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2024-08-31

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精选12篇)

1.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一

《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教学思路

一、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是要简单明确,紧扣主题。导入时,可以回顾歌诀,可以读读“词语加油站”中的词语。如:一年级《堆雪人》:白雪皑皑、高兴地说、可爱的雪人、虽然......但是........二年级《因小失大》:天高云淡、金光闪闪、伤心地说、呆呆地望着、一边……一边…..等等描写环境、动作、神态等词语和关联词。要鼓励学生在看图说话时要用上这些词语,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好的词语。

二、出示题目(板书)

(歌诀第一句:一看题目记心上)

提问: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三、看图说话(歌诀的二、三、四句)

1、概括内容:

出示书中图片,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概括的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如果是连环画的图片,要引导学生一幅一幅地看,再整体概括地说。(从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结果几个方面)

2、观察和想象

按照“说图四步”详细地看图说话:

(1)这幅图的题目是什么?

(2)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3)图中主要的人物是谁?(起名字)次要人物是谁?

(4)说主要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环境等。

在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观察画面上的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同时,说话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指名说、自己练习说、同桌互相说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说话的机会。

3、把故事加上开头和结尾。

歌诀中“走出画面去何方?前后联系想一想。”画面上的人物在进入画面前,可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想?怎么说?在走出画面之后,可能到哪里去?这样,加上故事的 开头和结尾,把故事更加完整地讲述下来,静止的画面也就变活了。

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师生要进行评议,特别是教师的评议要以激励为主。、四、写话(二年级)

一般都是写故事主要部分的一个片段,教师可以给学生加上一段提示语,(如《因小失大》中:正当小猴子转身要捡回那一捧豆子时.......)让学生把自己刚才说的话写下来。根据需要,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五、课堂总结:

根据本课内容,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Power by YOZOSOFT

2.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二

在看图写话中, 要想让学生会说会写, 就得先让学生学会看。指导学生学会看图的顺序, 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通过仔细的观察, 弄懂它所表达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能准确和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指导看图上下功夫,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1、仔细观察, 判定时间。

时间的判定需要学生把图片内容提示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综合分析。要想判定图片的时间, 需要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图像能代表时间, 这要有一个生活的积累。举例说明:图片上的小草发芽了, 柳树绿了, 孩子们自然想到时间是春天;烈日当头, 孩子在游泳, 可以反馈给我们夏日的信息。特殊的时间可以从图片的提示加以具体判断。

2、地点和人物的观察。

地点的发现一般来讲比较直观甚至一目了然, 地点判断也得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 特殊的地点判断也要求孩子多方考虑, 再下定论。在时间地点基本得到明确后就要观察人物了, 这是观察重点。人物身份的观察可从年龄、衣着、动作、行为等方面统一考虑, 喜、怒、哀、乐的表现能一目了然, 人物的外在表现与周围环境只要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是不难判断的。

3、事情的观察分析。

图上的人物动作, 表情一般能比较直观反映出画面人物在做什么?在怎样做?在事情的观察上需要孩子们有极大想象空间, 叙事要完整有连续性和必然性, 从最初的训练出发要培养学生写完整话的习惯。这对他们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比较准确地全面地观察画面以后, 要进一步培养他们有步骤地、按一定顺序来观察画面的能力。就顺序来说:在低年级指的是主次顺序和方位顺序。方位顺序指的就是高低、左右、前后、里外四组。注意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 从人物的表情、动作, 推测人物的思想, 以及他在干什么, 想什么。

二、展开合理想象, 培养想象力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 而且比较单调,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 通过老师适当的提问为支点, 进行合理想象。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金鱼”这一主题时, 图上只画了三条金鱼, 如果光写从图上所看到的, 那么就会有很多学生写:“鱼缸里有三条金鱼。”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确实是将图上的内容写清楚了, 但显得平淡无味。在教学时, 我问学生:“你们想想, 三条金鱼长得怎样?它们在干什么?”通过这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这时候, 他们就能把原本平淡无味的句子补充得生动、充实起来了。有个学生写到:一条穿着金黄色外衣的金鱼在吐泡泡, 好像在说:“看, 我吐的泡泡多大啊!”有一条黑色的金鱼正在津津有味地吃东西, 它边吃边说:“太好吃了, 得多吃点。”另一条甩着尾巴的金鱼似乎在玩捉迷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能写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通过想象能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 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有时, 还可以只提供一种情境, 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看图想象要力求百花齐放, 从“异”字入手。因为低年级的小朋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尽量让学生创新思维, 进行大胆想象, 想别人还没有想到的, 说别人还没有说过的。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三、说写结合, 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们看了图, 也想象了, 接下来可不是直接写,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无法从想象直接跳跃到写, 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语言组织能力。所以我认为在指导他们说话时不能超之过急, 可先适当放低要求, 让他们在说话时获得成就感, 使得每个学生都愿意说。说图的时候先让学生将图的主要意思完整地说一下, 可以提示学生要说的有顺序。如果是一件事, 可以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 如果是写的景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说。在说话的时候, 我积极调动学生说话, 通过几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把自己脑中的词汇用上, 也可以引导他们用上书本上所学的词汇。我还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写就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 把说的内容写出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 我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几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 干什么, 干得怎么样”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完整, 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 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当然, 要针对学生差异, 提出不同的要求, 多鼓励, 多表扬,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学生写话兴趣。

四、走向规范, 激发写话兴趣

1、目标体系的规范

小学语文新课程对小学低段写话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与以前的大纲相比, 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写作兴趣, 个性表达, 而在语言文字使用方面, 写作规范性上的要求很少提及。强调写作兴趣是无可非议的, 但达到怎样的水平却没有明确要求, 以致教师在实施中拔高要求, 以致低段入手就让孩子写整篇文章。根据对教材和低段孩子实际情况, 我制定了如下的目标体系 (摘要) :

低段写话目标体系 (摘要)

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想象方法, 将句子写通顺、写连贯的方法, 养成用连贯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的习惯,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语和句式, 在写话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的能力。

具体的学生学的目标:

●一年级写好一两句完整的话。

●二年级写好一个句群或简单的段落。

●愿意写话, 喜欢写话, 善于写话。

对教师教的要求:

●降低难度, 激发兴趣。

●依据系列, 规范训练。

●不求写多, 只求到位。

2、评价体系的规范性

在写话教学中采取恰当、合理的评价手段, 可以激发孩子写话的热情, 克服畏难情绪, 使学生愿意写话, 喜欢写话, 善于写话。结合当前实际, 我们认为以下方面需要规范:

(1) 明确评价目的。低年级的孩子初试写话, 就像婴儿牙牙学语, 写话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写话的好坏, 而是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 激励他们写出更好的句子和句群, 促进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 遵循个体差异。孩子的写话水平发展状况是不同的, 我们在实行评价时不能整齐划一, 一个标准一刀切;而且同一个体也是渐变的, 今天的表现在这个层次上, 明天的表现在那个层次上,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来评价。还应注重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从正面给予评价, 激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

(3) 力求多元适切。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科学提高孩子的写话能力。写话评价不再是老师的专利, 学生才是评价的主人, 评价的维度也不是单一的, 应从多层面多角度评价孩子的写话水平。

低段写话立体评价规范

评价主体多元:学生自评、同学评、老师评、家长评。

评价内容适切:从写作的规范 (规范书写、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等) 入手进行评价,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从情感角度入手, 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评价方式多样:图标、评语、展示、多项成绩、博客。

评价标准简单:评价必须与目标相吻合, 依据目标来评价, 达到目标即可, 让每个孩子每次写话有成功感。

评价反馈及时:勤反馈, 多表扬学生能运用文本中的词语和文本中句式的精彩之处。

参考文献

[1]朱作仁, 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2.

[3]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

3.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篇三

一、看就是教会孩子有序观察,有话可说

“看图写话”的基础是要学会观察,这是进行“看图写话”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了解观察顺序,我先出示整体图、再出示分解图,最后回到整体。以春天来了图画为例,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我把这幅图制作成课件先整幅图演示,接着像连环画一样分解,第一步,先放映柳树绿了,提示学生,看见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好词,能用这些词说一句或几句话吗?第二步,再放映桃花开了的图画,指导学生用“……的……桃花……”“有的……有的……”的句式把桃花盛开的图画说出来。第三步,把这两幅图画合起来,指导学生要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不能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说,即“从远到近”的顺序,先说远处的柳树,再说近处的桃花。第四步,出示人物玩耍的画面,这也是按顺序观察,即“先景物后人物”的顺序。最后再次出示完整画面,目的是当孩子了解观察顺序,在头脑中形成总体的印象以后,夯实对整幅图的观察顺序的把握,这样有序观察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二、想就是思考想象,活化画面

图上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是静止的,细心地孩子会发现人物的动作表情,而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像才能得到体现。有了语言心理描写才会使表达生动具体,画面的内容会为此活起来动起来,令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教师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想象画面内容以外的东西,同时又使静止的画面传递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如在教学“雨中情”这幅图时,指导看妈妈冒雨为孩子撑伞这一部分时,除了让学生找出“看图写话”的四个要素(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分别是什么,弄清图意及这幅图所要表达的母爱这个主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进丰富的想象,如:妈妈和儿子明明会说些什么?妈妈在撑伞的一刹那会说什么想什么,儿子明明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们深情地看看对方又都会想些什么;回家后明明看看妈妈被淋湿的长发,再看看母亲保护下毫发未损的自己又会说什么等等。这样给孩子一些提示,让他们合理想象,于是孩子的说话兴趣和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妈妈拽过儿子,急忙说:“快过来,快过来,书包给我,妈妈给你打伞。”“妈妈,您也到伞里面来,这把小花伞中藏着您浓浓的爱,好温暖。”“到家后,雨停了,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喳喳叽叽,为这对母子唱歌跳舞。”就是这些想象的火花,让画面变得如此生动鲜活。

三、说即理清思路,积极表达

从想象到写话,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口头表达。低年级学生表达时,往往缺少条理,不连贯。所以我们在教学“看图说话”时,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有开头,有结尾,语句通顺完整,条理清晰,并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话。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先让孩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就会带动其他同学跟着说。然后再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让其他同学听并给予评价。

四、写,成竹在胸,落笔成稿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通过以上的層层训练,再来写话就得心应手了。让孩子把说话内容列个简单提纲,顺着思路有顺序表达。

4.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四

联合关中心小学

2012-2013-2 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是落实语文学科的课程目标的重点。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又是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的基础,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无法及时捕捉身边转瞬即过的材料,即使记得,不过是三言两语草草了事。看图写话能帮助学生从图中获得最直接的感性材料,了解情节发展,并且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透析事物的变化,感受、臆想到人物的心情、语言。它就像是作文教学的一根拐杖,孩子们扶着它前进。可遗憾的是,现在,有些低年级学生一旦遇到指看图写话,就不知从何写起,下不了笔。写出来的作文在内容上往往大同小异,而且语言生硬、呆板、成人化,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已变质、变味、走样,成了常见的成人话语的粗糙的复制品,看不到儿童应有的天真、童趣。这样的现状,是否应该引起大家的深思呢?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我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兴趣二字。没有兴趣,就没有写话的热情,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必然缺乏鲜活的儿童气息。如何才能激起他们看图写话的欲望呢?——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它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没有一个孩子的童年离得了故事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故事大王。以此引路,就是以孩子喜爱的故事引路,包括各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生活小故事等作为材料和内容,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画,让学生听故事,说故事,讲故事,写故事,从而把他们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故事之路,引上会说、会写看图作文之路。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策略一:以听故事为先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太明确,主动、自觉的学习行为也极为渺茫。有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情绪低落,甚至冷漠,这样的情形着实令人担忧。可是这些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特别爱听故事。因此,我们每个星期都要讲一个或几个童话(寓言、生活)故事给他们听。童话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孩子们听后往往还想入非非,沉浸在幻想之中;生活故事,一般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息息相关,孩子们听后心灵上受到一定的振动,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教育;寓言故事,孩子们听后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间接接受一次教训,懂得做人的方法、处事的态度。教师要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故事,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地讲述给学生听,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回味无穷的体验,发自内心的领悟。

