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共7篇)
1.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篇一
浅析宁波市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及对策 “楼宇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城市商务写字楼为载体,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培植税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地中心城区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举措,积极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准确揭示楼宇经济发展特征,自觉正视存在的问题,促进楼宇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楼宇经济发展特征
1.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传统第三产业面临挑战,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作为我市城区面临大量土地被征用后所带来的资源问题,必须以发展楼宇经济为重点,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增强产业的凝聚能力和辅助能力,提高第三产业的档次和水平。
2.经济地位更加突出。据上海有关部门对陆家嘴、外高桥等地105幢楼宇调查统计,去年每幢楼平均营业额收入超过16亿元,人均上缴税收5万元,每幢大楼确实与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没什么两样。我市海曙区提出“新建一批,盘活一批,转入一批”发展楼宇经济的总体思路以来,1至7月份,在海曙区35栋楼宇注册企业221户,总注册资金2.3亿元,已成为海曙区域经济中一个重要增长点。
3.自身需求较高。从入驻大楼企业经营性服务需求来看,有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和后勤服务需求。从入驻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需求来看,有“充电”求学、文化消费、社 1
交娱乐、交通方便等需求。
二、宁波市城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现状
1.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海曙、江东是我市楼宇经济最集中的区域,两区主要商务写字楼共有63幢,商用面积达105.8万平方米。据统计80%左右分布在中山路、药行街及百丈路两侧。
2.楼宇企业数量多,行业散,档次不高。从海曙、江东两区商务楼看,出租使用率达70%以上。在63幢楼里共有2544家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36%,分支机构占55%,个体工商户占10%,独资企业占5%,外资企业办事处占4%,其他类型企业占9%。显示出都市型经济的发展趋势,但是大企业少,新兴服务、高新技术开发、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和核心机构凤毛麟角。
3.楼宇软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薄弱。
在硬件上,目前宁波写字楼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项目规模及立面。现有商务楼鲜有超过3万平方米办公空间的,且外立面装修上显得过于“小气”,难以显示整个商务楼的恢弘气势,也就难以提高物业本身的档次。二是电梯严重不足。绝大部分商务楼仅有两部电梯供企业使用,所以造成员工上下班苦等电梯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在车位配置上。宁波绝大部分商务楼的汽车位置都达不到80%,有的甚至仅为30%左右,车位严重短缺。四是物业的层高及实际使用率不高。宁波目前的商务楼层高较低,空间层次感十分压抑,另外目前市场上商务楼的得房率也不高,一般在65%左右。
在软件服务上,更存在着严重不足,主要有:一是物业管
理不到位。目前宁波商务楼的物业管理大都停留在保安、公共卫生打扫、收发报纸信件、日常维修等,没有更多的附加功能,未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及时的物业服务。二是对入住企业的专业化商务服务不够。如卫星会议、活动策划、会展中心等服务在宁波的商务楼服务中极为少见。三是中央空调的开放时间及办公时间未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四是智能化弱电系统配置缺乏,一般商务楼仅配置电话、宽带、烟感、安保监控等,而鲜有达到办公通信自动化、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置的商务楼。
4.还存在不少困扰楼宇经济发展的行政障碍。
政府部门主动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招数不多,在思想上认为政策文件发了,审批项目少了,楼宇经济就发展了,但事实上问题还很多,一些政策至今有相当多企业不知道,还有一部分政策难实施或没执行。还在楼宇内办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管理门槛有所提高。又如宁波的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力地位,我们抓新型楼宇经济的手段方法还需要新思路;再如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成立了许许多多行业协会,如何在楼宇经济中促其真正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问题。
三、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对策思路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支持“楼宇经济”发展。政府要主动协调楼宇经济方和供电、气、水、交通运输、银行、税务、海关等方面关系,运用价格、投资、财税、金融等政策杠杆进行调节,形成支持楼宇经济的政策导向,清理削减一切阻碍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要改变工作作风,将过去“重管理、轻服务”转变为“依法管理、注重服务”。
政府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特点,主动考虑怎样更好地为“楼宇经济”服务,在企业注册登记过程中实行“一站式”服务、零收费服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减少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楼宇建设过程中要主动参与,全程服务,逐步建立政府对企业、项目全过程服务的长效机制。
