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2024-09-04

语文活动有效课堂(共10篇)

1.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一

**小学的全体语文教师在石塘小学语文教研组的领导、组织安排下,参加了“打造特色课堂,做有特色教师”的活动。在两个月的活动中教师们结合自己的特点参与意识得到加强,教学思想观念得到转变,课堂教学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点,达到了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促进了**语文老师结合自己的特点参与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积极性。

这次活动**老师中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参加了这次活动。例如:王明兴、陈佳凤等老教师也在活动之前认真学习教材、教参、备课,积极主动的听市区骨干教师的高效特色课堂教学。其他老师也同老教师一样,利用休息时间熟悉教材、学生,为有效语文特色课堂教学不懈努力的学习准备适合自己特点的教案。由于参与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教学积极性,逐步形成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语文特色的教案。

二、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师的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教学观念,转变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思想。

在这次活动中**语文老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吸取优秀教师的特色课堂教学营养,时刻沉浸在优秀教师的十几节特色课堂教学的情景之中。听了优秀语文教师的特色课之后,**的语文老师李天学、张永明、李建会、张万平终于明白了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前预习、课中教法、课后读练的真谛:用心准备,用心教学,用心辅导,用心学习,用心反思,不断发挥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思想。

三、活动提高了**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了语文教师的责任意识。

在这次活动中**的语文老师钟天琼、谌战、王碧波、任玉蓉、杨珍老师积极参加语文特色课堂活动,认真准备教案,互相指导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不仅青年教师谌战、杨珍的适合自己特点有效语文特色课不错,而且中年教师钟天琼的语文课更具特色。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例如:钟老师班的学生参加涪城区五年级语文学情调查检测合格率、优生率居同年级前列。这一切就说明活动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让所有**语文老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也发现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村小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观念影响下,在与中心校环境、信息、条件的差别下,在生源的差异下,特色课堂活动中存在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课堂教学环节有待锤炼等等。为此,**小学语文老师有信心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高效语文特色课。

2.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二

那么, 采用哪些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呢?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研究

低年级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 多媒体的出现适应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使低年级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不再像以往那样感到乏味。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可以图文并茂地生动传达所要教学的内容, 并且有助于语文知识的扩展。 在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所承担的角色是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教学内容, 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 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

二、利用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教学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民主轻松课堂的构建的重要价值, 学生只有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才会没有学习压力, 实现高效率学习。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过于严厉, 随意地否定学生, 挖苦学生, 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差, 因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挫伤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 通常都是以老师为中心, 是“满堂灌”的落后的教学模式, 老师具有权威性, 学生不敢提出问题, 思想得不到解放, 没有任何思维空间, 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老师要温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 经常夸奖学生, 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加强师生交流, 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多与学生交流, 打破课堂上独角戏的死寂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利用学习兴趣小组, 提高教学效率

低年级小学生即使能力再强也没有经历过像教师那样严格的训练, 一下子让学生驾驭几十个人的课堂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 教师可以设置五人或六人为学习兴趣小组, 让学生就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正所谓众人齐心, 其利断金。 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可以节省老师的力气, 且如果小组讨论出正确的结果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但是小组讨论学习也是有前提的, 老师要提前把教学任务设置好学生才能进行讨论, 否则, 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就是一个花架子, 达不到任何实际的教学效果, 小组内部比较容易形成宽松民主的氛围,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 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 需要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 积极进行讨论, 为本组尽更大努力。 这样既赋予了学生义务和责任, 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同时, 在合作中竞争, 能促进组员之间团结协作, 相互激励, 彼此帮助, 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更加浓厚。

四、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式教学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 低年级学生处于启蒙的初期, 对很多知识会有疑问, 但是自己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问题, 同时低年级学生探究的欲望也是最强的, 所以, 提问式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对答出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 借此让学生愿意答题, 愿意思考。

