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共11篇)
1.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一
振兴街道2011年综治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街道综治委认真贯彻落实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不断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为街道经济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现将街道2011年上半年综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综治责任
立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全街道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实施了“组织、制度、责任制、落实、督查、典型示范”六个保障机制,继续实行平安创建“四四四”工作模式,即构建“四个阵地”、推行“四个一”矛调工作方法(一句问侯、一杯清茶、一席交谈、一片真诚)、夯实四个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组织基础、群防群治基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5月26日在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与各村、各站所、各重点企业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信访工作责任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责任书、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书,确保了对各项工作的量化、细化考核。对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人,限期解决,并将办理情况作为年终街道、村两级干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矛盾排查调处报告制度。每周一小结每月一大结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会议,并及时向市综治委上报全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二是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日由一名领导值班,负责处理群众
信访案件。每天有一名专职干部在信访中心负责信访接待、登记、交办等事宜。三是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包案制度。对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纠纷,落实领导包案制,集中时间人力,着手解决处理。四是信访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查找问题症结,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五是信访矛盾形势分析评估制度。街道党委坚持每月信访工作例会,对全街道信访矛盾形势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群体上访苗头提前介入,安排人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截于目前为止,全街道无一起赴市以上信访案件,无一起群访事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利的促进了我街道经济社会的和谐稳步发展。
三、结合当前实际,搞好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活动。按照市综治委的统一安排,我们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对群众进行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土地承包法》和《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街道共悬挂横幅18条,发放普法书籍400余本,办板报16块,张贴标语120余条。
二是加强对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的管理,认真解决流动人口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登记暂住人口180人,并发放了《暂住证》,出租房屋7家,全部签订责任状。
三是加强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加强创建“平安校园”活动,街道党委坚持每周“三个一”即:每周检查巡视一次安全工作,听一次安全工作汇报,研究一次安全工作,确保了各校校园和学生安全,全面推
进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防、控”一体化工作体系建设。
四是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作为重点人员由所在村治保会担负主要帮教责任,派出所包片民警不定期对其进行教育、帮助。现在我街道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5名,全部安排就业,安分守己,没有发现重新违法犯罪现象。
五是对全街道81名宗教信仰人员进行了造表登记,取缔了非法聚集场所,实施了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了反邪教工作力度,使“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深入到村,深入到户,深入到人。
四、加强综治基层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治安防范水平
今年,我们由街道综治委牵头,以派出所为主力,以各村为主体,将村、企业、道路相结合划分为三个综治责任区,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格实行了民警干部责任制,切实将此项工作抓在了手上,有效地维护了全街道的社会稳定。二是强化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去年底两委换届完成后,我们迅速配齐配强了各村“两会一队”,并利用街道法制学校普遍对他们进行了2——3次轮训。综治中心、派出所继续坚持治保、调解人员每月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街道以“两所”为龙头,“两会一队”为骨干的治安防范网络,切实维护了全街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各村还认真开展了“遵纪守法户”评选和“十户联防”落实工作,通过落实联防制度,改进联防办法,扩大联防内容,有效地预防了发案。
五、做好安全防范和严打整治工作,确保农村稳定
努力发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保会、调委会、巡逻队、村民代表
议事会、党员议事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同时街道党委对各村、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末位警示和情况报告制度。凡因领导重视不够,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恶性安全生产事故、聚众闹事等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危害社会稳定的,予以一票否决。以派出所为骨干,各村、各单位治安巡逻队参与,加强夜间巡逻、重点地段巡查、重点人员监控,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截止六月底,全街道共发生刑事案件3起,破获2起;治安案件10起,全部查结,有效惩治了犯罪,维护了安定。
六、关心群众切身利益,以办实事促进社会和谐
不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就不会赢得民心,就不会有稳定的局面。只有维护群众利益,大办实事好事,才会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维护社会安定才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从细微处着手,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做起,如财务公开问题、饮水安全问题、道路交通问题、教育卫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事业聚民心,发展促稳定,所有这些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有效促进全乡干群思进良好局面的形成。所有这些也充分证明了,抓发展就是抓住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总之,今年以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强化综治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基层综治机构,整合群防群治队伍,不断完善维稳机制,综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后工作打算:
一、重点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食品安全法》、《人民调解法》等新法规。
二、全面排查矛盾纠纷和治安乱点;
三、对农村“两会一队”人员进行培训;
四、完善街道维稳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工作。
二0一一年七月
2.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二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过程中, 政府和农民是两个制度变迁的主体, 一般而言, 政府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农民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但事实上却很难清晰界定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无论是基于经济政治发展, 还是基于国家社会结构的完善, 我国农村目前都是最需要变革的地方, 农民都是最需要帮助的对象, 这一现状决定了政府———尤其基层县镇政府在这场变革中的主导地位, 要求政府和地方政府必须承担主要的推动责任, 主动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中, 德庆县政府于2006年9月在广东省率先建立了“平安德庆乡镇群众工作站” (后按广东省的统一要求, 改建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自2009年5月起, 德庆县投入574.6万元, 建立了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13个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193个村 (社区)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在群众家门口搭建起解决问题的平台, 将调处工作的端口前移到最基层的乡镇、村落, 有效解决了群众上访难的问题, 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最基层。同时, 德庆县还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建设“绿色通道”, 搭建信访信息平台, 让群众信访、反映诉求更加便捷。
德庆县政府主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实践, 生动阐述了处于主导地位的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政府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剖析, 尝试提炼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以供地方政府参考。
二、政府和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是以美国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C·诺思为主创立的。该理论认为, 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种稳定而有效的激励结构, 以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变迁”是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是一个用效率较高的制度代替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 这种替代可以看成是一种社会制度的“生产过程”, 是要支付成本的, 并且费用是昂贵的。除非一种制度安排的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制度创新成本降低使得制度变迁变得合算, 否则不会发生制度安排的变迁。
而制度安排则“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包括“个人的”安排、“自愿合作的”团体安排, 或“政府的”安排。也就是说, 制度创新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和政府, 其中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 在制度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所有制度安排中, 政府是最重要的一个”。这主要是因为:代表国家的政府, 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 因而, “处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地位”, 维护基本的经济结构, 并通过提供其他一系列规则来减少统治国家的交易费用等等。国家作为上层建筑, 对整个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凭借自己的行政权力, 保障现行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变迁, 为个人和团体创新提供了外在制度环境的支持或约束, 这是其他任何组织所不能相比的。尤其是在中国, 政府拥有绝对的政治力量对比优势, 而且还拥有很大的资源配置权力, 能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在不同程度上约束其他社会行为主体的行为, 这就决定了政府是最主要的制度创新主体。同时, 国家作为一个暴力潜能的拥有者, 在使用强制力时能产生规模经济, 并且政府可以凭借其强制力、意识形态等优势来减少或遏制“搭便车”现象, 从而可以比其他组织以低得多的费用来提供新的制度安排。
