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2024-07-24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12篇)

1.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篇一

小学美术教材教法的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0-03-01

来源: 网络资源 作者:网络资源 字号:[大 中 小] 2010年寒假,我校在教师中开展“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我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我可以直接把学到的东西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且提高了我工作的自信心。给我今后在自己的教学中深深的留下以下几点心得:

一:更好的把握四年级小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二、明确各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造型表现领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科中

四年级美术教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

5、因势利导、及时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六、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美术课在学生兴趣提高的同时,势必引来学生情绪的活跃,特别是在手工课纪律的把握会造成一些困难。如何让美术课的课堂纪律“活而不乱”,我也一直在学习和尝试之中。通过对小学美术教材教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我认为首先应当做到认真备课,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尝试在一节课中把握好他的节奏,做到收放有余、美术欣赏、互动思考、动笔、仔细观察、演示示范、自己动手操作,都要分配好相关的环节、让学生做到动静结合。其次,我认为应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对学生约法三章,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有时是一种态度、一种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工艺制作课要抓好纪律、管好纪律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上寻求亮点。

七、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课后我及时写教学反思把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准确、客观、详实的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它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而且给予我们自信心,让我无愧于时代赋予我教师的使命。

2.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篇二

在农村小学, 艺术教育还没有她应有的位置, 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农村小学往往因为班级少, 教师忙而开不了美术课。也往往因为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或美术课不在升学考试之列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 不管何种原因, 农村孩子喜欢美术课,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和城市孩子相比而言, 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了些。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也少了些。因此, 农村孩子一旦能被安排上美术课, 他们更加珍惜那每周只有一节的来之不易的美术课时间。

通过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 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难以真正实施, 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 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 科学育人

多年来, 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一方面, 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淡薄;另一方面, 师资队伍力量不足, 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或没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小学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教育实践证明, 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 促进智力发展, 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 重视美术教育, 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进课堂, 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更新教学观念。学校要重视各方面人才的培养, 包括美术人才和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的培养。

二、加强师资, 改善条件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而且美术教师多是兼职, 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带动作用,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此外, 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挖掘乡土文化, 自制乡土教材,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

选择美术素质较好的老师任教, 避免出现老师不懂而误人子弟的现象。如果可能的话, 最好设一个专职美术教师, 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节庆日可多举办一些作品展览, 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

三、重视教学, 因地制宜

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方面, 不能因为它课时少, 对升学率无多大直接影响, 或得不到某些学校领导的重视, 就采取放任的态度;另一方面, 不能因为强调了美术课的重要作用, 就把它放到不当的位置, 挤占其他课时或占用课外时间。不能把美术课当作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材而设立的课目, 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美术课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 要从传统型向分析型、理解型、应用型和研究型转变。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 尊重学生爱好, 因势利导。

在农村, 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 但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 教育投资意识比较强。抓住家长的这个心理, 就可以向家长作思想工作, 为孩子买好一点的美术学习用品。一个班里“富”的学生多了, 就会带动整个班的进步。考虑到条件差的学生还占相当大比例, 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 就该因地制宜做些调整。比如绘画, 可以选择节材的形式, 教学以线描为主,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 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绘画可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 不仅形成特色, 区别城镇学校, 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色彩知识时, 可以演示为主, 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 如服装的色彩搭配等。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 除了简单的剪纸外, 还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 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 没有橡皮泥, 可以用泥土, 泥土大小不受限制, 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再如纸塑, 我们可以利用废纸屑为材料进行工艺教学和创作。

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 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 学生特别有兴趣。用家里的蔬果制成果雕, 蔬果不就又多了一个作用了吗?

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 还可以走出户外, 欣赏家乡的新楼房,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楼房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

如何利用较少的课时, 教好大纲规定的全部美术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应具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小学美术教材, 认真研究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根据教材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做到课时少, 质量好, 教学效果高。

3.新课改下的农村小学科学教法初探 篇三

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无不是基于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的卓越课堂教学。然而,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依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法上,与新课改要求极不合拍。本人在乡镇学校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现将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摆脱传统的“注入式”传教,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掌握科学知识

现今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版面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较为贴切。因此,学生对科学知识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探究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多动手做,多动口问,多动脑想,多动眼观察。其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2.合作交流是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会让学生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合作交流不但能帮助学生排除错误、找到真理,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人格也有极大的帮助。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他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

二、“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的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实验的目的,能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去。