五、利用课后修改, 检验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改并不提倡给学生留太多作业, 但是作业还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 老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过的内容适当地留一点作业, 待到下一节课上课的时候, 老师可以拿出一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轮流讲这几道题, 这样, 可以让上一节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多一次学习的机会, 已经会了的同学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加深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 老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 不能因为学生作业做得不好就给学生的评语上写上过激的语言, 这是对学生很深的伤害,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老师要对做得好的学生提出表扬, 对于做得不是特别理想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与引导,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无效、低效的课堂比比皆是,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这一生命能否延续, 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 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和渴望尤其重要, 因为他们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花在学习上, 所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与热爱学习的意识尤其重要。 至于老师究竟要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教学才最有效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慢慢探索发现。

摘要:语文是学习的其他课程的基础, 语文承载着学生对于语言文字和理解方式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很重要, 但是老师如何实现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兴趣,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全明, 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三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

任何活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活动更需要明确的目标。所谓“明确”,词典义:“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这个解释应包含两层意思:(1)清晰明白;(2)确定不移。对“清晰明白”的认识,有不少教师理解得太片面,认为只要用教参书上现成的说法在课堂上说明或写明具体的教学目标就可以了。其实,目标的设置必须经过教者作深入的研究。大体说来应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文本。高中文本有一个总目标,每个专题都有分目标,每一堂课又有一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都必须为分目标和总目标服务。有些教师因为对文本的研究不透,理解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简单重复。第二,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活动的主体,是动态多变的。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状况、能力状况。知彼知己,才能确定目标。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常常出现尴尬局面,因目标设置得太大或太空,脱离了学生现有水平,导致活动不能顺利进行,教师不得已而代言之。第三,教师。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设置目标时,教师应考虑自身状况,不能强不知而为知。对“坚定不移”的理解,应该从活动的内容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考虑。因时空的限制,应该把活动的目标设置得小些、具体些。学生的活动是动态的、鲜活的、多变的,容易走边,教师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教师要像倾听花开的声音一样倾听学生的声音,要耐心等待,细心感受,要用心体验,要从学生动态的千头万绪中找到目标的切入点,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目标为抓手,做到万变不离其宗。

二、保持原汁的语文味

所谓“原汁的语文味”,就是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必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特点。语文课堂活动是语文学习的方式,方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围绕语文学习这根主轴进行。或侧重朗读体验,或整理积累好词好句,或探究作者思想感情的生成,或讨论作品的艺术技巧。当前语文课堂活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重结论,轻朗读体验;重套路方法的探究,轻文本生成过程探讨。譬如:大讲特讲诗歌鉴赏的六种解题模式或各种解题套路。殊不知,学生连诗都读不懂,模式再多有何用。这样的研究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是“尸解式”活动。大家知道,学生是鲜活的,作品是鲜活的,用僵硬的手段来对待鲜活的语文,还能品尝到原汁的语文味吗?