关于制度变迁比较著名的两种模型是林毅夫先生在《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一文中提出来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这个模型被当作制度变迁理论中的经典而被广泛引用, 并且林毅夫着重强调了“对经济制度变迁中国家的作用给予特别的注意”。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 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 它由个人或一群人, 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在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与诱致性制度变迁不同, 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纯粹因不同选民集团之间对现有收入进行再分配而发生,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并保护产权来换取税收, 由于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作为垄断者, 国家可以比竞争性组织花费少很多的费用提供一定的制度性服务。
我国在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构建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选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某个阶段是选择诱致性制度供给还是强制性制度供给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制约:第一, 一种制度变迁能够降低社会成本。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一致性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如果它能克服“搭便车”之类的问题, 那么它在制度变迁中将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之一, 而一般情况下“搭便车”之类的问题较难解决。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 它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制度变迁, 能以自己的强制力和“暴力潜能”等方面的优势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第二, 是否存在制度供给的主体。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一个人或一群人, 或是一个团体 (集团)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这两类制度变迁模式各有其优势, 事实上, 它们之间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主体集合能否形成, 主要是看新制度的建立能否给制度变迁的主体带来经济利益。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代经济学理论很多都有着相似的观点, 即政府在制度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杠杆。同时, 任何一种制度安排都是需要耗费成本的,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净收益, 必须尽可能选择那种交易成本低的制度安排方式。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安排中, 由于地方政府更贴近地方, 它与当地居民的联系密切, 而且还由于文化的、习惯的、语言的、民族的等等方面的渊源, 使地方政府官员更容易接近当地民众, 也更愿意理解和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 而民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更乐于参与和接受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 地方政府可以大大减少制度创新所花费的成本, 能以较低的摩擦成本加快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从而使我国的制度安排呈现出多态均衡。而且, 地方政府自主的制度创新总是从形式到内容与本地区实际需要相结合, 多角度多层面显现市场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外延, 极大丰富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加速了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制度知识的积累。因此, 制度创新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在国家宏观制度框架下, 以本区域战略规则为指导, 适时创立可操作的具体制度, 并以此为资源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德庆县政府在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的具体制度安排
对于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 从制度供给的主观意愿分析。在制度供给的过程中, 政府要考虑到供给的成本和收益。成本一般包括:规划设计成本、组织实施成本、消除旧制度成本、消除制度变革阻力成本 (阻滞成本) 、经营成本和机会成本等。一般而言, 政府制度供给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提高当地资源配置的效率、解决存在的问题, 加速本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和谐, 实现财政收入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期望通过提供良好的地方公共产品而获得绩效, 赢得上级政府的权力支持和本地居民的政治支持, 实现政治支持最大化。从我国目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来看, 建设和谐新农村、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是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的精神、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 应该能够取得上级政府的政治支持, 现实证明也确实得到了广东省政府的政治支持。只要收益大于成本, 政府是愿意提供该制度安排的。而其制度供给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收益, 关键取决于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程度。因此在和谐新农村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中要求建立一个服务型的地方政府, 以形成政府与市场、社区、群众之间良性和谐的互动关系。第二, 从制度供给的客观能力分析。德庆县政府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 当地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尤其是通过多年来发展贡柑、沙糖桔产业, 整个德庆县已经形成了以贡柑、沙糖桔为龙头的优势主导产业。现在的农民, 柑橘一项收入人均就达1600多元, 柑橘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优势特色经济支柱。当地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德庆县政府具备了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的成本支付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正是因为政府具备了制度供给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设“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 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 及时调处本地农村各类矛盾纠纷,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消灭在萌芽状态。其采取的具体制度安排如下。
1、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运行成本
政府的制度创新要求能实现既定资源条件的优化配置, 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释放各要素的最大潜力, 从而发挥出制度促进经济效益的功能。
为优化资源配置, 德庆县大部分镇的“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都在临街靠圩的地方办公。同时, 各乡镇 (街道) 精心组织, 整合了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国土、林业、妇联等基层维稳资源。工作人员则集结了镇 (街道) 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农办、社会事务所、计生办、国土所等相关部门抽调而来的干部。该做法把基层各种维稳的力量整合起来, 形成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工作模式, 专门为群众申诉、来访提供解决问题的场所, 尽量减少群众进行投诉、咨询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成本。
德庆县政府进行资源整合的制度安排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 能利用政府的力量把基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减少了农民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搜寻、处理信息的费用, 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制度安排, 使其可以比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低得多的成本实施制度安排, 保证制度供给的顺利进行, 解决制度短缺的问题。
2、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合理分工
促进合理分工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建立分工协作责任制, 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考核方式、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 确保制度落到实处。在创建“平安德庆”工作中, 德庆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机制, 形成了统一指挥, 纵向、横向交叉的工作网络, 重点理顺了县、镇、村三级领导机构, 明确各部门、各级、各层次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促进了合理分工。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运作
为强化管理, 规范运作, 德庆县制定了《德庆县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开展法治县创建活动方案》、《德庆县创建法治县 (镇、部门) 评价体系 (试行) 》等文件, 通过了《法治德庆建设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 明确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各项工作任务。
同时, 德庆县委、县政府还编制了《关于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实施方案》、《德庆县村级民主管理责任追究办法》、《德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手册》等“工作指南”。这些小册子立足基层, 面向农村, 是当地典型案例的汇编, 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改变原有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
原有制度安排对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路径依赖方面。所谓路径依赖, 指的是制度变迁的路向对现存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 即存在着制度惯性。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 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或是沿着既定的路径, 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或是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走下去, 并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 要扭转原有的方向就变得十分困难, 往往要借助于外部效应, 引入外生变量或依靠政府体制的改变。
