构建“上下结合、齐抓共管、监督有力、奖惩严明”的安全监管体系。其次,要建立健全门卫、消防、食品卫生、实验室、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信息通报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进行修订,认真组织实施,使其更加规范、科学、适用并能严格予以执行,通过制度的约束来规范学校安全工作的进程管理,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师生安全行为文化引导,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安全行为文化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教学规范,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养成安全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师生安全 要建立校内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定期安排专人对学校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设旋进行安全检查、检验;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停止使用,及时维修或者更换;对学校无力解决或者无法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及时书面报告

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或监控措旋。在校内高地、水池等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志,增设安全防护设旋。大力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硬件”环境,保证学校符合基本办学标准,保证学校围墙、校舍、场地、教学设施、教学用具、生活设施和饮用水源等办学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质量标准。按标准配置紧急照明装置和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学校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师生宿舍等场所的照明、消防条件符合国家安全规定。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安全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是一个良性的过程,平安是保障,健康是纽带,文明是基石,和谐是目标。只有让安全工作深入人心,让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才能用双手托起孩子们的明天、托起孩子们的希望,让平安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中,让我在学习中进步,在交流中解惑,在探索中感悟,在研修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学校的安全工作无小事,学生的安全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学校的安全工作,时刻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 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学校的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 这样才能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

2.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篇二

党的17大报告指出:“坚决打击非法传销,加强监管直销,依法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规范的市场营销是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和社会群体消费心理尚不成熟,导致各种非法犯罪活动猖獗,甚至蔓延到校园。显然,持依法取缔非法传销之举、走促进校园和谐建设之路是国家必须采取的紧迫之计、长久之策。因此,如何依法取缔非法传销是摆在社会主义经济新形势和法制建设下又一重大课题!

如何规范传销行为是我国校园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

一、政府和相关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打击力度不够导致非法传销行为愈演愈烈;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给合法直销企业运行经营带来困扰;

三、社会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

四、缺乏相关教育与引导措施,就业机制亟需完善。

深化传销体制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历史性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传销体制改革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传销体制改革,是打击非法传销的关键之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整治非法传销专项活动。建立政府部门和各校党委联合打击方略,依法成立治理传销专门机构,采取标本兼治方针,制定专项规划,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打击非法传销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领导负责制,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将科学“打非”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建设总体战略中,纳入“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

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规范完善经济秩序,是打击非法传销的立足之本。加快制定、修订依法传销法、反传销等相关法律法规相关细则,加大打击非法传销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遵循《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规定,严格区分直销与各种形式传销,依法打击非法传销的同时鼓励合法直销。建立学校党委和政府部门统一领导,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工商、文化、公安等共同参与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行为。

第三、强化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责任,是打击非法传销的根本之策。全面推进校园管理和监管机制改革,完善各种形式非法传销监测预警应急机制,采取学生管理科、宿舍楼栋、学校保卫处多部门联动预防机制,提倡学校学生广泛参与应对非法传销行动机制。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即(政府及学校是“打非”的监管主体,企业及机构是“打非”的责任主体);明确支持两个责任制的落实,纳入政绩业绩考核,切实保障在校学生利益。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打非”意识,是打击非法传销的当务之急。坚持“重点防范、加强管理”是总体思路,宣传普及“打非”法律和知识,提高全校“打非”意识,动员校学生会、社团组织更加重视和支持“打非”工作。定期举行校内政治学习,将依法“打非”列入学习范畴。进一步健全完善就业机制,学校应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供学生就业、择业、创业机会,努力开展毕业生就业座谈会,优化学校人才资源转化政策环境,不断开辟就业率新的增长空间,使之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学生自觉抵制非法传销诱惑的意识和能力,从思想和行为上杜绝传销组织侵入。