在每一次实验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科学课中的每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实验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做一做。特别是一些易出差错的实验,教师务必要动手亲自做一做,这样可以掌握一手资料。这样就明白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现象不够明显,哪些器材要换,哪一种方法需要改进。教师做好“准备”实验,有利于做好更充分的教学准备,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有利于预防各种失败和事故,防止教学中的失误。

三、适当地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信息,图文并茂,有许多实物彩色图片、形象的模型图与优美的文字相结合,从而将科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投影仪、多媒体设备等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会极大地优化教学环境,拓宽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降水量》时,教材中展示的降水测量器在现实中学生难以接触,其原理就难以理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和学生展示了测量器的内外构造,并用自己制作的简易测量器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测量器是如何收集雨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降水量与测量器的直径无关,只与高度有关。通过动画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原因所在,启发了学生思维,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表扬与鼓励是激励学生成长的法宝

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通过长期科学课教学,我总结了“三会三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会问,能说、能记、能做。对每一个环节,教师都适时地进行评价,该表扬的表扬,该提醒的要提醒学生,学生做得差的也引导式地激励学生,而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批评。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总之,小学科学课教学应从培养兴趣入手,注重探究合作学习,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及时进行多元性评价。

4.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篇四

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尹村镇中学 宋璞玉(053900)

摘要: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抓起,培养其兴趣。

1、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

2、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 审美能力转变观念 教学模式

初中美术课是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但由于长期受本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以及学生的美术兴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对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长期的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几乎所有孩子对绘画都有浓厚的兴趣;从小学一年级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的兴趣呈锐减趋势;几年的义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到如此地步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

一、学校外在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出“分数”,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学校内部因素:在我们衡水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改观,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及时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应该清楚学生的心理需求。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七年级《人类的朋友》的美术课上,如果老师一味要求学生按书上要求去做,按书上的表现方法临摹书本上提供的范画,肯定会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绘画积极些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动物范画,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循序渐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目前,因为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美术课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这显然是有悖新课改要求。我们应该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八年级的《陶艺创作》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教师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要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2.言传身教,直观教学。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不能天天“游戏”,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美朮教师也要象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一样多做示范。它既形象生动,又直观,易于理解、领悟,是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取得理想效果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的肢体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如:七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知难而退。练习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5.美术教材教法的学习心得 篇五

振兴街小学

秦志红

本次教材教法培训,我们听了两节美术示范课,观摩了市美术教育基地美术社团活动室,教研室武建伟老师就他平时蹲校视导发现的教师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方面的问题,作了以“新时期三维目标和美术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为题的专题报告。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教材教法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体会总结: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努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各种不同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课前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课后大量收集一些名家作品,为的是让学生开阔视野,欣赏到更多的名家作品。刺激自己的艺术思维,从而能够创作出更有价值的作品。小学生拥有十足的好奇心,色彩的世界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艺术的美感。

6.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篇六

——2014.9.15初中美术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 兑镇初中

美术组

靳滟元 ] 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发现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关联着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014年9月15日,在本学期的美术教材教法培训中,教研组武建伟老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让我深有同感,感触颇深。那么,作为一名经验有限的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简单体会。

一、用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有缺点,很多老师不自主的有时存在偏爱优等生、班干部,不信任差生等错误观念,在没有详细了解事情的情况下,听信一面之词做出判断,使一些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

通过平日的观察发现,对立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教师处事不公平;

②、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差生; ③、教师批评学生与事实有出入。

反之敢于承认错误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见教师遇事要冷静,批评学生要掌握好分寸,即要严肃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做法,也要一分为二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目的也容易达到,千万不能因为他是差生而随意批评,在学生眼里,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他们都是同学,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也同样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每个学生的起始点作为评价标准,超越自我即是进步,就应该值得表扬。“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学生的最基本方法,特别要注意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流露出来的言行举止。不可以凭一句话一件事去给学生做出评价。与学生交谈是老师了解学生的另一重要手段,在谈话前我尽量做到有所准备,明确每次谈话的目的和中心内容,并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这样才可以听到学生的真心话。

二、“多宽容,常表扬”,保护自尊心,培养成功感。

对人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面对学生宽容,则不仅是美德,还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教师要以广阔的胸怀,允许后进生再次犯错,同时也要给他们提出希望,告诉他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并用积极的态度鼓励他们。我本人同时也是一名母亲,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发现经常表扬,赞美孩子,对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对待学生同样如此,老师要善于发现,认可后进生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适度地表扬并实行正确地引导,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一个较好地发挥才能地心境,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自信心。