对于那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变迁路径, 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它继续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展下去, 防止无效率因素的干扰。对于那些无效率的路径依赖, 政府要采取多种手段扭转其原有的方向, 发挥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打破无效率制度下的利益格局, 瓦解阻碍制度变迁向高效率方向演进的利益集团,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德庆县政府正是通过建立“平安德庆”的一系列工作, 尤其是在落实“平安德庆群众工作站”的基础上, 建设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 逐步健全完善了民间纠纷调处网络与工作机制, 形成了以综治、司法、派出所、民政、林业、工商、国土资源、计生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有效地改变以往信访部门只接受群众投诉而无权调处, 解决问题还得找相关部门, 但县、乡 (镇) 、村部门各自为政, 往往出现调处不及时甚至搪塞推诿相互扯皮的局面, 改变了以往不利于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路径依赖, 通过发挥地方政府的强制力优势, 提供了适合解决当地农村矛盾纠纷的制度供给, 推动制度变迁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 “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把基层各种维稳力量统筹起来, 形成了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联动模式。
四、启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该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 政府不应当过度从事盈利性或竞争性的事业。并且, 在决策程序上, 应强化规范公共选择机制和预算监督约束机制, 保证高效率地向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在具体的制度安排中, 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提供制度服务, 减少行政干预。
1、政府以较低的成本, 快速实施制度供给
由于政府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强制力,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实施制度供给。德庆县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 依靠政府的力量, 在较短的时间内, 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农村矛盾纠纷的解决场所, 把基层各项维稳资源进行整合, 提供制度安排, 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的群众主体。
2、政府改善公共交易设施, 降低搜寻成本
公共交易设施的不足, 会使农民面临高昂的搜寻成本。我国大部分地区, 尤其是山区的农民 (德庆县也是山区)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或交通不便利, 农民对政策信息、法律掌握的灵敏度不够, 在发生矛盾纠纷时, 对法律政策了解不多, 这也影响了他们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 使得农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意识比较低, 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积极性不高, 而且容易积聚不满情绪。同时, 由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户生产经营分散, 组织化程度很低, 市场竞争力低下, 使得农民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政府应当提供适当的公共品服务, 尤其要为农民提供较为便利的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咨询相关法律的地方, 降低农户信息搜寻成本及因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所导致的成本
3、政府经济行为的责任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自由交换的权利经济, 它客观上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充分保护和尊重市场主体的权利, 即不得随意侵犯市场主体在法律范围内实现和处分自己利益的权利。而一旦政府行为不当, 就侵害了市场主体的权益, 这就必然要求确立和完善政府的责任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该对自己的职责有很好的定位, 应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原则。一方面, 将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 交给市场、群众去做。另一方面, 在必要的条件下, 在群众无法单独做的事情上, 采取措施, 进行引导和培育, 提供合适的制度安排, 共同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 尽量减少农村的矛盾纠纷。
摘要:如何建立高效的制度体系, 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 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也是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政府制度变迁的演变历程, 阐述了地方政府可选择的具体制度安排, 并以德庆县率先建立“群众工作站”, 进而发展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工作站) ”为切入点, 总结了德庆县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制度创新, 有效化解当地各种矛盾纠纷的成功经验, 可供地方政府借鉴参考。
3.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三
一、毫不松懈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要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积极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动菜篮子产品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尽快改变抗灾能力弱的局面。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成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把加快良种培育、做大做强种业作为战略举措来抓。抓好农业机械装备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
三、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要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四、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推进生态建设,推动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推动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
4.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四
工 作 总 结
今年以来,我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暨平安建设工作在旗政法委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平安希伯花,争创左中最安全地区”为主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突出问题,健全了组织机构,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狠抓了防范措施的落实,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加强综治领导,健全责任机制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暨平安建设工作,与经济工作统筹安排、同检查、同验收,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与嘎查村干部工资挂钩并制定了奖惩办法,充分发挥了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机构。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制,年内党委四次专题研究综治工作,认真分析了我镇社会治安形势,制定了工作计划,与嘎查村、机关站所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化管理责任状》,形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好局面。
二、认真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旗委、政府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我镇始终坚持“抓源头、抓根本、抓基础和边排查、边化解、边整治”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苗头隐患,深入实际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梳理、大调处、大化解、大整治活动,依法有效地化解和调处了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地防止了群体性和集体 上访事件的发生,使全镇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今年共受理群众来访13批次51人次,与去年相比有了明显下降。到镇政府集体上访6批31人次、到旗上访4批5人次、到市上访3批15人次,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4起、调解14起、防止群众性上访3批21人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矛盾化解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加大“严打”政治工作,保证社会秩序的持续稳定 在巩固去年严打成果的基础上,镇派出所采用集中攻坚,打击暴力犯罪,追逃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镇共发生刑事案件7起,侦破3起,同时抓获现案逃犯3人和网上逃犯3人。受理治安案件42起,查处38起;治安处罚52起,治安拘留25人,劳动教养2人,调解纠纷18起。各类案件的破案率都有所提高。在打击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中我镇按照旗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严厉打击和有效控制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使全镇邪教和非法宗教人员明显减少。
四、进一步加强治安联防工作
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我镇全面加强了群防群治工作,各嘎查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组建联防队,坚持全年联防和季节性联防,采取村干部轮流带班,联防队轮流值班巡逻的联防机制。认真落实了农村牧区“平安互助网”建设,全镇三个嘎查村办理了“平安互助”业务,安装广播12个、办卡1000张,有效地防止了被盗、火灾等案件的发生。并建立了治保主任月例会制度,通过月例会,沟通了治安信息,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村民有了安全感。在狠抓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根据全镇《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专题召开了会议,安排部署了校园安全工作,制定了校长亲自抓,专职保安巡逻制度,镇政府成立了派出所、综治办、2 司法所及离退休等人参加的执法队,进一步加强了学校及周边防范工作,有效地防止了不安定隐患问题的发生。
五、积极开展了平安创建工作
按照新一轮平安建设的要求,我镇扎实开展了创建“平安希伯花”活动,全镇安全系数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平安防范新体系和新机制,通过开展各项活动,镇政府建立了综合治理工作站和矛盾纠纷排查小组工作站。在四个嘎查中设立了综治工作站和警务室、聘请30个协警员,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28个嘎查村共挂牌28个,站所挂牌8个,在此基础上我镇采取多种方式,扩大了平安建设的宣传面。通过3月份宣传月活动,刷写标语口号56处,交通路口设置永久性大型宣传牌4处。以希伯花嘎查为中心的19个嘎查村秧歌队和珠日河忙哈嘎查文艺团,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大力宣传了平安建设意义目的。全镇树立“平安家庭”示范村4个,“平安家庭”示范户560个。目前,全镇已形成了浓厚的平安创建氛围,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达到100%。
六、加强了自身建设
镇党委、政府充实调整了镇综治委人员,并配有一名专职综治副主任,聘用2名人员,配备一部电话,一辆面包车,投入资金1万元。达到了有专门的办公室,有专职工作人员,有专职活动经费的要求。确保了镇综治办的正常运转,并有效的发挥作用。
5.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五
柳毛湾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柳毛湾镇镇党委、政府热烈县领导于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综治维稳中心的工作!