有一次给孩子们讲《聪聪的耳朵》这个童话故事,当讲到聪聪不听话,总爱捂耳朵,捂来捂去,把自己的耳朵捂没了时,有的小朋友不由得摸了摸自己的耳朵,再看看别人的耳朵;当讲到聪聪外出遇到一次又一次的危险,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紧张、担心的神情;讲到聪聪从大树上不偏不斜掉进了河马的大嘴时,孩子们都张大了嘴巴,发出“啊”的惊叫声;讲到聪聪认识了错误,后来耳朵又长出来了,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孩子们听诸如此类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往往听得很入神,听完一个还要求老师再讲一个,精神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自主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故事,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学习的动力也大增。在多次的谈话与悉心观察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会以“我上课要专心听讲,这样老师才会讲故事给我们听”的字句告诫自己;有的孩子会以“我会认真学习,凭自己的努力认识很多字,学到很多本领,以后能自己一个人看书看报,还可以把看到的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的话语勉励自己;有的孩子则会说:“我要学好多好多的字,看好多好多的书,这样就能像老师这样把精彩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了,小朋友就更加喜欢我了!”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拿出儿童画报、图文并茂的故事书一边赏心悦目,一边喃喃自语。这些孩子已经提前进入到读书、看图说文的阶段。看来,教师保质保量地讲一些故事给学生听,对学生的触动是极大的,影响是深远的。

策略二:以读故事为基础,引导学生积累脚本。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丰富词汇,为写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的技巧。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素材,待作文时,就不至于“难为无米之炊”了。

低年级学生识字较少,理解能力又不强,但是,他们已学习了汉语拼音,那些浅显易懂、图文结合、情节生动的注音读物和通俗的故事,应该成为此时孩子们的阅读对象。教学中,我们注重向学生推荐一些古老的好书,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这些书籍图文并茂,往往故事情节与插图同时出现,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对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借助图画进行阅读,这样既满足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降低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平时,我们总是动员家长积极配合,给予孩子们学习上的支持和金钱上的帮助,为孩子们购买书籍,以丰富其课外阅读。同时,指导学生边读边思,提高阅读的质量。如:告诉学生读故事不仅要把故事的内容读懂,还要把这个故事中吸引你的地方找出来,细细品味,即它新鲜在哪里?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故事中哪些词语、句子,你觉得很美、用得很妙等等,均是读书时要学习的地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笔记应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的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前提下,应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片段,以丰富他们的写作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写简单的读后感,哪怕是一句极其简单的话。有时,故事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均给孩子们以巨大的震撼,或洋溢于脸上,或流露于笔尖。如有的学生在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慨:“小女孩在大年夜还要出去卖火柴,太可怜了。如果我是故事中的小男孩,我一定叫她到我家吃年夜饭,让她开开心心过个年。”在读了《丑小鸭》后,记下了这样的感受:“起先的丑小鸭原来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每个人都有缺点。生活中我们不可以看不起别人,应该与人友好相处。”多么朴实的语言!字里行间,吐露的是真情,流露的是真意,也只有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会有这样的真情告白。然而就是这些简短又精悍的文字,搭建了学生个人与故事文本之间对话的平台。故事,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策略三:以说故事为纽带,指导学生创造语言。

叶圣陶说过:“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要让学生看图写故事文,必须让他们先学会编故事才行。学生在听了故事,读了故事之后,有了一定的积累,自然,脑子里也就装了不少的故事。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总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说故事的情境与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同学说,课后向朋友说,回家向父母说、邻居说。许多孩子能边说边表演各种动作,讲得头头是道,神采飞扬。说故事,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1.课堂即说,推陈出新,提炼语言。在语文听说训练课、活动课和平时的兴趣课上,为孩子们提供一幅或数幅图画,让学生即兴练说。练习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单独一个人自编自说故事,也可以是几人合作共同口编故事。

(1)推敲词句,引导学生说不同的话。低年级的学生因词汇不太丰富,说出来的故事,缺乏生动性。又受其思维特点的制约,认为说故事就是用语音符号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语句不经过充分的思考,未加提炼就脱口而出,因此语言比较平实。但介于学生是处于初学阶段,我们没有提过高的要求,只是要求学生在把语句说通顺、说连贯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或改变一些词语,说出不同的话。如教学看图作文《今天星期天》,在讨论丁丁是怎样起床的?我就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学生很会动脑:⑴丁丁连忙钻出了被窝。⑵丁丁懒洋洋地钻出了被窝。⑶丁丁依依不舍地钻出了被窝。⑷丁丁慢吞吞地爬出了被窝。评:学生用不同的动词写出了丁丁起床时不同的样子。

⑴丁丁像一条毛毛虫一样扭出了被窝。⑵闹钟一响,丁丁像被雷电击中似的,从床上跳了起来。评:学生用生动的比喻把丁丁起床时的动作刻画得活灵活现。

此外,引导学生变换句式也可提高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了一些句式如:“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谁怎么样地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怎么样地干什么?”,在初学时,我用这些句式指导学生,虽然意思大致相同,但表达形式却有详略之分。如“小刚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也可以说成“小刚真聪明,是个好孩子。”还可以说成“小刚是个好孩子,他真聪明。”这三句话都是用肯定的形式来夸奖小刚是个好孩子,但表达方式不同,这样指导后,学生的语言丰富多了。

(2)合理想象,引导学生说不同的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图,能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不但能直观了解情节发展,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心情、语言。感受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问题,个人的感受不会相同。换而言之,学生面对相同的思维内容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从教材编排来看,所边内容与儿童生活贴近,画面上人物所思所言,学生在生活中也常思常言。因此,结合图画内容,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故事创作的新意。教学中,我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言做为桥梁,为编说故事服务。如看图作文《找妈妈》,提示问题:小东听到小鸟唧唧喳喳的叫想到了什么?由于此篇内容较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有一部分同学还有短时间离开妈妈的深切感受。因而,课堂上很容易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感情,让学生进入角色,建立起他们的意识,合理想象,让其思维向多方辐射,从而说出个性化的语言。

2.课后扩说,延伸拓展,评价语言。

教师课外挑选图画内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将图画编成故事,说给父母听、邻居听、朋友听(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录音),并请听众打分,写个简单的评语。

(1)磁带录音:学生看图将自己设想好的故事口编录音,反复聆听,作为检查、对比的材料。

(2)亲子合作:学生看图编拟故事,口述故事情节,由家长记录。记录完毕,读一遍给孩子听,并指出可取之处和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促其进步。

(3)游戏竞技: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接龙”、“故事表演大赛”等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演、讲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之后,请大家来评一评他们所讲的故事,尤其要说出故事的可取之处、精彩之处,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不要错过。对故事中穿插了自己合理的想象的部分,应予以高度的肯定,对于离图甚远、所编内容不切实际的,切不可超之过急,大肆批评,鼓励其再思考。

