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

2024-10-23

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精选8篇)

1.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 篇一

校团委顺利圆满地完成了XX学年的工作计划,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各项有益的工作,丰富了全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团委组织举办了校艺术节活动;五四青年节举行了隆重的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在校领导关心协助之下,团委在暑期组织了“军营三日游”。这些活动,搞得隆重而有意义,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然而,我们也发现,校团委在XX学年的工作中忽视了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这一工作环节,对广大同学缺乏这方面的指导。今后有待改进。回顾XX学年的工作情况,我们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开展各种健康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可调剂同学们紧张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娱乐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略)

二、校团委在活动中发掘了一批有个性有能力的活动积极分子。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在活动中却表现出很强的组织能力。这些情况有助于今后学生干部的挑选和培养。校团委同时也认识到,有必要深入到学生中,改变以往的干部选拔方法,挑选真正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来开展学生工作。(略)

三、今后校团委将加强学习这一工作环节,组织各种与此有关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协助学校的中心工作。(略)

2.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 篇二

1 以“挑战杯”为平台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南京工业大学“挑战杯”竞赛主要由团委和教务处负责, 团委主要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参赛和学生参赛作品评审工作。教务处主要负责指导教师及科研经费的落实, 两个部门分工合作, 有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多年来, 学校作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发起高校, 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2009年, 我校参赛作品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以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团体总成绩在432所参赛高校中名列第十一位, 确保了发起高校的地位, 首度捧得“优胜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团体总分位居全国高校第8位, 取得了我校参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在2012年举行的“赢在常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 我校获得唯一的特等奖, 并获得100万元奖金和100万元创业基金。

1.1 加大扶持力度

随着“挑战杯”竞赛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认识日益深入, 南京工业大学把这项工作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 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学校专门成立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南京工业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意见》。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尤其是参加“挑战杯”竞赛而获奖的同学, 在学分奖励、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等方面予以倾斜。针对获奖的指导教师, 则予以工作量补贴、职称评审、申报课题、评优评先等奖励。此外, 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学生的科研成果在全国、省、市获得奖项的对师生分别给予四万至两千元不等的奖励, 学生和指导教师各占50%。这一系列措施大大调动了广大学生和教师参加这项活动的积极性。

1.2 积极搭建平台

学校大力加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建设, 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 (1) 建立健全教师指导机制, 为校、院两级由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有所长的学生混合组成的菁英班学员均配备导师。邀请学院内外和校内外具有资质的专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选题立项指导, 及时引导学生联系比较适合其项目的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 准确把握发展前沿, 引导学生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 选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指导学生撰写参赛作品。 (2) 大力建设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为学生聘请专业学术导师并设立创新创业基金, 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课题研究, 并将国家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生化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向学生开放, 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验项目。

1.3 培育创新载体

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节, 统筹并推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开设“厚学大讲堂”和“明德大讲堂”, 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学术讲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同学关注科技前沿, 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着力建设“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新杯创业计划大赛”、“本科生科技论坛”、“研究生科技论坛”、“本科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实践课题”等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以校级竞赛为主积极拓展科技竞赛形式, 为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 提升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2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主要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生工学院、土木学院、机械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学院、环境学院等工科学院的在校师生。参加或未参加过“挑战杯”竞赛的本科生共发放500份问卷, 其中回收率为97.6%。其中有效问卷485份, 有效率为99.4%。通过抽样调查工科学院大学生对“挑战杯”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影响的认同度, 分析南京工业大学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2.1 学生的创新认知与参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正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上指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 主要体现在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 体现在青年人才实力的竞争, 体现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 大多数工科大学生都能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约87.1%的学生认为需要多参加一些关于科技创新的比赛或者活动, 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有助于增强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但从其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 参与度较低, 仅有10.6%的学生参与过挑战杯, 并觉得受益匪浅。52.1%的工科学生了解“挑战杯”竞赛, 有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行为倾向, 但被问及没有参加“挑战杯”的原因是, 近1/3的学生认为自身素质太低, 能力较为欠缺。

2.2 专业教师创新意识教育有待提高

工科专业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往往与专业联系更紧密, 而专业老师的指导是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专业教师的创新教育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调查显示, 27%的学生认为创新意识不足是影响其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重要因素, 70.1%的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方面做得不够。在对专业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 65.5%的教师不擅于在课堂中使用互动式、启发式、诱导式教学方法, 主要原因有:课堂时间有限, 课程内容较多, 这类教学方法需要占用较多时间, 影响教学进度。可见, 部分专业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仍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缺少对学生勇于探索和质疑的创新精神指导。

