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

2024-09-15

《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精选15篇)

1.《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 篇一

“Robinson Crusoe” protagonist called Robinson Crusoe, he liked sailing as a child, in his adult after a voyage, unfortunately lost on a desert island. He took some supplies from the boat and became a hunter himself, living off the hunt every day.

Later, he trained a wild man to be a servant, and he named him Friday. Later, Crusoe rescued a British captain, he with their own efforts in the desert island life for 20 years, finally got the opportunity to leave the island to return home.

2.《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 篇二

《鲁滨孙漂流记》这个故事是一个关于冒险、智慧和勇敢的故事。

鲁滨孙热爱航海, 他的梦想是乘着风浪, 做一个远航到世界尽头的水手。可是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 因为他的大哥在与西班牙人的战斗中不幸牺牲了。二哥的下落, 鲁滨孙至今一无所获。所以父母希望他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

最终, 鲁滨孙终于出海了, 可是他的运气一直不怎么好, 多次厄运来袭, 最终把他遗落在一个荒岛上, 鲁滨孙在这个荒岛上奋力生存, 还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伙伴“星期五”。在鲁滨孙整整28年的自救过程里, 这个荒岛已经成了可以居住舒坦的世外桃源。

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就是鲁滨孙忠实的朋友“星期五”了。他在荒岛上和鲁滨孙一起生活, 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给了鲁滨孙,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了:“你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星期五离开。”他说这些话的时候, 眼睛里噙着泪。

3.鲁滨逊漂流记 篇三

但我前面说过,当船长从我舱房边经过,并说我们都要完蛋了时,可把我吓坏了。我走出自己的舱房向外一看,只见满目凄凉,这种惨景我以前从未见过:海上巨浪滔天,每隔三四分钟就向我们扑来。再向四面一望,境况更是悲惨。我们发现,原来停泊在我们附近的两艘船,因为载货重,已经把船侧的桅杆都砍掉了。突然,我们船上的人惊呼起来。原来停在我们前面约一海里远的一艘船已沉没了。另外两艘船被狂风吹得脱了锚,只得冒险离开锚地驶向大海,连船上的桅杆也一根不剩了。小船的境况要算最好了,因为在海上小船容易行驶。但也有两三只小船被风刮得从我们船旁飞驰而过,船上只剩下角帆而向外海飘去。

到了傍晚,大副和水手长恳求船长砍掉前桅;此事船长当然是绝不愿意干的。但水手长抗议说,如果船长不同意砍掉前桅,船就会沉没。这样,船长也只好答应了。但船上的前桅一砍下来,主桅随风摇摆失去了控制,船也随着剧烈摇晃,于是他们又只得把主桅也砍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甲板了。

这时风浪更加凶猛了,我看到了平时很少见到的情况:船长、水手长,以及其他一些比较有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祷,他们都感到船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到了半夜,更是灾上加灾。那些到船舱底下去检查的人中间,忽然有一个人跑上来喊道:船底漏水了;接着又有一个水手跑上来说,底舱里已有四英尺深的水了。于是全船的人都被叫去抽水。我听到船底漏水时,感到我的心就好像突然停止了跳动;我当时正坐在自己的舱房的床边,一下子感到再也支持不住了,就倒在了船舱里。这时有人把我叫醒,说我以前什么事也不会干,现在至少可以去帮着抽水。听了这话我立即打起精神,来到抽水机旁,十分卖力地干起来。正当大家全力抽水时,船长发现有几艘小煤船因经不起风浪,不得不随风向海上飘去;当他们从我们附近经过时,船长就下令放一枪,作为求救的信号。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放枪,听到枪声大吃一惊,以为船破了,或是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句话,我吓得晕倒在抽水机旁。

这种时候,人人都只顾自己的生命,那里还会有人来管我死活,也没有人会看一下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另一个人立刻上来接替我抽水;他上来时把我一脚踢到一边,由我躺在那里。他一定以为我已经死了。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苏醒过来。

我们继续不断地抽水,但底舱里进水越来越多。我们的船显然不久就会沉没。这时,尽管风势略小了些,但船是肯定不可能驶进港湾了。船长只得不断鸣枪求救。有一艘轻量级的船顺风从我们前面飘过,就冒险放下一只小艇来救我们。

小艇上的人冒着极大的危险才划近我们的大船,但我们无法下到他们的小艇,他们也无法靠拢我们的大船。最后,小艇上的人拚命划浆,舍死相救;我们则从船尾抛下一根带有浮筒的绳子,并尽量把绳子放长。小艇上的人几经努力,终于抓住了绳子。我们就慢慢把小艇拖近船尾,全体船员才得以下了小艇。此时此刻,我们已无法再回到他们的船上去了,大家一致同意任凭小艇随波飘流,并努力向岸边划去。我们的船长许诺,万一小艇在岸边触礁,他将给他们船长照价赔偿。

这样,小艇半划着,半随浪逐流,逐渐向北方的岸边飘去,最后靠近了温特顿岬角。离开大船不到一刻钟,我们就看到它沉下去了。这时,我才平生第一次懂得大海沉船是怎么回事。说实在话,当水手们告诉我大船正在下沉时,我几乎不敢抬头看一眼。当时,与其说是我自己爬下了小艇,还不如说是水手们把我丢进小艇的。从下小艇那一刻起,我已心如死灰;一方面这是由于受风暴的惊吓,另一方面由于想到此行凶吉未卜,内心万分恐惧。

尽管我们处境危难,水手们还是奋力向岸边划去。当小艇被冲上浪尖时,我们已能看到海岸了,并见到岸上有许多人奔来奔去,想等我们小艇靠岸时救助我们。但小艇前进速度极慢,而且怎么也靠不了岸。最后,我们竟划过了温特顿灯塔。海岸由此向西凹进,并向克罗默延伸。这样,陆地挡住了一点风势,我们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靠了岸。全体安全上岸后,即步行至雅茅斯。我们这些受难的人受到了当地官员、富商和船主们的热情款待;他们妥善安置我们住宿,还为我们筹足了旅费。我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或去伦敦,或回赫尔。

当时,我要是还有点头脑,就应回到赫尔,并回到家里。

(节选自天涯在线书库)

4.《鲁滨逊漂流记》英语的读后感 篇四

After reading Robinson Crusoe, I am shocked at it, and I really admire Robinson.

I admire his spirit of not retreating when being in trouble. He lived in an uninhabited island for about 26 years and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which are beyond our imagination. He survives on his perseverance and faith; what”s more, he created the new life. His spirit is worth learning, which is that we can“t surpass.

I still more admire his ability of bearing loneliness. From my point of view, all of us are survive in the society without families and friends. If I were Robinson, I should rely on myself to survive but I couldn”t bear the isolated life. Now we may not aware how important the emotion is. However, if we encounter that condition like Robinson“s, we may know that we are not individuals, and we can”t live alone in the world. Kinship, friendship and love are indispensable in our life, and they are priceless treasure which are worth maintaining by our life.