三、在平时的课堂中要重视正确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基础上。无论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奖品,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

四、优化评价语言。

我觉得教师评价的语言应充满爱心,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充满尊重,充满信任,充满着幽默与风趣,这样的评价语言才会魅力无限。

1、赏识与鼓励 给孩子带来温暖的阳光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与鼓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诙谐与幽默 给课堂带来笑声与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常常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

7.小学体育课堂踢毽教法初探 篇七

在教学中,鸡毛毽易掉毛、易损坏,因此,教育学生爱护器材就非常重要。对此,笔者把爱护毽子作为了一项课堂教学常规来抓。具体地讲,当学生从纸箱中有序地取出毽子后,要将毽子放在头顶上,放开双手,慢慢走回队列,在队列中继续保持这种顶毽子的姿态。然后,通过蹲下和起立的游戏,让毽子尽量不掉下,这种方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的站姿、蹲姿,保持课堂的安静;又可以在小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对毽子的保护;还可以通过用手向上抛毽,再轻轻地、稳稳地接住,让学生在小游戏中达成不随便抓扯毽毛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爱护毽子的意识。

二、掌握好踢毽的脚法,用三种游戏来达成技能目标

毽子的踢法较多,但笔者只选择了最简单的平踢毽方式教学。平踢毽方式是一腿作支撑腿(如左腿),另一条腿屈膝小腿向上摆,脚放平(如右脚),用脚内足弓踢毽。这个动作比较难的一点是脚要充分向上摆,脚内足弓要朝上,这是能否踢到毽,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关键。因为,初学踢毽的学生很多都是小腿向上摆不充分而向外展,很容易就把毽踢远,不能连续踢,逐渐就失去了踢毽的兴趣。对此,为了解决踢毽小腿向上平摆不充分的问题,笔者设计了如下脚法练习方式(见图1):

第一步:笔者让学生面对墙壁站立,保持身体直立,离墙的距离以刚好能屈膝小腿向上平摆为准。在教师的口令下,学生做向上平摆腿练习,期间即使脚想外展都不行,从而较好地领会了小腿向上平摆的技术要领。

第二步:为了巩固这个技术动作,在该环节中,要让学生支撑腿同侧的手在体前手掌下压,身体略微前倾,让踢毽小腿向上平摆充分,脚内足弓努力向上触手掌。

第三步:让学生支撑腿同侧的手拿着一块乒乓球拍平放于体前腹部下,身体略微前倾,让踢毽小腿向上平摆充分,脚内足弓向上踢球拍,以进一步体会小腿向上平摆的技术要领。

三、解决好初学踢毽容易踢飞的问题,用以下四步逐步提高成功性

掌握了脚法要领,即可开始进行踢毽子的练习。

第一步:把羽毛球用尼龙线拴好,线的另一端逐个隔一定距离系在绷紧的横绳上,球悬空的高度为刚好学生脚能屈膝内拐平踢。学生站在球前,一脚支撑,一脚平踢。由于羽毛球有线拴着,球也不会被踢飞。这样,学生既能练习平踢的动作,又能体会到连续踢的乐趣。

第二步:把系在绳上的羽毛球取下,用支撑脚同侧的手提着拴着羽毛球的线,球悬空的高度也刚好能使小腿向上平摆,且尽量使学生在不移动脚步的情况下,连续踢球成功。

第三步:将鸡毛毽底座固定在1厘米宽、柔软而有弹性的薄竹篾的一端,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坐在梯子上,手拿竹篾的另一端,另一名伙伴侧对他站立,充分向上摆腿平踢毽,在竹篾的上下弹动中连续练习踢毽。

第四步:学生自己轻轻向上抛球,充分向上摆腿平踢毽,再用手接毽,即算成功一次。如此反复,在规定时间内计成功的次数进行比赛,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会踢的成功感,从而进一步巩固踢的技术动作。

四、小组互帮互学,用两种比赛形式提高连续踢毽的能力

连续踢毽依然是学生学习的困难。如果教学中只是让学生练习单人连续踢毽,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为连续的失败而降低。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两种比赛形式来使学生互帮互学,在相互学习中提高连续踢毽的能力。