说故事,调动了学生身上一切可以利用的器官,口手并用,眉目传情。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上台讲述那一段段真实的故事,那一个个神奇的传说,那绘声绘色的表演,那激情澎湃的述说,宛若一群演说家在高谈阔论,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说故事,迈出了学生运用语言、创造语言的第一步,是连接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根纽带。

策略四:以写故事为形式,打开学生创作之门。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对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故事作文由说到写,说写并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它遵循了从说到写的反复迁移,从内容到形式的多样训练,从模仿到创作的不断实践的规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水平。在大量阅读和听说训练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故事情节和内容上的积累,因此,便可对其进行编写故事的训练。

我们利用学生对故事的特殊爱好,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看图习作训练,一般每周训练1~2次,并建立一份较详尽的学生个人作文档案,让学生选择自写的认为最优秀的作文存档,写上学生的自评、互评、老师的评价等。1.述说图意,记写故事。初练阶段,在出示图画后,先引导学生述说图意,对于讲得不明白、不妥当之处,给予修正,待学生能清楚、完整地讲下一个故事之后,再要求他们写下来。对于那几个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优先照顾,讲一个简短的故事给他听,然后让其模仿着说,再简单地写下来。这样,降低了写的难度,学生一般能写出百字左右的故事文。这种训练,以写话为主,不需学生进行独具匠心地行文构思,出现雷同,也切勿性急。若某些学生能写出具有新意、非同一般的佳作,应予以嘉奖,发给红花、喜报等,以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2.提供模板,仿写故事。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低年级学生,他们才刚刚接触作文,不知道一篇文章、一个故事到底怎样写才算好,所以在看图作文的起步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样本、模板,让其借鉴和模仿,是不无裨益的。

(1)模仿情节,拟写故事。

在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后,再引导他们将图上的熊猫变静为动,猜想它与这些事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因为学过《小猴子下山》、《长颈鹿请客》这两个故事,有的学生一下子就想到“小熊猫出门”、“小熊猫请客”的话题,还能仿照故事情节,更换和重组语言,编写故事。有的学生经大胆设想,提出“熊猫吃竹子的来历”、“贪吃的熊猫”这样的话题,联系自己曾经读到过的故事,进行仿写。

(2)巧用语言,编写故事。

画面上只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小朋友,他们手拉着手,开开心心的,妈妈手里还拿着一本书;还有一些看似雪花,又像树叶的东西。这幅图想象的空间很大,创作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语言比较贫乏,对故事的构思能力也不太强,一时之间,很多学生想不好如何开头。针对这样一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课文,并结合画面,找到课文与图画之间的连接点、相似处,再借鉴课文语言,进行变通、巧用、活用,完成故事编写。像上图,有的学生在回忆、观察之后,便提出该故事的开头可以仿照《爸爸回来了》这一课,于是,就写出了这样的语言:“冬天的傍晚,丁丁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楼下玩。他们看见自己的爸爸、妈妈回来了,都迎了上去。丁丁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亲热极了。你看,他们有说有笑的,一个劲地往家里走。”还有同学觉得可以仿照《给妈妈的礼物》一课,她是这样开头的:“妹妹的生日快到了,丁丁想送她一件礼物。送什么好呢?咦,妹妹最近迷上了童话书,要不就买本书送给她吧!于是,丁丁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准备送给妹妹。„„”

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模仿时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3.发挥想象,创作故事。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以内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情趣。低年级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作文正处于扶床学步、牙牙学语阶段,而故事引路,实行读写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梦幻型、编创型的想象,不受画面的束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倾注自己的情感,浮想联翩。创作训练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看单幅图编写故事。一般,这幅图画比较简单,能给学生留出很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借鉴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作出具体的、合理的描述。如下图,学生初看画面后,发现一块长长的木板搭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座简易的桥,桥下流水丁冬响。一只小熊走在桥面上。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小熊,就会发现:

一、小熊穿着衣服、拖鞋,可以把它当作人来写,让它会说话、会思想。

二、从小熊的样子来看,它张开手臂,走得非常小心。看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把画面看懂了。但还不够,为了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我还引导学生看图质疑:小熊为什么要过桥?过桥的时候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它会坚持走过去还是会退回来?这些问题张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创作的思路,为故事的编写做了向导。学生编出来的故事五花八门,生动而富有童趣。

这种形式的训练,故事情节已基本定型,学生编写的故事,内容上不会有大起大落,但在语言上,可以要求学生尽量用优美、生动的语句,将平时阅读所得的华丽的词澡灵活运用,以增添故事的艺术性。

(3)提供局部自画自编。教师事先拟定好一个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或只有开头,或只有结尾),让学生根据已有条件自由想象,设计出故事的其它环节,先简单画下来,再具体、清楚地进行编写。

让学生根据这两幅图大胆想象,设计合理的故事情节动手画一画,再视图意相应编写故事。学生故事中的黑猫警长有勇有谋,机智果断,在“如何想办法捉拿小偷”这一问题上更是千变万化。如:有的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在图上,河边的花丛里有两根大木头。故事中的黑猫警长就是把木头作成木筏,追上小偷。有的学生则是通过自由想象,设计了好几种智取小偷的方法,有黑猫警长驾摩托艇捉拿小偷归案的,有警长识水性,潜水将小偷拖下水至死的。有的学生则从正义战胜邪恶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警长遇难,水生动物(如大白鹅、鳄鱼、海豚等)前来出手相助,最终抓获小偷。还有的学生设计的情节是小偷上的船是条破船,最终因船漏水而被淹死在水中,警长拍手叫绝,故事告诉人们坏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又如下图,我为学生提供头尾两幅画,中间的情节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也由自己拟定。这样一来,想象的空间相当广阔,学生编写的故事异彩纷成,颇有童趣。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话题(如一个人、一件实物、一个词语等),先让他们根据话题自由勾画(可以是简笔画,也可以是漫画或者其它形式的画),学生一般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依据自己的家庭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理想追求,倾注自己的想法,画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图画,然后再依图行文,构写出别具一格的故事。学生画的图画,写的故事,往往反映了他们的真实生活,流露出他们的情感世界,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4)找出联系创作故事。为学生提供几样表面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人物,但当仔细观察,发挥想象之后,这些事物之间可以通过一定的情节给予整合,建立起关联,从而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故事文。如提供一组图画西瓜皮、塑料袋、钱,让学生自由联想,找出这三样东西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合理的情节编写故事。结果,学生编出来的故事各不相同,整理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孝敬篇:某人用省下来的零用钱去买西瓜,将西瓜放入袋子,送给长辈吃。B环保篇:某人买来西瓜,吃后将西瓜皮仍在地上,害另一人摔跤,受害者想到别人可能也会因此而滑倒,于是将瓜皮捡入塑料袋。C:救人篇。人物一吃完西瓜将瓜皮扔出窗外,正好打在人物二头上。人物二想到人物一以后还会这样做。于是用钱买来塑料袋,将瓜皮放入,再写信告诉人物一这样做是不对的。人物一见信后知错就改。