3.治国必先治党_治党必须从严 篇三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来的宝贵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加强纪律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党的纪律得到改进和加强。但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党的纪律观念在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有些领导干部中淡漠了,从而影响了党的思想统一、组织巩固和战斗力的提高。新形势下强调从严治党,严肃党纪,最根本的就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要做到严格按党章办事,按党内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章办事。第一,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讲政治纪律,首先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每个党员都要加强组织观念,顾全党和国家的大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在政治上光明磊落,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必须严肃党的组织纪律。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不论什么人,不管其职位高低,都不允许搞独断专行,或者拒绝组织的调遣和监督,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决定干部人事任免,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行事,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

第三,必须严肃经济工作纪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抓紧健全财政金融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有关党员和干部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财政金融工作制度。

第四,必须严肃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努力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严格执行群众工作纪律,任何党员和干部都不允许与民争利、以权谋私,侵犯人民群众的权益。对于那些称王称霸、欺压群众的党员和干部,必须严肃处理.怎样克服脱离群众、因循守旧、腐化变质的风险,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怎样排除各种干扰,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怎样在防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侵蚀的同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经受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怎样以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迎挑战化危机,变风险为机遇,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怎样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夯实执政基础,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强化组织效能和严格党的监管中实

现从严治党,在加强思想建设和提高党员素养中实现从严治党。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以具体的列举深刻分析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体现了我们党严于自我剖析、勇于坚持真理的坦荡胸襟,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忧党兴国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4.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篇四

近年来,临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法制计生、和谐计生”的总体目标,以“规范行政执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主线,以“创新提高年”为契机,不断强化各种措施,深入推进普法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为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临夏县人口局高度重视普法依法行政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措施,靠实责任。

首先,将宣传培训工作纳入整体工作统筹落实,提出了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学习一个样、工作忙与工作闲时一个样,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一个样;学习数量不达标的不算数,不懂基本法律常识的不算数,不会熟练应用计生法律法规的不算数的“三个一样”和“三个不算数”的总体要求。举办培训班176期,培训计生干部达万人次,各执法人员都颁发了《行政执法证》,达到了持征上岗,亮证执法。在人口计生系统中建立了“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措施有力、奖惩到位”的普法工作落实体系。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全体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能力不断提升,规范了执法程序和行为。

其次,主动调整思路,坚持把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同业务考核、队伍建设、优质服务相结合,将普法依法行政工作分解为“三率”,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品入户率、群众知晓率、村组上墙率,纳入到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县、乡、村逐级签订责任书。

第三,创新宣传载体,构建普法阵地。建成开通了临夏县计划生育工作门户网站和“12356”阳光计生热线,并设有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等专栏;乡镇设有婚育学校,村设有婚育分校,明确规定乡村两级婚育学校将计划生育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了宣传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创新宣教载体构建普法阵地

充分发挥全县计生专干、村计生主任、自管小组长的作用,加强普法宣教。在日常工作中,以“一法三规一条例”为重点,精心打造婚育学校、计生服务所、村宣传服务室三个普法平台,以墙头标语、国策门、国策碑、人口文化大院、计生干部入户访视为有效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的普法教育。

在做好整体计生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开展了五项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

筹措资金在公路沿线书写了高标准标语,刷新宣传栏、国策碑。印制优先优惠政策宣传手册、宣传年历、发放到所有计生干部和计生家庭。乡村93所婚育学校分期分类培训育龄群众万人次,县局组织培训各乡镇计生干部3860人次。开展了打击“两非”宣传活动。开展了“关爱女孩”、“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活动。

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计生”

为了加强行政监督工作,该县建立和完善了《临夏县人口局法制工作五年规划》等各种制度,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府公开制度,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范围、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生育证发放、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监督。制定了《信访接待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访接待工作,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上访案件结案率100%,有效杜绝了群众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的发生。

从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出发,以建设“阳光计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计生”为根本,积极开展六个实践活动。

在全县72个村推行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增强了村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法规,推行了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维护了群众的生殖健康权利。依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推行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制管理;依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落实了社会抚养费征缴分离制,杜绝了资金管理使用中的漏洞。