5.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五

《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遭到了暴风雨的袭击,除他外,其他人全部遇害。他漂到了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在孤岛上,鲁滨逊在废船上找到了一些工具,在荒地上建起了住所,种起了麦谷,还饲养了动物,完成了自己的生活基本所需。他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例如,那个有两层围墙的房子他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建成的;他在第一次播下大麦和稻谷的时候,由于播种的不是时候,这些宝贵的种子就浪费了一半;为了挖几个地窖以备贮存淡水,鲁滨逊又辛辛苦苦地干了几个月;为了做一个能够煮汤的锅,他绞尽脑汁,尝试了多种办法,失败了无数次,才研究出制造方法;但是,这一切的困难,都被他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所征服了.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获救。

而我,当妈妈让我每天写一篇日记和看20页课外书,我觉得太困难了我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愿意每天坚持完成,到现在我也没能养成这个好习惯。当我学舞蹈和跆拳道好几个月了,因为身体的原因考级没有通过,我就没精打采,一蹶不振,最后放弃了。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使我认识到,人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到,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困难,我要学习鲁滨逊这种精神,不再畏惧困难和逃避困难,而是要积极、勇敢地面对和挑战各种困难,在困难面前学会自强。以后,我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500字

《鲁宾逊漂流记》是一本小学生必读的好书。它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逊幼年有着航海周游世界的理想,而父母极力反对。他很固执,就在1651年,鲁滨逊19岁的时候,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在海上,暴风把船给吹翻了,鲁滨逊很幸运,没被淹死,独自漂流在一个荒岛上,接着自己探查了这个岛,开垦了一片土地,还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一群野人在吃人肉,鲁滨逊决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鲁滨逊成功救出了一个人,并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他终于离开了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这个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主人公鲁滨逊正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鲁宾逊没有离开家,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没有那么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扞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他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吃掉的时候,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我想: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小学生也应该向主人公学习,要勇于向困难挑战,打不垮,压不弯,压力越大越要坚强,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要学习鲁滨逊的创新精神。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500字

很早就买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那时候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感觉很有趣。这个寒假终于有时间细细地阅读、品味。

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叶。从小他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活,长大以后不顾父母的阻拦,一心去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他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逃走了,却流落到没有人烟的荒岛上。

鲁滨逊没有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烧制陶器,用树条编箩筐。让自己生存了下来,还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会“星期五”好多文明。

后来鲁滨逊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货船船长他们,从荒岛生活了28年的鲁滨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也喜欢航海和冒险,从没想过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想着会一帆风顺地归来,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现在看来真的是纸上谈兵,想法过于理想和简单,甚至是愚蠢。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才会走出困境,开辟新的天地!焕发新的生机!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和解决困难中成长起来的。

鲁滨逊真的是好伟大!那样艰难的处境,他都一一克服,创造出生存的奇迹!相对于我们的学业来说,荒岛生存要难的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鲁滨逊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好的成绩吗?

喜欢鲁滨逊的坚强,聪明,和他超人的智慧,还有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喜欢“星期五”的活泼,灵敏和好学。好想看看鲁滨逊和“星期五” 长什么样!呵呵,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有智慧的人的面貌肯定是不同于常人的,你说呢?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500字_600字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风暴海啸,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 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

我的人生也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800字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描述了主人公鲁滨逊漂流海岛,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没有食物,没有房子,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吃掉,就是被野人所嚼„„

但是,慢慢的,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不再整天唉声叹气了,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了自己的生活,他建起了房子;做了小桌子、小匣子;用从船上找到的枪来捕捉了山羊;在房子周围种了小麦、稻子;鲁滨逊还获得了一只小狗和一只鹦鹉,做他的伙伴„„就这样,鲁滨逊用自己智慧的脑子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鲁滨逊不仅是一个智慧,勤劳的人,他更是一位有坚强毅力的人。他曾经说过:“我的脾气是要决定做一件事,不成功绝不放手”因为他没有助手,缺乏做事经验,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花费很大的力量,很长的时间。连做一块木板都要四十几天。并且,他做的许多东西都不成样子,但他从来都没有灰心过,而是总结失败的经验又从新开始做。

鲁滨逊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令他欣慰的回报。最后,他变得非常“富有”:有小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使用,还有植物园、牧场、两处“豪华”小屋,并且还有了一个忠诚的奴隶----星期五。这些都是鲁滨逊不知花了多少力气,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得来的!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认真的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个个问号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假如我是鲁滨逊,独自一人在荒岛上,能活几天?一天?两天?我又可以做什么?劈柴?打猎?我会像他一样镇定自若吗?对生活充满信心吗?我的回答肯定是“不”,再说了,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荒岛上,我一定会得忧郁症憋死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自力更生的,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学习鲁滨逊不怕困难,面对困难永不低头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不管遇上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的去面对,勇敢的活下来。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坚决不能放弃!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动脑子想办法克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会像他一样镇定自若吗?对生活充满信心吗?我的回答肯定是“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自力更生的,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600字

1719年,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完成了一部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英国之家却向往着海洋冒险的主人公鲁滨逊,在海难中逃生宇荒岛上,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与智慧一次有一次的制作出了桌子椅子,在之后的野人之战中,鲁滨逊意外“获得”了一个仆人“星期五”。28年后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终于回到了英国。

当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由得震撼:也许当我也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可能会惊慌失措,一个劲地跑,却怎么也跑不出这荒岛,便大哭起来。没错,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人会像我一样,最后落个一辈子都在荒岛。

现实生活,就像一个大网,有甜有苦有酸:当人们来到甜地时,会很自私的像一辈子都在甜蜜度过;当人们来到苦地时,会恨不得离开这个鬼地方;当人们来到酸地时,会一个劲的喊着酸,却怎么也逃不过酸的折磨。

人类,就是这样。嘴里说着自己是高级动物,是世界上最高贵的。这又何尝不是呢?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有轻生的念头。人类啊,如果我们能够学会鲁滨逊那种敢于同恶劣环境作斗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精神该多好啊!那有何尝不是呢?我们现在的生命与鲁滨逊相比,是 美好的、是幸福的、是丰富多彩的,可人们偏就这么自私,将自己的生活弄得凌乱、肮脏就算了,还企图想将别人的生活弄糟,导致世界大乱,无辜的小动物也受到了牵连,被人们狠心的虐杀。

当我们在做这些时,为何不停下来想想:鲁滨逊曾经历看怎么多的困难,他都能够克服。可我们能吗?纵使生活中存在着千千万万个困难,但这也是幸福、快乐的开端,只有勇敢面对,才能够获得这些来自不易的幸福、快乐。

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去开创、去挖掘、去体会,才能够使得这生活愈来愈美„„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500字

在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这本书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来给大家讲述一下吧。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地方,一是:“鲁滨逊来到了一个野人岛,救下了一个被抓获的野人,并把那个野人驯服,花了三年的时间教会了那个野人说话并听野人讲他们族人的事。”我想:“鲁滨逊要从一群野人中救一个被抓获的野人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并还要教野人说话,是需要多么长的时间和多么大的精力。还有让一个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一个富家大少爷吃生食,还要自己去打猎时多么大的挑战,鲁滨逊都一一克服了。”再想想我们自己从来都不帮大人做一点事,在宽敞明亮的教师却不好好学习,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这是多么大应该啊。二是:“野人把鲁滨逊带到了自己族人生活的部落,鲁滨逊看到了这了的人都吃生食,一年四季就穿自己猎到野兽的毛皮昨晨的衣服,看到这里 鲁滨逊就亲自教野人们生火,做饭,织衣服,制造武器,并叫他们识字说话。”我想:“鲁滨逊是一个仁慈,有同情心的人,而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平时我有时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同学们吵起架来,甚至还大打出手,搞得我们不欢而散。还有在大街上看到了有人在街边上乞求别人给他一点钱,我不仅没有献出自己的爱心,还大声的骂他:“你这个脏鬼离我远一点。”这是多么不应该的啊,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21世纪的领导者,让我们一起保护弱者,让我们献出一点爱心,让人间充满爱。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鲁滨逊一样乐于人。《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_500字