柳毛湾镇位于沙湾县东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距县城55公里,东临农八师146、147团,北跨玛河古道,呼克公路横贯全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全镇辖区面积17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6万亩,共有18个行政村,30个企事业单位,总人口12000余人,有汉、维、回、哈等七个民族组成,汉族占总人口的95.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
我镇交通便利、小城镇功能日渐完备、经济活动繁荣,经济发展稳步加快,面对复杂严峻的镇域环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贯彻“基层基础建设年”这一主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着力推进综治维稳中心建设,以“五联六统一”工作机制为载体,发挥“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维稳作用,加大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力度,夯实综合治理基础工作,形成了党政齐抓,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纵横协调的维稳工作格局,确保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一、综治维稳中心组建情况
一是资源整合,集中优势,增强了工作力量。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3次专题会议就综治维稳中心建设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主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根据沙湾县委政府政法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加大基层基础建设,结合柳毛湾镇实际,成立了综治维稳中心,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工作人员共12名。机构包括司法所、信访办、综治办、武装部、统战部、民政办、社保所等。
二是提供资金支撑,认真组织实施。为整合资源镇党委重新调整了办公场所,将政府办公楼一楼设置为综治维稳中心进行集中办公,对镇综治维稳中心建设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列支,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给综治维稳中心配齐了桌凳、电话、电脑、传真机、车辆等办公设备,认真制作维稳中心工作制度和流程表并全部上墙,不仅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对各工作岗位的职责清楚,而且使工作过程更加的透明化,为维稳中心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以“五联六统一”工作机制为抓手,稳步推进综治维稳中心工作有序展开
我们依托综治维稳中心工作平台,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和平安创建网络,不断完善以联调、联防、联动、联治、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规范运行。
在人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上,实施联调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疏导化解直接到镇要求调处或其他部门转入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重大疑难或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纠纷,由中心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解决。今年以来,镇综治维稳中心共调解纠纷34起。
在社会治安治理上,实行联防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集中排查矛盾纠纷和各类隐患,并进行分类,提出处理处置的初步方案或建议。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建立健全上下结合的治安联防网络,组织治安巡防,各站所、村队参与区域联防、协防。我镇18个村队均成立了不少于10人的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治安巡逻小分队,负责日常巡逻工作。以派出所为牵头,在镇区从退伍军人中聘请了10名巡逻员。在“7〃5”敏感结点时期,对镇区重点单位进行巡逻联防,全镇用于联防支出达5万元。在特殊时期和节假日,镇综治维稳委员会分成三个督查小组,分别对镇区以南、镇区以北和镇区各村队进行治安巡逻值班督查,对执行不利的村队予以批评教育,在全镇形成了大的维稳网络,实现了维稳全覆盖的大格局。
在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实行联动机制。综治维稳中心人员统一开展工作,统一调配使用,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启动应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
在开展集中整治工作中,实行联治机制。镇综治维稳中心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定期对村队、站所各种突出问题组织摸排、梳理辖区内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确定重点整治单位,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并积极配合上级部署的“严打”斗争和各项集中整治行动,保障了镇区的社会大局稳定。
以“十星级”文明户评比为载体,在镇区积极开展以平安建设为总体目标的平安乡镇、平安村队、平安站所、平安清真寺、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和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联创机制联创活动。同时,把流动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人员安置帮教、法律宣传服务等作为创建的重要内容,丰富创建内涵,提高创建实效。
三、管理创新,程序规范,综治维稳效果明显。
我们在开展综治维稳中心管理工作实行“六统一”、“三结合”,并通过议事卡、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和“四个一”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进行综治维稳工作:
一是运行程序“六统一”。即统一受理:在综治维稳中心统一受理各类村级调解组织上交案件、信息渠道反馈案件、临时性突 发案件以及其他渠道转送案件,填写受理登记表。统一分流:中心受理纠纷或案件后,根据其性质填写包案通知书、分流通知书,由中心主任签批,矛盾纠纷送交镇分管领导全程督办:案件根据其性质,级别轻急缓重可调处的交心办理,应由村级调处的案件交给所属村办理,涉及县级及以上部门办理的案件由中心报请上级相关部门处理。统一排查:镇维稳中心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对涉及到农村的生产、生活、行政执法引起的矛盾和信访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登记,并及时按工作流程进行解决。统一协调:需要其他单位配合处理的疑难纠纷和治安问题,由单位提出意见,报中心主任同意后组织协调相关单位集中办公,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解决。统一督办:承办单位未能及时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向全镇印发督查通报。统一归档:对已办结的各部门案件或纠纷资料,由中心统一收集、整理、归档。保证各类纠纷、案件调处不打乱仗,规范运行。
二是服务中心 做到“三个结合”。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作用,我们还探索综治维稳中心对党委政府工作的“三个结合”,即综治维稳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结合。会同相关部门对群众的困难进行分门别类,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为群众争取权益,另一方面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通过 “三个结合”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自镇综治维稳中心成立以来,我镇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以“心连心”文艺演出为主线,主抓综合治理宣传,举办下村文艺演出、夏季文化周专题文艺晚会等、在丰富全镇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文艺晚会及活动中穿插综治知识提问、竞猜等向农牧民宣传,使综治维稳工作做到每周、每月的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各位领导!我们镇依托综治维稳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依法办事,矛盾纠纷快调解,热点难点早解决,纠纷隐患早消除,真正把中心建成了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各类隐患、调处矛盾纠纷和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平台,有利的保障了区镇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2010年,镇矛盾纠纷34 起、同上年下降24%,信访案件37起、下降16%,立刑事案件16起、破获8起、同上年下降18 %,立治安案件42起、破获41起、同上年下降22%。我镇的综治维稳中心正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稳定的社会环境为镇域经济的大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开创综治维稳工作的新局面。
柳毛湾镇综治维稳中心
6.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分散经营的农民如何尽可能的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更好的地走向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专业组织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服务中心,于 2009年11月在筹备阶段,为了更好的为农民服务,组织科技下乡共计56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养殖方面解决所需的技术问题,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新的种植技术、为保持粮食增产奠定基础