对国家、省、市、县下拨的计划生育转移支付、二女户奖励金、奖励扶助资金、少生快富等资金采取一折统发放形式,直接兑付到享受对象手中。

强化村民自治群众民主参与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人口计划生育一项新的工作机制,要想积极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选准试点,创新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是开展工作的关键。对全县大部分村实行村民自治,并成立了村民自治组织,制定了章程和村规民约。坚持在(村)社区开展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对计生各项工作严格公开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等,保障了村(居民)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组织开展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正确引导群众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

5.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篇五

一、加强普法领导,制定普法规划

成立机构,健全普法工作机制。为加强对“__”普法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__”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我局的普法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门机构牵头、业务科室配合的工作格局。今年来,我局的普法工作在领导的重视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运转有序、高效。全系统形成普法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夯实普法基础,保障普法工作开展

(一)保证普法经费落实。对普法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包括购买普法资料、设备所需经费等,经贸系统各企业基本都能够予以落实,保证“__”普法工作各项任务的开展。每年把常规普法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确保经费的及时落实。

(二)是建立健全普法制度。局系统认真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日制度、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考试制度、学法登记制度等,使普法工作形成制度化。目前,我局仍坚持理论中心组每季度学习不少于一次,全体机关人员每年都积极参加省、市、县依法治县办组织的学法考试,使普法工作深入人心。

三、坚持“四个结合”,努力提高学法用法水平

在“__”普法中,我们始终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致力于提高机关领导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及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觉悟。我们主要是做到“四个结合”。

(一)、把学习贯彻宣传专题法规与普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依法治县的要求,把学习贯彻宣传专题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经贸系统是一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学习贯彻宣传专题法规是我们义不容辞责任。按照局的工作计划,我们重点抓了如下几个专题法规的宣传学习。

一是抓好《节约能源法》的宣传学习。根据全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部署,通过开设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等广泛宣传《节约能源法》。二是抓好《安全法》的宣传学习。根据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部署,每年我们积极参与全县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开展咨询活动、热线电话、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等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安全法》,营造了遵章守法、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社会氛围,强化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生产意识。

同时还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培训教育,把《安全法》列入重要的培训内容,使广大职工真正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三是抓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宣传学习。我局设有中小企业促进科,负责全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自1月1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我们深入发动、广泛宣传学习《中小企业促进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各项内容。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把学法用法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我们将法制学习教育融会贯穿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去,特别是贯穿于每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学习《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等党纪条规和《监察法》等,并集中观看党风廉政建设警示和示范教育专题片,使大家深受教育。局领导在工作中处处起表率作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从而促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

(三)、把学法用法与转变机关作风结合起来。学好法律知识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必由之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转变机关作风的保证。今年以来,我局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转变机关作风作为普法工作和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学习《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有关专业法规,特别是通过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有力地促进了我系统机关作风建设。

(四)、把学法用法与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__”普法期间,我们运用法律手段指导企业经济工作,为经济工作保驾护航。如在企业改制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企业法》等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改制,对每个企业每次作出的改制决定,我们都对照法律法规进行详细调查、研究、讨论,依法对企业采取股份制、拍卖、债转股、破产等形式进行改制,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又如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我们运用《合同法》、《担保法》、《税收征管理法》等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县企业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普法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专门法制机构的企业普法工作开展得较好,没有专门法制机构的企业工作开展相对落后。部分干部职工学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不是很强,被动学法的多,主动学法的少。