2.3 传统的考核方式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考核同样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引导工科学生课程学习、督促其自觉学习、评价其对所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认知中, 学生认为考核方式灵活多样的只占26%, 74%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多为闭卷形式, 开卷形式少;笔试形式多, 口试、答辩形式少;理论考核多, 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核少, 课程考试占用了其较多的课余时间。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显示, 认为现有的考核方式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很大和较大作用的占46%, 较小和很小的各占48%和6%, 可见, 现有的考核方式用考试的方式来衡量学生水平高低, 忽视了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和学生需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

2.4 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

相对于其他学科, 工科生参与“挑战杯”竞赛主要以科技类和实践类为主, 而这类活动往往对教学设备、试验设备、场地都有较高的要求, 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影响我校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主要因素进行的调查显示, 18.8%学生认为物资设备对其影响较大, 加上5.7%认为活动场地影响其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 有近1/4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其参与创新活动的需要, 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科技制作和科研活动的场所。

3 推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3.1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将“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计划, 加强活动落实的约束性。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科研方法的引导以及对活动过程的督导,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技论文、实习实验报告的写作指导,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方法, 如:TRIZ理论、头脑风暴法等, 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由精英活动转变为人人参与的普及性活动。

3.2 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改进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参与, 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养, 并将于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前人是如何提出问题或假设, 并论证公式、发明或创意是如何实现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进传统工科课程理论教学以教师讲述为主, 学生做习题、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 基于“挑战杯”这一平台, 有意识地将相关理论知识以实践的形式讲授出来, 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 鼓励学生以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以形成独立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3.3 推动学生评价机制改革

抓住“挑战杯”竞赛这一契机, 适时修改高校人才评价机制, 在强调第一课堂“厚基础”的同时, 特别重视发挥“挑战杯”等“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突出工科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及训练, 对于在“挑战杯”竞赛中表现出色、但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的学生, 也能给予较高的评价, 制定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评价标准, 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 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 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培养与创新相关的个性素质如强烈的成就动机和远大的抱负, 善于标新立异, 具有勇敢、坚毅、刚强、乐观、勇于冒险的献身精神。

摘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而以“挑战杯”为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 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 提出适合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挑战杯,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N].中国青年报, 2014-03-24 (1) .

[2]王莹.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5) :77-78.

[3]宋之帅, 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144-145.

3.奥巴马在美国大学办“挑战杯” 篇三

“校园变革先锋挑战赛”,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为年轻大学生设立的奖项,鼓励和表彰以创新方式解决社区问题的大学生们。只要是对自己校园或者社区做出贡献的社团都可以竞逐该奖项。评审委员会从1400多个申请社团当中挑选出15个,通过网络投票决出前五名。马萨诸塞大学的“永续农业社”以近60000票获得第一名。

No.1 永续农业(Permaculture Initiative)

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

创新: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有草坪,但是草坪的打理和维护的确令人头疼。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大学生创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前沿性可持续发展项目——将草坪开垦成永续经营的有机农田。如今,草坪不用来踢足球,而是用来种瓜果了。2009年成立以来,永续农业吸引了超过10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不仅有学校学生,还有当地儿童,他们开垦了三个社区示范性永续农田。大学生和居民一道在农田里耕作,已是该校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No.2 食物银行(Full Circle Food Pantry)

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

创新:在阿肯色州立大学,饥饿必须得到救济,救济方法——建立食物银行!该项目由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志愿行动中心发起,由大学生自己运营。遭遇“经济危机”的学生可在线向“食物银行”申请获得“食物援助”,以满足营养需求。申请者需先在网上填写申请表,申请表中附有种类各异的“菜单”,食物银行提供麦片、肉、农产品、化妆品等食物和生活用品。自2010年成立以来,食物银行帮助了2500余人。食物银行负责人强调,他们的帮助力图让受助者感到友爱与尊严,他们的宗旨是——营养身体、强壮头脑、互帮互爱。

No.3 地方借贷项目(Local Loans Project)

大学:格林内尔学院

创新:失业了,手中有点小钱,能做点生意。但是,生意很难扩大,因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在格林奈尔,你可以从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中获得贷款。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小额信贷项目,因为低收入家庭往往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贷款。格林奈尔学院的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不但零利率或者低利率帮助在校大学生,还帮助当地居民,比如帮助他们支付车款;为在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寻找临时住所。自2007年成立以来,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为来自44个国家的200余人提供了37000美元的贷款。

No.4 为流浪汉捐餐(Swipes for the homeless)

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创新:美国大学校园多设有学生餐卡(Meal Plan)制度,即学生在学期初存入餐卡点数,吃饭时直接扣除点数。到了期末,即使没用完也无法退款,于是常会出现突击刷卡现象,不然,就只能让没有消费掉的餐数白白浪费。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学生创立的该项目给了大学生第三种选择——把刷不完的餐数捐给流浪汉。这不但能够避免餐卡资源浪费,还能救助饥一顿饱一顿的街头流浪者。