在此,有人要问,从操作层面考虑,如何才能体现语文课堂活动最具语文味呢?笔者认为,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在教学《愚公移山》的做法是最好的诠释。钱先生在组织学生讨论“邻人京城氏之孀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句意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帮助愚公搬石头,他的父亲不心疼吗?有的同学回答,小孩的父亲经商去了;有的同学说小孩的父亲去亲戚或朋友家了;有的同学抓住“孀”字的注解回答,这个小孩的父亲去世了。通过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了,文意大白了,知识点落实巩固了,分析能力提高了。品味钱先生组织的这一课堂活动,我们不禁拍案叫绝:极具人文性。父子血脉相连,哪一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极显工具性。通过活动,同学们逐步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活动,同学们提高了探究能力。极具动态性。激烈的讨论,充分的发言,让学生真正享受了做学习主人的无限乐趣,达到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的目的,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提供充分的时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活动充分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而到达这一境界的首要条件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对于时间的科学安排,专家学者各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定论。目前不少学校正在摸索、实践、探究。山东省有人提出了“2、4、6”课堂活动模式,江苏省有人提出了“1、3、6”课堂活动模式。这里的“1”或“2”是教师的引导时间比;“4”或“3”是学生口头发言活动时间比;“6”是学生书面研究活动时间比。笔者认为,不管科研结论如何,都应该对之作充分的肯定。因为这些科研活动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都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都真正体现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彻底的改革精神。对于“充分空间”的理解,笔者认为,这里所提的“空间”,不是有形的,而是无形的,是心灵的。所谓“充分”,是指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民主的、平等的、轻松的、和谐的活动氛围,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人人都敞开胸怀,自由思想,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吐为快。只有这样的“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口头表达训练、思维训练达到极致,也只有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四、采用灵活的方法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活动是长期的,应该体现在每一堂课之中。要想使学生在每次课堂活动中都保持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探究欲望,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每次活动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充实的。简单的、单一重复的活动,势必使学生兴趣索然。在这方面,教师应借鉴语文教育专家的方法,用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等大师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大脑,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组织课堂活动的有效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笔者提供一些课堂活动方式,仅作参考。成语接龙,形成成语学习网络;男女对句,师生对句,小组与小组对句,培养咬文嚼字的习惯;读书报告会,培养读好书的兴趣;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戏剧表演,培养综合素质;专题搜集材料,培养探究能力,如此等等。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的教师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善做有心人,科学的方法总会比困难多。

以上是笔者在践行新课程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笔者认为,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活动,师生的思想观念大解放是前提。只有用新课标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活动长期有序有效进行。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活动中,明确的目标决定活动的方向,原汁的语文味决定活动的有效度,而充分的时空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是活动得以顺利高效进行的根本措施。它们之间互为联系,相辅相成。

4.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四

摘要:语文教学强调对话,对话需要教师提问或者设计问题,有效的提问是保证课堂高效的重要前提。语文教研组集体学习理论,观摩视频,同课异构,主题议课,二次上课,总结形成结论,这是主题式教研活动的过程。

关键词:语文 提问 有效性 主题教研 案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构成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的有效是大前提,它保证了师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能追求到更高的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我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从2013年10月起,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做了以下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学习“对话”过程,是学生同多种学习资源对话的过程。如何使学生高效地同各种资源对话呢?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是关键。

有效的提问,也叫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合理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的提问方式。而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 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问题缺乏新意;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等低效甚至无效提问经常出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立了“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活动主题。

二、活动的过程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我们学习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对什么是有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研讨了《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真正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建设高效课堂中的含义。我们还通过互联网学习了有关课堂提问或者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具体操作的认识大大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对本主题研究的信心和底气。

第二阶段,我们观摩了余映潮、王君、张泽勇等名师大家的课堂视频,也观摩了区80学时集中培训执教示范课的如文巧,李梅等老师的优秀课例,并针对本主题开展研讨。这个阶段大家一致表示获益匪浅,都认识到有效的问题不是能够照搬的,学情不同,生成不同,问题的设计大有学问。

第三阶段,选定课文同课异构,然后集体议课。我们请张红缨老师和陈纯静老师指教了《故乡》,录像之后反复观摩,写好议课稿现场交流。兹录“炮轰”精彩发言如下:张老师的课“设置问题的语言不够精炼,问题新意不突出,提问对象忽略了中差生,学生自主学习后缺少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提问的机会”,陈老师的课“教师提问缺乏连贯性,有点琐碎,提问方式单一,多是教师问,学生齐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也缺乏激励性,整堂课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好。”;“两位老师的课都应当多考虑提的问题学生能否接受,问题是否太简单或太难,环节间的衔接问题,转折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进展、转换、提高等等”。

用心思考不走过场,打破情面共同提高,经过此环节,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启发。

第四阶段:二次上课。在集体议课之后,两位老师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再次上课。在这次上课中,第一次出现的许多不当之处有了明显改观。

三、已经取得的成效

经过两轮上课、议课之后,我们总结出关于有效提问的7点意见: 1.老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2.难易相宜,在可回答的范围内提问。3.注意提出问题的延时性。