会员服务中心专家团,针对今年春天长期低温多雨,致使农作物播期推迟20天以上的严重农情,研究了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先后在双城、阿城、呼兰、宾县、通河、虎林、抚远、绥滨、友谊农场、五常、兰西、巴彦等二十六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示范推广情况如下:
1、大豆:今年春季低温多雨,大豆的播种期也相应推迟,由于地温低大豆的出苗率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示范户的大豆出苗齐、叶片厚颜色鲜艳,生长势强、茎粗;生长中期遇到干旱,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地块的秧棵,叶片不卷曲,生长势强,叶片厚颜色鲜艳。后期开花早,开花多,授粉完全,瘪粒少,三粒荚品种出现20%的四粒荚,活棵成熟,比相同品系相同播期的大豆早熟5到10天且抗倒伏。增产高达15—20%。与采用其他方法管理的相同品种相比,田间表现差异明显。
一、水稻:今年春节低温多雨,水稻常规育苗后出现出苗不齐、苗弱、立枯病发病严重等现象;而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稻苗出苗整齐,叶片肥厚、稻苗茁壮,立枯病的发病率为零。由于今年的气候条件特殊,除草剂药害非常普遍且严重,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对药害的解除效果极佳;后期个别品系的水稻的稻瘟病发病率极高,而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地块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稻瘟病的发生。
由于今年前期低温而水稻拔节期全省温度大幅度的又高于往年,而施肥方法没变,则造成了肥力集中挥发造成稻秧徒长,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而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地块,倒伏现象极轻。
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后,稻粒比相同播期、相同品种的水稻早熟5—7天,且活棵成熟。籽粒饱满,授粉完全,瘪粒少。增产幅度在15%左右。
3、玉米:今年春节低温多雨,玉米的播期推迟了20多天,有的地块甚至推迟了25天之多,但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玉米,出苗后很快就赶上了早其好几天拌种的玉米苗的高度,而且其茎杆明显粗于其它玉米苗。整齐度非常好。呼兰方台镇小宛家村播种后遭受了雹灾,一般地块的出苗率只有50%而且小苗发黄瘦弱。该村民王福友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给玉米种子拌了种。结果遭受雹灾后,出苗率高达75%,而且秧苗粗壮油绿,显示出极强的生长势。玉米生长中期出现高温干旱,使用其它管理方法的玉米叶片出现卷曲现象,而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地块叶片平展,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抗旱能力。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玉米无论地块好坏,生长势没有差别,且全部活棵成熟。授粉完全,不秃尖。玉米增产幅度在18%—20%。
4、蔬菜上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植物生长势增强,分枝能力增强,叶片增厚,产量增加明显。抗病能力极强。
1、哈尔滨市道里区大赵家村的王军在紫花油豆秧棵上喷施了《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一周后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比对照多采收50%的豆角。后期比对照田多采收了一茬豆角。
2、红旗乡石曹村徐洪奎喷施在大白菜上,其长势可以赶上10天以前拌种的白菜,而且表现出极强的抗病力。
在发展过程中合作社服务中心本着,加强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服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紧紧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社一业”产业格局,实施名牌战略,大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热忱的欢迎黑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我们携手,同时也诚挚邀请各行业精英、学者及热衷于绿色农业的农民朋友加入我中心。共同创建黑龙江省绿色农业的美好明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分散经营的农民如何尽可能的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更好的地走向市场。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强完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专业组织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服务中心,于 2009年11月在筹备阶段,为了更好的为农民服务,组织科技下乡共计56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养殖方面解决所需的技术问题,并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新的种植技术、为保持粮食增产奠定基础
会员服务中心专家团,针对今年春天长期低温多雨,致使农作物播期推迟20天以上的严重农情,研究了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先后在双城、阿城、呼兰、宾县、通河、虎林、抚远、绥滨、友谊农场、五常、兰西、巴彦等二十六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示范推广情况如下:
1、大豆:今年春季低温多雨,大豆的播种期也相应推迟,由于地温低大豆的出苗率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是示范户的大豆出苗齐、叶片厚颜色鲜艳,生长势强、茎粗;生长中期遇到干旱,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地块的秧棵,叶片不卷曲,生长势强,叶片厚颜色鲜艳。后期开花早,开花多,授粉完全,瘪粒少,三粒荚品种出现20%的四粒荚,活棵成熟,比相同品系相同播期的大豆早熟5到10天且抗倒伏。增产高达15—20%。与采用其他方法管理的相同品种相比,田间表现差异明显。
一、水稻:今年春节低温多雨,水稻常规育苗后出现出苗不齐、苗弱、立枯病发病严重等现象;而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稻苗出苗整齐,叶片肥厚、稻苗茁壮,立枯病的发病率为零。由于今年的气候条件特殊,除草剂药害非常普遍且严重,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对药害的解除效果极佳;后期个别品系的水稻的稻瘟病发病率极高,而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地块极大程度的降低了稻瘟病的发生。
由于今年前期低温而水稻拔节期全省温度大幅度的又高于往年,而施肥方法没变,则造成了肥力集中挥发造成稻秧徒长,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而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地块,倒伏现象极轻。
用植物生长平衡剂后,稻粒比相同播期、相同品种的水稻早熟5—7天,且活棵成熟。籽粒饱满,授粉完全,瘪粒少。增产幅度在15%左右。
3、玉米:今年春节低温多雨,玉米的播期推迟了20多天,有的地块甚至推迟了25天之多,但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玉米,出苗后很快就赶上了早其好几天拌种的玉米苗的高度,而且其茎杆明显粗于其它玉米苗。整齐度非常好。呼兰方台镇小宛家村播种后遭受了雹灾,一般地块的出苗率只有50%而且小苗发黄瘦弱。该村民王福友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给玉米种子拌了种。结果遭受雹灾后,出苗率高达75%,而且秧苗粗壮油绿,显示出极强的生长势。玉米生长中期出现高温干旱,使用其它管理方法的玉米叶片出现卷曲现象,而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地块叶片平展,正常生长,显示出极强的抗旱能力。使用《植物生长平衡剂》拌种的玉米无论地块好坏,生长势没有差别,且全部活棵成熟。授粉完全,不秃尖。玉米增产幅度在18%—20%。
4、蔬菜上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植物生长势增强,分枝能力增强,叶片增厚,产量增加明显。抗病能力极强。
1、哈尔滨市道里区大赵家村的王军在紫花油豆秧棵上喷施了《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一周后喷施《植物生长平衡剂加德威乐液体肥料》的比对照多采收50%的豆角。后期比对照田多采收了一茬豆角。
2、红旗乡石曹村徐洪奎喷施在大白菜上,其长势可以赶上10天以前拌种的白菜,而且表现出极强的抗病力。
7.2010年海域管理工作要点 篇七
2010年, 全国海域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整顿秩序, 控制规模, 合理利用”的重要批示, 通过“区划统筹、规划引导、计划调节、市场配置”等手段, 以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围填海管理为重点, 全面推进海域管理各项工作, 切实提高海域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 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和沿海地区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围绕综合协调海洋开发利用的职责, 修 (编) 制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 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开展海洋功能区划重大专题研究, 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送审稿) 》。
(二) 沿海省 (区、市) 全面开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年底前完成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和上报工作。
(三) 沿海省 (区、市) 加快海岸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年底前完成规划成果。
(四) 在局部海域开展海岸和近岸海域综合整治与修复试点工作, 建立完善的海岸和近岸海域整治与修复技术体系。