从以上这些故事大意中可析,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是惊人的,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就一定可以放飞他们的心灵,发散他们的思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故事文。

综合起来说,故事引路一是添趣,激起共鸣,提高兴趣。二是益智,增进知识,有所补益。三是促写,架设桥梁,不断创新。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故事的酷爱,故以“故事”二字作为学生看图写话的向导,这样带有深厚的趣味性,较大的愉悦性,在自愿、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故事的浏览与创作,改变了学生“看见图画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的僵局。从小从早抓作文教学,反复训练,逐步奠定基础,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及早开发了儿童潜在的智能,使语文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发挥她应有的作用。

5.小学二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指导 篇五

小学生看图作文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但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小学生看图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脱离生活,简简单单地交代人物和事件,缺乏生命活力,呈现出提纲式习作。

2、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联系起来观察图画,把连贯的画面分割成零散的几个部分,从而削弱了图的主旨,习作的立意肤浅,缺乏可读性。

3、不会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适当的润色,想象力欠丰富,作文没有个性,脱谱化习作较多。

怎样才能克服以上的不足从而提高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水平呢?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仔细观察,不留盲点

看图作文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正确表达出图所反映的意思,这就离不开仔细观察,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了解图意

观察要有顺序,要知到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单幅图观察顺序要由画面来决定。观察要仔细,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可放过,同时按“整体——部分——整体”步骤进行,也就是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由物及人;“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看多幅图时,要先统观几幅图,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从第一幅开始,逐图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观察图画时,观察的顺序不同,对图意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对不同的图画要按不同的顺序去观察,例如观察风景画,就要按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也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观察的顺序,观察人物事件画,可以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找准重点和事物的特点、掌握图画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尤为重要

观察要有重点,一幅图画和一篇文章一样,作画的人不是平均使用力量的,画面的内容必定有轻重之分,这往往从形象的大小,位置的远近等方面来表现。我们在作文之前,面对一组图画或一幅图画,必须抓住图的主要画面,对图中反映的事件,人物的外貌、神态进行认真具体的分析,才能和作画人原意吻合,找准中心,再从写文章的角度看,重点突出了,文章的主次分明了,详略也就恰当了。例如《节约用水》这幅图画,从男同学在水龙头边洗完手后扭头就走,女同学紧跨一步,把水龙头关上,一位老大爷给女同学竖起了大拇指。从老大爷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图意是要提倡节约用水。然而要弄清楚图所表达的中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外貌和环境等方面,然后做认真的分析思索才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掌握图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观察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什么能流芳百世?除了画面上耶稣的叛徒犹大的面部细节画得传神。绘画如此,看图作文也一样,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并认真观察细节,看图作文才会写得更好。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能观察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忽略了细小的部分,但是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例如《耕耘》这幅画中,有一个老教师在灯下批改作业,周围灯都息了,老教师还一手按着头,正是“按头”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老教师废寝忘食和带病工作的敬业精神,这一细节也正好是这幅图的中心所在,所以要指导学生不要放弃图中的一根小草,一束月光,一个眼神等细节。

二、理解图意,抓住重点

1、抓住题目进行分析

图画的题目往往揭示了图的主要内容,所以抓住题目分析图画,就很容易掌握图意。那么要把图意充分表现出来就应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细节,写清过程。如《尊师爱生》这幅图,要突出表现图意,就必须要求学生写清老师把自己的雨衣披在小同学的身上,以及后边一个男同学看到这种情景连忙把自己的雨伞举在老师的头上这两个过程。同时还要学生必须把她俩的动物、心理、语言等细节尽可能地写得详细些,这样才能较好的表现图意。

6.浅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 篇六

鸭溪镇仁合小学 陈红美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写作能力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小学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准备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为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加强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可为学生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浅谈

一、活用插图,激发写话兴趣

课文插图是文本内容的浓缩,是静止的直观,它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是语言文字形象直观的反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感悟。相对于课文,低年级学生对图片更感兴趣,因为图片既直观又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图片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观图比读文更有兴趣,学生看着图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印象更为鲜明、深刻。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二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配有单幅或多幅组合图片,这些精美的图片编排,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及年龄特征,他们往往喜欢这篇文章的图片,而喜欢读这篇文章。语文老师应灵活运用课文中的配图,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第一,对照原文式。这种方式下,语文老师只是将课文中部分词语挖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看图填空。如学了《春雨的色彩》一文后,让学生看着插图仿写:()说:“春雨是()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上,()就()了。春雨洒在()上,()也()了。”在学生写完后,老师再进行点评,最后进入课文的学习。第二,看图仿写式。例如,在学习完《秋天的图画》之后,语文老师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的插图,或是对课文进行仿写,或是盖住文本内容,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来描写秋天来了的景象。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写话的兴趣,使他们都乐于进行仿写,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借助“看图写话”,加强写话指导

对低年级写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看图写话”形式来进行,重视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极为重要,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写命题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语文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写话能力的指导,教给他们写话的技巧。在写话开始之前,首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清楚图画所描述的景象,有哪些人、哪些物。然后,将正确的观察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细节,看清楚图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或是描写什么景色,切实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含义。接着,老师应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辨别主次,知道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在学生逐步了解图片所表达的意思后,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确定写话内容的重点,围绕重点来写,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开始学习看图写话时,只要求他们用简单的话语写出图画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可以了。随着学生词语的积累和阅读量的增加,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这时就可以增加看图写话的难度,要求学生不仅要依据图片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更要写出图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或是动物的形态、动作。