第一种:小团队比赛法。在练习中,如图2所示,将能力不同的学生以6人分成一组,每个学生轮流踢毽,如失败立即由下一人接着踢,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成功踢毽的总个数。这样,小组的每个学生都努力连续地踢,争取在自己踢时能多踢几个。在比赛中,学生为了自己能连续踢而高兴,为同伴的连续踢而加油,为小组的成功而欢呼。

8.小学音乐欣赏教法初探 篇八

一、画面联想

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依据音乐作品的内容,设计描绘出一幅幅画面。施教时,借助于画面的直观启示和对故事情节的描述,使学生随着音乐产生联想,把听觉印象与视觉联系起来,以直观视觉形象、文学语言、色彩等辅助手段,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学时,可根据某些特定的音乐段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通过这段音乐,你们好像听、‘看’到什么……?”学生会很感兴趣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像,并用语言描述出所听、所想。教师要对学生的描述给予鼓励,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归纳,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记忆,最终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二、熟悉乐曲主题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了解熟悉主题,是提高欣赏水平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音乐主题上,在欣赏前把要欣赏的音乐主题写在黑板或幻灯片上,由教师范唱或用钢琴弹奏,也可要求学生唱一唱要欣赏的乐曲主题或主要片断。在欣赏中边听边提示,并引导他们注意音高、节奏、速度、力度、角色等的变化;还可以用分段听、复听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主题的印象,从而达到熟悉音乐主题、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目的。

三、对比欣赏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介绍音乐表现手段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运用对比欣赏的方法,则比较具体、生动,学生也容易接受。例如:播放几首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把音调悲哀的与欢快的,雄壮的与抒情的,庄严的与诙谐的进行对比,然后指出它们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后,结合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阐明为什么不同的音调会造成人们情绪的不同反应,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在音乐表现手段有明显差别的同一乐曲教学中,如速度快的和速度慢的,力度强的和力度弱的,节奏疏和节奏密的,还有不同乐器、不同音色的对比等等,把抽象的介绍变成可感知的讲解,进而达到通过对比欣赏提高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效果。

四、舞蹈律动

为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随着音乐主题旋律轻声哼唱,同时启发学生随着节奏和旋律,按自己的感觉随意加上自己的动作,边唱边舞。这种根据个人感受随意加上的动作,实际上就是学生对音乐的节拍、力度、速度和情绪的理解。

笔者曾到一所小学听音乐欣赏课,欣赏的曲目是《喀什的春天》、《玛依拉》这两首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欣赏维吾尔族民歌,了解这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节奏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弹着乐曲,学生随琴声唱歌,并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出各种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动作。有的做“手腕花”,有的做“托帽位绕腕”、“动脖子”、“摘葡萄”等动作。动作虽各不相同,但却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维吾尔族民歌的理解,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在边听边歌边舞中受到了艺术陶冶,学会了歌曲,培养了节奏感,发挥了想像力和创造力,达到了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创作

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音乐的创作兴趣。例如,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听完一首进行曲后,先给学生分析该进行曲的特点,再要求学生根据该曲的体裁特点,写一首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乐曲。接着,教师选择几首习作进行视唱或视奏,让学生点评他们的作品,最后由教师总评。尽管学生的作品是不成熟的、幼稚的,但通过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加深学生对进行曲体裁的认识,能够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并使他们通过创作性的学习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给学生创造一个抒发情感的二度创作的机会。我们不必过多追求学生掌握创作技巧的多少,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创作感觉和创作欲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只有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情绪体验上展开思维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力、审美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获得审美享受,进而促进感知力、想像力等方面的发展。

9.C语言教法初探 篇九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基础的程序设计语言,如何教好这门课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C语言课程的教法从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C语言;教学方法;思维转化;启发式教学;软件工程

一、前言

C语言是一种通用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它兼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双重优点,运用它既能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又能开发各个领域的应用软件。C语言的实用性使之成为编程的首选语言。学好了C语言,再进一步深造C++/VC++,JAVA等言语,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后,感觉读程序还凑合,编程则“难于上青天”部分学生甚至毫无编程想法,仅仅是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完全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初衷。因此,如何在C语言教学中启发并训练学生的编程思维,是每个教师应深思的问理。以下是笔者在C语言教学中的一些看法,愿和同行探讨。

二、上好第一堂课

如何上好第一堂《C语言程序设计》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生都是初次接触C语言,C语言对他们来说是神秘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所以我觉得第一堂课应为“趣味C语言导学课”。

(一)程序结果展示,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让大家知道C语言的强大功能,利用它我们能编写各种软件,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各种结果画面,例如从50年代玩的摇杆游戏到如今的电脑游戏。相信这时有些学生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恨不得立刻学好C语言。