二、围绕规范管辖海域使用秩序的职责, 加强区域用海和项目用海管理, 完成海域勘界工作
(五)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建设用海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自然淤涨型海涂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的通知》, 加强区域建设用海和区域农业围垦用海管理。
(六) 进一步规范项目用海申请审批, 主动做好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相关项目的保障工作, 保障国家能源和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海洋产业的用海需求。
(七) 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建设项目用海预审的有关规定, 加强建设项目用海预审管理。
(八) 按照《物权法》的规定, 出台海域使用权登记工作规程, 逐步建立专人负责的海域使用权登记岗位责任制。
(九) 加快省际间海域行政区域划界方案的协调或裁决工作, 报国务院审议。
三、围绕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实施围填海计划和用海面积控制指标管理
(十) 国家海洋局提出每年的全国围填海年度总量建议和分省方案, 按程序纳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十一) 制定《围填海计划管理办法》, 建立中央和地方围填海年度计划台帐管理。
(十二) 制定和出台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 制止盲目圈占、浪费海域资源, 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域资源效益。
四、围绕海域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
(十三) 开展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实施情况评价工作, 探索建立海域使用金标准动态管理机制。
(十四) 制定《海域使用权招标拍卖管理规定》,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海域资源中的作用。
(十五) 规范海域使用权转让、抵押和出租等工作, 积极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 提升海域使用权的物权地位和价值。
(十六) 开展海域价值评估试点, 研究制定评估技术规范, 建立海域价值评估管理制度。
五、围绕稳定渔民养殖用海海域使用权, 加强养殖用海管理, 维护沿海地区社会安定
(十七) 以海区为单位开展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经验交流活动, 研究制定加强养殖用海管理和示范县建设的政策措施。
(十八) 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中, 要充分考虑渔业用海需求, 尤其是传统渔民养殖用海需求。
(十九) 积极推进渔民养殖用海抵押登记和小额贷款工作的广泛开展。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养殖用海收回补偿标准和安置政策。
六、围绕提高海域管理能力建设, 大力推进海域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二十) 在局属有关单位成立专门的海域管理技术支撑机构, 逐步造就一支围绕管理、服务管理的科研队伍。
(二十一) 开展“海域使用论证报告质量年”活动, 修订《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管理规定》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全面提升海域使用论证工作质量。
(二十二) 扎实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业务化运行, 进一步加强各级数据库建设和管理, 完善业务体系。
(二十三) 全面开展对区域用海规划以及所有在建围填海项目的监视监测。
七、围绕提高海域管理依法行政水平, 完善海域管理法制建设, 开展海域管理宣传培训
(二十四) 开展《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条例前期研究和起草工作。制定海上人工构造物管理规定, 加强对特殊类型用海进行管理。
(二十五) 启动《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修改工作。出台进一步加强铺设海底电 (光) 缆管道管理的文件, 总结和规范现有的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
(二十六) 集中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观, 严格管理围填海”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 重点宣传围填海管理的主要政策及2010年围填海管理计划实施情况。
(二十七) 配合人事部门, 分期开展市、县两级海域管理干部大培训, 切实提高各级海域管理干部依法行政水平。
八、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 进一步加强海域使用管理领域的反腐倡廉
(二十八) 建立健全海域管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在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区域用海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海审查等工作中, 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二十九) 加强对用海规划、项目用海的审查、论证、评审、审核、报批、海域使用金征收和减免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 防止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8.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八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药管理机构,要继续加大对《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和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对辖区内农药经营人员要普遍开展一次培训,提高经营人员业务素质,增强经营人员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采取多种方式面向农民搞好宣传培训,提高农民识别假劣农药、标签不合格农药的能力和安全用药水平。
二、加强农药登记管理和广告审查工作
省农药检定所要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要求,加强对全省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登记工作的指导,切实做好农药登记资料初审和田间药效试验资料初审工作,完成农业部下达的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残留试验、农药安全性监测与评价项目等工作任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向县(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决定》(吉政发[2005]33号)和《农药广告审查办法》,切实做好辖区内刊播的农药广告审查工作,配合工商部门做好农药广告监督管理工作,防止虚假广告坑农害农。
三、强化农药市场监管工作
按照农业部部署,2010年继续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各地要在“農药市场监管年”活动中,按照省农委《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详见附件)的要求,切实做好辖区内农药市场监管工作,落实农药市场监管责任。对当地较大的农药批发市场、县际间和城乡结合部农药市场、乡镇、村屯农药经营商店要进行重点监管,配合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照经营农药和流动商贩销售农药的违法行为。加强高毒农药监管,凡经营高毒农药的,一律要建立营销台帐,实行高毒农药经营使用可追溯管理。建立农药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强化农药标签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标签严重不合格农药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对农药生产企业监管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标签的监管工作,强化源头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开展定期监督抽查,指导和督促农药生产企业做好产品质量和标签自律工作,抽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警告和依法处理,确保企业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五、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搞好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宣传、培训和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农业生产用药使用管理,强化对种子加工企业种子包衣用药监管。各地要及时掌握农药使用事故发生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药使用事故调查和协调处理工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六、做好中德合作废弃农药管理项目年度工作
由农业部牵头我省参加的“中德合作废弃农药管理项目”一期工作已经结束,经两国政府批准,项目延期三年零八个月。榆树、桦甸、公主岭、梅河口、前郭等五个项目实施县(市)要按照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经费支持,在省中德项目办的指导下,做好一期项目中已收缴的废弃农药销毁工作,完成项目年度工作任务。
七、加强领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9.2010年第一季度综治工作汇报 篇九
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综治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以“平安李官”建设为目标,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狠抓平安建设的各项措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群众创造了一个和谐、温馨、安全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繁荣发展。现将10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季度工作情况