No.5 理财思维 (Moneythink)

大学:芝加哥大学

创新:大学有形形色色的社团,却没有一家社团致力于“扫盲”。这里的“扫盲”,指的是清除“理财盲”。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和投资俱乐部的大学生,义务为当地青少年们当“朋辈辅导员”,培养他们的理财思维,提高金融素养,并传授创业知识。3年来,Moneythink培训了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700多名高中生教授了金融素养和创业课程。值得一提的是,Money Think也开始进军中国。

按照比赛最初的流程设计,只有获得前五名的社团才有机会进入白宫,与奥巴马分享他们的创意;但是最后,白宫改变了主意,邀请了所有15支进入决赛的队伍。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选择介绍6~15名中四所大学的创意。

No.6 打破陈规(Dream outside the box)

大学:密苏里大学

创新:对孩子们来说,无人陪伴玩耍的课外生活太过单调乏味了。2009年,密苏里大学一群大一学生给哥伦比亚地区孩子们带来了缤纷多彩的课余时间,每周,都会有两个社团的大学生通过“打破陈规”项目来到孩子中间,教授他们技艺,激发参与热情。大学生们带着孩子们玩的活动种类繁多,比如工程、击剑、会计、农业、模拟法庭、芭蕾、园艺,还有新闻。

No.10 教育平等项目 (SEE ACT 2012)

大学:密歇根大学

创新:低收入群体的孩子往往无法获得好的教育,一群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促进“教育平等”。2009年,教育平等项目在林肯高中小范围开展,传授孩子们关于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课程。2012年,平等项目将免费为400名学生提供高校入学考试的练习册和辅导材料,还有高质量的8周准备课程,其中70名学生将获得大学老师的指导,还有50名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作为助教。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该地区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显著提高,有更多学生进入美国顶尖大学。

No.11 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发声 (Students for Education Reform)

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创新:教育改革一直是美国政府和学者们高调关注的话题,却鲜有学生自己的声音。普林斯顿两名大学生创立了“在教育改革发声”组织,支持美国60所大学的学生社团,为他们提供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发声的机会。大学生们可以和当地官员和州立法者见面,表达大学生对于教育政策问题的观点。不仅如此,该组织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还创立了校园联盟,让大学生可以和有话语权的毕业生们联系,为教育变革献言献策。目前,这是美国唯一以让大学生在教育政策讨论中表达观点的组织。

No.12 绿色校园,为了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界 (Green Campus, Engineer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

创新:小比赛也有大作用。为了提高学生持续用水的意识,加利福尼亚的大学生在9个学生宿舍之间开展了节约用水比赛。这场被叫做“水战”的比赛持续了31天,范围遍及9栋宿舍楼。学生平均用水量减少了14%,节约了89000加仑(约405吨)的水。为了实时监控大学生们的用水量和比赛排名,当地一家用水监测公司加入了“比赛”。

责任编辑:尹颖尧

4.大学团委部门职能 篇四

团委副书记:

协助书记统筹规划团委的事务和各项工作;书记不在时,主持并负责团委的工作,对各项具体工作起直接指导作用。1.分管团委组织工作,配合团委书记做好团委工作计划的制定、日常工作的安排和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

2.统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团委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团委秘书处:

1.以协助团委处理团委日常事务为工作中心,协调各部门的关系,促进院团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起草、修改各项工作文稿; 拟订团委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收集和整理团委各部门工作计划和总结,及时反馈。

3.例会时执行考勤与会议记录,并负责办公用品的领取和管理。协助各部门解决在各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确保其顺利进行。

4.对院团委各部门干部日常行为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记载。

组织部:

负责团的组织建设,培养和发展团员、管理团员档案、收缴团费和注册团员证;组织党章学习,加强各团员对党的认识及党员评优工作,督促各支部的团活动正常进行,监督考察学生干部。宣传部:

负责落实各项学生活动的宣传任务,开展各项日常宣传工作(板块、海报、简讯、摄影);加强对各团总支部的宣传指导。1.网络信息组:负责学校网站、网络办公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2.美工组:配合院团委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包括海报、标语、橱窗、横幅等制作。

3.广播站:开展学院各项广播工作。

4.记者站:协助把握舆论导向,掌握、了解新闻动态;围绕中心和重点工作,积极负责做好新闻采编、管理工作。

大学生素质拓展部: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帮助完善智能结构,使其全面成长成才,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展开。

1.综合素质的评估与审核:记录和审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包括其学习成绩、参加的活动、获得的奖项,各项实践的成果。综合素质是推优评优的重要依据。

2.组织各项素质拓展指导及培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3.组织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社会实践部:

1.在院进行志愿者招生,建设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开展各项志愿行动。

2.综合大学生兼职、就业信息,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勤工助学中心,为在校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3.力求创造机会让在校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积累社会经验。

5.大学团委面试问题 篇五

33、你已经参加了哪些学生会或社团?请谈谈你对这些活动的认识。

34、在大学已经一年多了,谈谈今后的打算。

35、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为什么?