4.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问题。5.评价要多元化。

6.及时反馈,在收到回答后及时点评。7.提问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在改变以往“满堂讲”的过程中,有转为“满堂问”的倾向,纵使注意了提问的有效性,但仍存在问题碎、多的问题,应该深钻教材和学情,精雕细琢,多设计主问题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

2.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后一个提问往往需要看前一个教学流程生成的具体情况而定,这就对使用如导学案、讲学稿等提前设计好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编写导学案或者讲学稿时就需要提前思考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从而最大化地实现有效提问。

3.虽然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参与这个主题教研活动,但仍存在“一阵风”、急功近利的教研侥幸思想。任何一种小问题研究,必须提高认识,发展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和研究意识,并持之以恒地实践,才能有根本的突破和真的收获。

5.谈语文“有效课堂” 篇五

——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宋清义(贵州省龙里县卫华中学)

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有效课堂应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也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句话,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就是:

一、多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时间。

语文重在与文本对话,注重文字理解,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感悟,形成独特的体验。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文化积淀都是不一样的,感悟文本后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形象、意境也会不同。学生有了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才会有更多的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还要给学生读书的权力,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

2012年5月龙里县教育局举办“有效课堂”评比,巴江中学张毅老师在卫华中学上了《旅鼠之谜》。张老师说: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震撼”。同学去读课文,究竟是什么让老师震撼呢?张老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的去读课文,结果学生们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张老师给了学生与文本足够的对话时间,还给学生读书的权利,尊重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在提问后即刻让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就请学优生代替,或者自己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说出来。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维能作出快速的反映吗?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只能匆忙寻找片言只语回答。表面上是气氛活跃,实际上是答非所问。所以,课堂上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只有给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学生才会把猜测的答案说得有凭有据、有条有理,甚至富有创新意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这个道理,三、给学生一些讨论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当老师提出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少数尖子撑局面,多数学生当听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的主体当中,一部分是主动参与了学习,一部分是被动参与学习。如何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这些被动参与者也主动参与学习呢?那就需要交流。课堂上,学生书读了,也思考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思想。但这种思想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是全面的还是片面的,是陈旧的还是创新的,这就需要去和别人讨论交流了才知晓。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逐步走向认识的相对统一,从而自然、和谐地完成知识的建构。

九月份我到都匀参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观摩课”活动。杜郎口中学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发课标让学生去反复的阅读课文,小组进行激烈交流问题,最后有效的完成课堂目标。他们的教学理念是:“10+35,还课堂以学生。”他们这是充分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只有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让他们读、思、议,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才有效。

(作者简介:宋清义,1969年7月出生,男,籍贯贵州龙里,中学一级教师职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邮编:551201;通讯地址: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卫华中学;电话:***;邮箱:879110307@qq.com)

6.有效课堂活动策划方案 篇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效课堂”的探索历来是我校的教育教学重点。在省“五严”背景下,结合市局关于“有效课堂”主题研究活动的文件要求,并力求探索有盛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新路子,打造出一批有效课堂,推出一批有效教师,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经验,经研究决定开展“有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努力打造“活力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具体方案如下:

一、组织管理

1. 学校成立“有效课堂”主题研讨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科学安排,严格管理。

组长:张建华 副组长:宋建祥 张志明

组员:吴粮钢 史雷春 陈 亮 王金根 吴春良 陆 勇 陶兴荣

2. 教务处主要负责计划方案的制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安排,调研课、示范课、研讨课的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及各类竞赛及考试研究。教科室主要负责课题研究,课堂观察,讲座沙龙,征文及推荐工作。

二、研究目标

1. 通过“有效课堂”的系列研究,探寻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规律。

2. 通过引导教师开展“有效课堂”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 通过“有效课堂”的探索,营造有特色的教研文化。

三、具体工作

1、强化备课组制度,提高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备课组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是保证并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学校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提高备课组活动的有效性,我校规定:

备课组活动必须做到“四定”;