2.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组合行业特色。在建设好现有商务楼为载体的楼宇经济的基础上,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手段,有组织、有计划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造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出楼宇项目,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垄断型、管制型和限制型行业,逐步实行市场化、产业化。大力引进一些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集团入住,并以这些“龙头”企业为核心,着力吸引一批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广告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化服务业企业,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群,逐步形成一批区域性金融楼、外运楼、科研楼、中介服务楼等特色楼。
3.立足长远,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要重视发展楼宇经济的理论研究,运用专家咨询、高层论坛和外聘专家、知名人士实地指导等途径。构筑楼宇经济理论研究高地;重视高层次专业人才尤其是业内专业人才的引进,制订创业的服务方案、政策措施,建立针对企业事业单位所需的专业人才资源库,随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服务;要引进培育政府高层次管理人才,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楼宇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互动机制。
4.提高物业品质,优化商务环境。
一是要从物业的品质入手,狠抓硬件设施。物业品质包涵
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交通便利率、停车场的设计、物业建筑立面、建筑品质、大堂的华丽程度、电梯质量与配置状况、空调、卫生间、间隔布局、实用率、层高、灯光、景观、消防以及室内四个立面用料品质等等。这些都关系到一座写字楼的定位与档次,写字楼定位越高,对这些指标的要求就越高。在宁波写字楼市场的高端走向方面,目前已有部分写字楼在朝这个方向迈进。如总投资逾10亿元的宁波波特曼中心(该项目集超五星级酒店、国际甲级写字楼、大型酒店公寓及顶级商铺于一体)。
二是跟上软件配套。一流的硬件设施,只有匹配一流的软件,才能更加焕发光彩。随着宁波国际化进程的大大加快以及大量省内外大型企业的迅速入驻,宁波应极力打造现代商务港形象。在软件配套设施方面着重抓好信息化配置和智能化配置,力求达到星级标准。三是物业服务力创一流。要真正实现高效的物业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引入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品牌和口碑的物业管理公司对写字楼进行管理。在具体的服务上尽可能的为客户着想,如为客户代订机车船票、对客户的办公空间进行每天的清洁、全天候的空调开放及24小时不清场的办公制度安排等,并能对入住企业提供专业化商务服务,如卫生会议、活动策划、会展中心等服务。宁波波特曼中心与华宏国际中心率先在宁波将四星级酒店物业管理理念引入写字楼,可以说较好的诠释了软性服务的内涵。
2.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篇二
1 电气系统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在当今电气系统的设计中, 由于后期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着专业性强、工期短、投资少以及工作复杂的特点,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这就促使了建筑施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应用。电气系统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后续工作的开展进度、效益和质量, 也给工程施工效益和质量带来影响。因此在整个电气系统前期准备工作中, 我们需要做好有关控制工作, 要善于总结前人工作经验、吸取工作教训, 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管理, 从而对施工工艺和管理措施进行研究, 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避免偷工减料和质量问题, 而且能有效的掌控全局, 将施工各环节做到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施工社会经济效益。
在电气系统设计中, 由于其后期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以及工期短、投资少、工作复杂以及高的质量要求, 就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利用和配合。这个过程中, 应该有序地进行工作, 需要进行前期的规划。监控环节中, 要善于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立足于实际, 对施工的工艺关键部分进行有效把握。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和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出现, 更大程度上把握工程局面。
1.1 配电装置的准备
配电装置是电气系统中的基础环节, 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具备着充足发展前景。在工作中, 一旦配电装置设计工作出现问题, 那么必然会给整个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使得施工人员无法正常、科学的开展工作, 这不仅容易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甚至会使得工作人员积极心和自信心降低, 从而影响企业发展进度。因此, 在目前的配电装置设计中, 工作人员必须要对配电装置进行严格的检查, 严格把握各个工作要点, 狠抓施工流程管理策略, 针对设计中存在的各种技术性问题和实际质量隐患都必须要及时的指明, 并在工作中加以分析和处理, 从而达到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同时, 在目前工程项目中, 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握质量关, 将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隐患及时的加以处理, 避免因为施工质量不过关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在监控的过程中, 要认真的检查各种数据, 科学的编制实际数据和设备, 尽可能的减少监控和验收过程, 通过详细对比两张图标, 从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