36.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是谁?为什么?

37、在学生会里,有时因工作协调,会让你去做苦力类的工作,你如何看待?

38、你不喜欢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如果部门内部出现这样的人,你如何处理?

39、如果你现在是一名学生会干部,当你发现学生会内部出现你无法接受的事情,你将如何处理,并且如何将你所发现的问题汇报给你的上级?若发生问题的人或者组织是你所在部门或你的同班(系)同学,你又会怎样解决?

40、课余时间你有哪些爱好?这些爱好对你有哪些帮助?

41、你对你的姓名有什么看法?(看法可包括姓名含义、含义与你性格是否相符、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姓名等方面)

42、你觉得学生会主要干部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43、如果你是主席,你会和其他部长们一起打造一届怎样的学生会?(用不超过三个形容词概括)

44、假设你成为所在部的副职,感觉很受部长冷落,你怎么办?

45、你为什么要竞选系学生会干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社团联合会面试问题

2.社团面试问题及答案

3.社团面试常被问到的经典问题及答案

4.2015社团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5.大学学生会/社团面试常被问到的经典问题及答案

6.关于大学社团面试常见问题

7.大学艺术社团面试问题大全

8.大学学生会:社团招新面试问题及答案

9.高校社团招新面试题目刁钻-请用新办法烤鸡

10.社团面试问题21

11.社团面试常见问题小技巧

6.大学团委工作总结 篇六

大学团委工作总结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不断增强党员干 部责任意识

团委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引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把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干部作为重点和主体,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成立了由团委书记白玲任组长、副书记孙鹤任副组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保证各项政策、制度全面落实。同时,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要求,结合工作职能,在各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的工作过程中,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保证每个工作人员按岗位廉政建设职能的要求严于律己,从源头上构筑思想道德防线,强化反腐倡廉意识。

二、强化教育、加强自律,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规定。

加强廉洁自律。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关于反腐败工作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方针,我们在工作中以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党纪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为主,注重抓源头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是认真坚持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制度,并在学习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党纪条规的学习,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二是认真坚持领导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领导干部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xx同志“xxxx”重要思想的同时,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和、、等重要文件和书目。通过学习,使领导干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党的各项纪律和规定,进一步提高用党的纪律约束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通过不断学习和教育,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为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任务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强化内外监督机制。团委建立了健全的行风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接受外部监督,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约束机制。在内部监督上,建立政务公开领导责任制,书记亲自抓,主管领导分头抓,各部部长要“带好自己的兵”;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落实上做到“三个到位”,即领导到位、职责到位、检查到位,保证了依法行政、有法可依。同时,构建社会监督网络,设置了监督举报箱,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举报投诉的途径、方法等,这样从内外两条线强化监督机制,推动了团委行风建设。

三、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不断完善制度保障机制。

制度建设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规范约束领导干部行为,前移防腐关口的重要措施。为此,建章立制成为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点。我们参照区委、区政府会议精神制定、、、、等一系列文件,强化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考核工作规范性明显提高。

一是明确目标责任,严格进行考核。将上级要求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将各项目标进行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人,严格月初工作计划和月末工作考核,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相结合。二是严格团委内财物的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实行专人管理。三是以领导干部做表率,率先垂范的作风在全单位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表率行为带动下,使全体干部职工形成了一种工作劲头足、凝聚力强、团结友爱、劳逸结合的良好风尚。

四、完善考核、狠抓落实,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依据,而严格的责任考核制度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保障机制。

为此,按照“一把手抓两手”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团委建立健全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局面。一是健全防范体系。梳理廉政风险防范监控点,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加强学习、宣传教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注重防范、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分级管理体系。把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检验两手抓、两手硬的具体体现,将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分解为硬指标,纳入目标管理,使之与业务工作同步布置安排,同步检查落实,同步考核评比。三是强化责任体系。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作为各部门干部的任期目标,对责任制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并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考 核的内容。对恪尽职守、严守廉洁自律规定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不负责任的,实行一票否决制,负责人当年不得参与先进评比。通过层层把关,进一步强化了干部职工廉洁行为。