我从小就爱看书,也看过很多书,但自从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便被鲁滨逊的智慧,以及他惊人得毅力所深深地吸引了。

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青年,他厌倦了自己平谈无奇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要周游世界。一六五九年,他登上了一艘开往非洲的轮船,但是却遇上了可怕的风暴,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在这个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自制面包,葡萄干等食物,让自己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还驯养了好多山羊,还勇敢的救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最后凭借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奇迹般的回到了英国。

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感触很深,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能在一个荒无人烟,环境如此恶历的情况下,仅用几支枪和一些数的清的大米,小麦,甚至连鞋子都没有的情况下,生存了二十八年,可想而知,这连常人都不敢想象的事情,鲁滨逊却办到了。

他曾经在无药而发高烧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树叶,水和少量的食物做成了一种吃的东西。他一连几天四肢无力。但他坚持自己信念,终于战胜病魔,他在看似很难办到的一些事情,都勇敢的办到了。

这本书强烈的感染了我,放佛也让我与鲁滨逊一起捉山羊,与野人大战„„。给我带来一种真实和现场感,让我感到做人就应该有勇敢不服输和自食其力的精神。

我一定要向鲁滨逊学习,把这种精神用到学习上,做一个德学兼备的好学生。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500字

暑假作业刚写完,我就迫不及待的往书店里跑。

路上,一阵阵微风轻轻拂过了我的脸颊,也拂过了我的心灵。“啊,作业写完的感觉可真好啊”人行道旁的松柏正微笑的朝我点头呢。我整整在书店里待了2个小时,才精挑细选的看中了一本书。海蓝色的封面,上面有个衣衫褴褛的老爷爷和一群动物。旁边还写了几个大字:《鲁滨逊漂流记》

一天不到,我就如饥似渴的看完了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是儿童文学宝库中的不朽名著。

小说讲述的是在航行的过程中,一位叫鲁滨逊的航海家,在和海上航行的过程中因为遇上了大风暴,轮船沉没了。鲁滨逊孤身一人在岛上 10 生活了29年。在荒岛上,他借《圣经》消除孤寂和绝望,用船上的工具建造房子,学会了烤面包,与野人搏斗,解救野人星期五„„

我特别崇拜鲁滨逊,因为他在遭遇逆境中不放弃,并且坚持了下来。虽然孤身一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但他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不屈,奋发搏斗。他惊人的毅力让我折服。

这本书的作者笛福在书中说了一句话“害怕危险的心里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对今天的广大青年来说,阅读这部作品,可以激励他们勇于冒险,坚持进取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既要有大无畏的凛然气概,又要有一种认真对待,仔细研究的求实态度。只有如此,才能像鲁滨逊那样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断创造奇迹。安徽合肥瑶海区五十五中初一:胡婷婷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500字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自己丰衣足食,获取食物,还当了一回“老师”,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自己造了木船,还发现了许多矿,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名话,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被它感动了,被它震撼了,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如果父母不在了,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为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如果没有了困难,一路畅通无阻,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了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的精力努力学习,多读书,读好书。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有感_500字

在这个缤纷多彩的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它出自于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是一本能给予人坚定信念的书。至今回想起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经历,我心里依然无比佩服。

鲁滨逊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但他为实现自己的航海梦想,毅然放弃那安逸舒适的生活,去远航。实现他人生的理想。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上大风暴,全船覆没,只有他幸免遇难,幸运的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和绝望以后,他凭借自己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凭借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战胜了重重困 难。他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多么漫长,多么寂寞,多么难熬的28年呀!这完全是一个勇敢者创下的神话般的奇迹呀!

我对鲁滨逊的崇拜之情与日俱增,因为我恰恰缺少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创造的精神。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要出差2天,我必须要自己做饭。可我这种娇滴滴的“小公主”,平日里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只知道吃,哪知道怎么做的?临走前尽管妈妈在三叮嘱我饭怎么做,可我也没做出一样可以下咽的食物,无奈之下我只好吃方便面喝饮料来充饥。难熬的两天终于过去了,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不但没吃好,还把家里搞的一片狼藉。

6.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六

我很喜欢鲁滨逊在他流落荒岛时明智的把船上的东西全搬下来利用,把木头砍下来,用铅做夹子抓羊,要知道他以前是个生活富有的人啊,突然流落荒岛并不想着害怕,而是克服害怕想着如何生存。

当他发现食人族在岛上吃人时他愤怒了一心要杀掉食人族可他很快了冷静下来:就算上去跟食人族拼战赢了,那些逃走的人会搬来援军,那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有冷静的头脑是很好的。

《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无论流落荒岛还是文明世界有冷静的头脑、不屈不挠的性格、勤劳的双手才能拥有自己的世界!

英国小说家笛福在他的《鲁滨逊漂流记》里,所描述了主人公有一次出海,不料被海盗俘虏,趁海盗不注意逃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生活了28年并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战胜了一切困难并生活了下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回归了祖国。翻开书的第一页:“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小朋友们。”当我从首页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便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任性,娇气,依赖性强而动手能力差,这的确我们这一代人的缺点。

我和同学都是从出生到上演父母、学校为我们安排好了,让我们都舒舒服服,过着幸福的每一天。我们还抱怨这个,那个。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是幸福和温暖的。

鲁滨逊和张海迪的精神同是一样:不服输,战胜一切困难。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要把这种精神怎样溶入到学习去呢?

首先,上课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课。把重点记在本子上并且把不会的,下课时问问老师。

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丝不苟的完成好。在考试当中,先把容易的完成,难题放在最后,进行分析,并且把它做完。考试时不要拖拖拉拉,抓紧时间完成。

最后,课外时间,多读一点课外书,增加点知识面。我喜欢作者写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希望这句名言成为大家的座佑铭。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400字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我非常认可的话——“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就经常读书,希望读书可以让我进步,让我明白真理,的确是这样。我刚读完一本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写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名著给我的感触很深,我非常敬佩书中鲁滨逊,他是多么的勇敢、机智,正因为这些,他才在孤岛上活了下来。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我遇到鲁滨逊所遇到的麻烦,我会怎样做呢?我想我会和他做的一样。但毕竟只是想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出现的话,我未必能坚持过去,所以我佩服他的毅力。

我们先聊聊鲁滨逊的家庭背景吧。他是一个生活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是他却一直想外出闯荡,我想如果我是他,我可能会在家中听老爸的安排,可惜我不是,幸好我也不是,如果我是他,那后面精彩的故事又怎么会发生呢?言归正传,我们现在接着聊他吧,没想到,他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刺激的水手,天天都要与死神作斗争。因为货船出事了,他孤零零一个人流落到一个荒岛。虽然他此时陷入了绝境,但是他却以人们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活了下来。如果还成了我,我肯定会崩溃的。而且他来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开荒种树,砍树建房,围养山羊,修造船只……好一个孤岛别墅。我还最欣赏他那积极的人生态度,他还救出了一个俘虏“星期五”并且教他说英语。我真佩服他,在我看来教土著人说英语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上帝终于被他的勇敢、机智、勤劳、善良感动了,让他遇到了一批沦落为土著人的西班牙船员,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救出了船长及大副,然后就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当我读到这时,我感到了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觉,有悲伤,也有欢喜。欢喜,因为他终于回国了。悲伤,因为他的父母在这20多年中肯定是日日夜夜地想念他呀!