1.2 电缆
电缆是当今配电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是电能传输的主要媒介, 在目前工作中我们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分析和控制, 对于其中容易产生的质量事故和火灾隐情加以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 我们对于电缆的规格和要求必须要严格控制, 尤其是在电缆设置上, 电力线路的不同对于电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我们不能遵规守旧, 要在工作中懂得变通和创新, 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问题, 从而将电缆设计工作进行优化, 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
2 智能楼宇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智能楼宇作为当今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化建筑结构发展的标志, 其在电气系统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这其中包括了计算机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 只有完善了这两个系统才能使楼宇智能起来。
2.1 智能建筑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在智能化楼宇电气系统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在电气设计之初就要对楼宇内的环境系统、电源、通讯、安全等进行合理的审核, 并以此建立相关的控制需求,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合理设计和配置。以此保证楼宇的“智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2 智能建筑中的温度、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化楼宇的突出特征还包括智能化的环境控制, 这包括照明、温度两大控制系统。照明系统主要是控制环境灯、周边灯、工作灯、遮光设备灯控制电气。在这里的电气系统设计应当注意对声控、光控、时间控制的合理设计, 已到达合理使用、节能环保的目的。在温度控制系统里主要的电气就是空调和通风设备的电气系统设计, 形成一个统一的温度控制系统, 再与照明系统结合使楼宇内的温度、照明、通风这3个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以此保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舒适和节能。
3 智能楼宇的电气安全系统设计
3.1 交流工作
交流工作接地指的是必须在变压器中性线或者是中性点接地, 中性线选择铜芯绝缘线, 配电中存在的等电位接线端子通常在箱柜内。需要注意的是, 等电位接线端子不仅不能外露, 也不能和直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或是屏蔽接地等其它接地系统混接, 还不能和保护接地线连接。采取中性点接地能够确保高压系统继电保护动作可靠、准确, 并避免零序电压偏移, 确保三相电压平衡。
3.2 安全保护
安全保护接地指的是对电气设备中没有带电的各个金属部分使用金属连接的方式与接地体作良好连接, 使用保护接地线连接智能化楼宇中的用电设备及其附近的金属构件, 但不能连接保护接地线与中性线。智能化楼宇中的强电、弱电、非带电导电构件或是设备都需要安全保护接地, 如果不作安全保护接地, 设备外部绝缘损坏可能使外壳带电, 不仅容易进一步损坏设备, 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事故。由于并联电路中支路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正常情况下人体电阻要远远高于接地电阻, 因此使用安全保护接地后设备外壳的电压十分低, 流经人体产生的电流极小, 不会对人员造成威胁。使用安全保护接地, 尽量降低接地电阻, 能够保障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安全, 还能保障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结束语
智能化楼宇因其功能多信息采集密度高, 对供配电系统设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而且由于智能化的需要使得用电设备越来越多。因此在电气设计时, 一定要将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摆在突出位置, 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设计优化, 并要做好智能楼宇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智能楼宇的电气安全系统设计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智能化在设计上达到规范要求。
摘要: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生产领域, 成为国民经济生产中广为使用的设备。电气系统作为智能楼宇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好其相关设计工作深受着业内人士的重视, 这里我们就智能化楼与建筑中的电气系统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总结了相关工作要点。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系统,电气自动化,配电装置
参考文献
[1]刘志强.电力应急管理走向可视化.2010, 4.
[2]陈立.住宅的电气设计及智能化系统[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9, 3.