五、政务公开、提升效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推行办事“六公开”。即在办理行政事项审批、行政执法等业务工作时,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职责、公开办事条件、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结果,并限定办事时限,按期落实到位。二是实施全程代理工作制度。印发,对全程办工作人员的工作程序、工作责任等进行了具体规定,确实转变观念,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7.挑战杯同济大学团委 篇七

一、历届竞赛情况回顾[1,2]

中国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从2000年开始,每2年举行一次,举办学校分别为2000年的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的浙江大学,2004年的厦门大学,200年的山东大学,2008年的四川大学,2010年的吉林大学,2012年的同济大学,2014年的华中科技大学。具体情况见表1。

二、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展至今,显现出一些较为突出的特点。综合上述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情况,我们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

(一)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此特点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创业竞赛的组织机构方面。首届和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从2002年第三届“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教育部成为竞赛主办单位之一,同时,地方政府作为承办单位也参与其中,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一变化表明国家已将其纳入到高校创新人才培育体系之中。可见,国家层面对此项赛事的高度重视。二是在创业竞赛的覆盖区域方面。纵观九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我们发现该项竞赛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首届和第二届赛事为主的起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为大陆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阶段是以第三届和第四届赛事为主的拓展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拓展到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且台湾的大学首次派队参加,香港和澳门的大学也应邀观摩竞赛;第三阶段则是从第五届赛事开始为深入发展阶段,参赛区域覆盖范围发展为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 相比前两个阶段,区域覆盖范围及参赛高校更加广泛。这些情况较为客观地说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实践以及自上而下的推进实施,“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的全国性赛事,已形成了举国体制、自上而下的竞赛实施格局。

注:带有“※”的届次表示竞赛逐年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的关注,并开始有部分参赛作品和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或企业资助。

(二)实现了由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设计实施转变

此特点主要体现在创业竞赛环节上的设计变化,且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竞赛环节的设计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10年第七届吉林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开始,主办单位在项目计划书评审、公开答辩和秘密答辩三个原有环节基础上,新增了网络虚拟运营竞赛环节。 该环节要求参赛创业项目要在网络虚拟环境下完成企业模拟注册、创建、运营、管理等所有决策, 并与其余参赛团队模拟对抗实战,模拟运营环境的成绩将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2012年第八届同济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首次将参赛团队分为“已注册公司”和“未注册公司”两个组别, 对于已注册公司的创业项目在评审时给予一定分数奖励。2014年第九届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创业竞赛将参赛团队分为“已创业”和“未创业”两个组别,并进行了专业分类申报。这些分组、分类环节的增加表明“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不再仅是评计划、看创意的“坐而论道”与“纸上谈兵”,而是赋予其新的内涵与意义,成为高校大学生模拟创业向实战创业转变的综合性实践教育平台。

(三)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随着“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推进与实施,其社会成效日趋凸显,社会影响不断扩大。首先,从2002年第三届竞赛开始,一些优秀创业项目获得了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以第三届竞赛为例,部分参赛作品开赛前就吸引了部分风险投资,金额达上亿元,决赛后正式签约项目4件,金额达576 0万元。自此,优秀创业项目与风险投资机构的有效对接则成为此项赛事的重要亮点,此后每届都有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典型案例。这一情况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引入一方面在连接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上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优秀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与市场转化。其次,从2014年第九届竞赛开始, 竞赛采取“3+2”全新赛制。这一全新赛制的实施一方面促进了该项赛事的多元化与精细化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更多优秀创业项目的脱颖而出,大大增加了这些项目成果市场转化的机会,极大地实现了这些项目与风险投资的有效对接。

三、创业竞赛现存问题

从上述历届竞赛情况回顾、创业竞赛典型特点解析两方面,我们可知作为由国家多部委联合举办的国内顶级赛事,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产学研用以及创新国家建设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与作用。但在其实施与运行等环节过程中,与美国等国外高校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相比,我国的创业竞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有效解决与科学改进。

(一)创业竞赛功能定位不清

无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创业竞赛都已成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其开展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进行考量认为,当前创业竞赛的实施操作与国家最初开展此项活动的初衷出现一些不相一致的方面,存在由于对其功能定位理解不清而呈现出功利化倾向。具体地说,一是从高校视角,已将诸如创业竞赛活动成绩的取得作为自身办学实力与水平的评价砝码,而忽视了它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与现实价值。于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高校直接选拔能够取得好成绩的项目直接参赛,而不组织相应的校园选拔活动, 创业竞赛的参与面相对很小。对待此问题,高校要有清晰与理性的认识,切记把握好其中“度”的问题;二是从教师视角,很多高校将指导学生获得创业竞赛成绩作为本学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一项硬性指标。当然高校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类大赛指导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也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教师参与其中,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但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存在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取得比赛好成绩,却将自己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成果直接拿出来让学生参赛,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学生参与面以及学生主体性发挥等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三是从学生视角,学生参与创业竞赛也不简单是学生一次创业体验活动,而是一项关乎学生个人前途命运的人生大事,由于一些高校将在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作为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一项指标或举措。这一情况就使得一些学生不是为了创业梦想而参加竞赛,不是为了锻炼自己而参加竞赛。这也导致了一些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未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一些较好前景的创业项目最终处于被搁浅的状态。