7.《鲁滨逊漂流记》宗教思想探微 篇七

一、宗教思想来源

作者笛福出生在清教徒家庭, 在长老会的学校里接受教育, 父母是长老会教徒。他出生那年正值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该王朝在宗教上偏向天主教, 因此清教徒备受迫害;笛福成年初入社会时正是“光荣革命”前夜, 这场革命之后, 英国国教又一次被奉为至尊, 清教徒的命运也依然没能好转。笛福作为一名清教徒, 一生受到洛克反对专制, 主张信仰自由、民主、追求教派平等这些思想的影响, 他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几十年间, 不断改变自身政治立场和态度, 导致其始终处于政治漩涡中而受挫不断, 最终将自己的晚年献给小说创作。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 父亲同为清教徒, 他自己虽未直接受到宗教影响, 但其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宗教影响。

一般而言, 作家在塑造他笔下的主人公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熟悉的社会事物、生活背景, 乃至自身经历, 以一种曲折隐晦的笔法融入到作品中, 赋予其近似逼真的生命体验, 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认同作品。小说理论家伊恩?瓦特就说过:“笛福的小说中所显露的许多观点具有独特的清教思想。”[1]因此笛福写作鲁滨逊漂流记, 除去他是根据当年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这部小说这一事实外, 他自身所受到的宗教影响不可能不被反映到作品中, 其中他对宗教意识与清教思想的体现便尤为突出, 从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最初对《圣经》的精神靠拢到最后成为纯粹的信使便可见一斑。

二、宗教在小说中的表现

原版序言中, 笛福说“作者以朴实、严肃的态度讲述了这篇故事, 而且, 善于将他的遭际与宗教观念联系在一起 (其实, 聪明之人往往都是这样的) ”, [2] 他开篇已经为主人公鲁滨逊设定好一个精神准则, 那就是与宗教观念紧密结合的人生。

主人公鲁滨逊违背父母意愿, 私自出海初尝风暴后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认为是“不对上帝和我父亲尽忠”的结果, 因此祈求上帝保佑并立誓返回家中不再出海。然而一切平静后他便“像摆脱瘟疫似的, 让自己沉醉于美酒与欢愉之中”。此时鲁滨逊的宗教意识还未萌芽, 祈祷也只是应急之用。“他并不是一个深刻人物。他的精神生活似乎限于表层, 并不接触真正的灵魂。他敬上帝, 但这是一个不服从国教的商人的上帝, 照管他个人的良心, 并会帮他致富。”[3]最后鲁滨逊彻底流落荒岛与世隔绝, 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不得不向上帝靠拢, 寻找精神依托保。正是精神力量的支撑, 宗教信仰的力量, 才使他坚持到底。而鲁滨逊从最开始可能出现的不测开始, 慢慢试着靠拢宗教, 向上帝寻求保护, 直至流落荒岛, 险些因病丧命, 逐渐学会从阅读《圣经》中寻求心理慰藉、精神支撑, 继而通过宗教思考, 总结人生, 最后把整个思想灌输到土著人“星期五”头脑中, 他不仅改变了“星期五”的生活方式, 甚至改变了他的原始信仰, 让他相信“上帝”的存在, 成功塑造出了一名新教徒, 也完成他自己虔诚信徒的华丽蜕变。“笛福的主人公揭示了新兴资产阶级比擭取财富和领土更为深层的特点……这种要发展、要劳动、要占有的个人奋斗精神不仅是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产物, 它还来自清教的思想影响”[4]他的开拓精神与清教思想的勤劳致富观正是笛福自身思想的反映。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艰难求生, 除了与生俱来坚定不移的个性特征外, 宗教思想的精神动力, 勤劳致富的积极引导, 都是紧扣故事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宗教思想的作用

串联故事情节。对上帝从不信到半信最后到坚信, 与故事发展的情节紧密贴合, 由不信而带来的灾难到最后因坚信而脱离苦海最终发家致富。这类似于佛家的因果循环善模式, 宗教常被人指责为封建迷信, 是不开化的表现。其实相对而言它更是一种道德约束, 精神寄托, 可以起到帮助人们战胜困难, 超越自我的积极作用。

重塑积极心态。鲁滨逊通过宗教反省自身,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 乐观向上:“学会了要多看看我这处境中光明的一面……他们之所以不能舒舒服服地享用上帝赐予他们的一切, 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还没得到的东西, 渴望着上帝把这些东西给他们。在我看来, 我们因没有到手的东西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都来自于我们虽得到了好多赐予, 却毫无感恩之情。”[6] 鲁滨逊最终从宗教得到生的希望。

参考文献

[1]瓦特著, 高原、董红均译:《小说的兴起》[M]上海:三联书店, 1992.

[2]笛福著, 义海译:《鲁宾逊漂流记》[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2

[3]王佐良:《英国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4]高继海:《英国小说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8.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 篇八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著名的小说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他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商业家庭,父亲从事屠宰业,双亲都是长老会教徒。笛福在长老会的学校里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笛福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发觉自己不适合宗教生活,因而选择了经商。20多岁时,他已是伦敦一个体面的商人,经营过内衣、烟酒等生意,到过欧洲大陆。1692年经商破产后,他转而以其他方式谋生。他给政府当过情报员,他还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文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698年,他发表了《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创办女学等。1702年,他在政论文《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中,用反语讽刺政府的宗教歧视政策,由于文笔巧妙,开始未被识破,后被发觉入狱6个月,并受枷示众3次。他受枷时散发了长诗《枷刑颂》,讽刺法律的不公,受到了围观的伦敦市民的一致拥护,被奉为英雄。

笛福后来创办过《法国时事评论》等杂志,59岁时开始了小说创作。1719年,他根据水手亚历山大·赛尔柯的一部分经历和自己的构思,完成了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有“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和“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著作”的美誉。故事中关于鲁滨逊在岛上经历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作者把鲁滨逊描绘成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他凭着自己顽强的精神与大自然作斗争,表现出惊人的毅力。这种征服自然的无限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实干精神,使鲁滨逊的形象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借此歌颂了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强调了个人的聪明和毅力。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真实性强,可读性强,启发性大,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风靡一时而且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读者。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本书啊!因为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取成长的力量——“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也从中体会到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滋味。

“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同学们,请记住笛福的这句名言。在现实生活中,学会挑战环境,学会挑战自我,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做生活的主人吧!

【快乐思维】

1.为什么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9.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九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我被这本书中的故事深深的吸引,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读完了这本书,我十分崇拜鲁滨逊这个勇敢又坚强的大英雄。

鲁滨逊的故事是这样的:他出生在英国,喜欢出海远航。一次远航途中突遇风暴,一个人幸运地活下来了,漂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他在困境中没有绝望,利用从沉船上找到的简单工具,不断的尝试,在荒岛上建帐篷、掘山洞、打围篱,为自己建了两处不错的居所;他还试验种植麦子和玉米、用野葡萄晒制葡萄干、驯养山羊,都取得了成功,为自己获得了充足的食物;他还用兽皮为自己缝制衣物。鲁滨逊为了生存下去,勇敢地战胜了许多困难,在荒岛上坚强地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一艘英国船经过荒岛时,他帮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得以返回英国。