(一)集中财力、物力,规范镇综治工作中心。
我们在镇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100万余元,新建了综治工作中心,做到了综治维稳工作联抓联动联管,实现了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的初衷。
一是阵地宽敞条件好。镇综治工作中心有12间办公室在一起联合办公,办公室装饰整洁,办公设施齐全,中心专门办公室达到六有(即:有独立的办公室、有办公桌、有档案柜、有电脑、有打印机、有门牌)。
二是组织网络健全实。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设注重实效,突出实战。中心主任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主持中心日常工作,综治办、信访办、610办、司法所统一在中心合署工作,共享信息,共同研究解决措施。
三是制度完善全上墙。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健全了各类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其中组织网络图、中心办事规程、信访接待流程、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值班制度、纠纷调解细则、信访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喷绘上墙,包括中心工作人员照片、电话也一并公示上墙,使中心办公场所既美观又实用,既做了公示宣传,又便于群众办事。
(二)、落实“三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镇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1-
同时明确各村主要负责人就是平安创建第一责任人,并由一名两委成员任综治办主任,抽调专人从事这项工作,真正在镇村两级建立起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基层综治队伍。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今年2月27日,我们召开了全镇的平安创建工作大会,与各工作区、村、部门、企业签订了《2010综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另外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创建宣传栏,各类宣传块板110个,悬挂宣传横幅120幅。镇党委政府还投入10多万元在镇驻地制作永久性户外宣传牌5个,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进一步完善制度,创新措施,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专项整治有序开展,平安行业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迅速开展八项打击专项行动。李官镇及时召开了八项打击行动专项动员会,成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八项打击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八项打击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全面铺开打击整治工作,迅速在全镇掀起专项行动和整治活动高潮,形成严打整治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二是认真开展十项秩序整治活动。清除各种不安定隐患,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10年来,我们始终把专项整治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负责“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组织公安、治安、交通、广电、国土等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周边、烟草专卖、建筑市场、专业市场、道路交通、金融秩序、企业周边、网吧秩序、落后村社区和卫星电视等专项秩序进行了综合整治,责成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对滨河大道沿线的采砂场进行查封整顿。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增强群众的交通意识,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三是深入开展平安行业创建活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坚持注重长效、注重落实、注重提高、注重创新,广泛深入地开展平安行业系统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各行各业的安全稳定促进社会全面持续稳定,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扎实开展基础工作,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是突出治安网络建设。我们突出抓了村级站岗巡逻。实行了“日检查、周通报、月汇总”制度。在加强村级站岗巡逻的基础上,成立了治安联防中队,由镇财政保证其工资待遇。在配齐巡防力量的基础上建立了7个警安联勤室,真正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
二是加大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口的管理力度。组织公安派出所,对各村社区的暂住人口管理员进行研究确定,按照每人每年10000元的标准,由镇财政落实管理经费。在完善制度、配齐人员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出租房屋、暂住人口情况进行详细摸排,并登记造册。镇派出所对暂住人口办理暂住证,实现了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出租房屋底子清、情况明,保证不漏管、不失控。
三是重视治安落后村整治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继续开展治安落后村社区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出台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工作措施,成立了集中治理领导小组,对三个落后村进行仔细排查,对所存在的治安、信访等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出详细的整治方案,努力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限期解决。通过集中整治,落后村的工作进一步得到转化。
(五)、狠抓创建工作措施,提升平安创建的技防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治安保险”工作。镇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治安保险”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治安保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指导以村为单位负责投保人的具体投保工作,并监督“治安保险”保费资金的筹集管理工作,设立了专门帐户。2010年以来,全镇共进行理赔23起,赔偿额二万余元,通过保费及
时缴纳、案件及时理赔的良性运转,加深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治安保险”的认识,“治安保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二是加强“电子监控”建设。我们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多方面筹集资金,目前在派出所安装了二级监控平台,从而构建起以电视监控系统、警务室建设为主体、覆盖全镇、标准规范统一、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社会治安技术防范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全镇治安防范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六)、统筹五项工作,全力推进平安建设
一是普法宣传有力度,氛围浓厚见成效。我们以“五五”普法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通过出动宣传车、悬挂过街帘、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普法资料、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面向群众进行普法宣传,使法律政策宣传教育真正贴近群众、走进家庭,形成了“人人学法、人人懂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是社区矫正有秩序,安置帮教有落实。我们将社区矫正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成立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矫正工作意见》,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教育,不定时进行座谈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掌握家庭情况及社会表现,帮助解决其在生活、家庭、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对刑释、解教人员,制定安置帮教措施,注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减少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
三是矛盾调解有办法,抓好调解促和谐。我们通过优化组织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调解工作机制,将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调处化解在基层、在萌芽状态。一是健全了“三位一体”调解体系,进一步完善镇、村调解网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二是提高镇村干部的调处纠纷矛盾的能力。我镇大力加强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和村调解室的硬件建设,给镇、村调解室组织制度统一上墙,资料统一归档,使90%以上的矛盾纠纷在村
调解,今年第一季度全镇各级调解组织排查出34起矛盾纠纷,调处33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有力维护了全镇的社会稳定。