(二)强调C语言的重要性

C语言是学生今后学好后继课程的基础,比如数据结构。C++,JAVA等。虽然程序设计语言更新很快,但如果真正掌握精了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了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再更新可程序设计的本质不会变。

(三)传授C语言的学习方法

C语言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要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给以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动手实践,明确一点:“C语言不是看会的,也不是听会的,而是亲自动手实践练会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四)认识C语言的编译环境。

在visual studio环境下,举出几个简单的小程序演示给他们看,并逐一讲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程序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改进的方式。熟悉C语言源程序到可执行文件的整个操作流程。让他们仿照所列举的几个程序模仿着编一个小程序。

三、C语言教学方法

(一)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化

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C语言本身是一门极其抽象难懂的学科,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本来枯燥无味的C语言变得魅力无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问题启发式授课,激发自主学习

针对C语言概念多,语法繁的现状,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将难理解、难记忆的概念和规则变成一系列时而醒目、时而深奥的问题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样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师自问自答为主,有问有答,互问互答,改变单调死板、照本宣科的牧师讲法。这种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的教法,不仅改变原来的灌输式,而且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申法”“框架法”和“求异法”相结合

所谓“引申法”是指是结合已经解决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解决相关联的问题。“引申法”可以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方面的发散思维。提高程序设计中的应变能力。问题是活的,但程序是有章可循的。最终使学生明白,语法是有限的,可解决的问题是无限的。只有在分析实际向题的基础上,以清晰的思路去设计算法,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框架法”可培养学生的全局思维和算法的整体设计能力。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学生有了一点编程基础后要利用伪代码或流程图,从算法设计的角度讲解编程思路,而不应拘泥于语法细节,不分主次、逐条语句的讲解代码。通过此框架,可使初学者对函数设计的关键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利于从统筹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现了程序设计逐步求精的思路。这样可以层次分明,突出算法设计的关键,利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思路。二是在学习重点章函数时,由于新的算法已很少,主要是学习用函数调用的方法来重新编制以前所熟悉的程序,那么我们可以把着眼点放在函数的设计框架上,体现参数设计、返回值设计等关键问题,而无需细讲函数体的实现细节。

“求异法”:一个固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不唯一,如果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则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致。在C语言中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很多,有意识地引导新思路,鼓励新方法,以培养学生在编程中的求异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墨守成规。

(四)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程序调试能力

对程序设计课来说,理论学习和上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抓硬。实验课不能流于形式,让学生照抄照搬,甚至身在曹营心在汉。必须给学生思考、创新的启迪,训练其实践能力,实验课要生动活泼,使学生既掌握书中的重点算法,又有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顿悟和创造的乐趣。在进行每一部分的学习的时候,都应该配有相应的学生上机实践的机会。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养成上机前分析题目,决定算法与数据结构,并编出程序源代码的好习惯,这样在上机时,学生就有的放矢,主要精力放在调式程序上需。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提示、讲解、演示以增加学生的印象。井及时检查总结学生上机实验的完成情况。

(五)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巧妙地引人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计算机科学属工程技术科学,为使学生有良好的编程思维,应注重软件工程思想的渗透。对软件生存周期的几个阶段,即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运行与维护,可以通过常规的C程序设计实例来体现,以培养学生编程中的工程思维。这样并没有费很大力气讲抽象的概念,却可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中从软件工程角度去系统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虽然问题小了些,但“窥一斑而知全局”,经反复强化问题求解中所蕴含的基本思想,将有效地训练学生程序设计中统筹全局的工程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10.农村中小学美术教法初探 篇十

一、手工制作融入绘画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和从具象到抽象的教学规律,把绘画课设计成一系列手工制作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