3.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篇三
【关键词】电气消防技术;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楼宇系统的建筑群体越来越多.这也促进了电气消防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层楼宇系统的消防设计与安装施工是一项复杂工程项目,电气消防系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电气消防系统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必须严格依照科学的专业的要求,规范使用电气消防技术.以实现电气消防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控制。
1.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存在的问题
(1)在现实的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中,有时会遇到在同一装楼宇系统中,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相互重叠,所规定的技术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例如:对高层楼宇系统的地下室的消火栓问题,由于它处于潮湿场所,根据电气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应该设置漏电保护系统,但是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规定,如果突然断电就会导致因为漏电或者超负荷而造成更大的破坏,不应该切断电路的漏电保护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火灾消防泵运行错误,就有可能造成部分消防设计的瘫痪,对灭火行为造成严重影响[1]。
(2)在某些高层楼宇系统中,有了可靠的电源,但是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却很不可靠,结果还是不能保证消防设备的安全用电。消防用电设备原本应该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从低压总配电室到最末一级的配电箱,和一般的配电线路要有所区别,但是在楼宇系统的电气消防技术中,常常是注意到了从配电室到消防控制室这一个时间段的供电安全性,忽视了各层建筑物消防用电设备供电的可靠性,例如:电动防火门、排烟阀等关键部位,没有形成消防的专业独立系统。例如:在某一座楼宇系统中设置了两部电梯,根据楼宇系统的规范技术要求应该在其中一部电梯装置一部消防电梯,把两路电源同时引入消防电梯的机房中,一路引入普通的电梯房间,但是在设计技术方面,有些设计人员懒惰、粗心,而把消防电梯和普通的电梯共用一个电源,这和消防规范技术是不相符的。普通电梯在载客的时候,一定会影响到消防电梯使用的安全可靠性,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楼宇系统的安全性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就会造成电源的短路,要影响到两路电源的可靠性[2]。
(3)当使用的电源出现故障停电时,被停止供电的重要负荷采用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换到另一个电源,火灾自动报警、消防通信、消防用电设备都设置了应急电源,但是高层楼宇系统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等供电设备,原本应该在最末一级的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的装置,但是设置在开始和末尾是不一样的,设置在末端时,除了电源故障停电需要自动切换意外,当配电设备故障或者低压线路上面发生故障而停电的时候,末端也能发生变化,增加了线路负荷的供电安全性;在开始设置时,如果配电设备或者低压线路发生故障也会停电,这样就无法保证负荷的持续供电,在有的电力消防技术设计中自动切换装置不是设在最末级的配电箱的,双电源进入楼宇系统以后,总的配电箱地方设置了自动切换装置,在以后是单回路到各层的消防配电箱,很冥想,这种消防技术是不规范的。
2.改善措施
(1)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供电系统的可靠安全性,在现代楼宇系统中要求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但是电子设备的安装必须有一个完整、可靠的接地系统。所以,在楼宇系统的电气消防设计中,接地系统必须要在考虑的范围之内[3]。火灾的自动报警系统哦联动控制设备需要设置直接对流的工作接地。采用专用的接地技术最好,但是因为很难满足距离的要求,建筑物中通常采用电设备是共用接地。设计中采用接地的电线装备时,应该注意地干线的引入地段不能采用扁钢和裸铜牌排线,避免地干线和防雷接地、钢筋混凝土的墙壁直接接触,不要影响电子设备的接地效果。在楼宇的电气消防技术使用时,也要注意防雷的设计。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雷电造成的信息系统损坏每年都在上升,国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部分,把计算机、通信设备和控制体统综合规范,应用,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了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存在的缺陷。
(2)采用最新的电气消防技术,安装了消防电话系统。按照规范的技术要求,在消防水泵房、变电的放置场所,主要的通风和空调房都装置了消防电话分机,在各个楼层的手段报警按钮地方设置了电话插孔,由控制中心的电话总机为总线源头,引至消防电话分机和电话的插孔,消防电话的分机和总机的呼叫方式采用直通,线路为独立的布线网络。由于地上各层的面积都不是很大,根据楼宇系统的布局在电话插孔中共同使用同一个电话线路[4]。
(3)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这个消防系统直接关系到消防灭火系统的成败,根据电力消防技术的设计规范和防火灭火的要求,消防系统的控制应该具备以下功能:在楼宇系统发生火灾的时候及时通知或者警示相关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消防的专用电话、火灾报警、查询系统、应急的指挥都和119直接相通;切断不是消防的电源控制,启动备用的电源控制[5]。在发生火灾时,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的运用可以发出报警的信息,消防联动控制应该根据火灾信息的逻辑关系,输出联动的信号,在启动有关消防设备的时候可以及时地防火灭火。
3.结语
总上所述,以上仅仅是对建筑消防电气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的一些浅见,在实际工程中,只有认真理解和执行楼宇系统规范,真正体现楼宇系统以人为本的特点,使消防电气的技术系统更加完善,更好地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德民.楼宇系统电气消防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J].湖南科技信息,2009(24).