(二)普法措施落实不到位。“__”普法规划制定了多项制度,但落实起来还有到位不完全的问题。普法交流的平台与渠道还不是很多。

(三)普法工作停留在形式。个别单位普法工作只是为了普法而普法,在工作中有些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继续做好“__”普法总结工作。对比规划的目标,查找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制度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对各企业情况进行总结评价,通报总结评价结果,推进全系统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普法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相结合。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经贸系统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经贸系统法制工作水平,加快推进立法,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三)加强普法工作的学习与交流。定期向有关部门汇报经贸系统普法工作情况,取得上级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与兄弟县加强普法工作交流,借鉴、学习其先进经验。完善全县经贸系统的普法工作交流机制,通过网站、信息及时交流各企业的普法动态和经验,促进全系统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普法骨干的培训。能否扎实开展各项普法工作,完成“__”普法的各项任务,实现预期的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十分关键。下一步,要重点对系统各企业的普法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增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以点带面,使普法工作能够扎实开展,取得更大成效。

6.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六

前不久,北京严查“小官巨贪”问题、天津宣布80名干部任用决定无效、海南处理25名县处级以上一把手,近日,中央第二轮巡视全部晒出“问题清单”。有媒体这样评论。“巡视已成为悬在各级官员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是中央创新巡视制度带来的可喜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道道禁令密集出台,一个个“老虎”“苍蝇”现身落马,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制度笼子越扎越紧,正风反腐进入新常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10月20日,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中央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迈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境界》一文称此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作为主要议程,并将“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建设的“五大体系”之列,将“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深刻诠释了党的建设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凸显了从严治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极端重要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思想。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叫停“楼堂馆所的奢华”,从清理节庆活动到禁止公款送月饼节礼,从清退会员卡到禁止公款买送贺卡烟花……一年多来,中央禁令频发,精准“打击”,民心为之一振,风气为之一新。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一个缩影。

依法治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要知道怎样通过合法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更要及时关注未来立法、执法、司法的新动态,合理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涉及到司法体制改革和党的纪检体制改革。现在提‘依法治国’更重要的是管住各级官员,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涉及全体老百姓利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特别是依法治国的提出,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将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刻苦学习专业知识,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作为党员,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增强自己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为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坚决做法治国家的守护者!

周如意

11级应用化学实验班

7.依法治国 心得体会 篇七

2014年月日在某某的带领下,我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二、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三、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

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四、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

五、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

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六、模范遵守法律,是教师的应尽责任。

8.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八

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要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要推进严格执法,理顺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充分的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普法的重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法治观念,培植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即“知法守法学法用法”。

9.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篇九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我们要勇于把自己的思想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但观念的变革容易受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影响与束缚,容易停顿、反复甚至逆转;因此,我们更要把法治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载体,通过制度供给、制度导向、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冲突,真正把科学发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内。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从发展的早期进入发展的中期和后期,越是从粗放发展阶段转向科学发展阶段,就越需要通过法治来克服在发展过程中个体行为选择和政府决策行为选择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现象,纠正各种重速度轻效益、重总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公平、重局部轻全局、重当前轻长远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持、推动和保障科学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0.依法治国_心得体会 篇十

依法治村是指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运用各种法律途径和形式,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纳入法治轨道,从而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协调发展。依法治村工作是实践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开展依法治村工作,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首先,依法治村是农村健全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在农村扩大基层民主,保证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只有严格依照宪法、法律和法规去规范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才能保证村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保证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依法治村是农村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当前,农村基层工作在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邻里关系、道德行为评价中,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建制,以制治村,使农村工作有章可循,按制办事。第三,依法治村是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农村基层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协调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化解各类新的矛盾,迫切需要大力加强法治,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经济、社会秩序。