(二)创业竞赛覆盖范围有限

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了解国家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是否了解省市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和“是否了解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8%、6%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4%、28%和36%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38%、 35%和31%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21%、30%和23%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5%、13%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分别只有6%、4%和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分别有32%、29%和39%的学生对创业计划大赛表示“一般了解”,分别有44%、45%和34%的学生表示“听说过,不太了解”,分别有18%、22% 和1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即使是已经具有一定参赛经历的学生,也分别只有19%、12%和24% 的学生表示“很了解”创业计划大赛。

综合上述这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对于国家、省市、学校组织的创业大赛不了解,即使是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对其了解也是非常有限。由此可知,当前高校组织的创业大赛覆盖学生范围有限,还没有惠及大多数学生。

(三)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由国家多个部委联合牵头组织实施的竞赛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但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竞赛规划与竞赛实施脱节的现象,使创业竞赛实施成效欠佳。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有学者针对“创业大赛”主题,就“是否参加过国家、省市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大赛”等问题对北京市部分高校进行调研, 数据分析显示:有22%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78%的学生回答“没有”[3]。我们采用同样的主题与同样的问题对吉林省部分高校进行调研,其数据分析显示:有16%的学生回答“参加过”,有84% 的学生回答“没有”。这两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有近80%以上的学生没有参加过此类大赛,可见创业竞赛普及性较差;二是创业项目社会转化低。通过对历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梳理,我们发现:自其举办以来,吸引了一些风险投资机构的关注与参与,但现有的竞赛体制未能充分发挥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和企业行业主管在内的社会资源的作用,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之间未能形成良性互动与彼此充分信任,造成了“学校热、社会冷”的局面。由此,大部分创业项目“纸上谈兵” 的结果,就是创业项目签约率低,创业项目社会转化率低,制约了创业竞赛孵化功能的发挥。

四、创业竞赛改进建议及举措

基于上述对历届竞赛情况回顾、竞赛典型特点解析、竞赛现存问题简述等内容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创业竞赛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其良性运行与优质发展,应在原有好的基础和传统上,进一步加强创业竞赛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及其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设举措。

(一)进一步明确创业竞赛的功能定位,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

正确理解和明确创业竞赛的核心功能与定位是办好此类赛事的根本与关键。“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宗旨明确指出:“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产学研结合,推动国内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方面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4]这一宗旨充分体现了创业计划竞赛的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双重定位。对此学者们也有专门的研究。如有学者在论述MIT创业大赛对完善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内容时指出:“创业大赛要真正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融合。具体地说,理论上看, 创业大赛是实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统一的桥梁;然而在实践中,如果创业大赛的组织者本身没有创业经验或商业实践,竞赛程序的设计不能实现教育目的,理念的实现缺少资金赞助与人员支持, 创业大赛将与教育和实践的统一相去甚远。”[5]还有学者系统梳理了国外研究型大学创业计划大赛的主要特点认为:“从知识结构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通过研讨会、训练营和导师制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通过邀请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教育研究专家开展的研讨会、 训练营,以及一对一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等形式,美国创业竞赛实现了知识基础与实际运用的结合,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统一。”[6]

明确创业竞赛这一核心功能定位后,我们认为要实现教育功能与实践功能的有效融合,就要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入手,转变他们的观念与误区就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具体地说,就是要转变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参与的功利化倾向,走出“唯成绩、为比赛而比赛”的认识误区: 一是高校作为创业竞赛组织机构,要改变将“创业竞赛”看作学校办学水平的比拼,成为学校追求社会声誉的一张名利双收的名片等认识误区,而是将这一典型载体作为学校教育教学革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教育教学、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采取丰富多彩的竞赛形式等有效举措来全面培养与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作为学校真正实力的硬指标;二是教师作为创业竞赛过程中教书育人的重要主体,在创业竞赛参与或指导学生过程中, 要改变为追求个人职称晋升等功利化的目的性,才能在指导过程中更好地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以及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与主体性激发作用,做好学生的专业导师、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 三是学生作为创业竞赛参与的主体,也要改变参与创业竞赛是为了个人追求荣誉或成绩、获得保研资格与奖学金奖励等功利化的目的,而是将其作为个体职业发展过程中一次就业创业的人生体验与能力锻炼,才能实现个体的更大发展与超越。