鲁滨逊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暑假中,我和妈妈去爸爸工作的部队探亲,妈妈送我去游泳馆学习游泳,第一天学游泳时,教练给我们身上绑上了六块泡沫块让我们下到水中去,我很害怕,不小心还呛了几口水,很不舒服,我差点想放弃学习游泳了。后来,妈妈说要是我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洪水,不会游泳,那就很危险了,要我向自己崇拜的鲁滨逊学习,遇到自己不会做的事,要勇敢的尝试和学习。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每天勇敢地尝试闭气,并且一次次地练习蛙泳的动作,开始我比那些大哥哥和大姐姐学得慢,动作也不熟练、不协调,经过十几天坚持不懈的练习,教练将我身上的泡沫块一块块地卸下了,我终于能自如的在水中像一只小青蛙一样快乐的游泳了。妈妈非常高兴,夸我像鲁滨逊一样是个小男子汉、小英雄,我也为自己战胜了害怕被呛水的困难,学到了游泳的本领感到自豪。

10.《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十

这是我看过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触。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个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风浪,翻了船,除他之外无一人生还。他流落到了孤岛上。凭着他惊人的毅力与勇气,二十八年后,他依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这个人就是倒霉而又幸运的鲁滨逊。

在荒芜人烟的孤岛生活了28年啊!可见鲁滨逊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岛的他是绝望的,他说:“我整天悲痛着我这凄凉的环境,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没有出路,没有被救的希望,眼前只有死,不是被野兽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但是,慢慢地,他独特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对生活充满希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己设计的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我最喜欢笛福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里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1.解读《鲁滨逊漂流记》人物性格 篇十一

【关键词】鲁滨逊;性格;善于冒险;实践;重情重义

英国青年人物鲁滨逊出身于约克郡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因父亲是外来人,通过一系列艰难刻苦的努力,经商做了买卖,后来定居在约克郡,娶其母亲,他的母亲是当地有一定名望的家庭,由此他也跟着母亲的姓氏叫鲁滨逊。鲁滨逊有两个比他大的哥哥,一位是英国陆军步兵团的中校,曾经驻扎在弗朗德,对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非常效忠,但是不幸在反西班牙人的敦克尔克战役中壮烈牺牲,另一位哥哥的背景是一个谜。他自己从小也没有一点印象,就像是他父母对他后来出来的下落一无所知一样。鲁滨逊是家中的幼子,从小就是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爱好。所以,小时候他就幻想着各种各样环游世界的蓝图。父亲对他一直疼爱有加,年迈的父亲从小就让他得到良好的教育,可是他非常叛逆,就想着与自己的父母背道而驰,因此他那倔强的脾气注定会让他经历丰富精彩的坎坷命运。

他那饱经风霜的父亲充分了解他的梦想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不会对他未来的前程起到帮助作用,于是便对他进行了一番教导,认为只有那些最低阶层对生活疲惫不已的穷人和上流社会的那些暴发户才会有这样的举动,去想到环游世界,经历重重艰难险阻。因为可以发现,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两种阶层的人,在日常中会灾难连连,其中上流社会的人每天过着快乐安逸的日子,并不一定会想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样地经济危机,而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每天努力辛勤的劳作着,却一直过着最底层的日子,生活不见阳光。只有他们这样地中产阶级可以过着快乐安详生活富足的日子。并且按照他为自己孩子铺好的路过完一生,不希望他去外面闯荡江湖,因为他的哥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父亲曾经苦苦哀求他的哥哥,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战死沙场。他的父亲只是希望他过得平庸安逸一些,不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上有一些什么重大命运冲击。然而,他的强烈愿望却一心想让自己出去感受一下外面的大千世界,环游海外。1965年9月1日,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得他挣脱了父母的羁绊,抵挡不住航海的诱惑,登上抵达伦敦的船只,航海旅行就这样开始了,可是这次旅行并不像他所期待的那样,风声鹤唳,海波不惊,出海环游过程并不是那么的顺利,虽然风浪还没有到后面让他屡见不鲜的那种地步,但是,这已经让一个年富力强的水手忐忑不安。如果他明智的想到回到家里,他一样可以获得很安逸和自由的生活,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一股冲昏了的头脑一直在驱动着他,对于目前的情景他自已却无动于衷,明明知道远洋航行充满各种风险挑战,但唯独他却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不顾前面经历的种种坎坷,不能了解到上天借此给他的 教训,一味的踏上毁灭之路。第二次他登上了去非洲的船,到达了几内亚。这次海上之旅却不想上次那么幸运,不幸的是,由于处在北纬15度以北甚至就在北纬15度的海岸线上进行交易,赚了一笔钱,却高温染上了热病,高烧不退,而且还反复的发作。第三次又遭遇不幸,不幸的是,半路遇到一艘来自摩尔人海盗船的袭击,最后挣扎不过摩尔人的进攻,被摩尔人俘获,可是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被处置掉,因为年轻气盛,身手敏捷,而是成为了船长的奴隶,他一直想要拼命地逃出去,然而却没有适当的机会,幻想着主人可以带着他出海,或许碰巧主人可以被哪国的海军捕获,这样他就可以拜托奴隶了,结果却恰恰相反,主任每次出海,都把他放在小花园里,做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时间慢慢的过去了,两年以后,主人开始慢慢的信任他,命令他去海里捕鱼,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了出去,航行途中遇到了葡萄牙船只的救助,船只抵达巴西后,他用自己偷偷存攒的私房钱买下了一个庄园,做了一个庄园主,然而他却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又一次出海,到达非洲去贩卖奴隶。船只在行驶的的时候遇到触风暴触礁,船长水手和大批的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一人生存了下来。冲击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当他醒过来的时候,发现陆地上什么都没有,完全看不见船只,而且他们行驶的那艘船离岸上很远很远,他自己都非常迷惑是怎么被冲击到海岸上来的。海岸上仅存的是一些船只的破旧零件。他找到了一些桅杆,做成了木筏,拖着他疲惫的身体一次次的把船上的枪支弹药,食物,衣服,还有一些日用品搬运到岸上。在一个山丘的附近搭建了一個简易帐篷,四周用一些剩余的工具围上栅栏,制作座椅等简用必需品,猪野味为食,饮用河里的水,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就这样,他慢慢的融入到这种原始生活中,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种植一些农作物,他捕捉野生动物让其繁殖生长,即使这样,鲁滨逊并不情愿一直生活在孤岛上,一直想着各种方法离开,通过树木制造独木舟的方法,但是树干面积太大,根本就无法在水中前行。时光冉冉,就这样他在岛上生活了18年,偶然的一次发现,小岛附近的一个岛上,有动物的骨头,还有篝火的痕迹,于是他就很警觉的发现,是不是周围有野人生活过,直到第26个年头过去了,一群野人来到荒岛,带着一批将要被吃掉的俘虏,鲁滨逊救出了其中一个,把他取名为星期五。星期五非常感谢他,愿意效忠作为他的奴隶,于是他们就成为了好朋友,在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次英国的一艘船路过岛附近,鲁滨逊发现水手想要叛变,意将船长和船员遗弃孤岛,绑架了船长和船员,鲁滨逊和星期五帮助船长将其水手制服,最后夺回船只,就这样,船长把鲁滨逊和星期五返航带回了英国。就这样过去了35年,回到英国后,鲁滨逊遇到了他此生想要保护的人,于是他们结了婚,非常幸福,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他的妻子死后,他又一次出海航行,重新回到他生活的那个荒岛,发现水手和其他的野人都幸福快乐的生活着,送过去一些移民,教会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农作物的播种,之后他就满怀心意的离开了。

