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2024-10-28

教师道德修养心得(精选8篇)

1.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篇一

面对班级的孩子,她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老师的呵护和培养.关心她们的生活;熟悉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关心每一个孩子.

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给孩子树立教师的美好形象: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严厉并不是苛刻,教师要做到尊重孩子.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在优秀品质,正确处理教师与孩子家长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孩子获得终身受益的品质和良好的个性、态度、能力等.

“给孩子一杯水,教师本事应该有一桶水”,此话很有道理.在幼儿园教育中,我感到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是最值得依赖的人,你的举手投足,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从教师身上看到的形象,将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因此,师德不只是学识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师德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性,更关键就是如何去提高自己的修养.

首先,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境,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把自己看作既是个普通人,又是个教育者,到了学校就应该把属于个人一切不快和烦恼留在门外,言谈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举止应该优美文雅,体现心灵之美,自己的穿着应该大方得体,符合孩子的审美情趣.

其次,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因此教师更应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本着爱孩子的出发点,着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一步认真学习贯彻纲要精神,遵循教育心理规律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篇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便是“有教无类”。儒家思想中的仁, 其哲学主张是以人为中心的, 认为无论人性善恶, 都可以用“爱人”去感化教育人。这种“仁爱”的思想, 尤其体现在对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求上, 因此, 儒家的仁爱思想, 应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其教育思想的原点和核心。

教师仁爱思想的培养, 主要体现在:一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其主体———教师的职业特征是对人的启蒙、提升、塑造和完善, 这个职业很难用量化体系去分解、衡量和评判, 一个合格的教师, 更多的要求是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二是对工作对象的热爱。教师培养、教育的对象是学生, 无论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传承, 还是能力的提升, 都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成长, 要完成教师育人之责, 就必须充满爱人之心, 儒家思想的仁爱精髓, 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道德文化基点。三是行为举止的自律。按照儒家思想, 教育活动除了教书之外, 还有行为的影响,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就要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引导和影响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率先垂范, 严格自律。四是自身人格的完善。教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意味着其对价值体系的评判和掌控,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确认, 相当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品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有乐观的生活理念、认真的行事风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的“仁”, 包含着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这种认识为基础, 形成了儒家的基本处世态度和道德认知, 成为教师教育思想的核心, 是教师行事和判断的准则。“仁”决定了教师道德的培养内容。主要体现在:一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热爱人生, 热爱生活, 真诚地面对现实。人生态度是任何职业活动的基础要求, 但对教师来说, 人生态度尤其重要, 是教师道德修养的重中之重。二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模式。教师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 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 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 那么对教师的培养, 就必须注重培育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建立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意识, 使教师成为一个尊重科学知识的唯物论者。三是充分认识人的作用。儒家思想中的人为贵, 支撑着中华民族创新勤奋、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承担着把这种道德品质传承下去的任务, 因此, 对教育活动主体———教师, 建立这种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儒家思想以仁为中心, 以礼为准则。儒家“礼治”的目的, 是建立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行为规范的秩序社会。可见, “礼”则是“仁”的表现形式。这种“礼”的思想, 对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的影响是深远的, 长期以来, 儒家“礼治”思想不仅成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而且使教育承担了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统治的功能, 礼法意识内置在了教育的伦理、道德体系中。

在教师的教育活动中, 我们不可能回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不可避免政治统治思想的渗透。在我国,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为政治服务, 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 对教育活动主体———教师, 必然包含着政治意蕴和道德要求。

儒家“礼治”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一是为维护政权统治, 尤其是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所担负的教化作用, 通过教育, 来完成认识的统一和意识形态的延续。二是从道德层面, 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模式, 为社会的运行有序打下基础。三是在思想解放、创新发展和法制意识等方面, 使人受到束缚和禁锢。教育受到集权统治和封建等级观念的侵害,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然天性被压抑和泯灭, 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弱化, 这种道德内置, 也使教育部分地沦为思想统治的工具, 成为人的主体意识丧失和异化的主要原因。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教师作为道德的传承人, 深入分析儒家思想对教师的道德影响, 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教师德育的内涵, 为继承优良文化, 剔除和摒弃文化沿袭中的糟粕, 为更好地开展教师德育提供认识基础。

参考文献

[1]方尔加.儒家思想讲演录[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 篇三

敬业

教师作为职业,作为劳动者应该热爱自己的事业。不可否认,教师是受尊重的职业之一,形容教师的话语经常被提及,如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等。教师在敬业的基础上还具有责任感,就像在汶川地震中,有多名教师为救学生,放弃了求生的机会,无愧于“为师”两个字。他们除了敬业,更多体现的是责任,在危险时刻想到的是孩子家长的托付,祖国将希望托付给他们,就必须履行责任。