以五年级美术字教学为例,他的通常教法:打格子、分部位、笔画统一,满格子等。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自然就没有什么兴趣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美术字的基本技法的教学活动中,把其教学设计成“镂刻制版印字课”、“雏鹰小队旗制作课”、“节日彩灯设计课”、“横幅标语制作课”等等。这些课实际上仍是让学生写美术字,但加上剪、贴、刻、印等活动,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当他们看到自己刻印出来的美术字,线条挺拔,字迹清晰,他们心头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又如,小学生画人物画比较困难,他们对人体的比例、五官部位、人物的动态等不易掌握。是否可以把人物画的技法教学与制作纸人的手工课结合起来呢?方法是先把人体各部分按比例印在画纸上,让学生把各部分剪下来,用线穿钉成关节活动的小纸人,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熟悉人体的结构比例。然后再引导学生把做好的纸人摆出各种姿势,要求学生写生,学习画人物动态。在学画正面人物时,还可以要求学生把画好的人物沿线剪下,启发学生为纸人设计各种服装,来改变人物的造型,变化出各种人物形象。采取这种教法后,大大提高了学习中的趣味性,所以学生能在课堂里自始至终兴趣盎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美术课不是一堂单纯的绘画技术和理论的传授课,而必须从培养人才出发,把德育、美育教育贯穿其中,用美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去陶冶学生的心灵,所以必须把德育、美育寓于绘画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教学之中。

如把手工制作同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教学生制作高架公路、建筑模型、机器人等,对学生进行时代美的教育。教学生设计制作造型新颖的包装盒、商品装潢等,对学生进行服务社会、做有用人才,进行劳动美的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校园的花草树木、环境布置,教学生制作风景的贺卡,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生制作家俱模型、立体贺年卡、活动课程表,进行生活美的教育。

除了这些以外,还通过手工制作来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如,小学生的服装是由家长购买的,学生的穿着打扮往往体现了家长的审美情趣,其中有的是和谐的,也有的是不和谐的,在服装设计的课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服装才算美的教育。通过师生讨论,使学生懂得“流行”不一定就是美、“时髦”也不一定就是美,不应去羡慕那些奇装异服,而应该讲究朴素、美观、大方。然后欣赏有关的服装图片,之后使用挂历纸自己设计、剪贴服装。这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但设计出了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服装,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并且学生在思想上也受到了比较深刻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设计、制作,都必须力求做到构图美、线条美、造型美、色彩美,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由感受美,而产生爱美的感情,这样的美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从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手工制作融入绘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

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绘画知识,而且能把学的绘画知识运用到手工制作中去,从而使所学的绘画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设计,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是方便可行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材料是纸与废旧物品。比如,用废纸盒制作建筑模型、机器人,用废挂历制作各种各样的服装,等等。真所谓“废品变宝,全在手巧”,只要在教学中多动脑筋,材料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11.小学高段学生美术教法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反观当今小学高段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还是把丰富儿童画的童趣作为教学重点;或者只重技法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个性体验;或者重视视觉冲击,而失去了教学重美术的本体;另外,家长与其他社会人士往往只重视作品是否画得“像”。看来,上述问题与高段美术教法不无关联。

我们知道,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领域是美术教学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互为一体,相得益彰。因而,我们必须尽可能多的通过综合性、探究性、情感性教学设计,让学生接触能够引起兴趣的新鲜事物,具有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活动,强化刺激,达成目标。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探求“结合·渗透”式的高段美术教学途径,以期破解上述难题。

一、写生与创作相结合

观察、写生是绘画的基本功,教师在教高段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吴冠中先生提倡的“就地寻矿、就地冶炼”是一种好方法。边写生,边创作,在写生中有创作,在创作中有写生,再加上记忆、背默。例如我在上《家乡的老房子》时,让学生去校园里写生,要求大家一边写生,一边创作,把自己所喜欢的情景画出来。面对着那些红的、粉的、黄的花朵与绿色的树木,学生十分容易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写生,孩子提高了造型能力,发展了创造性,改变了过去那种画植物的概念化倾向,提高了高段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绘画与工艺制作相结合

绘画是美术课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绘画与工艺制作相结合,更能促进儿童动手操作能力和材料选择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认真体验材料的形状、质地、色彩、光泽等,在视觉和触觉两方面进行熟悉与体验,进一步做到掌握材料、使用材料。在教人美版第10册第六课《台历、挂历的设计》一课中,首先让学生直观感受精美的台历、挂历,再展示教师已做好的作品,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兴趣,结合学生以往学的线条、色彩等绘画造型课,进行设计构思。学生在绘画与工艺制作的结合中,设计更显多元化、人性化、个性化,具有时代风格。

三、创作与欣赏、评价相结合

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往往是从直觉开始的,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就要学习评论。在创作画之前安排欣赏、评价,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画出好作品,形成一定的创作方向。例如,在教人美版第九册《飞天》一课,我首先安排了一定的图片欣赏,让学生感知什么是“飞天”,了解飞天自印度传入我国以后,在佛教中的地位较高,她造型多变。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飞天的艺术美感,给学生设计创造作品提供了素材,以体现作品的多元面貌,让学生见识到古人笔下飞天神女的优雅、脱俗,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骄傲。通过欣赏,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创作能力,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四、学科之间的渗透