[2]李兴.电气消防的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电力报,2011(06).
[3]赵金,徐庆峰.消防技术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08):563-578.
[4]李洁.消防技术存在问题对策[J].科技资讯,20106(10):635,698.
4.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篇四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美国于198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随后,智能建筑以一种崭新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发展极快。智能建筑是现代高科技工业技术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它涉及建筑、通信、电子、仪表、计算机、空调等多种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和建筑智能化的提高,建筑企业、监理公司、星级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停车场、医院、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从事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维护、测试及推销产品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才稀缺特别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突出问题。
近年来,部分大学和高职院校相继开设该专业,但由于楼宇智能化尚属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仅十几年时间,虽然从事该行业的研究、设计及理论专家相继出现,但该专业技能型施工一线的人才培训和培养工作相对滞后。普通高校自2000年以来,主要基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或“建筑电气工程”等本科学科专业,开设“楼宇智能化”专业方向,探索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课程方案。但受普通本科学科专业范畴限制,仅以专业方向来培养跨多学科新技术应用的“楼宇智能化”专门人才,不能满足行业对楼宇智能化关键技术施工、监理、管理、维护、测试及推销产品的技能型人的需求。2004年教育部批准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高职专业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新专业,但这些高职院校这专业建设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的组建方式各异
很多的高职院校都是依据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和消防自动化系统(FAS)等几个特点为依托,以原有专业为基础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扩充、延伸,逐渐成立一个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新专业。
据调查,高职院校该类专业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建筑类学校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改造而来。二是由工科类学校的电气类、机电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等专业改造而来。三是由管理类、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延伸而来。正是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形成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各高职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有的偏重电气方向,有的偏重机械方向,有的偏重管理方向,因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差别,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规范,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新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专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普通高等学校没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不能培养出专业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高级师资人才,使得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师出现严重缺乏状况。教师基本上以大学本科毕业生为主,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目前,专业教师绝大部分都是由电气类、机电类、建筑类、管理类的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物业管理专业等多个方向转到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多数教师没有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不能将自己的专业课程完全的融合到楼宇智能化中去。完成的都是理论教学,没有多少实践教学。因而缺乏在行業内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
三、课程设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1世纪初期建设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面临着很多运行维护与改造的现实问题。随着数字化城市的发展,国内智能建筑技术和行业企业专门化分工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行业关键岗位职业能力需要重新定位。
由于各个学校的专业组建基础不同,专业侧重点有所不同,也各有其特色、优势,但普遍都存在理论教学过多而实践实训环节较弱等问题,几乎所有院校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设置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才能符合教育部建设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
用人单位对楼宇智能化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是有岗位层次性的,且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需要他们具备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也是不样的。从楼宇智能化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管理到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专业设计、开发、工程施工、验收,从楼宇智能化企业的老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到智能楼宇管理员,助理智能楼宇管理师,智能楼宇管理师等各个类型和层次的人才社会都有需求。
因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展开。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工作,相对滞后于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开展情况,其工作过程性的教育教学也只是在关于楼宇智能化的专业教学中顺带展开,由此造成了其非系统化,制约了其工程工作技术的提升。实施其专业化的课程构建工作,把其具体的工作技术专业化,并依此为支点建立其专业化的工作操作人才培养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构建的重要依据。