近几个世纪以来,《鲁滨逊漂流记》一直很受读者的欢迎,深受各行各业的学者们的追捧,由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所著。作品主要为个人通过努力,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作家塑造了极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鲁滨逊乐于冒险,善与挑战各种新鲜事物,一心想要环海旅行,虽然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生活富足,但是他不想过那种平庸的生活,宁可放弃那种快乐安逸的日子,也想要选择航海旅行。每次出海旅行他都历经风险,直至有一次他被海浪冲击到一片孤岛上,本篇小说着重强调他在孤岛上生活28年的经历与性情。

一 鲁滨逊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的冒险家,不情愿生活在自己富足的家庭里,想要追逐自己的毕生梦想,不曾考虑家中寄托的希望和财富,置身想要投身于大海的游荡之中。然而,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了家庭的照顾,面对前面重重艰难坎坷,仍然只身前往,有一次航行中,船只触碰暗礁,风暴打到船上,船上无一人逃生,只有鲁滨逊一人活了下来,他被风暴抛到孤岛的海岸边上,在那里度过了28个年头,本篇小说故事主要就是对他荒岛生存性格体验的具体描述,前面明明没有道路可走,可是我们往往还要自寻绝路,他用自己的感性性格战胜了自己的理性,不顾年迈父母亲的强烈反对,不曾考虑财富、家庭、婚姻以及家中的事业,寻找一切机会逃走,什么都无法阻挡鲁滨逊的脚步。从他的感性生活中,我们从中得知他不甘于平凡,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开拓冒险的生活。利用一切机会,在前往踏上商船,开始了他的坎坷之旅,前两次出海都因为天气气候昏暗,风暴严重的原因,船员乘客几乎都没有幸免于难,唯独却只有他活了下来,第三次出海虽然没有经历天气气候的原因,但在半路上却遇到了摩尔人的攻击,没能逃脱幸免,却沦为了摩尔人的奴隶,在那里生存了许久后,不甘心成为奴隶,他利用一切办法逃走,只身逃亡巴西,在那里,他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园。因为他不想过安逸舒适的性格,与别人共同合作前往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又拉开了一轮新的冒险之旅。

二 鲁滨逊是一位非常执着的实践者,同别人一起合作出海前往非洲进行奴隶贸易,前行的商队船只在航行中遇难,漂流到南美洲附近的一个孤岛上,面对种种困难,他表现得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注重实际的生存过程,面对孤岛的流荒,而不是堕落,独自一人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没有食物,他以捕猎为生,种植农作物,驯养繁殖山羊,没有居住地,自己搭建房屋,制作座椅,陶瓷器具,烘烤粗糙的面包。都是用它一点一滴的实践劳动所创造出来的,需要一定的积极态度才能完成。但是,鲁滨逊这一人物,不可避免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进行奴隶贸易可以看出带有早期殖民地的缩影,而且人类之中的亲情例如年迈的父母、妻子和他的三个孩子,他都没有放在心上,更加专注地对于奴隶贸易、殖民地的进攻。显现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典型人物。但是他流落孤岛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从中可以体现人类智慧的创造和技巧。一个实践者的頑强毅力,一个拼搏者的奋斗人生。直到第26个年头过去了,他搭救了一个野人,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培养和照顾下,他们彼此取得了信任,使得星期五甘愿去效忠他。他一直在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拼搏与劳动铸就了他的成功。

三 鲁滨逊是一位饮水思源、情谊双全而且有主见的男子汉,前方历尽艰难,但最终他都克服下来了,成为一位富人,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救助他的船长,授权老人经营种植园,把红利与原来的船队赠与老人,而且老船长去世以后,他每个月给老船长的儿子一定金钱,直到老船长儿子生命的尽头。鲁滨逊在用他的行动去报答感恩之情,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物。鲁滨逊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不想向他的父亲一样平庸碌碌无为的活在世上,而是要开拓一番自己的广阔天空,也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品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踏上了充满荆棘与冒险的航海之路。

《鲁滨逊漂流记》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一定声誉,它的完美精彩情节与动人离奇的的艺术风格深受各行各业人士和读者的喜爱,其中最重要的是鲁滨逊的人物性格形象,他那充满冒险的人物魅力,开拓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深受大众读者的喜爱。使之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这些都是英国人真实的故事,鲁滨逊的人物经历,成为殖民统治者标杆榜样。正是他的这种开拓冒险的精神,使得英国资本主义进行扩张,成就了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从本篇小说中可以看出作者笛福是一个生平阅历丰富的人,这本名著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作者在面对艰难的时候,看待的是它并不可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一份辛勤一份收获,要回报就需要付出。每个人对于成功的道路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所经历的磨难都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只有经历了一定的考验,才能收获到一定的价值。

注释:

①《古代文学史》  英 丹尼尔·笛福著《鲁滨逊漂流记》

②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③2002年8月第一版

12.《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 篇十二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现实主义元素,分析

1《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于1719年发表, 这一阶段正是英语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重要阶段, 在经济上, 英国经过了工业革命,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其殖民地扩展到印度、北美、西印度群岛等地区。在政治上, 资产阶级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力量, 新的社会秩序拉开。在思想上, 当时社会强调用理性来追求自由、平等与民族, 启蒙运动也逐渐人们解放出来。

2《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现实主义元素

2.1 逼真的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虽然是虚构的, 但是却有着极强的真实性与现实性, 在《鲁滨逊漂流记》刚刚发表时, 小说并没有进行署名, 很多的读者在阅读到文章以后都以为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就可以看出小说的现实性。

实际上, 小说的原型正是以一名水手的真实经历创造加工的, 笛福采访了这名水手才写出额这本旷世著作, 由于小说是建立在真实经历的基础上, 因此, 小说中充满了现实主义元素, 也具有深刻的现实魅力, 为读者营造出强烈的震撼力。

2.2 现实宗教元素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大量的现实宗教元素, 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有着自己信仰的宗教, 在与“星期五”进行交流时, 他十分鄙夷“星期五”的宗教信仰, 也试图让“星期五”接受自己的信仰与观念, 经过了长时间的灌输, 鲁滨逊成功了。从这一层面而言, 鲁滨逊通过宗教手段构建出了一种理想化的殖民地, 《鲁滨逊漂流记》深刻的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思想观念。

2.3 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

在工业革命之后, 英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海上贸易频繁, 而《鲁滨逊漂流记》正是表现出当时社会青年冒险的一步作品, 鲁滨逊由于不满现状, 不顾长辈的阻挠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追逐理想的道路, 在沦落荒岛之后, 他没有屈服于困难, 而是用自己的努力来创造美好的生活。鲁滨逊利用28年的时间将荒岛变成了一个宜居地, 没有吃的, 他想办法来保障自己的食物供应, 没有房子, 他用手工来搭建。即使环境非常的恶劣, 他都一直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和奋斗。鲁滨逊之所以可以在荒岛上生存下来, 正是得益于他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一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同时, 这种精神也是社会所需要的, 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从这一层面而言, 这种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2.4 殖民扩展精神

在笛福生存的年代中, 英国的殖民地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鲁滨逊漂流记》这是写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中, 主人公鲁滨逊也是这一阶段英国开展殖民扩展的真实写照, 从鲁滨逊的种族与生活环境来看, 他与黑奴是有本质不同的, 他是殖民扩张者的代表。当鲁滨逊来到荒岛的时候, 这个荒岛还完全没有食物、生存设施, 更加没有社会文明, 而鲁滨逊作为文明的代表者, 为这个荒岛带来了先进的文化与智慧, 他用这些文化与智慧对荒岛开展改造, 经过了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 他成功的征服了荒岛, 实现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此外, 鲁滨逊对于“星期五”的改造也代表着殖民者对于落后民族的改造。鲁滨逊对于荒岛的改造与英国的殖民扩展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英国殖民扩展本身就是自身文明与智慧在海外的扩张, 从本质上而言, 鲁滨逊也是一个殖民扩展者, 只是他的行径没有血腥, 作者用艺术与现实相结合的模式深刻的表现出了英国的殖民扩展因素。