(二)进一步完善创业竞赛的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创业计划竞赛自在中国实施至今,都是坚持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证明,这一运行模式确实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创业实践能力锻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此,为更加科学高效地运行创业竞赛,实现创业竞赛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创业成果项目的有效转化,不断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我们认为,在坚持原有自下而上的组织运行模式基础上,还要重点在机制方面做出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现有对创业竞赛开展目的与意义的狭隘认识以及一些功利化倾向,不断创新竞赛方式。对此有学者以国外15所著名高校的创业竞赛为例,从竞赛的目标定位、运行时间和程序设计、覆盖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归纳,认为:国外高校创业竞赛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可以相互弥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创业需求[6]。 基于此,创业竞赛各级实施主体要在原有开展竞赛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论坛讲座、参观考察、技能培训、网上模拟等多种形式,扩大创业竞赛的覆盖范围,提升创业竞赛的普及程度,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氛围;二是要充分借鉴国外高校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经验, 扩大创业竞赛参与主体的范围。除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外,还要突出企业行业、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机构在创业竞赛的重要作用,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融入竞赛的组织评选、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中,切实地把创业竞赛办成一项集教育功能、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活动; 三是加强学生创业竞赛项目的跟踪指导与多方多维辅导。在创业竞赛整个运行过程中,要组建一支由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创业人士、政府人员等构成的全程性、多方多维的咨询服务团队,在帮助学生科学理性评估项目、认清行情和规避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与有效保障。

(三)进一步改进创业竞赛的评价机制,促进创业竞赛健康有序科学理性发展

当前,关于创业竞赛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仅以“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例,一些学者对其评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科学指导与学习借鉴。如有学者从数理分析视角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尤其是细致研究了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科学论证。具体地说,研究者将设计的创业计划竞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借助专家评价信息以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各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定,并配以算例来说明该评价的过程和结果[7]。还有一些参与创业竞赛的评审者从评审原则视角指出“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评审方案不应局限于一纸策划书的评审方式,还应考虑到创业项目的创新性、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指标。

8.挑战零耗能,世界大学生大联欢 篇八

最先我来到的小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日上江村”,以传统的江南民居为原型,他们将中国江南地区依水而生,因水而繁荣的特点同“光”结合起来。在亭台流水的院落中,可种绿植、瓜果菜蔬,也可以养殖小鸭,鱼贝,针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以及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城市人群和旅游地产开发,上海交通大学设计了“新能源,新江村,新生活。”询问团队成员,我们得知这样一所60平米左右的太阳能小屋造价在110万人民币左右,虽说比普通房屋高不少,但在市场推广方面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它加入了一个太阳能系统在里面,且拥有智能控制系统。就市场推广方面,上海交通大学的胡小军老师介绍说:“我们将长三角地区定位为第一步的市场推广的目标区域,我们在建筑、系统设计,以及成本计算上全部是针对长三角地区的目标群体来考虑的。实际上,当我们在交大把这个房子建起来后,有很多人来参观。包括崇明岛的几个村民都已经来看过好几次了,后来还找到我说,他们想在村子里建很多套这样的房子。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的市场推广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同时,我也收到了来自广东以及西北地区对‘日上江村’感兴趣的客户询问。”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富有东南亚风情的马来西亚大学代表队的房屋,热情的马来西亚学生分发热带水果给每一位参观者,颇有一种在家中接待大批客人的感觉。

来到华南理工大学的“E-concave”顿时有一种到了田园乡村的感觉,玉米地,向日葵还有郁郁葱葱的瓜果蔬菜,很是用心。C字形的空间布局,使得空间既集中又开放;铺有鹅卵石和循环水的玻璃中庭瞬间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意;茶具、草编垫等装饰让人的脚步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十分舒服。同很多参赛队伍一样,这也是一所智慧型小屋,屋内的所有家电均可以通过iPad来控制。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所房屋的抗震级数可达七级,使得房屋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不过房屋造价高达两百万左右,成本颇高。

造型源于草原上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是内蒙古工业大学参赛作品的一大特色。客厅顶部开了一个叫做“套瑙”的大天窗,队员介绍说,这个天窗上空空气自然流动,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他们的智能小屋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有效满足内蒙地区无电牧区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次参赛的唯一一所“老房子”来自澳大利亚代表队的卧龙岗大学。他们的房子并不是新设计和建造的,而是把一所典型的澳大利亚住宅经过重新的改装和翻新,摇身一变成为能够满足节能、环保、绿色、舒适的未来建筑。这种可持续的改造方案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很是独特。