(1)定时间:每周活动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由备课组长临时召集。

(2)定主讲:每次活动,均由一名教师担任主讲,其他成员应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定内容:每次活动,必须对上一周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下一周教学的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重点、难点等要求做到基本统一;每逢测验、考试时,还要对试卷的出题要求进行讨论,对测验、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

(4)定地点:每次活动的地点要基本固定。

备课组的教学要求要做到“五统一”;

(1)教学进度统一;(2)教学内容统一;(3)教学的深度、广度基本统一;(4)作业布置的.内容基本统一;(5)测验、考试统一。

2、认真组织各类课堂调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调研课: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有序地在各年级中开展课堂调研活动。高三年级在九月份完成,高一、高二年级争取在十一月底前完成。

(2)示范课:总结、推广成功的课堂教学经验,组织各级各类学科、学术带头人、aa级和a级优质课教师、百节好课教师、示范课教师、教研组长等开示范课,让骨干教师有展示的机会,让青年教师有观摩学习的机会,示范课开设时间一般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

(3)课堂观察研讨课

各教研组推荐1~2名教师为代表,作为本教研组本学期的课堂观察研讨课开设者。

各组名额:语文、数学、英语每组推荐2名,其余各组每组推荐1名。课堂观察研讨课教师开课时,请电教室人员帮助全程录像,然后,请有关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观看录像并研讨。

(4)对外展示课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与兄弟学校建立教学互动交流活动。主动展示我校的课堂教学,请专家及同行把脉、指点。

(5)徒弟教师汇报课

参加对象:作为徒弟的青年教师。

上课时间:初定第十二周

评比形式:由开设汇报课的青年教师届时到教务处申报汇报课课题,教务处

牵头组成考核小组。考核优秀者学校将发获奖证书予以鼓励。

(6)继续开展人人参与的开课、听课、评课工作

每个教师一学期至少开设一堂公开课(包括示范课、课堂观察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对外展示课,但不包括调研课),教研组长要组织做好评课研讨工作。

3、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的高效性。

(1)继续实行新教师的导师制,为有关新教师配好业务指导教师。

(2)期中对上岗三年以内新教师进行备课本检查、展览、评比,从而达到促进提高的作用。

(3)徒弟教师汇报课

(4)继续做好青年教师把握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本学期,将继续举办部分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时间十二月中下旬。具体安排届时另行通知。

4、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提升校本教学的实效性。

本学期,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参加第二届市优秀校本课程的评比工作。

重点建设校本课程:《地面沉降监测》。高一、高二物理备课组具体负责,由教研组长带领物理教研组完成申报的文字材料工作。其它校本课堂同时开设并做好补充修正。

5、加强对各级各类考试的研究和分析,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1)各教研组、备课组把好各种校内考试的命题关

①要坚持科学命题

②要坚持任课教师自行命题

③每次测试后、备课组、每个任课教师要坚持做好成绩统计及数据分析工作,找出成功与不足,制定有效教学措施。

(2)加强对高考的研究

①认真研究高考方案及本省和各地的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加强对考试说明的学习研读,对照高考试题进行比较,筛选出对学生有用的资料。

②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学科、高三各学科备课组认真做好复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周,让师生明确每一步复习的计划、目标和任务,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6、做好竞赛组织辅导工作,力求第二课堂的高效性。

有关教研组、备课组,特别是高二年级的数、理、化、生、信息技术等学科,本学年有奥赛任务,应当及早做好参赛选手的选拔和辅导,高一年级也应及早做好准备,文科类的竞赛进来也越来越多,如省高中生

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英语能力竞赛等等,有关教研组、备课组都要积极做好学生参赛的组织和辅导工作。

7.及时总结反馈,延伸有效教学的生命力。

7.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七

一、塑造全新的教师观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学生之外, 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或合作者。而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对各种信息的检索、分析、整理、加工乃至最终结果的呈现, 都是学生在独立或合作的大背景下完成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要让学生凭借课堂这个语文活动的平台, 不断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对各种理念进行组织, 不断提高自己的建构能力。