2.5 对人类社会的再现

鲁滨逊的生存方式与黄岛文学的描述方法是一致的, 小说中描写了鲁滨逊在恶劣的荒岛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奋斗精神与自然斗争的过程, 这一过程深刻的表现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气魄, 从启蒙主义的思想来分析, 鲁滨逊征服自然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 鲁滨逊以打猎来果腹, 后来开始进行畜牧与农耕, 从狩猎时代过渡到了农业时代。在经历了这一制度之后, 鲁滨逊来势使用资产阶级思想来构建社会, 并对荒岛的资源与财富进行整合, 让自己的生活进入了有序的发展阶段。因此, 这部小说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段再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过程, 成功塑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3 结语

总而言之, 《鲁滨逊漂流记》中蕴含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元素, 笛福用回忆里的模式成功的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奋斗历程, 并将英国殖民主义、宗教迫害成功的应用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 将现实主义元素与荒岛文学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为读者表达出坚韧不拔、不断进取以及勇敢开拓的精神, 将当时的社会理念与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类密切的结合, 是荒岛文学成功的典范, 充分的表达出了荒岛文学蕴含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崔洁.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与传统意义上的“家”之间的疏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2) .

[2]李付红.鲁滨逊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英国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鲁滨逊漂流记》评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0 (S1) .

[3]王晓丽.开创英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创作手法[J].陇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4]郭爱莲.境遇相近, 结局不同——《鲁滨逊漂流记》与《蝇王》的对比研究[J].时代文学 (双月上半月) , 2010 (02) .

1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十三

暑假里,我在姑姑家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这个故事非常吸引人,使我看完一页又想看下一页,就像小燕子搭窝,搭完一半必须迅速搭完另一半。

鲁滨逊他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不顾父母亲人的劝阻,放弃自己原本可以过得无忧无虑的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正当他第一次踏上理想之路时老天爷似乎反对他,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孝,想给他吃点苦头,让他迷途知返。可鲁滨逊坚强的毅力让他乘风破浪永不退缩。在遭遇了一个毫不知情的小岛上,没有任何求生工具让他存活时,可他却意外地遇到了破损的船只,上面有许多粮食。这让她的求生欲望更加强烈了。难道这是老天爷对他的一种挽救吗?我想并不是,而是他的毅力和求生的欲望给他带来了奇迹。就像哈弗女孩刘亦婷,她的不懈努力,从不气馁的精神,让他同时被四所知名大学录取了。鲁滨逊最终也不是靠自己不放弃,坚持的精神走出了小岛,回到故乡,后来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而我却和鲁滨逊截然不同,我没有鲁滨逊那样坚持。我做任何事都不会把一开始的信心百倍坚持到最后结束。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慢慢地完善自己,在起点让我们改掉心急的毛病,在终点就会得到奇迹不断地出现在眼前,自己的蓝天白云将会是最灿烂,最辉煌的!

14.《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十四

《鲁滨逊漂流记》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世界名著,文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冒险家。他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28年,如果没有聪慧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他又怎能活得下来呢?

鲁滨逊辛勤打猎、耕种,在后来建立起了一个王国,可是反观现在的我们,这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独立、坚强、毅力,就在我们身边。你能一个人来到学校,这算一种独立;你能在一次考试失利中,快速站起迎接下一次考试,这算一种坚强;你能每天早起一个小时来背默英语单词,这算一种毅力;我们不需要学习鲁滨逊做那么一件大事,只是要将它好的品质放进生活,放进点点滴滴的小事里。这样你离完成那一件大事便会越来越近。而不是让你一个人出门,你不敢;从挫折走出,你做不到;更不是让你每天坚持阅读,你跟我说你不行。

记住他,学习他,成为他!我们只需要放下手机,拿起书,把上一次考试错的题记熟;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咬紧牙关,挺过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1个想到的不是父母。那么鲁滨逊就会一直在你身旁。当你学会了逆水行舟,勇往直前,在绝处中还能站起。那么,你,便是第2个鲁滨逊。

15.《鲁滨逊漂流记》英语读后感 篇十五

关键词:苏轼,鲁滨孙,文化,比较

苏轼和鲁滨孙, 一位是华夏名垂青史的伟大诗人, 一位是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家喻户晓的人物, 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 地域上相差十万八千里, 但是两个人物的命运却颇为相似。他们都有非凡的抱负, 对未来充满憧憬;都一度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深陷绝境;并且他们都最终顺利走出人生的低谷, 迎来了灿烂的人生。曼德拉曾经说过:“人生的辉煌不在于永不坠落, 而在于坠落后的再度升起。”他们以大无畏的勇气, 以超然物外的智慧, 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收获了厚实的人生。他们无与伦比的奋斗精神及对逆境的独特看法, 对高中学子富有励志教育的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 他们特立独行的个性, 闪耀着东西方文化的光芒。通过他们, 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东西方文化不同的特质。

一、职业选择凸显东西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

逐利是人的天性。自从有了商业, 人们开始狂热地追求金钱;伴随国家的出现, 人们对权力展开了角逐。在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 权力与财富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当权者控制、分配社会资源, 可以聚敛财富;财富拥有者可以用金钱腐蚀权力, 分享权力。苏轼追求权力, 鲁滨孙追求财富,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对权力和财富的不同态度。

苏轼把从政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终通过了科举考试, 进入仕途。由于官场倾轧, 新派与旧派之间激烈斗争, 苏轼沦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乌台诗案”, 差点让苏轼身死异乡。苏轼出狱后, 被发配到黄州。在流放期间, 他对权力的追求初衷不改。前后两篇《赤壁赋》, 是苏轼在黄州时期两次舟游赤壁时所写。在《前赤壁赋》中他在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如何在短暂而充满风险的生命中追寻生命的永恒价值?他似乎看透红尘, 曾经叱咤风云的曹操、周公瑾“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托遗响于悲风”。一个“哀”字, 一个“悲”字, 折射出他恶劣的心境, 他在变化无常的仕途中, 曾经一度迷失了自我。“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尽, 用之不竭”, 看似很超脱, 但是这种超脱是暂时的。他寄情于山水、诗赋, 暂时忘却了官场失意给心灵带来的伤痛。当官场风云突变, 他再次获得施展自己政治才华的机会时, 大量的应酬诗充斥诗集, 一种漂泊后稍事安定的自满自足的心情常有流露。他因仕途顺意而心情愉悦, 因仕途受挫而悲意浓烈, 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的心路历程。

为什么苏轼会选择入仕这条道路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路径呢?这与我国传统社会里权力的独特价值密切相关。自秦汉以来, 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官吏, 掌握着社会资源的支配权, 潜在的收益非常巨大。为了防范崇尚自由平等的商人阶层威胁统治, 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封建政府重视农业, 这是因为农民是封建义务的主要承担者, 他们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政权的长治久安。重视农业, 但是农民却非常贫困, 这是不争的事实。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于财产安全在封建社会得不到有效保护。汉武帝时期的告缗令, 让富商大贾顷刻间灰飞烟灭;再加之社会治安环境恶劣, 商旅安全也是困扰工商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在士农工商四个社会等级中, 唯有入仕一途才能获得风险较小的巨额财富, 也唯有入仕一途才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并实现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而笛福笔下的鲁滨孙则不同, 驱使他随帆船驶向充满凶险未知旅程的唯一动因, 那就是一夜暴富。“那种邪恶的力量驱使我离家出走:我年少无知, 想入非非, 妄想发财”。在资本主义蒸蒸日上的英国, 金钱的价值更加为人们所看重。莎士比亚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不, 是神呦!它能使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善良, 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 卑贱变成崇高。它能使懒惰变得可爱, 偷窃变得光彩。让窃贼高居元老院, 声势显赫, 受人跪拜。它给人老珠黄的寡妇领来求婚者, 使那疮口流脓、被人厌恶地赶出病院的女人恢复五月香花一般的青春, 能使冰炭一般难容的人亲密起来, 强使他们彼此接吻!啊, 你这心灵的试金石!”