在看图写话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后,可引导学生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来润色自己写的话,让自己写的话变得生活而形象,不再单调直白。这样将难度一步步加大,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身看图写话能力。看图写话能力与写作能力是一样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长期训练、慢慢提升。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不变的,但学生写出来的一段话或是一篇小短文,是运动的、变化的,也是生动的,有效地体现了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看图写话是作文创作的基础,一方面为写作积累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包括优美的词语、段落等,这对学生中高难度的写作练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时就掌握了较强的写话能力,在中高年级阶段,不仅不会对写作产生畏惧情绪,还会非常喜欢写作。

三、训练学生会“写话”

1.训练学生写通顺的句子。《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量的限制,写话训练时,要求不能过高,无论写得好与坏,只要通顺就可以了。开始可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附上一两句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采集、描述、审美能力,能消除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

2.训练学生写具体生动富有个性的话。由于句子上连词语,下通篇章,是学生从字词学习进入作文训练的过渡,因此,我特别重视写句的指导,让学生写出有水平的句子,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课文是学生习作最好的范本,低年级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儿童情趣,都配有活泼的画面,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阅读中领悟语感,用词造句。另外,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读一读”、“背一背”、“熟记成语”、“我的采集本”等内容,应让儿童多读、多背、多记,尽可能多地积累词、句,为丰富学生的语感打下基础

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对于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儿童,未认识的事物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多认识事物,学校应支持鼓励教师适度地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环境,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进行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让学生在校园里就可以进行找春天的活动,还可以观察蚯蚓、蜗牛等小动物,写观察日记等等。还可以利用假期,家长让农村的孩子进城看看,让城里的孩子到农村走走。好多城市的孩子天天吃米饭、面包、豆腐等,却不知道水稻、小麦、黄豆为何作物。另外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参加各种游戏,看幼儿节目,参观等,尽量让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就不愁写不出话来。

五、爱心批语,呵护学生心灵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如果老师对他们的写话评价不合理,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写话教学中,语文老师应多赞扬学生、鼓励学生,尤其在学生表现良好或取得一定进步时,老师的几句称赞和鼓励的话,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他们也乐于参与学习。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过分批评他们,会严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在写话教学中,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应合理评价学生,激励学生自觉提高写话能力。

任何一个学生在他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欲望。教师评价艺术的真谛就是敏锐地发现和真诚地肯定他们的点滴成功,小心地呵护他们的学习欲望,保护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在意教师的评价,一句赞扬,一句鼓励,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信心十足。

7.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篇七

一、指导看图, 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个知觉与思维相结合的智力活动过程。通过仔细观察, 往往能找到新的认知角度, 联想出新画面, 思考出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观察有顺序, 表达才会有条理;抓住特点观察, 表达才能突出重点。所以, 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我把握了两个环节, 一是从整体入手, 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出示图画后, 我总是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看画面, 了解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概括能力。二是抓住细节, 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除了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外, 我还注重教学生以题目或提示性词语来确定观察的重点, 抓住最能凸显题意的细节, 包括具有特色的环境, 图片中特定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 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 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 引领学生看清每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联系, 体会看图的乐趣。

二、想象拓展, 丰富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图画如同影视作品中的分镜头, 能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不但能直观了解情节的发展, 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语言。教学中, 除了引导学生紧扣主题对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外, 教师还应通过适当的提问, 抓住一个思考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联想, 如图画中故事的前因后果, 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整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者的目的和寓意等, 鼓励学生想图外之意, 使单调的画面丰富起来。如教学看图说话《难忘的一天》, “小女孩擦干净了玻璃, 心情也很好, 她会不会看到更美好的东西呢?”我用体态语表示听、看等动作诱导学生展开想象, 学生会说, 玻璃对她笑。听到同学赞叹的声音。看见大家在明亮的教室里认认真真地学习……学生的表象丰富了, 细腻了, 转换成语言表达出来也就具体了, 形象了。在低年级看图写话阶段,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图片动画演示, 或组织学生做游戏, 模仿图画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让他们在表演中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画面内容。

三、组织语言, 叙述图意

通过观察与想象,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这时教师要抓住火候,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说通顺、说完整, 将整幅图或多幅图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我常这样启发:“什么时候, 谁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为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图画表达得更形象、更生动, 我常常问学生:“谁能说得更好?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如教学看图说话《星期天》, 学生用“连忙钻出了被窝”, “懒洋洋地钻出了被窝”, “依依不舍地钻出了被窝”, “慢吞吞地爬出了被窝”, “像一条毛毛虫一样爬出了被窝”, “像被雷电击中似的, 从床上跳了起来”等不同词语和句式生动地写出了男孩起床时不同的样子。慢慢地,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 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我要求学生在把图画内容交代清楚的基础上, 结合生活体验不仅要说得完整, 更要说得具体、生动。如谈到疲劳, 就可以用如腰酸、汗水不停地往下流, 手臂都快断了等来表达。在教学过程中, 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说, 再让学生自由对话, 不断丰富图意, 再到同桌互说互评, 相互启发, 共同提高。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 引导他们想好了再说, 说完整、连贯的话。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 循循善诱, 促其发言, 哪怕是三言两语, 也予以肯定。全班学生相互启发、学习、借鉴, 使训练有层次地进行。

四、提出要求, 形成文字

低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弱, 看图说话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 写话时则很难下笔。我的做法是先提出明确的写话要求, 在反复训练中养成根据要求写话的习惯。对于低年级学生, 我一般规定:1.按照观察和说话的顺序想想应该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2.帮助学生拟订段落提纲, 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 将重点词语、重点句式直接板书出来, 如让学生依据板书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来写, 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先……接着……再……”等进行填空式写话。3.抓住重点, 把主要部分写详细, 怎样说就怎样写, 怎么想就怎么写, 意思清楚, 句子通顺。4.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进行表达,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教师还可以从课文或文学作品 (包括优秀的学生作文) 中选择一些文章片段供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 学生有了写话的愿望和语言积累, 自然不会望文生畏, 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尽如人意了。在训练的形式上, 可以单独写作, 独立完成, 也可以一人写稿,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评议, 聚集体之力共同完成, 还可以小组合作, 在成语接龙式的游戏中, 你一句我一句地拼连而成。多种形式的写话练习, 能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