教师在带学生外出写生时,由于学生们都分散在不同地点,所以,作为老师要做指导,不仅要走很多路,还得有耐心。虽然很疲惫,但一回想起自己做学生时,没有教师的关注和辅导很辛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教师敬业的体现。常听老教师讲:“当老师是个良心活。”说得有一定道理。老师可以做得很轻松,只是上课,确实不累;但当反思时,就会感到愧疚。既然做教师,就得负责任,要对得起学生,让他们能够有所收获,品质有所提升。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奉献,因为所有的模范教师首先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立足自己的教育工作勤恳付出,精神饱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如此才能对得起教师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

爱护学生

爱护学生包含两个方面:尊重学生、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尊重学生 学生处于心灵成长的阶段,心理相对比较脆弱。作为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别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切不能用讽刺挖苦的语言。简单言语可能一闪而过,却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痕迹。要告诉学生: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尊重学生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要敢于听取学生的意见。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愿意表达自己,作为教师不能觉得学生思想幼稚,应该擅于与学生平等交流,适时吸纳和认可他们合理的地方,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理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

后进生的教育 教师应该发现优点让后进生找到自信,后进生的教育对班级教育的整体提高非常重要,是一项带有普遍性、长期性的工作。教师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关怀后进生。由于种种原因,后进生往往会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对老师时时戒备、处处设防。在这种情况下,何种教育都不会起太大作用。在采取措施时应该深入了解情况,对学生情况有全方位的认识,认真分析其落后的原因;给他们更多关心,消除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怀。

二是让后进生参加更多的活动。由于成绩差,有的老师甚至把限制或禁止学生参加活动作为惩罚手段。这既违反教育规律,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学生在自卑、压抑的心境中,只会愈发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应该优先让后进生参与各种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兴趣特长,如此才能有利于建立起信心。

三是注意多进行正面表扬。后进生虽然缺点多,但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同样希望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表扬。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时,及时肯定和表扬;后进生取得同样的进步,教师应优先表扬,借此增强其自尊心,建立自信心,强化正确行为,并促使他们将这种优势或进步迁移到其他方面。

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言传身教很重要。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幼儿时期容易受父母影响,学生时代自然容易受老师影响。常有老师说,班级情况和班主任很有关系。学生们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方式和做事态度。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要对学生负责。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大字,就是对这一点的昭示。曾有个老师在汶川地震时不顾学生,第一个冲到操场。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结束语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教育工作的要求。为此,笔者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的角度入手,结合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综上所述,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这三个大的方面入手:热爱教师事业和自己的岗位,勤恳工作;爱护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对于后进生不抛弃、不放弃,通过发掘优点促进他们的进步;注重教师的形象,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感染和教育。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是一项重要而持久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从我做起,从细节做起。

4.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心得 篇四

古达初级中学

陶仁芬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行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用一种教育方式,常常显得不能够适应学生群体复杂,个体性格突出的特点,所以,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师,我们既要做学生求知的引路人,又要做学生进步的引导者。

通过对《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让我真正认识到了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省,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职业道德修养。

这次培训的《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中那些真实鲜活的案例,那一条条诚恳实在的建议,不时地激发起我的一种潜在的意识,引起我的共鸣。“为人师者当自豪,为人师者要自强。”这是随即在我心头不断闪现最终定格的话语。打开自己的心,自觉自己苦苦寻摸着的快乐就在于我——如何使教育之花幸福开放?我愿意为它不断增添能量。

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更大,因为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一、热情主动。

这是从教师的内心方面去培养乐观的人生观习惯,从而使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去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热情。人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讨厌或具有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积极主动地选择创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选择被动的逆来顺受,面对现实,我不再一味的埋怨的等待,从自身开始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创造新的未来。

二、端庄大方。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教师的衣着等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教师,在穿着打扮这些细节习惯中要有所讲究,要得体,大方,符合教师的身份。我们的衣着、表情举动、姿态等等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而且对学生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教态优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三、规范得体。

教师教书是育人的工作,首先,教师自己要学会做人的基本礼仪修养,尊重学生。当我们对学生做了对不住的事时,我们有时或许为了所谓的面子问题而难以向学生启口道歉。其实,此时我们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做到敢于真诚地承认错误,那么可能会受到学生更加的尊重,而且学生也会效仿这样的做法。

四、宽容公正。

学会爱每一个学生,严是一种爱,但宽容的爱更为博大精深。

平时学生犯错是免不了的,学生这时的思想、心理、现状等实际情况都需要我们老师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考虑事出肯定有因,从细节中帮助学生寻找“病因”,并以宽容公正的心去面对它。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此外,本次培训还针对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有代表性、针

对性的安排。教学中只要我们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在教育这方热土,教育界不断有名师名教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五

一,提高教师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强调的就是老师的职业规范和准则,它成为一种内在力量,促使教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师行业,用辛勤的劳动培养着社会类型的人才,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