在进门之前你必须把你的鞋子放在篮子里,等参观完房屋之后,你在后门的大篮子里取你的鞋子。这是瑞典队的HALO太阳能小屋留给大家的独特的印象。弧形的房子在整个太阳村里显得很张扬,也很特别。“弧形的室外客厅有一定的开放性,有风吹来,可使屋内保持凉快。下雨的时候,屋顶上的水会顺着弧形的室外客厅流下来,流进屋外的花园中浇灌蔬菜。”队员介绍道。这所木质小屋极富欧洲风情。

与其说山西大同的太阳村是世界各地大学生角逐高低的战场,还不如说这是一次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青年的大联欢。当8月16日,队伍陆陆续续入驻太阳村,进行前期搭建开始,大家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享受比赛的状态,各国青年学生热情交流、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事先完成搭建任务的以色列队伍还热情帮助邻居队伍进行小屋搭建,瑞典队员认为:“在这种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环境中交朋友,见更多的人,这不仅仅是一场太阳能竞赛。HALO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而是我们的家。”

各参赛队伍在此次竞赛中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水平,在经过认真的审议和评判之后,15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的评委们对房屋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和肯定。负责工程技术类评判的王昊教授表示,大赛房屋总体水平很高,多样性也很好。同济大学的苏运升博士表示,从市场推广的角度来看,大赛的很多房屋都具有市场推广价值,尤其是前十五名的房屋。

太阳能领域的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市场推广也已成熟,如何才能将这一个个的小屋真正地从参赛作品变为我们自己的“家”呢?在这些比赛之后,我们还需要再做些什么呢?正如美国能源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总监理查德·金对大学生所说的那样:“建造这样一座太阳屋需要创意来进行设计、需要能力来进行建造,需要智慧来赋予能量,需要毅力坚持到最后。但只有领导者才能让此成为可能。我知道你们有能力,所以不要停止脚步,你们会成为一个领导者。”

Tips: 2013年8月2日~13日,中美能源合作项目——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山西大同进行。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太阳能领域的“奥林匹克”,其发源于美国,后发展到欧洲,今年又首次来到亚洲,在中国大同举办。此次竞赛的参赛成员涵盖了来自35所大学的22支决赛参赛队。6大洲、13个国家、35种国籍的队员们汇集于此,创造了赛会自2002年在美国开办以来参赛队伍最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

经过14天的限时搭建和9天的十项全能比拼,最终来自澳大利亚的卧龙岗大学team UOW拨得头筹,赢得了综合奖第一名,来自中国的华南理工大学紧随其后,位列综合奖第二名(创造了中国高校队伍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而第三名则由来自瑞典的查尔莫斯科技大学队竞得。

卧龙岗大学team UOW建造的IllawarraFlame(伊拉瓦拉火焰)小屋,是在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历史上第一座旧房改造的太阳屋。他们将现存的1950到1960年代期间的典型的澳大利亚住宅在墙上和阁楼增加新的绝缘,新的窗户,通过利用各种先进环境技术进行翻新,将其带入“恢复性的”未来。从而避免建造一个全新的房屋而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展示出让一个现有房屋恢复活力的技术性能和建筑之美,并帮助消除技术、金融和社会障碍,实现可持续改造。他们同时还在建筑设计、太阳能应用等单项考评上赢得了一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队Team SCUT建造的E-CONCAVE小屋,分别在市场推广、家庭娱乐、热水、电器和能量平衡五个单项中荣获第一名,在工程设计单项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在建筑设计和宣传两个单项中获得第三名。这是历史上中国赛队参加这项国际赛事所获得的最高成绩。本刊在2013年5月的报道中曾对其小屋特色进行过介绍。

瑞典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建造的HALO太阳能小屋,95%的建筑材料为可快速再生的节能环保材料——木材,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瑞典小木屋。HALO是为四个学生设计的空间,因此对HALO来说,可持续性不仅体现于居住者与住宅的关系,还来自于居住者之间。HALO的圆形造型提供了一个有机的公共空间,在促进人际互动和沟通的同时,还可让居民在这里彼此分享、相互学习和体验。创新构想与优质生活由此传播,从而构建未来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

本刊于2013年5月报道的清华大学与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合建的0-house则荣获了本次大赛单项——“舒适程度”的第一名。

背景介绍: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目的是借助世界顶尖研发、设计团队的技术与创意,将太阳能、节能与建筑设计以一体化的新方式紧密结合,设计、建造并运行一座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具有可持续性的太阳能居住空间,从而证明单纯依靠太阳能的住宅,一样可以是功能完善、舒适而具有可持续性的居住空间。

上一篇:钳工知识下一篇:幼儿园园长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