五、激励评价, 体验乐趣

低年级的孩子, 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开始写话的阶段, 学生有时会因运用课外生活中的一个词语而沾沾自喜, 如果再得到教师的肯定, 那么这个学生还会为此兴奋一段时间。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为宝贵的, 因为只有伴随着学生自我欣赏的乐趣, 学生写话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所以, 教学中老师要创造写话的氛围, 开辟展示学生作品的园地, 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提高写作热情, 从而更喜欢表达。教师点评要多鼓励, 可取之处, 精彩之处, 故事中穿插了合理想象的部分, 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 都应予以肯定, 对于离图甚远、所编内容不切实际的, 也应引导其再思考。

8.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八

关键词:看图写话;写作教学;图示法;具体到抽象;思维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5-0026-03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低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普遍存在着观察顺序比较随便、观察的重点和细节不够突出、想象偏离图意东拼西凑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低年级学生观察的无序性、思维的跳跃性和叙述的随意性所致。因此,“怎样指导观察?”“如何展开想象?”都可在看图写话训练中,用图示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搭建从形象画面到抽象文字之间的桥梁。

图示法是把客观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形加以展示的一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常用的板书就是其最常见的教学应用,老师们用它分析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和体味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形成意境画面可用图示法,那么,在看图写话(从具象的画面到文字)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这一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面的单幅图的看图写话为例:

这幅图的构成元素复杂,除了有主要元素——背着书包的小兔、挑着担子的猴妈妈、小猴、小河和独木桥外,还有一些次要元素——大树、树上鲜美的桃子、远处绿树丛中的房子、蓝天上的白云等,对此,学生们的观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给学生把这幅图简化为以文字为主的示意图,就可变成下图:

指导学生画这种图要注意两点:1.图中元素以文字代替,位置不动。2.探索发现主要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将要产生的动作,选择合适的动词在图中作简单的标注。这样,学生就会初步把形象的图画转化为文字。根据这种示意图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串联成描述图意的一句话:“小兔要过独木桥,看见小猴和猴妈妈挑着担子也要过河。”也可以从小猴和猴妈妈的视角说这句话:“小猴和猴妈妈挑着担子要过独木桥,看见小兔也要过河。”

简单概括图意后,可以用想象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为了避免学生想象的随意性,可以把学生的每一个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再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想表达的想法保留在示意图中,以便后面的写作。这样,上面的图就扩充为:

学生扩充图意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思维的零星成果被文字记录了下来,这就避免了想象的随意性,从而保证了事件叙述的连贯性。根据这幅扩充后的示意图,学生就可以用一段通顺的话语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叙述出来:“一天,小兔在郊游的路上要过一座独木桥,看见河对岸的猴妈妈和小猴也要过桥。小兔懂得谦让,就对猴妈妈说:‘阿姨您先过吧。’等猴妈妈和小猴过了桥以后,小兔才过桥。这样小兔和猴妈妈、小猴都平安地过了桥。”这个故事叙述虽然有些简单,但从故事叙述的完整性上看,还是合格的。

在这个看图写话习作中,所叙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人物、语言、心理等要素都具备了,下一步教学要考虑如何帮学生将事件叙述得更精彩一些。要让人物更形象,让人物的动作更具体,其实就是把主要人物和他们的主要动作加以修饰,例如什么样的独木桥,什么样的小猴、小兔怎样对对岸的猴妈妈说话等,这些都可以加入示意图里,便于学生的写作。

下面我们应用这几步,再做一个看图写话的练习:

第一步:标出主要元素,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第二步:搞清内部关系,观察并结合想象确定主要元素的动作,用合适的动词在图中标注出来。(内部关系决定外在动作)

第三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想象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帮学生设想情景,想象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把这些图中没有直接反映的要素,标在图外的相应位置。

第四步:把图中需要具体描写的元素和动作,加以修饰。

根据示意图可以比较容易的将这幅图反映的事情描述清楚。

一天,小芳去公园玩。她看见鲜艳的花朵,就忍不住伸手去摘。一位阿姨走过来,和蔼地冲她摆了摆手,说:“小朋友,公园里的花是给人们看的,不可以摘。”小芳听了害羞地低下了头。

这段话虽然还不够优美,但基本的信息已表达清楚,语言还算流畅。语文是描述工具,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作家不是我们的目的,让学生能把所见所想描述清楚就达到了教育目标。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示法辅导看图写话的步骤:

1.把图中元素以文字代替,位置不动。

2.发现主要元素之间的关系,并想象这种关系所要产生的动作是什么,作出简单的标注。

3.想象图中的事物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是怎样做的?这么做了结果如何?他们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把所有的想法记在图外指定位置,然后把能连贯成一个完整故事的想法留下,把其余的舍去。

4.把图中的主要元素及其动作加以形容和修饰。

为了便于记忆,这四个步骤可概括成歌诀:

原位不动字代形,找对关系动作明。

因果经过言语详,修饰文章锦添星。

下图是将4个步骤的所得结果大概标注位置规划了一下:

单幅图的写作示意图这么做,多幅图的写作示意图就是把几幅图的示意图做出来,上幅图结果就是下幅图的原因。

9.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浅谈 篇九

白营小学 韩志刚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长期以来让学生最头疼的事。小学低年级作文能力的培养,从看图写话训练起步,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最近,面对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教学我很是困惑,虽然看图写话的训练目的是要求小朋友们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并能表达图意,写成一段通顺的话,但是低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写作的门槛,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教学时教师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了。低年级的看图习作,我们不能把它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作文形式来训练,而应该着眼于学生习作能力形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基础来夯实它。看图习作也是 生活的习作,同样要求学生是“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同样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鉴于此,我谈谈我在教学看图写话时的一些心得。

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1.观察要按“整体——部分——整体”步骤进行,如教学二年级课文时,我都会结合书上的图加以教学,我会先引导学生先看图,比如第一课《找春天》,围绕“图上画了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话说出简单的图意,然后要求学生按一定顺序将画面上的桃树、小朋友、小河等景物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概括出具体的图意。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如此。我先引导学生统观几幅图,看这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逐幅图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回到整体,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

2.观察要有重点。一幅图和一篇文章一样,作者是不会平均使用力量的。为了达到自己的作图目的,画面内容必然有轻有重,如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共有四幅图,我让学生观察并写出来,前两幅图画是一个小朋友单独自己一个人在家做作业,有个人敲响了他家的门,后两幅图画则是小朋友从门眼里看到是不认识的陌生人,考虑开门与不开门的矛盾心理。毫无疑问,后两幅图表现小朋友在两者之间选择的矛盾心理是重点内容。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我要求学生对画面中小朋友的外貌、神态、动作作认真具体的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图意,明确中心。