二、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1. 教法多样, 媒体辅助。

建构主义主张在问题情境下进行学习, 认为语言训练必须依靠一定的语意环境, 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 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学生的水平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 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普通的课堂满足不了这一需求。但是, 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媒体辅助教学能给每个学生多维度、多形式、多角度地去接触并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由此,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成熟程度, 可以尽量多采用比较生动的媒介作为课堂传授知识的渠道。另外,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可以提供丰富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 创设出逼真的教学情境, 对于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启发和知识的获取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但也要注意运用的度, 不能只停留在外表的多样性上, 要切实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2. 革新体系, 创新活动。

传统的教学常常采用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 按知识的层次结构, 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展开。建构主义提出了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即教师首先提出学习总目标, 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将总目标分解为各个子目标, 自己发现完成各个子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因此,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上成一个模式, 要研究文本如何教才能教到学生心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教学任务而进行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课堂结构怎么处理, 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文本的结构如何处理, 可以把最精彩的片段拎出来。同时, 教师引导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规划, 突出教学重点, 创新教学方式, 最大程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然后要根据教学进展和学生个人情况, 进行辅导训练, 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水平。创新组织活动, 尊重学生的意愿, 开展语文学习活动, 如演讲比赛、接力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也可以是兴趣小组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 既培养合作竞争的意识, 又加强了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创设情境, 激荡情感。

建构主义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具体经验背景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展示与教学实际问题解决过程相类似的一个探索过程, 即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 以此来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小学生囿于生活经验的有限性, 往往对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难以理解和体味, 如一些古代诗歌等。鉴于此,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这样会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以学生为主导组织语文教学

传统的学习环境通常只包括教科书、教师、课堂。而建构主义则主张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多样的方法和信息资源。教学的场所也从课堂延伸到校园、社区, 甚至整个社会。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信息资源也大大丰富, 除了语文教科书以外, 语文教师可以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料, 适当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具体而言,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1. 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不仅需要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也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后进生”智力并不差, 影响他们成绩的因素只是他们懒散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天才”与“庸才”的显著差异, 不仅限于智商的高低, 还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 在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能力的同时, 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 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2.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主要特征,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即自觉自愿学、积极主动地学。会学比学会重要, 自主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搭建起构建知识与养成质疑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勇气的桥梁,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文素养。当前的课堂教学可以围绕这一目标, 进一步拓展自主性学习的领域, 探索多种自主性学习的模式。

3. 建构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应理解为是一种学习的平台, 所有的学习内容、学习环节都可以放置在此平台上, 以此实现学习目标。传统语文教学中, 课堂上缺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建构主义却十分重视合作学习, 将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视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除了课堂内的知识学习合作、分组活动合作外, 教师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面向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的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是所有语文教师一直探索而常新的问题。在笔者看来,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 根据不同时代学生的具体特征及时代特征, 探索新的教育道路, 从传统的教学观探索新时代下的教学理论方法,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主导, 建立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体味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侯文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体现新的课标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0) .

[2]朱梅玉.新课程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优化之谈[J].科教新报 (教育科研) , 2010 (40) .

8.语文活动有效课堂 篇八

一、追求人文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指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满堂灌”,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活动的设计应始终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应遵循的原则具体体现在:(1)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2)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设计情景化、角色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真切、自然、轻松地实践语言活动。(3)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活动和语言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学习者、学术及学科的研究者。

另外,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也要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二、体现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期,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评价依据。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材料才得以组织和调整,教学活动才得以有序安排和实施,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下转2—7版中缝)

(上接2版《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课上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课堂呈现出假“繁荣”的景象。例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话题为“深情涌动”的公开课。一上课,授课教师就先把《荷塘月色》出现的月下美景利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接着针对这些图片要求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并写下来……整节课师生之间实现了多维互动。但美中不足的是,授课教师课堂重要环节设计的活动与主题联系不够密切。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作者生平介绍,作品写作的背景介绍,如果授课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就能避免这个问题,课堂活动也会更加有效。