鲁滨孙出生于1632年, 时值新航路开辟一个多世纪,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商业革命, 为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们攫取巨额财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时机。事实也是如此, 鲁滨孙18岁时迎来人生的首航, 经历暴风雨的洗礼, 他以40英镑的资本, 购买玻璃球之类的小玩意儿, 到非洲西海岸做生意, 赚取了300英镑, 是成本的7.5倍。第二单生意是他流落到巴西, 买了一个种植园, 托一个船长从欧洲带了一些生产生活的必需品, 他把其中的一部分以原价四倍的价格卖掉。正当种植园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 他又再次嗅到了商机。由于西班牙垄断了黑奴贸易, 导致黑奴价格畸高, 走私黑奴可能获得的利润让原本在种植园上坐享其利、拥有可以期望的美好未来的鲁滨孙激动不已, 他稍作犹豫, 就做出了让他一辈子后悔的决定。一夜暴富是鲁滨孙的人生信条。出身中产阶级的鲁滨孙之所以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未知风险的大海, 除过海上贸易能够快速积聚财富以外, 还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以后, 英国处于新航路的中心线上, 海外贸易兴盛。英国统治者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为海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支持。1651年克伦威尔政府《航海条例》的出台, 沉重打击了执世界贸易牛耳的荷兰, 更是为英国的海外贸易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 长期的商业活动所生发出来的契约精神, 更是维系海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鲁滨孙曾把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中的100英镑存在船长妻子那里, 船长死后, 她妥善保管鲁滨孙的财产, 直到30年后再见到鲁滨孙, 她讲究诚信的人格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英国人心里根深蒂固。鲁滨孙在去非洲从事黑奴贸易之前, 他认真地处分了自己的财产。一旦他在航行中遇难, 曾经对他有救命之恩的船长作为他种植园和财产的全权继承人, 一半财产归船长, 另一半寄到他在英国的家里。虽然后来鲁滨孙失踪长达20余年, 但是他还是根据以前的约定取回了自己的财产。一瞬间, 鲁滨孙又成为坐拥5000英镑的富翁, 并且在巴西拥有一份不小的产业。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法治精神和契约精神, 个人私人合法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 鲁滨孙的创富热情被压抑而不再富有冒险精神。

在东西方文化中, 权力和金钱的价值是不同的。苏轼和鲁滨孙不同的职业选择, 反映了东西方不同时代人们迥异的价值观念。

二、劫难中的心灵救赎凸显东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

身处逆境, 我们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 我们如何弥合鸿沟?苏轼置之死地, 他是如何度过重重危机?流放期间, 他用什么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鲁滨孙孑身一人, 深陷孤岛, 在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困顿中, 他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遭遇, 又是如何以超乎寻常的坚韧与无与伦比的勇气重新叩开生命之门, 而再次彰显生命的华彩?唯一的答案就是东西方独特的文化给他们提供了克服艰难险阻的精神食粮!

苏轼因才见用, 因党争而下狱。“乌台诗案”平息后, 苏轼被贬到黄州, 担任黄州团练副使, “不得签署公事, 不得擅去安置所”, 人身不自由, 且不能参与政事。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儒士来说, 入仕是唯一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惨遭如此重大的变故, 苏轼如何平息心理上的落差, 保持身心健康呢?《赤壁赋》记录了他调适自己内心纠结的心路历程。明月清风、良辰美酒、江水平静如画, 美好的景色让他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但是赤壁的历史往事不经意间就轻易地击碎了他轻松恬适的心情, 他浮想联翩, 那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过眼烟云, 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下, 只残留下一鳞半爪的记忆。想想自己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 不觉悲从心来。但是, 另一个自我马上出现, 纠正他思想的偏差。天地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月有阴晴圆缺, 滔滔江水一刻不停地奔向大海。但是月儿缺了又圆, 圆了又缺, 周而复始, 变化中存在着永恒;江水东逝, 一刻也不停息, 自有规律支配。顺应时势, 享受这宜人美景, 听着美妙绝伦的风声, 看着如画的江山, 这未尝不是一种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这种顺其自然的道家哲学观和“随缘自适、与世无争”的佛教哲学为苏轼抚平心灵创伤、战胜消极思想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于是, 消极的自我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自由切换中复归于平静, 淡定、平静、喜悦的情绪又主宰了他的心灵。

严酷的暴风雨击沉了航船, 鲁滨孙非常幸运地存活下来并成功登上荒岛。孤独与恐惧袭来, 鲁滨孙感到沮丧与无助。多少次, 他很难接受这种命运安排, 他一想到要孤苦伶仃, 在凄凉中了却余生, 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 他问苍天, 为什么要作践自己所创造的生灵?为什么让他如此孤立无援?但是他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认知, 不断安慰自己, 自己活着已经够幸运的了, 并且自己从沉船上获得不少有用的东西, 这些资源够自己使用。但是, 仅靠自己的心理调节还是远远不够的。他虽然是基督教徒, 但是对上帝的信仰并不虔诚, 直到他患上疟疾, 发着高烧, 无法入睡, 他感到死神的降临, 他才第一次祈祷上帝。他终于从大病中挺过来了, 他把自己的再生看作上帝的恩赐, 从此, 他真正地信奉上帝, 他从虔诚的宗教信仰中获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他时不时地会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 他一想到被困到荒无人烟的荒漠, 茫茫大海就像监牢一样使他永无出头之日时, 他会扭扯双手, 像小孩一样的大哭, 或者长吁短叹, 两眼死死盯着地面, 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每当他陷入这种无助、癫狂的状态, 他会认真阅读《圣经》, 并把读到的话与自己的境遇相联系, 从中得到安慰。一天早晨, 他心情十分低落, 当他看到了《圣经》上的这句话“我绝不撇下你, 也不丢弃你”, 他立刻觉得这话是对他说的, 于是他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励, 重新燃起活下去的坚定信心。对上帝的信仰, 使得他能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 并获得了重返家园的机会。

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给处于困境中的苏轼和鲁滨孙提供了精神支柱, 抚平了他们内心的创伤、愉悦了他们受伤的心灵, 给从云端坠落下来的苏轼和鲁滨孙重新升起的机会, 而传统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的价值也在生命个体的顽强与坚持下获得了进一步彰显, 分别体现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丹尼尔.笛福.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鲁滨孙漂流记.金长蔚, 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07.

[2]张明华.一处景观两样情怀:苏轼《赤壁赋》与《后赤壁赋》比较阅读.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6 (01) .

[3]马晗敏.寄情山水抒发胸臆:试析《前赤壁赋》中苏轼对人生的思考.甘肃教育, 2012 (05) .

上一篇:统战工作目标责任书下一篇:源头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