针对实践实训环节较弱等问题采用加大实训设备的研发和购置,加强与楼宇智能化各主流设备生成厂家的合作,比如霍尼韦尔,施耐得、西门子,国内的海湾科技、浙大中控、美的、远大空调、清华同方等企,使学生的实训实践设备与用户的设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上岗后单位不用花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培训员工。同时应将工学结合,校外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在目前没有更多高等级人才加入的情况下,应与当地的主要相关企业建立人才共享机制,聘请企业里的一线高素质人员兼职教学。同时给任课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学习、到企业事业单位一线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早日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人才,成为行业的学术带头人。
参考文献:
5.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篇五
绪论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实现了生活现代化,居住环境舒适化、安全化。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楼宇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楼宇的智能监控,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监控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的主要部分,也是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楼宇监控系统相比,现代监控系统多应用传感器识别技术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这种系统将更合理、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广智能楼宇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智能楼宇系统集成的发展主要分为两种趋势:将安防系统、楼宇自控、消防系统的数据整合,交由统一平台进行管理;还有一种将楼宇自控、安防、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起来,形成IBMS系统,一个平台控制5个系统。
目前,监控系统在智能楼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控系统涉及电学、通信学、信息学、光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综合性技术。本章仅就有关应用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一般监控系统组成原理如下:
(一)系统组成原理
智能楼宇监控系统是针对独立楼宇的安全防范技术,主要通过门禁监控和视频监控来确保住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通过住户自我监督防范来确保整个楼宇的安全。
(二)监控系统结构
门禁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综合了各类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学、机械学、光学、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诸多技术。它是解决楼宇出入口实现安防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门禁系统结构
1、密码识别技术
密码识别:通过检验输入密码是否正确来识别进出权限。
这类产品又分两类:一类是普通型,一类是乱序键盘型(键盘上的数字不固定,不定期自动变化)。
普通型: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成本低。
缺点:同时只能容纳三组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很差;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
优点:操作方便,无须携带卡片,安全系数稍高
缺点:密码容易泄露,安全性还是不高;无进出记录;只能单向控制。成本高。
2、卡片识别技术
卡片识别:通过读卡或读卡加密码方式来识别进出权限,按卡片种类又分为
·磁卡
优点:成本较低;一人一卡(+密码),安全一般,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
缺点:卡片,设备有磨损,寿命较短;卡片容易复制;不易双向控制。卡片信息容易因外界磁场丢失,使卡片无效。
射频卡
优点:卡片,设备无接触,开门方便安全;寿命长,理论数据至少十年;安全性高,可联微机,有开门记录;可以实现双向控制。卡片很难被复制。
缺点:成本较高
3、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通过检验人员生物特征等方式来识别进出。有指纹型,虹膜型,面部识别型。
优点:从识别角度来说安全性极好;无须携带卡片
缺点:成本很高。识别率不高,对环境要求高,对使用者要求高,使用不方便。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控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
4、视频监控设备的现状
数字监控录像系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PC机组合的计算机多媒体工作方式;另一类是嵌入式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①计算机多媒体方式的数字监控录像系统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计算机的普及化,为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创造了条件。其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a、PC机的多媒体监控主机综合了视频矩阵、图像分割器、录像机等的众多功能,使系统结构大为简化。
b、由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多媒体远程网络监控不受距离限制;
5、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功能要求
(1)视频监控系统(cctv)应提供独立的网络数据库和独立的网络发布系统,支持通过基于TCP/IP的局域网,或者通过Internent从远程通过登录综合安防管理系统的Web页面对系统监控和管理;
(2)较强的扩容性,要求有足够的设计冗余;
(3)将强的兼容性,可兼容第三方产品;
(4)产品成熟,稳定性高,适应7×24小时工作;
智能楼宇可视对讲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宇内住户与外来访客之间提供双向通话,同时通过摄像头为住户显示访客的图像,为住户是否让访客进入做出判断。
(作者单位:浙江纳特智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6.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 篇六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建筑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也日益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重视,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高档建筑的主要特征。
一、智能建筑综述
1.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楼宇自动化系统(BAS: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通信自动化系统(CAS: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三者的有机结合。