学科之间的渗透不单是把美术与科学、数学、语文、音乐等学科进行简单相加,而是把艺术的思想、形象思维的方法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同时,其他学科思维方式也和美术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它们互相促进,互为一体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技能。我在上人美版第十二册《追寻文明的足迹》时结合常识课《生物的进化》这篇课文,课前让学生收集了有关史前动物的资料、图片,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同时让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集体创作“百米长卷”表现早期动物,他们画了奇怪的恐龙、飞翔的始祖鸟和庞大的鲨鱼……当孩子们沿着生命的进化历程进行探寻,知道了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画画了,如法国的拉科斯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学生不禁问起:这些原始艺术家为什么要画在这里?他们是用什么颜料和工具材料呢?于是老师建议他们创作小幅壁画,要求所用的工具材料、颜料必须来源自然。我们找到的工具有枯柴、竹片、桔梗,等等;颜料有木炭(黑色、灰色)、黏土(黑棕色、暗红色)、墨鱼骨(白色)和花汁(各种颜色)等;学生尝试体验在布、玻璃、墙壁、地板、砖块等上面作画的感觉。小壁画的效果并不十分突出,但过程却极有价值。虽然这项活动始于科学学习,但师生很快就一起涉及了社会学习。对一些问题再深入下去,我们就会探究生物学。如果对颜料的本质有些兴趣,这项活动今后还可能将师生引入化学的学习……

以上四个方面,均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把创造性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及思维主体的能动性悄悄地融合在绘画教学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考察了小学高段绘画教学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系。不仅如此,我还尝试把综合延伸到家庭、社会,共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了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在高段美术教学中,若能利用绘画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那么开发智能的作用必然大大超越本学科的范围,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祝维宁

12.浅谈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 篇十二

【摘要】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文章就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影响因素、推进方法,重点对农村美术教师如何推进美术教育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

目录

序言..............................2-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2-

(一)、经济落后......................3-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3-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3【参考文献】............................-5-

序言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普九”以后,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有了显著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这种差距尤其体现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虽然农村中小学学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现在仍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通过近几年对农村美术教育的调查和研究,深感搞好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和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就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推进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制约因素,发展思路和对策作了论述。尤其是站在一个美术教师的立场,如何根据农村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展特色教学进行了探究和尝试。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认识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深入人心,中小学美术教育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但由于经济、观念、师资等诸方面的因素,在城镇美术教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农村美术教育却存在着长期落后、举步不前的状况。

一、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 导致农村中小学基础差、底子薄,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体制还不完善,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地方基础教育的经费主要是用于满足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问题,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学生人数及基础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艺术教育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师、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无检查。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学校领导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广泛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美术师资不足,教师素质较低,教学模式、内容、方法依然陈旧,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农村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霍州为例,全市人口30万人,农村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近2/3,约19万。全市农村有学校205所,有学生4900多人,而仅有30名美术教师,大多数都在城市的学校。全市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没有从正规院校毕业的美术教师,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也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

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重大意义

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占绝对优势,农村人口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我们全民族的素质,农村美术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全国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实施。关系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发展农村美术教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进步的需要。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满足了物质文明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农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要与健康积极的“审美”趣味联系起来,有利于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上积极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另外,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农村地方经济中,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在许多地方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对于民间美术工艺的发展自然就会有着其特殊的作用。

三、制约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剖析农村美术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落后

农村经济与城镇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农民收入少,政府教育资金困难大,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到教育教学实践上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设备,学生买不起学习用具,教学操作起来难度大。

(二)、重视不足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美术在现行的农村教育观念中被学校、家长视之为“副科”另眼相看,更有些地方甚至不开设美术课,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不学美术差别不大,对于学校的声誉,学生的前途无关痛痒,美术课充其量不过是应付上面检查时的点缀而已。学生迫于考学压力,无暇顾及,教师上课十分被动。

(三)、管理不严

在农村学校中由于校级管理者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所以很难拿出一套完整合理的美术教学质量考核的办法,因而对于美术教学工作无法评价,无从奖惩,也导致部分美术教师上课缺少压力,没有动力,教学行为不积极。