四是信息平台设备齐全,信息填报准确及时。我们配备专用微机和综治信息管理人员。依托政府内网连接运行综治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到专网专用,及时收集综治信息,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及时上报。
五是高度重视见义勇为基金募捐活动。制定了《李官镇关于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募集工作的建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组织镇机关、镇直各部门、企业、村居进行募捐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重点搞好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将驻地村的电视监控与派出所联网,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同时,督促有关镇直部门及企业新上监控设备,力争实现90%的党政企事业单位完成电视监控设备的安装。
(二)、坚持镇村两级站岗巡逻制度,加强人防建设。今年对各村的电子巡更系统进行维护,凡不能用的,统一修理,以切实加强人防建设。
(三)、继续以打开路,保持“高压”态势。以公安派出所为主,集中开展打击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现象。
(四)、深化开展平安行业创建及开展平安企业创建活动。重点落实平安行业创建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考评规定。
各位领导,李官镇委镇政府在2010年的工作中,将坚决按照区委、区政府、区政法委的安排和部署,认真抓好平安创建工作,将李官建设成“平安、和谐、生态、文明”的新李官。
中共李官镇委
李官镇人民政府
10.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十
自查汇报材料
本学期我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已顺利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工作,于正月十六(3月1日)正式上课,现对开学初的各项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常规管理方面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我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提前谋划,及早部署,于正月十一日上午召开了辖区学校校长会议和全体教师开学预备会,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做好新学期开学筹备工作。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知识读本,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
2、认真做好防辍控流工作
为确保学生不流失,让返乡农民工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和留守儿童少年及时入学,我校成立了防辍控流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班主任专题会议,组织班主任开展家访活动,摸清学生思想动向。确保学生不流失。
3、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本学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开展集体备课,确保超前一周备课。我校于3月1日(正月十六)上午正式按课程表开学上课。
4、后勤保障工作
学校总务处在开学之前及时按上级要求分别领回了教材和薄本,采购可必须的办公用品,如:三角板、圆规、直尺、黑板擦等,为教学工作做好了充分的保障工作。
5、毕业班教学工作
根据本学期的实际情况,我校教导处针对九年级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周密安排,确保毕业班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二、安全及卫生工作
1、学校在2月24—27日对校园内的校舍体育设施用电设施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细心查找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师生在校园内安全工作和学习。
学校安全员组织师生开展以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和道路安全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
2、学校团委和政教处组织学生会对全校卫生进行一次集中大扫除,清除公厕、办公室、教室等场所的垃圾死角,对校园进行全面消毒,从源头上确保流行性疾病不传播。
3、及时谋划,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本学期总务处在校园绿化方面重点做以下工作:①做好主干道两侧副路的铺设美化;②给教学楼后两侧的草坪修设护栏;③栽种各种花草,修剪树木,提高育人环境。
三、收费管理
我校在收费方面严格按皖政秘【2010】101号和界教计【2010】1
号等文件规定的标准进行,并在公示栏内设立永久性的公示,接受社会的家长的监督,票据一生一张,且无任何的搭车收费现象。对贫困家庭学生和艾滋病患者子女给予适当减免,对贫困生建立资助档案。
四、规范办学行为
1、积极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入学。
2、中小学生的教辅用书征订完全按市教育局要求,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每生一套。
五、中职招生
我校本学期积极宣传中职招生的有关政策,鼓励优秀毕业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目前已有2人去高职中就读。学校已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奖励机制,想方设法确保完成此项工作。
六、工作思路
本学期我校以教育局2010年“一个中心、两个推进、实现三个提高、达到四个加强”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强化三个队伍管理,即校长队伍,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界首市段寨中心学校
11.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 篇十一
一是深入开展“科技之春”和“科普赶大集”活动,进一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2叭。年4月,由府谷县科协牵头,130多名科技人员和科普工作者参与,通过宣传车流动宣传、设立咨询点、散发宣传资料、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会、科普挂图展、义诊服务、横幅标语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共散发资料8.7万余份,推广优良瓜菜品种16种,1000多袋,发放科普书、光盘150多册(张),医疗卫生、计生义诊咨询服务250多人次,发放计生药具2000多份,展出挂图、展牌70余块。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县人大主任王爱清、县长王效力、县政协主席段裕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雪梅等领导对科普宣传活动十分重视,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县科协还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府谷科协组织农林、科技、文化、卫生等16家成员单位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分三个小组到新民、孤山、黄甫、麻镇等6个乡镇开展了为群众送技术、送文化、送医药活动。
二是继续加大科普宣传,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新建府谷县科普网站,在府谷电视台开办《科普大蓬车》专栏,拓宽科普宣传信息面。更新全县35个科普宣传画廊,新建农村和社区科普画廊30多米。在县城最大的河滨公园新建了总长40米的科普画廊,每两个月更新一期内容,有力地宣传了科普知识。同时,还创办了《府谷科普》月刊,主要宣传科普活动、科普知识、典型示范等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反应良好,影响较大。
三是认真搞好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示范户建设工作。府谷县科协在工业科普基地重点抓了发电、金属镁、兰炭、水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降耗方面的调研、评价。府谷县科协组织专门人员到山西、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考察、调研了部分高耗能企业的生存现状、发展前景、最尖端的生产工艺等,对府谷县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指导。农业方面,重点抓了六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即地膜花生示范基地、瓜菜示范基地、小杂豆示范基地、瓜粮薯套种示范基地、小杂粮示范基地、花生米深加工。主要做法是引进优良品种、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灭虫、提高单产。今年,科协还培养了20多户农村科普示范户,他们在全县农村有力地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年共争取资金100多万元用于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深化普及抓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声有色。府谷县科协在府中、二中、一完小、二完小、三完小等学校,通过科普知识大赛、科普讲座、创新大赛、智力“七巧板”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组织明德小学到榆林市参加机器人大赛,获得小学组优秀奖,指导教师杨甫国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
【2010年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10年政务中心治安综治工作年终汇报10-17
乡镇综治中心工作汇报07-05
2010年社区综治工作述职报告09-04
2010年国税社会综治平安创建工作总结10-11
鱼山中心学校2014年综治安全工作计划10-12
xx镇2010年平安建设暨综治工作总结07-31
街道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年度综治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范本!!)(推荐!!!)11-11
年度综治工作总结汇报08-13
某某镇综治工作汇报材料10-01
某职教中心综治办工作总结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