2.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是用于完成楼内设备自动控制的一套系统,它通过传感器采集现场数据,然后将信号送至智能设备,对实际工况进行逻辑分析,驱动执行器完成自动控制。楼宇自动化系统涉及空调制冷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及电梯等的计算机监控管理。智能建筑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内的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为经营者减少能耗并降低管理成本,为物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早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并没有控制网络,控制系统只是由气动控制装置和一束束电线组成,这样的控制系统功能比较简单,灵活性也不好。传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主要表现在其通信协议上。不同厂商的产品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互不兼容。后来固体物理技术的出现使逻辑电路取代了连线和继电器,气动控制装置和电子仪表板也让位于直接数字控制器(Direct Digital Controllers— DDCs)。但当客户想要连接不同厂家的DDC 系统或设备时,无法兼容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了。由于系统封闭,不同子系统间无法共享相同意义的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封闭的系统限制了建筑物智能化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为用户提供真正的低成本产品。开放的、互操作的控制系统—— LONWAORKS 技术是开放系统的一种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领域。LONWORKS技术是支持完全分布式的网络控制技术,是开放的、可互操作的控制系统的一个技术平台。LONWORKS控制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新一代开放的、互操作的控制系统打开了一扇大门,其在实现智能楼宇监控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
二、我国楼宇自动化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提出,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离不开建筑智能,而楼宇自动化系统作为建筑智能的核心所在,市场潜力巨大。据“IDC 能源观察”的一份最新报告估计,到2018 年智能建筑市场规模与现在相比将翻3倍,智能建筑领域的支出将从现在的73 亿美元升至2018 年的219 亿美元左右。全国范围来看,各个城市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楼宇自动化系统水平较高,其他一二线城市正逐步跟上,而大部分三线城市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较慢,楼宇自动化系统水平较低。总体来说,我国的智能建筑行业还不够发达,根据《2013-2017 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1990 年,比美国晚了6 年,比日本晚4 年。
三、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基本功能和原理
1.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由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组成。根据我国行业标准,楼宇自动化系统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子系统宜一同纳入楼宇自动化系统考虑,如将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独立设置,也应与楼宇自动化系统监控中心建立通信联系以便灾情发生时,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权转移,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
2.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如下:
(1)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
(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
(3)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
(4)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
(5)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
(6)能源管理:水、电、气等的计量收费、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
(7)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3.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
楼宇自动化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也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control Systems)。它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規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通过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上的管理软件,系统地管理相互关联的设备,发挥设备整体的优势和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优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时数量。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还具有CRT 显示、打印输出、丰富的软件管理和很强的数字通信功能,能完成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打印与优化控制等任务,避免了常规仪表控制分散后人机联系困难、无法统一管理的缺点,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最终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四、结语
正由于楼宇自动化系统上述的现状和高额的投资,业主常常会问楼控系统到底还有无必要。答案是非常肯定的,楼宇自控系统完全有必要。即使楼控系统运行在最低层次,即接通状态,根据统计资料,和手动相比它仍然能节能10% 以上。假设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是六十年,而设备的运行费用(包括能耗费用和设备维护费用)可能达到初期投资的三倍以上。因此对本系统的投资和对节能的改造,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是极为值得的。可以说,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优化和改造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以说,和我们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赵炜. 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J]. 科技广场,2007(9):247-248.
[2]刘光平. 楼宇自控系统发展及应用分析[J]. 建筑节能,2013(12):82-86.
7.浅谈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集成方式 篇七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集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34-02
随着信息化进程建设的推进,智能化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智能化建筑指的是能够实现建筑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相融合,最终达到各个系统的集成化控制,从而实现对智能化建筑的各部分机电设备的自控管理以及信息传输管理的高效率、环境的安全实施等,满足人们较高的物质需求。