二、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是推进依法治村的重要途径 普法教育是依法治理的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的工作,特别是在普法教育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里,更需要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普法教育的新路子,以推进依法治村的进程。通过近几年开展的送法下乡等活动,我们从中发现在农村中开展普法教育仍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难统一。有的农村干部把普法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要农民听话。当农民学法后,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时,反面觉得农民学了法,不听话,不好管,因而普法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学了法,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但看到执法人员不依法办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时,便动摇了学法的信心,认为学法无用。二是普法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有所下降。当前人们只顾追求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对那些费时费力而又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因而普法工作在一些人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心目中的份量就大大降低。三是普法的内容难理解。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规范抽象的法律条文难理解,学不懂,记不住,影响了学法的积极性。四是效果难落实。由于农村普法存在着认识不足,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安排,普法经费得不到充分保障等问题,尽管各级做了许多工作,但农村普法还是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对于当前农村普法教育所产生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无论是站在普法教育工作的全局来看,还是从社会发展的趋势上分析,都可以当作我们事业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正常现象。况且,在新形势下,农村普法工作的环境、对象内容、任务和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已不适应要求。为此,要使普法教育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就必须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五个突破”,做到“六个到位”,真正让普法教育深入人心,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要以着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农村各项工作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为目标。

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普法观念上要有新突破,切实破除有法不依、学法无用的思想观念,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增强农民自觉学法的信心;二是在普法典型宣传上要有新突破,每年要突出宣传几个有影响的普法、学法、用法的先进典型,典型引路,推动全面工作的开展;三是在普法内容上要有新突破,改变“普法教育就是听话教育”的现象,帮助农民掌握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知识;四是在普法形式上要有新突破,要适应农民的口味,做到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并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普法新路子;五是在普法制度建设上要有新突破,使农村普法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要逐步建立基层干部定期学法制度,提高基层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六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各级要切实把农村普法工作摆上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把普法工作落实到位。二是领导责任到位。要把研究、部署、落实、监督、检查普法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明确将干部群众法律知识的提高作为衡量党政干部抓好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并与其政绩挂钩,层层建立普法工作责任制,落实目标管理,把各级干部对农村普法工作的领导责任由“软”变“硬”。三是硬件建设到位。各地对普法要有领导分管,要有办事机构,要有现代化的普法设备。每个村委会争取做到六个有:有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制阅览室;一个法制广播站;一支普法骨干队伍;一套普法制度;每户一本法律读本。四是普法人员素质到位。农村普法工作能否落实,与普法人员的选拔使用,努力提高普法人员的自身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精通法律、熟悉业务、作风扎实、事业心强、乐于奉献的普法骨干。五是效果到位。要深入农村基层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农村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六是监督到位。坚持和实行“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的普法工作机制。认真抓好和阶段性的普法检查、总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对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推进农村普法和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实行依法治村的前提和基础

近几年来,我市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在:全市各村普遍实行了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公布栏为主要形式的村务公开制度;普遍实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跨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为我市依法治村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依法治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两者密不可分,辩证统一。因此,我们在大力开展依法治村的同时,必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新形式下依法治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首先,必须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村工作结合起来,而这其中的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依法建制。实行依法治村首先要有反映农村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村民利益和意志的村规民约,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广大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民主管理。具体地说,农村应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一是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村两委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制度,明确议事内容和规则,确定活动方式、程序和时间,规定职责和权力;二是村务公开制度。要在村务公开的组织、内容、阵地、形式、程序、制度、档案、监督、整顿等十方面进行规范,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三是村规民约制度。要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为依据,从实际出发,把握好个别和一般的结合点,制定出一套上合国家法律,下合村情民意,具体可行的村规民约。四是解决好制度化、规范化问题。在建章立制的过程中,应注意可操性,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怎么样做,不应怎么样做,做出明确规定,并尽可能进行定量分析,使之既便于遵守执行,又便于检查监督。

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既是依法治村重要标志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依法治村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重要保障。一要明确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克服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的倾向,要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有关责任人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兑现奖惩,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二要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促使其转变思想观念,适应新形式下依法治村、民主治村的要求,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三要加强民主监督,做到“三结合”,“两突出”。“三结合”就是政务公开与党务公开相结合,政务公开与查处反馈相结合,政务公开与发扬民主相结合。“两实出”就是在内容突出重点,即重点公开大事、要事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方法上真正监督。同时要建立干部廉政制度、民主评议村两委成员制度,加强基层干部的持为约束。

上一篇:教师职称论文下一篇:村委会副主任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