二是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说话、写话所展示的往往是事件的某一部分、“一瞬间”的情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画面的意思,展开合理的想像。如教学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时,我要求学生紧紧抓住小朋友的心理活动,通过如果是他们自己遇到这样的状况,你们会怎么做呢,想像人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以此来丰富画面的内容,补充画面的情节,让画面上的人和物变得生动。

三是看图说话,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三点:(1)在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2)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我总是要求学生:“谁能和大家说得不一样?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3)训练要有层次的进行。动员全班学生参与训练,敢说敢讲。先让口语表达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最后是理清思路,把说的写出来。说的过程是整理思路和加工语言的过程。一番充分的练说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图中最能体现中心的部分写具体,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经过构思,学生急于求解的心理和强烈的表现欲会激发各自的写作激情,积极投入到“写”的活动中去。这样,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10.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十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每次的写话都写的乱七八糟,不是写得表面浅显,要不就是一句话,甚至有的学生文不对题。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看见一幅画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就算理解的也不能用更多的话把它表达出来?我观察了一部分学生课后的阅读习惯,发现现在的小学生都没有课后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下课放学之后做完作业不是出去玩了,就是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根本就不会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阅读怎么积累阅读知识能力,面对现在这种小学生学习环境,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么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收集一些好词佳句,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看图表述的口头组织能力。这些好习惯的培养才能造就一个学生良好的看图说话的能力。

那怎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去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收集一些好词佳句的习惯呢?

首先,从阅读一些好的课外书开始。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我们就挑一些简短的故事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被这些故事所吸引,有能主动去读故事的冲动。听完之后,就让学生讲讲故事的内容接着让每一位同学看着一幅彩图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在此基础上,我给每一个人发了一张纸,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能写几句写几句,不会写的可用拼音替代。我们就从头到尾不断的提醒他们,原来课外书上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啊,比电视上的好看多了,比玩游戏更有趣。这样就能让他们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

其次,就是把看到的一些书上的好词佳句记录下来。熟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能流传这么久都是有它的道理的。记性再好一段时间过后总有想不起来的时候,记录下来就不一样了,忘了去翻翻笔记就能够想起来,有时不会写话的时候还可以借鉴一下。所以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学生写话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但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要因有些进步而骄傲。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日摘抄十个好词、三句好句背这些词句段。

学生善于观察、看图表述的口头组织能力又该如何的去培养呢?

低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作文训练手段。看图写话,看图是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通过图上的内容发挥想象的能力,再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光会看、会记当然还不行,还要把看的记的东西把它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才叫学会了。看图说话。力求学生在看图说话、写话时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就是考验学生说的能力。如果光会看不会说那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要把看到的说出来。阅读是说话的基础,而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怎样才能说出来呢?我们想让学生从写一句话开始,慢慢地增加直至能够完整的写完一篇看图说话。写一句话阶段很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求多好,只要写得完整、写通顺、写清楚即可。这一句话可以是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是表达学生心中想说的话就行。在再这一阶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鼓励学生吧自己想说的话用三四句话写下来。写完后,要自己多读几遍,把句子写连贯,要把话说清楚,并试着用上标点。在达到这一阶段之后,再次提出:要在写话中把生活中和记录下来的词语用上去。这样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话来。

11.看图写话指导方法浅谈 篇十一

关键词:看图写话;指导方法;观察方法

一、如何指导学生写景物类的看图写话

我指導这类看图写话的思路是先整体观察,再个别观察;先观察景物再观察人物。以《春天来了》为例:

1.整体观察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总体上先有个了解,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景物。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画的是春天郊外的景物。

2.仔细、有序地观察图上的每一样景物

要求学生从上到下观察有哪些景物,而且还要说出每种景物是怎样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说出“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几只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这些句子。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景物的习惯,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把景物写具体的能力。

3.观察人物活动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在干什么,他们可能会说什么,他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的心情怎样,把人物活动说得更具体一些。

就这样,通过看看说说,孩子们会看了,会说了,当然也会写了。

二、如何指导活动类的看图写话

我把活动类的看图写话归纳为三步走:先整体,再具体,最后想象。以指导《大扫除》为例:

1.整体观察

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这幅图观察到的“时间”“地点”以及“什么人在干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孩子们能说出“放学后,一大组的同学在教室里打扫卫生”这类句子。

2.具体观察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上每一个人物,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这种句式说一说。用这种方法对图上人物活动各个击破,学生就觉得简单多了。

3.想象活动的结果或者人物的心情,让写话内容更丰富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合理想象并且说出“一会儿,他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或者“看着这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教室,他们高兴地笑了。”

就这样,孩子们掌握了这“三步”,自然也会写这类看图写话了。看图写话还有其他类型,如,写人、写事等,这些类型的写话我还在摸索中。希望我今天总结出来的指导写景和写活动的看图写话对同行有所帮助。

12.浅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专题 篇十二

(四)写话

1、写日记就是把每天想说的话,做过的事记录下来。请你试着写一则日记。注意书写格式。

2、冬冬周一要参加合唱队的演出,要早上7:00就到校,请您代替她给妈妈写一张留言条,告诉妈妈早上6:00叫她起床。3、1月12日是明明的生日,明明想让小强那天去吃饭,可小强不在家,你帮明明给小强写一张留言条。时间是1月8日。

4、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做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帮忙?他们是怎么说的?请你《气球又飞回来了》为题写话。

5、小猪为什么会哭?谁为它建了一座新房子?小猪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请以《小猪的新房子》为题写话。

6、仔细看图,什么时候,小白兔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心里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7、仔细看图,思考:小猴过生日,有哪些小伙伴热情地送来了什么礼物。小猴怎么说,怎么做。老鼠送来了什么礼物,小猴怎么说,怎么做。想一想:小猴为什么不要老鼠的生日礼物呢?你知道原因吗?

8、提示:鼠妈妈嘱咐小老鼠什么?妈妈走后,小老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请以《贪吃的小老鼠》为题写话。

上一篇:档案管理和规章制度下一篇:关于停课不停学老师线上教学总结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