三、依循可行性

教学的可行性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在设计讨论话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难度适中的讨论话题。同时合理安排讨论所需时间。为此,教师要扮演好各种角色,给学生清晰明确的指令,并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所谓搭建平台,就是由学优生或者教师提供帮助,教改初阶段,应以教师为主。搭建平台通常意味着在学生学习的早期阶段给他们提供大量直接或间接的支持和帮助,然后再逐步减少这种支持,努力让学生自己逐步承担起学习的任务。然而,在现行的课堂活动中,许多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充分的支持,他们往往因为听不懂教师的指令而跟不上活动的节奏。为此,教师设计的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化。

9.高中语文有效课堂设置初探 篇九

河池市 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从这次听课来看,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悬念设臵,吸引学生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且内容深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精彩短小,直切重点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营造氛围,创设气氛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设臵

1.课堂提问艺术和激励艺术。

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方法。用提问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设计的问题既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还要激发学生思考;二是问题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三是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四是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五是解说学生答问后语言要适中委婉,既要考虑答问本身的正确性,又要顾及学生的心理影响,特别要以激励为主,迂回圆说,做到正确答案与学生自尊两全其美。

2.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不应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讲精练,重点突出,形成系列。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机械地根据预设的教学设计,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临时应变与调控。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2)依照内容灵活变通。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实际和学习能力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比如,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

(3)去糟粕取精华。要有所取舍,就是要“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学习实际,甚至是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或内容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3.从老师自身出发,开创个性化的教法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和个人经历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高中语文课是既是讲授课,也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再三,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做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教学,才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最后,要注意把课本与生活巧妙讲说,融通感性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教坛上流行这样说法:三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本;二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教案;一流老师在讲台上演绎他的人生。这一方面,其实就强调了我们老师在讲课中要注重生活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学生最喜欢的是活生生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讲说,才是最有效果的教学。二方面,就是强调个性化教学,风格化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十个语文老师的讲课中领导到十种人生,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

(四)课堂拓展的设臵

在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拓展设计中,要求教师要做到多元设计,精心安排。1.是要考虑拓展方式多元性。对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学生认为的疑难性“问题”和可拓展性“问题”等,教师要选择多种途径和手段,给学生提供宽阔的拓展平台;

2.是考虑通过拓展 使学生进一步实现转变学习方式。从学习方式上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指课前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转变,应该包括课后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课后拓展,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具体的拓展设计时,主要是选择与教学适应的拓展模式,如果选择问题思考模式,那么,重点涉及在课后问题思考方面应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果选择问题作业模式,那么,重点设计在作业设计与安排方面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如选择问题展示模式,那么问题展示的设计与安排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如果选择问题探究模式,那么,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与安排应采用哪些方式与方法。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拓展模式,由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来创新性的选择和确定。

(五)结堂总述的设臵

一堂精彩高效的课堂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

1.突出知识重点。

一堂课总有重点讲说的内容,也是学生必要记住的知识点,老师在总结时要特别点明,从而使学生在思想或记忆上加深印象,使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得到掌握。

2.真情实感,富有诗意。

老师也是从学生中走过来的,也经历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或是感人的,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多或少的感动着你,不妨就讲出来给自己的学生听听。在一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以自己经历过的一段往事为话题,引出对今天的总结。同时,你运用的语言可以富有诗意,是同学们更真实,跟生动的感受那份感情,这样的结束语不仅可以得到感情的升华,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举例。激起他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心。

3.语言生动,富有张力。

我们从情感上赢得掌声的同时,语言很是重要。在结束语中运用对偶来总结、排比来评价、引用来阐述、比较求不同等等方法是很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涉及到我们老师方方面面的自身积累和素质底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付出努力。当然,课堂的精华各有各法,但是