四、发展农村美术教育的思路及对策

(一)、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在我市的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手法落后等问题。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所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水平及社会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地方财政用于补充基础教育的经济实力极为有限,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福利待遇相对较差,缺乏吸引和挽留优秀美术教师安心农村教育工作的实力和条件,导致美术教师数量不够、整体实力不强、教学水平偏低、教学效率不高的被动局面长期难以缓解,给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种了下“先天不足、后补不力”的严重苦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情绪日趋严重,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考虑生存问题去了,用于自身知识更新和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大大降低,导致部分农村教师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手段单

一、方法呆板,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建议:

1、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补充农村美术教师,并将农村美术教师工资发放做出统一规定,建立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的公正保障体系,落实各种待遇。

2、大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师德”和“业绩”一票否决制。

3、努力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农村美术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尽可能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待遇,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调动全体农村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根本上就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不配套、办学条件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整体效果极差的根本原因。主要科目教学面临的条件尚且如此,经费都难以保障,何况是作为“副科”的美术。这种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及时解决的话,对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学生来说,必将成为政策的牺牲品,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更成为无源之水。长期这样下去,对于农村学校入学的孩子们来说,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建议:

1、进一步完善投入体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特别是美术教育方面的投入,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与城镇学校一样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美术教育发展步伐。

2、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开展美术教学。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挖掘内部潜力,重视美术教育教学;其次,要努力与强校联合,增加交流,建立与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优秀教师互动机制,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美术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村乡土化教学

鉴于农村美术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原因,作为一名农村美术工作者,我觉得应该对农村的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重新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主动担负起农村美术教育的重任,充分挖掘农村美术教育的潜力和资源,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大胆地进行农村美术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变劣势为优势,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1、摆脱教材束缚,贴近学生实际。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即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美丽的七里峪》、《中镇风光》、《霍山神韵》、《我为家乡设计的桥》、《水果拼盘》等。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

1、更换内容。教材中《高大的楼群》,农村的孩子对一幢幢高耸入云的大厦形象模糊,因此我们可以把内容改成画家乡的新居。

2、扩充内容。如剪纸,结合农村当地的民间剪纸,可以剪各种动植物、人物、窗花等。

2、开放教学过程,满足学生需要

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美术根植于生活。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这些事物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由于独生子女现状和“家长承包制”,使孩子失去体验生活的机会,缺少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因此,作为他们的美术老师,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开“源”建“库”。让学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描绘生活、创造生活。农村风貌,激发美感。农村是个广阔天地,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兴趣盎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察家乡之变,激发乡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富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充满了无限的生机。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通过观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到家乡今天的飞速发展,此时引导学生畅想未来,为家乡设计宏伟蓝图。如:我为家乡设计的桥、设计的路、设计的广场等等,同时学生也发现了家乡环境的日趋恶化,此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宣传画、变废为宝等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2、探究教法,开辟新天地

组织“生态游”,开放主阵地。作为视觉艺术教育的美术课,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到生活里捕捉题材内容,而更本质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去真实描绘和创造生活。以往的美术课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欣赏教材中的图片,传授技能,然后让学生坐在课堂里临摹,或凭记忆苦思冥想,结果学生不但画不好,更甭提有创意,而且越来越讨厌画画。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活用各媒材,开拓表现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作画,会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而新课标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因此我们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技法指导,让学生在尝试新的画种的绘画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更加随心所欲地创作,感受美术创作表现的多样性。农村学校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看到诸如小溪边的卵石片、泥土、家禽羽毛、各种树叶、农家的各种秸秆都是进行工艺制作的好材料。结合当地资源,可以设计出如《树叶拼贴》、《萝卜雕刻》、《捏泥人》、《种子粘贴》、《玉米根艺造型》等工艺课。

探索综合课,能力多元化。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理念,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实践学习已成为现在和今后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特点,也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因此在特色化美术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从学生的问题和兴趣出发,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比较、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对身边世界的兴趣,培养发现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及多元学科不同领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热爱美术、学习美术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才能大面积的提高,农村的美术教育也能逐渐走向正规。

综上所述,我认为农村美术教育已成为农村教育的软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关泛关注,切实加大对美术教育的投入,改变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让教育均衡发展真正成为现实,让农村的美术教育早日走上正轨。同时,农村的美术教师,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来共同推动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惠中.高等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2]胡根发.浅议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3]陈振石.素质教育中教育者的价值取向[J].教书育人,2003,(2).

上一篇: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药学毕业论文)下一篇:常识大西瓜托班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