事实上,智能建筑的标志在于其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弱电系统的集成化是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化的关键。弱电系统集成化的特征是信息系统的集成,其主要能够以互联网络作为通信的平台,并且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实现对智能楼宇中的弱电系统进行信息采集以及数据监控,同时通过互联网络传送至智能化楼宇的集成总控中心,保障智能化楼宇各部分运行的稳定性。
1 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集成设计
标准的智能化楼宇系统包括实现各个系统间的通信,并且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管理。弱电系统是楼宇智能系统的核心,其决定着信息处理环境的稳定性,因而对于弱电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尤为重要。产品功能的集成化以及软件系统的集成化是未来信息技术改革的需要,但是集成化系统的功能实现却需要依靠于弱电系统功能的实现,因而弱电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各个智能子系统弱电系统的集成,但是各个智能子系统存在着相互协调的作用,有助于系统功能协同的实现。
2 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的集成方式分析
2.1 以BAS为延伸的弱电系统集成方式
BAS用于智能化楼宇建设中,是建筑物实现信息监控以及设备集成控制的核心,当然,这种集成方式较为传统,是楼宇自动化的最初模型。BAS集成模式主要以硬接点为主,即开放模式有限,实现数据链接时,需要以第三方硬件设备作为介质。其主要是以串口通信的方式实现系统的集成,即在集散控制系统中,将自己的现场控制器,加以改造,使之与其他系统相通讯,这种接口方式是针对产品进行开发的,通常建立在现场的RS485 或canbus串行通信线路上,通过通信协议的转换来采集信息。因而BAS集成系统在进行数据连接转换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支持数据连接过程中需要相关特殊的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其交换数据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预期的
要求。
此外,以BAS为中心实现系统的集成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开发网关的过程中,其需要系统集成商以及设备供应商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开发出实现两种不同系统互联的通信网络协议。虽然此项技术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且已经开发出多种弱电系统的专用网关,但是其本身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数据接口方面,其仅适用于几种或几十种弱电设备,促使业主以及集成商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弱电设备,
而且,BAS所实现的系统集成,不存在专门的网络运行环境框架,也就是说其具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其不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信息集成,其数据库的链接接口也缺乏一定的开放性,其自身的监控软件包并不是基于网络平台而运行,缺乏网络共享的优势,其不能够实现资源间的共享以及远程操作,不能够向客户提供分布式多用户的网络工作环境。
简单来说,BAS实现系统集成的核心在于系统软件的运行,但由于自身体系结构的特点,其无法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工作界面,用户不能够选择所需要的集成内容,因而这种集成方式并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求。
2.2 区域网-子系统的弱电系统集成方式
基于BAS集成方式的局限性,区域网-子系统的集成方式就比较先进,其能够向用户提供统一的集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等功能一身的网络软件,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资源间的共享。而且,区域网-子系统的集成方式具有专门的网络服务技术架构——Microsoft.NET,其是基于开放式网络标准之上的网络化服务。网络服务的提供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操作系统平台不同而造成的应用程序集成的问题,网络化的集成平台能够为实现不同系统应用的集成控制。
区域网-子系统的集成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BAS集成方式的不足,而且其实现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子系统的纵向集成,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即完成对各个智能系统中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控及管理;第二方面,横向集成,实现各个子智能系统的综合优化控制,即能够对设备进行故障信息跟踪以及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第三方面,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即在横向集成的基础上构建智能集成管理系统(IBMS)。
3 对于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展望
随着智能化楼宇弱电集成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网络共享性将会更为突出,而且随着Microsoft.NET4.0技术的开发,弱电系统集成的智能化能力将会更为明显。笔者认为,未来实现弱电系统设备集成技术将仍旧以区域网-子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主,但是其功能以及网络拓展性将会进一步优化,如云服务功能的实现以及移动终端网络控制平台的建设等等。总之,未来弱电系统的集中控制将主要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为主,未来楼宇弱电系统的集成将会重点关注互联网空间的应用以及资源共享范围的拓展,其能够实现不同智能建筑楼宇间的信息传输以及集中控制。此外,随着各种智能化产品的发展,其对于弱电系统集成的要求将会更高,因而对于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开发应重点关注于服务内容的拓展以及网络及时性,而且移动网络技术的大力发展,也推动着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将会进入新的时代。
4 结语
基于区域网-子系统的集成模式主要以网络技术为主,其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因而成为高智能化的楼宇系统的首要选择,但是这种集成方式仍旧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及研究,从而能够实现信息集成管理的高度智能化,特别是对于移动终端网络的开发、远程操作技术的开发以及云服务的开发等等。
参考文献
[1]李蔚.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分析[J].电气应
用,2006,(8).
[2]孙逊.智能建筑区域网-子系统集成方案的分析[J].四
川建筑,2007,(S1).
[3]丛培胜,贺亚峰.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方式的探析
[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9,(10).
[4]刘波涛,陈慧.组态软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1,(4).
【浅析智能化楼宇安保系统的现状及问题】推荐阅读:
中国公共关系现状及问题浅析09-25
各省市智能楼宇管理师培训、考试!深圳、广州、杭州、北京智能楼宇管理师培训、考试!10-01
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心得体会09-01
智能化小区系统工程的合同06-20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07-10
浅析企业食堂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08-18
老小区智能化系统方案06-30