我们强调的共同目标是其有效性,本文在这只作一些较浅的探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还有待语文界的同仁们不断探索,以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8 [2]林祟德《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10.让语文课堂情境有效互动 篇十

——读李吉林《美的彼岸》后感

在情境课程中,儿童是至高无上的,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体。而学习正是由认知的主体积极建榭的,离开了主体的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习得。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这是情境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李吉林

一、创设宽松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情境课程的优越性就在于以情感为纽带,进行审美、道德、理智的陶冶和教育。

——李吉林

要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教师就应该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合作,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打开思想的阀门,畅谈心里所想。

1.尊重每一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让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对自己所想所说的话充满信心。

2.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会更出色: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内向的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多提问不经常举手发言的学生,当他们回答正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因为教师的一个眼神、动作或者一句话都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互动基础,养成良妤习惯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因此,学生能否主动投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育将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美与智交织的优化的环境,促使儿童主动投入,快乐地沉浸其中,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是儿童的主体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保证。

——李吉林

互动是一种双向活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而且要求听者会听。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的习惯是提高互动质量的基础。

1.让学生“听”得入耳。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加上课堂互动“热闹”的氛围也会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听”的质量,可以采用积极引导、抓典型予以表扬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听力训练,如复述故事、传话游戏等。

2.让学生“说”得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有条理地表述出 来。对于一个问题,—下子要求学生说得清楚、具体肯定有难度,所以教师在课堂 互动的过程中,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搭建有序的梯度空间,如 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然后让他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再进行表达交流。

三、方式灵活多样,确保互动有效

让儿童由被动角色转换为主动角色。因为角色的新异性和亲切感,它既引起儿童 再现教材角色或相关角色的活动,又引起儿童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理历程。角色 转换激起热烈的情绪,使儿童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充分地投 入,全面地活动起来。角色扮演的热烈的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扮演者,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作用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经历了角色 的心理活动过程。

——李吉林

(一)表演让互动更有趣

教师可利用表演的方式渲染课堂氛围,注重工具性训练的同时也凸显了语文课的人文优势,使课堂互动有趣又有效。如在教学《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挨着”这个词语,我告诉学生换着就是靠着的意思,学生迷茫地点了点头,我知道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学会这个词语,所以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指名让学生读词语“挨着”,再让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我辅导学生完成表演,并及时总结:“看,就这样,一个靠着一个,就是挨着。”接着,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说:“像这样,一朵梅花靠着一朵梅花就是挨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读“挨着”这个词语,学生的理解就深刻了。

(二)评价是心灵的交流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评价则是这门艺术中绚烂多姿的花朵。艺术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碰撞,促进心灵的交流,让课堂实现有效互动。教学课文《春到梅花山》理解“欢乐的海洋”的意思时,我并没有直接问学生,这里的“海洋”是不是指真正的海洋,而是问他们:“如果你此时正在赏梅,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说:“开心。”那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开心呢?”有的说:“我会在那里拍照。”有的说:“我会在那里唱歌跳舞。”有的在课堂上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时我知道契机来了,及时给予评价:“人们的笑声、歌声融合在一起,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不直接告诉学生词语的意思,而是通过评价去让他们理解,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三)体验让互动升华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为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快速地进入文本,这种互动已经超越了语言的沟通,是一种自我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学课文《大禹治水》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千辛万苦”的含义。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爬山的时候,烈日当空,大禹满头大汗,但是他依然„„过河的时候,寒风凛冽,站在水里的脚已经冻得冰凉,可是他依然颤抖地„„快要到达山顶了,他的脚往下一滑,人滚下大山,伤痕累累,但他依然„„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想象,更深刻地理解了“千辛万苦”的含义。讲到大禹治水13年从来没迸过家门时,为了体会时间之长,我问学生:“如果你一天不回家,心里是什么感受?一个月呢?一年呢?大禹可是13年都没有回过家。”这样学生对书中所写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反复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地积累起来了。

上一篇:大自然的孩子初中作文下一篇:315晚会小学生观后感400字 315晚会直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