作为教师,也需要克服和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各种物质和金钱诱惑,要维护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声誉,提高教育者的威信,教师职业道德帮助教师规范自己的形为,确立崇高的道德责任感,纠正一切有悖于道德的行为,真正做到廉洁从教。

四,宽厚待人

6.教师道德修养心得 篇六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做一名快乐的阳光教师首先要正确看待职业幸福感。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对幸福的追求。幸福教育,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幸福教育,始于幸福教师的出现。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感悟。学校教育,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也是创新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地方,分享学校文化创新的幸福、分享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分享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别人难以体会的幸福。当我们走进学校、教室,来到学生中,与学生在一起,分享着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享人类文化创新的成果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这个得天独厚的职业生活就是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之源。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非常专一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师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所以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拥抱。

从事教学二十几年,我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摸索、实践,并听取各类讲座,以便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认识。新课程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更强调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以及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有喜也有忧。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

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面对着日复一日的上课,批改,引导教育学生,考试,如果没有一点理想主义情怀,那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做教师的快乐,那我们的许多工作也会流于形式。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首先必须要有高的水准,高的理想。作为教师,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一个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而成长。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大教育家魏书生,初中毕业,但成就了教育的大业。当有人问他早先在农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他很认真的回答说,应该是想到的。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他更认真的回答,可能是比别人多读了一些书,早读了一些书,比别人多付出一些。而比别人多付出,这体现的就是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想。只有有了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不断的挑战自我,才能勤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才能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奋进。

7.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篇七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学派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影响。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产生于古代的墨子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与社会青年一样刚从被父母宠爱的家庭中出来,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超前,独立精神和奉献精神欠缺,与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还有一段距离。墨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一、墨子的“兼爱”论与教师的平等学生观

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干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平等学生观。为此,墨子的“兼爱”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兼爱”论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爱一切人,要做到: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他认为,这种“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的平等无私的思想,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墨子的“兼爱”论思想带给我们当今教师的启示有: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才能创建“民主、平等、互爱”的班风,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学校班级中沐浴爱的阳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最佳的发展。对此,中小学教师要做到:

1. 教师要走出偏爱“富裕家庭学生”的误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有嫌贫爱富的倾向。有些教师总是偏爱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逢年过节时总会送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给教师,以期得到教师的庇护。教师在收到这些富贵学生的礼品后,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课、选班干部、补课等诸多方面中过多地关照他们,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嫌贫爱富”班风。家庭富裕学生趾高气昂,家庭贫穷学生自卑胆小,并形成双方势不两立的“小帮派”。可见,教师持有“金钱之上”的思想,易使学生从小形成“拜金”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2. 教师要走出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误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级中的“香饽饽”,只有他们才能为教师争得荣誉。于是,他们对这些学生特别偏爱,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特别关照:一是在作业布置上根据这些学生“量身定做”,当作业太容易而“吃不饱”时,教师就拓展作业,加深作业难度;二是给这些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在上课时发言机会多,展示学习成果机会多;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外专门为在这些优秀学生“开小灶”,使他们领先一步、深入一步,始终走在班级其他同学的前面。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其他学生投入则相对减少,显然,这无疑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3. 教师要走出偏爱“高地位家庭学生”的误区

受残余封建思想和当今社会等级观的影响,有些教师紧跟社会潮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例如,某城市小学有一位班主任教师简单地根据班级中生源来划分五类:一是担任官职家庭的学生;二是高级白领阶层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四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五是农民工学生。这些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评选荣誉称号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直言,社会地位显赫和有社会背景家庭的孩子不能得罪,否则会有麻烦,自己知趣才能不惹是生非。究其原因,是等级社会观在这些教师心中作祟。如果教师自己能做得正、站得直,又何惧权势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传承有墨子的“兼爱”思想,爱一切学生,而不是有选择地爱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永葆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光辉形象。

二、墨子的节用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纯朴素养

由于现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喜欢超前消费和奢华消费,存在盲目消费和炫耀消费的现象,从而远离了纯朴的生活习惯。这种消费观对人的发展非常有害,因为教师的正常收入很难满足他们的超前消费要求,容易使青年教师出现“拜金主义”,不安心清苦的教书育人工作,误入歧途,最终害自己,也害学生。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墨子针对社会的物欲横流、雕饰满眼的世界,提出了“为乐非也”的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消费,是切合实用的消费,而不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奢侈消费。

其次,在注重节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不是被动地消费,而是主动地获取消费的能力。

第三,古代社会,广大小生产者和平民生活贫困,节用是他们本来的持家之道。

由此可见,墨子所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具有博爱和献身精神的功利主义,这种定位在“利”上的节俭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指导主要表现在:

1. 要走出“追星族、时尚族”等盲目消费的误区

现在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消费上存在“追星和赶时尚”的现象,名星喜欢穿什么服饰或当前流行什么款式,他们就在后面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否有能力消费,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不稳定性的时尚风,损坏了教师应有的审美观。另外,当前有些中学生感到:个别青年女教师穿得太时尚、太开放,显得很不庄重;另外青年教师穿得太时髦,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集中学习。“追星和赶时尚”的消费危害远不止这些,希望青年教师能从中反省,逐渐树立端庄、大方的教师服饰形象。

2. 要走出“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要学会自力更生

在高消费的条件下,青年教师自己的收入肯定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靠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资助远比自己赚钱来得容易,于是就逐渐养成了“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自己不但没有感到为耻,反而感到为荣,因为自己有值得庆幸的好父母和好长辈。事实上,持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过于依赖长辈,从而使自己早早丧失了独立进取的精神,显然,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为此,青年教师要学会反思,要树立实用的消费观,因为赶时尚是无底洞,每天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那是永无止尽的道路。同时,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一切奋斗都要依靠自我,要尽量摆脱对外的一切依赖,迫使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提高教学效能中提升自我的正当收入,从而树立自立的独立人格的教师形象。

3. 要走出“个人主义”消费误区,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多数青年教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养成了惟我独尊的现象,认为自己只要有钱,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很少考虑周围的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和关爱心,显然,这不利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处于贫困之中。就发达地区而言,有些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为此,只要有了节俭观念并付之行动,我们才能有节余的钱。如果你有了多余的钱,才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是无节制的消费,哪怕你有再多的收入,很难有多余的钱款,如果有爱心也只有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有大爱思想,要勤俭节约,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树立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教师形象。

三、墨子的教育环境论与教师的生活环境的选择

在开放的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反的道路。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稚嫩,有时很难抵挡不良社会环境的诱惑。为此,墨子的教育环境论对青年教师有较好的现实启发意义。

墨子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

1. 要坚定地抵挡诱惑,远离不良社会现象

首先要抵挡金钱的诱惑,远离赌场、夜总会等场所。到赌场、夜总会兼职赚钱比家教来得容易,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青年人到赌场赌钱,到夜总会陪唱、陪喝酒的现象,最终因环境的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甘愿沉迷、堕落。对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这种场所“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道理,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要消除“体验生活”的观念,避免不良环境对自我思想的干扰。

其次,要远离吸毒场所。人在失意、精神空虚、好奇心强的状态下,容易冒险去往未知的场所。如果到这些吸毒场所的话,作为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会在迷人的环境诱惑下一时失控,会成为终身遗憾。为此,作为青年教师要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以及自我神经的脆弱性,要学会远离他们,以做到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远离色情网络。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网络,有时在无意间会看到色情网站在向你招手,其实这是温柔的陷阱,使你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此,只有远离这些不良的环境,才能排除不良诱惑的干扰,使你静心地工作,健康地成长。

2. 要多参与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

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各个阶层,观察与思考社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问题,立足工作起点,规划好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底目标和最高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培育求真的品行。

其次,要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走近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助人为乐”观,培育善良的品行。

最后,在业余时间,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像文学社团、诗歌社团、足球社团等文体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在陶冶身心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美丽的心灵。

3. 营建自我健康小天地,传播“真、善、美”思想

首先,在家尊敬父母,营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青年教师在家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地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其次,要营建健康的自我娱乐方式。青年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健康的娱乐方式,譬如有看书的习惯,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学会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去伪存真,坚持真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

8.浅谈提升教师道德修养的策略 篇八

调查并了解现状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观念、师德评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

分析并找出问题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是真正的教师。”可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师德素养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校师德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一,育人意识淡薄,新课程理念不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少。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因此只注重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部分班主任只要成绩,无育人意识。

第二,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等,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冲击。教育事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失衡。

第三,渴望学生成才心理迫切,导致教师观念落后陈旧。如:一些教师动辄得咎于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造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造成了学生心智的僵化;一些教师将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搬进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考并加强认识

教师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而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起来。但任何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实施,所以如何更新教师绝对权威观念,呈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观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时学生的成长恰恰是靠教师的成长所给予的。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终身学习者和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人,他才能与学生一起共享交往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汲取生存的力量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为了培养出时代的“新人”,适应时代需求,教师也应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新师德观。

实施并改进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师德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通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同方式,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务和任务,自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第二,“依法治校”,从德施教。在我国,师德建设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法律对师德内容的规定,为新时期师德建设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有益参考。

第三,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关系。这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民主和学校气氛的民主化,形成一种平等相处、共同合作、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崭新的师生关系。

第四,加强修身修德观念。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应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必修从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学习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师德作为教师的终身修养,长期培养及教育。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任务,要通过第一线教师来实现。因此,进行师德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上一篇:银行风控基础知识下一篇:工作考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